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两种电荷习题含答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15.1两种电荷》同步练习题(附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15.1两种电荷》同步练习题(附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15.1两种电荷》同步练习题(附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下列四组物质属于导体的一组是A.人、大地、油B.金属、电木、橡胶C.石墨、大地、盐水D.玻璃、纯水、陶瓷2.有甲、乙、丙、丁四个轻质小球,其中甲带正电,丙带负电,甲,乙之间和丙。

丁之间的相互作用情况如图所示,则下列关于乙、丁的带电情况判断正确的是()A.乙球一定带负电B.乙球可能不带电C.丁球可能不带电D.丁球一定不带电3.下列电学知识中正确的是()A.带异种电荷的两个物体相互吸引,则相互吸引的两个物体一定带异种电荷B.验电器的工作原理是异种电荷相互排斥C.毛皮摩擦橡胶棒的过程中,电子由毛皮向橡胶棒转移D.绝缘体不容易导电是因为绝缘体内几乎没有电荷4.静电喷雾机可以喷撒农药,其工作原理是分别给农药粉和作物的叶片带上电荷,靠这两种电荷的相互作用力,把农药粉粒紧紧地吸着在叶片上。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农药粉一定带负电B.作物的叶片一定带负电C.农药粉和作物叶片带同种电荷D.农药粉和作物叶片带异种电荷5.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尘土满天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B.卢瑟福发现了电子,说明原子可以再分C.“破镜难重圆”是因为固体分子间存在着斥力D.光年和纳米都是长度单位6.对生活中物理现象的解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注射疫苗时,用针管把药液推入体内,利用了大气压强B.安全锤头部很尖,目的是使用时增大压力,容易击碎玻璃让人们逃生C.自行车轮胎上有花纹,是为了增大与地面的摩擦力D.梳头时头发翘起来,梳子和头发带同种电荷7.将带负电的橡胶棒靠近泡沫球,出现如图所示情形。

若改用带正电的玻璃棒靠近这个泡沫球,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若相互吸引,则泡沫球带正电B.若相互排斥,则泡沫球不带电C.若相互排斥,则泡沫球带负电D.若相互吸引,则泡沫球不带电8.龙卷风将物体“吸”起卷入空中,其中“吸”字蕴含的物理道理,与下列现象中的“吸” 字相同的是()A.地球“吸”地面上物体B.两光滑铅块压紧后“吸”住C.两船并行相“吸”碰撞D.梳头后的梳子会“吸”头发9.如图所示,两个相同的验电器A和B,其中A带正电,发现验电器A的金属箔张角变小,验电器B的金属箔张角由闭合变为张开。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15.1两种电荷》同步测试-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15.1两种电荷》同步测试-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15.1两种电荷》同步测试-含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摩擦起电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了另一个物体上B.失去了电子的物体带负电C.两个物体相互摩擦创造了电荷D.两个物体原子核发生了转移2.下列选项中全部属于导体的是()A.陶瓷、石墨、食盐水溶液B.橡胶、铜、水银C.塑料、金属、玻璃D.人体、大地、铁3.如图测所示,用带有正电的绝缘棒靠近悬挂着的轻质小球时,小球被吸引,则小球()A.一定带正电B.一定带负电C.可能带正电D.可能带负电,也可能不带电4.下列现象中,与摩擦起电现象无关的是()A.晚上脱化纤毛衣时会有火花产生B.擦黑板时粉笔灰四处飘落C.运送汽油的油罐车上常有一条铁链拖在地上D.电风扇扇叶上会有一层灰尘5.如图为部分物质的原子核对核外电子束缚能力强弱情况,束缚能力越弱越容易失去电子。

现用丝绸摩擦石蜡,然后将该石蜡靠近轻质小球A,发现它们相互排斥,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小球可能带负电也可能不带电B.丝绸和石蜡摩擦过程中,石蜡一定失去电子C.丝绸和石蜡摩擦起电过程中,丝绸会失去电子D.若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轻质小球A,它们也一定会互相排斥6.如图所示,游客在干燥的沙漠上游玩时,出现头发竖起如“刺猬头”的静电现象,关于头发带电情况分析正确的是()A.头发创造了电荷B.头发带了异种电荷C.头发带了同种电荷D.头发一定带了正电荷7.“金陵金箔”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金箔轻薄柔软,不能用手直接拿取,如图所示工匠手持羽毛扫过纸垫,再将羽毛靠近工作台上的金箔,即可吸起金箔,推理羽毛吸金箔的原因可能是()A.羽毛与纸垫摩擦创造电荷B.羽毛与纸垫摩擦带上同种电荷C.羽毛带电,吸引不带电的金箔D.羽毛与金箔带异种电荷因此相互吸引8.图甲是无风条件下铝箔气球的静止状态。

当用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a棒靠近气球时,情景如图乙所示;当用b棒靠近气球时,情景如图丙所示。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15.1两种电荷》同步练习题(带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15.1两种电荷》同步练习题(带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15.1两种电荷》同步练习题(带答案) 【基础篇】一、填空题1.电荷的多少叫作 ,简称 ;电荷量的单位是 ,简称 ,符号是 。

