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辈群体对大学生社会化的影响
浅析同伴关系对青少年社会化的影响
同伴关系是指同龄人之间互相交往、相互影响的关系,对青少年的社会化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同伴关系对青少年的心理、行为、认知以及身心发展等方面的影响进行浅析。
首先,同伴关系对青少年的心理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青少年正处于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的自我意识和自尊心逐渐形成。
同伴关系提供了一个优秀的社会交往平台,使青少年得以与他人互动和沟通。
通过与同伴的交往,青少年能够获得对自我的认同感,增强自信心,培养社交技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同伴关系对青少年的行为发展也有重要的影响。
同伴群体往往在一定程度上共享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通过同伴的影响,青少年容易受到同辈群体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观的塑造。
正面的同伴关系能够促进良好行为的形成,而负面的同伴关系可能会导致问题行为的养成,如吸烟、酗酒、逃学等。
因此,积极引导和塑造同伴关系对于青少年的行为发展至关重要。
除此之外,同伴关系对青少年的认知发展也起到一定的影响。
同伴关系能够提供有关社会经验和信息的反馈,帮助青少年更好地理解和解释社会现象。
在同伴互动中,他们可以交流观点、分享知识和触摸不同的文化,从而拓宽认识和认知的范围,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最后,同伴关系对青少年的身心发展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同伴关系提供了一个情感支持的网络,让青少年感受到友谊和归属感。
积极的同伴关系可以提高个体的幸福感和生活质量,减少精神健康问题的发生。
同时,同伴关系还能够促进体育锻炼和团队合作,增强身体素质和团队精神。
综上所述,同伴关系对青少年的社会化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它不仅对青少年的心理、行为、认知和身心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还为他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学习和成长的平台。
因此,家庭、学校和社会应积极引导和塑造青少年的同伴关系,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条件,以促进青少年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同伴关系对青少年社会化的影响
《青少年心理学》课程论文题目:同伴关系对青少年社会化的影响专业:电子信息工程姓名:学号:成绩:指导教师:同伴关系对青少年社会化的影响冯巧华[摘要] 青少年情绪障碍的产生不仅受到生理状态和环境因素(学校、家庭、同伴)的影响,还会受到个性心理特征,尤其是认知倾向和认知过程的影响。
本文基于同伴关系在青少年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重点分析了同伴关系对青少年社会化的影响。
[关键词] 同伴关系;青少年;社会化;影响一、同伴关系的含义同伴指个体与之相处的具有相同认知能力的人(Foot et a1,1990)。
同伴关系是指年龄相同或相近的儿童之间的一种共同活动并相互协作的关系,或者主要指同龄人间或心理发展水平相当的个体间在交往过程中建立起来和发展起来的一种人际关系,它在青少年发展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二、青少年同伴关系的功能青少年正处于青少年的过渡时期,从心理生理角度而言,是身心发展最迅速、最关键、最旺盛的时期,同时也是发展的最佳时期。
作为一种非正式组织,同伴群体对中职生的学习、生活、价值观等方面的影响是非常深刻的,这种影响可能会远远超越父母以及教师的教育和引导。
同伴关系,尤其是同伴亲密关系在青少年的情绪发展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直接影响着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的建构及其社会化的进程。
青少年的情绪发展既有相当的可塑性,同时又充满了危机,抑郁、焦虑、恐惧等情绪障碍时时困扰着他(她)们,不利于其身心健康的发展,因此,关注青少年的情绪发展,关注同伴关系对青少年发展的作用,有助于青少年平衡的度过“风暴期”。
(一)同伴关系的认知发展功能心里学家皮亚杰强调了同伴关系对个体社会认知发展的促进作用。
他认为,同伴关系的合作与感情共鸣使个体获得了关于社会的更广阔的认知视野。
而同伴交往中的冲突将导致社会观点采择能力的发展并促进社会交流所需技能的获得。
他还特别强调,同伴间的讨论和争论是道德判断能力的发展所必需的。
另外,维果茨基强调人际交流对认知发展的重要作用,他用最近发展区来解释社会互动的意义。
同辈群体对学生社会化的影响
同辈群体对学生社会化的影响作者:李进会来源:《小学科学·教师版》2011年第08期一个人来到社会,要从有机体的生物人变成社会人,从社会的“局外人”变成社会的合格成员,就必须经历社会化的过程,而人的社会化过程受到家庭、学校、社区文化、同辈群体与大众传播媒介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学生在校期间正是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与发展的重要时期,学校教育无疑对其产生重大影响,同辈群体对学生的影响与学校教育之间具有十分密切的联系,这种联系具体表现在:“一般而言,学校对个体学生的影响总是以同辈群体的环境为中介的……应该认识到,孩子或青少年在达到学校期望方面的成功程度,与这个孩子在同辈群体的地位有重要和直接的关系”。
本文主要以在校学生为研究对象,分析同辈群体在学生社会化过程中的积极和消极影响,探讨如何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一、相关概念界定(一)学生社会化“所谓社会化,是指个体在与社会的互动过程中,逐渐养成独特的个性和人格,从生物人转变成社会人,并通过社会文化的内化和角色知识的学习,逐渐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
在此过程中,社会文化得以积累和延续。
社会结构得以维持和发展,人的个性得以健全和完善。
社会化是一个贯穿人生始终的长期过程。
”简言之社会化是指自然人成长为社会人的过程。
