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一专题二一轮复习

合集下载

高三一轮复习: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二第三课 伟大的抗日战争课件 (共51页)

高三一轮复习: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二第三课 伟大的抗日战争课件 (共51页)

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
召开瓦窑堡会议确定方针。
1936年,中共满洲省委组织抗日联军(核心) 组织抗日义勇军 抗联 第十九路军抗日1932、山海关抗战、长 城抗战、察哈尔抗日同盟军1933
东北军民 国民党爱 国将士
西安事变1936( 时间、人物、 意义) 抗日民族统一
工商社会各界 抵制日货,募捐 青年学生
1938年
进犯徐州。10月,广州、武汉被日军占领,中国失去了 华北、华中和华南等大片领土。
长驱直入 ⑴主要是日本蓄谋已久;⑵敌强我弱; 的原因 ⑶国民政府的不抵抗政策、“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的结
卢沟 桥 事变 1937
暴行之一:
南京大屠杀
南京大屠杀期间,日军目黑辎重兵联队 南京大屠杀中被杀害的儿童 兵站汽车第十七中队村濑守保拍摄的南
不断扩大侵略战争 南京大屠杀 政治经济军事思想 局部抗战 全民族 的抗战 抗日救亡运动
国民党正面战场
抗日战争 的胜利
敌后战场
抗战胜利的历史地位
第一阶段:局部抗战( 1931-1937年 ) 抗日救亡运动的不断高涨。
号召发动民族革命战争驱逐日冠;
中 国 社 会 各 阶 级 阶 层 的 反 映
中国共 产党
——美国历史学家谢尔顿·H·哈里斯
三政 治:汪 伪 政 权
四 经 济:掠 夺 军 需
五文 化:奴 化 教 育
四经济 :抢 夺 民 财
罪行三:血腥的殖民统治
总目的 巩固和扩大统治
措 政治 以华治华,利用汉奸,扶植傀儡政权 经济 大肆掠夺中国的资源、财富和劳动力 施 文化 推行奴化教育和愚民政策
日本侵华对中国产生了哪些危害?
一轮复习 伟大的抗日战争
课程标准: 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 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 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 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子目分析 重点与难点 ☆ 一、侵华日军的罪行 1、比较全面抗战路线和片面抗战路线的异同

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备考策略

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备考策略
养),要注意学科关键能力的提升,要注重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说白了就是学生 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应对策略
(二)课堂复习应对策略
5、老师是一轮复习的领路人和指导者,要注重课堂创新,要调动学生参与合作探究 的积极性,让学充分参与课堂,享受课堂!老师要做好一轮复习的规划,要做好教 考衔接,要明白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与教学方法;课后如何展开练习。
下面就具体做法,做一个 示范!
1、一轮复习整体规划
模式:
高考考向+纲要通史+选必知识融合+新情境训练
1、研究近三年课改省份高考真题,研究考向,明确目标,渗透课堂。 2、整合《纲要》通史主干知识,突出重点、难点,在理解的基础上注重知识迁移能力 的培养。 3、提炼出与复习章节相关的选必知识,探索如何巧妙地融合。 4、说一千道一万,最终要落实东岸做题上。做题一定要新情境题,这样才能有利于学 生学科能力的提升,才能适应高考。


区域开发
江南的开发
江南经济迅速开发,中原发展相对缓慢


经 士族庄园经济和寺院经济占有重要地位
民 族
济 商品经济总体水平较低

各民族经济交流加强

儒学受佛、道挑战有了新发展
文 化 反佛思想;玄学盛行(选必)
科技文化成就
注:孝文帝改革另行讲述
选必知识融合
《中外史纲要》上: 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 建国家的建立 P14 第4课 西汉与东汉—— 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 巩固 P20
2、认识自己的实际学习情况,有针对性的改进。想想时空混乱该怎么办?知识体系 未构建起来怎么办?多和班主任即代课老师交流一下。你心里就会有方向。看看自 己目前的分数,与你心目中大学的目标还有多远?

高中历史必修一课件-第二单元一轮复习

高中历史必修一课件-第二单元一轮复习
以 《十二铜表法》为开端,《查士丁尼民法大全》为 总结的罗马法,是世界上内容最丰富,体系最完备, 对后世影响最广泛的古代法律。陪审制度、律师制度 、诉讼原则均起源与罗马法。
B
2.如果你是生活在公元前3世纪中期前的一位青
年,假如你的债务无法追还,你会以什么法律
来进行诉讼。
A.习惯法
B.《十二铜表法》
( ) 古代罗马的法律
A.体现了社会各阶级的利益与要求
C.表明贵族的法律解释权得到认可
知识点回顾
爱琴文明与古希腊的城邦制度 爱琴文明
古希腊城邦
古希腊城邦政体
雅典的民主政治
民主政治演变过程 民主政治的内容 民主政治的评价
古罗马的政制与法律
古罗马政体的演变 罗马法的形成
罗马法的影响
一、爱琴文明与古希腊的城邦制度
①特征:人民主权和轮番而治 ②民主政治机构: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民众法庭 ③运行模式:集体领导、选举制、任期制、议会制、
比例代表制、差额选举制等
雅典民主政治的进程
梭伦 改革
克里斯提 尼改革
伯利克里 改革
①废除债务奴隶②建立民众法 庭③差额选举公职人员④按财 产划分等级。
确立“陶片放逐法”
扩大公民参政范围,提高公 民大会、五百人会议权力; 为参政公民发放津贴
雅典民主政治机构
最高权力机关 负责审议并决定国家大事
公民大会附 属机构
筹备主持大会,(休会期 间)大会最高权力代表, 监督大会决议的落实
日常司法机关 负责司法与高级公职人员 资格的审查
二、雅典的民主政治 3、民主政治的评价

对人类社会,创立了一系列民主运作的方式,为人类 提供了民主模式借鉴。
对雅典社会,有利于发挥雅典公民的积极性;

一轮复习必修一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两课时)

一轮复习必修一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两课时)

