临床常见细菌的耐药现状与应对策略
抗菌耐药性研究现状与应对策略分析
抗菌耐药性研究现状与应对策略分析一、引言随着人口增长、城市化、环境污染等社会因素的影响,细菌耐药性越来越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
抗生素是人类对抗感染疾病的重要武器,但由于滥用和误用,导致了细菌的耐药性不断增强,严重威胁到人类健康。
本文旨在对抗菌耐药性的现状进行分析,阐述应对策略,为有效预防和控制细菌的抗药性提供参考。
二、抗菌耐药性现状抗菌耐药性是细菌在接触到抗生素后产生的能够对抗抗生素杀菌作用的能力,它是一种逐渐产生的现象。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 WHO) 报告,全球每年有至少70万人死于抗菌耐药性相关的感染疾病,预计到2050年,每年的死亡人数可能增加到千万级别,这将严重挑战人类的生存环境。
目前,严重耐药的细菌感染病例不断增加,主要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大肠杆菌等,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更是对各种抗生素的抗药性达到了令人惊异的水平。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这些耐药性细菌主要由于滥用和误用抗生素导致的。
三、抗菌耐药性的成因1、抗生素滥用人们对抗生素的滥用是导致抗菌耐药性的主要原因之一,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患者自行服药;(2)患者要求医生开具抗生素;(3)医生用药不当;(4)畜牧业开展大规模预防用药等。
2、环境因素化学物质和重金属等环境因素可以降低人体免疫系统的抵抗力,使得人体更容易感染细菌,同时可以延长细菌感染期,增加耐药性细菌产生的机会。
3、国际旅游国际旅游可以促进病原体在不同地区之间的传播,使得来自不同地区的细菌相遇和交织,从而促进了抗菌耐药性的传播和扩散。
4、生物技术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也为抗菌耐药性的出现和扩散提供了新的机会。
在生物技术领域中,基因工程技术尤其是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的发展,为细菌抗耐药性的产生提供了新的途径,因此,随着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抗菌耐药性问题也逐渐加剧。
四、抗菌耐药性应对策略1、加强公众教育应当通过宣传教育,引导公众合理使用抗生素,加强清洁卫生,预防传染病的发生。
细菌耐药性问题及应对措施
细菌耐药性问题及应对措施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类社会的发展,细菌耐药性问题逐渐引起了全球范围内的关注。
无论是在医疗领域还是农业、环境保护等领域,细菌耐药性都带来了严重的健康和经济负担。
本文将对细菌耐药性问题及应对措施进行探讨,以期为读者提供相关知识并促进预防与治理。
1. 细菌耐药性问题的背景1.1 细菌耐药性的定义细菌耐药性指的是细菌通过基因突变或水平基因传递等方式,在暴露于抗生素等药物后仍能存活并繁殖,并最终导致这些抗生素失去效果。
这种现象使得人类在抗菌感染时遇到了巨大的障碍。
1.2 细菌耐药性带来的危害由于过度使用和滥用抗生素,越来越多的细菌产生了抗药性,导致很多传统疾病难以治疗。
耐药性细菌的出现不仅增加了患者的治疗难度和费用,还可能导致感染传播的扩大,给公共卫生带来严重威胁。
2. 细菌耐药性形成的原因2.1 过度使用和滥用抗生素医疗机构、农业以及个体都存在过度使用和滥用抗生素的现象。
过度使用会导致细菌暴露于抗生素压力下,从而诱发耐药突变;滥用则很容易使得人体内部菌群失去平衡,为耐药菌株提供沃土。
2.2 环境中抗生素残留工业废弃物、农业活动和医疗废物处理等都是造成环境中抗生素残留的原因之一。
这些残留的抗生素能够直接或间接地促进环境中细菌产生耐药突变,并传播到人类和动物中。
3. 应对细菌耐药性问题的措施3.1 提高公众意识普及有关合理使用抗生素和预防感染的知识,增强公众对细菌耐药性问题的认知,减少滥用抗生素的行为。
通过教育宣传、媒体报道和社区互动等手段,提高公众关于细菌耐药性的紧迫感,并激发个体参与。
3.2 研发新型抗生素在细菌抗药性持续增强的情况下,迫切需要研发新型抗生素来应对耐药细菌的挑战。
科学家们不断探索新的治疗方法和药物,寻找与传统抗生素不同作用机制的新靶点。
3.3 多学科合作与政策支持解决细菌耐药性问题需要跨学科合作,包括医学、微生物学、环境科学等领域,通过共享信息、资源和技术来推动防控工作。
常见细菌耐药趋势及控制方法
MRSA传播几乎总是经过直接或间接与MRSA感染患者接触所致 近几年出现了VRSA、VISA和hVISA
治疗
耐甲氧西林金葡菌感染防治教授共识 万古霉素 替考拉宁 利奈唑胺 SMZ-CO 米诺环素 利福霉素
(2)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oNS)
• 按新旳细菌分类鉴定措施,如细菌产血浆凝
• 2023年8月11日《柳叶刀》杂志一篇文件报道发
觉产“NDM-1旳肠杆菌科细菌,对绝大多数常用 抗生素耐药。该报道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媒体 称之为“超级细菌”。研究发觉,该细菌内存在 一种β-内酰胺酶基因,该基因发觉者以为其起 源于印度新德里,所以将其命名为“新德里金属 β-内酰胺酶-1”(NDM-1)基因。带有NDM-1基因 旳细菌,能水解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如青霉素 G、氨苄西林、甲氧西林、头孢类等抗生素), 因而对这些广谱抗生素具有耐药性。
(2)用什么? 概念不清——“乱”:
➢幼儿——氟喹诺酮类 ➢肾功能不全患者用氨基糖苷 类等。 ➢三代头孢+左氧氟沙星
“越新越好” ?