2.部分不同物质的原子核对电子束缚能力强弱的排序如图所示,毛皮与图中 的 摩擦最容易起电,且它们摩擦后毛皮带 (选填“正”或“负”)电。

二、选择题1.小球在带正电的物体附近被排斥,则小球( ) A.一定带正电 B.一定带负电 C.可能带负电 D.一定不带电2.如图所示,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验电器的金属箔张开,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摩擦过程中创造了电荷B.摩擦过的橡胶棒带正电荷C.经橡胶棒接触后的验电器带正电荷D.金属箔张开是由于同种电荷相排斥3.运送燃油的油罐车的尾部有一根铁链一直拖到地上,这是为了( ) A.使车辆更加美观 B.增大车受到的摩擦力毛皮 毛衣 长筒袜 棉花木块 橡皮筋 蜡烛 纸C.用于固定油箱D.将摩擦产生的电荷导走,避免燃油起火4.以下几组材料都是绝缘体的是()A.橡胶、玻璃、塑料B.玻璃、大地、塑料C.人体、空气、石墨D.食盐水溶液、金属、水【能力篇】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电的知识判断错误的是( )A.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B.电子带负电,所带电荷量为1.6×10-19 CC.能导电的物体叫作导体,不能导电的物体叫作绝缘体D.一个氦原子,其核中有2个正电荷,其核外有2个电子2.三个轻质泡沫小球甲、乙、丙之间相互作用时的情景如图所示,已知甲球带正电,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乙、丙两球一定带同种电荷B.乙、丙两球一定带异种电荷C.丙球可能带负电D.丙球可能带正电3.如图是“静电章鱼”实验,用比塑料易失去电子的毛皮分别摩擦塑料丝和塑料管,然后把塑料丝往空中抛出后将塑料管放在下面,此时塑料丝静止在空中形状像章鱼。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塑料丝与塑料管带异种电荷后吸附在一起B.塑料丝间带同种电荷相互排斥而呈章鱼状C.塑料管经毛皮摩擦得到电子后带正电D.塑料管得到的电子数等于毛皮两次失去的电子总数二、填空题1.如图所示,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接触带电验电器的金属球时,发现验电器金属箔片的张角变大,则验电器原来带______电;在金属箔张角变大的瞬间,验电器金属杆里的电流方向是从__________到____________。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15.1《两种电荷》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15.1《两种电荷》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15.1《两种电荷》测试题(含答案)一、单选题1.小益用丝绸摩擦玻璃棒,然后将玻璃棒靠近用细绳悬挂着的气球,如图,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玻璃棒不带电B.玻璃棒带负电C.气球带正电D.气球带负电2.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荷,这是因为摩擦使得()A.电子从玻璃棒转移到丝绸B.原子核从玻璃棒转移到丝绸C.电子从丝绸转移到玻璃棒D.原子核从丝绸转移到玻璃棒3.下列措施中,不能防止静电危害的是()A.油罐车装有一条拖在地上的铁链B.飞机轮胎用导电橡胶制成C.在印染厂车间里,使空气保持适当的湿度D.用绝缘性能极好的塑料制作的塑料桶储存汽油4.在晴朗干燥的冬日里,如果用塑料梳子梳干燥的头发,会发现头发越梳越蓬松,其主要原因是()A.梳头时,空气进入头发B.头发和梳子摩擦后,头发带同种电荷相互排斥C.梳子对头发有力的作用D.梳头时,头发的毛囊会收缩5.小明发现在网课期间,他使用的电脑屏幕表面经常有许多灰尘,这主要是因为()A.灰尘的自然堆积B.电脑屏幕自身有较强的吸附灰尘的能力C.电脑工作时,屏表面温度较高而吸附灰尘D.电脑工作时,屏表面有静电而吸附灰尘6.对下列图示实验的解释错误的是()A.图甲:将玻璃板放到水中,用弹簧测力计提出时示数增大,说明分子间有引力B.图乙:密度较大的二氧化氮气体扩散到空气中,说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C.图丙:摩擦过的梳子能吸引纸屑,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D.图丁:红墨水在热水中颜色变得快些,说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7.下列物品中,通常情况下属于导体的是()A.塑料布B.铅笔芯C.植物油D.玻璃板8.下列物品属于导体的是()A.铅笔芯B.塑料尺C.橡皮D.金属色的布笔袋9.如图所示,验电器甲带正电,乙不带电,现用带有绝缘手柄的金属棒把甲和乙连接起来,发现甲金属箔张角变小,乙金属箔张开,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验电器金属箔张开是因为它们带同种电荷B.金属棒中瞬间电流的方向从甲流向乙C.正电荷从甲移到乙,所以两个验电器都带正电荷D.利用此装置不能得到持续的电流二、填空题10.摩擦起电的实质是得、失电子,所以相摩擦的两个物体靠近时,必定相互,因为;而带电体也能吸碎纸屑,这又是因为.11.毛皮与橡胶棒摩擦,因橡胶棒在摩擦的过程中电子而带负电,摩擦后分开的橡胶棒吸引毛皮是因为。

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五章 两种电荷》同步练习题及答案(人教版)

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五章 两种电荷》同步练习题及答案(人教版)

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五章两种电荷》同步练习题及答案(人教版)班级姓名学号基础知识回顾一、原子及其结构1.原子是构成各种物质的基础,原子分为原子核和核外电子两个部分。

原子核的质子带正电,核外电子带负电。

2.原子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所以物体才不带电。

3.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能力不同。

二、摩擦起电1.自然界中有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

2.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荷。

3.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简称电荷。

(单位:库伦,符号:C)4.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能力不同,摩擦起电是电子发生了转移。

5.失去电子带正电,得到电子带负电。

6.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7.带电体能够吸引轻小的物体。

三、验电器1.验电器原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四、导体和绝缘体1.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绝缘体。

2.导体中有自由移动的电荷。

(在金属中,部分电子可以在金属内部自由移动,这种电子叫做自由电子。

)3.导体和绝缘体间没有明显的界限,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4.常见的导体:金属、人体、大地、石墨、食盐水溶液。

5.常见的绝缘体:橡胶、玻璃、塑料。

综合提升练习一、单选题1.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一个轻质小球,小球被吸引,则小球()A.可能不带电B.一定带负电C.一定带正电D.一定不带电2.如图中的干燥物品,在通常情况下属于导体的是()A.陶瓷餐具B.竹制笔筒C.不锈钢餐盘D.塑料收纳箱3.在干燥的天气里,衣服表面容易吸引灰尘,这是因为()A.同种电荷相排斥B.异种电荷相吸引C.衣服具有了磁性D.带电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4.关于导体和绝缘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导体容易导电,是因为导体中有大量的自由电子B.酸碱盐溶液容易导电,是因为酸碱盐溶液中有大量的自由电子C.绝缘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变为导体D.绝缘体不易导电,是因为绝缘体中的自由电荷很少5.如图所示,用一段细铁丝做一个支架,把一根中间戳有小孔(没有戳穿)的饮料吸管放在支架上,吸管能在水平面内自由转动。

九年级物理全册15.1两种电荷习题含解析

九年级物理全册15.1两种电荷习题含解析

15.1两种电荷一、单选题1。

通常情况下,下列物品中属于导体的是()A.陶瓷碗B。

钢直尺C.橡胶手套D.食用油【答案】B【解析】陶瓷、橡胶手套、食用油是常见的绝缘体;钢直尺是金属制品,是导体。

故选B。

2.用一段细铁丝做一个支架作为转动轴,把一根中间戳有小孔(没有戳穿)的饮料吸管放在转动轴上,吸管能在水平面内自由转动(如图所示).用餐巾纸摩擦吸管使其带电,将带负电的橡胶棒靠近带电吸管的一端时,发现吸管被推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吸管和橡胶棒带异种电荷B.吸管和餐巾纸摩擦后,两者带同种电荷C。

吸管和餐巾纸摩擦时,吸管得电子带负电D.吸管和餐巾纸摩擦时,吸管失电子带负电【答案】C【解析】根据题意知道,用餐巾纸摩擦吸管使其带电,把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放在带电吸管一端的附近,发现吸管被推开,则说明吸管和橡胶棒带的是同种电荷,又因为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所以,吸管带负电,又因为摩擦起电的过程中失去电子的带正电,得到电子的带负电,所以餐巾纸失去电子带正电,吸管得电子带负电,故ABD错误,C正确,故选C.3.如图所示,人在科技馆内用手触摸静电球时,头发丝一根根竖起并散开,由该现象可推断竖起的头发丝所带的电荷一定是( )A.正电荷B.负电荷C。

