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V_1200-200410(中文版)气候交变稳定性试验
PV 1200 气候交变稳定性试验

大众集团标准PV 1200版本2004-10 编号:50211关键词:气候环境试验箱、气候交变实验、气候交变稳定性汽车零件气候交变稳定性试验(+80/-40)℃旧版PV 1200:1972-10,1987-02修订与PV 1200:1987-02相比有以下修改:—标题更改—删除编号8B V0 1—编辑修整1 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试验组件(例如汽车发动机舱零部件)的环境循环试验(高/低温循环),对组件和/或零件在温度和湿度循环应力中的性能(例如敏感性的裂纹、变形和复合材料的分离等)进行评估。
本试验规范的目的是在加速时间效应的短期试验中发现组件的弱点,而不是限定一般组件的连续运行要求。
2 试验要求试验要求按照相应的技术供应指标和/或图纸3 试验说明制作条目示例:按照PV 1200无功能限制100个周期4 试验方法4.1 试验步骤试验温度在±2℃范围内调整,相对大气湿度(下面简称rel. humidity)在±5%范围内调整;在试样装入试验箱之前,将箱内空气调整到室温(23℃)和30%的相对湿度;必须维持保温时间,加热和冷却阶段的时间可以根据气候试验箱的情况而变化,但是误差必须在试验报告中记录清楚;一个周期(参见图1)持续720分钟(12小时),由下面的温度和湿度曲线构成。
— 60分钟加热阶段加热到温度为+80℃,相对湿度为80%— 240分钟保持阶段保持温度为+80℃,相对湿度为80%— 120分钟冷却阶段冷却到温度为-40℃,当达到冰点时相对湿度约为30%,从温度小于0℃(由于设备系统的限制,也可以从温度小于10℃起保持湿度不变)开始保持空气湿度不变— 240分钟保持阶段保持温度为-40℃,空气湿度不变— 60分钟加热阶段加热到温度为+23℃,当温度为0℃时相对空气湿度调整到30%。
PV1210-2004[1]中文版
![PV1210-2004[1]中文版](https://img.taocdn.com/s3/m/374cdbc07f1922791688e874.png)
在使用前根据现实情况对标准进行检验来源:N O L I S获得本标准。
© 大众汽车股份公司PV第2页PV 1210:2004年9月3.2 检验装置结构组件、结构件和板材试样的检验可以在适宜的单个或交变检验仪器中进行。
检验仪器应符合DIN 50 014,DIN 50 017 和DIN 50 021 的规定。
3.3 车身检验检验过程按3.1 条。
示例列举在3.6 条中。
为了对空腔进行专门的评价,可以将车身旋转。
安装在旋转支架上的车身在首次进入盐雾箱之前应在标准气候DIN 50 014-23/50-2 下进行预处理,然后进入恒温处理过的检验箱中。
3.3.1 盐雾阶段在旋转检验过程中,在每次盐雾循环前要将车身沿纵轴继续旋转,以便使其依次处于下述位置:0o;45o;135o;225o和315o的位置。
3.3.2 在标准气候下的存放/湿热存放在冷却阶段以及湿热存放期间,车身一直处于水平位置。
3.3.3 重复检验循环在结束3.1 条的湿热存放后,紧接着将车身移到盐雾箱中,并在可能的情况下按各检验循环沿顺时针旋转90o,使其依次处于,45o;135o;225o 和315o 的位置。
3.3.4 周末存放该静止状态是在车身处于水平位置的情况下在标准气候DIN 50 014-23/50-2 下在合适的地下室或大厅或检验间中进行的。
3.4 结构件的检验对于一次完整的检验至少需要 5 个零件。
根据DIN 53 167 对结构件或其试样进行检验(见第 4 条)。
通过分离/打开空腔使得盐雾能够进入空腔。
检验前在可能的情况下将未保护的棱边遮蔽起来。
3.5 评价一般在15/30/60 和90 个循环后评价试样的—腐蚀种类(覆层和/或基础层金属腐蚀)。
—腐蚀型式(平面腐蚀或边缘腐蚀)。
—腐蚀开始和腐蚀进展,以及有关防腐涂层的其它变化,如刮刻线侵蚀,气泡等。
第3页PV 1210:2004年9月对有机涂层的评价可以根据DIN EN ISO 4628-1。
大众-腐蚀

