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九年级数学:统计与概率教学设计
统计与概率初中教案
统计与概率初中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概率的基本概念,能够计算简单事件的概率。
2. 掌握统计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方法,能够运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1. 概率的基本计算方法。
2. 统计数据处理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难点:1. 概率计算的复杂事件。
2. 统计数据分析的方法和应用。
教学准备:1. 电脑、投影仪等教学设备。
2. 统计与概率的相关教材、练习题和案例。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习过的统计知识,如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方法。
2. 提问:同学们认为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呢?二、新课讲解(20分钟)1. 讲解概率的基本概念,如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随机事件。
2. 举例说明如何计算简单事件的概率,如抛硬币、掷骰子等。
3. 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探索复杂事件的概率计算方法。
三、案例分析(15分钟)1. 提供一份关于学校篮球比赛中某队胜率的统计数据,让学生计算该队赢得比赛的概率。
2. 引导学生运用统计方法分析数据,如计算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
四、练习与讨论(10分钟)1. 让学生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的概率计算方法。
2. 鼓励学生相互讨论,分享解题心得和经验。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让学生自主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加深对概率和统计知识的理解。
2. 提问:同学们认为统计和概率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应用价值呢?教学延伸:1. 邀请专业人士或专家进行讲座,介绍统计和概率在实际领域的应用案例。
2. 组织学生进行统计和概率相关的实践活动,如收集和分析生活中的数据、设计概率实验等。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概率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以及运用统计方法分析实际案例,旨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同时,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统计和概率在实际中的应用价值,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九年级数学概率与统计的优秀教案范本
九年级数学概率与统计的优秀教案范本教案主题:概率与统计的基本概念与应用教学目标:1. 理解概率与统计的基本概念;2. 掌握概率的计算方法;3. 运用统计方法进行数据分析;4. 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内容:一、概率的基本概念与计算方法A. 概率的含义与表示方法1. 定义概率的基本含义;2. 介绍概率的表示方法,如分数、百分数和小数;3. 通过实际例子引导学生理解概率。
B. 概率的计算方法1. 介绍古典概率的计算方法;2. 教授事件的互斥与独立性概念;3. 引导学生运用概率计算公式计算实际问题。
二、统计的基本概念与应用A. 统计的定义及其意义1. 解释统计的基本概念;2. 引导学生理解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
B.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1. 讲解数据收集的方法;2. 教授数据的整理方法,如制表、绘图等;3. 通过实例演示数据的整理过程。
C. 统计指标的计算1. 介绍统计指标的含义和计算方法,如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2. 指导学生运用统计指标解答实际问题;3. 引导学生理解统计指标的应用场景。
教学步骤:一、导入新知:教师通过举例等方式引发学生对概率与统计的兴趣和认识,导入新知。
二、概率的基本概念与计算方法A. 概率的含义与表示方法1. 教师解释概率的含义,引导学生理解;2. 学生通过小组活动,讨论概率的表示方法。
B. 概率的计算方法1. 教师讲解古典概率的计算方法,给出实例演示;2. 学生个别完成练习题目,巩固概率计算方法。
三、统计的基本概念与应用A. 统计的定义及其意义1. 教师解释统计的定义和意义,引导学生思考;2.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总结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场景。
B.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1. 教师讲解数据收集的方法,如问卷调查、采样等;2. 教师通过实例演示数据的整理过程;3. 学生在小组内收集和整理实际数据,并利用制表和绘图工具展示数据。
C. 统计指标的计算1. 教师介绍统计指标的计算方法,讲解各指标的含义;2. 学生个别完成练习题目,巩固统计指标的计算。
初中数学教案概率和统计
初中数学教案概率和统计教学目标:1.了解概率和统计的基本概念;2.学会计算概率和统计相关问题;3.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和判断能力。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件、教材及其他辅助教学资料;2.学生备齐教材、练习册和写作工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在黑板上书写标题“初中数学教案概率和统计”,并且简单介绍一下今天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概率基础知识的讲解(15分钟)1.引入:通过举例子的方式引出概率的概念,比如扔硬币、抛骰子等;2.定义:讲解概率的定义,并给出相关公式;3.实例演练:通过实例演示如何计算概率。
三、事件的分类与概率计算(15分钟)1.互斥事件:讲解互斥事件的概念,并通过实例进行计算;2.独立事件:讲解独立事件的概念,并通过实例进行计算;3.互不独立事件:讲解互不独立事件的概念,并通过实例进行计算。
四、统计基础知识的讲解(15分钟)1.引入:通过举例子的方式引出统计的概念,比如调查问卷等;2.数据的收集与整理:讲解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方法;3.平均数的计算:讲解平均数的概念,并通过实例进行计算。
五、数据分析与图表绘制(15分钟)1.频数与频率:讲解频数与频率的概念,并通过实例进行计算;2.数据图表:讲解柱状图、折线图和饼图的绘制方法,并通过实例进行演示。
六、综合练习与讲解(20分钟)针对概率和统计的相关问题,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解答。
同时,教师可以对练习题进行讲解,解释其中的计算方法和思路。
七、巩固与拓展(10分钟)通过布置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概率和统计的学习内容。
此外,可以引导学生主动收集相关的实际数据,并进行统计和分析。
教学总结:在教学的最后,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回顾,并强调学生需要扎实掌握概率和统计的基础知识,并且能够灵活运用于实际问题中。
参考资料:1.教材:《初中数学课本》;2.课件:PPT制作的教学课件;3.练习册:提供给学生进行巩固练习的练习册。
人教版初三数学上册《概率与统计》教案
人教版初三数学上册《概率与统计》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研究本单元的内容,使学生掌握以下能力:1. 理解概率与统计的基本概念和应用;2. 掌握概率计算的基本方法;3. 学会利用统计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4. 培养数学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概率的定义及计算方法;- 统计的基本概念与应用。
