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说明文阅读ppt课件(30页)
部编版语文 中考二轮专题 说明文阅读 课件 (共40张PPT)
考题形式
2023年中考语文第二轮专题复习考题过关
如样题:“光的压力大概仅仅在10亿分之一到100亿分之一N这个数量级”运用了 哪种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答案】列数字,直观准确地说明了光的压力非常小,所以人感受不到光的压力。 【解析】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10亿分之一”“100亿分之一”运用了列数 字的说明方法,使说明准确具体,更具说服力。
2023年中考语文第二轮专题复习考题过关
考题形式
题型4:从文章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特点的词句,并体会。 对策:
找带有限制性词语(如:“比较”“几乎”“主要”“绝大多数”“相当”“大 约”“可能”“左右”等)的句子。
题型5:“这些条件”、“这种现象”“同样道理”等在文中具体指代什么? 对策:
2023年中考语文第二轮专题复习考题过关
应考指南
按语言风格分为平实说明文和生动说明文。 平实说明文常常是直截了当地说明对象,语言朴实、简明,内容具体、切实。
这类说明文一般是以解释科学原理,说明制作过程、步骤,或介绍建筑物等为主的 文章。适用于说明科学性及条理性较强的说明文,更多的是给读者以理性认识。如 《中国石拱桥》一文在语言运用上简洁、平实、准确、周密,作者以严肃的科学态 度,或说原理,或引古籍,或列数字,语句简短明快,明白晓畅。
事理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某个抽象事理。说明目的是将抽象事理的成因、关系、原理等 阐释清楚,使读者明白这个事理。如《死海不死》一文先介绍死海的特征,然后说明死海的 成因,最后对死海的变化作了简介,解开了读者心中对“死海不死”这一现象的疑惑。 (2)按说明特点分为自然科学说明文和社会科学说明文。如《看云识天气》一文主要说明 了云和天气的关系,即如何通过观察天空中的云来识别阴晴风雨,属于自然科学说明文;《 苏州园林》一文主要从园林建筑设施的各个方面说明了苏州园林的图画美这一特征,属于社 会科学说明文。
2020年语文中考专题复习课件:说明文阅读(共30张PPT)【优秀课件】
2020年语文中考专题复习课件:说明 文阅读( 共30张 PPT)【 优秀课 件】
7.对人类关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方法; 8.有创见地补写文章结尾; 9.针对生态环境情况,拟写警示性的标 语、建议或公益广告等; 10.针对文章的某个方面或某段内容,自 己设计题目并做出回答。
原因-结果、主-次 整体-部分、现象-本质 概括-具体、特殊-一般
方 2分类别、3列数字、
法 4作比较、5画图表、 6下定义、
7作诠释、8打比方、9摹状貌、10引用
说明文语言: 准确、简明、周密
下定义
为了使读者对被说明的事物、事理有个明确的 概念,作者用准确、简单、科学的语言给被说 明的事物下定义,揭示出事物的本质特征。
2020年语文中考专题复习课件:说明 文阅读( 共30张 PPT)【 优秀课 件】
2020年语文中考专题复习课件:说明 文阅读( 共30张 PPT)【 优秀课 件】
引用:为了使说明的内容更充实具体,可 以引用一些文献资料、诗词、俗语、名人 名言,可使说明更具说服力。 引资料的范围很广,可以是经典著作,名 家名言,公式定律,典故传说,谚语俗语, 诗词句等。充当说明的内容或依据来说明、 介绍事物。 例如: “生命在于运动”,这是生物界的一个普 遍规律。人的机体,用则灵,不用则衰; 脑子用得勤的人,肯定聪明。
2020年语文中考专题复习课件:说明 文阅读( 共30张 PPT)【 优秀课 件】
2020年语文中考专题复习课件:说明 文阅读( 共30张 PPT)【 优秀课 件】
笔记:对应的术语
记叙文 说明文 修辞方法 说明方法
举例子
比喻
打比方
中考语文复习课件: 专题六 说明文阅读 (共30张PPT)
