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激相关障碍

合集下载

应激相关障碍(Stress-relateddisorders)

应激相关障碍(Stress-relateddisorders)

急性应激障碍(Acute Stress Disorders)
又称急性应激反应,是指个体突然遭遇 急剧、严重的精神刺激之后数分钟至数小 时出现的短暂的精神障碍。常常持续数小 时至1周,通常在1月内缓解。
*急性应激பைடு நூலகம்碍临床特点
• 强烈的精神应激事件,常刺激后数分钟到数小时发病 • 有情感迟钝的精神运动性抑制: 初期可表现为茫然,情感淡
应激和应激反应
2. 应激源(Stressor)
是指能引起机体发生应激反应的各种因素的总称。包括: 生物性应激源:理化\躯体因素等 心理性应激源:心理冲突、挫折 社会性应激源:灾害 文化性应激源:道德、风俗习惯
应激和应激反应
3.应激反应:(Stress Response) :个体因为应激源/生活事 件所致的心理、生理和行为的变化。
PTSD的治疗策略
一、心理治疗
1、支持性心理治疗 2、催眠治疗
3、认知行为疗法
(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CBT) 暴露疗法 想象暴露法 系统脱敏 焦虑控制训练 应激预防训练
PTSD的心理治疗技术和靶症状
主要症状
推荐技术
参考技术
侵入性思维
闪回 害怕、惊恐、回避
远离别人、兴趣丧失
*PTSD的临床表现
1、闪回/闯入性再体验( Flashback) 反复发生闯入性的创伤性体验重现(病理性重现或称闪回)、 梦境、或由相似的境遇诱发(触景生情) 是PTSD的最具特征性的症状
2、警觉性增高症状(Fight ) 持续警觉性增高,惊跳反应 焦虑、激惹或易怒 注意力不能集中 难以入睡或睡得不深
暴露治疗
暴露治疗 暴露治疗、认知 治疗、焦虑管理 认知治疗

应激性相关障碍及习题

应激性相关障碍及习题
13
应激相关障碍—概述
• 应激相关障碍(Stress-related Disorders):指一组主要由心理、社会
(环境)因素引起异常心理反应,导致 的精神障碍,也称反应性精神障碍。 • 不包括癔症、神经症、心理因素所致 生理障碍,及各种非心因性精神病性障 《CCMD-3》 41 应激相关障碍[F43] 41.1 急性应激障碍[F43.0急性应激反应]
又称急性反应性精神病(Acute Reactive Psychosis),是 急性应激障碍的一个亚型。由相当强烈并持续一定时 间的心理创伤性事件直接引起的精神病性障碍,以明 显的妄想或严重的情绪障碍为主,症状内容与应激源 密切相关,较易被人理解。 ➢ 急性或亚急性起病, ➢ 经适当治疗,预后良好,一般在一个月内恢复正常, 一般无人格缺陷。
• 心理学研究还表明,过度的压力会影响智能, 使人思维狭窄、注意力分散、记忆力下降。压 力越大,认知效能越差。
• 个体在压力状态下的心理反应存在很大差异, 这取决于个体对压力的知觉和解释以及处理压 力的能力。
5
战斗或逃跑时,身体内到底发生 了什么变化
• 行为反应: • 直接反应:指直接面对引起紧张的刺激时,为
• 早在18世纪,人们就开始对它的研究。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Cannon提出,动物和 人类最主要的身体反应之一便是应激— —战斗或逃跑的反应。
• 一只小狗的领地如果遭遇大狗的进犯, 本能反应一定是逃之夭夭,而当它遇到 同样弱小的同类挑衅,就会选择战斗, 拼它个你死我活。
3
战斗或逃跑时,身体内到底发生 了什么变化?
41.11 急性应激性精神病[急性反应性精神病] 41.2 创伤后应激障碍 [F43.1] 41.3 适应障碍 [F43.2] 《ICD-10》F43 严重应激反应,适应障碍 43.0急性应激反应 43.1创伤后应激障碍 43.2适应障碍 43.8其它严重应激反应 43.9严重应激反应,未待定

应激相关障碍

应激相关障碍
神病 (急性反应性精神病)


指一种急性应激障碍的亚型由强烈并持续一定 时间的心理创伤性事件直接引起的精神病性障 碍。以妄想、严重情感障碍为主,症状内容与 应激源密切相关,较易被人理解。急性或亚急 性起病,病程短暂,仅个别病例超过1个月。 消除病因或改换环境(如解除拘禁)后症状迅 速缓解。 经适当治疗,预后良好,恢复后精神正常,一 般无人格缺陷。
创伤后应激障碍

精神障碍延迟发生,遭受创伤后几日至 数月后出现,精神障碍持续至少一个月 以上(CCMD-3中至少三个月以上)。
四、适应障碍



是指在明显的生活改变或环境变化时产 生的、短期的和轻度的烦恼和情绪失调, 常有一定程度的行为改变。 典型的生活事件:居丧、离婚、失业、或 变换岗位、迁居、转学、患重病、经济 危机、退休等。 一般与事件的严重程度、个体心理素质、 心理应对方式有关。
如果应激源被消除,症状往往历时短暂,一般 持续数小时至1周,通常在1月内缓解。 预后 良好,缓解完全。

