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的中学体育教学
新课标背景下中学体育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实践研究
新课标背景下中学体育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实践研究随着教育教学体制的不断改革和完善,我国的新课标体育教学也在不断地进行调整和改进。
新课标要求中学体育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不仅要注重学生的身体素质的培养,更要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
在新课标的背景下,如何进行中学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围绕着这一主题展开探讨和研究。
一、新课标背景下中学体育教学的特点1.跨学科整合新课标背景下,体育教学要求跨学科整合,要求将体育与其他学科进行交叉融合。
体育不再是孤立的学科,而是与语文、数学、科学等其他学科进行跨学科整合,这就要求体育教学要更加注重体育知识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使学生能够在体育教学中获得其他学科的知识。
2.注重综合素质培养新课标要求中学体育教学要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不再只是注重学生的体能训练,更要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等。
中学体育教学在新课标背景下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使学生能够在体育活动中全面发展。
3.强调学生主体性和有效性新课标要求中学体育教学要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有效性,要求学生在体育活动中能够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积极参与体育活动。
也要求体育教学要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使学生能够在体育教学中得到全面发展。
二、中学体育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实践研究1.培养学生的坚强意志和毅力在新课标背景下,中学体育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坚强意志和毅力,使学生能够在体育活动中具备良好的毅力和坚强的意志,能够从容应对困难和挑战。
2.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中学体育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要求学生在体育活动中能够与他人合作,团结协作,共同完成体育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3.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新课标背景下,中学体育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要求学生在体育活动中能够发挥自己的创造力,提出新的想法和新的方法,不断探索和实践。
新课标下中学体育课堂教学创新
新课标下中学体育课堂教学的创新摘要:体育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而体育课堂教学更是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之一,因此主动认识新课程、接受新课程、践行新课程,确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是推进素质教育纵深发展的需要。
在此着重以新课程实施中如何重视并优化体育课堂教学为切入点,思考当前体育新课程改革实施中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新课标;中学体育课堂;教学创新一、新课标下中学体育教学面临新的创新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适应知识经济对人才的需求、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
此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突破了过去历次课程改革的局限,从课程理念、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改革。
体育教师能否认识、接受新课程,实施、升华新课程,直接关系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功效。
因此,在课程改革第一线的体育教师,应改进传统体育课堂的教学方式,优化体育课堂教学历程,以促进全面实现体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与学校体育教育发展目标相统一。
2.基础教育新课程的改革使教师适应新课程的新要求。
对师资的要求是指教师除了具备本专业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外还必须具备许多本专业之外的知识、技能和基本专业素养。
要对中小学各学科教师进行“通识”培训、学科教材培训和以岗位学习为主的校本培训。
使接受培训的教师了解并认同新课程的基础理念,真正有所准备地参与到课程改革与建设中,调动教师的主观能动性。
3.新的中学体育教学从理念、形式到具体内容上,正在逐步取代传统的教育理念、形式和内容,“健康第一”“阳光体育”“大课间”等体育课的新形式,使得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激发出了活力,主动探索与积极参与的热情都得到一定的释放,这些是可喜的一面。
但不应否认体育新课程实施还处于尚未成熟的探索阶段,需要进行不断的理论和实践的探索。
二、创新中学体育课堂教学的理念1.扬长避短,一多专能多元智能理论支持让每个学生在的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素质获得和谐发展。
新课程理念下体育课堂教学“合格+特长”的成功激励理念使体育课堂教学不再是几名尖子生的表演课,更不是只忙于“补短”而放慢教学节奏压抑有特长的学生。
新课标初中体育教学大纲
新课标初中体育教学大纲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新课标初中体育教学大纲已经成为指导中学生体育教学的重要文件。
它对课程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定,旨在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培养他们的运动能力、体育兴趣和团队合作精神。
本文将对新课标初中体育教学大纲进行全面解读。
一、课程设置新课标初中体育教学大纲的课程设置非常丰富多样,包括项目选项和培优项目两部分。
项目选项包括田径、体操、游泳、健美操、篮球、足球、排球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进行选课。
培优项目则是培养学生特长的课程,包括游泳、篮球、足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选择。
二、教学目标新课标初中体育教学大纲明确了初中体育教学的目标,即培养学生运动技能、提高身体素质、增强体育意识、培养体育兴趣、促进团队合作等。
通过体育教学,学生将全面发展身体,提高身体素质,增强体育技能,培养运动意识和团队精神,使他们能够在体育活动中全面展示自己的能力,健康快乐地成长。
三、教学内容新课标初中体育教学大纲的教学内容非常丰富,涵盖了田径、体操、游泳、健美操、篮球、足球、排球等多个体育项目。
其中,田径包括长跑、短跑、跳高、跳远、铅球等项目;体操包括平衡木、跳马、单杠、双杠等项目;游泳包括自由泳、蛙泳、仰泳、蝶泳等项目。
通过这些项目的学习,学生可以全面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和各项运动技能。
四、教学方法新课标初中体育教学大纲提出了多种教学方法,以促进学生的参与和积极性。
这些方法包括个人训练、对抗训练、合作训练、分组竞赛等。
