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语文师说课时复习教案.doc
高中语文:《师说》教案
高中语文《师说》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师说》。
(2)理解《师说》的文言文词汇和句式。
(3)分析《师说》中的修辞手法和论证结构。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通过写作练习,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2)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师生关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师说》的文言文词汇和句式。
2. 《师说》中的修辞手法和论证结构。
三、教学难点:1. 《师说》中的文言文词汇和句式。
2. 对《师说》中的修辞手法和论证结构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师说》的译文和注释。
2. 准备相关的文言文阅读材料。
3. 准备写作练习的题目。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师说》的作者韩愈及其文学地位。
(2)引导学生思考师生关系的意义和价值。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师说》,理解文意。
(2)学生根据注释,理解生僻词汇和句式。
3. 小组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师说》中的修辞手法和论证结构。
(2)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
4.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师说》中的文言文词汇和句式。
(2)教师分析《师说》中的修辞手法和论证结构。
5. 写作练习:(1)教师给出写作题目,要求学生结合《师说》的内容进行思考。
(2)学生进行写作练习,教师进行批改和指导。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师说》中的观点应用到现实生活中。
7. 课后作业:(1)学生背诵《师说》。
(2)学生完成相关的文言文阅读材料。
(3)学生根据课堂写作练习的要求,修改和完善自己的作文。
1. 对比学习:(1)教师引导学生比较《师说》与其他文章的师生关系观点,如《论语》中的师生关系。
(2)学生通过对比,分析不同文章的师生关系观念的异同。
2. 文化探究:(1)教师引导学生探讨古代师生关系在现代社会的传承与变迁。
《师说》复习教案
《师说》复习教案教学目标:1.总结《师说》的内容,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2.掌握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3.发展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教学准备:1.复印《师说》的文本及相关练习题;2.提前准备课堂展示用的PPT或板书。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引导学生回忆上一节课所学的内容,了解他们对《师说》的理解程度;2.提问:"未至之处,不可谓至;不启之事,不可谓启。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二、新知讲解(20分钟)1.展示PPT或板书,并引导学生朗读《师说》;2.逐段解释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容;3.分析文章的结构和中心思想,强调文章的重要观点,并与学生进行讨论。
三、小组合作(15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和总结自己的答案,校对彼此的理解;2.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进行总结,其他小组成员补充和修正;3.每个小组将总结的答案呈现给全班,教师进行点评,澄清疑惑。
四、活动扩展(20分钟)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设计问题,让学生自由选择回答或表演;2.设立奖励或游戏规则,增强小组间的竞争性;五、巩固训练(20分钟)1.分发练习题,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2.收回练习题,进行批改,并将结果进行累计,鼓励学生争取更好的成绩;3.对于错误较多的学生,提供个别辅导,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文章的重点。
六、课堂总结(10分钟)1.提问学生对于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体验和收获;2.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点;3.引导学生思考下一节课的学习重点和方法。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解读《师说》这篇课文,帮助学生全面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中心思想,并通过小组合作、活动扩展和巩固训练等形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帮助他们理解和记忆重要的知识点。
同时,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增加他们的学习动力和兴趣。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师说(1)》教案
《师说》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二)教学难点: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3、教具准备:粉笔,钢笔,书写纸等。
4、课时:一课时二、教学方法: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并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来设计本节课。
(1)欣赏法:通过幻灯片让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授法: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3)练习法: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认识书法名家名作的书法功底和技巧,请学生进行局部临摹练习。
三、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让学生准备好上课用的工具,如钢笔,书与纸等;做好上课准备,以便在以下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二)引入新课,通过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总结,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书法的意义和重要性!(三)讲授新课1、在讲授新课之前,通过大量幻灯片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品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A书法文字发展简史:①古文字系统甲古文——钟鼎文——篆书早在5000年以前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龟甲、兽骨上刻出了许多用于记载占卜、天文历法、医术的原始文字“甲骨文”;到了夏商周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掌握了金属的治炼技术,便在金属器皿上铸上当时的一些天文,历法等情况,这就是“钟鼎文”(又名金文);秦统一全国以后为了方便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便将各国纷杂的文字统一为“秦篆”,为了有别于以前的大篆又称小篆。
2019届高考语文师说课时复习教案
2019届高考语文师说课时复习教案XX年高考一轮复习文言文知识归纳——人教必修三《师说》一. 通假字1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通“授”,教授)2 或师焉,或不焉(不,通“否”,fǒu)二、古今异义(1)古之学者必有师古义:求学的人;今义: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古义:用来……的;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古义:不一定;今义:用不着(4)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古义:无论;今义:没有,常为否定副词(5)吾从而师之古义:跟随而且;今义:表目的或结果的连词(6)今之众人古义:一般人;今义:众多的人,大家(7)小学而大遗古义:小的方面学习今义:指教育的一个阶段,也指实施这种教育的机构(常指与中学、大学相对的“小学”)三、一词多义1 师① 古之学者必有师(名词,老师)②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从师求学)③ 吾从而师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④ 吾师道也(名词作动词,学习)2.传①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动词,传授)②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流传)③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zhuàn,名词,解释经文的著作)3.