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民事诉讼法中第三人撤销之诉制度
民事诉讼法新增内容之第三人撤销之诉解读

民事诉讼法新增内容之第三人撤销之诉解读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对于非诉讼当事人的权利救济主要是规定了第三人制度、执行程序中案外人异议制度和案外人申请再审制度,其中第三人制度属于一种事前救济,案外人异议制度和案外人再审制度则是一种事后救济。
去年新修订的民事诉讼法规定了第三人撤销制度,指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和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非基于本人的原因未参加诉讼,法院基于本诉当事人的意思表示作出裁判后,由于受到判决既判力的约束,导致其民事权益受到损害,从而为其提供一种事后救济。
【法条索引】:新民诉法第56条:"对当事人双方的诉讼标的,第三人认为有独立请求权的,有权提起诉讼。
对当事人双方的诉讼标的,第三人虽然没有独立请求权,但案件处理结果同他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的,可以申请参加诉讼,或者由人民法院通知他参加诉讼。
人民法院判决承担民事责任的第三人,有当事人的诉讼权利义务。
新民诉法第56条:"对当事人双方的诉讼标的,第三人虽然没有独立请求权,但案件处理结果同他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的,可以申请参加诉讼,或者由人民法院通知他参加诉讼。
人民法院判决承担民事责任的第三人,有当事人的诉讼权利义务。
前两款规定的第三人,因不能归责于本人的事由未参加诉讼,但有证据证明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调解书的部分或者全部内容错误,损害其民事权益的,可以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民事权益受到损害之日起六个月内,向作出该判决、裁定、调解书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人民法院经审理,诉讼请求成立的,应当改变或者撤销原判决、裁定、调解书;诉讼请求不成立的,驳回诉讼请求。
"【任在解读】:本次修改新增加的第三人撤销之诉类似于传统的审判监督程序,又区别于审判监督程序。
传统的审判监督程序是在穷尽一二审程序或者一审后未上诉,一方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裁判的一种救济程序,主要途径有三条:法院自查,当事人申请,检察院抗诉。
而第三人撤销之诉则只能靠当事人自己提出申请,走的程序也不是再审程序。
第三人撤销之诉制度

第三人撤销之诉制度作者:王衍来源:《法制博览》2013年第10期【摘要】第三人撤销之诉是一种法院审理后的救济制度,它与第三人参诉制度、案外人执行异议制度共同构成了我国目前司法程序中对第三人的保障制度。
本文就第三人撤销之诉制度进行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第三人撤销;讼法;制度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了我国新的《民事诉讼法》,其中民诉法第五十六条新增第三款规定,标志着我国正是确立了实行第三人撤销之诉。
一、案例介绍案例一:2011年5月,原告周某起诉要求确认其与被告戴某、林某签订的厂房买卖协议有效,该案经本院主持调解,双方于同年6月9日自愿达成调解协议,调解书于当日生效。
可是不久之后,2012年案外人李某到法院申诉称,戴某、林某早在2002年时就已和李某就涉案房屋签订买卖合同,并将涉案房屋交由李某管业使用,双方就房屋买卖合同之间尚有纠纷未解决。
故李某要求以第三人的身份撤销周某与戴某、林某的房屋买卖合同调解书。
案例二:2011年10月,被告陈某因民间借贷关系尚欠原告叶某90万元借款。
不久,原告叶某发现,陈某为逃避债务,采取在法院以调解的方式无偿将其享有的浙江某公司50%的股权确认为吕某所有,致使原告在债权无法得到实现。
原告叶某以案外第三人的身份起诉至法院,要求撤销陈某与叶某的调解书。
二、以案例为基础分析论述第三人撤销之诉与再审之诉、债权人撤销之诉的异同关于案例一,在我国新民事诉讼法未颁布实施前,完全可以适用民诉法中案外人再审程序进行纠正。
再审程序是特殊的救济程序,其目的在于纠错,如果原判决、裁定有错误的,可以通过再审程序撤销原判决或者依法改判。
虽然我国原民诉法第十六章关于再审程序的规定,再审程序只对生效裁判中的双方当事人发挥救济功能,而对受到错误生效裁判不利影响的案外第三人来说,却无法利用再审程序寻求救济。
但2008年最高院颁布的《审判监督程序解释》第5条规定了“案外人申请再审”,为第三人申请再审提供了法律依据,弥补了原民诉法的缺陷。
论我国的第三人撤销之诉

对 该 条进 行 文义解 释 , 该 条赋 予 了第 三 人 提起 执行 异 议 和启 动再 审制 度 的 主体适 格 , 对 再 审程 序 的提
体却不限于当事人双方。利益主体多元化和既判力 效力扩张的不可调和的一面 , 使第三人未获得前诉
诉讼程序的保障的前提下 , 承受判决上的实体不利 益, 相悖与现代 的法治精神。从完善第三人 的事后
2 0 1 3年 8月
山西 煤 炭管理 十部 学院学 报
J o u na r l o f S h a n x i C o a l - Mi n i n g Ad mi n i s t r a t o r s C o l l e g e
Au g . , 2 01 3
第 2 6卷
人申请再审制度。 《 民事诉讼法} 2 4 条, 0 首次赋予 了 第三人 为实 体权利 可 以通过诉 讼撤 销原判 决 。基 于
立法上 的规定第三人可以依照再审程序对损 害 自 己利益进行事后救济 。笔者在北大法宝检索后 , 在 司法实务 中法官也是多依 照该种程序保护第三人 的权益 。 2 . 《 民事诉讼法} 2 0 4 条第三人执行异议和再审 制度的不足。 2 0 4 条赋予了第三人启动再审, 但对具 体制 度架构 没有 明确 的规定 。第 三人 适用执 行异 议
这样就排 除了在执行程序前或程序结束后适用该 制度 的可 能 。同时 第三人 提起 撤销 之诉 的形式 只能 是给付之诉 , 因为只有给付诉讼才有执行力 。这样 就 把 原诉 是 确 认 诉 讼 或 形 成诉 讼 的诉 的类 型 排 除 在外 , 缩小 了第 三人 寻求救 济 的范 围。 适 用该 制 度 的 条件 是 第 三 人 向法 院 提 出执 行
第 3期
论案外人申请再审与第三人撤销之诉的关系