个人训练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我约束能力;对抗训练可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合作训练可以培养学生的沟通和合作能力;分组竞赛可以激发学生的竞争动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五、考核评价新课标初中体育教学大纲对学生的考核评价也进行了规定。
体育课程的考核包括平时表现和期末考试两部分,其中平时表现占总成绩的50%,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50%。
新课标体育教案 初中
新课标体育教案初中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篮球的基本技能,如运球、传球、投篮等。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竞技体育精神。
3. 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他们的运动兴趣。
二、教学内容1. 篮球基本技能训练:运球、传球、投篮。
2. 篮球比赛规则讲解。
3. 团队配合训练。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篮球基本技能的掌握。
2. 教学难点:团队协作和竞技体育精神的培养。
四、教学过程1. 准备活动(5分钟)1.1 组织学生进行慢跑,活动全身关节。
1.2 进行一些简单的篮球热身活动,如传球、投篮等。
2. 基本技能训练(15分钟)2.1 运球:教授学生正确的运球姿势和方法,让他们在场上进行运球练习。
2.2 传球:讲解传球的基本技巧,如手法、力度、准确性等,组织学生进行传球练习。
2.3 投篮:教授学生正确的投篮姿势和技巧,让他们进行投篮练习。
3. 团队配合训练(10分钟)3.1 讲解篮球比赛规则,让学生了解比赛的基本流程。
3.2 组织学生进行小型比赛,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竞技体育精神。
4. 比赛与总结(10分钟)4.1 组织学生进行比赛,让他们在实战中运用所学技能。
4.2 比赛结束后,进行总结,表扬表现出色的学生,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保证教学质量。
同时,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发现并培养体育人才。
六、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课后加强篮球技能的练习,尤其是团队配合方面,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希望学生能够掌握篮球的基本技能,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竞技体育精神,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
同时,激发学生对篮球运动的兴趣,使他们能够在体育锻炼中收获快乐,健康成长。
体育新课标初中教案模板
体育新课标初中教案模板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和运动知识,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和爱好。
2. 通过体育活动,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体质,促进健康发展。
3. 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道德和合作精神,发展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运动技能:如跑步、跳远、投掷、游泳等。
2. 运动知识:如运动生理、运动保健、运动训练等。
3. 体育游戏:如接力赛、拔河、篮球比赛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和运动知识,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和爱好。
2. 教学难点: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体质,促进健康发展。
四、教学步骤1. 准备活动:组织学生进行热身活动,如慢跑、关节活动等,时间为5分钟。
2. 基本部分:(1)运动技能教学:教师示范并讲解运动技能的要点,学生进行分组练习,时间为20分钟。
(2)运动知识教学:教师讲解运动知识,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时间为10分钟。
3. 提高部分:(1)体育游戏: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体育游戏,学生积极参与,时间为15分钟。
(2)综合素质训练: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训练,如力量、速度、柔韧度等,时间为15分钟。
4. 结束部分:(1)总结:教师总结本次课程的收获和不足,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时间为5分钟。
(2)放松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放松活动,如深呼吸、肌肉放松等,时间为5分钟。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运动技能的掌握程度。
2. 学生运动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程度。
4. 学生体育道德和合作精神的表现。
六、教学资源1. 教材:运动技能教程、运动知识教程、体育游戏教程等。
2. 器材:如篮球、足球、跳绳、哑铃等。
七、教学建议1. 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2. 注重学生的安全,避免运动损伤。
3. 创设良好的体育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 教师应具备丰富的体育知识和技能,以引导学生正确学习。
八、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应进行教学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新课标下的中学体育教学理念
新课标下的中学体育教学理念新课标下的中学体育教学理念1.“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理念。
首先,明确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学生在身体素质上存在个体差异。
因此,在教法上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大胆探索和创新,寻求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征的、健康的、喜欢的、能激发他们积极性的方式、方法来教学,从而使学生树立“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观念。
其次,注重学生智力开发。
充分利用图解、视频等直观教学方法,因势利导启发学生的思维,为教、学双边活动创造有利条件,使学生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积极开动脑筋,把所学的知识变成感知,加深理解,从而发挥学习上迁移和反馈的积极作用。
还应重视开发学生的情感、动机、意志和性格等非智力因素。
学生的学习活动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交织在一起的复杂的心理活动,我们要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大力开发和挖掘体育教育的功能,使体育教育在培养人的方面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最后,从实际情况出发,改变以往重运动技术,轻身心健康的倾向。
学生不仅要保证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而且应具备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只有三者统一才算是真正的健康,三者缺一不可。
