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入学调研考试卷历史(二)Word版含答案
2024-2025学年新高一初高衔接开学考试模拟练习语文试题(湖北省地区专版)(含答案)
2024年新高一入学考试模拟检测(湖北专用)语 文 试 卷命制母版:2024年新课标全国1卷语文试题、2024年湖北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 2024.08 本试卷共9页,23小题,全卷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色彩观呈现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文明发展轨迹,沉淀着人们对世间万物独有的生存体验、价值观念和审美趣味。
中华文明的传统色彩观体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影响最深远的当属“五色观”,“五色”即青、赤、黄、白、黑。
《周礼·考工记》即有“画缋之事,杂五色”的记载。
作为人类最早接触并使用的色彩之一,红色从远古时期开启,就已逐渐渗透到中国文化的起源脉络中,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被不断赋予新的文化内涵。
(一)古时,人们对红色区分较细,汉语中较多指称红色的词即可证明,如绛、赤、朱、丹、红等,它们同属红色,深浅略有差别。
“绛”是深红色,《说文解字》曰:“绛,大赤也。
”《释名》曰:“绛,工也,染之难得色,以得色为工。
”可知绛色最早经由绛草提炼而成,且染制难度极高。
汉朝时,这种浓重的红色常被用作染制帷帐,马融“绛帐传薪”由此而来。
“赤”则比“绛”稍浅,比“朱”要暗。
《说文解字》曰:“赤,南方色也,从大从火。
小语:【名校快递】2019届高三入学调研语文(1)试卷(含答案)
2019届高三入学调研考试卷语文(一)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世界文化格局中,每种文化都有自己的渊源和特点。
认清中国文化的渊源与特点,才能认清中西文化的差别,从而在文化全球化的过程中保持应有的文化自信、文化认同,走自己的文化道路。
中国汉字的最早起源与祭祀、巫术、占卜有关,代表了人与天、地、神灵的沟通。
一画开天,二分阴阳,三为天、地、人,汉字体现的这种神圣性,实际是天人感应和天人合一的思想。
中国的汉字文化一脉相承。
汉字从甲骨文、金文演变到楷书、宋体,前后相继又特色鲜明;从李斯的小篆到许慎的《说文解字》,从毕昇的雕版印刷到清代的《康熙字典》,中国文字、文化的演变有非常清晰的传承谱系。
中国汉字成千上万,它的发生与发展有自身的规律性。
汉字虽以象形造字开始,但绝大多数是形声字,既表音又表义;汉字结构有左右、上下、内外之分,但都有一个中心,都是一个四四方方的方块字。
同时,作为书写性文化,汉字最能体现中国人的艺术个性与审美情趣。
真、草、隶、篆、行,五体变化,气韵生动。
书法家的一笔一画,结构章法,都有情感和个性因素在里边。
中国汉字还具有地域性特点。
一方面各地方言百花齐放,多姿多彩;另一方面它又基于共同的文字表述获得了多样的统一性,这种方言和汉字加强了人们的交往,促进了人们的感情。
然而,近一百年来,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下,一些人迷失了自己的文化方向,丧失了应有的文化自信和理性认知,他们认为中国文化落后于西方,应该废除汉字走拼音化道路。
河南省信阳市第一高级中学2025届高三化学入学考试试题
2025届高三入学调研考试卷化学留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干脆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S 32 Cu 641.中国科学技术高校的钱逸泰教授等以CCl4和金属钠为原料,在700℃时反应制造出纳米级金刚石粉末和另一种化合物。
该成果发表在世界权威的《科学》杂志上,马上被科学家们高度评价为“稻草变黄金”。
同学们对此有下列一些“理解”,你认为其中错误的是A.这个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B.金刚石属于金属单质C.另一种化合物为NaCl D.制造过程中元素种类没有变更2.下列关于胶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胶体区分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B.光线透过胶体时,胶体中可发生丁达尔效应C.用平行光照耀NaCl溶液和Fe(OH)3胶体时,产生的现象相同D.Fe(OH)3胶体能够使水中悬浮的固体颗粒沉降,达到净水目的3.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A.CH4分子的比例模型:B.乙烯的结构简式:CH2CH2C.氮气分子的电子式:N N D.S2-离子的结构示意图:4.在一个密闭容器中,中间有一可自由滑动的隔板,将容器分成两部分。
当左边充入28g N2,右边充入8g CO和CO2的混合气体时,隔板处于如图所示位置(两侧温度相同)。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右边CO和CO2的分子数之比为1∶3B.右边CO的质量为2.75gC.若变更右边CO和CO2的充入量而使隔板处于距离右端1/6处,保持温度不变,则前后两次充入容器内的气体压强之比为5∶3D.右侧气体密度是相同条件下氢气密度的16倍5.下列离子方程式与所述事实相符且正确的是A.向明矾[KAl(SO4)2]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至沉淀质量最大时:2Al3++3SO2−4+3Ba2++6OH−=2Al(OH)3↓+3BaSO4↓B.在强碱溶液中次氯酸钠与Fe(OH)3反应生成Na2FeO4:3ClO−+Fe(OH)3=FeO2−4+3Cl−+H2O+H+ C.向NaAlO2溶液中通入过量CO2制Al(OH)3:2AlO−2+CO2+3H2O=2Al(OH)3↓+CO2−3D.向含有a mol FeBr2的溶液中,通入x mol Cl2.若x=a,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2++2Br−+2Cl2=Br2+2Fe3++4Cl−6.向含a mol NaClO的溶液通入b mol SO2充分反应(不考虑二氧化硫与水之间的反应以及次氯酸的分解)。
