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四环节关系

合集下载

物质资料再生产过程四个环节的关系

物质资料再生产过程四个环节的关系

物质资料再生产过程是指资本主义社会中生产资料再生产的总过程,包括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环节。

这四个环节相互联系、互为条件,构成了资本主义社会再生产的总体要素。

下面,我将从四个环节的关系出发,深入探讨物质资料再生产过程的重要性和特点。

一、生产环节在物质资料再生产过程中,生产环节是首要的环节。

生产过程是通过生产劳动将自然物质转化为有用价值的过程。

在这个环节中,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相结合,通过不断的劳动创造出新的产品。

生产环节的关键在于有效的生产组织和科学技术的应用,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在物质资料再生产过程中,生产环节的顺利进行是保证再生产能够持续进行的基础。

二、分配环节分配环节是将社会总产品按照一定的比例分配给不同的生产单位和个人的过程。

在这个环节中,劳动者通过劳动获得报酬,资本家获得利润,国家用于税收和社会保障。

分配环节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

通过合理的分配可以调节社会阶层的分化,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

三、交换环节交换环节是商品在市场上流通和交换的过程。

在这个环节中,商品的价值通过买卖交换来体现。

通过市场供求关系的调节,商品的交换价值得到体现,从而形成物质资料再生产过程中重要的经济基础。

交换环节是连接生产和消费的桥梁,通过交换,产品得以流通,为消费提供可能。

四、消费环节消费环节是社会成员使用产品和服务,满足自身需求和享受生活的过程。

在这个环节中,个人和家庭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消费品,从而实现对产品的最终使用。

消费环节通过满足人们对产品和服务的需求,直接影响了生产环节的再投入和再生产。

通过消费,产品的价值得到最终实现。

物质资料再生产过程四个环节之间相互联系、互为条件。

生产环节提供了物质基础和物质条件,分配环节和交换环节通过市场交易和收入分配调节生产和消费的关系,最终实现了再生产过程的持续进行。

在这个过程中,消费环节又反馈到生产环节,不断促进了生产的发展和产品的升级。

物质资料再生产过程四个环节的密切关系是物质生产运作的重要保障。

政治--经济生活的四个环节(最全)

政治--经济生活的四个环节(最全)
(4)证券买卖,不是按照证券的价值或者发行价进行的,也没有固定的价格,因此经常波动,产生投资风险。投资风险和投资收益是成正比的。证券市场这种风险和收益的关系,构成了证券市场的风险机制。
10投资理财应当遵循的原则
投资项目:安全性、赢利性、流动性,建立合理的投资组合,树立投资风险意识和效益意识。
原则:分散、长期、理性、个性投资原则。
劳动、土地、资本实体性要素
经营管理是连接性要素
科学技术是渗透性要素。
新型工业化道路和国民经济信息化
经济增长统计指标GDP
计算方法时间一年最终产品与劳务的价值总和
(我国)总量GDP:经济实力和市场规模
平均GDP:富裕程度
经济部门在GDP中比例变化反映出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情况和发展趋势。
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实现
(1)国有经济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先进的技术装备,控制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是对国民经济各部门进行技术改造的物质基础,是实现现代化的物质保证,是领导集体经济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强大力量。
(2)国有经济在为整个社会创造大量财富的同时,也积累了大量资金,是国民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重要资金来源。
生活水平提高了还要提倡艰苦奋斗
消费结构分类和合理消费
恩格尔系数公式
消费结构变化趋势
消费的弹性和刚性
健康的消费心理:
不健康的:攀比炫耀从众逆反
依法保护消费者合法权利
经营者和消费者对立统一关系
消费者为什么是弱势:
信息主体地位不同
依法维权
主要权利:安全、知情、选择、公平交易、受尊重、获得赔偿权。此外——
我国有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在现代市场经济国家中,商业银行是组成因行业的主干,占据着主体地位。

安全生产的四个环节

安全生产的四个环节

安全生产的四个环节
安全生产的四个环节是指安全生产的整体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四个关键环节,分别是安全管理、安全防护、安全教育和事故应急。

