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英雄》的艺术美及色彩语言应用研究
浅析电影《英雄》中的影视美学艺术
![浅析电影《英雄》中的影视美学艺术](https://img.taocdn.com/s3/m/567ffa26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e0.png)
202010News Dissemination新闻传播【作者简介】王钰,昆明理工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新媒体影视艺术作品创作。
张名章,昆明理工大学教授;研究方向:艺术与传媒。
一、《英雄》电影中“暴力美学”的体现所谓“暴力美学”就是指区别于传统暴力在影视中的表现方式,不再侧重于表现暴力内容的本身,而是将暴力用另一种方式表现出来,这种方式只是侧重形式感,追求形式的美感。
它是将暴力血腥的镜头画面进行艺术化的转换,所以人们把追求暴力形式美感称为“暴力美学”。
而这种艺术表现手法也被许多导演广泛的运用,逐渐发展成一种特定的影视的表现手法。
电影《英雄》作为张艺谋转型之后的第一部新作,制作精良的画面,强大的演员阵容,为他取得了巨额的票房。
这部影片的故事中心就是围绕着“刺秦”展开的,因此有许多杀戮的场面,但是张艺谋在表达这些场面的时候,却没有把这些杀戮打斗的场景真实地刻画出来,而是把这些血腥的、残忍的画面转化为非常柔美的、隐喻的镜头来表现,使观众没有对这些本来血腥的场面嗤之以鼻,而是多了更多的可观赏性。
在电影中选取了两段经典的打斗场景来进行分析:(一)无名与长空的对决无名在第一次上殿向大王讲述战胜的第一人就是长空,长空也是一名高手,但是在两个高手中一决胜负无疑是悲壮的激烈的厮杀,但是影片中却没有表现出来,而是让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进行抚琴,琴弦断,宝剑断,长空倒地而亡。
随着老人奏出变化莫测的琴声,两人开始在雨中交战,在交战之中两人眼神对望,进入到了意念的战斗,虚实合一,展现出风平浪静的外表下波涛汹涌的内心斗争,最后长空倒地,没有痛苦的表情,也没有倒在血泊中,这本来是一场生死对决,注定充满血腥和痛苦,可是最后随着长空的宝剑断落在地上,隐喻长空牺牲,这一场悲壮的战斗结束了。
观众看到的只是战斗形式的美感,高手之间灵魂的对决,免去了血腥的场面,让场面更容易被观众接受。
(二)飞雪与如月对决无名向秦王讲的第二个故事,飞雪因为爱情杀死了残剑,残剑身边的如月为了给残剑报仇准备杀害飞雪。
论影视作品中色彩的作用
![论影视作品中色彩的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982ad04301f69e314332945a.png)
论影视作品中色彩的作用摘要无论是拍摄新闻纪实性节目,还是拍摄艺术性画面,我们都必须要有一种色彩构成和色彩表现意识。
因为在有限的影视框架平面之中,色彩的运用具有非凡的作用。
它能深化主题、塑造形象、烘托主体,给观众以鲜明的视觉印象和强烈的感染力。
如果,影视失去了色彩的审美构思和处理,整部作品必将黯然失色。
(特殊内容需要的黑白处理除外)因为,在电影的空间思维中,色彩的敷设,既是物象的原貌再现,更是特定意念情感传达的外化显现。
关键词影视作品色彩色彩审美艺术魅力电影艺术在诞生后的很长时期内,处于一种“色盲”状态,观众只能通过单色调的明暗层次的差异来想象对象固有的色彩。
20世纪30年代彩色片的问世,是电影史上一次重大的技术革新,从此人们可以在银幕上看到丰富多彩的色彩世界。
开始,电影创作者们只满足于在胶片上还原生活中的色彩,往往迷恋于五光十色的色斑堆砌。
随着彩色电影创作实践的发展,人们对色彩在影片中的作用有了新的认识:“色彩的构成能充分表现电影主题和人物内心世界”,因此,色彩在电影中的作用被电影人所重视,调动和运用各种色彩的感情特征,并巧妙灵活地利用拍摄角度、光线、镜头等多种造型手段,以形成画面框架内各种色彩的和谐配置:特别是在多姿多彩的自然世界和社会生活中提炼和发现色彩的美感并通过画面中色块的面积差别,主体色和背景色的关系、色别间的明度与饱和度对比等重新组合建立起色彩构图的规律和秩序成了电影人的追求。
这些经过精心构思的不同的色彩基调,提高了电影的欣赏效果。
一、色彩审美个性与色彩魅力抽象主义画家康定斯基认为:“一般来说。
色彩直接影响到心灵:色彩宛如键盘。
眼睛好比音锤,心灵好象绷着许多弦的钢琴,艺术家就是弹琴的手。
有意识地接触各个琴键。
在心灵中引起震动。
”可见,色彩与心灵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不同的色彩有着自己的性格,能引起人们不同的情绪反映。
像蓝色象征着冷静、平和、纯洁、具有高雅、平静深远的浪漫,同时也具有抑郁和忧伤情绪:红色象征着生命、爱情、朝气蓬勃、同时也具有革命、流血、暴力的感受:黄色则明朗、快乐,具有辉煌、灿烂、富丽的感受:绿色象征着生长、生命、青春,同时也显示着平静和稳定:黑色却有着凝重、阴郁、死亡的象征。
英雄影评
![英雄影评](https://img.taocdn.com/s3/m/ab0972542e3f5727a5e96252.png)
英雄影评英雄影评《英雄》是著名导演张艺谋面对电影全球化和商业化的背景,实现自身艺术转型的一个重要标志。
他的电影我以前也有幸看过不少,大多数都很经典,在这部《英雄》中,明星云集,场面宏大,画面精美,武打设计挥洒写意,将中国传统意境于动作片的暴力美学造型相结合,创造了中国大陆电影新一轮的票房神话和电影产业化模式。
剧情简易到可以用两个字来形容:刺秦,但老谋子却很有想法的把它分割成了三部分:叙述、猜测和正解。
并通过身穿不同颜色服饰的同一人物群来加以区分,冷暖色调的对比,对人物情感和情节意外的转变也起到了一定意义的象征作用,无名编造的‘叙述’中充斥着背叛、嫉妒、愤恨和悲痛,烘托这种激烈而强劲的情感浓烈的红就再适合不过了。
有人常说蓝是种神秘、忧郁和怀疑的色彩,理所当然也就很恰当的用在了第二段秦王的‘猜测’中。