2019年4月2019届高三第二次全国大联考(新课标Ⅲ卷)-历史(全解全析)
2019年第二次全国大联考【新课标Ⅲ卷】文科综合历史·全解全析24.A【解析】本题考查分封制。
材料表明,春秋时期,就周朝的范围而言,周天子地位下降,诸侯地位上升;就各诸侯国而言,诸侯地位下降、卿大夫地位上升。
这反映了统治集团中严格的等级制在春秋时期趋于瓦解,故A项正确。
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是在秦代,B错误。
春秋时期,周天子地位虽然下降,但仍是天下共主,C项错误。
周天子之下的诸侯以及卿大夫均属于贵族,当时贵族垄断政治权力的局面仍然存在,D项错误。
27.D【解析】材料反映的是明清时期原料生产与手工制造业的分离,扩大了地区之间的商品交换,故D项正确。
材料未体现农本商末观念的变化,排除A项。
B项“商业资本日益活跃”材料不能体现。
材料主要体现的是地区之间商品交换的状况,与农业无关,C项说法错误。
28.C【解析】根据“中国应在外交上接纳西方以获得一段时期的和平,并于这期间在西方帮助下加强军事力量”,并结合所学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与西方列强维持了暂时和好的局面,客观上为洋务运动的开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故C项正确。
《南京条约》中五口通商的开放表明中国对外闭关锁国状态已被打破,A项错误。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内部分化出洋务派和顽固派,他们仅在应对西学问题上产生分歧,但都是为了维护统治,且慈禧太后支持洋务运动,因此此统治集团内部的冲突对立并未加剧,B项错误。
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出现于甲午中日战争之后,与此新政策的实施使中外出现和好的局面不相符,D项错误。
29.D【解析】本题考查晚清西学东渐。
材料反映了20世纪初中国翻译西方著作增多。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42526272829303132333435A CB DCD B D A B B D文科综合历史第1页(共6页)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为了挽救民族危机,越来越多的知识分子开始传播西学,并成为传播西学的主体。
他们传播西学已从之前的器物技艺等物质文化为主转为以思想、学术等精神文化为主,故A项错误,D项正确。
天津市静海区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 历史(含答案)
静海一中2024-2025第一学期高二历史(10月)学生学业能力调研试卷命题人考生注意:本试卷第Ⅰ卷基础题(77分)和第Ⅱ卷提高题(20分)两部分共97分,卷面分3分。
知识与技能学习能力内容第一单元第二单元材料归纳关键环节易混易错探究拓展分数554520202020第Ⅰ卷基础题(共77分)一、选择题: (每小题2分,共5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C. 军阀割据混战扰乱政治生态稳定D. 民主政治的社会基础较为薄弱11. 陕甘宁边区各级政府普遍建立了相互制约的收入、支出、保管、审核系统;规定了政府工作人员的薪酬标准,上至边区政府主席,下至乡政府乡长,都不发薪饷,实行最低的津贴制度(每月津贴只有一元五角到五元),其收入不得超过普通工人的工资水平。
这些做法()A. 表达了全国民众抗战的决心坚定B. 体现了政权建设的人民属性C. 标志着延安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D. 实践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12. 除尊孔外,北魏孝文帝还诏祀尧、舜、禹及周文王,诏修尧、舜、禹庙;又祭汉高祖,又遣使祭东汉光武及明、章三帝陵;又遣使祭泰山及华山等。
孝文帝上述举动意在()A. 学习汉朝的治国理政经验 B. 传播儒家礼制文化C. 彰显政权的华夏正统地位D. 推动鲜卑民族汉化13. 戊戌变法期间,李鸿章在信中称:“朝廷锐意振兴,讲求变法,今日明昭多由康有为、梁启超等怂恿而出,但法非人不行,因循衰惫者,岂有任事之才,不过敷衍门面而已。
”据统计,在开始变法后的103天,先后发布的诏令就有184条之多,这些措施彼此不配合,又无后续准备。
这些反映出维新派进行的此次变法()A. 触犯到守旧派的利益B. 未能促进国人的觉醒C. 经验不足且急于求成D. 缺乏深厚的社会基础14. 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制度创新”是发展引擎,一条重要途径就是“试点”。
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等改革都是从“试点”开始探索,形成可推广的经验,最后上升为总体性的制度成果,在全国大范围铺开。
2024-2025学年北京市高三上学期入学定位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
2024-2025学年北京市高三上学期入学定位考试地理试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45分。
种子被称为“农业的芯片”,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石。
下图为我国局部区域农作物主产区及种子行业代表性企业分布。
据此完成第1-3题。
1.图中区域()A. 均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B. 甲位于地势第三级阶梯C. 乙水、热、土配置条件好D. 乙比甲光照条件更优越2.可推测图示的种业企业()A. ①培育基地内作物一年三熟B. ②以培育杂交水稻良种为主C. ③主要培育牧草、药材的良种D. ②培育良种比①更耐寒耐旱3.每年立冬到春分前后,③地就会聚集大批育种专家,他们将全国各地种子带到这里种植,以加速种子的世代繁育,这被称作“南繁”。
