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分米、毫米》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分米认识教学设计(共3篇)

分米认识教学设计(共3篇)

分米认识教学设计〔共3篇〕第1篇:毫米、分米认识教学设计教案毫米、分米认识-教学设计-教案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认识与技能:1.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

2.知道毫米、厘米、分米、米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3.用毫米、分米作单位进行测量,明晰测量的步骤与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际生活情境的创设,学生的估计、测量、讨论交流等活动,使学生明确毫米、分米产生的实际意义,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合作、探究中形成集体荣誉感,在探究验证活动中激发数学学习的热情,体悟数学学的价值,逐步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

2.通过测量,提升学生自主能力,培养认真仔细的品质。

2.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毫米、分米产生的意义及用毫米、分米作单位进行实际测量。

教学难点: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

3. 教学用具教师准备课件,米尺,学生准备直尺,一分硬币等4. 标签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产生联系1.我们已经学过哪些长度单位?米和厘米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呢?2.你能比划一下1米和1厘米有多长吗?3.1米等于多少厘米呢?1 / 7毫米、分米认识-教学设计-教案二、毫米的认识〔一〕体会意义,动手测量 1.估计数学书的长,动手量一量〔1〕们每天都接触的数学书,它有多长呢?你能估计一下吗?指名汇报。

〔2〕怎么知道谁估计得更准确些呢?测量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放在哪个位置测量会更准确呢?〔在投影仪上演示.〕〔3〕赶快动手量一量吧!每个人都试着量一遍。

汇报交流:数学书的长度为21厘米。

2.小组合作,估计数学课本的宽并测量验证〔1〕每个人先估计数学课本的宽度。

〔2〕量前先思考:尺子应该放在哪里测量比拟准确呢?〔3〕动手量一量测量时,如果发现了什么问题,可以和同桌交流讨论一下,把测量得到的结果先记在脑子里。

这多的8小格在数学上是怎么表示的呢?你是怎么知道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毫米的认识。

〔二〕探究关系,建立表象当测量的长度不是整厘米时,我们就要用到毫米这个单位。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毫米、分米的认识》教学设计[修改版]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毫米、分米的认识》教学设计[修改版]

第一篇: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毫米、分米的认识》教学设计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毫米、分米的认识》教学设计思茅港镇小学三年级数学组(二备)一、教学内容:毫米、分米的认识课本第2、3页的例1及做一做,第4页的例2及做一做,练习一的第1、2、3、4、5、6题。

二、教材分析(一)分析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学生对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将要学习长度单位“毫米”、“分米”,这部分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是学生身边的数学,这些长度单位的教学不仅是学生今后学习的重要基础,也为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

(二)分析教材的编排意图1、关注学生的已有经验,提供与学生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材料。

2、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出长度单位,帮助学生建立长度观念。

3、重视估测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三)分析教材的重、难点重点:体验1毫米、1分米的实际长度,形成正确表象难点:1、学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2、能够根据分米与厘米,米之间的关系进行简单的换算和计算。

解决重、难点的策略和方法:通过学生观察、讨论、实际操作等突破重点,通过学生小组交流、汇报、动手操作,计算等突破难点。

三、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中的米与厘米,已经了解了一些有关测量的知识和方法,在生活中常遇到测量问题,学生经常用到学生尺,也有用尺子进行测量的经历,在教学时,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允许他们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测量,要注意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相结合,动手操作与认真思考相结合,在测量中,学生可能对毫米的测量更难掌握一些,可让学生多操作,单位换算和计算也要加强。

四、目标预段:1、通过实际测量,使学生明确毫米、分米产生的实际意义,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单位。

2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3、在操作和交流中,使学生学会用毫米、分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4、培养学生估测的意识,提高学生估测的能力。

五、教学重难点定位重点:体验1毫米、1分米的实际长度,形成正确表象,难点:根据长度单位关系进行简单的换算和计算。

认识分米和毫米教案设计

认识分米和毫米教案设计

认识分米和毫米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使学生理解分米和毫米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进率。

2. 培养学生使用分米和毫米单位进行测量和计算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操作、实践等活动,让学生经历认识分米和毫米的过程。

2. 运用实际测量和计算,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2. 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勤奋学习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内容1. 分米和毫米的概念:分米是长度的单位,1分米等于10厘米;毫米也是长度的单位,1毫米等于1/10厘米。

2. 分米和毫米之间的进率:1分米=10毫米,1毫米=0.1分米。

3. 运用分米和毫米进行测量和计算: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如尺子或卷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并能够进行单位换算。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分米和毫米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进率。