临床表现


[诊断标准] 1.以异乎寻常的和严重的精神打击为诱因 2.在遭遇精神打击后若干分钟至若干小时内发病 3. 主要有两种临床相:伴有强烈恐惧体验的精神运动 性兴奋,行为带有一定的盲目性;伴有情感迟钝的精 神运动性抑制,可有轻度意识障碍 4.持续数小时至一周后缓解 [鉴别诊断] 急性脑器质性综合征;情感性精神病;癔症
(三)、应激反应
2、心理反应 1)认知反应 感知觉:错觉、幻觉、反复闯入性的创伤 体验、持续的警觉性增高、人格解体; 记忆力减退:对创伤体验作选择性遗忘; 思维:不知所措,不能应对目前处境; 注意力分散,集中困难。
(三)、应激反应
2)、情绪反应 焦虑 恐惧 抑郁 愤怒 激情 3)、其他行为改变

变态心理学第6章(2)应激相关障碍

变态心理学第6章(2)应激相关障碍

• 决定本组精神障碍的发生、发展、病程, 及临床表现的因素有: 1 生活事件和生活处境 2 社会文化背景 3 人格特点、教育程度、智力水平,及生 活态度和信念等
一 急性应激障碍
一、概述 • 定义:是一类在接触极为严重的创伤事 件1个月内发生的以分离症状、焦虑、警 觉性高等为主要表现的心理障碍。 • 在受刺激后立刻发病(若干分钟至若干 小时,通常在1小时之内发病) • 如果应激源被消除,症状往往历时短暂, 一般持续数小时至一周。
恐缩症
• 是一种与文化相关的害怕生殖器、乳房,或 身体某一部分缩入体内导致死亡的恐惧、焦 虑发作。 [症状] • (1)由明显的心理社会因素诱发; • (2)害怕生殖器、乳房,或身体某一部分会缩 到身体里去而导致死亡。常采取某种预防措 施 ( 如系带牵引 ) ,同时有强烈的焦虑或恐惧 情绪; • (3)急性起病,病程短暂。
生物 心理
A 极度压力可能导致下丘脑-垂体 -肾上腺轴的活动增强,进而导 致压力激素的长期释放,从而破 坏了与长时记忆有关的海马区
B 认知改变:对不幸事件的灾难性 解释,累积成一种信念。 C 对威胁和创伤的敏感:心理健康、 有心理准备的人患病几率小。灾 难性事件即使良好的心理健康度 也难幸免。 D 经济和经济程度: 贫穷、受教育程度低的个体更易 患病。
气功所致精神障碍
• 病程短暂,经脱离现场,中断练功,给予 适当处理后很快恢复。
• 排除以类似表现作为治病手段,及获取财 物或达到其他目的,或可随意自我诱发或 自我终止者; • 排除其他精神障碍,尤其是癔症或严重应 激障碍。
巫术所致精神障碍
• (1)精神障碍由巫术诱发; • (2)症状与迷信巫术密切相关,以神鬼附体的身份 障碍、片断的幻觉、错觉、妄想,或行为紊乱等 为主; • (3)排除: • ①以巫术作为获取财物或达到其他目的者; • ②可随意自我诱发或自我终止者; • ③其他精神障碍。

7第七章 应激相关障碍

7第七章 应激相关障碍

第二节 急性应激障碍
一、概 述 二、临床表现 三、理论解释 四、诊断评估 五、防治要点
2.生物学研究
Osuch 等人(2008)首次用正电子断层扫描技术 (PET)研究了急性应激期内创伤个体的神经生理反应。
杏仁核、嗅旁皮质和右内侧 前额叶皮层/前部扣带回之间的功 能交互作用可能是出现ASD及其 适应或恢复的神经基础。
第二节 急性应激障碍
一、概 述 二、临床表现 三、理论解释 四、诊断评估 五、防治要点
2.诊断要点
①严重应激事件; ②起病急,数分钟或数小时起病; ③症状出现的时间与应激事件密切相关; ④临床主要表现为有强烈情感变化的精神运动性抑 制或精神运动性兴奋,可有轻度意识障碍; ⑤病程短,评判随着应激源消的除或环境改变迅速 缓解或逐渐减轻。 若病程超过一个月,应变更诊断或考虑别的诊断。
按照临床优势分类: 1.反应性朦胧状态(reactive twilight state) 2.反应性木僵状态(reactive stupor state) 3.反应性兴奋状态(reactive excitement state) 4.急性应激性精神病(acute stress psychosis)
第二节 急性应激障碍
(一)心理应激的概念
应激(stress)加拿大生理学家Sely H于1936年提出,也可 称做紧张刺激、紧张反应、紧张状态或压力等。
强调心理因素在应激中的重要性,常用心理应激 (psychological stress)的概念。
第一节 概述
三、发病机制——心理应激学说
(一)心理应激的概念
现代应激概念:
1.应激是一种刺激 2.应激是一种反应 3.应激是一个过程 (输入、中介、反应、应对) 4.应激是一种处理

