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规制政策评价中的成本收益分析
规制经济学
规制经济学复习资料名词解释30分简答题30分论述20(2题)分析题20(2题)规制(Regulation)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干预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实现某种公共政策目标,对微观经济主体进行的规范与制约,主要通过规制部门对特定产业和微观经济活动主体进入、退出、价格、投资及涉及环境、安全、生命、健康等行为进行的监督与管理(监管)来实现。
政府规制是现代市场经济不可或缺的制度安排。
政府规制的类型依据微观经济干预政策性质的不同,可以把政府规制区分为经济性规制与社会性规制。
经济性规制是指在自然垄断和存在严重信息不对称(信息偏在)的领域,为了防止资源配置低效和确保公民的使用权利,政府规制机构运用法律手段,通过许可和认可的方式,对企业的进入、退出及提供产品或服务的价格、产量、质量等进行规范和限制。
社会性规制是以确保居民生命健康安全、防止公害和保护环境为目的所进行的规制,是主要针对经济活动中发生的外部性的调节政策。
社会性规制主要通过设立相应标准、发放许可证、收取各种费用等方式进行。
政府规制的产生政府规制的产生是市场经济演进的结果。
市场机制配置资源不是万能的,存在一系列的功能缺陷和不足。
比如:⏹从微观经济运行看,在竞争的过程中,竞争引起的生产、资本集中会自发导致垄断的出现,损害资源配置效率;⏹某些行业的经济技术特点造成一家企业满足全部市场需求的自然垄断状况,市场机制难以有效发挥作用;在许多竞争十分激烈的行业,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广泛存在,某些微观经济主体在利益的驱使下,经常做出有损社会和公众利益的行径,如环境污染、假冒伪劣等等,会严重损害社会经济的有序进行,威胁公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殃及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这使得主要市场经济国家的政府逐渐不再迷信市场机制可以引导微观经济主体自动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使微观主体在追求自身利益的过程中自动实现和满足社会公共利益的“市场乌托邦”。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对微观经济主体的有意识干预始于19世纪中、后期,尤以发端于19世纪末的反垄断政策最为明显。
政府社会性规制的成本与收益分析
为 了保 护 国内的新 兴产业 , 或调 节 国内市 场 的供 求 。 数 量规 制 还有一 个 重要 的方 面就 是对 有 害物 品生产 和供 应 的 规制 。如对 烟 草 、 性 酒 、 害 出版 物等 。 烈 有 质量规制是政府为 了保 护消费者 ( 包括生产资料消
“ ” 新 的政治价值 ( 生存 的权利等) 旧” 与“ 的政治价 值( 个人 自由) 间 的替 代 。植 草 益 ( 90 认 为 社 之 19 ) 会性规制“ 是以保 障劳动者和消费者安全、 健康、 卫 生、 环境 保护 、 止 灾 害为 目的 的 , 物 品 和服 务 的 防 对 质量和伴随着提供它们而产生的各种活动制定一定 标 准并禁 止 、 限制 特 定 行 为 的 规 制 ” 。美 国经 济 学 家史 普博 (99) “ 品质 量 、 作 场 所 安 全 和 环 18 把 产 工
制 、 政和经 济方 式 。 行
理费等三类 , 排污费用 的征收加大了排污企业 的生 产 成 本 。 二 是 排 污 收 税 。 是 针 对 “ 污 染 , 交 。 谁 谁 税” 加 大排 污企 业 的生产 成本 , , 以减少其生 产数 量 。三是 补 贴 。对某类 具有 非 污染性 质 的企 业进 行 补贴 , 在于激励其采取措施降低环境污染 , 保护环境 和 消费 者权 益 。四是 排污权 交 易 。主要是通 过建 立 合 法 的污染物 排放 权 利 , 允 许 这 种 权 利像 商 品 那 并
我国政府规制理论研究
我国政府规制理论研究作者:魏婧来源:《现代经济信息》2013年第16期摘要:政府规制作为政府干预市场的一种手段,在制定和实施中会较多地受到一个国家政治、法律和经济体制的影响,是一种非常复杂的制度性安排。
因此对我国政府规制理论上的研究和探讨势在必行。
关键词:政府规制;理论中图分类号:D69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8-00-01一、政府规制理论政府规制,又称政府管制、政府监管,即政府运用公共权力,通过制定一定的规则,对个人和组织的行为进行限制与调控。
政府监管指的是政府对市场与社会的监管,即政府的外部监管,也就是广义上的政府监管,而不包括政府对于自身的监管,它的手段包括经济性监管和社会性监管。
政府规制按目的分,政府规制可以分为直接规制和间接规制;按内容分,政府规制可以分为经济性规制和社会性规制。
政府规制与宏观调控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宏观调控是间接的、总量上的调控,它借助财政、货币政策等工具直接作用于市场,通过市场参数的改变,间接影响企业行为。
而规制则是直接的、个量上的,它借助有关法律和规章直接作用于企业,规范约束和限制企业行为,属于微观范畴。
可见,政府规制不具有宏观调控的一般性,而是个量的差别管理,是一般中的特殊,直接作用于市场主体的过程。
二、我国政府规制的挑战1.在竞争领域面临的问题多于垄断领域就中国的经济规制问题而言,竞争领域的问题比垄断领域要多。
垄断行业多为国有企业,信誉较好,管理较严格,产品质量和安全等方面的问题比垄断竞争行业和竞争行业少。
