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叠_出的美_浅析许渊冲对宋词中叠字的翻译
论唐诗中叠词的英译——以许渊冲《汉英对照唐诗三百首》为例
day i come back bare in heart.
特殊含义。例(4):
这首诗是孟浩然前往京师,参加进士考试,落榜后
原文: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张若
回襄阳临别前写给王维的。这两句诗描写的是他落第后 虚《春江花月夜》)
的景象:门前冷落,车马稀疏。“寂寂”两字,既是写实,
许 译:She follows the rolling waves for ten thousand
——以许渊冲《汉英对照唐诗三百首》为例
雒靖雯
(陕西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2)
摘 要:作为传统诗歌创作的重要艺术手法,叠词的使用能使诗词更具形象性、确切性和音乐性,达到
语言形式和内容的完美统一。汉语常用叠词,而英语则避免重复,如何在英语中再现叠词赋予唐诗的音韵美、
意象美、表达美是唐诗英译的一大难题。本文以许渊冲《汉英对照唐诗三百首》中叠词英译的翻译为例,探
的新语言构筑起一座玲珑璀璨的宝塔,它的每一个词语 个问题涉及诗的“音美”,主要包括押韵、重复以及如
都附丽在分行的外形上而变得悦目动听,闪射出诗人独 有的感情色彩。”[2]
叠词是传统诗歌创作过程中的重要艺术手法,“叠
何再现原诗的节奏。译者面临的第三个问题则是如何再 现原诗的“形美”,“形式美主要包括诗歌的视觉形式, 以及诗歌的语言形式。”[5]
回环翻译法指的是无法在英语中找到对应的重叠词 为读者描绘出一幅淡雅的中国水墨画,体现出春江花月
时,并且叠词在原诗中表达一种时间或是状态持续的情 夜清幽的意境美。
况下,就可以将其翻译成“名词 +after/to/by+ 名词”的
收稿日期:2019-07-03 作者简介:雒靖雯(1996—),女,陕西宝鸡人,陕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笔译专业 2018 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汉 对比与翻译。
从许渊冲“三美论”解读《声声慢》中叠词的英译
语言研究从许渊冲“三美论”解读《声声慢》中叠词的英译孙婷婷 贵州师范大学大学外语教学部摘 要:古诗词作为中国古典文化的宝贵遗产,逐渐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
李清照的词清新典雅,文体流畅,被人称作是婉约派的词宗。
《声声慢》是李清照后期在国破家亡流落异乡的境况下所作,尤其是词开端的七词叠用更显其中的哀伤凄苦,被称作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叠音绝唱”。
许渊冲先生提出的“三美论”,即诗词英译要力求达到“意美、音美、形美”,堪称诗词翻译的美学标准。
本文以“三美论”为出发点来探讨《声声慢》中叠词的英译,以期进一步弘扬中华文化。
关键词:声声慢;三美论;叠词英译作者简介:孙婷婷(1987-),女,河南省焦作市人,贵州师范大学大学外语教学部2012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外语教学与翻译。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4)-23-154-01一、引言李清照前期的词多是写对生活、自然的热爱,风格清丽、婉约、含蓄;她的后半生正值金兵南下,随夫南渡途中丈夫逝世,于是李清照的词风开始有了很大的改变,后期的词多是抒发颠沛之苦、孀居之悲以及国破家亡之痛。
这首《声声慢》是李清照后期的代表性作品,其中通过对残秋的景象感悟抒发了自己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整篇词都处在一种凄苦低沉的格调中。
尤其是开头的七对叠词在文学史上被称作是“叠音绝唱”,“寻寻觅觅”是对词人若有所失的一种动态描写,而“冷冷清清”则是一种静态的结果,“凄凄惨惨”是对内心的表层描写,“戚戚”则是内心深处的状况。
这七对叠词由动到静、由浅入深,表达了词人国破家亡、物是人非的悲痛心情。
许渊冲教授坚持诗歌翻译数十载,精益求精,被人称作是“诗译英法第一人”。
他在吸取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独到的翻译理论,总结出“美化之艺术,创优似竞赛”的十字真言。
这十个字代表了文学翻译的本体论(“三美论”、“创作论”)、方法论(“三化论”、“优势论”)、目的论(“三之论”、“神似论”)和认识论(“艺术论”、“竞赛论”)。
“叠”出的美——浅析许渊冲对宋词中叠字的翻译
歌 的表达 形式 、句 法甚 至感 情 。(5)同韵 翻译 法 ,译 者 既要注 意诗 歌 格 律 又要 注意 其 韵 律 。(6)无韵 翻 译法 ,译 者 可 以 不 拘 泥 于 韵 律 ,更 加 准 确 地 表达 字 面意 义 ,但 是 如何 选 择 恰 当的 文 本 结 构成 为 新 的 问 题 。(7)意译 法 ,保 留原 文 内容 ,但 改 变 了形 式 。译 者模仿 原 作 翻 译 的 诗 歌 ,除 了题 目和 诗 作 出 发 点 外 ,可 能 没有其 他 与原 作相 似 的地 方[2]。
中 图分 类 号 :H3l5.9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009-4784(2009)03—0061-04
一 、 引 言 :宋 词 中 的 叠 字
中国古 代 词 人 ,尤 其 是 宋 代 的 词 人 ,运 用 了叠 字 的手法 来拟 声 、垫 色 、陈 情 ,以 加 强 作 品 的 艺术 魅 力 。叠 字赋 予 了宋 词 隽 永 的音 律 美 。“当 同样 一 个 字被 重复使 用 的时 候 ,就 叫做 叠 字 。”[1 宋 词 中使 用 叠字 的例子 不胜 枚举 ,例 如 苏 轼 的《江城 子 》:“十年 生死 两茫 茫 ,不 思量 ,自难 忘 ”;更 有 李 清 照 的《声 声 慢 》:“寻 寻觅觅 ,冷 冷 清 清 ,凄 凄惨 惨 戚戚 !”与 英 文 简 洁的语 言 习惯 不 同 ,中文 有 一些 词 在 句 子 中可 属 冗余 ,翻译 时得 把这 些 词 省 掉 。 比如 “熙 熙攘 攘 ”这 个成 语 ,“熙 熙 ”与 “攘 攘 ”表 达 的 是 同 一 个 意 思 ,就 没必要 逐字 翻译 。
收稿 日期 :2009—03—31 作者 简 介 :陈斌 敏 (1981一),女 ,助 教 。
许渊冲的诗歌翻译思想与中国古典诗词中叠词的翻译.