C.制度法令的统一
D.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
▪ 4、(2015·江苏单科·2)据秦琅邪石刻,皇 帝之土,西涉流沙,东有东海。但西汉学者编写的 《淮南子》等书说颛顼帝即已“西济于流沙”,大 禹“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更有“纣之地,左 东海,右流沙”。上述差异最能说明( )
三、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2)对后世的影响: 积极影响: 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专制主义政治制度具有开创性。 它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 历代封建王朝所没用,影响深远。
消极影响:
①政治经济: 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延缓了封建制度的瓦解; ②思想文化: 摧残了文化,禁锢了思想; 阻碍了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
是君主专制,即皇帝是封建国家政权的主宰和权力中心。
(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形成(内容)
2、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 1)三公: A、丞相:
地位:“百官之首” 职能: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 B、御史大夫: 地位:副丞相; 职能: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并负责监察百官; C、太尉: 职能: 负责管理全国军务;
(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形成(内容)
3、地方行政制度:郡县制
(1)演变历程:郡 秦始县皇之把设郡,县源于制春度推秋行战国全。国秦。统一后,
(行2政)区内划容::分 郡之全内国又为分36郡若,干由县中。央政府直接管辖,一 官僚机构:郡守(上受中央命令,下督所属各县,定期向
丞相汇报工作)和县令(都由皇帝直接任命) (3)作用:
本课小结 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秦朝的统一
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











渭南市咸林中学2020届高二文科班历史一轮复习课件(2)人教版必修一1.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共21张PPT

渭南市咸林中学2020届高二文科班历史一轮复习课件(2)人教版必修一1.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共21张PPT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积极影响:
(1)对秦朝的影响:①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和中华民 族的形成,都起了重要作用。 ②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政治安定,促进封建经济的发展。 ③建立了地主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的专制统治,秦的暴政造成人民处境的恶 化。 (2)对后世的影响: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专制主义政治制度具有开创性。它 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没用,影 响深远。
【合作探究】
西方古希腊雅典是怎样打破血缘关系的?
梭伦确立财产等级制,将公民划分为四个等级, 用财产关系打破贵族的世袭特权 克里斯提尼用十个地域部落取代四个血缘部落, 用地域关系打破血缘关系
(四)、巩固统一的措施
颁布通行全国的秦律——加强皇权,巩固中央集权。 统一货币、度量衡、车轨——有助于统一国家概念的加强 统一文字(小篆、隶书)——促进各地文化交流 修建驰道、灵渠——加强联系,维护安定统治; 修筑万里长城——防御匈奴; 进行大规模移民----控制豪富,巩固统治
3、郡县制的作用 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加强了中央集 权,是官僚政治 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4、郡县制与分封制的比较
比一比
相同:
分封制与郡县制的
性质:都是中国古代社会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 目的:都是为了巩固统治阶级的统治
分封制 郡县制 封建社会 奴隶社会
不同点:
时 代
与中央政府的关 被分封的诸侯具有一定的独立性, 中央政府属下的地方行政机构,郡守和县令 系 封位世袭 都由皇帝任免 影 响 划分标准 容易形成割据势力 与宗法制相联系,以血缘关系为 基础 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在国家大一统条件下实行的,按地域划分
分封诸侯国将重蹈覆辙,诸侯割据。推行郡县制度。 (3)上述争论的结果如何? 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在全国范围内 推行郡县制。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要点复习专题二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要点复习专题二

(二)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中国近代史概述:1.时间界限:1840年鸦片战争——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2.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3.社会主要矛盾: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旧民主主义革命(1840到1919)4.革命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到1949)5.基本线索:(1)外国资本主义侵华史:即外国资本主义列强不断侵华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不只是指发动战争,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各方面)(2)中国人民的抗争和探索史:既是中国人民前仆后继、不屈不挠的抗争史,又是先进的中国人探索各种救国救民道路的探索史。

(中国人民:农民阶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探索史:由向西方学习到向苏俄学习,最终中国共产党探索出适合本国国情的革命道路)考点1 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发动的侵略一、鸦片战争(1840年—1842年)1、原因根本原因:英国企图打开中国国门,变中国为它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

直接原因:虎门销烟。

2、结果:中国战败,被迫和西方列强签订《南京条约》。

(1)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①割香港岛给英国;②赔款2100万银元;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④协定关税。

(2)1843年,《南京条约》附件:即《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从中攫取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居留等特权3、《南京条约》影响:①社会性质的变化:由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最主要影响)②社会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开始转化为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③革命任务: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本国封建统治的双重革命任务。

▲鸦片战争影响经济上,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逐渐卷入资本主义市场。

阶级关系:鸦片战争的赔款,加紧搜刮人民,鸦片输入剧增,银贵钱贱,大量农民破产——阶级矛盾进一步激化,促发了太平天国运动。

高中历史必修1-3全套复习提纲

高中历史必修1-3全套复习提纲

4、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了解北伐战争 开始时间:1926年7月,国民大革命失败标志:1927年蒋介 石和汪精卫分别制造了四一二政变和七一五政变。 了解南昌起义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南昌起义的时间:1927年8月1日(建军节) 1927年9月秋收起义后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创建了井冈上 革命根据地。 了解红军长征的主要史实 长征的直接原因: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根本原因:左倾错 误。开始时间:1934年10月,结束: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 吴起镇;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宁会师,宣告红军二万五 千里长征胜利结束。 理解遵义会议 1935年1月召开遵义会议。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在 中央的统治,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 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 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妥善处 理了党内长期存在的矛盾和分歧,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
3、侵华日军的罪行



了解南京大屠杀 1937年12月,侵华日军杀害中国同胞30万人。 了解七三一部队的罪行: 在中国土地上研制细菌和化学武器,惨无人道用活人 进行试验,并在20个省实施细菌战和毒气战。
4、全民族的抗日战争





了解淞沪会战、太原会战中的平型关战役、徐州会战中的 台儿庄战役和百团大战的抗战史实 淞沪会战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太原会 战中的平型关战役取得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徐州会战中 的台儿庄战役取得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指挥者:李宗仁。 百团大战:1940年下半年,彭德怀在华北歼敌4万人,沉 重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 1937年中共在洛川召开会议,确定了全面抗战路线 了解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和作用 建立: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的初步建立,1937年9月国民党发表了中共提交的国共合 作宣言,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 认识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从国内来说是中国人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的反对帝国 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 从国际来看,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

高中历史总复习资料 (全)

高中历史总复习资料 (全)

高中历史知识库必修一政治文明历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1课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2课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3课从汉至清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专题二古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5、6课雅典民主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7课罗马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最全的高一历史必修一复习资料 (强力推荐)

最全的高一历史必修一复习资料  (强力推荐)

高一历史(必修1)专题一: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第一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1、西周的分封制:目的: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分封的对象:王族、功臣、先代贵族;诸侯的权利和义务:①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②设立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

分封制的作用(影响):加强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有利于周朝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

2、西周的宗法制:特点:嫡长子继承制作用(影响):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3、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①神权与王权结合②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③完善制度第二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郡县制和皇帝制度的建立①郡县制的建立:春秋战国时期,列国陆续出现了郡、县等新的地方行政区划形式。

