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小学语文教材中童话的利弊
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童话教学
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童话教学一、童话的特点1. 爱与美好:童话以美好的形象和情节吸引着孩子们,它给人以美好的憧憬和激发着孩子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2. 情感丰富:童话中的人物形象及情节,往往都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体现着作者对生活的观察和体验。
3. 民间传承:童话是由口口相传的方式传承下来的,它承载了丰富的民间智慧和灵魂,代表着一种文化传统。
4. 寓教于乐:童话故事往往以教育性为目的,它通过丰富多彩的情节与形象,让孩子在娱乐的过程中获得知识。
二、童话教学的意义童话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着重要的意义,它能够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情感教育、人格培养等方面产生积极的影响。
1. 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和情感:童话的奇幻情节和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在阅读的过程中产生美好的遐想,丰富内心的情感。
2.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通过学习童话故事,学生能够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应用,提高语文表达能力和阅读能力。
3. 塑造正面价值观:童话中蕴含着许多美好的品质和正面的思想观念,教学中引导学生从中领悟美德和真理,塑造正确的人生态度和行为准则。
4. 注重情感教育:童话故事中的丰富情感会影响学生的情感世界,激发他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培养他们的情感情操。
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采取多种方法来开展童话教学,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得知识和体验成长。
1. 阅读教学法:教师可以利用课堂时间,为学生朗读童话故事,让学生充分感受故事的情节、人物形象和语言特点。
2. 朗诵演讲法:让学生学习并朗诵一些经典的童话故事,培养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激发他们对文学的热爱和情感共鸣。
3. 创作表演法:鼓励学生利用自己的想象力,编写一些简单的童话故事,并进行表演,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4. 情感体验法:让学生通过观看、聆听、阅读童话故事,体验其中的情感和思想,引导他们进一步理解和领悟故事中蕴含的美德和真理。
童话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培养他们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小学语文童话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小学语文童话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童话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部分,它们既能够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又能够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当前小学语文童话教学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语文素养的提升。
本文将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问题一:教材选择不合理。
目前的小学语文教材中,童话选文数量有限,而且内容有些偏僻、过于生僻,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
一些经典童话故事反映的时代背景过于陈旧,与学生的生活和实际情境脱离较大,不易于学生的理解和接受。
对策一:优化教材内容。
选择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童话故事,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和兴趣,提高他们对故事的理解和欣赏。
应该选择一些经典童话故事,但将其与现实生活相结合,让学生能够在故事中体味出现代价值观和思维方式。
问题二:教学方法单一。
目前的童话教学多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缺乏互动和参与的机会。
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也难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考能力。
对策二: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在童话教学中,可以通过小组合作、角色扮演、讨论和互动等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思考能力。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阅读和分析童话故事的主题、人物性格等,让学生通过讨论和合作来理解和解读故事。
问题三:缺乏链接实际的拓展活动。
童话故事与学生的生活和实际情境之间存在较大的断层,学生很难将故事中的道理和启示与自己的生活相联系。
教材中缺乏与童话故事相关的实践活动,难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养。
对策三:开展与实际结合的拓展活动。
在童话教学中,可以通过拓展活动来帮助学生将故事与实际生活相联系。
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相关的博物馆、展览或进行实地考察,让学生通过实践来深入理解故事中的主题和情节。
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思考,创作与童话故事相关的作文、绘画或手工制作等,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问题四:评价体系不完善。
目前小学语文童话教学中,评价体系主要依靠考试成绩来衡量学生的学习成果,忽略了对学生阅读理解和综合能力的评价。
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作用及对策
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作用及对策语文是小学生的基础学科之一,而童话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一种重要方式,具有着很大的作用和意义。
本文将从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作用以及对策两方面进行探讨,希望能对小学语文教学提供一些借鉴和启示。
童话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童话故事情节简单,寓意深刻,更容易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他们对阅读的热爱。
通过童话教学,学生可以在愉快的氛围中阅读故事,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童话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童话故事中有丰富的文字表达方式和语言特点,可以使学生接触到各种各样的词语、句子和语段,丰富他们的语言积累。