当然,在体育教育过程中,竞技运动的项目,学生应该有选择地学习体验,具体问题应具体对待,根据学生的实际,去创新和发展。
2.可接受的教学内容。
在中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应系统地制定每学期理论课教学内容,适当增加体育理论课教学时数。
体育教师在平时的实践课中要结合运动项目,有针对性地进行体育理论知识的传授,并把理论的内容在教案中反映出来。
这样较为系统的理论学习,将对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起到重要的作用。
课程设置应由单一的普通教学课向选项课、专项提高课、保健课等多样化的方向发展。
内容的深度强调可接受性,突出健身性、娱乐性、终身性、实用性,利于吸引学生主动参加体育学习和锻炼。
3.多样化的教学模式。
在教学模式上取向于各种模式的综合运用、师生关系、学生相互之间的关系、教学内容和教学安排、技能学习与学生心理发展。
初中体育新课标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认知目标: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基本的足球技巧,理解足球运动的基本规则。
2. 技能目标:通过练习,使学生能够熟练地运用足球技巧,提高足球运动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增强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热爱,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自我效能感。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足球基本技巧的掌握,足球规则的理解。
2. 教学难点:足球技巧的灵活运用,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准备
1. 场地准备:足球场一个,保证场地安全,无障碍物。
2. 器材准备:足球若干,保证每个学生都能有一只足球进行练习。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教师以热身活动的方式,带领学生进行足球练习,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基本技巧学习:
(1)传球:教师示范传球技巧,学生跟随教师练习,掌握传球的要领。
(2)射门:教师示范射门技巧,学生跟随教师练习,掌握射门的要领。
(3)控球:教师示范控球技巧,学生跟随教师练习,掌握控球的要领。
3. 足球比赛规则讲解:教师讲解足球比赛的规则,让学生理解并遵守规则。
4. 团队合作练习:学生分组进行足球比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5. 总结: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足球的基本技巧学习和足球比赛规则的讲解,让学生掌握了足球运动的基本知识和技巧,同时通过团队合作练习,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安全,确保场地和器材的安全性,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
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足球运动中找到乐趣,增强自信心和自我效能感。
新课标下初中体育与健康教学探讨
新课标下初中体育与健康教学探讨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教育理念也在不断地更新和完善。
新课标的出台,对于教育体制和教学内容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初中体育与健康教学也成为了备受关注的一项内容。
本文将从新课标下初中体育与健康教学的重要性、现状及问题和对策等方面展开探讨。
体育与健康教学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体育与健康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增强体魄,增进体态之美。
体育与健康教学可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提高他们的免疫力,预防慢性病,降低疾病的发生率。
体育与健康教学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竞争意识,培养学生的吃苦耐劳的品质和意志品质,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和意志力,从而使他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能够坚韧不拔、百折不挠。
二、新课标下初中体育与健康教学的现状及问题目前新课标下初中体育与健康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些学校和教师对于新课标下初中体育与健康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教学内容和方式滞后,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效果不佳。
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有待提高,他们的体质测试成绩普遍较差,身体素质较低。
学校体育设施和器材不够完善,师资力量不足,导致教学条件有限,影响教学质量。
学生的生活方式和习惯不规律,缺乏科学的健康生活方式,导致健康问题频发,需要引起重视。
四、总结新课标下初中体育与健康教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体育与健康教学的重要性,积极采取有效的对策,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更好地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
【以上内容具有一定的主观性,仅供参考】。
新课标下的中学体育教学
试论新课标下的中学体育教学摘要:在新课程背景下,对中学体育教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为更好地适应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就要努力提高中学体育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
对目前我国中学体育教育的模式和现状都要进行重新的思考,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有的放矢对问题进行处理和解决。
使中学体育真正发挥对学生的培养作用,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本文通过对我国中学体育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简明分析,并提出一些能够有效提高体育教学水平的方法和策略。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体育;体育教学;策略在新教育体制的改革中明确提出改革和发展的目的: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水平及身体素质,全面实现素质教育。
一直以来,我国中学体育在个学科中其实一直处于比较尴尬的境地,因为考虑到学校的升学率问题,所以总是将教学重点放在对学生的文化课的教育上,导致体育课程数量少、频次低,不被重视,体育教学也没有发挥它应用的作用。
长期以来造成的后果就是中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健康状况明显下降。
因此,在新课标下,中学体育教学必须被高度重视,改善现阶段我国体育教学中的状况,发挥体育课程对中学生的作用,从而提高中学生身体健康水平已经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重大课题。
一、目前中学体育教学的现状(一)没有真正认识到体育课的重要性传统的教学观念中,以学生的智力发展为主要目的,以学生的成绩来进行评价,就导致老师、学生包括家长都忽视了体育课程的作用和价值。
体育是“副科”的观念在师生、家长的心目中已经根深蒂固。