下列关于“南繁”叙述正确的是()A. “南繁”期间,我国各地均昼长夜短B. “南繁”期间,③地可能被太阳直射C. “南繁”可缩短育种周期,增加良种率D. ③又称“南繁硅谷”,劳动力优势突出4.下图是2023年12月8日和12月10日我国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
读图,12月8日—10日,北京()A. 由西北风逐渐转变为西南风B. 天气晴朗温暖,感冒指数低C. 8日受暖锋影响,可能降雪D. 10日受高压脊控制,晴朗下图为北京时间2024年7月20日—27日每日20时台风“格美”中心所在位置及气压数值。
读图,完成第5、6题。
5.台风“格美”()A. 生成于东北太平洋热带洋面B. 气流呈顺时针方向辐合上升C. 自东向西移动速度越来越慢D. 经历了先增强后减弱的过程6.受台风“格美”影响()①华东、华南地区高温天气得到缓解②台湾及附近海域会发生地震和海啸③西北地区可能出现大面积洪涝灾害④福建沿海停航,居民提前避险防护A. ①②B. ②③C. ①④D. ③④“嶂石岩地貌”广泛发育于太行山断裂带,其特征是绵延数千米的岩墙峭壁,呈棱角分明的块状结构(图1)。
岩墙形成于距今18亿至15亿年的海洋沉积环境,以岩性坚硬的红色石英砂岩为主;因下层岩性较软易崩塌,岩墙多呈阶梯状。
北京市清华大学附属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入学调研考试 化学试题(含答案)
高三入学调研试卷化学清华附中高22级 2024.8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S32 Fe56 Cu64 Zn65第一部分本部分共14题,每题3分,共42分。
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新技术新材料在我国探月工程中大放异彩,例如:◇用于供能的太阳电池阵及锂离子蓄电池组;◇用于制作网状天线的钼金属丝纺织经编技术;◇用于制作探测器取样钻杆的碳化硅增强铝基复合材料。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Li 位于第二周期IA 族B.制作天线利用了金属的延展性C.碳化硅的熔点比金刚石的高D.碳化硅属于共价晶体2.下列物质的颜色变化与氧化还原反应无关的是( )A.浓硝酸久置后,显黄色B.刚生成的白色沉淀放置后,变成红褐色C.将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溶液紫红色褪去D.向黄色的铬酸钾()溶液中加入硫酸,溶液变为橙红色()3.下列化学用语或图示表达正确的是( )A.用电子式表示HCl 的形成过程:B.基态N 原子的轨道表示式:C.的VSEPR 模型:D.乙烯分子中键的形成: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淀粉水解生成乙醇,可用于酿酒()2Fe OH 2SO 24K CrO 227Cr O -3SO σB.75%的酒精使蛋白质盐析,可用于杀菌消毒C.由丙氨酸形成的二肽中存在两个氨基和两个羧基D.核酸可看作磷酸、戊糖和碱基通过一定方式结合而成的生物大分子5.下列对事实的分析正确的是( )选项事实分析A 键角:电负性:B 第一电离能:原子半径:C 沸点:CO 为极性分子,为非极性分子D热稳定性:HF 中存在氢键,HCl 中不存在氢键6.下列解释事实的离子方程式不正确的是()A.向酸性的淀粉—碘化钾溶液中滴加适量双氧水,溶液变蓝:B.电解饱和食盐水时阴极析出气体:C.过量铁粉与稀硝酸反应,产生无色气体:D.向氢氧化镁悬浊液中滴加氯化铵溶液,沉淀溶解:7.下列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ABCD实验目的验证铁的吸氧腐蚀检验电石与水反应的产物是乙炔除去中的少量探究干燥的氯气是否具有漂白性8.乙烯和氧气在Ag 催化下生成环氧乙烷(EO )和乙醛(AA )的机理如下图所示。
广东省广州市2024届高三模拟考试历史试题(调研考)
2024年广州市一般中学毕业班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2024.1224.依据周初礼制,周王用九鼎,诸侯用七鼎。
1982年湖北随州周墓出土了制造精致的九鼎八簋。
据此可知该墓主所处的时代A.周统治中心在随州B.分封制遭破坏C.青铜冶炼技术成熟D.宗法等级森严25.汉安帝时,某地方官犯罪,大臣们认为应给以“禁锢二世”的惩罚,太尉刘恺指出:“《春秋》之义,善善及子孙,恶恶止其身,所以进人于善也。
”于是安帝下诏禁锢罪臣本人,不株连子孙。
汉代多次出现这种援引《春秋》判决案件的状况。
这反映了当时A.地方吏治废弛B.试图重建礼乐制度C.君主专制加强D.儒家伦理得到强化26.据史书记载,南宋时期太湖洞庭山区“地方共几百里,多种柑橘桑麻,糊口之物,尽仰商贩”。
这反映了南宋时期该地区A.区域间的长途贩运兴盛B.社会财宝安排不均C.农业生产以市场为导向D.传统农业精耕细作27.明代君臣冲突激烈,官员常常尖锐地指责皇帝所为,敢于自请辞官,还多次群体性的干脆上朝抗争;皇帝好用廷杖,很多官员因建言而死于杖下。
这一现象的出现是因为A.统治阶级的政治腐败B.丞相制度被废除C.三纲五常受到了批判D.商品经济的发展28.1858年中美《天津条约》规定:嗣后大清国大臣与大合众国大臣公文来往,应照平行之礼,用“照会”字样;领事等官与中国地方官公文往来,亦用“照会”字样。
这一规定A.扩大了美国在华的领事裁判权B.表明中美两国起先同等外交往来C.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D.反映中国被迫接受近代外交规则29.上海轮船招商局筹建时,商人入股并不踊跃,清政府拨款20万串钱以“示信于众商”。
此后,招商局还获得了清政府的大量缓付利息的借款,以及减免部分税费的优待。
这反映A.政府推动了中国早期工业化的发展B.“官”与“商”的冲突越来越尖锐C.轮船招商局抵制了外国的经济侵略D.政府对民间资本的限制日渐加强30.1938年10月,中共中心提出“有安排的与敌人发行伪币与破坏法币的政策做斗争,允许被割断区域设立地方银行,发行地方纸币。
2025届重庆市西北狼教育高三语文上学期入学调研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5届重庆市西北狼教育高三语文上学期入学调研考试卷试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小题。
材料一在剧本中,冲突不仅决定着动作的内容和方向,而且,只有冲突充分展开,才能使参与冲突的各个人物的动作不断发展下去,因果相承,首尾相贯。