加速度±2.5 g 冷凝器上部中央处负荷交变次数10×106次负荷交变接着加速度± 5 g时间 2×106次负荷交变频率约20 Hz附件不共振接着按3.4条进行气密性试验.4.3 耐腐蚀性/表面防护试样数量 2件4.3.1 蒸发器4.3.1.1 材料材料按图纸及技术指标描述书4.3.1.2 涂层涂层按图纸如果需要从腐蚀技术的角度考虑涂层或需要获得无气味的蒸发器,接头应没有油漆/涂层.油漆/涂层滴落后不许留下凸痕,而且蒸发器翅片间的缝隙不许被油漆/涂层材料粘住.油漆/涂层在干燥后必须是没有气味且不危害健康.气密性试验应在涂覆前进行,这样在存在不密封的情况下,油漆/涂层不会将不密封的位置盖住.涂层须符合欧洲旧汽车规范中的规定.外部清洁度在汽车的寿命期内,外部涂层不许脱落.粘附强度的特性试验(敲击试验):在气候交变试验PV1200的条件下存放24h,接着在60℃的炉子中干燥3h,然后在室温下静放0.5 h.上述过程后,将蒸发器从高约30 cm 的高度向一清洁的黑色台板上敲击一次.称取位于台板上的从蒸发器上脱落的颗粒的重量.颗粒脱落量最大不许超过2 mg/m2的蒸发器表面积.4.3.1.3 耐腐蚀性试样数量 2件4.3.1.3.1盐雾试验试验按DIN 50 021-SS试验时间 480 h放入水下).不允许有腐试验标准无泄露性(2 bar试验压力的N2蚀(如粉化,诸如点腐蚀疤痕的表面损伤),但允许铝变色.注释:试样应和空调器中用来固定和密封蒸发器的所有零件一起承受盐雾试验.应注意蒸发器在空调器中的安装位置.4.3.1.3.2 循环喷雾试验(SWAAT)试验按 PV 1208试验时间 20 天(240循环)放入水下).试验标准无泄露性(2 bar试验压力的N24.3.1.3.3 腐蚀交变试验试验按 PV 1210试验时间 6周(30循环)放入水下).试验标准无泄露性(2 bar试验压力的N2无铝腐蚀.注释:试样应和空调器中用来固定和密封蒸发器的所有零件一起承受腐蚀交变试验. 应注意蒸发器在空调器中的安装位置.4.3.2 冷凝器4.3.2.1 材料材料按图纸及技术指标描述书4.3.2.2 涂层如果是出于外观的要求,应涂以黑色有机涂层.油漆必须覆盖在前侧(不允许铝材透出来的银色).涂层以及可能情况下使用的增附剂须符合欧洲旧汽车规范中的规定.4.3.2.3 耐腐蚀性4.3.2.3.1 腐蚀交变试验试验按 PV 1209试验时间 24周(24循环),但对于公司不了解的供货厂/工艺在认可试验时需48周(48循环)试验标准放在水下).-无泄露性(20bar试验压力的N2-钎焊连接处无分离现象-无局部腐蚀或晶间腐蚀现象-平面腐蚀或槽形腐蚀引起的壁厚减少应不大于所测壁厚的20%.注释:该试验在符合批量状态的有涂层或无涂层的冷凝器上进行4.3.2.4循环喷雾试验(SWAAT)试验按PV1208试验时间 40 天(480循环)放在水下).试验标准无泄露性(20bar试验压力的N2注释:该试验在无涂层但带增附剂(如果批量供货时存在的话)的冷凝器上进行.4.3.2.4.1 涂层的检验试验按PV1209,按DIN EN ISO 7253在集流管上做刮刻线试验时间 6周(6个循环)试验标准无气泡,涂层表面无铝腐蚀,最大渗透率Wb<2.5 mm.5 批量试验(在供货厂中进行)5.1 蒸发器蒸发器的该项试验应100%进行.试验压力为15±1 bar ,试验时间为10 s.接着在5 bar下进行气密性试验,该试验应带着所装的膨胀阀一起进行.不允许在水下进行试验5.2 冷凝器该试验应100%在总成中进行(带所有的附件,如压力传感器).不允许在水下进行试验. 试验压力为(50±1) bar,试验时间为10 s. 接着进行气密性试验.用适当的试验方法所测得的相应的泄露率最大允许为5g R134 a / 年.6 整车试验各种新型式的冷凝器或蒸发器都必须在液压脉冲装置上接受特定的整车试验.而后应能满足3.4条的密封性.7 相关资料TL 521 54 润滑油要求;冷冻机油TL 821 81暖风和空调器VW 011 55 汽车外购件概述;首次供货和更改的批准VW 911 00 汽车环境标准,汽车零件、材料、生产原料、目标、规定.。
多因素综合海洋气候自然加速试验技术相关性和加速性验证_彭京川

