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动脉栓塞的护理常规知识讲解
下肢动脉栓塞护理
康复护理
运动疗法:帮助患者恢复关节活动度和肌肉力量
01
药物疗法:使用抗凝血药物、抗血小板药物等预防血栓形成
03
物理疗法:使用热敷、冷敷等方法缓解疼痛和肿胀
02
生活方式调整:戒烟限酒,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和作息规律
04
6
观察病情变化
监测生命体征:如心率、血压、呼吸等
01
观察皮肤颜色、温度、湿度等变化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烟、控制饮食、适当运动等
01
心理护理:关注患者心理需求,提供心理支持和疏导
03
定期检查:监测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02
康复训练: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康复训练,提高生活质量
04
疼痛:下肢疼痛,尤其是行走时疼痛加剧
E下肢动脉栓塞患者可能出现下肢疼痛,尤其是行走时疼痛加剧。
皮肤颜色改变:下肢动脉栓塞可能导致下肢皮肤颜色改变,如苍白、发绀等。
皮肤温度改变:下肢动脉栓塞患者可能出现下肢皮肤温度降低,尤其是足部皮肤温度降低。
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下肢动脉栓塞可能导致下肢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尤其是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
立即停止活动,保持卧床休息,抬高患肢
02
监测生命体征,观察病情变化
03
遵医嘱使用抗凝、溶栓、抗血小板等药物
04
保持患肢清洁,避免感染
05
定期复查,了解病情恢复情况
06
加强患肢功能锻炼,促进血液循环
4
饮食护理
饮食清淡,少油少盐
多吃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和纤维素
适量摄入蛋白质,如瘦肉、豆腐等
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胡椒等
保持水分平衡,适量饮水,避免脱水
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护理
护理前准备工作
1 评估疼痛程度
了解患者的疼痛程度,以 便有效提供相关的舒缓措 施。
2 准备药物和器械
确保准备妥当的药况
与患者沟通,向其解释护 理过程和可能的并发症。
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护理
下肢动脉栓塞是一种严重的血管疾病,需要及时诊断和护理。本演示将为您 介绍下肢动脉栓塞的护理事项,并提供相关的建议和预防措施。
下肢动脉栓塞简介
下肢动脉栓塞是指下肢动脉突然发生血栓形成,导致血流阻断。常见症状包 括下肢疼痛、无力和发绀等。通过超声检查和血流动力学监测进行诊断。
疾病症状及诊断方法
增加纤维摄入
饮食中应增加纤维摄入,促进 消化系统功能。
术后康复及护理
康复训练 创伤护理 定期随访
根据患者情况,制定适合的康复计划,恢复下肢 功能和肌力。
定期更换伤口敷料,保持伤口清洁,预防感染。
与患者建立随访计划,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预防及后续随访建议
1 生活方式干预
鼓励患者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戒烟、健康饮食和适量锻炼。
药物治疗及常规护理
1
栓子溶解治疗
2
通过使用纤溶酶原激活剂(TPA)或机械
方法溶解栓子。
3
抗凝治疗
使用抗凝剂,如华法林,以防止血栓形 成。
疼痛管理
给予镇痛药物以缓解患者的疼痛。
营养护理建议
饮食均衡
建议患者保持均衡饮食,摄入 充足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 质。
限制钠摄入
饮食中应限制高钠食物的摄入, 有助于控制水肿。
2 定期复查
建议患者定期复查相关血管状况,以及监测潜在的并发症。
急性下肢动脉栓塞医疗护理PPT优质课件
主要是取栓术 ,发病后12小时以内认为 是手术最佳时期。 取栓术有两种主要方法:①切开动脉直接取栓;②利用球囊导 管取栓。