2. 运用分米和毫米进行测量和计算。

难点:1. 分米和毫米之间的进率的理解和运用。

2. 进行单位换算的准确性。

四、教学准备1. 教具:尺子、卷尺、实物等。

2. 学具:练习本、笔、尺子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实例,如测量桌子的高度,引入分米和毫米的概念。

2. 探究新知:a. 讲解分米和毫米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分米和毫米之间的进率。

b. 进行实际测量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分米和毫米的应用。

c. 举例说明如何进行单位换算,如将分米换算为毫米,或将毫米换算为分米。

3. 巩固练习:a. 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对分米和毫米的理解。

b. 分组讨论,互相检查,纠正错误。

4. 应用拓展: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分米和毫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测量和计算教室的长度、宽度等。

5. 总结反思: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总结分米和毫米的概念、进率及应用,查漏补缺。

6. 布置作业:布置有关分米和毫米的练习题,让学生回家后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内容:学生对分米和毫米的概念的理解、分米和毫米之间的进率的掌握以及运用分米和毫米进行测量和计算的能力。

三年级数学上册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

三年级数学上册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

三年级数学上册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三年级数学上册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8篇作为一名老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三年级数学上册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三年级数学上册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1教学内容:教科书第 52~53 页例 1、例 2,第 54 页的“想想做做” 。

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观察、测量、交流等活动中认识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 1 分米和 1 毫米的长度观念。

2.使学生在实际测量中,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和测量工具,会测量一些物体或线段的长度,积累一些测量和估计的经验,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

3.使学生体会认识成都单位是实际生活中计量长度的需要,感受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增强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以及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教师准备一份米长和一毫米厚的物品若干件。

学生每人准备一把直尺,一枚5 角硬币;每个小组准备一把米尺。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提问:谁能知道,教室的门大约有多高?要知道教室的门有多高,可以用什么作单位来测量呢?1 米有多长?1 厘米呢?用手比划比划。

2.说明:米和厘米都是我们已经学过的长度单位,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两个新的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

(板书课题)二、实践操作认识新知(一)认识分米1.量一量。

出示一个长大约 20 厘米、宽大约 10 厘米的文具盒。

用直尺量出文具盒的长边和短边的长。

明确:这个文具盒的长大约是20 厘米,宽大约是 10 厘米。

指出:像 10 厘米、20 厘米这样的长度还可以用新的长度单位“分米”来表示,10 厘米是 1 分米,20 厘米是2 分米。

分米是比厘米大的长度单位,可以用字母“dm”表示。

(板书:分米 dm)追问:这个文具盒的长大约是几分米?宽呢?2.认一认。

让学生拿出直尺,按照 10 厘米是 1 分米,在直尺上找出 1 分米的长度,看看有多长。

认识分米和毫米教学设计

认识分米和毫米教学设计

认识分米和毫米教学设计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认识分米和毫米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认识分米和毫米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在测量活动中,明确毫米、分米产生的实际意义,建立1毫米和1分米的长度表象。

2、在观察、猜想、验证等实践活动中掌握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的进率。

3、在实际的测量活动中,初步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度量物体长度。

4、逐步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毫米、厘米、分米、米的关系。

教学准备:课件、直尺、硬币、磁卡等。

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引发思考师:(出示市场上新上市一种儿童饮料)你能先估计饮料盒的高度,再测量出它的高吗?学生汇报测量的结果。

(生可能出现8厘米、8厘米半、8厘米5小格、8、5厘米、8厘米5毫米等)师:同学们测量时8厘米多的部分不够1厘米,我们用厘米无法精确表示测量的物体长度时,我们需要用到比厘米还小的长度单位:毫米。

【设计意图:通过小小饮料盒的测量活动,帮助学生在已有经验基础上体会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一)认识毫米1、认识毫米,建立1毫米的表象。

师:你都知道毫米哪些知识?1毫米在直尺上怎样表示?(直尺上最小的格的长度是1毫米。

)把你找的1毫米指给同桌看一看。

让我们来一次体验之旅:时间2分钟,在你们的学具袋中看一看、找一找、摸一摸、捏一捏找找1毫米,再动手测量一下验证验证。

看谁找到得多?生1:通过测量我发现1分硬币的厚度约是1毫米。

生2:通过测量我发现1张磁卡厚度约是1毫米。

生3:通过测量我发现字的宽度约是1毫米。

生4:通过测量我发现1张光盘厚度约是1毫米。

师:你能用自己的方法记住1毫米大约有多长?(学生捏一捏1张光盘或1分硬币或1张磁卡厚度、比手势等方法建立1毫米空间观念)【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初步建立1毫米表象后,让学生自主地去寻找1毫米,发挥学生的能动性、独立性、主动的在头脑中建构1毫米的表象。