自然加速试验是在自然环境条件下强化某些 主要环境因素,从而加速材料腐蚀的一种试验 [1], 其优点是与自然环境试验的相关性好, 同时具备较 高的加速性。目前,大气环境中的自然加速试验大 多是以强化某一因素的单因素为目的的试验, 如强 化光的跟踪太阳暴露试验、 强化表面润湿的周期喷 淋试验、强化温度效应的黑箱试验。海洋气候环境 是各类气候环境中最严酷的一种, 装备及材料的失 效大多发生在这类环境中。在海洋气候环境中,影 响材料或制品腐蚀(老化)的主要因素包括光、氯 离子沉降、温度、湿度等,这些因素还存在协同效 应, 这是导致单因素强化的自然加速试验或单因素 模拟的实验室环境试验相关性不理想的原因, 也是 这些试验方法适用范围较窄的原因。 为了提高自然 加速试验的相关性和加速性, 提出了多种主要因素 同时强化的自然加速试验思路, 研制了能实现太阳 辐射、氯离子(或其他污染物)、温度和干湿循环 的多因素综合海洋气候环境自然加速试验环境试 验系统 [2]。 同时采用 ( ISO 9223 规定的) 标准金属、 工程塑料、有机涂层进行试验验证,初步说明该系 统具有良好的加速性和相关性,可用于海洋平台、 海岛、和舰船甲板上用的材料、工艺及其制品的环 境适应性快速试验和评价。 在前期验证试验的基础 上, 已经在汽车零部件表面处理工艺的快速评价方 面得到应用, 同时也进一步验证了这种多因素综合 海洋气候自然加速试验技术的加速性和相关性。 尽 管试验数据还不够全面, 但依然能够说明多因素综 合海洋气候自然加速试验技术具有高的加速性和 优良相关性。 相关性和加速性是评价各种加速试验技术优劣 的重要指标,国内外在这方面开展了较多研究[3—4]。 2008 年,苏艳、何德洪和张伦武等,在江津地区 湿热环境研究了跟踪太阳反射聚能自然加速试验 与朝南 45°角自然暴露试验的加速性和相关性 [5]; 何德洪、肖敏和周漪等,以 3 种不同配方的丙烯酸 涂料为试验对象, 研究了黑箱加速大气暴露试验和 江津地区朝南 45°角大气暴露试验的加速性和相关 性 [6];2014 年,田玉琬、程学群和李晓刚等,采用 周浸腐蚀试验模拟海洋大气环境, 通过对比钢在室 内和室外环境中的腐蚀形貌、腐蚀产物、腐蚀动力 学及腐蚀机理等, 定性和定量地评价了模拟加速试 验和大气暴露试验的相关性[7]。在环境试验技术中, 加速性和相关性评价是不可分开的, 并且首先考虑 相关性,再分析加速性,计算加速因子。由于相关 性的前提是腐蚀或失效机理相同, 因此相关性和加 速性评价的步骤是: 腐蚀或失效机理分析 →相关性 分析(包括相关系数计算)→加速性分析(包括加 速因子计算)。相关性评价的主要方法有皮尔逊 ( Pearson)积矩相关系数法、 Spearman 秩相关系 数 (rhos) 法和灰色关联分析法;加速性评价方法一 般采用加速因子( AF)法或加速转换因子( ASF) 法 [8—9]。国外对不同环境试验技术的加速性和可信 性 (包括腐蚀机理和试验结果排序是否与现场试验 一致)做过系统的试验研究,得出了提高加速性将 降低可信性的结论,如图 1 所示。由于在分析相关
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

Q/CSG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企业标准Q/CSG114002-2011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2011-10-26发布2011-10-26实施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发布目次前言预防性试验是电力设备运行和维护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保证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有效手段之一。
预防性试验规程是电力系统技术监督工作的主要依据,2004年以来,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企业标准Q/CSG10007—2004《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对电力生产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但近年来,随着对供电可靠性要求的提高,新设备大量涌现,带电测试、在线监测技术不断进步,为减少定期停电时间,提高设备可用率,促进状态监测(检测)技术开展,适应南方电网公司管理与设备的实际情况,需要对原标准进行修编。
