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地理地方文化特色与旅游复习课件-PPT说课讲解
七年级地理下册中图版(北京)教案:6.1.1地方文化特色
教学基本信息课题 6.1.1地方文化特色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 1 年级七年级下册教学目标在本课学习结束时,学生能够:(1)了解我国各地民居、服饰和饮食的特色.(2)运用地图、图片说出我国地区居民、服饰、饮食特色。
教学重难点(1)了解我国各地民居、服饰和饮食的特色.(2)运用地图、图片说出我国地区居民、服饰、饮食特色。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设计意图新课导入1、设疑思考:同学们,在你的印象中,我国民居、服饰和饮食是怎样的呢?学生活动:谈论各自的想法。
2、多媒体展示:藏族一天的不同服饰【过渡】三位藏族同胞在一天中不同的时间穿藏袍的方式有何不同。
让学生能过自主活动讨论来探讨出答案。
下面就是本节学习研究的内容。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讲授新课一.民居课件情境四合院、吊脚楼、蒙古包和窑洞小活动:与同桌一起仔细观察说说、想想、找找,下列的民居都用了什么材料来建造?住在里面是冷是热?通风好不好?学生仔细观察图片,通过讨论的形式去自己解答问题。
以学生小组讨论形式,仔细对比四张图片里的蒙古包、窑洞、四合院与吊脚楼等民居的不同。
教师下到课堂去巡回指导。
(学生在回答时注意以学生自主学习,相互补充为主,教师点拨为辅。
)小结: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可以看出,自然环境条件不同的地方民居各有不同。
为了适应草原放牧而需要经常搬迁,蒙古族居住在蒙古包里。
为了能通风透气以适应终年皆夏的天气,傣族人以木竹建构楼房。
因为少雨干燥,新疆人可以用泥土砖构造荫房,用于晾制葡萄干。
所以在小小的邮票上面也展现了我国各地具特色的民居。
二.服饰课件情境:下列各张图片人们都穿戴了什么?他(她)们的衣着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让学生与同桌一起逐幅图观察议论回答,并相互补充。
小结:维吾尔族服饰——花样较多,非常优美,富有特色。
维吾尔族男性——讲究黑白效果,这样粗犷奔放。
维吾尔族妇女——喜用对比色彩,使红的更亮,绿的更翠。
维吾尔族是个爱花的民族,人们戴的是绣花帽,着的是绣花衣,穿的是绣花鞋,扎的是绣花巾,背的是绣花袋,衣着服饰无不与鲜花息息相关傣族妇女一般喜欢穿窄袖短衣和筒裙,男子一般穿对襟或者大襟小袖衫,下穿肥大的长裤。
中图版七级地理下 中国的地方文化特色和旅游资源 地方文化特色
饮食与自然环境
影响
习惯
自然环境 适应 饮食 食材
口味
中图版七级地理下 中国的地方文化特色和旅游资源 地方文化特色
中图版七级地理下 中国的地方文化特色和旅游资源 地方文化特色
住一住特色民居
中图版七级地理下 中国的地方文化特色和旅游资源 地方文化特色
中图版七级地理下 中国的地方文化特色和旅游资源 地方文化特色
中图版七级地理下 中国的地方文化特色和旅游资源 地方文化特色
穿一穿特色服饰
中图版七级地理下 中国的地方文化特色和旅游资源 地方文化特色
中图版七级地理下 中国的地方文化特色和旅游资源 地方文化特色
找相同
傣族
中图版七级地理下 中国的地方文化特色和旅游资源 地方文化特色
苗族
彝族
中图版七级地理下 中国的地方文化特色和旅游资源 地方文化特色
中图版七级地理下 中国的地方文化特色和旅游资源 地方文化特色
中图版七级地理下 中国的地方文化特色和旅游资源 地方文化特色
回族文化
回族文化深受伊斯兰教文化 影响。
受伊斯兰教影响,回族女人 服饰要搭盖头,不露头发、 耳朵和脖颈;饮食上禁食猪 肉、禁饮酒等。
中图版七级地理下 中国的地方文化特色和旅游资源 地方文化特色
蒙古包 吊脚楼
中图版七级地理下 中国的地方文化特色和旅游资源 理下 中国的地方文化特色和旅游资源 地方文化特色
任务卡 二
结合P25页“读一读”和以前的知 识谈谈民居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
民居 样式 材料 结构
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中图版七级地理下 中国的地方文化特色和旅游资源 地方文化特色
南方少数民族服饰与气候
气温高、空气潮湿——
衣料较薄、多为棉质或丝质
2016春中图版七年级下册 5.2地方文化特色对旅游的影响 素材-安岳石刻.ppt
安岳,“中国柠檬之乡”、 “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石刻艺 术)”、 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和得天 独厚的自然条件,使安岳成为川东旅游线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安岳古属普州,因治所成建于铁峰山上,取“安居于山岳之上” 之义而得名。位于四川盆地东部,东邻重庆,南接内江,西临资阳, 北接遂宁,是成都至重庆、南充至宜宾的捷径交点。国道319和省 道206线呈十字交叉贯穿全境。安岳属亚热带湿润型季风气候,年 平均气温17.4℃,冬暖春早,夏热多雨,雨量充沛,生态良好,全 县森林覆盖率达35%。 安岳石刻石窟身处美丽的自然山、水、森林植被之中,景区 内溪谷纵横、湖泊众多、森林幽静、田园优美。安岳石刻上承敦煌、 下启大足,史溯源于东汉,兴于唐,盛于宋,题材融合佛、儒、道, 时间纵贯千余载。石刻内容丰富、规模宏大、艺术精湛,以“古、 多、精、美”著称于世,被誉为 “我国古代雕刻又一伟大宝库”。 现有历代摩崖造像10余万尊,盛唐石窟佛经40余万字,毗卢洞、卧 佛院、圆觉洞、千佛寨、华严洞、玄妙观、茗山寺、孔雀洞等国家 级文物保护单位8处,木门寺国家级古建筑1处,省、市、县级文物 保护单位48处,是石刻旅游的理想目的地。
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四川省资阳 市安岳县石羊镇箱盖山上,距石羊镇6公里, 安岳县城56公里,重庆市大足县30余公里。 华严洞建造于宋代,是集石刻文化与自然景 观为一体的山岳型风景旅游区 华严洞石窟约700立方米,华严洞造像, 以密宗为主,是释、道、儒同窟造像,题材 达39种。其布局严谨,造型奇妙,动静结合, 虚实得体,采光科学,殿堂似的石窟灿烂辉 煌,气韵生动,在中国石窟造像中独树一帜, 是北宋石刻艺术精品,是安岳石刻旅游区造 像窟中最大的、保存较完好的洞窟。
