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与方法

合集下载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的途径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的途径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的途径小学数学教学是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环节,也是教育学生道德素养的有力途径之一。

通过数学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教育学生遵守规则、尊重他人等道德品质。

以下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的途径:1. 师生互动中的道德引导:教师在课堂上要注重与学生之间的积极互动,引导学生合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教师要让学生尊重他人的意见,提倡公平公正的评价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互相帮助的意识,进而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2. 数学问题的情景化处理:在数学教学中,可以通过情景化的处理方式,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感受到数学的实用价值,增强学生的兴趣和动力。

教师可以借助情景化教学,引导学生思考数学问题背后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思辨和质疑精神,同时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勇于解决问题的勇气。

3. 引导学生正确竞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适度引导学生进行竞争,但同时要注重正确引导学生竞争的方式和态度。

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小组竞赛、角色扮演等形式,让学生在激烈的竞争中提高数学水平,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学会分享和互助,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友善合作的道德品质。

4. 融入生活实践中的德育教育: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注重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体验数学的乐趣与实用性。

教师可以通过举一反三的方式,引导学生探究数学知识背后的道德原则,如尊重他人的想法、遵守游戏规则、分享知识等,加深学生对道德价值的理解与体验。

5. 融入评价过程的道德引导: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评价与鼓励。

教师要注重挖掘学生的潜力与优点,通过肯定学生的努力和取得的成绩,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竞争观念,引导学生理解和尊重他人的努力与成果,形成良好的评价文化和学风,培养学生的公平、公正的道德品质。

6. 培养学生的数学道德观念:教师可以适时向学生灌输数学道德观念,如诚实守信、勇于承担责任、遵守规则等。

学科德育渗透方案

学科德育渗透方案

学科德育渗透方案一、引言学科德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学科教学的内容和过程,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

学科德育渗透方案是指通过对学科教学内容的有意引导和设计,将德育元素融入学科教学中,以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思想品质。

本文将介绍学科德育渗透的重要性,阐述渗透的原则和方法,并提出一套可行的学科德育渗透方案。

二、学科德育渗透的重要性学科德育渗透有着重要的意义。

首先,学科德育渗透可以促进学科教学的全面发展。

学科教学应该注重知识与能力的培养,但单纯的知识传授无法满足学生的全面发展需求。

通过学科德育的引导,可以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念和道德行为,使学生在学科学习中获得综合素质的提升。

其次,学科德育渗透可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德育渗透不仅仅停留在理论与道德规范的教育,更应该通过学科实践活动,使学生深入参与其中,实践道德积累和价值观的形成。

这种实践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能力。

最后,学科德育渗透可以提高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

终身学习是现代教育的核心要求,学科德育渗透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学科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

通过学科德育的引导,学生将懂得如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创造性学习,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

三、学科德育渗透的原则学科德育渗透应遵循以下原则:1. 整合性原则:学科德育渗透不应是学科教学与德育教育的分离,而是二者的有机整合。

教师应当将学科教学与德育元素融为一体,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能够培养道德情感和价值观念。

2. 渐进性原则:学科德育渗透应符合学生的发展规律,分阶段渗透。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逐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意识和品德习惯。

3. 实践性原则:学科德育渗透应强调实际操作。

教师应通过实际学科学习活动,让学生参与实践,锻炼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学科德育渗透的方法学科德育渗透可以采用多种方法,以下是其中几种常用的方法:1. 实例教学法:通过讲述或分析真实的案例,使学生了解道德问题的产生和解决方法,引导学生思考道德问题的背后的价值观和原则。

如何在小学科学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如何在小学科学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如何在小学科学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小学科学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的重要途径之一、小学阶段是个体人格和道德品质发展的关键时期,通过科学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可以增强学生的道德意识、情感素养和道德行为。

首先,在小学科学课堂中渗透德育教育,教师可以通过以身作则的方式来引导学生。

教师应当成为学生道德修养的榜样,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教学风格、态度等,塑造道德榜样形象,激发学生对科学学科的兴趣与热爱。

同时,在科学学科教学中融入相关的德育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道德的内涵和重要性。

例如,当教授生物学中的生态环保时,可以让学生从道德的角度去思考为什么要保护环境,以及每个人应该怎样履行环保的责任。

其次,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和教学活动来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和品德。

在科学课堂中,可以通过讲述和讨论一些现实生活中的科学道德问题,激发学生对道德问题的认识和思考。

例如,讨论科学家应当遵守的伦理规范、科学实验中的道德问题、遗传科学中的伦理问题等等。

同时,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情境任务,让学生通过合作与交流来解决道德问题。

例如,在学习动物保护时,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动物园、野生动物保护区、参与救助流浪动物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到保护动物的重要性和乐趣,培养学生关心、爱护动物的情感。

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小学科学学科教学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科学道德。

科学是客观、合理、严谨的,要做到客观,就要遵循科学的方法和原则,不带有主观偏见。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科学思维、实验设计和观察分析等方法,引导学生学会用科学的眼光看待问题,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道德。