而学生社会化过程可以从两个角度分析:一种是从社会的角度看,学生社会化过程就是个体接受“教育”,并将所受“教育”的内化为自身行为的过程;另一种是从个人的角度看,学生社会化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使自身行为符合社会要求的过程。
(二)同辈群体学生生活在两个不同的社会环境中:一个是成人世界——父母、亲戚、老师、俱乐部领导、商店职员和家庭成员的朋友;另一个是同年龄的孩子世界——明友、一起玩耍的伙伴、俱乐部和小团体以及学校的集体。
“同辈群体”的意思是指与他密切接触、关系融洽的一个特殊群体,对于每一个孩子来说,这个群体“就像家庭一样,是一个特殊的家庭”。
同辈群体的种类很多——从非正式的一起玩耍的群体到有组织的童子军或其他组织,从三四个人的小圈子到范围较大的学校团队每个孩子在他的成长过程中都会与各种各样的同龄人相互接触、发生关系。
刍议同辈群体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
同 辈群 体在 发 展 中会形 成一 些 被成 员所 共 同接 受并 遵 守 的 规 范 , 些 规 范 是 大 家 共 同 遵 循 的 价 值 标 准 、 为 这 行
准 则 和 道 德 规 范 等 不 成 文 的 行 为 规 则 。 它 是 基 于 成 员 的
同 辈群 体 内部 的成员 具 有较 为 密切 和平 等 的人 际关 系 , 个 成 员 在 群 体 中 都 有 自己 的 一 席 之 地 , 家 处 在 一 每 大
或 相 同 , 经 常在 一起 互 动 的人所 组 成 的一种 群 体 。 辈 并 同
群 体 在 大 学 生 中 普 遍 存 在 .在 大 学 生 的 社 会 化 过 程 中 发
2 15 号 刊夫教赘 0  ̄ f 上旬 1 l
刍 议 同 辈 群 体 x 大 学 生 价 值 观 的 影 响 - , I
康 宇
( 州 师范 高等 专科 学 校 , 徽 毫 州 毫 安 摘 要 : 大 学 生 价 值 观 在 大 学 阶 段 会 受 到 多种 因 素 26 0 ) 3 8 0
个相 对 平等 的地 位 , 同构 成 了 比较稳 定 的人 际 网络 。 共 虽 然 大 学 生 在 个 体 价 值 取 向 上 存 在 一 定 的 差 异 ,但 以 感 情
挥 着 独 特 的 作 用 。 其 他 的 青 少 年 同 辈 群 体 相 比 , 学 生 与 大 同 辈 群 体 由 于 处 于 高 校 这 个 相 对 独 立 的 环 境 中 而 具 有 了
随 意 性 ; 流 的 内 容 广 博 、 莠 并 存 , 其 是 各 种 小 道 消 交 良 尤
同辈群体参与逻辑下的大学生社会化研究
舆论等 因素濡染和教化 的结果 。同辈群体 影响大学生价值观念需要通过 一定 的文化 载体 ,而 同辈群体作 为非正式群体存在 着 能够游 离于社会主 流文化之 外的亚文化 ,
亚 文 化 提 供 了 新 的价 值 标 准 和 行 为方 式 , 其 中 影 响最 大 、最 为 普 遍 的 是 社 会 时 尚 ,
值 观 念 的 渗 透
为模 式等方 面的影 响 ,本文 立足于重 庆 ,
以“ 大学生社会 化进程 中的影响 因素”为 主题 ,于 2 0 0 9年 9月 在重庆部分 高校进 行 了相 关问卷调查 。 本次调 查共发放 问卷 4 0份 ,回收 3 4份 ,有效 问卷 3 5份 , 0 7 6 有效率 为9 .%, 13 符合 问卷 调查 的一般 规 律 和标准 。调查 结果和座谈 了解 的信 息 , 大致反映了同辈群体 对大学生社会 化影响 的状况。
温家 宝总理所作 的 2 1 年政府 工作报告 0 0 中也 专 门提 到 以就 业 为 目标 ,整合 教 育 资源 ,改进教学方式 , 着力培 养学生 的就 业创业能力 。 当前大 学生就业难 问题 促使 我们深思大学 生的社会化 。 帮助 大学生形 成主 导价 值观念 ,内化社会 规范 , 养社 培 会技 能和社会角色 等 , 是大学应 当承担 正 的责任 和义务 。 同辈群体 作为学生 中的一 种普遍群 体 , 大学生 的社 会化具有正 反 对
化 的 心 理 机 制 、 文 化 机 制 、 组 织 机 制 和
处 在 痛苦 的 孤 独之 中 ( 中 建 、孙 嵩 , 高 20 0 9l 。据教育部的一份 以全 国 1 . 26万名 大学生为对象的调查报 告显 示: 目前大学 生中不同程度 的心理 障碍 、心理疾病发病
同辈群体对大学生社会化的影响
同辈群体对大学生社会化的影响论文导读:同辈群体是在大家的无意之中建立起来的一种非正式群体。
处在成年早期的人的社会化需求。
大学生有强烈的被他人理解和尊重的需要。
同辈群体,同辈群体对大学生社会化的影响。
关键词:同辈群体,大学生,社会化一、如何理解同辈群体同辈群体又称同辈集团或同龄群体,是指在相同年龄层次上,由地位、兴趣、爱好、价值观等大体相同或相近的人组成的关系密切的非正式群体[1]。
同辈群体作为普遍存在的人际环境,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第一,同辈群体是在大家的无意之中建立起来的一种非正式群体。
个体可以自由组合和自由选择,并在平等的基础上与同伴交往。
同辈群体根据自己的意愿来安排活动内容,极少带有强制性,即使有领导和服从,也是相互自然协商的结果,是个体愿意接受的[1]。
第二,有较高的心理认同感和内聚力。
心理学家埃里克森认为,处在成年早期的人的社会化需求,主要是在家人之外寻求情感归属对象,包括与同性朋友建立友谊,与异性朋友恋爱。
若情感无所归属,不能与他人正常交流,就会处在痛苦的孤独之中。
同辈群体的交往是在自然随意的过程中进行,常常在彼此相互依赖和随意的冲突中实现彼此的沟通,最终获得心理归属和价值认同。
大学生有强烈的被他人理解和尊重的需要,虽然群体成员在价值取向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但以感情接近、观点相同为基础的同辈群体往往具有统一的群体意志和较强的内聚力[2]。
第三,有自己的价值标准。
同辈群体从心目中的英雄、榜样到沟通的语言、交往方式消费方式乃至服装、发型等体现了自身旨趣分明的亚文化特征,这种亚文化对个体思想价值观念与品德发展有重要影响。
高校是一个以大学生为主体的社会组织,不同学历班次、不同年龄阶段、不同地域入学的大学生之间,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同辈群体。
这些同辈群体既具有当代青年乐于交往、善于交往的共性,又具有相对自主性和认知能力较强的鲜明特征。
正确认识和把握同辈群体在大学生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有利于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更好地指引大学生社会的化进程。
关于同辈群体对大学生社会化影响的_省略_80名学生_同辈群体_影响的调查_李颖