异种电荷D.同种电荷【答案】D【解析】当人在触摸静电球时,人的身体就会带上电荷,即人的头发上会带上同种电荷(但不能确定是正电荷还是负电荷),由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故此时人的头发会飘起来。

4.A、B 是两个轻质泡沫小球,C 是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A、B、C 三者之间相互作用时的场景如图所示。

由此可以判断()A.小球A 带正电B.小球B 带正电C.小球A 可能不带电D。

小球B 可能不带电【答案】C【解析】C 是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故C带负电;B与C相互排斥,根据电荷的性质知,B带负电;A与C相互吸引,A与B相互吸引,根据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和电荷的性质知,A可能带正电,可能不带电。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15.1两种电荷》同步测试-附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15.1两种电荷》同步测试-附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15.1两种电荷》同步测试-附答案一、单选题1.下列各组物体中,在通常情况下全部属于导体的一组是()A.塑料尺子、盐水B.铜导线、电工胶布C.陶瓷、玻璃D.水银、石墨2.摩擦产生的带电现象在生产和生活中给人们带来了很多麻烦。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电视机的屏幕表面常常有很多灰尘,主要是因为电视机工作时,屏幕表面有静电而吸附灰尘B.在运输汽油的汽车尾部拖一根铁链与大地相连,可以防止静电累积发生放电而引起火灾C.冬天梳头发时,头发随梳子飘起,是因为异种电荷相互排斥D.印刷机里出来的纸张由于带电粘在一起不容易分开3.小朋友从弯道塑料滑梯上匀速下滑,头发丝一根根竖起,形成“怒发冲冠”的有趣现象。

关于下滑过程中所涉及的物理知识,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摩擦后带电是因为摩擦过程中正电荷发生了转移B.摩擦起电的实质是创造电荷C.头发丝竖起是因为分子间有斥力D.“怒发冲冠”现象和验电器原理相同4.用塑料梳子梳头时,头发随着梳子飘起来,若头发相当于毛皮,塑料梳子相当于橡胶棒,则关于上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摩擦产生电荷的结果B.有电子从梳子转移到头发上C.头发带负电D.异种电荷相互吸引的结果5.如图所示,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接触验电器后,验电器金属箔张开,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正电B.金属箔张开是因为一个箔片带正电,另一个箔片带负电C.通常情况下橡胶棒是导体D.验电器的工作原理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6.警用无人电动巡逻车能实现自动测温、喷洒消毒液、自动报警等功能。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巡逻车通过接收人体辐射的紫外线测温B.巡逻车匀速行驶喷洒消毒液过程中,动能不变C.巡逻车搭载的电动机工作时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D.巡逻车上的LED指示灯由半导体材料制成7.有甲、乙两个轻质小球,甲球带正电。

将它们靠近时,发现它们相互吸引,则下知说法正确的是()A.乙球一定带正电B.乙球可能带负电也可能不带电C.乙球一定带负电D.乙球一定带电,但可能带正电也可能带负电8.“金陵金箔”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打造的金箔轻薄柔软,不能用手直接拿取,正确拿取的方法是:手持羽毛轻轻扫过纸垫,如图甲所示;再将羽毛靠近工作台上方的金箔,羽毛即可将金箔吸住,如图乙所示。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15.1两种电荷》同步练习题(附带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15.1两种电荷》同步练习题(附带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15.1两种电荷》同步练习题(附带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通常情况下,下列物质属于导体的是()A.橡胶B.塑料C.玻璃D.钢尺2.如图所示,小朋友从弯道型的塑料滑梯上匀速下滑,头发丝一根根竖起,形成“怒发冲冠”的有趣现象。

关于下滑过程中所涉及的物理知识,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摩擦过程中,产生了新的电荷B.下滑过程中臀部变热,是由于其含有的热量变多C.竖起的头发丝是因为分子间有斥力D.形成“怒发冲冠”现象的原理和验电器的原理相同3.图,利用静电喷漆枪给物件上漆,涂料小液滴之间相互排斥,但被物件吸引。

则()A.物件一定带负电B.物件一定不带电C.小液滴可能不带电D.小液滴一定带同种电荷4.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认识中正确的是()A.春天柳絮飞舞说明分子处在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中B.摩擦起电的实质是质子的转移C.物理学家汤姆生发现了电子从而说明原子核是可分的D.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它是有起源的、膨胀的和演化的5.下列各组物质中,都属于导体的一组是()A.自行车轮胎、食盐水、塑料绳B.玻璃、大地、油C.金属、石墨、人体D.硬币、干木条、玻璃6.一个轻质小球靠近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时,它们相互排斥,则小球()A.一定带负电B.可能不带电,也可能带负电C.一定带正电D.可能不带电,也可能带正电7.今年4月份,韵达快递员工感染新冠病毒,平遥立即进行全面排查,口罩成为人们的必需品。

N95口罩的核心材料是熔喷布,它是一种超细静电纤维布,通过静电驻极工艺,使纤维表面带有大量的电荷,从而吸附含有病毒的飞沫。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熔喷布通过摩擦创造了电荷B.飞沫的运动是分子运动C.熔喷布能吸引轻小物体D.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慢8.如下图所示,用毛皮擦过的橡胶棒去接触不带电的验电器A,A 的金属箔片张角变大,再用带绝缘柄的C 金属棒同时接触验电器A 和不带电的验电器B 的金属球,发现A 的金属箔片张角变小,B的金属箔片张角变大。

【解析】2023-2024学年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同步训练基础卷:15.1两种电荷

【解析】2023-2024学年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同步训练基础卷:15.1两种电荷

【解析】2023-2024学年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同步训练基础卷:15.1两种电荷2023-2024学年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同步训练基础卷:15.1两种电荷一、单选题1.(2023·北京)下列物品通常情况下属于导体的是()A.纸杯B.瓷碗C.铁锅D.木铲【答案】C【知识点】导体与绝缘体【解析】【解答】A.纸杯不容易导电,是绝缘体,A不符合题意;B.瓷碗,是绝缘体,B不符合题意;C.铁锅,容易导电,是导体,C符合题意;D.木铲不容易导电,是绝缘体,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物体是否容易导电判断导体。

2.(2023·鄂州模拟)秋冬季节,用塑料梳子梳头发,梳子会将头发“吸”起来。

下列现象中“吸”的物理原理与塑料梳子“吸”头发相同的是()A.挤压后的塑料吸盘“吸”在瓷砖上B.两块橡皮泥挤压后会“吸”在一起C.干手搓开的新塑料袋“吸”在手上D.行驶的汽车的窗帘被“吸”出窗外【答案】C【知识点】大气压强的存在;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物体带电情况的判断;分子间相互作用力【解析】【解答】秋冬季节,用塑料梳子梳头发,梳子会将头发“吸”起来,是电荷间的相互吸引力,A.挤压后的塑料吸盘“吸”在瓷砖上,利用了大气压的作用,A不符合题意;B.两块橡皮泥挤压后会“吸”在一起,是分子间有引力,B不符合题意;C.干手搓开的新塑料袋“吸”在手上,是塑料袋带了电,相互吸引,C 符合题意;D.行驶的汽车的窗帘被“吸”出窗外,是流体的流速大越大,压强越小,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分析】带电体可以吸引轻小物体;吸盘挂钩利用了大气压的作用;分子间有引力。