同时,要强调科学实验中的安全和诚信意识。

教师可以通过开展科学实验和观察活动,引导学生严格遵守实验的操作规范和安全要求,同时要鼓励学生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不抄袭、不欺骗等诚信行为。

最后,通过学习小学科学学科中的科学发展历程和科学家的伦理道德问题,教师可以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尊重和敬佩之情,并引导学生学习科学家的品质和精神。

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途径和方法

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途径和方法

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途径和方法随着社会的发展,小学语文教学的意义不仅仅在于传授语言知识,更在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是非常必要的。

那么,要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呢?以下是几种途径和方法。

一、注重情感教育情感教育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重要途径和方法。

教师要在教学中注重调动学生的情感,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让学生在感性体验中进一步认识事物。

同时,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的情感需求,培养他们的情感能力,提高情感认同度。

比如,在教学篇目时,教师可以利用如诗歌、小说等文本,让学生在感受中领悟人生道理。

同时,教师也可以利用一些生动的形象以及真实的例子,让学生在情感上获得理解和认同。

这样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在情感上得到提升,更加健康成长。

二、注重实践教育实践教育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另一重要途径和方法。

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际的活动来感知、体验语言,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提高认知水平。

比如,在语文课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亲自动手制作文具或者小工艺品,让他们在实践中体验语言,同时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情感认同度。

这样的实践教育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同时也能帮助学生发现自身的优点和缺点,更好地形成自己的人生观。

三、注重品德教育品德教育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第三种途径和方法。

教师要通过文本导读、言行模范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向上地品德修养,培养学生优秀的品德、良好的习惯和正确的人生观。

比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课文中有关人物的品德描写,启示学生珍爱他人、勇敢正直、坚强顽强等等,从而教育学生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同时,在言行上要做到身教带头,让学生在德育方面学到更多的东西。

四、注重启发式教育启发式教育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最后一种途径和方法。

启发式教育注重启发学生自主思考,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判断,培养学生优秀的思考品质和探究能力。

道德与法治课渗透德育的途径与方法研究

道德与法治课渗透德育的途径与方法研究

道德与法治课渗透德育的途径与方法研究道德与法治课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和法律意识的重要课程,也是学校德育工作的核心内容之一。

为了有效地渗透德育,可以采用以下途径和方法:一、构建德育主题,贯穿教学全过程。

在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可以针对具体的德育主题,比如诚信、责任、公平等,设计和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与案例,通过讲授教材知识的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和法律观念。

在讲授法律知识时,可以结合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探讨案件背后的道德问题,让学生在实际案例中感受到道德与法律的重要性。

二、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道德思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情境故事、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创设真实的情境,让学生主动思考并提出自己的意见。

通过情境化的教学,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到道德与法律的价值与作用,增强道德判断和法律意识。

三、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判断力。

道德与法治课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判断力。

教师可以通过开展案例分析、纵横对比、辩证思考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并分析问题的背后原因和影响,培养学生的观察与判断能力,并且逐渐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念和法治意识。

四、注重实践操作,激发学生的主体性。

德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法律意识,但仅仅停留在理论上是远远不够的。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比如参观法庭、参与模拟法庭等,让学生亲身体验法律与道德的力量,进一步激发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培养其道德与法律意识的实际应用能力。

五、重视评价,形成有效的反馈机制。

对于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评价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教师可以通过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等多种方式,对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法律意识进行评价,并及时给予反馈。

评价的目的是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和改进自己的道德行为和法律意识,形成良好的德育效果。

道德与法治课渗透德育需要教师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并通过评价和反馈机制形成有效的德育效果。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道德与法治课的目标,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道德品质和法律意识。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的途径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的途径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的途径一、设置情感渗透点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置情感渗透点,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数学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态度。

具体方法如下:1. 选取具有情感共鸣的教材。

教师在选择教材时,可以注重选择和学生生活相关的题材,或是讲述一些有趣的数学故事,这样能够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激发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2. 运用情感化的语言教学。

教师在课堂上可以运用一些亲切贴近学生的语言,通过对学生的呼唤、鼓励、赞美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展他们的情感态度。

3. 设置小组学习、配对合作等形式。

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学习、配对合作,能够让学生在团体中产生归属感和亲和力,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二、强化道德意识通过数学教学中的渗透,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培养他们的道德意识。

具体方法如下:1. 引导学生正确竞争。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置游戏、比赛等活动形式,引导学生进行良好的竞争。

教师要强调公平竞争、诚实守信的原则,教导学生竞争的目的是学习进步,而不是攀比取胜。

2. 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

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按时完成作业、课堂纪律等,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和责任意识,让他们明白规则和纪律对于个人发展的重要性。

3. 引导学生尊重他人。

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互相帮助、分享心得,培养他们的友善和合作精神。

教师也要引导学生尊重他人的观点和意见,培养他们的多元思维和包容性。

三、培养批判精神批判精神是现代社会所需的重要思维方式之一,它有助于学生理性思考和正确判断问题。

在数学教学中,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具体方法如下:1. 给学生提供多样化的问题。