垄断行业的问题主要是垄断高价和垄断利润等,竞争行业和垄断竞争行业主要是产品质量安全、健康卫生和市场运营等问题。
总体看,在市场准入、市场运营、市场退出及对外开放方面,经济规制还不完善。
一是市场准入歧视,特别是民间资本难以进入垄断产业;二是价格规制政策不完善,垄断企业存在高价损害消费者利益现象,竞争产业普遍存在过度竞争;三是企业运营规制缺失,在对市场主体的经济规制中,政府重市场准入审批,轻市场运营和市场退出规制监管,助长了市场主体与政府经济规制部门的博弈行为,损害投资者、消费者和国家利益的事件时有发生。
第九讲规制的成本、收益与绩效分析
2. 比较规制强度的变化 恰当地运用这种方法需要充分细致地了解规 制规则的变化和步骤,以及这些变化如何影 响行为。
3. 模拟环境实验 作为“天然实验”的替代方法,受控实验提 供的数据越来越多地用于测量规制效果。
4. 受规制企业和市场的结构/模拟模型
二、电力行业规制改革绩效分析
规制改革 绩效指标设定 绩效研究
对直接成本的估计 经合组织(OECD,1999)统计,近年来 美国政府用于实施规制的开支占GDP的比重 约为30%,和80年代比有所降低。但是这 种统计并没有包括政府法令规定的企业或居 民的开支,而企业或居民的开支大概要占 GDP的10%左右。 随着规制改革的进行,80年代美国规制成本 有所下降,90年代又开始大幅上升。
2、电力规制改革绩效研究现状介绍
改革比较缓慢,没有一个国家有十分成功的经验, 但是有些国家已经在实现电力竞争方面取得了实质 性的进步。 规制改革情况:输电和配电具有自然垄断性,发电 和售电不具有自然垄断性。大多数国家电力规制改 革是发电和输电分离,在发电侧引入竞争;但是也 有些国家还保持一体化,并取得了比较好的绩效; 在供电环节,由于改革比较快的国家统一的电力市 场建设也没有完成,目前较为系统地评价配电和供 电环节规制改革的研究还没出现。 绩效研究的总体情况:
美国联邦政府规制成本
800 700 600 500 400 300 200 100 0 1977 1979 1981 1983 1985 1987 1989 1991 1993 1995 1997 1999 规制成本(10 10亿美元)
环境与风险规制成本 价格与进入规制成本 文书工作成本 规制总成本
表2 2000年美国联邦规制成本与部分其他国家的GDP
2000年美国 规制成本
项目成本效益分析总结汇报
项目成本效益分析总结汇报
在过去的几个月里,我们团队一直在进行项目成本效益分析,以评估我们的项
目在投入资源和时间后所带来的效益。
经过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我很高兴地向大家总结汇报我们的成果和发现。
首先,我们对项目的成本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包括人力资源、物资采购、设备
租赁等方面的费用。
我们发现,项目的总成本相对较高,但是在进行效益分析后,我们发现项目的收益也是相当可观的。
在项目执行过程中,我们取得了一些重要的成果,包括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增加了销售额等。
这些成果为项目的成本效益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其次,我们还对项目的风险进行了评估,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来降低风险对项
目成本效益的影响。
我们发现,通过合理的风险管理,我们成功地规避了一些潜在的风险,从而保障了项目的顺利进行和成本效益的实现。
最后,我们对项目的成本效益进行了综合分析和评价,得出了以下结论,虽然
项目的成本较高,但是通过有效的管理和执行,我们成功地实现了项目的预期目标,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这些成果为我们未来的项目决策和投资提供了有力的参考和支持。
总的来说,项目成本效益分析是一个复杂而又重要的工作,它不仅可以帮助我
们评估项目的投资价值,还可以为我们提供决策支持和风险管理。
通过本次项目的成本效益分析,我们对项目的投资回报和风险控制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为我们未来的项目管理和决策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希望我们可以继续保持这种良好的工作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共同为公司的发展和壮大做出更大的贡献。
谢谢大家!。
政府消费者保护规制的方式、成本与收益分析
特定 产 品的生产 与销 售 的规 制方 式 。法 律手段 最具 有强 制力 , 消费 者保 护 规制 方 面 的 法律 主 要集 中于 健康 、 卫生 、 安全 等方 面 , 具体 包括食 品卫 生管理 、 广
告管 理 、 品管理 、 药 医疗 机构管 理 、 医疗事 故处理 、 传 染病 预防 、 疫 、 药 和毒 品管 理等 方面 的立法 与行 检 麻
在 中国市场化 的进程 中 , 业 忽视 和损 害 消 费 企
者健康 与安全 的行 为 大有 泛 滥 成 灾之 势 , 给广 大 消
费者 的健 康 与生命 安 全造 成 了极 大危 害 , 重 影 响 严
日本学者 植草 益对社 会性 规制 的形式进 行 了探 讨 , 认 为 , 会 性 规 制 主要 有 “ 止 特定 行 为 ; 他 社 禁 对 营业 活动进行 限制 ; 同时 , 要 以资格 制 度 , 查鉴 还 检 定 制度 , 以及基 准 、 证制 度来 对禁止 特定行 为和 限 认
了我 国市场经 济 的健 康发 展 。要 解决 此类市 场失灵 问题 , 须完善 中国消费者 保护规 制 。 必