木 门 寺
位于安岳县双龙街乡孔雀村孔雀寺岩壁间,与茗山寺景区相 邻,距县城60公里。这里沟深岩险,绿树成荫,是远近闻名 的避暑胜地。明代隆庆四年(1750)僧崇智在此建寺。因先 人刻有孔雀明王,故命名为孔雀寺。其洞依岩而凿,高4.7米, 宽4.3米,进深2.7米。有大小龛窟8个,造像75尊,碑刻题记 6处,集中刻于孔雀洞、三佛洞、阿弥陀佛洞、观音经变龛 和地狱变龛内。此处造像开创于北宋,最引人注目的是孔雀 明王造像,龛正中刻一立体全身孔雀,高2.3米,其上趺坐一 个四臂之孔雀明王,头戴化佛宝冠,胸饰璎珞,身著双领下 垂大衣,左手执莲蕾,左下手捧蟠桃,右手握雀羽,右下手 托贝叶经。秀丽大方,造姿优雅,保存完好,晚唐经目石塔, 高12米,8方3层,浮雕小佛像24尊,共刻佛名经目144部。 该洞构思别致,造型奇妙,具有极高的美学观赏价值。孔雀 洞后山顶上,有一唐代高台座经目石塔,高15米,8方3层, 浮雕小佛像24尊,该塔古朴秀丽,保护完好,在四川省石塔 中属罕见。
地理 《繁荣地方特色文化》 PPT精品教学课件
羊肉串
中国经济与文化 自然环境对地域文化的影响
八大菜系
中国经济与文化 自然环境对地域文化的影响
我国疆域辽阔,自然环境多样,不同地域的传统居民 建筑各具特色,生动地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中国经济与文化 自然环境对地域文化的影响
南方民居墙体薄、窗户大、通风条件好,而北方特别 是东北的居民墙体厚、窗户小、密闭程度高。
贵州西江苗寨
山西平遥古城
1.说说西江与平遥所在地区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的差异。 2.比较西江苗寨与平遥古城建筑特点的差异及其与自然环境 的关系。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中国经济与文化 自然环境对地域文化的影响
你的家乡 有什么世 界遗产?
我国丰富的地方 特色文化不仅是中华 文明发展的见证,也 是世界文明的重要组 成部分。
截至2021年年底 我国已有56项遗产被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 界遗产委员会列入 《世界遗产名录》。
东南地区民居屋顶坡度大,西北地区民居屋顶坡度小。
中国经济与文化 自然环境对地域文化的影响
地形对传统民居建筑的影响也很大。南方山区地 形崎岖,民居一般依山就势建在坡度平缓的向阳坡, 布局紧凑、院落较小,如西南山区的吊脚楼;而北方 平原地区地势平坦,民居一般形态规整、院落宽大, 如北京的四合院。
中国经济与文化 自然环境对地域文化的影响
中国经济与文化 自然环境对地域文化的影响
藏族主要聚居在青藏高 原地区,藏袍多用毛织品缝 制,具有肥大、长袖、宽腰、 右襟的特点。
当地昼夜温差大,白天气温高时,敞 襟长袖便于人们把袖子褪去系于腰间; 夜晚气温低时,宽腰肥大的衣服还可 以当被盖,保温防寒。
中国经济与文化 自然环境对地域文化的影响
你还了解哪些民族传统 服饰,探讨当地自然环 境对其特点的影响。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5.2《地方文化特色对旅游的影响》教学设计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5.2《地方文化特色对旅游的影响》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地方文化特色对旅游的影响》这一节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我国各地的文化特色以及这些文化特色对旅游的影响。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了解各地的文化特色,并能够分析这些文化特色对旅游业的促进作用。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于我国的一些地方文化特色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地方文化特色的深入理解和分析能力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更深层次去理解和掌握地方文化特色。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各地的文化特色。
2.让学生理解文化特色对旅游业的促进作用。
3.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各地的文化特色以及文化特色对旅游的影响。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更深层次去理解和掌握地方文化特色。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地方文化特色对旅游业的影响。
2.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分析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案例资料,如各地的文化特色介绍、旅游业的发展情况等。
2.准备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各地的文化特色图片,引导学生对地方文化特色产生兴趣,从而导入新课。
2.呈现(1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各地的文化特色资料,让学生了解各地的文化特色,如饮食文化、民俗文化、建筑文化等。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地方文化特色对旅游业的影响。
每组选择一个案例进行分析,并制作PPT进行展示。
4.巩固(10分钟)教师选取几组学生的PPT,进行点评和讲解,巩固学生对地方文化特色对旅游业影响的理解。
5.拓展(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思考如何利用地方文化特色发展旅游业,制作PPT进行展示。
6.小结(5分钟)教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总结,强调地方文化特色对旅游业的重要性。
7.家庭作业(5分钟)让学生选择一个地方的文化特色,写一篇短文,分析文化特色对旅游业的影响。
中图版七年级地理第六章第一节地方文化特色ppt课件
宫 保 鸡
丝
丁
观察图片思考: 为什么四川、重庆等地的居民爱吃辣椒呢?
