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抗体筛选操作步骤

合集下载

输血科操作规程

输血科操作规程

目录1、输血前检测实验程序2、改良低离子聚凝胺法实验操作规程3、冰箱维护程序4、ABO 血型鉴定5、Rh(D)血型鉴定6、抗体筛选和鉴定试验7、临床自体输血标准操作规程8、冰冻血浆溶化操作规程输血前检测实验程序1、实验要求血清和血浆都可以用于交叉实验和抗体检测,最好是血清标本,标本使用限制在 3 天内,含有肝素等抗凝标本可以用凝血酶或硫酸鱼精蛋白处理使其凝集析出血清。

允许通过静脉输液口采集标本,但必须丢弃受残留静脉输液影响的5ml标本。

一般不允许使用溶血标本,对急性溶血性贫血和烧伤病人的溶血标本,在实验前后必须做溶血程度的比较。

标本和输血申请单上的所有资料必须填写清楚并完全符合,否则应重抽标本。

对所有用过的献血员和受血者标本必须在1-6℃冰箱至少保存7 天,所有实验都必须保证观察和记录同时进行,且记录和资料都必须至少保存 5 年。

2、血型检测要求完成病人ABO 正反定型、Rh(D),献血员血型ABO 正定型(必要时做Rh 血型),D 阴性病人必须做Du 实验确定。

3、交叉试验3.1 受血者交叉配血时所用的标本必须是输血前 3 天之内的。

3.2 配血时要逐项核对输血申请单、受血者和供血者血样,复查受血者和供血者ABO 血型(正、反定型),并常规检查患者Rh(D)血型(急诊抢救患者紧急输血时Rh(D)检查除外),正确无误时可进行交叉配血。

3.3 凡是输注全血、浓缩红细胞、红细胞悬液、洗涤红细胞、冰冻红细胞、浓缩红细胞、手工分离浓缩血小板等患者,应该进行交叉配血试验。

机器单采浓缩血小板、冷沉淀、新鲜血浆应与ABO 血型同型输注。

3.4 凡遇有下列情况时必须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要求完成凝聚胺交叉试验和检测不完全抗体的交叉试验(酶法、聚凝胺法、抗人球蛋白法)。

除紧急输血和自身输血外,所有输入红细胞的其他制品均要求做血交叉试验。

3.5 其他试验另外必须开展的试验有抗人球蛋白试验,抗体筛选、抗体鉴定、新生儿溶血病的全套实验。

实验三 不规则抗体

实验三  不规则抗体

【标本、试剂与器材】
• 1. 标本 被检者不抗凝全血; • 2. 试剂 符合国家标准的1-10号鉴定 谱细胞、凝胶微柱卡; • 3. 器材 台式离心机、37℃水浴箱、血 液细胞洗涤离心机。
谱细胞(Panel Cell)
• 由8~12个人份的已知血型 表现型的O型RBC配套组成 • 具有各种不同的抗原成分, 分布各具特点,与抗体反应 出现不同的格局 • 能检出常见抗体和稀有抗体 • 每种抗原在谱细胞上保持一 定的阴阳比率 • 为了证实单价抗体,使用的 相应抗原RBC应为1 个以上
【操作步骤】
待捡血清 2~5% 1号筛选谱细胞 2~5% 2号筛选谱细胞 2~5% 3号筛选谱细胞
表 一 1 1滴 1滴 2 1滴 1滴 3 1滴
1滴
1. 盐水法 按表一加样后,1000×g离心15s,轻轻摇动试管,肉眼观 察有无凝集结果,记录结果.
2. 凝聚胺 按表一加样后,依次加入低离子介质溶液、凝聚胺溶液, 1000×g离心15s,弃上清夜,摇动试管,看是否形成凝集(如没有凝集 形成需重做),加悬浮液,观察凝集是否散开,记录结果
【结果判断】
• 1、2、3号筛选谱细胞管出现±~4+凝 集者为抗体筛选阳性结果。
【方法评价与注意事项】
• 1. 被检者自身血清加自身红细胞管应无凝集;若出 现凝集则提示存在自身免疫性抗体; • 2. 在盐水、 低离子凝聚胺介质中,1、2、3号筛选 谱细胞只要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管出现±~4+凝集,表 示被检者血清中存在不规则抗体,需进一步鉴定抗体 特异性;
再结吸收、放散等血清学手段,对抗 体的特异性作分析
原理】
• 应用特定的筛选细胞(1,2,3 号),与被检者血清在两种介质 (盐水,低离子介质凝聚胺)中反 应,根据反应结果判断机体所产生 的同种抗体类别。

ABO疑难血型三步分析法

ABO疑难血型三步分析法

ABO疑难血型三步分析法在血型分类中没有疑难血型,迄今为止在文献中也查不到“疑难血型”的定义,因为“疑难血型”是1种血型难以检定或判定的“现象”,而不是1种型别。