首先是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是指通过制定和执行安全规章制度、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组织安全生产检查和评审等手段,对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安全风险进行管理和控制。

安全管理的目的是确保生产过程中的各项安全要求得到全面落实,保障员工和设施的安全。

其次是安全防护。

安全防护是指在生产过程中采取安全措施和安全设施来防范和控制各种危险因素,确保生产过程的可持续性和员工的身体健康。

常见的安全防护措施包括佩戴防护装备、设置警示标志和警示线、建立安全防护设施等。

第三是安全教育。

安全教育是指对员工进行关于安全生产知识、安全操作要求和应急处理方法的培训和教育。

通过安全教育,可以提高员工对安全生产的意识,增强他们的安全技能,提高应对突发事故的能力,减少事故的发生。

最后是事故应急。

事故应急是指在突发事故发生后,组织和实施各项应急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损失和危害,保护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事故应急包括制定应急预案、组织应急演练、建立应急专家团队等。

总结起来,安全生产的四个环节是安全管理、安全防护、安全
教育和事故应急。

这四个环节相互依存、相互支持,共同构成了有效的安全生产体系。

只有在每个环节下进行切实且全面的工作,才能确保生产过程的安全和稳定,最大程度地保护员工的利益和企业的发展。

2020版高考政治新导学江苏专用大一轮复习讲义: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第4课含解析

2020版高考政治新导学江苏专用大一轮复习讲义: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第4课含解析

第4课生产与经济制度[考点展示]生产与消费的关系(2012、2013、2017·选择、2018·简析);公有制及其主体地位(2016、2018·选择);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2013·选择)。

[试判断]1.随着网络技术发展,网购成为时尚,说明消费促进生产发展。

()分析:错误。

说明生产决定消费。

2.消费对生产具有促进作用。

()分析:错误。

消费对生产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当消费与生产发展相适应时,消费对生产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当消费与生产发展不相适应时,消费会对生产发展起阻碍作用。

3.大力发展生产力就必须通过改革,调整生产力中与生产关系不相适应的部分,调整经济基础中与上层建筑不相适应的部分。

()分析:错误。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大力发展生产力就必须通过改革,调整生产关系中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部分,调整上层建筑中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

4.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必须牢牢把握社会主义这个基本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这个最大实际。

()分析:错误。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必须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

5.国有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国民经济的主体。

()分析:错误。

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国民经济的主体。

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这里的“主体”和“主导”是不相同的。

6.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分析:错误。

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7.国有经济对国民经济的主导作用,既要体现在资产量的优势上,又要体现在资产的质量和控制力上。

() 分析:错误。

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对国民经济的控制力上,不要求资产量上的优势。

8.国有企业通过改革发展壮大,有利于发挥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巩固国有经济的主体地位。

对生产、消费、分配、交换(流通)关系的一些理解(《马恩选集第二卷》)

对生产、消费、分配、交换(流通)关系的一些理解(《马恩选集第二卷》)

对⽣产、消费、分配、交换(流通)关系的⼀些理解(《马恩选集第⼆卷》)在对⽣产、消费、分配、交换(流通)关系阐释⼀些⼩⼩的看法之前,⾸先必须明确的是,对这四者关系的揭⽰并不是马克思学说中最重要的理论价值所在,也就是说这四者的关系本⾝并⾮是马克思⾃⼰的理论创造,⽽是马克思对其之前的政治经济学在这个问题上所进⾏的理论批判。

于是在阅读《〈政治经济学批判〉导⾔》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到这⼀问题,并从批判的⾓度去理解⽣产、消费、分配与交换的关系。

以下谈⼀下个⼈的理解:马克思在《导⾔》中其实告诉我们,对于⽣产、消费、分配、交换的关系的理解,可以分成两个层次:第⼀个层次,指的是产品⽣产的简单层次,我想将其称为物化的层次。

当我们把⽬光只投射在通常所理解的产品⽣产这⼀⽐较狭隘的范围内,对此进⾏考察时,过去的(即马克思之前的政治经济学)学说⼀般是这样理解这四者的关系:“在⽣产中,社会成员占有(开发、改造)⾃然产品供⼈类需要;分配决定个⼈分取这些产品的⽐例;交换给个⼈带来他想⽤分配给他的⼀份去换取的那些特殊产品;最后,在消费中,产品变成享受的对象,个⼈占有的对象。

