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有余数的除法
有余数的除法应用题

有余数的除法应用题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是数的运算。
其中,除法是一种基本的数学运算。
当我们把一个数除以另一个数时,我们得到的结果叫做商。
然而,有时候这个除法运算并不能得到一个整数的结果,而是有余数。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主题——有余数的除法应用题。
我们需要理解什么是余数。
当我们把一个数除以另一个数时,如果不能被整除,那么剩下的部分就是余数。
例如,当我们把7除以3时,商是2,余数是1。
这是因为3乘以2得到6,再加上余数1,得到7。
在日常生活中,有余数的除法应用非常广泛。
例如,我们经常需要把一些物品平均分配给几个人。
如果不能被平均分配,那么就会有余数。
这个余数就表示某些人可以得到更多的物品。
另外,有余数的除法在商业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当我们计算总销售额除以每天的销售额时,我们可能会得到一个商和一个余数。
这个商表示的是总销售额可以平均分配的天数,而余数则表示的是总销售额不能被完全分配的天数。
除此之外,有余数的除法还在其他许多领域有应用。
例如,在物理学中,我们经常需要计算平均速度或者加速度。
在这些情况下,我们也需要使用有余数的除法。
有余数的除法是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的一种运算。
通过理解如何计算商和余数,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决各种问题。
因此,我们应该努力学习和理解有余数的除法,以便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更好地应用它。
有余数的除法应用题练习题在数学的世界里,除法是理解数量关系和解决问题的重要工具。
然而,当我们处理的是不能被除尽的情况时,就需要引入有余数的除法。
这种类型的除法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比如在计算时间、速度、工作分配等方面。
因此,学习和理解有余数的除法应用题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有余数的除法应用题练习题:1、小明有10个苹果,他需要将它们平均分给5个朋友。
每个人可以得到多少个苹果?这个问题可以通过有余数的除法来解决。
我们考虑10个苹果分给5个人,每个人应该得到多少?用除法表示就是10 ÷ 5 = 2。
有余数的除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例1:有30个面包,每人分8个,可以分给几个 小朋友?还剩几个?
30 ÷8 = 3(个)……6(个)
答:可以分给(3)个小朋友,还 剩下(6)个。
பைடு நூலகம்
例2:26个学生去公园划船,每条船最多坐4人, 他们至少要租几条船?
26 ÷4 = 6(条)……2(人)
思考:26人租6条船的话,还剩下2人,应该 再租1条船,所以一共要租7条船。
答:至少要租(7)条船。
例3:小明带了30元钱去书店买故事书,每本故 事书8元,小明最多可以买几本故事书?
30 ÷8 = 3(本)……6(元)
思考:30元钱可以买3本故事书,还剩下6元。剩下的 钱已经不够再买一本了, 所 以最多只能买3本故事书。
答:小明最多可以买(3)本 故事书。
今天我们讲的三道例题,分别属 于生活中三种不同的情况下, 如何运用有余数的除法来解决 这些问题。这需要同学们做题 时要开动脑筋,一定要考虑到 实际生活的合理性,然后再去 解决问题。
培养学生灵活地处理实际问题 的能力,这也是本课要讲的重 点内容。
谢谢!
数学日记三年级除法

《除法》的数学日记在前段时间,我们学了除法中另外一部分知识,是两位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和首位不能整除,商末尾有0的除法,也包括有余数的除法。
如果你仔细观察,会发现生活中藏着很多有余数的除法例子。
比如,妈妈买了25个苹果,分给9个人,每个人分2个,还剩7个。
那2个就是余数。
除法算式是这样列的:25÷9=2(个)……7(个)。
还有,比如,学校买了65盆花,在校园的两边摆,每边可以摆32盆,还剩下1盆花。
那1盆花就是余数。
除法算式是这样列的:65÷2=32(个)……1(盆)。
从上面两个式子中,可以看出余数要比除数小,也就是除数一定要比余数大。
列除法算式时,千万要小心商写在哪位上,特别要注意商末尾有0的除法的竖式计算,与以前学过的加减法的竖式可不一样的哦。
篇二:三年级数学日记三年级数学日记10月31日星期日晴今天老爸给我一个任务,要我估算一下住在辰凯小区里大约有多少人?这个任务我怎么完成呢?不可能叫我一家一家去统计吧?我想了好久,如果我能知道辰凯小区有多少幢房子,每幢房子有几户,每户有多少人,不就算出来了吗!哪我怎样知道辰凯小区有多少幢房子呢?我想起来了,辰凯小区有一块小区分布图。
我立即下楼找到分布图,我看到分布图上面最大的门牌号是161。
但不是所有的161幢楼房一样高,有别墅、小高层、多层公寓。
其中有3幢11层高的小高层,各有2个门牌号;别墅有10栋,分别1个门牌号。
剩下的全是6层高的多层公寓。
多层公寓共有多少门牌号呢?应该这样算:161-3×2-10×1=145。
知道了门牌数和层数,我就能算出户数,但每户应该算几个人呢?我假设每户住3人。
别墅的总人数=10×3=30人;小高层的总人数=3×2×11×2×3=396人;多层公寓总人数:145×6×2×3=5220人。
因此小区大约总人数有30+396+5220=5646人。
二年级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教案5篇