检定1份标本是否属“疑难血型”,除了标本本身的特殊性外,还与实验室的设备、技术人员的水平、经验等多种因素有关,例如1份ABO亚型标本,在基层医院血库可能因为正定型与反定型不一致而分析不出原因被认为是“疑难血型”,但在血液中心血型参比实验室该问题可能就易于迎刃而解。

在检定血型时,标本如果受多种因素干扰使结果难以判定,便呈现“疑难血型”现象。

一、干扰ABO血型正确判定的因素(一)生理性因素1.年龄老年人(ABO抗原或ABO抗体减弱),6个月前的婴儿(ABO 抗原或ABO抗体不成熟),可能导致ABO血型误定。

2.ABO亚型包括A(B)型、B(A)型,ABO抗原减弱导致细胞定型(正定型)受干扰,或血清中出现不规则抗体干扰血清定型(反定型)。

3.冷凝集素有些健康人血清中含有冷凝集素,且在<4℃才有活性,不干扰ABO血型检定,如果冷凝集素效价升高,或在室温以上反应,致敏自身红细胞可能干扰ABO正定型,存在于血清可能干扰ABO反定型。

4.“先天性”无ABO抗体近年有“先天性”无ABO抗体的个案报告,原因有待研究。

5.双精子授精红细胞呈嵌合体。

6.个体特异性个别人血清中ABO可溶性血型物质过高,ABO正定型红细胞凝集减弱。

(二)实验技术原因1.标本混淆如采错被检者,红细胞和血清非同一人,记录结果与标本编号不对应。

2.静脉输液处采样ABO抗体被输液稀释,干扰ABO反定型。

3.采样不规范用凝血块洗下红细胞检定血型,其中混有凝集程度不一的红细胞;用血浆做ABO反定型,操作过程中纤维蛋白析出凝集试剂红细胞。

4.试剂质量问题或漏加试剂定型试剂过期失效,未达标准,被污染。

操作中未遵循“先加血清后加细胞”的原则,大批量样本试验时漏加试剂血清或试剂红细胞。

5.实验操作不规范被检红细胞未洗涤,非特异性粘附血浆蛋白,或被检红细胞悬液过浓或过稀。

输血科红细胞血型抗体筛查标准操作规程

输血科红细胞血型抗体筛查标准操作规程

输血科红细胞血型抗体筛查标准操作规程红细胞血型抗体筛查标准操作程序红细胞血型抗体检查适用于下列情况:1.ABO血型鉴定发现受检者血清中有ABO血型以外的抗体时;2.供血者血清抗体筛检;3.输血前受血者血清抗体检查;4.输血后溶血性输血反应疑为由同种抗体引起时;5.孕妇血清的抗体检查;6.新生儿溶血病婴儿血液中抗体检查;7.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红细胞上抗体检查。

筛查方法一、盐水介质法:【方法原理】有些抗体能凝集盐水混悬的红细胞。

这些抗体通常是IgM类抗体,其中许多在22℃下反应最好。

在室温下有活性而在37℃无活性的抗体是没有什么临床意义的。

对患者或供血者的血样不需要用这种方法。

在37℃下也有活性的样本(如抗Kell,抗D)是有临床意义的,而这些抗体通常可用抗人球蛋白试验和酶技术来检查。

【试剂】1.试剂红细胞:由血型参比实验室或血液中心提供,或由各血库从供血者或工作人员中进行普查得到。

筛查红细胞以2个或3个人抗原互补的不同的红细胞为1套,单独分开分装,因为单一的筛查红细胞较混红细胞提供较高的敏感性。

因为许多抗体同双倍量抗原(纯合子)的红细胞反应比同单倍量抗原(杂合子)的红细胞反应要强得多,而不可能得到的都是纯合子红细胞,因此,筛查红细胞的抗原组成必须是互补,经提供尽可能多的必要的抗原。

筛查红细胞大多不包括低频率抗原,所以不可能检出低频率抗体。

这种抗体只有在抗体鉴定时被测到,或在交叉配血时被发现,或在新生儿出生后出现黄疽时被发现。

每一组筛查红细胞中至少有常见的抗原,而且是互补的。

如果某种抗体只能与一种特定抗原的纯合子细胞起反应,而筛查红细胞上这种特定抗原是杂合子,则该抗体可能被漏检。

合适的纯合子表现型的供血者是很少的,为了提供有重要抗原的纯合子细胞,需要使用来自3个供血者的红细胞。

2.血清标本:虽然血清和血浆中存在相同的红细胞抗体,但一般都采用血清进行抗体检查。

因为:①如果血浆中的凝血系统发生部分激活,就可产生纤维蛋白,干扰对凝集的解释;②只有通过激活补体的作用才能证实的抗体,不能在血浆中检出;③常用的抗凝剂是结合Ca2+来防止凝固,而Ca2+对于补体的激活是必不可少的。