教师可以在数学课堂上提供多样化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本质和背后的原理,培养他们的思维灵活性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2. 引导学生归纳总结。

在数学学习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整理归纳已学的知识和方法,让学生总结规律和模式,培养他们的归纳思维和抽象能力。

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与方法

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与方法

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与方法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德育渗透,可以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和综合素质。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和方法来实现德育渗透。

一、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1. 借助课文选择。

在选择课文时,可以选择一些具有积极向上的故事和人物形象,以激发学生的爱国心、责任感、友善精神等美德。

可以选择一些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以引发学生对社会现象和道德问题的思考和讨论。

2. 设置德育示范。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以身作则,积极树立自己的正面形象,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以成为学生道德行为的良好榜样。

3. 引导学生思考。

教师可以通过问题导入、情境引发等方式,为学生提供思辨的机会,让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来获取道德知识和价值观。

4. 设计德育活动。

在课堂上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德育活动,如班级文明礼仪评比、课堂互助小组等,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责任意识。

1. 提供优秀读物。

学校图书馆或教师可以提供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和具有道德教育意义的书籍供学生阅读。

每个学期设置一些必读书目,并倡导学生形成读书习惯。

2. 组织读书活动。

可以通过图书馆或班级的读书活动,让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内容,并进行分享和交流。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读书内容进行评析,分析其中的道德理念和价值观。

3. 创设阅读氛围。

学校可以通过举办诗歌朗诵、故事讲演等活动,培养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和热爱,从而提高他们的道德情操和审美能力。

三、社会实践中的德育渗透1. 实施社会实践活动。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如参观博物馆、志愿者活动等,让学生亲身体验社会生活,感受社会的多样性和残酷性,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关爱他人的意识。

2. 鼓励参与公益活动。

学校可以鼓励学生参与一些公益活动,如义卖、捐款、助老等,让学生了解和关心弱势群体,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3. 加强家校合作。

学校和家庭应加强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德育教育。

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方法与途径共4页文档

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方法与途径共4页文档

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方法与途径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是学校德育基本途径。

2019年,“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提出为课堂教学指明了方向,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以往课堂教学中过于重视知识传授倾向,使教师有了在课堂中进行道德教育意识。

但是近几年研究发现,由于对“三维目标”内涵理解偏差以及受传统教育评价体制影响,课堂教学中“三维目标”实施评价出现了诸多不足,尤其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没有落实到位。

对此,本文将从两个方面――教学内容德育与教学形式德育――来剖析如何把握课堂教学中德育因素。

一、教学内容中德育教材是知识载体,也是学科德育载体。

不论是社会科学还是自然科学,新课改后中小学教材内容与形式既贴合生活又紧跟时代,文本编写遵循科学性、思想性与趣味性相统一原则。

因此,教材内容中蕴含着德育思想,只不过有教材内容德育思想是显性,教师可以据此直接进行德育,有是隐性,需要教师对文本仔细研读与琢磨,才能发现其中德育价值。

例如数学教材中,显性德育思想主要是一些知识链接,有介绍我国古代数学成就,如“我国是最早使用负数国家”“我国南北朝数学家祖冲之对圆周率π突出贡献”等,目在于使学生了解中华民族在古代科技领域辉煌成就,增强其民族自豪感、认同感,培养其爱国主义精神;有介绍数学家历经艰辛、百折不挠、发现真理曲折历程,通过伟人事迹培养学生勇于剖析、不怕困难意志品质、追求真理科学态度以及向上向善理想信念。

隐性德育思想则隐含在数学知识当中,例如在学习比较大小、多少、长短等知识过程中,通过体会大小、多少、长短相对性,启发学生辩证地看问题;通过学习与、差、积、商变化规律,在感悟变与不变过程中,引导学生理性地剖析问题,领悟“透过现象看本质”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学习百分数及储蓄方面知识时,可以结合单元内容教育学生正确理财,理性消费、勤俭节约。

此外,数学知识自身严谨性、逻辑性也有助于培养学生严谨认真、实事求是处事态度。

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和方法

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和方法

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和方法一、以文本为基础,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以文本为基础,通过选取具有价值导向的文本,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

教师可以选择那些富有思想性和感染力的文学作品,如童话故事、寓言故事等来进行教学。

通过分析文本中的人物形象、事件情节等,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去感受并理解作品中蕴含的善良、勇敢、诚实等正面价值观念,并引导学生从中获得正面的道德启迪。

二、注重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生动有趣的语言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讲解文本、分析词语等方式,引导学生去感受文本中所表达的情感,并通过让学生亲自参与如朗读、表演等,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情感的理解和体验。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培养出感受他人情感、关爱他人的情感能力,提高学生的道德情感素养。

三、注重讨论和交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组织讨论和交流的方式,引导学生认识到不同行为背后的道德价值取向。