在 国外关 于 消 费 者 保 护 规 制 的研 究 中 , ao B cw
制 营业 活动作 出补充 ”l o l
。由于取代 市场 机制 、
有一个关于健康与安全的命令与控制的政治偏好的
本文 认为 常用 的政策 工具大 体可 分为 4类 。 ( ) 律方 式 一 法 法律方 式是 指政 府运用 法律 制度来 禁止或 限制
菲 尔德和 怀特等 , 们所 描 述 的规制 模 型 是对 传 统 他 规 制模型 的修 正 [‘ 一 ] ‘ )] 。史 普博 认 [‘ ∞一 为 市场 中的信息 不对称 可能会 在规 制者 与市场参 与
政府规制的经济分析(1)
二、规制含义和规制经济学的主要内容
规制问题近些年在国内外都是热门话题。作为经济学的分支, 规制经济学(或管制经济学)在国内起步较晚。
规制指政府依据有关法律、法规,通过支持、许可或禁止、 限制的手段实施的直接,间接对企业经营活动产生影响的行为。 在不同时期,研究的侧重点(产业定位)不同有不同的定义,传 播最广的定义是斯蒂格勒提出的:“管制是产业所需要的并为其 利益所设计和操作的一种法规”。主体是政府。包括立法、司法、 行政机构及各种协会。搞清与宏观调控、管理、产业政策、计划 的区别。多数人认为,国家宏观调控属宏观经济学范畴,不属规 制,与市场失灵有关的微观政策属规制,宏观调控,微观规制。
理查德·埃利(1937)把自然垄断划分为三种类型:依靠独 一无二的资源形成;以信息或特权而形成;由业务特征形成。 并认为生产的规模经济导致自然垄断产业是不可竞争的。这一 阶段理论看作是传统自然垄断理论。
后来学者们更多从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角度论述自然垄断产 业特征,形成现代自然垄断理论。克拉克森和米勒(1982)认 为自然垄断的基本特征是,在一定的范围内,生产函数呈规模 报酬递增。由一个企业大规模生产更具有效率。如果有多家企 业,就会有一个企业用降低成本的策略进行低价竞争,最终把 对手挤出形成独家垄断。由于竞争无效率,为了提高效率,政 府实行进入规制。平均成本递减说明边际成本曲线低于平均成 本曲线,如果按照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的原则定价,企业会 获得超额的垄断利润,损害消费者利益。如果以边际成本等于 价格的社会福利最大化原则定价,企业会亏损,在这种矛盾下 需要政府进行价格规制。
4、“结构主义”与“行为主义”。同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 过程类似,规制经济学也有从“结构主义”转向“行为主义” 的趋势。在规制经济学的研究体系中,反垄断与狭义规制(主 要指经济规制)之间,从初衷上看,反垄断强调市场结构,而 规制重视企业行为。如果说反垄断与规制的汇合是一种趋势的 话,那么这种汇合则意味着,重心从反垄断向规制的融合。如 果再考虑到“社会规制”具有加强趋势的话,“结构主义”转
公共管理学复习题
复习题1、西方学者对公共管理概念的理解主要在( D )方面存在差异。
A.管理主体B.管理客体C.管理方法D.研究途径2、现代公共管理学的研究有哪两种学术途径。
(A )A.政策途径和管理途径B.政策途径和政治途径C.管理途径和法律途径D.法律途径和政治途径3、与传统社会的公私概念不同,现代公共管理的“公共性”体现在( D )A.不同群体的集合状态及规模B.个人与集体的相对性C.个人与集体的占有状态D.国家职能的演变4、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开始,原有行政管理的政治统治职能已经难于包容全部的国家职能,出现了( D )的分离。
A.主权与治权B.管理权与所有权C.立法与执法D.行政与政治5、新公共管理主义的主要特点是( C )A.外部取向B.内部取向C. 关注行政过程D. 关注日常管理6、行政学作为独立的学科是在( A )提出以后才发展起来的。
A.政治和行政二分法B.科学管理C.政策科学D.行为科学7、政治和行政二分的观点强调行政管理的(A )A.利益性B.公平性C.效率性D.政策性8、( C )将政治和行政重新融合,标志着传统行政管理理论开始向现代公共管理理论转变。
A.科学管理学派B.行为科学D.官僚体制理论9、提供何种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以及如何提供这些公共物品和服务等问题,都取决于 ( D )过程。
10、与公共管理研究的B 一途径不同,P 一途径强调(B )。
A.管理的相似性 D.组织机构11、依据公共组织所拥有的公共权力大小分类,可将公共组织分为(C ) A. 疏远型组织、功利型组织和服务型组织 B. 疏远型组织、功利型组织和道德型组织C. 强制型公共组织、半强制型公共组织和非强制型公共组织D. 功利型组织、道德型组织和服务型组织 12、功利型组织是以( D )为基础的组织。
A.激励的作用 B.劝导和感召C.强制性权力D.实在性奖励和非实在性奖励13、非营利组织与“公企业”或“公共企业”的根本区别在于( B )A. 是否以志愿提供公共利益为组织宗旨B. 是否以非营利为组织宗旨C. 是否以志愿投入资金为组织宗旨D. 是否以志愿消费公共产品为组织宗旨14、公共组织设计的首要原则是法制原则,即要求公共组织的D )要依法配置,其 活动也要受到法律、法规的严格约束。
第五讲社会性规制基本理论与环境规制
1、生命价值的计算
生命价值=支付意愿/风险降低标准 两个例子(见书)
2、影响生命价值的因素
个人终生财富不同。 个人生命价值偏好的不同可以从人们选择的 不同看出,但是,是否意味政府可以做不严 厉的规制? 个人非理性;或者花费不多的教育不能达到 目的时应该进行规制。
3、劳动力市场模型
大多数对生命价值的经验估计以劳动力市场 的数据为依据.做法是:将工人们隐性的取 得也作为其工作的一部分收益,并以此来估 计工资的风险交易,使用此交易所暗含的意 义作为对生命价值的估价.