精神病学教学课件:第10章 应激相关障碍

精神病学教学课件:第10章 应激相关障碍
情感麻痹,对一般事物的反应显得麻木
创伤事件后的数天至半年内发病,一般在1年内 恢复正常,少数可持续多年
急性应激障碍acute stress disorders
旧称 急性心因性反应,是指一急剧、严重的精 神刺激作为直接原因,患者在受刺激后立即 (数分钟或数小时内)发病,表现有强烈恐惧 体验的精神运动性兴奋,或者为精神运动性抑 制。
发病急骤、历时短暂,预后良好 出现与否与严重程度与应激事件、个体的人格
经对症治疗,4天后意识基本清晰,定向力恢复,接触较好。 结合心理治疗,劝告如何对待妹妹的意外事件。住院2周,精神 状态恢复正常,对住院前后过程大部分不能回忆。建议门诊复 查。
12
鉴别诊断
分离性障碍:症状丰富多变,并有夸张性、表演性、 暗示性,给人以做作的感觉,且多次反复发作
急性脑器质性综合征:有一定的器质性基础,意识 障碍具有波动性,常伴有丰富的幻觉;体检和实验 室检查结果异常
13
治疗与干预
• 治疗干预的基本原则是及时、就近、简洁、紧扣 重点。
• 尽快摆脱创伤环境
• 建立良好医患关系
• 建立有效应对方式
• 详细回忆事件经过

药物治疗是对症治疗。
创伤后应激障碍
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
-也称延迟性心因性反应,由于受到异乎寻常的威 胁性、灾难性心理创伤,导致延迟出现和长期持 续的精神障碍
特点、对应激源的认知和态度、应对方式及机 体健康状态等密切相关
10
临床表现:有较大的变异性
初发症状:多数患者表现为“茫然”或“麻 木”,伴有一定程度的意识障碍
有些患者出现精神运动性抑制,甚至木僵
有些患者出现精神运动性兴奋,并伴有恐惧性 焦虑和自主神经症状

应激相关障碍--精神医学和心理学专业学生和老师必备

应激相关障碍--精神医学和心理学专业学生和老师必备

适应障碍
• 临床相可有占优势的症状群,也可以混合症状群出现 • 抑郁心境的适应障碍 • 短期抑郁反应 • 中期抑郁反应 • 长期抑郁反应 • 焦虑性适应障碍 • 混合性焦虑抑郁反应 • 其他恶劣情绪为主的适应障碍 • 品行障碍为主的适应障碍 • 心境和品行混合性障碍为主的适应障碍
适应障碍
• 诊断标准
重的威胁性 • 分类:严重生活事件;重大自然灾害;战争场面
美国911事件
人们惊恐、无助的表情
地震现场
海啸现场
痛失亲人
急性应激障碍
• 发病机理
• 巴甫洛夫:超限抑制 • Kaplan: 将应激后果归纳为三期
• Ⅰ期:冲击期,一种“茫然”休克状态 • Ⅱ期:以明显的混乱、模棱两可及变化不定为特点,
• 决定因素:应激性生活事件或不愉快的处境;患者个体的易感性;文化 传统、教育水平和生活信仰;干预和社会支持系统。
病因与发病机制
• 心理应激源
• 分类
• 严重的生活事件 • 生活工作方面有关的刺激 • 生存环境改变的刺激
• 应激源的分析
• 应激源的强度、性质和持续时间 • 个体对应激源的态度、个性特点及耐受性、躯体情况 • 社会支持系统
伴情绪障碍 • Ⅲ期:长期的重建和再度平衡
急性应激障碍
• 临床表现
• 起病:急,数分钟到数小时 • 临床相:
• 精神运动性抑制:最常见 • 精神运动性兴奋:伴恐惧性焦虑和植物神经症状
• 病程:短,数小时至一周,最长不超过一月 • 预后良好,恢复后难以全面回忆
缄默状态
悲痛中的居丧者
急性应激障碍
不安、恐惧,也可抑郁或欣喜若狂 • 行为动作:坐立不安、震颤、或刻板、转换动作 • 植物神经功能症状:食欲减退、睡眠障碍、口干、尿频、性

应激相关障碍

应激相关障碍
• 应激源分为三大类: • 1、家庭因素 • 2、工作或学习因素 • 3、社会因素

概述——应激源
• 遭遇应激源是否出现应激相关障碍以及障 碍的表现形式和严重程度,除了与应激源 的性质、强度、持续时间有关外,更重要 的是与个体对事件的认知评价、主观体验、 应对方式有关。同一事件对不同的个体会 有不同的反应。应激源只有其强度和主观 体验超出个体的耐受能力时,才能成为致 病因素。
概述——易感因素
• 按精神创伤性事件发生前后的时间来分, 可分为:
• 1、创伤前变量 • 2、围创伤期变量 • 3、创伤后变量
概述——病因和病理机制
• 1、生物学因素 • 2、心理因素 • 3、社会因素
应激相关障碍
9.11事件
汶川地震
概述
• 应激相关障碍是一类与应激源(主要是精 神创伤或精神应激)有明显因果关系的精 神障碍。
• 应激相关障碍包括急性应激障碍、创伤后 应激障碍、适应障碍三大类。其中,创伤 后应激障碍是临床症状最严重、预后最差、 可能有脑损害的一类应激障碍。
概述——应激源

