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岁以下婴幼儿常见营养缺乏病介绍

合集下载

3岁以下婴幼儿常见营养缺乏病介绍

3岁以下婴幼儿常见营养缺乏病介绍

一、前言0到3岁婴幼儿时期是对人的一生健康影响最大的一段时期,此时期儿童患营养不良不仅影响其当前的体魄发育和健康状况,更重要的是影响智力发育、学习能力和增加成年时期罹患慢性疾病的危险,影响成年后劳动效率和生活质量,因此了解此时期内婴幼儿易患的营养缺乏病及其预防方式具有极为深远的意义。

二、婴幼儿营养不良疾病主要原因婴幼儿营养不良疾病主要的原因营养物质摄入不够,消化吸收能力不足,和对营养物质需求量之间具有彼此矛盾。

比如战争自然灾害等造成食物的供给不足,疾病引发营养物质摄入不足,婴幼儿抚育行为不合理,婴幼儿自身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和体魄发育方面不完善。

三、婴幼儿常见营养缺乏病常见的婴幼儿营养缺乏病主要有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维生素A缺乏病,维生素D缺乏病、铁缺乏及缺铁性贫血,锌缺乏病、碘缺乏病。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是指由于长期食物中的蛋白质和或能量不足,身体逐渐消瘦,皮下脂肪减少乃至消失,婴幼儿体重和或身高增加缓慢或不增加,乃至下降,主要有三个表现。

轻度蛋白质缺乏时影响儿童生长发育,身高及体重低于正常儿童,若是蛋白质缺乏能量尚可为夸希奥克病,若是蛋白质与能量同时缺乏则为营养不良性消瘦病。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常见的原因,第一长期食物摄入量不足,例如战乱、灾荒、贫困等原因造成儿童长期饮食量不足与质量的低下,或婴幼儿在母乳不足未及时添加营养丰硕的辅食,致使能量与蛋白质摄入都不足。

第二不良饮食习惯,如偏食、挑食、拒食肉、蛋、奶豆类等,使能量与蛋白质尤其是优质蛋白质的摄入量长期供给不足。

第三,疾病及其他的原因,如消化道先天畸形各类慢性胃肠道疾患,结核病、肝硬化严重心肾疾病等使婴幼儿的食欲下降,且消耗增多,影响营养素的摄入。

从而致使营养不良,其他的原因胎儿先天储蓄不足者,诞生后需要知足快速生长发育的需要,对各类营养素的需要量增加,若是所需的营养素不能及时补充很容易发生营养不良。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的主要表现,包括消瘦、皮下脂肪减少乃至消失,并有不同程度的肌肉萎缩、体重下降,皮肤弹性降低,正在成长中的婴幼儿开始时体重停止增加,随后体重下降。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共43张PPT)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共43张PPT)

各系统营养不良表现
注意:由于早期症状无特异性,须结合发病年龄、季节、病史做出综合判断。
目Ca的、:P渐控恢制出复病生正情常活;动A、KP防1止~骨2骼月畸后形恢。复正常。
可分为 蛋白质营养不良(protein malnutrition):水肿型
清晨空腹易发(进食少,腹泻),血糖﹤2.
Ⅰ°(轻度) Ⅱ°(中度) Ⅲ°(重度)
食物摄入不足
内源性Vit D3
外源性Vit D3
食物中钙磷含量过 低或比例不当
疾病及药物影响
维生素D需要量增加
*多见于2岁以下幼儿
佝偻病的发病机制
骨样组织 钙化障碍
维生素D缺乏
肠钙磷吸收减少 血钙
甲状旁腺代偿
尿磷排出
增加
不足
旧骨脱钙 骨钙不能游离
骨样组织堆积
血磷
血钙正常或 血钙
佝偻病
佝偻病性手足搐搦症
低镁血症
触觉、听觉过敏,肌肉颤动,甚至惊厥,血镁
婴儿痉挛症
拥抱拌点头样抽搐,意识障碍,常伴智力异常,脑电图:高幅异常节律。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
间隔几天或数周发作一次,血磷升高,血钙,碱性磷酸酶正常或稍 低,颅骨X线可见基底节钙化灶。
鉴别诊断
❖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典型不难诊断。
体弱年幼儿反应差,有时可无热,颅内压增 高 体征及脑脊液改变可与鉴别。
Vit D 3- 40 IU/L
病因
❖ 维生素D需要量增加
4cm
消失
多见于3岁以下婴幼儿。
1岁
根据年龄、病史、辅助检查综合分析诊断
脂肪:脂肪肝
拥Ⅰ抱°(轻拌度点)头样Ⅱ抽°(搐中,度意)识障Ⅲ碍°,(重常度伴) 智力异5常月,脑龄电图:高幅异常节律。