术后患肢出现肿胀 、肌组织僵、疼痛应及时作肌筋膜间隔 切开术;肌组织已有广泛坏死者需作截肢术。
11
下肢动脉栓塞的治疗方法
非手术治疗:
常用药物有纤溶 抗凝及扩血管药物, 目前仍以尿激酶最为常用。
引起。 • 运动障碍:栓塞时间长,已有周围神经损害及肌组织的缺
血坏死时,可引起指、趾运动障碍 • 苍白:由于组织缺血,皮肤乳头层下静脉丛血流排空,皮
肤呈蜡样苍白。皮温可降低3~5℃。 • 动脉搏消失或减弱(无脉):栓塞部位的动脉有压痛,栓
塞以下后动脉搏动消失或减弱。
辅助检查
下肢动脉栓塞的治疗方法
位。指导患者增加对穿刺点的按压时间,使用留置针。使 用软毛牙刷和温水刷牙,观察大小便的颜色,如有黑便、 血尿时及时报告医生。 • 患者症状减轻后可适当活动。但下床活动时应避免碰伤或 摔伤,应有人在旁看护及帮助。
护理要点
并发症—肾功能衰竭
• 病情观察:监测生命体征,注意有无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 乱,注意检测肾功能、电解质变化
• 记录24 小时出入量 • 饮食予以高热量高维生素、含钾量和含水量少的食物。 • 保持皮肤肤、口腔、泌尿道的清洁,防止感染。 • 心理护理
健康指导
休息与活动:取头高脚底位,便于血液灌注下肢, 避免长时间取同一姿势,要注意适当的运动。 保暖患肢:切勿赤足,避免外伤,注意保暖,穿宽松的鞋袜。 饮食护理:高蛋白,高维生素,低盐低脂、高钾饮食。 定期复查凝血功能:出院后需继续口服抗凝药,服药期间定期 检查凝血酶原,凝血时间明显延迟需门诊随诊 观察有无出血倾向:最常见为鼻出血,牙龈出血,皮肤瘀斑, 尿血,便血,伤口及溃疡处出血等
下肢动脉栓塞的健康宣教
下肢动脉栓塞的健康宣教下肢动脉栓塞是指下肢血管内发生栓子阻塞或堵塞导致血液流通障碍的疾病。
它常见于老年人,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因此,做好下肢动脉栓塞的健康宣教对于预防和治疗该疾病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篇文将为您介绍下肢动脉栓塞的预防、早期症状、诊断与治疗方法,以及恢复期的护理。
一、预防:1.控制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慢性病的发生和发展,定期进行体检,保持合理的血压、血糖、血脂水平。
2.戒烟限酒,远离二手烟,减少饮酒,尽量避免吸入外界空气中的有毒物质,如甲醛、氨气等。
3.保持良好的体形,适量运动,如散步、游泳、慢跑等,提高下肢肌肉的血液循环,改善局部微循环,预防栓塞形成。
4.饮食健康,少吃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和富含纤维的食物,如全谷类、糙米饭等,避免过度摄入盐分。
5.避免长时间站立或坐着,及时进行休息和活动,避免肌肉疲劳和血液淤积。
二、早期症状:1.下肢无力或乏力感,走路一段时间后感到腿部沉重。
2.步态异常,行走困难,容易摔倒。
3.下肢麻木、刺痛或疼痛,尤其在行走或夜间更明显。
4.腿部皮肤颜色发白或发紫,脉搏减弱或消失。
5.脚部或脚趾出现溃疡、坏疽或疱病,甚至出现动脉性溃疡。
三、诊断与治疗方法:1.体格检查:医生会触摸下肢脉搏、听诊下肢血管杂音等,以判断动脉是否受到阻塞。
2.彩色多普勒超声:通过超声波检查下肢血管的血流速度、血流方向和血流程度,以明确血管病变的位置和程度。
3.血流动力学检查:如磁共振和CT等,透过影像学检查下肢血管的腔径、阻塞和血管病变情况。
4.药物治疗:将抗凝剂、抗血栓药物、抗炎药物等口服或者注射给予患者,以防止血栓再次形成和促进血管通畅。
5.抗血小板药物:消耗小剂量阿司匹林,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的形成。
四、恢复期的护理:1.保持充足的休息,避免过度疲劳和肌肉劳损。
2.定期进行物理治疗和康复锻炼,以增强肌肉力量和促进血液循环。
3.避免受寒或低温环境,防止患肢冻伤、浸泡在冷水中。
下肢动脉栓塞护理常规
下肢动脉栓塞护理常规下肢动脉栓塞是指栓子自心脏、近侧动脉壁脱落或自外界进入动脉,被血流推向远侧下肢,阻塞下肢血流而导致肢体坏死的一种病理过程。
主要病理变化有:早期动脉痉挛,以后发生内皮细胞变性、动脉壁退行性变;动脉腔内继发血栓形成;严重缺血后6-12 小时组织可以发生坏死、肌肉及神经功能丧失。
【临床表现】本病起病急骤、症状明显、进展迅速、预后差,需积极处理。
