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讲 支配社会学读书笔记

合集下载

社 会学的读书笔记

社 会学的读书笔记

社会学的读书笔记社会学,一门研究社会现象、社会结构、社会关系以及社会变迁的学科,它如同一个放大镜,让我们能更清晰地审视人类社会的种种现象和规律。

最近读了一些社会学的相关著作,让我对这个世界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思考。

在众多社会学理论中,涂尔干的《社会分工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涂尔干认为,社会分工是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它不仅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还增强了社会的凝聚力。

在传统社会,人们的职业和角色相对单一,社会的整合主要依靠共同的价值观和信仰。

然而,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社会分工越来越精细,人们在不同的领域从事着专业化的工作。

这种分工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个体之间的差异和独立性增加,但同时也通过相互依赖的关系将人们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比如,一个汽车制造商需要依赖零部件供应商、运输公司、销售商等众多环节才能将产品推向市场,而这些环节中的每个参与者又都依赖着其他相关方。

这种相互依赖的关系形成了一种无形的纽带,使得社会能够保持稳定和秩序。

马克思的社会学理论则从经济基础的角度揭示了社会的运行机制。

他指出,生产关系是社会结构的核心,而阶级斗争则是推动社会变革的动力。

在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而工人只能出卖自己的劳动力,这种不平等的生产关系导致了阶级矛盾的激化。

马克思认为,只有通过无产阶级革命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实现人类的解放和公平正义。

他的理论让我深刻认识到经济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以及社会变革的必要性和艰巨性。

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则从文化和宗教的角度探讨了资本主义的兴起。

韦伯认为,新教伦理中的勤劳、节俭、自律等价值观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精神动力。

新教徒们相信通过努力工作和积累财富可以证明自己是上帝的选民,这种宗教信仰转化为一种强大的内在驱动力,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繁荣。

这让我意识到文化和宗教观念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深远影响,一个社会的价值观和信仰体系往往在不知不觉中塑造着人们的行为和社会的发展方向。

《社会学概论》笔记七

《社会学概论》笔记七

七章:社会分层与流动本章指导:2、结合现实来理解目前我国社会流动的特点及原因。

3、掌握本章的重要概念:①社会分层②社会不平等③社会流动④地位不一致⑤结构性流动四、学习重点:1、社会分层结构及社会分层后果。

2、社会流动的条件及当前我国社会流动的特点。

重要概念:1、什么是社会不平等?社会不平等指的是各阶级、阶层相对稀缺的社会价值物在占有量、获取机会和满足需求的程度上存在着差异性。

人类不平等古已有之,具有普遍性。

社会不平等是通过社会分层体现出来的。

2、社会分层结构定义:社会分层结构是指多个社会群体在社会不平等格局中的相对位置和相互关系的总和。

分析一个社会的社会分层结构,有助于我们更进一步地把握社会不平等的实质。

3、阶级与阶层:社会分层结构的基本单元。

在社会学中,把具有不同社会地位的群体称为“阶级”或“阶层”。

4、马克思主义阶级学说给出了阶级的涵义。

列宁综合了马、恩的有关论述,精确揭示了阶级的实质,“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些集团,由于它们在一定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其中一个集团能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

”5、现代西方社会中的阶级状况与马克思时代的阶级状况相比有许多重大变化。

表现为:①科技的发展促进了人们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阶级对立。

②教育的普及提高了人们在职业竞争中的相对平等,增加了下层人员向上流动的机会。

在所有权和经营管理权划分基础上,产生了一大批“新中间阶级”逐渐构成了稳定社会的重要平衡机制。

6、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在经济体制改革,经济结构、产业结构调整,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同时,中国的社会阶层结构也发生了深刻变化。

整个社会阶层结构呈现出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当代中国社会结构变迁研究”课题组对当前社会阶层变化做了总体分析,以职业分类为基础,以组织资源、经济资源、文化资源占有状况,作为划分社会阶层的标准,把当今中国的社会群体划分为十个阶层:①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②经理人员阶层;③私营企业主阶层;④专业技术人员阶层;⑤办事人员阶层;⑥个体工商户阶层;⑦商业服务人员阶层;⑧产业工人阶层;⑨农业劳动者阶层;⑩城乡无业、失业和半失业人员阶层。

读书笔记社会学概论摘抄

读书笔记社会学概论摘抄

读书笔记社会学概论摘抄在阅读《社会学概论》这本书时,我深受启发,以下是我所做的一些读书笔记摘抄,希望能与大家分享。

社会学是一门研究社会行为和社会结构的学科,它试图解释个体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以及社会现象背后的规律。

书中首先介绍了社会学的基本概念,包括社会、文化、社会化、社会结构和社会变迁等。

这些概念是理解社会学的基础,也是我们分析社会现象的重要工具。

社会是由个体组成的集合体,它通过各种社会关系将人们联系在一起。

文化则是社会成员共享的价值观、信仰、习俗和行为模式。

社会化是个体学习成为社会成员的过程,它涉及到语言、行为规范和价值观的内化。

社会结构则是社会关系的固定模式,包括家庭、教育、经济和政治等系统。

社会变迁则是社会结构和文化随时间的变化,它可能由技术进步、人口迁移或政治变革等因素引起。

书中还讨论了社会分层和不平等的问题。

社会分层是指社会成员在社会地位、权力和资源分配上的不平等。

这种不平等可能基于财富、教育、性别、种族或其他社会身份。

不平等是社会学研究的重要主题,因为它影响着个体的生活机会和社会的整体福祉。

此外,书中还探讨了社会问题,如贫困、犯罪、健康不平等和环境问题。

这些问题是社会学家关注的焦点,因为它们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公正。

社会学家通过研究这些问题的根源和影响,提出解决方案,以促进社会的进步。

在研究方法方面,社会学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包括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

定性研究侧重于理解社会现象的意义和背景,而定量研究则侧重于测量和分析数据。

社会学家通过观察、访谈、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等方法收集数据,以验证理论并形成对社会现象的深入理解。

最后,书中还强调了社会学的实践意义。

社会学不仅仅是一门理论学科,它还关注于解决实际问题。

社会学家通过研究和分析,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信息和建议,以促进社会的发展和改善人们的生活。

通过阅读《社会学概论》,我对社会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对如何运用社会学知识解决社会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社会学读书笔记