[2017•安徽] 冬眠的奥秘 张劲硕 ①严寒的冬天,我们总是向往着在被窝里长眠一冬———能像狗熊和青蛙那样 冬眠就好了。然而我们大都不知道:那些冬眠的动物身上隐藏着人类尚不知晓的惊 天奥秘! ②冬眠是动物应对恶劣环境的一种策略,科学上叫“蛰伏”。有人会问,冬天 里睡得多、睡得久,不就是冬眠吗?它们还真不是一回事,只是二者的区别不太容 易看出来。拿鱼来说,有几类鱼是会冬眠的,包括我们熟悉的鲤鱼,每当冬天来 临,它们就把自己调到冬眠档:不吃,不喝,不游动。这看似与正常档的睡觉并无 二致,但请注意它们的鳃!鱼类靠鳃呼吸,平时就算身体静止不动,鳃也会轻轻开 合扇动。而进入冬眠的鱼,鳃几乎不动,完全处于麻痹状态。除了呼吸,冬眠动
第三部分 阅 读
专题六
说明文阅读
知识点一 明确说明对象
1.看题目
不少事物说明文题目就表明了说明对象,如《苏州园林》;对于事理说明文,题目 也可以帮助我们确定说明对象。
2.看首段
有的文章使用的是形象化的题目,或节选文段没有题目,我们就看文章(选文)的
第一段,第一段往往表明说明对象。
3.看总括句或中心句
知识点三 梳理说明顺序结构
1.说明顺序
说明文常常按照说明对象本身的特点来安排顺序,从说明类型来看,说明事物的文 章常采用空间和时间顺序,说明事理的文章常常采用逻辑顺序。
从具体内容来看,介绍某类事物的发展历程往往采用时间顺序,一般都能从文章中
找出标志性的表示时间的词语。介绍相对静止的事物,比如建筑物,往往采用空间 顺序,一般也能从文章中找出标志性的表示空间方位变化的词语。 逻辑顺序就是按照事物内部联系或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来安排顺序,主要有:从整 体到局部,从现象到本质,从原因到结果,从特点到用途,从主要到次要,从概括 到具体等。
中考专题复习之说明文阅读PPT优秀课件下载(1)(24张)
江西省历年中考现代文阅读 2007年 一、散文 二、说明文 2008年 一、散文 二、议论文 2009年 一、散文 二、说明文 2010年 一、散文 二、议论文 2011年 一、散文 二、说明文 2012年 一、散文 二、议论文 2013年 一、散文 二、议论文
2014中考专题复习之
说明文阅读
题型一、加点词语有何作用(或如何理解)?
(2007年江西卷) 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下列句中加 点词语的理解。
其他的植物来到这四季如春的好地方,都显出 超常的生机,只有四合木竟然枯萎了! 答: “竟然”是“出乎意料之外”的意思, 写出了人们对能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下存活,却在 四季如春的好地方枯萎的反常现象表现出的惊讶, 说明四合木对环境的依赖。
关于说明文,你了解多少? (要求:请用“我知道说明文 的……”句式回答。)
说明文的相关知识 一、说明文的定义: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 方式来解说事物、阐明事理而给人知识的文章体 裁。它通过揭示概念来说明事物特征、本质及其 规律性。 二、说明文的分类(类型): 对象:事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 语言:平实的说明文、生动的说明文。 三、说明文的结构: 1、总分式:总-分、分-总、总-分-总。(多用事 物说明文) 2、递进式:各层之间的关系是由浅入深、由表及 里、由现象到本质。(多用事理说明文)
答:用设问形式拟题,引起读者思考,激发阅读 兴趣,揭示了说明内容。
方法突破: “四看”: 1、看是否揭示了说明对象及其特征。 2、看是否运用了修辞手法,并分析其 表达作用。 3、看是否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4、看是否突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考点2、分析开头的作用
( 2013· 呼和浩特)水刀的力量 ①“水也清,水也静,柔情似水。”水在诗词歌赋中,历来以柔著称。 我们平时看到的水也总是“温柔”无比,毫无冲击力,这是由于它 处于静止状态或流速缓慢的缘故。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人们 已经有办法使看似柔弱无力的水一反常态,变得坚硬起来。
中考语文总复习说明文阅读专题PPT教学课件
14
➢分析说明语言的典型试题:
4、阅读《你的唾液贵如金》,结合具体 内容分析本文语言特点。
A、分析说明语言的平实、准确性
B、分析说明语言的生动、准确性