秦灭六国后秦始皇采纳了李斯推行郡县制度的建议,把郡县制推广到全国。

②郡县制特点: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调动任命,不得世袭。

郡县制的特点在于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

2、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过程(1)皇帝制度的创立:①皇帝独尊②皇权至上(核心,是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重要特征)③皇位世袭(2)建立较为完备的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中央:丞相(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御史大夫(下达诏令、监察事务)、太尉(全国军务)。

(3)郡:最高一级地方行政机构。

郡的最高行政长官郡守;县:郡的下级行政机构。

县的长官:县令或县长,主要任务是治理民众,管理财政、司法、狱讼和兵役。

3、影响(1)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政治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朝所沿用,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

(2)秦朝中央官制和郡县制的实行,形成了中央到地方的垂直管理体系,便于皇帝对中央和地方的统治。

第三课从汉至清政治制度的演变1、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1)汉初: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背景:汉初郡国并行措施: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汉武帝实行推恩令作用:解决了王国问题,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和发展了大一统局面。

历史一轮复习计划(3篇)

历史一轮复习计划(3篇)

历史一轮复习计划(3篇)历史一轮复习计划(通用3篇)历史一轮复习计划篇1一、指导思想以“导向正确、方法科学、全面扎实、问题中心、主题鲜明、训练高效”为指导,立足基础,着眼能力;立足“纲标”,活用教材;突出重点,强化主干。

在重视使学生建立全面、扎实的基础知识,构建科学、系统的知识结构的同时,重视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历史知识、进行知识迁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整个复习备考中,团结协作,刻苦钻研,精益求精,开拓创新。

二、学情分析学生没有经历过高考,对高考知之甚少,且历史基础知识不扎实,对历史的学习方法还不能比较好地掌握,答题不规范;学习习惯还没有真正养成。

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差,得分能力低。

具体表现为:①尖子不尖,尖子生虽有一定的基础,但学科优势不明显,需要重点培养;②“尾巴较大”,尤其是普通班的部分学生上课不认真,考试不在意,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③学生历史学科思维相对较弱,需要下功夫加大挖掘潜力。

只要师生共同努力,积极配合,努力提高,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备考意识,提高复习效果和质量。

三、复习目标通过一轮复习,达到对基础知识的记准、记全、记牢的'基本要求,达到对基本能力的史论结合、活用知识、以史为鉴的基本要求,备战高考。

四、复习思路依据《考纲》《说明》,优化复课理念;依“纲”据“标”,优化复习内容;重视复课设计,优化复课过程;以问题为中心,优化复兴方法;把握适度原则,优化训练过程;倡导合作、和谐,优化资源利用。

五、复习步骤一轮是单元复习阶段,做好基础知识复习,整合各模块,狠抓细、新、活,严抓知识点、突破点、考点,规范答题思路、步骤。

同时进行学科主干知识的复习,从文明史观、现代化和全球化等三大角度,基本遵循课本顺序,适当调整,针对高考考点进行有效复习,特别是一些重、难点以及高考出现频率较高的知识进行多角度、多视角讲解,引导学生梳理知识脉络,构建知识体系、知识框架,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体时间从_年7月1日至_年3月初,具体安排如下:时间复习内容_年7月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二单元_年9月必修一第三、四、五单元_年10月必修一第六、七、八单元_年11月必修二第一、二、三单元_年12月必修二第四、五、六、七单元_年1月必修二第八单元、必修三第一、二、三单元_年2月必修三第四、五、六、七单元_年3月初必修三第八单元历史一轮复习计划篇2一、基本情况:高考即将来临,最后一百天的复习成为关键。

2023年人教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二部分考点培优训练 第17讲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2023年人教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二部分考点培优训练 第17讲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必修一第四单元科学社会主义运动的兴起与发展第17讲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一、选择题1.(2022·山东济南)1949年9月,当国旗图案在全国政协会议上通过后,“许多机关、团体、学校、商号以至民宅,立即自发去订新式国旗。

光永茂实业公司一家在三天之内就做了四千多面。

包揽做国旗的新建被服厂各单位,连明连夜地赶,也还是不能满足顾客的要求”。

这说明(C)A.民众追求新的社会风尚B.民族工业获得发展良机C.新兴政权得到民众认同D.国内工业生产技术落后[解析]根据材料“许多机关、团体、学校、商号以至民宅,立即自发去订新式国旗”“三天就做了四千多面”“连明连夜地赶,也还是不能满足顾客的要求”等信息可知,在新中国即将成立之际,民众自发购买国旗,形成抢购国旗的热潮,这说明新兴政权得到了民众的认同,故C项正确;国旗是国家政权的象征,而社会风尚指的是百姓的生活风气和时尚,因此民众抢购五星红旗不能说明追求新的社会风尚,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了国旗生产企业的情况,但不能代表当时中国民族工业的情况,故B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民众抢购五星红旗的热潮导致工厂日夜赶工,并不能由此得出国内工业生产技术落后的结论,故D项错误。

2.(2022·宁夏模拟)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发布《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简称“五一号召”,号召“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

“五一”号召当即得到了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海外华侨团体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热烈响应。

“五一号召”的主要作用是(C) A.促成了重庆政治协商会议召开B.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战略决战的胜利C.揭开了筹备建立新中国的序幕D.标志着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建立[解析]根据材料“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并结合所学知识,这为筹备建立新中国揭开了序幕,所以C项正确;“重庆政治协商会议召开”应为抗日战争后,与题干时间不符,所以A项错误;三大战役大致是在1948年9月—1949年初,与题干时间不符,所以B项错误;此时中国还没有建立政治协商制度,因此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还未建立,所以D项3.(2022·河北模拟)下表为1949年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代表比例分配表。

必修一 专题二 鸦片战争与民族危机

必修一  专题二 鸦片战争与民族危机

高考历史复习第一轮中国近代史专题基础复习专题二、一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重点:培养学生宏观梳理列强侵华史实,并通过分析、综合和比较,概括出列强侵华危害的能力。

难点:引导学生总结出列强的侵略是形成近代中国民族危机的根本原因。

【专题整合】中国近代史(1840—1949年):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主要矛盾: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历史分期: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基本线索:(一)是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华史(中国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屈辱史)一、比较鸦片战争前中英两国政治、经济、外交、思想文化、军事的差异,总结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

结论:二、请根据考点要求说出近代侵华战争的名称、侵华时间、发动国家、结果及失动原因、签订不平等条约及影响。

表二:1、合作探究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后中国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①在政治上:②在经济上:2、合作探究2:比较《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内容方面的异同点。