论案外人申请再审与第三人撤销之诉的关系在司法实践中,案外人申请再审和第三人撤销之诉是两种常见的诉讼制度。
它们分别针对不同的法律情形,但在某些情况下,两者可能产生关系。
本文将分析案外人申请再审与第三人撤销之诉的关系,并探讨在实际案例中如何协调两种制度的适用。
一、案外人申请再审的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六条规定:“当事人之一对判决、裁定认为有错误的,有权自收到判决书、裁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作出原判决、裁定的人民法院申请再审。
”可见,案外人并非当事人,但在特定条件下,仍有权对判决、裁定进行再审的申请。
案外人申请再审的法律依据主要体现在《民事诉讼法》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等相关法律文件中。
二、第三人撤销之诉的法律规定在部分案例中,案外人可能对原判决、裁定产生利害关系,但又不符合第一百零六条规定的当事人身份。
这种情况下,案外人便可以通过第三人撤销之诉进行利益维护。
原判决、裁定中的事实认定是否存在错误,新的证据是否能够推翻原有的事实认定等,这些情况都可以作为案外人进行第三人撤销之诉的法律依据。
在某些情况下,案外人也可能对原判决、裁定的程序性问题提出质疑。
虽然《民事诉讼法》中的第一百零六条更多地强调对于事实认定的再审,但对程序违法或由此导致的当事人未能进行充分陈述和申辩等情况,也可以作为案外人进行第三人撤销之诉的依据。
在程序性问题上,案外人申请再审可能未必能完全满足,但是案外人可以通过第三人撤销之诉进行程序方面的追索。
四、协调两种制度的适用在司法实践中,对于案外人申请再审与第三人撤销之诉的关系,法院应当根据具体的案情进行综合考虑和独立裁定。
根据案外人是否具有利害关系,是否符合《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六条的规定,来决定是否受理案外人的再审申请。
对于符合第一百零六条规定的案外人,且存在事实认定错误、新证据等撤销情形的,应当鼓励案外人通过第三人撤销之诉进行利益维护。
第三人撤销之诉与申请再审的选择

第三人撤销之诉与申请再审的选择在民事诉讼中,当当事人对判决或裁定提出异议时,有两种常见的诉讼方式可供选择:第三人撤销之诉和申请再审。
这两种诉讼方式在程序、适用范围和效果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本文将分析这两种诉讼方式的优缺点,并探讨在什么情况下选择哪种诉讼方式更合适。
第三人撤销之诉,是指第三人通过诉讼途径,撤销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或调解书,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在第三人撤销之诉中,第三人需证明原判决、裁定或调解书存在错误,如程序瑕疵、证据不足或适用法律错误等,才能获得法院支持。
与此相比,申请再审是当事人对已生效判决或裁定提出异议的另一种诉讼方式。
当事人认为原判决、裁定确有错误时,可向原审法院或其上一级法院申请再审。
法院在审查申请再审事由后,认为符合再审条件的,将裁定再审,并对案件进行重新审理。
程序简便性:申请再审比第三人撤销之诉更为简便。
当事人只需向原审法院或其上一级法院提出申请,无需另行起诉。
而第三人撤销之诉需要第三人另行起诉,程序相对繁琐。
诉讼成本:第三人撤销之诉的诉讼成本较高,因为需要另行起诉并聘请律师,同时需要承担败诉的风险。
而申请再审则不存在这些问题,因为只是针对已生效判决或裁定的异议进行审查,无需承担额外的诉讼成本。
适用范围:第三人撤销之诉主要适用于有损第三人合法权益的情况,如恶意串通、虚假诉讼等。
而申请再审的适用范围则更广。
当原判决、裁定确有错误时,当事人均可提出申请。
基于以上分析,在选择第三人撤销之诉和申请再审时,当事人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判断。
如果案件事实清楚、证据充分,且程序无明显瑕疵,建议当事人选择申请再审。
这种方式程序简便、成本低廉,有助于尽快纠正错误判决或裁定。
如果案件存在较大争议或无法确定原判决、裁定的真实性,当事人可选择第三人撤销之诉,以避免原判决、裁定对自身权益造成损害。
在面对第三人撤销之诉和申请再审的选择时,当事人应全面考虑案件的具体情况,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诉讼方式。
【重要知识点】第三人撤销之诉-司法考试民事诉讼法

【重要知识点】第三人撤销之诉司法考试民事诉讼法(一)第三人撤销之诉的概念为了规制恶意诉讼,保护自然人和法人的合法权利,2012年修改的《民事诉讼法》新增了第三人撤销之诉制度,赋予没有参加诉讼的第三人通过提起诉讼的方式,撤销原生效法律文书。
根据立法原意,我国的第三人撤销之诉,是指当第三人因不可归责于己的事由而未参加原案审理,但原案的生效判决、裁定、调解书使其民事权益受到损害,可以请求法院撤销或改变原案生效判决、裁定、调解书中对其不利部分的诉讼程序。
(二)第三人撤销之诉的特征我国的第三人撤销之诉有以下几个特征:1.属于一种事后救济机制。
第三人撤销之诉则不同于前述参加之诉,是在原案已经生成具备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调解书之后,对非因自身原因而未能参加到原案诉讼程序中的第三人所提供的事后救济机制,以扭转其合法民事权益受损的局面。
2.属于一种特殊性、非通常的救济机制。
其特殊性主要在于对原裁判之既判力的冲击和挑战。
就我国目前的立法来看,在增设第三人撤销之诉制度前,对生效裁判的既判力产生冲击的程序制度只有审判监督程序。
鉴于此,在适用第三人撤销之诉的过程中,须有效平衡保护第三人民事权益与维护司法权威和秩序之间的关系,通过适当的程序配置来避免该救济路径被滥用,并进而最大程度地发挥该制度的预设功能。
3.属于一种以保护第三人的民事实体权益为主要目的的诉讼程序。
第三人未能获得充分的事前程序保障并非启动撤销之诉的唯一或核心事由,若第三人的民事权益并未受到原案判决、裁定、调解书的损害,则其无权提起第三人撤销之诉。
4.第三人撤销之诉的提起主体具有法定性与特定性。
法定性是指有权提起第三人撤销之诉的适格主体由民事诉讼法明确规定;而特定性则是指有权提起撤销之诉的只能是前诉当事人以外的第三人(即原本应具有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和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地位的民事主体),并且该当事人还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即非因可归责于本人的事由而未能参加诉讼、与本诉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
第三人撤销之诉法律后果(3篇)

