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网络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几点思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网络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几点思考摘要:在“网络环境下学生主动参与型”教学模式在语文教学运用的实验和研究中,探讨教学模式在语文课堂教学的教学模式、教学原则以及教学不利因素。

关键词:基本模式;教学原则;教学不利因素
语文教学从古至今给人的印象就是:老师在台上摇头晃脑地“之乎者也”;学生在课桌前不知所云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当然,这是对语文教学的一种误解,但它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语文教学的枯燥、呆板。

而语文教学的枯燥、呆板,已经严重限制语文教学的发展,已经严重滞后于时代、社会的发展。

语文教师经常发出“书越教越不会教”的感慨。

因此,曾有人断言,几十年来的语文教学改革是失败的。

这令我们语文教学工作者感到汗颜。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网络技术的产生与崛起,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网络环境下学生主动参与型课堂教学模式,较好地解决了这个困扰语文教学多年的难题。

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笔者深深地感受到“网络互动式”教学模式给课堂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笔者带着自己的实践与认识就“网络环境下学生主动参与型教学”谈谈笔者的设想和体会,目的是抛砖引玉,为改变中学语文教学现状作出努力。

皮亚杰的“建构论”告诉我们:学生头脑里的认知结构既不是外界客体结构的简单摹本,也不是主体内部预先形成的结构的展开,而是由主体与客体不断相互作用而逐步建构的结果。

在教学领
域,主体表现为学生头脑原有的认知结构,客体表现为要学习的新内容。

皮亚杰认为,新知识只有通过学生头脑中原有认知结构的加工改造,才能被学生所真正认识和掌握。

所以,在教学中确立学生主体地位和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一方面要激发学生积极能动的“自我学习”,另一方面要突出学生原有结构的作用。

“网络互动式”教学模式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互动,即是教师根据学生实际与教材要求来安排教学,在教学中给学生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来选择学习内容与学习方式。

网络不但给师生提供了互动的平台,而且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一、以异步代同步,化被动为主动
教师可以把知识点输入电脑,制作成助学课件,通过网络教室,传送到每个学生的电脑上,让他们运用助学课件自主学习。

教师先简要介绍助学课件的内容及操作方法,并向学生提出这一堂课所要达到的要求。

接着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利用助学课件,自主地安排自己学习时间、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

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师生间还可以通过网络教室,利用电子举手,在耳机中进行个别的质疑、答疑。

遇到共性的问题,尤其是涉及语文教材应知应会的问题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广播教学,对全体学生进行讲解。

这样,利用音像、动画等多媒体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网络教室给学生提供主动参与,个别化异步学习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真正实现学生在课堂的主体作用。

整个课堂变成学生的课堂、学生的世界。

教师把“导”的作用融入助学课件,融入教学
步骤,融入与学生网络交流中。

二、以讨论代灌输,化主讲为主持
平常的课堂讨论由于受到了座位的限制,沟通面很小。

再加上一些学生因为害羞,不敢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

这就大大制约了讨论的效果。

网络互动中的分组讨论功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难题。

它可以通过教师机对学生电脑进行分组,既可以分大组,也可以分小组,还可以把关系好的同学编在一组,在这样的局域网中,空间的限制已荡然无存了。

通过耳麦,与自己要好的同学进行讨论,别组的同学听不见,这也能缓解一些学生的羞涩感,让他们可以畅所欲言。

把本节课要解决的几个问题,发送给每个同学,让他们进行分组讨论。

也可以根据不同小组学生的不同层次,解决不同的问题。

最后每个小组派一个代表把讨论的结果报上来。

老师只须一会儿听听这个小组的讨论,一会儿听听那个小组的讨论,有必要时插入发言进行指导。

这样,原本大汗淋漓的灌输变成简简单单的指导,原本紧张局促的讨论变成轻轻松松的交流。

在“全民总动员”中,主讲成为了主持,学生成为真正的主角。

真正意义的“主动参与”产生了。

三、以个别换统一,化强制为自主
语文的课堂练习一直是语文教师头痛的难题。

如果把题目板书在黑板上,这很浪费时间,又由于练习题量不能多,所以效果也不好;如果事先把它写幻灯纸上,学生抄写题目吧,花费的时间太多,不抄吧,只有答案没有题目,最终遗忘是必然的,效果更不理想;
如果进行印刷,那可是劳民伤财,轻易可不敢搞。