与当地的地形、气候有什么关系?
小结
地方文化与自然环境
地形 气候 河流
自
然 影响
环 境
适应
地 民居
方 文
服饰
化 饮食
传统民居、服饰和饮食的地区差异深受自 然环境的影响。
地方文化不仅受自然环境方面的影响,还 受社会、历史等方面的影响,是在长期的历史 发展过程中受多种因素综合影响而形成的。
回族文化
回族文化深受伊斯兰教文化影响。 受伊斯兰教影响,回族饮食上禁食猪
肉、禁饮酒等。
1.下列民居中,为华北地区传统建筑形式的是(
)
A.蒙古包 B.吊脚楼 C.四合院 D.窑洞
2.冬季,东北地区的人们服饰宽大、厚实,海南岛的人们
服饰轻便、单薄,是因为( )
A.冬季我国北方寒冷,南方的海南岛气温高 B.海南岛的人们为了追求时髦而不怕冷 C.多年的习俗,即使不冷,东北地区的人们也喜欢穿宽 大、厚实的衣服 D.海南岛冬季比北方温暖,夏季比北方冷
第六章 中国的地方文化特色和旅游资源
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创造出来的所有 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包括民居、服饰、饮食和艺术等。
不同的自然环境会深刻地影响着地方文化。
我国自然环境复杂,各地区在不同的地形、气 候、植被等影响下,产生了各具特色的地方文 化。
不同自然环境中的地方文化特色
1、民居特色 2、服饰特色 3、饮食特色
1.黄土高原木材和石料少,以黄土为材,方便又省料。
2.洞深壁厚利于保温,在寒冷的冬季和炎热的夏季更显 “冬暖夏凉”。
北方地区的传统民居主要考虑冬季御寒,故追求 厚重,且多以当地土石为原料。
单元复习02 地方文化特色与旅游-七年级地理下册单元复习(中图版)(原卷版)
单元复习02地方文化特色与旅游过填图1.利用图文资料完成问题材料:1986年中国邮政发行“中国民居”特种邮票一套,邮票上的这些民居建筑除了反映各地风俗外,还反映了当地地理环境的重要特征。
(1)图中中国传统民居主要分布的地形区是①____,②____,③____。
地面最为平坦的是____(地形区)(2)传统民居所在的地区中年降水量最少的是____(填序号),说明民居特点与其降水量少有何联系____。
(3)三种传统民居中,年平均气温最高的是____(填序号),说明民居特点如何适应当地气温特征____。
(4)乘坐运行在____铁路干线上的列车容易看到①民居,③民居可在________铁路干线沿线看到。
2.中国地域辽阔,旅游名胜很多,请为下列的旅游胜地与相应的省级行政区配对:旅游胜地:1.织金洞 2.沈阳故宫 3.周庄 4.阿里山 5.大三巴牌坊6.毛泽东故居7.天坛8.布达拉宫9.桂林山水10.西湖省级行政区:A.湖南B.北京C.西藏D.广西 E.浙江F.澳门G.台湾H.江苏I.辽宁J.贵州1.配__2.配__3.配__4.配__5.配__6.配__7.配__8.配__9.配__10.配__过能力一、选择题"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
在我国,具有明显差异的地理环境影响着人们不同的饮食偏好,进而形成了东西南北各具特色的饮食文化。
据此完成下面1-3小题。
1.我国南方以大米为主食,小吃也多以大米为原料加工而成,如汤圆、粽子、年糕等;北方以面食为主,如面条、包子、馒头、煎饼等。
我国南北饮食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地形差异B.气候差异C.植被差异D.民族差异2.东南之人食水产,西北之人食陆畜。
西北地区的人们较少吃水产的原因主要是()A.地表崎岖,交通不便B.干旱少雨,河湖较少C.发展落后,消费不起D.宗教信仰,不能捕捞3.俗话说“江西人不怕辣,湖南人辣不怕,四川人怕不辣”,大部分南方人都喜欢吃辣,这主要与南方气候的哪一特点密切相关()A.炎热B.寒冷C.多雨D.干燥“廊桥”是一种有屋檐的桥,多为木质结构,可遮阳避雨,保护桥梁,还可供人休憩。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第二节《地方文化特色对旅游的影响》教学教案3份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第二节《地方文化特色对旅游的影响》教学教案教学设计1知识与技能:1、认识地方文化对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影响2、运用“中国的世界遗产分布图”,了解我国已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文物古迹和自然景观,培养读图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讨论、教师引导点拨获取新知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热爱自然环境的情感,培养自觉保护旅游资源的意识和行为习惯。