2. 教学难点- 利用概率和统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步骤第一节:概率的引入教学内容1. 什么是概率?2. 概率的计算方法:等可能事件的概率计算。
3. 实际问题的概率计算。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生活例子引入概率的概念。
2. 讲解:介绍概率的定义和基本计算方法。
3. 案例分析:用等可能事件的概率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4. 练与讲评:提供一些练题供学生独立完成,并进行讲评。
第二节:统计的引入教学内容1. 什么是统计?2. 统计的基本概念及应用。
3.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方法。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一个小调查引入统计的概念。
2. 讲解:介绍统计的基本概念和应用,并讲解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方法。
3. 实际应用: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
4. 练与讲评:提供一些练题供学生独立完成,并进行讲评。
第三节:概率与统计综合应用教学内容1. 利用概率与统计解决实际问题。
2. 数据的图表表示与分析。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概率和统计解决问题。
2. 讲解:介绍概率与统计综合应用的方法和步骤。
3. 实际应用: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解决问题。
4. 练与讲评:提供一些练题供学生独立完成,并进行讲评。
四、教学资源准备1. 人教版初三数学上册教材《概率与统计》;2. 教学投影仪、计算器等教学设备;3. 课堂练题、案例分析题等教学资源。
五、教学评价与反馈1. 教学过程中及时给予学生反馈,指导其理解和掌握情况。
2. 通过课堂练和作业的评价,检查学生对概率与统计的掌握程度。
初中所学的统计与概率教案
初中所学的统计与概率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统计与概率的概念和作用;2. 学会使用图表和概率计算来分析数据和解决问题;3. 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 统计与概率的基本概念;2. 图表的绘制和解读;3. 概率计算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1. 概率计算的灵活应用;2. 数据分析的深度思考。
教学准备:1. 教学PPT;2. 统计与概率的相关案例和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不确定的事件,如何用数学的方法来描述和分析这些事件呢?2. 引入统计与概率的概念,解释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讲解统计的基本概念,包括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并通过实例进行解释;2. 讲解概率的基本概念,包括随机事件、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等,并通过实例进行解释;3. 介绍图表的类型和作用,如条形图、折线图、饼图等,并展示实例。
三、案例分析(15分钟)1. 提供几个实际案例,让学生运用统计与概率的知识进行分析,如彩票中奖概率、产品抽检等;2. 引导学生运用图表和概率计算来解决问题,并展示解题过程。
四、课堂练习(15分钟)1. 布置一些统计与概率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2. 分组讨论,让学生互相交流解题思路和方法。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总结统计与概率的基本概念和应用;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生活中运用统计与概率的知识来解决问题;3. 强调数据分析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延伸:1. 布置一些统计与概率的综合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2. 推荐一些相关的数学阅读材料,让学生深入了解统计与概率的原理和应用。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统计与概率的基本概念,让学生了解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在案例分析和课堂练习环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
初三年级数学教案 统计与概率
初三年级数学教案统计与概率教案:初三年级数学——统计与概率教学目标:1. 掌握统计与概率的基本概念和相关术语。
2. 理解并能运用频率和概率进行简单问题的计算。
3.能够分析和解决与统计与概率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黑板、粉笔、学生习题册。
2. 学生尺子、计算器。
教学过程:第一节:统计的基本概念统计是通过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以了解和描述事物的数量和特征的一种方法。
统计的三要素是:1. 统计调查:选择代表性的个体,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数据的收集。
2. 数据的图表表示:使用直方图、折线图、饼图等图表来展示数据的分布特征。
3. 数据的分析:通过观察和分析图表,找出数据中的规律并进行总结。
第二节:频率和概率的计算频率是指某个事件发生的次数与总次数的比值,可以用来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频率的计算公式为:频率=事件发生的次数/总次数概率是指某个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在数学上用一个介于0到1之间的数来表示。
概率的计算公式为:概率=事件发生的次数/总次数第三节:统计与概率的应用统计与概率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以下几个方面:1. 搭乘公交车的人数统计:通过对一段时间内搭乘公交车的人数进行统计,可以分析公交车的客流情况,并制定合理的运营计划。
2. 足球比赛的胜负概率计算:通过分析球队历史比赛数据,可以计算出某支球队在一场比赛中获胜的概率,对于球迷和赌徒来说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3. 调查学生对某个课程的满意度:通过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收集到的数据可以用来计算学生对某个课程的满意度,以帮助学校改进教学质量。
第四节:综合应用根据以上所学的知识,我们来进行一个综合应用的例子。
例子:某班级有40名学生,其中20名学生会打篮球,15名学生会弹吉他,10名学生既会打篮球又会弹吉他。
现在假设随机选择一个学生,请回答以下问题:1. 选出的学生会打篮球的概率是多少?解答:学生会打篮球的有20人,总共40人,所以概率为20/40=0.5。
初中数学实践教案:概率与统计
初中数学实践教案:概率与统计一、引言概率与统计是数学中的重要分支,也是初中数学课程的核心内容之一。
它们帮助我们理解和分析随机现象,并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数学方法进行决策和预测。
本文将针对初中数学概率与统计教学,设计了一份实践教案,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概率和统计概念,培养他们的数据分析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教案目标1. 理解概率和统计的基本概念,并能运用这些概念进行问题求解;2. 分辨不同类型的随机事件,并能计算其概率;3. 学会制作并使用直方图、折线图等统计图表;4. 培养合作学习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三、教学准备1. 教具:白板、彩色粉笔、橡皮擦、尺子等;2. 学具:纸张、铅笔、尺子等;3. 示例物品:红色球20个,蓝色球30个。
四、教学流程(一)导入引入课题,通过问题情境或实例引起学生注意,培养对概率和统计的兴趣。