第1篇一、引言第三人撤销之诉,是指第三人对已生效的民事判决、裁定、调解书或者其他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书,认为有损其合法权益,向法院提起撤销该判决、裁定、调解书或者其他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书的诉讼。
第三人撤销之诉的法律后果涉及到第三人的权益保护、原判决、裁定、调解书或者其他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书的效力以及诉讼程序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第三人撤销之诉的法律后果进行分析。
二、第三人撤销之诉的法律后果1. 第三人权益的保护第三人撤销之诉的核心目的是保护第三人的合法权益。
在第三人撤销之诉中,如果法院认为第三人的主张成立,将撤销原判决、裁定、调解书或者其他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书,从而使第三人的合法权益得到维护。
(1)直接利益保护:第三人撤销之诉可以使得第三人直接从原判决、裁定、调解书或者其他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书所导致的损失中恢复过来。
例如,原判决导致第三人的财产权益受损,通过撤销原判决,第三人可以恢复其财产权益。
(2)间接利益保护:第三人撤销之诉还可以保护第三人的间接利益。
例如,原判决导致第三人的合同权利无法实现,通过撤销原判决,第三人可以继续履行合同,实现其合同权利。
2. 原判决、裁定、调解书或者其他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书的效力第三人撤销之诉的法律后果之一是原判决、裁定、调解书或者其他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书的效力受到影响。
(1)原判决、裁定、调解书或者其他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书被撤销:如果第三人撤销之诉成立,法院将撤销原判决、裁定、调解书或者其他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书。
这意味着原判决、裁定、调解书或者其他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书不再具有法律效力。
(2)原判决、裁定、调解书或者其他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书部分被撤销:在特定情况下,法院可能仅撤销原判决、裁定、调解书或者其他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书的部分内容,保留其余部分的有效性。
3. 诉讼程序的法律后果第三人撤销之诉的诉讼程序也会产生一定的法律后果。
(1)诉讼费用的承担:如果第三人撤销之诉成立,原诉讼的诉讼费用将由败诉方承担。
论新民事诉讼法中第三人撤销之诉制度

Science &Technology Vision 科技视界“冲突主体与审判主体之间诉讼权利义务的配置,应当使诉权与审判权彼此既获得充分实现,又能够相互制约,预防滥用”。
民事诉讼中对程序的重视,正是其区别于其他纠纷解决制度的重要特征之一。
当然,只有当事人在其权利受到现实侵害的时候,存在着可供权利人救济其权利的途径时,才不会使得所谓的权利只是一种假象,或者只是一种“纸面上的权利”。
1我国民事诉讼法中第三人撤销之诉的立法背景在目前的司法实践中,如何保护因他人之间进行的民事诉讼而使得自身权利受到侵害的第三人成为了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当原告和被告虚构一个原本并不存在的纠纷并诉诸司法程序,通过进行民事诉讼得到人民法院的裁判,利用法院裁判所具有的法律效力,将原本属于第三人的财产占为己有,这样一来严重地损害了第三人的合法权利。
我国民事诉讼法中增设了第三人撤销之诉,这一修订对于保护案外第三人的合法权益起到了重大的作用。
我国目前的第三人撤销之诉制度主要借鉴了法国和台湾地区的立法例,但与此同时也与法国和台湾地区的第三人撤销之诉有显著区别。
在此次对民事诉讼法进行修订之前,原《民事诉讼法》第204条规定,执行过程中案外人可对执行标的提出书面异议,案外人对裁定不服,认为原判决、裁定错误的,依照审判监督程序办理。
从具体的实施情况来看,对于案外人合法权益遭受侵害的,主要可以有三种救济方式,即案外人提出异议、法院依职权提起再审以及检察机关向法院提出抗诉。
而事实上,除案外人异议之外,其余两种方式在实践中的真正适用寥寥无几,仅仅停留在法条的规定上。
并且,案外人的这些救济途径仅仅在“执行过程中”才能得以适用,而实践中某些当事人为了快速谋取不正当利益与他人合谋另行提起诉讼对涉案财产进行转移,这类恶意诉讼案件往往在案件尚未进入执行程序时就早已经履行完毕,当然也无法适用该规定。
正是基于上述情况,为新民事诉讼法中增设第三人撤销之诉制度制造了可能。
修改后的第三人撤销之诉和民事诉讼代理制度

民事诉讼法修改后的第三人撤销之诉与诉讼代理制度吴兆祥,沈莉最高人民法院2012年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第五十六条规定:“对当事人双方的诉讼标的,第三人认为有独立请求权的,有权提起诉讼。
对当事人双方的诉讼标的,第三人虽然没有独立请求权,但案件处理结果同他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的,可以申请参加诉讼,或者由人民法院通知他参加诉讼。
人民法院判决承担民事责任的第三人,有当事人的诉讼权利义务。
前两款规定的第三人,因不能归责于本人的事由未参加诉讼,但有证据证明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调解书部分或者全部内容错误,损害其民事权益的,可以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民事权益受到损害之日起六个月内,向作出该判决、裁定、调解书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人民法院经审理,诉讼请求成立的,应当改变或者撤销原判决、裁定、调解书;诉讼请求不成立的,驳回诉讼请求。
”本条是关于第三人和第三人撤销之诉的规定。
其中第三人撤销之诉为修改后民事诉讼法新增加的制度。
第三人撤销之诉是针对人民法院的生效判决、裁定、调解书的内容错误损害未参加原诉审理程序的第三人的合法权益的情形,赋予该案外第三人提起诉讼以撤销或者变更生效裁判保护自己权益的诉讼程序。
第三人撤销之诉是一种特殊的程序,它以撤销或者变更确有错误的生效裁判为目的,以救济未参加诉讼的原诉第三人的权益为功能,与审判监督程序具有较多相同或者相似的法律价值和功能。
增加第三人撤销之诉的立法背景1.案外第三人权益因生效裁判受到侵害的情况。
在我国民事诉讼实践中,侵害案外第三人权益的现象时有发生,当事人从不自觉到恶意诉讼侵害第三人合法权益的情形愈发严重。
例如在物权纠纷中,本诉判决处分了案外第三人的财产。
在债权纠纷中,本诉当事人恶意串通转移财产,逃避债务,增大第三人债权受偿的风险。
婚姻诉讼中,假离婚真逃债。
在股东诉讼中,股东代表侵害其他股东利益。
实践中因法院生效裁判文书侵害案外人权利的案件,主要是侵害案外人物权和债权两类,未见侵害人身权的案例。
浅析我国第三人撤销之诉制度