道① 传道受业解惑也(名词,道理)②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有“风尚”的意思)③ 道相似也(名词,道德学问)4.惑① 惑之不解(名词,疑难问题)②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形容词,糊涂)③ 惑而不从师(动词,遇到疑难问题)5. 乎(1)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介词,相当于“于”,前一个是“在”的意思;后一个是“比”,表比较)(2)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语气助词,表反问,译为“吗”)(3)其皆出于此乎(语气助词,表揣测,译为“吗”或“吧”)(4)嗟乎!师道之不传了久矣(语气助词,表感叹,与“嗟”连用,译为“唉”)6. 而(1)人非生而知之者(连词,表承接)(2)惑而不从师(连词,表转折)(3)吾从而师之(连词,表承接)(4) 择师而教之(连词,表承接)(5)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连词,表并列)(6) 小学而大遗(连词,表转折)(7) 则群聚而笑之(连词,表修饰)(8) 如是而已(与“已”连用,表陈述语气)7. 之(1)古之学者必有师(结构助词,的)(2)人非生而知之者(代词,指代知识、道理等)(3)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4)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5)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6)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7) 圣人之所以为圣(代词,指代这件事)(8)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助词,的;代词,指代童子)(9)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10)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代词,这,这一类)(11)郯子之徒(代词,这,这一类)(12)六艺经传皆通习之(音节助词,起凑足音节的作用,不译)(13)作师说以贻之(代词,他,指代李蟠)。
高中语文:《师说》教案
高中语文《师说》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师说》全文;(2)了解文章的背景,把握韩愈的文学地位及《师说》的历史意义;(3)分析并掌握文章中的重点实词、虚词、特殊句式和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课文;(2)学会批判性思维,对文章内容进行分析和评价;(3)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于师道的重视和尊师重道的理念;(2)树立正确的师生观,明白尊师重道的意义;(3)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人格修养。
二、教学重点1. 《师说》全文的理解与背诵;2. 文章中的重点实词、虚词、特殊句式和修辞手法的分析;3. 对文章内容的深入解读和评价。
三、教学难点1. 文章中一些抽象概念的理解,如“师道”、“尊师重道”等;2. 对文章中所表达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的把握;3. 文言文阅读能力的提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介绍韩愈的文学地位及《师说》的历史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标记生字词;3. 讲解课文:分析课文内容,讲解重点实词、虚词、特殊句式和修辞手法;4.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深入解读课文,对文章内容进行分析和评价;5. 情感教育:引导学生理解并践行尊师重道的价值观;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作业。
五、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背诵情况;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问题和表达能力的提高;3. 长期效果: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变化,以及文言文阅读能力的提升。
六、教学资源1. 教师用书:《高中语文教材》;2. 学生用书:《高中语文学习指导》;3. 网络资源:相关文章、视频、资料等,用于拓展学生视野;4. 教学道具:如黑板、多媒体设备等。
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用于讲解课文内容、分析文章结构、讲解重点词语等;2. 自主学习法: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3. 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4. 情感教育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师生观,培养道德品质和人格修养。
高中语文:《师说》教案
高中语文《师说》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师说》。
(2)理解并掌握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3)分析并欣赏韩愈散文的语言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如何运用文中的观点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2)树立正确的择师观念,提高自身修养。
二、教学重点1. 熟读并背诵《师说》。
2. 理解并掌握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3. 分析韩愈散文的语言特色。
三、教学难点1. 文言文的断句和朗读。
2. 文中一些生僻词语的解释。
3. 对韩愈散文语言特色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并探讨课文中的观点。
2. 利用案例分析法,分析韩愈散文的语言特色。
3. 运用小组合作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韩愈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引导学生了解《师说》的背景。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停顿和语气,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3. 讲解课文:解释生僻词语,分析句式结构,解读课文内容。
4. 合作探讨: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思考并解答课文中的疑问,分享学习心得。
5.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的文言文句子,分析韩愈散文的语言特色。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尊敬师长、正确择师的重要性。
7. 课后作业:(1)熟读并背诵《师说》。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评估他们的积极性和合作精神。
2. 朗读与背诵:检查学生对《师说》的朗读和背诵情况,确保他们能够正确地发音和断句。
3. 读后感写作:评估学生对《师说》的理解和感悟,通过读后感写作来检验他们的思考深度。
七、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思考如下问题:1. 学生对《师说》的理解程度如何?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2. 教学方法是否有效,学生是否积极参与?3. 是否有学生遇到特别的困难,如何改进教学策略来帮助他们?八、教学拓展1. 组织一次关于尊敬师长的主题班会,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高中语文 第11课《师说》(第二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
先以“今之众人”与“古之圣人”作对比:作者在这组纵向比较中用反诘句点出不从师的结果。再以“为子择师”与“其身则耻师”作对比:作者在这组自身矛盾的对比中,对不从师的表现加以评论,并给予直接的否定。最后以“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与“士大夫”作对比:作者在这组横向比较中,对不从师的言行加以描述,并发出带有讽刺语气的强烈感慨。
2、《全优课堂》P61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师说》(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探讨认识从师的重要意义。
2、领会课文正反对比、破立结合的论证方法。
3、掌握重要字词及文言现象,背诵全文。
教学重难点
1、理解文中的多义词,解释它们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和用法。
2、掌握文中名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能解释具体语境中意动词的含义。
3、区分课文中的古今异义词,理解它们的古今义。
本段运用正反对比论证方法。
6、讨论:《劝学》中有一句与本段中“圣人”、“愚人”的论述相仿,是哪一句?你认为“句读”之师与“传道”之师有何区别?你认为韩愈对“君子”“巫医乐师百工之人”的看法是否符合现代观点?