3.(2022九下·吉林开学考)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轻质小球,两者互相排斥,则小球()A.带正电B.带负电C.不带电D.带正电或不带电【答案】B【知识点】两种电荷;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解析】【解答】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当靠近轻质小球,两者互相排斥,由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则小球带负电,B符合题意。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15.1两种电荷》同步练习题(含有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15.1两种电荷》同步练习题(含有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15.1两种电荷》同步练习题(含有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关于静电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细绳悬挂的两个轻质泡沫小球相互吸引,则两小球一定带有异种电荷B.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会带上正电荷,在这个过程中丝绸会失去电子C.验电器是利用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的原理制成的D.摩擦后的气球能够吸引细水流,是因为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2.下列物品中,通常情况下属于导体的是A.锡箔纸B.陶瓷碗C.塑料袋D.橡胶垫3.在研究电荷间相互作用时,四个悬挂着的泡沫小球a、b、c、d相互作用的情况如图所示,则c球可能()A.不带电B.带与a球不同的电荷C.带与b球不同的电荷D.带与d球不同的电荷4.在下面电学中的几个小实验,说法正确的是()A.甲图将气球在小女孩头发上摩擦后,小女孩的头发会飘起来,因为气球带电,头发也带电B.乙图用毛皮摩擦的橡胶棒靠近另一根橡胶棒,它们相互排斥说明另一根橡胶棒不带电C.丙图a带正电,b不带电,用金属棒接触两验电器金属球时,金属棒中正电荷从a向b定向移动D.丁图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吸管一端,发现吸管向玻璃棒靠近,说明吸管一定带负电5.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小明端热水、爸爸给奶奶搓脚、妈妈为奶奶梳头的温馨画面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用塑料梳子梳头发的过程中,通过摩擦起电创造了新电荷B.泡脚和接脚都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增加脚的内能C.用水泡脚是利用水的比热容较大能放出更多的热量D.用干燥的塑料梳子梳头发,头发越梳越蓬松,是因为头发带异种电荷相互排斥6.如图是A、B、C三个轻质塑料小球的相互作用情况,若A带正电,则C的带电情况是()A.一定带正电B.一定带负电C.带负电或不带电D.无法判断7.用一个物体接触带正电的验电器的金属球时,验电器的金属箔合拢,则这个物体()A.带正电B.带负电C.不带电D.带正、负电都可能8.甲、乙、丙是三个轻质泡沫小球,甲、乙、丙和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之间相互作用时的场景如图所示。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15.1两种电荷同步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15.1两种电荷同步练习(含答案)

第1节两种电荷一、单选题1.下列用品中,通常情况下属于导体的是()A. 玻璃棒B. 塑料尺C. 橡皮D. 铁钉2.有甲、乙、丙三个轻小物体,甲和乙相互吸引,乙与丙相互排斥,如果已知丙物体带正电,则甲物体的带电情况为()A. 带正电B. 带负电C. 不带电D. 可能带负电,也可能不带电3.在干燥的天气里,用塑料梳子梳头,发现一些头发随着梳子飘起来,而且越梳头发越蓬松这种现象是由下列哪种力引起的()A. 磁极间的作用力B. 电荷间的作用力C. 分子间的作用力D. 大气压力4.用细线悬挂三个小球将任意两个小球靠近时都能相互吸引,这三个小球()A. 只有一个带电荷B. 肯定有一个不带电,另外两个带异种电荷C. 肯定有一个不带电,另外两个带同种电荷D. 三个都带电荷5.甲乙两物体互相摩擦,使甲物体带了正电,这是由于()A. 乙物体的原子转移到甲物体上B. 甲物体的电子转移到乙物体上C. 甲物体的原子转移到乙物体上D. 甲物体得到了电子6.下列关于导体和绝缘体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 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B. 金属能导电的原因是因为金属里面有自由的电子C. 绝缘体也能带电D. 绝缘体不能导电的原因是因为绝缘体内没有电子7.通常情况下,下列物体属于绝缘体的是()A. 人体B. 橡胶手套C. 不锈钢尺D. 铅笔芯8.图中标出了制成铅笔的几种材料,通常条件下属于导体的是()A. 木材、橡皮B. 石墨、金属C. 木材、金属D. 石墨、橡皮9.小丽用塑料尺在自己的头发上来回的摩擦几次,她发现摩擦后的塑料尺会吸引自己的头发,她又把尺子靠近小狗,发现塑料尺也可以吸引小狗的毛,下面对于这两种现象解释合理的是()A. 都是因为异种电荷互相吸引B. 都是因为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C. 前者因为异种电荷互相吸引,后者因为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D. 前者因为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后者因为异种电荷互相吸引10.甲、乙、丙三个轻质小球,甲球排斥乙球,乙球吸引丙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甲、乙两球一定带异种电荷B. 甲、乙两球一定带同种电荷C. 乙、丙两球一定带异种电荷D. 乙、丙两球一定带同种电荷11.如图所示,小杜同学用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看到验电器的金属箔张开,在这个过程中()A. 玻璃棒和验电器都带负电荷B. 玻璃棒带正电荷,验电器带负电荷C. 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产生了电荷D. 金属箔张开是因为同种电荷相排斥二、填空题12.将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与一个悬挂的轻质小球靠近.如果小球被吸引,则这个小球带________电或________.如果小球被排斥,则这个小球带________电.13.如图所示,用餐巾纸摩擦吸管可以使其带电,这是________现象;现用另一带电的物体靠近吸管带电的一端,发现它们互相排斥,说明:它们带的是________(选填“同种”或“异种”)电荷.14.有A、B、C三个带电小球,如果小球A带正电,小球C吸引小球B,小球B排斥小球A,那么小球B带________电;小球C带________电。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15.1两种电荷》同步练习题(附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15.1两种电荷》同步练习题(附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15.1两种电荷》同步练习题(附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导体容易导电是由于A.导体中存在大量的自由电子B.导体中存在大量的自由离子C.导体中存在大量的自由电荷D.导体中存在大量的带电粒子2.将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一个轻质绝缘小球,发现两者互相排斥,则由此可判断()A.小球可能不带电B.小球一定带负电C.小球可能带负电D.小球一定带正电3.如图所示,用毛皮摩擦橡胶棒,橡胶棒带负电,这是由于()A.摩擦起电创造了电荷B.毛皮上的电子转移到橡胶棒上C.橡胶棒上的电子转移到毛皮上D.毛皮上的正电荷转移到了橡胶棒上4.如图所示,I S内通过导体甲处横截面的电量为Q甲,I S内通过乙处的横截面的电量为Q乙,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A.Q甲>Q乙B.Q甲<Q乙C.Q甲=Q乙D.无法确定5.如图所示是一个装有静电除尘纸的拖把,扫地时除尘纸与地板摩擦后,可以轻松地将附近的灰尘和头发清扫干净。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静电除尘纸和地面摩擦创造了电荷B.静电除尘纸和地面摩擦后与地面带有同种电荷C.静电除尘纸吸附灰尘利用了带电体可以吸引轻小物体D.静电除尘纸吸附灰尘利用了异种电荷相互吸引6.如图是加油站里常见的“静电释放器”(与大地相连),工人提油枪加油前,必须用手触摸静电释放器清除身体上的静电。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静电释放器是由玻璃制成B.人体通常情况下是绝缘体C.人体与衣服摩擦可创造出电荷D.静电释放过程是电子在转移7.小梦不小心把一些干燥芝麻洒在地板上,她取出保鲜袋在衣服上摩擦几下,靠近地上的芝麻,芝麻立刻被吸到保鲜袋上,关于这一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摩擦创造了电荷使保鲜袋带了电B.保鲜袋带上了电荷说明它是导体C.若保鲜袋失去了电子,则它带正电D.衣服和保鲜袋摩擦后带上了同种电荷8.如图所示,一小朋友从塑料滑梯上滑下来后,她的很多头发竖了起来,那么从滑梯上滑下来时,小朋友的头发()A.一定失去电子B.可能得到质子C.一定带同种电荷D.可能带异种电荷9.橡胶棒与毛皮摩擦后,橡胶棒带上了负电荷,这说明摩擦使橡胶棒()A.得到了电子B.失去了电子C.得到了质子D.失去了质子10.有A、B、C三个轻质小球,当两两靠近时,彼此都相互吸引,则这三个小球()A.三个小球都带电B.只有一个小球带电C.一定有一个小球不带电,另两个带异种电荷D.一定有一个小球不带电,另两个带同种电荷二、填空题11.丝绸与玻璃棒摩擦,玻璃棒上带电,一个物体带了正电后与另一个物体靠近,发现它们能互相吸引,则另一个物体可能带电或电。

