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派老中医治疗痰湿

合集下载

【除湿化痰第一方:二陈汤】(精)

【除湿化痰第一方:二陈汤】(精)

【除湿化痰第一方:二陈汤】(精)除湿化痰第一方:二陈汤组成:半夏橘红茯苓炙甘草方解:本方为治湿痰主方。

湿痰,多由脾失健运,湿邪凝聚,气机阻滞,郁积而成。

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湿痰犯肺,则咳嗽痰多;痰阻气机,胃失和降,则胸膈痞闷,恶心呕吐;阴浊凝聚,阻碍清阳,则头晕心悸;脾为湿困,运化失司,则肢体困倦,不欲饮食。

治宜燥湿化痰、理气和中。

半夏为君,取其辛温性燥,能燥湿化痰,并能降逆和胃止呕。

橘红为臣,理气燥湿,使气顺痰消。

佐以茯苓健脾渗湿,痰无所生;生姜降逆化饮,可制半夏之毒,又能助半夏、橘红行气消痰;复用少许乌梅收敛肺气,与半夏配伍,有散有收,使祛痰不伤正。

使以甘草调和诸药,兼可润肺和中。

药仅4味,配伍严谨,共奏有燥湿化痰、理气和中功效。

方中半夏、橘红陈久者良,故以“二陈”名之。

二陈汤处方半夏汤洗七次、橘红各五两,白茯苓三两,甘草炙一两半。

炮制上为俰咀。

功能主治治痰饮为患,或呕吐恶心,或头眩心悸,或中不快,或发为寒热,或因食生冷,脾胃不和。

用法用量每服四钱,用水一钱,生姜七片,乌梅一个,同煎六分,去滓,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功能主治燥湿化痰,理气和中。

主痰湿内阻,脾胃不和,胸膈痞闷,呕吐恶心,或头眩心悸,或咳嗽痰多。

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150毫升,生姜7片,乌梅1个,同煎至90毫升,去滓热服,不拘时侯。

备注本方是治疗湿痰的要方。

湿痰之成,多因饮食生冷,脾胃不和,运化失健,以致湿聚成痰。

方中半夏燥湿化痰,和胃止呕;橘红理气化痰,使气顺则痰降。

气行则痰化;痰由湿生,故以茯苓健脾渗湿;甘草和中益脾。

煎加生姜,既制半夏之毒,又协同半夏、橘红和胃祛痰止呕;少用乌梅,味酸收敛,配半夏散中有收,使其不致辛散太过。

凡是痰湿为患,均可用本方增损治之。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四二陈汤加减二陈橘半茯苓草,清气化痰为至宝。

膈上不宽加枳桔,火旺生痰芩连好。

参术加名六君汤,健脾和胃真绝妙。

祛痰湿的5种中药方

祛痰湿的5种中药方

祛痰湿的5种中药方
人们可能没有办法在第一时间发现自己的身体当中是否是出现痰湿的,但只要是经过一些检查以后就会发现自己身体中有严重的痰湿情况,这样如果是不早去治疗的话就会诱发一系列的症状的,所以说就必须要采用一些中药材来治疗,其中就包括了茯苓,白芥子和紫苏等,这些都有祛痰湿的效果。

1.痰湿蕴肺
证候:咳嗽反复发作,痰多黏腻或稠厚成块,色白或带灰色,进甘甜油腻食物加重,体倦,舌苔白腻,脉濡滑。

治则:燥湿化痰、温肺降逆。

主方: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

常用药:陈皮、煮半夏、茯苓、厚朴、莱菔子、白芥子、紫苏子等。

2.痰湿中阻
证候:腹部痞塞不舒,进食尤甚,胸闷,头晕目眩,身重困倦,恶心呕吐,胃纳呆滞,口淡不渴,大便正常或不实,舌苔厚腻,脉沉滑。

治则:燥湿化痰、理气和中。

主方:二陈平胃散。

常用药:陈皮、煮半夏、茯苓、厚朴、苍术等。

3.痰湿蒙窍(痰蒙清窍)
证候:头重昏蒙,胸闷恶心,呕吐痰涎,食少多睡困乏,舌苔厚腻,脉沉滑。

治则:燥湿化痰,健脾和胃,平肝息风。

主方:半夏白术天麻汤。

常用药:白术、天麻、陈皮、煮半夏、茯苓、竹茹等。

痰湿体质证症状表现多端,治疗大法当燥湿化痰。

痰湿体质的人宜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忌食肥甘厚味生冷之物,戒烟酒,平时可以多吃点生姜,多进蔬菜、水果等富含纤维、维生素的食物,保持大便顺畅正常。

因“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痰湿体质的人平素可适当服用六君子丸或杏苏二陈丸健脾化痰。

避免涉水淋雨,久居湿地,注意保暖,防止外感寒湿之邪伤脾困脾,特别梅雨季节注意防潮湿。

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应以微汗为宜,以助气血顺畅。

一剂名方3味药,把痰湿彻底去除,很多怪病就好了

一剂名方3味药,把痰湿彻底去除,很多怪病就好了

一剂名方3味药,把痰湿彻底去除,很多怪病就好了有一个既便宜又有效的方子,用上它后,咳喘减少了,痰也少了,食欲也增大了。

在介绍此方前,先来看看下面的历史小故事~ 《韩氏医通》的作者韩天爵是明朝的名医,其父亲是明朝将领,常年南征北战,饱受恶劣环境之苦,也屡受疾病缠身,韩天爵是大孝子,为了照顾父亲,便跟随父亲走南闯北、侍奉汤药,也因此得以游历天下、名声大振。

一天,有三位读书人来请韩天爵为他们的父母看病,主要就是咳嗽,气不顺,而且有痰,这是老人常见的问题。

韩天爵仔细构思出一个有广泛适用性的方子来,这个方子就是三子养亲汤,其中的三味本草都是菜园里的常见物:三子养亲方:莱菔子,紫苏子、白芥子各;莱菔子就是萝卜子,苏子是紫苏的种子,白芥子是芥菜的种子。