许渊冲的诗歌翻译思想与中国古典诗词中叠词的翻译叠词作为一种词汇现象,在英汉两种语言中都存在。
叠词在汉语中使用非常广泛。
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大量出现的叠词为诗歌创造出了独特的艺术及美学效果,但是,在中国古典诗词的翻译过程中,翻译家们很少把注意力放在诗词中频繁出现的叠词上。
浏览中国古典诗词的各种译本,我们会发现许多时候翻译家们会把诗词中出现的叠词忽略不译。
尽管不同的学者有时会涉及到叠词的翻译问题,但是仍然缺乏系统性的研究,而且这一问题也未得到充分的注意和重视。
有鉴于此,本文就中国古典诗词中叠词的翻译分别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进行了系统的探索与研究。
本文对汉语叠词的定义,形式和功能进行了具体的阐述。
由于英语中的叠词比汉语中的少,且多为非正式文体,所以在英语中叠词应用不如汉语广泛,而汉语叠词则大量应用于古典诗词中,大大增加了诗词的艺术和美学的感染力。
为解决古典诗词中叠词翻译的难题,本文作者尝试在许渊冲先生的诗歌翻译理论基础上对不同译本中中国古典诗词的叠词翻译加以阐述和分析。
许渊冲先生的诗歌翻译理论可以概括为“三美”、“三化”和“三之”。
“三美”指译文要保持原文的意美、音美和形美。
“三化”指翻译的具体方法:浅化、等化和深化。
“三之”则指译文要让读者知之、好之,乐之。
本文作者力图将许先生理论基础和具体实践相结合,从而尝试对中国古典诗词中叠词的翻译作一个清楚明确的表述。
在许先生翻译理论指导下,本文作者还探讨了中国古典诗词中叠词英译的一些方法,根据叠词的音形意三方面,分别进行了研究,指出通过合理的翻译方法,叠词是可以达到相当高的翻译效度的。
同主题文章[1].龙梅. 从历次政治运动中走过来的大翻译家──许渊冲' [J]. 炎黄春秋. 1996.(09)[2].李扬生. 浅谈《荷塘月色》中的叠词——兼说叠词的功能' [J].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1994.(02)[3].于连江. 汉英叠词对比及翻译研究' [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06)[4].傅希孟. 浅谈《儿女英雄传》中叠词的运用' [J]. 语言教学与研究. 1985.(02)[5].吴岫光. 浅谈朱自清散文的叠词运用' [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7.(02)[6].韩琳,周泉华. 译林奇才许渊冲' [J]. 今日中国(中文版). 1998.(09)[7].俞真. 中国古典诗词中的叠词及其英译' [J]. 外语研究. 2000.(03)[8].陈亚敏. 浅议英语叠词的汉译' [J]. 中国翻译. 1994.(03)[9].韩启毅. 论英语叠词及其翻译' [J]. 襄樊学院学报. 2001.(04)[10].程放明. 汉日语叠词的比较' [J]. 日语学习与研究. 1996.(02)【关键词相关文档搜索】: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许渊冲; 叠词; 三美; 三化; 三之【作者相关信息搜索】:内蒙古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魏玉梅;张国华;。
许渊冲的诗歌翻译思想及其对宋词中叠字的翻译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1.Nida, Eugene A.Towanl A Science of Translating [M].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Education Press, 2004.
2.安芳.字字动听,声声关情—从审美角度看中国古典诗词中叠字的英译[J].sino-US English Teaching,2006,3.
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93.
8.雷淑娟.文学语言美学修辞[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4.
9.刘月华.动词重叠的表达功能及可重叠动词的范围[J].中国语文,1983,O1 .
10.许渊冲.《宋词三百首》英译[Z].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2007.
11.许渊冲.追忆似水年华[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6.