第三段‘正解’又被划分成了两个小部分:回忆和结局,前者用的是绿后者用的是白,绿代表着暂时远离江湖的残剑和飞雪幸福安定的生活,及对‘家’的期盼,而白则不仅代表着他们纯净坚贞的爱情,内心崇高无私的美德和思想境界,同时也是最后他们洗净了杂念和卸下重负后的一种凄美而完美超脱的象征。
除了巧妙而独到的运用颜色夺人眼球丰富内涵和意境外,老谋子的一分为三也为影片增添了一丝悬疑的意味,让故事有了一定的深刻度和可看性。
虽说如此,但在很多人看来,还是觉得这片缺乏深度,更是觉得最后前功尽弃的“放虎归山”有些不可理喻更被喻为“脑残之举”,但我觉得这正是本片的精髓和博大所在,就像我之前写的,意境对剧情起了很大的辅助作用,如果把剧情比作成一个干瘪的气球,那么意境的渲染和烘托就是充实气球的空气,富有禅意的气氛广泛而深化了主题,悟出了常识性最为本质的人生哲理,及展现了博大而崇高的人生境界。
《英雄》看似简单寻常的剧情,实则蕴含着深藏不露的内涵和真理,因国恨家仇引发的报仇雪恨及刀光剑影,因儿女情长引发的爱恨缠绵及至死不渝,对江湖的厌倦与无奈,对安定平凡生活的渴望和期盼,更重要的是还蕴藏着一颗“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伟大而崇高的胸怀。
《英雄》影评
![《英雄》影评](https://img.taocdn.com/s3/m/2d5411263169a4517723a31d.png)
把这样一个在中国几乎人人皆知 却又没有几个人能够说得清楚的“刺 秦”的历史,用如此一种诗情画意的 叙述方式来表现,是最恰当不过的了。 事实上,张艺谋无意用《英雄》说历 史,他仅仅是借助历史表达电影艺术 的未来。
谢 一能够拯救天下,拯救百姓的君主,而无名 自己在与秦王的谈话中印证了这点。残剑知道无 名刺杀失败,觉得愧对妻子飞雪,只得以死谢罪, 而飞雪最终殉情自尽。秦王有意放走无名,但是 为了维护国家的法度,还是忍痛处死了他。
色彩运用
在细细观看过程中,我将其逐 一分析了张艺谋选择用红,蓝,绿, 白四段视觉的变化把故事的不同版 本分别讲述的原因。
“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色彩”。一代 宗师王国维的这一“美学”主张在张艺谋的电影作品里得 到很好的阐释。张艺谋电影的色彩的象征意义和主观表现 性得到了张扬,每一种颜色都有一定的内涵,都能激发每 一个人潜意识里的联想,但并无具体指向,你认为它象征 什么就是什么。我们在活动研究中,既要欣赏美丽的电影, 同时更要深刻认识电影传达的深层含义,并在其中领略电 影艺术中色彩的应用,感受色彩的魅力。
叙事蒙太奇
红色
蓝色
绿色
白色
理性蒙太奇
此时镜头的顺序是头发——曼玉——子怡——全景——头发— —曼玉说:既然你找死我玉成你——子怡——两人中景——头 发落地!——飞雪出手
表现蒙太奇
重复蒙太奇
音乐赏析
《英雄》的音乐粗犷、沧桑、浪漫,强调北方大地的情怀。谭盾涉及了以前很少 涉及的东北音乐,把二人转、内蒙古草原、戈壁沙漠音乐综合起来。在这方面,中国 爱乐的演奏极为出色,男低音们也为大地之魂增色很多。下面选择几段欣赏。 《序曲》:序曲像歌剧的序曲,充满阳刚、苍茫的大地情怀。东方的鼓结合爵士、 摇滚的奏法,谭盾首次这样做。 《风》:传说秦军打仗时来势凶猛,如狂风一般具有威力,称为“秦啸”。鼓的 打法则是将从中国传到日本的鼓还原成中国打法,听起来杀气腾腾。 《飘:胡杨林》:鼓童+帕尔曼+女高音,表现张曼玉和章子怡在情欲、妒忌和 国家民族情感之间的纠葛,最后是和平征服了所有欲望和情感。音乐是浪漫的、叙述 般的,女声独唱如泣如诉,集齐豫的缥缈空灵、孟庭苇的纯净清丽、李谷一的气声唱 法于一身。 《天下》:是整个音乐的主题,表现天下和平、国家统一的愿望。音乐深沉、深 远。 《棋馆古琴》:在这里将听到帕尔曼小提琴和中国古琴的第一次亲密接触,东西 方不同的浪漫首次融合在了一起。《悲情沙漠》:草原的浪漫和戈壁滩上的悲怆。张 曼玉在沙漠中嚎啕痛哭,因为她刺死了自己最心爱的人———梁朝伟。谭盾把马头琴、 二胡等乐器的祖先———古代秦弦子的想象中的音色还原出来,而鼓则全是用手指打 的。 《英雄葬礼》:英雄都死了,中国站起来了。音乐在悲哀中蕴涵希望,包含了东 北二人转的主题。 《在水一方》:梁朝伟、李连杰水中的激战,谭盾用了很多“水乐”,让人在非 常安静中听到激烈的争斗,安静、缥缈而又激烈、深厚。
电影《英雄》观后感《英雄》影评观后感
![电影《英雄》观后感《英雄》影评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10331a6a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4a.png)
电影《英雄》观后感《英雄》影评观后感《英雄》影评观后感先说说英雄的主题。
前面有很多文章骂这部电影,火力主要就集中在这一点上。
很多人的评语都一致是:主题空泛或没有主题。
我认为,英雄还是有它的明确主题的,就是:中国人的燕赵古风。
这只是我的个人观点,在别人眼里,可能是别的或是垃圾。
战国时期的中国历史上最残忍也是最黑暗的时期,人的生命从没有像那时那样不值钱,但战国时期恰恰是中国人最有气节和风骨的时候,因为死亡已经变得无谓,就可以为了信义,为了追求,为了黎民百姓,天下苍生,为了一切我们认为更有价值的东西,毫不犹豫的舍弃生命。
那是中国人最崇高的时候。
这一切离我们现在的生活太遥远了,遥远到你听到这一切的时候会报以冷笑。
我们现在的生活已经完全的被物质化了。
外国人没有多少历史,他们却自己造出一个龙于地下城的精神家园,《指环王》就是这一背景的作品,他们在这里缅怀他们的骑士精神和他们的赤子之心。
中国在上古之时也是有值得流传的风骨的,只可惜这已经是很久以前的事了,现在我们翻开《东周列国志》,就会感慨:原来我们曾经是这样一个民族。
影片的画面的确好,但我觉得,画面也是为主题服务的。
一个严肃的创作者不会让自己的作品沦为风光片,而且,我觉得张艺谋也没有这种意图。
我们不能看到精美的画面就断定影片只有外表而内容空虚,这和看到“第六代”粗糙的画面就因此觉得电影够“先锋”够“试验”“有思想”一样,都是一种幼稚的思维定势。