⽣产创造出适合需要的对象;分配依照社会规律把它们分配;交换依照个⼈需要把已经分配的东西再分配;最后,在消费中,产品脱离这种社会运动,直接变成个⼈需要的对象和仆役,被享受⽽满⾜个⼈需要。

因⽽,⽣产表现为起点,消费表现为终点,分配和交换表现为中间环节……”在这个简单的过程中,可以发现⼀个问题:即每⼀个环节的核⼼是围绕产品⽽展开的,所有都是指向对产品P的⽣产、分配、交换和消费。

⽽每⼀个环节中的主体却是被忽视的对象。

在仔细的考察后则发现,原在这种模式下,四个环节的主体难以做到同⼀性,即A所⽣产的产品,并不⼀定是由A在进⾏消费,在分配上也并⾮是为A进⾏分配,交换中也并⾮是由A来进⾏。

所以在这个层次中,我们很容易地发现⽣产、分配、交换和消费,这四者之间的关系的纽带是产品P,可以说这四者的关系是被物化了。

社会再生产过程的四个环节及其关系。

社会再生产过程的四个环节及其关系。

社会再生产过程的四个环节及其关系。

社会生产的五种基本要素:①劳动者的劳动——最基本、最活跃的要素②以土地为代表的自然资源——不可或缺的自然要素③资本——必不可少的基本要素④经营管理——起组织、联结和整合作用的要素⑤科学技术——决定性要素对社会生产五种基本要素的分类:①实体性要素:劳动者的劳动;以土地为代表的自然资源;资本②联结性要素:经营管理③渗透性要素:科学技术社会再生产过程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其中直接生产过程起决定作用,分配和交换式连接生产和消费的桥梁和纽带,消费是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最终目的和动力。

理解社会再生产:社会再生产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1)社会再生产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这样相互联系的四个环节。

(2)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

①生产决定消费。

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对生产有反作用,消费能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的发展。

②生产决定分配。

生产是分配的前提和基础;分配影响生产。

分配问题解决不好,就会影响劳动者的消费水平,进而影响到劳动者生产的积极性。

③分配影响消费。

从国民收入的角度看,国民收入分配是否合理,会影响社会总体消费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从个人收入的角度看,个人消费品分配是否合理,会直接影响到家庭收入,进而影响到居民的消费活动。

④交换是连接生产和消费的桥梁。

只有通过交换,生产者才能得到生产所需要的生产资料,才能将产品卖出去实现产品的价值,否则生产无法进行;只有通过交换,消费者才能得到自己需要的生活必需品,如果交换不畅,则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马克思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关系原理对我国扩大内需的启示

马克思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关系原理对我国扩大内需的启示

马克思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关系原理对我国扩大内需的启示
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是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

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曾系统地阐明了这四个环节的内在联系,他指出:“没有生产,就没有消费;但是,没有消费,也就没有生产。

”这一论述,既肯定了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又强调了生产对消费的决定作用。

我国坚持扩大内需战略,是对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时代经济发展实践经验的深刻总结。

只有立足国内市场,才能畅通经济循环,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推动高质量发展。

要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加强需求侧管理,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和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实现供需更高水平动态平衡。

应把握好民航安全生产四个关系

应把握好民航安全生产四个关系

应把握好民航安全生产四个关系前言民航安全是航空运输事业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随着民航运输业的不断发展,安全生产已成为决定民航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为了提高民航安全生产水平,必须合理处理好安全生产中的各种关系,从而保障航空运输事业的安全稳定发展。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谈到应把握好民航安全生产四个关系。

第一关系:安全与时效的关系安全和时效是民航安全生产中不可分割的两个因素。

对于民航事业的从业人员来说,安全是保证民航事业发展的首要前提,而时效则是民航服务的一个重要指标。

因此,在民航安全生产中,应该充分认识到安全和时效之间的关系,并合理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