1)说明本课题的理论、实际意义:
许渊冲是中国现当代翻译家中的杰出代表,他翻译了大量的中国古代诗歌作品,为传播中国文化,提高中国文学在世界范围内的地位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许先生的翻译理论建立在文学翻译的实践基础之上,一方面继承了中国传统翻译思想中的美学观念和艺术追求,提出了三美,三似,三化和三之理论,同时提出了三势论和文化竞赛论等理论。新的理论创新强调了译文超越原文的可能性和必然性。作为一个专业译者,许氏理论强调的是译者的自觉意识和创作权利,这和以“信”为本,强调译者义务的主流翻译理论构成了不同意见,因为译者不仅仅有忠实于原作的义务也有自身的创作权利。这是许氏翻译思想的形成基础,他代表了翻译工作者对于翻译过程中表达自由和创作权利的追求,反映了翻译理论中的理想化标准在文学诗歌翻译中难以实现,所以对于许渊冲的理论思想和理论体系的研究为我们进一步研究译者的创作权利以及翻译学科的独立性提供了具体的案例。叠字作为一种词汇现象,在英汉两种语言中都存在。叠字在汉语中使用非常广泛。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大量出现的叠字为诗歌创造出了独特的艺术及美学效果,但是,在中国古典诗词的翻译过程中,翻译家们很少把注意力放在诗词中频繁出现的叠字上。尽管不同的学者有时会涉及到叠词的翻译问题,但是仍然缺乏系统性的研究,而且这一问题也未得到充分的注意和重视。有鉴于此,本文就许渊冲的诗歌翻译理论在其译作《宋词三百首》中,对宋词中叠字进行翻译时的体现,分别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进行了系统的探索与研究,从而尝试对中国古典诗词中叠词的翻译作一个清楚明确的表述,指导今后的翻译实践。
研究古诗词中叠音词的英译——以许渊冲先生等译者的译文为例
- 214-校园英语 / 翻译研究研究古诗词中叠音词的英译——以许渊冲先生等译者的译文为例武汉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翻译系/何雯【摘要】叠音词在中国古诗词中很是常见,对于古诗词中的情感表达、人物刻画、环境塑造及事物描写起到了很大作用。
不仅如此,叠音词的声音美、韵律美也为诗词的整体表达增光添彩,使人读来朗朗上口、颇具回环往复之势。
由于英汉语的差异,在将中国古诗词英译的时候,如何保持叠音词的音美、形美、意美就显得相当重要了。
许渊冲先生在古诗词英译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取得了极大的成就,他译文也堪称经典。
在此,笔者主要通过研究许渊冲先生的译文,也研究了其它一些知名译者的译文,对于古诗词中叠音词的英译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做了一定的总结。
【关键词】古诗词 叠音词 英译一、概述叠音词是中国古诗词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情、达意、修辞、节奏等方面都发挥了很大作用。
叠音词的恰当运用,能够增强诗词的语势,加深语言在刻画人、物、环境等方面的形象性,也能够增强诗词的感染力,使读者与作者之间产生情感共鸣。
在叠音词的英译中,译者采取了不同的策略,笔者通过研究许渊冲先生和其它知名译者的译文,就叠音词英译方法做出了自己的总结。
二、古诗词中叠音词英译的几种基本方式1.重复。
中文诗句中的叠音词,在英译时采取重复对应英文单词的方式,或者重复相同句型结构的方式。
这些方法经常被运用到叠音词英译中,不仅能够使译诗与原诗的形式保持一致,而且读来朗朗上口,颇有诗韵。
这种方法多用于叠音词在诗句中出现频率较高的情况,因为在此情况下,叠音词就成了构成整首诗结构、诗韵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译者在英译时会尽量找到英文中的对应词,通过重复同一个词或同一句型结构来达到原诗的效果。
例如,汉诗《青青河畔草》的前六句“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
/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
/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
”许渊冲先生在英译时采取直译,译文为 “Green, green riverside grass she sees; Lush, lush the gardents willow trees. /Fair, fair, she waits in painted bower, Bright, bright like a willow-framed flower. /In rosy, rosy dress she stands; She puts froth slender, slender hands.” 这首汉诗属于闺怨诗,其作者已不得而知,它描述的是少妇对于夫妻恩爱、举案齐眉的生活的渴望之情。
从徐渊冲三美原则看古诗词叠词翻译
从徐渊冲三美原则看古诗词叠词翻译
徐渊冲是一位翻译学者,他提出的三美原则在翻译领域被广泛应用。
从徐渊冲的三美原则来看,古诗词中的叠词在翻译时,可以遵循以下原则:
1.典雅美:叠词在古诗词中往往用于表达美感或者情绪,因此在翻译
时应尽量保持其典雅的美感。
可以选择一些优美的词语来表达叠词的意思,以在翻译中保持古诗词的韵味和魅力。
2.严密美:叠词往往由相同或相近的音节组成,表达其中一种特定的
意象或情感,因此在翻译时应尽量保持叠词的严密感。
可以选择一些具有
类似音节或者韵律感的词语来翻译叠词,以在翻译中保持原文中叠词的呼
应和韵律。
3.图形美:叠词在古诗词中往往具有一定的图像意义,因此在翻译时
应尽量保持叠词的图形美。
可以选择一些形象生动的词语来翻译叠词,以
在翻译中保持古诗词中叠词所表达的图像特点。
总体来说,从徐渊冲的三美原则来看,翻译古诗词中的叠词时应注重
保持其典雅美、严密美和图形美。
通过选择合适的词语和翻译手法,尽可
能地还原古诗词中叠词的艺术特点和内涵。
从徐渊冲三美原则看古诗词叠词翻译
从徐渊冲三美原则看古诗词叠词翻译
徐渊冲提出的“三美原则”是指翻译要注重准确、流畅、美感三个方面。
对古诗词中的叠词来说,这些原则同样适用。
首先,准确性是翻译的首要原则。
在翻译古诗词中的叠词时,需要正
确理解其指代的含义和文化背景。
比如,“花花”可以表示“五彩缤纷”,也可以表示“轻浮淫荡”,翻译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境选择合适的意义。