在学习《小石子》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就文章中的众多道德问题进行讨论,引导学生分析和思考,给出自己的观点,并互相交流意见。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激发学生思考和探索的能力,同时也能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培养学生公正、友善等多元化的道德价值观。

四、通过作文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道德观念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形式,通过写作可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道德观念。

教师可以通过指导学生写作,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并结合课文中的道德教育内容进行引导。

教师可以出示一个带有争议性的主题,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并给出自己的理由。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辨别是非的能力,并帮助学生明辨是非,提高他们的道德判断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教师应充分发挥课堂的教育功能,通过多种方式和方法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并加强学生对于道德问题的思考和解决能力,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道德素养。

学科德育渗透的途径和原则

学科德育渗透的途径和原则

学科德育渗透的途径和原则一、德育渗透的途径1. 课程内容设计:学科德育应融入到各个学科的课程内容设计中,通过学习各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和价值观念。

比如,在语文课上,可以通过阅读优秀文学作品,引导学生感受人文关怀和社会正义;在数学课上,可以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责任感。

2. 教师的言传身教:教师是学生的榜样和引路人,他们的言行举止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

教师应注重自身修养和道德修养,通过言传身教,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

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德育引导,使学生能够在学科学习中培养出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念。

3. 学科实践活动:学科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学科德育的重要渠道。

通过开展各种学科实践活动,如实验、调研、实地考察等,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学科的魅力,激发他们对知识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4. 学科评价体系:学科评价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科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科评价应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除了对学科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外,还要关注学生的品德和道德修养。

可以通过班级评议、自评互评等方式,对学生的道德表现进行评价和奖励,激励学生积极向上。

二、德育渗透的原则1. 个性化原则:学科德育应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发展特点,因材施教,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自主学习能力。

不同学生有不同的德育需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形成个性化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

2. 综合性原则:学科德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学科教学,全面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美感、情感和道德等方面。

德育不应与学科教学相割裂,而是要与学科教学相结合,相互渗透,实现德育和学科教学的有机融合。

3. 实践性原则:学科德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学科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实际操作,锻炼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实践精神和合作意识。

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

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

(二)教学实践 教学实践包括实验、实习、参观、调查、生产 劳动等。人的品德心理形成与发展,一点儿也离 不开实践活动,任何知识、思想、能力、情操地 发展和完善都是实践活动的结果。实践教学有利 于学生了解社会、转变观念、增强信念、锻炼意 志、掌握技巧、培养劳动习惯等,是提高学生实 践能力和道德判断能力、促进知情意行协调发展 的重要环节。要精心设计、精心安排、认真组织 教学实践活动,不仅要重视它在学员学会做事方 面的作用,而且要重视它在学员学会做人方面的 作用,充分发挥教学实践的育人功能。
(三)第二课堂 第二课堂是相对于课堂教学以外的一切教育活动。第二课 堂活动范围很广,内容丰富多彩,活动方式灵活多样,对学 生的身心发展有特殊的意义。第二课堂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 的思想品德,开发学生智慧才能,增强学生体质和审美情趣, 以多样化方式实现教育的个性化,可以实现多重教育任务。 第二课堂以其特有的形式,把德育内容和要求隐含在自己的 活动中,容易跨越学生的心理障碍,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 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产生课堂教学不易获得的教育效果。 尽管第二课堂的教育意义是大家公认的,但一些学校和教师 对它的重视程度远不及课堂教学。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和应 试教育的影响,不少人只重视课堂教学,教学计划得到了认 真落实。然而,第二课堂则很随意,可以被占用,也可以被 取消;有时开展一些活动,也仅仅作为一种课堂教学的调节 方式,很少下功夫挖掘它在学生思想品德培养方面的潜能, 从而大大削弱了第二课堂的作用。要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 像重视课堂教学那样重视第二课堂,认真落实第二课堂教育 实施计划,努力提高第二课堂的教育效果。
育的主要途径, 德育渗透是以教学为存在前提。 教学中的课堂讲授、教学实践和 第二课堂是德育渗透的主渠道。
(一)课堂讲授 课堂讲授是教学活动的基本形式,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 开发智力、提高认知水平的基本途径,也是目前占用教学时间最多 的。课堂讲授在学生品德心理形成过程中起着灌输思想、提高道德 认识能力、培养思想感情的作用。课堂讲授带有明显的学科特点, 不同学科德育渗透有着各自的优势。政治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是学 校德育的主渠道,它们的教育作用是直接的、毫不隐讳的,教学的 教育作用应该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下功夫。人文学科部分内容也 是德育内容,德育方式可分为直接式和渗透式。直接式的德育优势 不必多说,渗透式是通过欣赏、抒情、论证、比较等形式唤起学生 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人道主义情感,陶冶情操。文科教学应遵循 真善美的统一,善必须以真为基础,以美来升华,在传真、扬善、 颂美中启迪学生为善、乐善。自然科学教学的特点是知识技能本身 没有阶级性,但是人们学习、研究、应用自然科学知识技能的活动, 却受某种思想意识地支配,受社会伦理思想和价值观念的制约。这 里不仅有个动机问题,也有个态度方法问题。尤其是当代自然观、 环境观、发展观以及科学道德观在自然科学教学中都有生动的体现, 指导人们按照自然规律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对塑 造高尚人格具有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和方法