苏子能宣畅气机,降上逆之气,平咳喘;莱菔子消食导滞,也能降气,还能健胃消食,使老人胃口大开,吃东西容易消化;白芥子能理气化痰。

三味本草都是植物的种子,有油性,能滋润,且种子的性质都是往下降的,能通便。

三味药加在一起,把老人的吃喝拉撒以及平时可能有的一些小毛病全管了。

而且,这并不是药,只不过是菜园子里的菜籽儿,老人喝三子养亲汤,不会感觉是在喝药,当然高兴了。

韩天爵的三子养亲汤一问世,马上传遍四方,大家纷纷用三子养亲汤来奉养自己家里的老人,很多人从中受益。

这个方子有什么作用呢?在当今,很多人都遇到一个问题——那就是痰湿壅盛,这与营养过剩有着一定的关系。

所以,那些经常食用肥甘厚味,身体肥胖,感觉痰多,血液黏稠,血脂紊乱的人,可以用三子养亲汤来调理。

方中所用白芥子属于温化寒痰药,它不但能温肺利气,而且善散“皮里膜外之痰”:“痰在胁下及皮里膜外,非白芥子莫能达。

古方控涎丹中用白芥子,正是此义。

”苏子降气行痰,使气降而痰不逆;莱菔子消食导滞,使气行则痰行。

“三子”系均行气消痰之品,根据“以消为补”的原则,合而为用,各逞其长,可使痰消气顺。

另外,如果一个人痰湿过剩,会出现所谓的“痰核”,就是皮里膜外,形成大小不一的疙瘩,有的鸽子蛋大,有的黄豆大,按上去软软的,可以移动,有的人甚至会在皮肤里面出现很多,很多人浑身都是。

中医调理痰湿体质的方法

中医调理痰湿体质的方法

中医调理痰湿体质的方法痰湿体质是中医划分的一种体质类型,也是许多人常见的体质问题之一。

痰湿体质一般表现为肥胖、皮肤油腻、容易出汗、口苦口干、便秘等症状。

中医提供了一些调理方法,帮助改善痰湿体质。

本文将介绍一些中医调理痰湿体质的方法。

一、饮食调理调理痰湿体质首先从饮食方面入手是很重要的。

在中医的观念里,湿气主要来自不良的饮食习惯和消化系统的不畅,所以饮食调理对于改善痰湿体质非常有效。

1. 清淡饮食:痰湿体质的人应该以清淡饮食为主,避免油腻、辛辣、腥味过重的食物。

可以多食用蔬菜、水果、粗粮等清淡食物,避免过多摄入油脂和糖分。

2. 合理搭配食物:在饮食中要注意合理搭配食物。

例如,可以多吃些薏苡仁、山楂、芡实等具有健脾化湿作用的食物。

此外,可以适量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柠檬、柚子等。

3. 注意饮食习惯:要养成规律、细嚼慢咽的饮食习惯,不吃太饱或过饥,避免进食过多的冷饮和刺激性食物,以防脾胃受伤。

二、穴位按摩中医认为,通过按摩身体的特定穴位可以调理和改善痰湿体质。

以下是一些适合痰湿体质的常用穴位:1. 足三里穴:位于膝盖外侧,窝骨下缘,按揉足三里穴可以促进脾胃功能,帮助身体排除湿气。

2. 大横穴:位于足背部,第一、第二跖骨骨间凹陷处。

按摩大横穴可以改善湿气滞留的情况。

3. 中脘穴:位于胃部正中,两侧乳头连线最低点的正中线上。

按揉中脘穴可以调理脾胃功能,缓解湿气的困扰。

三、草药调理中草药在中医治疗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对于痰湿体质,中医常常会使用一些具有化湿功效的中草药来调理身体。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草药:1. 茯苓:具有利水利湿、健脾益胃的作用,可以帮助排除体内的湿气。

2. 泽泻:能够利水渗湿、健脾利湿,对于痰湿体质的改善有一定效果。

3. 陈皮:可以理气健胃、燥湿化痰,有益于痰湿体质的调理。

四、注意生活习惯除了饮食和草药调理外,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对于改善痰湿体质也是至关重要的。