例如:在一次抽奖活动中,有红色球20个、蓝色球30个,请问你抽到红色球的概率是多少?(二)理论讲解1. 概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将事件出现的可能性与总可能性之比定义为概率,计算公式为 P(A) = 事件A发生的次数 / 总次数。
2. 统计的基本概念:数据收集、整理、处理和分析。
介绍直方图、折线图等统计图表。
(三)案例分析以实际案例进行分析与应用,通过问题解决过程引导学生理解概率和统计的运用。
例如:小明想买一部新手机,他调研了100位同学喜欢的手机品牌,并记录下了结果,请帮助小明分析这些数据并寻找最受欢迎的品牌。
(四)小组合作实践布置小组合作任务,要求学生自行设计一个随机实验并进行记录和分析。
例如:小组成员共有10个硬币,请设计实验并记录正面朝上的硬币数,并制作相应统计图表。
(五)展示与讨论各小组展示实验结果并进行讨论,分享归纳经验和策略。
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六)巩固与拓展引导学生再次回顾教学内容,总结概率与统计的重点和难点,操练相关题目巩固知识。
五、教学评价通过以下方式进行教学评价:1. 学生小组设计实验的质量和完成度;2. 学生对案例问题的分析和解决程度;3. 学生对教师提问的回答质量和准确性;4. 抽查学生运用概率统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九年级数学第四章:概率与统计教案
一、学生知识状况分析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经过前面几册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独立地经历统计的各个过程,已经亲身收集过一些数据,掌握了数据表示和数据处理的一些方法,对一些现实问题作出了自己的评判。
学生活动经验基础:本章首先通过几个具体的实例回顾了整个统计活动以及其中所用到的知识技能,对统计学习进行了一个全面的回顾,同时介绍了不恰当的图表可能引起的一些人为的误导,发展了学生对数据、图表、推断结果等的评判质疑能力。
二、教学任务分析本章是整个第三学段统计与概率知识学习的最后一章内容,因此在回顾与思考的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地整理有关统计与概率的知识结构,并用适当的框图表示出来。
对各种图表可能造成的误导、如何刻画某种决策是否合算等,它是概率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应用。
因此,在关注学生在实际问题中的意义理解时,力图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合算”,并掌握一定的判定方法,提高其决策能力.作为复习课,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整理有关统计与概率知识的框架图,回顾与思考统计与概率的具体知识和注意事项,以及在实际问题情境中的意义理解。
2、通过具体问题情境,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一些人为的数据及其表示方法可能造成的一些“误导”;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如何评判某件事情是否“合算”。
从而提高学生对数据通信的认识和判断、增强对现实生活中一些事件正确的评判能力和决策能力。
过程与方法: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与分析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统计意识和数据处理能力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意识,主动学习、积极合作、交流的习惯。
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喜悦,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过程分析本节课设计了六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回顾与思考统计的知识与技能;第二环节:通过具体例子复习了各种图表可能造成的误导;第三环节:通过具体例子复习了如何评判某种决策是否合算;第四环节:练习提高;第五环节:课堂与小结;第六环节:作业布置。
第一环节:回顾与思考统计的知识与技能活动内容:以问题的形式出现,让学生思考并小组讨论、回答问题,然后教师作适当的总结。
初中概率与统计教案设计
初中概率与统计精选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概率的基本概念,学会计算简单事件的概率;(2)了解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学会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3)掌握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概率和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2)培养学生运用概率和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2)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3)培养学生诚实守信、严谨治学的态度。
二、教学内容1. 概率的基本概念(1)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2)概率的计算。
2. 统计学的基本概念(1)总体、个体、样本;(2)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3)用样本估计总体。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概率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2)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应用;(3)用样本估计总体。
2. 教学难点:(1)概率的计算方法;(2)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方法。
四、教学策略与方法1. 教学策略:(1)采用案例教学法,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受概率和统计的应用;(2)运用数形结合法,直观展示概率和统计的概念;(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2.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概率和统计的基本概念、方法;(2)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体会概率和统计的原理;(3)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概率和统计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2. 终结性评价:通过课后作业、测验等方式,检验学生对概率和统计知识的掌握程度;3. 综合性评价:评估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
六、教学计划安排1. 概率的基本概念(2课时)2. 概率的计算(3课时)3. 统计学的基本概念(2课时)4. 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2课时)5. 用样本估计总体(2课时)七、教学资源准备1. 教学PPT;2. 教学案例及素材;3. 统计学软件;4. 练习题及答案。
《初中数学教案:概率与统计》
《初中数学教案:概率与统计》概率与统计是初中数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是帮助学生了解和应用概率和统计知识的学科。
通过掌握这些知识,学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做出更准确的预测,分析实际问题并做出合理的决策。
本教案将介绍初中概率与统计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以及具体的教学方法。
一、教案内容本节课主要包括两个部分:概率和统计。
在概率部分,我们将介绍基本概念、事件的分类和发生规律;在统计部分,我们将涉及数据收集、整理和处理方面的基本知识。
1. 概率(1)基本概念:什么是概率?为什么我们需要使用概率?如何理解概率?(2)事件的分类:确定性事件、不确定性事件、复合事件。