从中得出什么结论?(主要从不同点中比较得出)①同:②异:结论:例1.2012年,在《南京条约》签订170周年之际,此条约对近代中国的重大影响反复进入学者视野,该条约最能反映当时英国意图的规定是:()A 勒索大量赔款B 协定关税C 开放通商口岸D 割占香港岛例2.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中写到: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中国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1840~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60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4~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

这三次战争的共同之处是()A.中国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B.中央机构完全半殖民地化C.通商口岸开放由内地向沿海扩展 D.列强侵略以资本输出为主例3.《辛丑条约》签订后,美国公使曾说过一句话,你认为他讲的会是()A.外国公使可以任意斥责一切对待外国人不称职的中国官吏B.在那里,中国的法律不适用,中国的法院和警察没有管辖权C.中国征收关税应与我们协商D.我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合法了,更便利了三、列强侵华对中国的影响。

历史必修一专题一二复习

历史必修一专题一二复习

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1、概念及其相互关系:1.专制制度(中央的决策方式):皇帝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从决策到行使军政大权,都具有随意性和独断性。

中央集权(相对于地方分权而言):全国各种军政大权归属中央,地方完全由中央管理和控制,充分执行中央的政令。

专制主义与中央集权有密切的关系,不能把它们截然分开。

在中国历史上往往是皇帝代表了政权,中央集权就是以皇帝为中心,皇帝可以在中央高度地垄断一切权利。

包括秦汉在内,我国封建社会基本的国家形式就是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紧密联系,皇帝个人既体现了专制主义,又反映了中央集权的贯彻。

2、形成原因和条件:原因:A、经济上:是维护封建经济基础的需要;B、政治上:随着经济力量的增长,新兴地主阶级迫切要求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权,以维护其政治和经济利益;同时也是巩固国家统一的需要;C、思想上:战国时法家韩非子关于中央集权和法制的思想,为秦建立中央集权制奠定了理论基础;D、实践上:战国时商鞅变法,初步确立了君主集权的政治体制,其中地方上建立县制的规定,强化了国君在政治上对国家统一的权力。

这为秦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提供了成功的经验。

客观条件:A、春秋战国的混乱局面和周王室的软弱无力是历史的教训,也是这种制度产生的客观历史背景;B、秦的统一和强盛。

3、演变历程:(1)、战国时期:初步形成 (各国的变法运动、法家提出的中央集权和依法治国思想形成了一套系统的中央集权理论);(2)、秦朝:正式建立(秦朝建立起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3)、西汉:空前加强 (汉承秦制、有因有革);(4)、东汉:进一步加强(加强监察制度等);(5)、隋唐: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度);(6)、北宋:强化(北宋采取措施,使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得以强化);(7)、元朝:新发展(中央的中书省、宣政院和枢密院、地方的行省制度);(8)、明清:达到顶峰(明朝时君主专制空前强化的措施、清朝时增设军机处和大兴文字狱等);(9)、反君主专制民主思想的产生(李贽、黄宗羲等)。

必修一专题二1 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复习)

必修一专题二1 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复习)

2近代中国被迫开放通商口岸
鸦片战争5口 第二次鸦片战争 11口
苏州 重庆 沙市 杭州
甲午战争4口
多元化解读“通商口岸的开辟影响”
革命史观:是列强殖民侵略的重要标志,是对华商品 输出和 输出的基地,使中国经济主权受到严重 资本 殖民地 损害,加速了中国半 进程; 工业 现代史观:促进了 自然 经济的瓦解,是中国近代 城市 诞生地相对集中区,推动了近代 的崛起; 整体史观:加强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使中国日益卷入 资本主义 市场,成为资世界体系的重要组成 部分; 农耕 文明史观:是中国了解和学习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窗口, 工业 最早接受西方民主思想,也是中国 文明最早 向 礼仪交往 文明转型的地方,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转型; 社会史观:是传统与现代文明的交汇地,在思想观 念、 、生活习俗等发生了重大变化,
三 国 干 涉 还 辽 - 开 端
甲午战争
瓜分狂潮
门户开放政策
要求门户开放
西方漫画:小矮 子打倒大个子
第二次工业革命
⑴赔款数额越来越大; 元——两 ⑵割地面积越来越大; 沙俄 ⑶通商口岸由沿海延伸内地; 《天津条约》 ⑷经济侵略:商品输出开拓市 场为主转向资本输出、瓜分中 国为主; 甲午战争、《马关条约》“合法化” ⑸侵华方式:直接转以华治华。 《辛丑条约》
中国的反应
专题二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1840 1842 1856 1860 1883 1885 1894 1895 1900 1931 1937 1945 鸦片战争 第二次 中法战争 鸦片战争 甲午战争 八国联军 侵华战争 抗日战争
黄反 三元里抗英 左宗棠收复新疆 海 割 海台 战斗 争
义和团 抗 全 反帝运动 日 民 救 抗 亡 日
①列强侵华的本质意图:为了打开或扩 大市场;独立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 封建国家; ②列强多种方式的侵略是中国民族危机 始终存在的根本原因; ③封闭必落后,落后就要挨打! ④挨打必思变,自强(发展生产力)是 必然之路。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历史必修一 第二单元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政治制度古罗马的政制与法律麓版知识精讲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历史必修一 第二单元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政治制度古罗马的政制与法律麓版知识精讲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历史必修一第二单元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政治制度古罗马的政制与法律麓版【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一轮复习历史必修一第二单元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政治制度古罗马的政制与法律二. 学习目标:了解罗马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在维系罗马帝国统治中的作用,理解法律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价值。

三. 重难点讲解:知识点一、从某某国到帝国(1)罗马建城之初,实行君主制。

公元前6世纪末,建立某某国,实行贵族某某制。

公元前27年,军阀屋大维正式确立个人独裁统治,因其采用“元首”称号,这种制度被称为元首制。

(2)公元前6世纪末,建立某某国:机构和官制:罗马某某制主要由执政官、元老院、公民大会三层机构组成。

执政官是某某国的最高官职,共两名,两人权力相等,由选举产生,任期一年。

为避免独断专行,一切政令必须经两人同意方可执行。

元老院是国家决策机构,全体成员皆由贵族组成,实行政事共商、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