4、生命价值的经验估计
估计方程:
5、规制政策对生命价值的意义
规制政策的实施,是否结果是生命价值大于 规制成本? 评价政策效应也可以使用调查方法.
6、规制导致的风险与成本
规制的直接风险--比如汽车招回制度 风险规制刺激了高风险的经济活动.
7、制定健康、安全和环境规制的价格
由于经验主义方法建立生命价值仍处于发展 阶段,所以,人们还不能将隐性市场作为参 考点而建立合适的风险-货币交易均衡。
第六章 环境规制
经济发展与环境 环境规制的原因 环境规制的设置与实施 环境规制的评价
第一节 经济发展与环境
经济与环境的关系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1、经济与环境的关系
环境的职能: (1)资源的提供者(提供给生产和消费活动) (2)废物的接受者(接收生产和消费活动的废物) (3)环境对消费的特殊职能:提供美丽的自然风光 ——环境给人类带来的总效用: U=f(C,O,J) 环境是稀缺资源,对其存在相互冲突的需求.
2、产生与发展历史
20世纪初,对健康、安全及环境等领域的规制已 产生,但是大部分工作还只限于食品和医药领域。 70年代几乎所有主要的风险与环境规制机构都出 现了,如环境保护署、公路交通安全署等。 不过这些规制机构的早期运作产生了争议,人们对 它预期很高,但是期望的潜在获利却没有实现。通 过规制机构在规制收益和成本平衡上所做的努力, 这些规制机构的作用已被接受。 与经济性规制不同,社会性规制在放松规制上没有 太大的进展,甚至加强了规制。
现代行政法学与政府规制
政府规制理论与现代行政法学的建构政府规制理论为现代行政法学对行政过程的分析,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分析工具。
应该说,政府规制研究本质上是一种问题导向的政策分析理论,它是法律学科内的整合,它不只是行政法,甚至也不只是公法,而是为了彻底解决问题而综合运用各种法律手段、法律机制和法律思想的理论。
政府规制研究最早肇始于二十世纪六十至七十年代的美国经济学界,代表性的学者先后有斯蒂格勒、佩尔兹曼和卡恩等,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之后,政府规制分析逐渐开始在美国行政法学中占据重要的一席之地。
在当代美国行政法学家中,布雷耶大法官专长风险和能源规制,皮尔斯教授专长电力和天然气市场规制,夏皮罗教授以职业安全和卫生规制见长,几乎每个行政法学者都有着自己的“独门暗器”。
在我国目前的行政法学研究中,对于规制框架的设计和变革,还着墨不多。
我们传统的行政法案例分析方法,更多的是将行政过程割裂成一个个的片断进行分析,更多沿用的是民法上以请求权为基础的分析模式,这样的案例分析到法院的判决作出后就戛然而止,即使是学者们的评论,也是围绕不断完善司法审查的精细度和正当性而展开的。
但是,很多行政决定背后蕴藏着对诸多复杂的政策和政治因素的考量,因此很难通过传统的案例分析方法,通过概念和逻辑的推演,来导出相应的“正确答案”。
这时,将政府规制理论融贯其中的三层次规制分析方法就开始凸现其魅力。
第一层次是传统法律解释技术的应用,它以当事人之间的争议和法律适用问题为核心展开分析,我们可以去审视有无发生或存在的事实?审视法律的构成要件如何规定?所认定的事实是否与法律构成要件的要素相当;第二层次则是制度与程序层面的分析,力图超越当事人之间的争议,超越法院的考量,从整体上把握事件发展过程中的各种权力部门之间的功能、角色及相互关系;第三层次则是在前面的基础上,对整个体制运行的政策和策略予以审视,去探讨政府规制是基于哪些理由?政府有哪些可能可供选择的活动形式?政府事实上选择了哪种活动形式?政府是否选择了最为有效的规制形式?可以将政府规制分析方法与政府规制理论,应用于对环境标准、燃油税、核电站选址、城市水务民营化、排污权交易、社会保障基金等等问题的研究。
美国政府的规制成本收益分析
一
行评估 。里根总统刚一上任就宣布组 成
一
个对规制 行为进行有 意义的系统分析
( t nl soit n n Na o a i A sca o o i
个 由 副 总 统 布 什 领 导 的 跨 机 构 组
的方向发 展。根据 19 年国家行政规 则 96
,
几十年来 , 由于联 邦环境 、 健康 以
C mpt v ns)代 替 了 “ 轻 规 制 特 别 o et ees , i i 减 工作小 组” 。克 林 顿 总 统 则 用行 “ 生活品质评价 ” Q ai f 政 命 令 接 替 了 里 根 总 统 的 12 1 行 政 ( u lyo t 29 号 Lf eiw) i R ve 的制度 , 此OMB要求各机 e 据 关制定影响健康 、安全和环 境的规制政 策来协调他们的行动 。之后福特总统在 第 l8 1 12 号行政 命令 中又 进一 步规 范和 成 本超过 1 亿的机 关 , MB的规 则审查 为O 提供经济效益分析 。17 年 , 9 8 卡特 总统 发
的适用成本收 益分析和风 险评 估的预算
案 , 是没 有获得通过 。然而 , 还 当一些未 触 及实质的改革 失败时 ,又有 一些增加 国会对 规制 审查 的立 法获得 了通过 , 其
审查 。另外 ,他还 建立了两个跨机构 组
织—— - 制 分 析 审 查 组 织 ( 规 R g lt yA a s R ve G o p eua r n l i e w ru )和 规 o ys i
制委员会( h R g loyC u c ) T e eua r on i 。前者 t l