在运输过程中,时效的要求往往要求航班按时起飞、按时到达,这对于包括航空公司和机场在内的民航服务提供者来说都是一个压力。

但是,为了保证航班的安全性,民航从业人员不能牺牲安全,从而妥协时效。

因此,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寻找到更优化的解决方法来提高时效,达到安全与时效、质量、效益之间的平衡点,是民航安全生产的首要任务。

第二关系:安全与质量的关系安全和质量是民航安全生产中另外一对密不可分的关系。

对于一个服务行业来说,质量是决定其市场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指标,而安全则是保证服务质量的前提条件。

因此,在民航安全生产中,应该重视安全和质量之间的关系,紧密结合,环环相扣,共同推进民航事业的发展。

在实践中,民航从业人员必须根据航空公司质量标准,通过优化和改进民航服务的各个环节,为乘客提供高质量、安全有保障的服务。

在实际操作中,民航从业人员也应该注重并掌握安全和质量的操作标准和质量控制技术,有效地提高服务质量和安全水平,为民航事业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第三关系:安全与效益的关系民航安全生产与效益的关系同样值得重视。

虽然在确保航空运输安全的前提下保证收益可能要付出一些成本,但是长期来看,安全和效益总体上是可以相容的。

保障安全,提高效益,是顺应民航行业法规的基本要求之一。

在实际操作中,民航从业人员要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为提高运营效益寻求可行的解决方案。

高一政治第二单元 生产、劳动与经营知识点总结

高一政治第二单元   生产、劳动与经营知识点总结

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知识点一、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课本29页)(1)生产决定消费人们的消费,从根本上讲不是由人们的主观愿望决定的,而是由客观的物质生产状况决定的。

生产决定消费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①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

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

③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

④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结论:从一定意义上说,人类历史就是生产发展的历史。

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2)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消费对生产有重要的反作用,消费能够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

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①消费是生产的目的。

生产就是为了满足消费。

生产出来的产品被消费了,这种产品的生产过程才算完成;否则,就意味着生产活动没有得到社会的认可,是一种资源浪费。

②消费对生产具有导向作用。

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

当消费扩张时,会导致生产扩大;当消费萎缩时,会导致生产缩小。

消费者对产品的新要求,不断推动产品的升级换代。

③消费是生产的动力。

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④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

通过消费,能提高劳动者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能促进生产的发展。

知识点二、社会再生产(课本29页最后一段)(1)含义:社会生产过程的不断重复和更新。

(2)四个环节:生产、分配、交换、消费。

(3)社会再生产四个环节的关系: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①直接的生产过程是起决定作用的环节。

②分配和交换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桥梁和纽带,对生产和消费有重要的影响。

③消费是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的最终目的和动力。

知识点三、大力发展生产力(课本30页)1.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原因(1)理论原因(理论依据/必然性)①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②生产决定消费(2)现实原因(必要性和重要性)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生产四环节关系讲课稿

生产四环节关系讲课稿

生产四环节关系【摘要】:社会生产作为连续不断的过程,表现为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的辩证统一。

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目的在于揭示其内在矛盾运动的规律性。

因此,无论研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的生产关系,或者研究社会主义生产方式下的生产关系,都要结合一定的生产力,研究人们在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社会关系。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对以前政治经济学关于“生产与分配、交换、消费的一般关系”进行了批判性阐释,认为不管是消费、分配还是交换都只是作为生产活动的内在要素包含在生产之内,而绝不是一种并列的的关系。

这里所指的“生产”是“物质生产”而且是“生产一般”,是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生产,包括物质形式和社会形式。

因而,生产与分配、交换、消费都是这个“生产”的要素和内容。

关键词:生产消费交换分配关系社会生产总过程中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的相互关系(1)社会生产总过程中有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

其中直接生产过程是再生产过程的起点,起着决定作用。

(2)生产对分配、交换和消费起着决定作用表现为:一是生产决定着分配、交换和消费的对象,二是生产决定分配、交换和消费的水平与结构,三是生产决定分配、交换和消费的具体形式,四是生产的社会性质决定着分配、交换和消费的社会性质。

