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数学广角—集合公开课教学设计教案优秀

合集下载

三年级《数学广角--集合》精品教案范文3篇

三年级《数学广角--集合》精品教案范文3篇

三年级《数学广角--集合》精品教案范文3篇教育是石,撞击生命的火花。

教育是灯,照亮夜行者踽踽独行的路。

教育是路,引领人类走向黎明。

因为有教育,一切才都那么美好,因为有教育,人类才有无穷的希望。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是三年级《数学广角--集合》精品教案范文,供大家阅读参考。

三年级《数学广角--集合》精品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韦恩图的产生过程,能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

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教学重点:让学生感知集合的思想,并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学生对重叠部分的理解。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姓名卡片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出新知1.出示信息。

出示教科书例1,只出示统计表,不出示问题。

让学生说一说从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2.提出问题,激发“冲突”让学生自由提出想要解决的问题,重点关注“参加这两项比赛的共有多少人”这个问题,让学生解答。

关注不同的答案,抓住“冲突”,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1.独立思考表达方式,经历知识形成过程。

师:大家对这个问题产生了不同的意见。

你能不能借助图、表或其他方式,让其他人清楚地看出结果呢?学生独立思考,并尝试解决。

2.汇报交流,初步感知集合概念。

(1)小组交流,互相介绍自己的作品。

(2)选择有代表性的方案全班交流。

请每幅作品的创作者上台介绍自己的思考过程,注意追问“如何表示出两项比赛都参加的学生”,体会两个集合中的公共元素构成的交集。

预设1:把参加两项比赛的学生姓名分别列出,把相同的名字连起,就找到两项比赛都参加的学生了,有3人。

这样参加跳绳比赛的9人,加上参加踢毽比赛的8人,再去掉3个重复的,应该是14人。

预设2:先写出所有参加跳绳比赛同学的姓名,再写参加踢毽比赛的。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数学广角——集合》9数学广角——集合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数学广角——集合》9数学广角——集合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数学广角——集合》9 数学广角——集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对于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数学广角——集合》9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等方面都有清晰的认识和准备。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107页的例题和练习题。

例题主要介绍了集合的概念和表示方法,通过具体的生活实例让学生理解集合的意义,并学会用集合的符号表示物体。

练习题则是对例题的巩固和拓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集合的知识。

二、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三点:一是让学生理解集合的概念,能正确认识和表示集合;二是培养学生用集合的观点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集合的概念和表示方法,能正确运用集合的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则是如何让学生理解集合的元素的特征,以及如何用集合的符号表示集合。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准备了黑板、粉笔、集合图示、卡片等教具,同时要求学生每人准备一张白纸,用于绘制集合图。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拿出一个篮子,里面有苹果、橙子、香蕉等水果,让学生观察并说出这些水果的名称。

2. 例题讲解:我通过展示集合图示,向学生介绍集合的概念和表示方法,让学生理解集合的元素的特征。

然后,我让学生尝试用集合的符号表示篮子里的水果。

3. 随堂练习:我给学生发放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生对集合知识的掌握程度。

4. 小组合作:我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完成一个关于集合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板书设计我在黑板上用粉笔写下集合的定义、表示方法和元素的特征,以及一些关键的要点,以便学生随时查阅和复习。

七、作业设计2. 答案:{书本}、{文具}、{椅子}、{桌子}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实践情景引入在实践情景引入环节,我选择了一个学生熟悉的情景——篮子里的水果。

9数学广角——集合(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9数学广角——集合(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9 数学广角——集合(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我今天要为大家带来的是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的教案,主题是数学广角——集合。

一、教学内容我们今天的学习内容是教材的第五章第二节,主要内容是集合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学生将学习集合的定义、集合的表示方法,以及集合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能够理解集合的概念,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以及能够识别和表示简单的集合关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是集合的概念和集合之间的关系,教学重点是集合的表示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集合的概念,我准备了一些图片和实物,如苹果、球等,以及一些集合的表示方法,如Venn图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向学生展示一些苹果,然后让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些苹果,用集合的表示方法来表示这些苹果。

2. 例题讲解:我会用Venn图来讲解集合的表示方法,以及集合之间的关系。

3. 随堂练习:我会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用集合的表示方法来表示题目中的集合。

4. 作业布置:我会布置一些关于集合的作业,让学生巩固今天学到的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集合的概念和表示方法集合:一组确定的对象集合的表示方法:Venn图集合的符号表示集合之间的关系:包含关系不包含关系交叉关系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A:苹果B:橙子C:水果答案:1. 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学生对集合的概念和表示方法有一定的理解,但在表示集合关系方面还需要加强。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多地运用实例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集合的关系。