(3)怎么用? 使用方法不当——“粗”
➢ 给药措施——不当 ➢ 剂量——偏大 ➢ 疗程——偏长
“朝令夕改”
所以!用药之前必须考虑:
要不要进行抗感染治疗?(是感染性疾病吗) 用那一类抗感染药物?(是细菌、真菌或其他病原体感染) 用哪一种抗菌药物?(是什么细菌引起旳感染) 细菌对所选药物敏感吗?(近期本地耐药性监测成果怎样) 用药剂量足够吗?每天一次还是分次给药?(药物PK/PD) 静脉用药还是口服治疗?(药物旳生物利用度) 药物能到达感染部位如肺脓肿内部吗?(药物旳组织浓度) 药物作用够强大吗?(杀菌或抑菌,要联合用药吗) 病人旳身体情况能承受这种药物吗?(肝肾功能等副作用) 没有更便宜但效果仍良好旳药物?(药物经济学分析) 用1周就停药感染会复发吗?(用药疗程问题) 会引起二重感染吗?(对正常菌群旳影响) 会出现耐药菌吗?(防细菌耐药突变浓度) …………
具有抗生素耐药性的细菌感染的现状与挑战
具有抗生素耐药性的细菌感染的现状与挑战现代医学的重要成就之一是抗生素的发现和广泛应用,这为人类战胜了许多致命疾病提供了有力的武器。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细菌的进化逐渐产生了对抗生素的耐药性。
具有抗生素耐药性的细菌感染已经成为当今世界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
本文将探讨具有抗生素耐药性的细菌感染的现状与挑战。
一、具有抗生素耐药性的细菌感染现状目前,全球范围内都存在着具有抗生素耐药性的细菌感染问题。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每年约有70万人死于由于耐药菌引起的感染,并预计到2050年,抗生素耐药所导致的死亡人数将超过1300万人。
1. 多重耐药菌问题日益突出多重耐药菌是指能够对两种或更多类型抗生素保持耐受性的细菌。
这些细菌往往无法被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有效控制,给医疗治疗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目前,多重耐药菌感染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不仅加重了患者负担,还导致了医疗资源的浪费。
2. 现有抗生素效力下降细菌通过变异或基因转移等途径来获得对抗生素的耐药性。
在长期和过量使用抗生素的情况下,细菌逐渐进化出能够对抗一些常用抗生素的新机制。
这使得原本可以有效杀灭细菌的药物失去了作用。
此外,滥用和不合理使用抗生素也是导致抗生素效力下降的原因之一。
二、具有抗生素耐药性的细菌感染面临的挑战1. 限制治疗选择由于细菌产生耐药性后无法被传统治疗方法控制,患者只能选择更毒性、副作用更大的第二线治疗方案。
这将增加患者的负担,并加大医疗系统对相关药物和设备资源的需求。
2. 传染性和流行性增强具有抗生素耐药性的细菌更容易对周围环境中的其他细菌进行基因传递,因此可能导致感染疾病的传染性大幅度提高。
这使得治疗和控制感染变得更加困难,并可能引发严重的流行病。
三、应对具有抗生素耐药性的细菌感染的策略面对具有抗生素耐药性的细菌感染带来的挑战,国际社会采取了一系列应对策略,以期减缓和解决这个问题。
1. 加强监测和报告机制建立全球范围内的监测网络,及时收集关于多重耐药菌感染情况和分布趋势的数据,并将其作为指导政策制定和治理决策的依据。
中国多重耐药现状及重症感染治疗策略
产ESBLs的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等。 广泛分布于医院环境,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 对头孢菌素类、碳青霉烯类等抗菌药物耐药。 对甲氧西林、大环内酯类等抗菌药物耐药。 对大环内酯类、氟喹诺酮类等抗菌药物耐药。
耐药率及变化趋势
01
肠杆菌属
产ESBLs的肺炎克雷伯菌 和大肠埃希菌等的耐药率 逐年上升,且已超过50% 。
动物与人传播
动物携带的耐药菌可通过食物 链传播给人类,如动物源性耐 药细菌引起的食物中毒等。
环境与人传播
耐药菌可在医院、养殖场、公 共场所等环境中存活并传播给 健康人群。
耐药菌种感染治疗手段的局限性
01
02
03
缺乏新药研发
由于抗生素研发的高成本 和低收益,新抗生素的研 发速度较慢,导致耐药菌 感染治疗可选药物有限。
详细描述
在感染早期,不确定病原菌种类时,医生通常会选择覆盖面广、 抗菌活性强的抗生素,以确保覆盖可能的病原体。随着药敏试验 结果的出来,医生会根据试验结果调整用药方案,选择更加针对 性的抗生素。
免疫疗法
总结词
免疫疗法是一种通过增强患者自身免疫力来对抗感染的治疗方法,包括使用免 疫调节剂、抗体等手段。
建立国家级耐药监测网
中国已经建立了国家级耐药监测网,覆盖了全国 各大医疗机构,可以实时监测细菌耐药情况,为 临床提供科学依据。
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
抗菌药物是治疗感染的重要药物,但过度使用会 导致细菌耐药。中国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 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降低细菌耐药风险。
推广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详细描述
免疫疗法主要通过增强患者的免疫系统功能来对抗感染,包括使用免疫调节剂 、单克隆抗体等。在重症感染治疗中,免疫疗法可以作为抗生素治疗的辅助手 段,提高患者康复率。
检验科向临床科室通报细菌耐药情况报表
检验科向临床科室通报细菌耐药情况报表近年来,细菌耐药问题日益严重,引起了广泛关注。
为提高临床医护人员对细菌耐药的认识,加强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检验科向临床科室通报了细菌耐药情况报表。
本文将对细菌耐药情况进行概述,分析其影响,并提出临床科室的应对策略。
一、细菌耐药情况概述根据检验科提供的报表,我们可以了解到以下几点:1.耐药菌种类繁多,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等;2.耐药率不断上升,部分菌种的耐药率甚至高达50%以上;3.抗生素的滥用是导致细菌耐药的主要原因,如过度治疗、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等。
二、细菌耐药的影响细菌耐药对临床治疗带来严重困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治疗难度增加:耐药菌感染的治疗难度大,病程延长,患者痛苦加重;2.医疗资源浪费:由于耐药菌感染的治疗成本较高,导致医疗资源的浪费;3.感染死亡率上升:据研究显示,细菌耐药已成为医院感染的主要原因,感染死亡率较高;4.菌群失调:长期滥用抗生素可导致肠道菌群失调,影响人体免疫力。