电影是视觉艺术,也是叙事艺术。
正像《小武》里,贾樟柯用8mm 的胶片表现残酷青春。
只有《英雄》里那么美的景色,那么纯的色彩才配得上那些纯粹活在精神世界里的人们。
王小波说过:人可以活在两个世界里,前一个世界是灰色的,柏油路,水泥的房子,空气里是灰土的气味;后一个世界里有湿漉漉的石板路,石头房子,暗黑透明的空气泛着苦涩的花香。
他还说过:人可以失去生命,但不能没有诗意的世界。
《英雄》用它的色彩和景色描绘了一个两千多年前的英雄们生活着的诗意的世界。
分析四位导演:赵宝刚、高希希、冯小刚、张艺谋的代表作品及各自的创作风格
![分析四位导演:赵宝刚、高希希、冯小刚、张艺谋的代表作品及各自的创作风格](https://img.taocdn.com/s3/m/525cf02f4028915f814dc251.png)
分析这四位导演:赵宝刚、高希希、冯小刚、张艺谋的代表作品及各自的创作风格导演,是制作影视作品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是用演员表达自己思想的人,是把影视文学剧本搬上荧屏的总负责人。
作为影视创作中各种艺术元素的综合者,导演的任务是:组织和团结剧组内所有的创作人员和技术人员和演出人员,发挥他们的才能,使众人的创造性劳动溶为一体。
1、【张艺谋】 (电影导演)的代表作品及各自的创作风格张艺谋1982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最初担任摄影。
(1)代表作品:《红高粱》(1987年)、《大红灯笼高高挂》、《活着》、《英雄》、《有话好好说》《满城尽带黄金甲》《山楂树之恋》等作品。
几乎所有作品都入围国际重要电影节,有的获大奖。
(2)创作风格:张艺谋的作品的突出特点,是那种对中国传统封建意识的深刻认识和强烈的批判精神,是内蕴其中的浓烈的历史感和生命意识,是古朴民俗的奇特景观。
他竭尽所能去渲染感情,因而在他的电影中情感的表现往往饱满而炽热的,如《红高梁》。
而且他还注重气氛的营造,主要的是他的作品多以悲剧结尾。
同时张艺谋也在不断地改变着自己的创作风格,不断打破观众的欣赏定势。
①《大红灯笼高高挂》:造型艺术的运用造型方面构成电影造型有四大要素:色彩、光线、构图、运动。
张艺谋惯于在他的电影中使用色彩斑斓的造型来烘托电影的气氛,增强视觉效果,如《红高梁》这部影片就运用了造型艺术的特点。
这部影片在表现的时候,选取了一系列独特的造型:抬轿的狂颠,高梁地上的野合,酿酒时热闹繁忙的场面,伙计们抱着酒罐向日本的汽车冲去;太阳下爷爷奶奶泥塑般的造型,孩子声嘶力竭的哭喊和日食等。
这些造型可能是一幕场景,一些道具,也可能是一些动作,它们和故事情青节紧密结合,给予观众以强大的视觉冲击,也象征性地传递了导演想在电影中表现的主题。
②《活着》:艺术里的突破把皮影戏引入电影《活着》之中是张艺谋作为导演最匠心独运的一次尝试。
皮影戏使《活着》的故事演化成三层:福贵一家的故事,皮影戏的故事,以及人类的事。
《英雄》观后感
![《英雄》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19cc6935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f2f6a56.png)
《英雄》是一部视觉与思想并重的武侠电影,它不仅仅是一场视觉盛宴,更是一次对英雄主义和人性深层次的探讨。
电影通过一个关于刺杀秦始皇的故事,展现了古代中国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冲突,同时也对“英雄”这一概念进行了深刻的剖析。
电影的视觉效果令人叹为观止。
从色彩的运用到场景的设计,每一个细节都充满了艺术感。
张艺谋导演以其独特的美学视角,将中国古代的山水画风格融入电影中,使得整部电影就像是一幅流动的画卷。
这种视觉艺术的展现,不仅提升了电影的观赏性,也加深了观众对中国古代文化的理解。
电影的故事结构复杂而巧妙。
它通过三个不同的叙述者,讲述了同一个故事的不同版本。
这种叙事手法不仅增加了故事的悬念,也让观众对“真相”有了更多的思考。
电影中的每一次反转,都像是对观众认知的挑战,让人在追寻真相的过程中,不禁反思什么是真实,什么是虚构。
电影中的角色塑造深刻而立体。
每个角色都有着自己的理想和信念,他们的行为和选择,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们对“英雄”这一概念的理解。
李连杰饰演的无名,他的剑法高超,但他对于“英雄”的理解却充满了矛盾和挣扎。
梁朝伟饰演的秦始皇,虽然是一个统治者,但他对于统一六国的执着,也体现了一种英雄的气概。
这些角色的复杂性,使得电影的主题更加丰富和深刻。
电影的情感表达十分真挚。
在追求个人理想和维护国家大义之间,角色们经历了内心的挣扎和牺牲。
电影中的每一次牺牲,都让人感受到了英雄的悲壮和伟大。
这种对情感的深入挖掘,使得电影具有了强烈的共鸣力。
《英雄》是一部具有深刻哲学思考的电影。
它不仅仅是对古代中国历史的再现,更是对英雄主义和人性深层次的探讨。
电影通过“无名”的刺杀行动,传达了一个强烈的信息:真正的英雄,不仅仅是武力上的强者,更是那些能够为了更高的理想而牺牲自我的人。
总的来说,《英雄》是一部成功的武侠电影。
它以其华丽的视觉效果、深刻的哲学思考和对英雄概念的探讨,为观众呈现了一个既震撼又感人的故事。
这部电影是对中国古代文化的致敬,也是对那些在历史长河中默默付出的英雄们的颂歌。
大学《影视鉴赏》各章节测试题与答案
![大学《影视鉴赏》各章节测试题与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37e7d1c998fcc22bdd10d57.png)
《影视鉴赏》的答案第1章问题:()属于纪实感很强的电影。
答案:《三峡好人》问题:()类电影尤其具有“窗户”功能。
答案:现实风格问题:从某种角度上来说,贾樟柯的电影具有社会活化石的作用。