社会学读书笔记

社会学读书笔记一. 知识要领) 社会制度 (一(1).社会制度含义:是人们在共同的社会生活中形成的,指导人们的活动的,稳定的规范体系.作用:指导,约束人们的行为.起源:1.自然起源论:人们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形成的.2.认为设计论:人们有意识为现实目标而设计的. 特征:普遍性,特殊性(多样性),相对稳定性(规范体系化) 类型:1.本原的社会制度:主要有经济制度,家庭制度2.派生的社会制度(领域特点明显):政治制度,教育制度, 宗教制度.3.正式制度:有意识创造的,正式的成文的,具有合法性4.非正式制度:无意识形成的,不成文的,指导作用构成要素:价值体系(存在的理由和价值),规范体系组成系统,设施系统层次:宏观,微观,中观(较低层次是较高层次的基础,同一层次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功能分类:1.正功能和负功能2.显功能和潜功能功能:1.满足人们的需要2.导向功能3.整合与控制功能4.文化传递功能5.社会制度的负功能(2).制度化含义:人们活动方式模式化,定性化的过程或结构机制:自然起源的制度观,经济学制度观制度建设:1.组织成员的社会化.即组织通过对其成员进行社会化使其成员认同这些制度,并使制度实行2.权威机关强制施行某些规则,并对不遵从者进行惩罚(3).制度变迁分类:渐进变迁和剧烈变迁;局部变迁和整体变迁原因:1.人们的需要发生变化2.人们的生存环境发生变化3.社会结构和社会利益结构发生变化等制度的生命周期:形成阶段,成熟阶段(效能阶段),形式化阶段,消亡阶段(4).我国的体制改革内容:从农村进入城市,由经济领域扩展到教育.卫生.社会管理和政治领域特点:诱导性制度变迁,渐进式改革,全面性(二).社会问题(1).社会问题含义:指社会中发生的被多数人认为不合需要或不可容忍的事件或情况,而需要运用社会群体力量加以解决的问题特征:破坏性,普遍性,复杂性,时空特征社会问题的认定(广度和烈度):客观主义的观点和心理认知的观点看待社会问题的角度:1.社会病理学观点2.社会解组论3.价值冲突论4.偏差行为论5.标签论6.批判取向的社会问题论7.社会建构理论对社会问题的看法(2).人口问题人口:是一个统计概念,是具有生物特征和社会特征的,一定数量的个体的总称,是最基本的社会现象.人口问题的实质:人类在物质资料的生产和消费的关系上出现严重失调,是人口在生产和物质再生产不相适应.表现:人口数量与人口质量失调.人口理论: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积极抑制,道德抑制),适度人口,人口过度论(人口转型论)中国人口问题表现:1.人口规模过大抑制了社会发展2.年轻人口比重高,规模大,给就业带来巨大压力3.人口总体素质不高,不能适应经济和社会的要求4.未富先老带来严重挑战中国人口问题原因:1.历史文化原因2.政治方面的原因3.人口惯性解决我国人口问题途径:1.控制人口数量2.提高人口素质3.大力发展经济(3).劳动就业问题就业含义:指在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的人,从事某种劳动或工作,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以维持生活的活动类型与状态:稳定就业,临时性就业,阶段性就业,灵活就业,充分就业,不充分就业意义:略(4).失业问题含义:是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希望,但找不到劳动或工作岗位,无法实现自己拥有的劳动力的价值,而使劳动力资源处于闲置状态的现象表现形式:略类型:正常性失业,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群体性特点),技术性失业,季节性失业,当前我国的劳动就业问题:1.劳动就业压力巨大2.劳动就业制度改革使隐性失业显性化,带来下岗和失业问题.3.产业结构调整给就业带来巨大压力4.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巨大压力5.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受不到保护解决途径:1.发展经济,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2.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3.发展服务业,开辟新的就业领域.4.加强法规和制度建设(4).贫困问题含义:是由于收入不足而导致的生活匮乏的状态(界定:贫困线和恩格尔系数) 类型:1.绝对贫困与相对贫困2.个体贫困与群体贫困3.结构性贫困理论:1.贫困的恶性循环理论2.人力资源投资理论3.社会不平等理论4.贫困文化理论5.功能主义的贫困观我国的贫困问题:1.我国贫困问题的历史与变化2.当前我国农村的贫困与反贫困3.当前我国城市的贫困与反贫困.我国城市贫困问题解决措施:1.扩大就业,通过促进下岗失业职工的再就业解决贫困问题2.实施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通过社会救助保障贫困家庭的基本生活(三).社会控制(1).社会控制含义:运用社会力量对人们的行动实行制约和限制,使之与既定的社会规范保持一致的社会过程.类型:1.统治与制约2.正式控制与非正式控制3.在控制与内在控制4.积极的控制与消极的控制统治:以普遍的政治压迫为基础的,具有不可协调性建立在强制力量基础上的控制方式..制约:即社会制约,是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的,由于人们认同某种规范而产生的,约束人们行为的社会控制方式.是社会成员之间的相互结束,外在压力.正式控制:即形式化控制,它是使用比较成型.比较正规的规范来约束人们的控制方式.主要是法律.条规.规章.具有正规化.普遍化特征.,非明文规定,非系统化的.常运用道德.信任.全体压力.社会舆非正式控制:不成型论等手段功能:1.维持社会秩序2.维持正常生活3.促进社会发展反功能:1.不合理的社会控制不能维护多数人的利益2.僵硬而有力的社会控制不利于人们对合理目标的追求.(2).社会控制的方式主要方式:1.习俗.道德.和宗教2.政权.法律和纪律3.社会舆论与群体意识习俗(风俗和习惯):是人类社会的最基本的行为规范.具有地域特征.它的社会控:是一定社会用来制功能表现为对人们行为的指导和约束.作用明显道德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两种形态:1.是由理论家或统治阶级提倡并上升为理论的规范2.是虽然未能在理论上表现和表达出来,但世俗生活中得到广泛认同并遵循的习俗性规范)主要依靠内心信念;社会舆论.道德具有阶级性.集团性.宗教:是一种神圣物相联系的信仰和规范体系.是在生产力和科学水平低下的条件下产生;作为社会规范主要表现为教规和宗教仪式;它通过教育和制裁两种手段来约束和控制起信徒的活动政权:是建立在某种合法性之上的.统治阶级实行阶级统治的权力,是国家一切权力的基础;主要通过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国家专政工具施行;是一种强有力的社会控制手段;法律:包括法令.法案.条例.决议.命令等具体形式;具有权威性和有效性(表现:由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制定实施保障.具有至上性.不可侵犯性.严肃性.度量界明显.普遍适用性)其真正权威和效力并不在于制裁,而在于警示纪律:具有约束性和一定程度的强制性;纪律教育是组织成员社会化的重要内容之一.社会舆论特点:1.由现实问题引起2.集体互动的产物3.靠大众传播形成.社会舆论的社会控制作用:具有一定的约束及社会控制作用;对人们的行为发生潜移默化的引导作用;控制效果多样群体意识:是成员对群体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责任感的总和.是群体成员为了维护群体的荣誉和利益对自己应该的行为的考虑;是群体成员团结的基础.对成员的行为具有指导和约束作用;属于内在控制;是一种十分有力和有效的社会控制手段.(3).越轨行为及其控制含义:个体或群体违反其所应遵守规范的的行为.也称偏差行为判定及价值问题:1.越轨行为的判定与文化类型2. 越轨行为的判定与全体价值3. 越轨行为的判定与权力结构类型:1.不同程度的越轨行为(不从俗行为.不道德行为.违纪行为.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2.个人越轨和群体越轨3.正向越轨和负向越轨对越轨行为发生原因的解释:1.生物学(返祖)和心理学(弗洛伊德:本我.自我.超我)解释2.社会学(失范理论;手段-目标理论;亚文化群体论;标签论) 我国越轨行为的突出问题:1.群体性越轨行为2.有权者越轨控制:周密地推进改革,减少社会解组现象,制定社会政策,减轻对弱势全体的伤害2.建立社会预警系统3.重建社会道德体系4.加强法制建设二. 兴趣与思考1( 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相关内容和事例2( 关于民俗,民德的社会学知识3( 各个领域改革不同步而导致各种制度之间的摩擦,进而降低改革效率的例子4( 第六次人口普查的相关社会学知识5( 如何使中国的人口过剩问题转为“人口红利”,三. 疑惑1( 为什么没有没有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和现代化建设就不可能成功,2( 能否说现在人生活方方面面都制度化了,没有制度化社会规范就不能形成了吗,( 为什么说民俗.民德是社会制度形成的基础,民俗是人 3们最起码的生物学需要的产物,4(5(社会现象与社会问题区别人口问题最主要指的是什么,以前是否存在人口问题,。

