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实验记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论:沉的形状排开的水量小,即浸入水中的体积小;浮的形状排开的水量大,即浸入水中的体积大。

下沉物体受到的浮力=重力-拉力

大钩码在空气中的重力为0.5 牛

结论:马铃薯在不同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大小不一样。

实验二:用刚才的瓶子装300毫升水,同样让水从瓶盖的小孔中漏出,并用量杯接住从瓶中漏出的水。测量积聚50

实验三:用同样的漏杯装300毫升水,同样让水从瓶盖的小孔中漏出,并用量杯接住从漏杯中漏出的水。如果漏完全部的300毫升水,需要多少时间?我们的推测准确吗?

实验九:观察我们的摆

实验器材:铁架台、线、螺帽、秒表等

实验步骤:1、利用螺帽和线做一个摆并固定在铁架台上。

2、让摆自由摆动,记录每隔10秒摆动的次数。

3、整理记录有关数据,进行分析。

现象和结论:

同一个摆,相同时间摆动的次数相同。不同的摆,相同时间摆动的次数不同。

我们发现:同一个单摆在相同时间内(10秒)摆动的次数是一样的!

实验十:摆锤重量与摆的快慢的研究

实验器材:

铁架台、线、螺帽三个、秒表

实验步骤:

1、把细绳固定在挂钩上,下端挂1个螺帽,让摆小幅度自由摆动。

2、测出用1个螺帽做摆锤的摆在15秒内摆动的次数,重复3次。

3、测出用2个螺帽做摆锤的摆在15秒内摆动的次数,重复3次。

4、测出用3个螺帽做摆锤的摆在15秒内摆动的次数,重复3次。

现象和结论:

摆的快慢和摆锤的重量无关。

实验十一:

摆绳的长短与摆的快慢的研究

实验器材:

铁架台、线、螺帽、秒表

实验步骤:

1、测出摆绳长是15厘米的摆在15秒内摆动的次数,重复3次。

2、测出摆绳长是30厘米的摆在15秒内摆动的次数,重复3次。现象和结论:

摆的快慢和摆绳的长度有关,同一个摆,摆绳越短摆动越快。

[实验名称:模拟昼夜变化的实验

实验准备:投影仪、地球仪

实验猜想:昼夜交替是地球自转形成的

实验过程:

打开投影仪,让光线水平照射地球仪,调整地球仪的位置,让地球仪完全处于投影仪的光照之中。逆时针转动地球仪,观察地球仪的明暗变化。

实验现象:

地球仪向着投影仪的一面变亮了,背对着投影仪的一面好还是暗的。逆时针转动地球仪,地球仪亮的和暗的一面交替出现。

实验结论:

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地球自转。

实验十三、四季成因的模拟实验

实验目的:

1、知道四季的形成与地球的公转、地轴的倾斜有关。

2、在模拟实验中,将地球仪上杆影的长度变化,并结合古人的观察结果,作为判断地球季节的依据。

实验器材:电灯、地球仪、小标杆

实验步骤:

1、把四个地球仪摆成一圈,在圈中放一盏灯当作太阳。

2、在公转轨道上确定A、B、C、D四个方位。

3、调整地轴倾斜指向北方。

4、在北半球同一地点上都立上一根标杆,标杆正对太阳,观察地球仪上标杆的影长。

5、讨论:如果地轴不是倾斜的,还能看到这样的现象吗?

6、分析观察记录,概括实验结论。

现象和结论:地球公转至不同位置,地球上各地的太阳高度不同,从而有了四季的变化。

实验十四、极昼和极夜的解释

实验目的:

1、知道极昼和极夜现象与地球公转、自转和地轴倾斜有关。地轴倾斜角度的大小可以影响极昼极夜发生的地区范围。

2、用模拟实验、直观演示、示意图等多种方式来解释极昼和极夜现象。

实验器材:地球仪、手电筒、中间挖孔的两面色彩不一的纸板、纸张等。

实验步骤:

1、模拟实验。(用手电筒正对着地球仪照射,分别让地球仪北极、南极倾向手电筒。)

2、直观模型演示。(用一个纸板表示白昼和黑夜的分界线。在纸板中间剪一个和地球仪大小差不多的圆,在纸的一面涂上黄色,另一面涂上黑色。把地球仪倾斜插进竖直在桌面的纸板中,让北极圈处在黄色纸板一面。)

3、如果地轴倾斜度更大会怎样,学生做实验或简单推理。

4、总结实验结果

现象和结论:地轴的倾斜造成北极和南极出现极昼和极夜现象。地轴倾斜角度的大小可以影响极昼极夜发生的地区范围。

备注:地轴倾斜度大约是23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