其次,流畅性指翻译要符合汉语语言习惯,避免硬译或生造词语,使
译文易于理解。
古诗词中的叠词通常是为了增强押韵或节奏感,翻译时需
要保留这种韵律美感。
最后,美感是翻译的一个重要方面。
古诗词中的叠词本身就具有一定
的美感和文学价值,翻译应该力求保留这些美感和价值。
比如,李白的
《将进酒》中就有许多叠词,如“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长风破
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些叠词的美感在翻译中应该得到体现。
总而言之,翻译古诗词中的叠词需要遵循“三美原则”,注重准确、
流畅、美感三个方面,才能达到翻译的最佳效果。
浅谈许渊冲_三美_论在唐诗翻译中的体现_陈小翠
语言应用研究odern chinese M155XIANDAI YUWEN2014.05一、引言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政治开明、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的时期。
中国格律诗的创作在唐朝达到了顶峰,其语言优美流畅,意境雅致清丽,思想博大深远,是中华民族的文学精华,也是世界文学史上的瑰宝。
国内外很多汉学家都热衷于翻译中国古诗,向西方世界展现中国古诗的无穷魅力。
英语和汉语是当今世界使用最广泛的两种语言。
英语和汉语分属不同的语系。
中国和英语国家之间还存在着巨大的文化差异。
因而,英汉语互译是很困难的。
但是,出于国际交流的需要,英汉互译又是必要的。
中国古诗讲究格律,依律行韵,要平仄,求对仗,用典故,语双关,字里行间以含蓄为美,以意境为上,忌直白。
现代英语诗歌则以散体行文,自由,无格律,无平仄,无对仗,语言精练,意象鲜明。
[1]两种语言之间巨大的文化差异,使得汉语古诗的英译尤为艰难。
但是,我国的翻译家们不畏艰辛,知难而进,其中一位就是许渊冲先生。
许渊冲一直致力于中国古典名著的翻译,并在长期的理论研究和翻译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独创的翻译理论。
他认为好的译文应该能够“达意、通顺、传神、表形”,在翻译标准上创立了“三美”论,即“意美、音美、形美”。
“‘三美’的重要性并不是鼎足三分的。
在我看来,最重要的是‘意美’,其次是‘音美’,再其次是‘形美’。
”[2]许渊冲的“三美”翻译理论对诗歌翻译实践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意美意境美是诗歌形式美和音韵美的最终目的和归宿,也是诗歌美的最高境界。
对于诗歌的意境美,许渊冲如是说:“传达了原诗意美,而没有传达音美和形美的翻译,虽然不是译得好的诗,还不失为译得好的散文;如果只有因音美和形美,而没有意美,那就根本算不上是好翻译了。
”[2]以许渊冲对杜甫的诗《春夜喜雨》的翻译为例:(1) 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Happy Rain on a Spring Night Good rain knows its time right,It will fall when comes spring.With wind it steals in night,Mute,it wets everything.Over wild lanes dark clouds spreads;In boat a lantern looms.Dawn sees saturated reds;The town’s heavy with blooms.这首诗写于杜甫在成都定居时,那时的杜甫和劳苦农民深入交流,并亲身下地耕作,他深知一场春雨的可贵。
从许译《唐诗三百首》看古诗词中叠词的英译
古诗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唐诗是古诗的巅峰,它“继承了《诗经》以来近二千年的诗歌创作的经验和优良传统”(王步高,2007)。
唐诗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是中国灿烂文化中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因而,通过英译唐诗将其推广至全世界是当代译者当仁不让的历史使命。
近年来,“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呼声越来越高,而中国文化要走出去,翻译是必经之路”(祝一舒,2017)。
“许渊冲先生是汉语古诗英译的顶级专家,他所翻译的中国古诗甚至被国外学者赞誉为英美文学里的一座高峰。
”(党争胜,2008)本文将从许译《唐诗三百首》(许渊冲,2018)入手,分析古诗中叠词的翻译方式。
1古诗中的叠词诗歌因其结构的特殊性,在用词方面存在着一些与其他文体不同的地方,其中之一就是大量使用叠词。
笔者以五洲传播出版社于2018年出版的许渊冲译《唐诗三百首》为例进行了统计,其中有79首诗中出现了叠词,超过总数的四分之一,甚至有多首诗中不止一处使用,在所涉三百首唐诗中共出现131处叠词。
由此可见,叠词在唐诗中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叠词之所以成为诗词创作中一种独具魅力的艺术手法,主要原因在于它的音乐性和形象性。
叠词节奏明快、朗朗上口、悦耳动听,富有音乐感。
同时,使用叠词可以更加准确形象地描摹出对象的声音或特征,刻画人物的心情,渲染创作的氛围。
但是叠词是汉语语言的一大特点,在英语中并没有完全对应的词语或者表达方式。
因而如何处理好叠词是英译古诗的一大难点。
“翻译的障碍、困难与矛盾在很大程度上就在于两种语言之间存在的差异。
”“要在翻译转换中解决好矛盾与分歧,达到一种相对平衡一致的状态。
”(祝一舒,2017)在论及古诗翻译的方法和标准时,许渊冲先生曾经提出过“三美”论。
“三美”论因其对古诗翻译的重大指导作用而成为诗歌翻译领域奉行的圭臬。
2“三美”论“三美”即:音美、意美、形美。
它最初是由鲁迅提出,后来被许渊冲引入到古诗的翻译之中。
许渊冲教授诗歌翻译中叠词英译赏析
许渊冲教授诗歌翻译中叠词英译赏析
何善秀;李宗
【期刊名称】《疯狂英语》
【年(卷),期】2008(000)006
【摘要】叠词是常见的修辞手段,体现语言的韵律美、意象美和表达美。
叠词的使用可以使语言形式和内容达到完美的统一。
本文分析了许渊冲教授在诗歌翻译中不仅准确理解了原诗的意义,领悟了原诗的美的蕴涵,而且灵活地借助各种技巧,传达了原诗的意美、音美、形美。