重点:认识地方文化对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影响难点:识记中国的世界遗产名称和分布教具:中国的世界遗产分布图中国政区图中国主要的旅游资源分布图多媒体过程:一、抛砖引玉,明确学习任务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自然环境对地方文化的影响,还记得自然环境对地方文化有什么影响吗?(学生回答)1.阅读上表,在中国地图上找到这10个省区,说出它们的地方文化特色及主要城市和著名景点。
2.试分析,为什么入境旅游到这10个省区的人数最多?(学生分组讨论探究)要求学生运用中国主要的旅游资源分布图、中国行政区图和手头上的资料对以上的问题进行思考并探究讨论。
(课件展示)“中国行政区图”“中国主要的旅游资源分布图”(请一位学生到教学挂图上指出这十个省区的位置)(各组代表发表见解)说出这十个省区的地方文化特色及主要城市和著名景点。
(教师对以上问题进行引导点拨)(各组代表发表见解)对到这十个省区入境旅游人数最多的原因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师引导点拨并举例)拥有的旅游资源大多以文物古迹,民族风情或独特的自然景观为主,具有浓郁的地方文化特色,独特的文化内涵,因而最有魅力,所以吸引观光的外国游客较多。
例如:陕西的秦始皇兵马俑坑,属于文物古迹,富有地方特色,世界独一无二,不可替代。
所以对游客充满了吸引力。
(课件显示)(过渡)那么浓郁的地方文化特色为什么可以成为这10个省区入境旅游人数最多的原因呢?请同学们讨论一下。
(学生讨论)(学生代表发表见解)(教师引导)因为每一个地方的地方文化特色都是该地重要的旅游资源,具有与众不同的特点。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二23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地域文化赏析课件共95张PPT[可修改版ppt]
史建筑,市中心多是广场,大教堂。突
出神权至上。
威斯敏斯特教堂,
960年建
建筑空间布局
巴黎圣母院
欧洲城市历史悠久, 很多城市保留着大 量历史建筑,市中
江南民居坐北朝南
,注重内采光;以木梁承重, 以砖、石、土砌护墙;以堂屋 为中心,以雕梁画栋和装饰屋 顶、檐口见长。布置紧凑,院 落占地面积较小,以适应当地 人口密度较高,要求少占农田 的特点。
四合院
东北民居
蒙古包作为北方游牧民族的典
型民居,其门朝东南而开,这与古代北 方草原民族的崇尚太阳,有朝日之俗有 关。它具有制作简便、易于组装、抵御 风寒等特点。中国其他地区的蒙古族, 以及东北的鄂温克、达斡尔,西北的哈 萨克、塔吉克等民族多使用类似的毡包 。仅是高矮、形状略有差异,名称也有 所不同,但是整体构造,甚至民居文化 和祖先拜火的遗风,都是同出一辙的。
山西民居, 乔家大院
地坑院
高台民居
新疆维吾尔族民居
客家土楼 福建
。每座土楼占
地可达上千平方米,其墙高达15米,墙 体厚达1.5米左右,为了抵御盗匪、当 地原居民和猛兽的侵扰,恶劣的生存环 境迫使客家人极其重视防御,他们将住 宅建造成一座易守难攻的设防城市,聚 族而居。在客家人中间,流传着很多在 敌人久攻不下,大楼安然无恙的故事。 为何选择圆形?客家先人受《易经》影 响,认为圆是天,象征宇宙,同时圆还 有“圆满、幸福”之意。
舞台艺术
京剧《贵妃醉酒》
歌剧《图兰朵》
服饰
西服
旗袍
唐装
餐具
筷子
刀叉
地域文化与城市
城市在自身的形成、发展过程中,被自然环境和人文 因素一道赋予了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深深地打上了地域 文化的烙印,形成了有别于其他城市的地域文化,成为城 市的标志。
七年级地理下册课件-6.1地方文化特色3-中图版(北京)
返回
节假日人满为患
谢谢
1999.12
福建武夷山
1999.12
四川青城山和都江堰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
2000.11 2000.11
明清皇家陵寝:明显陵(湖北钟祥市)、清东 陵 (河北遵化市)、清西陵(河北易县)、盛京 2000.11 三陵
安徽古村落:西递、宏村 山西大同云冈石窟 云南三江并流 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 澳门历史城区
一、地方文化特色是重要的旅游资源 [自学指导]通过阅读课本36—37页,在课本中勾画出: 1、广义的文化 2、地方文化 3、地方文化包括 4、地方文化特色
文化的概念
广义的文化:
是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创造出来的所有物质 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地方文化: 一般指与特定区域想联系的文化。
地方文化包括:
历史文物、文化遗迹、古典建筑、文化艺术、 风土民俗、工艺特产、风味佳肴等。
思考:从柱状图和文 字中,你发现了我国 旅游业的哪些发展与 变化?