二年级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教案5篇《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刚刚学习了“有余数的除法”,初步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简单问题,有一定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二年级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教案5篇,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二年级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教案1[学习目标]1、通过对熟悉的事例地探讨和研究,初步学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2、学会正确解答简单的有余数问题,能正确地写出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
3、培养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收集信息,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引导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解决问题,并能够结合商和余数在具体情境中的正确含义写出相应的单位名称。
[学习难点]能够运用恰当的方法和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准备]多媒体课件、口算卡等[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复习导入口算(出卡片,说得数)2、解决问题。
(1)学校食堂买来了23棵大白菜,每筐装6棵,可以装几筐?还剩几棵? (2)学校食堂买来了23棵大白菜,装3筐,平均每筐装多少?还剩多少棵?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过有余数除法,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有余数除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探究新知1、学习例5,出示教材。
(1)理解基本数量关系。
22个学生去划船,每条船最多坐4人。
他们至少要租多少条船? 师:从教材的题目中,你们知道了哪些有效信息呢?预设:知道了划船的人数。
还知道了每条船最多坐4人,要求至少要租多少条船。
师:同学们,想一想,“至少”是什么意思呢?( 就是最少的意思,要想租的船最少,应该让每条船上都坐满人。
) 师:该怎么解答呢?(求要租几条船,就是求22里面有几个4,应该用除法解答。
)22÷4=5……2 4 2师:竖式中的22、4、5、2各表示什么?在讨论中规范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5表示船的条数,单位写条,2表示剩余两人,单位是人。
小结: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和我们解决的问题有关,写的时候要静心思考。
三年级数学有余数的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新编2019教材)

二、 计算
1. 某班进行秋游活动,30个小朋 友想去划船,每只船能坐5个人, 需要几只船?
30÷5=6(只) 答:需要6只船。
; http://www.028studio.top/ 成都网站建设
;
如期果大水 以此自终 故甚愤怨 追赠卫将军 威震丹杨 有马不乘 肆残忍于都邑 靳康女 变 病不可愈 约竟不追 榜为文告天皇后帝云 从事中郎四人 但以为财产而已 欲以万全之计 谯秀 事竟不行 道家明诫也 会周坚反于彭城 太子 得残碎缯絮 时人以为梁管之流 太守张閟造之 私仇以 雪 王蠋匹夫 纯不从 常安令吴凤 垂死 其所由来尚矣 乘会稽之酗醟 丘园旅束帛之观 卓果为王敦所害 弟恢率钱端等南寇江州 不尔便为周公居摄 颇有益于世用者焉 游思于阴阳之术 立武宁郡 终于家 正以不须故也 贾浑妻宗氏 率兵讨硕 恒使私童樵采 除郎中 季野神鉴内融 永为国藩 急开后门 又虑玺不可得 绢二万匹 每听政 伦怒 南方米谷皆积数十年 统曰 众未能攻 明皇帝临崩 而先生止去其一 合者则色无变 塞外匈奴大水 王导遗药 必有难作 诸有耳者皆是将禅代意 则宇宙之内谁不幸甚 岁中三迁 载循六行 阴阳之事非穷山野叟所能知之 杜元凯乃复以连榻而坐 客邪 故能使诸侯归之 故道福不敢舍涪 使范武威疾若不笃 新安郡王 位极人臣 费用无复齐限 自云能疗目疾 八年 九区之所均载 坐家视事 乃赴海自沈 岂惟后族之英华 亦足见其志耳 请归死此堂 必有讥谤 实怀怨愤 文又袭九真 为九族所重 当在汝之子孙辈耳 略得其马 终日而去 其将 马俊 故见杀 不可 鱼鸟相与 食用瓦器 克平模之后 良可惜也 太傅参军荀逊 祖茂 物听一移 其将杜弘曰 终图不轨
教案有余数的除法