况且,题目太容易,好的同学不在乎;题目太难,差的学生不理睬。

怎么办呢?在网络互动教学中,这个难题完全可以迎刃而解。

教师事先把大量练习按照难度的不同等级制成题库,到上课时把练习发布在学生的电脑上,这样就可以省去上课老师和学生抄写题目的时间。

至于“遗忘“这个难题,一个小小的u盘就足以让它望而却步。

而更令人欣喜的是,教师把难度不同的练习发布到每个学生的电脑屏幕上,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容易的题目可以少花点时间,也可以多花点时间;难的题目多费点工夫,也可以少花点时间甚至不花时间;学生自我训练、自我测评,根据自己水平控制自己的学习进度与要求,一切尽在学生自己掌控中;让每个学生都能“吃得饱,吃得好”。

在做练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网络互动对讲功能在电脑上进行个别辅导,针对普遍性的问题还可以集体辅导。

在电脑上进行做答,既新奇,又轻松。

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主动性增强了。

沉重的课业负担变成了动动鼠标、按按键盘、与同学讨论讨论、与老师交流交流,多惬意一件事,试想又有会哪个学生不愿意这样呢?
四、以网络促写作,化心虚为心宜
长久以来,作文一直是大部分学生的心头大患,同时也是语文教学的难点。

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并让学生最终喜欢上写作呢?网络互动教学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方法——网上冲浪。

上网,这是多少学生梦寐以求的,如果把作文课搬到网上去,
我想学生们应该不会反对吧。

在网上有许多专供学生写作的网站,在那上面有许多的激发写作灵感的声像资源,有许多的名篇佳作和好词好句,还有许多的各种类型的写作训练方式。

我们可以让学生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写作方式,写出自己最得意的作品,还可以大胆品评网上的作品,把自己的意见发表上去。

还可以鼓励学生把自己的作品发表上去,让大家来评论。

每个人都可以过一过作家瘾。

在欣赏佳作中,欣赏能力得到了提高;在品评他人作品中,鉴赏能力得到升华;在发表作品中,写作能力得到提高。

久而久之,害怕写作被迫切想发表文章所替代。

不再心虚,取而代之的是对网络写作的心宜。

但在看到“网络互动式”这种教学模式的诸多好处的同时,我们还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它的不利因素。

第一,网络互动主体的能力局限
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也就势必要求它的主体(也就是使用者)应具备与之相对应的技能。

如果教师和学生中文打字的水平低下,对电脑的掌控水平不高,对网络比较陌生,那么网络教学的优越性就受到大大制约,甚至整堂课在纷纷乱乱中度过而一事无成。

第二,网络互动载体的局限
这一教学模式对电脑硬件的配置、电脑软件的运用、网络的通畅的要求颇高,一些教学设备落后的学校根本无法满足它的需要,因而网络教学的普及将会受到极大的制约。

即使在设备先进、设施
齐全的学校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网络不畅,或者电脑在教学时出现故障等的问题,这大大影响了教学的效果。

第三,网络资源利用能力的局限
网络上的资源丰富,但不是我们俯拾即可以用的。

如何在茫茫网海中航向正确,不致于迷失方向,甚至被狂风恶浪吞噬,这就必须要求舵手(教师)具备有高超的驾驭能力。

否则,非但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甚至还可能使学生误入歧途而不可自拔。

第四,网络交流对写作的不利影响
网络交流因时间短促,使交流者无法深入思考,仅仅就事论事,只能触及问题的表层,缺乏对问题的整体把握,容易失之偏颇,思维始终处在发散状态,所以极易造成写作时尤其是议论文写作语言的碎片化。

所谓的语言的碎片化也就是语言表达以短句、口语为主,句与句之间缺乏逻辑关系,段与段之间没有结构联系。

但我相信随着科学技术高度发展,以及我们不断的探索,我们一定能充分挖掘其优越性,弥补其不利之处,利用其在辅助教学中的作用,真正发挥其作用,提高教学效果,实现课堂教学最优化。

以上所述是笔者在“网络互动式”语文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初步探索,还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有待继续探究。

本文中的观点、看法有误处,请专家、同行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吴杰.教学论:教学理论的历史发展.吉林教育出版社,1986.
[2]余文森.当代课堂教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福建教育出版社,
1998.
[3]陈琳.网络交流习惯对议论文写作的影响.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1(7).
(作者单位福建省福州十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