【总页数】3页(P120-122)
【作者】何善秀;李宗
【作者单位】华东交通大学外语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315.9
【相关文献】
1.许渊冲教授诗歌翻译中的美学追求--孟浩然的两首英译诗赏析 [J], 何善秀
2.浅析诗歌翻译的"三美论"——许渊冲英译唐诗《登高》赏析 [J], 刘千玲
3.谈诗歌翻译是语言符号的艺术性再现——许渊冲英译"黛玉葬花辞"赏析 [J], 王莹
4.诗歌翻译的形而上下\r——许渊冲英译《清明》赏析 [J], 曾威;彭向萍
5.诗歌翻译的形而上下——许渊冲英译《清明》赏析 [J], 曾威;彭向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从徐渊冲三美原则看古诗词叠词翻译
从徐渊冲三美原则看古诗词叠词翻译
古诗词中的叠词在徐渊冲三美原则的指导下,可以进行以下方式的中
文翻译:
1.简洁美:保留原句中的叠词,尽量以简洁明了的方式翻译。
例如,
在李白的《月下独酌四首》中有“试问岭南应不好”一句,可以直译为
“问问岭南的景色是否好”。
2.自然美:根据叠词所表达的意境和意义,通过其他表达方式在翻译
中再现这种自然美。
例如,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其二》中有“薄衣怜素使”一句,可以翻译为“怜悯那轻薄的衣衫”,通过描述
衣衫的轻薄来表达原诗中叠词的含义。
3.美感统一:在翻译中将原句中的叠词以其他形式的修辞手法进行表达,以达到整体的美感统一、例如,苏轼的《风萧萧兮易水寒》中有“萧
啸其间”一句,可以翻译为“凄凉的呼啸声在其中回荡”,通过使用形容
词“凄凉”来表达原句中的叠词“萧萧”的意境。
从翻译美学看古诗歌中叠字的英译
从翻译美学看古诗歌中叠字的英译摘要:中国古代诗人在诗歌创作中运用了大量的叠字,极大地增强了作品的艺术表现力。
本文从翻译美学角度入手,在翻译美学理论尤其是许渊冲教授的“三美”理论的指导下,对一些古诗词叠字的翻译译本进行评析,尝试从中获取一些叠字翻译的技巧。
关键词:翻译美学;“三美”论;叠字翻译技巧叠字是把同一字重复相叠起来使用的一种修辞方式。
在古诗词中,叠字的使用主要有两重作用:一为描述性,它能传神的摹声绘形,表情达意;二为音乐性,它的音调和谐,平仄协调,节奏鲜明。
这种具有鲜明文化特征的表现手法是我国古代诗词形象思维和创作风格的优良传统。
然而正因为叠字凝聚了音韵、形式和意境的三重的美感,在翻译中,这种美的传递往往难以兼顾,成为译者翻译诗歌之旅的一块绊脚石。
本文中,笔者尝试从翻译美学的角度,通过例译分析探讨诗歌叠字的翻译技巧。
一、诗歌翻译美学理论对于译诗,各位翻译家各有自己的真知灼见。
许钧教授提出文学翻译的三个层次:基础层次、语气层次和审美层次。
他认为审美层次是诗歌翻译的最高层次,译诗应达到三个层次的和谐统一,在真的基础上求美。
在诗歌翻译美学理论中,影响较大的就是许渊冲教授总结提出的意美、音美、形美的“三美”论。
他指出,“译唐诗要尽量传达原诗的意美、音美、形美,译文即使百分百的传达了原诗的意美,但若缺少了音美也不可能保存原诗的风格和情趣。
”他在《论唐诗的英译》一文中强调,三美并不是鼎足三分,其中意美是最重要的。
在三美不可兼得时,首先要尽可能传达原文的意美,其次是音美,如果可能再做到形美。
二、翻译美学理论和叠字翻译从翻译美学理论来看,译诗皆以译文是否传达原诗的美作为检验诗歌译文质量的最高标准。
“音美”“形美”和“意美”是古诗歌翻译的最高境界,三者相辅相成。
在翻译时把三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体现诗词的整体美,在三者不能兼顾的情况下,许教授总是“从心所欲,不逾规”,通过变通和补偿的途径,最大限度的发挥译语的优势,从而使译诗与原诗达到神似的境界和功能上的对等,展现原诗的意美,音美和形美。
浅谈许渊冲的“三美”理论在诗歌中叠词英译的体现
- 238-校园英语 / 翻译研究浅谈许渊冲的“三美”理论在诗歌中叠词英译的体现闽江学院/唐昱【摘要】诗歌是中国文化中的瑰宝之一,对诗歌的恰当翻译有利于其发展和传播。
叠词对于诗歌有其独特魅力。
使用叠词,通常可以体现出一种音律美,这也是诗歌的一大特点。
我国著名翻译家许渊冲的“三美”理论对诗歌中的叠词的英译具有指导作用,对不同类的叠词应该采用不一样的翻译方法。
【关键词】诗歌 叠词 “三美”理论一、诗歌中的叠词与许渊冲的“三美”理论顾名思义,叠词是从两个相同的词中造一个新短语,它可以起到强调语气的作用,是诗歌创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叠词因其构词新巧有序、有动感,可以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
著名翻译家许渊冲在他的翻译理论中提到“美化之艺术,创优似竞赛”,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三美”理论——音美,形美,意美。
“美”是充分条件的最高要求。
这就要求译者将“三美”在原诗中体现出来:触动读者的心灵,这就是美的意义;在这个意义上,把原诗作为一种旋律的节奏,这是声音之美的含义;尽可能保持诗歌的原始形式(如长度、对偶、等),这是在形式美的意义。
以许渊冲翻译的李清照的<声声慢>为例: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李清照《声声慢》)I look for what I miss, I know not what it is, I feel so sad, so dreary, So lonely, without cheer.(许渊冲)该翻译不仅用对偶的方法,而且运用头韵。
原文和译文不仅在内容上都恰如其分地表达了诗人的不幸遭遇,而且中英文都非常具有节奏感,创造出了悲伤的气氛。
由此可见,只要运用比较合适的翻译理论及恰当的翻译方法就能体现出中国诗歌的魅力。
二、叠词在诗歌中的不同翻译方法叠词是分为许多不同类型,一些叠词表示声音,有些表示颜色,或者表达别人表演的动作。
虽然叠词有不同,但是相同的分类可能会表现出不同的意思。
浅析许渊冲的“三美”论及其在诗歌翻译中的体现
浅析许渊冲的“三美”论及其在诗歌翻译中的体现作者:穆艳秋来源:《青年文学家》2009年第07期摘要:许渊冲先生在中国经典古诗词外译方面做出了继承性和开创性的工作。
他在多年的诗词翻译实践中形成了“音美”“意美”“形美”的翻译美学理论。
本文通过对许译《声声慢》之三首进行分析以说明其“三美”理论在翻译实践中是如何运用和体现的。