2020/12/11
15
➢分析说明语言的典型试题: 方法归纳
1定性。本文语言平实、准确或生动、准确。
2列举修饰限制性词语、句子或具有比喻拟人 等修辞手法的句子
2020/12/11
17
➢分析说明语言的典型试题:
5 通读全文,说说第⑥段中“我们已经得出的 这一结论”指的是 什么。(05。济南) 《2050,告别一百万个物种》
考察指示代词的指代内容。根据“词不离句、 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的原则,答案应在文 章中找。
据保守估计,这6个地区的物种到2050年将消 失15﹪~37﹪,即平均有26﹪的物种将因为气 温升高且无法寻找到适宜的栖息地而灭绝。
3分析词语、句子的表达作用,体现语言特点
2020/12/11
16
示例:
本文语言生动、形象、准确。例如“唾液 是消化系统中不可或缺的帮手 ”、“研究 证明,唾液是你宝贵的信息库,是反应你 健康状况的一扇窗。 ”等语句中把“唾液” 比作“帮手 ”“信息库”“窗”,生动、 形象地说明了唾液可以帮助消化、传递珍 贵信息、反应健康状况的重要作用。语言 表达生动、形象。
强调了经济损失之大, 如果去掉这个词, 意思
变成“我国每年被污染的粮食合计经济损失刚好
是200亿元”,太绝对了,表达就不准确,不严密
了。
“很可能”一词表估计,它说明月球成为人
类远征其他星体的中转站不一定能够实现,表达
准确,严密。
2020/12/11
11
➢分析说明语言的典型试题:
中考说明文阅读复习ppt课件【优质PPT】
2021/10/10
23
分类别:是根据形状、性质、功能、成因等
方面,把事物或事理按一定的标准 分成若干类别,然后逐一加以说明
的方法。分类别的说明方法可以全 方位、多角度地说明事物或事理, 能够使说明更有条理、更加清楚。
如《向沙漠进军》一文将沙漠进攻的方 式分成“游击战”和“阵地战”两类。
2021/10/10
作用分析:这里用了列数字的说明 方法。作者用具体数字准确说明万 人大礼堂的宽度、深度、中部高度 及体积,突出其“雄伟”的特征, 使读者一目了然。
2021/10/10
31
作比较:
选择有外在或内在联系的事物进行比较。作比较 包括类比和对比。
作用:可以化深奥为浅显,变复杂为简明,可以 更清晰、更鲜明地说明事物,增强说明效果。
如《中国石拱桥》中“石拱桥的桥洞成 弧形,就像虹”
2021/10/10
35
▪ 打比方:生动、形象,增强文章 的趣味性。
▪ 答题思路:把什么比喻成什么, 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的 什么。
2021/10/10
36
例 如 —— 我 从 东 长 安 街 向 天 安 门 广 场 走 去,未进入广场就望见纪念碑。它像顶 天立地的巨人一样矗立在广场南部,和 天安门遥遥相对。
• 表程度:比较、几乎、相当……
• 表估计:大约、可能、左右、可算……
• 表时间:当时……
2021/10/10
42
试题讲析
例如: "我国 的石 拱桥 几乎 到处 都有"
分析:“几乎”是接 近的意思,说明我国 石拱桥分布很广,但 不是到处都有。去掉 后,意思就太绝对了, 不够准确。
24
分类别:条理清楚。
九年级语文中考初中说明文文体知识课件(共53张PPT)
1.看题目 2.看首位段和中心句
例如《绿色蝈蝈》是事物说明文,说明对象是:蝈蝈。 《看云识天气》是事理说明文,第一自然段的最后
“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 什么样的天气”。由此句就可以总结出此文介绍了云和 天气的关系。
明确特征的方法
▪ 一般来说,说明文要说明的重点, 往往就是事物的特征。
找出:中 心 句
中心句指的是一段话中表述中心意思的句子。 一般情况下一段只有一个中心句,且以短句居 多。
中心句的位置:大多在段首,有的也在段尾, 极少数在段中。
二 说明方法
说明方法:
举例子 分类别 1、旅人桥(282年)→赵州桥(605年) →卢沟桥(1189年) →长虹大桥(1961年)
引5、用介有绍引三古人诗:词东句坡、(名中著)中→的鲁名直句(、左名)人名→言佛、印谚(语右、)俗语、神话传说等。
作诠释:能通俗地介绍或解说事物或事理的: 性质与特点。 (作用表达格式:通俗地介绍了××的……特征, 让人易于了解。)
下定义:增强文章的科学性 (作用表达格式:运用科学准确的语言 给××下定义,增强文章的科学性,使 说明更严密。)
实战演练:
作诠释
为什么?怎样区别?