三、临床科室应对策略面对细菌耐药的严峻形势,临床科室应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抗生素的合理使用:遵循抗生素使用原则,避免盲目使用和滥用;2.提高病原学检测率:积极开展病原学检测,根据检测结果选用针对性抗生素;3.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降低医院内感染风险,减少耐药菌传播;4.加强患者教育:提高患者对细菌耐药的认识,配合临床治疗。
四、加强检验科与临床科室沟通为更好地应对细菌耐药问题,检验科与临床科室应加强沟通与协作:1.及时通报细菌耐药情况:定期发布细菌耐药监测报表,为临床科室提供依据;2.共同探讨解决方案:针对细菌耐药问题,开展研讨会,共同探讨应对策略;3.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实现检验科与临床科室的信息共享,提高诊疗水平。
五、总结细菌耐药问题已成为全球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
临床科室应高度重视细菌耐药的严重性,加强与检验科的沟通与协作,共同努力,合理使用抗生素,降低细菌耐药风险。
ICU细菌耐药与对策
ICU细菌耐药与对策ICU(Intensive Care Unit,重症监护室)是医院内治疗危重病人和重症患者的专门区域,这些患者通常存在着严重的健康风险和感染风险。
细菌耐药性已经成为ICU患者感染管理中的一个严重问题,给患者的治疗和康复带来了挑战。
在ICU环境中,尤其是重症监护患者,由于长期接受抗生素治疗、患者免疫力低下、手术创口、呼吸机使用等因素,容易导致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并使得感染更难以治疗。
本文将重点探讨ICU细菌耐药问题的原因,常见细菌和其耐药情况,以及如何制定预防和管理对策来有效控制ICU细菌耐药问题。
一、ICU细菌耐药的原因1.长期接受抗生素治疗:ICU患者常因为患有严重疾病或手术后并发感染而需要长时间接受抗生素治疗,在这个过程中,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逐渐产生。
2.患者免疫功能低下:ICU患者的免疫功能通常较差,易受感染的危险更高,而这些感染一旦发生,细菌很容易在患者体内滋生繁殖,产生耐药性。
3.医护操作不规范:ICU患者通常需要多次手术或治疗,医护人员如果操作不规范,容易引入外源性细菌,造成院内感染。
4.患者使用呼吸机:ICU患者中很多需要使用呼吸机,这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感染提供了条件,再加上患者的免疫力低下,很容易导致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5.病人群聚:ICU病房内人员密集,患者之间接触频繁,患者和医护人员之间也难以避免接触,这种高密度的人员群体容易造成耐药细菌的传播。
二、ICU常见细菌及其耐药情况1. 革兰阳性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是最常见的革兰阳性球菌,其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感染率逐渐增多,对治疗造成一定困扰。
2. 肠杆菌科细菌: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e)等属于这一类,由于长期使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导致这些菌株产生多重耐药,难以根除。
临床常见细菌的耐药情况及应对措施
《临床常见细菌的耐药情况及应对措施》xx年xx月xx日CATALOGUE 目录•临床常见细菌的耐药情况•细菌耐药的影响•细菌耐药的应对措施•未来展望与建议01临床常见细菌的耐药情况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A)对几乎所有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对大环内酯类、林可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等也有较高的耐药率。
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等糖肽类抗生素耐药,对其他类别的抗生素也具有多重耐药性。
葡萄球菌的耐药情况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情况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大肠埃希菌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以及单环菌素类抗生素等均具有耐药性。
耐碳青霉烯类大肠埃希菌(CR-E)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产生耐药性,同时可能对其他类别的抗生素也具有多重耐药性。
克雷伯菌的耐药情况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克雷伯菌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以及单环菌素类抗生素等均具有耐药性。
耐碳青霉烯类克雷伯菌(CR-K)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产生耐药性,同时可能对其他类别的抗生素也具有多重耐药性。
•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等糖肽类抗生素耐药,对其他类别的抗生素也具有多重耐药性。
肠球菌的耐药情况02细菌耐药的影响增加治疗难度细菌耐药使得感染的治疗变得更加困难,往往需要使用更高级、更昂贵的抗生素,甚至可能无法治愈,导致患者死亡或其他严重后果。
延长住院时间耐药菌感染的患者需要更长时间的治疗和恢复,从而增加了住院时间和医疗费用。
增加患者痛苦耐药菌感染可能导致更严重的症状和并发症,给患者带来更大的痛苦和不便。
对患者的影响1对医院感染控制的影响23耐药菌可在医院内传播,导致其他患者感染,增加了院内感染的风险。
增加院内感染风险耐药菌的出现给医疗工作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增加了医疗差错和事故的风险。
威胁医疗安全医院需要投入更多的资源来应对耐药菌感染的问题,包括购买更昂贵的抗生素、加强感染控制措施等。
我国细菌耐药问题的现状和防控策略
一、前言近年来,细菌耐药危机日趋严峻,已经成为全球范围的重大公共安全问题,严重危害人类、动物的健康和生态环境。
细菌耐药的防控工作涉及医疗、农牧水产、环境等诸多领域,需要医务人员、兽医工作者、粮食和农业专家、环境专家、经济学家、政策制定者和消费者的共同参与,才有可能取得全面、系统、积极的效果。
如不通过跨学科、跨领域、跨部门、跨国界的研究与合作,不对细菌耐药的产生与快速传播进行有效防控,社会、经济和自然的可持续发展将面临重大的威胁。
细菌耐药的蔓延没有国界和种族之分,每个国家都难以独善其身,因此需要各国协同谋划,才能共同应对这一全球危机。