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和方法

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和方法小学语文教学是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语文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品德修养和文化素养。

下面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和方法。

一、通过文本引导德育教育1.选取具有德育意义的文本在语文教材中,要精心选择富有德育意义的文本,例如反映美好品质、高尚情感的作品,如劳动者的形象、敢于担当的精神等。

同时还可以选取一些反面教材,通过对负面角色的分析,让学生认识到错误的后果,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念。

2.开展对文本的深度解读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对文本的深入解读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感悟,从而培养学生的品德素养。

可以通过解读人物形象、分析情节、意象推理等方式,引导学生品味作品中的道德情感,并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3.引导学生思考人生问题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作品的引导,让学生思考人生的意义、价值观念等问题。

通过阅读《小王子》,引导学生探讨友情、责任等主题,培养学生的情感经验和道德观念。

二、通过课堂活动促进德育教育1.开展情感教育活动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阅读课、作文课等形式,开展学生情感教育活动。

通过朗诵课、读书分享等形式,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情感,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情感交流能力。

2.组织德育教育讨论活动通过课堂小组讨论、班级座谈等活动,组织学生讨论和交流一些德育问题,如友谊、诚信、助人为乐等。

通过集体讨论,可以让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辨别能力。

3.开展实践活动通过组织学生参观社会实践、社区服务等活动,落实德育教育。

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图书馆等场所,让学生接触到优秀的文化作品,感受到文化的力量。

三、通过评价方式强化德育教育1.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在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评价。

除了语文知识的掌握,还要评价学生的品德表现、学习态度、合作能力等方面的情况,全面了解学生的发展情况。

2.注重德育评价的及时反馈在德育教育中,要及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

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

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

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1.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课堂是小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场所。

教师通过讲解教材内容把德育思想系统全面的传达给学生,例如树立民族自豪感、在生活中的勤俭节约、助人为乐的道德思想的传播。

因此,在小学语文中渗透德育的主要场所应放在课堂教育上。

(1)充分讲究情感调动。

小学教师在讲授课程时可加入知识背景的情感资料,通过有声有色的故事叙述营造良好的情感氛围,从而使小学生更加真实的感受到课文中所要表达的情感。

例如教师在讲授关于热爱祖国的课程中,可先在班内插上小红旗,同时播放歌颂祖国的相关乐曲,在这种教学氛围下,小学生更能深刻的了解热爱祖国的教育意义。

(2)教师积极鼓励学生向先进人物学习。

这个先进人物可以是文中的大人物,也可以是学生身边的先进表演者。

日常事务中的德育,更便于小学生理解和学习。

比如有同学在放学回家的路上捡到1元钱,交给老师。

老师可以号召同学们学习这位同学从不赔钱的精神。

(3)小学教师讲解课文要细致、全面、多方面。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对一些事件的看法还没有形成,所以不能轻易理解和掌握课文。

这就要求教师正确传达课文的中心思想,解释每一个字、每一句的意思,并在此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从而达到基础文化教育与德育教育的完美结合。

2.把语文课外活动作为小学生德育思想教育的第二场所在小学语文学习中开展课外活动,不仅有利于小学生巩固课堂知识,而且有利于他们在实践活动中的道德熏陶。

做好小学生语文课外活动,教师要把握好活动的针对性和层次性。

课外活动针对性表现的例子:教师要充分利用小学生尚未成熟的自我思维,善于模仿他人的特点,在语文课外活动中寻找一些正面人物作为榜样,鼓励小学生学习。

比如课外活动的分层次表现:老师讲完了课堂上关于助人为乐的课文体裁后,在接下来的课外语文活动中,可以组织小学生去敬老院和孤寡老人聊天,讲笑话。

这样,教师可以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帮助他们理解做人的意义。

3.重视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内容除了课堂上的学习,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在其学习思想道德教育中占据着很大的比重。

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的途径

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的途径

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的途径
以下是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的途径:
1. 强调真诚、诚信和责任感:数学教学中要强调学生应该以真诚、诚信和责任感为出发点,尊重他人,遵守规则,不作弊,不抄袭,做一个遵守道德的好学生。

2. 强化团队合作:数学教学中应该鼓励学生之间团队合作,互相帮助,相互理解,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集体协作能力。

3. 培养自我认识和自我控制力:数学教学中应该让学生深入理解自己的优缺点,培养自我控制力和自我调节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责任心。

4. 发扬公正、平等和尊重:数学教学中要强调公正、平等和尊重,不歧视任何一个学生,给予每一个学生公平的机会,让学生在公正的环境中发展。

5. 提高生活问题解决能力:数学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有能力解决他们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让学生的数学技能和德育能力得到提高。

通过以上途径,可以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初中数学教学加强德育渗透融入的途径和方法