临床表现可以概括为“6P”征:即疼痛(Pain)、麻木(Paresthesia)、苍白(Pallor)、无脉(Pulseless)、运动障碍(Paralysis)和皮肤温度变化(Polikiothermia)。
【治疗原则】1、非手术治疗适用于①小动脉栓塞如下肢胫腓干远端动脉栓塞;上肢肱动脉远端的动脉栓塞。
②全身情况严重,不能耐受手术者。
③肢体己出现明显的坏死征象,手术已不能挽救肢体。
常用纤溶抗凝、溶栓祛聚及扩血管药物治疗。
2、手术治疗:动脉取栓术。
有两种主要方法:①切开动脉直接取栓;②利用Fogarty 球囊导管取栓。
【护理评估】1、询问患者的病史,了解既往有无心源性心脏病等相关病史。
2、评估患肢疼痛及肿胀情况,了解患肢色泽、温度、感觉、下肢动脉搏动,了解有无突发胸闷、气促等肺栓塞的症状和体征。
3、了解患者血管检查、血常规、凝血功能等结果。
4、评估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及心理状态。
【护理措施】一、术前1、按外科术前护理常规。
2、心理指导本病起病急,症状明显,病人往往会担心今后不能行走而产生焦虑情绪。
首先要安慰病人,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消除病人的焦虑和恐惧心理,使病人以良好的心态配合医护人员做好术前准备工作。
同时告知病人绝对禁烟。
3、患肢护理卧床休息,患肢平放。
局部禁用冷热敷,因热敷可使组织代谢增高加重缺氧,冷敷能引起血管收缩加重缺氧。
病人肢体疼痛可遵医嘱给予止痛剂。
嘱病人切记用手按摩患肢,以免血栓脱落造成肺动脉栓塞。
二、术后1、按外科术后护理常规。
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护理
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护理急性下肢动脉栓塞(acute lower limb arterial embolism)是一种急性缺血性疾病,常见于中老年人,主要表现为患肢的剧烈疼痛、感觉障碍、肢体发冷和无脉等症状。
护理工作对于患者的病情缓解和恢复非常重要。
以下是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护理的相关内容。
1.评估与监测护理人员应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了解病史、病情起始时间、疼痛程度、精神状态等。
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如血压、心率、呼吸等,并密切观察患肢的颜色、温度、肿胀程度和脉搏情况。
此外,监测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和动脉血气分析结果,以评估组织缺氧的程度。
2.给予氧气3.疼痛管理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时患者常出现剧烈疼痛,可给予镇痛治疗。
根据疼痛程度可选择口服非甾体类抗炎药、吗啡或其他强效镇痛药物。
需要注意的是,给药剂量应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和疼痛程度进行调整,并密切观察患者的疼痛情况和不良反应。
4.防治感染由于急性下肢动脉栓塞病程较长,患者往往需要长时间卧床休息,因此容易引发皮肤感染和尿路感染等并发症。
护理人员应定期检查患者的皮肤状况,保持皮肤清洁,及时更换湿疹和褥疮,鼓励患者积极主动排尿,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5.保持患肢的保暖与抬高6.协助医生进行治疗7.协助康复和宣教急性下肢动脉栓塞后,患者需要一定的康复训练以恢复肌肉力量和功能。
护理人员应协助患者进行早期活动和功能锻炼,指导患者进行康复理疗。
在出院前,护理人员还应向患者和家属进行相关的宣教,包括饮食调理、生活习惯改变和药物注意事项等。
急性下肢动脉栓塞的护理工作需要护理人员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全面评估患者的病情状态、及时监测并治疗患者的症状、防治并发症、协助医生进行治疗和指导患者进行康复锻炼等。
通过科学、全面和人性化的护理措施,可以帮助患者尽早缓解症状,恢复健康。
下肢动脉血栓及护理
下肢动脉血栓及护理下肢动脉血栓是指下肢动脉发生阻塞,导致血液循环受阻的一种病症。
下肢动脉血栓可能由于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病变,也可能由于血栓形成引起的急性事件。