通过研读童话故事,学生可以学习到一些常见的修辞手法和写作技巧,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培养他们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童话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童话故事往往通过对人物形象和情节的塑造,帮助学生认识到善恶、美丑、真假等道德与价值问题。
比如《小红帽》告诉我们要警惕陌生人的危险,《丑小鸭》告诉我们不要以貌取人,《灰姑娘》告诉我们勇敢追求幸福。
通过分析和讨论童话故事,学生可以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提高他们的道德素养和人文关怀。
童话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童话故事中充满了奇幻的想象和富有创造力的元素,可以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思考。
通过阅读和讨论童话故事,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师应精心选择和设计童话故事。
教师在选择和设计童话故事时,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需求,选择适合他们的童话故事。
可以根据故事的主题和情节,设计一些与学生生活经验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教师应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如语音朗读、情感朗读、角色扮演、情景再现、小组讨论等,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他们的主动阅读和独立思考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童话故事开展一些语文活动和任务,如文字写作、绘画创作、剧本表演、主题演讲等,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提高他们的语文应用能力。
小学语文教材童话的特点与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教材童话的特点与教学策略一、小学语文教材中童话的特点1. 简单易懂:童话故事通常以简单的语言叙述,情节简洁明了,对小学生的阅读来说容易理解。
2. 情节曲折:童话故事的情节常常曲折离奇,富有想象力和趣味性,这对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创造力有着很大的帮助。
3. 道德教育:童话故事中往往蕴含着丰富的道德寓意,通过这些故事可以引导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4. 符号丰富:童话故事中使用了大量的象征符号,这对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理解能力非常有益。
二、小学语文教材中童话的教学策略1. 注重阅读指导:在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亲自朗读童话故事,引导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让学生理解故事情节,感受故事情感,激发他们对文学的兴趣。
2. 创设情境:老师可以通过音乐、图书、图片等多种方式,创设一个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童话故事中的情节,使学生更易于理解和记忆。
3. 提问互动: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通过对童话故事的提问,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的分析和逻辑思维能力。
4. 配套练习:老师可以设置一些与童话故事相关的阅读理解、写作练习,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巩固对童话故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5. 创作表演:可以让学生们根据童话故事的情节编写小话剧剧本,进行小组表演,通过亲身参与,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童话故事,不仅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还对学生的个性和情感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老师在教学中应该充分挖掘童话故事的教育意义,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阅读童话故事中感受快乐、启发思维、培养情感、提高审美情趣,使学生在享受乐趣的也能够获得一定的知识和能力。
小学语文教材童话的特点与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教材童话的特点与教学策略小学语文教材中,童话是一种常见的文学体裁,它凭借着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孩子们的注意力,培养着他们对世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童话的特点和教学策略对于培养孩子们对语言文学的兴趣和阅读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童话的特点1. 简单明了:童话的语言简单明了,没有复杂的修辞,句子通俗易懂,容易为孩子所接受。
2. 奇幻世界:童话的故事情节通常发生在一个奇幻的世界中,有许多幻想的元素,这样能够激发孩子的好奇心,使他们更愿意了解和探索世界。
3. 角色多样:童话中的角色形形色色,有慈祥的祖母、善良的童话人物、可怜的小动物、邪恶的魔法师等,这些不同的角色可以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4. 朴素的教育意义:童话中普遍探讨善与恶、爱与恨、忠诚与背叛等基本的情感和道德问题,这些问题往往是以故事情节的形式呈现出来,孩子们不仅能够享受故事的情节,还能进一步领悟故事背后的道理。
1. 让故事成为生动的语言素材:老师可以将经典的童话故事作为课文,让学生可以更快更好地学习语言知识并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在讲解故事时,老师可以采用形象生动的语言,使学生更加容易理解故事情节,进而在情感上更加融入故事中。
2.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不同于现实主义文学的压制,童话文学更加强调想象力和创造力的需要。
教师可以引导孩子们探讨童话中的幻想元素,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鼓励学生通过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比如通过绘画、写作等方式。
3. 培养学生的情感和品德:童话故事中的情感历程和品德思考对于学生的成长十分重要。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故事中人物的情感和品德变化,以此来理解自己的情感和行为。
同时,老师还可以通过故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从不同角度去审视生活,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
4. 引导学生读懂故事背后的深层意义:童话故事不仅仅是普通的故事,还有着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社会意义。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阅读童话故事时去探究故事背后的意义,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处境和责任,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独立思考精神。