[自主学习三] 保护地方文化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阅读课本39-40页,完成下列各题。
1、地方文化特色有何价值与特点? 2、怎样保护地方文化特色、促进旅游业健康发
展?
1、地方文化特色有何价值与特点?
地方文化特色具有较高的科研和文化价值,是独一无二、不可替代、 不可再现产物,是自然界进化选择和人类社会长期积淀的结果。
我们可以做到的很多,比如: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 痰,不踩踏草坪,文明排队,文明拍照、不攀爬景
物。。。。
我们还可以做到:随手捡一下垃圾,劝阻一些不文明 行为(量力而行),做一些文明出行的宣传手抄
报。。。。。。。
课堂小结
地方文化特色 推动当地旅 游业的发展
中图版七年级下册地理第五章地方文化特色和旅游第2节《地方文化特色对旅游的影响》课件 (共35张PPT
学习目标:
• 知识和技能: 1、理解地方文化对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影响; 2、了解我国已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文物古迹和景观。
• 过程和方法: 通过案例分析,认识我国各地的地方文化特色对当地旅游
业发展的推动作用。 • 情态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地方文化特色推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的认识,激发热 爱和保护旅游资源的情感。
A、遵纪守法
B、除了照片,什么都不带走
C、废物装进垃圾袋 D、在文物古迹上留下自己的名字,以示纪念
3、下列行为中可有效保护旅游资源和旅游环境的是(D )
A、为图方便随地乱扔垃圾 B、攀折旅游景点中的花草树木 C、猎取旅游景点中的野生动物,以获取食物 D、定期开放旅游景点,设置最多游览人数的限制
4、风景区不少摊贩出售景区内捕杀和采挖的动植物资源,这样做会造
自然环境 地方文化
人类历史活动
历史文物 文化遗迹 古典建筑 文化艺术 风土民俗 工艺特产 风味佳肴
开发利用
旅游资源 保护可持续发展 文明旅游、生态旅游
课堂检测
1、地方文化特色具有较高的科研和文化价值,其特点不包括(C )
A、独一无二 B、不可替代 C、可替代
2、下列现象中,属于不文明行为的是( D)
双重遗产4项、世界自然遗产11项。
中 国 的 世 界 遗 产
中 国 的 世 界 遗 产
中 国 的 世 界 遗 产
名胜古迹—丽江古城
丽江地处金沙江上游,历史悠久,风 光秀美,是古代羌人的后裔——纳西族的 故乡。
名胜古迹—云冈石窟
大同云冈石窟、敦煌千佛洞、洛阳龙门石窟并称为中国三 大石窟艺术宝库。
成(D )
A、环境污染
B、对正常社会秩序产生冲击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中国的地方文化特色》课件
糌粑
青稞
南北方食品差异
南北方食品差异
南米北面——饮食的自然环境烙印
北方产小麦,面是主食;南方产稻 ,米 是主食(所谓“南稻北麦”)
除夕年夜饭,北方饺子南方鱼
南细北粗——饮食的社会环境烙印
南方饮食比较细腻,北方饮食比较粗犷
中国饮食追求味道谐调和中,但不同地方的人的
口味却千差万别,这是因为受到这个地区的自 然地理、气候条件、资源特产、饮食 习惯等影响。。
这种饮食文化的区域差异就是我们今日津津乐 道的四大菜系或八大菜系等等的历史渊源,也是中 华民族世世代代口口相传的历史遗产。
饮食与自然环境
选料
影响
自然环境
饮食 口味
适应
习惯
第八章 中国的地方文化特色和旅游业
第一节 地方文化特色 ◆民居、服饰和饮食的地方特色 ◆自然环境对地方文化的影响
中 国 的 区 域 差 异 图 自然环境是:地形、气候、河流
第一节 地方文化特色 ◆民居、服饰和饮食的地方特色
哪幅是南方的?哪幅是北方的?为什么?
中国传统民居——南方民居
吊脚楼
竹楼
中国传统民居——南方民居
墙壁薄、屋 内有火塘
屋顶坡度很大且镂 空、屋檐外伸很多
窗小、深 处檐下
建材以竹子 木头为主
离地面较高
西南地区气候炎 热、潮湿、日照 较强、地形复杂
南方民居的特点
材料
影响
自然环境
民居 结构
适应
样式
蒙古包
窑洞
维吾尔民居
撮罗子
这些民居体现了什么样的自然环境?
你介绍民族的服饰有哪些特点? 其特点与该民族所生活的自然环境有怎样的联系?
南方服饰——黎族
中国地方文化特色和旅游业PPT课件
竹楼
.
7
窑洞
中
国
西
部
主
要
民
西部地区房屋多用泥土
居 分
夯砌而成,墙厚顶平,
布 图
. 经久耐用,冬暖夏凉。 8
中国牧民与帐篷
.
9
思考:
1、我国东西部,南北方民居的显著特点?民 居的样式是否受到了自然环境的影响?
受自然环境干 湿度的影响:
受自然环境中 温度的影响:
东部地区降水多,房屋顶部多斜坡。 西部地区降水少,房屋顶部缓平。
西北
.
