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制度化政治参与
新生代农民工非制度化政治参与原因及其制度化政治参与路径
入 , 力 夯 实其 制 度 化 政 治 参 与 的 物质 基 础 ; 努 完善 制 度 建 设 , 强 新 生代 农 民 工 制 度 化 政 治 参 与 的制 度 保 障 ; 新 加 对 生代 农 民工 普 及 教 育 和加 强培 训 , 高 其 制 度 化 政 治参 与 的政 治文 化 水 平 ; 提 转变 城 市 居 民 的社 会 观 念 , 强其 对 新 增
非 制 度 化 的 政 治 参 与 必 然 会 破 坏 我 国社 会 主 义 民 主
制 度 化 政 治 参 与 是 公 民 “ 破 现 存 制 度 规 范 的 政 治 突 参 与 行 为 , 是 社 会 正 常 参 与 渠 道 之 外 发 生 的 活 也 动” 。 一 般 而 言 , 一 个 社 会 正 处 于 量 变 而 非 质 变 当
9 0后 的 农 民 工 违 背 现 存 制 度 规 范 而 参 与 政 治 的 行 为 , 是在 社会 正 常参 与渠 道 之外 发 生 的活 动 , , 也 如
一
、
在 我 国 当 前 的 社 会 结 构 中 , 民 工 已 成 为 城 市 农
建 设 的 一 支 重 要 力 量 。 但 在 城 市 社 会 生 活 中 , 民 农 工 作 为 弱 势 群 体 , 社 会 权 益 往 往 被 忽 略 。 相 较 于 其 上 一 代 的农 民工 , 生 代 农 民工 是 一 个 更 特 殊 的 群 新
农 民工 的 政 治 参 与 加 以 引 导 , 使 其 向合 法 、 性 方 促 理
我国农民非制度化政治参与对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的挑战与应对
中图分类号 :61 D2
文献 标识码 : A
文 章编号 :6210(000—090 17—1121)100—4
Ch l n e a d r s o s so a i—e e a t a l g n e p n e fb sc l v lp r y e
o g n z to s a i t o e f r c o r t o —n tt t0 a ie r a ia i n ’ b l y t n o e e p we o n n i s iu i n l d i z
K e r s: oi c l a t ia in;n n isiuin l ain;isi t n l ain y wo d p lia ri p to t p c o —n ttto ai to z n t u i ai t t o z o
改 革 开放 以来 , 国农 村 发生 了翻天 覆地 的 我 变 化 , 民在经 济 上 获得相 对 自由的同 时 , 治参 农 政
与意 识 明显 增强 。但 是 , 年 来 , 近 在农 民政 治参 与 中, 非制度 化政 治参与 占有相 当大 的 比例 。农民非
原 因, 求 解决 问题 的 措施 , 现农 民非 制度 化 政 寻 实 治参与 向制度化 的转变 , 对于提 高基 层党组 织 的执
p l ia a t i a i n o i e e f r r o i c lp r i p to fCh n s a me s t c
YE Chu t o n~ a
( C a t h o fHe a o i c ,Z e g h u He a 5 0 2 CP P r y S o l n n Pr vn e h n z o , n n 4 0 0 ,Ch n ) c o ia
现阶段我国非制度化政治参与分析
他 们抱 着 “ 不 责 众 ” 心 态 , 了 维 护 自 己 或 团 体 的 利 益 的财 力 和 精 力 投 入 到政 治 参 与 中 来 。 只 有 当 他 们 的利 益 受 法 的 为
中 图分 类 号 : 2 D6 1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 6 23 9 ( 0 9 1 —0 20 1 7 — 1 8 2 0 ) 10 6 —2
1 目前 我 国 非 制 度 化 政 治 参 与 的 表 现 形 式 及 特 点
1 1 当前 我 国 非 制 度化 政 治 参 与 的表 现 形 式 .