小学语文童话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童话教学反思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童话故事是一种常见的教学资源。
它既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又能够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
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发现童话教学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行反思和改进。
首先,童话教学过于依赖教材。
教材中的童话故事数量有限,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审美疲劳。
同时,教材中的童话故事普遍较短,难以满足学生对于完整故事情节的需求。
这导致学生对于童话故事的兴趣逐渐减弱,甚至产生厌倦情绪。
因此,我认为教师应该多样化童话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去发掘更多的童话故事,以满足他们的阅读需求。
其次,童话教学中忽视了学生的参与和互动。
很多时候,教师只是单纯地讲述童话故事,让学生被动地接受。
这种教学方式不能够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兴趣,也限制了他们的思维发展。
因此,我觉得在童话教学中应该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
可以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思考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等问题,培养他们的阅读和思维能力。
此外,童话教学中的评价方式存在不足。
目前,笔试评价成为了童话教学的主要形式,学生只需完成一些与童话故事相关的单选题、填空题等,而缺乏对于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表达能力的评价。
教师应该设计一些更加综合性的评价方式,如口头报告、绘画等,让学生能够全面展示自己对于童话故事的理解和想象力。
最后,在童话教学中,教师对于文化背景的介绍不够充分。
童话故事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但是教师通常只是简单地讲述故事内容,忽略了其中的文化特点。
这样,学生无法深入理解故事中的意义和价值。
因此,教师应该在讲述童话故事前,介绍一些文化背景,并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故事中的寓意。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童话教学需要进行反思和改进。
教师应该多样化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发现更多的童话故事;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设计综合性的评价方式;充分介绍故事中的文化背景。
只有这样,童话教学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全面发展。
小学语文童话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小学语文童话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1. 引言1.1 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重要性童话教学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还能够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发展。
通过童话故事的学习,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想象力、观察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而且,童话故事中的道德和价值观念对学生的人格品质和心灵成长也有着积极的影响,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通过合理地设计和开展童话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以及综合能力,有利于学生成才和终身学习的发展。
提倡和加强小学语文童话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2. 正文2.1 童话教学存在的问题小学语文童话教学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方法,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情感体验能力方面都有很大的作用。
在实际的教学中,童话教学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引起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和解决。
童话教学缺乏足够深度的解读。
有些教师在进行童话教学时,只是简单地讲述故事的情节和主要人物,缺乏对故事背后的深层含义和价值观的解读,使得学生难以领会故事的真正意义和启示。
童话教学缺乏足够的互动与参与。
一些教师在进行童话教学时只是单向传授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缺乏和学生互动、启发思考的环节,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效果有限。
童话教学内容单一化也是一个问题。
有些学校或教师在进行童话教学时只注重一些经典童话故事的传授,忽略了更多优秀的现代童话文学作品,导致学生接触的内容单一,影响了他们的阅读广度和深度。
童话教学缺乏针对性的教学策略也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不同年龄段的学生、不同学习能力和兴趣的学生对童话教学的接受程度和效果是不同的,因此教师在进行童话教学时需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制定不同的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2.2 缺乏足够深度的解读童话教学中存在的一个问题是缺乏足够深度的解读。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上,老师通常只是简单地讲述故事的情节和人物,忽略了对故事背后的深层含义和智慧的深入探讨。
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童话教学
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童话教学
童话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仅能够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更能够开拓孩子的想象力,增加孩子们的知识面以及培养孩子的品德意识。
首先,童话可以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
童话中的情节简洁明了,语言生动,很容易被孩子们看懂。
孩子们在读故事的过程中,会逐渐形成“读被动,读主动”的阅读
习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锻炼阅读速度和识字能力。
在这个阅读的时代,培养孩子的阅
读习惯和阅读能力变得至关重要。
其次,童话可以开拓孩子的想象力。
童话中的世界多姿多彩,想象力丰富,它可以为
孩子打开一扇窗,引导孩子跳出现实世界的束缚,开阔孩子的视野,带领孩子们进入梦幻
的故事世界,让孩子们在童话中遇到许多奇妙的人和事,不断挖掘自己内心的潜力。
第三,童话可以增加孩子们的知识面。
很多童话故事背后都有深刻的寓意和哲理,例
如《十万个为什么》、《青少年探险者》等,这些故事不仅能发掘孩子们知识的源泉,而
且可以培养孩子们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最后,童话还可以培养孩子们的品德意识。