(3)分配、交换和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具体表现在:一是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分配方式,能够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促进生产的发展,反之则起阻碍作用,二是交换的发展能促进生产的发展,反之则阻碍生产的发展,三是消费使生产出来的产品最终得到实现,消费为生产的发展创造出动力,反之则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一、生产与消费的关系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我们非常容易地误以为“生产直接是消费,消费直接是生产”:(1)具有直接的同一性:生产是消费;消费是生产。

(2)每一方表现为对方的手段,以对方为媒介,相互依存;没有生产就没有消费,没有消费就没有生产。

安全生产四要素

安全生产四要素

安全生产四要素安全生产四要素是指安全管理中的四个重要环节,分别是人、物、环、法。

这四个要素是安全生产工作所必不可少的,它们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

下面将对这四要素进行详细介绍。

人是安全生产的核心要素,指的是从事生产活动的人员,包括管理者、从业人员以及相关的专业人员。

人的素质和行为直接影响着安全生产的结果。

为了确保人的安全,必须加强人员素质培养,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加强职业健康教育,培养员工的安全责任感。

物是指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设备、机器、工具、原材料、产品、电气装备等。

安全生产物的设计、选择、安装、维护和使用直接影响着生产活动的安全性。

必须建立健全的安全设备管理制度,加强对设备的合理维护,确保设备的完好性和安全性,避免安全事故发生。

环是指生产环境,包括生产场所、工作条件、能源供应、环境安全等。

合理的生产环境能够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和安全保障。

必须加强环境安全监测和评价,及时发现和解决环境安全隐患,确保员工在安全、舒适的环境下工作。

法是指法律法规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法律法规为安全生产提供了明确的规定和要求,是保障安全生产的基础。

同时,企业内部也需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明确职责分工、工作流程和安全责任,确保安全生产工作的有效运行。

综上所述,人、物、环、法是安全生产不可或缺的四个要素。

只有将这些要素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安全管理体系,才能真正提高企业的安全生产水平,确保员工的安全健康。

因此,企业要重视人员培训和管理,加强设备维护和管理,关注生产环境的安全和舒适性,遵循法律法规和内部制度,从而实现安全生产的目标。

经济四环节

经济四环节

经济思维:1、社会再生产四环节: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四环节之间相互联系,生产是决定地位,消费是最终目的,交换和消费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桥梁。

2、社会生产的主体:宏观调控主体——国家;微观:生产主体——企业个人——劳动者、消费者、投资者3、经济发展层次性:微观(企业、个人)——中观(产业、区域经济,如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劳动密集型部门、资金密集型部门、技术密集型部门)——宏观(经济总量)4、经济活动就是资源流动、配置的过程,资源优化配置要符合两个标准:一是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能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具体表现为生产的产品都能消费,没有浪费;二是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5、经济发展目标:社会主义的本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的需要。

中期: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五位一体,新要求:A、经济可持续发展;B人民生活全面提高;C、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近期:解决经济发展的具体问题手段——完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发挥市场调节的决定地位;科学的宏观调控是重要组成部分。

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相结合一、生产:1、地位:决定地位。

2、为什么大力发展生产?(1)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精神的需求。

(2)与其他环节的关系:1)生产决定消费。

第一,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第二,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

第三,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

第四,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2)经济发展水平是分配的基础。

大力发展生产力是提高居民收入的根本途径。

3)供求影响价格。

大力发展生产有利于稳定物价。

3、生产方式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生产力包括:劳动者、生产工具、劳动对象生产关系包括:生产资料归谁所有、产品如何分配、劳动者的地位4、发展生产力的措施:1)经济建设为中心2)提高劳动者的素质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4)改革,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通过改革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怎样理解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环节之间的相互关系

怎样理解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环节之间的相互关系

怎样理解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环节之间的相互关系【问题提出与解析思路】社会再生产过程也就是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是劳动者的劳动、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三个要素的有机结合过程,就是人们以一定的方式结合起来,按照自己设想的目的,运用劳动资料去加工劳动对象,改变劳动对象的形状、性质或地理位置,使被加工的产品能够满足人们生产和生活需要的活动过程。

