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批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学批评课后作业
(张莉丽)
一、核心内容
文学作品产生于社会生活又对社会生活产生巨大的作用,两者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文学作品的作用主要针对两个方面。
第一,对内作用于社会个体,无论是作者或是读者,在创作与接受的过程中,作品的人物或者作品中流露出的思想、感情总会或多或少地影响个人。
第二,对外作用于整个社会,文学来源于生活,并非凭空捏造。
文学作品是对社会的写照,在对社会现象的褒贬中,对整个社会产生潜移默化的改造作用。
社会学批评最早由19世纪法国的斯达尔夫人提出,后由理论家泰纳所完善,提出著名的“三要素”说——种族、环境和时代。
继法国人提出社会批评学理论后,俄国人将其与实践结合,为其地位确定作出了实质性的贡献。
在此时期,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理论学家,其中最突出的是俄国三大批评家——别林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和杜勃罗留波夫。
别林斯基提出的文学首先要成为文学才能具有社会服务功能的观点尤为重要,但作为别林斯基的后继者车尔尼雪夫斯基的“文学为社会生活服务”的观点丢弃了文学的本质,有左倾化的倾向。
值得一提的是托尔斯泰的社会道德批评模式亦很独特。
此时,社会学批评从欧洲走向俄罗斯,越来越将其引向外部,愈来愈政治化,愈注重时代性,逐渐将其引向意识形态批评。
20世纪社会因素向更深层次的结构拓进,苏联时期的卢那察尔斯基将文学批评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批评基础之上。
社会批评的相关核心概念是环境、道德及结构。
环境作为三要素之一,在不同批评家笔下有不同内涵,目前主要有三种含义: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综合语境。
艺术模仿环境,两者之间作为一种互文关系,相互制约。
其次,真正的艺术必然是道德的,是本能冲动转化为文化形态的高级形式,文学本身便是人类道德的产物,因此它应该转而捍卫道德的尊严。
由法国批评学家戈德曼提出的“有意义的结构”是构成艺术作品的不同元素之间的必要关系的聚合。
卢那察尔斯基通过对德国浪漫主义诗人荷尔德林的解读,形成艺术与疯癫之间有必然的联系这一观点。
二、结合文学作品,阐述社会学批评的可能性和作用
(一)对于本学科研究意义非凡
1.评定作家的创作风格
文学作品总会流露出作家的特定倾向。
作为社会的一员,他所属的家庭、阶层、民族等社会团体的利益或立场,总会或隐或现地显现在他的创作之中,直接或间接地支配他笔下的人物、场景、语言。
因此社会学批评对于作家的地域性研究很有帮助,再言,即便是创作风格非常类似的作品,我们如何比较差异性,也需要社会批评学的协助。
斯达尔夫人的批评观认为自然环境对文学形态会产生作用,并将当时的欧洲文学分为南方和北方文学。
由于南方气候适宜,作家更容易激发对生活的热情,文学趋于舒畅开朗的格调,而北方阴冷恶劣,作家更易关注人生疾苦,因此更倾向于忧郁愁闷的气质。
而在幅员辽阔的中国,地域性在文学中尤为突出。
以此为代表的是京派作家和海派作家。
在工业文明缓慢侵入长江以北的宗法农业社会,近代的激进政治集聚地冲击着传统文化,京派作家热衷于发现所处的平民世界,将城市的描写作为与乡村世界对立的人生。
如沈从文的湘西世界,萧乾的北京城根的篱下世界等等;而30
年代的上海,工商经贸的世界化、现代化带动了南京路为代表的四大公司的发展,都市化题材成为其描写的重要内容,叶灵凤的感伤恋情小说展现出都市男女性爱主题。
显而易见,不同地域的作家由于受到环境的影响,创作内容多有不同。
对于即使属于同一派别的作家之间的创作,我们也很容易看出其差异性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作者所处的社会环境之间存在差异。