7、教师总结,学生背诵本段。
三、作业:背诵当堂所学的内容。
课堂练习
1、找出“传”的句子,并写出他的意义和用法。
小学古:小的方面要学习今:初等教育的学校
4、重点句子解释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宾道解其惑者也
(否定判断句,“非……也”构成否定判断)
5、读本段。思考:本段的论点是什么?
第一层:提出分论点: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师道”的“道”指风尚;句中两个“也”,表示停顿。为什么韩愈要这么说?当时的情况是怎样的?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教案:师说.doc
教学设计与反思模板课题:
情感语录
1.爱情合适就好,不要委屈将就,只要随意,彼此之间不要太大压力
2.时间会把最正确的人带到你身边,在此之前,你要做的,是好好的照顾自己
3.女人的眼泪是最无用的液体,但你让女人流泪说明你很无用
4.总有一天,你会遇上那个人,陪你看日出,直到你的人生落幕
5.最美的感动是我以为人去楼空的时候你依然在
6.我莫名其妙的地笑了,原来只因为想到了你
7.会离开的都是废品,能抢走的都是垃圾
8.其实你不知道,如果可以,我愿意把整颗心都刻满你的名字
9.女人谁不愿意青春永驻,但我愿意用来换一个疼我的你
10.我们和好吧,我想和你拌嘴吵架,想闹小脾气,想为了你哭鼻子,我想你了
11.如此情深,却难以启齿。
其实你若真爱一个人,内心酸涩,反而会说不出话来
12.生命中有一些人与我们擦肩了,却来不及遇见;遇见了,却来不及相识;相识了,却来不及熟悉,却还要是再见
13.对自己好点,因为一辈子不长;对身边的人好点,因为下辈子不一定能遇见
14.世上总有一颗心在期待、呼唤着另一颗心
15.离开之后,我想你不要忘记一件事:不要忘记想念我。
想念我的时候,不要忘记我也在想念你
16.有一种缘分叫钟情,有一种感觉叫曾经拥有,有一种结局叫命
中注定,有一种心痛叫绵绵无期
17.冷战也好,委屈也罢,不管什么时候,只要你一句软话,一个微笑或者一个拥抱,我都能笑着原谅
18.不要等到秋天,才说春风曾经吹过;不要等到分别,才说彼此曾经爱过
19.从没想过,自己可以爱的这么卑微,卑微的只因为你的一句话就欣喜不已
20.当我为你掉眼泪时,你有没有心疼过。
高中语文教案 《师说》
高中语文教案《师说》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师说》。
(2)理解《师说》的文言文词汇和句子结构。
(3)掌握《师说》中的主要观点和论证方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合作学习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正确的师生观,尊重教师,热爱学习。
(2)培养自信心,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师说》的主要观点和论证方法。
(2)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2. 教学难点:(1)文言文词汇和句子结构的理解。
(2)对《师说》中的论证方法的把握。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所学过的有关师生关系的文章,如《背影》、《荷塘月色》等。
(2)提问:你们对师生关系有什么看法?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师说》,并解决生字词问题。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
3. 小组讨论:(1)分组讨论《师说》中的观点,并进行分享。
(2)引导学生思考并评价韩愈的师生观。
4. 课堂讲解:(1)讲解文言文词汇和句子结构。
(2)解析《师说》中的论证方法。
5. 写作练习:(2)学生互相评改,教师进行反馈。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师说》。
2. 完成课后练习题。
3. 准备下一节课的小组讨论。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和需求,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六、教学内容与方法1. 知识与技能:(1)通过分析《师说》中的修辞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能够理解并运用《师说》中的道理于实际生活和学习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讲解和实例分析,让学生掌握《师说》中的修辞手法。
(2)通过情景模拟,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分析和欣赏《师说》中的修辞手法。
2019-2020年高三语文复习《师说》(第2课时)教学案
2019-2020年高三语文复习《师说》(第2课时)教学案章节与课题师说主备人使用人使用日期学习目标和任务1、把分散的文言基础知识前后勾连、连点成线,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
2、重点掌握“之”字的意义和用法。
对文中重点句子能准确翻译。
3、背诵并默写《师说》全文。
重点难点建议1、注意课本相关知识的积累与巩固。
2、默写要常抓不懈。
教学资源的使用学习过程一、掌握“之”字的意义和用法。
(25分钟)(一)、指出下列句中“之”字的意义和用法。
(1)古之学者必有师。
(2)人非生而知之者(3)吾从而师之(4)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5)师道之不传也久矣(6)古之圣人(7)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8)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9)巫医乐师百工之人(10)郯子之徒(11)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二)、总结“之”字的意义和用法。
1、用作代词(1)可以代人、代物、代事。
代人多是第三人称,译为“他(他们)”、“它(它们)”,有时活用为第一人称。
(2)指示代词,表近指。
译为“这”。
2、用作助词(1)结构助词,定语的标志,译为“的”或不译。
(2)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3)结构助词,用在主谓语之前,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4)放在倒置的定语与中心语之间,作为定语后置的标志。
(5)音节助词,不译。
3、用作动词,到…….去。
(三)即时巩固。
1、指出下列句中“之”字的意义和用法。
名之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醉翁亭记》)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
(《陈涉世家》)既来之,则安之。
《论语•季氏将伐颛臾》填然鼓之。
《孟子•粱惠王上》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项脊轩志》宋何罪之有?(《公输》)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隆中对》)之二虫又何知?《逍遥游》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劝学》吾欲之南海,何如?(《劝学》)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唐雎不辱使命》)“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
师说复习教案
师说复习教案教案标题:师说复习教案教案目标:1. 通过复习,帮助学生巩固之前学习的知识和技能。
2. 提供学生机会回顾和理解学习内容,以便更好地应对接下来的学习任务。
3.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1. 复习重要概念、知识点和技能。
2.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3. 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教学准备:1. 复习材料:包括之前学习的课本、练习册、笔记等。
2. 复习活动:选择适合的复习活动,如小组讨论、问题解答、游戏等。
3. 学生分组: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兴趣,合理分组。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引起学生对复习的兴趣,可以通过提问、展示问题或引用相关实例等方式。
- 激发学生回忆起之前学习的内容,例如通过观看视频回顾、展示图片等。