同时,我也会鼓励学生在课后多进行集合的相关练习,以巩固所学知识。

对于拓展延伸,我建议学生可以尝试自己设计一些集合的题目,并用Venn图或其他方法来表示,以此来提高自己的集合知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重要的细节需要重点关注。

集合的概念和表示方法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学生需要理解集合的定义以及如何用不同的方式表示集合。

《数学广角——集合》(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数学广角——集合》(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数学广角——集合》(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集合的概念,能够识别和描述集合。

2. 培养学生运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集合的定义与特征2. 集合的表示方法3. 集合的运算4. 集合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集合的概念,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和运算。

2. 教学难点:运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理解集合的运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教鞭2.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盒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集合,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集合的定义、特征和表示方法,通过举例让学生理解。

3.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主题,用集合的表示方法展示出来。

4. 小组展示:每组派代表上台展示,其他学生评价和讨论。

6. 练习巩固: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数学广角——集合》2. 教学目标3. 教学内容4. 教学重点与难点5. 教学过程七、作业设计1. 基础练习:让学生完成一些基础的集合题目,巩固集合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2. 拓展练习:让学生尝试解决一些集合的运算题目,提高运用集合思想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思考题:布置一些思考题,让学生思考集合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八、课后反思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在《数学广角——集合》的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关注的是如何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从直观的生活实例中抽象出集合的概念,理解集合的表示方法,并能够运用集合的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这个过程需要教师精心设计,确保学生能够在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和思考探究中,逐步建立起对集合的深入理解。

一、导入环节的详细补充和说明在导入环节,教师可以通过PPT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集合实例,如水果篮中的水果、文具盒中的文具、班级中的学生等。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公开课《数学广角──集合》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公开课《数学广角──集合》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公开课《数学广角──集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适度让学生亲历集合思想方法的形成过程,初步理解集合知识的意义。

2.让学生借助直观图理解集合图中每一部分的含义,通过语言的描述和计算的方法,能解决简单的重复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实验、交流、猜测等活动,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感知集合图形成过程,体会集合图的优点,能直观看出重复部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个体与小组合作探究相结合的学习过程,养成勤动脑,乐思考、巧运用的学习习惯,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

二、教学诊断“集合问题”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数学广角”的第一课时,是小学阶段集合思想教学。

集合思想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在以往的题型中有过接触,只是无意识形成一些简单解决问题的方法。

而本节课所要学的是含有重复部分的集合图,学生是第一次接触。

教材中的例1通过统计表的方式列出参加踢毽子比赛和跳绳比赛的学生名单,而总人数并不是这两项参赛的人数之和,从而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

教材中是利用集合图(韦恩图)把这两项比赛人数的关系直观地表示出来,从而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教材要求只是让学生通过生活中容易理解的题材去初步体会集合思想,能够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为后继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

对于教师应根据学生特点,适度让学生亲历集合图的形成过程,不必拔高要求,引导学生理解集合图各部分的意义,培养学生应用集合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初步感受集合思想的奇妙与作用。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集合图的产生过程,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有重复部分的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集合图的意义,会解决简单重复问题。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小白板、练习题卡五、教学过程(一)巧用对比,初悟“重复”1.观察与比较(课件出示图片)第一组;父与子(1)提出问题:有2个爸爸2个儿子,一共有几个人?怎样列式计算?第一种:无重复情况。

三年级《数学广角--集合》精品教案

三年级《数学广角--集合》精品教案

三年级《数学广角–集合》精品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习理解集合的概念。

2.学习使用符号表示集合。

3.学习集合的分类和求解。

4.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集合的概念。

2.集合的表示方法。

3.集合的分类。

4.求解集合。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引导学生讨论集合的基本概念,学生提出各自的看法,然后由教师指出学生的不足并将其纠正。

让学生对集合的概念有个比较清晰的认识。

2. 集合的概念1.给出生活中的例子,如五颜六色的小球、学校所有的学生、各种图形、动物等,并从中引导出集合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2.教师理清集合和元素的关系,并让学生能够表述。

3.通过展示不同集合中的元素,让学生能够分辨不同的集合。

3. 集合的表示方法1.定义集合的符号表示方法。

2.指出集合的元素个数的表示方法。

3.引导学生能够将各种图形、动物等按照集合的方式进行表示和分类。

4. 集合的分类1.教师提出分类的目的和重要性,让学生明白分类对集合的管理和使用容易起到很好的帮助。

2.根据学生所掌握的知识,讲解常见的集合分类方法。

3.让学生按照分类的方式将所汇集的全部元素重新分类,进行分类练习。

5. 求解集合1.讲解如何求解集合,如取交、并、补、差集等。

2.教师以生活应用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进行集合的求解,使学生能够快速准确地进行集合的求解。