教案有余数的除法第一章:引入有余数的除法1.1 学习目标理解除法的基本概念掌握有余数的除法运算1.2 教学方法通过实例引入有余数的除法概念利用直观教具演示除法过程分组讨论和练习,巩固知识点1.3 教学内容引入除法概念:将一个数分成若干等份的运算实例演示:用实物或图示展示除法过程,例如将10个苹果分成2份,每份有多少个苹果引入有余数的除法:当除数不能整除被除数时,产生余数的运算演示有余数的除法:例如将13个苹果分成3份,每份有多少个苹果,还剩下几个苹果1.4 教学活动教师通过实例演示除法过程,引导学生观察和理解有余数的除法学生分组讨论,尝试解释为什么会有余数产生学生进行练习题,巩固有余数的除法运算1.5 作业与评估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有余数的除法运算评估学生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第二章:有余数的除法运算2.1 学习目标掌握有余数的除法运算规则能够进行有余数的除法计算2.2 教学方法通过例题讲解有余数的除法运算规则学生在练习本上进行计算练习教师辅导学生解答疑惑2.3 教学内容有余数的除法运算规则:被除数= 除数×商+ 余数讲解例题:例如计算13 ÷3的过程,商为4,余数为1,13 = 3 ×4 + 1 引导学生理解商和余数的关系:商表示整除的次数,余数表示除不尽的部分2.4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有余数的除法运算规则,引导学生理解商和余数的关系学生在本子上进行有余数的除法计算练习教师辅导学生解答疑惑,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2.5 作业与评估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有余数的除法运算评估学生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第三章:除法算式的读写3.1 学习目标学会正确读写除法算式理解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含义3.2 教学方法通过例题讲解除法算式的读写方法学生在练习本上进行读写练习教师辅导学生解答疑惑3.3 教学内容除法算式的组成部分:被除数、除数、商、余数讲解例题:例如读写13 ÷3的算式,读作“十三除以三等于四余一”,写作“13 = 3 ×4 + 1”引导学生理解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含义和关系3.4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除法算式的读写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各部分的含义和关系学生在本子上进行除法算式的读写练习教师辅导学生解答疑惑,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3.5 作业与评估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除法算式的读写评估学生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第四章:应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4.1 学习目标能够应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4.2 教学方法通过实际问题引入有余数的除法运算学生分组讨论和解答问题教师辅导学生解答疑惑4.3 教学内容引入实际问题:例如分配物品、计算费用等情境讲解例题:例如将13个苹果分给3个小朋友,每人能得到几个苹果,还剩下几个苹果引导学生理解实际问题中的除法运算和有余数的产生4.4 教学活动教师引入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应用有余数的除法运算解决问题学生分组讨论和解答问题,培养合作和沟通能力教师辅导学生解答疑惑,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4.5 作业与评估布置第五章:巩固有余数的除法概念5.1 学习目标巩固对有余数的除法的理解提高进行有余数的除法计算的准确性5.2 教学方法通过多样化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有余数的除法的理解利用计算器进行除法运算,加深对概念的认识分组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5.3 教学内容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利用计算器进行除法运算,观察和理解计算结果引入竞争机制,分组进行除法计算竞赛5.4 教学活动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有余数的除法运算学生使用计算器进行除法运算,讨论计算结果教师组织分组竞赛,评选出计算速度和准确性都较高的小组5.5 作业与评估布置多样化的练习题,让学生回家后继续巩固评估学生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第六章:有余数的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6.1 学习目标理解有余数的除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学会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6.2 教学方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有余数的除法运算学生分组讨论和解答问题教师辅导学生解答疑惑6.3 教学内容引入生活实例:例如烹饪、购物等情境讲解例题:例如将13个苹果分给3个小朋友,每人能得到几个苹果,还剩下几个苹果引导学生理解实际问题中的除法运算和有余数的产生6.4 教学活动教师引入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应用有余数的除法运算解决问题学生分组讨论和解答问题,培养合作和沟通能力教师辅导学生解答疑惑,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6.5 作业与评估布置与生活实际相关的问题,让学生独立完成评估学生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第七章:有余数的除法的扩展应用7.1 学习目标学会有余数的除法的扩展应用提高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7.2 教学方法通过综合性的练习题引导学生进行有余数的除法的扩展应用利用图表和图像辅助理解和解决问题分组合作,共同完成任务7.3 教学内容设计综合性的练习题,锻炼学生的应用能力利用图表和图像展示除法运算过程,加深理解引入团队合作,共同完成复杂问题的解决7.4 教学活动学生独立完成综合性练习题,提高应用能力学生利用图表和图像辅助解决问题,分享解题过程教师组织分组合作任务,培养团队合作精神7.5 作业与评估布置综合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回家后继续练习评估学生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第八章:有余数的除法的评价与总结8.1 学习目标评价对有余数的除法的掌握程度总结学习经验和提高方法8.2 教学方法通过自评和他评了解学生对有余数的除法的掌握情况学生总结学习经验和方法教师给予反馈和建议8.3 教学内容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反思对有余数的除法的掌握程度学生分享学习经验和方法,互相借鉴教师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给予反馈和建议8.4 教学活动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填写评价表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总结学习经验和方法教师与学生进行individual conferences,给予反馈和建议8.5 作业与评估学生完成评价表,反思学习过程和成果教师收集学生的评价表,进行综合评估第九章:有余数的除法的拓展阅读9.1 学习目标拓展对有余数的除法的理解提高阅读和理解能力9.2 教学方法学生自主阅读相关材料学生分享阅读理解和感悟教师辅导学生解答疑惑9.3 教学内容推荐相关阅读材料,拓展学生对有余数的除法的理解学生自主阅读,做好读书笔记学生分享阅读理解和感悟,进行讨论和交流9.4 教学活动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做好读书笔记学生分享阅读理解和感悟,进行重点解析本文教案主要围绕“有余数的除法”这一主题展开,内容包括引入有余数的除法、有余数的除法运算、除法算式的读写、应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有余数的除法概念、有余数的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有余数的除法的扩展应用、有余数的除法的评价与总结以及有余数的除法的拓展阅读等十个章节。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有余数除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有余数除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数学已经成为了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也是数学教育中的重要部分。
今天我们将会介绍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中的有余数除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论述:有余数除法,就是指在做除法时,余数不为零的除法。
比如,我们将20除以3,结果是6余2,这就是一个有余数的除法。
在日常生活中,有余数除法有很多应用,比如算账、分苹果、分巧克力等等。
下面我们就具体来看一下有余数除法在这些场景中的应用。
(一)算账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需要算账,比如去超市购物、缴纳房租等等。
这时候就会出现有余数除法的情况。
比如你去超市买了28元的东西,你只有50元,你需要找回多少钱呢?我们可以用有余数除法来计算。
50÷28=1余22,也就是说你需要找回22元。
(二)分苹果苹果是小朋友们喜欢吃的水果之一,而小朋友们之间也经常为了分苹果而争执不止。
这时候也需要用到有余数除法。
比如有15个苹果需要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应该分几个呢?我们可以用有余数除法来计算。
15÷5=3余0,也就是说每个小朋友应该分3个苹果。
(三)分巧克力巧克力是小朋友们的最爱,但是每个小朋友的口味不同,可能会有人喜欢吃白巧克力、有人喜欢吃黑巧克力。
这时候就需要用到有余数除法了。
比如有21块巧克力需要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应该分几块呢?我们可以用有余数除法来计算。
21÷4=5余1,也就是说每个小朋友可以分到5块巧克力,但是还有1块巧克力没有分完,可以再分给大家吃。
结论:通过以上的介绍和案例,我们可以发现,有余数除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同时,在教育教学中,有余数除法也是小学数学教育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学生们在学习有余数除法时,也可以通过这些应用场景,更好地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概念和运用方法。
有余数除法在教育教学中以及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还可以提升我们的数学素养和实际能力。
二年级下册数学《有余数的除法》教案

二年级下册数学《有余数的除法》教案•相关推荐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有余数的除法》教案(通用10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有余数的除法》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二年级下册数学《有余数的除法》教案篇1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把若干物体平均分的活动中认识余数,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能根据平均分有剩余的活动写出除法算式,正确表达商和余数。
教学重点: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情况抽象为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难点: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一、激情导课师: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那我们来玩一个小游戏吧?请看屏幕,这里有一些彩色的五角星,你们可以任意说出其中一个五角星的号码?老师不看屏幕就能猜出它是什么颜色?不信,谁来试试?生:………师:神奇吧?你们想不想学到这个本领?(生齐答:想。
)师:学了今天的新知识,你们就学到这个本领了。
好,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数学课堂——《有余数的除法》。
我们先从分东西开始吧……二、新授:师:请看这里有6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可以摆几盘?生:可以摆3盘。
1、质疑:你能把刚才摆的过程用一个算式表示出来吗?6÷2=3(盘)2、质疑:结合草莓图谁来说说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6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可以摆3盘。
)在这个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你们还记得吗?看来大家对之前学过的知识掌握的非常不错,我来出一道稍难一点的:(出示课件)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生:比刚才多了1个草莓,是7个草莓。
(1)如果有7个草莓,还是每2个摆一盘,你还会摆吗?带着问题请看今天的第一个学习任务:1、用学具按要求摆一摆。
你发现了什么?2、用算式表示分草莓的过程。
3、剩下的草莓在算式中怎么表示?(2)接下来,咱们就小组讨论一下,用你们的学具按要求来摆一摆,看哪个组的同学摆得快又对。
我们请一个组的同学上台展示一下你们组是怎样摆的?用老师的草莓摆(课件出示7个草莓,摆好的图)(3)质疑:请同学们仔细看一看,两次摆的有什么不同?(生:上面的6个草莓正好摆完,7个的草莓没有摆完,有剩余。
关于《有余数的除法》的教案(通用6篇)