公民大会是平民可参加的会议,负责选举公职人员和通过元老院拟定的提案。

在某某国早期,贵族垄断一切国家权力。

平民为维护自身利益,与贵族进行了长期的政治斗争,迫使他们不断让步,最终允许他们选举自己的官员,以监督政府行为,平民保民官由此设立。

某某国时的扩X:为扩大领土,罗马积极对外扩X,经过几百年的鲸吞蚕食,最终成为地中海霸主。

到某某国末期,某某政体的基本原则已被废弃,罗马从贵族某某制走向帝制。

(3)帝国的建立及发展:实行元首制:元首制的建立:公元前27年屋大维建立元首制,这一年元老院授予他“奥古斯都”的尊号,这一年通常被认为是元首制的正式开始之年。

元首制的实质:披着某某外衣的君主专制。

元首制的特点:在元首制下,元老院受元首控制。

奥古斯都集军政、司法、某某等大权于一身,确立了较完整的统治秩序,罗马帝国进入了近200年的相对稳定时期,历史上称为“罗马和平”。

实行公开的君主统治:自公元3世纪始,罗马帝国陷入严重的危机之中。

罗马皇帝戴克里先彻底抛弃某某外衣,实行公开的君主统治。

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一专题二

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一专题二

材料二 中国政府对陛下(英王)官员与臣民已经犯下突然而残酷
的战争罪行,用最近这样的方式强迫缴出英国人的财产就是一种侵略, 这在原则上是如此地危险,在实行上又如此地不能容忍,所以,为每 一件损失要求完全的赔偿,已成为文明的高尚义务了。 ——1839年《英国驻华商务监督义律 致英国外交大臣巴麦尊的机密件》 材料一中马克思认为英国发动战争的目的是什么?
香港岛 1842《南京条约》
阅读材料——义和团揭贴,回答问题。
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
天无语,地焦干,只因鬼子止住天。 天爷恼,仙爷烦,一同下山把道传。 神出洞,仙下山,附着人体把拳玩。 掀铁路,拔线杆,紧急毁坏火轮船。 肯定爱国精神
但,
①迷信 ②盲目排外 ③依赖清政府
大法鬼,心胆寒,英美德俄尽萧然。
[历史广角]
租 界 指帝国主义国家为了扩大在中国的侵略势力,根据不平等条约 在通商口岸强占一部分土地,形成完全独立于中国行政系统和法律 制度之外的,实行殖民地统治的特殊地区。租界是中国领土上的国 中之“国”。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半殖民地在政治上是指丧失了部分主权而不是全部的主权;在 经济上是指中国逐渐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沦为资本主义国家 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在文化上则表现为“西学东渐”。半封建 是指形式上仍是封建统治,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实际上社会已 逐渐近代化。但无论是从政治上还是经济上,都不能认为中国一半 是殖民地一半是封建或认为政治上是半殖民地经济上是半封建。
A.虎门销烟 C.甲午中日战争 B.鸦片战争 D.五四运动
(
)
第二步:析选项 选项 A 对应度 有关但 不准确 正确 有关但 不准确 与题 无关 理由 虎门销烟是鸦片战争的导火线,不符合 “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进程的转折事 件”的史实 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成为半殖民地半封 建社会 甲午中日战争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 建的程度,但没有改变历史的进程 五四运动爆发时间是1919年,时间上不 符合