应激相关障碍患者的护理

应激相关障碍患者的护理

临床表现:情感障碍,或出现不良行为、生理功能障碍。
适应障碍的分型
以焦虑、抑郁等情感障碍为主的抑郁型和行为退缩型
抑郁型适应障碍
焦虑型适应障碍
1
2
3
6
5
4
行为退缩型适应障碍
品行障碍型适应障碍
混合形适应障碍 以适应不良行为为主的品行障碍型和行为退缩型
以上类型均可出现生理功能障碍,如睡眠不好、食欲不振、头痛、疲乏、胃肠不适等症状,同时可因适应不良的行为而影响到日常活动,导致社会功能受损。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临床特点
急剧、严重的精神创伤为直接原因;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核心症状有三组:
闯入性症状
回避症状
警觉性增高症状 症状通常在创伤后数日至半年内发生,病程至少持续1个月以上。
闯入性症状:表现为无法控制地以各种形式重新回忆创伤经历和体验。三种形式: 短暂“重演”性发作 暴露于与创伤性事件相关联或类似的事件、情景或其他线索时,出现强烈的情感痛苦或生理反应。 闯入性症状还会在睡眠状态中以梦魇的形式出现,表现为患者梦中反复重现创伤性事件或做噩梦。
评估患者意识障碍的程度
密切观察患者的 各种表现,注意有无自杀自伤、暴力行为的征兆出现
提供安全舒适的环境
对有自杀危险的患者,需加强沟通,掌握其病情、心理活动的变化,并利用各种机会争取动摇或取消患者的自杀意念
当患者出现严重的精神运动性兴奋导致行为紊乱、冲动时,给予适当的保护性约束,以保证患者安全
对意识障碍患者加强观察和护理
创伤后应激障碍病人的护理(病例)
刘某,女,40岁,小学教师,大专文化。5年前,丈夫出差时,突遇车祸去世。在出差前,病人曾与丈夫为一件小事而“拌嘴”,丈夫一气之下说出“我走了,再也不回来了”的气话。

精神障碍护理学,知识点讲义,第十二章 应激相关障碍

精神障碍护理学,知识点讲义,第十二章 应激相关障碍

第十二章应激相关障碍一、概述——P1601、应激:为个体能力不足以应对环境要求而引起的生理、心理或行为的失衡状态。

2、应激源:是对个体而言涉及实际或威胁性死亡或严重伤害,或者对自身或他人身体完整性构成危险的创伤性事件。

主要包括严重的生活事件、重大自然灾害、战争、恐怖袭击等。

二、急性应激障碍——P160-1621、概念:为创伤事件发生的当时和以后出现的反应,持续至少2天,但不超过4周。

2、病因:包括事件的性质、个体的素质、既往经历、应对方式等。

3、临床表现:持续的重新体验创伤,回避,警觉性增高,分离症状,麻木,与环境的疏远感,对周围环境的觉察能力降低,现实解体,人格解体,分离性遗忘等。

4、诊断:严重的创伤经历,至少有3项急性分离症状,再体验症状,回避,过度警觉,持续2天至4周间,排除器质性病变及其他精神疾病。

5、治疗(1)治疗原则:以心理治疗为主,药物治疗为辅。

(2)心理治疗:包括认知行为治疗、紧急事件应激晤谈等。

(3)药物治疗:包括抗抑郁药、镇静催眠药等。

三、创伤后应激障碍(考点42)——P162-1651、概念:是对严重的应激事件强烈的、迁延的或者延迟的异常反应,以不自主的再体验应激事件的片段,并伴有警觉性增高、对有关事务的回避为特征。

2、病因:包括应激源、遗传、个体的素质、神经内分泌、神经影响学等。

3、临床表现(1)警觉性增高:持续性的焦虑和警觉性水平增高,容易受惊吓,无法安心做事等。

(2)闯入性症状:患者以各种形式重新体验创伤性事件,闪回(患者处于意识分离状态,持续时间可从几秒到几天不等),患者有完全身临其境的感受,伴有强烈的心理痛苦和生理反应。