本标准的提出以2004年以来新颁布的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有关反事故技术措施规定为依据,结合电力设备管理现状,充分考虑未来发展需求,适用于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的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工作。
本标准的附录A是规范性附录,附录B、附录C、附录D、附录E是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生产技术部提出、归口并解释。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广东电网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广东电网公司广州供电局、广东电网公司佛山供电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何宏明,王红斌,吴琼,李谦,卢启付,刘平原,王勇,喇元,付强,庄贤盛,梁文进,姚森敬,欧阳旭东,李端姣,陆国俊,黄松波,黄慧红,赵卫民,金向朝等。
本标准主要审查人:皇甫学真陈建福黄志伟谢植飚姜虹云刘辉黄星赵现平等本标准由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标准化委员会批准。
本标准自2011年10月26日起实施。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原Q/CSG10007—2004《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废止。
凡公司执行的其它标准涉及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的项目、内容、要求等与本标准有不相符的,以本标准为准。
执行中如有问题和意见,请及时反馈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生产技术部。
中文版气候交变稳定性试验

一些预先给定的试验参数(例如-40℃),其作用仅在于补救构件在利用敞开式瞬时慢 摄速映效应进行试验中所存在的弱点,并不涉及构件在持续工作方面的基本技术要求.
2 技术要求
技术要求按现行的 TL 标准和/或图纸论处.
3 标记法
见图纸标注实例: PV 1200 无功能限制 100 个周期
4 试验方法
4.1 实施
PV 1200
共2页 第 2 页
试件在试验箱中的时间是指连续放置的时间,降温相位和升温相位视气候环境试验箱 的功效而定,误差必须在试验报告中写清楚.
一个周期(见图 1)持续 720 min (12 h),由下面的温度 – 空气湿度的曲线构成:
— 60 min, 升温相位, — 240 min, 保持时间 — 120 min, 降温相位,
以前版本 1972-10;1987-02
1 适用范围
该试验标准,就机组方面,例如就汽车发动机舱中零部件方面试验时所表现出来的、一 定的周期性(热/凉周期),气候交变稳定性进行了说明.
在这方面,在气候交变情况下,机组或零部件性能的变化,可以通过温度和湿度的变化 判断出来(例如那些连结在一起的零部件,其抗开裂、抗变形和抗松动的能力都将受 到削弱).
— 240 min, 保持时间, — 60 min, 升温相位,
温度为+80℃,相对湿度为 80%. 温度为+80℃,相对湿度为 80% 在-40℃处,当达到冻点附近约 30%空气湿度时,从 T<0℃ 起保持空气湿度不变,即不再调节温度,(由于设备条件的限 制,从 T<10℃开始,湿度调节失效是允许的 ). 在-40℃左右,保持空气温度不变,不调节温度. 在+23℃处,约在 T=0℃时,相对湿度调到 30%.