支配社会学读后感

支配社会学读后感

支配社会学读后感
支配社会学是研究社会权力分配和权力关系的经典理论。

读后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 权力的本质和影响:支配社会学揭示了权力的本质是一种影响力,不仅仅存在于政治领域,也存在于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

权力的影响是深远的,它可以改变人们的行为、态度和价值观,影响社会的发展和变迁。

2. 权力关系的构成和运作:支配社会学认为,权力关系是由一组人在特定社会中共同掌握的,这些权力关系可以是直接的、间接的、强制性的或非强制性的。

权力关系的运作是通过交换、协商、妥协和互惠等方式进行的,这些方式可以塑造权力关系的性质和强度。

3. 权力分配的不平等性和稳定性:支配社会学认为,权力分配不平等是社会常态,这是因为人类社会存在着各种资源、机会和权力的不平等分配。

然而,权力分配不平等的稳定性也取决于多种因素,如社会文化、历史传统、政治制度等。

4. 社会变革和权力关系的调整:支配社会学认为,社会变革是不可避免的,这是因为社会的发展和变迁需要不断地调整和重构权力关系。

社会变革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如政治改革、经济发展、文化转型等,这些形式都可以改变权力关系的分配和运作方式。

支配社会学是研究社会权力分配和权力关系的经典理论,对于我们理解社会的运作和变革有着重要的启示和帮助。

社 会学的想象力读书笔记

社 会学的想象力读书笔记

社会学的想象力读书笔记《社会学的想象力读书笔记》社会学的想象力,这一概念由美国社会学家米尔斯提出,为我们理解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提供了一种独特而深刻的视角。

在阅读相关著作的过程中,我深受启发,以下是我对社会学想象力的一些理解和思考。

米尔斯认为,社会学的想象力是一种能够将个人困扰与公共议题联系起来,并在历史和社会结构的背景下进行思考的能力。

它让我们超越个人的狭隘经验,看到更广阔的社会力量对个体生活的塑造。

例如,一个人失业可能不仅仅是他个人能力或运气的问题,而是与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等宏观社会因素密切相关。

这种想象力使我们能够理解个人经历背后的社会结构和历史进程。

比如,在现代社会中,人们普遍感到压力增大、焦虑不安。

这并非仅仅是个体心理素质的差异所致,而是与快节奏的生活方式、激烈的竞争环境以及消费主义文化的盛行等社会因素息息相关。

通过社会学的想象力,我们能够看到这些看似个人的心理问题实际上是社会结构和文化变迁的产物。

社会学的想象力还帮助我们打破常识的束缚,揭示隐藏在日常现象背后的社会本质。

以教育为例,我们通常认为教育是个人通过努力获得成功的途径,但从社会学的想象力的角度来看,教育不仅仅是个人的选择和努力,还受到社会阶层、家庭背景、教育资源分配等因素的深刻影响。

不同社会阶层的孩子在接受教育的机会和质量上存在显著差异,这并非仅仅取决于个人的天赋和努力,而是社会结构不平等的体现。

此外,社会学的想象力让我们能够预测社会变迁的趋势和后果。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广泛应用正在深刻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

通过运用社会学的想象力,我们可以思考这些技术变革将如何影响就业结构、社会关系以及社会价值观念等方面,从而为应对未来的社会挑战做好准备。

然而,要培养社会学的想象力并非易事。

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各种碎片化的信息和表象容易让我们迷失在细节之中,难以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

同时,个人的价值观、偏见和利益诉求也可能会影响我们对社会现象的客观判断。

社会学基本概念读书笔记

社会学基本概念读书笔记

韦伯的这本书102页。

2012年4月4日开始读,记读书笔记。

7 社会学概念和社会行为的意向概念一、方法论基础意向是指1一个行为者在某一具体环境下主观上实际持有的意向或者一群行为者在特定的一系列事件中平均或近似持有的主观意向2在一个思维构造的纯粹状态里,被视为典型的某个或某些行为者主管持有的意向。

8有意向的行为,与单纯反应性的、无主观意向的行为之间,没有任何确定的界限。

明确的理解具有的特征或者是理性的或是可设身处地领会的。

这里理性的特征表示,对人的某一行为来说,它所具有的全部意向都完全的和透彻的被理智的理解了。

可设身处地领会的特征则表示这一行为所具有的全部感觉世界都被重新完整的想象出来。

9我们常常不能理解,某人行为依据的最终目的或价值。

跟我们的价值差距越大,越难理解。

9所以我们倾向于理智来理解,如果不能就近似理解10所有非理性的、受感情支配的意向关系都指导行为。

把它们看成是从假想的合目的的纯粹理性过程的偏离。

韦伯认为以理性行为为纲,其它非理性行为看做在纯粹状态下预期会出现的行为的偏离。

11韦伯认为理解社会学的方法是理性主义的。

但不能因此否定不适当的使用理性主义解释危险。

遗憾的是,全部经验证明,这种危险确实存在着。

11如果一个行为或者状态,无论它能否被人所体验,无论是人的或非人的,只要它不具有被说明的意向内容,只要它还没有与人行为的目的和手段联系起来,而只是作为人行为的诱因促动或障碍来描述,它就是无意向的。

12过去,人们极少发现,具有特殊意向的行为也有着不可理解的规律性。

13理解是指,1对一个行为(包括言论)所具有的意向的即时理解。

2解释性的理解。

我们能够理解的意向联系(动机的理性理解)对这些联系的理解便是对实际发生的行为过程的解释。

对一门以行为的意向为研究对象的科学来说,解释只是表示,根据行为主体主观持有的意向,对一个可即时性理解的行为所包含的意向联系的把握。

14在上述所有例子里,理解分别表示1对具体情况下实际出现的意向或意向关系的说明性的把握2对群体平均或近似持有的意向或意向关系的说明性的把握3在为经常出现的现象所构造的纯粹类型中,对科学的设想的意向或意向关系的说明性的把握。