(3)发生规律:互斥事件、相对事件、独立事件。
2. 统计(1)数据收集:如何进行数据收集?有哪些常见的数据收集方法?(2)数据整理:如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类?有哪些常见的整理方法?(3)数据处理:如何通过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和总结?有哪些常见的统计指标?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理解概率的基本概念,并能够准确地分类事件。
2. 理解统计方面的基本知识,能够进行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和处理。
3. 能够独立思考和解决与概率与统计相关的问题。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1) 概率:掌握基本概念和事件的分类。
(2)统计:了解数据收集、整理和处理的基本方法。
2. 教学难点(1)概率: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概率思维模式,准确理解概率相关知识。
(2)统计:引导学生在实际问题中灵活应用统计方法进行数据分析。
四、教学方法在教授初中数学概率与统计内容时,我们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基础概念和原理,帮助学生建立稳固的知识体系。
2. 实例法:通过实际问题演示并让学生参与其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探究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激发他们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提问或展示有关概率与统计的实例,引起学生对该课题的兴趣,并帮助他们了解相关背景知识。
统计与概率教案初中
统计与概率教案初中教学目标:1. 了解随机事件的定义,能判断一个事件是随机事件还是确定事件。
2. 掌握概率的基本计算方法,能计算简单事件的概率。
3. 能够运用概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随机事件的定义和判断。
2. 概率的基本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1. 概率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1. PPT课件。
2. 教学案例和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PPT课件展示一些图片,如抛硬币、掷骰子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图片与统计和概率有什么关系。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思考和理解,教师总结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统计与概率。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随机事件的定义和判断方法。
2. 学生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三、课堂讲解(20分钟)1. 教师讲解随机事件的定义和判断方法,通过案例进行解释和说明。
2. 教师讲解概率的基本计算方法,如古典概率、条件概率等。
3. 教师通过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概率知识解决问题。
四、课堂实践(15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选取一个实际问题,运用概率知识进行解决。
2. 各小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学生自主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和方法。
2.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学生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
2. 学生选取一个实际问题,运用概率知识进行解决,并将解题过程和结果写在作业本上。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自主学习、课堂讲解、课堂实践、总结与反思等环节,使学生了解了随机事件的定义和判断方法,掌握了概率的基本计算方法,并能运用概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教师要及时进行点评和指导,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初中数学《统计与概率》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初中数学《统计与概率》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1. 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 能够理解统计与概率的基本概念;- 能够运用统计与概率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1.2 过程与方法- 能够运用数据分析的方法,对数据进行整理、描述和分析;- 能够运用概率计算的方法,解决随机事件的概率问题。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数据意识,提高学生运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和热情。
2. 教学内容2.1 统计- 数据收集和整理- 描述统计- 分析统计2.2 概率- 随机事件- 概率计算- 概率的应用3.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讲解统计与概率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统计与概率的方法解决问题;-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4. 教学步骤4.1 导入-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统计与概率的概念;-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需要统计与概率的方法。
4.2 统计1. 数据收集和整理- 讲解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 让学生动手实践,收集和整理数据。
2. 描述统计- 讲解描述统计的方法,如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 让学生动手实践,描述数据。
3. 分析统计- 讲解分析统计的方法,如相关系数、回归方程等;- 让学生动手实践,分析数据。
4.3 概率1. 随机事件- 讲解随机事件的定义和特点;- 让学生动手实践,观察和分析随机事件。
2. 概率计算- 讲解概率计算的方法,如古典概率、条件概率等;- 让学生动手实践,计算概率。
3. 概率的应用- 讲解概率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让学生动手实践,解决实际问题。
4.4 总结与拓展- 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 给出一些拓展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 教学评价-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如合作能力、思维能力等。
初中数学教案统计与概率
初中数学教案统计与概率数学教案:统计与概率概述:本教案旨在通过对初中数学统计与概率的教学,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统计与概率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该教案分为四个部分,包括概率与统计基础、数据收集与整理、概率计算与应用以及统计方法与分析。
通过系统化的学习与实践,提高学生对统计与概率的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