温度在±2℃范围内调整,相对大气湿度(又称继续试验中的相对湿度)在±5%范围内 调整
我国环境试验方法标准采用国际标准对照表

硫试验方法
二氧化硫试验
GB2423.20-81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
IEC68-2-43-1976 环境试验 第二部
22 验规程 试验 Kd:接触点和连接件硫化氢试 等效 分 试验 试验 Kd:接触点和连接件的
验方法
硫化氢试验
GB2423.21-91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 非等 IEC68-2-13-1983 环境试验 第二部
续综合试验方法
湿热连续综合试验
GB2423.28-82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 30
验规程 试验 T:锡焊试验方法
IEC68-2-20-1979 环境试验 第二部 等效 分 试验 试验 T:锡焊 修正件 2
(1987)
GB2423.29-1999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IEC68-2-21-1983 环境试验 第二部
IEC68-2-31-1969 环境试验 第二部
9 第 2 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 Ec 和导则:倾 等同 分 试验 试验 Ec:倾跌与翻倒 修正
跌与翻倒(主要用于设备型样品)
件 1(1982)
GB/T2423.8-1995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IEC68-2-32-1975 环境试验 第二部
10 第 2 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 Ed 和导则:自 等同 分 试验 试验 Ed:自由跌落 修正件
IEC68-2-36-1973 环境试验 第二部
15 第 2 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 Fdb:宽带随机 等同 分 试验 试验 Fdb:宽带随机振动 中
振动——中再现性
再现性 修正件 1(1983)
GB2423.14-1997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IEC68-2-37-1973 环境试验 第二部
GMW3172_AUG2008中文版

3.2 参数公差.
除非有其它规定外,全部的验证实验遵照下表规定的环境参数和公差。
表2: 参数公差
参数 环境温度 室温 测试时间 室内相对环境湿度 房间湿度 电压 电流 电阻 自由加速度 (GRMS) 加速度 (机械振动, G) 频度 力 距离 (不包括尺寸检验) 3.3 操作类型
表3:操作类型
公差 Spec. ±3℃ (+23 ± 5) ℃ Spec. ± 0.5 % (30...70) % Spec. ± 5% Spec. ± 0.1 V Spec. ± 1% Spec. ± 10 % Spec. ± 20 %(没有GM批准,PSD偏差来自适用性表格中)是不被允许的 Spec. ± 20 % Spec. ± 1% Spec. ± 10 % Spec. ± 5%
如果不一致,GM元件验证工程师或GM ENV/DUR专家,除了GM供应商质量工程师(SQE)和DRE,应 重审测试结果并决定是否需要再次反复DV。GM元件验证工程师或GM ENV/DUR专家应执行硬件设计重 审。基于纠正性活动,根据需要修正元件环境测试方案。
z 执行产品验证(PV)任务。PV任务应不迟于验证测试结束(VTC)成功完成。评审元件环境测试方案, 使其适用于相应的生产流程变动/变化和DV测试结果。
1.1 任务/主题. 本标准详述了环境/耐久性要求和A/D/V程序,适 用于车辆系统的电气/电子元件,以确保元件使用 周期内的可靠性。 注释:本技术规范不能取代相关法规。 注释:如果英文版和本地语言版发生冲突,以英
中国台站冬夏季气温、降水的气候变化特征及其显著性检验

中国台站冬夏季气温、降水的气候变化特征及其显著性检验作者:段明铿李欣王盘兴来源:《大气科学学报》2020年第05期摘要利用1951—2010年中国160站气温、降水资料,分析中国代表性台站冬季和夏季气温、降水的气候值及气候变率在前后30 a的差异,并对结果使用不同方法进行显著性检验。
结果表明,季气温气候平均值的变化总体与全球增暖一致,以升温为主,但夏季在秦岭以南及长江中游地区出现显著局部变冷现象;季气温气候变率的变化相对较小,冬季总体不显著,夏季仅有少数台站显著。
降水的气候变化总体不明显,季降水气候值变化的空间分布复杂,冬季南方地区、夏季东部地区总体增加,冬、夏季降水气候变率的变化均不显著。
理论检验方法(t检验、F检验)与随机模拟方法(EMC法)的显著性检验结果,对气温的差别较小、对降水的差别较大,这与样本距平序列是否服从正态分布有关。
EMC法可在确保样本统计特征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多次随机模拟,无需考虑其理论统计分布特征,使检验结果更为可靠。
关键词气温;降水;气候变化;显著性检验;经验蒙特卡洛方法季、月平均气温和总降水量是与单站热量和水分有关的两个最重要的气候状态参数。
当统计区间大于30 a时,平均气温和总降水量的多年平均值和均方差被称为气候值和气候变率,是表征单站气候和气候异常平均状态的两个统计量。
通过两者在不同统计时段结果的分析,可以揭示该站的气候变化基本特征。
在全球变暖背景下,国内外学者围绕气温和降水的气候变化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IPCC(2013)第五次评估报告指出,近60余年来的观测结果显示出的气候变化是千年来前所未有的,1880—2012年间全球地表气温比以往上升了0.85 ℃,而2003—2013年间地表气温又比1850—1900年平均升高了0.78 ℃。