▪ a、b两句都是判断句,a句使用了下定义的 方法说明统筹方法的概念,可以变为:一 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就是统筹方法。 b句用作诠释的方法从颜色上解说激光,如 变为“一种颜色单纯的光就是激光”,那 就是谬误了,因为并不是所有“颜色单纯 的光”都是激光。c句不是判断句,说明内 容没有解说“异养”的本质特征,只说明 部分范围,因而是作诠释。
又如《向沙漠进军》中第四段对“游击战”、“阵 地战”的诠释。
下
定
义
《中考说明文阅读》PPT课件
• 类型3: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
• 对策:答:(1)表态(删还是不删)。(2
)定性。如:“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
度修辞;“大约”“可能”“左右”等表估计,“多
”“有余”等表数量。 精选课件
13
• (3)若删去,原来什么样的意思就变成了什 么样的意思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
• (4)xx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周密性、科 学性。
个词语不能互换的两个理由。
精选课件
21
2008年·河南
12.本文以“奥运飞人的追风战靴”为标题,有 什么作用?(3分)
2011 ·江西省南昌
22.文章以“太阳风暴对地球影响有多大?”为 题,有什么作用?(2分)
对说明对象或说明中心的考查
精选课件
22
2010年山东临沂
18. 以下两题任选其一做。 ①本文最突出的说明顺序是什么?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精选课件
8
6.摹状貌:对……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 具体生动形象。 7.画图表:直观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让人一目了然,容易理解。 8.下定义: 准确严密的说明了……的本质特征 。
9.作引用:引用资料具体详实的说明……的特征 ,增强了说服力。
10.作诠释:对……解释说明,使……更通俗易 懂。
中考备考之
说明文阅读复习
精选课件
1
精选课件
2
什么是说明文?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介 绍事物特点、阐明事理,给人以知识的一 种文体。
精选课件
3
说明对象 及其特征
时间顺序 空间顺序 逻辑顺序
说明顺序三大类:
列举下, 时举下例定间子义空间和逻辑。
发分类展别变化有时间;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考情分析及知识讲解课件(共27张幻灯片)
考点五:标题 题型13:说明文题目有什么妙处/作用/好处? 答题技能: (1)点明本文说明对象或说明内容。 (2)突出了说明对象的××特征; (3)从修辞入手。一般用比喻或拟人的修辞,作用是生动形象。 (4)吸引读者。
将……比作……,形象生动地说明了…… 像、好像、有如、犹
的特征(道理),使说明的内容更形象 如
易懂。
运用比喻、拟人等修 通过描摹……的情态,生动形象地说明
辞,有的像……有的 了事物(事理)……的特征,使文章生动
像……
活泼。
用列图表的方式对数字、步骤等加以
表格、柱状图、箭头 对照说明,非常直观、简明、形象地
第二,抓文章中的关键句子(如中心句和过渡句)。不少文章有 集中陈说说明对象特征的语句(即中心句),或者提示文章层次 内容的句子(过渡句)。阅读时必须将它抓住。如《中国石拱桥 》的第二、三自然段中的一些关键句“这种桥不但情势优美, 而且结构坚固”、“我国石拱桥有悠久的历史”“我国的石拱 桥几乎到处都有”,这些句子都概括了中国石拱桥的特征。
标志
作用
通过举……的例子,具体形象地说明 例如、比如、据说、
了……的特征(道理),使说明更具体、 譬如等
更有说服力。
数词、确数、约数、 用具体的数据,科学准确地说明
小数、分数、百分数、 了……的特征(道理),使说明更准确、
度数、倍数
更有说服力。
比、而、相对于、 较……
把……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 了……的特征(道理),使说明更加具
2024初中中考阅读理解ppt(共59张PPT)