二年级数学《分米、毫米的认识》教案

二年级数学《分米、毫米的认识》教案

二年级数学《分米、毫米的认识》教案二年级数学《分米、毫米的认识》教案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二年级数学《分米、毫米的认识》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二年级数学《分米、毫米的认识》教案1教学目标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

2.知道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形成初步的知识体系。

3.进一步发展同学的估测意识和估测能力。

4.培养同学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简单的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难点怎样正确使用毫米、分米丈量物体的长度。

教具准备课件,纸尺,直尺,卷尺,一分硬币。

公开课教案JIAOXUESHEJI数学三年级培训资料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师: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老师有个惊喜的发现,发现大家都长高了!你现在有多高,知道吗?生1:我1米32厘米。

生2:我1米37厘米。

师:请大家估一估,有多高?生1:大约有1米30厘米吧!生2:高1米35厘米。

答:答案不统一,要想准确地知道他的身高怎么办呢?生:量一量。

师:谁能帮他丈量一下?(指名3人用卷尺丈量,实物投影仪上展示丈量结果。

)板书:1米39厘米师:刚才谁估测的比较接近1米39厘米?师:这里面有咱们学的几个长度单位?生:两个,米和厘米。

师:那么1米有多长呢?用手势表示一下。

(黑板上贴出1米长的纸条) 1厘米呢?用手势表示一下。

(黑板上贴出1厘米长的纸条)师: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生:1米等于100厘米。

二年级数学《分米、毫米的认识》教案2教学目标1. 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认识分米和毫米,建立分米和毫米的表象。

2. 使学生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掌握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

3. 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教学过程一、铺垫练习1. 提问:你己经知道了哪些长度单位?你能用手势表示一下1米、1厘米有多长吗?这两个长度单位中,哪一个大,哪一个小?1米等于多少厘米?2.拿出直尺,指出直尺的0刻度线、1厘米、2厘米、3厘米。

《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

《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

《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15篇《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1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分米和毫米长度的直观表象。

2.使学生在实际测量中,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和测量工具,会测量一些物体或线段的长度,并提高估测能力。

3.使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体会数学学习的价值。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件,尺,软盘。

2.学生准备:彩纸条,剪刀,1分硬币,电话卡或银行卡。

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谈话:(演示课件)有一次课间,几个小朋友在一起讨论什么兵器最厉害。

红红说:我觉得宝剑最厉害。

明明说:不,我觉得孙悟空的金箍棒最厉害。

它能伸缩,可长可短,它可以短到只有1厘米;也可以伸长到1米,甚至几百米、几千米,还可以伸到天上去呢!提问:在刚才他们的谈话里,你能找出一些我们学过的数学知识吗?(米、厘米)引导:对!我们已经学过长度单位米和厘米,(板书:米、厘米)你能用手比画一下1米大约有多长吗?1厘米呢?我们测量教室门的高度用什么单位比较好?量一枝铅笔的长度该用什么单位呢?[说明: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有一些量物体长度的经验,在前面的学习中也已经认识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

通过复习旧知引新,激活了学生的知识储备。

同时,孩子们熟悉的神话人物孙悟空又能让学生觉得有趣,吸引学生饶有兴趣地进入主动学习的状态。

]设疑:(课件演示)红红又问了一个问题:要是金箍棒缩得比1厘米还短,或者比1厘米长但比1米短,又该怎样表示它的长度呢?指出: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关于长度单位的知识。

二、探索实践1.认识分米。

(1)量一量。

要求:请你用直尺量一量你的文具盒的长边和短边大约各是多少厘米?(学生回答)介绍:一般来说,文具盒长大约是20厘米,宽大约是10厘米。

(边说边板书:20厘米、10厘米)(出示10厘米的彩条)10厘米我们还可以用另一个单位来表示分米。

(板书:分米)10厘米就是1分米。

《分米和毫米的认识》说课稿6篇

《分米和毫米的认识》说课稿6篇

《分米和毫米的认识》说课稿6篇《分米和毫米的认识》说课稿1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毫米和分米的认识》。

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3年级上册数学第3单元的第1课时,本课内容是在学习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学习,使学生对常用的长度单位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对于今后学习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具有重要意义。

二、教学目标根据对教材的理解,同时结合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和1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1米=10分米,并能进行长度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2)能力目标:通过估一估、量一量等活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估测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推理能力。