的既判力造成 冲击 ,所 以应适 用普通 程序 ,以彰显 审理 的谨 慎 性 ;其次 ,在 回避 问题 上 ,我 们应 当尽量让 原审 判人员参 与 审 理。一方面由于撤销 之诉 的审理重 点是 围绕原 审案外第 三人 因 素而不是原审原、被告 因素 ;另一 方面则 是 出于法官熟 悉案 情 利于案件 审理 的考 虑。另外 ,从我 国的审情来看 ,否定 回避 的 同时必须 予以明确 ,第 三人 在撤销 之诉 中的胜诉 并不意 味着原 案审判人 员作 出的裁判是 错误裁 判 ,否则 势必会 影响原 审判人
员 的审判倾 向性 。 第三 ,诉讼结果方 面。撤销 之诉属 于形 成之 诉 ,胜诉 的结 果是改变或者撤销 原审裁判 内容错 误 的部 分 。新 民诉 法规 定 的 范围还包括裁定和调 解书 ,由此 引发 的第一 个问题 是 以撤 销之 诉 的判决形式去否定原诉 讼 的裁定或 者调解 书 的实质合法 性在 法理上是否妥 当。笔 者 以为,两 者 的法 理还 是应从撤 销之诉 的 独立性去理解 ,后诉 的结果 并不 以前诉 的结果 为依据 ,后诉 的 目的在于纠正前诉裁判 对第 三人权 益侵害 的部分 。当前诉 的调 依据 《 民事诉讼 法》第 五 十六 条第三 款 的规 定 ,能够 提起 解书和后诉的判决 书并存 时 ,执行过程 中应当 同时予以尊重。 四 、第 三 人 撤 销 之 诉 的 限 制 第 三人 撤销之诉 的适 格 主体是有 独立请 求权 的第 三人和无 独立 从第三人撤销 之诉 制 度 的立法 意 图观 察 ,就 其本 质 而言 , 请求权 的第 三人。 有 独立请 求权 的第 三人 因对 当事人 双方 的诉 讼标 的有 独立 是对判决的既判力 的突破 ,是立 法者在 追求 司法 的权 威性 以及 的请求 权 ,其 固然可提起 第三人 撤销诉 讼 以维护 自己 的合 法权 法律秩序的稳定性 和追求 实质正 义这两 种冲 突的价值 理念 下权 益 。具体来说 ,有 独立请 求权 的第三 人有 双重救 济权 ,既 可 以 衡抉择的产物 ,并试 图在两 者 的冲突 中寻找契合 的平 衡点但 是 通过普通程序来 维护 自己的合 法权益 ,也可 以通过第 三人 撤销 仅仅从条件性的限制仍 然不足 以防止 滥用诉 权 的发生。对第 三 人提起撤销之诉 的限制从一般应该包括 以下内容 : 之诉来维护 自己的合 法权益 。 第一 ,惩 罚和制 裁滥诉 行为 。为 了遏制第 三人 滥用 撤销判 无独立请 求权 的第 三人 有 两种 类型 ,即辅 助 型 和被 告 型。 因为 只有被告 型无独 立请 求权 的第 三人 才可 能被判决 承担 民事 决之诉的行为 ,应充 分利用 诚实信 用原则 对于规 制滥 用诉权 的 责任 ,所 以只有被告 型 的无 独立请 求权 的第 三人才是 第三 人撤 效力 。如果法 院认 为第 三人 提起 的撤销判 决之诉 实属滥 用诉 权 销之诉 的适格原 告 。但是 ,被判决 承担 民事责 任 的无 独立请 求 的行为 ,那 么可以依 据诚实 信用原则 对此 种行 为判处 一定 的惩 权 的第三人享有 当事人 的诉讼权 利 和义务 ,因此其也 可 以通过 审判监督程序来寻求权利 的救济 。 三 、第 三人撤销之诉适用分析 新 《 民事诉讼法》 已于今年 1月 1日起 开始实 施 ,撤销 诉 罚和赔偿 金。 第二、限制提起第 三人 撤销之诉 案件 的类 型。第三 人撤销
民事诉讼第三人撤销诉讼制度适用研究

决对其 不利部分外 , 还提出变更原确定判决 的请求 。 而法院亦认为其有理由的,可依第 三人 的 申请在 可撤销 的范围 内为 变更 原确
之 ,又会导致第三人撤销诉讼被频繁启动 , 有损确 定判决 的稳定和诉 讼制度 运作 的效
二 、第三人撤 销诉讼 判决 的效 力
1 . 第三人 撤销诉讼判决效力的相对性。 第三人撤销诉讼 ,旨在除去原确定判决对该
第三人不利部分的效力 , 并非要全面否定原 确定判决 的效力 。 为 了维持原确定判决的安 定性 , 原则上法院就第三人撤销诉讼所为撤 销 、变更原确定判决的判决 , 仅具有相对效
率。笔者认 为得 以提起第三人撤销诉讼的适 格主体 应当符合下列要件: 1 . 有 法律上 的利害关系。得以提起第三
定判决的判决 。此处应 当注意 , 第三人可 提 起变更 判决的范 围应以与其具有 “ 法律上利
害关系”为限。 3 . 对第三人撤销诉讼裁判 的救济。根据
人撤 销诉讼 的第 三人必 须与前 诉系争 的诉
立法并结 合我 国民事诉讼 制度 的具 体实 际
对 第三人撤 销诉讼 制度在 我国 民事 诉讼制 度中的具体适用提出若干具体方案 , 以期能 对 我 国民事诉讼第 三人撤 销诉讼制 度 的完 善有所裨益。
一
、
第 三人撤 销诉讼 的提起 主体
什 么样 的人有提起 第三 人撤销 诉讼 的
讼标的具有法律上的利害关 系。因此对 “ 法
更 ,其在原诉讼 当事人之间仍不失其效力 ,
这里 所除去 的仅是原 确定判决 中对第 三人
法 国民事诉讼法第 5 9 2 条的规定 , 作出判决
民事案件撤诉的法律规定(3篇)