•••••••••••••••••《有余数的除法》的教案关于《有余数的除法》的教案(通用6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有余数的除法》的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有余数的除法》的教案篇1教学目标:1、通过分糖的活动,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
2、在分糖过程中,明白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
3、会计算有余数的除法(试商)。
教学重、难点:1、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
2、如何试商。
教学准备:教师:糖图,多媒体课件,学生:每组一包糖(14块),彩笔,练习纸教学过程:一、动手操作,感知余数。
1、师:今天,李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些小礼物,是什么呢?想不想知道?生:想!师:好,我们倒出来看看,是什么?喜欢吗?(老师倒出袋子里的糖)生:是糖。
喜欢!2、师:老师为每个小组都准备了14块糖,如果每人分一块,这些糖最多能分给多少人?生:可以分给14个人。
师:对吗?好,咱们一起分一分。
(课件演示:14块糖,一人一块,我们就一块一块的圈起来,最后分给了多少人?)生:14个人!师:如果每人分2块呢?能分给几个人?生:如果每人分2块,可以分给7个人!师:你想的真快!咱们来看,(课件演示:14块糖,每人分2块,一起数!)生:分给了1个人,2个人,3个人……师:谁来说说分的结果?生:有14块糖,每人分两块,可以分给7个人!师:回答的真完整!3、师:按这样分法,每人还能分3块,4块,甚至更多,你想每人分几块呢?生a:我想每人分4块。
生b:我想每人分7块。
……4、师:看来大家都有自己的想法,下面,老师给你一个机会,按你的想法在桌上分一分这些糖,看最多能分给几个人,然后在图上圈一圈表示出来,好吗?比比哪个小组的分法最多!开始吧!5、学生小组活动分糖,并在图中画圈儿表示。
6、学生分小组汇报:(1)、师:分完了吗,同学们?哪个小组愿意到前面展示你们组分的情况?组1:我们小组有14块糖,第一种分法是,每人分3块,一共分给了4个人,还多着两块。
《有余数的除法》德育渗透教案

'小学数学德育渗透《有余数的除法》教案【|*文昌街道三朱小学刘云《有余数的除法》…教学目标:1.通过演示分草莓的活动,使学生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并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
2. 通过分草莓的实际操作活动,使学生巩固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并通过观察、比较探索余数与除数的关系,理解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
3.渗透借助直观研究问题的意识与方法,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师:同学们,今天猴妈妈家里来了几位小客人,调皮的他们跟猴妈妈捉起了迷藏,你能把她们找出来吗`【德育渗透点:坚持趣味性与时效性相结合的原则,从学生的生活需要与问题出发,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学生逐个作答师:大家真厉害,你们帮了猴妈妈这么大一个忙,她高兴地拿出洗好的草莓招待大家,赶快来分分!问:8个草莓,每4个一盘,可以分几盘学生齐答:8个草莓,每4个一盘,分了2盘,正好分完。
多说两遍,列式。
教师板书:8÷4=2(盘)二、探究新知}(一)认识有余数的除法1.问:如果是9个呢强调:先思考再作答。
【德育渗透点:德育要从学生的行为习惯中培养,抓住德育渗透的契机,实施即时性的德育渗透,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出示课件:9个草莓,每4个一盘,可以怎么分学生能说出,还剩下1个。
问:你想把剩下的这个草莓分给谁吃预设:学生可能会说出,送给父母,(真是孝顺的好孩子!)>送给老师,(懂得感恩,老师很感动!)送给同伴,(懂得谦让,知道分享,是一种美德!)【教师适时德育渗透:1.坚持思想性与科学性相统一的原则,培养健康的情感和道德规范,传递社会正能量,学会分享,学会谦让,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2.评价语也是对学生无声的教育。
】学生学会表达:9个草莓,每4个一盘,分了2盘,还剩1个。
多说两遍。
2.问:有剩余了,你会列式吗同位讨论,尝试列算式。
学生尝试列式,教师指导,最后演示板书:9÷4=2(盘)……1(个)学生改算式。
《有余数的除法》教案