()答案:正确问题:电影可以说就是我们的生活,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答案:正确第2章问题:关于电影《摇尾狗》,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答案:影片采用了纪实的表现方式问题:理论家波德里亚认为电影与现实的关系不包括()。
答案:影像以符号的形式包围着现实问题:《西蒙妮》讲述的是导演通过电脑技术虚拟出一位完美男主角的故事。
()答案:错误问题:电影就像镜子,因为我们会把电影里的人生和自己进行比较。
()答案:正确第3章问题:根据麦克卢汉提出的“一切媒体都是人体延伸”的观点,电影是人类()的延伸。
答案:想象问题:电影所代表的形象思维,会与逻辑思维相互对立并互补。
所以一般形象思维比较好的人逻辑思维就比较差。
()答案:错误问题:好莱坞电影中“奇观化”法则指的是电影要表现出现实生活中难得一见的东西。
()答案:正确问题:电影具有艺术特质,但不完全等同于艺术的产物,其还会受到技术、市场规律等影响。
()答案:正确第4章问题:面对当今的电影,我们应该反思和批判的是()。
答案:以上都对问题:关于“摄影机如自来水”,下列说法有误的是()。
答案:这句话主要是强调摄影师对电影创作的重要性。
问题:只有电影()的时候,电影才开始被看成是艺术的。
答案:有自己的语言方式问题:根据库勒的“游戏冲动说”,能够缓和感性和理性冲动间矛盾的游戏是()。
答案:艺术创造问题:电影中属于文学性的是()。
答案:对话设计#故事设计#人物关系设计问题:王家卫的包括《重庆森林》《花样年华》在内的电影,诗性特点是非常强烈的。
()答案:正确第5章问题:电影之所以被称为“第七艺术”,主要是因为其出现与()密切相关。
答案:科学技术问题:关于我国电影的发展历程,下列说法有误的是()。
2024最新国开电大《影视批评》形考任务1-4答案(陕西)
![2024最新国开电大《影视批评》形考任务1-4答案(陕西)](https://img.taocdn.com/s3/m/dc60efe9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a4.png)
形考测试11.电影就像镜子,因为我们会把电影里的人生和自己进行比较。
A.对B.错2.电影具有艺术特质,但不完全等同于艺术的产物,其还会受到技术、市场规律等影响。
A.对B.错3.卡努杜将电影称为“第七艺术”说明他已经认识到电影具有“综合的”的本性。
A.对B.错4.电影通过视觉自留原理产生。
A.对B.错5.电影语言的发展史就是有成就的导演不断探索新的电影语言表达方式的历史。
A.对B.错6.理论家波德里亚认为电影与现实的关系不包括()A.影像以符号的形式包围着现实B.影像是现实的反映C.影像掩盖真实的不在场D.影像掩盖和篡改现实7.只有电影()的时候,电影才开始被看成是艺术的。
A.有自己的语言方式B.具有戏剧性C.被社会大众接受D.成为全方位的欣赏8.电影之所以被称为“第七艺术”,主要是因为其出现与()密切相关。
A.社会文明B.科学技术C.意识形态D.人们接受程度9.电视和电影最大的区别是()。
A.制作者B.目标受众C.媒介特征D.传播内容10.卢米埃尔在电影美学上最重要的功劳之一就是其奠定了()A.再现主义美学B.纪实主义美学C.表现主义美学D.戏剧主义美学11.关于电影的诞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所有艺术形式中,只有电影的诞生时间可以考证。
B.电影的发明者是卢米埃尔兄弟。
C.电影诞生于1885年。
D.以第一部电影放映的日子为准。
12.电影中属于文学性的是()A.舞蹈设计B.对话设计C.故事设计D.人物关系设计13.影视创造我们的生活,也虚拟或扭曲我们的生活A.对B.错14.电影是人类梦想的实现、身体的想象的延伸。
A.对B.错15.下面哪一项不属于正确应对影视鉴赏这门课程的方法:A.固守陈规的方法B.比较的视野C.文化的维度D.思维的高度16.从技术角度描绘电影史,下面表达不正确的一项是:A.静止照相阶段B.无声电影阶段C.有声电影阶段D.彩色电影阶段17.对于电影的历史描述可以有多种角度。
A.对B.错18.电影是运动的造型艺术,它既参与时间艺术之列,也侧身空间艺术之列。
电影《英雄》电影观后感
![电影《英雄》电影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5bd7c19a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22.png)
电影《英雄》电影观后感我刚刚看完了电影《英雄》,真的被深深地震撼了。
这部电影由张艺谋导演,是一部以中国古代历史为背景的武侠片。
在观影过程中,我感受到了影片独特的美学风格,以及对人性、忠诚和牺牲精神的深刻探索。
首先,这部电影的美学风格令人难以忘怀。
张艺谋导演一贯擅长运用色彩和镜头语言来传递情感,而《英雄》也不例外。
影片通过饱和的色彩和精美的画面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
每一场戏都如同一幅精心绘制的画作,让人不禁为之惊叹。
特别是影片中的武打场景,黄色的叶子飞舞,红色的花瓣漫天飘落,给人一种梦幻般的感觉。
这种独特的美学风格也使得影片更加具有艺术性和观赏性。
其次,影片对人性、忠诚和牺牲精神的思考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英雄》中,每个主要角色都有着自己的信念和追求。
他们以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意愿,以至于形成了一个错综复杂的故事。
通过这些角色的冲突和欲望的较量,我们可以看到人性的复杂性。
同时,影片中对忠诚和牺牲精神的探索也让人深思。
为了国家的利益,主人公们不惜付出自己的生命,这种坚定的信念和牺牲的精神令人动容。
这种对于人性和价值观的思考使得《英雄》不仅仅是一部武侠片,更具有了哲学和情感的内涵。