营养性疾病

营养性疾病

一、营养性疾病的定义营养性疾病指由于营养物摄入不当,(不当包括摄入不足、摄入过多或摄入比例失调)所造成的疾病。

营养物包括食物(如粮食、肉、蛋、油等)和药物(如维生素A、D)两大类。

(1)摄入不足造成的疾病一般称为营养缺乏性疾病,主要指摄入不足、消化吸收及利用障碍、消耗量增加及饮食单调、偏食等。

多见于3岁以下婴幼儿。

(2)摄入过多造成的疾病一般常见:单纯肥胖症、维生素A过多症和维生素D过多症。

(3)摄入比例失调性疾病①维生素A或维生素D比例失调。

过去浓缩鱼肝油比例失调,已经停售。

目前使用伊可新(维生素A2000单位、维生素D700单位),贝特灵(维生素A1800单位、维生素D600单位),已经满足两种维生素的预防量,不致中毒。

②过多补充铁剂,可以造成维生素E缺乏。

③食物中,乳儿糕的主要成分为谷类淀粉,蛋白质成份很低;麦乳精主要成分为炼乳、蔗糖、麦芽糖和可可粉,蛋白质仅7%;母乳中维生素B1和铁含量不足。

二、营养性疾病的护理1.营养性疾病的原因、特征(1)营养性疾病的原因。

由于食物(如粮食、肉、蛋、油等)进食量不足;喂养不当,蛋白质摄入不足;使婴幼儿得不到充足的营养。

(2)营养性疾病的特征①体重不增或减轻,皮下脂肪减少,身高、体重、胸围大大低于同龄儿。

②个子矮小、消瘦。

③严重时皮肤发亮。

④毛发稀疏、干枯无光泽,面色发黄。

⑤食欲减退,抵抗力低,极易患病。

⑥大便不好,有时拉稀,有时便秘。

⑦情绪不稳定,哭闹烦躁、对周围事物或哄逗无反应。

⑧血色素低,有不同程度的水肿、肝脾肿大。

⑨智商低下,其中语言发育影响最甚。

经常合并缺乏铁、锌等多种维生素。

2.营养性疾病的预防(1)合理安排饮食。

选择含蛋白质丰富的食品,满足婴幼儿身体中的各种组织——肌肉、骨骼、皮肤、神经等生长发育的需要。

蛋白质较多的食物包括:奶类(牛奶、羊奶)、畜肉(牛、羊、猪肉、禽肉)、蛋类(鸡蛋、鸭蛋、鹌鹑蛋)及鱼、虾等,豆类(黄豆、青豆、黑豆)和果类(芝麻、瓜子、核桃、杏仁)。

儿科护理学- 营养性疾病患儿的护理

儿科护理学- 营养性疾病患儿的护理

第七章营养性疾病患儿的护理第一节营养不良营养不良是指因缺乏热量和(或)蛋白质引起的一种营养缺乏症,多见于3岁以下的婴幼儿。

临床表现为体重减轻、皮下脂肪减少或消失、皮下水肿。

常伴有各个器官不同程度的功能紊乱。

(一)病因1.长期摄入不足母乳不足而未及时添加其他乳品;骤然断奶而未及时添加辅食;长期以淀粉类食品喂养为主;不良饮食习惯如长期偏食、挑食等引起。

2.消化吸收障碍消化系统先天畸形如唇裂、腭裂、幽门梗阻等,消化系统疾病如迁延性腹泻、过敏性肠炎、肠吸收不良综合征等均可影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3.需要量增多急、慢性传染病(如麻疹、伤寒、肝炎、结核等)后的恢复期,双胎、早产、生长发育快速时期等均可因需要量增多而造成相对不足。

4.消耗量过大大量蛋白尿、长期发热、烧伤、甲状腺功能亢进、恶性肿瘤等均可使蛋白质消耗或丢失增多。

(二)发病机制由于长期能量供应不足,导致自身组织消耗。

消瘦糖原不足或消耗过多致低血糖;并发症脂肪消耗致血清胆固醇下降、脂肪肝;蛋白质供给不足或消耗致低蛋白水肿;表现由于全身总液量增多致细胞外液呈低渗状态。

同时还发生各组织器官的功能低下。

(三)临床类型消瘦型能量供应不足为主浮肿型蛋白质供应不足为主消瘦-浮肿型介于两者之间营养不良的早期表现为体重不增。

最早以后体内脂肪逐渐消失,最具特征体重减轻结果久之身长也会低于正常,出现身材矮小。

皮下脂肪消耗的顺序依次是腹部、躯干、臀部、四肢,最后是面部。

表现额部出现皱褶,两颊下陷,颧骨突出,形如老人。

皮肤干燥、苍白、松弛。

肌肉萎缩、肌张力低下。

体温低于正常、脉搏减慢、心音低钝、血压偏低。

初期烦躁,以后变得冷漠。

有血白蛋白降低时可出现营养不良性水肿。

有时可发生自发性低血糖症状,婴儿常有饥饿性便秘或腹泻。

营养不良程度Ⅰ度(轻)Ⅱ度(中)Ⅲ度(重)体重低于正常均值15%~25% 25%~40% 40%以上腹部皮褶厚度0.4~0.8cm<0.4cm 消失身高(长)正常低于正常明显低于正常,常低于P3(均数减3个标准差)消瘦不明显明显皮包骨样皮肤干燥干燥、苍白苍白、干皱,无弹性可出现瘀点肌张力正常明显降低、肌肉松弛肌张力低下、肌肉萎缩精神状态正常烦躁不安委靡,反应低下抑制与烦躁交替(四)并发症营养不良患儿常因缺乏蛋白质及造血物质并发营养性贫血(最常见),因多种维生素缺乏而并发干眼症、口腔炎、末梢神经炎。