15
三、饮食:中国八大菜系
菜系,也称“帮菜”,是指在选材,切配,烹饪等 技艺方面。经长期演变而且自成体系,具有鲜明 的地方风味特色,并为社会公认的中国的菜肴流 派,中国汉族饮食文化的菜系,是指在一定区域 内,由于气候、地理、历史、物产及饮食风俗的 不同,经过漫长历史演变而形成的一整套自成体 系的烹饪技艺和风味。并被全国各地所承认的地 方菜肴,菜肴在烹饪中有很多流派,鲁、川、苏、 粤四大菜系形成历时较早,后来,浙、闽、湘、 徽等地方菜系也逐渐出名,于是形成了中国汉族 的“八大菜系”
A四川峨眉山
B安徽黄山
C西岳华山
D长江三峡
2、山东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其中已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的是( )
A齐国故都临淄
B泰山和灵岩寺
C泰山和曲阜三孔 D济南趵突泉
3、北京旅游资源类型多属于( )
A自然风光
B民族风情
C古代文化艺术宝藏 D革命纪念地
4、我国第一个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名山是( )
A黄山
.
5
中国东部主要民居分布图
民居多以砖瓦木材建造。
注:吊脚楼依山临河而建, 木质结构,空气流通,利 于防洪。
地理中图版(2019)必修第二册2.2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共34张ppt)
雷歌雷剧 雷州石狗
湛江红土文化即雷州文化,雷州
文化是“天南重地”区域文化,在南粤历 史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雷州文化与广 府文化、潮州文化、客家文化并称为广东 四大文化,在我国众多的地域文化之林中 占有重要的一席。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由于雷州半岛 位居祖国大陆最南端边陲,优秀的中原文 化广泛吸收融会了古老的南越、俚僚和流 入文化,互相碰撞、融合,不断充实、更 新,逐步形成独放异彩的雷州文化。如雷 州方言、雷祖雷神、雷歌雷剧、雷州音乐、 雷州傩舞、雷州石狗、雷州珍珠、雷州人 龙舞等“雷字号”风物,凸显雷州文化特 有风采。
元阳梯田位于云南省元阳县的哀牢 山南部,是哈尼族人世世代代留下 的杰作。元阳哈尼族开垦的梯田随 山势地形变化,坡缓地大则开垦大 田,坡陡地小则开垦小田,甚至沟 边坎下石隙也开田,开发建设了规 模宏大的梯田。
村落景观 贵州西江千户苗寨
房屋建筑景观 陕北窑洞
土地利用景观 云南元阳梯田
乡村景观与人地关系
➢ 独特性:地域文化打上了所在地域和时代的烙印,体 现了不同的文化特质。
➢ 相对稳定性:地域文化在一定时期内是稳定的,长期 可能会发展变化。
判断下列地理事物是否属于地域文化
01
珠峰
悬空寺
南方民居
瀑布
我国江南茶园景观
景观 自然要素以及文化现象的地域综合体,是特定地区所 能看到的全部地表景象。
地域文化景观 在特定的地域和文化背景下,形成并留存至 今的文化景观,包括物质文化景观和精神文化景观。具有重 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3
地域文化在城市景观中的体现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集聚地,与乡村相比,城市景观结构复杂, 建筑密集,受第二、三产业影响更大。地域文化对城市景观的影 响主要体现在城市的空间布局、建筑风格、城市色彩等方面。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中图版(北京)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五章地方文化特色和旅游复习教案
第五章地方文化特色和旅游一、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各地民居、服饰和饮食的特色.2、举例说明我国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对地方文化的影响。
3、举例说出什么是自然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
4、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5、说明地方文化特色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6、发展旅游业的意义。
二、教学重难点1、了解我国各地民居、服饰和饮食的特色.2、举例说明我国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对地方文化的影响。
3、举例说出什么是自然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
4、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5、说明地方文化特色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同学们,第六章学完了。
我们将大多数同学们掌握不太好的几个重点内容进行有针对性地复习,大家要认真,到底是哪些知识呢呢?大家请看大屏幕:1、我国各地民居、服饰和饮食的特色.2、我国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对地方文化的影响。
3、什么是自然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
4、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5、地方文化特色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考点一】:民居、服饰和饮食的地方特色师:学生仔细观察图片,通过讨论的形式去自己解答问题。