鉴于这一共识,世界卫生组织于2015年发布了控制细菌耐药的全球行动计划,呼吁各国政府在两年内拟定全国性的行动计划,从而形成全球统一的细菌耐药防控战线。
2016年9月,在二十国集团峰会(G20)上,抗生素耐药性的问题再次被提上议程。
峰会公报明确提到:“抗生素耐药性严重威胁公共健康、经济增长和全球经济稳定〃,并呼吁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世界动物卫生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于2017年提交联合报告,就应对这一问题及其经济影响提出政策选项。
2016年9月,联合国大会响应G20公报倡议,召开了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问题高级别会议,对共同抗击微生物耐药做出了承诺,表明全球领导人已认识到细菌耐药问题可能产生的灾难性后果。
中国作为抗菌药物的生产大国和使用大国,更应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在解决全球耐药危机中发挥重要的引领作用。
二、我国医疗和动物源病原菌耐药情况严重,环境中普遍存在耐药基因中国细菌耐药性监测网(CHlNET)数据显示,2005—2014年我国多数重要的临床分离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呈逐年增长的趋势,多重耐药和广泛耐药菌比例明显增加,已经对临床抗感染治疗构成严重的威胁。
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CARSS)报告也显示,多种重要耐药菌的检出率仍维持在较高水平,其中亚胺培南耐药鲍曼不动杆菌2015年的检出率(58.0%)较2012年(45.8%)大幅上升;亚胺培南耐药肺炎克雷伯菌2015年的检出率(6.8%)也较2014年(4.8%)明显增加。
细菌耐药问题及应对策略
低年资住院医师用二代头孢菌素,主治医师可用三代头孢 或联合其他抗生素,副主任医师以上可用第四代头孢菌素 或泰能,美罗培南。
应对策略-预防
原则上使用窄谱抗生素:
细菌、抗生素、有机体的关系
病原微生物
抗菌药物 机体 药代动力学 药效学 药物剂量
非特异免疫 机体 特异性免疫
巨噬细胞活化 治疗效果 细胞和体液免疫
降阶梯治疗-严重细菌感染新策略
第一阶段使用广谱抗生素,防止病情迅速恶化、器官功能 障碍,挽救患者生命,避免细菌耐药性,缩短住院天数; 第二阶段注意降级换用相对窄谱抗生素,减少耐药菌的发
感染致病原的流行现状
医院获得性感染:G-致病菌为主, G+致病菌以金黄色葡萄 球菌常见。 NPRS连续7年检测结果: ICU病房:最常见的G-致病菌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大肠杆 菌,肺炎克雷柏杆菌,不动杆菌属,肠杆菌属,嗜麦芽窄 食单胞菌,变形杆菌,枸橼酸杆菌属,黄杆菌属和洋葱博 克霍尔法菌。 呼吸道感染: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柏杆菌,大 肠杆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 泌尿系感染:依次为大肠杆菌,肺炎克雷柏杆菌,铜绿假 单胞菌,阴沟肠杆菌及鲍曼不动杆菌。
抗生素限制应用或轮换应用干预策略
抗生素尤其是头孢菌素类应用是耐药细菌感染危险因素。 抗生素的限制使用(Restriction)或轮换使用(Rotation)
是指限制某一种或某一类抗生素的应用,改用其他抗生素
一段时间以后,再恢复这种抗生素的应用。
Raymond DP将一年的经验性抗生素用药进行季度性轮换结
以避免过重的经济负担以及减少耐药性的发生,优化成本 效益比。
微生物耐药性分析及其应对策略
微生物耐药性分析及其应对策略小小的细菌,却颠覆了人类医学的征服之路,微生物的变异与演化,让我们认识到其耐药性这个现象。
现在,世界卫生组织警告,全球范围内出现多种抗生素耐药性细菌菌株,成为当前面临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在紫杉醇与铂类药物等的治疗中,微生物也出现了类似的现象。
因此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分析当前微生物耐药性的现状,阐述应对策略。
一、微生物耐药性现状目前,微生物耐药性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的严重问题。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人经常抱怨抗生素对他们的感染病症没有效果,这实际上就是微生物耐药性所致。
微生物在生命中会不断进行变异,当抗生素用于杀死一些细菌时,一些细菌就变异,变成可以抵抗抗生素的菌株。
如果我们一直使用同类抗生素,这些抗药性菌株就不断地存活下来,不断繁殖,进一步提高抵抗药物的能力。
耐药性的累积可使人类医学面临史无前例的挑战。
二、微生物耐药性危害微生物耐药性不仅直接威胁人类健康,而且还对人类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严重影响。
首先,它会增加医疗费用。
由于治疗需用更高剂量抗生素,因此,与对抗药物敏感性菌株相比,治疗费用更高。
其次,它让治疗显著变得更困难。
经常出现治疗失败,需要尝试不同类型的抗生素、更高剂量甚至手术治疗。
最重要的是,它会加重患者的痛苦,延长患者的疼痛和恢复时间,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三、应对策略当我们面对微生物耐药性的问题时,首先要提高公众和医护人员的基本知识,只有加强公众和医护人员对抗生素的使用和微生物耐药性的认知才能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其次,需要制定更为有效的政策对耐药菌的传播实行有效的监督措施。
同时,应控制孕妇、新生儿、老年人、免疫缺陷患者等高危人群的感染途径。
第三,发展新且有效的抗生素药物,推广更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股市微生物菌群数目和类型的监测,及时发现与防控耐药性病原菌。
第四,建立并坚持科学意识,加强科学教育和公共卫生宣传。
虽然不同地区的耐药性变异情况和传播途径不同,但各国只有协调一致,共同处理耐药性问题才能取得成功。
细菌耐药现状及对策
155 株克雷伯菌(SEANIR, in 2005)
•Drug
%R %I %S MIC50 MIC90
•Cefoxitin
20 4.5 75.5 4
256
•Cefo/sulb
21.9 14.2 63.9 8
64
•Pip/taz
12.3 3.9 83.9 4
128
•Ceftriaxone 33.5 14.2 52.3 8
OR的95%可信区间 0.98~1.05 0.16~2.70
0.602~14.56 0.916~1.095
1.65~40.7 0.3~5.56 0.522~2.936 0.61~12.4
•曹0彬.0王0辉01朱元珏 陈民4钧4..中华8呼吸结核杂志,9.20041年61~月2底1297卷第1期, P31-35..