无论是长期的动脉粥样硬化还是急性血栓形成,都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症状和困扰。
下肢动脉血栓的护理包括提供合适的药物治疗、疼痛管理、血液循环的促进和预防并发症等方面。
首先,对于下肢动脉血栓的治疗,药物是首选的方法。
抗凝药物如肝素和华法林可以帮助防止血栓的形成和进一步的增大,还可以促使已存在的血栓溶解。
此外,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如阿司匹林可以帮助预防血栓的形成。
在给予药物治疗时,护士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凝血指标,比如凝血酶原时间和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等,保持在适当的范围内。
其次,疼痛管理也是下肢动脉血栓护理的重要方面。
患者可能会出现剧烈的下肢疼痛,甚至伴有肢体活动受限。
护士可以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合理使用镇痛药物,如吗啡、可待因等。
此外,还可以采取物理疗法如冷敷或者热敷来缓解疼痛,但需要避免温度过高或过低引起烫伤或冻伤的风险。
第三,促进血液循环也是下肢动脉血栓护理的重要措施。
护士可以帮助患者进行床上活动,如屈膝运动或者进行轻度的下肢运动,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
此外,还可以进行按摩或者进行包扎等措施,改善局部的循环情况。
需要注意的是,活动幅度和方式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避免过度活动导致血栓脱落的风险。
最后,预防并发症是下肢动脉血栓护理的重要目标之一、患者可能会出现严重的水肿、溃疡或者坏死等并发症。
护士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肢体情况,包括肤色、温度、水肿程度等,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在保持肢体清洁的同时,还需要避免损伤肌肤,预防感染的发生。
护士还可以进行教育,让患者了解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和预防措施,提高患者的自我保健能力。
综上所述,下肢动脉血栓的护理主要包括提供适当的药物治疗、疼痛管理、促进血液循环和预防并发症等方面。
护士在护理过程中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给予及时的治疗和护理措施,帮助患者尽快康复。
下肢动脉血栓的护理
并发症——过敏反应
• 表现:少数用尿激酶者可出现寒战、头重感、食欲 不振、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也可有过敏性皮 疹、荨麻疹等。
• 处理:在用药过程中,护士要注意密切观察患者情 况,发现异常及时处理,一般症状会很快消失。
并发症——出血
• 原因:由于溶栓药物对循环血液纤溶系统有全面激 活作用,产生全身性抗凝疗效,引起机体凝血机制 的改变,使应用药物的患者较易并发出血。
• 抗血小板疗法:低分子右旋糖酐能扩容,降低血液的 粘稠度。
• 应用华法林抗凝,仅口服有效,作用 慢,适用于长 期抗凝.
• 手术治疗
•
取栓术是治疗急性动脉栓塞的重要手
段,愈早愈好(<48h)。肌组织已有广泛坏
死者,需尽早做截肢术。
• 会诊意见(2015-8-11)
• 介入科:患者双下肢动脉血栓栓塞,目前右下肢情 况稍好转,左下肢皮肤颜色明显加深,介入手术意 义不大:
• 处理:溶栓治疗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皮肤粘膜 有无出血点、紫斑、穿刺局部有无出血,注意病人 意识、瞳孔的变化,注意观察呕吐物、排泄物的颜 色,警惕消化道、颅内出血的发生。
并发症——重要器官栓塞
• 表现:当病人出现胸痛、气急、发绀和咯血等症状, 要考虑肺栓塞的可能;出现腰痛、血尿等考虑肾栓塞; 神志不清和精神改变、 吞咽困难、瞳孔大小不等、 肢体活动障碍时考虑 脑栓塞。
保护患肢 切勿赤足,避免外伤,注意保暖,穿宽松 的鞋袜。
高蛋白,高维生素,低盐低脂饮食 饮食护理
用药指导
服用华法林期间,PT保持在25~30s.观察有 无出血倾向:最常见为出鼻血、牙龈出血、 皮肤瘀斑、血尿、便血、伤口及溃疡处出血 等,需定期复查凝血功能。