第一部分:概率与统计基础1.1 概率的基本概念概率是指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学生首先需要了解概率的基本概念,包括样本空间、随机事件、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等。
通过例题演示和小组讨论,加深学生对概率概念的理解。
1.2 概率的计算方法在掌握概率的基本概念后,学生将学习如何计算概率。
包括等可能事件的概率计算、事件的并、交与差的概率计算等。
通过实际问题的引导,让学生能够独立进行概率计算。
第二部分:数据收集与整理2.1 数据的收集方法数据收集是统计学的基础,学生将学习不同的数据收集方法,包括问卷调查、实地观察、抽样调查等。
通过设计调查问卷、组织实地观察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数据收集能力。
2.2 数据的整理与表达学生在数据收集完成后,需要对数据进行整理和表达。
学生将学习数据的分类、分类频数的统计和绘制直方图、折线图等图表的方法。
通过实际数据的整理和图表的绘制,培养学生的数据处理能力。
第三部分:概率计算与应用3.1 随机事件的概率计算在掌握了概率的基本计算方法后,学生将进一步学习随机事件的概率计算。
包括多个事件的加法规则、互斥事件与对立事件的概率计算等。
通过例题和实践问题的引导,提高学生的概率计算能力。
3.2 概率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概率在现实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学生将学习如何将概率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包括生活中的概率估计、赌局中的概率计算等。
通过实际问题的引导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概率应用能力。
第四部分:统计方法与分析4.1 统计指标与描述学生将学习统计方法中的常用指标,包括均值、中位数、众数、极差等。
通过例题和实际数据的分析,让学生理解统计指标的作用和应用。
初三数学教案设计统计与概率
初三数学教案设计统计与概率初三数学教案设计——统计与概率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统计与概率的基本概念,掌握相应的计算方法;2. 能力目标:能够运用统计与概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掌握统计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方法,概率的计算方法;2. 难点:概率的计算方法的灵活运用。
三、教学准备1. 教材及教具:教科书、白板、彩色笔、实物模型;2. 各类实际数据样本。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5分钟)以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学生回忆一些日常生活中使用概率的经历,引入统计与概率的知识。
2. 知识讲解与讲解示范(15分钟)通过黑板演示和图表展示,讲解统计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方法,以及概率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3. 案例分析与思考(20分钟)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
如:从一组数据中计算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计算事件发生的概率等。
4. 小组合作探究(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要求每组选取一个统计问题进行研究,并通过实地调查或使用给定的数据进行收集和整理,最后向全班汇报调研结果和解决方法。
5. 拓展延伸(15分钟)老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统计与概率的知识去解决更加复杂、实际的问题,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
6. 归纳总结(10分钟)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要点和方法,并对重点难点进行强调与回顾。
7. 课堂练习(15分钟)布置一些课堂练习题目,检查学生对统计与概率的理解程度和掌握情况。
五、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习题,要求学生完成并写出解题思路,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统计与概率- 统计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方法- 概率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引导学生理解统计与概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并通过小组合作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
通过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同时激发了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
初中概率与统计教案
初中概率与统计教案教案标题:初中概率与统计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概率与统计的基本概念和应用领域。
2. 掌握概率与统计的基本计算方法和技巧。
3. 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重点:1. 概率的计算方法和应用。
2. 统计的基本概念和分析方法。
教学难点:1. 概率与统计的综合应用。
2. 数据分析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和教材。
2. 小组讨论活动所需的素材和问题。
3. 学生的作业本和笔记。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概率与统计的概念,与学生共同探讨其应用领域。
2. 提出一个真实生活中与概率与统计相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概率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15分钟)1. 介绍概率的基本概念,例如样本空间、事件等。
2. 讲解概率的计算方法,包括等可能事件和非等可能事件的计算。
3. 通过例题和练习,巩固学生对概率计算方法的理解和应用。
三、统计的基本概念和分析方法(20分钟)1. 介绍统计的基本概念,例如数据、频数、频率等。
2. 讲解统计的分析方法,包括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展示。
3. 引导学生通过实例,学习如何分析数据并得出结论。
四、概率与统计的综合应用(20分钟)1. 将概率与统计的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例如抽样调查、赌博问题等。
2. 分组讨论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给予一些实际问题,让他们运用概率与统计的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
3. 每个小组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并与全班分享。
五、数据分析与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15分钟)1. 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要求学生运用概率与统计的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
2. 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3.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并进行讨论和分享。
六、课堂总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要点和重点。
2. 布置相关的作业,巩固学生对概率与统计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概率与统计的基本概念和应用领域,掌握概率与统计的基本计算方法和技巧,并培养了数据分析和问题解决能力。
初中 统计和概率 教案