1. 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和规律的作息时间,避免熬夜或过度疲劳。

去痰湿最好的中药配方

去痰湿最好的中药配方

去痰湿最好的中药配方现代社会生活水平提高,带来的是膏粱厚味的过量摄入和痰湿的积聚。

而“百病皆因于痰”,痰湿的积聚带来的身体不适是多方面的。

水肿、肥胖、痤疮、泄泻……甚至伤及五脏。

轻微的痰湿可以通过饮食和生活方式的调理来祛除。

但若是已罹患痰证,就一定要求助于药方。

治疗痰邪的基本药方是二陈丸。

主要药材之一是陈皮,健脾,理气和胃;二是半夏,降逆止呕。

这两味药越陈越好。

是治疗痰邪的基本方子。

陈皮要放在阴凉干燥通风的地方,痰多的时候可以用陈皮代茶饮。

半夏是有一定毒性的。

生姜是可以解半夏的毒性。

二陈丸是中成药,可以在药店买到。

另外配以茯苓甘草。

配以温热的药就可以治热症,配以清热的药就可以治寒痰。

食用二陈丸需要用生姜乌梅饮来做药引子送服。

七片生姜,一颗乌梅,煎水。

生姜是用来解半夏的毒,而且也是解痰的;乌梅是防止陈皮和半夏伤津。

可以在寒痰热痰症状不明显的时候可以使用二陈丸,比较通用安全。

寒痰的表现:怕冷发热无汗喘咳痰多而清舌苔白滑。

可以使用小青龙汤。

组成是半夏桂枝麻黄白芍干姜细辛五味子和甘草。

可以像小青龙管水一样管理身体的水。

麻黄具有解表发散的作用,可以平喘,还可以利尿,提高心率。

有成药就叫小青龙胶囊。

热痰的表现:痰黄稠,发烧,舌头是红的,舌苔黄腻,胸闷。

针对热痰可以使用清气化痰汤:陈皮,半夏,茯苓,甘草,黄芩,瓜蒌仁,枳实,杏仁和胆南星。

黄芩和瓜蒌是清热化痰,枳实和杏仁是清肺气的,胆南星清热化痰。

线上问答内容仅为参考,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

老中医治疗痰饮医案

老中医治疗痰饮医案

老中医治疗痰饮医案摘要:I.引言- 介绍老中医治疗痰饮的医案- 阐述痰饮对人体的危害II.老中医治疗痰饮的医案分析- 第一位患者,症状:咳嗽、痰多、胸闷- 老中医的治疗方法:采用清热化痰的方剂- 治疗效果:患者的咳嗽、痰多、胸闷症状得到明显缓解- 第二位患者,症状:喉咙痒、痰多、气喘- 老中医的治疗方法:采用宣肺化痰的方剂- 治疗效果:患者的喉咙痒、痰多、气喘症状得到明显改善III.老中医治疗痰饮的医案总结- 治疗痰饮的方法: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质,采用不同的方剂进行治疗- 治疗原则:清热化痰、宣肺化痰、燥湿化痰等- 治疗效果:患者的症状得到明显缓解或改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正文:痰饮是中医常见的一种病症,指的是体内水液代谢障碍,导致水液停留,形成痰液。

痰饮对人体的危害很大,可以引起咳嗽、痰多、胸闷、喉咙痒、气喘等症状,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

在本次任务中,我将介绍老中医治疗痰饮的医案。

第一位患者,男性,45岁,主要症状为咳嗽、痰多、胸闷。

老中医经过诊断,认为该患者属于痰湿阻肺证,采用清热化痰的方剂进行治疗。

具体方剂为:黄连、黄芩、半夏、橘红、甘草等。

患者服用5剂后,咳嗽、痰多、胸闷症状得到明显缓解。

第二位患者,女性,35岁,主要症状为喉咙痒、痰多、气喘。

老中医经过诊断,认为该患者属于痰热阻肺证,采用宣肺化痰的方剂进行治疗。

具体方剂为:麻黄、杏仁、半夏、陈皮、甘草等。

患者服用3剂后,喉咙痒、痰多、气喘症状得到明显改善。

综上所述,老中医治疗痰饮的医案分析表明,针对不同的患者症状和体质,采用清热化痰、宣肺化痰、燥湿化痰等不同的方剂进行治疗,可以有效缓解或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中医对痰湿体质的调理方法

中医对痰湿体质的调理方法

中医对痰湿体质的调理方法痰湿体质是中医学中常见的体质类型之一,其特点是体内湿气较重,容易出现痰多、口苦、腹胀等症状。

本文将从中医的角度出发,介绍一些调理痰湿体质的方法。

一、饮食调理饮食是痰湿体质调理的重要方面。

中医认为湿气多来自于饮食,因此应该选择清淡、健康的饮食方式。

1. 避免食用寒凉生冷的食物,如冰淇淋、生冷水果等。

这些食物容易使体内湿气更加重,加重痰湿症状。

适量食用温热食物,如姜、葱、大蒜等,可以有助于湿气的排解。

2. 少食油腻食物和甜食。

中医认为油腻食物和甜食容易产生痰湿,因此应该尽量少食或者避免。

3. 适量食用一些具有湿气影响的食物,如山药、薏米、红小豆等,可以起到调理湿气的作用。

二、草药调理中医草药对于痰湿体质的调理也有很好的效果。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中草药:1. 祛湿草药:苍术、茯苓、陈皮、白术等有助于排除湿气,使体内痰湿得以消散。

2. 祛痰草药:半夏、桔梗、葶苈子等可以帮助排除体内的痰涎。

3. 健脾草药:党参、山药、白扁豆等有助于健脾化湿,改善痰湿体质。

三、运动调理适当的运动对于改善痰湿体质也是十分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适合的运动方式:1. 散步:每天散步30分钟,有助于大腿内侧、下腹部的脂肪燃烧,改善湿气困扰。

2. 慢跑: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的慢跑速度和时间,每周2-3次,有助于加速新陈代谢,改善体内湿气。

3. 瑜伽:通过瑜伽的呼吸和伸展动作,可以加强脾胃功能,排除体内湿气。

四、穴位按摩中医通过按摩穴位可以调理痰湿体质。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穴位:1. 手三里穴:位于手臂内侧,肘横纹外侧,用拇指按压该穴位有助于消化湿气。

2. 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前外侧,膝盖髌骨下方三寸,用拇指按压该穴位有助于排除体内的湿气。

3. 关元穴:位于脐中央,用手指顺时针按摩该穴位可以改善脾胃功能,减少湿气困扰。

综上所述,痰湿体质的调理方法包括饮食调理、草药调理、运动调理和穴位按摩等。

中医的疗法强调整体调理,因此应该结合个体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调理方法。

流传千年的祛湿痰良药——温胆汤

流传千年的祛湿痰良药——温胆汤

流传千年的祛湿痰良药——温胆汤看完温胆汤的方子,我们与其说温胆汤能治百病,不如按照一句老话讲,“怪病皆由痰作怪”。

中医意义上的“痰”,并不是单单指日常所说的产生于肺部、通过咳嗽可以排出体外,并能被我们所看到的痰。

明代张景岳《景岳全书》这么聊过痰:“痰即人之津液,无非水谷之所化……而痰涎皆本血气,若化失其正,则脏腑病,津液败,血气即成痰涎。

”咱们可以简单地理解为:脾失运化不能将饮食化为津液,而成湿邪,聚湿成痰。

想要治痰,药王孙思邈给我们留下了非常好用的方法——温胆汤。

温胆汤的“温”有温和、调和的意思。

古人认为,胆为春生之气,春天又是生发的季节,在这样的环境里,胆气能调达。

温胆不是让胆暖起来,而是把它调理到春天的状态。

温胆汤没有治胆之药,但是清痰利气。

气机调和胆气利,痰无源、热自去,邪气就安定了。

温胆汤出自唐代药王孙思邈的《千金要方》,处方十分简单,组方:生姜四两,半夏二两,橘皮三两,竹茹二两,枳实二枚(二两),炙甘草一两半。

全方可通降胃气,疏解肝胆之郁,温阳行气,祛湿化痰,以调畅全身气机,还有助于睡眠。

温胆汤在中医中被广泛应用,因为很多病都是由痰湿引起,治好了痰湿,也就治好了痰湿导致的各种病症。

中招痰湿体质后,随着人体气机流动时,痰停到哪里,病就在哪。

痰停在肺,就会咳喘,就会有肺结节;痰阻碍于心,心血不畅,就会胸闷心悸;痰停在胃,胃气不能降,就会恶心呕吐;停在经络筋骨,就会肢体麻木,半身不遂;停在子宫,就会子宫肌瘤或卵巢囊肿;停在咽喉,就会有梅核气,感觉喉咙有异物;痰迷心窍,就会神志不宁,心情抑郁或焦虑;痰火扰心,就会发狂,失眠……开篇我们就提到,“怪病皆由痰作怪”,现在我们就能更深刻理解这句话的意思了。