若有不适,应返回医院就诊,切勿私自用药 不适随诊 。
下肢动脉栓塞的护理常规
下肢动脉栓塞的护理常规
1.病情评估: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包括查体、心电图、血压、脉搏等,了解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症状表现和心血管系统的状况。
2.保持患者安静:限制患者的活动,保持卧床休息状态,以减少下肢
活动对栓子影响和减轻疼痛。
3.保持伤口干燥、清洁:对于有溃疡或潮湿伤口的患者,保持患处干
燥清洁,防止感染,避免恶化。
4.观察病情变化:密切观察患者的症状变化,包括疼痛的程度、颜色
的改变、肿胀的情况等,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5.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抗凝血治疗,以预防栓子的
进一步发生,减轻症状。
6.协助行血液流动的方法:通过使用垫高足部、交替性使用肢体压迫
装置、按摩或进行有规律的运动来帮助促进血液循环,纠正血液流动缺失。
7.疼痛控制:给予适当的镇痛药物,如非处方的止痛药和处方的镇痛药,以减轻患者的疼痛。
8.教育指导:向患者及其家属提供相关的健康教育和护理指导,包括
病情、治疗方案和预防措施等内容,增强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9.协助进行手术治疗:对于病情严重、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需要进
行手术治疗,护士应积极协助手术准备和术中护理工作。
10.康复护理:在治疗结束后进行康复护理,包括按照医嘱进行活动、营养补充、加强肢体功能锻炼、遵循药物治疗方案等,促进患者康复。
总之,下肢动脉栓塞是一种严重的血液循环障碍疾病,护理常规包括病情评估、保持安静、保持伤口干燥清洁、观察病情变化、药物治疗、协助行血液流动的方法、疼痛控制、教育指导、协助手术治疗和康复护理。
通过综合应用这些护理措施,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病情护理质量和康复效果。
下肢动脉栓塞护理PPT课件
康复指导
功能锻炼
踝泵运动:促 进下肢血液循 环,预防血栓 形成
01
膝关节屈伸运 动:保持膝关 节活动度,预 防关节僵硬
03
平衡训练:提 高平衡能力, 预防跌倒风险
05
02
直腿抬高运动: 增强下肢肌肉 力量,提高关 节稳定性
04
步行训练:提 高步行能力, 增强心肺功能
饮食调理
01
增加纤维摄入:多吃蔬菜、水 果、全谷类等富含纤维的食物, 有助于降低胆固醇水平
下肢动脉栓塞护理PPT课件
x
目录
01. 下肢动脉栓塞概述 02. 护理要点 03. 康复指导 04. 健康教育
下肢动脉栓塞概述
病因及症状
STEP 01
病因:动脉粥样硬化、 血栓形成、血管炎等
STEP 02
症状:疼痛、麻木、皮 肤苍白、皮温降低、动
脉搏动减弱或消失等
诊断方法
01
02
病史询问:了解患者症状、 病史、家族史等
外科手术:取出血栓, 重建血流
05
03
抗血小板治疗:防止血 栓形成,预防栓塞复发
04
血管成形术:扩张狭窄 血管,恢复血流
护理要点
病情观察
观察患者下肢皮肤颜色、 A
温度、感觉、脉搏等变化
观察患者行走能力、活 C
动范围等
观察患者饮食、睡眠等 E
生活习惯变化
B 观察患者疼痛程度、持
续时间、缓解方式等
D 观察患者心理状态、情
发现下肢动脉栓塞症状时,应 保持冷静,避免剧烈运动。
出现下肢动脉栓塞症状时,应 立即停止吸烟、饮酒等不良习
惯。
出现下肢动脉栓塞症状时,应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避免焦
下肢动脉栓塞护理常规
下肢动脉栓塞护理常规一.定义动脉栓塞(arterial embolism)是指动脉腔被进入血管内的栓子(血栓、空气、脂肪、癌栓及其他异物)堵塞,造成血流阻塞,引起急性缺血的临床表现。
二.症状、体征(一)症状:患肢发凉、麻木、感觉障碍、静息痛。
(二)体征:疼痛、感觉异常、麻木、无脉、苍白、皮肤温度改变。
三.护理问题(一)急性疼痛与患肢缺血、组织坏死有关。
(二)组织灌流改变与动脉栓塞所致远端肢体供血不足有关。
(三)出血的危险与应用抗凝药物、溶栓治疗有关。