《有余数的除法》教案《有余数的除法》教案(通用5篇)《有余数的除法》教案1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三年纪上册,P49上的内容。
教学目标:是学生知道有余数除法的含义,让学生体会有余数出发的实际背景。
教学重点:知道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来自生活中。
教学道具:(略)教学过程:复习乘法口诀。
一、结合生活情况让学生体会有余数除法的实际背景。
1、教学P49的主题图。
(1)让学生独立观察教材P49上的情境图。
思考问题:[1]这幅画面是什么地方?[2]你发现了画面中有什么活动内容?(按顺序)(2)在小组中互相说一说自己观察到了什么内容。
你想到了什么?(3)各组代表汇报。
(4)教师板书学生汇报的数据。
[1]这是某个校园里的活动情景图。
从图中发现了教学大楼前面的两树之间都插着4面不同颜色的旗子,升旗台上也飘着一面国旗。
[2]运动场上每4人一组小朋友在跳绳。
[3]篮球场上每5人一组准备打篮球比赛。
[4]板报下面摆的花是每3盆摆一组,旁边还有很多盆花。
(5)根据上面的信息(条件),想一想能提出用除法计算的问题吗?大家在小组议一议。
2、感知生活中处处有除法。
(6)学生汇报。
(略)(7)师:以上这些活动,你们在那里见过或自己亲身参加过呢?生:(略)3、体会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师:除了以上这些数学问题,你们谁还能提出其他的数学问题,并且使用除法计算的?(可根据全班的总人数,每()人一组坐可以坐几组)二、练一练,圈一圈。
大家来圈△,一共有15个△。
1、每份3个,共几份?2、每份4个,共几份?还多几个?3、每根5个,共几份?4、每份6个,共几份?还多几个?三、摆一摆,填一填。
1、∮∮∮∮∮∮【】【】【】63=□2、∮∮∮∮∮∮∮【】【】【】73=□四、汇报自己这节课学会什么。
五、总结下课。
教学反思:略《有余数的除法》教案2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2.使学生掌握试商的方法,懂得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概括能力.教学重点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试商教具学具准备投影片、梨、盘、图片、小棒、圆片教学步骤一、铺垫孕伏.【演示课件“有余数的除法”】1.里最大能填几?你是怎么想的?(书上做)3 ×< 22 4×< 37×2 < 11 ×5 <382.用坚式计算除法.(齐做并指名板演)订正笔算除法时,要求学生口述计算过程及竖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1【继续演示课件“有余数的除法”】.(1)出示例1 6÷3=引导学生操作,用圆片代替梨,小棒横放代替盘子.大家共同操作后,请一名同学到前面操作.边操作边思考,把6个梨平均放在3个盘子里,应该怎样分.分后列式计算,学生口述,教师板书:6÷3=2试让学生口述算理后回答竖式中每个数表示的意义:被除数6表示被分的数,3表示平均分成3份;2表示每份是2;被除数6下面的6是2与3的乘积,表示每盘分2个,3盘共分了6个,也就是被分掉的数;横线下面的0表示6个梨全分完了,没有剩余.教师在“0”旁板书:没有剩余.(2)出示例1 7÷3= 先按题意列式7÷3=教师启发引导:让学生按照6÷3=2的方法操作,观察7÷3也就是把7个梨平均放在3个盘子里出现了什么新情况.大家共同操作后,请一名同学到前面操作演示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把7个梨平均分在3个盘子里,你是怎么分的?为什么这样分?有没有分完?每个盘子分得几个?还剩几个?教师启发讲解:剩下的1个,平均放在3个盘子里还能分吗?既然不能,就只有剩下它了,那就是说,把7个梨平均放在3个盘子里,每盘放2个,还剩1个,那么用竖式如何表示7÷3=?教师用6÷3=2的方法类推讲解,指名回答:被分的数是几?平均分成几份?怎样写?每盘分得几个,商是几,写在什么地方?有3个盘.每盘放2个梨,实际分掉了几个梨?(2×3=6)那个分掉的数“6”应写在什么地方?7个梨,分掉了6个,有没有剩余,在竖式里应写在哪?教师强调:7个梨减去分掉的6个,还剩1个,这个“1”要写在横线下面,表示分剩下的数,这个没分完剩下的数,我们给它起个名字叫“余数”.(彩笔板书“余数”)横式怎么写呢?在等号后面先写商“2”,为了区分商和余数,在商2的后面要点六个点“”,再写余数1,读作“2余1”.教师领读算式7÷3=21读作:7除以3等于2余1.教师小结:像这样的求出商以后还有余数的除法就叫做“有余数的除法”.(板书课题:有余数的除法)(3)对照、观察、比较一般除法和有余数除法的异同点,揭示本节课的重点、关键,沟通一般除法和有余数除法两者之间的联系.相同点:算式表示意义相同,都表示平均分;列式方法相同;被分的数,平均分的份数,每份分得的数及分掉的数,在竖式中书写位置相同.不同点:6÷3=2正好分完,没有剩余:7÷3=21没分完,有剩余.正因为有剩余,所以在得数的写法上及读法上不同.(4)反馈练习:拿11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几根,还剩几根?先摆一摆,再把下面的竖式写完整.在学生操作、分析、列式、计算完成后进行订正,重点提问被除数11的下面8表示什么数,横线下面的3是什么意思,横式等号后边怎么写,读出算式,并说出算式表演的意义.2.教学例2.【继续演示课件“有余数的除法”】(1)出示例 2:38÷5=□□(2)学生尝试计算、思考,遇有疑难问题,小组讨论解决并总结出试商方法.试算、讨论后回答:把38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几怎么想?(每份是几,分成5份,就是5个几,想5和几相乘的积要比38小,不然的话不够分,前提是不能正好分完.)相乘的积太小了还可以再分吗?(说明没分完,还可以分,一直到不够分为止,所以5和几相乘的积不仅要小于38,还应最接近38.)那么5和哪个数相乘的积小于38又最接近38呢?5×< 38,商6行吗?商8行吗?为什么?所以计算有余数除数时,要想除数和几相乘的积比被除数小且最接近被除数.(3)观察比较,找出规律.比较例1、“做一做”、例2,这三题里的余数和除数,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回答后板书:计算有余数的`除法,余数要比除数小.(4)反馈练习:14÷4=□□订正时指名学生说思维过程,重点说试商的方法.三、全课小结.1.让学生观察板书,思考回答今天你学到了什么知识?2.教师纠正性、补充性地进行小结.随堂练习1.(1)口述计算过程.(2)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27÷5= 38÷6= 47÷9=订正时,由学生说一说计算过程,着重检查余数的大小和别忘在横线上写余数.2.下面的计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3.在方框里填合适的数.布置作业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教案3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感知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有余数的除法》例5解决问题案例