比如很多人眩晕,怎么也治不好,把痰化掉就好了。

还有的人迁延不愈地咳嗽,吃点肥甘厚腻就咳嗽,止咳的药吃了很多也不见好,把痰化掉就好了。

孙思邈说,温胆汤的第一要务是治疗虚烦不眠,这种失眠是由于胆气不足而造成的胆寒之症。

千古化痰祛湿第一方

千古化痰祛湿第一方

千古化痰祛湿第一方湿邪是中医理论中的一种致病因素,常常表现为湿气重、水液停留、痰湿舒泄不利等症状。

积蓄在人体内的湿邪会引起各种疾病,其中以痰湿病症较为常见。

痰湿病症主要指体内湿邪阻滞,形成痰涎、痰浊等病理产物,导致疾病临床表现。

在中医药学中,有一种千古传承的方法被称为千古化痰祛湿第一方,具有较好的疗效。

下面将对这一方法进行详细介绍。

理论基础千古化痰祛湿第一方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体质辨证学、痰湿理论和脾胃理论。

在中医理论中,体质辨证学是指根据人体体质特点、脏腑功能状况等因素来辨识疾病的性质和特点。

痰湿理论指的是中医对湿邪阻滞、痰浊形成的理论,包括湿邪困脾、痰涎上泛、痰浊内蕴等方面。

脾胃理论在中医中被视为脏腑之源,主要指脾胃功能失常会导致湿湿困脾、湿痰内停等情况。

治疗方法千古化痰祛湿第一方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汤剂煎煮和药物调配。

在汤剂煎煮方面,需要选择适宜的药材材料,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煎煮、浸泡等处理,制成治疗湿痰疾病的汤剂。

在药物调配方面,需要根据患者的体质辨证、病情特点等因素,选用不同的中药药材,进行药物的组方和调剂,制成适合个体的治疗方剂。

治疗效果千古化痰祛湿第一方在治疗湿痰疾病方面具有显著的效果。

经过临床实践证明,这种方法能够有效地祛除体内湿邪、痰湿,调理体内脏腑功能,改善患者的症状和体质,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不仅如此,千古化痰祛湿第一方还具有疏通经络、活血化瘀等多种功效,对提高人体免疫力、延缓衰老等方面也有积极作用。

注意事项在使用千古化痰祛湿第一方时,患者应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应在专业中医医师指导下使用,严格按照医嘱用药,避免超量或错配。

其次,疗程期间忌熬夜、忌油腻食物、忌辛辣食物,以免抑制治疗效果。

最后,治疗期间要保持情绪稳定,避免情绪波动加重病情,有利于疗效的提高。

总的来说,千古化痰祛湿第一方是中医药学中一种传统疗法,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广泛的适用范围。

通过采用该疗法,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情,提高其生活质量,对于湿痰疾病的治疗有着积极的意义。

转载【痰派老生化痰湿(3)痰湿引起四肢手脚凉怕冷、痰湿在皮肤湿疹】

转载【痰派老生化痰湿(3)痰湿引起四肢手脚凉怕冷、痰湿在皮肤湿疹】

转载【痰派老生化痰湿(3)痰湿引起四肢手脚凉怕冷、痰湿在皮肤湿疹】转载【痰派老生化痰湿(3)痰湿引起四肢手脚凉怕冷、痰湿在皮肤湿疹】(2011-12-24 18:50:31)转载▼标签:按揉阳池穴缓解预防手脚冰凉分类:养生摘要:痰湿在皮肤也容易造成各种皮肤疾病,如湿疹。

国家级名老中医宗修英,早年行医,很多病人由于不方便当面诊治,宗老便为其指出穴位按揉法,以祛病或缓解病症,本期告诉大家的就是按揉阳池穴,从而缓解和预防手脚冰凉的症状。

视频: 《养生堂》20111221痰派老生化痰湿(3)痰湿引起四肢手脚凉怕冷、痰湿在皮肤湿疹/v_show/id_XMzM0ODIwMDI0.html北京卫视养生堂2011年12月21日播出《“痰”派老生化痰湿》3怕冷、痰湿在皮肤湿疹】" align=absMiddlesrc="/DownloadImg/2012/01/0 708/20579612_1.gif" width=15 height=15real_src="/DownloadImg/2012/ 01/0708/20579612_1.gif"> (2011-12-21 16:14:49)怕冷、痰湿在皮肤湿疹】" alt="转载【痰派老生化痰湿(3)痰湿引起四肢手脚凉怕冷、痰湿在皮肤湿疹】"align=absMiddlesrc="/DownloadImg/2012/01/0 708/20579612_1.gif" width=15 height=15real_src="/DownloadImg/2012/ 01/0708/20579612_1.gif">转载▼标签:杂谈到了冬天,手冷脚冷,四肢疼痛,沉重,很多都与痰湿与风寒湿三邪相合有关。