我国气候变暖速率1909年以来高于全球平均值,每百年升温0.9~1.52 ℃;自1951年以来,中国平均气温上升了1.38 ℃,上升速度为每10 a0.23 ℃,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升温尤为显著;降水量变化趋势不明显,但呈现出明显的空间差异(《第三次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编写委员会,2015;丁一汇和王会军,2016;Ren et al.,2017;黄建平等,2019)。
1 kV 及以下通用变频调速设备 第2部分:试验方法-最新国标

1 kV及以下通用变频调速设备第2部分:试验方法1 范围本文件适用于额定输入电压为交流1 kV及直流1.5 kV等级及以下,额定输入频率为50 Hz或60 Hz,输出频率小于600 Hz的通用变频调速设备(以下简称调速设备)。
注:交流额定输入电压1 140 V的调速设备可参照本文件执行;输出频率大于600 Hz的电器也可参照本文件执行。
有关的性能等要求由制造厂和用户协商确定。
本文件规定了调速设备的试验方法。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423.1—2008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测试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A:低温GB/T 2423.2—2008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测试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B:高温GB/T 2423.4—2008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Db:交变湿热(12 h+12 h 循环)GB/T 2423.10—2019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测试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Fc:振动(正弦)GB/T 2900.33—2004 电工术语电力电子技术GB/T 3768—2017 声学声压法测定噪声源声功率级反射面上方采用包络测量表面的简易法GB/T 3859.1—2013 半导体变流器通用要求和电网换相变流器第1-1部分:基本要求规范GB/T 3859.2—2013 半导体变流器通用要求和电网换相变流器第1-2部分:应用导则GB/T 3859.4—2004 半导体变流器包括直接直流变流器的半导体自换相变流器GB 4208—2017 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GB/T 4798.3—2023 环境条件分类环境参数组分类及其严酷程度分级第3部分:有气候防护场所固定使用GB/T 12668.1—2002 调速电气传动系统第1部分:一般要求低压直流调速电气传动系统额定值的规定GB 12668.3—2012 调速电气传动系统第3部分:电磁兼容性要求及其特定试验方法GB/T 12668.4—2006 调速电气传动系统第4部分:一般要求交流电压1 000 V以上但不超过35 kV的交流调速电气传动系统额定值的规定GB/T 12668.501—XXXX 调速电气传动系统第5-1部分:安全要求电气、热和能量GB/T 17627.1—2019 低压电气设备的高电压试验技术第1部分:定义和试验要求GB/T 30844.1—XXXX 1 kV及以下通用变频调速设备第1部分:技术条件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大众通用材料标准版本日期明细清单

158
TL534_01112008_D
159
TL1010标准-1997-05
160
TL52231_01062010_D
161
TL52277_EN_2002-10-01
162
TL52277_en_021992
163
TL52388_Ing_03-2005
164
TL52452 2010
165
TL52452_Ingles-2003
73
GMP[1].PE.008-1998
74
GMW22-2002
75
GMW3029-2000
76
GMW3044-2005
77
GMW3059_2005
78
GMW3205-2000
79
GMW3232-2007
80
GMW3235-2011
81
GMW8081-2005
82
GMW14122Sep2010
83
GMW14444 Material Related Interior Part Performance-2006
TL_527_Englisch-2013
175
TS-INT-001-2004-05
176
TS-INT-001-2012_draft
177
TS-INT-001-2014
178
TS-INT-001_2008_UPDATE-081206
179
TS-INT-002
180
VDA260-1990-08
181
VDA 260-2007-04
197
VW50105_CH_08.2000
198
VW50106_07.2000
PV-1200-气候交变稳定性试验

修订
同PV1200:1987-02标准比较,作了如下修改:
—标准的标题作了修改
—类号8B V01被删除
—从编辑角度作了一些修改
以前版本
1972-10;1987-02
1适用范围
该试验标准,就机组方面,例如就汽车发动机舱中零部件方面试验时所表现出来的、一定的周期性(热/凉周期),气候交变稳定性进行了说明.