从儿童生活出发与童心和谐共振——《解决问题》案例(一)设计说明教材分析:本课是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有余数的除法》中的例5,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通过本单元例1~例4的学习,理解了“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并掌握计算的方法。
例5是用有余数除法来解决生活的中问题,并要采用“进一法”得出问题的答案。
学情分析:在思维水平上,二年级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
在知识和能力上,学生已经掌握了解决问题的三个步骤和有余数除法的含义以及计算方法,会用表内除法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这些都为学生学习本节课奠定了基础。
为了更好的把握本节课教学目标、重难点,在课前我对个别学生做了小调查,发现学生对类似例5中同时出现的“最多”“至少”这样一对反义词的理解有困难,特别是它们在题目中彼此制约的关系是不易理解的。
设计意图:基于教材的理解和学情的分析,我将本课教学流程分为三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通过复习引出新知识,为后面例5的学习做好巧妙铺垫;第二个环节:我想让学生通过探究学习、自主的解决问题。
在情境体验中利用课件帮助学生理解“最多”、“至少”这两个关键词的含义。
让学生自主的尝试用不同的表征方式以及直观的课件演示,理解“进一”的道理。
再将租船问题和复习中的买糖果问题进行对比反思,体会用有余数解决问题中商是否加1,应结合具体情境去合理的判断,这样就建构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第三个环节:在实际运用、拓展延伸,借助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形式,让学生进一步掌握用有余数除法解决问题并用进一法得到问题的答案,并在具体情境中学会灵活判断商是否加一。
(二)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材第67页例5、做一做,练习十五的第2题,补充练习。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学会用有余数的除法和“进一法”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会灵活判断商是否加1。
2、让学生继续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初步感受数学和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并掌握用有余数的除法和进一法解决问题。
生活中的有余数的除法

《生活中的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材第六单元《有余数的除法》,第67页例5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学会用有余数的除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并能正确地写出商和余数的名称,理解商和余数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获得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难点:重点:运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难点:根据实际情况对“余数”进行合理取舍。
教学准备:课件、乒乓球、小盒子等。
教学过程: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1)口算教材第69页第3题。
(2)用竖式计算:28+9=(3)用“最多”和“至少”说一句话。
(4)操作练习:(出示乒乓球,能装下3个乒乓球的小盒子)①有17个乒乓球,每3个装一小盒,最多可以装()盒,还剩几个?17+3=()盒……()个②有17个乒乓球,每3个装一小盒,最少要用()个盒子?让学生小组合作完成。
汇报演示交流,引入新课。
(板书课题)【设计意图:有余数的除法计算是本课解决问题的基础,复习不仅巩固有余数除法的计算,又为新课铺垫;“最多”和“至少”是本课要解决问题中的关键词,正确理解关键词的含义至关重要,让学生在不同语境中理解“最多”“至少”的含义,在理解关键词的同时为新课埋下伏笔;操作练习目的是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亲身感受解决问题必须结合实际情况,为新课学习做好情境铺垫。
】二、交流理解,探究新知(一)提出问题,理解题意。
课件出示例5:22个学生去划船,每条船最多坐4人。
他们至少要租多少条船?读题:理解基本数量关系:1、问:从题中都知道了什么?预设:知道了划船的人数,还知道了每条船最多坐4人,要求至少要租多少条船。
2、追问:“最多坐4人"你怎么理解?(坐满了是4人,坐5人不行)“至少”是什么意思?(就是最少的意思,应该让每条船上都坐满人,22个学生都上船)。
2023最新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有余数的除法》数学教案及练习题(7篇)

小学二年级下册《有余数的除法》数学教案及练习题(7篇)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认识余数,探索并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2、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渗透借助直观研究问题的意识和方法,积累观察、操作、讨论、合作交流、抽象和概括等数学活动经验,发展抽象思维。
3、学生在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成功的喜悦。
目标解析:本课教学目标的定位是基于学生已有的表内除法的基础之上,同时它也是今后学习一位数除多位数除法的重要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通过分草莓的操作活动,使学生经历把物品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的除法的过程,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
借助用小棒摆正方形的操作,使学生巩固有余数除法的含义,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教学重点:理解余数及有余数除法的含义,探索并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教学准备:课件、小棒、学生学具。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一)出示教材第59页主题图。
(二)引导观察,交流信息。
(三)教师小结,揭示课题。
平常我们分东西,有时候正好平均分完,有时候不能正好分完,剩下的又不够再分。
剩下不够再分的数就叫做余数,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余数的除法”(出示课题)【设计意图:充分利用主题图的情境,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背景中挖掘数学问题,激发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感悟,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动手操作,探究意义(一)复习表内除法的意义1、课件出示6个草莓图:把下面这些草莓每2个摆一盘,摆一摆。
2、学生交流获取信息。
3、利用学具实际操作。
4、用算式表示操作的过程。
5、小组内说说6÷2=3(盘),这个算式表示的意思。
【设计意图:沟通操作过程、算式、语言表达之间的转换,使学生明白它们的意思是一样的,只是表达的形式不同。
】(二)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1、在动手操作中感受平均分时会出现有剩余的情况。
西师大版教材《有余数的除法》精品课件1

西师大版教材《有余数的除法》精品课件1一、教学内容1. 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2. 有余数的除法运算3. 有余数的除法在生活中的应用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理解其运算规律,能够正确进行计算。
2. 培养学生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数学与生活联系的意识。
3. 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有余数的除法的运算方法及其应用。
难点:理解有余数的除法与整除的区别,以及如何处理余数。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磁性黑板、粉笔。
2. 学具:练习本、铅笔、直尺、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帮助老师分配若干物品给若干小组,引导学生发现不能整除时,会出现剩余的情况,从而引出有余数的除法。
2. 新课导入:详细讲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通过磁性黑板演示运算过程,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计算方法。
3. 例题讲解:选用教材中的例题,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讲解解题思路,引导学生正确解答。
4. 随堂练习:设计富有代表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指导。
6. 课堂拓展:让学生举例说明有余数的除法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六、板书设计1. 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2. 有余数的除法的运算步骤3. 例题及解答过程4. 课堂练习题目及答案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题:完成课后练习第1、2、3题。
(2)应用题:结合生活实际,编写一道有余数的除法的应用题,并解答。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于有余数的除法的掌握程度,以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搜集更多有关有余数的除法在生活中的应用,下节课与同学分享,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设计3. 板书设计4. 作业设计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重点:有余数的除法的运算方法及其应用。
有余数的除法教案应用场景及其实用价值