第1篇一、引言民事案件撤诉是指在民事审判程序中,当事人依法申请或者法院依职权裁定撤销已经受理的民事案件的行为。
撤诉是民事审判程序中的一种法定程序,是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结合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对民事案件撤诉的法律规定进行详细阐述。
二、民事案件撤诉的条件1. 撤诉主体资格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三十四条规定,民事案件撤诉的主体包括原告、被告、第三人以及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
同时,法律代理人、法定代理人、法定代表人等在法定授权范围内也可以行使撤诉权利。
2. 撤诉时间民事案件撤诉的时间应当符合以下要求:(1)在法院受理案件后、开庭审理前,当事人可以申请撤诉;(2)在法庭辩论终结前,法院认为必要时,可以依职权裁定撤销案件;(3)在执行程序中,当事人申请撤诉的,应当经法院审查同意。
3. 撤诉原因民事案件撤诉的原因包括:(1)当事人自愿撤诉;(2)原告、被告、第三人之间达成和解协议;(3)原告、被告、第三人之间的争议已经解决;(4)当事人申请撤诉符合法律规定。
三、民事案件撤诉的程序1. 当事人申请撤诉当事人申请撤诉,应当向法院提交书面申请,并附具相关证据材料。
法院收到申请后,应当在法定期限内审查,认为符合撤诉条件的,应当裁定准许撤诉。
2. 法院审查法院审查当事人撤诉申请时,应当审查以下内容:(1)撤诉主体资格;(2)撤诉时间;(3)撤诉原因;(4)撤诉申请是否符合法律规定。
3. 裁定准许或者不准许撤诉法院审查后,认为符合撤诉条件的,应当裁定准许撤诉;认为不符合撤诉条件的,应当裁定不准许撤诉。
四、民事案件撤诉的法律后果1. 撤诉后,原民事案件的法律效力消灭。
2. 撤诉后,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恢复原状。
3. 撤诉后,当事人不得再就同一事实提起诉讼。
4. 撤诉后,当事人已经支付的诉讼费用,法院应当退还。
五、民事案件撤诉的特殊规定1. 在执行程序中,当事人申请撤诉的,应当经法院审查同意。
第三人撤销之诉相关法律条文及理解适用

第三人撤销之诉相关法律条文及理解适用一、民诉法第56条第三款民诉法第56条第三款规定:“前两款规定的第三人,因不能归责于本人的事由未参加诉讼,但有证据证明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调解书的部分或者全部内容错误,损害其民事权益的,可以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民事权益受到损害之日起六个月内,向作出该判决、裁定、调解书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人民法院经审理,诉讼请求成立的,应当改变或者撤销原判决、裁定、调解书;诉讼请求不成立的,驳回诉讼请求。
”本规定确立了第三人撤销之诉法律制度,这是2012年民诉法修改新增的内容。
本应作为案件第三人(包括有独三和无独三)参加诉讼,非因本人原因没有参加诉讼,可以对判决、裁定、调解书提起第三人撤销之诉。
第三人撤销之诉设立的目的,就是为了保护受错误裁判导致利益受到损害的非因本人原因未参加诉讼的第三人。
因此,提起第三人撤销之诉的主体必须符合作为原审第三人参加诉讼的身份条件。
根据本规定,提起第三人撤销之诉需具备三个法定条件:1、主体资格要件:非因本人原因未参加诉讼的第三人,包括有独三和无独三。
(1)有独三和无独三有独三:根据民诉法第56条第一款,对当事人双方的诉讼标的有独立请求权的,可以作为有独三。
“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参加诉讼,既不同意原告的诉讼请求,也不同意被告的诉讼请求,因为不论原告胜诉还是被告胜诉,都将损害他的民事权利,他以独立的实体权利人的资格,向人民法院提起了一个新的诉讼,他在诉讼中的地位相当于原告,享有原告的诉讼权利,承担原告的诉讼义务,本诉的原被告即作为他的被告。
第三人参加诉讼,实际是将两个诉讼,即原来当事人之间的本诉和第三人与本诉当事人之间的诉讼合并审理。
人民法院将这两个诉讼合并审理,便于查明案情,彻底解决纠纷,也避免因将两个有关联的诉讼分别审理而可能作出相互矛盾的裁判。
”无独三:根据民诉法第56条第二款,对当事人双方的诉讼标的,虽然没有独立请求权,但是案件的处理结果和他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的,可以作为无独三。
第三人撤销之诉的案由是什么

第三⼈撤销之诉的案由是什么近年来,全市法院已经审结了⼀批第三⼈撤销之诉案件,初步积累了⼀定的审判经验,也发现了⼀些问题。
市⾼院民⼀庭对这些审判经验和问题进⾏了总结和提炼,多次召开研讨会,并征询专家学者意见,⽬前,部分问题取得了基本共识,部分问题分歧仍然⽐较⼤。
第三⼈撤销之诉的案由是什么?下⾯,店铺⼩编整理了有关法律知识,供⼤家学习参考。
第三⼈撤销之诉的案由是什么⼀、案由在最⾼⼈民法院案由规定未作修订前,案由统⼀暂定为“第三⼈撤销之诉(争议基础法律关系案由/原⽣效裁判确定的案由)”,如第三⼈撤销之诉(所有权确认纠纷)。
⼆、管辖和审判组织第三⼈撤销之诉案件由作出原⽣效判决、裁定、调解书的法院管辖。
原诉⼆审程序中,上诉⼈撤回上诉或者按⾃动撤回上诉处理审结的案件,由原⼀审法院管辖。
第三⼈撤销之诉⼀般由原审判庭另⾏组成合议庭审理。
三、第三⼈范围有权提起撤销之诉的第三⼈限于《民事诉讼法》第五⼗六条规定的因不能归责于本⼈的事由未参加原审诉讼的有独⽴请求权第三⼈和⽆独⽴请求权第三⼈。
经审查,第三⼈撤销之诉的原告不属于《民事诉讼法》第五⼗六条规定的第三⼈的,裁定驳回起诉。
四、归责于第三⼈未参加诉讼的处理第三⼈提起撤销之诉,经审查,依据《最⾼⼈民法院关于适⽤<中华⼈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以下简称《民诉解释》)第⼆百九⼗五条规定属于因可归责于第三⼈的事由未参加原审诉讼的,裁定驳回起诉。
五、起诉期间《民事诉讼法》第五⼗六条第三款规定的“六个⽉”性质上属于法定不变期间,不适⽤诉讼时效关于中⽌、中断和延长的规定。
第三⼈逾期提起撤销之诉的,裁定驳回起诉。
第三⼈在法定起诉期间内通过另⾏提起普通民事诉讼、申请再审等其他⽅式寻求救济的,起诉期间不因此⽽中⽌、中断或延长。
第三⼈对起诉未超过法定期间提交相应证据证明。
六、民事权益的范围从⽬前的审判实践来看,《民事诉讼法》第五⼗六条第三款规定受侵害的“民事权益”通常是指所有权、⽤益物权和担保物权、股权等。
《我国第三人撤销之诉制度研究》范文