此外,影片的剧情与历史背景的结合也令人赞叹。
《英雄》的故事发生在中国古代的秦朝时期,这个历史时期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电影巧妙地以历史事件为背景,通过虚实交错的叙述方式,将主人公的故事与历史背景相互呼应。
观众不仅可以欣赏到精彩的武打场面,也能够对中国古代历史有一定的了解。
这种对历史的文化关怀也使得影片更具有观赏和教育的价值。
总的来说,电影《英雄》是一部非常精彩的作品。
通过其独特的美学风格、对人性和牺牲精神的深入探索,以及与历史的巧妙结合,这部电影展现了导演张艺谋的才华和创造力。
不仅如此,它也给观众带来了哲理上的思考和情感上的震撼。
我相信,这部电影将会成为中国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并且会继续影响着后来的电影创作。
对于喜欢电影的观众来说,《英雄》是一部绝对不能错过的佳作。
《张艺谋导演的创作风格及对现实的影响》毕业论文设计
![《张艺谋导演的创作风格及对现实的影响》毕业论文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844d877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f7.png)
《张艺谋导演的创作风格及对现实的影响》毕业论文设计导演张艺谋以其独特的创作风格和对现实的深刻反思而被广大观众所熟知和喜爱。
本文将探讨张艺谋导演的创作风格以及他作品对现实的影响。
通过对他的代表作品进行深入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张艺谋导演的创作天赋和对社会的深入观察。
首先,张艺谋导演以独特的视觉效果和大胆的表现手法著称。
他熟练运用各种电影语言,塑造出引人注目的场景和人物形象。
例如,在电影《英雄》中,他运用了色彩的变化和冷暖色调的对比,通过独特的画面展现手法,营造出令人难忘的视觉魅力。
而在电影《活着》中,他巧妙地运用了影像的黑白对比和动静的转换,令观众深入感受到人物命运的沉重与无奈。
这些独特的表现手法为他的作品增添了独特的艺术魅力,使其与众不同。
其次,张艺谋导演的作品充满着深度的现实主义思考。
他勇于面对社会现实的丑陋和人性的复杂,对社会现象进行触动。
在电影《红高粱》中,他通过描绘农村乡土文化的生动细节,直击社会的黑暗面,揭露了权力腐败和封建迷信对普通人命运的摧残。
而在电影《一个都不能少》中,他拍摄了真实的学生生活,以扎实的事实展现教育问题,打破了以往对教育的美化和浪漫化。
这些作品不仅让观众深入思考社会现象,也对人物命运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此外,张艺谋导演作品中对人性与情感的揭示也备受赞赏。
他擅长塑造细腻真实的人物形象,通过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深入探讨,展现出人性的复杂性和情感的纷繁。
在电影《秋菊打官司》中,他通过描绘主人公秋菊的坚毅和不屈精神,展现了对社会不公的反抗和对正义的追求。
而在电影《让子弹飞》中,他以黑色幽默的手法,通过极具个性的角色形象,探讨了权力与正义的较量,引发观众对人性的深度思考。
综上所述,张艺谋导演以其独特的创作风格和对现实的深刻反思赢得了广大观众的认可。
他的作品独一无二地展现了不同角度的人性、社会现象和情感。
通过对他的作品进行深入分析,我们更好地理解了张艺谋导演的创作天赋和对社会的深度观察。
谭盾电影音乐中的民族意蕴研究——以《卧虎藏龙》、《英雄》、《夜宴》为例
![谭盾电影音乐中的民族意蕴研究——以《卧虎藏龙》、《英雄》、《夜宴》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28f76566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34.png)
谭盾电影音乐中的民族意蕴研究——以《卧虎藏龙》、《英雄》、《夜宴》为例谭盾,一个影视音乐的奇才。
他的音乐作品擅长融入各种元素,包括中国传统音乐和西方文化。
本文将以他的三部代表作,电影《卧虎藏龙》、《英雄》、《夜宴》为例,探讨其中的民族意蕴。
一、《卧虎藏龙》《卧虎藏龙》是一部讲述中国武侠故事的电影。
谭盾的音乐为这部电影增添了无数的艺术色彩,他的音乐被称为“震撼人心的声音画面,唯美典雅的华夏韻味”。
从整体来看,谭盾将中国传统音乐中的古琴、二胡等乐器用来描绘历史感。
同时,他的音乐融合了西方的交响乐,使得整个片子的音乐更具有沉稳和力量感。
在电影的经典场景中,谭盾的音乐也发挥了很大作用。
比如“下雨的夜晚”,情感哀婉的古琴声加上阴暗淋漓的画面,使得整个场景更加悲怆;“相见恨晚”,流水般的二胡声穿透了灵魂,情感直击观众。
从局部来说,谭盾的音乐也将中国标志性的音乐元素深入融入到了音乐之中。
比如非常经典的《卧虎藏龙》主题曲,用了一种充满东方气息的女声歌唱,让人们在观影的同时,能够清晰地感觉到中国的文化内涵。
二、《英雄》《英雄》是一部以中国古代传说为背景的电影,谭盾的音乐为这部电影大气磅礴的画面增加了不少的代入感。
在《英雄》中,谭盾巧妙地将传统的中国器乐,如古琴、丝竹乐器引入到交响乐的编排当中,混合出重奏、群体、哀婉的音效。
在电影的经典场景中,谭盾的音乐也发挥了很大作用。
例如,电影开头出现的带着清晰泼墨效果的动态画面,谭盾的音乐用悠扬跳跃的笛声表现出传说中的吕洞宾峰头授道的场景,将观众们带入到了一个神话的世界。
而大气磅礴的《无间道》的音乐也让人们感觉到了一个雄壮的中国古代。
三、《夜宴》《夜宴》是一部以明代寿康皇帝为背景的古装电影。
谭盾秉承一贯的创作理念,用音乐的语言生动诠释出焦点人物们的内在丰富情感世界。
在电影中,谭盾的音乐以奏鸣曲的形式出现,全曲剧情的音色延续贯穿。
其中,葫芦笙、二胡等中国传统器乐命运共振,具有深刻的意境感染力。
多重视角的多元化电影叙事结构——《霸王别姬》《英雄》叙事结构之分析