(3)回避:患者对创伤相关的刺激存在持续的回避,包括场景、情景、想法、感受或话题等。

还可表现为“心理麻木”或“情感麻痹”。

4、诊断:有创伤性事件,再体验创伤性事件,回避行为,情感麻木,警觉性增高,持续至少1个月,患者有明显主观痛苦,社会功能受损,排除器质性病变及其他精神疾病。

最新心理学应激障碍PPT课件

最新心理学应激障碍PPT课件
36
治疗与预后
治疗原则:教育训练为主 药物治疗为辅
❖ 教育训练 ❖ 药物治疗
预后:本病一旦发生, 智力损害常伴随 一生
37
提纲
概述 精神发育迟滞 儿童孤独症 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 品行障碍
38
儿童孤独症
(childhood autism)
概述:
❖ 是一种起病于婴幼儿时期,以社会交往障碍、 交流障碍、兴趣狭窄和刻板重复的行为方式为 主要特征的心理发育障碍。
(mental retardation MR)
概念:指生长发育阶段(18岁以前)的儿
童由遗传因素、环境因素或社会心理因素 等原因引起,以智能发育不全或受阻为特 征,以各种技能不同程度的损害和 社会适应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 的一组疾病。
33
分类
根据临床表现:愚鲁、痴愚、白痴 依据智商数:轻、中、重、极重 按受教育程度:可教育型、可训练型、
学习目标
掌握应激、应激源的概念 了解应激状态下个体的表现及
常见的心理应激源 熟悉临床特点及分型 了解应激相关障碍的诊断、治疗及预后
1
提纲
概述 临床的特点及分型 诊断与鉴别诊断 治疗及预后
8
二、临床的特点及分型
应激相关障碍(反应性精神障碍)是指 一组主要由心理、社会(环境)因素引 起异常反应所导致的精神障碍
采用道家的处世养生法,改变价值观 念,减缓应激
进行家庭治疗、社会环境治疗,使患 者获得家庭和社会的支持和帮助,有 助于尽快康复
24
道家处世养生4条原则:
利而不害,为而不争; 少私寡欲,知足知止; 知和处下,以柔克刚; 清静无为,顺其自然。
25
第十五章 儿童和少年期常见的
精神障碍
26

应激性心理障碍

应激性心理障碍

1.心理治疗:对于PTSD初期,主要采用危机干预的原则和技术,侧重提供支持,帮助患者提高心理应对技能, 表达和宣泄相关的情感,及时治疗对良好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慢性和迟发性PTSD的心理治疗中,除了特殊的心 理治疗技术外,为患者争取最大的社会和心理支持是非常重要的。家属和同事的理解,可以为患者获得最大的心 理空间。
创伤后应激
1
介绍
2
病因和发病
3
临床表现
4
诊断与鉴别
5
治疗
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简称PTSD,也称延迟性心因性反应,是由 于受到异乎寻常的威胁性、灾难性心理创伤,导致延迟出现和长期持续的精神障碍。这类事件包括战争、严重事 故、地震、被强暴、被绑架等等。几乎所有经历这类事件的人都会感到巨大的痛苦,常引起个体极度恐惧、害怕、 无助之感。
诊断与鉴别
临床表现
治疗
发病多在应激性生活事件发生后的1~3个月内出现,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包括抑郁心境、焦虑或烦恼,感到 不能应对当前的生活或无从计划未来,失眠、应激相关的躯体功能障碍(头疼、腹部不适、胸闷、心慌),社会 功能或工作受到损害。有些患者可出现暴力行为,儿童则表现为尿床、吸吮手指等。以抑郁为主者,表现为情绪 不高、对日常生活丧失兴趣、自责、无望无助感,伴有睡眠障碍、食欲变化和体重减轻,有激越行为。以焦虑为 主者,则表现为焦虑不安、担心害怕、神经过敏、心慌、呼吸急促,窒息感等。以品行障碍为主者,常见于青少 年,表现为逃学、斗殴、盗窃、说谎、物质滥用、离家出走、性滥交等。儿童适应性障碍主要表现为尿床、吸吮 手指等退行性行为,以及无故腹部不适等含糊的躯体症状。
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多见于青年人。多数报道指出,男女患者接近,两性患病率在统计学上无明显差 异。

应激相关障碍

应激相关障碍

应激相关障碍应激相关障碍〔stress related disorders),旧称反应性精神障碍或心因性精神障碍,指一组主要有心理、社会〔环境〕因素引起异常心理反应而导致的精神障碍。

临床分类急性应激障碍急性应激障碍〔acute stress disorder〕急剧、严重的精神打击,刺激后数分钟或数小时发病,主要表现为意识障碍,意识范围狭隘,定向障碍,言语缺乏条理,对周围事物感知迟钝,可出现人格解体,有强烈恐惧,精神运动性兴奋或精神运动性抑制。

创伤后应激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又称延迟性心因反应,指在遭受强烈的或灾难性精神创伤事件后,数月至半年内出现的精神障碍。

如创伤性体验反复出现、面临类似灾难境遇可感到痛苦或对创伤性经历的选择性遗忘。

适应性障碍适应性障碍〔adjustment disorders〕指在易感个性的基础上,遇到了应激性生活事件,出现了反应性情绪障碍,适应不良性行为障碍和社会功能受损。

通常在遭遇生活事件后1个月内起病,病程一般不超过6个月。

应激障碍症应激障碍症是指人在心理、生理上不能有效应对自身由于各种突如其来的、并给人的心理或生理带来重大影响的事件,例如战争、火灾、水灾、地震、传染病流行、重大交通事故等灾难发生所导致的各种心理生理反应,应激障碍症也叫做应激相关障碍,主要包括急性应激反应、创伤后应激障碍、适应障碍三大类。