他们认为体育课的作用就是缓解一下学习压力,放松一下身心。
对于体育考试也不会重视,都认为体育课没有什么大的作用。
一些学校为了挤出更多的学习时间,甚至取消体育课,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也普遍不高。
师生都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体育课的重要作用,因此体育课不被重视便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了。
(二)体育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不能适应新课标要求体育教学改革虽然在不断地推进中,但是一些体育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内容、方法都跟不上新课改的要求,这样教学质量就直接受到了影响。
初中体育教案新课标
初中体育教案新课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体育运动的乐趣,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
2.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体育技能,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3. 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意志品质。
二、教学内容1. 基本技能:跑步、跳远、投掷、篮球、足球、乒乓球等。
2. 团队协作项目:接力赛、拔河、篮球比赛、足球比赛等。
3. 体育理论知识:运动生理学、运动心理学、运动损伤预防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基本技能的掌握和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
2. 教学难点: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运用技能的熟练度和团队协作的默契度。
四、教学过程1. 准备活动(5分钟)让学生进行慢跑,活动全身关节,准备进入正式训练。
2. 基本技能训练(15分钟)(1)跑步:让学生进行800米跑,注重呼吸和节奏的调整。
(2)跳远:教授学生正确的跳远姿势,进行连续跳远练习。
(3)投掷:教授学生正确的投掷手法,进行实心球投掷练习。
(4)篮球:教授学生基本的篮球运球和投篮技巧。
(5)足球:教授学生基本的足球传球和射门技巧。
(6)乒乓球:教授学生基本的乒乓球发球和接球技巧。
3. 团队协作项目(10分钟)(1)接力赛:让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4x100米接力赛。
(2)拔河:让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拔河比赛。
4. 体育理论知识学习(10分钟)让学生观看体育理论知识的相关视频,或进行课堂讲解,让学生了解运动生理学、运动心理学和运动损伤预防等方面的知识。
5. 结束活动(5分钟)让学生进行适当的放松活动,如拉伸、慢跑等,以缓解运动带来的疲劳。
五、教学评价1. 对学生的技能掌握情况进行评价,关注学生在训练中的进步。
2. 对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进行评价,关注学生在比赛中的表现。
3. 对学生的体育理论知识进行考核,了解学生对体育知识的理解程度。
六、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问题进行改进,以提高教学效果。
新课标教案体育初中模板
新课标教案体育初中模板教案名称:初中体育课程教案年级学科:初中体育课时:1课时教材内容:《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学生掌握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基本理念,理解课程目标,明确学习内容。
2. 技能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基本技能,提高运动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增强团队协作意识,形成积极向上的体育精神。
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基本技能,提高运动能力。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意识,形成积极向上的体育精神。
教学过程:一、开始部分(5分钟)1. 课堂常规:教师检查学生的着装、器具准备情况,强调安全事项。
2. 热身活动:学生进行慢跑、关节活动等,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体育游戏,调动课堂氛围。
二、基本部分(35分钟)1. 技能学习:教师讲解并示范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如:跑步、跳远、投掷等基本技能。
2. 实践练习:学生分组进行实践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动作。
3. 小组竞赛:学生进行小组间的竞赛,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激发学生的竞技欲望。
三、提高部分(10分钟)1. 拓展训练: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拓展训练,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如:长跑、接力等。
2. 课堂小结: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小结,让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
四、结束部分(5分钟)1. 放松活动:学生进行轻松的放松活动,如:慢跑、深呼吸等。
2. 课堂总结:教师对本节课进行总结,点评学生的表现,给予鼓励和指导。
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
备注: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时间安排,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新课标下的初中体育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新课标下的初中体育教学的实践与探索摘要:新课标下初中体育高效课堂的构建,有助于提升体育课堂效果,促进学生体育素养的全面发展。
尤其是当下,体育运动和健康已经成为全民关注的热点话题,多数中小学也意识到了体育教学对于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重要价值,新课标下现代素质教育任务的实施必须借助于高效的体育课堂来实现,最终促进学生体育运动核心素养的发展,为社会培养体育人才做出积极的探索。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体育;教学实践引言在新课标理念和思想逐渐深入的背景下,传统的初中体育教学模式与学生的真实需求,二者呈现出现实与理想的不相容性,只有改革和创新才是唯一的出路。
对此,体育教师要深入研读新课标的教育理念,寻找其与客观情况、学生的主观意愿相融的部分,设计创新化、趣味化、高效化的体育教学计划,为学生提供多元和丰富的学习资源,让他们在良好的环境中展开体育学习和训练活动,如此,学生不单单能够掌握基础的体育知识和技能,他们也能养成热爱体育、热爱运动的良好习惯。
1构建初中体育高效课堂的教育价值1.1体育运动的发展初中体育高效课堂的构建,有助于促进我国体育运动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建立体育运动强国,增强初中生的身体素质,促使其体育素养的全面发展。
在“双减”背景下,对于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和课业压力提出了要求。
因此,在新课标下,如何构建高效的体育课堂,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位,提升学生的体育综合素养,就成为现代体育需要关注的重点话题。
