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书院与官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宋代书院与官学、私学研究

高功敏曾玉玲

(武汉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湖北武汉430072)

[摘要]宋代书院是中国古代特有的一种教育组织形式,它既不是官学,也不是一般的私学,这主要表现在它系统地综合和改造了传统的官学和私学。因此,本文主要探讨了宋代书院制度的发展历程以及私学、官学的影响,并比较分析其书院与官学、私学的特点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书院;官学;私学

一、引言

书院是中国古代特有的一种教育组织形式,形成于唐末、五代,发展、兴盛于两宋,延续、衰落于明清,前后存在了一千多年,书院在中国古代特别是两宋教育史上占有重要位置,在普及文化知识,提高当时社会整体教育水平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历来为教育史研究者所重视。它在系统地综合和改造传统的官学和私学的基础上,建构了一种不是官学,但有官学成分,不是私学但又吸收私学长处的新教育制度,它是官学和私学相结合的产物。自书院出现以后,我国古代教育便发生了一个很大变化,即出现了官学、私学和书院相平行发展的格局,三者成鼎立之势[1]。因此,本文主要探讨了宋代书院制度的形成、发展过程,并比较分析其书院与官学、私学之间的关系。

二、宋代书院的发展历程

在宋初时期,国家重归统一,社会生产得到了恢复和发展,人民生活相对稳定,士心开始向学,由于统治者忙于拓疆守土,无暇顾及兴学建校之事,只重科举对现有人才的选拔和吸收,以满足立国之初的一时之需。因此在建国近百年的时间里,官学一直未得到应有的重视。正是在此背景下,书院才以其强大的生命力获得较大的发展,并确立了自己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组织形式的地位[2]。宋代书院的发展轨迹,大致可分为四大阶段(如图1)[3]:

图1 宋代书院之发展沿革图

1.萌芽时期

宋代书院发展的第一阶段是太祖朝(960-976)至仁宗朝(1022-1063)前期。这是宋代书院教育的萌芽时期,实际上是五代书院发展的延续。这时中央和州县学校非常萧条,书院的数量也很少,全国大致先后出现过10所左右。这些书院的情况都很不稳定,兴废不常。这时宋朝刚刚立国,暂时无力顾及振兴官学,因而对著名私学采取“赎买”始为官私联营的学校模式出现。其中有六大著名书院,它们分别是:石鼓书院、白鹿洞书院、嵩阳书院、岳麓书院、应天府书院、茅山书院[4]。

2.沉寂时期

宋代书院发展的第二阶段是仁宗朝(1022-1063)中期至高宗朝(1127-1163)。这是宋代书院教育的沉寂时期。仁宗朝中期,社会矛盾激化。中国古代统治者一直把教育视为控制人民的工具。于是,学校又受到重视,州县学大批涌现,而各地书院则迅速衰落。中国古代早就形成了完整的地方学校系统,而书院这时出现不太久,还没有统一的管理制度。在当时人眼里,各地应该有州县学,却不一定要有书院,官府就将一些书院改成州学。因此,三次兴学期间,官学空前兴盛;且重在改革的实践理性成为主流,纯学术的研究日渐消沉,因而书院不彰,连著名的六大书院也破败停办或改为官学。

3.复兴时期

宋代书院发展的第三阶段是孝宗朝(1162-1189)和光宗朝(1189-1194)。这是宋代书院教育的复兴时期。在孝宗和光宗时期,朱熹等地方官为了传播理学,重建了一些著名书院,使宋代书院教育引人注目地复兴起来。他们以巨大的热情投入书院建设,使书院的教学和用人制度逐渐成熟。由于理学家的顽强努力,这些书院引起了朝廷和社会各界的注意。它们的影响大大超过了私立书院,公私书院的力量对比发生了明显变化。这时朝廷不赞成理学,各个理学家的观点和教学方法也很不相同,朱熹等人重建的书院虽属官办,却多少带有私人讲学的色彩。这是宋代书院教育最有特色的时期。