年, 由于 城 市居 民 在 房 屋 拆 迁 、 民 在 耕 地 征 用 问 题 上 遭 到 结 构 转 型 期 , 济 的 迅 速 发 展 也 带 来 了 社 会 资 源 分 配 不 公 , 农 经
许 多不 公 正 的待 遇 , 自身 利 益 受 损 得 不 到 合 理 的解 决 而 到
贫 富 差 距 日益 突 出 , 会 两 极 分 化 极 其 严 重 。 城 乡 间 、 域 社 区
政 府 门前 静 坐 和 示 威 游 行 等 。 这 些 活 动 有 时 还 有 一 些 邪 教 间 经 济 发 展 的严 重 不平 衡 导 致 弱 势 群 体 、 后 地 区 的不 满 。 落 或 者地 方 恶 势 力 的 参 与 。 ( ) 力 抗 法 。 主 要 指 一 些 公 民 5暴 在 我 国 , 于 非 制 度 化 政 治 参 与 的 主 体 主 要 以 弱 势 群 体 和 由
现阶段我国非制度化政治参与分析
现阶段我国非制度化政治参与分析由于现阶段我国处在社会转型期,各方面不稳定因素增多,部分公民常常诉诸于非制度化政治参与以卖现自身利益。
随着社会的发展,公民非制度化政治参与的形式和内容也呈现出新的特点。
标签:政治参与;非制度化;民主政治;社会稳定1 目前我国非制度化政治参与的表现形式及特点1、1 当前我国非制度化政治参与的表现形式公民政治参与是现代民主政治的核心,政治参与的扩大是国家政治发展和国家民主化程度的重要标志。
美国政治学家亨廷顿把政治参与界定为“平民试图影响政府决策的活动”。
随着经济的发展,利益主体日益多元化,政治参与活动也出现多种形式:(1)越级上访,或违规上访。
主要是上访者没有遵循法定程序逐级反映情况,而是跨越下级部门直接向上级部门反映问题,试图通过上级的行政命令来解决问题。
(2)行贿行为。
主要是公民或团体为了自己或团体的某种利益,向国家工作人员进行贿赂。
如农村中对村干部行贿、各级人大代表的贿选等。
(3)非理性的网络参与。
互联网络的发展给公民提供在网上充分享受信息和言论自由权的同时,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管,也使得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在网上发布虚假信息,散播反动言论,从而破坏社会稳定,阻碍民主政治的健康发展。
(4)非法聚集。
近几年,由于城市居民在房屋拆迁、农民在耕地征用问题上遭到许多不公正的待遇,自身利益受损得不到合理的解决而到政府门前静坐和示威游行等。
这些活动有时还有一些邪教或者地方恶势力的参与。
(5)暴力抗法。
主要指一些公民漠视国家的法律法规,因不满有关决定而产生的抗拒行为。
他们抱着“法不责众”的心态,为了维护自己或团体的利益而对法律法规、有关决定采取不服从的态度。
(6)暴力攻击干部、冲击政府机关。
近年来,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经常受到暴力恐吓、威胁。
直接暴力攻击执法人员的行为时有发生,更有甚者冲砸国家机关和政府。
1、2 当前我国非制度化政治参与的特点目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社会矛盾不断激化,非制度化政治参与现象也呈现出许多新特点:(1)参与动机的狭隘性。
论新生代农民工非制度化政治参与的原因及其治理
一
、
新生代农民工非 制度化政治参与的原因
质生活水平也有 所提 高, 但相 对城市 居 民来 说 , 还是处 在 较低 水平 , 这客 观上 阻碍 了农 民工 阶层有效地进行 制度化
农 民工作为弱势群体 , 其社会权益往往 不受重视 而被
政治参与 。当前我国大部分农 民工工资 待遇 普遍偏低 , 新
四川行 政学 院学 报 2 1 0 0年第 6期
论 新 生 代农 民工 非制 度 化 政 治参 与 的原 因及 其 治理 州 3 22 ) 1 6 0 1
内容 提 要 新 生 代 农 民工 非制 度 化 政 治 参 与 是 我 国公 民政 治 参 与 的 重 要 组 成 部 分 。 深 入 分析 当前 我 国 新 生 代 农 民
工非制度化政治参与在经济、 政治 、 文化 、 社会 等方面 的主 要原 因, 寻合理规 范新 生代 农 民工政 治参 与由非制度化走 向 探 制度化 的路径 , 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 治建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 关键词 新生代 农民工 非制度化 制度化 政治参与
【 中图分类号】 9 28 C 1. 2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0 8— 3 3 2 1 )6— 0 6一 5 10 6 2 (0 0 0 04 o
在现代政治学研究 中, 政治参 与是衡量一个 国家 政治 民主化程度和政 治发 展的重要 标准 。新生 代农 民工非 制 度化政治参与是 我 国公 民政 治参与 的重要组 成部 分。中 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 办公室 副主任 唐仁健指 出 : 新 生代 “ 农 民工 占外 出农 民工人 数 的比重为 6 % , 0 大约有 1亿人 。 新生代农 民工主要是指 8 0后 、0后 , 9 他们 对农业 、 农村 和