社 会学的读书笔记

社 会学的读书笔记

社会学的读书笔记社会学,这门研究社会现象、社会结构和社会变迁的学科,宛如一把钥匙,为我们开启了理解人类社会复杂性的大门。

最近,我沉浸在社会学的书籍中,收获了许多宝贵的知识和深刻的见解,以下是我的一些读书笔记。

在社会学的世界里,社会结构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它就像是一座大厦的框架,决定了社会的形态和运行方式。

社会结构包括经济结构、政治结构、文化结构等多个方面。

例如,经济结构中的生产方式和分配制度,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社会的贫富差距。

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资料私有制导致了财富的集中和社会的不平等;而在社会主义社会,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制度则更注重公平和共同富裕。

政治结构中的权力分配和政治制度,也对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起着关键作用。

不同的政治制度会产生不同的治理效果,民主制度能够让民众参与决策,增强社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而专制制度则可能导致权力滥用和社会的动荡。

文化结构则包括价值观、信仰、习俗等,它们塑造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

一个社会的主流文化能够影响个体的观念和选择,同时也会受到个体行为的反作用。

社会变迁是社会学研究的另一个重要领域。

社会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始终处于动态的发展过程中。

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再到如今的信息社会,每一次的变迁都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科技的进步是推动社会变迁的重要力量。

例如,互联网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人们的交流方式、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

信息的快速传播让世界变得更加紧密,也带来了新的经济模式和社会问题。

人口的流动和迁移也是社会变迁的重要因素。

人们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条件和发展机会,从农村涌向城市,从欠发达地区流向发达地区。

这种人口流动一方面促进了城市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另一方面也给城市带来了资源压力和社会管理的挑战。

社会变迁还受到政策、文化交流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政府的政策导向能够引导社会的发展方向,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则丰富了社会的内涵和多样性。

社会互动是社会生活的基本形式。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合作、冲突等都是社会互动的表现。

支配社会学读书笔记

支配社会学读书笔记

支配社会学读书笔记支配社会学读书笔记篇1社会学是一门研究社会结构、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的社会科学。

它旨在探索和理解人类社会是如何组织和运行的,以及我们如何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

这篇读书笔记旨在探讨支配社会学的一些关键概念、理论和研究,并阐述它们如何影响我们对社会现象的理解。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支配的概念。

支配是指一种权力关系,其中一个人或一群人控制或影响着另一个人或一群人。

在社会学中,支配通常被分为经济、政治、文化和性别四种类型。

经济支配涉及财富和资源的控制,政治支配涉及权力的行使,文化支配涉及价值观和规范的传播,性别支配涉及性别角色的分配。

接下来,我们来探讨福柯的规训与惩罚理论。

福柯认为,现代社会的统治是通过规训和惩罚来实现的。

规训是指通过纪律和规则来控制社会成员的方式,而惩罚是指通过制裁和强制手段来维持社会秩序的方式。

福柯的理论强调了权力无处不在,它通过规训和惩罚来控制社会成员,使人们按照统治者的意愿行事。

再来看看马克思的阶级理论。

马克思认为,社会是由不同的阶级组成的,它们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是社会变革的根源。

他认为资本主义社会是由工人阶级、资产阶级和服务阶级等不同阶级组成的。

工人阶级生产商品,资产阶级购买商品并消费服务,服务阶级提供服务以满足资产阶级和工人的需求。

这三个阶级之间的矛盾导致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危机和变革。

最后,我们来谈谈韦伯的科层制理论。

韦伯认为,现代社会是由科层制组织构成的,即由等级结构、规则、规则执行和专业化工作组成的组织。

科层制组织的目的是通过规则和程序来高效地管理资源和任务,以确保组织的运行和目标的实现。

总的来说,支配社会学是一个重要的社会科学领域,它帮助我们理解社会结构、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

支配社会学读书笔记篇2《支配社会学》读书笔记我刚刚阅读了《支配社会学》这本书,它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本书是由一位知名的社会学家撰写的,他对支配现象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这本书的主题非常广泛,它涉及到支配的定义、类型、影响和挑战等多个方面。

支配社会学

支配社会学

作者介绍
马克斯·韦伯(Max Weber,1864年4月21日-1920年6月14日),经济学家,出生于德国图林根,毕业于海 德堡大学,被后世称为“组织理论之父”。韦伯最初在柏林洪堡大学开始教职生涯,后陆续于弗莱堡大学、海德 堡大学、维也纳大学、慕尼黑大学等知名学府任教,他对于当时德国的政界影响极大,曾前往凡尔赛会议代表德 国谈判,并且参与了魏玛共和国宪法(即魏玛宪法)的起草设计。
读书笔记
一开始读起来很难懂,慢慢的有点感觉,读完之后有所启发和思考,当然尚未领悟其中全部内容,估计需要 多读几遍!。
目录分析
二、支配与行政, 民主制行政的本质
与界限
一、权力与支配, 过渡形态
三、基于“组织” 的支配,支配的妥
当性基础
一、近代官僚 1
制的特殊功能 模式
二、官僚的地 2

3 三、官僚化的
精彩摘录
这是《支配社会学》的读书笔记模板,可以替换为自己的精彩内容摘录。
谢谢观看
十、家产制 独占政策的
经济影响
十一、支配 的结构, “心态”与 生活态度
二、卡理斯玛权威 的成立与变形
一、卡理斯玛的本 质与作用
三、支配形态的纪 律化与即事化
0
一1 、 教 士 阶 层与宗教卡 理斯玛对政 治支配形态 的态度
0 2
二、教权制 支配与政教 合一制, “教会”的 概念
0 3
三、教权制 的教育与生 活纪律及其 对“禁欲” 的态度
配之巩固统一 的手段
0 1
十一、家产 制行政功能 之实例
0 2
十二、家产 制支配的分 权化,总督 与分国
0 3
十三、家产 制的支配者 与地方庄园 制
十身04

社会学习笔记

社会学习笔记

社会学习笔记简介社会研究是指人们通过观察、模仿和参与社会交往来研究新知识和技能的过程。

本文将介绍社会研究的概念、原理以及其中的重要影响因素。

概念社会研究是一种以社会环境为背景的研究方式。

人们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和结果,来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

社会研究强调了社会交往和互动在研究中的重要性。

原理社会研究的原理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1. 观察研究:人们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和结果,来研究新的知识和技能。

观察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通过媒体和其他渠道进行间接观察。

2. 模仿研究:人们通过模仿他人的行为来研究。

模仿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

模仿研究可以帮助人们快速掌握新的技能。

3. 参与研究:人们通过参与社会交往和活动来研究。

参与研究强调了实践和实际经验的重要性。

影响因素社会研究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角色模型:人们更容易被具有权威和吸引力的角色所影响。