2005年第5期(总第79期)广西教育学院学报GU AN GXI JIAOYU XU EYU AN XUEBAONO.5,2005(Serial NO.79)关于同辈群体对大学生社会化影响的调查研究 对绍兴文理学院1080名学生 同辈群体 影响的调查李 颖(绍兴文理学院 浙江 绍兴 邮编:312000)摘 要:本研究从大学生同辈群体对个体学习、生活、道德、政治发展等方面是否存在影响进行调查、分析,并探究其原因,以期为高校德育工作提供新的思路和切入点。
关键词:大学生 同辈群体 调查中图分类号:G52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410(2005)05-0025-041. 问题的提出同辈群体(peer group)指的是由大致相当的社会地位、并且通常年龄相仿的一群人。
其成员在年龄、心理特点、兴趣爱好和社会地位等方面比较相近,并经常在一起进行交往与互动。
同辈群体是个体社会化的重要主体之一。
随着年龄的增长,同辈群体对个体社会化起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
同辈群体对个体价值观和行为发展的影响的基本方式和途径是模仿,行为类型趋于从众。
从众(Conformity)行为,也有人称为遵从、迎合行为,是指在实际存在或想象存在的群体压力下,个人改变自己的态度,放弃自己原先的意见,而产生和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
青年学生踏入大学校园,远离家庭,与同龄人朝夕相处数年,因此,同辈群体对大学生价值观和行为发展的影响是非常深刻和经常的。
这种影响可能超过父母和教师的影响。
高校德育工作者似乎对这一现象关注不够。
为此,我们通过调查问卷的方法对1080名大学生进行了一次调查,以期了解大学生同辈群体对个体学习、生活、道德、政治发展等方面是否存在影响?在哪些方面比较突出?为什么?2. 方法和步骤我们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全校210个班组中抽取22个班组,对随机取得的班组全部学生都进行调查。
我们采用课堂上发放问卷的形式进行调查,回收率100%。
大学生社会化的意义以及社会影响因素分析
大学生社会化的意义以及社会影响因素分析【摘要】社会化是指在特定的社会与文化环境中,个体通过与社会的交互作用,发展自己的社会性,成为能够履行一定社会角色行为的社会人的过程。
大学生社会化就是大学生在中学阶段社会化基础上,以校园文化为依托,进一步学习、吸收和创造社会文化,掌握社会所畅行的行为方式,逐步适应社会生活,成为能自觉履行一定社会角色行为的社会人的过程。
加强大学生社会化教育工作有着比较深刻的现实意义,基于以上原因,本文将对大学生社会化的意义和影响因素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化意义社会影响因素1大学生社会化对个体成长的作用1.1促进大学生适应社会人生下来只是生物人,只具有一些最基本的生理本能,大学生只凭借生而具有的自然属性和生理本能无法在社会中生存,大学生要想成为一名正常的社会成员在社会中生活,就必须通过社会化训练,才能掌握生活知识、生活和劳动技能;才会使用语言、文字及其他符号进行社会交往;才会理解各种社会规范、获得社会成员资格,适应社会并参与社会生活。
1.2塑造个性与完善人格人格或个性不是通过生物遗传形成的,而是通过人的社会化而获得的。
人的社会化是人类塑造个性与完善人格的唯一途径。
大学生通过与他人的交往、社会教育、社会活动以及生活条件等具体的社会化途径,塑造并完善自己的个性和人格。
社会化使生活在同一民族、同一阶级、同一时代中的人的个性中具有某些共性特征,即个性中包含民族性、阶级性、国民性、时代性等共性。
人的个性和人格一旦形成就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在一定时期内指导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和行为方式,但也具有可变性,使每个人的个性在现实生活中发生变化。
1.3有利于大学生成才第一,社会化为大学生成才提供良好的合作关系。
现代社会生产生活等社会实践活动,多是群体性活动,每个人只有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个人与集体以及同事同行之间的关系,才有可能成就事业成功。
第二,社会化为大学生营造施展才华的人文环境。
个体施展才华的人文环境由社会交往、信息传递、物质和情感联络三大部分组成。
同辈群体对大学生社会化的影响
同辈群体对大学生社会化的影响作者:杨娜娜杜岳涛来源:《青年与社会》2019年第07期摘要:同辈群体是大学生当中普遍存在的一种非正式群体,也是影响其社会化的重要因素。
文章阐述了同辈群体的涵义和基本特征,重点分析了同辈群体对大学生社会化的影响。
关键词:同辈群体;大学生;社会化一、同辈群体的涵义和基本特征(一)同辈群体的涵义同辈群体,又称同龄群体,是由一些年龄、兴趣、爱好、态度、价值观、社会地位等方面大体相近的人所组成的亲密的非正式群体。
同辈群体在大学生当中普遍存在,大学生脱离家庭开始独立地过集体生活,面临着如何进入同辈群体,并能够从群体生活中实现自己的社会需要。
(二)同辈群体的基本特征(1)平等性同辈群体成员在年龄、知识、能力等方面相近,他们是自愿自发形成的组织关系,群体成员的关系是平等的。
即使有领导者,也是经过内部协商,大家自愿接受“被领导”。
同辈群体的成员兴趣和爱好接近,大家在群体内部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安排活动,并平等的展示自我,没有强制和约束,个体心理认同感较高。
(2)开放性同辈群体的形成一般具有偶然性和随意性,同辈群体内部没有严格的规章制度,成员之间的交流和交往在话题选择,说话方式等方面都不需要特定的限制和各种条条框框的局限。
这种开放性会形成一种和谐的团体氛围,同时,同辈群体也不会严格限定要进入群体的成员身份,愿意加入的任何人都可以被吸纳进来。
所以说,同辈群体有开放性的特征。
(3)互动性同辈群体要有所发展,群体内部成员间,群体与外部环境之间都要有一定的互动,才能实现良性运转。
同辈群体内部成员之间的互动、依赖等关系,使他们学会进行自我评价以及与他人交往。
一方面,同辈群体可以把内部的信息和亚文化传递给社会,向外界表达自己的愿望和诉求,取得社会的重视以及认可;另一方面,也把社会文化传递给群体成员,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性。
二、同辈群体对大学生社会化的影响(一)大学生同辈群体推进学生思想观念的社会化大学生进入高校之后,由于年龄以及阅历的增长,个人的认识水平不断提高,同辈群体的交往促使他们的人生观及价值观不断社会化。
同辈群体
同辈群体如何影响学习
同辈群体
1995年 , 美 国 心 理 学 家 哈 里 斯 (J.R.Harris)首次提出了群体社 会化理论,在学术界引起了轩然大波。她将同伴群体的社会化功能提 到了非常重要的位置,甚至超越了家庭。群体社会化理论主要集中论 述群体与人格发展、群体文化传递等方面的内容,很快成为解释个体 差异的有力证据。而随着课堂中合作学习形式的广泛使用,另一个至 关重要的问题越来越引起教师以及教育研究者的关注:在学生千差万 别的情况下,如何构建一个对所有学生都有利的合作群体?