小儿营养不良

小儿营养不良

判断小儿营养不良的轻重程度,并不完全依靠体重,而是需要与其他一些指标综合在一起才能作出决定。

小儿营养不良的分度诊断标准如下表所示。

小儿营养不良的分度和诊断标准表━━━━┳━━━━━━━━━━━━┳━━━━━━━━┃3岁以下┃3~7岁项目┣━━━┳━━━┳━━━━╋━━━┳━━━━┃Ⅰ度┃Ⅱ度┃Ⅲ度┃轻度┃重度━━━━╋━━━╋━━━╋━━━━╋━━━╋━━━━体重低于┃15~┃25~┃40%┃15~┃30%正常┃25%┃40┃以上┃30%┃以上━━━━╋━━━╋━━━╋━━━━╋━━━╋━━━━腹部皮下┃0.6┃0.4┃消失┃减少┃明显减少脂肪┃┃以下┃┃┃或消失(厘米)┃┃┃┃┃━━━━╋━━━╋━━━╋━━━━╋━━━╋━━━━颜面皮下┃无明显┃消瘦┃明显消瘦┃减少┃明显减少脂肪肌肉┃变化┃明显┃或消失严┃轻微┃或消失严松驰┃┃松弛┃重松弛┃┃重━━━━╋━━━╋━━━╋━━━━╋━━━╋━━━━皮肤颜色┃正常或┃弹性┃多皱纹,┃苍白,┃苍白明显弹性┃苍白色┃消失┃弹性消失┃弹性差┃,弹性差━━━━╋━━━╋━━━╋━━━━╋━━━╋━━━━精神萎靡┃无或轻┃轻微或┃严重┃轻微┃明显或严不安┃┃明显┃┃┃重┃┃┃┃┃━━━━┻━━━┻━━━┻━━━━┻━━━┻━━━━小儿应选含优质营养素、高蛋白、高热能而易消化吸收的食物,同时给予充足的多种维生素。

婴儿以母乳、牛乳、乳制品为最合适。

重症可先试用脱脂奶,逐步过渡到半脱脂及全脂奶。

也可用豆浆、豆奶给小儿当主食。

每日吃少量鱼泥和植物油。

如果消化功能好,逐渐过渡到蒸蛋羹、肉末、肝末以补充蛋白质。

碳水化合物以米汤、稀粥、米糊过渡到厚粥、面条,2岁后可以吃软饭。

鱼和蛋羹是比较容易消化的。

豆制品对营养不良婴儿也比较适宜。

甲鱼、鳗和黄鳝营养价值虽高,但不易消化,有时反而引起或食欲不振。

增加营养应从少到多、少量多餐开始,切不能操之过急。

小儿营养不良如何分型及分度?针对小儿营养不良如何分型及分度这个问题做如下介绍:QGWP3RUP2ECRXFG0HEHSWXQMESMRQ2921)消瘦型:以缺乏能量为主,消瘦为重要特征。

婴幼儿常见营养缺乏性疾病喂养指导论文

婴幼儿常见营养缺乏性疾病喂养指导论文

婴幼儿常见营养缺乏性疾病喂养指导【摘要】了解儿童营养缺乏性疾病的发病情况,营养缺乏性疾病仍是儿童常见病、多发病,发病较多的有缺铁性贫血、维生素d 缺乏性佝偻病、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微量元素锌缺乏,针对发病原因提出合理的喂养指导。

【关键词】营养缺乏性疾病;喂养;指导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6171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2952-01随着人民生活的极大改善和医疗卫生知识的普及,医疗技术的提高。

营养缺乏性疾病已大为减少,保健越来越受到重视,儿童健康体检也受到家长的重视。

2010年9月到2012年6月,我院儿童保健门诊共体检22589人次,营养缺乏性疾病仍是儿童常见病、多发病,发病较多的有缺铁性贫血、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微量元素锌缺乏。

婴幼儿的生长发育十分迅速,需要吸收大量的各种营养素,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要,但婴幼儿的消化功能尚未成熟,故易发生消化紊乱和营养缺乏性的疾病。

定期体格检查,便于早期发现贫血、佝偻病、营养不良、发育异常等疾病,并予以及时的干预和治疗。

1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贫血是指外周血中单位累积的红细胞数,血红蛋白量或红细胞压积低于正常,以血红蛋白的低限值来诊断贫血。

婴幼儿贫血以6个月至3岁最为多见。

胎儿期最后三个月至2岁是儿童神经系统发育迅速而关键的时期,铁参与神经网络、大脑、骨髓鞘的形成,缺铁影响神经递质的功能,还影响婴幼儿发育[1]。

贫血对婴幼儿认知发育、神经发育、运动发育、体格发育、免疫功能发育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并且认知发育和神经发育的影响在贫血纠正后不可逆。

因此,预防贫血、及早发现贫血、治疗贫血很重要,婴幼儿常规体检时,8个月、1岁半、2岁半常规检查血红蛋白,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

6个月内婴儿的铁需求主要来源于出生时的储存铁和食物中获得的铁,6个月后,储存铁基本用完,应根据婴幼儿消化能力,适当增加含铁丰富的食物,如含铁米粉、精肉、动物血、肝脏、鱼等。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4)课件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4)课件
第49页,幻灯片共71页
治疗--恢复期
(二)恢复期:夏秋季多晒太阳,冬季予
维生素D10-20万IU一次或每日给生理
需要量。
第50页,幻灯片共71页
治疗--后遗症期
(三)后遗症期:无需药物治疗,主 要通过体育锻炼、主动或被动运动 来矫正骨骼畸形,严重畸形者需经 外科手术矫治。
第51页,幻灯片共71页
第43页,幻灯片共71页
治疗
治疗目的在于控制活动期,防止 畸形和复发,故应早发现、采取综
合治疗(饮食、日光、药物、防治
并发症等)。
第44页,幻灯片共71页
治疗--活动期
1、一般治疗:注意饮食、日光浴, 不能过早的坐、立、行,或过久 的坐立,防止畸形的发生。
第45页,幻灯片共71页
治疗--活动期
使旧骨脱钙,骨盐溶解,同时促进成骨细胞功能, 血液中钙、磷向骨质生成部沉着,新骨形成。 4. 近年来还发现1,25—(OH)2D尚参与多种细胞 的增殖、分化和免疫功能的调控过程。
1,25-(OH)2D3:升血钙,升血鳞
第6页,幻灯片共71页
甲状旁腺素(PTH)的生理功能
1、促进肠道对钙、磷的吸收 2、促进肾小管对钙的重吸收,
注射维生素D 进针宜注意更换部位,
有利 吸收。
第56页,幻灯片共71页
思考题
1.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病因?
2.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临床表现?
第57页,幻灯片共71页
二、Vit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
概述: Vit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 是由于VitD缺乏,血钙降低导 致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而出现 惊厥、喉痉挛或手足抽搐等症 状。常见于6个月以内的小婴儿。
>40)
第34页,幻灯片共71页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培训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培训