角色模型的行为和结果对社会研究有重要影响。

2. 奖惩机制:奖惩机制对社会研究起到重要作用。

人们倾向于模仿获得奖励的行为,而避免受到惩罚的行为。

3. 个人动机:人们的个人动机会影响他们对社会研究的参与程度。

对于有明确目标和动机的人来说,社会研究更容易实施和应用。

结论社会学习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通过观察、模仿和参与社会交往,人们可以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

角色模型、奖惩机制和个人动机等因素都会对社会学习产生影响。

了解社会学习的原理和影响因素,可以帮助我们更有效地进行学习和教育。

关于社会领域的读书笔记

关于社会领域的读书笔记

关于社会领域的读书笔记在社会领域,我最近读了一本名为《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的书。

这本书的观点十分独到,让我对社会领域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书中观点认为,群体是社会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群体中的个体通常会表现出与单独个体不同的行为和特征。

群体具有独特的特点,如易于受暗示、情绪化、易受感染等。

在群体中,个体的独立思考和行为能力往往会被群体所左右。

这个观点让我思考了群体行为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群体行为可能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如社会压力、从众心理、群体情绪等。

在群体中,个体的思考和行为能力往往会被削弱,而群体的行为则更加情绪化和易于受暗示。

这个观点也让我对社会现象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例如,在网络时代,社交媒体上的群体行为越来越普遍。

人们在社交媒体上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而这种表达往往会被其他用户所影响和感染。

这种情况下,个体的思考和行为能力可能会被削弱,从而导致群体行为更加情绪化和易于受暗示。

此外,书中还提到了群体心理的概念。

群体心理是指群体中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在群体中,个体的情感和行为往往会受到其他个体的影响和感染。

这种相互作用和影响可能会导致群体行为的一致性和集体性。

总之,《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这本书让我对社会
领域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通过了解群体的特点和行为方式,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社会现象和人类行为。

这对于我们作为社会成员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的行为,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

政治社会学笔记

政治社会学笔记

政治社会学笔记政治社会学呀,这可是个挺有趣又挺复杂的学问呢。

咱先来说说啥是政治社会学。

你可以把社会想象成一个超级大的花园,这里面有各种各样的花草树木,就像社会里有不同的人群、组织、文化啥的。

那政治呢,就像是这个花园的园丁,它得管着这个花园怎么规划、花草树木之间的关系怎么协调。

政治社会学就是去研究这个园丁和花园里的一切是怎么相互作用的。

比如说,园丁做的决策会影响到哪些花长得好,哪些树可能被砍了挪地方,反过来呢,花园里花草树木的状况也会影响园丁接下来的动作。

在政治社会学里,权力这个东西就很关键啦。

权力是什么呢?就好比是花园里的水源控制权。

谁掌握了这个权力,谁就能决定哪块地能有水灌溉,哪块地只能干着。

你看在一个公司里,老板就像是掌握了水源控制权的人,他能决定哪个部门能得到更多资源,哪个员工能升职加薪,就像决定哪朵花能被重点照顾一样。

那员工呢,就像是花园里那些等着被浇水的小花草,他们有时候就得想办法从老板这个“水源掌控者”那里争取到更多的资源。

社会分层也是政治社会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

这就像花园里的不同区域,有的地方种的是名贵的兰花,有的地方就是普通的小草。

在社会里,有的人住大别墅,开豪车,享受最好的教育和医疗资源,这就像是花园里那些被精心呵护在温室里的珍稀花卉;而有的人可能为了温饱到处奔波,就像在花园角落里努力生长的杂草。

为啥会这样呢?这就和政治制度、社会政策这些东西有关系啦。

就像园丁可能会根据自己的喜好或者某种规则,把好的肥料都给了那些名贵的花,而小草只能靠天吃饭。

政治文化也很有趣。

这就像花园里的氛围一样。

如果这个花园一直以来的传统是大家和平共处,互相帮助,那就是一种和谐的花园文化。

在社会里,有些地方的人就比较崇尚集体主义,大家都愿意为了集体的利益牺牲一点自己的利益,这就像花园里的花草互相遮风挡雨一样。

而有些地方可能更强调个人主义,就像每朵花都想自己长得最漂亮,不管周围的花草咋样。

这种政治文化是怎么形成的呢?这就和这个地方的历史、传统、教育等好多因素有关啦。

社会学的读书笔记

社会学的读书笔记

社会学的读书笔记关于社会学的读书笔记社会生活之所以存在,是因为人们各自扮演自己的角色。

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社会学的读书笔记,希望大家喜欢。

1.社会学影响力的一个表现是,它既受人欢迎也遭人谩骂。

确立已久的学科笑它是一位笨拙的新来者,却又采纳它的观点。

普通人嘲弄那些以此为职业的人,却又将社会学的某些假设视为理所当然。

政府指责这一学科危害道德和社会秩序,却又聘用社会学家来评估其政策法规。

2.社会学受到坏人的欢迎(大概因为它的着眼点是社会问题);社会学通过展示个人行为的社会原因,解除了人们的责任;社会学天真幼稚,并且会被老于世故者操纵。

3.如果某人赋予社会研究太过强烈的“人文精神”和价值关怀,以至于以某种正义的激情冲淡了作为社会学生命的科学性,那他就成了“江湖骗子”而应当被从社会学学术圣殿中革除教门。

4.布鲁斯指出研究者把客观性作为一个目标来追求是非常重要的,尽管事实上主观偏好的影响难以完全排除,但是那总比放弃此种追求、任意以主观价值偏好来剪裁客观现实的做法强得多。

用布鲁斯的话说:“尽管绝对无菌的环境无法实现,但我们总还是愿意在手术室里、而不是在下水道里做手术。

”5.在“偏好在于选择问题,而研究问题还须实证;偏好在于选择材料,而各种材料皆能公开;偏好在于解释材料,而各种解释皆有自由”6.科学总是在不断变化。

在某种绝对永恒的意义上,科学的发现永远都不是“正确的”;它们永远是暂时的,总是能被改进。

7.因为几乎没有什么观点会荒诞到完全无法找到支持的证据。

要找到相信的理由是很容易的。

一种更有效的检验是寻找不信的理由,寻找不符合这些观点的证据。

在好的科学里,最具说服力的是这样的观点,它们经受住了试图证明其错误的多次尝试。

8.科学是在自由交换思想和智性竞争的基础上繁荣的。

9.人的意识是驱动一切行动的引擎,所以社会科学必须比自然科学更深入一步。

10.规律被发现便是研究的终结。

对社会科学家而言,这仅仅是个开端。

即使我们已发现,所有人在某种情形下总是会做某件事(这种很强的规律性几乎闻所未闻),我们还是会想要知道为什么。

《宗教社会学》课程笔记

《宗教社会学》课程笔记

《宗教社会学》课程笔记第一章:总论一、宗教社会学的性质与特点1. 宗教社会学的性质宗教社会学是社会学的一个分支,它结合了宗教学和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专注于研究宗教现象与社会结构、社会过程和社会变迁之间的相互作用。