(3)情感目标: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体会长度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三、教学重、难点本课教学重点是毫米、分米长度概念的建立;教学难点是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和估测。

四、教法和学法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我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如下方法:(1)直观演示,操作发现:教师利用直观教具(或多媒体)的演示,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再让学生动手操作讨论,使学生在丰富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探索新知。

(2)巧设疑问,激发兴趣:教师通过设疑,指明学习方向,营造探究新知的氛围,有目的,有计划,有层次地启迪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在观察、比较、讨论、研究等活动中参与教学全过程,从而达到掌握新知和发展能力的目的。

(3)运用迁移,深化提高:运用知识的迁移规律,培养学生利用旧知识学习新知识的能力,从而使学生主动学习、掌握知识、形成技能。

五、教具准备学生准备:纸尺、塑料尺、一分钱硬币、小金箍棒等。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米尺、四根金箍棒(1米、20厘米、1分米、7毫米),生活中常见的接近1毫米和1分米的物品。

毫米、分米的认识

毫米、分米的认识

毫米分米的认识篇一:毫米、分米的认识教学设计【教学课题】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材分析】本课为——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中信息窗1,以甜甜梦到齐天大圣为情境,以金箍棒的变化引入长度单位毫米、分米的认识。

学生已经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并知道1米=100厘米,对1米和1厘米有一定的感知,能借助手势表示它们的长度,同时学生初步学会了测量的方法。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和实际测量活动,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1分米、1毫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能感知、估计物体的长度,进一步发展估测意识。

2在实际测量活动中,经历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的过程;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会选用适当的长度单位、尺子进行测量.3.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体会长度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教学难点】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会选用适当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能估计物体的长度。

【教学用具】常规:米尺、卷尺、小尺子、一元硬币、一分硬币多媒体:课件【学生用具】直尺、卷尺、一元硬币、一分硬币【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教师谈话:有个小朋友叫甜甜,他特别喜欢看《齐天大圣》这本书,每晚必读。

这天晚上,甜甜读着、读着就睡着了,而且做了一个奇怪的梦。

他梦到谁了?预设:齐天大圣。

教师谈话:对,孙悟空有一根神奇的金箍棒,它可以变长??.变成1千米长,还可以变小,变成1分米长,放在手心里。

还能变得更小,变成5毫米,放在耳朵里。

观察图上呈现的数学信息,根据图上信息对话,变成1千米长,变成1分米,变成5毫米。

教师引导:可甜甜这时急了,她不知道1毫米有多长,你知道吗?设计意图:用学生熟悉的情境导入新课,并为本课作简洁铺垫,提出问题。

教师谈话: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哪些长度单位?预设:厘米、米。

(板书:厘米、米)教师谈话:用字母怎样表示?预设:Cm、m。

小学三年级数学《毫米分米的认识》经典备课教案三篇

小学三年级数学《毫米分米的认识》经典备课教案三篇

小学三年级数学《毫米分米的认识》经典备课教案三篇本节课的重点是知道分米、毫米这二个长度单位和掌握1米=10分米、1分米=10 厘米、1厘米=10毫米。

引导学生探索米、分米、厘米、毫米间的联系。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三年级数学《毫米分米的认识》经典备课教案三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小学三年级数学《毫米分米的认识》经典备课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点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 1 毫米和 1 分米的长度观念。

2.知道 1 厘米10 毫米 1 米10 分米 1 分米10 厘米(二)能力点1.能正确运用毫米、分米表示长度。

2.能用手势表示 1 毫米、1 分米。

(三)德育点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 1 毫米和 1 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 1 厘米10 毫米,1 米10 分米,1 分米10 厘米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建立 1 毫米、1 分米的长度观念,形成表象,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并应用概念正确表示物体的长度。

教具、学具准备:学生尺、分米尺、米尺。

教学步骤:一、铺垫孕伏1.导入:我们学过长度单位米、厘米,也会用米和厘米测量长度,请同学们测量一下教学教科书封面的长是多少?宽是多少?2.学生操作,测量后汇报书的封面长 20 厘米多,不到 21 厘米。

书的封面宽 14 厘米多,不到 15 厘米。

3.继续测量书的厚度,学生汇报:书的厚度不到 1 厘米。

4.教师概括:同学们测量得到长 20 厘米多,不到 21 厘米;宽 14 厘米多,不到 15厘米;厚不到 1 厘米,20 厘米多,多多少?不到 15 厘米,差多少?不到 1 厘米,那是多少?20 厘米多,不到 15 厘米,不是一个准确的长度,是否能用米、厘米那样的长度单位表示呢?有目的,分层次进行铺垫,为学习新知识打下基础,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探究新知(一)认识毫米,教学例 1。