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五章 两种电荷》练习题及答案-人教版

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五章 两种电荷》练习题及答案-人教版

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五章两种电荷》练习题及答案-人教版一、单选题1.毛皮和橡胶棒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毛皮和橡胶棒原来不显电性,所以不带任何电荷B.通过摩擦可以生成大量电荷C.通过摩擦迫使原子核发生转移,若失去原子核,则物体带正电D.通过摩擦迫使核外电子发生转移,若失去电子,则物体带正电2.有甲、乙、丙、丁四个轻质小球,已知乙球带正电,把四个小球分别两两靠近时,发现乙吸引甲,丙吸引乙,丁吸引丙也吸引甲,则甲球()A.一定带负电B.一定带正电C.一定不带电D.可能带负电,也可能不带电3.四个悬挂着的轻质小球,相互作用情况如图所示,若A球带正电荷,则D球A.一定带正电荷B.一定带负电荷C.一定不带电荷D.可能带负电荷,也可能不带电4.有关书中实验的描述错误的是()A.燃料燃烧时产生的热量传给水和水蒸气B.两个压紧的铅块能吊起钩码,是由于分子间存在着引力C.甲、乙两个泡沫小球相互吸引,说明甲、乙两球一定带有异种电荷D.用玻璃棒接触不带电的验电器的金属球,两片金属箔张开一定角度,说明玻璃棒带电5.如图所示,带负电的橡胶棒靠近吸管的A端,A端会远离橡胶棒。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橡胶棒和吸管都是导体B.吸管因失去电子而带有负电C.在潮湿的环境中实验现象更明显D.验电器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工作的6.下列四组物体中,在通常情况下都容易导电的是()A.石墨棒、人体、金属B.陶瓷、汽油、盐溶液C.橡胶、玻璃、毛皮D.纯净水、铁丝、湿木头7.如图所示,用干燥的手捋几下塑料细丝,细丝便“飞”了起来。

关于细丝“飞”了起来,说法正确的是A.细丝“飞”起来,是因为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B.细丝“飞”起来,是因为分子间存在引力C.细丝“飞”起来,是因为分子间存在斥力D.细丝“飞”起来,是因为同种电荷间存在斥力8.如图所示,取两个相同的验电器A和B,使A带负电,B不带电。

用带有绝缘把的金属棒A和B连接起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中正电荷通过金属棒流向A,A验电器的张角减小B.金属棒中瞬间电流的方向从A流向B,A验电器的张角减小C.金属棒中瞬间电流的方向从B流向A,A金属箔的张角减小D.A中负电荷通过金属棒流向B,B中正电荷通过金属棒流向A9.关于导体和绝缘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绝缘体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导电B.绝缘体不容易导电,是因为它里面没有电荷C.绝缘体不容易导电,因此绝缘体不是好的电工材料D.导体和绝缘体之间没有绝对界限10.已知甲是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乙、丙是两个轻质小球,甲与乙靠近相互排斥,甲与丙靠近相互吸引,则A.乙带正电,丙一定带负电B.乙带正电,丙可能不带电C.乙带负电,丙一定带负电D.乙带负电,丙可能带负电二、填空题11.如图所示,无风条件下,氢气球两次均向带电棒靠近但未接触,则气球的带电情况是:气球一定________.12.物体带电主要是由于电子从一个物体___________到另一个物体上,物体有了多余的_________而带负电,缺少了____________就带正电,因此,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了电,实质是电子_________的过程.13.如图所示,甲、乙、丙三个轻质小球,甲吸引乙,甲排斥丙,如果丙带负电荷,则甲一定带________(正、负)电,乙可能带________(正、负)电或________(带、不带)电.14.(1)如图A所示,小明用细线将吸管悬挂起来。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15.1两种电荷》练习题(附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15.1两种电荷》练习题(附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15.1两种电荷》练习题(附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下列现象不属于摩擦起电现象的是()A.在干燥的天气脱毛衣时会听到轻微的噼啪声B.用干净的塑料梳子梳头发时,头发会随梳子飘起C.化纤衣服穿在身上特别爱吸附灰尘D.用固体胶棒可以将照片粘在中考报名表上2.在我们的生活和生产中,经常要对物质进行分类.如以下物品可分成两类:①铅笔芯、铝质易拉罐、铁芯①塑料笔套、橡皮、玻璃.这两类物品分别属于A.金属和非金属B.导体和绝缘体C.磁性材料和非磁性材料D.晶体和非晶体3.在卢瑟福提出的原子行星模型中,原子核的带电情况是()A.带正电B.带负电C.不带电D.无法确定4.下列物质中,属于导体的是A.竹筷子B.瓷碗C.不锈钢餐具D.玻璃杯5.用一根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一个轻质小球,发现两者相互吸引,则关于小球是否带电及带电种类,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小球一定带正电B.小球一定带负电C.可能带正电,也可能不带电D.小球一定不带电6.关于粒子与宇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吸引纸屑,说明分子间有引力B.走进公园闻到花香,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C.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变小,说明分子间有空隙D.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中子不带电7.在如图所示的文具中,通常情况下属于导体的是A.铁皮剪刀B.塑料尺C.橡皮擦D.透明胶带8.2023年9月,韦伯望远镜发现,银河系中的系外行星K2-18b的大气层中有生命存在的痕迹,时至今日,人类从未停止对宇宙和微观世界的探索。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光年是长度的单位B.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C.在分子、原子和电子中,尺度最小的是电子D.卢瑟福提出的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认为,原子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9.关于验电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验电器可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B.验电器可以粗略比较不同带电体所带电的多少C.验电器可以直接检验物体所带的是哪种电荷D.验电器的工作原理是同种电荷互相排斥10.如图所示,用绝缘细线将一带负电的小球A悬挂在天花板上,用不带电的小球B接触A后放在A球正下方的绝缘柱上。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15.1两种电荷》同步练习题-带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15.1两种电荷》同步练习题-带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15.1两种电荷》同步练习题-带含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关于摩擦起电,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摩擦起电的原因是不同物质的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束缚本领不同B.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是正电荷C.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是正电荷D.如果两个带电体互相吸引,那么它们一定带异种电荷2.下列各组物质,通常情况下属于绝缘体的是()A.空气、盐水B.油、人体C.玻璃、大地D.陶瓷、空气3.如图所示,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a去接触不带电的验电器金属球b后,验电器的两片金属箔张开,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负电荷B.丝绸与玻璃棒a摩擦过程中创造出了新电荷C.验电器的两片金属箔张开时,金属箔都带正电荷D.验电器的两片金属箔张开时,金属箔都带负电荷4.甲、乙、丙三个轻质带电小球用绝缘细绳悬挂,相互作用情况如图所示,如果丙带正电荷,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一定带负电B.乙可能带负电C.丙是由于得到电子而带正电的D.用与毛皮摩擦的橡胶棒单独靠近甲,甲可能与橡胶棒相互吸引5.导体和绝缘体都是非常重要的电工材料。