宗教社会学的主要性质包括:- 学术性:宗教社会学是一门科学,它追求客观、理性的研究方法。

- 交叉性:宗教社会学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如人类学、心理学、历史学、文化研究等。

- 实践性:宗教社会学的研究成果可以应用于社会实践,如政策制定、社会管理等领域。

2. 宗教社会学的特点宗教社会学具有以下特点:- 实证性:宗教社会学依赖实证研究,通过数据收集和分析来支持理论。

- 多维性:宗教社会学从多个角度和层面分析宗教现象,包括个体信仰、群体行为、组织结构等。

- 动态性:宗教社会学关注宗教随时间变化的社会过程和功能。

- 相对性:宗教社会学认识到宗教现象的多样性和相对性,避免以单一标准评价所有宗教。

二、宗教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与范围1. 宗教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宗教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包括:- 宗教信仰:个人和群体的信仰内容、信仰形成和变迁。

- 宗教行为:宗教实践、仪式、节日庆典等。

- 宗教组织:宗教团体、教会、寺庙等组织结构和管理。

- 宗教制度:宗教的法律、规则、传统等制度性因素。

- 宗教文化:宗教对艺术、文学、音乐等文化领域的影响。

2. 宗教社会学的研究范围宗教社会学的研究范围广泛,主要包括:- 宗教与社会结构:研究宗教如何影响社会分层、社会阶级和社会群体。

- 宗教与社会变迁:探讨宗教在社会变革、现代化和全球化过程中的角色。

- 宗教与社会控制:分析宗教如何维护社会秩序、规范行为和价值观。

- 宗教与社会化:研究宗教在个人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如身份认同、道德教育等。

- 宗教与心理健康:探讨宗教信仰和实践对个体心理健康的影响。

三、宗教社会学的发展1. 宗教社会学的形成宗教社会学的形成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当时社会学家开始关注宗教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社会心理学笔记整理

社会心理学笔记整理

第七章(社会认知)社会认知:个人对他人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意向作出推测与判断的过程。

第一印象:两个素不相识的人第一次见面所形成的印象,亦称初次印象。

第一印象的特征:表面性,片面性,类化,归因。

第一印象的作用(首因效应):对认知有重要作用,因此,为给他人留下好印象,个体必须注意自己的外表,言语谈吐,还必须增长才能,加强个人修养等等。

信息本身对印象形成的影响:1,信息的先后顺序对印象形成的影响:当一种仅属中性的合意的信息资料与先前建立在很合意的信息基础上的评估联系在一起的时候,综合评价并不会增加,甚至还可能会减少。

2,消极否定的信息对印象形成的影响:积极地信息和消极的信息,个体更注重消极否定的信息。

印象管理含义:现实生活中,人们都很关心如何给他人留下一个好的印象,这就是通俗意义上的印象管理。

策略:1,获得性印象管理策略(只试图使别人积极看待的策略)a,讨好技术。

b,自我宣传。

C,威慑。

d,恳求2,保护性印象策略(指尽可能弱化自己的不足或避免使别人消极看待自己的防御性策略):a,借口和辩解。

B,事先申明。

C.自我设障。

D,道歉。

社会认知的偏见偏见的特征:偏见是以有限或不正确的信息来源为基础,偏见就是刻板印象,有过度类化的倾向,含有先入为主的判断。

个人偏见:与个人经验,价值观有关,也受心理因素的影响:1首因与近因效应(个体在信息加工的过程中,首次获得的信息对印象形成起很大的作用,这就是首因,个体对最近获得的信息会留下深刻的印象,即近因效应)2,晕轮效应(光圈效应,个体对他人的认知判断主要根据个人爱好得出,然后再从这个判断推论出认知对象其他品质,即以点概全)。

3,宽大作用,4,投射作用(指个体认知他人时把自己的特性归属到他人身上,会发生认可歪曲,发生偏见)社会偏见:即社会刻板印象,指社会上对于某一类事物产生一种比较固定的看法,也是一种概括而笼统的看法。

消除社会偏见方法:1接触假说。

2,再分类—重新划分’我们“与“他们”。

韦伯支配社会学的启示

韦伯支配社会学的启示

韦伯支配社会学的启示作者:田耕来源:《读书》2017年第08期韦伯在中国思想界三十年的历程中占有很特殊的地位。

《新教伦理和资本主义精神》的翻译和出版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不间断地滋养着大学和学界,相当深刻地影响了几代学者进入西学、认识西方的过程。

今天,这本书开启的对韦伯思想理路的讨论并没有随着大量专门研究的展开而衰弱,而在中国学者身上获得了一些更为关键的动力。

在《新教伦理和资本主义精神》当中,我们很清楚地看到,韦伯研究的核心的关注,首先是西方世界自身的样态的问题。

韦伯对西方古代以降的核心命题的检讨,如资本主义的兴起、新教教派的影响、现代国家与暴力、官僚制等等,首先是改变了西方思想认识自身传统的局面。

作為西方或者欧洲文明之子的韦伯,其研究的基础,却是在相当程度上将所谓的“母文化”陌生化的结果。

前辈学者如苏国勋等在最早引介韦伯的时候就敏锐地注意到韦伯思想的“文明母体”学说体现在他的“世界宗教”学说,即“世界宗教”的伦理理性化学说中。

与此同时,韦伯学说中另一个深具世界历史色彩的是他的支配社会学的学说。

作为韦伯“经济与社会”写作计划中篇幅最大的部分之一,支配社会学以支配行动的结构,而不是经典政治学或法学中的“政治人格”团体作为分析政治的基本入手点,对世界主要文明中背负不同政治意志和行动能力的行动者进行了精当的分析。

“支配”,或者说支配者、被支配者和行政者之间的关系,极深地改变了我们理解政治中“规范性”的前提。

韦伯论现代国家的学说,有明暗两条主线。

所谓的明的主线最为社会科学者熟悉,即国家是极为特殊的政治组织(politischer Verband),它在领土内形成对正当性暴力的独占。

韦伯强调国家的形态只有在现代才得到充分的发展。

所谓暗的主线,指的是这样一种国家的概念在韦伯最为系统的政治学说,即“支配社会学”(Herrschaftsoziologie)里面的理论位置。

很显然,暗线迂回复杂,明线直接,而我们也会想象韦伯在“暗线”中的工作是为国家在“明线”上的含义服务的。

心理学支配着一切读书文摘读书笔记

心理学支配着一切读书文摘读书笔记

心理学支配着一切
最重要的原则之一是:心理学支配着一切,绝对的一切。

人类行为的无形力量塑造了我们所做的每一个决定,我们所采取的每一个行动,以及我们与他人的所有互动。

我们的大脑里充斥着许多偏见,我们被自己的本能、环境和我们的同伴所驱动。

在生活中,完成所有事情的最重要的原则就是,心理学支配一切。

你永远不能忽视心理学,永远不能低估它,因为它的力量几乎是无限的。

就像零售帝国的建立和瓦解,都是建立在观念的微小差异和欠缺上的。

无论你在生活中想要得到什么,都需要自己做出改变。

而实现改变最有力的、最可持续的方式就是:深刻理解和拥抱心理学。

读一些书,了解关于感知、偏见和说服的基础知识。

了解我们的情绪如何影响我们,以及我们的思维如何发挥作用,了解我们的大脑中有哪些奇怪想法是对我们有利的,哪些是对我们不利的。

要真正地理解这些,而不是靠猜测。

无论你如何看待生活,都要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考虑:
●是哪些行为力量在起作用?
●我们为什么要这样做?。