初中中考阅读理解ppt(共59张PPT)contents•阅读理解基本概念与技巧•各类题型解题策略与示例目录•真题实战演练与解析•阅读素材选择与拓展延伸•学生自主训练计划与反思总结阅读理解基本概念与技巧阅读理解定义及重要性阅读理解是通过阅读文章来获取信息、理解作者意图和回答相关问题的过程。
在中考中,阅读理解占有很大比重,是考查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重要手段。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语言知识,提高语言素养和综合能力。
文章类型与结构分析议论文记叙文以阐述观点为主,包括论点、论据、论证等元素,通常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逻辑顺序来组织。
说明文预览法精读法推理法概括法阅读技巧与方法论述提高阅读速度策略掌握足够的词汇量是提高阅读速度的基础。
快速浏览文章,抓住关键词和主题句,忽略无关紧要的细节。
避免反复阅读同一个句子或段落,浪费时间。
通过大量阅读练习来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扩大词汇量学会略读和跳读减少回读加强练习各类题型解题策略与示例识别文章主题句关注高频词汇概括段落大意030201主旨大意题解题技巧细节理解题应对策略定位关键信息理解上下文注意细节描述推理判断题解题方法理解作者观点通过阅读全文,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态度,这是进行推理判断的基础。
分析文章逻辑注意文章中的转折、因果等逻辑关系,这些关系有助于推断出文章未明确表述的内容。
结合常识判断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常识进行判断,有助于得出正确的推理结论。
理解词汇短语含义在积累词汇短语的过程中,要注意理解其含义和用法,避免出现误用的情况。
积累常见词汇短语通过阅读、背诵等方式积累常见的词汇短语,提高运用能力。
多练习多运用通过大量的练习和运用,逐渐熟练掌握词汇短语的用法和技巧。
词汇短语运用指导真题实战演练与解析历年真题回顾及特点分析典型真题剖析及思路展示典型真题选取及背景介绍文章结构分析与要点提炼问题解答思路与技巧展示易错难点剖析与避免方法常见错误类型及原因分析难点问题应对策略与技巧避免失分方法与注意事项010204备考建议及心得体会分享制定合理复习计划与时间安排提高阅读速度与准确性训练建议增强文化背景知识与跨学科融合意识培养保持积极心态与自信心建立03阅读素材选择与拓展延伸推荐适合初中生阅读的优秀文章,如《背影》、《荷塘月色》等,引导学生品味文章的语言美、意境美。
中考复习文艺性说明文阅读之整体感知PPT优秀课件下载(30张)
(5)完成全文或段落层次示意图
(6)阐释文中概念
二、【设题方式】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2、用简洁的语言说说题目的含义。
3、本文围绕说明对象共说明了几方面内容?
4、本文的说明对象的特征是什么? 5、概括说明全文或局部段落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三、【考法指导】
题型及一般解题对策及方法
玉林市教科所教研员明确指出,考试淡化文体,但 无论考什么文体,都会考一道整体把握、整体感知的 题目,所以我针对这一考点整理出了这类文体主要考 查的内容和角度及一些解题的思路及方法对策与大家 共同探讨。
一、【主要考查的内容和角度】
(1)指出说明对象
(2)理解文章题目的含义
(3)归纳说明对象的特征或事理
方法四:分析概括法,即从文题入手全局把握,通过 分析概括全文大意,小结段意,抓住主要内容,简明 扼要进行概括。 •文章内容的概括
例:《计量雨滴》 1.请简要概括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3分) 【答:计量雨滴的方法与必要性(目的、作用、意 义)。】 •局部段落的主要内容 例:《茶马古道》 3.要点概括: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第二、三两段的内容。
方法三:理思路,抓关键句,概括归纳段 意,确定对象特点。
例:《神奇的彩色棉》
问题:与普通棉相比,彩色棉具有哪些特点? (3分)
(答案:①种植过程中不需农药;②纺织过程 中不需化学染料;③色彩自然柔和,永不褪 色。)
题型:4、概括文章内容或局部段落的主要内容 对策及方法: 方法一:概括事物说明文主要内容=说明对象+对象 的特征
题型:6、阐释文中概念类
对策及方法:
方法一:文章中如有定义说明,加以摘录或整 理,即可。 方法二:根据题目要求,找出有关重要内容 (划出重点词语、句子,分析整理,总结归纳)
中考复习说明文阅读PPT优秀课件下载16(21张)
7、找出下列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 一项: 把所有选项返回原文认真对照,错 误一般是在不易觉察处出现。有的 选项涉及的是说明文相关知识,应 熟练掌握文体知识。
8、为什么在文章中要插入××的 传说? (1)增加读者的阅读兴趣 。 (2)使说明对象具有神秘色彩 。 (3)突出强调说明对象的××特 点。
5、加点的词语能否删掉?为什么? 不能删。因为加点的词语表示1、推测、 估计 2、程度 3、范围 4、限制 去掉后就会使句意的表达1、绝对化, 不符合实际情况或者加点的词语体现 了说明对象×个特征,体现了说明语 言的准确性。
9、说明文开头一段、末尾一段、中 间段的作用。 开 头:1、引出说明对象。 (、增加文章的趣味性。 ( 、引出下文。 末 尾:总结全文 中间段:过渡 (承上、启下、承上启 下)
10、标题的作用: (1)、揭示说明对象及特征。 (2)、引起读者关注。
11、结合文章,联系实际,提合 理化建议: (1)、不能脱离文章。 (2)、符合情感态度价值观 。 (3)、能联系实际
3、月球很可能成为人类远 征其他星体的中转站。 “很可能”一词能否删去, 为什么? 答:不能。“很可能”一 词表估计,它说明月球成为 人类远征其他星体的中转站 不一定能够实现,“很可能” 一词表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 性。
2、我国每年被污染的粮食合计经 济损失至少200亿元。 “至少”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答:不能。“至少” 这个词用得 准确,它起到限制作用,强调了经 济损失之大, 如果去掉这个词, 意思变成“我国每年被污染的粮食 合计经济损失刚好是200亿元”, 表达就不准确,不严密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词
格式:
“XX”表示……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
1天上的云,真是姿态万千,变化无常。(中心 句)它们有的像羽毛,轻轻地飘在空中;有的像 鱼鳞,一片片整整齐齐地排列着;有的像羊群, 来来去去;有的像一床大棉被,严严实实地盖住 了天空;还有的像峰峦,像河流,像雄狮,像奔 马……(比喻、排比,把云的万千姿态描绘得非 常生动形象,能够激发读者的想像。)它们有时 把天空点缀得很美丽,有时又把天空笼罩得很阴 森。刚才还是白云朵朵,阳光灿烂;一霎间却又 是乌云密布,大雨倾盆。(对比)云就像是天气 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 天气。(比喻)
3.说明结构。准确理解全文的结构特点;理清段 与段之间的关系;掌握过渡句段、照应句段、总 括句段的作用;对局部内容在全文中的地位及作 用做出阐述,并说明是否删掉的理由。
4.说明方法。 5.说明语言。对文章的语言特点进行归纳概括; 理解加点词语的作用;阐述具体句段的语言特点。
三、注重培养考生的科学素养
讨论+发言
NO2经验告诉我们:天空的薄云,往往是天 气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 是阴雨风雪的预兆。 NO4出现了高层云,往往在几个钟头内便要 下雨或者下雪。 为什么不能删去“往往” “常常”?
“往往” “常常”表示可能,不是绝对的, 符合实际,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新课标、新教材 对说明文阅读和考查的要求:
引用:为了使说明的内容更充实具体,可 以引用一些文献资料、诗词、俗语、名人 名言,可使说明更具说服力。
引资料的范围很广,可以是经典著作,名 家名言,公式定律,典故传说,谚语俗语, 诗词句等。充当说明的内容或依据来说明、 介绍事物。
例如:
“生命在于运动”,这是生物界的一个普 遍规律。人的机体,用则灵,不用则衰; 脑子用得勤的人,肯定聪明。
1.作比较:把“勤于用脑的人”和“懒于用脑的人”进行比 较,突出说明了“脑子用得勤的人肯定聪明” 。
2.打比方:把“脑子”比作“机器”,生动形象地说明了 “脑子用得勤的人肯定聪明”。
拓展与创新
1.人类不注意与自然和谐相处,导致生态环 境失衡,受到大自然无情的惩罚。请你举出 一个这方面的例子,并提出相应的改善的措 施。 举例: 措施:
2.你在生活中也经常用脑,读了这篇文章, 有些什么体会?