与此同时,体育的重要性得到了社会、家长、学校的普遍重视。
初中阶段正处于学生身体发育的关键性阶段,符合学生运动规律的体育运动可以促使学生身体、智力的协同发展,促进他们身体的成长和智力的发育。
因此,教师要充分重视学生的体育运动,以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身份,使学生认识到体育教学的重要价值,积极主动地投身于体育活动中。
在获取体育理论知识的同时,将体育课堂从课内向课外拓展,采用家校共育模式,帮助学生养成规律的运动习惯,促使其积极加入教师组织的各项体育运动中,能够强健体魄,促进身体健康。
新课标背景下中学体育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实践研究
新课标背景下中学体育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实践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2000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新一轮的教育改革已经全面展开。
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育也在这次改革中受到了极大的关注。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为中学体育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在这个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了体育教育工作者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传统的体育教学注重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技能培养,但在当今社会,仅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技能是远远不够的。
学生需要具备更全面的素养,包括道德品质、智力素养、审美情趣、身心健康等多方面的能力。
而这些素养恰恰是新课程标准所强调的核心素养。
如何在体育教学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了当前中学体育教育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针对这一问题,本研究将从新课标对中学体育教学的影响、学生核心素养的概念和要求、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体育教学策略等方面展开探讨,希望能够为中学体育教育的发展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1.2 研究意义中学体育教学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作为新课标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学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体育教育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更重要的是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核心素养,如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创新能力等。
对中学体育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中学体育教学的研究意义在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通过体育教学,学生不仅能够提高运动技能,还可以培养团队合作精神、领导能力、沟通技巧等综合素养,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水平。
研究中学体育教学如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还可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体育教学可以提供学生锻炼身体、释放压力的机会,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生活质量。
通过研究中学体育教学如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可以为中学教育改革提供借鉴与启示。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社会需求的变化,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已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议题。
新课标背景下中学体育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实践研究
新课标背景下中学体育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实践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新课标的全面实施,中学体育教学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新课标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强调学生全面发展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体育教育作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应当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在过去的体育教学中,往往强调学生的体能和运动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和社会交往等方面的培养。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人们对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如何在中学体育教学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当前教育界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新课标背景下中学体育教学实践的研究,探讨体育教学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中学体育教学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主要是探讨在新课标背景下,中学体育教学如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通过深入分析新课标对中学体育教学的影响,研究学生核心素养在体育教学中的重要性,以及体育教学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方法。
通过实践研究的设计与实施,进一步验证体育教学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作用,并分析实践效果,为中学体育教学提供更加科学的指导和方法。
通过本研究的结论总结和启示与展望,为今后中学体育教学的发展提供有益的思考和建议,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核心素养的提升。
整体目的旨在通过研究实践,探索新课标背景下中学体育教学的创新模式,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水平,为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和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2. 正文2.1 新课标对中学体育教学的影响新课标的推行为中学体育教学带来了深刻的变革。
新课标强调了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而不仅仅是关注他们的体育技能。