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高中历史必修1:第二单元 第七课 智能演练轻松闯关

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高中历史必修1:第二单元 第七课 智能演练轻松闯关

1. 1905年成立的同盟会, 被誉为“中国革命之母”. 这主要是因为()A. 首次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斗争目标B.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有了统一的领导中心C. 革命党人着手发动起义推翻清朝统治D. 孙中山共和革命思想为民众广泛接受解析: 选B.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同盟会成立以后, 中国的民主革命有了统一的领导中心, A、D两项表述错误, C项发生在同盟会成立前, 不正确.2. (2012·湖北省武汉市高一月考)毛泽东指出: “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正规地说起来, 是从孙中山先生开始的. ”这是因为孙中山第一个()A. 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B. 建立了资产阶级的政治团体C. 提出了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主张D. 发动反对清政府的武装起义解析: 选C.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 第一个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是《资政新篇》, 资产阶级政治团体在当时也有许多, 太平天国运动的目标也是武装推翻清政府, 排除A、B、D三项. 而从第一个资产阶级政治团体兴中会建立之初, 孙中山就明确提出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故选C项.3. (2012·安徽省蚌埠二中测试)某位导演准备拍电视连续剧《孙中山》时, 需要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诞生写一段“画外音”, 如果要你为下列材料把脉, 你认为哪一项不.适合()A. 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B. 它体现了资产阶级的革命性和民主性C. 它特别规定总统制与三权分立体制D. 它是借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宪法的基本精神和原则制定的解析: 选C. 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临时约法》颁布的目的是为了限制袁世凯的权力, 故约法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 而不是总统制, C项表述不正确.4. (2012·浙江省杭州市高一月考)辛亥革命“打开了中国近代化的闸门”, 使20世纪的中国历史发生了第一次巨变. 这主要表现在()A. 它推翻了清政府的腐朽统治B. 它创立了民主共和制度C. 它动摇了封建制度的根基D. 它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解析: 选B. 近代化是近代世界各国一个共同的发展趋势, 而辛亥革命也是这一趋势的反映,从在中国历史上的作用看, 辛亥革命更多地体现了政治意义, 即在政治民主化上的作用.5.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 2010年10月22日, 政协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关于举办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活动的决定. 决定指出, 2011年10月10日是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日. 届时隆重举行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大会等纪念活动; 成立由王刚副主席任主任、钱运录副主席兼秘书长任常务副主任的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活动筹备办公室, 负责各项纪念活动的筹备工作. ——新华网材料2: 纪念辛亥革命武昌首义100周年官网由武汉市委、市政府主办, 长江网承办, 被列为市级重点督办项目. 网站以“百年辛亥, 百年武汉”为主题, 围绕纪念辛亥先烈, 追忆辛亥历史, 发掘首义文化, 弘扬首义精神, 展示百年武汉发展变化等重点, 利用现代网络传播手段, 全方位、多视角地宣传辛亥革命武昌首义这张亮丽的城市名片. ——新华网请回答:(1)据材料1和所学知识, 指出举办辛亥革命纪念活动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2)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的筹划过程中, 中国大陆的多个城市展开了举办权的大力争夺, 你认为可能加入争夺行列的城市有哪些?(3)如果你作为辛亥革命纪念活动的组委会成员, 你支持哪个城市举办?理由何在?解析: 本题考查了辛亥革命及其影响. 第(1)问历史意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现实意义难度较大, 需要结合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情况来回答. 第(2)问需考虑辛亥革命首先发生的地点以及资产阶级革命所涉及的一些主要城市. 第(3)问回答支持城市需要有相应的史实作为理论支撑.答案: (1)历史意义: 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具有近代意义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它推翻了在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统治, 建立了中华民国, 颁布了《临时约法》, 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发展.现实意义: 有利于推动我国目前的政治、经济体制改革, 促进海峡两岸的友好往来和交流, 有利于祖国统一.(2)争夺的城市: 武汉、广州、南京、中山市等.(3)支持武汉. 理由: 武汉是辛亥革命的首义之地;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首先在湖北武汉三镇取得成功; 湖北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为辛亥革命的发生奠定了良好的社会基础; 湖北的同盟会组织进行了大量的准备工作; 湖北新军成为辛亥革命的主要力量. (选择其他城市作答, 言之有理亦可)一、选择题1. 同盟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一个新阶段, 其主要依据是()A. 资产阶级革命派开始形成B. 从此展开了武装反清斗争C. 与保皇派展开激烈论战D. 革命有了统一的领导和纲领解析: 选D.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结论的理解, 中国同盟会成立, 革命有了统一领导和十六字纲领的指导, 故而革命有了新的目标方向.2. (2012·湖北省武汉市高一月考)叶圣陶在一则日记中写道: “课毕后阅读报纸, 见专电栏中有云: 武昌已为革(命)党所据, 新军亦起而相应……从此而万恶之政府即以推倒, 亦未可知也. ”日记反映的重要事件是()A. 黄花岗起义B. 武昌起义C. 北伐战争D. 南昌起义解析: 选B.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 从材料中“武昌”“新军”等关键信息可以判断为武昌起义.3. (2012·山东省济宁市测试)“东亚开发中华早, 揖美追欧, 旧邦新造. 飘扬五色旗, 国荣光, 锦绣山河普照. 我同胞, 鼓舞文明, 世界和平永葆. ”这段歌词创作的背景是()A. 洋务运动迈出近代化的第一步B. 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C. 北伐军进军长江流域, 胜利在望D. 一战结束, 中国成为战胜国解析: 选B. 从材料信息“中华”“民国”“五色旗”可知, 这段歌词创作的背景是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4. 近代以来, 中国人民为了实现民主政治, 不断同封建君主专制作斗争. 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是()A. 《钦定宪法大纲》B. 《中华民国约法》C. 《中华民国宪法》D.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解析: 选D. 注意对教材基础知识的识记.5. (2012·山东潍坊联考)1911年10月16日, 湖北军政府颁布了《中华民国鄂州约法》. 约法规定: “鄂州政府由都督任命的政务委员、议会、司法等部分构成……; 人民一律平等, 有言论、集会结社、通讯、信教、居住等自由……都督由人民公举, 任期三年, 连任以一次为限……议员由人民中选举产生, 议会可以向政务委员提出条陈、质问, 要求答辩或弹劾. ”据此判断, 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它的颁布标志着中华民国正式成立B.它实施了伏尔泰关于国家政体的主张C.它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基本精神与主要原则一致D.它是根据《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精神制定的地方性法规解析: 选C. 本题考查解读材料的能力. 约法内容体现的主权在民的原则.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成立. 伏尔泰在政体上主张君主立宪制.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于1912年3月8日, 体现的是主权在民、三权分立的原则. A、B、D不符合事实, 选C.6. 以下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理解, 正确而全面的是()①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②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③防止临时大总统专权是本法应有之意④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A. ①②B. ①②③C. ①②④D. ①②③④解析: 选D. 本题旨在考查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正确理解. ①体现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性质; ②可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分析得出; ③指出了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目的; ④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意义, 因此D项符合题意.7. “皇帝倒了, 辫子剪了, 这是1912年给中国人最大的感受. ”这直接说明了辛亥革命()A. 彻底摧毁了封建统治的基础B. 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C. 创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D. 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解析: 选D. 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王朝, 但封建统治的基础仍然存在, 排除A项; 从所给材料来看, 并没有提到民主共和的观念和资产阶级共和国, 仅仅是提到“皇帝倒了”, 排除B、C两项; 这一材料直接说明了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8. (2012·杭州模拟)1851年与1911年都是辛亥年, 在中国发生了两场大规模的革命运动. 这两场革命运动的相似之处是()A. 领导者都希望按照西方的政治模式改造中国B. 两者都建立了革命政党, 创办了刊物C. 革命者都是为生计所迫才揭竿而起的D. 革命都是从中国南方开始, 高潮发生在长江流域解析: 选D. 1851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D为这两场革命运动的相似之处.二、非选择题9.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 民国初年, 全国报纸总数高达500余家, 不少报纸以“民主”“民权”“民国”“国民”命名; 全国报纸发行总数达4200万份, “读报者虽限于少数人, 但报纸发表之意见, 有公众的或私人议论, 几乎下等之苦力, 亦受其宣传”.材料2: 民国三年, 戴季陶遇见一个老农, 因戴氏身着日本服装, 老农遂问其国籍. 戴称“予中华民国人也”. 老农“忽作惊状, 似绝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者”. 当戴氏告诉老农“你也是中华民国人”时, 老农茫然惶然, 连声说: “我非革命党, 我非中华民国人. ”请回答:(1)依据材料1, 你将如何评价辛亥革命?(2)依据材料2, 你将如何评价辛亥革命?(3)综合两则材料, 你又将如何评价辛亥革命?为什么?解析: 第(1)、(2)问阅读材料提取观点, 第(3)问考查全面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答案: (1)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大大提高了国民参政、议政意识等.(2)辛亥革命传播民主思想的范围十分有限, 没有改变当时中国尤其是农村的现状等.(3)从横向讲, 辛亥革命对城市和乡村的影响是不平衡的(材料1中的报纸主要在城市发行. 材料2中的老农生活在农村); 从纵向看,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有个过程, 辛亥革命只是个开端.。

2017年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练习必修1第5讲辛亥革命Word版含解析

2017年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练习必修1第5讲辛亥革命Word版含解析

必修一专题二第5讲一、选择题1.(2015·山东师大附中一模)“在1912和1913年,他们凭借技能和勇气争取使民国能够运转。

西式的民主制度马上证明太洋化、太新型和太软弱,难以负担他们托付的重任。

”文中的“他们”是指导学号04430139()A.维新派B.革命派C.立宪派D.中国共产党[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对辛亥革命的认识。

本题关键是题干的时间“在1912和1913年”和“民国能够运转”。

依据所学可知,这里的他们是资产阶级革命派,故B项符合题意;民国实行共和政体,而A、C两项都主张君主立宪制,故排除;中国共产党诞生于1921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故排除。

所以应选B项。

2.(2015·海南模拟)中国历代采用帝王纪年,这种办法一直沿用到清末。

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时,电告各省都督:“中华民国,改用阳历,以黄帝纪元四千六百九年十一月十三日,为中华民国元年元旦。