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并不是任何生活矛盾,都可以构成真正的戏剧冲突。
在实际生活中,有些矛盾或者刚刚显露,就完结了;或者虽有发展,却并不充分;或者来势迅猛,却很容易解决....把这样的矛盾现象作为剧本的内容,人物的动作就不会丰富有力,更不可能不断发展变化。
一个王子,知道新继位的暴君正是杀害自己父亲的凶手,他可能马上行动起来,顺利地报仇复位。
这样,冲突是尖锐的,但却难于构成一出五幕戏的内容,甚至不会有什么真正的戏剧性。
莎士比亚选择一个思想深邃、行动软弱的人物作为复仇任务的承担者,构成了一场特殊的冲突,人物进入冲突之后,动作丰富复杂,不断变化发展,全剧由始至终充满了强烈的戏剧性。
——谭霈生《论戏剧性——关于戏剧冲突》材料二:在一部完整的戏剧作品的文学构成中,戏剧性具体表现出哪些艺术特征呢?一曰集中性。
这是一个艺术结构的“浓度”问题,戏剧的情节必须是相对紧凑和集中的,一场戏必须在一定的时间内当众演完,戏剧必须环环紧扣,在事件内容的密度上不能太疏落。
首先,当众演出与私下阅读是两种不同的信息传递与接受的方式,前者不能随意中途停止、反复检视,后者则是可以按阅读者之意而随时停、启或反复翻阅的。
如果戏剧化的情节不够集中,便无法叫观众“一口气”看完。
中国明清传奇很长,缺乏情节的集中性,一本戏往往四五十出,要演几天才能完结。
显然,这种戏剧形态还有浓厚的说唱文字痕迹,可传者只是其中某些比较精彩、集中的片断——“折子戏”而已。
其次,戏剧性的动作和冲突,必然引起人的某种紧张、期待的心理反应,这种心理反应只能维持在一定的时间长度之内,如果超过了这个时间的限度,人的心理和情绪便会疲劳、弱化以至消失,那时戏剧性便无从谈起了。
山东省烟台市、德州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 历史 Word版含答案
2024 年高考诊断性测试历史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的答案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第Ⅱ卷答案直接写在答题卡上。
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
第Ⅰ 卷 (选择题 45 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内蒙古敖汉旗兴隆洼遗址发现的聚落距今8000年,半地穴式房屋成排布列,最大房址占据聚落中心。
临潼姜寨遗址发现的仰韶文化村落距今7000年左右,房屋围绕中心广场分为东、南、西、西北、北五个房屋组,每组代表一个亲属组织。
两者布局的不同反映了A.自然环境造成定居方式的差异B.不同地区文化发展形态的多元C.经济发展推动社会阶层的分化D.不同历史时期生产方式的变化2.西汉前期,士农工商大都以追求财富和权欲作为动机;西汉后期,弥漫整个社会的功利思想逐渐淡化。
这一变化缘于A.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发展B.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C.对外经济文化联系加强D.社会主流思想发生改变3.唐代,岭南“十月作田,正月收粟,养蚕八度,收稻再度”;云南曲靖州以南、滇池以西,农民“从八月获稻,至十一月、十二月之交,便于稻田种大麦,三、四月即熟。
收大麦后,还种粳稻。
”这可以用来说明唐代A.农作物种类明显增多B.农业生产技术大为提高C.农作物品种得到改良D.南方粮食产量已超北方4.有学者说:“清康熙朝开海贸易并设立江、浙、闽、粤四大海关,仅仅是恢复‘闽粤边海生民’的一条谋生之路,并征收海关税以益于‘闽粤兵饷’,所以清朝制定以限制为基本特征的对外贸易法律就成为必然。
”该学者揭示了清朝A.重农抑商政策与海禁政策的一致性B.抑商政策因时局变迁而调整C.限制了外贸推动经济发展的可能性D.商人已成为独立的政治力量5.清朝道光、咸丰年间,关于西北边疆的研究蔚然成风,相关史地研究著作大量出现,如魏源的《西北边域考》沈垚的《钦定回疆则例》等,并在不同程度上关注了西北的边防和疆域。
浙江省嘉兴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9月基础测试+历史+Word版含答案
2023年高三基础测试历史试题卷(2023.9)考生须知:1.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考生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上。
3.选择题的答案须用2B 铅笔将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要改动,须将原填涂处用橡皮擦净。
4.非选择题的答案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写在答题纸上相应区域内,答案写在本试题卷上无效。
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I (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世界文化遗产应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
“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离不开对遗址重要价值的总结概括。
下列项中,能体现其价值的关键词有A. 旧石器时代人类进化材料最丰富B.黄河中游地区彩陶文化史前时期C. 长江中下游稻作文化母系氏族公社D. 新石器时代城市考古遗址中国5000年文明史2.右图为出土于陕西郿县礼村的大盂鼎,该鼎是西周早期青铜礼器中的重器。
鼎内有铭文291字,记载了周康王训诰盂之事,还记载了赐予孟器物与人口等信息。
作为重要的史料,它可以用来研究A. 中华文明的起源B.中国成文法的出现C.西周的政治制度D. 春秋时期诸侯争霸3.九品中正制是魏晋时期重要的选官制度,隋唐时期则实行了科举制。
两种制度的创立都A.加强了中央集权B.使考试成为选官的主要方式C. 强化了儒学独尊D.使人们的门第观念逐渐淡化4 . 《元史 · 食货志》记载了至正十年(1350年)后的经济状况: “京师料钞十锭,易斗 粟不可得。
既而所在郡县,皆以物货相贸易,公私所积元钞,遂俱不行,人视之若弊楮。