第七讲 支配社会学读书笔记

第七讲 支配社会学读书笔记

读书报告第七讲马克斯·韦伯《支配社会学》第二章左志维1301212613在马克斯·韦伯的《经济与社会》一书中,韦伯将“支配”定义为:一群人会服从某些特定的(或所有的)命令的可能性。

每一个支配系统都企图培养及开发其“正当性”。

以正当性的类型为标准,韦伯将正当性支配分为三种纯粹类型:(1)法制型支配(理性的基础)确信法令、规章必须合于法律,以及行使支配者在这些法律规定之下有发号施令的权利。

(2)传统型支配(传统的基础)确信渊源悠久的传统之神圣性,及根据传统行使支配者的正当性。

(3)卡里斯玛型支配(卡里斯玛的基础)对个人及他所启示或制定的道德规范或社会规范之超凡、神圣性,英雄气概或非凡特质的献身与效忠。

马克斯·韦伯的《支配社会学》全文共分六章,第一章概述了支配的结构及其功能形态,第二章介绍了官僚制支配(主要是法制型支配)的本质、前提条件及其展开,第三章和第四章介绍了传统型支配,第五章介绍了卡理斯玛型支配,第六章介绍了政治支配与教权制支配的关系。

第二章可分为三个问题来讨论,即官僚制支配的本质、前提条件和产生的影响。

一、官僚制支配的本质在我看来,韦伯所称的官僚制支配指的是法制型支配在官僚制中的施展。

官僚制支配的功能模式有以下特点:(1)部门有依据规则制定的明确的权限;(2)官僚制里存在明确的官职层级制和审级制;(3)职务运作是以文书档案和部门即一个个办公室的形式为基础的;(4)职务活动通常都以彻底的专业训练为前提;(5)职务活动需要官吏全力投入;(6)业务的执行须遵照一般规则。

官僚的职务被作为志业来看待,这意味着官僚需要接受明确规定的训练过程和特殊的职务忠诚义务。

官僚在官僚制中的地位有以下特点:(1)官僚通常能享有一个卓越的身份的社会评价;(2)官僚是由上级任命的,而不是由被支配者选举出来的;(3)官僚的地位通常是终身制的;(4)官僚通常可以得到以固定薪俸形式给予的货币报酬及年老退休金;(5)官僚有提升职位的期望。

社会学读书笔记

社会学读书笔记

社会学读书笔记社会学读书笔记读了默顿的《社会研究与社会政策》这本书。

默顿是与帕森斯都是二十世纪中期杰出的功能主义流派的社会学大师,与帕森斯不同的是,帕森斯研究的是宏观理论,而默顿关注的是经验与理论的结合,是一种中层理论。

在默顿看来,“这些不那么抽象的方式表达的中层理论,展现了定义清晰的操作化概念,并由此构成了对有限现象关系的陈述”。

尽管中层理论是抽象的,但同经验世界是相互关联着的,因而有利于那些看似晦涩艰深的社会学概念的澄清和社会学理论的阐述。

默顿相信,如果没有理论和经验研究的相互影响,理论框架仍然只是具有启发意义且不能反驳的概念堆积物;另一方面,如果经验研究不成系统,对扩展社会学知识体系的意义就不大。

因此,按照中层理论的研究方法,社会学理论的概念和命题应更紧密地组织起来,原因是:理论关注经验研究,迫使其对每一中层理论的概念和命题进行澄清、阐述和表达。

《社会研究与社会政策》这本书总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社会研究的.社会学,探讨的是社会科学研究的结构与过程,特别是其内部组织结构如何通过那些从事社会政策或服务职业的人影响研究成果的应用。

第二部分:从事专门职业的社会学,侧重于分析服务性的专门职业,以医学社会学为例来分析它们的制度结构如何促进和阻碍社会学知识的应用。

第三部分:应用于公众政策的社会研究,考察的是社会研究与社会政策形成之间的关联,重点分析那些至今仍阻止其有效关联的障碍。

本书的应用价值很广,例如在第二部分的第六章的最后作者对社会化的释义,说:“社会化指的是人们从他们当前所处的群体或他们试图加入的群体中,有选择的获取价值和态度、兴趣、技能和知识,简言之,就是文化的过程”这与我以往了解的社会化意义如出一辙。

在我的所学习的理论中,社会化这一概念经历了一个从狭义到广义的理解过程。

狭义社会化是指个人接受社会文化并被社会认可的过程。

它的主要对象是儿童和少年,强调个人对社会文化模式的学习和掌握。

广义社会化是指个人学习社会文化、扮演社会角色并形成人格的整个一生的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书报告第七讲
马克斯·韦伯《支配社会学》第二章
左志维
1301212613
在马克斯·韦伯的《经济与社会》一书中,韦伯将“支配”定义为:一群人会服从某些特定的(或所有的)命令的可能性。

每一个支配系统都企图培养及开发其“正当性”。

以正当性的类型为标准,韦伯将正当性支配分为三种纯粹类型:(1)法制型支配(理性的基础)确信法令、规章必须合于法律,以及行使支配者在这些法律规定之下有发号施令的权利。

(2)传统型支配(传统的基础)确信渊源悠久的传统之神圣性,及根据传统行使支配者的正当性。

(3)卡里斯玛型支配(卡里斯玛的基础)对个人及他所启示或制定的道德规范或社会规范之超凡、神圣性,英雄气概或非凡特质的献身与效忠。

马克斯·韦伯的《支配社会学》全文共分六章,第一章概述了支配的结构及其功能形态,第二章介绍了官僚制支配(主要是法制型支配)的本质、前提条件及其展开,第三章和第四章介绍了传统型支配,第五章介绍了卡理斯玛型支配,第六章介绍了政治支配与教权制支配的关系。