由总 统办公 室和规 制机 关的代 表组 成 ,
政府社会性规制的成本与收益
和供应 的规制。如 , 对烟草、 烈性酒 、 有害出版物等 。 质量规制是政府为 了保 护消费者 ( 包括生产资料消
费者 和 消 费资 料 消 费者 ) 益 而 实 行 的规 制 。质 量 利
为 了保 护 国 内的新兴 产业 , 调节 国 内市场 的 供求 。 或 数量 规 制还有 一个 重要 的 方 面就是 对 有 害物 品 生 产
的经济性规制 已成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 , 加强政 府的社会性规制是市场有效运行 、 发挥功能的保障。 对外部不经济和非价值物等问题 的规制 , 国外学者 称 为 “ 会 性 规 制 ” Mio Fi m n n R s 社 。 l n r d a ad oe t e
强化政府 的社会性规制是 解决市场失灵、 障市场有 效运行 、 保 发挥功 能的必要 条件。而对社会 性规制 的成 本、 收益分 析, 则有 利于对社会 性规制的测度及其 变革的理性选择 。
[ 关键词 ] 市场失灵 ; 性规制 ; 制变革 社会 规
[ 中图分类号 ] 0 2 咫l .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o8— 6020 )5 0 1 0 lo 2 7 (0 80 —02 — 3
合 理 的社 会性 规制 机构 提供 了经 验 。
一
、
社 会 性规 制的 内容 、 方式
1社会 性规 制 的 内容 。社 会性 规 制 涉 及 的范 围 . 很广 , 而且 涵盖 的 内容很 多 , 要包 括 : 量 、 量 规 主 数 质
境规制是政府依据环境保 护方 面的法律法规 , 对工 厂排放废水 、 废气 等有 害物质造成的环境污染进行 的规制 。 () 3社会保障规制。由于保险市场 的不完善 , 政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_利益衡量方法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808
2014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科研热词 跨国企业集团 财产权限制 能动行为 法律规则 法官能动性 司法理念 司法方法 准征收基准 从严 主要利益中心地 "命令和控制"方法
推荐指数 1 1 1 1 1 1 1 1 1 1 1
2010年 序号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2010年 科研热词 调和 评价标准 言论自由权 绩效评价 理论假说 物权法 法律解释 民法 抵押期间 折价 实质判断 定向增发 利益输送 冲突 信息隐私权 体制改革 推荐指数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科研热词 环境法法律方法 制度问题 制度均衡 制度分析 利益衡量 中国行政改革 预测 静态特征 社会效果 社会学解释方法 生态主义 法律冲突 后果主义 动态特征 利益衡量方法 价值判断 人本主义
推荐指数 2 2 2 2 2 2 1 1 1 1 1 1 1 1 1 1 1
2013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011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科研热词 法律解释 法律用语 法律意义 正确理解 案例 政策评价 政府规制 指导制度 成本收益分析 利益衡量 判例法 判例制度 体系解释方法
推荐指数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2012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2013年 科研热词 运作方式 贸易附加值 贸易条件 贸易差额 衡量方法 润灵评级 法律规范 法官 既得利益 新型 收入分配 支出归宿 属权贸易 宪法案件 司法能动主义 受益 利益衡量 利益相关者 公司内部治理 公共支出 企业社会责任 价值判断 推荐指数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我国政府规制的成本与收益分析
、
我 国 政 府 规 制 的 起 源 及 内 涵
我 国关于政府规制的理论 源 自西方 ,国内学术界对于政府规 制的研 究始于 2 O世纪 8 O 年代末 9 O 年 代初 ,目前 国内学者 关于政 府规 制的研 究集 中于三个方面 :关 于政府 规制理 论 的研究 、关 于我 国政 府规 制现 状 、问题及对策的研究以及 西方规制制度及改革经验 的研 究。学 者们对 政府规制的 内涵有着不同的界定 , 本文认为政府规制是指在 以市场机制 为基础 的前提下 ,政府依据一定的法律 、法规 ,制定和执行 的 旨在弥补 市场缺陷 ,并对企业和消费者产生 直接或 间接影响 的准则和活动 。 二 、我 国政府规制的成本分析 本文 以政府规制过程所涉主体——规制者 ( 政府 ) 、企业 ( 企业利 益集 团) 、消费者 ( 消费者利益集 团 )三个 方面 进行规制 成本 的分析 , 为保 障文章分析的严谨性 ,本文加上社会 整体性成本进行补充 。
政府规制有 以下几方面需加以完善 :