四.护理措施(一)非手术疗法1.休息与活动:适当活动,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的睡眠。
2.合理饮食:指导患者低脂饮食,平衡膳食,防止脂质代谢紊乱,避免进食油煎油炸类食品及动物内脏脂肪、花生干果,以免增加血液粘稠度。
3.戒烟:应告知患者戒烟,减少尼古丁对血管的损伤。
4.控制血压、血糖:合并高血压患者,按时服用降压药物,维持血压的稳定。
糖尿病患者应调节饮食,控制血糖水平。
5.功能锻炼:指导患者行踝泵功能锻炼及患肢保暖,以促进侧支循环的建立。
6.足部的护理:选择宽松、舒适的鞋子,修剪趾甲,避免损伤皮肤,足部溃疡者,应予以伤口换药。
7.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1)出血:是抗凝、溶栓治疗最严重的并发症。
因此,在应用抗凝血药物期间,观察病人有无创口渗血或血肿,有无牙龈、消化道或泌尿道出血等抗凝过度的现象,发现异常立即通知医师,并遵医嘱予以鱼精蛋白或维生素 KI 静脉注射,必要时输注新鲜血液。
(2)肌原性肾病综合征:高钾血症、酸中毒、肌红蛋白尿以及少尿、无尿等急性肾功能损害,若不及时处理,将导致不可逆性肾功能损害。
五.健康教育(一)坚持基础疾病治疗,包括糖尿病、高血压等。
(二)教会患者观察双下肢皮肤色泽,温度变化及如何触摸足背动脉搏动、胫后动脉,腘动脉强弱变化。
若出现肢体疼痛、皮温降低、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等,应及时就诊。
(三)指导患者纠正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如戒烟、限酒,低盐低脂饮食,适当运动锻炼等。
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护理PPT医学课件
栓塞后的危害
肾功能损害:动脉栓塞常伴有全身性疾 病。再灌注损伤三联征即外周肌肉坏死、 肌红蛋白血症和肌红蛋白尿,引起急性 肾功能衰竭。
栓塞后的危害
代谢产物聚集:高钾、高乳酸血症和细胞酶升高, 提示横纹肌缺血溶解。当患肢血供建立后,这 些积聚在缺血肢体的代谢产物可突然释放人全 身血液循环中,造成严重酸中毒,高钾血症和 肌红蛋白尿。
急性动脉栓塞病人的护理
主要内容
概念 病因 临床表现 治疗方法 护理
定义
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是由于心脏或动脉壁脱落 的血栓、斑块、外源性栓子进入动脉;随血流 向远端流动,造成远端动脉堵塞,引起肢体、 脏器、组织等缺血的病理过程。
好发部位
➢ 动脉栓塞高发于下肢,最常见 的是股动脉,其次是髂动脉和 腹主动脉分叉,上肢动脉有3/4 发生于肱动脉,另外,腹腔内 脏动脉也可能发生,最常见的 表现就是肠系膜动脉栓塞引起 的小肠坏死。
位。指导患者增加对穿刺点的按压时间,使用留置针。使 用软毛牙刷和温水刷牙,观察大小便的颜色,如有黑便、 血尿时及时报告医生。 • 患者症状减轻后可适当活动。但下床活动时应避免碰伤或 摔伤,应有人在旁看护及帮助。
护理要点
并发症—肾功能衰竭
• 病情观察:监测生命体征,注意有无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 乱,注意检测肾功能、电解质变化
Thank You!
• 有效镇痛:疼痛症状不明显的,应遵医嘱扩容,以便增加 组织的灌注量,疼痛剧烈者,遵医嘱合理使用镇痛药环节 症状
• 病情观察:注意观察患者患肢疼痛症状、皮肤温度、下肢 动脉搏动和感觉运动功能的变化。
护理要点
组织灌流不足:与右下肢动脉栓塞引起有下肢血容量减少有关
卧床休息:绝对卧床减少活动,患肢应低于心脏15°,密切观察生命 体征的变化,观察患肢的变化 完善各项检查:重点明确血管栓塞的部位和程度。 溶栓抗凝治疗:抗凝药物的应用可有效防止栓塞节段动脉远近端血栓延 伸,心房附壁血栓再发生,以及深静脉继发血栓的形成。但是抗凝期间 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出血情况和凝血功能。密切关注凝血四项和伤口出血 情况。 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心脏病。(房颤病史)
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护理PPT课件
护理要点