2. 复习(20分钟):- 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需要,选择合适的复习方法和活动。
例如:a.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回顾并讨论之前学习的重要概念或知识点。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代表向全班汇报。
b. 问题解答:提供一系列问题,让学生个别或小组合作解答。
教师可以提供提示或指导,确保学生正确理解和回答问题。
c. 游戏活动:设计一些有趣的游戏,如闯关游戏、抢答游戏等,让学生在竞争中回顾学习内容。
- 在复习过程中,教师要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纠正错误和加深理解。
3. 总结(10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复习进行总结,强调学生在复习中的进步和发现。
-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困惑,教师给予解答和指导。
- 提出下一步学习任务,并告知学生如何备课和准备。
4. 作业布置(5分钟):-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进度,布置适当的作业,如完成练习册的特定练习、写一篇复习总结等。
- 强调作业的重要性和学习的连续性,鼓励学生主动完成作业并及时复习。
教学延伸:1.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要,进行个别辅导和巩固训练。
2. 利用多媒体资源或在线学习平台,提供额外的复习材料和练习题,供学生自主学习和巩固。
2019-2020年高三语文复习《师说》(第1课时)教学案
章节与课题
师 说
课时安排
课时1
主备人
使用人
使用日期
学习目标和任务
1、把分散的文言基础知识前后勾连、连点成线,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
2、重点掌握虚词“之”的意义和用法。对文中重点句子能准确翻译。
3、背诵并默写《师说》全文。
重点难点建议
1、注意课本相关知识的积累与巩固。
2、默写要常抓不懈。
教学资源的使用
学习过程
个性备课栏
一、《考试说明》规定的背诵篇目的默写。(10分钟)
《劝学》易错句子和《师说》第一节的背诵和默写。
二、组合快练讲评。(20分钟)
三、系统梳理课内文言基础知识。(15分钟)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字词的意思。
(1)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2)是故无贵无贱
6、指出下列句中的文言句式并翻译。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3)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4)不拘于时,学于余。
课后反思或经验总结:
.
(1)吾师道也:
(2)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3)其下圣人也亦远也:
(4)而耻学于师:
(5)是故圣亦圣,愚亦愚:
(6)圣人之所以为圣:
(7)不耻相师:
(8)孔子师郯子:5、来自词多义古之学者必有师 而耻学于师 吾从而师之 于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师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师不必贤于弟子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拘于时
齐师伐我
(2)或师焉,或不焉通,释义:。
3、找出下列句中的古今异义词并解释。
(1)古之学者必有师。 古义:今义:
(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10.2师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2019版)教案
10.2 师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2019版)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师说》这篇文章背景和作者,理解文章主旨和文化内涵。
2.掌握并运用文本分析方法,如分析语言特色、结构、修辞手法等。
3.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让学生能写出合适的作文,表达深刻的思想。
4.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思辨能力,让学生学会透过文字看到作者的内心世界和人生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文章背景介绍《师说》是清代文学家黄宗羲所作,写于康熙年间。
黄宗羲曾是清代著名的文化学者,也是一名教育家。
文章的背景是当时的中国科举制度下,为了能参加科举考试,一些富有家庭的子弟会去投靠名师,在名师门下学习。
2. 文章主旨《师说》是一篇富有文化内涵的文章,主要讲述了一个学生拜师后,通过长时间的学习,掌握了学问,树立起了自己的道德和品质。
文章主要表达了三个思想:1.好的师傅能教出好的徒弟。
2.学问的价值不仅在于取得学位和身份地位,更在于道德和品质的塑造。
3.对教育和师道的追求,对方知、道德的长远发展而不是眼前所需。
3. 文本分析1. 语言特色文章语言简练、朴实,没有花哨的修辞手法,却能直抵人心。
它不仅准确地表达了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而且通过深刻的文字情趣,给人以思考和启发。
2. 结构该文章文字简练、篇目划分明确,分为序、篇、发、附四个部分,结构紧凑,层次清晰,逻辑严密,体现了作者的系统思维能力和写作技巧。
3. 修辞手法文章修辞手法简洁,主要是运用对比、排比、反问和割裂手法等手段,让文章生动而富有感染力。
4. 课堂活动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师说》这篇文章,老师可以通过以下几个环节进行课堂教学:1.了解《师说》背景,介绍作者黄宗羲的历史背景和文学事业。
2.让学生阅读全文,帮助理解文章主旨和文化内涵。
3.给学生布置阅读任务,让他们通过分析文本语言特色、结构、修辞手法等方式思考和理解课文。
4.课堂上运用小组讨论、问题探究等方式,让学生分享他们的课文分析和感悟。
2019-2020年高中语文《师说》教案10 新人教版必修3
2019-2020年高中语文《师说》教案10 新人教版必修3●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传、师、从”等多义实词的意义和用法;积累“也、则、于、乎、所以”等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正确认识文中有关“尊师”与“重道”的观点。
3.认识教师的作用,从师的意义,以及能者为师的道理。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读注解,疏通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德育目标1.培养学生敢于向世俗流弊挑战的精神和勇气。
2.培养学生尊敬师长、虚心求教的美德。
●教学重点1.学习第二段,掌握对比说理的方法。
2.准确把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中“师”与“道”的实际内涵。
3.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从“传道”的高度去认识韩愈反对流俗见解的巨大勇气和斗争精神。
●教学方法1.点拨法(对学生通过自读、自解、自悟等方式解读课文时留下的问题进行启发和点拨)2.激疑、讨论法(教师对文章内容进行激疑,开启学生思维,然后学生充分讨论后明确。
如对文章思路的疏理,及“师”“道”问题的理解)3.探究阅读法(如对本文中心论点的探究)●教具准备多媒体投影;录音机和课文朗诵带。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教学要点]指导学生反复诵读,疏通文中字词句;整体把握文章思路。
[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出示投影: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
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
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
世界群怪聚骂,指目索引,而增与为言辞。
愈以是得狂名。
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
(节选自柳宗元的《答韦中立论师道书》)(学生看过投影后,教师导入)同学们,当今社会尊师重教蔚然成风。