”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 大量铜钱被销毁重铸成器皿B.元朝政府滥印纸钞C. 游牧民族南下破坏农业经济D. 美洲白银大量流入5.对秦至清粮食生产和需求的演变,有学者绘制了如下示意图。
专题02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好题过关)(解析版)
专题02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基础过关】1.(2023·北京怀柔区三模·3)三国两晋南北朝包括三国、西晋、东晋十六国、南北朝几个阶段,下列选项符合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历史特征的是()①战火连绵,政局动荡,社会经济在曲折中仍有发展②数百年分裂局面是由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严重削弱③汉族与内迁边疆民族在冲突与交往中逐步走向交融④南方的开发初见成效,文化领域也有不少重要成果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C【解析】三国两晋南北朝除西晋外都处于分裂状态,政权更迭频繁,战火连绵,政局动荡,但各统治者为了巩固壮大自己的统治,努力发展经济,社会经济在曲折中仍有发展,故①正确;三国两晋南北朝数百年分裂局面是由于东汉以来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而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严重削弱是唐中期安史之乱后的典型特征,故②错误;汉族与内迁边疆民族从冲突到和平交往,逐步走向交融,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故③正确;从西晋末年起,北民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也充实了劳动力资源,促进了江南的开发;魏晋南北朝的文学艺术成就突出,文学发展(建安文学、陶渊明的田园诗、南北朝民歌),书法(“书圣”王羲之)、绘画(顾恺之)等大放异彩,故④正确;选择C项符合题意。
2.(2023·山东淄博三模·3)图1为魏晋时期的画像砖,画像砖上的人物用一个叉状的工具穿肉并进行炙烤。
据记载,“炙”本是游牧民族烹饪肉类的方法,魏晋时期,“中国尚之,贵人富室,必畜其器,吉享嘉宾,皆以为先”。
这说明当时()图1A.华夏认同观念加强B.游牧民族借鉴中原习俗C.民族交融不断发展D.民众饮食结构发生改变【答案】C【解析】据题干内容可知,在魏晋时期,中原地区的富贵之家在祭祀或者宴请之时,都采用“炙”这种烹饪肉类的方法,而“炙”本来是游牧民族烹饪肉类的方法,说明这一时期民族交融的程度不断加深,故选C项;题干内容述及的着重点是“炙”这种烹饪肉类的方法被汉族人所使用,这与华夏认同观念无关,并且,华夏认同观念一般指的是其他少数民族认同中原汉族地区的文化,排除A项;据题干内容可知,其所述史实是中原地区的汉族借鉴了游牧民族的习俗,排除B项;题干内容述及的是中原地区的汉族富贵之家使用北方游牧民族“炙”这种烹饪肉类的方法,并没有涉及饮食结构问题,排除D 项。
2022年-有答案江西省南昌市某校高三(上)入学调研历史试卷(一)
2022学年江西省南昌市某校高三(上)入学调研历史试卷(一)一、选择题,共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帝”最初指天神而非人王,商王死后就上升到“帝”的左右,如卜辞有“贞咸宾于帝”,商代晚期人王开始称“帝”,帝乙、帝辛等。
王名加帝,反映了()A.王权的至高无上B.王权的神化C.世袭制取代禅让制D.统治的长治久安2. 到(汉)武帝,令诸侯得以其地,分封自己的子弟,在平和的手腕中,把“众建诸侯而少其力”一语,彻底实行了,封建政体反动的余波至此才算解决。
作者认为这种做法()A.违背了历史潮流B.确立了思想统一C.削弱了中央集权D.有利于社会稳定3. 曹魏时期,选官制把察举和考试结合起来,后来逐渐固定了策试的标准和要求,大体上孝廉侧重于经义,秀才侧重于文采,这在南北朝时期越来越重视。
这表明当时选官制()A.改变了乡举里选的选官方式B.打破了门第观念C.开启了隋唐科举考试的先声D.扩大了统治基础4. 唐代安史之乱前,君主或宰相直接任命许多临时派遣官执行各种使命,如节度使、盐铁使等。
安史之乱以后,这种使职差遣迅速发展,而原来的主管官员和机构的职权反而被逐渐剥夺。
这一做法()A.破坏了中央集权的原则B.标志着官僚制度的成熟C.降低了地方的行政效率D.调整了中枢的运行机制5. 土司制度是元朝时期开始在西南、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实施的地方管理制度。
其长官土司既是由中央政府任命和分封的地方官,又拥有辖区土地的世袭所有权及对附着在土地上的农民的世袭统治权。
土司制度的实施()A.吸引了周边国家归顺元朝B.是对行省制度的灵活运用C.必然会威胁中央集权制度D.促进了各民族的和谐共生6. 明朝设立了五军都督府,都督由皇帝亲选,官居正一品。
各都督府负责某一部分军队的管理、操练等事务。
都督府有兵但无调谴权,兵部有调遣权但无兵,而且调兵必须有皇帝的命令方可。
这反映了明朝()A.废除了宰相制度B.君主权力的强化C.边患的日益严重D.军权的分化制衡7. 汉末以来许多世族聚族而居,形成“坞堡”。
2025届广东省高三语文上学期入学第一次调研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5届广东省高三语文上学期入学第一次调研考试卷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024.8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 现代文阅读Ⅰ (本题共5 小题, 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道德物化”是指把抽象的道德理念通过恰当的技术设计,使之在人工物的结构和功能中得以体现,从而对人的行为产生道德意义上的引导和规范作用。
传统的道德教化途径是从人的角度着手,使道德规范内化于人心;而“道德物化”则是从外在环境着手,把道德规范外化到人工物的构造之中。