• 疼痛:与下肢缺血有关 • 绝对卧床减少活动,患肢应低于心脏15°,血流的灌注增 加可以减轻患肢缺血引起的疼痛。 • 注意患肢保暖:告知患者注意患肢保暖,但是局部禁热敷 ,以免组织代谢增高,加重缺血,缺氧,也不可局部冷敷 ,降温可以引起血管的收缩,减少血供,禁忌使用。 • 有效镇痛:疼痛症状不明显的,应遵医嘱扩容,以便增加 组织的灌注量,疼痛剧烈者,遵医嘱合理使用镇痛药环节 症状 • 病情观察:注意观察患者患肢疼痛症状、皮肤温度、下肢 动脉搏动和感觉运动功能的变化。
急性动脉栓塞病人的护理
1
概念
病因
主要内容
临床表现
治疗方法
护理
2
定义
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是由于心脏或动脉壁脱落 的血栓、斑块、外源性栓子进入动脉;随血流 向远端流动,造成远端动脉堵塞,引起肢体、 脏器、组织等缺血的病理过程。
3Hale Waihona Puke 好发部位动脉栓塞高发于下肢,最常见 的是股动脉,其次是髂动脉和 腹主动脉分叉,上肢动脉有3/4 发生于肱动脉,另外,腹腔内 脏动脉也可能发生,最常见的 表现就是肠系膜动脉栓塞引起 的小肠坏死。
4
动脉栓塞的发病因素
1.心源性:栓塞来自心脏病者占94%,如风湿性 心脏病、房颤、心肌梗塞 2、血管源性:动脉瘤、动脉粥样硬化 3、医源性:人造血管移植、安装心脏起搏器、 动静脉瘘、动脉内导管等 4、肿瘤性 5、空气或脂肪栓塞
5
高危人群
中老年人,有高血压、高血脂、高( 血液)粘度、高烟瘾 特别对于有冠心病、发作心梗、房颤 、动脉粥样硬化和腹主动脉瘤是高发 动脉栓塞的人群。 另外,动脉损伤、恶性肿瘤和心脏粘 液瘤,也是发生动脉栓塞的原因。
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出血情况和凝血功能。密切关注凝血四项和伤口出血 情况。
下肢栓塞术后护理措施
一、概述下肢栓塞是指下肢血管内的血栓形成,堵塞血管,导致血液供应不足,引发疼痛、肿胀、麻木等症状。
手术是治疗下肢栓塞的主要手段,术后护理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下肢栓塞术后的护理措施。
二、术后护理措施1. 严密观察病情术后立即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体温等。
观察患者的疼痛程度、肿胀情况、皮肤颜色、温度等,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2. 保持伤口清洁干燥术后伤口应保持清洁、干燥,避免感染。
每日用生理盐水或碘伏消毒伤口,更换敷料,观察伤口愈合情况。
如有红、肿、热、痛等感染迹象,应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3. 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术后患者易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措施如下:(1)术后早期鼓励患者进行踝关节屈伸、足趾抓地等被动运动,促进血液循环。
(2)术后24小时内,给予抗凝治疗,如低分子肝素钙、华法林等。
(3)避免长时间卧床,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逐渐增加活动量。
(4)穿着弹力袜,促进下肢静脉回流。
4. 保持患肢抬高术后患肢应抬高至心脏水平以上,以利于静脉回流,减轻下肢肿胀。
卧床休息时,可在患肢下方垫一个枕头,保持患肢抬高。
5. 饮食指导术后患者应保持饮食均衡,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全谷类等,预防便秘。
避免食用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如油炸食品、动物内脏等。
6. 规律作息术后患者应保持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
避免过度劳累,以免影响康复。
7. 药物治疗术后患者需按照医嘱规律服用抗凝药物、止痛药物等,观察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
8. 定期复查术后定期复查,包括血压、心率、呼吸、体温等生命体征,以及伤口愈合情况、下肢肿胀情况、皮肤颜色等。
根据医生建议调整治疗方案。
9. 心理护理术后患者可能存在焦虑、恐惧等心理,护士应给予关心、安慰,帮助患者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三、总结下肢栓塞术后护理是保证患者康复的关键环节。