在许多童话故事中,人物之间的道德观念
和行为方式是很突出的,例如《安徒生童话》中的《拇指姑娘》、《小红帽》等,这些故
事深刻地反映了生活中的道德规范,如道德勇气、诚信、爱心、正义等等,培养了孩子们
的道德意识和品德修养。
综上所述,童话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是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的,它可以从很多
方面帮助孩子们提升其素养,培养孩子们的阅读习惯、想象力、知识面及品德意识等,为
孩子成长的路上点亮明灯,并注入一份拥有激情的希望,让孩子们勇敢地迎接未来的挑
战。
论小学语文中的童话教学
论小学语文中的童话教学童话教学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不仅能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还能培养他们的想象力、表达能力和道德情操。
本文将浅谈关于小学语文中童话教学的意义、方法和教学效果。
一、童话教学的意义1. 激发阅读兴趣:童话作为儿童文学的重要形式,具有浓厚的童真色彩和故事性,可以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对阅读的兴趣和欲望。
2. 培养想象力:童话中的奇幻故事和独特情境,可以拓展孩子们的思维空间,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把所读的故事与自身经验联系起来,从而加深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理解。
3. 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童话中常有丰富的描写和精彩的对话,通过对童话故事的解读和分析,可以帮助孩子们学习和运用更多的词语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4. 培养道德情操:童话故事中往往有明确的正义和善恶二元对立,通过故事中角色的行为和遭遇,可以引导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培养他们的道德情操和责任意识。
二、童话教学的方法1. 朗读指导:老师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童话故事,将故事以朗读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在朗读过程中,老师可以使用生动的语调和适当的语音语调,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情感共鸣。
2. 认知导引:在朗读结束后,老师可以设计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故事的主题、情节、人物性格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引导思考和互动交流,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童话故事的意义和价值。
3. 创作能力培养:在学生理解和欣赏童话故事的基础上,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进行延伸创作。
例如,可以让学生写一个故事续篇,或是让他们扮演故事中的角色进行表演,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4. 阅读理解训练:童话故事中常常有一些隐含的意义和深层思考,老师可以设计一些与故事相关的阅读理解题目,帮助学生更全面地理解与分析故事。
通过这些练习,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
小学语文教材童话的特点与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教材童话的特点与教学策略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童话故事是孩子们最为喜爱的故事之一。
童话故事以其幻想性、想象力和情感渲染等特点成为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下面将介绍小学语文教材童话的特点及相应的教学策略。
一、童话故事的特点:1. 幻想性:童话故事往往以非现实的情节和场景为特点,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和奇幻的世界观,能够引发孩子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2. 人物性格鲜明:童话故事中的人物通常具有明确的性格特点,如勇敢、善良、聪明等,孩子容易辨认和模仿。
3. 教育意义明显:童话故事中常常蕴含着明确的教育意义和社会价值观,通过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塑造来启发孩子们的思考和认识。
4. 结构简洁清晰:童话故事的结构通常简洁明了,情节发展紧凑,使孩子们更容易理解和记忆。
二、教学策略:1. 激发兴趣: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掘童话中的幻想特点,通过生动的语言、形象的描写和丰富的情感表达,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和好奇心。
2. 鼓励参与:在教学中,教师应多采用提问、讨论和角色扮演等方式,激发孩子们的积极参与,让他们成为故事的主导者和创造者。
3. 联系生活:将童话故事与孩子们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让孩子们能够通过故事中的人物和事件来认识和理解生活中的道理和价值。
4. 引导思考:教师在讲解故事时,可以通过提出问题、让孩子们分析和解释故事中的情节和人物行为来引导孩子们思考,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5. 培养表达能力:教师可以通过让孩子们讲述故事、写作和绘画等方式,培养孩子们的表达能力和创造能力。
6. 互动合作:教师可以设计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孩子们能够在互动中共同创造和分享童话故事的乐趣。
童话故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童话故事的特点,并结合相应的教学策略,引导孩子们积极参与,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让他们在童话故事中体验到语文学习的乐趣。
浅谈小学语文课本中童话对小学生成长的影响
浅谈小学语文课本中童话对小学生成长的影响摘要:目前,教育环境竞争激烈,儿童过早地学会承担各种学习任务,极具功利性质的学习环境让他们的童趣、童真在各种教学目标中悄然消逝。
然而,小学语文中的童话教学又让我们看到了天真、活泼、富有想象力的儿童,那小学语文童话对小学生成长有什么影响呢?关键词:童话教学;小学语文;成长;影响童话分为成人童话和儿童童话,小学语文课本上所选摘的是适合小学生阅读和理解的儿童童话,它主要是以儿童的视角描绘这个世界,向儿童展示这个世界的真、善、美,通过童话的世界表达儿童的心声与情感。
小学语文童话教学就是要带领小学生徜徉在童话的世界里,用童话世界里的真、善、美滋养小学生的童年。
然而,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部分――童话教学,多年来与其他体裁的课文混杂在一起,没有得到专门的重视;有些小学语文教材节选的童话篇章,又存在着国内外文化习俗、童话色彩差异过大,内容更新慢,与时代接轨不紧等诸多问题。
因此,童话在小学生成长中的影响被教师忽视;在小学教学过程中,又有一些老师又过分强调童话的教育性和紧扣考试的知识点而非审美性,极大的降低了童话的“儿童感”,无视了童话对小学生的成长带来的有益影响。
这些存在的问题,需要工作在一线的小学语文教师去发现、去完善,采用更好的教育教学方法带领学生体验奇妙的、和谐的、美丽的童话旅途,用童话帮助他们成长,让他们爱上童话,因童话而有美好的童年回忆。
笔者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在这里谈谈小学童话教学对小学生的成长有什么影响。