结束
病因
3、需要量增加:
①急慢性传染病(如肝炎、结核、麻疹、伤寒)的
恢成复营期养、相生对长缺发 乏育。快速阶④段等均可因需要量增多而造
②发热性疾病、糖尿病、甲亢、恶性肿瘤、大量蛋 白尿等均可使营养素的消耗量增多而导致营养不足。
③先天不足和生理功能低下如早产、小于胎龄儿、
双胎或多胎儿因追赶生长、需要量增加可引起营养不 良。
静脉点滴高能量脂肪乳剂、多种氨基酸、葡萄 糖等。此外,充足的睡眠、适当的户外活动、 纠正不良的饮食习惯和良好的护理也极为重要。
护理诊断
1、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2、成长发育改变——与营养缺乏,不能满足
小儿成长发育有关 3、有感染的危险-抵抗力低下有关 4、潜在并发症-低血糖、营养性贫血 5、知识缺乏——与家长有关 6、焦虑-与家长有关
治疗
4、促进消化,改善消化功能。
⑴药物:①给予 B族维生素和胃蛋白酶、胰酶 等以助消化。
②提高食欲:对食欲差的患儿,可注 射胰岛素降低血糖、增加饥饿感以提高食欲; 亦可给予锌制剂提高味觉敏感度以增加食欲。 ⑵中医治疗:能调整脾胃功能的中药、针灸、 推拿、抚触、捏脊等也有一定的疗效。
治疗
5、其他:病情严重的患儿可考虑成分输血,
5、营养不良可有多种并发症,例如常见的有营 养性贫血、多种维生素缺乏、免疫功能低下、 自发性低血糖,严重时甚至可致死亡。
营养不良的分度诊断
体重低于正 常值幅度
腹壁皮褶厚度
消瘦 皮肤 肌张力
身高
精神状态
Ⅰ度(轻度) Ⅱ度(重度) Ⅲ度(重度)
15%-25% 25%-40%
>40%
0.8-0.4cm 不明显 正常 基本正常
病因

护师考试辅导:儿科护理学之营养性疾病患儿的护理

护师考试辅导:儿科护理学之营养性疾病患儿的护理

第四章营养性疾病患儿的护理第一节营养不良营养不良是指因缺乏热量和(或)蛋白质引起的一种营养缺乏症,多见于3岁以下的婴幼儿。

临床表现为体重减轻、皮下脂肪减少或消失、皮下水肿。

常伴有各个器官不同程度的功能紊乱。

(一)病因1.长期摄入不足母乳不足而未及时添加其他乳品;骤然断奶而未及时添加辅食;奶粉配制过稀;长期以淀粉类食品喂养为主;不良饮食习惯如长期偏食、挑食、吃过多零食等引起。

2.消化吸收障碍消化系统先天畸形如唇裂、腭裂、幽门梗阻等,消化系统疾病如迁延性腹泻、过敏性肠炎、肠吸收不良综合征等均可影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3.需要量增多急、慢性传染病(如麻疹、伤寒、肝炎、结核等)后的恢复期,双胎、早产、生长发育快速时期等均可因需要量增多而造成相对不足。

4.消耗量过大大量蛋白尿、长期发热、烧伤、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恶性肿瘤等均可使蛋白质消耗或丢失增多。

(二)发病机制由于长期能量供应不足,导致自身组织消耗。

消瘦糖原不足或消耗过多致→低血糖;并发症脂肪消耗致→血清胆固醇下降、脂肪肝;蛋白质供给不足或消耗致低蛋白→水肿;表现由于全身总液量增多致细胞外液呈低渗状态。

同时还发生各组织器官,如消化、循环、泌尿、免疫及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低下。

临床类型消瘦型能量供应不足为主浮肿型浮肿型蛋白质供应不足为主消瘦-浮肿型介于两者之间(三)临床表现营养不良的早期表现为体重不增。

最早以后体内脂肪逐渐消失,最具特征→体重减轻。

结果久之身长也会低于正常,出现身材矮小。

皮下脂肪消耗的顺序依次是腹部、躯干、臀部、四肢,最后是面部。

表现额部出现皱折,两颊下陷,颧骨凸出,形如老人。

皮肤干燥、苍白、松弛。

肌肉萎缩、肌张力低下。

体温低于正常、脉搏减慢、心音低钝、血压偏低。

初期烦躁,以后变得冷漠。

有血清蛋白降低时可出现营养不良性水肿。

有时可发生自发性低血糖症状,婴儿常有饥饿性便秘或腹泻。

营养不良患儿常因缺乏蛋白质及造血物质并发营养性贫血,因多种维生素缺乏而并发干眼症、口腔炎、末梢神经炎。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疾病定义:是指因缺乏能量和(或)蛋白质引起的一种营养缺乏症,多见于3岁以下的婴幼儿。

主要表现为体重减轻,皮下脂肪减少和皮下水肿,常伴有各个器官不同程度的功能紊乱。

临床上常见3种类型:以能量供应不足为主的消瘦型;以蛋白质供应不足为主的浮肿型;介于两者之间的消瘦-浮肿型。

1. 长期摄入不足喂养不当是导致婴儿营养不良的主要原因,如母乳不足而未及时添加其他乳品;突然停奶而未及时添加辅食;奶粉配制过稀;长期以粥、米粉、奶糕等淀粉类食品喂养等。