新农村建设中农民非制度化政治参与探析
为 获 取 某种 经 济 利 益 或政 治 利 益 , 或二 者兼 而有 之 。农 民行
贿 的 对 象 主要 是 基层 干部 和 执 法人 员 , 贿 的 目 的 主要 是 为 行 了 在 土地 规 划 、 包 合 同 、 贫 贷 款 等 方 面 获 得 有 利 于 自 己 承 扶 的 决 策 。随 着 农 村 经 济 的 发 展 , 裕 的农 民 不 断 增 多 , 们 富 他 不 满 足 已取 得 的 经 济 利 益 , 极 参 与 政 治 , 过 行 贿 可 以使 积 通 他 们 比较 容 易进 入 政 治 阶 层 , 可 以 获 得 更 多 的 利 益 , 此 并 由 我 国农 村 开 始 出现 一 种 非 制度 化 的政 治 参 与 现 象 , 就 是 贿 这 选 。贿 选 是指 参 选 农 民为 了能 在 基 层 的 选 举 中获 胜 , 用 金 采 钱 收买 农 民 手 中选 票 的现 象 。贿 选 现 象 的 出现 , 接 破 坏 了 直 乡村 基 层 民主 。违 背 了选 举 的公 正 原 则 , 得 选 举 结 果 虽 然 使
20 0 9年 第 3期 总 第 2 0期 1
齐 鲁 学 刊
QIU OU N L L I R A
No. 3
Ge r IN o 1 ne a .2 0
新 农 村建设 中农 民非 制 度化政 治参 与探 析
孙 海 英
( 沂 师 范学 院 法 学 院 , 临 山东 临 沂 26 0 ) 7 0 5
摘
要 : 设社 会 主 义 新农 村 , 我们 党 从 国 家 发 展 的全 局 出 发 确 定 的 一 项 重 大历 史 任 务 。 随 着 社 会 主 义 新 建 是
农 村 建 设 的进 行 , 国农 民的政 治 参 与 出现 了许 多不 规 范 的 形 式 , 如 行 贿 活 动 、 级 上 访 、 恶 势 力 的 渗 透 与 干 我 诸 越 黑 预 等 , 一 定程 度 上 妨 碍 了新 农 村 建 设 。 因此 , 析 农 民非 制度 化 政 治 参 与 的现 状 和原 因 , 求 解 决 目前 我 国农 民 在 分 寻
非制度化政治参与原因探究——以厦门PX事件为例
《 当代 世界 政 治 实 用 百 科全 书》 政 治参 与定 义 为 将
“ 社会 成员 按照 一定 的法律 程 序参 与 政治 生 活 的政 治行 为 ” 。与 上 述 内涵 相 似 , 中 国大 百科 全 书 ・ 《
VO . 2 No 11 .1 Fe 2 2 b. O1
非制 度化 政 治 参 与原 因探 究
— —
以厦 门 P x事 件 为例
宋迎 法 ,王 玉
( 中国 矿 业 大 学 文 法 学 院 , 州 徐
2 11 ) 2 16
摘 要 : 治 参 与 是 民 主政 治 建 设 的重 要 内容 , 照政 治参 与 主体 行 为 是 否 符 合 政 治 系 统 的 程 序 和 制度 , 治 参 与 政 按 政
动 。但在 现实政 治 生 活 中 , 总有 一 部 分 参 与 主体 的 利益 表 达不 通 过 或 难 以通 过 正 常 的制 度 渠 道来 进 行, 即我 们所 说 的非 制度 化政 治参 与 , 这给 政治稳 定 带来 了很 大 的负 面影响 。非制度 化政 治参 与 的大量
《 布莱 克维 尔 政 治 学 百 科 全 书》 为 , 政 治参 认 “
亨廷 顿把 政治参 与 界定 为 “ 民试 图影 响 政 府 平 决 策 的活动 ” 。
出现 已成 为 中国 当代 政 治 中 的突 出 问题 , 析 其 中 分 原 因 , 出合 理对策 , 提 对于 我 国民主 政治 的发展 具有
重 要意 义 。
一
、
基 本 概 念 界 定
( ) 治参 与的涵 义 一 政
理 论 中有关 人 民权 利 的思想 。有些 学者将 关 于 民主 的各种 理论 划分 为两 大 类 , 即强 调公 民参 与 的 民主
当前我国农民非制度化政治参与现状、原因与对策
【政治与法律研究】当前我国农民非制度化政治参与:现状、原因与对策尚九宾,卫刘华①(北京师范大学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院,北京 100875)摘 要:政治参与是衡量一个国家政治民主化和政治发展的重要标准。
我国是一个农民占大多数人口的国家,农民政治参与对我国的政治现代化起着重要作用。
当前在我国农民中存在大量的以不同形式存在的非制度化政治参与,其原因除了农民自身的因素之外,还有社会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原因。
为使当前我国农民的非制度化政治参与走上制度化的轨道,政府应该采取积极的措施,保持农村政治健康、有序地发展,从而维护农村社会的稳定,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