其实,“道德物化”思想的萌芽在历史上很早就出现了,并且在后来以不同的形态在一些学者的思想中不断出现,比如中国古代的“藏礼于器”思想和后现代思想家福柯的“微观权力”思想中都包含有“道德物化”的成分,只不过尚没有形成一个明确的、系统化的表述,也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
关于“物化”一词本身,也需要做一点讨论。
提到“物化”,人们往往会习惯性地想到卢卡奇的“物化”概念,从而直觉地产生一种抵触心理。
卢卡奇的“物化”概念指的是,现代社会中人被外物所奴役,人与人的关系变成物与物的关系。
这种“物化”是需要被克服和超越的。
但是,道德的“物化”强调将抽象的道德理念在具体的人工物构造中得以体现,从而对人的行为产生积极的引导,此处的“物化”具有正面的意义。
(摘编自张卫、王前《道德可以被物化吗? —维贝克“道德物化”思想评介》)材料二:近年来,道德物化思想颇具影响,它最早是由汉森·阿克特豪斯提出,而后主要由他的学生维贝克继承与发展。
尽管维贝克受到过诸多思想的启发,但他直接继承的是唐·伊德的后现象学思路。
伊德认为人的当代处境,表现在人总是受到技术调节,扼要地讲,就是技术无时无刻不在调节我们的微观知觉。
以视觉为例,在使用天文望远镜观测天体时,人的视野发生了很大改变。
有些图像信号被边缘化,隐没在背景下,群星看不到了;而有些信号则被放大,呈现在焦点中,人们看到了月亮上的环形山。
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Ⅱ)(解析版)
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Ⅱ)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48.0分)1.战国后期,秦国建造了一批大型水利工程,如郑国渠、都江堰等,一些至今仍在发挥作用。
这些工程能够在秦国完成,主要是因为()A. 公田制度逐渐完善B. 铁制生产工具普及C. 交通运输网络通畅D. 国家组织能力强大2.西汉初期,道家学说兼采阴阳、儒、墨、名、法各家学说的精髓;后来董仲舒的儒家学说也吸收阴阳五行、法、道等各种思想。
促成当时学术思想上呈现这种特征的主要因素是()A. 王国势力强大B. 百家争鸣局面的延续C. 现实统治需要D. 兼收并蓄的文化政策3.程颢诗云:“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
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
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
”其体现的主旨是()A. 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B. 人与万事万物皆同理C. 张扬自我的人生态度D. 无为而治的思想理念4.研究表明,明代大商人的资本一般为白银数十万两,多者上百万两。
到清代中期,大商人的资本一般在一百万两以上,甚至多达千万两。
这表明清代中期()A. 商人的地位发生根本性改变B. 重农抑商政策明显松弛C. 商业活动的规模进一步扩大D. 白银开始成为流通货币5.1898年,一份英文报纸报道:光绪皇帝已经遇害,“太后现在正维持着光绪名义上统治的滑稽剧,一到适当的时候,便公开宣布他的死讯”。
这则报道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 君主立宪受到社会的广泛支持B. 清政府加强排外活动力度C. 列强寻找干涉中国内政的借口D. 部分西方人赞同变法活动6.1919年11月,全国各界联合会在上海成立,发表宣言:“数月以来,国内之群众运动,风起云涌,虽受种种压迫,而前仆后继,不少顾却;大义当前,绝不退让……全国各地,知合群自救为万不可缓之图。
”这说明,当时参加联合会的各界团体()A. 对社会改造道路认识趋于一致B. 爱国觉悟得到提高C. 反思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的弊端D. 接受了马克思主义7.1948年10月底,中共中央要求各地通过党校、军校以及其他方式,对干部进行培训,在条件可能的情况下开办正规大学,尽快使干部熟悉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管理和技术。
2019届高三入学调研考试卷历史(二)
2019届高三入学调研考历史(二)第Ⅰ卷本卷共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楚武王灭权(国)后,派人担任权县县尹,县尹向楚王直接负责,不世袭。
至于郡县关系,当时有“千里百县,县有四郡”之说。
据此可知,春秋战国时期A.官僚制度已经建立B.周中央政府对地方管理强化C.郡下设县已成定制D.分封制下的统治秩序遭破坏【解析】分封制度下诸侯长官是世袭的,材料中“县尹向楚王直接负责,不世袭”说明官僚政治逐步确立,分封制遭到破坏,故D项正确;官僚制度已经建立是秦朝政治制度确立,故A项错误;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难以控制地方政权,故B项错误;材料中体现的是郡受到县管理,故C项错误。
【答案】D2.东汉建立后,光武帝“退功臣进文吏”;宋朝开国后,宋太祖“杯酒释兵权”。
二者都A.加强了中央集权 B.解决了藩镇割据C.抑制了土地兼并 D.削弱了君主专制【解析】“退功臣进文吏”“杯酒释兵权”都是统治者削弱功臣势力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故A正确;结合所学可知,东汉末年出现割据混战的局面,不符合题意,B错误;“退功臣进文吏”“杯酒释兵权”都是统治者削弱功臣势力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与抑制土地兼并无关,并且在封建土地私有制下,土地兼并不可避免,C错误;“退功臣进文吏”“杯酒释兵权”削弱功臣势力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D错误。
【答案】AA.世家大族影响巨大B.社会阶层流动加强C.宰相权力日益下降D.科举制度功能弱化【解析】通过材料中北宋和南宋宰相祖辈任官情况可知,北宋时期宰相祖辈担任高级官员的人数和比重较大,而南宋时有所减少;两宋时宰相祖辈担任无官职记录的人数和比重较大,说明越来越多的没有政治背景的平民有机会担任宰相职务,体现了当时社会阶层流动性加强,B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宰相的权力的变化,C不正确;身份地位较为低下的人出任宰相,得益于科举制的推行,D说法不正确。