”中国纪年的变革导学号04430140()A.是当时政治体制演进的结果B.说明民主共和观念已深入人心C.是帝王纪年发展的必然产物D.表明民族主义的目标得以实现[答案]A[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辛亥革命的成果。

依据所学,辛亥革命是一场学习西方先进政治制度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改用阳历”便是其形式上西化的表现之一,故A项正确。

已深入人心、得以实现与辛亥革命失败的历史史实不符,故B、D两项错误。

改用公历属于西化的表现,故C项的表述错误。

3.(2015·启东中学期初)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评价:“辛亥革命的悲惨结果可由以下因素来解释:组成官僚的知识分子,专心于儒家经典。

……尽管19世纪后半叶中国的确发生了变化,但其变化的速度远远落后于对西方作出反应的其他国家。

部分人试图在中国建立从美国观察到的制度。

由于他们建立的制度……很快就在中国的政治现实面前土崩瓦解。

”材料指出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包括导学号04430141()①深受儒家传统文化的影响②向西方学习的进程缓慢③照搬西方体制④民族资本主义孱弱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辛亥革命。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历史必修一 第二单元 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政治制度岳麓版知识精讲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历史必修一 第二单元  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政治制度岳麓版知识精讲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历史必修一第二单元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政治制度岳麓版【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一轮复习历史必修一第二单元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政治制度古希腊的政治制度二. 学习目标:1、了解希腊自然地理环境和希腊城邦制度对希腊文明的影响,认识西方某某政治产生的历史条件。

2、知道雅典某某政治的主要内容,认识某某政治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

三. 重难点讲解:知识点一、爱琴文明与古希腊城邦制度古希腊文明是西方文明的源头,爱琴文明是希腊文明的开端。

人类早期主要文明多发生在“大河”流域,古希腊文明的发展和兴盛则以“海洋”为依托,它是希腊人联系外部世界的大通道,是维系古希腊文明发展的生命线。

1、爱琴文明(1)含义及组成:爱琴文明是指分布于爱琴海诸岛及其周围地区的文明,包括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

(2)克里特文明:时间:公元前2000年——公元前1700年。

特点:产生君主制国家,其标志是王宫建筑群和象形文字的出现。

(3)迈锡尼文明:时间:公元前16世纪上半叶——公元前12世纪。

特点:一系列君主国兴起,伴之出现的王宫、卫城、宏大的王室陵墓以及众多刻有文字的泥版文书,充满好战尚武气息。

(4)“黑暗时代”:公元前12世纪,由于另一支希腊人的入侵,迈锡尼文明被彻底毁灭。

此后的300年,希腊完全处于沉寂状态,被西方人称为“黑暗时代”。

2、古代希腊城邦:(1)古希腊城邦的兴起兴起的时间:公元前8~前6世纪,希腊走上了复兴之路,城邦发展起来。

古希腊城邦的概念:城邦是指希腊的一种国家形态,它一般以一个城市为中心,包括周边的若干村落。

古希腊最大的城邦是斯巴达和雅典。

(2)古希腊城邦的海外殖民扩X原因和结果:殖民运动的原因:必要性:希腊半岛80%是山地,适宜农耕的土地很少;可能性:希腊半岛三面环水,港湾众多,特别是通向西亚的航路上遍布岛屿,有利于航海与文化交流,因此航海业与海军对古希腊人有重要意义。