在这方面,在气候交变情况下,机组或零部件性能的变化,可以通过温度和湿度的变化
判断出来(例如那些连结在一起的零部件,其抗开裂、抗变形和抗松动的能力都将受到削弱).
一些预先给定的试验参数(例如-40℃),其作用仅在于补救构件在利用敞开式瞬时慢摄速映效应进行试验中所存在的弱点,并不涉及构件在持续工作方面的基本技术要求.2技术要求
技术要求按现行的TL标准和/或图纸论处.
3标记法
见图纸标注实例:
PV1200无功能限制100个周期
4试验方法
实施
温度在±2℃范围内调整,相对大气湿度(又称继续试验中的相对湿度)在±5%范围内
调整
试验之前,将试件装入气候环境试验箱,将箱内空气调整到室温(即23℃)和30%的相对湿度.
翻译日期校对日期打字日期
曹哲牛红珍。
VS-00.00-T-11016-A1-2015 《汽车电器零部件环境试验规范-GB》-发布版P

ICH Q1F 第III和第IV气候带注册申请稳定性数据包

Q1F 第III和第IV气候带注册申请稳定性数据包1.绪言1.1目的本指南说明更广泛使用ICH“Q1A(R)新原料药和制剂稳定性试验”指南(以下称为主指南),给出了在第III和IV气候带新原料药和制剂注册申请认为合适的稳定性数据包的要求1,2。
1.2背景主指南给出了位于第I和第II气候带的ICH三方地区(欧盟、日本和美国)稳定性数据包的要求。
主指南也用于位于第I和II气候带的其他国家和地区准备稳定性数据包的要求,只是某些储存条件下不同。
在文献中可查阅位于第I、II、III、IV气候带的国家名称3。
4。
WHO出版了“用确定的原料药生产的常规制剂的稳定性试验”指南(WHO技术报告系列,No. 863,附件5),2001年10月22-26日在日内瓦召开的WHO关于药物制剂质量标准的第37次专家工作组会议的报告中进行了修订。
该WHO指南说明了对稳定性试验的建议,包括四个气候带的储存条件的建议。
根据主指南的基本要求给出了该稳定性试验的建议。
为了协调第III和IV气候带的长期稳定性试验的存放条件,主指南中在第I和II气候带的中间储存条件改为30℃±2℃/65%RH±5%RH。
该条件30℃±2℃/65%RH±5%RH也可作为第I和II气候带长期稳定性试验条件25℃±2℃/60%RH±5%RH的替代条件。
1.3范围本指南是主指南的附件,并推荐在第III和IV气候带地域内新原料药和制剂注册申请的长期稳定性试验的贮存条件。
2.指南2.1 与主指南的连续性本指南应与主指南和后续出版的附件Q1B、Q1C、Q1D、Q1E和Q5C结合使用。
除本指南另有规定外,要采用主指南及其附件的规定。
下面主指南的部分适用于世界上所有地区:●强制降解试验●批号的选择●容器密闭系统●质量规格●检验频率●冰箱储存的原料药或制剂的存放条件●冷冻储存的原料药或制剂的存放条件●稳定性承诺●评估●声明/标签2.2 储存条件2.2.1 一般情况对于“一般情况”(如主指南所述),在第III和IV气候带推荐的长期稳定性试验和加在第III和IV气候带没有推荐稳定性研究的中间条件。
中国气候变化研究中心不同时间尺度资料的应用与研究

中国气候变化研究中心不同时间尺度资料的应用与研究
钱维宏;丁婷;符娇兰;林祥;朱亚芬
【期刊名称】《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年(卷),期】2007(3)6
【摘要】温度和降水是反映气候变化的两个主要变量.因此,针对这两个变量序列的时空分辨率和已揭示的气候变率,以及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方向作了初步的归纳与讨论.用近一个世纪的温度、降水资料揭示,中国东部地区存在着准20 a和准70 a的振荡以及中国降水气候型的漂移;用近五百年和近千年的代用序列并结合器测资料,揭示了我国东部地区存在着70~80 a的振荡.文章最后指出,我国气候变化研究在资料开发、规律与机理研究、预测与服务等方面有待进一步提高.