同辈群体对学生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角色 对学生社会性角色发展的影响 行为 对学生行为规范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技能 对学生生活技能社会化的影响
对学生社会性角色发展的影响
• 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在社会中扮演者不同的社会角 色。社会角色是个人主观与客观规定的统一体。 他与人的社会地位和社会身份密切相关。青少年 即将迈入社会,他会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学 习,学习与自己未来社会角色相关的知识和能力 ,并用它顺利处理各类复杂的社会关系。同辈群 体对青少年的社会角色发展,包括性别角色、职 业角色、家庭角色等具有很大的影响。
互动性
一个群体要实现良好运转和发展,是以群体内部成员间 的互动和群体与外部环境之间的互动为前提的。
同辈群体的功能
保护功能
同辈群体可使学生个体少受或免受成人世界的伤害,表现 为同辈群体提供了一种平等互助的社会环境。
发展功能
同辈群体对学生的社会能力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同辈群 体有助于发展学生表达自我的能力、展现自我的能力、相 互沟通的自我能力、竞争与合作的自我能力。
同辈群体对学生日常生活规范社会化影响
由于同辈成员间更易沟通,有没有长辈和学校老师的强制性, 所以通过同辈群体成员间的学习、讨论、游戏等方式体现的日 常生活的规范更易被学生认同和模仿。
教育社会学
0086《教育社会学》2012年6月期末考试指导第一章绪论1、教育社会学的学科定义可以从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的角度出发来定义教育社会学,但这二者都不能很好的表达教育社会学的特殊性。
因此,可以将教育社会学定义为研究教育活动之社会过程及其与其他社会过程影响关系,研究社会结构中的教育制度与教育过程中的社会行动的学说体系。
2、社会结构指在一定社会中,社会成员划分成的社会集团或社会群体之间的关系,以及集团内部的关系。
广义的社会结构就是指社会群体及群体之间的关系状况。
狭义的社会结构则专指社会内部分化的状况,并经常被社会阶级阶层状况、社会职业结构等概念所替代。
第二章教育社会学的历史和现状1、结构功能主义是二战后在美国崛起的最重要的社会学流派。
代表人物有帕森斯、默顿等。
其主要观点有:(1)社会是客观的存在,是由不同部门组成的整体;(2)社会各组成部门都有其独特的功能,这一功能是使社会整体之间建立相互依存关系的基础;(3)社会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是和谐稳定的,这既有赖于社会功能的分化,同时也借助于社会中共同的价值观念;(4)社会的和谐关系会因社会组成部分的变动而出现不平衡的现象。
需要通过调整达到新的平衡。
2、科层制:对科层制进行阐释和分析的代表人物是德国社会学家韦伯。
他认为,任何组织都是以某种权力为基础的,合理--合法的权力是官僚制的基础,它为管理活动、管理人员和领导者行使权力提供了正式的规则。
科层制既是一种组织结构,又是一种管理体制。
其特点主要有:①有正式规章;②有明确分工;③权力分层;④按正式规则发生公务关系;⑤任职资格要通过考核和任命。
科层制的组织结构和管理体制,有助于提高组织活动的效率。
但其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组织成员的个性特征,压抑了组织成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第三章教育社会学研究范式1、教育社会学研究范式的应用层次,教育社会学研究范式的应用层次包括宏观层次、微观层次和中观层次三个层次。
研究层次取决于研究者的研究兴趣和研究者所使用范式的特点两个方面。
浅议大学生同辈群体对大学生的影响
浅议大学生同辈群体对大学生的影响【摘要】同蜚群体在大学生成长的过程中发挥着潛移默化的重大作用,它在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保护功能和发展功能。
在此基础上,本文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分析了同辈群体对大学生的影响,并建议引导发挥其积极影响,限制其消极影响,做出相应的防止措施,以促进大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以及高校的和谐建设。
[关键词]同辈群体大学生影响同辈群体广泛存在于大学当中,是大学生日常生活的重要领域,也是大学生从家庭向社会转换的重要场所。
它在大学生人际交往、价值观形成、兴趣爰好培养以及社会化等方面扮演者重要角色,因此,高校不能无视大学生同辈群体的存在,而应该让它在维护大学系统的稳走和均衡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同辈群体的含义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说,同辈群体是"大致相当的社会地位,并且通常年龄相仿的一群人",⑴具体是指由兴趣、爰好、价值观W亍为方式大体一致,且年龄相仿、地位相近的经常在—起交往的人组成的非正式群体。
大学生作为成年人,逐渐从家庭走向社会,而与他们最贴切的社会就是同辈群体,大学生需要学会进入、融入同蜚群体并在群体的大生活中实现自己的价值。
同辈群体通过成员之间的相互交流和彼此的影响使整个群体本身构成个体人际坏境的一个重要要素,大学生在群体当中逐渐产生心理认同,实现自身的各种需要。
因此,我们需要深入了解同辈群体形成的原因。