中医理论认为百病从寒起,寒从足下生,腿和脚是最容易受寒的部位,体内的湿邪与风、寒相合,会造成行痹、痛痹和着痹。

中医调理宣肺化痰缓解痰湿咳嗽

中医调理宣肺化痰缓解痰湿咳嗽

中医调理宣肺化痰缓解痰湿咳嗽中医学认为,肺主宣发,司呼吸,肺气调畅,人体才能保持健康。

而痰湿咳嗽是肺部郁热、痰湿阻滞的主要表现之一。

中医调理宣肺化痰,能够有效缓解痰湿咳嗽的症状,提高肺部功能。

下面将介绍一些中医调理宣肺化痰的方法。

一、穴位按摩法1. 斜穴按摩法找准气海穴位,用手指指腹从下往上按摩,每次按摩3-5分钟,可以促进气血流通,减轻痰湿咳嗽的症状。

2. 揉捏两胁穴法两胁穴位于肋骨下缘,用手掌揉捏两胁穴,每次揉捏3-5分钟,有助于疏肝利湿,舒缓胸闷、咳嗽等症状。

3. 鳃尖穴按揉法鳃尖穴位于脚趾末端,用手掌按揉鳃尖穴,每次按揉3-5分钟,能够宣肺化痰,缓解痰湿咳嗽。

二、草药调理法1.川贝母川贝母是中医常用的宣肺化痰草药,可用于缓解痰湿咳嗽。

将川贝母片研磨成粉末,每次取3-5克,用温水冲服,可有效改善肺部痰湿症状。

2.藿香正气水藿香正气水是一种中药制剂,可用于宣肺化痰。

每次取适量的藿香正气水,加入适量温水,搅拌均匀后饮用,每日2-3次,可缓解痰湿咳嗽。

3.苏子降气丸苏子降气丸是一种中药丸剂,具有宣肺化痰、缓解痰湿咳嗽的功效。

每次取适量苏子降气丸,用温开水送服,每日3次,能够改善肺部湿热症状。

三、饮食调理法1.多吃清热降火的食品如苦瓜、冬瓜、南瓜、芹菜、黄瓜等,这些食物可清热解毒,帮助排除体内的湿气和毒素,缓解痰湿咳嗽。

2.适量吃白果白果有润肺止咳的作用,适量食用可以起到宣肺化痰的作用,缓解慢性痰湿咳嗽。

3.少吃寒凉食物寒凉食物容易导致肺寒化痰,加重痰湿咳嗽症状。

应避免食用如橙子、柚子、西瓜、螃蟹等寒凉食物。

四、养生注意事项1.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秋冬季节,室内通风不良容易导致湿气聚集,加重痰湿咳嗽症状,需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开窗换气。

2.避免熬夜熬夜会影响肺部功能,容易导致痰湿咳嗽加重。

应该保持充足的睡眠,做到早睡早起,有助于调理宣肺化痰。

3.科学运动适当的运动能够提高肺部活力,帮助宣肺化痰。

可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太极拳等,促进气血流通。

“痰”派老中医治疗痰湿

“痰”派老中医治疗痰湿

“痰”派老中医治疗痰湿本期节目请来的又是国家级名老中医,并且已经家传四代,他就是北京友谊医院中医科的原主任宗修英老爷子以及他的儿子及学术继承人,北京友谊医院宗文汇大夫。

上期节目痰湿是万病之源,痰湿在头部就会造成脑梗或是脑中风这么严重的疾病。

今天先问大家一个问题,口干了,你怎么办?举例:一个女病人四、五十岁,口干的程度到发干涩感,在口腔里都动不了。

连说话都要先喝口水才能讲话,喝水喝到肚皮涨都无法解渴。

看了很多医生,用了滋阴的方法,泄火的方法,不但不管事,反而越治越厉害,喝水是越喝越渴。

其实,这是一种痰湿阻滞了脾的阳气,造成脾阳不振,脾的运化功能变差了,津液无法输布全身,痰湿抑制住了脾阳,脾的功能发挥不出来了,所以这个人就是口渴。

张仲景名言:所以这个女病人要用温药来治,用泄火的药是不成的。

比如烧一锅水,锅盖是干的,怎么让锅盖变湿呢,就是点火,水烧开了,锅盖自己也湿了。

这个病人就是这个道理,她并不是缺水,而是一肚子的凉水,你给她还加水,就会越喝越重越渴,中医讲热者寒之,她本身就有一肚子的凉水了,你还给她滋阴、泄火的用凉药就更不对了。

所以要点火用温药,使她抑制住脾阳的那个湿汽化开来,寒湿一化,蒸汽上来,嘴就不干了,吃了两周的药基本上多年的这种疾病就缓解了。

我们说得脾,包括脾、胃、肠三大块,也就是消化系统。

表现轻的会有口甜口黏、口干、不想吃东西、闹肚子、浑身困倦、乏力。

重的表现得癌症都不过分。

消化道的癌症跟痰湿困脾都有关系。

为什么痰湿会在脾出现呢?上面这句中医名言:脾为生痰之源,意思是由脾来生痰,脾是运化水湿、谷物的,其精微输送到胃和小肠,分其精华和糟粕,精华由脾的输布功能运送到全身,糟粕排出体外,一旦脾要发生了疾病,脾是最会闹病的,寒湿困脾,忧伤思虑伤脾,老着急、老生气、想事多也伤脾,劳倦,特别劳累疲乏也伤脾,所以脾一旦得了病,湿就会运化不了,贮存在身体内,影响到人的各个部分产生各种疾病。

肺为贮痰之器,这个痰分为有形之痰和无形之痰。

老中医治疗痰饮医案

老中医治疗痰饮医案

老中医治疗痰饮医案
痰饮是中医学中的一种病症,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胸闷等症状,是由于体内淤积的痰湿引起的。

下面是一则老中医治疗痰饮的医案:
患者,男性,40岁,主诉咳嗽多痰、胸闷,症状已有1个月,且日益加重。

刚开始时咳嗽时有少量白色痰液,之后痰液渐渐增多,颜色逐渐变为黄色,有时夹杂血丝。

咳嗽时感到胸部不舒服,常有胸闷、气短的感觉。

患者平素偏爱食用油腻、辛辣等食物,大便不实,舌苔黄腻。

中医师对其辨证分析:患者属痰饮症状,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胸闷等。

舌苔黄腻、大便不实等表明体内湿热较重。

中医师给予以下治疗方案:
1. 清热化痰:使用绿豆清热化湿痰饮,每日早晚各服一次,连服7天。

2. 祛湿化痰:使用陈皮、苍术等药材煎水,每日一剂,连服5天。

3. 调理脾胃:饮食以清淡为主,避免油腻、辛辣食物,多食用蔬菜水果,调理脾胃功能。

4. 忌烟酒刺激:患者应避免吸烟、饮酒等刺激性行为,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随访两周后,患者症状明显缓解,咳嗽减轻,痰液明显减少且呈白色,胸闷感减轻。