关键词:诗歌“三美”论《声声慢》【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09)-07-0011-021. 许渊冲的“三美”论的提出许渊冲的翻译理论是受到了很多前辈翻译家的启发。
他的翻译理论并不是凭空建立的,而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系列理论观点,他将自己的理论核心概括为“美化之艺术”后,他曾明确表示他的理论根据就是“前人的理论或经验,不过应用于自己的翻译实践,再另加以发展总结”,就形成了包含“三美”,“三似” “三化” “三之”等理论的许氏翻译理论。
其中“三美”论是许氏翻译理论的理论核心之一,“三美”是指意美,形美,音美,在翻译文学作品的时候要尽量做到三美齐备。
“三美”论的提出在国内外都引起了广泛的影响,是许渊冲翻译思想的本体论部分。
就三美论标准来说,译诗是不可能百分之百地传递原诗的音美形美意美的,总要有所侧重,有所牺牲,所谓有得有失。
许渊冲是针对诗词翻译有别于散文翻译而提出“三美”学说的。
“散文”固然是井然有序的文字,但是诗不仅要井然有序还必须是绝妙好词,井然有序加绝妙好词就必须意美,形美,音美三美齐备。
2. 许渊冲的“三美”论翻译思想“三美”的基础是意似,音似,形似。
追求“意似”就是要传达原文的内容,不能错译,漏译,多译。
在一般情况下的“意似”和“意美”是一致的,但是有时“意似”和“意美”却是有矛盾的,也就是“意似”并不一定能传达原文的“意美”,因为“意美”有时是历史的原因或者是联想的缘故造成的,译成另外一种语言没有相同的历史原因就引不起相同的联想,也就不容易传达原诗的“意美”。
以许渊冲“三美论”赏析古诗词翻译-2019年文档
以许渊冲“三美论”赏析古诗词翻译-2019年文档以许渊冲“三美论”赏析古诗词翻译一、许渊冲的翻译理论“三美论”许渊冲先生,这位“汉译英”方面的宗师人物。
2014年8月2日荣获国际翻译界最高奖项“北极光”杰出文学翻译奖。
作品主要有《诗经》、《楚辞》、《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西厢记》等近百部著作,获得了西方世界英、美、等国文学界的高度评价。
微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播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许渊冲先生翻译“三美论”不是独创,而是继承和发展。
严复在《天演论》中讲到“译事三难:信、达、雅”。
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中提出来了中国文学创作的“三美”论,“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
许渊冲先生继承了以上的理念,并集以上之大成,形成了他自己的译诗“三美”论,即:第一,意美;第二,音美;第三,形美。
二、许渊冲古诗词英译作品赏析-张继《枫桥夜泊》张继,唐代诗人。
他的诗爽朗激越,不事雕琢,比兴幽深,事理双切,对后世颇有影响。
他传世作品中最著名的诗就是《枫桥夜泊》。
下面以此诗的英译作品为例,分析何为翻译“三美”。
全诗如下: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这是一首描述夜泊枫桥场景和作者心理感受的诗。
第一句写到的场景:月落、乌啼、霜满天,第二句写:江枫、渔火、对愁眠。
前两句从所见、所闻,所感三个方面,短短的几个词组,就勾勒出了一副江上行舟、冷月当空、寂寞冷清、不眠人的寂寥场景,前两句诗人将不眠人的意象和叙述者视点融为一体,营造出了一种意韵浓郁的审美情境;三、四句写在客船上卧听古寺钟声。
月光、船,水,寺,渔火、乌啼、钟声,为我们勾勒出景物的立体布局,有远有近,有动有静,意境清幽高远。
许渊冲先生的英文翻译如下:Mooring by Maple Bridge at NightAt moonset cry the crows,streaking the frosty sky,Dimly-lit fishing boats’ neath ma ples sad ly lie.Beyond the city walls,from Temple of Cold Hill,Bells break the ship-borne roamer’s dream and midnight stillS老在忠实于原作的基础上,从意美、音美、形美三方面(即“三美”论)完美地翻译了《枫桥夜泊》。
从“三美论”角度浅析许渊冲对叠词的翻译——以《元曲三百首》为例
那 样 加 深 读 者 对 元 曲 的 了解 。
关键 词 : 许 渊 冲 ; “ 三美 论 ” 原则; 诗歌翻译 ; 叠词; 元曲 中图分类号: H1 5 9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8 — 7 1 0 9 ( 2 0 1 4) 0 3 — 0 0 5 5 — 0 5
1 9 7 8年在 《 毛 主席 诗词 四十 二首 》 序 言 中首次 提 出了 “ 三美论 ” 这 一 翻译原 则 , 并 在其 《 翻译 的艺 术 》 、 《 文
学 与 翻译》 等 多 部著作 中加 以 阐释 。近年 来 , 随 着诗 歌 翻译 如火 如荼 的发展 , “ 三美论 ” 这 一原 则 得到 了 译 者们 空前 的关 注与 研究 。在 这一 理论 的指导 下 , 当代诗 歌 翻译得 到 了进一 步 发展 。
在 我 国经典 诗词 中 , 叠词 作 为一 种语 言 现象 应用 甚 广 。 由于 中英 文 属 于不 同语 系 , 所以 , 两者 在 叠 词 的应 用上 大相 径庭 , 这 对叠 词 的 翻译造 成 了极 大 困难 。本 文 主要 从 “ 三美 论 ” 的 角度讨 论元 曲中叠 词
的翻译 , 旨在通 过这 些 翻译策 略使 中国诗 歌 中叠 词 的意境 与 韵律美 能 淋漓尽 致地 表现 出来 。
当今 世界 , 国际化趋 势愈 演 愈烈 , 作 为译 员 , 我 们应 肩 负使命 , 进 一步传 播 我 国传 统文 化与 文学 。由
于 中英两 种语 言在 语 法与 句法 等 方面 存 在显 著差 异 , 这 给 中国经 典诗 词 的英译 造 成 了不小 的困难 。在
从三美原则看宋词中叠字的英译——以许渊冲的译本为例
从三美原则看宋词中叠字的英译——以许渊冲的译本为例摘要:众所周知,为了增加诗歌的魅力,中国古代诗人在创作诗歌的过程中运用了大量的叠字,这在很大程度上给译者带来了严峻挑战—因为他们不仅要准确呈现诗歌的意义及其蕴含的文化含义,而且也不能忽视叠字特有的表现形式。
许渊冲先生认为“音美”、“形美”、“意美”是古诗歌翻译的最高境界,三者相辅相成。