1 . 树 立 正 确 的 规 制 理 念
2 . 企 业 支付 的成 本
按 成本支付方式 ,本 文将 企业支 付成 本划 分为 直接成 本与 间接 成 本 。直接成本 即企业为服从政府管制而直接支付 的有形 资产。如政府采 取征税 、市场 准入等规制性措施时 ,企业必须为其继续 发展与运营而进 行地金钱支付行为 。间接成 本是指企业 由于受 到规制而必 须调整生产 、 销售 策略所产 生的费用 以及企业 由于规制而造成的活力下降 、创新能力 受到抑制 、 适 应过渡期等而产生的一系列成本。 3 .消费者支付 的成本 消费者 为政府规制所支付的成本有多种方式。首先 ,由政府规 制促 使企业成本增 加 , 企业便直接提高商品和服务价格 ;其次 ,企业可能 为 了避免消费者因物 品或服务价格 的上涨而选择替代产品或减少需求数 量 的状况发生 , 便提供 “ 同价低质” 的产 品,消 费者消费这些产品也是为 政府规制支付成本 。
内部性_外部性_政府规制
经济评论 2006年第1期ECONOMIC RE VIEW No11 2006内部性・外部性・政府规制何立胜 杨志强 摘要:市场是在各种或隐或现的规则里发挥其功能。
由于市场交易中的信息不对称性、不确定性等,往往会使交易者出现逆向选择与败德行为,导致内部性;由于缺乏明确界定的产权和存在着高昂的交易成本,产生外部性。
无论是内部性还是外部性其根源都是未界定清晰的产权关系,二者都会导致市场机制配置资源效率的低下,形成市场失灵的状态,这为政府规制提供了前提与条件。
关键词:内部性 外部性 政府规制 在政府规制理论中,外部性常被视为政府规制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
虽然外部性理论和福利经济学为政府实行社会性规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持,但其微观理论基础还显得相对薄弱。
内部性———一个与外部性相对应的范畴则为政府的社会性规制提供了微观理论支撑,使政府规制理论进一步完整与深化。
一、引言对内部性理论研究最早的是美国经济学家史普博(1989),在《管制与市场》中,他独创性的使用了“内部性”这一概念,认为内部性是由交易者所经受的但没有在交易条款中说明的交易的成本和收益,并侧重分析了市场内部性产生的原因以及解决途径。
我国对内部性理论的研究还处于引入介绍阶段。
程启智(2002,2004)对内部性理论进行了介绍与分析,并对内部性理论进行了创造性运用,认为不论外部性还是内部性,都是由于产权未充分界定而导致的成本与收益的外溢,二者唯一的不同是受损(受益)方不同。
外部性是对不涉及交易的第三方造成的影响,而内部性是具有信息优势的交易方对另一交易方造成的影响,二者可以统一到同一产权理论框架下。
但他认为没有区别内部性与外部性的必要,所以,也就没有对内部性做进一步的理论探索和发展。
对于外部性的研究,最早可追溯到亚当・斯密(1776)。
他在论述市场经济的“利他性”时认为,“在追求他本身利益时,也常常促进社会的利益”,涉及到了正外部性的特点。
理论界一般认为外部性概念是由马歇尔(1890)首次提出,并且首创性的提出了“外部经济”的概念。
安全生产规制成本收益评估方法研究
1 5 0 0 2 8 )
i类 : ( 1 ) 市场直 接交易 收益 , 是 指实施规 制所增加 可以在市 场上交易 的产品与服务的价值总和。例如 , 进行 安全生产规制后 , 所增加产品的
产量 , 其价值就属于市场直接交易收益。( 2 ) 市场间接交易收益 , 指安全 生产规制产生的并不在市场上直接交易的产品与服务 的价值总和 。例 如一种规制措施降低了某种疾病的发病率 ,由此所节省 为了治愈该疾 病患者所要支付 的药品费用可 以看作市场直接交易受益 , 而患者少遭 受 的时间损失以及痛苦损失等无法在市场中直接衡 量价值 的收益则是 市场 间接交 易收益。( 3 ) 非交易 收益 , 指由安全生产规制 所带来不在市 场 中进行交易产 品和服务 的价值总和 。这是由于这些产 品与服务具有 非使用价值 ,非使用价值体现的是人们 愿意付钱 以改善 或保护产 品和 服务所具有 的既不能直接利用又不能间接利用的价值 .如人们 希望后 人 能够到故宫参观 . 但却难 以衡量为 了这种收益要付出多少。 尽管具 有 非使用价值 的物品许多人从未使用甚 至可能而且永远 也不会使用 , 但 是这些物 品却会产生很大 的影响 。 如果忽略非交易收益 , 那么将会很 大 程度上低估安全生产规制 的收益 。 市场直接交易收益 的计算较为容易 ,只需要规制所 产生的产品与 服务的变化与单 位价值 即可求 出最终收益 。市场间接交易收益与非交 易收益无法直接评估 。一般是通过计算获得这种收益支付意愿或遭 受 损失的赔偿 接受意愿进行货 币化价值评估 。最常用的方法是意愿调 查 评估 法( C V M ) , 该方法也是计算非交易收益的唯一方法。 C V M是通过对 ( 实 际的或者潜在 的) 消费 者的直接 询问 , 以确定他们对 获得某 种效用 的支付意愿的评 估方法 。虽然在现实 中, C V M 法会 南于各种原因而可 能导致所得 结果 与真实结果相背离 ,但 与其他方法相 比 。 C V M法直接 使用假想 市场 , 避免 了由于间接市场 不完善对评估结果产生的影响 , 更 重要的是 , C V M法直接询 问被调查 者的支付意愿 ,根据支付意愿对规 制收益直接评估 , 不需要掌握大量 的等间接信息 , 因而较为简便 。而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政府规制政策评价中的成本收益分析蒋红珍• 2012-07-12 22:14:57 来源:《浙江学刊》2011年第6期摘要:成本收益分析方法,在美国被广泛地运用于政府规制政策评估,并发展出一套较为成熟的分析结构和操作方法。