这使得体育教学不再只是简单的运动训练,而是更加注重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新课标提出了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为主线的教学理念,这对于体育教学尤为重要。
教师需要通过设计多样化、富有挑战性的实践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使他们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素养。
初中和小学体育新课标
初中和小学体育新课标初中和小学体育新课标是为了适应新时代教育需求,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而制定的。
新课标强调体育教学要与学生的身心发展相适应,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兴趣培养,同时注重体育教学的科学性和实践性。
新课标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课程目标:旨在通过体育教学,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体育知识和技能,提高身体素质,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公平竞争意识,以及自我挑战和自我超越的能力。
2. 课程内容:包括基本运动技能、体能训练、体育游戏、体育竞赛、健康教育和体育文化等。
课程内容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
3. 教学方法:鼓励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游戏化教学、情境教学、合作学习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4. 评价方式:评价方式要多元化,不仅包括体能测试,还应包括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合作精神、自我挑战等方面的表现。
5. 课程资源:充分利用学校和社会的体育资源,如体育场馆、体育器材、专业教练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体育学习体验。
6. 安全教育:在体育教学中,要注重安全教育,教会学生正确的运动方法和自我保护意识,预防运动伤害。
7. 家校合作:鼓励家长参与学生的体育学习过程,通过家校合作,共同促进学生的体育发展。
8. 终身体育: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让学生认识到体育是终身受益的活动,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参与体育活动。
新课标还强调了体育教学的灵活性和创新性,鼓励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同时,新课标也对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出了要求,鼓励教师不断学习新的体育教学理念和方法,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
新课标下中学体育教学
浅谈新课标下中学体育教学【摘要】中学体育教学是学校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它的功能是增强学生体质,发展学生智力,锻炼学生意志,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和精神境界,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
【关键词】中学体育课堂教学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第二高峰期,即青春发育期,这个时期正是学生长身体、长知识,也是形成世界观的一个关键时期。
体育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进行全面素质教育和精神文明的培养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体育教学则是按照课程目标、领域目标和水平目标,由教师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有效地发展身体,增强体质,促进健康,同时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意志、品质教育。
这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活动过程。
体育课教学主要以室外课为主,它是以身体和思维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一项特殊活动,在活动中除要教给学生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外,同时还要教给学生锻炼身体的能力和适应社会需求的各种体育娱乐活动能力。
因此,为了更好地适应新课程下的体育课教学应做到:一、注重行为和仪表行为是指各种活动和举止、作风、表情、手势、动作、言语等。
作为体育教师更应注重自己的仪表和行为,做到着装整洁、得体,自觉遵守体育课常规,言行、举止要文明,手势、表情要恰当,作风要端正,爱岗、敬业。
只有“为人师表”才能统领学生、取悦学生。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说过:“其身正,无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
一方面,教师在完成本职工作外还要不断地给自己“充电”,不断补充新鲜“血液”。
常言道:“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须有长流水”;另一方面,还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只有不断地进取、不断地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才能跟上现代化教育步伐,才能做一个与时俱进的学校体育工作者。
二、师生是有机的统一体“师生”是相对学生和老师而言的,两者是共存的。
因此,教学中教师要了解学生的爱好和需求,内容的安排应尽量满足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为学生服务。
在体育教学的方法和手段上,有些教师不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停留在“灌填式”与“强制命令式”阶段,过分强调“教师中心”而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标下中学体育的教学改革研究
新课标下中学体育的教学改革研究新课标以“健康第一”作为指导思想,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个体间差异,确保每个学生受益为基本理念。
在全面推进体育新课标的今天,广大体育教师要贯彻落实好“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进行新课程实践与研究,体育课才能逐渐呈现活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会得到提高。
但是面对体育新课程标准的实践,仍然有许多亟待关注的问题,只有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同时,体育新课标的实践才能顺利进行。
以下是我在体育教学实践中对教学改革的一些体会。
一、新课标下中学体育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一)部分体育教师整体素质不高体育课程改革的关键和重要环节是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实施,体育教师则是课程的主要实施者,是课程实施的主体。
因此,体育教师的素质是决定新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
但从目前农村学校体育教师队伍的构成上来看,呈现年龄偏高、学历偏低的特点。