《我国第三人撤销之诉制度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我国法治建设的不断推进,司法公正与效率的追求已成为司法改革的重要目标。
其中,第三人撤销之诉作为保障司法公正、维护他人合法权益的重要手段,日益受到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关注。
本文旨在通过对我国第三人撤销之诉制度的深入研究,分析其现状、问题及未来发展方向,以期为完善我国司法制度提供参考。
二、第三人撤销之诉制度概述第三人撤销之诉,是指民事诉讼中,因法院判决、裁定或调解书等法律文书导致第三人权益受到损害时,该第三人可依法向法院提起撤销或变更该法律文书的诉讼。
这一制度旨在保护无辜的第三人免受错误裁判的侵害,维护司法公正。
三、我国第三人撤销之诉制度的现状(一)立法背景与法律基础我国第三人撤销之诉制度的建立,是基于司法实践中出现的因他人错误诉讼而导致的无辜第三人利益受损的现象。
自2008年我国修订民事诉讼法后,正式确立了这一制度。
此外,《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等法律法规也为第三人撤销之诉提供了法律基础。
(二)制度实施情况近年来,随着法治环境的改善和公民法律意识的提高,第三人撤销之诉的案件数量逐渐增多。
然而,由于制度设计、司法实践等方面的原因,该制度在实施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
四、我国第三人撤销之诉制度存在的问题(一)制度设计不完善当前,我国第三人撤销之诉的制度设计在立案条件、诉讼程序等方面仍存在一定程度的模糊和缺陷。
如对第三人的界定不清晰,对错误诉讼的认定标准不统一等,导致实际操作中存在困难。
(二)司法实践中的问题在司法实践中,由于法官对第三人撤销之诉的认知程度不同,导致对案件的审理和判决存在差异。
此外,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部分案件中存在滥用第三人撤销之诉的情况,损害了司法的公信力。
五、完善我国第三人撤销之诉制度的建议(一)优化制度设计应进一步明确第三人的界定标准,建立统一、清晰的错误诉讼认定机制。
同时,应明确立案条件和诉讼程序,简化诉讼程序,降低诉讼成本。
论第三人撤销之诉

也 备 受争 议 , 第 三人 很难 通过 再审 维护 自己的合 法权 益 。 虚假 诉 解 书 , 也包 括仲 裁机 构 的裁 决书和 调解 书 。 只要 实质 上对 第三 人 无 论 是诉讼 案件 还是 非诉 案件 的裁 决 , 是 针对 确 讼 的频 频 发 生和 当前制 度 的救济 无 力使 得第 三人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销之 诉 的设 利 益造 成损 害 ,
( 一) 适格 的 当事人
适格 的 原告应 满足 以下 几个 条件 。 第一, 必 须是 原诉 讼 当事
核心 内容 即 自认 制度 , 指法 院在适 用法 律 时, 必须 以当事人 自认 人之 外 的第三 人 。第二 , 对撤销 之诉 享有 诉讼 利益 , 这种 利益 来 的事 实 为基 础 , 受 自认的约 束 。 处分 原I I I I 赋 予 当事人 可 以 自主 源于 原判 决给 第三 人带 来 的利益损 害 。 第三 , 因不可 归责 于 自己 决定 诉 讼请 求 的 内容 , 并可 以通过 调解 的方 式解 决纠 纷 , 法 院无 的事 由而 未受 到程 序保 障 。有 的学者认 为 : “ 对 于遗 漏 了的必 要
第三 人 的利 益 。 ( 二) 第 三人撤 销之 诉现 实 的必要 性 请再 审的事 由, 其 实并 不能适用 案外人 , 因此 , 提起 撤销之 诉 的主 体, 还 应该包 括遗 漏的 必要共 同诉讼人 的情 形 。 ” 笔 者赞 同第二 种
当前, 诉讼 实 践 中存 在大 量虚假 诉讼 , 当 事人恶 意 串通骗 取 观点 , 将遗漏 的必 要共 同诉讼 当事人纳 入第三 人撤 销之诉 的主 体
一
审 为依托 , 案外 人以 自己的名 义 向原受案法 院提请 重新 审理 的一 种 诉讼程 序 。 我 国规 定的第 三人 撤销 诉讼 属于独 立型 , 是 一个全 新 的独立 的 撤销之 诉 。 四、 第三 人撤 销之 诉的 程序 介绍
论新民事诉讼法中第三人撤销之诉制度

之诉的时间 、 受理法院等都作出了明确的规定。 但 同时 , 遗憾 的是对如 何审理此类案件 、 对前诉裁判 的效力如何确定 、 如何防止第 三人滥用 诉权等为题却没有作出规定 3 1 起诉 3 . 1 . 1 案件当事人 在诉讼 中. 因为请求撤销的生效判决 当然是对 案件 的当事双方做 出 的. 那么 由于关乎 当事双方 的具 体权 益 . 所 以应 该明确规定 提起撤 销之诉的第三人必须要以前诉 中双方 当事人作 为共 同被告 。 3 . 1 . 2 关 于提起第 三人异议之诉 的期 限 在对起诉期 限的规定 上 , 法国、 我 国台湾地 区和我 国新修 订的《 民 事 诉讼法 》 的规定有所 区别 。 在法 国. 一般第三人单独提起第三人撤销 2 第三人撤销之诉制度的比较法考察 之诉时 , 可 以在判决 宣示 后 3 0 年 内提起 , 除非法律 另有规定 ; 但 是如 就没有时间地限制 。在 台湾地 对于第三人撤销之诉的制度 , 世界上各个 国家和地区都有着 自己 果 是作为附带请求 在其他诉讼 中提 出。 起3 O 的规定。笔者拟以法国和我过台湾地区为例, 将其对第三人撤销之诉 区的立法 中规定 .第三人提起 的撤 销之诉 必须在判决确定之 日 E l 之不变期 间内提起 , 判决 于送达前确定 的, 自 送达时起算 ; 若撤 销事 的规定与我 国新民事诉讼法中的规定作一对比。 由发生或知悉在后 的 , 自 知悉时起算 。 但判决确定后超过 5 年的, 不得 2 . 1 法国 台湾“ 民事诉讼法 ” 第5 0 7 条之五 ) 。 我国新 《 民事诉讼 法》 中将第 在法国 。 在 民事诉 讼 中的上诉 制度包括非 常上诉和上诉 . 其 中非 提起 ( 自 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 民事权益受到损 害 常上诉还包括第 三人异议 、再审 之诉 和向最 高司法 法院上诉 三种类 三人撤销之诉 的期 限定 为“ 起六个月 内” 。几种规定 比较而言 . 期限越长 . 对第三人利益 的保 型, 而这三者的诉讼对象都是 已经发生 法律效力 的判决 而对第三人 之 日 反 异议制 度而言 . 法国的民事诉讼 法在第一章第 5 8 2 条 至第 5 9 2 条对此 护就越有利 。但对裁判效力 、法律秩序和法律 权威 的冲击就越大 . 期 限越短 , 越有利于维护判决效力和法律秩序的稳定 . 而第三人 的 制度 进行 了较为全 面的规 定 。 主要包 括第 三人提 出异 议 的条件 、 程序 之 . 合法利益就无法得至 充分地保护。 目前 , 我国新 民事诉讼法 中对期 限 和法律效果 是值得肯定的。 1 ) 条件 。 法 国民事诉讼法对第三人异议程序的启动主体做出了明 的规定 同时兼顾 了这两种价值 .
中国第三人撤销之诉的制度构成与适用