二、同辈群体对大学生的影响(-)大学生同辈群体对其个体成员的积极影响1、有利于促迸大学生自身的兴趣爰好发展,培养全面协调的发展性人才。
大学生同蜚群体是因为共同的兴趣爰好而聚在一起,他们一起学习,—起分享知识和成果,并在学习的过程中相互支持、鼓励,共同面对难题,从而促进了个体兴趣爰好的发展。
大学生的个人喜好不同,这无疑促进了大学生个性化的发展,有利于具自身的全面与协调。
心理学家芬达的研究表明,由高成就动机组成的同辈群体的社会责任与学校文化一致,成员之间共同分享学习经验,共同提高,追求更高的目标。
江苏师范大学成人继续教育网络课程《教育社会学》单元测试及参考答案
《教育社会学》测试及参考答案课程单元01单选题(共5题,每题11分)1.构成理论的最基本的要素是()。
A.概念B.判断C.推理参考答案:A2.认为教育学的基础学科是教育心理学和教育社会学的学者是()。
A.斯密斯B.李锦旭C.苏扎洛参考答案:A3.下面的概念中不属于教育社会学的概念是()。
A.学生社会化B.教育公平C.课程参考答案:C4.教育中最主要的人际关系是()。
A.学生与学生的关系B.学生与教师的关系C.教师与教师的关系D.教师与家长的关系参考答案:B5.教育社会学运用的主要理论是()。
A.社会学B.教育学参考答案:A判断题(共15题,每题3分)1.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工具是社会学理论。
参考答案:对2.师生关系是教育社会学的宏观研究内容。
参考答案:错3.教育中包含丰富的社会关系。
参考答案:对4.理论是组织起来的概念系统。
参考答案:对5.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内容是教育与社会的关系。
参考答案:错6.教育与经济的关系是微观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内容。
参考答案:错7.教师不需要进行教育研究。
参考答案:错8.教师权威是教育社会学概念。
参考答案:对9.教育学的三大基础学科是教育哲学、教育心理学、教育社会学。
参考答案:对10.“知识就是力量”的提出者是苏格拉底。
参考答案:错11.教育社会学能够为教育实践提供科学指导。
参考答案:对12.教育社会学是教育学的重要基础学科之一。
参考答案:对13.课程与社会的关系属于微观的教育社会学研究内容。
参考答案:错14.教育社会学是运用社会学理论,研究教育与社会的关系以及教育中的社会关系的学科。
参考答案:对15.教育既具有艺术性,也具有科学性。
参考答案:对课程单元02单选题(共5题,每题10分)1.根据涂尔干的思想,人要避免痛苦,获得幸福,就需要()。
A.个性化B.社会化参考答案:B2.一个人档案中的年龄是其()。
A.社会年龄B.智力年龄C.生理年龄D.符号年龄参考答案:D3.涂尔干的人性假设倾向于()。
大学生同辈群体的构成、影响与教育对策分析
际矛盾也直接导致 大学生发生焦虑 、 抑郁 、 卑 等等心理问题 , 自 甚至是 严重的安 全事件 ; 另外 , 宿舍里行无所 忌 , 语言粗 俗 , 甚至是酗酒 、 赌博 、 打架斗殴 , 或者庸俗攀 比, 或者集体颓废 , 良好的学习气息 、 文化氛围和 精神风尚荡然无存 。所谓“ 近朱者赤 , 近墨者黑”这样的群体能造就出 ,
大学生同辈群体概述 ( ) 一 同辈群体概念 美 国社会学家波普诺认为“ 同辈群体指的是大致相当的社会地位 , 并且 年龄通常相仿 的一群人 。” 建华认为 同辈群体又称同伴群体或 同龄群体 ,是非正式 的首属群体或初级群体 ,主要指在相同年龄层次 上, 地位大体相似的人组成的关 系亲密 的群体 , 其成员一般是在有某些 共同经历 、 同情感 、 同爱好 、 共 共 共同观点或共 同心理 的基础上而结合 起来 的。我 国学者鲁 洁认为 同辈群体是 由地位大体相 同的人组成的关 系密切的群体 , 他们 的成员一 般在 家庭背景 、 年龄 、 爱好 等方面 比较接 近。他们时常聚在一起 , 间有很大的影响。 彼此 对于大学里班级这个群体 , 有研究把它和 同辈群体 区分开来 , 但本 文认为 , 班级虽非成员 主动 构成 , 但其成员心理发展 阶段相 近 、 日常学 习活动一致 ,班级对学生社会 化有着和 同辈群体 同样 重要 的影响 , 因 此, 仍然把班级归人同辈群体 的范围来探讨。 ( ) 二 大学生同辈群体 的特点 作为一个群 体, 大学 生同辈群 体拥有 一般社会群 体的普 遍特征 , 如 : 明确成 员关 系 , 由个人 自由组成 的具 有较强凝聚力 的群体 ; 有 是 成 员之间关系平等 , 心理认同感较 高, 在合作 和竞争 、 、 矛盾 冲突中实现 沟 通; 有持续的相互交往 。有一致 的群体 意识 和规范 , 并遵循一些模糊 的 或者 明确规 定的行为规范 ; 有一定 的结构 , 群体成员各有分工 , 相互 协 作; 群体中也会有一个核心人物起领 导作用 , 群体成员按一定 的共同 目 标达成行动。同学 、 朋友 、 老乡甚至恋人是大学生的主要社会交往圈 , 群 体成员之间关系密切 , 交流 、 交往的内容 、 形式广泛 , 宿舍 、 社团 、 老乡会 等场所是他们交流的平 台, 大学生在各种聚会 、 校园文化活动以及社会 实践 中共同合作 , 完成既定 目标。 当代大学生的生存环境与改革开放 的时代背景息息相关 , 相应地 , 大学生同辈群体也呈现出新 的特点。 例如随着独生子女的增 多, 大学生 的交流对象多在家庭 以外 ; 市场经济观念也深人大学生之心 ; 全球化浪 潮的袭击给他们带来多元 文化和价值观 的冲击 ;通讯方式的变化和互 联网的发达对他们的生活方式 、 交往模式甚至 日 的工作方式都产生 后 了巨大影 响, 等等。 二、 大学生 同辈群体 的不 同构成及其影响 同辈群体广泛地存在于大学校园生活的各个方面 ,每一个 大学生 都或多或少地从属于不同的同辈群体之中 ,同辈群体 的不同构成和运 行方式对其成员产生着不同的影 响, 积极 的 , 有 也有消极 的。根据我 国 高等学校的现状 ,我们可 以把大学生同辈群体分为被动构成和主动构 成两大类 ,这两类又可以根据构成方式和构成动机的差异细分为不同 的类型 。 ( ) 一 被动构 成的同辈群体 在我 国目前大学 的运行与管理模式下 ,大学生在校学习与生活有 些常规的特点 , 例如 , 以班级 为基本教学与管理单位 , 学生宿舍 由学 校统一安排和划分 , 这样就形成 了大学里最为普遍 的同辈群体——班 级和宿舍 。 几乎所有的学生都从属于这两个群体 , 都受到这两个群体 的