【答案】B4.关于“五谷”,古代最主要的说法有两种:最初流行的说法是指麻、黍、稷、麦、菽,而后来最流行的说法是指稻、黍、稷、麦、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届高三入学调研考试卷历 史 (二)注意事项:.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本卷共个小题,每小题分,共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楚武王灭权(国)后,派人担任权县县尹,县尹向楚王直接负责,不世袭。
至于郡县关系,当时有“千里百县,县有四郡”之说。
据此可知,春秋战国时期 .官僚制度已经建立 .周中央政府对地方管理强化 .郡下设县已成定制 .分封制下的统治秩序遭破坏.东汉建立后,光武帝“退功臣进文吏”;宋朝开国后,宋太祖“杯酒释兵权”。
二者都.加强了中央集权 .解决了藩镇割据 .抑制了土地兼并 .削弱了君主专制 .下表宋代宰相祖辈任官情况表上表据学者研究整理而成,反映出两宋时期 .世家大族影响巨大 .社会阶层流动加强 .宰相权力日益下降 .科举制度功能弱化.关于“五谷”,古代最主要的说法有两种:最初流行的说法是指麻、黍、稷、麦、菽,而后来最流行的说法是指稻、黍、稷、麦、菽。
较早流行的“五谷”中无“稻”,主要原因在于 .水稻的发现时间较晚 .最初的经济重心在北方 .麻是古代主要的经济作物 .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经书就是儒家学派典籍的总称。
在先秦时代,儒家学者们所学习和传承的只有诗、书、礼、乐、易、春秋六部。
汉武帝时,诗、书、礼、易、春秋遂被立为五经,因为乐是空有其名而无典籍留传。
宋代一度扩大到经。
上述变化的实质是 .专制统治不断强化 .儒家经典不断丰富 .孔孟儒学遭到破坏.历代统治者重视儒学发展.南宋时期,继承程颐理学的朱熹、宣传心学的陆九渊等人,各立学舍,聚徒讲学,促进了书院的发展,其各派门人为了宣传师学又大办书院。
南宋书院的繁荣 .推动了理学传播和发展此卷只装订不密封班级 姓名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促使各派思想趋于合流.源于儒学正统地位动摇.体现儒学陷入矛盾困境.明朝中后期时尚之风盛行:唐伯虎之画,宣德之铜炉,时大彬之紫砂壶,成为人们普遍追求的时尚之物。
苏州成为引领时尚之都,凡是做人“透骨时样”,就被称为“苏意”,凡是衣服式样新颖,就被称为“苏样”。
以上现象反映的实质是.明代世俗文化成为社会文化主流.苏州因商业兴盛而成为时尚之都.商品经济浸染致使享乐观念盛行.经济水平的提高丰富了精神生活.明清时期,江南“桑蚕之利,厚于稼穑,公私赖焉”。
在太湖流域,地主催收田租常不在秋收之后,却在农户蚕丝收获之际,俗称“蚕罢米”。
这说明,当时江南地区.小农经济已经开始瓦解.农耕技术呈现衰退趋势.农户收入多赖家庭副业.地主剥削程度有所减轻.昆曲在明朝万历年间被视为“官腔”,到清代被誉为“雅乐”“盛世元音”,宫廷重要活动常有昆曲演出,江南地区“郡邑大夫宴款不敢不用”,甚至“演戏必请昆班,以示府城中庙会之高雅”。
这些史实表明,昆曲在明清时期的流行是因为.陆王心学广泛传播.吸收了京剧的戏曲元素.社会等级观念弱化.符合士大夫的文化品味.在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中国,受棉花出口的刺激,一些过去不种棉的地区,如江苏华亭县农民“改禾种花”,“江西、浙江、湖北等处,向只专事蚕桑者,今皆种植棉花。
”这表明.农业格局发生根本改变.棉纺织业成为支柱产业.封建土地制度受到冲击.自然经济逐渐解体.甲午中日战争后,美国驻北京公使田贝说,“它(中国)可以把铁路建筑权卖给一家辛迪加,把采矿权卖给另一家,把开设银行的权利卖给第三家,造成一系列特殊的权利关系”,而美国必须获得这些“巨大特权”。
这反映出.甲午战争刺激列强瓜分中国.列强在侵华问题上已开始相互勾结.列强在华争相划分势力范围.美国是列强瓜分中国的最大受益者.江南制造总局是个十足的封建衙门。
管理者是以督办为首的一群大大小小的官吏。
他们对军器制造一窍不通,一切生产技术大权都操纵于洋人手中。
有些洋匠不懂技术,招摇撞骗,因造不出火药,竟称“中国天气异于外国,与造此药不宜”。
这表明,洋务企业.管理体系逐步完善.过度依赖西方技术.逐渐成为外资企业.所雇洋匠皆为外行.下表为世纪前期中国直接进口各国棉布价值百分比表。
表中数据的变化可以用来佐证.一战之前中国政府鼓励发展实业.一战期间日本扩大在华经济侵略.一战期间中国棉纺织业发展迅速.一战以后英国在华贸易持续下降.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对促进中国人民,特别是青年知识分子的觉醒起了巨大作用,主要表现在.对东西方文化的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动摇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极大地推动了思想解放.从此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是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美国记者曾生动地记述抗日根据地:“如果你遇见这样的农民——他的整个一生都被人欺凌,被人鞭笞、被人辱骂……你真正把他作为一个人来对待,征求他的意见,让他投票选举地方政府……让他自己决定是否减租减息。
如果你做到了这一切,那么,这个农民就会变成一个具有奋斗目标的人。
”这一记述表明,抗日根据地.农民的抗日热情得到激发.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国民革命的任务得以实现.排除了国民党的影响.下表中国乡镇企业行业分布表(单位:万个)下表中的数据变化说明,这一时期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转移.城乡一体化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建立.工业结构趋于合理.公元前世纪,雅典公民获得更多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公民的成功“依赖于在大型公共集会上谈话、论辩与说服的能力”。