中国第三人撤销之诉的制度构成与适用一、本文概述1、阐述第三人撤销之诉的概念及其在民事诉讼法中的重要性。
在中国的民事诉讼法律体系中,第三人撤销之诉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法律制度。
这一制度的核心概念在于,当一项已经生效的判决、裁定或者调解书存在错误,且这种错误对第三人的合法权益造成了损害时,该第三人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撤销或改变原判决、裁定或调解书。
这种诉讼形式的设计,旨在保护那些在原诉讼中并未参与,但其权益可能受到影响的第三人的合法权益。
第三人撤销之诉在民事诉讼法中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它体现了民事诉讼中的公正原则。
在民事诉讼中,公正原则要求法院在审理案件时,应当公正地对待所有当事人,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当原判决、裁定或调解书存在错误,且这种错误可能对第三人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时,允许第三人提起诉讼,就是公正原则的具体体现。
第三人撤销之诉也是民事诉讼中效率原则的体现。
效率原则要求法院在审理案件时,应当尽可能地提高审判效率,减少不必要的诉讼浪费。
允许第三人提起撤销之诉,可以避免因原判决、裁定或调解书的错误而导致的多次诉讼,从而提高诉讼效率。
第三人撤销之诉还有助于维护法律的权威性和稳定性。
当一项判决、裁定或调解书存在错误时,如果不允许第三人提起诉讼,那么这种错误可能会长期存在,对法律的权威性和稳定性造成损害。
允许第三人提起诉讼,并在查明事实后作出正确的判决,可以维护法律的权威性和稳定性。
因此,第三人撤销之诉在民事诉讼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它不仅是公正原则和效率原则的具体体现,也是维护法律权威性和稳定性的重要手段。
在实际的司法实践中,我们应当充分理解和运用这一制度,切实保障第三人的合法权益,提高诉讼效率,维护法律的公正、权威和稳定。
2、提出研究第三人撤销之诉的目的和意义,介绍文章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在中国民事诉讼法体系中,第三人撤销之诉是一项重要制度,其设立旨在保障因未能参与原诉讼而无法有效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第三人的诉讼权利。
第三人撤销之诉条文