舌苔有所改善,大便逐渐恢复正常。

中医师继续给予上述治疗方案,并建议患者注意休息,保持良好
的生活习惯。

这是一则老中医治疗痰饮的医案,具体的治疗方案应视患者病情而定,仅供参考。

患者在接受中医治疗时,要与专业医师进行沟通,并遵循医嘱,注意休息和饮食调理,以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老中医治疗痰饮医案

老中医治疗痰饮医案

老中医治疗痰饮医案
以下是一例老中医治疗痰饮的医案,供参考:
患者姓名:李女士
年龄:52岁
主诉:咳嗽、咳痰、胸闷气短、口苦、舌苔黄腻
辨证分析:
根据患者的主诉和舌苔黄腻的特点,判断为痰饮内阻。

痰饮是中医术语,意指体内湿气积聚成痰。

主要症状有咳嗽、咳痰、胸闷气短、口苦等,舌苔黄腻是湿痰内蕴的表现。

治疗方案:
1. 清痰化湿方:用于清除痰湿,化解湿气。

方剂:苏子降痰汤(苏子、生半夏、陈皮、桔梗、炙甘草、法半夏、葶苈子、苍术、茯苓、平贝子)。

2. 和胃健脾方:用于调理脾胃功能,增强消化吸收。

方剂:六君子汤(白术、茯苓、生姜、大枣、炙甘草、人参)。

治疗过程:
1. 饮食调理:建议李女士少吃油腻、辛辣、煎炸食物,多食用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粥等。

2. 中药调理:根据辨证分析,给予李女士苏子降痰汤和六君子汤的中药饮片,每日两次,口服。

治疗效果:
经过一个疗程(大约一个月)的治疗,李女士的症状明显改善。

咳嗽、咳痰减少,胸闷气短感减轻,口苦症状缓解,舌苔颜色变浅,黄腻减少。

经检查,肺部正常,没有明显的病理改变。

总结:
通过清痰化湿方和和胃健脾方的中医治疗,李女士的痰饮内阻得到有效的缓解。

此外,配合良好的饮食调理和生活习惯,可以进一步巩固治疗效果,并预防痰湿的复发。

请注意,此医案仅供参考。

实际治疗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辨证施治。

如果您有类似的健康问题,建议您咨询中医师进行专业诊断和治疗。

中医治痰之法

中医治痰之法

中医治痰之法中医治痰主要是通过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和气血运行来解决痰湿的问题。

痰是中医理论中的一种致病因素,它是由于人体湿气积聚和气血失调所引起的一种病症。

痰湿可以表现为胸闷、咳嗽、咳痰、口干、头晕等症状,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都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下面,我将介绍一些中医治痰的方法。

首先,要通过饮食来调理痰湿。

中医认为,痰湿是因为脾胃功能虚弱所致,所以首要的任务是调养脾胃。

在日常饮食中,应避免食用油腻、辛辣、煎炸、腌制等食物,这些食物会加重脾胃的负担,增加痰湿的产生。

相反,可以选择一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绿叶蔬菜、豆类、水果等,这些食物有利于消化和运化湿气,减少痰湿的产生。

此外,还可以适当多喝一些温开水,这有助于清除体内的湿气,改善痰湿症状。

其次,要通过运动来排除体内的湿气。

中医认为,痰湿是由于气血运行不畅所致,所以适当的运动可以帮助改善血液循环和气机畅通,加速排除体内的湿气。

可以选择一些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坚持每天进行适量的运动,有助于减少湿气的积聚,改善痰湿症状。

此外,还可以尝试一些通过按摩和推拿来促进气血运行的方法,如揉腹、搓手等,这些方法可以帮助调理脾胃,减少湿气的产生。

再次,要通过良好的生活习惯来改善痰湿症状。

中医认为,生活习惯对于身体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对于痰湿的调理也是如此。

首先,要保持良好的作息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这有助于调理气血,减少湿气的产生。

其次,要保持室内空气的流通,避免潮湿和闷热的环境,这有助于减少湿气的积聚。

此外,还要注意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压力过大,这些都会影响人体的阴阳平衡,加重痰湿的症状。

最后,要积极寻求中医的专业治疗。

虽然饮食调理、运动、良好的生活习惯都有助于缓解痰湿的症状,但对于严重的病情还是需要寻求中医的专业治疗。

中医可以通过辨证施治来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和气血运行,从根本上改善痰湿的产生。

中医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针灸、艾灸等,这些方法都有助于疏散湿气、调理脾胃、改善痰湿的症状。

痰派老生化痰湿--宗修英、宗文汇小方及经验

痰派老生化痰湿--宗修英、宗文汇小方及经验

痰派老生化痰湿--宗修英、宗文汇小方及经验
北京友谊医院中医科的原主任宗修英老爷子,儿子及学术继承人,北京友谊医院宗文汇。

因出身世医之家,禀承父志,随父习医,并拜人北京名医赵树屏、张菊人门下。

1926年7月25日宗修英即诞生于此。

健脾祛湿小方:桂枝6克、茯苓12克、白术10克、木香6克、炙甘草6克
苓桂术甘汤木香
宗老归纳总结了两套方子交替治疗。

急则治其标:橘红12克、炙麻黄4克、桔梗15克、前胡15克、益智仁12克、苏子10克
缓则治其本:党参10克、苍术10克、砂仁9克、紫河车12克、鸡内金15克
湿不独生:风湿相博寒湿相博湿热相博湿气相博痹症行痹痛痹着痹
痹症核心药:桂枝防风防己
龟苓膏:龟板土茯苓梧州诸葛亮七擒孟获
佩兰(上焦)芸蔚子
车前子半夏陈皮
佩兰(省头草)芸蔚子(益母草子)
省头草菖蒲白芷。