一、小学语文课本中的童话内涵小学语文课本中选摘的童话是一种儿童文学体裁,是符合小学生年龄、心理和知识背景需求的文章,它借助奇特的想象为儿童营造了一个美妙、神奇、超现实的世界,在这个幻化的世界里,通过虚构的故事,教育小学生真、善、美道理。
童话一般满足了儿童的好奇、爱幻想的心理,它作为最适合小学生年龄和心理需求的文学样式,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占有一定的比例,是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重要的一个章节,在引导小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又能促进小学生智力和想象力的发展,同时又能培养小学生的想象力、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
对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几点反思
对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几点反思小学语文教学中,童话教学是一个重要的教学内容。
童话教学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还能帮助学生提高语文听、说、读、写的能力。
在童话教学中,我发现了一些问题,需要进行一些反思和反思。
童话教学缺乏足够的生活化、实景化。
童话故事中的情节、人物、环境往往都是虚构的,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和生活环境相去甚远。
这让学生很难将童话故事与自己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在童话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选择那些贴近学生生活的故事,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让学生在童话教学中感受到语文学习的实用性和实际性。
童话教学中缺乏足够的情感教育。
童话故事往往寓意深刻,能够给学生带来情感上的启发和震撼。
在童话教学中,教师往往只注重故事的教学内容,而忽略了对学生情感的引导和培养。
教师应该在童话教学中引导学生去思考故事中的道德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情感意识和情感表达能力。
童话教学中缺乏足够的交流与互动。
童话教学往往是教师传授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的一种教学方式。
这种教学方式很难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也很难培养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在童话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和交流,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在小学语文童话教学中,我们应该充分利用童话故事的优势,注重生活化、实景化,注重情感教育,注重交流与互动,注重扩展与拓展。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使童话教学成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种有效手段,真正发挥童话故事在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培养学生美感的作用。
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童话教学
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童话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童话教学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
童话故事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最为熟悉和喜爱的内容之一。
它以通俗易懂、情节简单、道理深刻为特点,能够很好地引导学生的阅读、思考、表达和创作,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质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首先,童话教学可以帮助学生获取丰富的语言材料和词汇量。
童话故事通常使用简单而丰富的语言,词汇量也非常广泛。
学生在阅读童话故事时,不仅能够学习到很多新词语,还能够了解词语在句子中的运用方式。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汉语的用法和语言规则。
其次,童话教学可以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
童话故事情节简单而生动,内容易于理解,这对于正在学习汉语的小学生来说比较友好。
通过阅读童话故事,学生逐渐掌握了基本的阅读能力,提高了阅读速度和阅读理解能力,让学生在读懂故事的同时,能够感受到故事中所蕴含的深层次的道理和意义。
再次,童话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童话故事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往往是抽象的,但是却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并鼓励学生创造性地思考和发表自己的看法。
当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亲自体验了富有想象力的故事情节后,他们就会慢慢地形成自己独特的想象世界,并培养出观察、思考、判断、分析和推理等思维能力,从而为日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最后,童话教学可以促进学生的情感教育。
童话故事往往通过深刻的道理和人物的生动形象来展现出孰习、勇毅、善良、忠诚、正义等价值观,并在学生的内心深处激发出爱、善、美的情感倾向,从而培养学生的美好品格和优良品行。
学生在听或读童话故事的时候,总能从中汲取正能量,对珍爱生命、珍惜友谊、勇于拼搏等方面产生共鸣,这对于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总之,童话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它是一种非常好的教学手段,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汉语语言和文化知识,同时促进学生的文化兴趣和人文情感。
学生在做好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的同时,还能接受更加广阔而深入的人文熏陶,从而为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小学语文教材中童话教学的价值与方法
小学语文教材中童话教学的价值与方法一、童话教学的价值激发想象力与创造力童话故事通常充满奇幻色彩,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通过阅读童话,学生可以畅游在各种神奇的世界里,这不仅有助于他们构建丰富的内心世界,还能培养他们的创造力。
培养阅读兴趣童话故事情节生动、人物形象鲜明,容易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
通过有趣的故事,学生能够逐渐培养起阅读的兴趣,从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传递道德价值观很多童话故事蕴含着深刻的道德寓意,如善恶有报、诚实守信等。
通过童话教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理解并接受这些积极的价值观,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发展语言表达能力童话故事中的语言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