下列电工材料中,属于导体的是()A.导线内部的铜丝B.导线外部的橡胶皮C.开关的陶瓷外壳D.插座的塑料外壳6.四个轻质小球A、B、C、D之间的相互作用情况如图.已知A球带正电,则对D球的带电情况判断正确的是A.一定带正电B.一定带负电C.一定不带电D.可能带电也可能不带电7.把两个原来都不带电的绝缘物体相互摩擦,可能出现的情况是()A.两个物体带等量的正电荷B.两个物体带等量的负电荷C.一个带电,另一个不带电D.两个物体带等量的异种电荷8.“飞沫传播”是新型冠状病毒的主要传播方式,口罩能起到很好的防护作用。

在口罩防护作用当中,最重要的一步是使无纺布经过驻极处理后具有极好的静电吸附能力,下列哪种材料可以检验口罩静电吸附效果()A.小纸屑B.铝块C.石块D.铜块9.如图,将一束扯成线状的塑料绳捆扎,用消洁干燥的手自上而下地捋,下端的塑料绳会向四周散开,由文中信息可判断,这个过程下端的塑料绳()A.不带电B.带同种电荷C.得到原子核D.带异种电荷10.甲、乙、丙三个带电轻质小球用绝缘细线悬挂在天花板上,它们之间相互作用时的场景如图所示,已知甲球与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互排斥。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15.1两种电荷》同步练习题(带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15.1两种电荷》同步练习题(带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15.1两种电荷》同步练习题(带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下列各组物质中,通常情况下都属于绝缘体的是()A.人体、大地、塑料B.玻璃、橡胶、陶瓷C.金属、油、橡胶D.大地、金属、盐水2.“金陵金箔”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打造的金箔轻薄柔软,不能用手直接拿取,正确拿取的方法是:手持羽毛轻轻扫过纸垫,如图甲所示;再将羽毛靠近工作台上方的金箔,羽毛即可将金箔吸住,如图乙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与纸垫摩擦过的羽毛与纸垫带异种电荷B.与纸垫摩擦过的羽毛带电是因为电子发生了转移C.与纸垫摩擦过的羽毛能吸引金箔是因为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D.与纸垫摩擦过的羽毛吸引金箔与验电器的工作原理相同3.1909年,卢瑟福做了用α粒子轰击氢原子核的实验,发现了质子,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以下微观颗粒的大致尺度从小到大排列的是()A.原子-质子-原子核B.原子-电子-原子核C.原子-原子核-质子D.质子-原子核-原子4.如图所示是小明用装有静电除尘纸的拖把擦地板时的情景.静电除尘纸与地板摩擦,可以轻松地将灰尘和头发“清扫”干净.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静电除尘纸和地板摩擦创造了电荷B.静电除尘纸因摩擦带电而成为导体C.静电除尘纸和地板摩擦后与地板带有异种电荷D.静电除尘纸吸灰尘是利用同种电荷相互吸引5.四个悬挂着的轻质小球,相互作用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B两球一定带不同种电荷B.B、C、D球都带同种电荷,A球带异种电荷C.A球可能不带电,B、C、D 三球一定带同种电荷D.A球一定不带电,B、C 两球带不同种的电荷6.如图所示,是四个相同的轻质小球相互作用的情况示意图,其中小球A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时相互排斥,那么,D球的带电情况是()A.带正电B.带正电或不带电C.带负电D.带负电或不带电7.甲、乙两种物体,甲物质的原子核对电子的束缚能力强于乙物质的原子核对电子的束缚能力,将它们相互摩擦后分开,下列分析中错误的是()A.甲得到了电子带负电B.乙失去了电子带正电C.甲、乙靠近会相互吸引D.甲、乙靠近会相互排斥8.下列关于粒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新冠病毒随飞沫传播,是一种扩散现象B.原子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C.手捏海绵,体积变小,说明分子间有间隙D.“花气袭人知骤暖”,说明分子的热运动与温度有关9.对下列图示实验的解释错误的是()A.图甲:将玻璃板放到水中,用弹簧测力计提出时示数增大,说明分子间有引力B.图乙:密度较大的二氧化氮气体扩散到空气中,说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C.图丙:摩擦过的梳子能吸引纸屑,说明异种电荷相互吸引D.图丁:红墨水在热水中颜色变得快些,说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10.如图所示,气球与身上的毛衣摩擦过程后,可以吸起纸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毛衣与气球摩擦过程中创造了电荷B.气球能带上电荷,说明气球是导体C.用毛衣摩擦过的气球只能吸引纸屑D.毛衣和气球间一定发生了电子转移二、填空题11.N95口罩的中间层为多孔结构的熔喷布,熔喷布能过滤比自身空隙小得多、直径仅为0.3μm的颗粒物,原因是:在生产过程中通过处理,使熔喷布得到大量电子而带(正/负)电,具有的作用,进而吸附一些粒径较小的污染物。