生物人教版高中必修3 稳态与环境《高中生物课本中“抗体”知识的梳理》

生物人教版高中必修3 稳态与环境《高中生物课本中“抗体”知识的梳理》

高中生物课本中“抗体”知识的梳理本专题以抗体为出发点,联系了高中教材中多个章节的知识点,如免疫、遗传的物质基础、生物膜系统及细胞工程、动物代谢知识等。

以该知识点为专题进行复习,不仅可以进一步熟知教材中的相关知识点,加强对课本知识的横纵向联系,使知识更加系统化,而且对于培养分析、综合、应用等能力有一定的帮助。

一、知识体系:二、知识解析:(一)抗体的定义:●产生:抗体是机体受到抗原刺激后产生的●特性:能与该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功能:具有免疫功能●化学本质:球蛋白(可用双缩脲试剂进行鉴定,产生紫色反应)(二)抗体的结构:组成抗体的基本元素是C、H、O、N等,由各种化学元素组成基本单位――氨基酸,各种氨基酸通过缩合方式形成肽链,抗体是由4条肽链构成的蛋白质,4条肽链通过一定的化学键连接,再折叠、盘曲形成的空间结构就是抗体。

(三)抗体的合成与分泌:1.抗体是分泌蛋白,其合成及分泌是在体液免疫的反应阶段进行的,合成部位是在效应B细胞内的粗面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上,与其合成及分泌相关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注意掌握各细胞器所起的作用);其合成及分泌的途径是: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胞外,分布到血清、组织液、外分泌液(如唾液、泪、尿、乳汁等)中;该物质出细胞的方式为外排作用。

2.抗体的合成要受到相应基因的控制,控制其合成的基因为真核细胞基因,其结构包括编码区和非编码区,非编码区对编码区的表达起调控作用,编码区包括内含子和外显子。

3.基因控制抗体的合成包括转录和翻译过程。

(场所、原料、条件、过程等)1.定义:由单个B细胞经多次无性繁殖(即克隆)形成的细胞群所产生的化学性质单一、特异性强的抗体(特点)。

2.相关技术手段:动物细胞融合、动物细胞培养3.制备过程:详见本文第一部分“知识体系”注:在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中要涉及到两次筛选,两次筛选的目的是不同的:(1)第一次筛选:B淋巴细胞在与骨髓瘤细胞融合后可得到三种类型的融合细胞,即B淋巴细胞与B淋巴细胞融合成的融合细胞、B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形成的杂交瘤细胞、骨髓瘤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成的融合细胞,第一步筛选的目的是从三种融合细胞中把杂交瘤细胞筛选出来。

实验3 抗体制备 补体结合 PBMC分离

实验3 抗体制备 补体结合 PBMC分离

Ag + Ab
Binding to Complement
Ag + Ab + C
Activation of Complement
Lysis of target cells
概念:
补体结合反应: 是指在补体的参与下,以绵羊红细胞(
SRBC)和溶血素(抗SRBC的抗体)作为指示 系统的抗原抗体反应。
原理:
…… 0.2mL
摇匀,37℃,水浴15min
预期结果:
1.管内液体混浊呈浅红色为不溶血,管内液体透 明呈红色为溶血。
2.
试验管

溶血 不溶血
血清对照管 抗原对照管 补体对照管 SRBC对照管
溶血
溶血
溶血
不溶血
注意事项:
• 绵羊红细胞用前应轻晃混匀,不可剧 烈震荡。
• 各种试剂的吸管不可混用。
Test 2 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离
实验原理:
1.密度梯度离心法
淋巴细胞分离液
外周血
离心
2.淋巴细胞分离液:聚蔗糖-泛影葡胺
血浆层
淋巴细胞 单核细胞 1.070g/l
分离液 (1.077±0.002g/l)
粒细胞和红细胞 (1.092g/l)
实验方法: 抽取1.5ml静脉血至肝素抗凝管,加入1.5ml Hank’s液
混匀
取3ml稀释血,沿试管壁缓慢加入到2ml分 离液中
弃上清 加入3ml 生理盐水,混匀 2000rpm, 离心,5min
弃上清
制备绵羊红细胞溶液30%、 35%、40%、50%
取0.1ml 皮下注射 免疫小鼠
实验三 1.补体结合反应 2.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离 3.抗体制备(3)

三聚氰胺人源scFv抗体筛选与鉴定

三聚氰胺人源scFv抗体筛选与鉴定
p a mi n l ss Re u t P a mi r g n s a d f o u p s . n l so Us d bo i y a e n i e c e n n n i o y ls d a a y i. s l s l s d f a me t n i f rp r o e Co cu in t e it ltda t n sre ig a t d n g b i n v to ft eo i i a c e n n t o s t r a e c n i o sf rf rh rs u y n o a i n o h r n l r e ig me h d o c e t o d t n o u t e t d . g s i Ke wo d : n i o y p a e ds ly t c n l g ; l mie y r s a tb d ; h g ip a e h o o y me a n
co e , sn n y qik di ln s u igez me n e mmu o o b n sa t o ( S ,co sra t ea dc mp tt ei iio x e i n s n s r e ta symeh d EI A) rs—e ci n o eii hbt ne p rme t , I v v n i
关键 词 : 体 ; 菌体表 面展 示技 术 ; 抗 噬 三聚氰 胺 中图分 类号 : 3 2 1 文献 标 志码 : 文 章编号 :6 17 1 ( 0 2 0 —1 —4 R 9. 1 A 1 7 —4 4 2 1 ) 30 00
d i1 . 9 9j i n 1 7— 4 4 2 1 . 3 0 3 o : 0 3 6 /. s . 6 1 7 1 . 0 2 0 . 0 s