【总页数】6页(P334-339)
【作者】钱维宏;丁婷;符娇兰;林祥;朱亚芬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北京,100871;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北京,100871;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北京,100871;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北京,100871;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北京,10087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467
【相关文献】
1.不同时间尺度气候变化的分维研究 [J], 周春林;袁林旺
2.基于不同时间尺度的地质灾害对气候变化响应研究 [J], 殷志强;孟晖;连建发;赵
无忌
3.中国气候变化研究中不同时间尺度资料的应用与研究 [J], 钱维宏;丁婷;符娇兰
4.不同时间尺度青海湖沉积物总有机碳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 [J], 张姚;吴铎;张欢;周爱锋;王苏民;陈发虎
5.布哈河流域不同时间尺度下土壤侵蚀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特征 [J], 胡雅丹;张飞;范宣梅;郁文龙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些预先给定的试验参数(例如-40℃),其作用仅在于补救构件在利用敞开式瞬时慢 摄速映效应进行试验中所存在的弱点,并不涉及构件在持续工作/或图纸论处.
3 标记法
见图纸标注实例: PV 1200 无功能限制 100 个周期
4 试验方法
4.1 实施
以前版本 1972-10;1987-02
1 适用范围
该试验标准,就机组方面,例如就汽车发动机舱中零部件方面试验时所表现出来的、一 定的周期性(热/凉周期),气候交变稳定性进行了说明.
在这方面,在气候交变情况下,机组或零部件性能的变化,可以通过温度和湿度的变化 判断出来(例如那些连结在一起的零部件,其抗开裂、抗变形和抗松动的能力都将受 到削弱).
PV 1200
共2页 第 2 页
试件在试验箱中的时间是指连续放置的时间,降温相位和升温相位视气候环境试验箱 的功效而定,误差必须在试验报告中写清楚.
一个周期(见图 1)持续 720 min (12 h),由下面的温度 – 空气湿度的曲线构成:
— 60 min, 升温相位, — 240 min, 保持时间 — 120 min, 降温相位,
标准中心
汽车零件
气候交变稳定性试验(+80/-40)℃
主题词:气候环境试验箱,气候交变试验,气候交变稳定性
2004 年 10 月
PV 1200
50 32 1
共 2页 第 1 页
修订 同 PV 1200:1987-02 标准比较,作了如下修改: — 标准的标题作了修改 — 类号 8B V0 1 被删除 — 从编辑角度作了一些修改
温度在±2℃范围内调整,相对大气湿度(又称继续试验中的相对湿度)在±5%范围内 调整
试验之前,将试件装入气候环境试验箱,将箱内空气调整到室温(即 23℃)和 30%的相对 湿度.
翻译
日期
校对
日期
打字
日期
曹哲
2005.11.20
牛红珍
2006.01.23
汽车零件
气候交变稳定性试验(+80/-40)℃
图 1. PV 1200 试验周期
— 240 min, 保持时间, — 60 min, 升温相位,
温度为+80℃,相对湿度为 80%. 温度为+80℃,相对湿度为 80% 在-40℃处,当达到冻点附近约 30%空气湿度时,从 T<0℃ 起保持空气湿度不变,即不再调节温度,(由于设备条件的限 制,从 T<10℃开始,湿度调节失效是允许的 ). 在-40℃左右,保持空气温度不变,不调节温度. 在+23℃处,约在 T=0℃时,相对湿度调到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