初中数学教学加强德育渗透融入的途径和方法

初中数学教学加强德育渗透融入的途径和方法1、注重师德师风建设教师是学生的榜样,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自身的师德师风建设,做到言传身教,做学生的良好榜样。

只有教师以身作则,才能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真正加强德育渗透。

2、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念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举一反三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数学问题的背后所蕴含的价值观念。

在解题过程中强调认真、耐心、细致等学习态度,培养学生的高尚品格和正确的人生观。

3、课程内容的选择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选择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的数学内容,鼓励学生多进行思考、讨论,从而帮助他们拓展视野,提升综合素质。

4、注重道德教育在数学教学中,应该注重道德教育的渗透,引导学生尊重他人、尊重知识、尊重劳动、注重公平等价值观念。

可以通过解题讲难中的互助、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道德观念。

1、以身作则2、引导学生思考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恰当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通过讨论和分享,让学生从中领会到数学问题所蕴含的道德观念,从而提升学生的道德水平。

3、注重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知识与生活的联系,选择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的数学内容。

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对于生活的重要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4、积极开展课外活动学校可以组织一些关于数学的课外活动,如参与数学竞赛、数学游戏等,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通过这些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合作精神,同时加强道德教育的渗透和融入。

5、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勇于创新。

在解题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敢于质疑,勇于探索,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道德观念。

初中数学教学加强德育渗透融入,需要教师以身作则,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念,选择合适的课程内容,注重道德教育,以及采取恰当的方法来引导学生。

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与方法

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与方法

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与方法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需要注重学生的品德修养。

在小学阶段,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语文教育在其中的地位更是不可忽视。

如何将德育与语文教学有机结合,不仅可以使学生在追求语言能力的同时更好地接受德育教育,而且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在此基础上构建新时代小学生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是值得探讨和研究的问题。

德育渗透的途径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德育渗透有多种途径,具体如下:课文德育1.给学生讲解课文内容:通过深入浅出地解析课文中涉及到的人生道理和价值观念,帮助学生理解其中蕴含的道理。

如在教学《草叶集·我爱这土地》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课文了解到祖国的美丽与伟大,从而引导学生养成爱国主义情感。

2.通过课文情境渗透德育:通过课文中的情景、人物塑造等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如在教学《小蝌蚪找妈妈》时,通过蝌蚪的坚韧不拔和毅力的表现,激励学生在学习道路上不要轻易放弃,要有毅力和耐心。

语文技能德育1.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通过让学生阅读名人名言、名篇名句等,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和语文修养,同时培养学生的革命理想和美好情操。

如在学习《三字经》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背诵、朗读等方式学习经典语句,同时教育学生仁爱、公正、诚实等美德。

2.融合德育与语文技能:教师可以通过布置作文、演讲等任务,引导学生重视品德修养的培养,同时注重语文技能的提高。

如让学生写一篇《我爱祖国》的作文,可以切入到爱国主义教育中,同时要求学生在语言运用上达到一定的水平和素养。

活动德育1.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团结合作精神:如开展班级活动、小组合作等,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2.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志愿活动:通过学校或社区的志愿者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益意识,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

以上途径无论是单独运用还是结合使用都能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现德育渗透的效果。

学科德育渗透总结(9篇)

学科德育渗透总结(9篇)

学科德育渗透总结(9篇)学科德育渗透总结(通用9篇)学科德育渗透总结篇1一、我校德育渗透的途径的情况(一)学科中有些内容在德育意义上很有代表性,有些内容本身就是介很好的德育教材。

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内容向学生传输道德文化知识。

学科教学渗透德育是教学工作客观规律的反映,是由教学具有教育性这一特点决定的。

1、教学过程具有教育性。

教学过程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掌握文化科学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认识能力,逐步形成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道德品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科学知识,培养认识能力的同时,必将影响学生思想、品质、意志、性格的发展。

在学校教育中,学科教学所占时间最多、最长,对学生影响也就最大,教师在引导学生认识客观世界的同时,也培养着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观点和态度,影响着学生思想品德和世界观的形成。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智育人,才能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以德育人,才能适应我国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人才提出的要求。

2、教师形象具有教育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学生学什么,怎样学都有赖于教师的指导。

而这种指导成功与否又与教师自身形象即教师本身的职业道德形象和智能结构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教师自身形象的直接体现就是教学中的“讲台形象”。

教师教学中的“讲台形象”本身就具有教育性,是教师素质的综合体现,是教师学识、才干、教学技巧和品德修养等多方面素质的集中表现。

因此,在教学中,如果教师在学识、思想、仪表、操行等方面都能显示出较为完美的讲台形象,不仅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强化非语言行为的作用,顺利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而且能在本科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外,以教师的整体形象对学生产生整体的实际影响。

3、教材内容具有教育性根据我国的教育方针和中、小学教育的目的、任务所编写的学科教材内容是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尝观点和方法选择、组织的,注意了教材的思想、政治倾向,使教学大纲和教科书里的有关知识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现实和长远目标联系起来。