免疫组化操作步骤(自编)

免疫组化操作步骤(自编)

免疫组化操作步骤一免疫组化(LP 法)操作步骤:1.切片常规脱蜡至水。

如需抗原修复,可在此步后进行2.缓冲液洗 3min/2 次。

3.为了降低内源性过氧化物酶造成的非特异性背景染色 , 将切片放在 Hydrogen Peroxide Block 中孵育 10-15 分钟。

4.缓冲液洗 5min/2 次。

5.滴加 Ultra V Block ,在室温下孵育 5 分钟以封闭非特异性的背景染色。

(注:孵育不要超过 10 分钟,否则会导致特异性染色降低。

如果一抗的稀释液中含有 5 -10% 正常羊血清,这一步可以省略。

)6.缓冲液洗 5min/2 次。

7.滴加一抗工作液 37 ℃孵育 1 - 2 小时。

(具体孵育时间和温度由试验者最终决定)8.缓冲液洗5min/2 次。

9.滴加Primary Antibody Enhancer(增强子) , 在室温下孵育20 分钟。

10.缓冲液洗5min/2 次。

11.滴加HRP Polymer(酶标二抗),在室温下孵育30 分钟。

(注:HRP Polymer 对光敏感,应避免不必要的光暴露并储存在不透明的小瓶中。

)12.缓冲液洗5min/2 次。

13.向1ml DAB Plus Substrate (或AEC Plus Substrate)中滴加1-2 滴DAB Plus Chromogen (或AEC Plus Chromogen ), 混匀后滴加到切片上,孵育3 -15 分钟。

(具体时间由染色深浅决定。

)14.自来水充分冲洗, 复染,脱水, 透明, 封片。

二.免疫组化(三步法)操作步骤:(1 )、石蜡切片脱蜡至水。

(2 )、3%H 2 O 2 室温孵育5-10 分钟,以消除内源性过氧化物酶的活性。

(3 )、蒸馏水冲洗,PBS 浸泡5 分钟x2 (如需抗原修复,可在此步后进行)。

(4 )、5-10% 正常山羊血清(PBS 稀释)封闭,室温孵育10 分钟,倾去血清,勿洗。

HIV抗体检测的标准操作程序(ELISA法和快速法)

HIV抗体检测的标准操作程序(ELISA法和快速法)

HIV测定(ELISA法)标准操作规程1、检验目的应用双抗原夹心酶联免疫法原理(ELISA)定性检测人血清、血浆标本中的HIV(1+2)型抗体的测定,用于HIV感染的辅助诊断,抗HIV药物治疗的效果的监测。

2、原理采用夹心ELISA方法检测血清或血浆标本中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2)型抗体,预包被高纯度基因重组HIV(1+2)型抗原,可与标本中的抗-HIV抗体反应,加入HRP标记HIV (1+2)型抗体抗原结合,形成抗原-抗体-酶标抗原复合物,然后加入TMB底物产生显色反应。

通过酶标仪检测吸光度(OD值),根据OD值判断HIV抗体的存在与否。

3、性能参数灵敏度高(0.5ng/ml)4、标本要求(1)标本类型:血清,血浆。

(2)标本采集:见标本采集手册(3)标本储存和运输:室温放置不超过8小时,2-8℃不超过72小时,-20℃可长期保存,应避免反复冻融(4)标本拒收状态:细菌污染,严重溶血或脂血标本不能作测定。

本文来自检验地带网5、容器和添加剂类型6、试剂(1)试剂名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2)型抗体诊断试剂盒。

(2)试剂生产厂家:上海科华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3)包装规格:96T/Kit(4)试剂盒组成:①、HIV酶标板;②、HIV酶标试剂;③、HIV(1+2)型阳性及阴性对照血清;④、显色剂A液和B液;⑤、此外还有浓缩洗涤液、终止液、自封袋、封板膜、说明书等。

7、仪器设备:酶标仪:ZS板式,北京普朗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每年由计量单位进行一次校准。

洗板机:DNM-9620型,北京普朗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每年由国家计量单位进行一次校准。

移液器:上海求精,每年由国家计量单位进行一次校准。

8、校准程序9、操作步骤①、配液:将50ml浓缩洗涤液用蒸馏水或去离子水25倍稀释至1000ml备用。

②、编号:将样品对应微孔按序编号,每板设阴性对照2孔、阳性对照3孔,空白对照2孔。

③、加样:分别在相应孔加入待检标本、阴性、阳性对照100μl,用封板膜封板后置37℃温育60min。

新生儿溶血病血清学检查操作规程

新生儿溶血病血清学检查操作规程

新生儿溶血病血清学检查操作规程原理新生儿溶血病是由母婴血型不合引起,可见于ABO、Rh及MN等血型系统。

胎儿和新生儿红细胞被来自母亲的IgG抗体包被,并在婴儿的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网状内皮系统)受到免疫性破坏,出现溶血,表现出相应的症状。