关键词:叠字;“三美”理论;汉译英诗歌是一种凝练的艺术,它集音美、形美、意美和情美于一身。
中国古典诗歌的表达含蓄而微妙,而英文诗歌大多是直抒胸臆,再加上两种文化间存在着差异,诗歌翻译在文学领域很是棘手。
而自许渊冲先生提出了“三美”理论,它在诗歌翻译领域便备受学者关注。
许渊冲先生认为“音美”、“形美”、和“意美”是古诗歌翻译的最高境界,三者相辅相成,翻译时只有把三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体现诗词的整体美;若三者不能同时兼顾,首先要尽可能传达原文的意美,其次是音美,如果可能再做到形美。
叠字是诗词音韵之美的重要体现,诗词叠字的修辞美在译文中也应该尽可能地呈现出来。
许渊冲教授作为中国古典诗歌翻译的杰出代表,在处理叠字时自成一家。
一、叠字的分类和功能叠字是把同一字重复相叠起来使用的一种修辞方式。
根据《汉语修辞艺术大辞典》的描述,汉语叠字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AA”(人人)、“AABB”(朝朝暮暮)、“AAB”(声声慢)、“ABB”(思悠悠)、“ABAB”(知否知否)and “AAA”(错错错)。
在古诗词中,前四种形式得到了普遍应用,而后两种形式只出现在宋词中,因而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
总的来说,叠字的使用主要有两重作用:一为描述性,它能传神的摹声绘形,表情达意;二为音乐性,它的音调和谐,平仄协调,节奏鲜明。
根据陈宏薇老师的观点,叠字最主要的作用就是强调,即它能突出诗歌的精神和诗人的情感,增强诗歌的韵律感。
(陈宏薇,1998)。
二、叠字的英译1.反复例1: 离亭黯黯,恨水迢迢(吴文英,《惜黄花慢》)Dim,dim the Pavilio of Adiea,Long, long stream of grief in view.反复就是为了强调某种意思,突出某种情感,特意重复使用某些词语、句子或者段落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0卷 第3期2009年9月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Fujian M edical univ ersity (Socia l Science Editio n)V ol.10,No.3September 2009/叠0出的美)))浅析许渊冲对宋词中叠字的翻译陈斌敏(福建医科大学外语教学部,福建福州350004)摘要:许渊冲教授在5中国古诗词六百首6中对宋词叠字的翻译处理方法与安德烈#勒菲弗提到的诗歌翻译/七法论0(音律法、直译法、韵律法、诗词散译法、同韵法、无韵法、意译法)不谋而合。
与很多译者孤立使用某一种诗歌翻译法不同,他混合应用了以上/七法0,在使用解释、缩译、略译等手段来意译一些诗歌的同时渗透了诗歌所暗藏的文化底蕴,回应了安德烈#勒菲弗和苏珊#巴斯奈特提出的翻译研究必须/转向文化0的呼吁。
关键词:叠字;翻译法;转向文化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4784(2009)03-0061-04收稿日期:2009-03-31作者简介:陈斌敏(1981-),女,助教。
一、引言:宋词中的叠字中国古代词人,尤其是宋代的词人,运用了叠字的手法来拟声、垫色、陈情,以加强作品的艺术魅力。
叠字赋予了宋词隽永的音律美。
/当同样一个字被重复使用的时候,就叫做叠字。
0[1]宋词中使用叠字的例子不胜枚举,例如苏轼的5江城子6:/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0;更有李清照的5声声慢6:/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0与英文简洁的语言习惯不同,中文有一些词在句子中可属冗余,翻译时得把这些词省掉。
比如/熙熙攘攘0这个成语,/熙熙0与/攘攘0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就没必要逐字翻译。
二、安德烈#勒菲弗翻译理论中对诗歌翻译方法的七种分类在众多的学者和翻译理论家中,安德烈#勒菲弗对翻译认识深刻,见解独到。
苏珊#巴斯奈特在5翻译研究(第三版)6中提到他的如下七种诗歌翻译方法:(1)音律翻译法,即在译文中重塑原文诗歌的音律美,同时又能够正确地阐释原文。
(2)直译法,强调逐字逐句地翻译。
(3)韵律翻译法,主要的标准是体现译文的诗节。
(4)诗词散译法,改变诗歌的表达形式、句法甚至感情。
(5)同韵翻译法,译者既要注意诗歌格律又要注意其韵律。
(6)无韵翻译法,译者可以不拘泥于韵律,更加准确地表达字面意义,但是如何选择恰当的文本结构成为新的问题。
(7)意译法,保留原文内容,但改变了形式。
译者模仿原作翻译的诗歌,除了题目和诗作出发点外,可能没有其他与原作相似的地方[2]。
翻译家苏珊#巴斯奈特与安德烈#勒菲弗均反对脱离文本结构和文化层面机械单独地使用这些方法,因为各个方法都有其不足之处。
比如苏珊#巴斯奈特认为韵律翻译法改变了原文的句法和诗意。
但是她并没有因此否定这些方法。
两位翻译家都认为翻译研究不仅要比较语言还要比较文化,因此二人在1990年共同提出翻译研究/转向文化0。
许教授也充分了解外国人对中国古代文化的陌生,他有效结合并运用上述这些翻译方法,将中国文化融入其中,给我们做了很好的示范。
三、许渊冲教授在翻译宋词时对七种翻译方法结合使用的实例(一)直译法与同韵翻译法的结合)))尊重原作,以押韵相仿的英文词语替代原文叠字许教授在诗歌翻译时最常使用这种方法。
此第10卷第3期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9月方法可以细分为形容词的重叠、名词的重叠以及句子的重叠等几种翻译手法。
以下为许教授的翻译实例,均出自5中国古诗词六百首6[3](译文中下划线均为作者所加):1.形容词的重叠:直译法的原则是译文与原文不仅要意同,更要形同。
即词意和词性均要与原词对等。
形容词作为诗歌的点睛之笔,翻译时找到与之相匹配的同类词尤为重要。
例1:/柳永5雨霖铃6念去去,,0/T une:-Bells r inging in the rain.:Far,far aw ay,0例2:/柳永5凤栖梧6伫倚危楼风细细,,0/Tune:-Pho enix per ching on parasol.:I lean alone on balcony in lig ht,light breeze,0在两个例子中直译法的使用丝毫没有让读者有生硬的感觉,反而在形、意方面与原文丝丝紧扣。