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途径和方法

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途径和方法

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途径和方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培养学生的品德素养,提高他们的道德意识和道德修养。

而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呢?下面我将分享一些途径和方法。

1.通过内容的选择和设置来渗透德育。

语文教材中包含了大量的经典文学作品和优秀的散文,可以选择那些富有道德意义的素材。

例如,可以选择一些描写孝顺、友爱、诚实等美德的文章,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到这些美德的力量。

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自己的讲解和引导,帮助学生理解作品中蕴含的道德信息,培养他们对道德的理解和追求。

2.通过教学方法的选择来渗透德育。

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以讲授为主,这样会让学生比较被动,容易忽视对德育的渗透。

因此,我们可以采用一些互动性强的教学方法,例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加主动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提高他们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同时也可以通过这些活动培养他们的品德素养。

3.通过教师的榜样作用来渗透德育。

教师是学生的楷模,他们的言行举止会对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

因此,教师首先要注重自身的品行修养,做一个言行一致、正直守信的榜样。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言传身教,用自己的行动和言辞去引导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同时,教师也要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和个人成长,及时给予帮助和关怀,培养学生的爱心、责任感和同理心。

4.通过情感教育和审美教育来渗透德育。

语文教学中,情感和审美是非常重要的方面。

我们可以通过朗读经典诗文、欣赏美丽的自然风景、聆听动人的音乐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情感和审美能力,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正确的情感表达和体验,培养他们的友爱、善良等美德。

5.通过课外拓展和实践活动来渗透德育。

除了课堂教学外,我们还可以开展一些课外拓展活动,例如社会实践、文化参观等,让学生亲身体验社会生活,感受社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从而培养他们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同时,我们也可以组织一些义工活动、助人为乐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到帮助他人的快乐和成就感,从而培养他们的乐于助人和奉献精神。

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和方法

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和方法

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和方法作为小学教育的一部分,语文教学需要在知识传授的基础上,注重德育的引领。

德育不仅是小学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而且还是一个终身追求的过程。

在小学阶段,德育的渗透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可以在孩子们的成长过程中,建立起健康、积极的人生态度,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品格。

以下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和方法。

一、注重教学内容和语境的选择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一种教学,也是其文化和审美能力的重要来源。

在选取教学内容时,不仅要注重语言技能的教学,而且还要注重道德品质的建立。

例如,我们可以选取一些充满正能量的故事、寓言或民间故事,来教育学生关注别人的需要,帮助他人并珍视生命,同时也传递爱心、勤劳、诚实的精神。

二、注重表达方式的引导小学阶段是语言能力发展的起点,而语言的表达方式对人进行德育渗透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规范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语言信息,例如独白、口头表达、写作等等。

同时,我们还可以让学生通过采访、演讲、朗诵和戏剧表演等栏目,来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从而在德育和语言教学方面起到双重作用。

三、注重教学的方法和节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注意师生互动的配合和进程。

教师不仅要是学生的知识源泉,更要是学生的引导者和教育者,适当调整和改变教学方式以满足学生的认知要求和知识结构的发展变化。

例如,我们可以采取一些小组讨论、诵读、角色扮演和组织趣味活动等,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语文教学,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生活的热情。

四、注重情感因素的渗透语文教学不仅呈现了丰富的语言文化和知识内涵,还需要注重情感品质的渗透。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利用一些生动的图画、视频、音乐和图片等,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审美能力,同时吸引他们适应文化多样性的视野,从而培养他们的文化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注重德育渗透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在注重语言技能的同时,还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心理和情感教育,才能使他们成为有道德、有责任心的人,对社会、对自己、对家庭都有贡献的人。

小学学科渗透德育工作计划_德育工作计划_

小学学科渗透德育工作计划_德育工作计划_

小学学科渗透德育工作计划学校要将德育中的学习目的的教育,学习习惯教育和辨证启蒙教育等内容在贯穿在各个科目的教学之中,通过德育教育来提高学生思想素质,促进学生健康发展,你知道具体的计划要怎么制定吗?下面是小编带来关于小学学科渗透德育的内容,希望能让大家有所收获!小学学科渗透德育工作计划(一)一、指导思想:努力从加强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两方面入手,系统地学习语文课程标准等教育教学理论,按要求上好每一堂课,不断探索符合学生实际而又能促进其长远发展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虚心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不断充实自己的教学思想,并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培养目标: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指导我们,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续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要使学天生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针对学生的德育基础,结合学生的实际开展德育教育。

因此在语文学科的教学中,有责任也应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培养,以期能使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品性,不断规范自己的行为。

三、具体措施:(一)识字与写字方面。

通过各种形式,激发学生对汉字的学习爱好,引导学生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学会使用、词典,锻炼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同时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

(二)阅读方面。

结合学校的“文化阅读”活动,发动学生多些朗读,规范学生发音,使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同时引导学生初步学会默读,独立思考,学会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引导学生诵读优秀诗文,留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