病情严重程度因个体差异、抗体类型、抗体效价等不同而异。

目的规范新生儿溶血病血清学检查操作;查找新生儿溶血病发生的原因,协助临床进行实验室诊断及治疗;保证临床用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职责输血科技术人员负责新生儿溶血病血清学检查。

适用范围母婴血型不合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病的血标本。

支持文件《中国输血技术操作规程》(血站部分).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输血技术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输血科(血库)工作手册》莞市中心血站2006材料或设备1、材料抗-A、抗-D定型试剂、抗球蛋白试剂、ABO反定型试剂红细胞、筛选细胞、谱细胞、生理盐水、新生儿静脉血、产妇及患儿父亲血标本2、设备血清雪专用离心机、电热恒温水浴箱、水浴振荡仪、显微镜、小试管、滴管、小玻棒操作步骤一、血标本采集及处理采集患儿及其父亲与母亲血标本各3-5ml,分离出血清,配制3%-5%红细胞盐水悬液。

如果患儿血标本为不抗凝血,则在一小玻璃漏斗颈部置一适当大小的棉球上,一边加生理盐水,一边用玻棒挤压血块,收集漏斗下面的红细胞悬液。

二、患儿血标本具体操作执行《ABO和Rh血型鉴定操作规程》。

ABO血型测定只做正定型。

1、直接抗球蛋白试验具体操作执行《抗球蛋白操作试验规程》中的直接抗球蛋白试验部分。

2、游离抗体检测⑴、取小试管3支,分别标明A、B、O细胞,每管加患儿血清2滴,再分别加入3%-5%的A、B、O、反定型试剂红细胞悬液1滴。

⑵、37℃致敏1h后取出,若发生凝集,不必继续往下做。

⑶、若不凝集,用盐水充分洗涤3次反应物后加入抗球蛋白血清1滴。

1300g离心15s,轻轻悬浮细胞,肉眼观察凝集反应,记录结果。

抗核抗体组合(新3)检查内容

抗核抗体组合(新3)检查内容

抗核抗体组合(新3)检查内容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抗核抗体组合(新3)检查是一种用于检测人体免疫系统中的抗核抗体水平的检测项目。

抗核抗体是一类针对细胞核内成分的抗体,其存在可以反映出人体免疫系统的异常情况。

这项检查主要用于辅助诊断自身免疫性疾病、风湿免疫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疾病,并且可以帮助医生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

本文将介绍抗核抗体组合(新3)检查的内容、意义、操作方法以及注意事项。

一、检查内容抗核抗体组合(新3)检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抗核抗体(ANA)检测:ANA是一种特异性抗体,主要反应人体免疫系统对细胞核内成分的异常免疫反应。

阳性结果可能提示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存在。

2. 抗双链DNA抗体(anti-dsDNA)检测:抗双链DNA抗体是一种特异性抗体,其阳性结果常见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风湿免疫性疾病患者。

3. 抗核RNP抗体(anti-RNP)检测:抗核RNP抗体是一种特异性抗体,其阳性结果可能提示结缔组织病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存在。

二、检查意义抗核抗体组合(新3)检查的结果可以帮助医生进行以下方面的判断:1. 辅助诊断自身免疫性疾病:抗核抗体组合检查是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辅助诊断手段之一,对于系统性红斑狼疮、风湿关节炎等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2. 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抗核抗体组合检查结果可以帮助医生评估疾病的活跃程度和严重程度,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

3. 预测疾病的预后:阳性的抗核抗体组合检查结果可能提示疾病的预后不佳,需要进行及时干预和治疗。

三、检查操作方法进行抗核抗体组合(新3)检查时,需要注意以下操作方法:1. 采血:医生将利用针头采集患者的静脉血进行检测。

2. 送检:采集的血样将被送往实验室进行检测,检测结果将在数天内出具。

3. 诊断:医生将根据实验室检测结果对患者进行诊断,制定相应的治疗计划。

四、注意事项进行抗核抗体组合(新3)检查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 遵医嘱:在进行检查前应咨询医生,根据医生的指导进行相关检查。