社会再生产过程由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环节构成。

这四个环节既相联系又相区别,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生产决定着分配、交换和消费;分配、交换和消费又反作用于生产。

【问题解析】一、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含义应当说,生产、分配、交换、消费每一个概念都有广义狭义之分。

作为物质资料生产活动四个环节上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要从狭义的角度把握其各自的含义。

生产,是以一定生产关系联系起来的人们,利用生产工具改造自然,创造适合人们需要的物质资料的过程。

(也可以更简略地表述为:人们通过劳动创造产品的过程。

)分配,指已生产出来的产品,通过一定形式被社会成员所占有的过程。

(广义的分配包含生产资料的分配和消费资料的分配两部分,四环节中的分配环节,仅指狭义的分配,即消费资料的分配。

所以,定义中的产品,是指生活消费品。

)交换,指人们相互交换劳动产品的过程。

(广义的交换,包含活动交换和产品交换两部分,此处仅指狭义的交换,即劳动产品的交换。

在商品经济条件下,这种交换是在等价基础上的商品交换。

)消费,指人们为维持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的需要而对各种生活资料的使用和消耗过程。

(广义的消费,包含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两部分,生产消费实际上是指生产过程,是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消费,此处的消费,仅指生活消费。

)二、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环节是依次相互联结的从物质资料生产活动的全过程来看,生产是起点,产品被生产出来后,在各社会成员之间分配,“分配决定产品归个人的比例”(马克思语);把分配得到的产品让渡给其他社会成员,以换回自己所需要的产品,就是交换,把交换得到的产品进行使用和消耗,用来满足自己的生活需要,这就是消费;消费是全过程的终点。

【心得体会】社会化生产的一般规律——读马克思主义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社会化生产的一般规律——读马克思主义心得体会

社会化生产的一般规律——读马克思主义心得体会一、社会化生产四环节马克思认为,社会化生产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四个环节,一定的生产决定一定的消费、分配、交换,这些不同要素相互间又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比如,生产和消费二者具有直接的同一性,并且互为媒介、互相转化、互相决定,正是在生产、交换、消费的相互促进、相互推动下,社会化生产水平得以不断提高和发展。

二、按比例协调发展并最大限度地节约劳动时间社会化生产要求产业依社会需求的变动而发展,资源按比例分配于社会生产各部门。

与此同时,社会化生产要求最大限度地节约劳动时间。

马克思把“真正的经济”“真正的财富”归结为劳动时间的节约,从而科学地揭示了经济效益的基本涵义。

三、流通和服务业日益扩大随着社会化生产的发展,商品流动作为商品交换过程的总和,不仅范围日益扩大,而且内涵日益丰富,包括多种流通形态,形成多种流通产业以及相关的服务业,构成当代第三产业的主要组成部分。

流通扩大、消费增长、品种变化,反过来推动新的社会分工的形成。

四、世界市场形成和资本社会化资本主义社会化生产的发展,形成了世界市场。

与此同时,又推动了信用制度的建立和股份公司的发展,促进了虚拟资本的迅速增长和证券市场的发展,从而大大促进了资本的社会化,资本主义经济出现了越来越虚拟化的趋势。

资本社会化必然发展到国际化,形成国际资本,大大促进了社会化生产的发展,同时又在世界范围内深化了资本主义的固有矛盾。

五、人的素质全面提高社会化生产的发展必然要求人的科学文化水平和技能的提高,促进人自身的发展。

没有人的素质的提高,就没有近代和现代社会化的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既是社会化生产高度发展的需要,又是建设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实现人类彻底解放的需要。