(三)习作方面。

引导学生留心四周事物,乐于书面表达,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留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根据表达的需要,使用正确的标点符号,能够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书面交际;并且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与方法
现在广大教育工作者对“把德育放在学校一切工作的首位”已经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教师开始重视在各学科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能获得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及其它思想教育。

但如何将认识落实到行动,使德育真正“到位”,“就位”,还远远没有解决。

有的同志认为,这是要求党团组织发挥更大的作用,也有人觉得对政治老师和班主任应该花大力气,还有人感到这意味着学校要更为有效地开展政治思想教育活动……所有这些,对于落实德育首位无疑是重要的。

但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学生活动的大量时间在课堂,如果在学科教学活动中没有贯彻“德育为首”的方针,德育就不可能真正到位,加强德育将成为一句空话。

因此,研究学科教学的教育性,探索学科德育渗透的理论和途径,就显得十分重要而迫切了。

德育渗透的途径有以下几种:
1.课堂讲授中渗透
课堂讲授是学科教学渗透德育的主要方法,各科教学课前,必须深入备课,既要弄清教材的知识内容,又要对教材内在的教育因索深入体味;授课时应力求熔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智力开发,思想教育于一体。

如地理讲水资源每年流量占世界第六位,水能居世界首位,激发
学生的爱国之情,讲我国经流量人均占有量少于世界上许多国家,且时间、空间分配不均,年际变化大,目前我国的水资源仅开7%,而西方国家已开发40%以上,
让学生认识到我国的落后和发展的潜力,激发改革奋进,建设现代化祖国的责任感,使教学闪现出教材固有的思想火花,发挥育人的整体效益。

1.课堂训练,作业和试题中渗透
学生在学科学习中要接触大量的作业、练习、试题,这是向学生渗透德育的重要渠道。

各科教师在编选作业、练习和命题时,要注意增强思想性,发挥其教育功能。

如语文课在选取阅读练习的文章,给作文的材料、试题素材时,必须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选取有教育意义的文章或片断,使学生在训练中受到思想教育。

3.在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中渗透
如有计划的开展“政治小论文评奖活动”“热爱家乡”演讲比赛,自办小报选展,书画展,学科知识竞赛等多样的学科活动。

并组织学生装调查家乡在改革的变化。

通过这些活动,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扩展学生知识视野,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同时,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
爱家乡,热爱社会主义的感情,促进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良好的思想品质,健康的生活情趣,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4.在教学的日常性活动中渗透
科任教师在课堂管理和与学生的日常接触中,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随机教育,以自己的仪表态度、言谈举止和处事待人,发挥表率作用,要求学生遵守日常行为规范,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良好的学风,意志品质和文明行为习惯,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5.语言熏陶法
语言是教师传授知识的主要载体,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主要手段之一。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有声及无声语言的作用,透过教材内容的外壳,进行情的迁移,情的默化,让学生受到良好的思想熏陶。

现行教材中具有丰富的德育因素,广阔的德育天地,如语文、地理教材中展示的西湖的明艳、泰岱的雄浑、天山的绮丽,山峡的雄壮,数理教材中蕴含的正数与负数、正电与负电、化合与分解等对立统一观点,以及简练、齐整、和谐、对称的科学与形式美,所有这些,如果我们运用绘声绘色、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在知识传授的同时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就可以使学生从中受到熏陶,从而激发学生爱科学、建设祖国的豪情壮志。

6.讲授分析法
讲授,是教师传授知识的主要手段,也是德育渗透的重要手法。

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德育目标的需要,通过对教材内容的人情人理的分析,来渗透思想品行教育。

如对《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教师可通过对邱少云烈火烧身时的行为和内心活动的分析,对学生进行严守纪律,勇于献身方面的教育。

7.兴趣教学法
根据学生爱好,在启发引导学生积极性的同时渗透思想教育。

如《草原》一课,运用扫热情,朴实的语言,描绘了大草原雄浑,绮丽的自然景色。

教学时,如果运用语言自先介绍一下大草原的旖旎景色,或运用幻灯、录像、图画,直观地展示大草原的绮丽风光,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渗透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8.推荐读物法
根据教育目标的需要,依据教材内容推荐一定的优秀政治思想读物,让学生阅读,从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如学习历史课,可以推荐〈上
下五千年〉〈昨天、今天、明天〉等国情教育读本,让学生在阅读中接受教育。

9.开展活动法
配合教学内容的需要,组织一些必要的活动,如大、中、小队活动和各种周会、班会等,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使学生在热烈的活动气氛中受到教育。

10.审美教育法
现行中小学教材很注意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不论是自然、地理展示的自然美,音乐、美术、语文展示的自然美,历史、政治展示的自然美,还有数学、理化展示的理性美,都是我们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好教材。

总之,教学中传授知识发展智能,是形成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础,而学科中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教育,又为完成学科知识、智能教育提供了内在的动力和思想合格证。

学生的共产主义世界观的形成,同他们学识、智能、意志、情感、品质的培养,必须将同步发展,这样才能造就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