输血前血型血清学检查疑难标本的实验操作及试剂的使用

输血前血型血清学检查疑难标本的实验操作及试剂的使用

可以将细胞配成0.8%的悬液,加50ul到LISS/Coombs卡中, 直接离心判读结果。 特别注意:抗人球蛋白试剂
凝聚胺




试管中加入2滴血清(血浆)和1滴2%-4%红细胞悬液,混匀。 以1000g离心15秒,观察结果。如果阴性则继续试验;如果阳性,需 分析原因排除干扰后继续后续试验(此处发现并处理冷凝集素)。 加0.6-1mlLIM试剂,混匀后室温放置1分钟。 加入2滴Polybrene试剂,混匀后立即以1000g离心15秒,弃去试管中 液体,轻摇试管,肉眼判断红细胞凝集情况。如果有凝集出现则继续 操作,如果没有凝集出现则该试验无效。 加入2滴重悬液,轻摇试管,肉眼观察结果。 结果判定:1分钟内凝集消失为聚凝胺试验阴性,1分钟内凝集不消失 为聚凝胺试验阳性。 对于可疑的弱阳性结果,可用生理盐水洗涤3遍后,加2滴抗人球蛋白 试剂,离心后判读结果。
试管法正反定型
ABO血型定型试剂
抗-A1
抗-A1 用于检测A亚型。 注意: 抗-A1反应阴性 A亚型 A型抗原减弱 A型新生儿与抗A1反应阴性或 弱反应
抗-H
抗-H 用于检测ABO亚型及 孟买、类孟买型。
( A或B亚型H抗原增强,孟买、
类孟买H抗原阴性。)
注意:


血液病致A、B抗原减弱,H抗原 可能出现增强或减弱。 必须做对照试验。

抗-D试剂
三 抗体筛选

否存在有临床意义的 抗体。 如果抗筛阳性,需要做抗体鉴定来确认有临床意义的抗体、 最终选择合适的血液输注,同时提醒临床医生可能推迟提 供配合的血液。 抗体筛选应该作为输血前检测的一部分,它提供了比交 叉配血更为可靠和灵敏的检测抗体的方法(剂量效应等)。 抗体筛选或鉴定比交叉配血更敏感,认为:最严格的配血 能配上就安全的认识是不全面的。