急性应激反应是在应激灾难事件发生之后最早出现的,其典型表现包括意识改变、行为改变、情绪改变三个方面。

意识的改变出现得最早,主要表现为茫然,出现定向障碍,不知自己身在何处,对时间和周围事物不能清晰感知。

比方有些人听到亲人去世的消息后当场昏过去,醒后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不认识周围的亲人,不知道身在何处。

这种神志不清有时候会持续几个小时,也有的能持续几天。

行为改变主要表现为行为明显减少或增多并带有盲目性。

行为减少表现在不主动与家人说话,家人跟其说话也不予理睬。

第八章-应激相关障碍的护理ppt课件

第八章-应激相关障碍的护理ppt课件
2018/10/23 7
四、病因与发病机制
(一)社会文化件和悲痛性事件, 如严重车祸、飞机失事、财产巨大损失、被强暴、 被劫持,亲人死亡、亲人离别、情感破裂等。 突发的自然灾害 :如山洪暴发、强烈地震、严重 火灾等。 战争场面 :如亲临了(或间接听到、看到)残酷 的战争。 日常生活中的困扰 :多为生活中的一些不愉快事 件。
29
2018/10/23
基础护理 (1)做好病人的基础护理,防止皮肤 破损,控制感染。 (2)及时补充足够的营养和水分,维 持水及电解值平衡。 (3)及时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和生命 体征,对症护理。保证病人足够的睡 眠休息时间。
2018/10/23 30
心理护理 (1)沟通技巧:尊重关心病人,用清晰简短 的语言与病人沟通交流,态度和蔼,并与 病人保持适当的目光接触,耐心倾听,适 当运用非语言沟通方式,着重当前问题, 给予简明的指导。 (2)鼓励病人表达情绪体验:对病人的情绪 反应要采取接纳的态度,不应加以限制。 健康教育 待病人症状好转后,在可能的情况下组织 安排病人参加多种娱乐和体育活动。
创伤后应激创伤后应激障碍障碍创伤后应激创伤后应激障碍障碍又称延迟性心因反应强烈的灾难的应激如地震凶杀被强暴等使患者出现极度恐惧害怕悲痛或忧伤无助之感
第八章-应激相关障碍的护理教学
第一节 概述
概念及特征 流行病学特点 病因与发病机制 治 疗
2018/10/23 2
一、概念
应激(Stress)一词在物理学上译为压 力、应力。原意是指一个系统在外力的 作用下竭尽全力对抗时的超负荷状态。 1936年加拿大生理学家塞里(Selye) 将这个词引入到生物学领域,提出了应 激学说。 目前的研究较倾向于把应激看作是机体 与环境之间的不适应状态。