初中统计和概率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统计与概率的基本概念,掌握常用的统计图形和概率计算方法。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能够运用统计与概率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数据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认识统计与概率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对数据和概率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重难点:1. 重点:统计与概率的基本概念、统计图形和概率计算方法。
2. 难点:对实际问题进行统计分析和对概率计算的理解与应用。
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教科书、统计图形的示例、概率事件的示例。
2. 教学工具:黑板、投影仪、计算机。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习的数学知识,提出与统计和概率相关的问题,引发学生的兴趣。
2. 学生分享对统计和概率的已有知识,教师总结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教师介绍统计与概率的定义和基本概念,解释统计与概率在生活中的应用。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学习统计与概率的基本概念,理解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
三、统计图形(10分钟)1. 教师介绍常用的统计图形,如条形图、折线图和饼图,并通过示例展示它们的特点和作用。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学习统计图形的制作方法,练习分析统计图形中的信息。
四、概率计算(10分钟)1. 教师介绍概率的基本概念,如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随机事件,解释概率的计算方法。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学习概率的计算方法,如古典概率和条件概率,并通过示例进行计算练习。
五、实际问题分析(10分钟)1. 教师提出一个实际问题,如调查学生最喜欢的学科,学生运用统计与概率的方法进行分析。
2. 学生分组讨论,选择合适的统计图形和概率计算方法,展示解题过程和结果。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 学生自主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统计与概率的知识和技能。
2. 教师引导学生反思统计与概率在生活中的应用和重要性,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建议。
初中数学概率与统计教案
初中数学概率与统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概率与统计的基本概念,掌握扇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及特点,能够运用概率与统计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对数据的收集、处理、分析和解释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据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概率与统计的基本概念,扇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及特点。
2. 难点:对概率与统计概念的理解,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彩票、骰子等,引导学生思考概率与统计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讲解:a) 概率的基本概念:事件、样本空间、概率等。
b) 统计的基本概念:数据、统计量、分布等。
c) 扇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及特点:以圆表示总数,用扇形的面积表示各部分数量占总数的百分比。
d) 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及特点:用条形的长度表示各部分数量,条形的高度表示各部分数量占总数的百分比。
e) 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及特点:用折线的起伏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
3. 实例分析:引导学生运用概率与统计的方法分析实际问题,如天气预报的准确性、商品销售数据的分析等。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对概率与统计的理解,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
5.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概率与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作业布置1. 绘制一组数据的扇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
2. 选择一个实际问题,运用概率与统计的方法进行分析。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导入,引导学生理解概率与统计的基本概念,通过讲解和实例分析,使学生掌握扇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及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统计与概率》的教学设计(精选9篇)
《统计与概率》的教学设计《统计与概率》的教学设计(精选9篇)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统计与概率》的教学设计,一起来看看吧。
《统计与概率》的教学设计篇1一、教学目标:1、能用所学额统计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体会统计与生活的密切联系;3、体会统计的必要性,经历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4、培养学生初步的描述、分析能力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会进行简单的统计难点:根据统计数据解决简单问题三、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自己的生日是哪一天吗?你知道还有谁和你一天过生日吗?你想知道那个月份过生日的人最多吗?这节课我们就来统计我们班同学的生日情况。
(二)实践操作这学期,我们学习了统计的知识,不仅知道了怎样收集数据,还学习了很多统计的方法,下面请你在的小组讨论交流,怎样统计同学们的生日情况。
(1)小组交流先收集同学们的生日数据,(同学们可以用写字条的方式,由小组长收集交给老师,也可以组长举手统计)再整理数据(举手统计,画正字统计,画其他符号统计等等)最后全班交流,汇报自己的想法师:同学们都有自己的想法,为了方便大家共同整理,老是把12个月的表格贴到黑板上。
全班同学生日情况统计表一月二月三月四月五月六月七月八月九月十月十一月十二月(2)贴一贴说出自己的生日月份,到组长处取彩色小圆片,并贴到表格中对应的位置(3)整理数据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整理数据,在小组内交流,最后汇报结果(4)说一说根据数据你能提出哪些问题:(三)巩固练习1、小熊文具店(书96页1题)2、汽车的快慢(书96页第2题),根据统计表回答问题3、喜欢的动物。
(书96页第3题)能够准确写出自己的思考过程。
4、下面是丁丁小组14名同学喜欢看的漫画书统计情况西游记熊出没喜洋洋和灰太狼,3人5人()人(1)补充完表格(2)看了上面的表格,你知道喜欢看()的人最多,喜欢看()的人最少(3)买一本《熊出没》9:00元,买6本需要()元。
提高教学效率的初中数学概率与统计教案设计