不规则抗体检测标准操作规程

不规则抗体检测标准操作规程

不规则抗体检测标准操作规程1 目的规范不规则抗体检测过程,保证不规则抗体检测质量,保障临床输血安全。

2 职责输血科(血库)工作人员负责不规则抗体检测相关工作。

3 适用范围适用于输血科(血库)工作人员从事不规则抗体检测。

4 生物安全要求所有用于临床不规则抗体检测的标本,均视为存在潜在的生物安全危害,被血液污染的物品必须放入医疗专用垃圾袋,损伤性废弃物放入利器盒。

5 设备和材料5.1 标本: 血浆或血清。

5.2 试剂:标准Ⅰ号、Ⅱ号、Ⅲ号不规则抗体筛选红细胞、低离子强度溶液(LIM)等。

5.3设备:血型血清学专用离心机、标本离心机、移液器、试管架等。

5.4 耗材:清洁干燥一次性塑料吸嘴、速干手消毒液/消毒纸巾、污物桶、医疗废弃物专用袋、医疗废弃物处置标签、一次性橡胶手套等。

6 环境不规则抗体检测环境要求宽敞明亮、干燥通风、安全卫生、整洁有序。

7 操作步骤7.1 方法:凝胶柱法。

7.2 原理:由于输血或妊娠等外源性抗原的同种免疫作用,使机体对外源性抗原产生同种免疫抗体,当再次输入相应抗原时就会产生抗原抗体反应。

应用特定的抗体筛选红细胞(Ⅰ号、Ⅱ号、Ⅲ号),与受检者血清/血浆在二种介质(盐水、凝聚胺)中反应,根据反应结果判断机体所产生的同种抗体类别(IgM、IgG)。

7.3 试剂及器材:特定的Ⅰ号、Ⅱ号、Ⅲ号2%~5%筛选红细胞;低离子强度溶液(LIM)、凝聚胺溶液、悬浮液;生理盐水。

试管架;清洁干燥试管;清洁干燥吸管;清洁干燥载玻片;生物显微镜;血库专用离心机。

7.4 操作步骤7.4.1 检查所用试剂的批号、外观、有效期及相应的器材。

7.4.2 检查标本的状态。

盐水法:7.4.3 取洁净试管3支,分别标明Ⅰ、Ⅱ、Ⅲ,用滴管分别加入受检者血清/血浆2滴。

7.4.4 再对应加入2%~5%Ⅰ号、Ⅱ号、Ⅲ号抗体筛选细胞1滴,混匀。

7.4.5 1000 ×g离心15秒或按试剂说明书操作,察看上清液有无溶血,轻轻摇动试管,肉眼观察有无凝集结果,记录盐水介质反应情况。

模块三抗原抗体检测技术

模块三抗原抗体检测技术

2
已包被抗原:的ELISA 抗原包被板 洗涤液
阴性对照血清 阳性对照血清
2.实验材料ຫໍສະໝຸດ 血清稀释液 酶标记IgG 底物溶液A 底物溶液B (胶囊)
2.实验材料
终止液
3.实验步骤
1)、稀释血清样品 用血清稀释液对待检血清样品做1:40稀释 2)、加入血清样品 将稀释好的待检血清、阳性和阴性对照血清各取100μL分别加入到抗原包被板的三个孔中
3)、孵育 轻轻振匀孔中样品(勿溢出),密封,置37℃温育30分钟 4)、洗板
2.实验材料
在水槽甩去孔内液体, 每孔加入200μL洗涤液, 静置3分钟倒掉,吸水纸 上拍干,重复5次
6)、洗板
每孔先加底物液A 50μL, 再加底物液B 50μL,混 匀,室温避光显色5-10 分钟
5)、加入酶标二抗
重复步骤(4)洗板,每次 在干净吸水纸上拍干
-
Thank You
感谢观看
8)、加终止液
每孔加入酶标二抗 100μL,置37℃温育30 分钟
7)、加底物
每孔加终止液50μL,观 察结果
2.实验材料
9)、测 OD值 可用酶标仪上测各孔OD630nm的吸光值 结果判定 阳性:OD630 ≥0.6 ,阴性OD630nm < 0.3 样品S/P ≥ 0.17,判 为阳性 样品S/P < 0.17,判 为阴性
-
模块三 抗原抗体检测技术
目录
一、凝集反应 (补体结合凝集反应) 二、 免疫扩散 三、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
模块三 抗原抗体检测技术
一、 凝集反应 (补体结合凝集反应)
1.实验原理
直接凝集反应:颗粒性抗原(红细胞)与其抗体一定浓度的电解质中可凝集成为大小不等、 肉眼可见的凝集块,用以检测相应的抗原或抗体 补体结合凝集反应:补体能够被抗原(红细胞)-抗体(溶血素)复合物激活,形成攻膜复合 物,引起凝集的红细胞溶血,用以检测补体的溶血活性

3WB实验的简单操作方法和步骤

3WB实验的简单操作方法和步骤

WB实验的简单操作方法和步骤
WB是用抗体检测蛋白的重要方法之一,是根据抗原抗体的特异性结合检测复杂样品中某种蛋白的方法。

实验步骤
1、凝胶的制作,配胶,先配制下层胶(聚丙烯酰胺分离胶用于样品的分离)根据所需配制的浓度选择药品的量,配制完成后,从一侧用移液枪灌入,灌到标记线处,用异丙醇压胶排除气泡,定胶30min,配制上层胶(聚丙烯酰胺积层胶),按所需配制的浓度选择药品量,定胶完成用纯水冲洗异丙醇,用吸水纸将水吸干,用移液枪灌入上层较加满,插上梳子,室温聚合30min。

2、取下玻璃板,安装在电泳仪上,先检测电泳仪是否漏水,加电泳液至短板,小心对称拔出梳子,用注射器吸电泳液清除胶丝。

取3微升Marker做标记,对称标记,加样由低到高加样品20微升,电泳90V,15min后继续110V,90min。

3、转模过程,排除气泡,依次垫黑底海绵三层滤纸样品再放模三层滤纸海绵,100V,90min转模。

模上右上角剪角做标记。

用吐温1ml 和一袋PBS稀释至1000ml制成PBST,取20ml,1g脱脂奶粉摇匀,制成5%的脱脂奶粉,铺保险膜加PBST,切模注意一定要切到你需要的目标可大不可小,正面朝上,左上角切角标记。

放入到脱脂奶粉,脱脂1h30min。

脱脂完成后去掉脱脂奶粉再加一抗做内参。

抗体筛选和鉴定与交叉配血-长沙

抗体筛选和鉴定与交叉配血-长沙
37℃孵育15-30分钟(具体时间需要对该酶进行测试), 用生理盐水洗涤3遍后配制成2-4%的红细胞悬液。 2.在标记好的试管中加入2滴血清和1滴2-4%的酶处理红细胞 悬液,37℃孵育15-30分钟,1000g离心15秒,轻摇试管, 判读结果。如需要,可进一步做抗人球蛋白试验。
结果判定、注意事项:同一步酶法。
因为某些抗原已丧失。 商品化的谱细胞有人种的差异。
谱细胞
谱细胞
抗人球蛋白试剂
抗人球蛋白分类:单特异性的抗-IgG、多特异性的抗 IgG+C3d。
抗-IgG、抗IgG+C3d的抗球蛋白试剂都可用于抗体筛选和 抗体鉴定。
抗人球蛋白卡
抗人球蛋白卡
凝聚胺试剂盒

抗体筛选和鉴定的技术
患者血浆+筛选细胞(谱细胞) 患者血浆+自身细胞(自身对照)
一般试验中常用的是菠萝酶、木瓜酶、无花果酶。 方法:
一步酶法(直接法) 二步酶法(间接法)
一步酶法(直接法)
在血清和红细胞反应体系中直接加入酶溶液,促进血清中 的抗体与相应红细胞抗原的反应,产生特异性凝集。
操作:在标记好的试管中加入2滴血清和1滴2-4%的红细胞 悬液,再加入1-2滴酶溶液,37℃孵育15-30分钟,1000g 离心15秒,轻摇试管,判读结果。如需要,可进一步做抗 人球蛋白试验。
In-Vitro Hemolysis
4C
0 0 Some Some 0 0 Some Rare 0 0 0 0 Occ.
0
Most Most Most Most Few No Most
22C
Some Few Some Rare Rare Few Few Few Few Rare Rare Most Most Some Few Some Few Some Some Some