护士应密切观察病情,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完整)下肢动脉栓塞的护理
下肢动脉栓塞的护理下肢动脉血栓是指自心脏或近侧动脉壁脱落或自外界进入动脉,被血流推向远侧阻塞动脉血流而导致肢体缺血以至坏死的一种病理过程,一般为急性。
【临床表现】1.疼痛突然发生剧烈的患肢疼痛,为最早出现的症状。
部分病人仅感觉酸痛或呈钝痛,少数病人疼痛不明显而是感觉麻木。
肢体远端的疼痛最剧烈,活动时疼痛加重,因而活动受限.2。
感觉异常和运动障碍栓塞部位远端由于周围神经的缺血而引起感觉及运动障碍,出现感觉丧失或感觉异常,自觉肢体麻木,有针刺样干;栓塞近端有感觉过敏区或感觉减退区;下肢运动麻痹,活动无力,可出现足下垂.3。
皮色苍白动脉栓塞后,由于组织缺血,皮肤乳头下静脉丛血液排空,皮肤呈蜡样苍白。
若皮下浅血管仍有少量血液留存,亦可出现青紫色斑块及条纹,病久发生坏死呈紫黑色,以足远端明显。
4。
皮温降低皮肤温度明显降低,触之冰凉,受累肢体皮温降低比栓塞部位低一个关节面,越远降低越明显,而且界限清楚。
5。
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栓塞动脉处常有压痛,其远端脉搏搏动减弱或消失,栓塞肢体严重缺血4—6小时,即可发生坏死。
【护理评估】1。
一般情况:观察生命体征有无异常,询问患者有无外伤史,手术史,妊娠分娩史,有无出血性疾病史及患者的心理护理及社会支持情况。
2。
专科情况:⑴了解肢体疼痛时间,部位。
⑵足背动脉有无减弱或消失,小腿皮温皮色有无改变。
⑶有无休克表现。
⑷治疗期间有无口腔,鼻腔,皮粘膜等部位的出血倾向及治疗效果。
3.辅助检查:应用抗凝药物期间PT、APTT是否正常,B超检查,了解血栓形成的部位、范围。
【护理诊断】1。
疼痛:与血栓形成动脉血流不畅有关2.焦虑:与疼痛、不能下床活动及担心出血有关3。
潜在并发症:出血、休克【护理措施】一.术前护理⑴心理护理:肢体动脉栓塞患者,由于起病急,病情发展快及患体剧烈疼痛,表现为极度恐惧、焦虑,让患者认识手术的重要性和拖延的风险,并向其介绍成功病例增加患者的信心,配合治疗。
⑵指导患者绝对卧床休息,肢体禁冷、热敷及按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下肢动脉栓塞的护理
常规
下肢动脉栓塞的护理常规
1 手术前教育
1.1 心理护理
由于起病急,病情发展快及患肢剧烈疼痛,病人表现为极度焦虑、恐惧,护理人员应耐心安慰、解释、鼓励病人要有战胜疾病的信心。
详细说明与疾病有关的问题,如手术越早越好,要争取时间;手术可能取不到栓子或取栓效果不佳,血管不能再通;取栓后有可能再次栓塞;如果取栓后血管不能再通,患肢缺血坏死,就有截肢的可能,让病人及家属有充分的思想准备,接受每一个可能发生的事实。
1.2 生活护理
告知病人绝对卧床休息,患肢应低于心脏平面15°左右,利于动脉血流入肢体,防止血栓逆流入心脏。
禁止热敷、冷敷及按摩。
热敷会促进组织代谢,增加耗氧量,加重患肢缺血。
又因患肢缺血坏死,皮温降低并伴有感觉障碍,对热敷的敏感性降低,易发生皮肤烫伤。
而冷敷虽降低了组织代谢,但会引起血管收缩,不利于痉挛的解除和侧支循环的建立。
1.3 告知病人术前进行常规心电图
心脏及血管超声检查的目的是全面了解病情,明确栓塞的部位及程度,以利于手术。
同时,明确诊断后,可给予止痛药,以解除疼痛。
2 术后教育
2.1 体位与饮食
术后去枕平卧6 h后改自由体位,患肢自然伸展,禁止蜷曲,避免活动幅度过大及过度用力引起切口出血。
指导病人做肌肉收缩和舒张的交替运动,以借助肌肉的收缩挤压,促进血流,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指导病人合理饮食,宜低脂、低胆固醇、高蛋白及高维生素饮食,忌烟酒。
2.2 告知术后应用抗凝溶栓治疗的目的及注意事项
为疏通微循环及预防再栓塞,术后常规应用抗凝溶栓治疗,告知病人及家属不要随意调节液体输注速度,如有鼻出血、牙龈出血及消化道出血应及时报告医生。
2.3 讲明需向医护人员报告的情况
主要为下肢循环状况,如感觉、运动、颜色、温度等,以防并发症发生。
2.4 康复护理
让病人了解早期肢体功能锻炼的重要性,并有计划指导病人进行康复锻炼,在整个锻炼过程中注意循序渐进,先被动后主动,先床上再床下,以使其不感到疲劳为原则。
3 出院教育
告知病人出院后继续按时按量服用抗凝药物,定期复查凝血功能,积极治疗原发病,控制血压、血脂、血糖,绝对戒烟。
定期门诊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