关键词:农民;非制度化;政治参与中图分类号:D6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8572(2006)05—0051—05 政治参与是随着西方行为主义政治学的兴起而产生的一个概念,是政治科学的一个基本范畴。
在现代政治学研究中,政治参与是衡量一个国家政治民主化程度和政治发展的重要标准。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占我国人口的大多数,因此,农民政治参与决定着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整体水平,进而也对我国政治现代化产生着重要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较为宽松的政治气候的逐步形成,法制建设的积极推进和农民民主法律意识的日渐觉醒,我国农民的政治参与活动大量涌现,参与形式也日趋多样。
其中既有制度化的政治参与,同时也存在很多非制度化的政治参与。
如何对我国农民的政治参与加以引导,促使农民的参与活动向合法和理性的方向发展,是一项紧迫而艰巨的系统性工作。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深入分析当前我国农民非制度化政治参与活动的存在状态和原因,探寻合理规范农民政治参与的制度化路径,对于发扬社会主义民主,保持社会秩序的稳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农民非制度化政治参与的现状关于政治参与的概念,国内外研究者有不同的界定,总的来看主要分为两种观点:第一种是从政治性和合法性两个纬度来界定政治参与的,如《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把政治参与定义为:“参与制定、通过或贯彻公共政策的行动,这一宽泛的定义适用于从事这类行动的任何人,无论他是当选的政治家、政府官员或是普通公民,只要他是在政治制度内以任何方式参加政策的形式过程”[1]。
中国农村政治分析第三章 当代农民的政治参与
5.信访式参与 信访式参与是农民尤其是普通村 民以来信、来访的形式向政府反映情况,提出意 见和要求,以期影响和改变损害自己利益的决策 和行为的制度化政治参与方式。 6.个别接触 个别接触,是指农民阶层主动接触政 府官员或其他公职人员,表达自己意见和建议,进 而试图影响政府决策的政治参与活动 7.诉诸媒体
1.接触活动 P87 2.民情表达参与:舆论性民情表达;政府性民情 表达(人民信访部门) 3.诉讼活动:通过法律手段影响政府部门的决策 及党政干部的行为。 4.代表参与活动:农民可以直接或间接推举出自 己的农村代表参与政治活动,农民还可以通过联 系或影响人大代表进行政治参与
二、农民政治参与的基本特征 1、动员性政治参与和自主性政治参与相伴
适应性:政治体系适应外在环境的能力。
3、影响农村公民文化建设 公民政治文化建设的核心:形成农村参与型政治文化 (1)农民非制度化政治参与影响农村规则意识的建立
(2)农民非制度化政治参与影响农民政治理性的形成
(3)农民非制度化政治参与影响农民法律意识的提高
参与型政治文化的特征 参与型政治文化是自信的文化 参与型政治文化是理性的文化 参与型政治文化是宽容的文化 参与型政治文化是法治的文化
第一节 农民政治参与的基本形式
一、政治参与的两种基本形式 主要分为四种类型: 1.暴力对抗型 2.上访抗议型 3.违法操纵型 4.反参与抵制型
(一)非制度政治参与主要形式
加强农民制度化参与的具体措施 1.大力发展农村商品经济 2.大力发展农村教育 3.建立全民参与的机制与制度 4.减轻农民负担,提高农村干部素质
2、制度化政治参与和非制度化政治参与并行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3、竞争性政治参与和协商性政治参与同在
被征地农民非制度化政治参与:特征、成因与制度化转向
与行 为属 于无 序 的政治 参 与范畴 。非 制度 化政 治参
与不 完全 等 同于非 法政 治参 与 。我 国学者 程 同顺 认 为, “ 尽 管 大量 的非 制 度 化参 与 都 是 非法 参 与 , 但 是 并非所有的非制度化参与都是非法参与” ¨ 4 ] ( 嗍) , 非 法 参 与是包 含 在非 制度 化政 治参 与之 中的。笔 者之 所 以采取制 度 化和 非制 度化 的划 分而 非合 法与 非法 划 分来 研 究政 治参 与 , 是 因为 我 国正 处 于社 会 转 型 时期 , 制度 不完 善现 象客 观存 在 , 同 时农 民 由于 自身 素 质 的局 限 , 与 制度 规 范 发 生 冲 突 的现 象 也 较 为 常 见, 如 果将 这一 部分 的参 与 失 范 行 为笼 统 地 纳 入 非 法 参 与未 免失 之武 断 。 近年来 , 在 土地 征 收 过 程 中产 生 的补 偿 款 被 侵 占挪用 、 村 干 部 贪 污腐 败 、 补 偿 过 程 公 平 缺 位 等 问 题, 失 地农 民试 图通 过 政 治 参 与 这 一 手段 来 维 护 自 身 的权 益 , 以影 响政 策 的制定 和执 行 , 其 中最突 出 的 表 现是 制度 化参 与不 足 和非制 度 化参 与普遍 所 导致 的政治参与“ 无序 ” 状态。