较大小儿的营养不良多为婴儿期营养不良的继续,或因为不良的饮食习惯如偏食、挑食、吃零食过多、早餐过于简单或不吃早餐等引起。

2. 消化吸收障碍消化系统解剖或功能的异常如唇裂、腭裂、幽门梗阻、迁延性腹泻、过敏性肠炎、肠吸收不良综合征等均可影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3. 需要量增多急、慢性传染病(如麻疹、伤寒、肝炎、结核)后的恢复期,双胎早产、生长发育快速时期均可因需要量增多而造成相对不足。

4. 消耗量过大糖尿病、大量蛋白尿、发热性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恶性肿瘤等均可使蛋白质消耗或丢失增多。

临床表现:营养不良患儿最早出现的症状是体重不增,随后患儿体重下降。

皮下脂肪逐渐减少以至消失。

皮下脂肪的消耗首先是累及腹部,其次为躯干、臀部、四肢,最后是面颊。

因皮下脂肪减少首先发生于腹部,故腹部皮下脂肪层厚度是判断营养不良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随着病程的进展,营养不良程度由轻变重,各种临床症状也逐步加重。

起初仅表现为体重减轻、皮下脂肪变薄、皮肤干燥,但身高(长)无影响,精神状态正常;继而患儿体重和皮下脂肪进一步减少,身高(长)停止增长,皮肤干燥、苍白,肌肉松弛;病情进一步加剧时体重明显减轻,皮下脂肪消失,皮肤苍白、干燥无弹性,额部出现皱纹如老人状,肌肉萎缩呈皮包骨样,身高(长)明显低于同龄人,精神萎靡、反应差,或抑郁与烦躁交替出现,食欲低下,腹泻和便秘交替,体温偏低脉细无力。

营养不良、肥胖

营养不良、肥胖

营养不良分度标准表
疾病 程度
I度
体重低 于正常
皮下脂肪及 肌肉情况
身长
正常
精神状态
正常或稍差
15%~25 仅腹部皮褶厚度减少, 为 % 0.8~ 0.4cm 25%~40 腹部皮褶厚度近于消 % 失,在0.4cm 以下 40%以上 腹部皮褶厚度完全消 失,老人貌显著消瘦
Ⅱ度
较正常 低 明显低 于正常
(四)药物疗法
• 消化酶(胃蛋白酶、胰酶、多酶片)以 助消化。 • 维 生 素 , 肌 注 维 生 素 B12 , 每 次 50 ~ 100μg ,每日或隔日 1 次, 10 次为一疗程。 可有增进食欲的作用。 • 输血浆或全血 少量多次,病情严重者用 • 葡萄糖、氨基酸、脂肪乳剂等高价营养 液。
(三)调整饮食
• 1.能量供应 • 根据病情的轻重,消化功能的强弱,以 及病儿对食物的耐受能力,给予合理的饮 食。 • 一般第I、Ⅱ度营养不良病儿的消化能力 尚好,以调整饮食为主,给以足够的热量。 • Ⅲ度营养不良病儿,因组织器官功能低 下,特别是消化功能低下,供给的热量应 由少渐增。
• 开始可给160~240千焦耳/公斤/天 • 〔40~60kcal/公斤/天 ), • 若消化吸收较好可逐渐增加到 • 480~560千焦耳/公斤/天 • 〔120~140kcal/公斤/天 〕, • 待体重接近正常后,再恢复到正常生理需 要的热量。
并发症;

营养不良病儿抵抗力差,易于继发各种感染, 如上吸呼道感染.支气管肺炎、口腔炎、小儿腹 泻、败血症、结核病、中耳炎及尿路感染。 • 迁延不愈的病几有时突然发生自发性低血糖症, 出现面色灰白、神志不清、脉搏缓慢、呼吸暂停 等。若不及时静脉注射葡萄糖进行抢救,可因呼 吸衰竭死亡。 •