然而,在魏晋以后门阀制度仍有沿袭的唐代,贵族子弟都入弘文馆、崇文馆和国子学。
他们无论学业如何,都有官可做。
因此,他们轻贱老师,社会上从师之风日下。
在这种情况下,唐代散文家韩愈却大张旗鼓地宣扬自己的观点,批判“耻学于师”的陋习。
现在,我们就来学习千古佳作《师说》,从中感受韩愈非凡的勇气和斗争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届高考语文师说课时复习教案XX年高考一轮复习文言文知识归纳——人教必修三《师说》一. 通假字1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通“授”,教授)2 或师焉,或不焉(不,通“否”,fǒu)二、古今异义(1)古之学者必有师古义:求学的人;今义: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古义:用来……的;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古义:不一定;今义:用不着(4)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古义:无论;今义:没有,常为否定副词(5)吾从而师之古义:跟随而且;今义:表目的或结果的连词(6)今之众人古义:一般人;今义:众多的人,大家(7)小学而大遗古义:小的方面学习今义:指教育的一个阶段,也指实施这种教育的机构(常指与中学、大学相对的“小学”)三、一词多义1 师① 古之学者必有师(名词,老师)②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从师求学)③ 吾从而师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④ 吾师道也(名词作动词,学习)2.传①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动词,传授)②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流传)③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zhuàn,名词,解释经文的著作)3.道① 传道受业解惑也(名词,道理)②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有“风尚”的意思)③ 道相似也(名词,道德学问)4.惑① 惑之不解(名词,疑难问题)②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形容词,糊涂)③ 惑而不从师(动词,遇到疑难问题)5. 乎(1)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介词,相当于“于”,前一个是“在”的意思;后一个是“比”,表比较)(2)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语气助词,表反问,译为“吗”)(3)其皆出于此乎(语气助词,表揣测,译为“吗”或“吧”)(4)嗟乎!师道之不传了久矣(语气助词,表感叹,与“嗟”连用,译为“唉”)6. 而(1)人非生而知之者(连词,表承接)(2)惑而不从师(连词,表转折)(3)吾从而师之(连词,表承接)(4) 择师而教之(连词,表承接)(5)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连词,表并列)(6) 小学而大遗(连词,表转折)(7) 则群聚而笑之(连词,表修饰)(8) 如是而已(与“已”连用,表陈述语气)7. 之(1)古之学者必有师(结构助词,的)(2)人非生而知之者(代词,指代知识、道理等)(3)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4)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5)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6)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7) 圣人之所以为圣(代词,指代这件事)(8)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助词,的;代词,指代童子)(9)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10)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代词,这,这一类)(11)郯子之徒(代词,这,这一类)()六艺经传皆通习之(音节助词,起凑足音节的作用,不译)(13)作师说以贻之(代词,他,指代李蟠)2019-06-27XX年高考一轮复习文言文知识归纳——人教必修三《师说》一. 通假字1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通“授”,教授)2 或师焉,或不焉(不,通“否”,fǒu)二、古今异义(1)古之学者必有师古义:求学的人;今义: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古义:用来……的;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古义:不一定;今义:用不着(4)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古义:无论;今义:没有,常为否定副词(5)吾从而师之古义:跟随而且;今义:表目的或结果的连词(6)今之众人古义:一般人;今义:众多的人,大家(7)小学而大遗古义:小的方面学习今义:指教育的一个阶段,也指实施这种教育的机构(常指与中学、大学相对的“小学”)三、一词多义1 师① 古之学者必有师(名词,老师)②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从师求学)③ 吾从而师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④ 吾师道也(名词作动词,学习)2.传①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动词,传授)②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流传)③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zhuàn,名词,解释经文的著作)3.道① 传道受业解惑也(名词,道理)②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有“风尚”的意思)③ 道相似也(名词,道德学问)4.惑① 惑之不解(名词,疑难问题)②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形容词,糊涂)③ 惑而不从师(动词,遇到疑难问题)5. 乎(1)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介词,相当于“于”,前一个是“在”的意思;后一个是“比”,表比较)(2)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语气助词,表反问,译为“吗”)(3)其皆出于此乎(语气助词,表揣测,译为“吗”或“吧”)(4)嗟乎!师道之不传了久矣(语气助词,表感叹,与“嗟”连用,译为“唉”)6. 而(1)人非生而知之者(连词,表承接)(2)惑而不从师(连词,表转折)(3)吾从而师之(连词,表承接)(4) 择师而教之(连词,表承接)(5)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连词,表并列)(6) 小学而大遗(连词,表转折)(7) 则群聚而笑之(连词,表修饰)(8) 如是而已(与“已”连用,表陈述语气)7. 之(1)古之学者必有师(结构助词,的)(2)人非生而知之者(代词,指代知识、道理等)(3)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4)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5)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6)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7) 圣人之所以为圣(代词,指代这件事)(8)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助词,的;代词,指代童子)(9)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10)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代词,这,这一类)(11)郯子之徒(代词,这,这一类)()六艺经传皆通习之(音节助词,起凑足音节的作用,不译)(13)作师说以贻之(代词,他,指代李蟠)2019-06-27XX年高考一轮复习文言文知识归纳——人教必修三《师说》一. 