《毫米、分米的认识》教学设计[修改版]

《毫米、分米的认识》教学设计[修改版]

第一篇:《毫米、分米的认识》教学设计《毫米认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熟悉长度单位毫米,初步建立1毫米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

2.会使用合适的单位来表示长度,会进行简单的长度测量. 3. 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能力和合理推理的能力。

渗透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践的思想。

教学重点:使学生熟悉长度单位毫米,初步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形成表象,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并应用概念正确表示物体的长度.学生准备:1分硬币、直尺、橡皮、磁卡、大头针、订书针教师准备:磁卡、直尺、米尺、测量记录单、1分硬币、卡纸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1、回顾1厘米和1米:师:大家好,今天这节课就由我和同学们一起来完成,如在上课中有什么不会的或不明白的地方可以举手问,让我们一起来帮你解决。

现在请同学们打开你记忆的宝库,回忆一下我们在二年级学过了哪些长度单位呢?请举手说一说。

生:厘米、米师:现在请同学们拿出直尺找一找1厘米,并且用手势比划一下?(学生比划)师:在请同学们看看老师的米尺,伸开你的双臂比划一下1米有多长?(学生比划,教师举起1米长的米尺验证)2、故事设疑:师:好的,同学们,我们都知道了1厘米和1米长度,今天森林里的动物也开展了测量身长的活动,可是粗心的狐狸大姐忘记了写长度单位,你能帮他填上吗?动物身长(幻灯2)长颈鹿身长5 鸽子身长20蚂蚁身长5 蜜蜂身长10师:谁愿意说一说?生1:长颈鹿5米,鸽子20厘米,蚂蚁5厘米,蜜蜂10厘米。

师:有不同意见吗?蚂蚁和蜜蜂的单位你们同意吗?生:5厘米的蚂蚁太大了,不可能的。

是的。

(你是一个会借助比较发现问题的小朋友,这种学习方法老师非常喜欢。

师:那同学们就在直尺上找一找5厘米有多长?生:在直尺上找5厘米。

师:是不是太长了呀,在第一排中的动物身长可以准确的用米和厘米这两个长度单位来表示,但对于第二排一些动物的身长来说,我们以前学过的长度单位就不能表示了,需要学习新的长度单位。

《测量 —— 毫米、分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测量 —— 毫米、分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测量——毫米、分米的认识》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

2.掌握毫米、分米与厘米、米之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认识长度单位,掌握单位之间的关系。

2.难点建立长度观念。

三、教学过程1.复习导入(1)复习厘米和米的知识。

(2)引出比厘米小和比米小的长度单位。

2.认识毫米(1)出示一分硬币,让学生观察其厚度,引出毫米。

(2)认识1毫米:直尺上1厘米中间的每一个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

(3)感受1毫米的长度:用手指比划,用铅笔尖感受。

(4)掌握毫米与厘米的关系:1厘米=10毫米。

3.认识分米(1)拿出一把10厘米长的尺子,引出分米。

(2)认识1分米:10厘米就是1分米。

(3)感受1分米的长度:用手比划,用文具盒感受。

(4)掌握分米与米的关系:1米=10分米。

4.单位换算(1)进行毫米、厘米、分米、米之间的单位换算练习。

(2)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单位换算。

5.巩固练习(1)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巩固对毫米、分米的认识和单位换算。

(2)测量身边物体的长度,并用合适的单位表示。

6.课堂总结(1)让学生总结这节课学到的知识。

(2)强调在测量时要选择合适的单位。

7.布置作业(1)测量自己的书本、文具盒等物品的长度、宽度和厚度,用毫米或分米表示。

(2)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毫米或1分米。

长度教案二年级下册:认识分米和毫米

长度教案二年级下册:认识分米和毫米

二年级下册长度教案——认识分米和毫米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能正确地认识和理解分米和毫米的概念。

2.能够通过生活实例感性认识分米和毫米的概念。

3.能将不同长度单位相互转换。

(二)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对长度概念的感性认识。

2.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提取信息并灵活应用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1.认识分米和毫米的概念。

2.能够正确地将分米和毫米相互转换。

三、教学难点:能够正确地将分米和毫米相互转换。

四、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法2.情景教学法3.游戏教学法五、教学过程:1.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环境,找出日常生活中的物品,并向学生介绍物品的长度单位,逐渐引入分米和毫米的概念。