应激相关障碍

应激相关障碍

第一节 概述
应激相关障碍包括急性应激障碍、创伤后应 激障碍、适应障碍和与文化相关的精神障碍。 (应激障碍的分类不是一层不变,精神病学 第三版分类为:反应性精神障碍、适应性障 碍、感应性精神病;第四版分类为:急性应 激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适应障碍、感应 性精神病。与文化相关的精神障碍原来为单 一章节)
治疗
2)、另一部分人会出现严重的危机反应,甚 至导致心身健康的损害,例如:急性应激障 碍和创伤的应激障碍。 常用的干预技术包括支持性心理治疗、放松 训练、紧急事件应激昭谈等。心理危机干预 的最佳时间是遭遇创伤性事件后的24小时到 72小时。24小时内一般不进行危机干预。若 是72小时后才进行危机干预,效果有所下降。
鉴别诊断
2、心境障碍 患者意识清晰,无明显生活事件, 主要表现以情绪高涨或低落为特点,病程 漫长,易于反复发作,大部分在春秋季节 发作。
治疗
总的原则:早预防、早识别、早干预、防止 发展为PTSD。 今天着重讲一下危机干预: 危机是指个体面临一些突然出现的、非经常 发生的、超出个人正常应对能力的事件时的 一种反应状态,又称危机反应。 在面对这些危机时首要的是自助,依靠个人 与生俱来的寻求帮助的动机和潜力自我修复。 1)、一部分人在这种危机对抗的自我修复中 成长,提高了应对危机的能力。
第一节 概述
应激源: 1、职业(学业)问题 现代社会中,职业稳定性越来越差,转换职业 越来越频繁,这本身就可以构成应激来源。此 外,在职业(学业)的环境中,与上下级(老 师)或同事(同学)的人际关系长期紧张,晋 升、晋级受挫、职业(学业)负担过重。主观 愿望或现实要求超出了本人的实际能力,对职 业(学业)不满意但无法改变、工作频繁调动、 受到处分、对从事的职业(学业)毫无兴趣等, 都可以成为应激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一个妇
女为了保护自己的孩子,用瘦弱的身躯拼命顶住水 泥楼板,并用留言方式给孩子写下了:我亲爱的宝 贝,如你活着的话,请记住,妈妈我爱你。孩子在 伟大母爱呵护下,安然无恙,但孩子与母亲却从此 阴阳相隔,人们很难预料,孩子长大以后,看到这 些话语,对其人生的影响是正面还是负性的?
应激相关障碍
上海市杨浦区精神卫生中心 陈圣祺
杨精PPT 应急相关障碍
第一节 应激概述
一、刺激与反应
任何一种物体,只要具有生命,就会对外界的刺激作出反 应。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语 言和文字的刺激都可以引起包括生理和心理两方面的反应。 1946年,Selye将应激源分为两类:
∮良性刺激可以使人振奋、增加动力、带来益处; ∮不良刺激包括悲痛和苦恼等若处理不当,可导致疾病发
故后3个月和4年进行调查,共发现9例PTSD。 • 河北地震受灾群体中调查发现,3个月和9个月内
PTSD的发生率分别为18.8%和24.2%。
2021/4/21
应急相关障碍
杨精PPT 25
三、病因与发病机制
• PTSD是对异乎寻常的威胁性、灾难性事件的延迟 和(或)持久的反应。 这类例子有: 战争
2021/4/21
应急相关障碍
杨精PPT 21
诊断标准
[症状标准]
1、病前遭受强烈精神刺激;
2、以妄想或严重情感障碍为主,症状内容与精神刺 激因素明显相关,而与个体素质关系较小。
[严重标准]社会功能和额自知力严重受损。
[病程标准]病程短暂,仅个别病例超过1个月。消除 病因或改换环境(如解除拘禁)后症状迅速缓解。
生。
2021/4/21
应急相关障碍
杨精PPT 2
Lazarus强调认知评价在应激过程中的作用。他认为,对 应激的反应取决于个体处置这些应激的能力以及对相应后 果的评价。很明显,一个事件可能对某些人来说是一件非 常严重的事件,但在另一些人的眼里可能是微不足道的, 甚至是好事。
应激的作用以及程度,明显受到个 人特点(如人格特征、既往经验)、 社会环境(如家庭等)等的影响。
• 此外,个人经历、价值观、可利用的社会支持等也影响应 激的个人认知和评价。当然,个人认知水平、包括智力发 育水平、受教育程度及是否有足够的应对技能等也决定了 个人对应激源采取的应激反应。
2021/4/21
应急相关障碍
杨精PPT 5
三、应激的中介机制
• 二十世纪60年代以来,对应激的研究有了深入和扩大。大 量的实验和观察已经发现,机体在应激状态时可以出现一 系列生理、生化、内分泌和免疫系统的变化,影响机体内 环境的平衡。同样,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也为应激过程的机 制研究提供了手段。
杨精PPT 8
一、急性应激障碍概念:
• 如果应激源被消除,症状往往历时短暂、 预后良好、完全缓解。
• 急性应激障碍出现与否以及严重程度与个 体的心理素质、应对方式、当时躯体健康 状况等密切相关联。
2021/4/21
应激障碍流行病学
40.00%
33%
19%
20.00% 13.50%
(三)神经免疫
• Sudo N等的实验提示,持续心理压力可引起多种免疫指标变化,并引 起肝、脾、甲状腺等器官功能变化。除了这些细胞免疫紊乱的组织特 异性变化外,他还发现,持续的心理压力可以引起抗体水平、细胞免 疫活性物质和淋巴细胞数量的变化,导致免疫功能下降。
• 当然,在应激状态下,神经内分泌、神经免疫以及神经递质的变化都 不是孤立的,往往是协同作用的。
2021/4/21
应急相关障碍
杨精PPT 13
2010年4月在中央电视八套播放的电视剧《人 生天地间》里面有这样一个故事情节:一个台 湾名牌大学毕业的大学生陈家宏为了个人飞黄 腾达,不择手段将已有身孕的女朋友甩掉,用 血浓于水的所谓“亲情”会同其奶奶,逼迫其 同母异父的哥哥陈家明顶罪,用金钱收买流氓 自编自导了一幕“英雄救美”。在此滑天下之 大稽中,蒙在鼓里的美人——王心慧,在事发 后,一度出现紧张、焦虑、恐惧、神情恍惚、 草木皆兵、似有惶惶不可终日之样。同时还伴 有不愿进食、睡眠障碍、不敢出门、需人陪伴 等一系列症状。尤其是其情绪症状更为突出。
• 有时还可以采取变通的方法,以看似荒谬、实质 具有深刻内涵的故事,使患者在沉思中,得到感 悟和启迪。
2021/4/21
应急相关障碍
杨精PPT 18
案例
• 1、《不用一药,尽得风流》 • 2、《不愿下车的新娘》 • 3、《24层楼宇自杀的白领青
年》
2021/4/21
应急相关障碍
杨精PPT 19
森田理论
2021/4/21
应急相关障碍
杨精PPT 7
第二节 急性应激障碍
一、急性应激障碍概念:
• 一般是指以急剧、严重的精神打击作为直 接原因,患者在受刺激后立即(1小时之 内)发病,表现为强烈的恐惧体验的精神 运动性兴奋,行为有一定的盲目性,或者 精神运动性抑制,甚至木僵。
2021/4/21
应急相关障碍
• 3、如果在强烈精神打击后患者以妄想和严重情绪 障碍为主要症状,应考虑急性应激性精神病的诊 断(又称急性反应性精神病)。
2021/4/21
应急相关障碍
杨精PPT 17
• 急性应激反应在早期阶段,最好的心理干预可能 以倾听为主,包括适当的肢体语言比较合适。这 不仅使心理工作者能了解患者内心的痛苦及相关 想法和事情的来龙去脉、症结所在,而且能使患 者在述说中,压抑的情绪得以释放和宣泄。
杨精PPT 15
三、急性应激障碍诊断
• [严重标准]社会功能严重受损。
• [病程标准]在受到刺激后若干分钟至若干 小时发病,病程短暂,一般持续数小时至1 周,通常在1个月内缓解。
• [排除标准]排除癔症、器质性精神障碍、 非成瘾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及抑郁症。
2021/4/21
应急相关障碍
杨精PPT 16
2021/4/21
应急相关障碍
杨精PPT 3
二、社会心理应激
(一)应激来源
凡需要个体动员自身的心理生理资源或外部资源 进行调节,重新加以适应生活境遇变化和环境改 变的都可以认为是社会应激源。具体可分为:
恋爱婚姻及家庭问题
职业(学业问题)
社会环境因素
个人特殊境遇
2021/4/21
应急相关障碍
杨精PPT 4
应急相关障碍
杨精PPT 23
第四节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
一、创伤后应激障碍概念:指由于受到异
乎寻常的威胁性、灾难性心理创伤,导致延迟出 现和长期的精神障碍。 两个特点:
第一、 对未来的情绪体验具有创伤性的影响。 第二、 是对躯体或生命产生极大的伤害或威胁。
个体人格特征、个人经历、社会支持、躯体健 康水平等也是病情和病程的影响因素。
[排除标准]排除癔症性精神病,以及其他非心因性 精神病。
2021/4/21
应急相关障碍
杨精PPT 22
案例
李老师,男性,当年39岁。孤身一人带 着4000多元现金,千里迢迢回沪探亲。火 车拥挤,空气浑浊,治安状况也不好,内 心紧张,耳闻人语,到站后从附近的一幢3 层楼顶纵身一跃而下。
2021/4/21
0.00%