佩兰——醒头草常配藿香厚朴荷叶
脑梗的先兆预防的方子:省头草(佩兰)10克、菖蒲10克、白芷12克,泡水喝。

痰饮当以温药和之
头油:侧柏叶(外)茯苓(内)生山楂芸蔚子红花决明子
①侧柏叶若干,煮水洗头;②淘米水放置二三天后用来洗头。

生山楂10克、茺蔚子5克、红花3
举报。

用了2味药,攻破痰湿包块,拔除肺结节

用了2味药,攻破痰湿包块,拔除肺结节

用了2味药,攻破痰湿包块,拔除肺结节
有很多肺结节患者会有咳嗽、痰多、乏力、食欲下降、胸闷、气短的情况。

从中医角度来说,这些大多是因为痰湿过重而导致的。

痰湿长期堆积在体内,郁结过久,还会出现热象。

另外,许多肺结节的患者在复查时,也会出现结节变大,变多的情况,这些都是由于体内的痰湿没有得到及时解决而导致的。

今天呢我就给大家分享2味中药,帮助来攻破痰湿!
中医认为,“肺为储痰之器,脾为生痰之源”,想要祛除痰湿,就需要调治脾和肺,只有让脾的功能恢复正常,痰湿才不会再生,肺部才无痰湿可存。

这第一味中药,就是陈皮,它的性温,味苦,它的辛能散,苦能燥湿,可以温通行气,健脾开胃,还能燥湿化痰,理肺止咳。

这第二味中药呢,就是桑白皮。

它的性寒,归肺经,能够清泻掉肺里的“火”,还能肃降肺气,通调水道。

它比较擅长利水,可以把多余的水湿导入膀胱,从而排出体外。

这时,肺部里的痰湿都清干净了,结节才会被进一步地攻破。

但是呢,因为每位肺结节患者的身体情况不一样,在运用中药治疗时,中医都会为每位患者准确辨证配伍使用。

好了,今天的话题就分享到这里,如果你也有相关的问题,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痰”派老中医治疗痰湿
本期节目请来的又是国家级名老中医,并且已经家传四代,他就是北京友谊医院中医科的原主任宗修英老爷子以及他的儿子及学术继承人,北京友谊医院宗文汇大夫。

上期节目痰湿是万病之源,痰湿在头部就会造成脑梗或是脑中风这么严重的疾病。

今天先问大家一个问题,口干了,你怎么办?
举例:一个女病人四、五十岁,口干的程度到发干涩感,在口腔里都动不了。

连说话都要先喝口水才能讲话,喝水喝到肚皮涨都无法解渴。

看了很多医生,用了滋阴的方法,泄火的方法,不但不管事,反而越治越厉害,喝水是越喝越渴。

其实,这是一种痰湿阻滞了脾的阳气,造成脾阳不振,脾的运化功能变差了,津液无法输布全身,痰湿抑制住了脾阳,脾的功能发挥不出来了,所以这个人就是口渴。

张仲景名言:
所以这个女病人要用温药来治,用泄火的药是不成的。

比如烧一锅水,锅盖是干的,怎么让锅盖变湿呢,就是点火,水烧开了,锅盖自己也湿了。

这个病人就是这个道理,她并不是缺水,而是一肚子的凉水,你给她还加水,就会越喝越重越渴,中医讲热者寒之,她本身就有一肚子的凉水了,你还给她滋阴、泄火的用凉药就更不对了。

所以要点火用温药,使她抑制住脾阳的那个湿汽化开来,寒湿一化,蒸汽上来,嘴就不干了,吃了两周的药基本上多年的这种疾病就缓解了。

我们说得脾,包括脾、胃、肠三大块,也就是消化系统。

表现轻的会有口甜口黏、口干、不想吃东西、闹肚子、浑身困倦、乏力。

重的表现得癌症都不过分。

消化道的癌症跟痰湿困脾都有关系。

为什么痰湿会在脾出现呢?
上面这句中医名言:脾为生痰之源,意思是由脾来生痰,脾是运化水湿、谷物的,其精微输送到胃和小肠,分其精华和糟粕,精华由脾的输布功能运送到全身,糟粕排出体外,一旦脾要发生了疾病,脾是最会闹病的,寒湿困脾,忧伤思虑伤脾,老着急、老生气、想事多也伤脾,劳倦,特别劳累疲乏也伤脾,所以脾一旦得了病,湿就会运化不了,贮存在身体内,影响到人的各个部分产生各种疾病。

肺为贮痰之器,这个痰分为有形之痰和无形之痰。

有形之痰是贮存在肺,咳出来的痰。

分布到全身,因脾运化不好,痰湿存在哪儿哪儿就得病,这个就是无形之痰。

怎么来判断自己是不是痰湿困脾的人呢?
1、大便不好,经常溏泄,或大便特别干的,就是脾虚,大便特别干不一定就是上火,这点大家特别要注意。

2、看舌像。

一看舌质,齿痕舌,表示这个人身体比较虚,肺气、脾气、肾气虚都会出现舌头胖大,有齿痕、牙印。

二看舌苔,厚、薄、颜色的程度,表示内存邪气的程度和性质。

比方说舌苔厚腻,说明它有痰湿,而且有湿滞在里面,甚至有积滞在里头,一般把白色和黄色作为寒热的区别,比方说,这个人小便特别黄,会习惯说这个人上火了,如果尿清白的没颜色也没味道,就是寒。

而舌苔也是,白的是寒,黄的是热,厚就是积滞。

痰湿困脾的人舌像:1、胖大;2、有齿痕;3、或厚,有积滞,是因为湿困住了脾使脾阳不振,会出现舌头形态是正常的,但舌苔特别厚,这也是一种湿。

如果这三种加在一块的话,就是脾虚、湿困,那么舌头是既胖大又有齿痕而且上面还有一层厚厚的苔。

上台两位观众,一位大叔是舌苔黄、稍厚,舌苔中间往后比较厚,属于脾、肾的湿比较重,而且舌苔黄是热。

所以是湿热阻滞,平时会有舌头黏或苦,口干、尿黄等,治疗时需要用清热利湿的小方小药就可以子。

另一位阿姨,舌质就胖、大、厚,典型的气虚标志,舌苔淡黄,舌头下面有淤滞,就是痰湿在血脉,痰湿阻络的一种现象,所以治疗时除了化痰湿以外,还要加点活血化淤的药,治疗的效果才会更好。