高一政治必修一知识点--第四课

高一政治必修一知识点--第四课

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第四课生产与经营制度4.1 发展生产满足消费一.生产与消费1.生产与消费的关系1)生产决定消费a.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b.生产决定消费方式c.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d.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2)a. 消费对生产有重要的反作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消费是生产的目的b.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c.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d.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2.再生产1)定义:任何社会都需要生产过程的不断重复和更新,这就是再生产2)环节:生产、分配、交换、消费3)四个环节的关系:直接生产过程是起决定作用的环节,分配和交换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桥梁和纽带,对生产和消费有着重要的影响,消费时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的最终目的和动力消费(目的和动力)————→生产(决定作用)| || |↓↓交换(纽带)———————→分配(桥梁)二.大力发展生产力1.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生产力?1)理论依据: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2)这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的内在要求3)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根本手段4)才能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5)才能摆脱经济文化落后状态,缩小历史遗留下来的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赶上以至超过发达国家,充分显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6)才能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2.怎样大力发展生产力?1)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2)人是生产力中最具决定性的力量,加快生产力反战必须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素质3)大力发展生产力,必须加快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力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4)深化改革3.深化改革1)内容:调整生产关系中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部分,调整上层建筑中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2)含义: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3)目标:完善社会主义的各项基本制度,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生机与活力4.2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一.公有制为主体1.社会主义经济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区别1)社会主义经济:公有制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公有制,非公有制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3.公有制经济1)地位: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2)内容: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4.国有经济1)内容:指由社会全体劳动者共同占有的生产资料。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答: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生产和再生产中人和人的关系(直接生产过程)、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四个环节之间存在着互相制约、互相联系的关系。

物质资料生产包括生产资料所有知识生产关系的基础货币的本质是什么货币是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的,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体现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是一个历史范畴货币的职能是指货币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它是由货币本质决定的优势货币本质的体现货币具有五种职能货币尺度流通手段储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论述价值规律的内容表现形式和作用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运行的客观规律、、它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是商品的价值量室友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交换一句商品的价值实行等价交换表现形式商品交换以货币为媒介商品的价值通过商品的价格体现出来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商品价值会围绕上下波动商品价值和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如何商品价值量是凝结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总量在单位时间生产的商品价值总量不变的前提下单位上品价值量同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而与体现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车正比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关系如何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使用价值是指物的有用性。

价值是使用价值的内容,使用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如何理解政治经济学原理的任务是掌握客观经济规律生产关系的运动规律即是经济规律。

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体现了社会经济运动的必然趋势。

经济规律的客观性主要表现在:第一,任何经济规律都是在一定的客观经济条件的基础上产生作用的,病死这客观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第二,任何经济规律都是不以人们的主观意识为转移的,人们既不能消灭、废除或改造它,也不能随意地创造或制定它。

掌握客观经济规律,可以理解各种复杂社会现象,了解人类发展规律。

资本流通总公式是什么?总公式的矛盾那什么?怎么解决矛盾?。

各工序间的逻辑关系

各工序间的逻辑关系

各工序间的逻辑关系一、引言工序间的逻辑关系是指在一个生产过程中,各个工序之间存在的前后顺序、依赖关系等。

合理的工序间逻辑关系可以提高生产效率,保证产品质量,降低成本。

本文将从准备工作、加工工序、检验工序和包装工序四个方面,探讨工序间的逻辑关系。

二、准备工作准备工作是生产过程中的第一步,它为后续工序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基础。

准备工作包括原材料准备、设备检查、工作区域清理等。

原材料准备是指根据产品生产的需要,将所需的原材料按照一定规格、数量进行准备。

设备检查是为了确保生产所需的设备正常运行,避免在后续工序中发生故障。

工作区域清理是为了创造一个整洁、安全的工作环境,方便后续工序的进行。

准备工作的完成与否直接影响到后续工序的顺利进行,因此准备工作是生产过程中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三、加工工序加工工序是生产过程中的核心环节,它直接决定了产品的质量和性能。