在偏僻的农村学校还存在代课教师、非师范类教师,体育教师整体素质不高;部分体育教师思想观念落后,缺少自学自研,缺乏新课程专业引领,教学手段缺乏先进性,部分领导者素质较低。
(二)体育教师对新课标的认识不够由于一线体育教师受传统体育教育思想和固定教学模式的影响,我们会遇到很多诸如教师教学观念如何转变,自主、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学习评价等方面改革的难题,而这些难题在短时间里也是很难解决的。
主要有两点:一是学校客观条件的限制;二是部分体育教师对新课标缺乏应有的认识,传统的教学思想仍在左右着他们的教学思路。
(三)考核和评价标准不科学由于在中学阶段体育考试是被作为一门成绩计算入总分的,这就使得大部分的体育教学出现了严重的应试化现象,即在考试的时候考核什么教师就教什么,学生则学什么,这样的教学模式抹杀了学生的自由选择权,不能培养学生的特长,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很多中学体育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时,仅仅围绕体育考试的科目进行授课和组织学生训练,甚至强制性地让学生进行这些体育项目的学习,严重挫伤了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和进取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标下的中学体育教学摘要:新课标已经实行了几年,但很多中学的体育教师对新课标的认识不够深刻。
本文将用文献法、访谈法从教与学,以及评价方面帮助中学体育教师加深对新课标的理解。
希望通过研究让中学体育教师对新课标形成正确的认识。
关键词:新课标中学体育教学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在课程功能、目标、结构、内容、评价等方面都较原来有了重大创新和突破,对体育与健康的课程性质价值有新的界定,明确提出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激发学生兴趣,培养终身体育意识;以学生为主体,全面发展每一位学生。
体现出当今教育以学生身心发展为本,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新特点,新趋势。
新课程标准改变了按运动项目划分课程内容和安排教学时数的框架,重新建构了体育课程内容体系,将课程学习内容划分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领域,拓宽了课程内容的范围,拓宽了教师对教材、教学内容选择地自由度,扩大了教师的思维空间,增加了教师的思维密度。
新课标的基本理念能否顺利贯彻实施,一方面是教师的素质能否适应要求;另一方面是教师能否正确深刻理解新课标的要求,尽快摆脱传统教学理念的惯性,运用新课标理念指导教学。
因此,当务之急是加深教师对新课标的理解,尽快转变观念,改变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把新的课程理念转化到课程教学的实践操作之中,使新课标下的课堂教学指导思想想与新课程的理念一致。
本文将从“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以及评价等方面对新课标下的中学体育教学进行研究,希望能给诸多中学体育教师提供参考。
1 研究对象和方法1.1 研究对象区32名体育教师。
1.2 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根据研究的需要,查阅有关文章及国内体育期刊,文献,为研究提供依据和思路。
(2)访谈法:笔者在工作期间,接触了大量的中学体育教师,通过与他们的交流,了解了他们对新课标的理解及新课标的实施情况,为研究积累了大量的资料。
2 研究结果及分析2.1 对“健康第一”的理解更加深刻从表1中可以看出大多数普通的中学体育教师对新课标的理解不深刻,对健康的理解停留在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上,只有六人能正确理解“健康第一”的含义。
新课标提出体育教学要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大多数教师则以为健康就是身体好,上体育课就锻炼了学生的身体,促进了学生的健康。
而新课标的健康定义更广,不仅仅指的是身体健康、有良好的卫生习惯和运动习惯,还包括运动环境的健康,心理健康等诸多方面。
所谓环境的健康就是运动的环境要卫生,健康。
现在大多数学校的体育实施非常简陋,水泥地场地居多,且场地小,上课时非常拥挤,很容易引发教学事故。
天气正常时的运动环境相对较好,但天气一变化就不能正常的完成教学任务。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硬件设施的缺乏就要求我们的教师能够及时的改变教学计划,并根据教学计划的改变调整相关的教学内容。
而心理健康则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始终注意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灌输正确的体育道德思想。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道德。
在学习、比赛时禁止使用违反体育道德的语言和动作。
新课标提出的健康就是要求教师在上课过程中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思想,形成正确的“三维”健康观,将学生培养成身体健康、思想过硬的跨世纪人才。
2.2 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够得以认识和体现通过了解发现大多数体育老师认为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就是学生要学什么就教什么,老师要围着学生转,上课学生是主角。
其实新课标所说的学生主体地位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积极主动地参加到学习的各个阶段,以及学生自身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主观能动性。
那么如如何正确认识和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呢?首先要明确学生主体作用发挥的表现与主体作用发挥的条件,其次要掌握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途径。
2.2.1 学生主体作用发挥的表现经过教师正确引导后,学生主体作用完全发挥时,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首先应该学习目的明确,能够将学习与自身需要相结合,有较强的自觉性,学习过程主动积极。
其次,在学习的过程中,由于明确了学习目的,产生了较强的求知欲与表现欲,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甚至会为教师出谋划策,敢于挑战和超越他人,并在遇到困难后总能主动克服,不轻言失败。
最后,体育学习是一个不断总结与发挥的过程,主动性强的学生能够根据学习环境和学习任务,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不同的学习方法,并能在失败中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从而达到成功的彼岸。
这是学生主体地位得到发挥的重要表现。
2.2.2 学生主体地位发挥的条件要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第一,教师要树立正确的主体地位教育观。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有自身的特点和优势,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点拨者。
这是确立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
第二,由于长期“灌输式”教育的影响,学生主体意识不是很强,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引导和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这是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
第三,教师应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心理学知识,能够灵活运动多种教学方法。