例如上世纪80年代兴起的寻根小说虽然都以现代意识关照现实和历史,反思传统文化,重铸民族灵魂以探寻中国文化重建的可能性,但是在作品题材和文化反思对象上展现出明显的地域特点:韩少功的“荆楚文化”小说、张承志的“草原文化”小说、贾平凹的“秦地文化”小说、李杭育的“吴越文化”小说。
不同的作家虽然表现的主题、写作的手法相类似,但是由于所处地域不同,展现出的文本亦有所差异,对于如何比较类似作家的文学作品,社会批评方法的作用很大。
2. 完善文艺理论体系
批评家在分析、品评文学现象的过程中,总会提出自己的文学立场和观点,这些理念和观点又总会牵扯出一定的学说依据与理论支撑,闪耀着思想火花,不仅完善了社会批评的理论构架,也丰富了文艺批评的理论体系。
(二)对其他学科的研究意义深远
社会批评方法的一个方面是研究作者个性与社会的关系。
人是社会的一员,无法脱离社会整体而单独存在,因此,每部作品也是作者个人体会与社会背景相结合的产物。
作家创作的背景或多或少地都隐射出当时的社会氛围或者社会背景。
例如:鲁迅的白话短篇小说《狂人日记》是以犀利的文笔揭示出当时社会伦理道德“吃人”的本质。
收录在其《呐喊》《彷徨》中的众多文章也向读者勾画出当时的社会状况,通过社会大众的大部分代表——农民与知识分子的形象展现出国民的劣根性。
《祝福》中的祥林嫂的阿毛被狼吃了,她到处向人倾诉自己的痛苦,人们是怎样的反应呢?“有些老女人没有在街头听到她的话,便特意寻来,要听她这一段悲惨的故事。
直到她说到呜咽,她们也就一齐流下那停在眼角上的眼泪,叹息一番,满足地去了,一面还纷纷的评论着”,她的不幸并未真正引起理解和同情,反而成为别人茶余饭后消遣的“故事”;再如《药》中民众们争先恐后地区看杀头,华小栓吃掉了用启蒙者夏瑜的鲜血浸透的馒头,这些场景赤裸裸地展现出当时社会群众的冷漠与麻木,革命者的悲哀,整个社会的黑暗病态。
历史是不可逆转的,纵然我们无法再度还原当时的社会场景,但是透过这些作品,我们可以看到当时社会的一个缩影,这不仅对于本学科研究很有帮助,更是对历史学,社会学等众多学科的研究意义匪浅。
(三)引导读者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对社会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社会学批评通过作品分析、作家评价,表达出批评家主张的特定价值观念,从而启迪读者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进而对社会发展产生良好的影响。
读者如果在阅读文学作品中接触了相关的文学批评论著,在一定程度上会受到影响,这些影响同文学阅读的效果一样,会潜移默化地作用于读者的阅读行为进而影响其社会行为。
如赵树理的创作,周扬以马克思主义
批评家的高度敏感和社会关怀意识,给予了及时的肯定和赞扬。
他称赞《小二黑结婚》是“反映农村斗争是最杰出的作品,也是解放区文艺的代表之作”,认为“赵树理同志的作品是文学创作上的一个重要收获,是毛泽东文艺思想在创作上实践的一个胜利”。
这反映了批评家本人对解放区人民群众翻身斗争的热切关注,对解放区文艺服务于这种翻身斗争的热情呼唤。
这篇问题小说切实地反映出当时农村对于封建传统婚姻的固守成规,小二黑与小芹的成功结合也表现出新婚姻思想在农村的萌芽与发展,周扬对这部作品的高度肯定也必将影响读者,进而影响他们的社会行为,以达到全社会对自由恋爱从思想到行为上的彻底接受。
三、社会学批评的发展方向
文学诞生于社会,又反作用于社会,与社会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
社会批评作为文学批评方法方法之一,无论对作者创作、读者接受,或是社会影响方面都意义深远。
社会学批评注重文学与社会的关系问题,无论是文学的来源还是文学的受者始终是人民群众,归根到底,社会学批评方法的本质在于考量人与社会的关系。
因此,社会学批评的发展是永无止境的,只要社会存在,必然有社会学批评,但是迄今为止,社会批评的理论还有很大的上升拓展空间,中国专业的社会批评学家也很稀缺,在未来的发展中,社会学批评理论应当不断充实,不断响应时代要求,反映人民心声以促进中国文学向更加积极的方向发展,最终促进中国社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