被征地农 民非制度化政 治 参 与是指 被 征地农 民不能科 学 理性地 对 土地 征收 中的矛 盾或 问题 进 行 分 析 , 他 们 不是 依 照 国家 规 定 的程序 或法 律途 径 来 表 达 自己 的意 愿 、 维 护 自己的 利益 , 而是 带 着 个 人 感 情 来 宣 泄 不 满 或 盲 目行 动 。 被 征地 农 民 的非 制度 化 政治参 与 的主要 表 现为 : 1 . 行贿 。被 征地农 民 的行 贿 活动是 指被 征地农 民为了在土地征收 中得 到某种合 理或者不合理 利 益, 通 过行贿 手 段来 影 响 土 地 征 收部 门工 作 人 员 甚 至 一些 领导 、 村 集体 干部 , 使其 作 出 的征 收 和补偿 决 策 有利 于个 人或 团体 。 2 . 越级上访和集体上访。近些年来 , 失地农 民 因为 土地权 属 问题 、 违 法 用 地 问题 以及 征 地 补 偿 问 题 而越 级上访 和集 体 上访 的数 量 明显 增 多 , 规 模 不 断壮 大 , 行 为偏激 , 大规 模 示 威 、 集 会 等 非 理 性 行 为 经 常发 生 。 3 . 直接对 抗 。直 接对 抗 主要是 指农 民对 政府 部 门制 定 的征 收补 偿 政 策不 满 意 , 或认 为 自身 的合 法 权益受到不法侵害时, 拒不服从土地征收决定 , 甚至 通过 暴 力手段 阻碍土 地征 收 的实施 。 4 . 群 体性 事 件 。随着 征地拆 迁 矛盾 纠纷 成为 严 重的社会 问题 , 因征地拆迁引发的群体性事件也频 繁发生 。据调查 , 目前 因征地引发的农村群体性事 件 已 占全 国农 村 群 体 性 事 件 的 6 5 % 以上 _ 5 ] 。征 地 群体 性事 件有 易 串联 、 重复性 、 对抗强 、 难 协 调 的 特 点, 不妥 善解 决 , 会 严重 影 响政 府 的形 象 , 影 响 社会
农民非制度政治参与的原因分析及治理路径
中图 分 类 号 : 6 D2
ji n 1 0 .s . 0 9—6 2 . 0 9 0 . 1 s 9 2 20 .4 0 8
文 章 编号 :09—6 2 (o 9 O 4 0 10 9 22 o )4— O一 2
上级机关表 达时, 积聚的要求就很容易 以一种超过法定规则 程序之外 的渠道爆发出来, 这便形成 了非制度性政治参与。 拿 基 层 民 主 自治 制 度 对 农 民政 治 参 与 而 言 , 用 非 常有 作 限。 多村 委会并不能真正代 表农 民利益, 许 他们对乡镇政府严 重 依 赖 , 际 上 成 为 了 乡镇 的执 行 机 关 ,其 职 能 已 逐 渐 异化 , 实 出现 了行政 化倾 向。 这种行政化的村委会 常常会以维护农村 社 会 稳 定 为 由, 农 民政 治参 与 活 动进 行 干涉 , 至在 村 民委 对 甚 员 会 选 举 中 有 贿 选 、 族 势力 或村 霸黑 恶 势 力 干 涉 的 现 象 , 宗 严 重侵害 了村 民自治的健康肌体 。 如 , 再 基层人大代表对政治决 策系统 缺少 与其地位相应 的影 响力 , 民的意见和要求很难 农 通过基层人大有效转化为政治决策。 管如此, 尽 基层人大选举 往往还流于形 式,实际上各级人大 中分配给农 民的席位极少, 而且 大多数是“ 农民精英” 他们很难 反映农民群众的真实利 , 益需 求 , 造 成 实 际 上 的 农 村 人 大 代 表 与 农 民 之 间 处 于 某 种 这 游离 状 态 。 外 , 另 在较 高级 别 的 人 民 代 表 大 会 中 , 民代 表 的 农
治参 与 的 重要 原 因 。 新农 村 建 设 过 程 中, 在 需在 大 力发 展 农 村 经济的基础上, 完善农 民政 治参 与机 制,提高农 民综合素质 ,
我国农民非制度化政治参与探析
政 治 参与是 指 普通 公民 通过各 种 合法 方式 参加 政治 活 动 , 并影 响 政 治 体 系的构成 、 运行 方式 、 运行 规 则和 政 策过程 的 行为 [。 1 根据 政 治参 与 】 是 否符 合法 律规 定 , 以分 为 制度 化 政治 参 与和 非制 度化 政 治 参 与两 种 可
管理s财富 B CM
生
…
一
我 国农 民非 制度化政 治参 与探析
倪 晓朝
( 南京师范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 20 4 ) 10 6
I 摘 要】: 新时期,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 村, 是我党从国家发展 大局出发的一项重要任务。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深入 , 但 我国农 民的政治参 与出现了 诸多不规 范形式, 一定程度上 阻碍 了 我国新农村 的建设发 展, 因此分析我 国农民非制度化政 治参与的原 因, 寻 求相应的解决对策, 逐步将农民引入制度化政治参与显得尤为重要。
的 。 育的 宗 旨要符 合 宪法 精 神 , 因制施 教 , 高公 民的 道德 水平 。 ”教 要 提 要 以教 育的 手 段实现 城 邦 中每 个人道 德 水平 的提 高 , 都能 像 他 所期 望 的