它包含以“没有规制的现存状态”为对照假设、以“特定规制事项的成本/收益”为分析单元、以“可替代性手段”为评估对比、以“分配效果与公平性”为兼及考虑成本四重分析结构,并区分“市场直接交易性”和“非市场直接交易性”两类价值,采取不同的货币换算方法。
成本收益分析既有“货币共量性”的优势,也存在量化标准科学性、货币基准转换可能性和范围界定可确定性层面的质疑,在我国制度借鉴和运用时需要引起注意。
关键词:成本收益分析;政府规制;政策评价;利益衡量中国是一个监管大国。
为了应对层出不穷的公共治理问题,经常需要由政府来选择政策工具,从而实现有效监管的目的。
对于政府规制手段选择的评估,则贯穿于政策制定、执行和司法评价的整个过程。
然而,由于行政过程的不同时段往往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因此,规制政策被迫面临多重标准的价值判断,有时甚至由于缺乏必要的“共量”基础,使完整的评价体系陷于崩离。
有鉴于此,美国在公共政策制定中引入“成本收益分析”方法,并将其从政策形成阶段拓展到司法评价领域,作为传统“利益衡量”的补充,来试图解决规制政策评估标准的一贯性难题,这非常值得我国借鉴。
近年来,我国在政府决策和立法领域,已经非常明确地提出“成本收益分析”的要求。
除了《行政许可法》要求对行政许可事项进行成本收益分析之外,①国务院颁布的《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也明确提出“积极探索对政府项目尤其是经济立法项目的成本效益分析制度。
”但是,成本收益分析的结构层次如何展开?技术方法如何实践?依然欠缺比较成熟的思路。
尤其是,它的优势如何在包括司法评价在内的整个规制措施实施过程中得以发挥,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试图以成本收益分析方法运用较为娴熟的美国为借鉴蓝本,介绍其具体的分析结构和操作方法,并梳理这一方法的困境和转型可能,以期对我国的制度实践有所裨益。
一、成本收益分析在规制政策评估中的意义成本收益分析在美国公共政策和法学领域的异军突起,本质上是经济学作为科学方法在社会科学领域成为重镇的表现之一。
在法学界,以波斯纳法官为代表的法经济学者,也预言“去法化”和“日趋经济学化”,将是法学发展的新方向。
②在这种去法化浪潮和经济学方法大量运用的趋势中,成本收益分析方法在政策分析和法学领域的渗透,成为一个典范。
③通俗地理解,成本收益分析是采用“货币基准”,对手段实施的“投入成本”与目的达成后的“产出利益”作比较,从而决定是否采取以及采取何种规制措施的方法。
一般来说,如果手段实施所需要的“负面成本”已经大于“正面获益”,那么,即使政策实施有助于达成公共治理目标,也会因违背成本收益分析规则而遭到抛弃。
之所以这种评估方法在美国得到广泛运用,不仅仅由于规制改革的现实需求,更是因为成本收益分析作为一项方法,对于补足传统利益衡量机制的局限、统合行政过程不同阶段的评价标准,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由于强调“成本”与“产出”间的利益衡量,成本收益分析很容易被纳入传统行政实践和司法领域的利益衡量模式。
而与传统利益衡量(或称法益衡量)过于局限在“公益实现”与“私益侵害”的两造格局不同,它将政策工具的各项成本,也纳入衡量过程。
不仅拓展了“公共利益”自身的理解,也扩充了利益衡量可能触及的衡量事项,从而实现传统利益衡量工具向更为宽广的视域和多维角度发展。
此外,从评估结果看,它可能涉及“是否采取特定政策手段”的判断,相比于传统利益衡量时结论的“非此即彼”,则明显地具有“超目的导向”优势:即使有非常迫切而必要的规制需要,但由于成本过高,因此,放弃任何规制措施,也能取得法政策学意义上的正当性。
当然,更为本质的是,成本收益分析借助于货币分析的“共量性”(commensurability),有效缓解了价值标准间的“不可化约”(irreducibility)。
④换言之,成本收益分析以货币为共量基准,为传统利益衡量要素间缺乏一般等价物从而无法实现直接作价对比的困境,提供一把“破冰之锤”。
这样,原本非常抽象复杂并且无法共量的利害关系,就具有数据化的对比可能性。
这样,它在相当程度上克服了缠绕在利益衡量质疑和批判声中“过于主观性”的弊病,有力地回应了“利益衡量”缺乏客观评价基础的顽疾。
⑤因此,不少学者相信,成本收益分析方法的运用,尤其是在规制政策形成和司法评价领域的统合运用,不仅是有效落实“规制缓和”这一改革目标的一剂良药,并且也是使规制政策分享同一套价值评价体系的居功之臣。
对于这样一套政策评估方法的借鉴和运用对我国当然也具有积极意义。
二、评估报告的构成及其多重分析结构的展开美国是当前在规制政策评价体系中采取成本收益分析方法最为娴熟和广泛的国家。
自1971年尼克松总统确立对特定规制事项进行“生活品质评价”(Quality of Life Review)制度之后,经过一系列由总统发布的行政命令,⑥美国确立起在行政机关正式实施行政规制前,必须对实施该项规制所花费的成本和可能获得的收益进行数据化分析,并经由专门的联邦预算管理局加以审核的制度。
⑦这就是通常所称的成本收益分析。