2.情景教学:通过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感性认识分米和毫米的概念。

3.游戏教学:卡片配对游戏。

教师在黑板上写出不同长度的物品,要求学生通过对物品长度的估算将其归入分米或毫米分类的卡片中。

学生将卡片配对并贴到黑板上。

4.讲解知识点:向学生详细讲解分米和毫米的概念,教师可以结合实物向学生演示分米和毫米的长度并比较二者之间的差别。

5.练习:教师出题,要求学生将分米单位转换为毫米单位或毫米单位转换为分米单位。

6.指导学生完成课堂练习并检查学生的完成情况,对于出现错误的学生,教师应及时指出错误并进行纠正。

七、教学评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1.通过课堂练习考查学生是否掌握了分米和毫米的基本概念和相互转换。

2.观察学生在实践中的表现,如游戏操作、完成任务等。

3.通过学生的作业,评估学生在课后联系中的掌握情况。

八、教学总结: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生动的实物教学和情景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有效地引导学生理解分米和毫米的概念,并能熟练将不同的长度单位相互转换,为的学习和生活中的实践问题打下了基础。

认识毫米和分米的教案

认识毫米和分米的教案

感谢您的请求。

我可以帮您写一篇关于认识毫米和分米的教案的文。

下面是我的建议: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知道毫米和分米的概念和区别;2.帮助学生理解毫米和分米单位的重要性;3.让学生学会使用毫米和分米计量长度的方法;4.培养学生观察和测量的技能;5.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应用能力。

二、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1) 学生课本;(2) 白板、黑板、彩色粉笔等;(3) 标尺和尺子;(4) 示范物品。

2.学生准备:(1) 学生需事先了解长度的概念;(2) 学生需带上尺子、彩色笔和笔记本。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知:教师可通过学生课本的图片或实物示范,让学生对毫米和分米单位的概念进行理解。

通过互动提问,让学生讨论和分类,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分类能力。

2.学习毫米和分米:讲解毫米和分米的概念和区别,以及他们在测量长度中的应用。

通过展示示范物品,让学生测量物品的长度,并使用毫米和分米来记录和比较。

让学生通过比较,了解毫米和分米单位的差异,为后面的练习做好铺垫。

3.举例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毫米和分米的理解。

教师分发长条纸,让学生使用尺子测量长度,并使用毫米和分米记录和比较。

教师让学生在自己的作业中练习使用毫米和分米计算长度,比较长度和消除误差。

教师可以在黑板上演示几个示例,并让学生自己练习,巩固他们的技能。

4.小结总结:通过问答追溯学生对毫米和分米的了解,让他们总结和理解。

在自己的笔记本上记录重点,强化对这个概念的记忆,为下节课的活动做出铺垫。

四、教学方案的评价1.针对本文目标,通过这些步骤对学生进行了教学,提高了他们的观察、分类、测量和计算技能;2.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将学习过程分为几个部分,为学生的深入学习奠定了基础,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毫米和分米的概念和区别;3.教师不断提问,激发学生的思考,与学生互动,让学生更容易热爱学习,强化了学习的效果。

4.教学内容设置科学合理,相应的讲解和练习环节有助于学生对毫米和分米的认识和理解,也增加了学生的兴趣和挑战。

毫米、分米的认识教学设计5篇

毫米、分米的认识教学设计5篇

毫米、分米的认识教学设计5篇毫米、分米的认识教学设计5篇作为一名教职工,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毫米、分米的认识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毫米、分米的认识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中的米和厘米,了解了一些有关测量的知识和方法,而且对即将学习的长度单位毫米、分米,许多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有所了解。

因此,学生的数学现实和生活现实是比较丰富的。

“毫米的认识”,从知识方面来讲有厘米的认识作基础;从经验方面来讲,学生经常用到学生尺,也有用尺子进行测量的经历。

因此,教材安排了让学生估、测、议等活动,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进而引出要学习的新知识。

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2、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简单的推理能力。

3、结合具体内容向学生渗透长度单位来源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的观点,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使学生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难点:在建立长度观念时,对毫米、厘米、分米、米之间的关系易混淆,故教学中应讲清它们之间的关系,比较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米尺、直尺、一元硬币、橡皮等。

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你们猜一猜,老师的身高是多少?学生猜完后教师说明:老师的身高是1米58厘米。

师:米和厘米是我们以前学过的两个长度单位,请大家用手势比划一下,1米大约有多长?量哪些物体的长度一般用米作单位?师:请大家再用手势表示一下,1厘米大约有多长?量哪些物体的长度一般用厘米作单位?师:我们每天上课都要用到数学1号本,你们知道数学课本的长和宽大约是多少厘米吗?自己量一量。