2012华医网_继教答案 婴幼儿营养指导与膳食指南

2012华医网_继教答案 婴幼儿营养指导与膳食指南

2012 华医网_继续教育网上答题婴幼儿营养指导与膳食指南项目负责人: 赵丽云单位: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卫生研究所国家I类5.0分3岁以下婴幼儿常见营养缺乏病介绍预防佝偻病最经济、最方便、最安全又最有效的方法是(A)缺铁性贫血的表现不包括下列哪一点(A)碘缺乏病可引起(A)下列疾病不属于本课所讲的常见婴幼儿营养缺乏病的是(B)引起维生素A缺乏病的原因不包括(B)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主要表现不包括以下哪一个(C)( C )在体内主要参与氧的运输,是血红蛋白的重要组成部分,维生素D缺乏病如何预防(D)下列属于婴幼儿营养不良疾病发病原因的是(D)缺铁性贫血的预防措施下列哪项说法不正确(D)3岁以下婴幼儿平衡膳食宝塔幼儿膳食脂肪中必须脂肪酸应占总能量的(A)才能保证正常生长中国婴幼儿膳食指南的制定是根据(A)6个月以内婴儿应按需喂奶,每天可以喂(A)次6个月以内婴儿最理想的天然食品是(B)单纯靠母乳喂养不能满足婴儿需要的维生素是(B)正常足月儿出生体重和身长分别约为(C)(C)的婴儿可以对泥糊状食物和较为细软的食物进行初步咀嚼6月~12月龄婴儿所需营养的主要食物来源是(C)出生后1~2周开始每日补充维生素D的量应为(D)6-12个月龄婴儿添加辅食的原则是(D)婴幼儿合理喂养指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A)情况下,母亲不宜继续喂养孩子幼儿每天需谷类食物(A)保证母乳喂养成功的关键是(B)(B)以完全断母乳为终结,是孩子迈向独立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已将( B)确定为保障儿童生存的目标之一幼儿每天大约需(C)鸡蛋换乳中期指的是(C )泥糊状食品添加原则是( D)母乳不足如何判断(D)婴幼儿生长发育特点及营养需求按照儿童生长发育的特点把( A)岁的儿童统称为婴幼儿新生儿的头围平均为( A)新生儿期肾小球的滤过率仅为成人的( A)新生儿平均体重为(B )新生儿胃容量较小,约(B)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C)婴幼儿生长发育耗能占总能量的(C)婴幼儿出生时身长约( C)关于锌对婴幼儿的作用,下列说法最准确的是( D)生长发育对健康和发展的影响说法,最准确的是(D )中国婴幼儿膳食指南母乳中的维生素(A )含量较低关于产后尽早开奶的说法错误的是( A)1 岁- 3 岁幼儿应每( A)月测量一次身长和体重情况6到12个月婴儿添加辅食的顺序应该为(A )5岁以内儿童贫血仍是一个突出的营养问题,患病率(B )奶类应是 6月-12月龄营养需要的主要来源,建议每天应首先保证( B)对于 1 岁-3 岁幼儿,应每月选用( B)以增加维生素 A 的摄入量幼儿的最好饮料是(C )6到12个月婴儿添加辅食的原则是( D)纯母乳喂养的优点有( D)婴幼儿营养状况评价Z评分是评价( A)岁儿童营养与健康常用的指标与婴儿手足抽搐症关系最密切的是( A)长期维生素C缺乏可引起(A )缺铁性贫血(A)婴幼儿比较高发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多见于( B)被WHO、UNICEF确定为世界性营养缺乏病之一,也是我国主要的公共营养问题的是( B)维生素B1缺乏病又称(C )不属于维生素A缺乏病临床表现的是( C)儿童出现“鸡胸”、“O”型腿多由于( D)儿童营养状况的评价通常从( D)来评价。

《儿科护理学》课件——营养不良

《儿科护理学》课件——营养不良

I度(轻)
II度(中)
15%-25%
25%-40%
0.8-0.4cm <0.4cm
正常
低于正常
消瘦 皮肤
不明显 干燥
明显 干燥、苍白
肌张力 精神状态
正常 正常
明显降低 肌肉松弛 烦躁不安
III度(重) 40%以上
消失 明显低于正常, 常低于P3 皮包骨样 苍白、干皱, 无弹性,可出现淤点 肌张力低下 肌肉萎缩 萎靡,反应低下 抑制与烦躁交替
蛋白质:总蛋白<40g/L 、白蛋白<20g/L, 低蛋白水 肿
脂肪代谢:血清胆固醇浓度 ,肝脏脂肪变性 碳水化合物:糖原不足,血糖偏低 水、电解质:
细胞外液相对较多,低渗性 低渗脱水、酸中毒 低钾血症、低钙血症 体温:偏低
病理生理
2.各系统功能低下 • 消化系统:消化液 、消化酶活性 、胃肠蠕动 、
(1)减少每日食物供能总量 (2)食物的选择 (3)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
少量多餐,杜绝过饱,不吃夜宵和零食
护理措施
2.运动疗法
运动项目的选择:有效、容易坚持、非竞争性 运动量的制订:根据耐受力,以运动后轻松愉快、
不感到疲劳为度
3.心理护理
家长态度:避免过忧、经常指责小儿 正确引导:正确认识自我,消除自卑 鼓励社交:创造机会,鼓励参加力所能及的活动 鼓励参与:制订饮食控制和运动计划
护理措施
(2)选择食物的原则
适合患儿的消化能力,符合营养需要
蛋白质摄入 1.5-2.0g/kg/d
3.0-4.5g/kg/d
补充维生素及矿物质
鼓励母乳喂养 无母乳或母乳不足者,可给予稀释牛奶
近来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一种“F-100”的治疗奶 方

儿科学-蛋白质-能量营养障碍

儿科学-蛋白质-能量营养障碍

辅助检查 甘油三脂、胆固醇增高, 严重者血清β白蛋白增高。 常有高胰岛素血症, 生长激素水平降低。 超声波检查: 常有脂肪肝
实验室检查
甘油三酯、胆固醇增高
诊 断
轻度肥胖: 20%~29%
中度肥胖: 30%~49%
重度肥胖: > 50%
体重超过同性别、同身高参照人群标准体重的10%~19%为超重,超过20%诊断为肥胖症
食物摄入不足或不充分
食物吸收不足
食物供给不足
精神因素
饮食习惯不良
food faddism
代谢异常
疾病
→负氮平衡→总蛋白↓→胶体渗透压↓
01
→水肿
02
病理、生理改变
03
白蛋白↓酶功能↓ →代谢低下 Ig↓→免疫低下
04
蛋白质不足
能量不足 → →糖原消耗→→低血糖
自发性低血糖:不及时救治可呼吸衰竭死亡
最常见并发症:营养性贫血
血糖↓ 、 血胆固醇↓、 血淀粉酶↓、 血脂酶↓、血胰酶↓、 血浆PEAAs↓、 免疫功能↓、血前蛋白(PAS)↓、 血转铁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RBP)↓、 血总蛋白、白蛋白↓、血Vit A,B,C↓Hb↓、 电解质紊乱
01
活动不便
易感染,甚至出现心肺功能不全
心理障碍
成年期并发症
高血压
冠心病
糖尿病
胆石症
痛风
若肥胖起病在脂肪细胞非快速增殖期,其病变以脂肪细胞体积增大为主。前者比后者治疗更困难,且易复发。
若肥胖起病在脂肪细胞数目快速增殖期,即胎儿出生前3个月、出生后第1年和青春期,其病变以脂肪细胞数目增多为主。
增加运动 选择喜欢、有效、易坚持的运动; 每日至少半小时、不感疲劳为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前言
0到3岁婴幼儿时期是对人的一生健康影响最大的一段时期,此时期儿童患营养不良不仅影响其当前的体
格发育和健康状况,更重要的是影响智力发育、学习能力以及增加成年时期罹患慢性疾病的危险,影响成年后
劳动效率和生活质量,因此了解此时期内婴幼儿易患的营养缺乏病及其预防方法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