新课标提出了“健康第一”的目标,因此,需要多种教学方法的合理运用,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索知识,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的各个阶段。
第四,据心理学揭示,愉快的情感是人认识事物和实践的动力机制。
可以说良好的教学氛围和恰当的教学情境,更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所以,教师要根据实际需要,营造出一种合情合理、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使学生的主动性得到提高。
这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是建立在和谐的师生关系上的。
为此,教师要关心爱护,理解信任学生,用高尚的人格,赢得学生的尊重和爱戴。
2.2.3 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途径新课标指出,教学应让每一位学生受益。
由于学生有身体素质、运动能力等方面的差异,所以,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尽量将现有水平相当的学生结合在一起,并根据这种差异,区别对待,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使学生各尽其能,实现自己的目标,从而形成学生之间相互竞争共同提高的局面。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多实践,并在实践中发现、提出问题,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并解决问题,最后通过不断的总结来实现学生主体作用的体现。
2.3 教师主导作用的体现和发挥更明确新课标要求开放课堂,以学生的自主、健康、充分发展为核心,以开放性的学生自主活动为主线达到教学目标。
在新课程标准实施过程中,大多数老师往往认为,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就可以忽略,不能体现了。
完全放开则有“放羊”之嫌,则与新课程标准精神相违背。
怎样正确认识新课标背景下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位置是教师急需解决的问题。
本人就教师在教学主导作用的体现和发挥情况做了一次访谈,观察了各教师上课时的课堂气氛、课堂纪律、教学效果等方面的情况。
统计如表2所示。
从表2中可以看出,教师采用完全控制学生的行为,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来体现主导作用时,课堂纪律不好,且课堂气氛沉闷,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教学效果差,这就阻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教学质量也不会高。
当教师在上课时,多提问,多采用启发性教学,使学生的思维高速运转,所以课堂气氛稍显活跃,课堂纪律也比较好控制,而且也有较好的教学效果。
在教师宏观调控了学生自行制定的学习目标,在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并对学生的评价进行适当的调控时,各方面的效果明显优于前两种。
所以,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对课堂教学的宏观调控上。
在这些方面,体育老师有着不可替代,不可或缺的作用。
从体育教学的全过程来看可以归纳为三个调控。
2.3.1 教师应对教学目标制定进行宏观调控目标是一个阶段学习的指南,所有的教学活动都应围绕着如何实现目标来实施。
一个合理的目标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更有利于学生积极地学习。
而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毕竟有限,要制定一个合理的目标,只有依靠体育老师利用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帮助学生,正确指引他们制定一个合理的、科学的目标。
说白了就是先让学生自己定目标,然后教师根据学生自己制定的目标进行宏观调控。
这样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是学生自己制定的目标,他们都会很有兴趣的练习,去努力实现这个目标,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老师给予的目标。
2.3.2 教师应对教师计划制定进行宏观调控计划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铺路石,好的计划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基础。
在制定计划这一环节,教师应根据发展的原则,实事求是的原则,充分发挥主导作用。
组织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活动计划。
这样,减轻了老师的负担,又增加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便于学生和老师及时对教学活动做出评价和调整。
体育教学又有着其他科目所没有的不可控性,如气候、场地的变化,就极大的影响着教学计划的实施。
有时学生在实施计划,向目标前进过程中会出现一些不可控的因素。
这时就需要老师根据实际情况,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组织学生及时调整计划和目标,使教学回到正常轨道上来。
这样,既保证了教学效果,又保证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3.3 教师应对课堂评价进行宏观调控对于课堂教学效果,学生应有自评、有互评、有师评。
自评由小组组织,小组长对自评负责。
互评由小组组织,将反馈意见交老师处理。
师评由教师组织,教师应站在不同与学生的高度,从自主发展,充分发展的角度给予课堂教学以全面的概括,对学生的发展做一个过程性评价。
这样三者有机结合,加强了同学之间的交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促进学生改进,帮助学生取得更大的进步。
当然,所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应根据不同的情况,在整个大方向不变的情况下做出不同的改变。
2.4 评价方式更恰当传统教学模式下的评价,过多的偏向了学生的最终成绩,且评价标准是一致的,忽略了学习过程的评价和知识技能的实际运用,并很少将学生自评与师评相结合最终评定学生的成绩。
表3中表明,教师在对学生成绩进行评价是注重了学生的最后成绩与平时的表现,没有人注意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将自评与师评相结合,通过教师的宏观调控对学生进行准确的评价。
《体育与健康》课本明确要求:体育与健康的成绩考核,应体现“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重视综合素质的考核与评价,重点考察学生的学习态度,参加活动锻炼的主动性、自觉性、积极性、灵活性和创造性,重视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和学生自身能力的发展,重视学生在评价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从新课标的教学目的,教学方法与要求中可以看出本门课的教学理念以及评价标准的多元性。
在《体育与健康》课本中,课后都有学生自我(小组)评价标准,这给我们体育教学带来了很大帮助。
也就是说,新课标提出的评价方式应该是自评、小组评与师评有机结合。
这种评价方式更注重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而不是一味的看学生的学习成绩。
大量的实验表明,运用这种评价方式不但减轻了教师的工作量,评价的更具体,真实,更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保证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作用的发挥(表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