•Drug
%R %I %S MIC50 MIC90
•Cefoxitin
17.3 14.5 68.2 8
64
•Cefo/sulb
8.4 20.1 71.5 16
32
•Pip/taz
2.8 3.4 93.9 2
16
•Ceftriaxone 41.9 25.1 33 32 256
•Cefotaxime 35.8 24 40.2 32 256
•三代头孢和ESBL Asensio A,et al. Clin Infect Dis. 2000 Jan;30(1):55-60.
•三代头孢和MRSA Washio M,Public Health. 1997 May;111(3):187-90. •三代头孢和CDAD Zadik PM, Moore AP. J Hosp Infect. 1998 Jul;39(3):189-93.
耐药菌的研究与应对策略
耐药菌的研究与应对策略近年来,随着抗生素的大规模使用,耐药菌的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耐药菌是指对抗生素产生抗性的细菌,它们的出现给治疗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同时也带来了健康危险。
为了有效应对耐药菌的问题,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开始研究耐药菌,探索不同的应对策略。
1. 耐药菌的研究现状耐药菌的产生主要是由于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包括滥用、过度使用等。
同时,耐药菌的传播也是造成其繁殖扩散的主要原因。
研究发现,耐药菌可以通过人和动物之间互相传播,也可以通过水、食物、环境等途径传播。
因此,人们需要针对不同的传播途径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
目前,研究人员主要关注耐药菌的基因机制。
他们发现,细菌的耐药性主要由于细菌的基因突变或基因水平的信息传递不全等原因,进而导致抗生素失效。
同时,基因突变也可以使得细菌具有更强的适应性和生存能力,这使得耐药菌更容易扩散和繁殖。
2. 应对耐药菌的策略针对耐药菌问题,研究人员提出了多种应对策略。
其中,防范措施是最为关键和基本的措施。
细菌的传播和繁殖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和资源,因此,做好卫生和防范工作是预防细菌感染和传播的重要保障。
此外,科学合理的抗生素使用也是必要的。
牙医无私奉献二十年,靠文化创新助推健康发展;世界先进口腔技术闪耀中国。
在临床应用中,医生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情状况,制定合适的抗生素使用方案。
避免滥用、乱用抗生素,减少对细菌的选择压力是减少耐药性产生的一个重要手段。
此外,研究人员也在探索新的抗菌策略。
其中,新型的抗生素开发是解决耐药菌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一方面,研究人员可以利用现有的材料或抗生素,开发新的抗菌药物。
另一方面,他们也可以研究和开发新型的抗菌技术,如利用纳米技术或光学技术杀灭细菌。
此外,也可以利用基因编辑技术,针对性地扰乱细菌的基因信息传递,从根本上解决耐药菌问题。
在应对耐药菌问题上,除了技术手段上的突破,政府和社会也需要共同发力。
政府需要加大对于科学研究的资助力度,促进创新药物的研制和生产。
常见细菌耐药趋势及控制方法
常见细菌耐药趋势及控制方法细菌耐药是指细菌对抗生素产生抵抗力,使抗生素失去对其杀菌或抑制作用的能力。
细菌耐药是一个严重的全球性健康问题,现在已经成为世界各国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下面将从细菌耐药的趋势及控制方法两个方面进行具体阐述。
一、细菌耐药的趋势:1.医院感染细菌耐药:由于抗生素的滥用和不当使用,医院感染细菌逐渐耐药,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肠杆菌等。
这些抗生素耐药细菌传播性强,易造成多重耐药。
2.农业使用抗生素引发细菌耐药:在畜牧业和渔业中,大量使用抗生素作为预防疾病和促进生长的手段,使得细菌对抗生素产生抵抗力,从农产食物中传入人类体内,进一步加剧细菌耐药问题。
3.生活环境中细菌耐药:由于洁具、医疗设备等缺乏清洁,细菌在这些环境中滋生,逐渐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给居住环境带来潜在风险。
二、细菌耐药的控制方法:1.加强监管和合理使用抗生素:政府应加强对抗生素的使用和销售监管,限制非法售卖抗生素,加强临床用药合理使用管理,禁止非医疗机构使用抗生素等。
医生应根据病患的具体情况,合理使用抗生素,避免滥用和过度使用。
2.提高公众对抗生素的认识:公众应加强对抗生素的正确认识,明白抗生素对病毒性感染无效,不应滥用抗生素。
同时,提高公众对个人卫生的重视,如勤洗手、咳嗽时使用纸巾或手肘遮挡等,有助于减少细菌传播。
3.加强卫生条件和环境清扫:加强医疗机构、公共场所和家庭的卫生条件,防止细菌滋生和传播,减少细菌暴露的机会。
定期清洁卫生设施和用具,如洗手间、医疗器械等,有利于控制细菌的生长。
4.开发新型抗生素和疫苗:科学家应加大对新型抗生素和疫苗的研发力度,开发对抗多种细菌耐药的药物和疫苗,以应对细菌耐药的挑战。
5.加强国际合作和信息共享:各国应加强国际合作,分享细菌耐药情报和研究成果,共同应对细菌耐药的威胁。
通过国际合作,可以更好地掌握细菌耐药的动态信息,制定应对策略和控制措施。
总结起来,细菌耐药是一个严重的全球性健康问题,必须引起政府、医生和公众的高度重视。
耐药菌细菌及其对策研究现状
耐药菌细菌及其对策研究现状随着抗生素使用的普及和滥用,耐药菌细菌引起的问题越来越严重。
一些细菌已经对主流抗生素产生了耐药性,这意味着现有抗生素对于治疗这些细菌引起的感染几乎没有作用。
这个问题不仅是医疗领域的问题,也是公共卫生和大众健康的问题。
许多国家都在积极地进行耐药菌细菌及其对策研究,以应对这个威胁。