提高教学效率的初中数学概率与统计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概率与统计的基本概念,理解事件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2. 培养学生运用概率与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据分析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概率的基本概念: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
2. 概率的计算方法:古典概率、条件概率、独立事件的概率。
3. 统计的基本概念: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方差。
4. 数据的收集、整理和表示:条形图、折线图、饼图。
5. 运用概率与统计解决实际问题:抽签问题、调查问题、概率计算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概率与统计的基本概念、概率的计算方法、统计的表示方法。
2. 教学难点:条件概率、独立事件的概率、数据的整理和表示。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概率与统计的知识。
2.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如PPT、网络资源等,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3. 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 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概率与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抽签活动的例子,引发学生对概率与统计的兴趣,导入新课。
2. 讲解基本概念:讲解概率的基本概念,如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
3. 概率的计算方法:讲解古典概率、条件概率、独立事件的概率的计算方法。
4. 统计的基本概念:讲解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方差等统计概念。
5. 数据的收集、整理和表示:讲解如何收集、整理数据,以及如何用条形图、折线图、饼图表示数据。
6. 运用概率与统计解决实际问题:通过举例,讲解如何运用概率与统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7. 课堂练习:布置一些有关概率与统计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8.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提高自我认知。
9. 课后作业:布置一些有关概率与统计的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统计与概率》教案(精选12篇)
《统计与概率》教案(精选12篇)《统计与概率》篇1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从具体的实例中知道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可以在生活中运用扇形统计图。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体验探索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应用,发展学生推理能力,提升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活动中体会数学的特点,了解数学的价值。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从具体的实例中知道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可以在生活中运用扇形统计图。
难点:在活动中体会数学的特点,了解数学的价值。
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通过案例呈现扇形统计图运用的情境,导入课题。
(二)探究体验,构建新知1.学生动手实践:分析一个扇形统计图,说明从中可以获取什么信息。
2.引导抽象概括:设置小组讨论,探讨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应用。
3.知识拓展延伸:通过进一步讨论不同扇形统计图的信息表现方式(三)课末总结,梳理提升1.学生自主总结,教师启发点拨重难点。
2.同学们今天有什么收获呢?3.扇形统计图的特点是什么呢?四、布置作业运用扇形统计图分析生活中的事件。
《统计与概率》教案篇2教学内容:教材P45~46例2、例3及练习十一第5、8题。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过程与方法:进一步学习比较多种结果事件可能性的大小方法:先得出结果总数,再看哪种结果在总数占的比例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归纳和判断能力。
教学重点:会比较两种结果事件的可能性大小。
教学难点:能根据可能性的大小逆向思考比较事件数量的多少。
教学方法:游戏教学法;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多媒体、盒子、彩色棋子。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出示:(1)用合适的语言描述下面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①太阳( )从东边落下。
②明天( )考试。
③冬天( )会下雪。
④掷一枚硬币( )正面朝上。
(2)盒子里有3个红棋子和1个黄棋子,任意摸一个可能是什么颜色的棋子?为什么?引导学生说出,可能是红棋子也可能是黄棋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修订初中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统计与概率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Statistics and Probability教师:风老师风顺第二中学编订:FoonShion教育统计与概率50年的变化教学目标(一)教学知识点1.继续呈现50年变化的有关信息,并从中读取信息,并用适当的图表表示.2.根据读取的信息和图表,进行数据处理,研究有关统计量度.3.回顾加权平均数.(二)能力训练要求1.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与分析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统计意识和数据处理能力.2.在数学活动中,发展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能力.3.提高学生对数据的认识、判断、应用能力.(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1.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在活动中,体会数学的实用性,从而产生对数学的求知欲.2.培养实事求是的态度和克服困难的勇气.教学重点1.会读取信息,并用图表适当地表示信息.2.研究有关统计量度,进一步培养学生从图表获取信息和进行数据处理的能力.3.回顾加权平均数.教学难点从图表中获取信息并进行数据处理.教学方法合作交流法.教具准备多媒体演示.教学过程ⅰ.呈现50年变化的有关信息,建立“讨论交流”的平台[师]为了了解我国农村居民的收入情况,有关部门对全国农村家庭进行了抽样调查.下表反映了1985年、1990年、1995年、1999年我国农村家庭人均纯收入的分布情况(数据来源:http://)全国农村家庭人均收入抽样调查统计表按人均纯收入分组/元每组户数占调查总户数的百分比/%1985199019951999小于1000.950.300.210.17100~20011.201.780.360.13200~30025.646.560.780.24300~40024.101.470.48 400~500 15.94 14.372.300.86 500~600 9.1313.943.371.35 600~800 7.9920.809.543.99 800~1000 2.8512.49 11.631000~1200 1200~1300 1300~1500 12.2511.835.389.747.043.808.08 1500~1700 1700~XX 3.487.929.398.0511.15XX~2500 2500~3000 3000~3500 3500~40004000~45004500~50001.9910.295.893.491.951.340.8615.1810.337.054.673.182.13大于50002.266.35根据上表你能读取哪些信息?