学生在阅读和复述童话的过程中,不仅能够积累丰富的词汇,还能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二、童话教学的方法情境创设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设置情境、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童话故事。
例如,教师可以将教室布置成故事中的场景,让学生扮演故事中的角色,亲身体验情节的发展。
分角色朗读法分角色朗读不仅能增加课堂的趣味性,还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朗读,鼓励他们用不同的语调和表情来表现角色,增强对故事的理解和记忆。
讨论与交流法在童话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故事情节、人物性格和道德寓意进行讨论和交流。
通过小组讨论、班级辩论等形式,学生能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创作与改编法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根据童话故事进行续写、改编或者创作新的童话故事。
这种方法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还能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布置一个任务,让学生为故事设计一个不同的结局,或者将故事改编成现代版。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技术,教师可以播放与童话故事相关的动画片、电影或者音频资料,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多媒体辅助教学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故事内容。
结语童话教学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童话教学
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童话教学童话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本文将从童话教学的定义、童话教学的优点、童话教学的教学策略和童话教学的实施方法等方面,详细阐述童话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一、童话教学的定义童话教学,是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童话故事来进行阅读、讲解、解读、分析等教学活动的一种教学方法。
其核心思想是将童话作为语文学习和人文素养培养的载体,将其作为引领学生入门的一个有趣的入口,从而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审美能力和心灵世界的表达和理解能力。
1.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童话故事具有故事情节简单、情感真实、人物形象鲜明等特点,非常适合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
通过童话故事的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强学生对语文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2.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童话故事通常都是以一个小故事为蓝本,但是故事中蕴含的情感和思想却是非常丰富深刻的,通过阅读和理解童话故事,可以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和情感理解能力。
3.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童话故事在情节、人物和语言表达等方面都是充满了想象力、创造力和逻辑思维的。
通过阅读和分析童话故事,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三、童话教学的教学策略1.故事导入法利用故事来引发学生对童话教学内容的兴趣。
可以通过教师口述或者是直接播放录音来进行故事的导入,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学习热情。
2.故事表演法利用表演的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情感表达和情感理解能力。
这种方法可以让学生获得真实的感受和体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童话故事的内容和情感。
3.故事漫画法利用漫画故事的形式来呈现童话故事的内容和情感,可以使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和接受童话故事的内容和思想。
这种方法可以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语文,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
四、童话教学的实施方法1.分类教学法通过对童话故事进行分类和梳理,将童话故事分为神话、寓言、故事等不同类型,进行有规律的教学和讲解,从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童话故事的内容和思想。
对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几点反思
对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几点反思小学语文教学中,童话故事一直是很重要的教材之一。
童话故事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想象力,而且还能够传递一些美好的价值观念。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需要对小学语文童话教学进行一些反思和改进。
童话教学应该更加注重现实联系。
童话故事往往是一些虚构的故事,其中的情节和人物往往超出了学生的生活经验。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童话故事帮助学生开拓想象力,但同时也需要告诉学生这些故事中所包含的美好价值观念在现实生活中是如何体现的。
通过《三只小猪》这个故事,我们可以告诉学生努力工作、勇于面对困难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这样才能使童话故事真正落地生根,对学生产生真正的影响。
教师需要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故事背后的含义。
童话故事往往有着深刻的寓意,而小学生往往只是停留在故事的表面。
教师在教学中需要通过对故事情节的分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故事背后的寓意,让学生明白故事中所涵盖的一些道理和哲理。
《灰姑娘》这个故事背后所传达的正义、善良等价值观念,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讨论的方式,让学生深刻理解这些价值观念,并在生活中加以实践。
需要更好地挖掘童话故事中的文化内涵。
童话故事源远流长,很多故事都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教学中,我们需要更好地挖掘这些文化内涵,让学生了解童话故事的来龙去脉,了解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童话故事的特点和差异。
我们可以通过《白雪公主》这个故事来了解欧洲的王室文化,通过《悯农》这个故事来了解我国的农耕文化,从而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
需要注意童话教学与性别教育之间的关系。
在很多童话故事中,常常存在着男性主导、女性被动的情节。
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注意引导学生对这些现象进行反思,并在教学中传递平等对待男女性别的观念。