《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教案六篇

《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教案六篇

《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教案六篇《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教案篇1教学目标:1、在实践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概念。

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2、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学会估测,提高估测能力。

3、组织有效的活动,激活参与学习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1、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认识分米和毫米,建立分米和毫米的表象。

2、使学生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

教学具准备:每人一条1分米长的纸条,1分硬币,磁卡,1厘米、1米的纸条,直尺,白纸1叠、米尺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出示身高图。

问:你知道这个小朋友在干什么吗?(量身高)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小朋友的身高是多少,齐读:1米32厘米这里面用到了两个什么单位?(长度单位)分别是什么?(板书:米厘米)2、复习米和厘米。

1米有多长?用手比划一下1米有多长,贴出1米纸条。

问:你感觉1米比较怎样?所以我们一般用米作单位来量一些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

1厘米有多长?用手比划一下1厘米有多长,贴出1厘米的纸条。

问:你感觉1厘米的长度怎样?所以我们一般用厘米作单位来量一些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

3、导入。

我们感觉1米和1厘米的长度相差太大了。

如果我们要去量课桌的长,用米作单位太大了,用厘米作单位又太小了,所以我们今天要认识米和厘米之间的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分米。

(板书)二、思索探究,交流共享:(一)认识分米1、师贴出纸条,指出:这张纸条的长就是1分米。

请学生也拿出相同的纸条,问:这张纸条的长就是什么?2、我们周围哪些物体的长大约是1分米?举例说明。

(插座的四条边、软盘的边)3、师:分米和厘米都是长度单位,那么它们之间有没有什么关系呢?怎样证实你的猜测?用直尺量一量纸条。

得出结论,板书:1分米=10厘米4、判断:读:我的文具盒,长大约20厘米,宽大约10厘米。

你能换种说法吗?5、你能画一条1分米长的线段吗?指名在实物投影仪画线段。

《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精选16篇)

《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精选16篇)

《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精选16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精选1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篇1教学目的:1、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2、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长度观念,道1厘米=10毫米;1米=10分米。

3、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重点: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

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1米=10分米。

难点:怎样正确使用毫米、分米测量物体的长度。

关键:采用直观演示与动手实践相结合的方法。

教具:课件、米尺、学生尺、线绳、各种小物体等。

教学过程:一、设疑激趣,导入新课。

师:每组的纸上都画有一条小线段,你们能精确量出它的长度吗?试试看!1、学生分组活动。

2、汇报:量不出小线段的长度。

师:怎样才能量出小线段的长度?生:要是知道一个小格是多长就能量出。

师:你想怎样解决这个疑问?生:看书。

师:请同学打开书60页,自学例1。

点评:有疑才有思,通过量线段这个小环节,教师故意为学生设置疑问,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每个学生都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疑问,积极性非常高!二、合作探究,形成规律。

师:谁能告诉老师一个小格是多长?生:一个小格长1毫米。

师:你能具体说说是怎么规定的吗?生:1厘米中间的每一个小格是1毫米。

师:我们一起看大屏幕:(教师自制课件动态演示)。

师:这是一个放大的1厘米,咱们一起数一数一共有多少个小格?(一边数,一边动态演示)这一个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

2个小格是几毫米?5个小格是几毫米?1厘米里面有几个1毫米?那么1厘米等于多少毫米?师:量一量,一分硬币有多厚?生:1毫米。

师:用手势表示1毫米的长度?以小组为单位,量一量你身边的小物体的长度或厚度,要有分工,有记录,分工明确。

毫米、分米的认识课教案

毫米、分米的认识课教案

毫米、分米的认识优质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知道1分米=10毫米,能熟练进行单位间的换算。

2. 培养学生空间观念,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掌握1分米=10毫米的换算关系。

难点:长度单位间的换算。

三、教学准备:1. 教具:毫米、分米尺子,实物模型。

2. 学具:每人一套长度单位卡片,练习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复习已有知识,引入毫米、分米的学习。

2. 探究新知:(1)认识毫米:引导学生观察尺子,发现尺子上有小刻度,每个小刻度代表1毫米。

(2)认识分米:引导学生发现尺子上有一个大刻度,每个大刻度代表1分米,1分米等于10毫米。

(3)换算关系:讲解1分米=10毫米的换算关系,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理解换算过程。