这种人属于痰湿体质,不爱活动,腿沉,爱困,容易出现肠胃症状,因为她有淤血,所以应该考虑心脑血管方面的问题,如果平时爱动动的话,这方面会好点,阿姨说她有点高血压,平时参加社区舞蹈队,也爱活动。

宗老化湿小方:
这是宗老常用的化湿的小方,可健脾化湿。

茯苓、甘草、白术是健脾化湿的药,桂枝是点火的药,是辛湿的药,朩香是调气的药。

中医讲:“治湿不理气,非其治也”。

就是要想治湿,必须加理气的药,不然湿不好祛。

此方是针对有寒性的,经常有点上火,大便有点干,尿有点黄,嗓子有点干,这个桂枝就不能用了。

要去掉桂枝用后四味药就可以了。

肺为贮痰之器,肺和痰究竟是什么样的关系呢?
《素问经脉别论》是中医的经典书籍,讲了吃钣、喝水、消化,水液在身体里的运行规律。

痰湿在人的体内主要是三块,分别是脾、肺、肾。

主水在肾、治水在脾、调水在肺。

脾运化水谷精微,将精华输布到肺,由肺去转输到全身,这个是肺的宣发、肃降的功能,如果肺的宣发、肃降功能受到了痰湿的抑制,痰就会积在肺中,形成了肺的贮痰的作用。

这个痰要吐出来并不容易,有句俗话:人病一口气,人死一口痰。

所以别小瞧了这个痰。

举例医疗故事:宗老的父亲遇到的一个病例,有个中年妇女病了,家人都认为病的很重,请宗老的父亲去看,还没进门,就听到哭声,家人已经开始烧纸了,宗老一见这情形,心想病人已经死了,我就回去吧,请我父亲来的人说,既然您已经来了,看看还有没有救,宗老一看病人手已经冰凉,没有呼吸,躺在床上嘴往外流出好多的痰液,宗老的父亲非常仔细的摸了脉,摁下去很深才感到细如游丝的脉,宗老父亲认为病人还有点脉膊,心脏看来还没有完全停止跳动,赶紧让家属去买竹沥水,顺着嘴给她灌,不停地一勺一勺地灌,痰就不
停地往外出,然后痰慢慢地越来越少,一会儿,病人开始有点哼哼了,这气就算上来了,继续灌药,又吐出很多痰,之后病人长呼一口气,这病就缓过来了。

竹沥水,苦寒,黑色。

是清热痰的。

中医把黄痰、稠痰叫做热,白痰和稀痰叫做寒。

凡是碰到血痰或腥臭痰时需要特别注意。

一个很可能是肺脓疡(肺脓肿),甚至是肺癌的表现。

要赶紧到医院照个片子,很容易查到病灶。

举例:宗老治疗过一个小孩,这个孩子五岁的时候咳嗽,家人懂点就用了些小方给孩子吃,只有咳嗽就这么给孩子吃小方,这么过了两年,孩子经常感冒咳嗽,那个小方也不管用了,孩子瘦如柴,个子也不长,去了很多家医院找了不少人也没见好,脸黄白,头发稀而细,一天老晚老咳,咳到老往上涌的程度,造成了鸡胸,而且不想吃饭,或吃得很少,有时也不消化,又胀肚又拉稀,大便老是溏泄,走路也没劲,整个人没精神,还尿床,找到宗老看的时候,家长已经急坏了,宗老一看,这孩子已经病不在表了,首先要治肺,然后是脾,消化,拉稀在肠了,个子短小,不长个,尿床还要治肾,也就是说,这孩子三个主要脏器肺脾肾都有问题,而这三个脏器全是主管水湿的。

治疗方案:
急则治其标,如咳嗽、痰喘,用上面的小方。

但药还不止这些,有的随着情况还需要加减。

麻黄、桔梗、前胡是治咳嗽和喘的药,橘红是化痰的,益智仁是治肾的药,这个方子完全以治肺为主。

缓则治其本,病情有所缓解了,就要补了,党参、苍术、砂仁是健脾、燥湿和胃的药,砂仁是芳香健胃药,而且它还能治尿床。

苍术是健脾燥湿的药,鸡内金健脾助消化而且还能治尿床,这个方子里头治疗肺脾肾都有了。

现在这个小男孩也已经五十多岁了,很好。

橘红。

橘子切开后有几层颜色的,最外边的那层就是橘红,就是要把橘皮上的白色部分去掉。

如果橘皮含白色的部分晒干就是陈皮。

一般健脾、和胃、祛湿用陈皮,而去了白色部分的橘红就偏温性,具有发散的作用,一般用在外感出现的咳嗽有痰,起到透散寒气、化痰湿、止咳的作用。

一般用在表症,受凉引起的。

比方说受凉感冒咳嗽了,可以用橘红泡水喝,微微出汗,透散了风寒就可以了。

不可以长期服用。

痰湿困脾的人平时生活中就注意些什么?
说说乐尔康,乐就是笑,开心,人的心态非常重要,病从心生,放下包袱,每天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每天笑一笑,尤其是大声地笑一笑,绝对有好外。

一个小动作,解决大问题。

迈开腿,教大家一个小动作踮脚,坐着、站着,坐车、办公、看电视也行,全能做的动作,“八段锦”里头第八个动作,背后七颠百病消。

就是无论在什么时候,有意识的把脚跟抬起来,能抬多高抬多高,然后颤一颤,再把脚跟轻轻放下。

注意事项:脚跟不要一下使劲落到地上,会对老人的小脑不好,对颈椎也不好。

这个动作特别有助于下肢的血液循环,还有瘦腿的作用。

那与痰湿有什么关联呢,因为在颤动的时候,我们的全身都在跟着颤动,我们的胃肠都在蠕动,脾主运化,也就是脾活动起来了,脾胃的功能就增强了。

提示:老年人可以扶住了再踮脚颤动,千万不要摔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