第三⼈撤销之诉条⽂当法院作出的⽣效的判决、调解书等侵害到案外第三⼈的权益时,⽽其⼜没有参加案件判决的,可以提出第三⼈撤销之诉,来维护⾃⼰的合法权益,那么第三⼈撤销之诉条⽂有哪些呢?下⾯店铺的⼩编就给⼤家介绍⼀下,希望对⼤家有所帮助。
《民事诉讼法》第56条第三款规定,第三⼈撤销之诉,即为第三⼈因不能归责于本⼈的事由未参加诉讼,但有证据证明发⽣法律效⼒的判决、裁定、调解书的部分或者全部内容错误,损害其民事权益的,可以⾃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民事权益受到损害之⽇起6个⽉内,向作出该判决、裁定、调解书的⼈民法院提起诉讼。
⼈民法院经审理,诉讼请求成⽴的,应当改变或者撤销原判决、裁定、调解书;诉讼请求不成⽴的,驳回诉讼请求。
新民诉法司法解释第⼆百九⼗⼆条:“第三⼈对已经发⽣法律效⼒的判决、裁定、调解书提起撤销之诉的,应当⾃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民事权益受到损害之⽇起六个⽉内,向作出⽣效判决、裁定、调解书的⼈民法院提出,并应当提供存在下列情形的证据材料:(⼀)因不能归责于本⼈的事由未参加诉讼;(⼆)发⽣法律效⼒的判决、裁定、调解书的全部或者部分内容错误;(三)发⽣法律效⼒的判决、裁定、调解书内容错误损害其民事权益。
”新民诉法司法解释第⼆百九⼗⼋条规定:“第三⼈提起撤销之诉,⼈民法院应当将该第三⼈列为原告,⽣效判决、裁定、调解书的当事⼈列为被告,但⽣效判决、裁定、调解书中没有承担责任的⽆独⽴请求权的第三⼈列为第三⼈。
”第三⼈撤销之诉性质根据诉的请求的性质和内容的不同,诉分为确认之诉、给付之诉和形成之诉,第三⼈撤销之诉属于形成之诉。
形成之诉,是指原告通过判决设定、变更或消灭权利或者法律关系。
在我国形成之诉也称为“变更之诉”。
第三⼈撤销之诉是⼀种事后的特殊救济程序,针对的是已经发⽣法律效⼒的裁判。
作为⼀种事后⾮常的救济措施,应严格限定第三⼈撤销之诉的适⽤条件。
相⽐之下,因再审程序中当事⼈在原诉讼中⾏使过⼀定的诉讼权利,故在司法政策上,第三⼈撤销之诉的门槛应当⽐再审程序要低⼀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新民事诉讼法中第三人撤销之诉制度
“冲突主体与审判主体之间诉讼权利义务的配置,应当使诉权与审判权彼此既获得充分实现,又能够相互制约,预防滥用”。
民事诉讼中对程序的重视,正是其区别于其他纠纷解决制度的重要特征之一。
当然,只有当事人在其权利受到现实侵害的时候,存在着可供权利人救济其权利的途径时,才不会使得所谓的权利只是一种假象,或者只是一种“纸面上的权利”。
1 我国民事诉讼法中第三人撤销之诉的立法背景
在目前的司法实践中,如何保护因他人之间进行的民事诉讼而使得自身权利受到侵害的第三人成为了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当原告和被告虚构一个原本并不存在的纠纷并诉诸司法程序,通过进行民事诉讼得到人民法院的裁判,利用法院裁判所具有的法律效力,将原本属于第三人的财产占为己有,这样一来严重地损害了第三人的合法权利。
我国民事诉讼法中增设了第三人撤销之诉,这一修订对于保护案外第三人的合法权益起到了重大的作用。
我国目前的第三人撤销之诉制度主要借鉴了法国和台湾地区的立法例,但与此同时也与法国和台湾地区的第三人撤销之诉有显著区别。
在此次对民事诉讼法进行修订之前,原《民事诉讼法》第204条规定,执行过程中案外人可对执行标的提出书面异议,案外人对裁定不服,认为原判决、裁定错误的,依照审判监督程序办理。
从具体的实施情况来看,对于案外人合法权益遭受侵害的,主要可以有三种救济方式,即案外人提出异议、法院依职权提起再审以及检察机关向法院提出抗诉。
而事实上,除案外人异议之外,其余两种方式在实践中的真正适用寥寥无几,仅仅停留在法条的规定上。
并且,案外人的这些救济途径仅仅在“执行过程中”才能得以适用,而实践中某些当事人为了快速谋取不正当利益与他人合谋另行提起诉讼对涉案财产进行转移,这类恶意诉讼案件往往在案件尚未进入执行程序时就早已经履行完毕,当然也无法适用该规定。
正是基于上述情况,为新民事诉讼法中增设第三人撤销之诉制度制造了可能。
2 第三人撤销之诉制度的比较法考察
对于第三人撤销之诉的制度,世界上各个国家和地区都有着自己的规定。
笔者拟以法国和我过台湾地区为例,将其对第三人撤销之诉的规定与我国新民事诉讼法中的规定作一对比。
2.1 法国
在法国,在民事诉讼中的上诉制度包括非常上诉和上诉,其中非常上诉还包括第三人异议、再审之诉和向最高司法法院上诉三种类型,而这三者的诉讼对象都是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
而对第三人异议制度而言,法国的民事诉讼法在
第一章第582条至第592条对此制度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规定,主要包括第三人提出异议的条件、程序和法律效果。
1)条件。
法国民事诉讼法对第三人异议程序的启动主体做出了明确规定。
该法第583条对此规定,任何于其中有利益的人均允许提出第三人异议,但以该人在其攻击的判决既不是当事人,也未经代理人进行诉讼为条件。
2)程序。
第三人提出异议的形式包括本诉请求和附带请求两种。
本诉请求是指在任何诉讼之外提出;附带请求是指在已经开始的诉讼过程中一方当事人对另一方当事人主张某一判决之时提出。
除此之外,该法第587条对第三人提出异议管辖法院也做出了规定,即应当向作出受到攻击的判决的法院提出,而且必须由相同的法官审理。
3)法律效果。
首先,第三人所提出的异议之诉,其自身并不能直接中止对判决的执行,对此法官有着自由裁量权,其可以自行判断中止与否。
其次,异议之诉的效果当然只有两种,即胜诉或驳回诉讼请求。
那么,在异议被法院驳回的情况下,原判决效力得以产生或维持,第三人的异议行为被认定为滥诉行为或拖延诉讼行为,则可能被判处罚款或损害赔偿。
2.2 台湾地区
我国台湾地区在2003年对其民事诉讼法做出了重大修改,在修改立法时,在该法第507条之一至之五对于第三人撤销之诉做出了明确的规定。
第507条之一规定:有法律上利害关系之第三人,非因可归责于己之事由而未参加诉讼,致不能提出足以影响判决结果之攻击或防御方法者,得以两造为共同被告对于确定终局判决提起撤销之诉,请求撤销对其不利部分之判决。
但应循其他法定程序请求救济者,不在此限。
即规定第三人撤销之诉制度的救济对象以及提起条件。
第507条之二规定具有此诉管辖权的法院,一般为作出原判决的法院管辖,但对于二审的判决提出异议的则有二审法院管辖。
第507之三规定第三人撤销之诉的效力,即原则上不具有中止原判决的效力,但法院亦可以根据具体情形自由斟酌。
第507条之四规定撤销判决的效力,即若法院支持第三人诉讼请求,则撤销原判决对第三人不利益之部分,必要时可就此部分更改判决。
原判决其他部分对原审当事人之间仍具有终局性的拘束力。
从上述规定可以看出,台湾地区对于第三人撤销之诉的规定与法国基本相同。
其具体程序也大致与之相符。
3 第三人撤销之诉的适用程序
当一种新的诉讼制度建立时,因为其与其他制度相异的特殊性,必须要辅之相配套的程序。
否则,该制度虽已建立,却不具有可操作性。
新《民事诉讼法》在创设第三人撤销之诉时,对于第三人提起撤销之诉的时间、受理法院等都作出了明确的规定。
但同时,遗憾的是对如何审理此类案件、对前诉裁判的效力如何确定、如何防止第三人滥用诉权等为题却没有作出规定。
3.1 起诉
3.1.1 案件当事人
在诉讼中,因为请求撤销的生效判决当然是对案件的当事双方做出的,那么由于关乎当事双方的具体权益,所以应该明确规定提起撤销之诉的第三人必须要以前诉中双方当事人作为共同被告。
3.1.2 关于提起第三人异议之诉的期限
在对起诉期限的规定上,法国、我国台湾地区和我国新修订的《民事诉讼法》的规定有所区别。
在法国,一般第三人单独提起第三人撤销之诉时,可以在判决宣示后30年内提起,除非法律另有规定;但是如果是作为附带请求在其他诉讼中提出,就没有时间地限制。
在台湾地区的立法中规定,第三人提起的撤销之诉必须在判决确定之日起30日之不变期间内提起,判决于送达前确定的,自送达时起算;若撤销事由发生或知悉在后的,自知悉时起算,但判决确定后超过5年的,不得提起(台湾“民事诉讼法”第507条之五)。
我国新《民事诉讼法》中将第三人撤销之诉的期限定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民事权益受到损害之日起六个月内”。
几种规定比较而言,期限越长,对第三人利益的保护就越有利,但对裁判效力、法律秩序和法律权威的冲击就越大,反之,期限越短,越有利于维护判决效力和法律秩序的稳定,而第三人的合法利益就无法得到充分地保护。
目前,我国新民事诉讼法中对期限的规定同时兼顾了这两种价值,是值得肯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