![多重视角的多元化电影叙事结构——《霸王别姬》《英雄》叙事结构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8fc7591d650e52ea5518988e.png)
多重视角的多元化电影叙事结构——《霸王别姬》《英雄》叙事结构之分析[摘要] 电影通过造型手段进行叙事,在如何结构故事和使用怎样的视听手段来实施导演设想上,电影叙事结构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国内电影艺术工作者在世界电影艺术不断变化的潮流冲击下,积极寻找能表现生活和自已电影观念的多种叙事结构。
文章以两部具代表性的影片《霸王别姬》、《英雄》为例来具体分析电影叙事结构,两部影片均采用了多重视角的叙事结构,打破了传统的单一叙事模式,从而构成更为完整、客观的真实,多角度、多层次的展现出人物复杂而丰富的性格,从而实现了电影叙事结构的多元化发展。
[关键词] 电影叙事结构多重视角多元化一、引言电影是叙事艺术,是通过造型手段来进行叙事,对于一部电影来说,影片的叙事结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而在叙事上也就有了浩繁的、很难确定归纳的模式。
依据电影叙事学的理论,叙事一般可以从两方面来理解:一是讲故事,这偏重于故事的种类;二是如何讲故事,这涉及到一个导演的风格问题,即如何结构故事和使用怎样的视听手段来实施设想。
如果要对一个导演的艺术水准及其风格进行分析研究,并对其在系列作品中体现出的一个比较固定的手法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我们首先应注意影片所采用的“叙事结构”,以对故事的构成有一个基本的认识,从而才能基本把握一部影片可能的主题追求。
传统电影的叙事结构多是与顺序性叙事时间相对应的戏剧式结构,这种结构主要表现为:把戏剧冲突作为电影结构的基础,按照戏剧冲突展开的规律,遵循从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布局方式,依次展开冲突的动作历程。
以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和法国新浪潮为开端的现代电影推翻了这种戏剧式叙事时空,使现代电影冲破了戏剧式结构的单一模式,实现了叙事结构的多视角多元化。
国内电影艺术工作者在世界电影艺术不断变化的潮流冲击下,开始把戏剧式电影作为艺术革新的对象,冲破戏剧式电影结构的束缚,抛弃戏剧冲突的核心,积极寻找能够表现生活和表达自已电影观念的多种叙事结构,从叙事结构上实现了我国电影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
尔雅《影视鉴赏》期末考试(20)满分答案
![尔雅《影视鉴赏》期末考试(20)满分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3db1eb0f78a6529647d53de.png)
《影视鉴赏》期末考试(20)题量:100 满分:100.0 截止日期:2016-07-02 23:59提交试卷一、单选题*1下列特点中,属于现代主义电影的是()。
A、B、¥C、D、我的答案:C@2下列电影中属于主流意识形态的是()。
A、B、C、D、我的答案:A(3下列电影中,表现出美国精神得益于英国文化的传统,但又在美国重组新生的是()。
A、B、$C、D、我的答案:A#4电影()一方面揭示了契约社会的来临,一方面揭示了电影的造梦功能。
A、,C、D、我的答案:B{5下列关于电影《狗镇》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B、!C、D、我的答案:A.6电影和戏剧相比,空间的可变性来自于()。
A、B、*C、D、我的答案:C《7在电影《有话好好说》,()扮演的角色是典型的精英意识形态。
A、B、C、D、我的答案:C、8下列关于香港导演王家卫电影风格的评析中,不正确的是()。
A、B、&C、D、我的答案:D'9中国电影造型美学的崛起是从电影()开始的。
A、B、#C、D、我的答案:A{10下列关于电影对话的说法正确的是()。
A、B、】C、D、我的答案:D!11讲述手段上,电影《英雄》相比《罗生门》有所创意的是()。
A、B、】C、D、我的答案:B"12电影文化的第一层次、第二层次、第三层次依次是()。
A、B、-C、D、我的答案:A{13下列关于巴赞的电影思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B、/C、我的答案:A"14下列关于电影与现实关系的说法中,不属于理论家波德里亚观点的是()。
A、B、*C、D、我的答案:D·15香港得以发展后现代主义电影的原因是()。
A、B、…C、D、我的答案:A%16()的蒙太奇理论受到中国汉字艺术的启示。
()A、B、{C、D、我的答案:D*17下列关于普多夫金和爱森斯坦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B、)C、D、我的答案:D!18《战舰波将金号》的导演是()。
浅析张艺谋电影的特点
![浅析张艺谋电影的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483d54db33687e21ae45a90a.png)
1、色彩运用鲜明。
张艺谋导演对于色彩的敏感程度,是其他同代导演所无法比拟的,尤其是对红色,更是情有独钟。
张艺谋导演在影视作品中对于红色的运用是十分出彩的,比如最早的《红高粱》中的“高粱酒”、“最后的血红画面”,再到《菊豆》中的“红染布”,又到后来的《秋菊打官司》中的“红辣椒”,都十分鲜明的在影片中起到了点题的作用。
他能大胆运用大片大片的中国红或者黄色来烘托气氛,比如《英雄》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张艺谋十分注重画面的美感,像《我的父亲母亲》(早期的)和《英雄》、《黄金甲》、《十面埋伏》等都这样,给人一种很唯美的感觉。