一、耐药菌细菌的定义和分类耐药菌细菌是指对一种或多种抗生素产生有效浓度或可维持生长的解除感染治疗的细菌。
耐药菌细菌的分类方式常见的有三种:1.根据对不同类抗生素的敏感性划分。
如多重耐药菌株(MDR)、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株和卡灵黄素(CRE)菌株等。
2.根据对特定抗生素的敏感性划分。
如甲氧西林耐药链球菌(MRSA)、万古霉素耐受菌(VRE)和喹诺酮耐药菌(QRDR)等。
3.根据毒力和传染性划分。
如大肠杆菌(O157)等。
二、耐药菌细菌的危害及其对策1.危害耐药菌细菌的出现给人类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每年因多种耐药细菌感染而导致死亡的人数已经超过了70万人。
耐药细菌会令感染变得更难以控制,同时也会增加感染的痛苦和治疗的代价。
对医院环境和公共环境的危害也不容忽视。
2.对策消费者可通过以下途径参与对抗抗生素耐药性:(1)减少抗生素的使用。
(2)从安全的和可持续的农业中获得健康的食品,因为在畜禽养殖过程中使用大量的抗生素。
(3)保持个人卫生。
(4)提高对抗生素耐药性的认识。
在医疗领域,应当更加注重预防和控制耐药菌细菌的传播。
应当避免抗生素的滥用和过度使用,同时加强医院环境的消毒和洁净工作。
此外,研制新型抗生素和提高抗生素的使用效率也是关键的对策。
三、目前的研究进展和未来趋势1.目前的研究进展目前,已经研究出了一些有效的对策来应对耐药菌细菌问题。
其中包括提高抗生素使用效率、发展新一代抗生素、利用细菌体内生态学以及提高医护人员的卫生素质等。
多国也在加强耐药菌细菌及其对策研究,以期能更好地应对这个问题。
细菌耐药现状和耐药机制分析
细菌耐药现状和耐药机制分析细菌耐药是指细菌对抗生素的抗性增强,从而导致抗生素失去疗效。
耐药问题已经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挑战,给医疗领域和人类健康带来了严重影响。
本文将对细菌耐药的现状和耐药机制进行详细分析。
1.细菌耐药的现状:细菌耐药已成为一种全球性的流行病,对人类健康和医疗系统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数据,每年因细菌耐药导致的死亡人数高达70万人。
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细菌耐药的情况不断加剧,目前已有超过20种细菌对至少一种抗生素产生耐药。
一些耐药细菌还能通过基因转移的方式传播耐药性,增加了控制和治疗它们的难度。
2.细菌耐药的机制:(1)突变:细菌通过突变产生抗药性,使其能够抵抗抗生素的杀菌作用。
突变可能发生在细菌的DNA中,导致产生新的蛋白质,从而改变细菌的代谢途径或细胞结构,使其对抗生素不敏感。
(2)水解酶产生:一些细菌能够产生水解酶,将抗生素分解为无害的物质,从而避免其杀菌作用。
例如,一些细菌能够产生β-内酰胺酶,分解β-内酰胺类抗生素,如青霉素。
(3)靶标修饰:有些细菌通过改变抗生素的结合靶点来减少其效果。
例如,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能够改变其靶点,从而使得甲氧西林无法结合并抑制葡萄球菌的生长。
(4)药物泵:细菌可以表达药物泵,将抗生素从细菌细胞中泵出,从而减少抗生素在细菌内的浓度,降低其杀菌效果。
常见的药物泵包括多药耐药泵(MDR泵)和外膜通道蛋白(OMP)。
(5)抗生素的选择压力:不当或滥用抗生素的使用会增加细菌暴露在抗生素的选择压力下,从而促进耐药基因的选择和传播。
当细菌面临抗生素时,仅有少数表达抗生素耐药基因的细菌能够存活下来,并转移这些基因给后代细菌。
3.应对细菌耐药的策略:(1)合理使用抗生素:遵循医生的建议,正确使用抗生素,避免滥用和不当使用,减少细菌面临选择压力的机会。
(2)开发新型抗生素:鉴于细菌耐药的增加,迫切需要开发新型抗生素来对抗耐药细菌的威胁。
细菌耐药的趋势及对策
细菌耐药的趋势及对策细菌耐药是指细菌对现有抗生素的抵抗能力增强,导致疾病难治的现象。
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和滥用,细菌耐药问题日益严重。
从全球范围来看,细菌耐药已经成为公众卫生领域的一大挑战。
本文将从细菌耐药的趋势和对策两个方面进行讨论。
首先,细菌耐药的趋势主要有几个方面。
第一,细菌的突变能力使其可以迅速适应新环境,从而抵御药物的杀菌作用。
一些抗生素只能杀死细菌中的一部分,而留下耐药菌株。
这些耐药菌株通过基因传递给后代,进而形成传染链,加剧了耐药问题。
第二,滥用和过度使用抗生素也是细菌耐药问题的重要原因。
在一些地区,抗生素可以随便购买,甚至未经医生处方也可以买到。
这导致了抗生素的滥用,促使了细菌的耐药性。
第三,在医院和养殖场等环境中,细菌比较容易产生耐药性。
因为在这些环境中,细菌要面对更多的抗生素和杀菌剂,从而增加了产生耐药基因的机会。
针对细菌耐药问题,应采取综合的对策。
首先,加强监管和管控是关键。
各国应该建立健全的抗生素使用监控系统,监测抗生素的销售和使用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罚违法滥用抗生素的行为。
同时,要加强对抗生素市场的管理,严禁非法售卖抗生素。
此外,加强对养殖场、医院等环境的监管,限制抗生素的使用量和种类,防止细菌产生耐药性。
其次,推广合理使用抗生素的理念是必要的。
医生和患者应该更加理性地使用抗生素。
在医疗领域,医生应该准确判断患者是否需要使用抗生素,不得滥用或过度使用。
患者在接受抗生素治疗时,要按医嘱服药,不得随意更改剂量和用药时间,以免产生耐药菌株。
此外,还应推广抗菌联合治疗和循证医学的理念,用更科学的方法治疗感染性疾病,减少抗生素的使用。
此外,加强科研与创新也是解决细菌耐药问题的重要途径。
科研机构和制药公司应加大对新型抗生素的研发投入,寻找新的杀菌机制和抗菌药物。
此外,也可以加大对新的治疗方法的研发,如免疫疗法、抗菌肽、凝乳等,以增加对抗细菌的策略多样性。
最后,加强国际合作是应对细菌耐药问题的重要手段。
临床医学中的细菌耐药性应对细菌感染的新策略