4.极盛时期

宋代书院发展的第四阶段是嘉定(1208-1224)至宋末,这是宋代书院教育的极盛时期。在金朝大军入侵的情况下,内部的倾轧和科举的腐败,致使南宋的官学形同虚设。但是随着理学开始得到朝廷的肯定,过去受压制的理学家和信奉理学的官员便积极进行书院建设,全国书院的数量和规模明显发展。特别是理宗朝(1224-1264)以后,理学被定为唯一的正统学说,受到统治者极力推崇。书院教育也成为朱熹等理学大师的遗产,被官府继承,其中朱熹亲自拟订的《白鹿洞书院揭示》,成为书院学规的典范。南宋后期,虽然私立书院也有显著发展,但已不能与官办书院的强大势力抗衡。官办书院成为书院教育的主流,而私立书院只是官办教育的附庸。事实上,这时私立书院几乎毫无例外地向官办学校靠拢。

由此可见,虽然在中国古代曾存在着官学教育和私学教育的两种平行线,但在宋代以后,教育史上出现了深刻的变化,出现了教育发展的第三条平行线,即产生了新的书院教育组织形式,形成了宋代之后直到清代末年,官学、私学和书院的鼎足之势。它仍之间相互渗透和融合,带来了宋代乃至以后的文化教育与学术思想的繁荣,极大地促进和影响了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历史的发展。

三、宋代书院与官学、私学之间的关系

宋代书院站在当时历史高度上,对官学和私学进行了全面审视,从而对这二种教育制度进行了综合与改造,由此而形成了既非私学、亦非官学的一种独特的教育组织形式。下面,我们对宋代书院与官学、私学之间的关系加以对比分析。

1.书院与官学比较分析

书院作为一种以独立形态出现的教育组织,它有自己一套完整的与官学相区别的教育体系,这种差别主要表现在教师、学生、教学内容以及组织形式等方面。

表1可以看出,首先,从教师人员组成来看,官学的教师都是由朝廷任命,属封建王朝的官吏,而书院的教师则由地方聘请推荐,多为德才兼备的学者、士大夫,有的虽是朝廷命官,但作为书院教师仅为兼职;其次,从学生成分来看,官学专以士宦子弟为教育对象,等级性强,把教育严格限制在上层社会,是少数人垄断的权力,且需严格考试方能入学,而书院向下层社会开放,入学学生不受身份和地或限制,没有等级尊卑之别,具有平民化教育的特色,入学也无须什么考试;再次,从教学内容来看,官学教授的内容多为朝廷核定的教材,内容较为固定、单一,而书院教学内容取决于该书院的特点及山长,主讲教师的所长,一般山长或主讲教师的讲授内容,决定于书院传授知识及学术的主流,因而教学内容较为灵活、宽泛;最后,从教学组织形式来看,官学的教学比较呆板、单调,而书院教学比较灵活、多种多样,特别是书院的“讲会”制度,成为书院的重要教学形式,这也是书院区别于官学的重要标志。

此外,宋代从太祖到仁宗朝是书院的兴盛时期,然而开始时期所创办的书院几乎都是民间自主创办的。以后书院虽历千年的发展,但这种民间自主创办的格局基本上没有大的变化。这也是书院与官学的一个显著的区别[5]。

2.书院与私学比较分析

由于书院起自民间,受到官学的排挤,在其所处的地位上颇与私学相同,而私学长期积累的一些办学经验,特别容易被书院吸收,所以书院与私学有着天然的联系,二者之间存在着许多相同点。此外,宋代书院为了求得自己的生存和发展,也必须主动吸取官学的积极成份来发展自己,而这又构成书院不是一般私学的重要根据,所以书院与私学之间的区别也很明显。

表2 书院与私学之间的相同点

表2可以看出,首先,书院与私学一样,是由民间集资创办的,不属官方之列,具有很强的独立自主性;其次,书院与私学一样,书院是向下层社会开放,面向乡间的;再次,书院与私学一样,书院是以平民子弟为培养和教育对象;最后,书院与私学一样,书院主要是一种素质教育,不以科举仕进为办学目的。在这些带根本性的问题上,书院与私学有着不可分离的内在联系,从一定意义上说,书院是从私学脱胎而来,但书院又不是一般的私学,这已不是对私学经验的直接搬用,而是对私学进行了深刻的变革[6]。

表3 书院与私学之间的差异性

表3可以看出,首先,书院既有固定的校舍和教学设施,又有专门的图书藏所,不仅校舍宏伟,而且藏书极为丰富,这是一般私学所难以达到的;其次,书院有固定的教育经费作保障,建立了类似于官学的以学田(渠道:民间捐献和政府拔赐)为中心的教育经费体系,这是书院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前提,这也是一般私学所不可能具备的;其次,书院吸取了官学的教育管理经验,打破了传统私学办学的旧模式,它有自己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建立了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