通假字1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通“授”,教授)2 或师焉,或不焉(不,通“否”,fǒu)二、古今异义(1)古之学者必有师古义:求学的人;今义: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古义:用来……的;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古义:不一定;今义:用不着(4)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古义:无论;今义:没有,常为否定副词(5)吾从而师之古义:跟随而且;今义:表目的或结果的连词(6)今之众人古义:一般人;今义:众多的人,大家(7)小学而大遗古义:小的方面学习今义:指教育的一个阶段,也指实施这种教育的机构(常指与中学、大学相对的“小学”)三、一词多义1 师① 古之学者必有师(名词,老师)②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从师求学)③ 吾从而师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④ 吾师道也(名词作动词,学习)2.传①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动词,传授)②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流传)③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zhuàn,名词,解释经文的著作)3.道① 传道受业解惑也(名词,道理)②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有“风尚”的意思)③ 道相似也(名词,道德学问)4.惑① 惑之不解(名词,疑难问题)②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形容词,糊涂)③ 惑而不从师(动词,遇到疑难问题)5. 乎(1)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介词,相当于“于”,前一个是“在”的意思;后一个是“比”,表比较)(2)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语气助词,表反问,译为“吗”)(3)其皆出于此乎(语气助词,表揣测,译为“吗”或“吧”)(4)嗟乎!师道之不传了久矣(语气助词,表感叹,与“嗟”连用,译为“唉”)6. 而(1)人非生而知之者(连词,表承接)(2)惑而不从师(连词,表转折)(3)吾从而师之(连词,表承接)(4) 择师而教之(连词,表承接)(5)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连词,表并列)(6) 小学而大遗(连词,表转折)(7) 则群聚而笑之(连词,表修饰)(8) 如是而已(与“已”连用,表陈述语气)7. 之(1)古之学者必有师(结构助词,的)(2)人非生而知之者(代词,指代知识、道理等)(3)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4)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5)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6)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7) 圣人之所以为圣(代词,指代这件事)(8)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助词,的;代词,指代童子)(9)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10)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代词,这,这一类)(11)郯子之徒(代词,这,这一类)()六艺经传皆通习之(音节助词,起凑足音节的作用,不译)(13)作师说以贻之(代词,他,指代李蟠)2019-06-27XX年高考一轮复习文言文知识归纳——人教必修三《师说》一. 通假字1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通“授”,教授)2 或师焉,或不焉(不,通“否”,fǒu)二、古今异义(1)古之学者必有师古义:求学的人;今义: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古义:用来……的;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古义:不一定;今义:用不着(4)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古义:无论;今义:没有,常为否定副词(5)吾从而师之古义:跟随而且;今义:表目的或结果的连词(6)今之众人古义:一般人;今义:众多的人,大家(7)小学而大遗古义:小的方面学习今义:指教育的一个阶段,也指实施这种教育的机构(常指与中学、大学相对的“小学”)三、一词多义1 师① 古之学者必有师(名词,老师)②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从师求学)③ 吾从而师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④ 吾师道也(名词作动词,学习)2.传①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动词,传授)②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流传)③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zhuàn,名词,解释经文的著作)3.道① 传道受业解惑也(名词,道理)②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有“风尚”的意思)③ 道相似也(名词,道德学问)4.惑① 惑之不解(名词,疑难问题)②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形容词,糊涂)③ 惑而不从师(动词,遇到疑难问题)5. 乎(1)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介词,相当于“于”,前一个是“在”的意思;后一个是“比”,表比较)(2)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语气助词,表反问,译为“吗”)(3)其皆出于此乎(语气助词,表揣测,译为“吗”或“吧”)(4)嗟乎!师道之不传了久矣(语气助词,表感叹,与“嗟”连用,译为“唉”)6. 而(1)人非生而知之者(连词,表承接)(2)惑而不从师(连词,表转折)(3)吾从而师之(连词,表承接)(4) 择师而教之(连词,表承接)(5)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连词,表并列)(6) 小学而大遗(连词,表转折)(7) 则群聚而笑之(连词,表修饰)(8) 如是而已(与“已”连用,表陈述语气)7. 之(1)古之学者必有师(结构助词,的)(2)人非生而知之者(代词,指代知识、道理等)(3)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4)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5)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6)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7) 圣人之所以为圣(代词,指代这件事)(8)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助词,的;代词,指代童子)(9)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10)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代词,这,这一类)(11)郯子之徒(代词,这,这一类)()六艺经传皆通习之(音节助词,起凑足音节的作用,不译)(13)作师说以贻之(代词,他,指代李蟠)2019-06-27XX年高考一轮复习文言文知识归纳——人教必修三《师说》一. 通假字1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通“授”,教授)2 或师焉,或不焉(不,通“否”,fǒu)二、古今异义(1)古之学者必有师古义:求学的人;今义: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古义:用来……的;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古义:不一定;今义:用不着(4)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古义:无论;今义:没有,常为否定副词(5)吾从而师之古义:跟随而且;今义:表目的或结果的连词(6)今之众人古义:一般人;今义:众多的人,大家(7)小学而大遗古义:小的方面学习今义:指教育的一个阶段,也指实施这种教育的机构(常指与中学、大学相对的“小学”)三、一词多义1 师① 古之学者必有师(名词,老师)②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从师求学)③ 吾从而师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④ 吾师道也(名词作动词,学习)2.