●解决地球上急剧膨胀的人口吃饭 问题和保护原始土壤之间确实是一对矛 盾,请你帮忙想一个解决的办法。 (《救救濒危土壤》)
●地球是我们共有的家园,它只有 一个,你觉得我们能为这伤痕累累的地 球作些什么? (《地球村画像》)
观察生活 积累知识 拓展思维 规范语言
逻辑顺序
整体-部分、现象-本质
方
1举例子、
概括-具体、特殊-一般
2分类别、3列数字、
法 4作比较、5画图表、 6下定义、
7作诠释、8打比方、9摹状貌、10引用
说明文语言: 准确、简明、周密
下定义
为了使读者对被说明的事物、事理有个明确的 概念,作者用准确、简单、科学的语言给被说 明的事物下定义,揭示出事物的本质特征。
打比方。用比喻的方法说明事物、事理,会 增强文章的形象性。用已知熟知的事物来形 容未知的、抽象的事物,使文章更加具体、 形象,便于读者接受。
列数字。为了说明得更加准确、具体而使用 的一种说明方法。
例如:这场沙尘暴从土地破坏严重的西部乱 起来,很快就发展成一条长2400千米、宽 1500千米、高3千米的一个巨大黄色尘土带, 连续3天,横扫了美国三分之二土地。
举例子。通过具体的事例来说明事物特征的方法。
作比较。分为两类
(1)为了说明事物的特征,可以把同类的两个事 物作比较,在比较中突出事物的特征。
(2)通过不同事物之间的比较,来突出事物的特 征。
分类别。根据事物的形状、性质、成因、功用等 的异同,把事物按一定的标准分成若干类,然后 逐类加以说明。运用这种方法,一是为了使说明 文写得有条理,二是为了使说明的对象更加全面, 给人以完整的印象。
说 明 文 阅 读
“说明文”
概念:客观的说明事物、阐明事理的一种 文体,目的是给读者以科学的知识、科学 的认识事物的方法。 结构:总分式(总—分、总—分—总)
递进式
对 事物说明文
回忆与巩固
四季、早晚)
三 序 空间顺序 (远近、上下、前后、内外)
要 素
原因-结果、主-次
关注生活 珍视生命 保护家园
准确运用
走 简要概括
向 把握方法
理清顺序
找准对象
成
说明文
功
根据新课标中“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 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的要求,说明文阅读考 查的题目势必要引导学生关注人类、关注自然、 关注生态环境、关注科技进程、关注未来发展,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思想、科学 品质、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 这些题目更多地以开放性试题的形式出现。
开放性试题
1.对说明内容进行创新性的表述; 2.对某种现象发表自己独特的看法和见解; 3.结合实际对某个问题谈出自己的认识; 4.根据文章内容进行合理推断; 5.根据文章内容延伸到文外相似的内容; 6.自然界对人类的启示;
1.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 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2.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 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 3.重点评价学生对读物的综合理解能力,具体 考查学生在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 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的表现。 4.考查能否把握阅读材料的大意,考查能否从 阅读材料中捕捉重要信息。
4作比较:把……和…… 对比,具体准确的说明……
8打比方、9摹状貌、10、引用:生动形象的说明……
典型问题解题技巧
• 典型问题:分析加点词的作用
•
或: 加点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 技巧:1、结合原文内容分析
•
2、套话
• 例如(加点词) “基本上”“大约”“左右”“在当时”
“比较”“大多数”“几乎”“许多”“可能”等