二、婴幼儿营养不良疾病主要原因
婴幼儿营养不良疾病主要的原因营养物质摄入不够,消化吸收能力不足,和对营养物质需求量之间具有相互矛盾。

比如战争自然灾害等造成食物的供给不足,疾病引起营养物质摄入不足,婴幼儿抚养行为不合理,婴
幼儿自身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和体格发育方面不完善。

三、婴幼儿常见营养缺乏病
常见的婴幼儿营养缺乏病主要有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维生素A缺乏病,维生素D缺乏病、铁缺乏及缺铁性贫血,锌缺乏病、碘缺乏病。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是指由于长期食物中的蛋白质和或能量不足,身体逐渐消瘦,皮下脂肪减少甚至消失,婴幼儿体重和或身高增长缓慢或不增长,甚至下降,主要有三个表现。

轻度蛋白质缺乏时影响儿童生长发育,
身高及体重低于正常儿童,如果蛋白质缺乏能量尚可为夸希奥克病,如果蛋白质与能量同时缺乏则为营养不良
性消瘦病。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常见的原因,第一长期食物摄入量不足,例如战乱、灾荒、贫穷等原因造成儿童长期饮食量不足与质量的低下,或者婴幼儿在母乳不足未及时添加营养丰富的辅食,导致能量与蛋白质摄入都不足。

第二不良饮食习惯,如偏食、挑食、拒食肉、蛋、奶豆类等,使能量与蛋白质尤其是优质蛋白质的摄入量长期
供应不足。

第三,疾病及其他的原因,如消化道先天畸形各种慢性胃肠道疾患,结核病、肝硬化严重心肾疾病等使婴幼儿的食欲下降,且消耗增多,影响营养素的摄入。

从而导致营养不良,其他的原因胎儿先天储备不足者,出
生后需要满足快速生长发育的需要,对各种营养素的需要量增加,如果所需的营养素不能及时补充很容易发生
营养不良。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的主要表现,包括消瘦、皮下脂肪减少甚至消失,并有不同程度的肌肉萎缩、体重下降,皮肤弹性降低,正在成长中的婴幼儿开始时体重停止增长,随后体重下降。

体力下降,患儿易疲倦、乏力、精神差、记忆力减退,严重时婴幼儿智力发育也会受到影响。

水肿,蛋白质严重缺乏时会出现水肿,但程度不一,下肢及面部较明显,按下后可以看到凹陷,甚至可出现全身水肿。

免疫功能降低,营养不良的婴幼儿容易患感染性疾病,并且程度严重,死亡率较高。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的主要表现为,合并其他营养素缺乏,营养不良婴幼儿容易合并出现贫血维生素A缺乏及锌缺乏等。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的预防,婴儿出生后应坚持母乳喂养,按时添加辅食,对母乳不足者应采用合理的混合喂养和人工喂养,从小养成不偏食、不挑食,少吃零食的好习惯。

做好疾病预防减少感染,控制腹泻、坚持
锻炼与户外活动以增进食欲提高消化能力。

维生素A缺乏病,维生素A的主要生理功能和维持正常的视觉功能,特别是暗光下的视觉。

维持皮肤的健康,以及促进生长和增强免疫力。

婴幼儿摄入维生素A不足则容易发生相应的缺乏疾病。

维生素A缺乏常见的原因,包括一、维生素A摄入量不足,婴幼儿体内的维生素A储存量低,维生素A及其前体胡萝素的摄入量不足可引起维生素A缺乏。

二、疾病引起维生素A缺乏,一些感染性或传染性疾病例如
麻疹、肺结核、猩红热、肺炎等由于高热可使肝脏组成的维生素A分解加快,而疾病时食欲不振使维生素A的
摄入量减少肠道吸收障碍。

维生素A缺乏的主要表现为,婴幼儿生长发育迟缓,皮肤干燥、角化脱屑,夜盲、结膜干燥,抵抗力下降,易患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性疾病。

维生素A缺乏的预防,增加维生素A以及其他有关营养素的摄入量特别是蛋白质和脂肪,多吃些富含胡萝卜素的蔬菜和水果也有助于改善卫生素A的营养状况。

如果在短期内膳食得不到明显改善时,通过食物中强化
维生素A也可收到很好的效果。

维生素D缺乏病,缺乏维生素D会引起婴幼儿佝髅病俗称软骨病主要是因为食物中缺乏维生素D或者因为缺乏日光照射而使体内合成维生素D的量减少,从而使婴幼儿的骨骼容易软化变形。

维生素D缺乏常见的原因包括:一、日光照射不足,维生素D可经过日光中的紫外线照射后在体内转化合成,日光照射不足是维生素D缺乏的主要原因。

二、维生素D摄入不足,婴幼儿喂养不当,缺少富含维生素D
的食物,早产儿、多胎儿由于先天不足肝功能不完善,维生素D及钙、磷储存量少,出生后生长又比较迅速,
容易发生缺乏病。

维生素D缺乏常见的原因维生素D及钙、磷的肠道吸收障碍,维生素D为脂溶性维生素,其吸收完全依赖肠道的脂质吸收能力。

肠道吸收不良综合征影响维生素D及钙的吸收,是营养性佝髅病常见的原因。

维生素D缺乏的表现,精神神经症状表现为多汗、夜惊、好哭等,由于汗液刺激,婴儿经常摩擦枕部,形成枕秃或环形脱发、骨骼的表现,头部可发生颅骨软化,重者有乒乓头,即两侧后枕下部按压有乒乓球感。