那样, 凡事 能 自我 调试 , 不走极 端 , 到 好 处 , 么 整个 社会 就 不会 出现 恰 那
【 键 词 】: 治 参 与; 民 ; 关 政 农 非制 度化
随 着 社 会主 义 新农 村 的 建 设 , 国农村 面 貌焕 然一 新 , 济上 , 我 经 农 民生活 水平 有 了很大 的提 高 , 凸显 在政 治上 思 想也有 了很 高的觉 悟 , 治 政
参与意 识 明显增强 。 与的 手段也 多种 多样 , 参 一定 程 度上 促进 了我 国民主 政 治 的健 康 发 展 。 是 目前我 国农 民政 治 参 与也 有 不尽 如人 意 的一 面 , 但 非 政 治化 制度 参 与的 存在 制 约着 农 民完 全充 分正 确的 行 使 民主 权利 , 引 发 了一些 乡村干 部 的腐 败 , 一 些党 政机 关的 办公 秩序 , 我 国新 农村 的 和 给 威等 集体 行 动 和成 立 自发 组 织抵 抗 基 层政 权 的事 件 增多。 些 农民 通过 一 贿赂 、 力威 胁等 手 段影 响 乡村 干部 决 策 、 暴 恶人 治村 、 痞村 霸 等现 象 的 地 存在 扰 乱了农 村 农 民正 常 的生 产 和生 活 秩 序 、 民主 和 法制 遭 到践 踏 。相
论新生代农民工非制度化政治参与的原因及走向制度化的路径
21 0 1年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 )
V 1 2No o3 . . 3
J OURNA L OF YULN I NORMA L UNI E I Y ( hlsp y& S c l c n e V RST P i o h o oi i c ) aS e
很 多情况 下他 们 往往 会 诉诸 抗议 或 暴力 等 极端 的手 的原 因 、又有 农 民工 自身方 面 的原 因 ,但 其 根本 原 段进 行非 制度 化 的政 治参 与 。无 序 、非 制度 化 的政 因是 新生代 农 民工制 度化 政 治参 与 的条件 不 成熟 而 治参 与必 然会 破坏 我 国 的社会 主 义 民主 政 治建 设 , 造 成 的非 制度 化 政治 参与 的扩 张 。总 的说来 , 当前 影 响社会 主 义和 谐社 会 的构 建 。如 何对 我 国农 民工 新 生代 农 民工 非 制度 化政 治 参与 的 根本 原 因主要 有 的政 治参 与加 以引导 ,促 使农 民工 的参 与 活动 向合 以 下 几 个 方 面 :
论 新 生代 农 民工 非 制 度 化 政 治 参 与 的 原 因及 走 向制 度 化 的路 径
口徐 志 达
( 华侨 大学 公 共 管 理 学 院 ,福 建 泉 州 3 2 2 ) 6 0 1
[ 摘 要]新生代农民工非制度化政治参与是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深入 分析 当前我国新生代农民工非制度化政治参与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主要原因,
[ 稿 E期 ] 2 1 0 2 收 t 0 0 1— 5
[ 作者简介]徐 志达 ( 9 3 17  ̄),男,汉族 ,河 南省 光山县人 。福 建省泉州市华侨大 学公共管理学 院科学社会主义专业
我国农民非制度化政治参与原因分析
在 社会 转 型时期 , 当农 民的合 法权 利和 自身 利益 不能 完全通 过 制度 化参 与 途径 得 以 实现 , 农 民常 常会 通 过 非制 度化 参 与 的方 式来 实现 自己的权利 , 保 护 自己的 利益 , 影 响政 府公 共政 策 的价 值 取 向 。 当前 我 国农 民非 制度 化政 治参 与 趋 势 不断扩 大 , 严 重影 响着农 村社会 的稳 定 , 造成 了一 系列不 利后 果 。本 文主 要 分析 农 民非制 度 化政 治 参 与形 成 以
主选 举 乡人 大代 表 , 人 大代 表 代 表 农 民 的利 益 , 对基 层 政 府 行 使监督 权 , 但 在我 国政 治 权 力 体 系 中 , 党 委 处 于权 力 的 中 心 地位 , 政 府权 力较 大 , 人大 的权 力较 小 , 人大 代 表的 权力 受
到 一定程 度 的 限制和 制约 , 所 以乡人 大代 表 的监 督 功 能受 到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的民 主化进 程 和社会 稳 定 。本 文 主要 从 以下 四个方 面来 分 析 农 民非制 度化 政治 参与 程度 不断扩 大 的原 因。
一
、
“ 滞后 供给 ” 的制 度 模 式 导 致农 民 政治 参 与 行
为 受 到 一 定 程 度 的 限 制
当前我 国农 民非 制度 化 政 治 参 与 的重 要 原 因是 当农 民 通 过 的正式 制度 供给来 满 足 自身 的利 益 时 , 由于农 民在 利益 表 达和 利益 综合 方面 的局 限性 、 正式 制度 的滞 后性 和 容 纳性 不足, 农 民 的合 法利 益 往往 得不 到 实 现 。“ 公 民进行 利益 表
农 村 经 济
非制度化政治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一种独特机制