3.带领学生练习集合的求解,让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各种方法。

四、教学要点1.理解集合的基本概念,并能表述集合和元素之间的关系。

2.掌握集合的常见表示方法。

3.掌握集合分类的方法,并能够进行各种元素分类。

4.掌握集合的求解方法,如取交、并、补、差集等。

五、教学资源1.五彩小球、各种图形、学校所有的学生、教师未来要讲的课程等。

2.讲解PPT、黑板白板等。

六、教学评价1.教师可在课后布置集合练习题,要求学生对集合的不同求解方法进行掌握和练习。

2.教师可随时巡查学生练习情况,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3.将学生的集合分类练习作品展示出来,进行评审和互评。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数学广角——集合(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数学广角——集合(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数学广角——集合(人教版)教案:数学广角——集合(人教版三年级上册)一、教学内容1. 集合的概念: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理解集合的含义,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如用大括号表示集合。

2. 集合的元素:让学生了解元素与集合的关系,理解元素的特征,能够判断一个元素是否属于某个集合。

3. 集合的运算:学习并掌握集合的交集、并集、补集等基本运算。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集合的概念,了解集合的表示方法。

2. 使学生能够判断元素与集合的关系,理解元素的特征。

3. 培养学生掌握集合的基本运算,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4.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集合的交集、并集、补集等基本运算的理解和运用。

2. 教学重点:集合的概念,元素与集合的关系,集合的基本运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课件。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讨论同学们喜欢的颜色,引出集合的概念,让学生初步理解集合的含义。

2. 讲解集合的概念:讲解集合的定义,用大括号表示集合,如{红、蓝、绿}表示喜欢红、蓝、绿颜色的同学组成的集合。

3. 讲解元素与集合的关系:通过具体实例,使学生了解元素与集合的关系,能够判断一个元素是否属于某个集合。

4. 集合的基本运算:讲解集合的交集、并集、补集等基本运算,并通过例题让学生掌握运算方法。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完成练习题,巩固集合的概念和基本运算。

6. 板书设计:集合的概念、元素与集合的关系、集合的基本运算。

7. 作业设计:(1)题目:判断下列元素是否属于给定的集合,并在集合下面画“√”或“×”。

例:{1, 2, 3} √ 4(2)答案:{1, 2, 3} √ 4{5, 6} √ 7{8, 9} × 108.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让学生谈谈对本节课集合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引导学生思考集合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购物时的优惠活动等。

三年级《数学广角--集合》精品教案

三年级《数学广角--集合》精品教案

三年级《数学广角--集合》精品教案三年级《数学广角--集合》精品教案【教学目标】1. 知道什么是集合,了解集合的符号表示方法,能够正确地读写表示集合的符号。

2. 认识通过图形、图像、文字等方式表示集合的方法,能够根据不同形式的表达,理解或构造集合。

3. 能够运用不等式及其解法,正确地表示集合,并理解表示的意义。

4. 能够认识到集合的运算,并运用集合运算的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理解并掌握集合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

2. 熟练运用不等式及其解法,正确地表示集合,并理解表示的意义。

3. 理解并掌握集合的运算,掌握集合运算的基本性质,并能运用集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 理解集合的运算,掌握集合运算的基本性质。

2. 能够灵活运用集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1. 想象法:引导学生通过形象的图像、想象等方式理解集合的概念。

2. 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课堂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3. 课内同步练习和课后巩固练习,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

【教学过程设计】Step1. 导入出示一张卡片,卡片上面写有“数学是有趣的,从集合开始”。

请学生们读出这句话,并让学生们谈谈自己对集合的认识。

Step2. 新知1. 集合的概念:出示图示例,引导学生了解“集合”的概念。

讲解:一个集合就是一组物品,这些物品之间有一定的关系,它们具有某些公共的属性。

该集合中的每一个物品称为集合的元素,元素用小写字母表示。

请学生们举例子,如:水果、动物等都是集合,而苹果、西瓜、香蕉等是集合的元素。

2. 集合的符号表示方法:出示图示例,引导学生熟练掌握集合的符号表示方法。

讲解:表示集合的具体方式通常为两种方法,一种是用大括号{}表示集合,元素之间用逗号隔开;另一种是用一些特殊符号来表示,如:N表示自然数集合,Z表示整数集合,Q表示有理数集合,R表示实数集合。

3. 集合的运算:出示图示例,引导学生了解集合的运算。

讲解:集合运算主要有三种,即交集、并集和补集,其中,交集就是两个集合共同拥有的元素组成的新集合,用符号∩表示;并集就是两个集合所有元素组成的新集合,用符号∪表示;补集就是以一个集合为全集,另一个集合中不属于该集合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用符号’表示。

《数学广角—集合》(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数学广角—集合》(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数学广角—集合》(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教案:《数学广角—集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五单元《数学广角—集合》。