也可以选择一些具有女性主角、女性英雄的童话故事,如《海的女儿》、《女娲补天》等,让学生了解女性在童话故事中同样可以是坚强、勇敢、聪明的形象。
对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反思,主要体现在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和深度上。
小学语文教材童话的特点与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教材童话的特点与教学策略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童话故事是孩子们学习语文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具有丰富的教育意义和教学价值。
童话故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不容忽视,如何有效地运用童话故事进行教学,引导学生进行阅读、理解和表达,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文学情操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小学语文教材童话的特点与教学策略两方面进行探讨。
一、小学语文教材童话的特点1.简单易懂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童话故事通常采用简单明了的语言,情节简单,结构清晰,容易让孩子们理解和接受。
这有利于小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建立初步的语感和文学修养,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表达。
2.寓意深刻虽然童话故事简单易懂,但其中所蕴含的寓意却往往深刻而丰富。
通过童话故事,小学生可以了解人生道理,认识善恶美丑,培养审美情操和人生观,对他们的心灵成长和思维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3.形象鲜明童话故事中往往有各种各样的人物形象和生动的事件场景,这些形象和场景生动丰富,色彩斑斓,帮助孩子们更好地进行想象和表达,提高语文素养和文学鉴赏能力。
4.文学性强童话故事是文学的一种形式,它具有较高的文学性。
它有自己的艺术风格和特点,有着浓厚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对于培养学生的文学情操和审美情趣非常有益。
1. 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对于小学生来说,童话故事是他们接触文学的第一步,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对于激发他们对文学的兴趣和热爱至关重要。
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听故事、朗读故事等形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他们的语文情感。
2. 引导学生进行深入阅读在讲解故事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细致入微的阅读,深入挖掘故事中的寓意和内涵,帮助他们理解故事中所表达的道理和情感,提升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3. 进行情感体验和情感表达童话故事中往往蕴含着深刻的情感,教师可以通过情感体验和情感表达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感受故事中的情感,并进行书面表达和口头表达,培养他们的情感表达能力。
4. 拓展相关的课外阅读童话故事往往可以引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兴趣,拓展相关的课外阅读,让他们接触更多的优秀文学作品,丰富他们的文学知识,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小学语文教材童话的特点与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教材童话的特点与教学策略小学语文教材中常常涉及童话故事,因为童话故事具有独特的教育价值和文化意义。
这些故事中的角色、情节和道德都能让学生在享受欢乐的同时,受到启示和鼓舞。
下面从故事特点和教学策略两个方面,探讨小学语文教材童话的教育意义和教学价值。
一、童话故事的特点1. 色彩丰富,富有想象力童话故事中往往出现了想象丰富的事件和场景,包含着浓厚的魔幻色彩,使作品充满了离奇、新奇的感觉。
这些色彩丰富的情境让孩子们可以放开手中的工具,大胆想象,创造自己的世界。
2. 语言简洁明快,寓意深远一件事情往往随着时间的推移变的日益详细,佐以丰富的描绘和修饰,严格的文体。
童话的语言则简洁,文字精炼,语言形象化,让学生在阅读故事的同时,了解语言的优美和概括性。
3. 满载教育意义,启迪人心童话故事中隐含着很多的道德寓意和人生哲理,深刻阐述着自己的思想。
童话故事中的人物和事件往往都可以从中找到教育意义,启迪人心,培养人的精神,增强人的智慧。
二、教学策略1. 注重引导思考,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引导思考是教学的一大要素,特别是在阅读故事时,应该鼓励学生自己查找细节,思考文中所涵盖的哲理或道德寓意,辅助学生遇到难点时能随时自我解决。
这样做能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学习热情,避免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感到乏味和无聊。
2. 多层次地呈现故事内容,多元化教学教师在教授童话故事时,应该从多个角度来呈现故事要素,注重故事的多元性。
可以根据故事中的情节,人物个性,景色表现等元素进行展开教学,将故事内容在课堂上呈现的多位面,能够让学生全方位地了解、理解和体验故事。
3. 借助视觉帮助学生对故事形象留念在具体教学中,应该注重在课堂上通过影像、课件、电影等多种手段来帮助学生注视故事内容,协助学生对故事和人物形象留念,让学生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对内容有了深入理解。
同时,还可以开展画画、说句子等活动方法,让学生得以从多个角度加深故事的印象。
4.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教师在教学时应该通过各种活动,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小学语文教材中童话教学的思考与实践
小学语文教材中童话教学的思考与实践引言童话是儿童文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生动的故事情节和富有想象力的人物形象吸引了无数小朋友。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童话不仅能够激发儿童的阅读兴趣,更能帮助他们理解语言、培养情感和道德观念。
本文将探讨童话教学的重要性以及在实践中的有效策略。
一、童话教学的重要性1. 激发想象力童话故事往往充满幻想和魔法,使儿童在阅读中能够自由地遐想。
这种想象力的培养对于孩子们的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至关重要。
2. 培养语言能力童话中的丰富词汇和多样句式为儿童提供了良好的语言学习素材。
在教师的引导下,孩子们能够从中学习到新的词汇、句子结构和表达方式。
3. 传递道德教育许多童话故事蕴含着深刻的道德寓意,如诚实、友爱和勇敢等。
这些价值观的传递有助于孩子们的个体成长和社会适应。
4. 增强情感共鸣童话中的人物经历和情感波动能够引起儿童的共鸣,使他们在同情、理解他人情感的过程中,培养情感智力。
二、童话教学的实践策略1. 精选童话作品选择适合孩子们年龄段和心理发展的童话作品,如《小红帽》、《丑小鸭》等经典童话。
确保故事情节简单易懂,符合儿童的认知水平。
2. 创设情境在课堂上创造真实的故事情境,比如通过角色扮演或情景剧的方式,让学生亲身参与到童话故事中。
通过这种互动方式,学生会对故事产生更深的理解和记忆。
3. 讨论与分享在阅读完童话后,组织学生进行讨论,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可以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如“你喜欢哪个角色?为什么?”这样的讨论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