大学生社会化途径和手段与高校学生工作(全文)
大学生社会化途径和手段与高校学生工作bstrct:Sociliztion of the college students nd college students ffirs is closely relted to ech other .This pper describes the chrcteristics of the contemporry college students sociliztion, nd nlyzes the chllenges of the college students?ffirs in college students sociliztion, nd it improves the mesures nd recommendtions to the college students?ffirs.Keywords: College StudentsSociliztion College Students?ffirs大学生的社会化与高校学生工作紧密相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高校学生工作就是高校学生社会化工作,大学生社会化过程的成功与高校学生工作的正确指引是分不开的。
作为高校学生工XX,应该在这个重要的任务面前发挥自己独特的优势和作用,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帮助大学生加快社会化进度,提高社会化质量,使大学生在正确得力的高校学生工作的指引下,形成健全的人格,完成他们作为“社会学习者”和“社会参与者”的全面进展的过程,为他们将来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大学生社会化的途径和手段1.通过XX络角色扮演实现社会化。
大学生在XX络角色扮演的锻炼中实现角色社会化,社会化的核心内容是角色学习,即:依照社会对人的要求和标准学会承担特定的社会角色,实现角色期待与角色实现的整合。
大学阶段是理解和学习各种社会角色(角色规范、角色期待、角色行为)的关键期,但现实生活中的角色扮演是有限的,XX络交往为大学生提供了扮演各种角色的机会,他们可以在其中进行各种角色的学习,理解角色的行为规范,体验角色的需要和情感,并借助交往对象反馈的信息,检验自己角色扮演的情况,进而把握自己在现实社会中的各种角色行为,提高自己的交往能力,这有利于促进人的社会化进程。
论当代大学生道德社会化的任务与途径
、
大学生道德社会化的任务
大学生年龄一般在 l—2 8 2岁左右,正进入思想成熟,身体发育的 成人阶段。最为重要的是,大学生们进入 了 从心理发展到道德修养定 型的阶段。当学生进入大学阶段就应处于道德社会化中的自 律阶段。 这一阶段的标志是道德理性占主导 地位,社会道德规范内化为主体的 道德需求,树立道德理想,形成稳定的道德能力以支配或约束行为。 因此 ,大学生道德社会化的任务主要有 以下三点: 首先,通过道德社会化,帮助大学生内 化文明的道德规范。从本 质上讲,敦化文明的道德规范足道德真正的存在方式。如果道德理论 不能影响人的心意态度,情感归依,意志品质和行为倾向,那么它只 能是一纸空文。道德教化正是在善的伦理价值层面上,把社会普遍能 够接受认同的道德规范与准则,内化为行为主体的情感自 愿与理性自 觉,从而把人与人的本性状态提升到人性状态。大学生已 经接受过各 种形式的德育教育,将道德原则,道德规则通过自我教育系统内 化为 个体不同程度的道德认识,就成为大学生道德社会化的基础。 其次,通过道德社会化 ,帮助大学生树立道德理想。现时代经济 社会、科技的发展、文化的多元化, 使得大学生在’ 认 识和实践上存在 更多的矛盾冲突,为了解决冲突,形成高尚的道德行为,构建体现时 代精神的道德理想成为大学生道德礼会化的一个关键。 道德理想体现了一种至善至极的道德境界,人们可以无限接i1 斤旦 难以完全到达,它为大学生树立了一个不断追求的道德目标,激励并 指导着他们的道德行为,大学生的身心发展趋近成熟,认识能力和实 践水平不断提高,在树立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坚定共产主义信念的 基础上,道德理想的重 点足道德性的确定。道德性表现为:能关心, 帮助和保护别人;能做出正确地道德判断:社会行为符合道德规范的 要求等等。道德『是对每一个大学生的 奉道德要求。 生 再次,在道德社会化进程中培养大学生的道德能力,道德能力指 个体面对各种道德问题时,能分辨足非,产生合理的道德情感,做出 正确的道德判断并将其转化为实际行为的能力。道德能力的培养包括 道德判断能力,道德行为能力的培养,它足大学生道德社会化的蕈要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学生同辈群体的作用路径探析
黑 河 学 刊
Heh o r a i eJ u n l
J 1 01 u. 0 2
S ra .5 . e ilNo 1 5 No7
总 第 15期 第 7期 5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学生 同辈群体的作用路径探析
⑥ 胡 文靖 , 陶 漫
( 徽科 技 学 院 , 徽 凤 阳 23 0 ) 安 安 3 10
【 摘
要 】 同辈 群 体 是 在 高校 广 泛 存 在 的 非正 式 群 体 , 大 学生 日常 生 活世 界 的主 要 领 域 , 大 学 生 社 会化 是 在