社会具有 独特 的启 示和推动作用 。
[ 中圈分类号】
【 文献标识码】A
[ . 文|缡号】10 一 952o )4 04 0 t 08 s5 {o6 o — O 0— 4
自更新的机制。阶级理论则是一种典型的冲突论 。
政治参与是指公民以及社会团体以多种方式 来影响政府的人事或政策选择 , 平 民试 图影响 是“ 政府决策的活动。2 【 因此 。 政治参与 大体可 以划分
为两种形式 ; 制度化的政治参与和非制度化 的政治
是马克思社会理论 的精 髓。“ 目前为止 的一切 到 社会的历史都是 阶级斗 争的历史” “ 过去的各 ,在 个时代 。 文明几乎到处都可以看到社会完全划分为
参与 , 对于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近代 以来有影响的社会理论可以概括为冲突 论和均衡论。均衡论将人类社会 简单地 比拟于生 物有机体 , 认为人类社会系统 内部 自有一会维 系、 保持 、 调适和修复社会均衡状态 的自组织、 自协调 、
制政府的一项巨大 困难似乎是如何在一个民主社
会里为个人抵抗统治权力提供一种社会支持 , 即一 个支点 。它是为受到 占优势 的公众舆论轻视的那
些意见和利益提供 的一种保护, 一种集合点。缺乏 这样一种支点, 所有社会都将或者逐渐解体 , 或者
变得停滞 。 L ‘ ”4‘ 民主政府的本质 , J 在于多数对政府
险。英 国政治思想家密尔认为, 代议制政治参与的
斗争 为纲” 的极左迷执 以后, 又形而上学地从一个 极端走 向另一个极端 , 面强调 “ 片 根本利 益的一 致” 讳言并且无视社会 日趋激烈的分化与冲突的 ,
非制度化的政治参与
三、大学生群体性事件——非制度化的参与古往今来,普通的平民大众从事某一项活动以期获得社会的关注和比较圆满的解决方式,一般都是通过两种途径,概况起来讲就是:第一,制度化的政治参与;第二,非制度化的政治参与。
在了解制度化参与与非制度化参与之前,有比要让大家先了解一下什么叫政治参与。
简单来说,政治参与就是旨在对政治系统的决策和行为施加影响的普通公民或公民团体的活动。
这样,从主体方面看,政治参与具有非职业性,其主体是指公民或公民团体,包括了一切非政府的个体或群体政治行为者。
当然,那些以政治为职业的社会成员,若他们的政治行为并非出于职业要求,而是以普通公民的角色从事行为时,他们此时也是政治行为参与的主体。
从客体方面看,政治参与具有复杂性,政治参与的客体包括参与主体试图加以影响和推动的整治体系中的各项决策和行为,不仅指向政府决策,也针对政党决策和其他政治团体的决策,在我国,还包括对基层自治组织的影响。
政治参与客体的复杂性同时也表明公民政治参与目的的复杂性,或者是为了维护经济利益,或者是为了获得权力,或者是为了心灵的满足,难以做统一的说明。
从参与途径上讲,政治参与具有多样性,表现为公民参与政治可以选择不同的方式和渠道。
根据公民参与政治的途径不同,可以把政治参与分为有序和无序的两种:有序的整治参与是公民在国家法律范围内依照有关规定而进行的有组织的政治参与活动,如参加选举、全民公决等;而无序的政治参与则是公民在违背特定政治体系中的法律规定的情况下,对政治活动进行的非法参与,如游行示威、罢工乃至暴乱,等等。
对政治参与有了一个简单了解之后,相信大家对制度化的政治参与和费制度化的政治参与应该也有一些基本的猜想。
其实制度化的政治参与对应着有序的政治参与,非制度化的整治参与对应着无序的整治参与,也即制度化的参与是指公民或公民团体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而进行的有组织的政治参与活动,反之则是非制度化的政治参与。
群体性事件就是属于公民非制度化的政治参与活动,部分公众参与并形成有一定组织和目的的集体上访、集会、阻塞交通、围堵党政机关、静坐请愿、聚众闹事等群体行为。
青年农民工非制度化政治参与论析
2 集 体 上 访 .
工制 度化 的政 治参与 。唯有 如此 ,国家 才可能 真正
获取更 真实 、更全面 、更客 观的信息 ,为 法律制订 、 政策 推 出提供 可靠 的依据 。此外 ,青年农 民工 作为
信 访制度是指公 民在其合法权利受到各类公权力 侵害时 ,选择 以书信 、走访 等形式反映事实 、表达 意
些基层 干部对青年农 民工的 困难疾苦不关心 、案件查
处效率低 、敷衍 塞责不无 关系 。例如 ,2 0 0 9年 ,广
州市某 塑胶公 司 34名农 民工因集体劳动争议 ,聚集 6
在厂 区门前 的马路 上 ,堵 塞交 通 ,并 准备上 访 。又
如 ,深圳市宝安 区某电子厂拖欠 2 3 2 名农 民工工资引
制度 的关 系为标准 ,政治参与可 以分为制度化参与和
非制度化参与 。制度化参与是公 民在现有的制度 框架
内进行 的政治参与 ;非制度化参与是指公民 “ 突破现 存制度规范 的行为 ,也是社会正常参与渠道之外 发生 的 活动 ” …。制 度 化参 与一 般具 有合 法性 、合理 性 、
问题 时 ,从 政 治学 的视角对 问题 予 以关 注便成 为可
能 。可 以这样认为 ,困扰青年农 民工 的诸多 问题反映
史囤童 研 ̄ —
—
1/ 盟 0 2
一
— n— n Ya i ==鼍 I a Xig Di n J.