3. 实践应用:(1)学生用卡片进行毫米、分米的换算练习。

(2)教师出示实物,让学生用毫米、分米尺子测量,并说出测量结果。

4. 巩固练习:(1)学生完成练习题,检验对毫米、分米的认识和换算能力。

(2)教师选取部分学生进行回答,总结学习情况。

五、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让学生认识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掌握了1分米=10毫米的换算关系。

在实践应用环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测量和换算,达到了预期教学目标。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全体学生,确保每位学生都能掌握知识点。

可以适当增加一些趣味性活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六、教学拓展:1. 让学生了解毫米、分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测量长度、宽度等。

2. 引导学生思考:还有其他长度单位吗?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七、课堂小结:1. 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分享学习收获。

2. 教师点评学生表现,给予鼓励和指导。

八、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毫米、分米的认识和换算能力。

认识毫米分米教案

认识毫米分米教案

认识毫米分米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毫米和分米的概念和区别;2.掌握毫米和分米的换算方法;3.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毫米和分米进行计量。

二、教学重点1.毫米和分米的概念和区别;2.毫米和分米的换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1.毫米和分米的换算方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如铅笔、书、桌子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物品的大小和计量单位。

然后,教师可以问学生,这些物品的大小应该用什么单位来计量。

2. 概念讲解教师可以通过展示毫米和分米的标尺,让学生了解毫米和分米的概念和区别。

毫米是长度单位,它是米的千分之一,通常用于测量小物品的长度;分米也是长度单位,它是米的十分之一,通常用于测量较大物品的长度。

3. 换算方法教师可以通过展示毫米和分米的换算公式,让学生掌握毫米和分米的换算方法。

毫米和分米的换算公式如下:1 分米 = 10 毫米1 毫米 = 0.1 分米教师可以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毫米和分米的换算方法。

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测量一些物品的长度,并让学生将毫米转换为分米,或将分米转换为毫米。

4. 实际应用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些实际应用场景,如测量房间的长度、宽度等,让学生运用毫米和分米进行计量。

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测量,并让学生报告测量结果。

五、教学总结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应该了解毫米和分米的概念和区别,掌握毫米和分米的换算方法,并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毫米和分米进行计量。

教师可以通过布置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测量家中一些物品的长度,并将毫米转换为分米,或将分米转换为毫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识分米、毫米》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分米、毫米的认识
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测量,认识分米和毫米,发展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2.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操作,了解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

3.学生根据所学的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能正确使用长度单位。

教学重难点:1.建立1分米和1毫米的长度概念。

2.掌握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课件、米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复习导入
大家喜欢看《熊出没》吗?现在熊大和熊二在比身高,熊大说:“我身高1米。

”熊二说:“我身高100厘米。

”他们都认
为自己高,为此争吵起来。

小朋友判断一下,谁高谁矮呢?理
由是什么?我们利用以前所学的知识知道1米等于100厘米,由此判断他们一样高。

熊大和熊二不争吵了,继续在大森林里
制止光头强砍伐树木。

我们的好朋友淘气,利用所学过的长度知识写了一篇数学日记,想与大家一起分享。

你们看了这篇日记,为什么哈哈大
笑起来?原来他的长度单位使用的不恰当,我们帮他纠正过来。

4米高的椅子?我们用小手比一比1米的长度,4米相当于教室
一层的高度了。

那4厘米呢?在直尺上找到4厘米,用手比一
比,做为椅子的高度又太矮了,这可怎么办呢?我们学了今天
的知识,大家就明白了。

这里有一枝铅笔,我们用直尺测量它的长度,是10厘米。

我们除了用10厘米表示这枝铅笔的长度,还可以怎样表示?如果没有孩子说出,教师就说:没关系,让智慧老人告诉大家。

如果有孩子说出来,教师就说:你一定做了充足的预习,看,和智慧来人说的一样:10厘米就是1分米。

(板书:1分米=10厘米)
分米用字母dm表示,1分米可以写成1dm。

所以1分米等于10厘米还可以写成1dm=10cm(板书:1dm=10cm)现在你知道这枝铅笔还可以怎么表示吗?出示课件
请大家用小手比一比1分米有多长,再比一比1米的长度。

你知道了1分米等于10厘米可以推断出1米等于多少分米吗?我们利用已有经验知道1米等于100厘米100厘米里面有几个10厘米?那1米等于10个10厘米,再利用刚才所学的10厘米等于1分米,10个10厘米就是10个1分米所以1米等于10分米(板书:1米=10分米1m=10dm)
现在我们接着阅读淘气的日记,椅子的高度可以怎么说?对,是4分米。

接着看,淘气打开6厘米厚的数学书,大家用直尺测量一下数学书,再来说说厚度是多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