初三物理两种电荷练习题含答案

初三物理两种电荷练习题含答案

初三物理两种电荷练习题含答案
1. 选择题
(1) 下列现象中,属于静电现象的是:
A. 电流发光
B. 电流振荡
C. 电流加热
D. 电流闪烁
答案:A. 电流发光
(2) 下列物质中,能导电的是:
A. 橡胶
B. 木材
C. 铁
D. 纸张
答案:C. 铁
(3) 两个电荷分别为正电荷和负电荷,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是:
A. 抗拒力
B. 吸引力
C. 斥力
D. 重力
答案:C. 斥力
(4) 电子的电荷为负电荷,电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是:
A. 抗拒力
B. 吸引力
C. 斥力
D. 重力
答案:B. 吸引力
2. 填空题
(1) 国际单位制中,电荷的基本单位是__库伦__ 。

(2) 一个物体获得了电子,电荷将变为__负__ 。

(3) 相同电荷之间的作用力是__斥力__ ,异种电荷之间的作用力是
__吸引力__ 。

(4) 大电荷与小电荷相比,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力__都会变大__ 。

3. 解答题
(1) 请简要说明电荷守恒定律,并给出一个例子。

答案:电荷守恒定律是指在任何闭合系统中,电荷的总量始终保持
不变。

例如,当一个正电荷物体接触一个带有负电荷的物体时,正电
荷物体会失去一部分正电荷,而负电荷物体会获得相同数量的正电荷,总电荷量保持不变。

(2) 什么是电离?请举一个例子说明。

答案:电离是指物质中的原子或分子失去或获得电子而形成离子的
过程。

例如,当盐溶解在水中时,钠离子(Na+)会失去一个电子而变成钠离子,氯离子(Cl-)会获得这个电子而变成氯离子。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15.1两种电荷同步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15.1两种电荷同步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15.1两种电荷同步练习(含答案)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15.1两种电荷同步练习(含答案)一、单选题1.通常情况下,下列都属于导体的一组物质是()A.大地、食盐水B.铝、陶瓷C.水银、橡胶D.塑料、人体2.玻璃棒与丝绸摩擦后,玻璃棒带正电荷,这是因为摩擦使丝绸()A.失去一些电子B.得到一些电子C.失去一些质子D.得到一些质子3.下列有关电的知识判断,不正确的是()A.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B.电子带负电,所带电荷量为1.6×10-19CC.原子核带负电,所带电荷量为1.6×10-19CD.一个氦原子,其核中有2个正电荷,其核外有2个电子4.三个悬挂着的轻质小球,相互作用情况如图所示,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A、B球肯定带异种电荷B.B、C球肯定带异种电荷C.若A球带正电荷,则C球可能带负电荷D.若A球带正电荷,则C球可能带正电荷5.小丽用塑料尺在自己的头发上来回的摩擦几次,她发现摩擦后的塑料尺会吸引自己的头发,她又把尺子靠近小狗,发现塑料尺也可以吸引小狗的毛,下面对这两种现象解释合理的是()A.都是因为异种电荷互相吸引B.都是因为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C.前者因为异种电荷互相吸引,后者因为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D.前者因为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后者因为异种电荷互相吸引6.a、b、c三个带电小球,已知a、b两球互相吸引,b、c两球互相排斥。

若使a球与不带电的金属小球d接触后,再将小球d靠近c球,那么c、d两球将()A.互相吸引B.互相排斥C.不吸引也不排斥D.以上情况都可能7.手与硅胶管M均不带电,用手摩擦M后,M与带负电的塑料管互相排斥,则()A.M带正电B.M不带电C.手摩擦M时,正电荷从手转移到M D.手摩擦M时,电子从手转移到M8.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接触已经带电的验电器的金属球,发现金属箔的张角变小,则验电器的带电情况为()A.带正电B.带负电C.不带电D.不能确定9.如图所示,甲、乙、丙、丁四个带电小球,甲吸引乙,甲排斥丙,丙吸引丁,若丁带正电,则甲、乙、丙三球的带电情况是()A.甲球带正电,乙球带负电,丙球带负电B.甲球带负电,乙球带负电,丙球带正电C.甲球带正电,乙球带负电,丙球带正电D.甲球带负电,乙球带正电,丙球带负电10.验电器A、B原本均不带电,如图所示,先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接触验电器A,A的金属箔张开;再用带手柄D的直棒C同时接触验电器A、B的金属球,发现A的金属箔张角变小,B的金属箔张开,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验电器的工作原理是同种电荷互相排斥B.直棒C为导体,手柄D为绝缘体C.丝绸摩擦玻璃棒的过程中,电子由玻璃棒转移到丝绸D.直棒C同时接触两验电器的金属球时,直棒C中的电流方向为从B向A二、填空题11.(2023 来宾)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同种电荷相互,异种电荷相互.12.19世纪末,英国物理学家汤姆生发现了比原子小得多的带(正/负)电荷的粒子——电子,进而认识到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了电荷,实质上是发生了转移.13.常温下橡胶棒是体(选填“导”或“绝缘”);而橡胶棒与毛皮摩擦使橡胶棒带(选填“正”或“负”)电,如图所示,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接触验电器金属球,看到验电器两片金属箔张开,说明同种电荷相互。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两种电荷同步练习 带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两种电荷同步练习 带答案

15.1 两种电荷一、单选题1.如图所示,这是“静电章鱼”实验,将用毛皮摩擦过的塑料细丝抛向空中,并将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放置在塑料细丝下方,塑料细丝像章鱼一样张开了“触手”且在空中悬浮起来。

塑料细丝在空中悬浮是因为()A.创造了电荷B.同种电荷相互排斥C.异种电荷相互吸引D.受到分子间相互作用的斥力的作用2.如图所示,一只小猫正在玩气球,过了一段时间后,气球就“粘”在了小猫身上。