过 程 中起 到 重要 的作 用 。 思想 政 治教 育要 做 到 “ 贴 近 ” 就 必 须正 视 同辈群 体 的 存 在 , 力 掌握 群 体 的 特 点 和 活 三 , 努
和行为方式的塑造 产生很大 的影响。大学生在群体 中学会
了 如何 与 人 相 处 , 得 了必 要 交 往 技 能 和 角 色 扮 演 能 力 , 获 这
持, 学习上也可 以相互帮助和促进 , 同进步 。芬达 的研究 共
表明 , 由高 成 就 动 机 学生 组 成 的 同 辈群 体 的 学 习 期 望 和 社 会 责 任 与学 校 文 化 一 致 , 员 之 间共 同 分 享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习 经 验 和 心 成
想 政 治 工 作 对 象 中 来 , 力 掌 握 同 辈群 体 的 活 动 特点 和规 努
好奇心强和求知欲旺盛 , 渴望尽快融人社会 。学校教育和 书本知识是大学生信 息来 源的两个重要 渠道 , 这些正统 但 的知识远远满足不了大学生成长 的需要 。因此 , 同辈群体 成 员之间的交流和互 动就 成为大学 生获得 信息的一个重
社会化影响因素分析
社会化影响因素分析社会化是指个体在与他人及社会的接触和互动中形成个性,学习社会经验,遵守社会规范,扮演社会角色,适应社会生活,由自然人转变为社会人的过程,它包括的内容很广泛,心理社会化是其相当重要的一个方面,影响着大学生社会化的进程和方向。
大学生心理社会化的影响因素分析(一)文化的影响。
文化覆盖面广,渗透性强,是影响大学生心理社会化的重要因素,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互交织在一起,对大学生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中国传统文化塑造的民族性格容易诱发大学生心理社会化障碍。
我国是一个封建历史特别长的国家,封建大一统思想和自给自足的封闭型小农经济,形成了腼腆、含蓄、矜持的“内向型”民族性格,个体恪守“中庸之道”,遵循各种礼教,过度压抑个性。
这种性格,固然有其优点,但也极易诱发心理疾患。
二是不同价值观念的文化碰撞强烈冲击着大学生的心灵。
随着西方文明的涌入、网络时代的到来,各种新事物、新思想、新潮流,给传统的、稳定的价值体系带来很大的冲击。
社会文化价值观念的变化直接冲击着大学生的心理。
知识经济的到来,复合型人才的高要求,使得他们面对激烈的竞争,对前途充满迷茫,焦虑不安。
三是文化断裂导致大学生心理社会化发生冲突。
文化具有一定的传承性,这种文化和文化特质的传承,在前信息时代的传统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之中,并没有发生断裂性的变化,但在由“前信息社会”向“信息社会”过渡时期,却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中国现代化文化模式在传统中挣扎,当代大学生也正是在这种文化变革中突围,并产生“心理阵痛”。
(二)家庭的影响。
家庭是一个极为重要的社会因素,是个体社会化的第一课堂。
尽管大学生已离家住校,但与家庭的亲情关系千丝万缕,其心理社会化依然受到家庭的影响。
第一,父母处事态度、生活方式的影响。
父母因血缘关系、权威及先入为主,影响着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
团结和谐、相亲相爱的家庭氛围,往往使个体形成谦虚、礼貌、随和、诚恳、乐观、大方等良好的人格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同辈群体在大学生心理发展尤其是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是勿庸置疑的,但应该指出的是,同辈群体对大学生的影响并非总是积极的,在有些时候也可能是消极的。
第一,同辈群体成员本身构成的成分复杂,缺乏整合一致。论文写作,同辈群体。同辈群体是在志趣相投和其它条件相似或相辅的基础上形成的,其性质当然有好有坏。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旦“黑”在群体中占了上风,他们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就会成为群体成员竞相模仿的对象。而大学生认识能力不高,分辨是非的能力不足。教育者要因势利导,提高他们在交往中的辨别能力,在重视榜样的示范作用的同时,可帮助大学生制定一些合乎社会规范的行为准则,使大学生有章可循,以预防偏颇现象的出现。还要抓住具体事件,以使学生有明确的是非标准。
第四,同辈群体对大学生生活目标和价值观的影响。一般来说,一个人最初生活目标的选定,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家庭的影响,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接触了更多的人和更广阔的社会,家庭的影响便逐渐减弱。到了大学阶段的青少年期,由于同辈群体成员间的频繁交往和相互信任,使他们能自由探讨一些问题,自由交换对问题的看法和意见,更由于心理上、感情上的相容,使他们较容易接受对方的影响。所以到了青少年期,在确立生活目标上及价值观念上,同辈群体的意见逐渐取代了父母的态度。除此之外,同辈群体的成员在其他很多方面都向同伴认同和模仿,行为举止、兴趣爱好、消遣方式,甚至发型、服饰、语言等。论文写作,同辈群体。
一、如何理解同辈群体
同辈群体又称同辈集团或同龄群体,是指在相同年龄层次上,由地位、兴趣、爱好、价值观等大体相同或相近的人组成的关系密切的非正式群体[1]。同辈群体作为普遍存在的人际环境,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