胸部两侧肋骨与软骨交界处呈鸡胸,脊柱后凸呈驼背,两下肢膝部外弯成O型腿或内弯成X型腿。

腕、踝部圆
凸成手镯或脚镯等。

维生素D缺乏的表现还表现在腹肌软弱无力,腹胀,生长发育落后,免疫力低,易患肺炎、腹泻等病,容易骨折。

维生素D缺乏的预防,主要通过日光照射,日光照射是预防佝髅病最经济、最方便最安全又最有效的方法,但必须开窗或到室外接受日照方为有效。

坚持母乳喂养,婴儿出生后应该用母乳喂养对断母乳的婴儿可食用牛
羊奶最好每日500毫升补充维生素D。

早产儿或日照少地区出生婴儿出生后应在专业人员指导下开始服用维生素D。

铁缺乏与缺铁性贫血,铁在体内主要参与氧的运输,是血红蛋白的重要组成部分还参与机体代谢免疫功能影响智力和学习能力。

贫血是婴幼儿最常见的营养缺乏病之一。

发病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饮食中缺乏造血的原料,其中由于缺乏微量元素铁所引起的贫血称为缺铁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常见的原因,食物中的铁摄入不足偏食、挑食等不良饮食习惯,导致摄入含铁丰富的食物较少,造成食物中摄入的铁不能满足机体需要。

食物中铁的生物利用率较低,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的婴幼儿辅食中铁不
易被吸收。

机体对铁的需要量增加,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婴幼儿铁的需要量增加而摄入量却未相应增加导致机体
出现相对铁缺乏。

缺铁性贫血的表现,主要有缺铁性贫血的临床症状多为非特异性表现,例如食欲减退、疲乏无力、心慌气短头晕眼花,厌食往往是缺铁性贫血的早期和普遍的症状。

有些婴幼儿还出现异食癖,喜欢吃泥土、墙土、纸等。

铁缺乏影响身体发育和智力发育,烦燥,易激惹、呆滞对周围不感兴趣,精神涣散和注意力不集中。

铁缺
乏还可使活动和劳动耐力降低,机体免疫功能和抗感染能力下降。

缺铁性贫血的预防,主要有增加含铁丰富食物的摄入,预防婴幼儿缺铁性贫血应多选择含铁丰富和铁吸收率较高的动物性食物,如肝脏、肉类等。

增加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的摄入,维生素C可促进铁的吸收,新鲜蔬
菜和水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

服用铁补充剂对于已经发生了缺铁和缺铁性贫血的儿童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口服铁补充剂。

锌缺乏病,锌对婴幼儿正常生长发育起着重要作用,可以促进生长发育和组织再生。

维持正常味觉、促进食欲,维持正常的性发育,参与免疫功能与头发、骨骼、皮肤正常生长有关。

锌缺乏病常见的原因有食物中锌的摄入不足,由于婴幼儿食物中含锌少,或锌的生物利用率低,以及存在脂酸膳食纤维等干扰性吸收的因素影响了锌的摄入。

婴幼儿锌的需要量增加,处于快速生长发育期的婴幼儿对
锌的需要量增加,会增加机体出现锌缺乏的危险。

其他原因如肠吸收障碍等继发性因素也可导致严重的锌缺乏。

锌缺乏病的表现主要有厌食,缺锌时婴幼儿味蕾功能减退,味觉功能降低,食欲不振,进食减少,生长发育落后,缺锌能够妨碍蛋白质合成并造成进食减少,影响婴幼儿生长发育,严重者可有侏儒症。

缺锌严重的婴
幼儿智力发育也可能受到影响,甚至有精神障碍。

异食癖,缺锌婴幼儿可能会出现喜欢吃泥土、墙皮、纸张、煤渣或其他异物等现象,易感染,缺锌者免疫功能降低,创伤愈合不良,易患各种感染性疾病包括腹泻。

皮肤黏膜的表现,缺锌严重时全身皮肤可有各种皮疹、大泡性皮炎、复发性口腔溃疡、下肢溃疡长期不愈及轻重不等的脱发等。

锌缺乏病的预防,一、增加含锌丰富的食物摄入,例如、肉、蛋、奶、海产品,豆类及豆制品等的摄入量。

粗细粮搭配临时搭配少量干果,多吃新鲜蔬菜与水果保持平衡膳食,切忌饮食单一或偏食、挑食。

二、服用锌
补充剂对于有明显锌缺乏症的婴幼儿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可服用单独的锌补充剂多种矿物质补充剂和多种维生
素与矿物质补充剂。

碘缺乏病,碘在体内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最主要的是维持正常代谢,如能量代谢,促进生长发育包括体格生长发育和神经系统发育。

碘缺乏病常见的原因主要有膳食中长期碘摄入量不足,第二婴幼儿对碘的生理需要量增加。

碘缺乏病的表现,正常发育缓慢或停滞,胎儿期甲状腺功能不足生长发育会出现一系列的障碍,婴儿出生后会出现聋哑、矮小、生长停滞称为克汀病又叫呆小病。

智力低下胎儿或儿童即使不是严重缺碘只是轻中度碘
缺乏也可影响脑发育出现障碍造成儿童智商低下。

碘缺乏病的预防主要通过服用碘强化食物,在所有碘缺乏地区坚持预防性补碘,主要渠道是通过食用碘盐,还可以增加富含碘的海产品的摄入,碘存在于海产品和富碘土壤生长的食物中,例如海带、紫菜及发菜含碘量
较多。

海鱼、虾、干贝、海参等含碘量也较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