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哲简答、论述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答题:

1、怎样理解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

世界是物质的,而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凡是物质,总是运动的物质,设想不运动的物质,将导致形而上学。凡是运动,总是物质的运动,设想不是物质的运动,将导致唯心主义。

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2、怎样理解时间和空间与物质运动的关系?

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物质运动与时间和空间是不可分割的:第一,物质运动总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进行的,没有离开物质运动的纯粹的时间和空间,也没有离开时间和空间的物质运动;第二,时间和空间也离不开物质运动,离开物质运动的时间和空间只是存在于思维中的抽象概念。

3、简述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

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是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

唯物主义反映论从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基本前提出发,坚持认识是“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认识路线;

唯心主义先验论从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的前提出发,坚持认识是从感觉和思想到无的认识论路线。

反映论的基本观点就是坚持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先验论的基本观点就是坚持把认识看成是先于物质、先于实践经验的东西。

4、简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

第一,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首先,生产力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其次,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

第二,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能动的反作用。主要表现为两种情形: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时,它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5、如何理解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和人们的历史选择性?

社会形态更替的客观必然性,主要是指社会形态依次更替的过程和规律是客观的,其发展的基本趋势是确定不移的。社会形态的更替归根结底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结果。

社会形态更替规律的客观性并不否定人们历史活动的能动性,并不排斥人们在遵循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对于某种社会形态的历史选择性,人们的历史选择性包含四层意思:

1.社会发展的客观必然性为人们的历史选择性提供了可能性空间;

2.社会形态更替的过程也是一个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相统一的过程;

3.人们的历史选择性,归根结底是人民群众的选择性;

4.人民群众对社会形态的历史选择是通过参与社会变革实现的。

6、简述劳动力商品与一般商品在使用价值方面的不同。

劳动力商品与一般商品在使用价值方面的不同在于: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不是一般的使用价值,而是创造价值的源泉。对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使用,一方面创造出新的使用价值,一方面创造出价值,而且是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

7、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与意义是什么?

依据:资本的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所起的作用不同。

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在生产过程中不改变自己的价值量,所以叫不变资本。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资本价值,在生产过程中发生了量的变化,即发生了价值增值,所以叫可变资本。

意义:第一,进一步揭露了剩余价值的源泉和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第二,为考察资本主义剥削程度提供了科学依据。

8、简述利润是怎样转化为平均利润的。

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的过程和机制是:

1.各部门资本有机构成不同,利润率不同,必然引起竞争;

2.等量资本投资于资本有机构成或周转速度不同的个生产部门,利润率会有差别,这必然引起不同

部门资本家之间为了争得更有利的投资场所和更高的利润率的竞争;

3.为了获得更高的利润率,各部门资本家展开以资本转移为特征的部门之间竞争,通过资本转移使

各部门产品供求关系发生变化,从而是价格涨落,引起利润率升降,使各部门利润率趋向平均,形成平均利润率。

9、为什么说资本积累推动着资本主义对自身的否定?

a. 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与生产社会化的这一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在资本积累过程中不段发展。资本积累促使的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必然会冲破私有制对生产过程的控制;

b. 资本积累提高了生产的社会化,使资本的社会化占有成为可能;

c. 资本积累造成的生产管理社会化,削弱甚至排斥了私人资本在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d.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及其派生的各种矛盾在资本积累中不断发展、激化,当这种发展激化使资本主义制度自身无法使之释放时,公有制取代私有制、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就将成为不可避免的结果。

10、简述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对社会主义替代资本主义的影响。

资本主义各国存在着经济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这种发展的不平衡使社会主义革命有可能在资本主义链条中的某些薄弱环节,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发生。另一方面,一些资本主义国际则因此可以继续存在和发展。

资本主义经济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使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必将是一个从个别国家逐步向更多国家扩展的相当长的历史过程。

论述题:

1. 试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原理,说明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意义。

一、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体事物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

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第一,个性与共性相互依存,相互连结。共性寓于个性之中,个性包含着共性。第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区别的,共性只是包括个性中共同的、本质的东西,个性总有自己的特点,是共性包括不了的,个性比共性丰富得多,所以两者不能互相代替,尤其不能用普遍性代替特殊性。第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三、全人类都将走向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是共性,中国特色是个性。

a) 中国特色的个性必须包含社会主义的共性。中国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必须遵循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共同规律,必须符合社会主义前进方向。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的个性离开了社会主义将失去其存在的根据。

b) 社会主义在中国必须化为中国特色。

1.社会主义国家的共性特征有:经济上必须坚持公有制;政治上必须建立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权;思想文化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

2.中国的具体国情:是社会主义国家,但还很不完善;国土大,人口多,底子薄,生产力落后。

3.经济: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反映了我国经济建设的特色;政治: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人民代表大会的政体,反映了我国政治方面的特色;思想文化: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思想,反映了我国思想文化建设的特色。

4.社会主义离开了中国特色将失去其活力。

四、理论上,形而上学割裂其辩证关系,表现为夸大共性否定个性或夸大个性,否定共性,所以是错误的;实践上,表现为教条主义和自由化倾向,是有害的。

2. 试述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因为:

1.货币要转化为资本,就必须带来剩余价值,资本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2.剩余价值是在生产领域产生的,它是由雇佣工人剩余劳动创造的、超过劳动力价值以上的、被资

本家无偿占有的价值;

3.剩余价值的产生不能离开流通领域。只有通过流通领域,资本家才能购买到特殊商品劳动力,它

的使用不仅能创造价值,而且能创造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才可能使货币转化为资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