传①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动词,传授)②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流传)③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zhuàn,名词,解释经文的著作)3.道① 传道受业解惑也(名词,道理)②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有“风尚”的意思)③ 道相似也(名词,道德学问)4.惑① 惑之不解(名词,疑难问题)②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形容词,糊涂)③ 惑而不从师(动词,遇到疑难问题)5. 乎(1)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介词,相当于“于”,前一个是“在”的意思;后一个是“比”,表比较)(2)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语气助词,表反问,译为“吗”)(3)其皆出于此乎(语气助词,表揣测,译为“吗”或“吧”)(4)嗟乎!师道之不传了久矣(语气助词,表感叹,与“嗟”连用,译为“唉”)6. 而(1)人非生而知之者(连词,表承接)(2)惑而不从师(连词,表转折)(3)吾从而师之(连词,表承接)(4) 择师而教之(连词,表承接)(5)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连词,表并列)(6) 小学而大遗(连词,表转折)(7) 则群聚而笑之(连词,表修饰)(8) 如是而已(与“已”连用,表陈述语气)7. 之(1)古之学者必有师(结构助词,的)(2)人非生而知之者(代词,指代知识、道理等)(3)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4)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5)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6)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7) 圣人之所以为圣(代词,指代这件事)(8)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助词,的;代词,指代童子)(9)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10)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代词,这,这一类)(11)郯子之徒(代词,这,这一类)()六艺经传皆通习之(音节助词,起凑足音节的作用,不译)(13)作师说以贻之(代词,他,指代李蟠)2019-06-27XX年高考一轮复习文言文知识归纳——人教必修三《师说》一. 通假字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通“授”,教授)2 或师焉,或不焉(不,通“否”,fǒu)二、古今异义(1)古之学者必有师古义:求学的人;今义: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古义:用来……的;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古义:不一定;今义:用不着(4)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古义:无论;今义:没有,常为否定副词(5)吾从而师之古义:跟随而且;今义:表目的或结果的连词(6)今之众人古义:一般人;今义:众多的人,大家(7)小学而大遗古义:小的方面学习今义:指教育的一个阶段,也指实施这种教育的机构(常指与中学、大学相对的“小学”)三、一词多义1 师① 古之学者必有师(名词,老师)②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从师求学)③ 吾从而师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④ 吾师道也(名词作动词,学习)2.传①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动词,传授)②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流传)③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zhuàn,名词,解释经文的著作)3.道① 传道受业解惑也(名词,道理)②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有“风尚”的意思)③ 道相似也(名词,道德学问)4.惑① 惑之不解(名词,疑难问题)②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形容词,糊涂)③ 惑而不从师(动词,遇到疑难问题)5. 乎(1)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介词,相当于“于”,前一个是“在”的意思;后一个是“比”,表比较)(2)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语气助词,表反问,译为“吗”)(3)其皆出于此乎(语气助词,表揣测,译为“吗”或“吧”)(4)嗟乎!师道之不传了久矣(语气助词,表感叹,与“嗟”连用,译为“唉”)6. 而(1)人非生而知之者(连词,表承接)(2)惑而不从师(连词,表转折)(3)吾从而师之(连词,表承接)(4) 择师而教之(连词,表承接)(5)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连词,表并列)(6) 小学而大遗(连词,表转折)(7) 则群聚而笑之(连词,表修饰)(8) 如是而已(与“已”连用,表陈述语气)7. 之(1)古之学者必有师(结构助词,的)(2)人非生而知之者(代词,指代知识、道理等)(3)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4)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5)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6)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7) 圣人之所以为圣(代词,指代这件事)(8)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助词,的;代词,指代童子)(9)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10)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代词,这,这一类)(11)郯子之徒(代词,这,这一类)()六艺经传皆通习之(音节助词,起凑足音节的作用,不译)(13)作师说以贻之(代词,他,指代李蟠)2019-06-27XX年高考一轮复习文言文知识归纳——人教必修三《师说》一. 通假字1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通“授”,教授)2 或师焉,或不焉(不,通“否”,fǒu)二、古今异义(1)古之学者必有师古义:求学的人;今义: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古义:用来……的;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古义:不一定;今义:用不着(4)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古义:无论;今义:没有,常为否定副词(5)吾从而师之古义:跟随而且;今义:表目的或结果的连词(6)今之众人古义:一般人;今义:众多的人,大家(7)小学而大遗古义:小的方面学习今义:指教育的一个阶段,也指实施这种教育的机构(常指与中学、大学相对的“小学”)三、一词多义1 师① 古之学者必有师(名词,老师)②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从师求学)③ 吾从而师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④ 吾师道也(名词作动词,学习)2.