该章节主要介绍集合的概念、特点以及集合的表示方法。

具体内容包括:集合的定义、集合的元素、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和描述法)、集合之间的关系(包含、不属于、交叉等)以及集合的基本运算(并集、交集、补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集合的概念,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集合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集合的表示方法,集合之间的关系的理解与应用。

2. 教学重点:集合的概念,集合的表示方法,集合的基本运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课件。

2. 学具:笔记本、彩笔、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情境一:同学们,你们有自己的文具盒吗?请把你的文具盒里的文具列举出来。

情境二:学校举行运动会,有跳绳、跑步、投掷三个项目,请把参加这三个项目的同学分别列举出来。

2. 例题讲解:例1:请同学们帮小猴把它的水果分类,把它喜欢吃的水果和不喜欢吃的水果分别列举出来。

解:小猴喜欢吃的水果有:苹果、香蕉、橘子。

小猴不喜欢吃的水果有:葡萄、西红柿。

例2:请同学们找出下面图形中不同的部分。

解:图形中不同的部分有两个:三角形和圆形。

3. 随堂练习:练习1:请同学们把下面的物品分成两类,并说明分类的依据。

物品:苹果、香蕉、橘子、葡萄、西红柿。

分类依据:水果的种类。

练习2:请同学们找出下面图形中相同的部分。

图形:三角形、正方形、圆形、长方形。

4. 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和描述法。

列举法:用大括号括起来,里面写上元素。

描述法:用描述性的语言来表示集合。

5. 集合之间的关系:包含、不属于、交叉。

包含:一个集合是另一个集合的子集。

不属于:一个元素不属于某个集合。

交叉:两个集合共有的元素。

六、板书设计集合的概念、特点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集合之间的关系:包含、不属于、交叉七、作业设计1. 题目:用列举法表示下列集合:(1)你的家庭成员;(2)你最喜欢的动漫角色;3. 你在学校的好朋友。

人教版-数学广角-集合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三年级上册数学

人教版-数学广角-集合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三年级上册数学

《数学广角——集合》教学设计一、核心素养目标1.逻辑推理通过对集合问题的分析和解决,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2.数据分析观念引导学生在解决集合问题的过程中,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培养数据分析观念。

3.应用意识让学生将集合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增强应用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集合的概念,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

会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理解集合中元素的重复问题,能正确计算集合中元素的总数。

三、教学设想以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活动,引导学生认识集合。

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教具辅助教学,增强直观性和趣味性。

四、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创设与集合相关的生活情境,如参加兴趣小组、运动会报名等,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集合的实际应用。

2.直观演示法利用维恩图等直观教具进行演示,帮助学生理解集合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3.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共同探讨集合问题,培养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五、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

2.圆形和长方形卡片等教具。

六、教学课时1课时七、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5分钟)1.讲述:“同学们,学校要举办运动会,很多同学都报名参加了不同的项目。

有的同学参加了跑步比赛,有的同学参加了跳远比赛。

那我们怎么才能清楚地知道有哪些同学参加了哪些项目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种新的方法——集合。

”1.认识集合出示两个小组的学生名单,一组喜欢语文,一组喜欢数学。

提问:“你们能发现这两个小组的学生有什么特点吗?”引导学生发现有些学生既喜欢语文又喜欢数学。

引出集合的概念:把具有相同属性的事物放在一起,就形成了一个集合。

2.用维恩图表示集合介绍维恩图,用两个相交的圆形分别表示喜欢语文和喜欢数学的学生集合。

把学生名单中的名字分别填到相应的圆形中,中间相交的部分表示既喜欢语文又喜欢数学的学生。

让学生观察维恩图,理解集合的表示方法和含义。

3.计算集合中元素的总数以刚才的学生名单为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两个集合中元素的总数。

《数学广角—集合》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数学广角—集合》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数学广角—集合》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集合的概念,能够识别并描述集合。

2. 培养学生运用集合的思想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探究发现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集合的概念与表示方法。

2. 集合的元素与属性。

3. 集合的运算:并集、交集。

4. 集合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集合的概念,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与运算。

2. 教学难点:运用集合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理解集合的元素与属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集合图示、实物模型。

2. 学具:练习本、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一些集合的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这些是什么?它们有什么共同点?”2. 新课:讲解集合的概念、表示方法与运算,结合实例进行解释。

3. 练习:让学生分组讨论,运用集合的思想解决问题。

5. 作业布置:让学生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习题。

六、板书设计1. 《数学广角—集合》2. 主要内容:集合的概念、表示方法、运算、应用。

3. 重点与难点:集合的概念、表示方法与运算。

4. 课后作业:练习册相关习题。

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让学生描述并画出一些集合的实例。

2. 提高题:让学生运用集合的运算解决问题。

3. 拓展题:让学生探讨集合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八、课后反思2. 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集合的概念与运算。

