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理阐释:汉字教学的另辟蹊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字理阐释:汉字教学的另辟蹊径
汉字是表意文字,其构形是有理据的,这种理据就是字理,表现为字形与所记载语言的成份(音、义)存在某种联系。课堂上通过向学生讲解字理,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汉字的音、形、义,就是教学中的字理阐释。
一、小学阶段的语文课堂里需要字理阐释吗
【案例一】“隹”是一种短尾鸟,字典里的隹字旁,上面加个“小”,变成“雀”,就是小鸟,所以“麻雀”是这个“雀”,而“喜鹊”不是这个“雀”。“隹”下面加上“灬”,变成“焦”,就是在火上烧的小鸟,都烧伤了,变“焦”了。
这个教学实例中,教师让学生认识“隹”字旁,并学习“雀”和“焦”字。教学中,老师将几个字的演变像讲故事一样地说出来,学生听得津津有味,从故事中得到了体验,在趣味中获得了知识。这种运用字理阐释汉字演变的教学实例,是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是注重学生体验和趣味的,也是符合语文课程标准的。小学阶段,字理阐释是值得尝试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与策略。
二、字理阐释在语文课堂里有哪些优越性
在字理阐释的过程中,包含了中国文字、历史的发展,包含了汉字的音形义的信息等等。巧妙的字理阐释,激活了汉字的丰富内涵,促进了学生对汉字的理解,给课堂带来了不一样的变化,体现了字理阐释独特的优越性。
1. 激趣
汉字字形是由横、竖、撇、捺、点、折等这些基本的笔画构成的,通常记忆汉字的方法是按照笔画的位置和顺序进行的。如果我们能融入字理阐释,将原本抽象的、枯燥的笔画教学变成生动、有趣的故事教学,一定程度上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案例二】投影出示“秉”和“兼”字。这两个字里都有“,”在汉字里,用“表” 示一只手,“秉”是手里握着一棵禾苗,而“兼”就是手里握着两棵禾苗。握着一棵代表持有掌握的意思,握着两棵就是同时拥有的意思。
这个教学实例中,“秉”和“兼”是两个容易写错的字,很多学生容易丢掉两个字上半部分的一横,是一个教学难点。教师通过汉字演变的讲解,用手握禾苗的演变故事让学生记住了字形,明白了意思,趣味盎然。可见,字理阐释,有其独特的优越性和趣味性。
2. x x
在汉字的造字过程中,特别是从会意、指事造字开始,都伴随着字义的存在,通过一定的字理阐释,就能在记住字形的基础上了解字义。
对会意字的学习,我们通常是抓住两个或以上偏旁构字的过程来进行字理阐释。比如“日月为明”一“个人靠在树旁为休”合“手为拿”三“人为众”等等。在指事字的教学上,也可以通过这种方法进行教学。比如“刀的边缘上一点是刃”。在小学阶段,这样的会意字出现较多,指事字出现较少。通过这样简单的字理阐释,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掌握了字义。
通过字理阐释不仅可以掌握单个字的字义,还可以对相近的汉字进行字义辨析。
【案例三】出示“既”的金文“,”这个字左边是一碗饭,右边是一个人吃饱饭扭头打哈欠,表示一个人已经吃过饭,引申为完成的意思。“既然”的“既”就表示此意。出示“即”的金文“ ,”这个字左边也是一碗饭,右边跪着一个人准备吃饭,引申为立刻的意思,“即将”的“即”就表示此意。
以上教学实例中通过字理的阐释,对“既”和“即”两个写法相近、意义容易混淆的字的意义和用法有了深刻的了解,原本的教学难点迎刃而解。
3. 辨形
在小学阶段,对一些字形相近的字,学生容易混淆,经常写错,通常教师都会通过反复的强化记忆解决这个问题。对这些容易混淆的汉字,如果能关注字理,进行简单的阐释,会大大减少“张冠李戴”的现象。
【案例四】“异”和“导”字,学生很容易将这两个字的下半部分混淆。教学中,教师告诉学生:“异”的下半部分是两只手,上半部分是一个面具,用两只手戴上面具,跟原来的人就不一样了,这就是“异”。再看“导”字,下面是一只手,是一个人在用手指引道路,这就是“导”。
这个教学片段中,教师通过字理阐释,抓住两个汉字不同的构字特点,将两个容易混淆的字一下子就分辨开来。这样的例子在小学阶段还有一些,比如“未”和“末”、“瓜”和“爪”等等。只要教师能对这些词的字理做一些检索,并用浅显的语言进行阐释,原本的难点就在轻松有趣的汉字故事里得到了解决。
4. 美育
经历了甲骨文、金文、篆文等复杂的变化,很多汉字都蕴含着一幅幅美妙的图画,也承载着中国千年的历史文化。因为每个字都有它的来源,并不是凭空虚构的,所以在汉字教学中,通过字理的阐释,一定程度上也是在渗透和传承着中国的历史文化,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美育的功能。
比如中国传统的男尊女卑思想(算是个反面的例子了)在汉字中就表现得比较明显,如“奴、妖、婪、嫌”等字。再如“日、月、水、火”等字,则充分体现了象形字的图画之美。在进行字理阐释的过程中,学生也在感受着中国汉字的图画之美,经历着中国千年的文化熏陶。
三、字理阐释在语文课堂里需注意什么
字理阐释在语文教学特别是识字教学中颇有价值,如果用得好,可以事半而功倍,否则,很可能画蛇添足,弄巧成拙。小学阶段的字理教学,一定要注意几个方面。
1. 科学
字理阐释在课堂中的运用,首先必须以《义务教育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以课程标准的总目标与阶段目标为标准,不能超出相应年级学生的理解水平和接受能力,更不能标新立异,大搞字形的分析。其次,字理阐释的过程,基于对汉字发展历史的正确而全面的认识。特别是一些可以考证的汉字演变更要讲究科学,不能一味为了服务课堂教学,而随意“创编”汉字的演变历史和构字过程。
2. 适度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字理阐释只是众多教学方法与策略中的一种,是为学生学习服务的。汉字教学中,在没有必要的地方进行字理阐释,或者过度进行字理阐释,只会挤占一节课的时间,甚至会将原本有趣的、易懂的学习内容变得生涩和难懂。
3. 取舍
并不是所有的小学阶段学习的汉字都适合字理阐释,要有所取舍。
首先,汉字的演变过程比较复杂,这些复杂性不宜过多地介绍。“曲径”不一定能“通幽”,有时反而会扰乱了学生的心神,可以选择一些古今变化较小的汉字进行教学,如
从”川'”“ xXT”等等。
其次,汉字源于社会生活,如果汉字里的社会生活远离学生,他们无法理解,也就没有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