7.对人类关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方法;
8.有创见地补写文章结尾;
9.针对生态环境情况,拟写警示性的标 语、建议或公益广告等;
10.针对文章的某个方面或某段内容,自 己设计题目并做出回答。
备考策略:
第一,立足能力技法试题,做到稳拿基本分数。 对于说明文基本解读能力和说明技法的考查, 复习时要注意归纳规律,增强理解分析能力, 真正掌握说明文阅读的基本能力。 第二,关注科学素养试题,争取拿到发展分数。 对于这些开放性试题,复习时关键要拓展思维 空间,克服思维定势,注重思维创新,发表独 到见解,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
摹状貌,为了使被说明对象更形象可感、 具体,进行状貌摹写 。从表达方式上来看, 应归于描写。
如:《看云识天气》:“积云如果迅速向 上凸起,形成高大的云山,群峰争奇,耸 入天顶,就变成了积雨云。积雨云越长越 高,云底慢慢变黑,云峰渐渐模糊,不一 会,整座云山崩塌了,乌云弥漫着天空, 顷刻间,雷声隆隆,电光闪闪,就会哗啦 哗啦地下起暴雨来,有时竟会带来冰雹或 者龙卷风。”
请判断说明方法
1天上的云,真是姿态万千,变化无常。(中心 句)它们有的像羽毛,轻轻地飘在空中;有的像 鱼鳞,一片片整整齐齐地排列着;有的像羊群, 来来去去;有的像一床大棉被,严严实实地盖住 了天空;还有的像峰峦,像河流,像雄狮,像奔 马……(打比方、摹状貌,把云的万千姿态描绘 得非常生动形象,能够激发读者的想像。)它们 有时把天空点缀得很美丽,有时又把天空笼罩得 很阴森。刚才还是白云朵朵,阳光灿烂;一霎间 却又是乌云密布,大雨倾盆。(作比较)云就像 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 么样的天气。(打比方)
3.正确把握文意,概括要点。能够把握 文章的大意,从中提取重要信息;根据 文章提供的内容,对文中出现的新概念 下定义;对段落的内容进行归纳;对全 文要点进行概括;对事物的特点进行阐 述;对事物的发展过程进行总结;根据 文意,给文章增加标题。
二、理解并掌握说明文的技法
1.说明顺序。 2.说明层次。熟练划分不同类型段落的说明层次; 在理清层次的基础上,将抽出的句子能够还原到 文章中去,并说明理由。
“生命在于运动”,这是生物界的一个普遍规律。 人的机体,用则灵,不用则衰;脑子用得勤的 人,肯定聪明。因为这些勤于用脑的人,脑血 管经管处于舒展的状态,脑神经细胞会得到很 好的保养,从而使大脑更加发达,避免了大脑 的早衰。相反,那些懒于用脑思考的人,由于 大脑受到的信息刺激比较少,甚至没有,大脑 很可能就会早衰。这跟一架机器一样,搁在那 里不用就要生锈,经常运转就很润滑。
实践与运用 (一)
早在1860年至1890年,美国由于不合理的 过度开发西部处女地9000万公顷,大片焚烧草原, 盲目垦茺导致发生了1934年5月震惊世界的沙尘暴。 当时大气含尘量每立方公里高达40吨左右,3亿多 吨土壤被卷入大西洋。这一年美国毁掉耕地4500 亩,16万农民倾家荡产,逃离了西部大平原。
1.举例子:用美国1934年发生的沙尘暴通俗易懂的说明了沙尘 暴的严重危害。
2.列数字:运用数字具体说明美国1934年发生的沙尘暴给人 们带来的危害之大,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3. 不能删掉,“左右”表示估计,删掉后就成了“每立方 公里高达40吨”与事实不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实践与运用(二)
通常用什么是什么的判断句式。
例如:
食物就是一种能够构成躯体和供应能量的物质, 其中的“构成躯体和供应能量”是食物这一概 念的“种差”即食物不同于其他概念的本质特 征,“物质”是食物的属。这样,我们对食物 这一概念就有了更加准确的认识。
作诠释
作诠释是对事物、事理的某些特点所作的解释说 明,揭示概念的部分含义的说明方法。 这种方法与下定义的方法相似,它的不同之处在 于语言不像下定义那样严谨、讲究科学,可以随 意些,形式也不拘一格。能够通俗地解释、解说 事物,使用起来较为方便,与下定义相比,用得 更多一些。 例如: “一种可以称为‘游击战’。狂风一起,沙粒随 风飞扬,风愈大,沙的打击力愈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