交通
暴力
杀 大屠
交通事故 暴力伤害 大屠杀
2021/4/21
婴幼儿和涉世不深、 似懂非懂的青少年,心 理伤害更为严重。
这种心理伤害如果得 不到及时的干预和矫正, 有可能对其未来的一生 造成不利的影响。
应急相关障碍
杨精PPT 10
§ 2006年夏天发生在我国浙江温州的爱丽斯飓风,
一个10岁左右的小男孩,在面对心理咨询师时,显 得异常的沉闷,不停地责备自己:“是我不好,没 有劝阻母亲、姐姐到后山姑妈家去……。)
三、急性应激障碍诊断
• 急性应激障碍常见于重大打击后,起病迅速,病 程局限,不容易混淆。但是,在鉴别时以下几点 还是需要值得我们高度注意的:
• 1、如果在创伤事件后主要表现为亚临床水平的焦 虑抑郁或其他非特异性症状,考虑适应障碍的可 能更合适;
• 2、如果症状是既有的另一种精神障碍症状的恶化, 不能诊断急性应激障碍;
§四川省都江堰聚源中学在地震中有200多个学
生和6位老师不幸遇难,许多学生亲眼目睹掺 状,每每想起,就不寒而栗、心神不宁、大汗 淋漓、惊恐噩梦。
2021/4/21
应急相关障碍
杨精PPT 12
§ 2007年6月6日下午2点50分,在上
海某肯德基快餐店发生了一起人质劫 持案,经过7个小时的对峙,在歹徒 企图行凶的非常时刻,公安特警果断 射击,一举击毙了残忍的歹徒,挽救 了年仅4岁的女孩。事后,小女孩常 常噩梦不断,老是跟母亲述说歹徒流 血的惨状,一改往日活泼可爱的样子, 不敢外出,不敢与陌生人接触。只要 一看见肯德基店,就寻死觅活往母亲 身后躲。
• 因此,对有上述情况的对象更应引起足够 的关注。
2021/4/21
应急相关障碍
杨精PPT 27
四、临床表现
• PTSD最特征性的表现是在重大创伤性事件发生后,
患者有各种形式的反复发生的闯入性创伤性体验
重现。
病理性重现
• 患者常常以非常清晰地、极端痛苦的方式进行着 这种重复体验。
(二)应激的个人认知与评价
• 决定个体对应激源作出反应的因素除了刺激的性质(是否 符合个体的需要)、强度、个体当时的身体状态外,另一 个重要的因素就是个体的认知和理解。
• 在日常生活中,具有某些个性特征的人容易对外界刺激产 生反应,并且反应强度也要大于其他人,这就是个体心理 素质的作用。而具有焦虑和癔症个性的人,往往对外界的 应激源产生过敏,并在刺激下采取逃避、激烈情绪变化等 反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