据此可知,在当时雅典.公民必须能言善辩.参政议政十分活跃.民主政治出现危机.内乱引发思想纷争.《十二铜表法》第八表中规定:“毁伤他人肢体而不能和解(和解即通过支付一定的经济赔偿解决争端)的,他人亦得以同态复仇而毁伤其形体。
”查士丁尼《法学总论》规定取消同态复仇,无论是较重的或较轻的侵害,一律改为罚金制裁。
这种变化反映罗马法律.由习惯法向成文法演变.由公民法向万民法演变.由野蛮习惯向文明演变.从不公平向公平的演变.年《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第十五条修正案规定:“合众国公民的选举权,不得因种族、肤色或以前是奴隶而被合众国或任何一州加以拒绝或限制。
”这一规定.加速了美国南北战争的结束.扩大了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使美国黑人奴隶获得自由.折射出美国民主政治逐步完善.年德文版《共产党宣言》的序言中提出“不管最近年来的情况发生了多大变化,这个《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但是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
”这说明.革命实践推动马克思主义发展.德国成为国际工人运动的中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断变化.社会主义成为世界的主要潮流.年,列宁说:“目前已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尝试已经挫败了。
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回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
”这说明新经济政策.目的是在俄国恢复资本主义.克服了斯大林模式的某些弊端.挽救了苏俄的社会主义制度.实质是调整社会主义经济结构.有的学者指出,罗斯福新政的意义远远超出经济领域,也超过一定意义上的改革,不论提出者自己是否意识到,它造成了资本主义的一次深刻变革或者是一种再生。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使美国成功摆脱了经济危机.并未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保存了美国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美国开始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区域经济一体化不仅仅是为了经济合作,而且往往也包含着民族国家为解决共同政治问题以及适应全球化带来的激烈竞争而进行的合作。
”材料表明.经济区域化是全球化的必然产物.政治合作的目的在于经济合作.经济区域化有利于缓和国际关系.政治一体化是世界发展的方向.牛顿认为宇宙是按照可测量的、可描述的机械原理进行运转的。
年,德国物理学家海森堡提出了测不准原理:没有人能够确知一个电子的运动轨迹,因为通过光来观测电子这个行为本身将会扰乱电子的位置。
与这一认识变化相关的是.经典力学的诞生.进化论的传播.电气革命的出现.量子论的提出第卷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共计分。
第题、第题为必考题,第题分,第题分,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
第题第题为选考题,每题均为分,考生根据要求选择一题进行做答。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分)材料一在古代中国,西周的封君封臣制经过春秋战国几个世纪的磨合、演变,形成了以血缘关系为基础、长达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这一制度极其严密、坚固,其内在的传承性也极其顽强。
那么究竟是什么使中国的皇权专制政体如此无懈可击、无缝可钻、坚如铁桶?国家原则和家庭伦理同构的高度垄断的国家学说和意识形态、具有共同信仰和基本由知识分子组成的庞大的官僚统治队伍、对经济生活无孔不入的行政控制恐怕在全世界都是独一无二的,这是中国封建专制社会超稳定结构的三大支柱。
中国古代皇权从来没有在法律和制度层面上被分割过,无论君权是君主一人独享还是实际上被别人分享甚至被完全架空,但整个社会的所有政治权力的最终归属在法律和名义上都定于一尊,专属君主。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和玄学兴起,但是这些宗教始终没有形成一种独立的政治组织和政治力量和中国的皇权对抗,相反,它们很快被融入主流意识形态当中。
材料二在西欧封建社会,王权实际上处于和贵族、教会、自治的城市等各种相对独立的政治力量和政治权力并存的局面,它们既配合,又斗争,即使在以“神授王权”为标志的君主专制最典型、君主权力最集中的时期,君主从贵族、教会、城市收回的行政权、司法权也是不彻底的。
英国是西欧封建君主制度发展较早较完备的国家,年诺曼底公爵威廉率兵征服英国后,随后王权强化,但英国封建君主始终受到封建大贵族的制约,最典型的是对国王征税权的限制。
“王权强化的同时,封建贵族接二连三地申张他们的权利。
....国王要求贵族提供特别(即额外的)捐助,必须征得贵族的同意。
”相对于王权来说,宗教组织或教会往往又拥有独立的政治经济利益,王权为寻求自身的巩固和垄断,往往还要屈从于宗教组织和教会,以取得他们的支持。
——均摘编自凤凰文化《中西君主专制制度的区别》()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的特征,并分析其原因。
(分)()根据材料二,指出西欧封建君主制不同于古代中国之处,并简要分析其影响。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分)材料以下是世纪初的资本主义世界重大历史事件——摘编自马世力主编的《世界史纲》和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上表是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的重大历史事件简表。
从表中提取有关资本主义世界发展状况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