关于这一现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小猫和气球带上了异种电荷B.该现象的原理和验电器的原理相同C.小猫和气球摩擦时正电荷发生了转移D.小猫通过和气球摩擦创造了电荷3.生活科技上处处存在静电现象,有些是静电的应用,有些是要防止静电;下列关于静电防止与应用说法正确的是()A.印染厂应保持空气干燥,避免静电积累带来的潜在危害B.静电复印机的工作过程实际上和静电完全无关C.在地毯中夹杂0.05~0.07mm的不锈钢丝导电纤维,是防止静电危害D.小汽车的顶部露出一根小金属杆类同避雷针,是防止静电危害4.将一束塑料细丝上端扎紧,用手从上向下捋几下,塑料绳会问四周散升,如图所示,这是因为塑料绳下端()A.带上同种电荷B.带上异种电荷C.分子相互吸引D.分子相互排斥5.将甲、乙、丙三个轻质泡沫小球用绝缘细线悬挂在天花板上,静止时其位置如图所示,已知乙球因与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接触所带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一定是甲球带负电、乙、丙两球均带正电B.一定是甲球带正电、乙、丙两球均带负电C.可能是甲球不带电、乙丙球均带正电D.可能是甲球不带电、乙丙球分别带正负电6.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可以吸引轻小物体,此过程中()A.通过摩擦创造了电荷B.丝绸和玻璃棒带上了正电荷C.正电荷在丝绸和玻璃棒之间转移D.负电荷在丝绸和玻璃棒之间转移7.如图所示,气球在头发上摩擦几下,头发就随着气球飘起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气球和头发摩擦创造了电荷B.气球和头发摩擦时有正电荷发生了转移C.头发随着气球飞起来是因为异种电荷相互吸引D.气球和头发都是导体8.如图所示,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接触不带电的验电器的金属小球,验电器的两片金属箔张开,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摩擦过程中,玻璃棒得到了正电荷B.摩擦过程中,玻璃棒得到了负电荷C.两片金属箔张开,一定带同种电荷D.两片金属箔张开,一定带异种电荷9.如图为部分物质的原子核对核外电子束缚能力强弱情况,束缚能力越强越容易得到电子。

九年级物理《两种电荷》课后习题附答案

九年级物理《两种电荷》课后习题附答案

两种电荷
1.有甲、乙、丙三个带电体,甲物体排斥乙物体,乙物体吸引丙物
体。

如果丙物体带正电,甲物体带哪种电?
甲物体带负电。

2.如图,用一段细铁丝做一个支架,作为转动轴,把一根
中间戳有小孔(没有戳穿)的饮料吸管放在转动轴上,
吸管能在水平面内自由转动。

用餐巾纸摩擦吸管使其带
电。

(1)把某个物体放在带电吸管一端的附近,发现吸管向物体靠近,由此是否可以判断该物体已经带电?
(2)把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放在带电吸管一端的附近,观察吸管运动的方向,并回答:吸管带的是哪种电?餐巾纸带的是哪种电?
为什么?
(3)吸管和餐巾纸摩擦起电时,哪个失去了电子?哪个得到了电子?
(1)不能。

该物体可能没有带电,因为带电体具有吸引不带电的轻小物体的性质。

(2)吸管向玻璃棒靠近。

吸管带的是负电,餐巾纸带的是正电。

因为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而用餐巾纸摩擦过的吸管向其靠近,被其吸引,说明吸管带的是负电,再根据相互摩擦的两个物体总是带等量的异种电荷可知,餐巾纸带正电。

(3)餐巾纸失去了电子,吸管得到了电子。

3.金属锡的原子核带有50个大小与电子电荷相等的正电荷,它的原
子核外有多少个电子?这些电子总共带多少库仑的电荷?为什么金属锡对外不显电性?
50个电子8×10-18C
因为金属锡的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与核外电子所带的负电荷在数量上相等,所以金属锡对外不显电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两种电荷习题1
出题人;葛老师
一.选择题(共6小题)
1.如图所示,验电器箔片闭合。

小璐同学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看到验电器的金属箔片张开。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丝绸与玻璃棒摩擦过程中,玻璃棒上产生的是正电荷
B.丝绸与玻璃棒摩擦过程中,玻璃棒上产生的是负电荷
C.此过程中,玻璃棒上的正电荷移动到了箔片上
D.此过程中,产生的瞬间电流方向是从玻璃棒流向箔片
2.甲、乙、丙、丁四个轻小物体,已知丁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电荷相同,甲和丙互相排斥,丙和乙互相吸引,而乙和丁也互相排斥,则()
A.甲、丙带正电,乙带负电B.甲、丙带负电,乙带正电
C.乙、丙带正电,甲带负电D.丙或乙可能不带电
3.甲、乙、丙三个轻质小球,两两相互吸引,其中一个是带电体,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一定带正电,乙一定带负电,丙一定不带电
B.甲一定带负电,乙一定带正电,丙一定不带电
C.三个小球中肯定有一个不带电
D.肯定甲不带电
4.科学家在探究微观粒子的过程中,认识到原子是由电子和原子核构成,而原子核又由质子和中子构成,以下粒子带负电的是()
A.质子B.电子C.中子D.原子核
5.关于导体和绝缘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绝缘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成导体
B.导体导电都是靠电子
C.通常情况下,液体都是导体
D.非金属物质一定是绝缘体
6.如图所示,当带电体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带电体带正电荷,则这些正电荷就通过金属杆全部转移到金属箔上
B.若带电体带负电荷,则这些负电荷就通过金属杆全部转移到金属箔上
C.若带电体带正电荷,则验电器就有一部分电子转移到带电体上
D.若带电体带负电荷,则验电器就有一部分正电荷转移到带电体上
二.填空题(共4小题)
7.中央电视台的“三星智力快车”节目介绍说,蜜蜂飞行与空气摩擦产生静电,蜜蜂(选填“得到或“失去”)了电子,因此蜜蜂在飞行中就可以吸引带正电的花粉。

8.在探究摩擦起电的实验中:
(1)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能吸引纸屑,是因为橡胶棒带上了电荷从而。

进一步实验发现,此时橡胶棒带的是负电,根据你所学习的原子结构的知识,橡胶棒带负电是因为(选填“得到”、“失去”或“创造”)了电子。

(2)根据你的分析,毛皮摩擦过橡胶棒后,毛皮带电。

(选填“一定不”、“一定”或“可能”)(3)实验证明自然界存在种电荷,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电荷相同的电荷为电荷。

9.如图是一段细铁丝和饮料吸管做成的静电实验装置,吸管能在水平面内自由转动。

用餐巾纸摩擦吸管使其带电。

(1)将一个泡沫小球靠近吸管一端,发现吸管自动靠近小球,这说明泡沫小球(选填“一定”或“不一定”)带电;可以用检验小球是否带电。

(2)把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放在吸管一端的附近,观察到吸管自动“躲开”,这说明:
吸管带(选填“正”或“负”)电荷,用餐巾纸摩擦时,吸管(选填“失去”或“得到”)电子。

10.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在下面的空格处填入相应的内容。

(1)图1示,抽掉玻璃板,二氧化氮气体进入上面的空气瓶中,这现象说明;
(2)图2示,两铅块挤压后,不易分开,这现象说明;
(3)图3滴入热水中的墨水比滴入冷水中的墨水扩散的快,说明:;
(4)图4验电器的原理是:;
两种电荷习题1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6小题)
1.D;2.B;3.C;4.B;5.A;6.C;
二.填空题(共4小题)
7.得到;8.吸引轻小的物体;得到;一定;两;正;9.不一定;验电器;正;失去;10.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引力;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