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当下农业与旅游发展现状的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当下农业与旅游发展现状的分析

乌当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自1997年至2011年通过基础设施的建设,产业发展的扶持,从业人员的服务培训,在硬件、软件方面得到了明显的提升,行业规模、从业人员、经济收入不断突破,在一些乡镇逐步成为农村经济收入新的经济增长点,乃至于成为支撑产业。统计(表)显示,目前,乌当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已达1054余人,休闲农庄74家,乡村旅舍及农家乐达148家。2010年接待游客266万余人次,收入达9541余万元,占全区旅游收入的63%。

1.1规模与投资

乌当区农家乐普遍存在规模小、经营相对灵活的特点。统计结果显示,投资规模在10万~30万元的占总数的75%,10万元以下的约为5%,30万~80万元的占15%,80万元以上的为5%。全区大小150余家农家乐业主,80%都是本地农户,特别是投资规模在30万元以内的业主,95%以上都是本地农村户主,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乌当区乡村旅游整体投入水平不高、经营档次较低、服务项目单一等行业发展处于初级阶段的特点。休闲农庄74个,虽然数量不少,但大多是外来投资者自主经营,不能有效带动农户,而3个休闲农业园区大多只有参观的功能,其他系列休闲娱乐功能缺乏,亦不能有效带动农户参与。

1.2主要管理经营模式

1.2.1按资源情况分为5类

1)休闲度假型。即农家乐型管理经营模式,该形式主要以住农家院、吃农家饭、品农家情、购农家物和干农家活为主,农民利用自己的庭院和责任地从事旅游接待活动,吸引广大都市游客。目前乌当区乡村旅游仍处于发展的初期,多数农家乐仅仅停留在餐饮及棋牌娱乐方面,顾客的选择标准大多注重于菜肴味道,卫生条件,合理的价格和良好的服务态度,而对周边环境和田园风光没有过多的关注。这种模式标准化、规范化管理经营程度较低,没有形成地方旅游产业品牌,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显著。虽然农家乐的开发运营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但就其本身发展来说,还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基础设施较差,卫生条件堪忧;收费标准不一,各家单打独斗,没有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季节性强,使得经营收入悬殊较大;顾客往往集中在一些规模较大;基础设施较好的农家乐消费,导致小型的农家乐农民收入不稳定。农家乐作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基础,也应与旅游活动关系密切的风时节令习俗、居住地民俗、生产习俗和游艺竞技民俗等结合起来,增加人文内涵,使旅游者去农家乐不仅是休闲,同时也是享受乡村文化的熏陶。

2)景区依托型。以景区游客为主要的目标市场,吸引周边农民参与旅游接待和服务,农

民还可以为游客提供旅游商品和农副产品,从而促进周边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该种形式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诸多问题,一是盲目修路建楼,一窝蜂式开发,导致民族历史文化内涵丧失,失去开发的深度与广度,直接影响旅游景区发展的生命力;二是基础设施建设不到位,清洁卫生有待改善;三是环保意识差,如情人谷、香纸沟、相思河等景区的塑料袋、白色饭盒等白色垃圾严重影响周围环境。

3)原生态文化村寨型管理经营模式。利用当地原生态的村寨文化资源,包括当地居住环境、建筑等独特性,以保护为主,因势利导开发旅游,促进乡村发展。然而,在乌当区少有的原生态旅游景点上,原生态的东西没有很好地挖掘出来,而吃野味、吃珍稀的现象时有发生,严重破坏了当地资源环境和文化生态,重自然风光,忽视人文资源的挖掘;另外,村居建设也与景区风格不一致,格格不入,没有和原生态的自然环境融为一体,有的甚至还出现欧式建筑,极不协调。如香纸沟、黄连景区。

4)特色产业带动型。依托所在地区独特的优势,围绕一个特色产品或产业链,实行专业化生产经营,“一村一特”发展壮大,以此带动乡村旅游的发展。这种形式由于受季节性的制约,游客主要集中在某个时间段进行游玩,而乌当区的许多特色农产品基地也只有阿栗杨梅园和下坝樱桃园比较突出,但过了采摘时节,多数农家乐就基本停业,没有形成四季经营的规模。所以,该种模式还是要以发展特色产业为主,在此基础上再做好农耕体验、特色采摘的乡村旅游,同时也可以和周边的乡镇、景区协作,制定理想的旅游线路,推出探索自驾游等,以乡村旅游拉动特色农产品,逐步形成长期持续的发展模式。

5)民族风情型。以农村民俗风情为载体开展旅游活动的发展模式,民族风情的内容包括地方特有的风俗和风貌,利用节日、礼仪、歌舞、服饰、民间工艺、宗教等吸引游客。但由于缺乏经营管理理念,没有把少数民族特有的文化转化成吸引游客的重要资源,只是停留在有人来才表演的被动局面。另外,表演的形式也较为单一,往往就是祝酒歌和简单的民族歌舞。应该主动出击,通过媒体、网络进行宣传,充分利用民族文化优势,开展好各种节日庆典活动,深层次挖掘民间工艺品制作,形成体现地方特色的旅游产品,增加农民收入。

1.2.2按组织形式分为4类

1)政府主导经营管理型。目前,乌当区情人谷、渔洞峡、香纸沟等风景区就属典型的政府主导经营管理型,政府在前期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对景区作了整体规划和发展定位,使景区基础设施和旅游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但由于政府缺乏规范的管理和后续资金的投入,农户等、靠、要的现象严重,景区内基础设施和娱乐设施受损严重,甚至于闲置,服务接待水平较差,形成了景区外农家乐游客络绎不绝,而景区内游客寥寥无几的现象。另

外,政府主导经营管理只考虑到大局、整体的经营管理,忽视农户的个人意愿,真正参与到景区经营管理的农户不多,受益面较小。

2)企业独立经营管理型。乌当区的相思河、巴喇谷是由企业独立经营的景区,经营几年后,现已基本倒闭,其根本原因就是只注重单一的景区建设,缺乏整体规划,没有特色产业的支撑,没有考虑当地农户的利益,发展产业链条脱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所涵盖的面很广,独立的企业化经营是行不通的,必须要与当地的产业发展,自然和人文资源结合起来才能成功。

3)合作社+农户经营管理型。目前在乌当区出现了几家乡村旅游合作社,如偏坡乡偏坡村酒吧一条街和农家乐的管理,新堡乡王岗疱汤第一村的管理都是通过合作社组织管理。可以看到,农户的发展意识已经在发生转变,走共同发展已经是一个大趋势。但现有的合作社管理方法还不够完善,只停留在对当地环境卫生、收费标准的层面上,没有做好对外宣传、拓展产业等工作,未形成整体带动效应;缺乏政府部门的支持和指导,发展受到较大限制。

4)农户独立经营管理型。农户独立经营管理型在乌当区普遍存在,如三江农场、阿栗杨梅园、下坝樱桃园等,这种经营方式在“乡村旅游”发展的初期确实为人们提供了一种休闲度假形式。经过多年的发展,农户独立经营管理也暴露出环境卫生较差、食品安全隐患、收费标准不规范、相互拉客、服务水平差等诸多问题。同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理念的不断更新,简单的吃饭+棋牌娱乐的方式已远远不能满足现代人们的休闲需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