一般说来,一个完整的成本收益分析报告包括四个部分:(1)政府规制的潜在利益;(2)可能的花费与成本;(3)潜在的净效益分析;(4)较低成本达成相同规制目标的替代途径,及其对应的利益与成本分析。
⑧这个成本收益分析报告对于政府决策的约束意义在于:不仅拟采取的政府行动需要依据大量而充分的资讯,只有在潜在的社会利益大于社会成本时,才能实施一项规制措施,并且,行政机关也应当在为社会带来最高净利益的规制目标下,选择对社会净成本最少的方式来达成目标。
因此,虽然从概念上理解看,成本收益分析乃针对某一项特定的规制措施而进行,实际上它内含了多重分析结构和评估对象。
(一)以“没有规制的现存状”为对照假设在成本收益分析过程中,无论是用于政策形成前的预评估(pre-evaluation),还是配合一项政策实施后的影响评价(impact evaluation),都离不开一个对照假设(counterfactuals)。
由于成本收益分析诞生的前提,本质上是发端于经济学方法对“规制不灵”或“规制无效论”的批评,因此,最常见的对照假设是以“没有该规制的现存状态”。
⑨换句话说就是,如果维持现状,不采取某项规制措施,究竟会怎样?有意思的是,成本收益分析也常常运用于对既存规制状态的评估,此时,潜在地对照假设会转变为“一个不存在该规制的未来状态”。
无论如何,它们都揭示出:任何的政府规制首先都存在一个在“管”与“不管”之间的选择问题。
以“禁止酒后驾驶”这项公共政策为例,如果说传统的利益衡量往往考虑的是人身安全保护与行为自由限制之间的价值位阶关系,从而选择是否实施该规制措施的话,那么成本收益分析,则需要对照“放任酒后驾驶”可能导致的社会状态。
此时,因酒后驾驶导致的车祸率及其社会损失的货币性折算,就十分具有说服力,公共利益保护的重大急迫性也体现于此。
值得说明的是,这种未经规制状态所产生的“社会成本”,通常在成本收益分析时会转化为进入规制状态后的“社会收益”。
(二)以“特定规制事项的成本/收益”为分析单元特定规制事项的成本与收益,是成本收益分析中最基础也是最关键的分析单元。
总体说来,最终某个规制方案被采纳,最核心的数据支撑,就来自这一分析单元。
它包含两个对比项数:成本和收益。
一般而言,成本收益分析报告会产生若干选择事项,并选择单个或多个特定事项作为核心论证的方案。
包含在每一方案中的规制方案,就属于这里的“特定规制事项”。
在成本收益分析过程中,对于任何一个特定规制事项,都必需以货币为形态,评估其成本和收益的价值,从而得出每一个特定规制事项“是否值得”的判断。
⑩而如何得出“值得”的判断呢?这就要求“收益超过成本”。
这里同时产生两个非常重要的概念,一是“净收益”(net benefit),它是由总收益减去总成本所得到的值。
一般说来,只有当“净收益”呈现“正值”时,一项政府规制才具有最起码的参考资格;第二个概念是“收益/成本率”(benefit-cost ratio),它核算单位成本的收益取得量。
(11)一般说来,“收益/成本率”的比率越高,单位成本的收益获取量越大,那么规制就越有价值。
规制方案被采纳的可能性也就越高。
(三)以“可替代性手段”为评估对比特定规制事项的成本与收益,虽然构成成本收益分析的核心单元,但是,即使某一特定规制事项在“净收益”和“收益/成本率”上都获得令人满意的答案,政策评估也尚未终结。
与特定规制事项的成本与收益作为一个“单体性”、“缺乏对照”的数据不同,对“替代性手段”的评价,则为成本收益分析提供了更为宽广的政策选择和参考背景。
这里产生了另一个重要的概念:最大净利(maximum of net benefit)。
(12)予以重点考虑的每个可替代性手段,都将形成特定规制事项的成本与收益数据,在广泛地对比这些替代方案之间的优劣之后,政府才会最终宣称定案的规制计划,并同时说明最终采纳的政府规制措施能够为社会带来的最大净利。
(13)通常情况下,“维持现状”或者说“不规制”,也是可替代方式的评价对象之一。
比如有时,“零规制”方案,构成行政机关强制性的说明义务。
值得说明的是,在替代手段的评价过程中,全面的资讯收集工作十分重要,各项措施规制效果发生的“规模”、“实效”、“可能性”,以及依据个案考虑不同手段间是否具有其它特点,例如“不可恢复性”与“独特性”等,(14)以及选择不同层级的执行机构等因素,都是需要纳入考虑的范畴。
(15)(四)以“分配效果与公平性”为兼及考虑从美国的实践看,虽然成本收益分析高度依赖“货币共量”的技术方法,但是,对于政策实施所可能衍生的“分配效果与公平性问题”,也被纳入考虑的范围。
当然,正如政府所承认的那样,有关资源分配的公正性问题,本质上并非成本收益分析所擅长的领域,但是,由于一项规制措施的实施,往往会造成不同人口与经济阶层(例如按照收入高低、种族、性别、产业类型的区分)在分配效果上的差异,甚至产生所谓“代际正义”(justice among generations)问题,(16)因此,成本收益分析不能完全置公平性问题于不顾。
但是,由于不同的规制方案其成本与效率分配的结果自然不同,其间很难以一个抽象的法则来证明哪一种分配更合乎公平。
因此,联邦预算管理局仅仅要求,必须尽可能详细地描述成本收益分析对分配效果的影响状况,而不是直接地断定何种分配方案更加公平。
(17)三、价值评估的技术方法综合以观,成本收益分析原则上是按照“货币量化分析(monetization)→其他量化分析(quantification)→定性分析(qualitative)”的方式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