第一,同辈群体是在大家的无意之中建立起来的一种非正式群体。个体可以自由组合和自由选择,并在平等的基础上与同伴交往。同辈群体根据自己的意愿来安排活动内容,极少带有强制性,即使有领导和服从,也是相互自然协商的结果,是个体愿意接受的[1]。
二、如何理解大学生的社会化
人的一生都经历着复杂的社会化过程。所谓社会化,通常是指个人与社会生活进行不断的调适,使该个人从“有机体生物人”发展成为“社会人”的过程,是社会将一个自然人转化成一个能适应一定社会文化、参与社会生活、履行一定社会角色的社会人的过程。
大学阶段是人社会化的一个重要阶段。论文写作,同辈群体。大学生社会化的主要内容包括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生活技能、掌握社会规范、确立正确的生活目标和价值观、学会交往等等。大学生的社会化过程,主要是通过学校教育实现的。论文写作,同辈群体。大众传播媒介—报纸、杂志、书籍、广播、电视、电影、录像等社会文化的舆论宣传,家庭环境的熏陶,对大学生社会化也起着重要作用。但是,大学生的社会性交往增多了,他们对社会关系中的各种因素开始有了比较敏锐的感知觉,喜欢思考问题。可是由于分析能力不足,往往良莠不分,或对一些现象不理解,产生“看不惯”的心理困惑,矛盾冲突很多。他们不愿使自己的行为遵循成年人的行为模式,产生了自己的同辈群体。论文写作,同辈群体。人们往往忽略了同辈群体交往对处于青春期这一特殊年龄阶段的大学生所起的特殊影响和作用。
第三,同辈群体可促进大学生学习和兴趣爱好的发展。同辈群体的成员不仅在生活上、感情上相互支持,学习上也互相帮助,互相启发,有时彼此间还开展竞赛,这都有利于他们学习成绩的提高。论文写作,同辈群体。在兴趣爱好上,共同的兴趣爱好不仅使他们产生了更多的共同语言,同时,在一起的切磋和探讨也进一步促进了他们兴趣爱好的发展。
三、同辈群体对大学生社会化的影响
(一)积极影响
第一,同辈群体是大学生获得生活经验和社会信息的主要来源。与学生和老师间的交往相比,同辈群体成员间的交往更直接、更经常、更亲切,他们无话不谈,彼此从对方获得大量的生活知识经验和社会信息,而这种信息获得的渠道要比从书本上获得来的更直接、随意,留下的印象也较深。因此,同辈群体中获得的信息成为学校教育、书本知识的重要补充。
同辈群体对大学生社会化的影响
时间:2011-04-22 11:57:06 作者:秩名
论文导读:同辈群体是在大家的无意之中建立起来的一种非正式群体。处在成年早期的人的社会化需求。大学生有强烈的被他人理解和尊重的需要。同辈群体,同辈群体对大学生社会化的影响。
关键词:同辈群体,大学生,社会化
参考文献
[1]全国13所高等院校编写组.社会心理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54.
[2]朱安安.同辈群体对大学生价值观影响的社会学研究[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0,(2):23—29.
0
第二,同辈群体有利于大学生间思想与情感的交流,扩大社会经验,提高思考能力。由于两代人之间、在行为方式、生活态度以及价值观念等方面存在差异,大学生觉得家长和教师很难理解和满足他们精神方面的需要,这决定他们不会轻易把自己的内心世界外露,即使是对亲近的人亦是如此。写日记是大学生自我意识的表露,它可以把心灵的秘密表白出来,以便得到安慰,但它不能帮助大学生出主意、想办法。他们在学习知识、探索社会、思索人生的过程中产生了许多想法,需要和别人倾心相谈、交流感情、咨询疑难,对父母、教师不能讲的话,在同辈群体那里能畅谈,这就扩大了大学生的社会经验,提高了他们的社会思考能力。
第三,有自己的价值标准。同辈群体从心目中的英雄、榜样到沟通的语言、交往方式消费方式乃至服装、发型等体现了自身旨趣分明的亚文化特征,这种亚文化对个体思想价值观念与品德发展有重要影响。
高校是一个以大学生为主体的社会组织,不同学历班次、不同年龄阶段、不同地域入学的大学生之间,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同辈群体。这些同辈群体既具有当代青年乐于交往、善于交往的共性,又具有相对自主性和认知能力较强的鲜明特征。正确认识和把握同辈群体在大学生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有利于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更好地指引大学生社会的化进程。
第二,有较高的心理认同感和内聚力。心理学家埃里克森为,处在成年早期的人的社会化需求,主要是在家人之外寻求情感归属对象,包括与同性朋友建立友谊,与异性朋友恋爱。若情感无所归属,不能与他人正常交流,就会处在痛苦的孤独之中。同辈群体的交往是在自然随意的过程中进行,常常在彼此相互依赖和随意的冲突中实现彼此的沟通,最终获得心理归属和价值认同。大学生有强烈的被他人理解和尊重的需要,虽然群体成员在价值取向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但以感情接近、观点相同为基础的同辈群体往往具有统一的群体意志和较强的内聚力[2]。
第二,大学生文化的动力性不足。大学生文化向消极方向发展,就成了反文化。大学生文化中诸如对消费文化的过渡追求,“性文化”的泛滥,及时享乐的人生观,不劳而获的物质观,亡命称霸的英雄观和江湖义气的友谊观等,具有极大的诱惑性,极易为大学生接受,对大学生的社会化将起到消极的影响。我们要动员各方面的力量,特别是起主导作用的教育力量,对大学生文化进行一定的选择、调控和指导。通过学校教育,优化道德风范,创造积极昂扬的文化氛围,帮助大学生学生提高自我选择和自我建构的能力,帮助他们增强对各种文化观念和行为比较、对照、鉴别能力。学校教育可通过创设各种教育活动,将大学生纳入现行的社会制度内,使他们在学校生活中承担适当的角色,消除他们越轨行为的心理基础和精神支柱,使其达到正常的社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