3. 课后作业设计要兼顾基础与提高,让学生在巩固知识的同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的设计与实施教学过程是整个教案中最为关键的部分,它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能否实现,教学内容能否被学生有效吸收,以及教学重点与难点的把握。

因此,教学过程的设计需要精心策划,确保每一个环节都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一、导入环节的设计导入环节是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步骤。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集合》教案(通用6篇)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集合》教案(通用6篇)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集合》教案(通用6篇)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集合》教案篇1教材分析:“数学广角——集合”是教材专门安排来向学生介绍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的,即“集合”。

教材例1通过统计表的方式列出参加语文小组和数学小组的学生名单,而总人数并不是这两个小组的人数之和,从而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

这时,教材利用直观图(即韦恩图)把这两个课外小组的关系直观地表示出来,从而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教材只是让学生通过生活中容易理解的题材去初步体会集合思想,为后继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学生只要能够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就可以了。

教学目标:1.学生借助直观图,初步体会集合的思想方法,感知韦恩图的产生过程。

2.能运用集合思维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学生在探究、应用知识中体验数学的价值,渗透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学生借助直观图,初步体会集合的思想方法,感知韦恩图的产生过程。

经历集合图的产生过程,理解集合图的意义,使学生会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经历集合图的产生过程,理解集合图的意义。

教学过程:一、巧用对比,初悟“重复”1.观察与比较(课件出示图片)父与子2.提出问题:有2个爸爸2个儿子,一共有几个人?怎样列式计算?第一种:无重复情况。

黄明,他的父亲黄伟光。

李煜,他的父亲李文华。

预设:列式一:2+2=4(人)第二种:有重复情况。

汪聪,他的父亲王立成,王立成的父亲汪华东。

列式二:2+2=4(人)4-1=3(人)师追问:为什么减1?二、初步探究,感知重叠1.查看原始数据,引出重复。

师:我们来看看三(1)班是被老师选上的幸运之星。

(课件出示)书法比赛小丁李方小明小伟东东绘画比赛小明东东丹丹张华王军刘红老师:你从这张表格中学到了什么信息?(2)老师:有多少学生参加比赛?老师:怎么会错呢?仔细看看。

谁能告诉我?(3)师:那到底是多少人呢?我们来数数看。

9数学广角——集合(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9数学广角——集合(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9 数学广角——集合(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的第五单元《数学广角》中的集合概念、集合的表示方法以及集合的基本运算。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集合的含义,学会用集合符号表示物体,并能够进行简单的集合运算。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集合的概念,能够识别和表示日常生活中的集合。

2. 培养学生运用集合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集合的表示方法,以及集合的基本运算。

2. 教学重点:掌握集合的概念,能够用集合符号表示物体。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学具:练习本、彩笔、卡片。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如学校运动会上的运动员、观众等,引导学生初步理解集合的概念。

2. 讲解集合的表示方法:用黑板和粉笔展示集合的表示方法,如用大括号{}表示集合,例如{运动员}、{观众}。

3. 集合的基本运算:通过示例,讲解集合的交集、并集、补集等基本运算。

4. 课堂练习:让学生用集合符号表示给出的物体,如书本、文具等,并进行简单的集合运算。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运用集合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教室里的座位分配等。

六、板书设计1. 集合的概念2. 集合的表示方法3. 集合的基本运算七、作业设计1. 题目:用集合符号表示下列物体:苹果、橙子、香蕉。

答案:{苹果}、{橙子}、{香蕉}2. 题目:已知集合A={1,2,3},求集合A的补集。

答案:{4,5,6}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集合的概念和表示方法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在集合的基本运算方面仍需加强练习。

在课后,我将继续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性地进行辅导。

同时,我还计划开展一些拓展延伸活动,如组织学生进行集合知识的手抄报制作,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数学广角----集合》(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数学广角----集合》(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数学广角——集合》(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集合的概念,知道集合是由一些元素组成的整体。

2. 培养学生运用集合思想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集合的定义和表示方法。

2. 集合的元素和属性。

3. 集合的运算:并集、交集。

4. 集合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集合的概念,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运用集合思想解决问题。

2. 教学难点:集合的运算,特别是交集和并集的概念及运算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集合图卡片。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集合实例,引导学生关注集合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集合的定义和表示方法,让学生了解集合是由一些元素组成的整体,并学会用列举法和描述法表示集合。

3. 案例分析:分析一些具体的集合案例,让学生理解集合的元素和属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4. 动手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集合的运算实验,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掌握并集、交集的概念及运算方法。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集合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和动手操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1. 集合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2. 集合的元素和属性。

3. 集合的运算:并集、交集。

4. 集合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七、作业设计1. 列举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集合实例,并用适当的方法表示出来。