个人比较欣赏《我的父亲母亲》,它把人内心中最深处的情感表达的非常好,最纯朴的人,最纯洁的爱情,很感人、唯美。
2、电影风格有活力。
早期的张艺谋电影风格都体现出不同于以往的活力,也是因为这种特别的活力,才能让张艺谋导演拥有直面社会现实的勇气。
使得张艺谋能够冲破以往电影风格来寻找新的电影语言。
3、深度的思辨性和创新性。
张艺谋导演的作品具有非常深刻的思辨性和创新性。
首先是思辨性,张艺谋导演在电影中表现出的思辨性,不仅仅只是停留在谁对谁错的方面,他更多的是对于社会和民族心理结构,以及社会人际关系的思辨;通过电影的艺术语言和造型,深入剖析社会经济环境和民族文化的历史原意,探索社会历史变化的内在动力,从生活的最底层,把握人们的心理结构,进而了解整个中华民族的民族心理结构。
其次就是张艺谋的创新性,他每一部电影的创作都力求有所突破,对故事的叙述和人物的塑造上,都最大限度的表现新的视点;最形象的表达自己对电影的认识,并形成了他特有的叙事方法,视觉效果,生动的证明了一名“中国最勤奋”的电影工作者的誓言。
4、彰显女性的个性。
张艺谋导演的影片中,女性始终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早期影片尤其彰显女性的个性与魅力。
每部作品中的女性都是不同性格不同身份女性的代表。
5、总结。
总的来说,张艺谋的电影非常善于表达和传递中国文化,叙述、类型、风格多变,从来不重复,追求突破;背景音乐唯美动听,画面宏伟壮丽;深度剖析人性,追求生命的意识,同时选角严格,善于挖掘新人。
浅谈谭盾作品《For The World》所蕴涵的“道”
![浅谈谭盾作品《For The World》所蕴涵的“道”](https://img.taocdn.com/s3/m/f7aa5050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12.png)
135SONG OF YELLOW RIVER 2021/ 07浅谈谭盾作品《For The World》所蕴涵的“道”樊未锋摘 要:这部作品是作曲家谭盾为张艺谋导演的电影《英雄》而作。
作为电影的主题曲,该作品从始至终随着剧情的发展与之相呼应。
使得未曾看过这部电影的人不禁会有疑问: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会用如此沉重、苍凉的主题曲来作为背景音乐。
本文主要从电影的角度来简单的分析这部作品中作曲家所表达的情感,以及从这部作品中悟出的“道”。
关键词:谭盾;张艺谋;《For The World》;《英雄》;“道”中图分类号:J617.6 文献标识码:A作者简介:樊未锋(1992-),男,山西应用科技学院助教。
一、关于谭盾谭盾:1957年8月出生于湖南长沙丝茅冲,中国当代著名作曲家、指挥家。
1978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随赵行道、黎音海学习作曲,随李华德学习指挥,并取得音乐硕士学位。
1986年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攻读博士,师从大卫·多夫斯基和周文中。
他被新闻界、艺术界称为“新潮音乐”、“先锋派音乐”、“崛起的一代”中的代表人物之一。
曾获奥斯卡“最佳原创音乐奖”和“格莱美大奖”、“格文美尔”等奖项。
他笔下的音乐神秘悠远,充满创新性与挑战性,他用清新脱俗的创作手法超越了东方与西方、传统与现代之间的界限,使音乐的魅力无限扩大。
二、关于《英雄》这部作品是由张艺谋导演执导的首部武侠题材的电影,于2002年12月14日上映。
讲述了战国末期,战火纷扰,群雄并起。
先后盛极一时的七雄中,唯有秦国雄霸一方。
秦王嬴政为了统一天下,发动了对赵国等诸侯六国的讨伐战争。
秦王的野心,激起了各个诸侯国侠士深切的仇恨,纷纷伺机刺杀秦王。
其中赵国的刺客长空,情侣刺客残剑、飞雪三人更是秦王的心腹大患。
秦王下令:有破刺客长空者,上殿二十步,与王对饮;有破刺客残剑、飞雪者,上殿十步,与王对饮,封官加爵。
秦王法令唤起了刺客无名复仇的欲望,为报国仇家恨,也加入到刺秦的行列。
解析张艺谋电影中的色彩艺术
![解析张艺谋电影中的色彩艺术](https://img.taocdn.com/s3/m/46376bc719e8b8f67c1cb9db.png)
解析张艺谋电影中的色彩艺术张艺谋对于色彩的大胆运用是其电影的主要特色。
电影中对于色彩的准确把握,带给观众一场场的视觉盛宴。
从《红高粱》《大红灯笼高高挂》到《十面埋伏》《英雄》,留给人们深刻印象的更多的是作为影片叙事背景的色彩。
作为摄影出身的张艺谋,对色彩有一种特殊的敏感,他总是将自己的电影用色块完美地表现出来。
增加了视觉冲击力,适合现代人的审美心理。
影片运用色彩把时间与空间合理地结合起来,使观众通过影片呈现的色彩画面更加深入地理解其电影的内在寓意。
本文通过视觉语素中的色彩这一语素,分析张艺谋电影的艺术特色。
一、民间色彩带来的视觉冲击张艺谋善用单纯明快与夸张刺激的民间色彩来捕捉观众的视觉点,我国传统民间色彩一般运用补色、高纯度的色相对比,这种高强度的对比能够产生出丰富、绚丽、热闹红火的气氛,这种色调风格正是民众喜爱并表达思想情感的最恰当最直接的形式。
这种民间色彩是一种原生态的表现形式,它们与自然、社会和人生诸方面的观念形态相关联。
在电影中五彩缤纷、鲜艳夺目的色彩视觉效果背后,体现着我国民间色彩的文化蕴涵,同时这些色彩也承载着电影主题下的象征性、寓意性。
说到张艺谋的电影色彩,人们首先想到的他惯用的红色,这个最具中国韵味的色彩反复地出现在了张艺谋的电影作品中。
张艺谋喜欢红色,他把白的高粱酒变成了红色,把田野摇曳的绿色生灵变成了飞舞的红色精灵。
在荒漠的背景下突出的红色充满了苍凉的韵味,并具有一种生命精神。
张艺谋是陕西人,他在影片中也常常会透露出自己对于家乡的眷恋,他用极具陕西特色的色彩语言向观众诉说了这种眷恋。
其影片中常用的黄土地背景和人物鲜艳的色彩造型,是张艺谋电影的主要特色。