以学生小组讨论形式,仔细对比四张图片里的蒙古包、窑洞、四合院与吊脚楼等民居的不同。
教师下到课堂去巡回指导。
自然环境条件不同的地方民居各有不同。
为了适应草原放牧而需要经常搬迁,蒙古族居住在蒙古包里。
为了能通风透气以适应终年皆夏的天气,傣族人以木竹建构楼房。
因为少雨干燥,新疆人可以用泥土砖构造荫房,用于晾制葡萄干。
所以在小小的邮票上面也展现了我国各地具特色的民居。
不同的民族他(她)们的衣着有什么特点?维吾尔族服饰——花样较多,非常优美,富有特色。
维吾尔族男性——讲究黑白效果,这样粗犷奔放。
维吾尔族妇女——喜用对比色彩,使红的更亮,绿的更翠。
维吾尔族是个爱花的民族,人们戴的是绣花帽,着的是绣花衣,穿的是绣花鞋,扎的是绣花巾,背的是绣花袋,衣着服饰无不与鲜花息息相关课件展示:山东菜系:原味、厚重、老火候四川菜系:麻辣、厚味【考点二】:自然环境对地方文化的影响吊脚楼的特点:是居住在南方山区的少数民族的传统民居,多见于湘西、贵州等地区,依山就势而建。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中图版(北京)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五章地方文化特色和旅游复习课件
典例精析
1下列以自然风光闻名的旅游景点是( C )
A.日月潭、秦岭兵马俑
B.万里长城、敦煌莫高窟
C.长江三峡、安徽黄山
D.桂林山水、北京故宫
2下列所述中不属于古代艺术宝藏的是( C )
A.秦始皇陵兵马俑
B.苏州园林
C.黄龙
D.敦煌莫高窟
总结延伸
1、民居、服饰和饮食的地方特色 2、自然环境对地方文化的影响 3、旅游资源的分类 4、地方文化对旅游业的影响
知识梳理
四大佛教名山
山西五台山 浙江普陀山
安微九华山
四川峨眉山
“天下名山僧占多”道出了我国佛教寺庙在地理分布上的特色, 四大佛教名山---五台山、普陀山、九华山和峨眉山都是著名的佛教 寺庙集中分布地,也都是旅游胜地,在各大名山中,古木参天,宝 塔古刹,香烟缭绕,人文景观与自然风光相辉映,和谐的融为一体 。
作业布置
1.完成本节课的 《同步练习》。
2.预习下节课的导 学案中的探究案。
知识梳理
闽西奇葩-----土楼
福建西部山区至今保存在一些 造型独特的民居-----土楼。土楼 多为环形,一个大家族共居一楼 ,即可加强家族内部的凝聚力, 又易于保护家族的安全。由于山 区相对封闭,这些土楼至今保存 完好,且有人在其中安居乐业, 传统文化气息十分厚重,“福建 土楼”已于2008年7月正式列为 “世界文化遗产”
世界遗产的确认,为人类文化遗产和自然环境的保护确定了 一个世界各国共同遵守的文明标准,使我们能从全球的角度重新 审视自己的文化,使遗产保护有了明确而具体的要求和前所未有 的激励措施。保护世界遗产对人类认识好传承自身历史文化,以 及保护自然环境有着重要的意义。
பைடு நூலகம்例精析
中图版 七年级地理下册 5.2第二节 地方文化特色对旅游的影响》 精品PPT课件 1
山西面食
黄河中游地区饮食文化圈
黄河中游地区饮食文化圈
东北的炖酸菜
湖南湖北四川重庆等地 居民喜食辣椒
九转大肠
宫保鸡丁 佛跳墙 清炖狮子头
西湖醋鱼 东安子鸡 无为熏鸭
珍珠南瓜
你鲁能、够川按照、“闽八、大菜苏系、”将浙这、些湘名菜、对徽号、入座粤吗?
南 方
南北方食品差异
米
饭 南米北面——饮食的自然环境烙印
内蒙古自治区东北 部、黑龙江省
狍皮 帽
狍皮 靴长
袖
毛领
狍皮宽 肥长袍
活动:落实教学目标2——自然环境对服饰的影响
服饰最主 要的是功 能、在保 证功能的 基础上寻
求美观
说一说:中国藏族服饰有什么特点?
是如何适应当地气候的 ?
宽大毛质、棉质 或皮质长袍
高领
宽肥长袖
学生说出: 青藏地区的 地形、气候
• 适应早晚气温的变化,脱、穿 都很方便
西部地区房屋多用泥土夯砌而成,
墙厚顶平,经久耐用,冬暖夏凉。
活动:落实教学目标1——自然环境对民居的影响 中国牧民与帐篷
2、我国四大牧区为什么多搭建帐篷与蒙古包?
便于逐草而居,放养牲畜,帐篷和蒙古包拆卸方便,便于 运输,同时抗风能力强,牧民青睐。
目的:落实教学目标1——分析、归纳自然环境对民居的影响
四、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运用地方民居图及相关资料,能够从气温、水分等方面举例 说明自然环境对民居特点的影响。(突破重难点) 2、运用民族服饰图及和中国气候类型分布图,能够举例说明自 然环境对服饰的影响。 3、运用地方饮食图及相关资料,能够举例说明自然环境对饮食 文化的影响。
四、教学设计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分析 重点:我国民居、服饰和饮食文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2.旅游业的发展要立足于地方文化,但要实现可持续发展还要协调好哪两者的关系?(
)
A.地方政府与商家 B.国家和地方 C.文化保护和资源开发 D.传统资源和现代建筑
【考点】我国旅游业的发展。
【分析】我国虽然自然资源十分丰富,但因对旅游业缺乏投资,设施落后,又因长期受国家高度保护,缺乏市 场竞争机制,以致我国旅游业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为发展我国的旅游业,应扩大开放范围,完善与旅游相关联 的各项配套设施,加强宏观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加快发展旅游商品,扩大旅游宣传,重视旅游安全,并加强 建立有关法规和人才的培养。
(2)__地__形__对民居影响非常大。例如,在山区盖房时要考虑_坡__向__、_坡__度__等因素。贵州和湘西的_吊__脚__楼__、平 原地区的__四__合__院__。
(3)人们在建房时,总是尽量就地取材,以降低造价。例如,山区人民充分利用岩石建造石屋;黄土高原的 人们利用黄土建造_窑__洞__;傣族、壮族等少数民族利用竹木建造__竹__楼____。
知识点二、地方文化特色对旅游的影响