2. 认识并集、交集的概念,并学会进行简单的集合运算。

3. 结合实际生活,运用集合思想解决问题。

八、课后反思1. 本节课通过生动的实例和有趣的动手操作,让学生对集合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提高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和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3. 课后作业设计既巩固了课堂所学知识,又提高了学生运用集合思想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广角——集合》(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数学广角——集合》(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数学广角——集合》(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集合的概念,知道集合是由一些元素组成的整体。

2. 让学生学会用集合来表示事物,并能根据给定的条件判断元素是否属于某个集合。

3. 培养学生运用集合思想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集合的定义与表示方法2. 集合的元素与属性3. 集合的运算(交集、并集、补集)4. 集合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集合的概念、表示方法及运算。

2. 教学难点:理解集合的内涵与外延,掌握集合的运算及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教学卡片等。

2. 学具:练习本、笔、橡皮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一些具体的集合例子,如水果集合、动物集合等,引导学生发现集合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集合的定义、表示方法,让学生了解集合的元素、属性及运算。

3. 案例分析:分析一些典型的集合问题,让学生运用集合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 练习巩固: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后作业:布置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作业,让学生回家后独立完成。

六、板书设计1. 集合的概念、表示方法及运算2. 集合的元素、属性3. 集合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基本概念题:让学生解释集合、元素、属性等概念。

2. 判断题:让学生判断一些元素是否属于某个集合。

3. 运算题:让学生进行集合的交集、并集、补集运算。

4. 应用题:让学生运用集合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八、课后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2.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在解决集合问题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

3.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的设计与实施教学过程的设计与实施是教学活动的核心环节,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的达成与否。

《数学广角──集合》教学设计7篇

《数学广角──集合》教学设计7篇

《数学广角──》教学设计《数学广角──集合》教学设计7篇《数学广角──集合》教学设计1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广角——集合》的内容之一。

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在具体的情境中使学生感受集合的思想,感知集合图的产生过程。

2.数学思考目标:能借助直观图理解题意,同时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集合的思想,进而形成策略。

3.问题解决目标:(1).能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渗透多种方法解决重叠问题的意识。

4.情感态度目标:(1)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能力。

(2)手脑结合、学中激趣,体验合作乐趣,养成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1.重点:体会集合思想,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重叠问题,并且能用数学语言进行描述。

2.难点:对重叠部分的理解;学会用集合图来表示事物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观察法、分析法、讨论法、操作法、直观演示法、尝试法。

学法指导:1.借图观察、分析、讨论、交流、操作。

2.大胆尝试用集合图来表示事物之间的关系,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微视频、切换笔、可以活动的姓名卡片、直尺、磁铁、双面胶、5朵红花和5个五角星。

一张大白纸。

学具准备:常规学具、彩笔、作业本。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激情导入,引出例题师:上课之前,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段视频,希望同学们认真仔细的观看,随后,要回答老师的提问。

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奉献爱心、从小做起的微视频)师:看完这段精彩而又让人感动的画面后,你有什么想说的吗?在今后的生活中,如果遇到需要帮助的人或事,你应该怎么做呢?(各抒己见)师:同学们说的真好!那么,我们荔东小学的同学们也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非常有爱心。

请看大屏幕:这是我校三一班其中一个小组同学向灾区“献爱心”的情况。

请同学们认真仔细地观察这幅表格,你从中都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渗透奉献爱心、从小做起,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爱心教育。

《数学广角—集合》(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数学广角—集合》(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数学广角—集合》(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集合的概念,知道集合是由一些元素组成的整体。

2. 让学生学会用集合来表示事物,并能进行简单的集合运算。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集合的概念:集合是由一些元素组成的整体,元素是集合的组成部分。

2. 集合的表示方法:用大括号{}表示集合,元素之间用逗号隔开。

3. 集合的运算:交集、并集、差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集合的概念和表示方法,集合的运算。

2. 教学难点:理解集合的概念,掌握集合的运算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集合图示。

2. 学具: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一些事物的集合,如水果集合、动物集合等,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集合的概念。

2. 新课:讲解集合的概念,举例说明集合的表示方法,引导学生用集合来表示事物。

3. 活动一: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用集合来表示一些事物,然后进行分享。

4. 活动二:通过PPT展示一些集合的运算题,引导学生进行解答,并讲解集合的运算方法。

5. 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集合的运算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数学广角—集合》2. 板书内容:集合的概念,集合的表示方法,集合的运算。

七、作业设计1. 让学生用集合来表示一些事物,并用集合运算进行练习。

2. 完成课后练习题。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PPT展示和活动练习,让学生掌握了集合的概念和表示方法,集合的运算。

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对集合的概念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讲解。