_
均衡性等特点 ;而非制度化参与往往是 以非理性 、破
坏性 的形式表现。
后 经艰难 谈判 ,在政府 的协 调下 ,才 以谈 判达成 协 议 的方式结束 。青年农 民工在维权过程 中也逐渐意
离任村干部非制度化政治参与问题及对策探讨
非制度化政 治参 与是 与制度化政治参与相对应的一种政 治参与形式 ,指不符合法律法规 以及制度规定的有关程序和 步骤 的政治参与 ,是一种无序 的政治参 与。近年来 ,不断增
多 的离 任 村 干 部 参 与 的 上 访和 组 织 的群 体 性 事 件 成 为 农 村 非
是农村税费改革前 ,为了完成税收任务和村 里的各项建设 ,
注 民生 ,在 农 村 困 难 户 、残 疾 人 、五 保 户 、遗 属 补 助 等 方 面
出台 了一系列惠民政 策和措施 ,而离任村干部这一群体却成 了被 ” 被遗忘的角落 ” 。目前 ,我国很多地方的离任干部的待 遇 大大低于 国家对五保户、遗属等 弱势群体的补助 ,有的地
经的村干部 。他们退下来原因有很多 ,有的是上 了一定的年 纪不再 适合担任村干部 ,有的是因某种 原因在换届选举 中落
选 ,也 有 的 是 主 动辞 职 。在 我 国 ,离任 村 干 部 人 数 众 多 ,特 别 是 近 几 年来 ,随 着 农 村 配 套 改 革 的 深入 和 村 村 合 并 ,离 任 村 干 部 人 数 剧增 。这 些 离 任 村 干 部任 职 的 时 间不 一 ,有 的 担 任 村 干部 3 0 年 以 上 ,大 部 分 任 职 在 1 O 一 3 O 年 之 间 ,少 部 分 任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_非制度化政治参与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803
推荐指数 2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2014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014年 科研热词 政治参与 非制度化政治参与 非制度化 限度 谣言 行政改革 群体心理 治理理论 治理创新实践 民主政治 正本清源 方法论价值 政治现代化 政治意识 政治心理 政治信任 干群关系 城镇化 城市融入 地方政府 农民工 农村 农业人口 公共权力 公众信任 个体心理 推荐指数 2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2012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科研热词 非制度化政治参与 非制度化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集中决策 罗马天主教会 科学决策 民主决策 梵蒂冈 林权纠纷 文化资本 文化 教育 政治参与 政府决策 宗教跨国行为体 制度外政治参与 制度化政治参与 制度内政治参与 决策体制 农民工 公民参与 依法决策
推荐指数 3 3 3 3 1 1 1 1 1 1 1
2010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科研热词 非制度化 青年农民工 政治参与 有序政治参与 政治态度 实证研究 困境 制度化 利益表达 出路 中产阶层
推荐指数 2 2 2 1 1 1 1 1 1 1 1
2011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推荐指数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非制度化政治参与
非制度化政治参与是指采取不符合国家宪法、法律、规章、政策、条例等所规定的制度或程序而进行的影响政治决策过程的活动。
非制度化政治参与的基本形式
第一,越级上访和集体上访。
第二,群体性事件。
一个群体性事件的爆发,必须同时具备四个基本要素:
一是群体性事件的爆发必须具有共同关心的问题,这是群众参与事件的动力来源。
二是参与群体性事件的群众,在某些共同关心的问题上,必须有相同或类似的思想感情。
三是有了共同关心的问题和类似的思想感情,还不足以引发群体性事件,还必须有个别突出人物的出现和动员。
有了上面三个条件后,为了获取比较好的效果,顺利实现其既定目标,还必须选择最好的时机和最有利的场合。
第三,抗拒行为。
抗拒行为是指一些公民基于对相关组织、部门的规定以及法律法规的不满,或不服法院的终审判决,或认为自身的合法权利遭受国家公共权力部门侵害时,拒不服从行政管理部门的执法管理和司法机关的强制执行,甚至暴力阻碍执法的行为。
第四,非理性的网络参与。
互联网是一种信息能够在瞬间生成、瞬间传播、实时互动、高度共享的传播媒介,是一种新的政治参与手段。
其在公民政治参与方面的最大优势在于,它可以通过高度分散的、无中心的结构模式和运作特征来消除歧视,实现人人平等地参与。
非制度化政治参与的特点
第一,组织的非程序性。
非制度化参与的组织实施大都是相关公民擅自组织实施的,未经国家相关部门的批准和允许,参与的过程、方式大都不符合现行有关程序和步骤。
有的还同时违反国家的法律法规,属于非法参与。
第二,动机的多层次性。
由于社会成员价值观和需求层次不同,参加非制度化参与的行为动机就各异。
有的是个人利益受损或受到不公正的对待,对社会心存不满;有的是基于忧国忧民的责任感;有的是从根本上反对现行的社会制度;有的并没有明确的政治动机,属“从众心理”使然。
第三,性质的复杂性。
非制度化参与在行为的性质上是对抗性和非对抗性同时存在。
在我国,少数敌对分子(如“持不同政见者”、极少数顽固“法轮功”头目)的参与行为具有明确的反对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目的,是对抗性的行为。
但多数非制度化参与行为是非对抗性的,属于人民内部矛盾。
由于参与的对抗性和非对抗性同时存在的复杂性,要求对每一个非制度化政治参与行为应作具体分析,避免混淆不同性质的矛盾。
第四,行为的非理性。
许多非制度化参与行为是非理性选择的结果,具有随意性、情绪性和过激性。
参与者对于为什么参与、参与的方式和手段是否合法、这种参与会导致什么样的后果等常常不假思索,往往单凭一时偏激的情感因素作出某种参与行为。
第五,后果的消极性。
违法的非理性的参与必然会给国家、社会和个人带来损害,特别是一些抗议性参与和暴力性参与对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威胁更大。
即使一些人通过特殊手段达到一时的目的,最
终也往往会受到司法机关的追查和处理。
非制度化政治参与的出现原因
第一,利益的多元化和现代民主制多数决定原则的内在弊端是非制度化政治参与存在的逻辑基础。
第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发展进程中出现的严峻社会问题是诱发非制度化政治参与的客观因素。
第三,现行制度化政治参与制度的种种缺憾是导致公民非制度化参与的制度因素。
第四,我国政治参与主体自身素质存在的缺陷与不足是导致非制度化政治参与的主观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