提出什么问题.ⅰ.讲授新课[生]1985年,我国农村人均纯收入在哪个范围内的家庭最多?你是怎么看出来的.[生]1985年,我国农村人均纯收入在200~300元间的家庭最多.可以通过表格中每组户数占调查总户数的百分比看出,200~300元的户数占调查总户数的百分比最大为25.64%.[生]那么1990年,1995年,1999年我国农村人均纯收入在哪个范围内的家庭最多?你是怎么看出来的?[生]1990年我国农村人均纯收入在600~800元间的家庭户数最多,占总调查总户数的20.80%;1995年我国农村人均纯收入在1000~1200元间的家庭最多,占总调查户数的11.83%;1999年我国农村人均纯收入在XX~2500元间的家庭最多,占总调查户数的百分比为15.18%,它们都是从每组户数占调查总户数的百分比看出来的.[生]从表格中读这些数据比较麻烦,如果换比较直观、清晰的、适当的统计图表示1985年我国农村家庭的人均纯收入状况,你准备选择哪种统计图.[生]扇形统计图或条形统计图.[师]很好!同学们提出了很有价值的问题,下面就请同学们以同桌为一组用适当的统计图表示1985年我国农村家庭的人均纯收入状况.(教学时,可先鼓励学生回顾扇形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的步骤,然后根据表格中的数据绘制统计图)第一小组根据上表绘制了1985年我国农村家庭人均纯收入状况的条形统计图,如下图:1985年我国农村家庭人均纯收入抽样调查统计图第二小组绘制的扇形统计图如下:1985年我国农村家庭人均纯收入抽样调查统计图[师]根据上面的统计表或统计图粗略估算1985年我国农村居民的人均纯收入,你是如何估计的?请你与同伴进行交流.(学生的估算方法多种多样,不管学生如何估算,只要有道理就应给予鼓励)[生]从表格中,我们观察到1985年多数家庭人均纯收入在200~400元间,因此估计1985年我国农村居民的人均纯收入大约为300元.[生]我们从条形统计图观察到1985年多数家庭人均纯收入落在200~500元间,因此估计1985年我国农村居民的人均纯收入大约在350元.[生]从扇形统计图观察到1985年多数家庭人均纯收入落在200~600元间,因此,估计1985年我国农村居民的人均纯收入大约为400元.[师]我在巡视时,看见小明同学是这样估算的:小明认为调查的家庭数较多,可以忽略家庭人口数对总体人均纯收入的影响,不妨假设调查了几户家庭,而且每户家庭的人口数相同(设为k人),并将人均纯收入100元以下的都看成50元,100~200元的都看成150元,依此类推,而将人均纯收入XX元以上的都看成2250元,这样几户家庭的总人数大约为nk人,n户家庭的总收入大约为50×0.95%nk+150×11.20%nk+250×25.64%nk+350×24.10%nk+450×15.94%nk+550×9.13%nk+700×7.99%nk+900×2.85%nk+1250×1.76%nk+1750×0.29%nk+2250×0.15%nk =399.70nk(元).因此,1985年我国农村居民的人均纯收入大约为=399.70(元).你同意小明的做法吗?试用小明的方法估计其他年份我国农村居民的人均纯收入(将5000元以上统一看成5500元).(以小组为单位,借助计算器来完成)[生]我认为小明的做法很好,同样,我们用此法可计算1990年我国农村居民的人均纯收入,同样设调查了n户家庭,而且每户家庭的人口数相同(设为k人).n户家庭1990年总收入大约为50×0.30%nk+150×1.78%nk+250×6.56%nk+350×12.04%nk+450×14.37%nk+550×13.94%nk+700×20.80%nk+900×12.49%nk+1250×12.25%nk+1750×3.48%nk+2250×1.99%nk=719.5nk(元).因此,1990年我国农村居民的人均纯收入大约为=719.5(元).[生]我们用同样的方法算出1995年我国农村居民的人均纯收入大约为1644.4元.[生]用同样的方法算出1999年我国农村居民的人均纯收入大约为2282元.[师]很好,下面我们把上面运算的结果与下面的统计结果是否接近.年份1985199019951999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元397.60686.311577.742210.34[师生共析]我们会发现用小明的方法估算的结果与实际统计的结果比较相近.[师]由小明计算的式子你能联想到什么?你在哪里用到过类似的式子.[生]由小明计算的式子可以联想到以前所学过的加权平均数的计算公式.[师]什么是加权平均数呢?[生]实际问题中,一组数据中的各个数据的“重要程度”未必相同,在计算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时,往往给每个数据一个“权”,这样计算出来的平均数就叫做加权平均数,例如小明估计1985年我国农村居民的人均纯收入就是一个加权平均数.[师]你还在哪里遇到过加权平均数呢?[生]我们曾测过灯炮使用寿命的问题,在八年级上册习题8.1.[师]我们一同回忆一下:某灯泡厂为了测定本厂生产灯泡的使用寿命(单位:时),从中抽取了400只灯泡,测得它们的使用寿命如下:使用寿命(时)500~600600~700700~800800~900900~10001000~1100灯泡数2179108927624为了计算方便,使用寿命介于500~600小时之间的灯泡的使用寿命均近似地看做550小时……使用寿命介与1000~1100小时之间的灯泡的使用寿命均近似地看作1050小时.这400只灯泡的平均使用寿命约为多少?[师生共析]这400只灯泡的平均使用寿命约为≈86.35(时).我们用的就是加权平均数的计算公式,今天我们研究我国50年的变化又一次遇到加权平均数,也就是说加权平均数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很广泛。
我们把它叫做数据的代表之一.数据的代表,你还学过哪些?[生]众数、中位数.[师]很好!我们来认真完成“做一做”,相信你会有更大的收获.(多媒体演示)做一做还记得XX~XX年赛季上海东方大鲨鱼篮球队队员的年龄吗?4名同学将队员年龄用计算机绘制成了下面的统计图〔如下图(1)、图(2)、图(3)、图(4)〕,你能从图中观察出该队队员年龄的众数和中位数吗?你能设法估算出该队队员年龄的平均数吗?你利用的是哪个图?是如何计算的?XX~XX赛季大鲨鱼篮球队队员年龄统计图XX~200赛季大鲨鱼篮球队队员年龄统计图XX~XX赛季大鲨鱼篮球队队员年龄统计图XX~XX赛季大鲨鱼篮球队队员年龄统计图(用四种不同的统计图呈现了上海东方大鲨鱼篮球队队员的年龄,要求学生从中观察出该队队员年龄的众数和中位数,估算该队队员年龄的平均数等,力图提高学生对各种统计图信息的处理能力,并在数据处理过程中对各种统计图进行比较和选择,从而深化对各种统计图的认识)[生]从图(1)、图(2)、图(3)、图(4)中都可以观察出该队队员年龄的众数(21岁),而该队队员年龄的中位数从图(2)可以很方便地观察出,而从其他图观察中位数就不是很方便了.[生]由图(3)可以估算出该队队员的平均年龄为≈23.3(岁).由图(4)也可以估算出该队队员的平均年龄为(16×7%×15+18×13%×15+21×26%×15+23×7%×15+24×20%×15+26×7%×15+29×13%×15+34×7%×15)÷(7%×15+13%×15+26%×15+7%×15+20%×15+7%×15+13%×15+7%×15)≈23.3(岁).从图(1)、图(2)也可以粗略地估算出队员年龄的平均数.ⅰ.课堂练习1.王波学习小组调查了某城市部分居民的家庭人口数,并绘制出下面的扇形统计图.求这部分居民家庭人口数的众数和平均数.解:这部分居民家庭人口数的众数是3人.设王波学习小组调查了某城市共n个家庭,则这部分居民家庭人口数的平均数为≈3.4(人).ⅰ.课时小结本节课在上节课的基础上继续呈现有关50年变化的有关信息,我们不仅学会了从统计表中读取信息,而且能选用适当的统计图直观、清晰地表示这些信息,进一步进行数据处理,研究了有关的统计量度,回顾了加权平均数等,而可贵的是同学们能在小组内愉快地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ⅰ.课后作业习题4.2ⅰ.活动与探究某制床厂做了一个每晚睡眠时间的统计,结果如下:(1)你能根据上图求出被调查者睡眠时间的平均数和中位数吗?(2)厂家想利用这个信息来劝说人们:每天要花很长的时间睡眠,因此就应该买个好的床,制床厂做宣传时可能会选择平均数、中位数,还是众数呢?为什么?[过程]要求从扇形统计图中观察出被调查者睡眠时间的平均数和中位数,提高对统计数据的处理能力.[结果](1)平均数为5×4%+6×10%+7×35%+8×35%+9×16%=7.49(时),中位数是8时.(2)制床厂将会用中位数,因为它表示的睡眠时间最长.板书设计§4.1.2 50年的变化(二)一、农民居民收入情况1.收入最多的家庭.2.用适当的统计图表示农村家庭的人均纯收入.3.估计.二、做一做——XX~XX年赛季上海东方大鲨鱼篮球队队员的年龄.1.众数、中位数.2.平均数.FoonShion教育研究中心编制Prepared by foonshion Education Research Ce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