1、地方文化特色是重要的旅游资源: (1)地方文化特色是在当地自然环境的基础上长期发展形成的,体现了不同地区的人类发展历史及其丰富、独特 的文化内涵。
(2)我国的地方文化资源十分丰富。地方文化特色是最具吸引力,最具魅力的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基 础。到2011年6月,我国的世界遗产数量仅次于西__班__牙_和意大利,位居世界第三。 2、地方文化特色推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1)___泰__山____是我国第一个被纳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景观。 (2)旅游业已成为我国___国__民__经__济___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已跻身于世界旅游大国的行列。 3、保护地方文化,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12..地旅方游文业化的特发色展具只有有较立高足的于科__研_地_价_方_值_文_和_化_文_特_化_色_价_,值协。调好文化保护和____资__源__开__发__的关系,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 略目标。提倡生态旅游,保护自然环境。
考点一 自然环境对民居、服饰、饮食的影响
1.我国特色民居
2.气候影响当地房屋的建筑形 式
3.服饰与环境
考点2 我国旅游资源的特点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分布
例1.不同的自然环境有着不同的服饰、饮食和民居特点,读图,下列关于自然环境对服饰、饮食、民居的 影响,叙述错误的是( )
A.北方地区年降水量较少,耕地以旱地为主,粮食作物主要是小麦、玉米等 B.傣族居住在云南南部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湿热,竹楼利于通风散热,防潮、防虫等 C.满族生活在“白山黑水”之间,为适应冬季寒冷的气候,用保暖性好的旗装为日常服饰 D.江南水乡反映了江南地区水网稠密,淡水养殖业发达,居民以捕鱼为生 【考点】自然环境对民居、服饰和饮食的影响 【解析】我国北方地区受夏季风影响的时间短,且经过长途跋涉的夏季风到达北方时,势力已经较弱,故北方地区 年降水量较少,耕地主要以旱地为主,主要种植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A正确;云南位于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 湿热,傣家竹楼可以起到通风散热,防潮、防虫等的作用,B正确;“白山黑水”泛指中国东北地区,纬度高,冬 季寒冷。满族就是生活在这里的少数民族,为适应冬季寒冷的气候,用保暖性好的旗装为日常服饰,C正确;江南 水乡反映了江南地区水网稠密,淡水养殖业发达,但该地区居民主要从事水稻种植业,D错,故本题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人民生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熟记课本知识点解答即可。
2(、1自)然不环同境地对区服,饰不的同影民响族服饰各具特色。自然环境对服饰的___材__质__、样式、_色__彩__等要素有着深刻的影响 (2)傣族妇女一般喜欢穿窄袖短衣和筒裙,男子一般都穿 对襟或大襟小袖衫,下穿肥大的衣裤。 (3)蒙古族的长~~袍~~、~坎~~肩~~~、~~~~皮~~~~帽~~~、~~~~皮~~~靴~ 等服饰既有较强的防~寒~作~~用~~,~~又~~便~~于~~骑~乘~~。~~~~~~~~~~
3、学习与探究——设计一个旅游方案 (1)设计旅游方案首先要确定旅游__目_的__地______ (2)旅游者选择线路的基本出发点是:用最少的___时_间___,花最少的__费_用____,获取 最多的_旅__游_信__息_,达到最满意的旅游效果。 (3)设计旅游线路需注意的问题 ①根据不同经济收入,选择不同的交通方式和食宿条件 ②尽量避免往返线路的重复 ③合理安排时间 ④旅游活动内容要多样化 ⑤突出旅游线路设计主题 (4)出发前准备相关旅游物品:必要的衣物、地图、照相机、足够的钱、旅途中必要 的食物和水,常用的必备药品;小小针线包,另外,别忘了买保险
第5章 地方文化特色与旅游 复习课件
1.知道我国民居、服饰、饮食的地方特色,并举例说明自然环境对具有 地方特色的民居、服饰、饮食等的影响。
2.结合有关资料,说明我国地方文化特色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知识体系构建
知识点一、自然环境对民居、服饰和饮食的影响 1、自然环境对民居的影响 (1)气候影响民居的__建__筑____形式,在传统民居中反映的尤为明显。一般来说,南方降水____多____,气温高, 屋顶坡度____大____,利于排水;窗户___较__小___,可以___减__少___阳光照射、__降___低___室内温度。北方降水 ____少____,屋顶坡度____小____;窗户___较__大___,利于在________冬季获取更多的阳光,______增室加内温度。
3、自然环境对饮食的影响 (1)自然环境影响着各地农作物的种类,从而影响饮食的_材__料____和__做__法___。南方:米粉、年糕、汤圆。北方: 饺子、_馒__头____,烙饼、拉面。山区特色菜以___野__味__和山珍为主;海边特色菜以___海__鲜__著称。 (2)人们的饮食习惯也受自__然__环__境_的影响。东北地区:挖窖贮藏冬菜和腌制酸菜;湖南:受潮湿气候的影响喜欢 吃_____辣__;山西:受水质影响喜欢食___醋____。 (3)地方菜系:川菜、湘菜、鲁菜、粤菜、淮扬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