罕见抗-Jk3抗体的检测分析

罕见抗-Jk3抗体的检测分析

罕见抗-Jk3抗体的检测分析邱启东苏晓晶梁冬香陈维媚罗秀芬*(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龙岩市第一医院,福建龙岩364000)转化,促使其形成定量分析。

细菌计数检测和尿沉渣白细胞检测主要通过自动尿沉渣分析仪展开诊断,可高效、及时地有效检出人体尿液标本白细胞,且敏感性较高,达到准确诊断,尽早发现患者病情的诊疗目的,同时具有诊断高效、符合率较高、成本低等应用优势。

可见,细菌定量计数结合尿沉渣白细胞检测在尿路感染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显著,检出率较高,便于临床医师为尿路感染患者提供针对性较强的诊疗服务[7,8]。

本研究中,尿沉渣白细胞与细菌定量计数结合检测的阳性检出率经评定93.33%,差异显著(P <0.05)。

综上所述,在进行尿沉渣白细胞检测的同时,同时进行细菌定量计数,针对临床诊断罹患尿路感染病患具有重要的价值。

其不仅可更好地满足临床医师和尿感染患者对检测结果快速、准确、敏感性高及特异度强的要求;而且对于临床医师合理用药提供科学、可靠性指导,预防患者产生耐药,进而可显著改善临床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1]吴苑,郑微,李靖,等.尿液中肝素结合蛋白和白介素6及白细胞计数水平对细菌性尿路感染诊断的应用价值[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9,42(4):312-317.[2]张玉鹍.中段尿标本尿沉渣细菌定量对尿路感染的诊断价值[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8,50(2):194-196.[3]王雪雁,于小汇,韩放,等.尿沉渣定量检测白细胞和细菌计数在尿路感染诊断中的临床价值[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20):12.[4]薄艳秋.尿细菌培养与尿沉渣细菌定量计数对于泌尿系统感染的诊断比较[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8):61-62.[5]张磊.尿沉渣细菌定量分析与细菌培养在尿路感染诊断中的应用[J].当代医学,2018,24(24):69-71.[6]陈会霞.尿白细胞检查和尿路感染诊断与尿细菌培养的符合率的研究[J/CD].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9,49(19):134-134,149.[7]李艳花.细菌培养和尿沉渣细菌对定量诊断尿路感染的临床价值观察[J].临床研究,2018,9(26):145-147.[8]王淑娟.细菌培养与尿沉渣细菌定量分析对尿路感染患者临床诊断价值[J].心理医生,2018,8(24):64-65.(收稿日期:2020-12-15)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721(2021)07-0975-03DOI :10.19435/j.1672-1721.2021.07.042Kidd 血型系统在ISBT 命名符号中为Jk,数字为009。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细胞血型抗体筛选、鉴定操作规程(SOP)
目的:规范红细胞血型抗体筛选、鉴定操作,保证临床用血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职责:输血科技术人员负责红细胞血型抗体筛选、鉴定。

适用范围:适用于输血科抗体筛选血标本、疑难血型标本及疑难配血标本。

所需材料和设备:抗球蛋白试剂、筛选细胞、谱细胞、患者血标本、生理盐水、小试管、滴管、普通离心机、血型血清学专用离心机、电热恒温水浴箱、显微镜。

抗体筛选操作步骤
1. 取试管三支,分别标记I、n、川;各加入患者血清2滴,再分别加入I、n、川号筛选
细胞2滴。

2. 混匀,37oC孵育1h。

3.1300g 离心15s。

4. 轻轻悬浮细胞,肉眼观察凝集结果并记录。

若肉眼不见凝集,以显微镜检查。

5. 对没有凝集的试管,用盐水充分洗涤3次。

6. 最后一次洗涤后,离心去上清,将试管边缘盐水用滤纸吸干。

7. 按试剂说明书加最适稀释度抗球蛋白试剂1滴,充分混合。

8.1300g离心15s。

轻轻悬浮细胞,肉眼观察凝集反应,记录结果。

抗体鉴定操作步骤
1.抗体筛选阳性,应作抗体鉴定试验已确定其特异性。

2依据谱细胞数量的多少(一般由8—16个单人份的已知血型表型的0型红细胞组成)取相应数目的试管,分别标记序号,各加入患者血清2滴,再分别加入谱细胞2滴。

3. 混匀,37oC孵育1h。

4.1300g 离心15s。

5. 轻轻悬浮细胞,肉眼观察凝集结果并记录。

若肉眼不见凝集,以显微镜检查。

6. 对没有凝集的试管,用盐水充分洗涤3次。

7. 最后一次洗涤后,离心去上清,将试管边缘盐水用滤纸吸干。

8. 按试剂说明书加最适稀释度球蛋白试剂1 滴,充分混合。

9.1300g 离心15s 。

轻轻悬浮细胞,肉眼观察凝集反应,记录结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