另外,对于集合的运算,学生掌握不够熟练,需要在课后加强练习。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但也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和完善。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一、导入环节在导入环节,教师可以通过PPT展示生活中常见的集合,如水果集合(苹果、香蕉、橙子)、动物集合(狮子、老虎、长颈鹿)等。

数学广角——集合(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数学广角——集合(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数学广角——集合(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集合的概念,能够识别集合中的元素,并能够用列举法表示集合。

2. 培养学生运用集合进行分类和计数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集合的概念:集合是由一些元素组成的整体,元素之间没有重复和顺序之分。

2. 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即把集合中的元素全部列出来,用大括号括起来。

3. 集合的分类:根据集合中元素的个数,可以分为有限集和无限集。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集合的概念。

例如,让学生列举出他们喜欢的颜色,喜欢的食物等,让学生感受到集合是由一些元素组成的整体。

2. 探究:让学生通过小组活动,探索集合的表示方法。

每个小组可以选择一个主题,如动物、水果等,然后列举出属于这个集合的所有元素,并用大括号括起来。

最后,让每个小组分享他们的成果,并与其他小组进行比较。

3. 应用:让学生运用集合进行分类和计数。

例如,给出一些物品,让学生把它们分成几个集合,并计算出每个集合中元素的个数。

通过这个活动,让学生理解集合的分类和计数方法。

4. 总结: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内容,总结集合的概念、表示方法和分类。

同时,让学生思考集合在生活中的应用,如集合可以用来表示家庭成员、学习用品等。

四、作业1. 列举出你喜欢的动物,并用大括号括起来表示这个集合。

2. 给出一些学习用品,把它们分成几个集合,并计算出每个集合中元素的个数。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理解集合的概念,并通过小组活动,让学生探索集合的表示方法和分类。

通过这个活动,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集合的概念和运用集合进行分类和计数。

同时,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关注学生的参与度和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中的“探究”环节。

这个环节是学生通过小组活动探索集合的表示方法,它是本节课的核心环节,直接关系到学生对集合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三年级数学数学广角—集合公开课教学设计教案优秀

三年级数学数学广角—集合公开课教学设计教案优秀

《数学广角-集合》教学设计教材第104页例1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1.经历用直观的维恩图表示重叠问题的探究过程,使学生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并能用数学语言进行描述。

2.使学生掌握解决重复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集合思想的价值。

3.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明确主题脑筋急转弯:1,蒋老师从前排第三,后面排第二,一共几人?2,两位爸爸和两位儿子一同去看电影,可是她们只买了3张票,便顺利地进了电影院,这是为什么?这里谁的身份最特殊?为什么?(认识到爸爸同时做了儿子和爸爸,是一种双重的角色。

)师:这节课我们就比一比谁最会动脑思考,能想出别人没想到的?接下来我们一起走进《数学广角》。

二、组织活动,探究新知1.活动一:奇怪的报名表。

(1)教师展示教材第104页三(1)班参加跳绳、踢毽子比赛学生名单。

让学生回答参加跳绳比赛的有()人;参加踢毽比赛的有()人。

学生回答后,教师再让学生思考这两个项目一共有()人?学生小组合作讨论答案,后指名回答,要说出思路。

教师指导学生整理名单,找到即参加跳绳比赛又参加踢毽比赛的人。

(3人:杨明、李芳、刘红)(2)图示方法,加深理解。

在100多年前,英国有一位名叫维恩的逻辑学家,用一个图很方便地解决了我们今天遇到的这个问题。

让老师来展示给大家看。

出示空集合圈,课件演示合并隆的空集合圈,引导观察这个集合圈和分开的两个圈有什么不同。

指名说说各个位置所表示的意义。

(有一块公共区域,这块公共区域可以表示什么?)这种图是维恩最早发明的,所以就以他的名字命名,叫维恩图。

利用维恩图,既能表示重复的部分,又能方便统计总数。

接下来,如果要用算式表示喜欢踢毽子和跳绳的一共有多少人,又该是怎样的呢?(3)填写集合圈。

三年级数学数学广角-集合公开课教学设计教案优秀

三年级数学数学广角-集合公开课教学设计教案优秀

三年级数学数学广角-集合公开课教学设计教案优秀三年级重叠问题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重叠问题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正确解答重叠现象中的相关数量。

2、经历活动过程,在猜想、验证、思考、交流等探究活动中发展学生的探究意识与探究能力;3、在探究生活中的重叠问题过程中,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悟到数学价值的。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并掌握利用直观图解决问题的策略。

难点:体会集合的数学思想。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昨天我们已经见过面了,大家还认得我吗?上课之前,老师有个问题要和同学们交流一下.请仔细听,一个房间里有2个爸爸和2个儿子,房间里一共有几个人呢?这在我们数学中叫重叠现象,生活中还有很多重叠现象,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重叠问题。