第二章可分为三个问题来讨论,即官僚制支配的本质、前提条件和产生的影响。

一、官僚制支配的本质
在我看来,韦伯所称的官僚制支配指的是法制型支配在官僚制中的施展。

官僚制支配的功能模式有以下特点:(1)部门有依据规则制定的明确的权限;(2)官僚制里存在明确的官职层级制和审级制;(3)职务运作是以文书档案和部门即一个个办公室的形式为基础的;(4)职务活动通常都以彻底的专业训练为前提;(5)职务活动需要官吏全力投入;(6)业务的执行须遵照一般规则。

官僚的职务被作为志业来看待,这意味着官僚需要接受明确规定的训练过程和特殊的职务忠诚义务。

官僚在官僚制中的地位有以下特点:(1)官僚通常能享有一个卓越的身份的社会评价;(2)官僚是由上级任命的,而不是由被支配者选举出来的;(3)官僚的地位通常是终身制的;(4)官僚通常可以得到以固定薪俸形式给予的货币报酬及年老退休金;(5)官僚有提升职位的期望。

二、官僚化的前提条件
1.货币经济与财政等前提条件
某种程度的货币经济发展,即使不是建立一个纯粹官僚制行政的基本前提,至少也是保持其不致变质的正常前提。

根据历史的经验,缺少了货币经济的支撑,官僚制结构很难避免内在本质的变化,或者根本就转变成另一种结构。

在实物配给的时代,官僚在经济上的地位类似于企业化的包税者。

这意味着将官职纯经济的视为官僚私人的盈利泉源。

这种组织被称为俸禄制官职组织。

俸禄制官职组织会使得官僚制的机制松弛。

货币经纪能为官僚制带来维持其运作的经常性收入,因此,具有成熟货币经济的国家的行政官僚化程度会更高。

2.行政事务之量的扩展
大国家和大政党是典型的官僚化的样本。

传统的大国的存在和文化的统一性,并不一定依赖于官僚制结构。

这些大国往往呈现出不稳定的势力均衡状态。

出现在中世纪的集权的近代国家之萌芽,经常是与官僚制机构的发展相结合的,其结局则为官僚制发展最为成熟的国家粉碎了基本上奠基于不稳定之势力均衡状态的混合物。

而且,官僚化的程度与国家的对外扩张之动力间,具有某种直接的关联性。

大规模的近代国家在技术上极端依赖官僚制之基础。

此外,所有真正的大政党也拥有与日俱增的官僚制性格。

3.行政事务之质的变化
行政事务内在的质的扩展是促成官僚化的更强的因素。

在近代国家,由于文明之日益复杂所引起的对行政的需求,也促成了官僚制的发展。

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日益增加的消费型财货之支配使用以及对形塑外在生活样式之日益洗练的技巧需要日渐扩大的官僚化;社会秩序的维持导致了对官僚化持续的需求;各式各样的社会福利政策也有助于导向官僚化;近代特有的交通手段也成为官僚化的先导。

4.官僚制组织的技术优越性
官僚制组织能有所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其纯粹技术上的优越性。

这一优越性表现在精准、迅速、明确、熟悉档案、持续、谨慎、统一、严格服从、防止摩擦以及物资与人员费用的节省,所有这些在严格的官僚制行政里达到最理想状态。

官僚化提供了贯彻行政职务专业化(根据纯粹切事化的考量)之原则的最佳可能性。

切事化的处理事务主要指的是根据可以计算的规则、不问对象是谁的处理问题,即秉持非人性化的原则。

5.行政手段的集中
官僚制结构的发展通常是伴随着物质经营手段之集中于支配者手中而进行的。

韦伯首先以军队为例展示了物质经营手段集中会导致官僚化的发展。

其他领域也和军队组织一样。

官僚制国家将所有的行政费用都编入预算,并提供下级机构所需的、经常的经营手段,这些费用的使用也受到国家的节制。

6.社会差异的齐平化
官僚制组织之取得支配权力,通常是基于经济与社会差异之相对的齐平化。

官僚制乃是近代大众民主制之必然的伴随物。

这是因为官僚制特有的原则:基于抽象规则的支配权行使。

大众民主制将行政之封建的、家产制的以及金权政治的特权一扫而空,因此不得不以支薪的职业劳动者来取代相沿成习的、兼职性的望族行政。

国家行政本身的官僚化是伴随着民主制的发展而来的,而民主制又不免会与官僚制的趋势产生冲突。

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面对官僚制组织之支配团体的、被支配团体的齐平化。

三、官僚支配制的影响
1.官僚制机构的永续性
官僚制一旦确立,就成为社会组织中最难摧毁的一种。

官僚制是将“共同体行动”转化为理性且秩序井然的结合体行动的特殊手段。

在同样的情况里,结合体行动要优于共同体行动。

只要行政管理已彻底官僚化之处,支配关系的形态实际上即无从摧毁。

首先,个别的官僚无法脱离其所属的机构。

其次,公共和私人经营的一切秩序都日益仰赖档案与官僚纪律。

最后,官僚制机构的非人格性使得其很容易变更效劳的对象,而自身结构不发生改变。

2.官僚化的经济与社会的影响
官僚化的经济影响取决于掌握官僚制机构的实力所指示的方向。

其结果经常是一种隐秘的金权政治的权力分配。

官僚化的社会影响表现在确保小市民利益所在的传统的生计,甚至采取国家社会主义的路线,从而限制了商人利得的机会。

3.官僚制的权力
首先韦伯强调官僚制度的不可或缺性并不能构成一个判断官僚制权力的决定性因素。

发展成熟的官僚制拥有极大的权力,不同的支配者面对官僚体系时都会受制于官僚体系的专家身份和对消息的控制和保密措施。

官僚希望面对一个资讯贫乏因而毫无力量可言的支配者,因为这种无知能符合官僚本身的利益。

在向立宪制政府转变过程中,中央官僚的权力会集于一元制支配下的首长之下。

君主和官僚有共同合作以对抗议会政党领袖的利益,但君主要对抗官僚却显得无力,不得不依靠议会的支持。

4.理性的官僚制支配结构的发展阶段
这一部分韦伯分别从中央和地方两个层面展开。

中央层面,依次出现的有:支配者身边常置的、合议性的备询与决议的团体;支配者主持的针对重要事件的由专家讨论和决议之后交付支配者决定的合议体;由专家综合而成的合议制机关;永续性的长老会议。

地方层面,依次出现的有:城市团体中产生的望族支配的合议制参议会;经济社会上最有权力的阶层的人才组成的咨询委员会。

5.教养与教育的理性化
任何支配结构的官僚化都会极端强烈的促进理性的切事化以及职业人和专家的发展。

其对于教育和教养的影响就是教养和教育的理性化。

近代意义的专业考试并非官僚化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因为在职训练和政党组织中的训练可以替代。

只有近代完全成熟的官僚化才促使专业考试制度的持续发展。

这一发展因为通过此种专业考试而获得的教育文凭所拥有的社会威信而得到强力的推动。

传统支配类型之下的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有教养的人”而非“专家”,关于“文化人”类型与“专家”类型的斗争是官僚制和传统支配结构的明显区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