如此一来,词的音律美就自然地传递到译文中去了。
2.名词的重叠:有时候,要找到与原文相匹配的词语很难,英文中甚至没有相关的叠文。
在这种情况下,改变词性,如把形容词译成名词,可以解决这一问题。
例如:例3:/张先5天仙子6重重帘幕密遮灯,,0/Tune:-Song o f the imm ortal.:Lamplight is veiled by scr een on scr een,0例4:/晏几道5鹧鸪天6云渺渺,水茫茫,征人归路许多长。
0/T une:-Partridg e sky.Cloud on cloud drifting past,M elts into w ater vast,0在许教授的译文中,重叠的名词具有音律上的和谐感,/screen0与/cloud0两词均为双辅音开头([scr]和[cl]),读者在吟诵时,舌头卷曲间似可体会到重重帘幕与层层水波,这种意境着实美妙。
3.句子的重叠:在李清照的词中,我们常见到她对词语与句子的重叠运用。
无独有偶,许渊冲在翻译她的词时也大胆地运用了句子的重叠。
而在一般翻译工作者的眼里,这种手法是对翻译法的挑战。
例如:例5:/李清照5如梦令6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0/Tune:-But don.t y ou know,But don.t yo u know The red should languish and the g reen must grow?.0例6:/李清照5凤凰台上忆吹箫6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5阳关6,也则难留。
0/T une:-Playing flute recalled on pho enix ter-race.:Be done!Be done!Once yo u.re go ne,,0许教授将原文中的重叠短语处理成英文叠句,看似简单,然细加推敲,不难发现里面暗藏的尾韵。
如原文中,/否0与/瘦0、/休0与/留0、/渡0与/鹭0均押尾韵,译文中/kno w0和/g row0,/done0和/g one0,也分别押了尾韵,可见译者之独具匠心。
生成语义学创始人雷可夫教授(George La-koff)认为/有一种普遍原理自然地贯穿于世界语言中。
若从管道隐喻的理论出发,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形式多则内容丰。
0[4]这对许教授处理叠字翻译时所采用的同样的叠字、叠词乃至叠句法,是一个极大的肯定。
(二)诗词散译法与韵律翻译法的结合)))固定短语和习惯性表达的使用如前文所述,翻译在很多时候是很难达到既/形似0又/意近0的效果的。
一般情况下/形似0得让位给/意近0。
诗词中的叠字翻译,可以通过散文式的叙述来重现诗词中的意境。
许教授主要采用两种方法来完成这种散文式的叙述:1.固定短语的使用)))主要体现在对数字的翻译。
英文中固定短语主要有名词,动词和介词短语。
动名词短语因为搭配受到限制,很难找到押韵的词。
而介词短语因介词后所跟内容相对自由,比较容易找到押韵的一组词,从而使表达更接近文言文。
以数字短语为甚。
例7:/潘阆5酒泉子6三三两两钓鱼舟,岛屿正清秋。
0/Tune:-Fountain o f w ine.:On fishing bo ats in tw os and threes.0例8:/苏轼5浣溪沙其二6旋抹红妆看使君,三三五五棘篱门。
0/T une:-Silk-washing stream.(II):By threes and fives they com e out at their hedgerow g ate;02.习惯性表达法的使用)))这一方法主要体现了中英文字差异。
汉字是象形文字发展而来的表意文字,英文则是表音文字。
因此汉字通过字的重复来表示数量的增多,而英文则无此用法,只能用类似的惯用法来替代。
以时间的翻译为例。
例9:/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
0,Each year this night,In brig ht mo onlig ht, w e are a thousand miles apart.0例10:/晏几道5鹧鸪天6年年陌上生秋草,日日楼中到夕阳。
0/Tune:-Partridg e sky.:Each year of au-tum n.s appro ach tells yellow ing g rass;陈斌敏:/叠0出的美Each day the sam e m essage is broug ht me by the setting sun.0在例9中,为了保证词在诗节上的整齐性,许渊冲教授用了/each y ear0而不是/y ear after year0,刚好对应原文的四字格。
而在例10中之所以也用/each year0和/each day0是为了使句子更加简洁。
这种方法常用于长句的翻译。
虽说是/散译0,却丝毫不违反诗词言简意赅的本意。
此外/each year0和/each day0都放在句首,遥相呼应,也使译文对仗工整。
(三)意译法与同韵翻译法的结合)))采取略译法和解释法1.略译法:是意译法的一种,它并不是指简单地省去单词或短语,而是在意译的基础上对原文加以/裁剪0,并保留原文的韵律。
如:例13:/柳永5八声甘州6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0/Tune:-eight beats of Ganzhou song.: -There.s no m ore splendour of a sunny day..0例14:/晏殊5踏莎行6春风不解禁杨花,濛濛乱扑行人面。
0/T une:-T reading o f g rass.:The w illow-dow n,w hich vernal w ind know s not to quiet, On the w ayfar er.s face runs riot.0在这两处译文中,虽然没有使用叠词,但读者可以在押头韵的两组词中感受到原文所表达的风貌:/splendo r0和/sunny0,/run0和/riot0。
此外,/quiet0和/riot0又押尾韵。
2.解释法:许教授曾经说过如果很难达到译文与原文之间的形似效果,那么就尽量做到形美。
在英译叠字时不可能每个字都遵循原词,何况中国文字博大精深,同一个叠词在不同的诗词中意思也不相同。
因此,翻译时就有必要摆脱原文文字的局限,发挥想象力对原文做一些自己的诠释,这就对译者本身的文化修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