二、探究重叠问题学校马上要进行实践活动了,这是学校下的通知!谁能给大家读一读?1.思考:你认为,四一班一共要选拔多少名同学参加这两项活动?2.思考一定是15人吗?3.下面是四年级一班同学假期参加实践活动的情况记录。

仔细观察,思考真是15人吗?4.求一共几人?首先要找出什么?知道一共几人?你有什么好办法吗?三、合作探究1.出示合作要求2.上台展示说明,师生点评。

3.课件展示总结梳理各种想法。

同学们刚才我们找的方法虽然不同,但思路都是一样的,都是先找什么?重叠部分怎么数?这样我们在找重叠部分和数一共几人时就做到了不重复不遗漏!四、集合图研究1.师读资料,看图.2.你能把我们今天学的内容也用集合图表示一下吗?思考一下,然后小组合作.3、小组汇报成果展示.4、一起把这个过程整理一下.5、同学们,现在我们就把重叠问题解决了,你学会了吗?下面我们进入智慧岛,看谁最棒!五、智慧岛1.基础练习题2、下面请看,课间活动中也有重叠问题。

课间活动比赛,四年级参加跳绳25人,参加跑步24人,既参加跳绳又参加跑步的有9人,四年级共有多少人参加比赛?3.下面来看第三关,接竹竿中的重叠问题。

两根竹竿各长230厘米,接头处长50厘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广角-集合》教学设计
教材第104页例1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经历用直观的维恩图表示重叠问题的探究过程,使学生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并能用数学语言进行描述。

2.使学生掌握解决重复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集合思想的价值。

3.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明确主题
脑筋急转弯:1,蒋老师从前排第三,后面排第二,一共几人?2,两位爸爸和两位儿子一同去看电影,可是她们只买了3张票,便顺利地进了电影院,这是为什么?这里谁的身份最特殊?为什么?(认识到爸爸同时做了儿子和爸爸,是一种双重的角色。


师:这节课我们就比一比谁最会动脑思考,能想出别人没想到的?接下来我们一起走进《数学广角》。

二、组织活动,探究新知
1.活动一:奇怪的报名表。

(1)教师展示教材第104页三(1)班参加跳绳、踢毽子比赛学生名单。

让学生回答参加跳绳比赛的有()人;参加踢毽比赛的有()人。

学生回答后,教师再让学生思考这两个项目一共有()人?
学生小组合作讨论答案,后指名回答,要说出思路。

教师指导学生整理名单,找到即参加跳绳比赛又参加踢毽比赛的人。

(3人:杨明、李芳、刘红)
(2)图示方法,加深理解。

在100多年前,英国有一位名叫维恩的逻辑学家,用一个图很方便地解决了我们今天遇到的这个问题。

让老师来展示给大家看。

出示空集合圈,课件演示合并隆的空集合圈,引导观察这个集合圈和分开的两个圈有什么不同。

指名说说各个位置所表示的意义。

(有一块公共区域,这块公共区域可以表示什么?)
这种图是维恩最早发明的,所以就以他的名字命名,叫维恩图。

利用维恩图,既能表示重复的部分,又能方便统计总数。

接下来,如果要用算式表示喜欢踢毽子和跳绳的一共有多少人,又该是怎样的呢?
(3)填写集合圈。

(先填写公共部分)
出示各部分人数,引导计算两个项目一共有多少人?(让学生自己去找到答案,以得到多种解法)
解法一:5+3+6=14(人)解法二:8+9-3=14(人)
2.活动二:找会飞的与会游小动物。

师:小动物在讨论在陆地上生活还是在水里生活好。

一共来了8种动物,有6种动物可以会飞的,有6种动物可以在水里生活。

这里面有几种动物既可以在陆地上生活也可以在水里生活的动物。

(1)引导学生质疑:
①来了8种小动物,为什么有6种生活在水里,6种生活在陆地?6+6=12(种)啊?
②有的既可以会飞,又可以生活在水里。


(2)课件出示:
全班交流,说说想法;填写维恩图,让学生说一说图中不同位置所表示的不同意义。

三、丰收时刻,加深理解
今天我们在数学广角中想办法解决了一些生活中有重复现象的问题,像这样的问题在生活中还有很多很多。

就等着你们去发现,去解决!
智慧岛——小练笔。

1。

8人踢毽子,9人跳绳,最大几人?最少几人?判断
2. 4人参加数学小组,5人参加语文小组,可能有几人?
3.6人唱歌,4人跳舞,可能选几人?
四、全课总结,评价提升
今天我们遇到的数学问题都有什么共同特征?是用什么方法解决的?
五、布置作业,深化学习
教材第106页“练习二十三”第1、2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