地少人多的古希腊人往往凭借这方面的优势向海外殖民扩X。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鸦片战争战败和《南京条约》及附件的签订——开始沦为半殖民 地半封建社会 2、第二次鸦片战争战败和《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的签订——中 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进一步加深 3、甲午战争的失败和《马关条约》的签订——半殖民地化的进程大 大加深
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的签订——最终使中国完全成 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英国取胜、中国战败的原因 (1)客观原因是英国综合国力强大 (2)主观原因清王朝的腐朽落后(政、经、军) 腐朽的封建主义对抗不了新兴的资本主义 “如果林则徐不被撤职查办,中国就不会失败” 这个观点对不对?请结合史实说明。
此观点没有看到历史发展的本质和趋势
结合史实分析鸦片战争对中国政治、经济、思想带来的影响?
认识:近代中国人民抗御外敌、坚决维护主权的斗争,是列强未能 把中国变为其殖民地的主要原因 (2)19世纪末的瓜分狂潮和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 A、瓜分狂潮的掀起(原因、过程、危害)P25 B、“门户开放”政策(原因、内容、实质、影响)P26
认识:侵华格局:英法主导——日本独霸——美国独大(资本主义世界政 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认识:列强侵略是近代中国民族危机出现的根本原因
1、 《上海县竹枝词》有诗云:卅年求富更求强,造炮成 船法仿洋。海面未收功一战,总归虚牝掷金黄。与上述内 容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 2) 指中国此后遭受列强的多次侵略,签订一系列不平 A.第二次鸦片战争 B.中法马尾海战 等条约,主权沦丧,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 A、鸦片战争 C.中日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 后中国被迫签订《南京条约》,开始沦为双半社会; B、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被迫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2. 1840年英国对中国发动了鸦片战争,有学者在谈到 半殖民地化进一步加深; C、甲午中日战争后被迫签订 这次战争之后中外交往的历史时曾说:“在鸦片战争以前, 《马关条约》,半殖民地化大大加深; D、八国联军侵华 我们不肯给外国平等待遇;在以后,他们不肯给我们平等 后被迫签订《辛丑条约》,完全沦为双半社会 待遇。” 问题:(13分) (3 1)他的观点否定了列强对中国战争的侵略性。 )“我们不肯给外国平等待遇”指的是什么?( 2分) (2)简要叙述中国在19世纪是如何受到“不平等待遇”的。 (9分) (3)你如何评价这位学者的观点?(2分)
政治上
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签订不 平等条约,国家主权开始遭到严重破坏 (领土、领海、司法、关税、贸易)
战后 经济上 中国成为西方列强倾销商品的市场和原 中国 料供应地。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 界市场,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逐步解体 社会 的变 化 倡导者:林则徐、魏源 思想上 萌发开眼
看世界的 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 新思想 ” 专著:《海国图志》等
①1931.9.18,“九一八” ----侵占东北 ;1932,建立伪满洲国 侵华日军的罪行 ② 1935,华北事变---中日矛盾成为主要矛盾 (1 )日本为什么要侵略中国? ③ 1937.7.7,“卢沟桥事变 ”----全面侵华 A、既定国策,蓄谋已久。(大陆政策、《田中奏折》、《国策基 ④ 1937.8.13,“八一三事变”----上海 准纲要》、“大东亚共荣圈”) ⑤ 1937.12.13,占领南京(大屠杀) B、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影响(1929-1933年) ⑥ 1938.10,占领广州、武汉 (华北、华中、华南) C、国民政府围剿红军 ——可乘之机 ⑦1940-1942,对抗日根据地的“大扫荡”。 (2)日本侵华的主要罪行? A、不断扩大军事侵略,占领中国大片国土。 B、实行残暴的殖民统治。 政治:扶植傀儡政权,以华制华;大屠杀;研制、使用生化武器 经济:经济掠夺; 思想:奴化教育;
第三条最能体现。
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
根本原因:英国完成工业革命,要打开中国市场,夺取原料产地。 直接原因:维护英国的鸦片走私。 有人认为“如果没有林则徐的禁烟运动,英国就不会发动战争”; 对不对,为什么?(必然性和偶然性) 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性 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扩大海外市场和殖民地 中国:封建制度腐朽和中国落后 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和英国 落 中 国 后 封建制度腐朽 政治挨 打 经济必 自然经济 然 军事性 装备陈旧、军纪败坏 外交 思想 闭关锁国 闭目塞听、愚昧无知 英 国 资产阶级统治建立和巩固 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船坚炮利 夺取市场和原料产 殖民扩张 地加紧对外扩张 经历两次思想解放运动
日本:增加了日本的侵略力量,促进了日本国内资本主义发展,使 其对外扩张更加疯狂 远东格局:朝鲜被日本控制;日本地位上升,中国地位下降;同时 列强的远东之争更趋激烈(三国干涉还辽)
条约中哪一条最能体现日本侵略中国进入了新阶段? 第四条最能体现。
《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影响
内 容 危 害
中国向各国赔偿白银4.5亿两
军事:列强发动一系列侵华战争 根本原因:义和团 (1)近代西方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主要有哪几次?(六次) 的反帝爱国运动, A、鸦片战争(1840年—1842年,英国) 阻止和打乱了列强 B、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年—1860年,英、法) 瓜分中国的计划
C、中法战争(1883年---1885年,法国) D、甲午中日战争(1894年—1895年,日本) E、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年) F、日本侵华战争(1931年—1945年) (2)西方列强为什么侵略中国?(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 西方资本主义迅猛发展,急需开辟更大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 (3)中国军队屡战屡败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 腐朽的封建制度。 (4)侵华日军的罪行 (5)侵华战争的结果 被迫签定不平等条约,主权丧失,半殖民地化逐渐加深。
《南京条 约》
2100万银 元
上海、宁波、 福州、厦门、 关税协定 广州
允许在通 沙市、重庆、 商口岸开 苏州、杭州 设工厂 严禁中国 人民参加 反帝活动 „„
《马关条 约》
辽东半 2亿两 岛、台湾、 白银 澎湖列岛 4 .5 亿 两 白银
《辛丑条 约》
题目:中国是怎样一步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两对矛盾
专题二) D、近代工业、近代科技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史(必 修Ⅲ专题三、四第 1课) A、外国资本主义同中华民族的矛盾
B、封建主义同人民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众的矛盾
A、民族革命——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两大任务 B、民主革命——求得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 四条线索
一、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加深(列强侵华史)
学习要求: 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发动的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 争、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史实,说明西方列强侵华 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深重灾难。 1、列强侵华的主要事件: 鸦片战争(1840—1842年)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 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 八国联军侵华 1900年 九一八事变(1931年)抗日战争(1937—1945年) 2、列强侵华的主要方式: A、军事:发动一系列侵华战争 B、政治: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进行政治瓜分 C、经济: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 D、文化:文化侵略 3、19世纪中期到19世纪末列强侵华的特点变化及危害
二、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抗争史)
学习要求: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 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时间:1895年-1945 直接结果:双方损失 (1)政府官兵英勇抵抗: 年 惨重,日舰率先逃离, 领导人:邱逢甲、 A、左宗棠收复新疆(背景、过程、结果) 北洋水师主力尚存。 徐骧、刘永福 B、1894年黄海海战(经过、结果) 最终结果:李鸿章 “避战保船,北洋海 (2)人民大众自发组织抗击外敌 军最终全军覆没。 入侵:
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
必修(Ⅰ) 专题二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中国近代史(1840—1949年)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鸦片战争爆发—— 1949中华 一个形态 A、外国资本主义侵略中国,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 人民共和国成立) 半封建社会的 侵华史( 必修 Ⅰ专题二) 1912—1927) → 清朝后期 (1840—1911 年)→ 北洋军阀统治( B、中国人民为改变屈辱地位,奋起抗争、反抗侵略、 南京国民政府统治( 1927—1949) 前赴后继、不屈不挠的抗争史 (必修Ⅰ专题二、三; 两个时期 选修Ⅰ专题九) 约80年 1840 1949 1919五四运动 约30年 C、先进的中国人寻求救国救民之路的探索史( 必修Ⅱ
义和团反帝运动
直接原因:山东巡抚的 1、兴起原因: 镇压; 根本原因:19世纪末,瓜分狂潮,民族矛盾激化; 直接原因:山东人民的反洋教斗争; 客观原因:清政府的” 抚而用之“政策; 客观原因:戊戌变法被镇压,无法指望清政府承担反帝重任; 主观原因:义和团英勇 2、参加者: 农民、手工业者 抵抗清的镇压; “扶清灭洋”是在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的情 3、运动性质: 农民自发的反帝爱国斗争 况下提出的,体现爱国性质;“扶清”有利于 山东→河北(京津) 4、活动中心: 争取爱国官员将士的支持,但也是农民群众放 松了对清统治者的警惕;“灭洋”即反对帝国 廊坊阻击战、北京城里的战斗等 5、发展情况: 主义,但有盲目排外的色彩;“扫清灭洋”是 6、失败原因: 义和团认识水平的提高。 客观: 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主观: 对清政府、盲目排外、迷信色彩(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7、意义:教材P32 ▲如何认识“扶清灭洋”到“扫清灭洋”的变化?
政治: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进行政治瓜分。
(1)近代西方列强强迫中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主要有哪些? A、《南京条约》(1842年) B、《马关条约》(1895年) C、《辛丑条约》(1901年)
条约名称 内容 割地 香港岛 赔款 通商口岸 其它 影响 第一个不平等条 约,中国开始沦为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 会 大大加深了中国社 会的半殖民地半封 建化程度 清政府成为列强 的侵华工具,中国 完全沦为半殖民地 半封建社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