传①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动词,传授)②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流传)③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zhuàn,名词,解释经文的著作)3.道① 传道受业解惑也(名词,道理)②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有“风尚”的意思)③ 道相似也(名词,道德学问)4.惑① 惑之不解(名词,疑难问题)②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形容词,糊涂)③ 惑而不从师(动词,遇到疑难问题)5. 乎(1)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介词,相当于“于”,前一个是“在”的意思;后一个是“比”,表比较)(2)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语气助词,表反问,译为“吗”)(3)其皆出于此乎(语气助词,表揣测,译为“吗”或“吧”)(4)嗟乎!师道之不传了久矣(语气助词,表感叹,与“嗟”连用,译为“唉”)6. 而(1)人非生而知之者(连词,表承接)(2)惑而不从师(连词,表转折)(3)吾从而师之(连词,表承接)(4) 择师而教之(连词,表承接)(5)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连词,表并列)(6) 小学而大遗(连词,表转折)(7) 则群聚而笑之(连词,表修饰)(8) 如是而已(与“已”连用,表陈述语气)7. 之(1)古之学者必有师(结构助词,的)(2)人非生而知之者(代词,指代知识、道理等)(3)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4)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5)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6)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7) 圣人之所以为圣(代词,指代这件事)(8)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助词,的;代词,指代童子)(9)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10)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代词,这,这一类)(11)郯子之徒(代词,这,这一类)()六艺经传皆通习之(音节助词,起凑足音节的作用,不译)(13)作师说以贻之(代词,他,指代李蟠)2019-06-27XX年高考一轮复习文言文知识归纳——人教必修三《师说》一. 通假字1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通“授”,教授)2 或师焉,或不焉(不,通“否”,fǒu)二、古今异义(1)古之学者必有师古义:求学的人;今义: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古义:用来……的;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古义:不一定;今义:用不着(4)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古义:无论;今义:没有,常为否定副词(5)吾从而师之古义:跟随而且;今义:表目的或结果的连词(6)今之众人古义:一般人;今义:众多的人,大家(7)小学而大遗古义:小的方面学习今义:指教育的一个阶段,也指实施这种教育的机构(常指与中学、大学相对的“小学”)三、一词多义1 师① 古之学者必有师(名词,老师)②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从师求学)③ 吾从而师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④ 吾师道也(名词作动词,学习)2.传①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动词,传授)②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流传)③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zhuàn,名词,解释经文的著作)3.道① 传道受业解惑也(名词,道理)②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有“风尚”的意思)③ 道相似也(名词,道德学问)4.惑① 惑之不解(名词,疑难问题)②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形容词,糊涂)③ 惑而不从师(动词,遇到疑难问题)5. 乎(1)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介词,相当于“于”,前一个是“在”的意思;后一个是“比”,表比较)(2)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语气助词,表反问,译为“吗”)(3)其皆出于此乎(语气助词,表揣测,译为“吗”或“吧”)(4)嗟乎!师道之不传了久矣(语气助词,表感叹,与“嗟”连用,译为“唉”)6. 而(1)人非生而知之者(连词,表承接)(2)惑而不从师(连词,表转折)(3)吾从而师之(连词,表承接)(4) 择师而教之(连词,表承接)(5)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连词,表并列)(6) 小学而大遗(连词,表转折)(7) 则群聚而笑之(连词,表修饰)(8) 如是而已(与“已”连用,表陈述语气)7. 之(1)古之学者必有师(结构助词,的)(2)人非生而知之者(代词,指代知识、道理等)(3)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4)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5)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6)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7) 圣人之所以为圣(代词,指代这件事)(8)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助词,的;代词,指代童子)(9)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10)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代词,这,这一类)(11)郯子之徒(代词,这,这一类)()六艺经传皆通习之(音节助词,起凑足音节的作用,不译)(13)作师说以贻之(代词,他,指代李蟠)2019-06-27XX年高考一轮复习文言文知识归纳——人教必修三《师说》一. 通假字1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通“授”,教授)2 或师焉,或不焉(不,通“否”,fǒu)二、古今异义(1)古之学者必有师古义:求学的人;今义: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古义:用来……的;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古义:不一定;今义:用不着(4)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古义:无论;今义:没有,常为否定副词(5)吾从而师之古义:跟随而且;今义:表目的或结果的连词(6)今之众人古义:一般人;今义:众多的人,大家(7)小学而大遗古义:小的方面学习今义:指教育的一个阶段,也指实施这种教育的机构(常指与中学、大学相对的“小学”)三、一词多义1 师① 古之学者必有师(名词,老师)②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从师求学)③ 吾从而师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④ 吾师道也(名词作动词,学习)2.传①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动词,传授)②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流传)③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zhuàn,名词,解释经文的著作)3.道① 传道受业解惑也(名词,道理)②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有“风尚”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