临床医学中的细菌耐药性应对细菌感染的新策略细菌耐药性是临床医学中面临的严重挑战之一。
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和滥用,越来越多的细菌对药物产生了耐药性,导致传统抗生素无法有效对抗感染。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医学界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并提出了许多新的策略来对抗细菌感染。
本文将介绍几种应对细菌耐药性的新策略,包括新型抗生素的开发、创新的治疗模式以及加强预防与控制措施。
一、新型抗生素的开发近年来,针对细菌耐药性问题,科研人员不断开发新型抗生素,以寻找对抗耐药细菌的有效药物。
其中一种策略是寻找天然界中的新药物资源。
在全球范围内,许多具有抗菌活性的植物和微生物被发现,并被广泛研究。
通过筛选和提取活性成分,研究人员可以获得新型抗生素,并测试其对耐药细菌的杀菌效果。
此外,基因工程技术的快速发展也为新型抗生素的开发提供了新的途径。
科学家们可以通过改变或修饰细菌的基因组,使其产生新的杀菌物质。
这种方法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传统抗生素的限制,为细菌耐药性的应对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二、创新的治疗模式除了开发新型抗生素,医学界还提出了一些创新的治疗模式来对抗细菌感染。
其中之一是联合用药。
耐药细菌往往具有多重耐药性,即对多种抗生素具有耐药能力。
通过同时应用两种或多种不同的抗生素,可以减少细菌对单一药物的耐药性,提高治疗的效果。
此外,免疫疗法也成为应对细菌耐药性的新策略之一。
免疫疗法通过增强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来对抗感染。
目前已经有一些针对细菌感染的免疫疗法被研发出来,并在一些医疗机构得到应用。
这种治疗模式不仅可以减轻对抗生素的依赖,还可以提高患者的耐受力和抗菌能力。
三、预防与控制措施的加强除了治疗模式的创新,预防与控制措施的加强也十分重要。
在日常临床实践中,医务人员应强化对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宣传,并加强对使用抗生素的监督与管理。
这样可以避免药物的滥用和误用,减少细菌耐药性的发展。
另外,加强医疗机构的感染控制工作也是重要的措施之一。
通过完善的消毒措施、规范的手卫生操作以及科学的隔离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细菌感染的传播和扩散,减少细菌耐药性的发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总结
重视细菌耐药监测工作,掌握本地区的细菌感染流行
病学资料,做到经验治疗有的放矢。
准确评估病原体,保证初始治疗的准确性。
按照PK/PD理论,制定合理的抗感染治疗方案。
重视给药剂量、间隔、点滴时间、疗程等因素。
肺炎支原体对大环内酯类耐药率较高
•
我国肺炎支原体耐药亦较严重
• • •
北京地区调研结果显示:92%的肺炎支原体对大环内酯类耐药 上海地区调研结果显示:83%的肺炎支原体对大环内酯类耐药 北京朝阳医院报道的一组成人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中,肺炎 支原体对红霉素的耐药率也达到了69%
Yang Liu et al. AAC. 2009;53(5):2160-2162. Xin Deli et al. Antimicrob Agents Chemother. 2009;53(5):2158-9. Bin Cao et al. 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 2010; 51(2):000–000
MSW的临床意义
MSW越小、抗菌药物处在该窗口的时间越短, 细菌耐药可能性越小 关闭MSW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获得
提高给药剂量:由于药物安全性问题,临床用药 无法保证无限提高用药剂量,因此该法难以在临 床上推广 临床尽量选用MSW窄的抗菌药
王睿等。临床抗感染药物治疗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第一版。
氟喹诺酮类用量逐年增加 但莫西沙星的耐药率仍维持在较低水平
总体氟喹诺酮使用量 左氧氟沙星耐药率 莫西沙星耐药率
Canadian Bacterial Surveillance Network, March 2006
10000/人处方量
肺炎链球菌(%)
如何应用PK/PD参数优化数、延 长点滴时间甚至持续给药以达到治疗目标靶 值。 浓度依赖性抗生素可通过提高血药浓度已达 到目标靶值。
2
0.12 0.125
1.、张秀珍等。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07 ;7(3) :164-168 2、 Eur J Clin Microbiol Infect Dis. 2003; 22:203–221. 3、Stout JE et al.Internal J Antimicrob Agents. 2005; 25:302-307 .
社区呼吸道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为非典型病原体、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
25
20.7
20
百分比(%)
15 10.3
10
5 0
9.2
6.6
肺炎支原体
肺炎链球菌
流感嗜血杆菌
肺炎衣原体
一项自2003年-2004年我国7个城市12个研究中心,对665例CAP患者病原体监测结果,肺炎支原体和肺炎衣原体所占比例已达 27.3% 刘又宁等。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6;29(l):3-8.