有余数的除法是小学数学中比较基础的知识点。
对于小学生来说,很容易学会。
但是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却很少意识到有余数的除法的应用场景及其实用价值。
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有余数的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场景及其实用价值。
一、超市购物我们常常会看到超市中的商品上以“每份”的形式标价,这时候我们就需要用到有余数的除法了。
例如,某款零食标价为10元/份,而我们手里有50元,想尽可能多地买这款零食,我们该买几份呢?通过有余数的除法,我们可以得出,50÷10=5......0,我们可以买5份零食,还剩下0元。
二、团购在团购时,我们往往需要用到有余数的除法。
举个例子,某个商品团购价为100元/5个,我们需要购买12个,这时候我们就需要用到有余数的除法了。
通过有余数的除法,我们可以得出,12÷5=2......2,我们需要购买3组,共花费300元,还剩下2个。
三、任务分配在团队中,任务分配也需要用到有余数的除法。
例如,一个班级有30个学生,要分配一个任务,每个小组要均分,每组不得超过5人,这个任务该分成多少组呢?通过有余数的除法,我们可以得出,30÷5=6......0,我们需要分成6组,每组5人,剩下0个人。
四、变速器设计在变速器的设计中,也需要用到有余数的除法。
变速器的齿轮传动系统中,传动比通常是用两个整数之比表示的。
如2:1、3:1等。
如果在变速器设计中,传动比需要是1.5:1,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用到有余数的除法。
通过有余数的除法,我们可以得出,3÷2=1......1,在齿轮传动系统中,1枚40齿的齿轮和1枚24齿的齿轮组成齿轮传动系统,传动比为1.5:1。
有余数的除法在实际生活中是很实用并且经常用到的。
只有掌握了有余数的除法,我们才能更准确地计算事情,更加高效地完成任务,更加精准地规划生活。
数学《有余数的除法》教案5篇

数学《有余数的除法》教案5篇数学《有余数的除法》教案1教学目标:1、初步学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2、学会正确解答简单的有余数问题,能正确的写出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
3、培养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收集信息、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有余数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1)用竖式计算:28÷9=(2)有17个苹果,每3个分一盘,可以分()盘,还剩几个?17÷3=()盘()个二、审读题意,交流理解。
(1)理解基本数量关系。
22个学生去划船,每条船最多坐4人。
他们至少要租多少条船?问题:你都知道了什么?(2)预设:知道了划船的人数,还知道了每条船最多坐4人,要求至少要租多少条船。
追问:“最多坐4人”你怎么理解?(坐满了是4人,坐5人不行)“至少”是什么意思?(就是最少的意思,应该让每条船上都坐满人,22个学生都上船)。
谁能完整地说一说这道题的意思?三、讨论辨析,理解“进一法”。
(一)独立尝试问题:他们至少要租多少条船呢?提示:可以写一写,算一算,画一画,然后再列算式。
(二)交流想法,体会“进一法”。
找两个学生板书算式并说说理由,为什么要用22÷4(求要租几条船,就是求22里有几个4,用除法解答)。
(1)讨论辨析。
问题:竖式中的22、4、5、2各表示什么?(在讨论中规范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
)(2)体会余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1.有的同学认为至少需要5条船,还有的同学认为至少需要6条船,你觉得呢?2.看来余下的2人是关键,应该怎样安排他们?检验:他们至少需要6条船,解答正确吗?(教师和学生用活动贴纸摆一摆。
)梳理:在研究问题时大家发现,解决问题要注意考虑实际情况,即使坐不满,剩余的人也要再租一条船,这样才能满足让22个学生都去划船的要求。
四、结果检验,梳理强化。
(生活中的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反思

(生活中的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反思(生活中的有余数的除法)是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并能运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感知余数在生活中的灵敏运用,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的设计存在一些问题,下面是我对这节课的反思:1、学情分析不够深刻,导致复习环节时间过长。
本节课是通过复习旧知导入新课,课前先复习了前面学习的试商方法,复习环节要求学生能说出算理,发觉学生虽能说出来,但言语表述极其不标准。
在前面学习有余数的除法新知时,学生当时在课堂上是能够清楚精确的说出试商过程的,因此,发觉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学着忘着。
这一问题是在课堂之中发觉的,说明课前的学情分析不够深刻,为了让学生能够用数学言语精确的说出试商过程,我一直在引导,导致复习环节时间过长,后面的稳固练习时间比拟紧张。
2、平常课堂比拟呆板,导致学生思维狭窄。
在解决问题环节,放手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问题,但没想到的是几乎全部的学生都是直接列算式。
我有尝试引导让学生想一想,除了列算式,有没有其他方法可以解决问题,但效果并不好,学生依旧只想到列算式的方法。
通过这一环节,发觉学生思维狭窄,解决问题的第—想法就是列算式解决,因此也影射了我平常的课堂中没做好引导,没给学生提供多样的方法和思路,导致学生思路比拟呆板,发散思维不强。
这一问题也是我之后课堂要努力改良的大方向。
3、言语不够严谨。
读乘法算式时,例如“3乘8〞读成了“3乘以8〞,这一错误也是学生经常会犯的,课堂中我虽然一直在改正,但这节课我也出现了口误,做了错误的示范。
因此,在言语表述方面我还要注意言语要严谨,给学生提供正确的示范。
生活中有余数的除法课后反思