4. 绘本结合结合绘本和插图进行教学,让孩子们在视觉上也能感受到故事的魅力。
可以让学生尝试自己绘制童话角色,增强他们的参与感和创作欲望。
5. 延伸活动可以通过创作自己的小故事、进行童话改编等方式,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这不仅可以加深他们对童话的理解,还能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结语童话教学是小学语文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激发他们的想象力,更能在潜移默化中传递重要的道德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小学语文教材中童话的利弊
童话是指以儿童为对象、贴近儿童心理、带有浓厚幻想色彩的虚构故事。
它是儿童文学中特有的体裁。
在中国儿童文学史上,安徒生是一个从来不曾被忽略的名字。
安徒生童话对中国读者的影响是持久而又深远的。
在中国儿童文学发展的初期,安徒生童话就曾作为理想范式而备受推崇;他完美地诠释了恒定的人性之于当代人精神、价值的关怀、生命的光辉、人性的顽强、精神的满足、人性的弱点。
所以,当当代儿童文学在今天多元媒体的消费形态下,在传播和接受领域里被迫撤退的时候,以安徒生童话为代表的童话名著却不断的被重版、被改编。
安徒生童话所包含的审美价值正是迎合了这样的需要,它为处于生存困境和焦虑中的当代人提供了一片精神上的净土。
作为一部童话,其独特的经典气息为审美生活逐渐变得感官化、平面化、零散化的当代少年儿童保留了一幅纯净、绚丽的艺术图景。
童话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为中小学语文教育提供了宝贵的教材资源。
童话是符合语言规范,与儿童接受能力相适应的;童话是创作者提供给儿童的精神产品;童话作品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选入中小学语文教材的童话作品,有《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皇帝的新装》……
以《皇帝的新装》为例,我想谈谈童话的利处。
《皇帝的新装》是丹麦作家安徒生的童话,自问世以来,就深受一代又一代中外读者的喜爱。
这除了和作品丰富精妙的想象、极度的艺术夸张有关外,还和它的主题密不可分。
这篇童话,教给孩子们:不要为了一时虚荣的满足而放弃做人的原则,放弃那一颗真诚的心。
我们更应该保持天真浪漫的童心、敢于说真话。
善恶有时就只在一念之间。
通过《皇帝的新装》,我们可以看出,童话作品是开启儿童智慧大门的一把钥匙,可以丰富儿童知识,同时提升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促进儿童的思维更加细微准确,想象更加斑斓、开阔。
童话世界是儿童心灵畅游的境地。
在这个世界中,儿童的感性认识开始向系统化和逻辑性方向发展。
童话世界也是儿童精神成长的乐园。
由于童话在儿童幼小的心灵中能打下深刻的烙印,所以,童话又与人的情感发育有着无法分割的联系。
当童话的形象美、情感美和情境美如甘甜的雨露滋润儿童的心田时,它便演绎为一种促进幼儿和谐发展的力量。
童话是有灵性的,可以延续孩子的童心与本身的那份纯真,从童话中,教会了孩子坚强,责任,友善,关怀,成长,给幼小的心灵带来一缕阳光般的温暖,让孩子从一个更委婉的角度,看清这个世界。
但是童话作品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的弊端。
中小学课本里入选的童话,经典原作缺失,说教味太浓。
现行人教版低年级语文教材,童话的数量不少,但很多篇章是似是而非的教材体儿童文学。
所谓教材体儿童文学是指教材编写者根据自己的儿童文学感觉,为教材编写的文章,其中也包含删削的儿童文学名著。
教材体儿童文学不是真正受孩子欢迎的文学,孩子天性讨厌说教。
语文课应该是孩子喜欢的课程,可现在很多孩子讨厌上语文课,因为他们感到语文课就是说教课。
翻开人教版低年级语文教材,这种能激起孩子们热情的作品几乎是缺失的。
教材所选的课文情节很简单,意图很明确,几乎不用孩子深思就明白说了什么道理。
这些课文,缺乏趣味性,文字的说教重于文字的审美趣味,没有很好地体现文字魅力。
从中我们看不到
儿童文学的经典作品,只看到它们的说教喻理,孩子们很容易转移注意力。
这样的教材也影响师生对语文文本的解读,不能体现语文课的独特审美情趣。
有的课文甚至存在着对原著的误读。
安徒生的代表作《丑小鸭》,是世界童话史上的经典之作,也因此成了中学语文教材的保留篇目,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学生。
然而令人惊异的是,这样一篇经典的童话作品,在语文课堂上却一直是以被误读的面貌出现的。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选了这篇作品,在阅读提示中,编者是这样说的:“作者笔下的这只丑小鸭,处处受排挤,受嘲笑,受打击。
但他并没有绝望,也没有沉沦,而是始终不屈地奋斗,终于变成了一只美丽、高贵的天鹅。
这一切源于他心中那一份恒久的梦想。
你我都能成为一只天鹅,你会成功的,不过有很长的路要走……”
丑小鸭其实原本就是一只小天鹅,只是错误地出现在养鸭场,受人排挤而已,成为了人尽可欺的异类!他也只是知道躲,知道逃避!直到一天见到美丽的大天鹅,他才燃起了对美的追求,而且他本能地感到一种莫名的兴奋,有一种飞向他们的渴望,于是怀着宁愿被这些美丽、高贵的鸟儿弄死也比“被人们打死,被鸭子咬,被鸡群啄,被看管养鸭场的那个女佣人踢和在冬天受苦要好得多”的念头,飞到水里,向这些高贵的鸟儿游去。
而这些鸟儿不但没有弄死他,相反也竖起羽毛向他游来,这时他才从水中的倒影发现,自己原来是这些大鸟的同类一一美丽的天鹅!这只新来的天鹅,受到了孩子们的喜爱,并被认为是这群天鹅中最年轻最漂亮的一只。
这时的“丑小鸭”才感受到了幸福和快乐。
从作品的情节中,我们不难看出,作者着重叙述和描写的是丑小鸭因为“丑陋”受到动物们的种种排挤、嘲笑和打击,以及这种排挤、嘲笑和打击所带给他的悲哀、沮丧、难过和自卑。
而面对“迫害和讥笑”,丑小鸭所能做的就是沉默、忍受和逃避,“只要别的鸭儿准许他跟他们生活在一起”,他就很满意了,根本就没有什么“奋斗”的愿望和行动。
这就不免让人怀疑编者在阅读提示中得出的结论,并不是对《丑小鸭》这个文本解读的结果,而仅仅是依据某种思维定势所作出的价值推论,那就是:在恶劣的环境中或者是在逆境中,“丑小鸭”唯有通过“艰苦的奋斗”,才可能变成美丽、高贵的“天鹅”。
其实,丑小鸭最后之所以变成了一只天鹅,是因为他本身就是一只天鹅,随着时间的推移,冬去春来,自然要显露出他的本相。
当然,在这个变化的过程中,在自身美丽还没有展露之前,他不得不忍受打击和嘲笑。
其实《丑小鸭》这篇童话一般都认为是安徒生的一篇自传,描写了他童年和青年时代所遭受的苦难,他对美的追求和向往,以及他经历重重苦难后所得到的艺术创作上的成就和精神上的安慰。
出身于鞋匠家庭的安徒生把自己看做是一只“丑小鸭”,曾遭到许多精神上的打击,这和《丑小鸭》中的丑小鸭被其他动物认为“丑得出奇”而处处受到歧视的境遇非常类似。
难能可贵的是,丑小鸭虽然处处受到排挤、歧视和打击,却具有嘲笑他的那些动物所缺乏的东西和精神境界,即对“美”的追求和向往。
这种境界是与生俱来的,是高贵天性的显露,也是一般动物所不具备的。
他不会像母鸡靠下蛋和雄猫靠咪咪叫那样去讨得主人的欢心,获得自己的地位,他渴望的是“走到广大的世界里去”,在天空飞翔,在水里游泳,而这恰恰是别的动物无法了解的。
现实生活中的安徒生对自己的才华的确是颇为自诩的,对成功也抱有极大的信心。
他曾预言“当我变得伟大的时候,我一定要歌颂奥登塞;谁知道,我不会成为这个高贵城市的一件奇物。
那时候,在一些地理书中,在奥登塞这个名字下,将会出现这样一
行字:一个瘦高的丹麦诗人安徒生在这里诞生!”安徒生的这个预言后来实现了,一个鞋匠的儿子以他童话故事的魔力征服了世界,让世人看到了天才的伟大。
正是这种对“美”的追求和向往才使得安徒生笔下的“丑小鸭”显得那样的生动感人,给人以心灵的慰藉。
童话的本质属性在于其来自幻想的诗意与游戏性,其终极价值是滋润儿童的心灵。
自古以来,人们利用童话故事生动而广泛地向儿童揭示自然和社会的面貌,帮助他们开拓视野,启迪心智。
因此,童话故事对于幼儿发展所产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有着远远超过我们已有认识的意义,其利处不容忽视。
当然,我们也要关注童话中存在的一些弊端,在将童话作品选入教材时,要尽可能地削弱其说教性,让童话真正带给学生们关于真善美的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