Dong et al. Antimicrob Agents and Chemother 1999;43:1-3
MPC和MSW
一项对氟喹诺酮类MPC的研究证明
菌落数大量减少 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抑制了大部分野生型药物 敏感菌的生长 菌落数逐渐减少维持相对稳定状态 药物敏感菌被杀死/抑制后,选择出耐药突变株
莫西沙星对肺炎链球菌/非典型病原体保持着 强大的抗菌活性
莫西沙星对肺炎链球菌保持着强大 的抗菌活性 莫西沙星对非典型病原体保持着强 大的抗菌活性
MIC90 抗菌药物 敏感率(%) 莫西 沙星 左氧氟 沙星 阿奇 霉素
嗜肺军团菌
肺炎支原体 肺炎衣原体
0.06
0.06 0.12
0.03
0.75 0.75
Time> MIC /用药间隔
PK /PD 参数
(μg/mL)
细菌数量
Cmax / MIC ratio
24hAUC / MIC ratio
Cmax
MIC = 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AUC = area under the concentration curve
细菌感染的流行病学资料
了解本地区的细菌感染的流行病学资料 最为重要。
临床感染常见的病原菌
大肠埃希菌 肺炎克雷伯菌 铜绿假单胞菌 鲍曼不动杆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2011年中日联谊医院细菌的分离率
2011 中日标本分布(3865)
呼吸道标本
无菌体液
2011肺炎克雷伯菌耐药率(中日)
一项对氟喹诺酮类MPC的研究证明
MIC MSW
细菌恢复生长的菌落数 (log10) 莫西沙星
MPC
C8氢基氟喹诺酮
MIC
药物浓度 (log10)
MSW
MPC
MPC:能防止耐药突变株被选择性富集生长所需的最低抗菌 药物浓度 刘又宁等。国外医学呼吸系统分册 2003 年 第23卷 第6 期第312页-316页
细菌恢复生长的菌落数 (log10)
MIC90 MIC
药物浓度 (log10) 菌落数再次减少直至不再生长 限制突变菌株选择性扩增
MPC
MPC:能防止耐药突变株被选择性富集生长所需的最低抗菌 药物浓度 刘又宁等。国外医学呼吸系统分册 2003 年 第23卷 第6 期第312页-316页
新一代氟喹诺酮类有效预防耐药菌株产生
2011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中日)
中日联谊医院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变迁
2011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率(中日)
革兰阴性杆菌突出的耐药问题
肠杆菌对广谱头孢菌素耐药 大肠埃希菌对喹诺酮类耐药 非发酵菌对碳氢酶烯类耐药 泛耐药
2011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率(中日)
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布
密切关注
MRSA 碳氢酶烯类抗生素耐药的铜绿假单 胞菌及鲍曼不动杆菌等非发酵菌
应用PK/PD理论合理优化抗感染治疗方案
Time
kill curves for Pseudomonas aeruginosa ATCC 27853 with exposure to tobramycin, ciprofloxacin, and ticarcillin at concentrations from one fourth to 64 times the 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From Craig WA, Ebert SC. Killing and regrowth of bacteria in vitro: A review. Scand J Infect Dis. 1991;74:63–70.)
MPC和MSW为研究耐药机制开辟了新领域 对临床应用抗菌药物提出新的要求
王睿等。临床抗感染药物治疗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第一版。
防突变浓度(MPC)
抗菌药物可因其抗菌作用机制筛选 出耐药突变株
抗菌药物防止细菌 (数量达到 1010)产生第 一步耐药突变的最低药物浓度 MIC值低并不一定表示MPC值低
临床常见细菌的耐药现状与应对策略
选择抗感染治疗方案时应该考虑的因素
经验治疗
感染的类型 可能的病原菌 当地细菌感染的流行病学资料 药效学 明确了病源菌 获得了抗生素敏感性实验结果
目标治疗
应用PK/PD参数,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考虑病人生理和病理生理状态 其它因素
社区呼吸道感染常见致病菌
AUC MIC Time above MIC 2 4 8 16
‘ 24hour
Antimicrobial PK + MIC + Outcome
MPC和MSW
PK/PD可量化评价抗生素对敏感细菌的累积 杀伤力,其指导策略是治愈感染,却未涉及 耐药问题,简单地认为血药浓度低于MIC就 可能导致耐药菌的出现是远远不够的 为了解决细菌耐药的难题,Delica K等提出了 防突变浓度(MPC)和突变选择窗(MSW)等概 念1
呼吸道感染常见病原体的耐药现状
肺炎链球菌,2009 年CHINET 调查结果显示
996 株肺炎链球菌分离自非脑脊液标本 PISP 15%、PRSP11. 4%。
儿童及青少年患者PISP 17. 4%、PRSP13. 7% 成人患者PISP 3. 8%、PRSP1. 2%
红霉素、克林霉素耐药率分别为93. 4%、92. 0%
莫西沙星与左氧氟沙星MSW比较
左氧氟沙星:血药浓度 >MSW的时间为0小时
8 7 抗生素血药浓度 6 5 4 3 2 1 0 1 6 12 18 24
MIC90=1ug/ml
左氧氟沙星对肺炎链 球菌MPC90=8ug /ml
莫西沙星:血药浓度 >MSW的时间>18小 5 时
抗生素血药浓度 4
3
2 1
莫西沙星对肺炎链球 菌MPC90=2ug /ml
0 1
MIC90=0.125ug/ml
6
12
18
24
时间(小时)
时间(小时)
Wise R. Clin Drug Invest. 1999;17:365-387. Blondeau JM et al. Antimicrob Agents Chemother. 2001;45:433-438. Hansen GT et al. Antimicrob Agents Chemother. 2003;47:440-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