他说:“我要彻底的鲜艳,所有颜色都要吓人一跳,哪怕俗一点也好。
”这是张艺谋对自己电影的色彩要求。
他利用这些鲜艳的色彩来表现电影的视觉张力,色彩的变化活动直接刺激视觉并且影响观者的心理,带动观者的情绪起伏,所以色彩对于其影片情感的表述功能最直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影《英雄》的艺术美及色彩语言应用研究
随着时间的发展,张艺谋创作的电影《英雄》上映已经有九年之久了,从当时的喧嚣到如今恢复的平静,我们重温当年的电影作品,依然有着诸多感动。
战国时期的七国并行,秦王连年宣战,将其他敌人消灭,在两千年后的今天,这部电影用特殊的艺术表现形式,为我们演绎了这支悲壮的英雄赞歌,解读了过去那段岁月中英雄的真正含义。
《英雄》中的艺术魅力与色彩语言是这部作品中引人注目的元素,可以说是视觉上的饕餮盛宴。
所以我们对于这部电影中的艺术美与色彩语言运用的研究,是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的,有助于理解张艺谋电影作品的深刻主题内涵。
一、电影《英雄》中的艺术美
不同的电影具有不同的审美艺术,具有各自的特征,从这样的角度我们可以看出电影《英雄》中不同以往的审美追求,张艺谋为我们用特殊的电影艺术语言制造出一个美的世界。
(一)唯美的画面
不管是空旷的西部景色,抑或是淡雅的南方秀丽的山水以及威严的秦朝皇宫。
这些景物画面都为我们传送了一个信息《英雄》为我们刻意营造出一个非同寻常的唯美意境。
电影告诉我们如果用眼睛观察这个世界,那么这个世界到处都是美丽,蔚蓝的天空中不断变化的云朵是美丽,广阔的黄土地是美丽,不断穿梭的利箭也是美丽。
人们的力量是美丽,速度是美丽,甚至连死亡都是壮丽的。
张艺谋用极其强烈的视觉冲力激发出观众们的审美愉悦感受。
(二)温婉壮美的音乐旋律
电影《英雄》的创作背景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荆轲刺秦的典故。
我们说荆轲是一位带有悲剧色彩的英雄,曾经古诗中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营造出悲伤的氛围,让我们感受到十分苍凉与悲壮。
而《英雄》的剧本就保存了这个主题,温婉哀伤的小提琴音乐旋律像在给人诉说往事,构建出一种荡气回肠的氛围。
假如小提琴突出了电影的悲凉主题,那么沉稳厚重的大提琴音乐则突出了电影主题的悲壮。
我们从声音角度看到音乐可以营造出电影的特定情境,电影中还有其他地方用特殊的声音来表现出作品主题的。
例如交战情节中的兵刃相见,这些金属碰撞的尖锐声响仿佛带观众们回到了几千年前的秦朝;清婉悠扬的琴声
《红楼梦》中当妙玉听到黛玉弹琴断裂的时候,与琴弦断裂的声响为后面紧张的剧情做好铺垫,
暗叫不好,这里也有着闻琴知意的含义;当飞雪仰天哭泣与如月痛哭时的魂不守舍,哭声划破天际,深入人心,这时候的哭声可以说达到整部电影的高潮,进而强化了悲凉的主题。
电影中所有的角色都在为家、为国与天下担当着责任,他们有着隐忍的性格,这里的哭泣给人们一种痛快的宣泄,进而带动了观众们的情绪。
(三)人物对白的含蓄简练之美
一部电影中的经典台词往往是电影的核心精髓所在,虽然《英雄》中部分人物对白欠缺创意,但是依然有精彩之处值得我们回味。
简练内涵的语言为塑造人物形象起到重要作用,并且可以给观众们留下巨大的思考空间。
例如残剑的一句还有你,表现出他对于爱人的一往情深;我只要你拔剑,飞雪一句话表现出她爱恨分明的侠女性格。
张艺谋与其团队在创作中大量汲取了传统文化的精髓,运用简练的语言直戳传统民族艺术的核心之处,人物台词含蓄内敛并值得我们去感悟。
一句武功琴韵虽不相同,但是原理相通,为我们阐明了武功、琴艺虽然分属于两种技艺,但是却有着圆融贯通之处的道理。
二、电影《英雄》中色彩语言的运用
我们说色彩语言在张艺谋的电影作品中的功能与意义是多方面的,而他对色彩语言的运用也是多元化、多层次的,在电影中凸显出自身的多重功能。
(一)电影中色彩语言的叙事作用
在张艺谋创作的电影中,色彩不只是一个道具,而是一种语言表达形式,具有生命力。
在《英雄》中我们可以看到色彩突出的语言表达能力,从电影的整体色彩结构来看,张艺谋
将色彩语言作为电影的主导线索。
借助三个色彩,来表述三个故事,利用三种不同色彩,将作品分为三个层次与时空。
作为表达的色彩,《英雄》中的色彩语言不但表述了服饰,还传达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道家的传统哲学思想与侠义精神。
所以在电影色彩的设计创作中,并不是以惟一一种形式出现的,而是将多种色彩与不同思想意识融合在一起。
从具体方面来说,角色的服装色彩制作方面,秦王与无名的服饰都是以黑色为主的,在电影中黑色象征了死亡,秦王掌控着天下苍生的命运,即人们所说的天子之怒,流血千里。
而我们看到角色无名穿着一身布衣,他并不是真正的默默无闻,而是流血五步,天下缟素。
所以我们可以看出,同样是黑色的服饰,秦王的黑色与无名的黑色,但是在这么近的距离内,却形成了一种权力方面的抗衡。
我们在现实世界中,并不能看到一个刺客具有的怒火,也看不到一个国王应有的威严。
而两个人就像很久没有见的老朋友,而不是敌人。
或者我们可以说,真正的敌人才能成为我们真正的朋友。
所以对于无名来说,秦王是促成他具有悲剧性结局的人物形象,而这也是他一生的期待无名渴望着死亡,这是作为刺客的他的必然归宿。
虽然现实世界给我们的感觉是极其素净与安逸的,但是在幻想世界中却是相反的,在无名设想的情节中,人们的服装变成了红色,这与之前统一的黑色服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在古代中国,红色是具有革命性的颜色,有着希望与激烈的寓意,无名刺杀秦王并不是为了满足自己私人的欲望,而是为了普天下的苍生。
这种刺杀不是为了死亡,而是为了生命。
所以,在刺客心中充斥着对于天下生命的关怀,而这也暗示他最终会放弃这场刺杀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