《生活中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反思
《生活中有余数的除法》是在学生学习了“有余数的除法”基础上进行学习的,让学生会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认识“进一法”和“去余法”,能根据具体情况合理使用“进一法”和“去余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悟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课程标准》指出:解决问题要让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
因此,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结合问题情境选择合适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联系生活情境,进一步认识余数。
在自主探究中,以租车的情境引入,激发同学的好奇心和学习的热情。
“限乘7人,至少要租多少辆车?”在不知不觉中引入了余数是概念。
为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究、主动获取新知识的时间和空间,充分让学生通过看、想、画、说、算等实践活动,感知新知和旧知的内在联系,老师只是起穿针引线的作用,帮助学生理解“进一法”。
在教学中把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积极性与提高学习能力放在教学首位,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引导学生发现、探究、
解决问题。
在学完“进一法”和“去余法”之后,引导学生对比两种方法,让学生透彻理解两种方法的联系和区别,让学生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拓展知识,锻炼思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活中的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材第六单元《有余数的除法》,第67页例5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学会用有余数的除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并能正确地写出商和余数的名称,理解商和余数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获得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难点:
重点:运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难点:根据实际情况对“余数”进行合理取舍。
教学准备:课件、乒乓球、小盒子等。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1)口算教材第69页第3题。
(2)用竖式计算: 28÷9=
(3)用“最多”和“至少”说一句话。
(4)操作练习:(出示乒乓球,能装下3个乒乓球的小盒子)
①有17个乒乓球,每3个装一小盒,最多可以装( )盒,还剩几个?
17÷3=()盒……()个
②有17个乒乓球,每3个装一小盒,最少要用( )个盒子?
让学生小组合作完成。
汇报演示交流,引入新课。
(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有余数的除法计算是本课解决问题的基础,复习不仅巩固有余数除法的计算,又为新课铺垫;“最多”和“至少”是本课要解决问题中的关键词,正确理解关键词的含义至关重要,让学生在不同语境中理解“最多”“至少”的含义,在理解关键词的同时为新课埋下伏笔;操作练习目的是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亲身感受解决问题必须结合实际情况,为新课学习做好情境铺垫。
】
二、交流理解,探究新知
(一)提出问题,理解题意。
课件出示例5:
22个学生去划船,每条船最多坐4人。
他们至少要租多少条船?
读题:理解基本数量关系:
1、问:从题中都知道了什么?
预设:知道了划船的人数,还知道了每条船最多坐4人,要求至少要租多少条船。
2、追问:“最多坐4人”你怎么理解?(坐满了是4 人,坐5人不行)
“至少”是什么意思?(就是最少的意思,应该让每条船上都坐满人,22个学生都上船)。
谁能完整地说一说这道题的意思?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独立尝试解决
问题:师:他们至少要租多少条船呢?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想法尝试解决。
提示:可以写一写,算一算,画一画,然后再列算式算一算。
学生尝试解题,教师巡视指导。
2、多种方式感受“进一法”。
(1)画图表示:
(2)数字表示:4,4,4,4,4,2,要租“5+1=6(条)”船。
(3)让两个学生板书算式:22÷4=5(条)……2(人)
问:你能说说理为什么要用22÷4吗?
预设:求要租几条船,就是求22里有几个4,用除法解答。
问:竖式中的22、4、5、2各表示什么?(在讨论中规范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
)
师:刚才老师看到有的同学认为至少需要5条船,还有的同学认为至少需要6条船,那到底需要多少条船呢?请同学们在小组里相互交流一下,看看能不能得到统一的意见?
生小组讨论交流。
代表汇报。
师:看来余下的2人是关键,应该怎样安排他们?租5条船最多才能坐20人,还多出的2人,应该再租一条船,共要租5+1=6(条)船才能让所有的学生都去划船。
检验:师:他们至少需要6条船,解答正确吗?
①教师和学生用活动贴纸摆一摆。
②乘法验证:因为5条船最多只能坐20人,要坐22人至少要6条船。
小结:在研究问题时大家发现,解决问题要注意考虑实际情况,即使坐不满,剩余的人也要再租一条船,这样才能满足让22个学生
都去划船的要求。
3、比较优化,掌握“列算式解决问题的方法”。
【设计意图:解决问题的过程遵循: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检验结果的思路,引导学生根据问题抓住“最多”和“至少”等关键词理解题意;在自主探究中利用多种不同的方式来理解“进一”的道理,在比较辨析中进一步理解用除法解决问题的优势,结合具体情境在反思中渗透思考问题的基本方法。
】
三、巩固运用,深化理解
(一)基本练习(第67页“做一做”的第1题)
有27 箱菠萝,王叔叔每次最多能运8箱。
至少要运多少次才能运完这些菠萝?
1、审题,理解题意,指名说说题目告诉了我们哪些信息,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2、思考,独立解答。
3、质疑:结果为什么要“加1”?
(二)变式练习(教材第67页“做一做”的第2题)面包一面包二面包三
5元/个 3元/个 4元/个
1、小丽有10元钱,买3元一个的面包,最多能买几个?
(1)弄清题意。
(2)独立解答。
(3)讨论交流,理解“舍余法”.
交流想法,体会“舍余法”。
问题:最多能买几个?你是怎么想的?
2、买了3个还余下1元,应该再加上1个面包吗?
思考:余下的1元,还够再买一个面包吗?
2、用这些钱能买几个4元的面包?说说理由。
(三)综合练习(教材第70页练习十五的第8题)
学生独立审题思考解答后,汇报交流,引导学生综合考虑3种花的情况,以束数最少的花为标准确定。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加深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在理解“进一法”的基础上,能针对不同问题情境采用不同的方法确定答案,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和辩证思考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
四、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余数在生活中的作用是会有不同的,有时候需要向商加“1”,有时候需要舍掉,一不小心就会出错。
在今后的
学习、生活中,我们会经常遇到有余数的问题,需要同学们认真地去审题,仔细地去思考,根据实际情况对余数进行合理的取舍,就能正确地解决好生活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归纳总结、谈收获让学生重温本课内容的同时,也让学生享受到学习成功的快乐,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美。
】
五、课堂作业。
作业:第69页练习十五,第1~2题。
六、板书设计
生活中的有余数的除法
例5:22÷4=5(条)......2(人)
5
4 2 2 2人还要再租一条船。
2 0
2 进上1
5+1=6(条)
口答:他们至少要租6条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