加工工序包括原材料加工、组装、加工、调整等。

原材料加工是指将原材料进行切割、焊接、冲压等处理,以便于后续工序的进行。

组装是指将加工好的零部件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组合,形成成品。

加工是指对原材料或零部件进行加工,如切削、磨削、铣削等。

调整是指对成品进行调整,使其达到标准要求。

加工工序的顺序应该是有序的,每个工序的输出都是下一个工序的输入,形成一个连续的加工过程。

四、检验工序检验工序是为了保证产品质量而进行的环节,它可以在加工工序中进行,也可以在加工完成后进行。

检验工序包括原材料检验、零部件检验、成品检验等。

原材料检验是指对原材料的质量进行检查,确保原材料符合要求。

零部件检验是指对加工好的零部件进行检查,确保其尺寸、形状、性能等符合要求。

成品检验是指对最终产品进行检验,确保产品质量符合标准。

检验工序的存在可以有效地防止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保证产品质量。

五、包装工序包装工序是在产品加工完成后进行的,它是为了保护产品,方便储运和销售而进行的。

包装工序包括产品包装、标识、打包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社会生产作为连续不断的过程,表现为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的辩证统一。

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目的在于揭示其内在矛盾运动的规律性。

因此,无论研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的生产关系,或者研究社会主义生产方式下的生产关系,都要结合一定的生产力,研究人们在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社会关系。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对以前政治经济学关于“生产与分配、交换、消费的一般关系”进行了批判性阐释,认为不管是消费、分配还是交换都只是作为生产活动的内在要素包含在生产之内,而绝不是一种并列的的关系。

这里所指的“生产”是“物质生产”而且是“生产一般”,是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生产,包括物质形式和社会形式。

因而,生产与分配、交换、消费都是这个“生产”的要素和内容。

关键词:生产消费交换分配关系
社会生产总过程中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的相互关系
(1)社会生产总过程中有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

其中直接生产过程是再生产过程的起点,起着决定作用。

(2)生产对分配、交换和消费起着决定作用表现为:一是生产决定着分配、交换和消费的对象,二是生产决定分配、交换和消费的水平与结构,三是生产决定分配、交换和消费的具体形式,四是生产的社会性质决定着分配、交换和消费的社会性质。

(3)分配、交换和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具体表现在:一是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分配方式,能够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促进生产的发展,反之则起阻碍作用,二是交换的发展能促进生产的发展,反之则阻碍生产的发展,三是消费使生产出来的产品最终得到实现,消费为生产的发展创造出动力,反之则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一、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我们非常容易地误以为“生产直接是消费,消费直接是生产”:(1)具有直接的同一性:生产是消费;消费是生产。

(2)每一方表现为对方的手段,以对方为媒介,相互依存;没有生产就没有消费,没有消费就没有生产。

(3)每一方都为对方提供对象,每一方都在自己实现时创造对方,把自己当作对方创造出来。

这种结论的得出似乎很容易,因为:(1)消费生产着生产:产品在消费中才成其为产品;消费创造出新的生产的需要,创造了生产的对象、动力、目的和生产者的素质。

(2)生产决定着消费:
生产决定着消费的对象、消费的方式和消费的动力。

然而,当“生产就是消费,消费就是生产”的观点在马克思的大段阐述下变得显而易见时,马克思则表示这只是黑格尔主义者、社会主义美文学家、平庸的经济学家的一贯主张而已。

实际上,马克思并不是要否认生产与消费的紧密联系,而是反对将两者完全等同起来。

生产与消费的“同一性”并不意味着两者是没有差别的。

生产与消费除了具有上述的联系之外,还是相互对立的:首先,生产和消费是一个过程的两个要素,生产是居于支配地位的要素。

而“消费,作为需要,本身就是生产活动的一个内在要素”,“消费表现为生产的要素”。

其次,“在社会中,产品一经完成,生产者对产品的关系就是一种外在关系,产品回到主体,取决于主体对其他个人的关系。

”也就是说,从社会关系上来看,产品并不一定回到生产者手中,因为生产者在社会中并不是为了获得、占有产品而进行生产。

因此,生产和消费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

因此,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说,生产和消费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两者统一于整个生产活动中。

二、生产与分配的关系
既然产品在社会中完成后,不再作为生产者自身占有的对象,而是成为他人的消费对象,那么在生产和消费之间就出现了分配。

按照李嘉图那样的经济学家的看法,分配先于并且决定生产。

因为不管是从单个的个人还是从整个社会来看,分配决定了生产者的地位和生产要素。

然而,马克思指出,生产所需要的条件和前提构成了生产的要素,而分配的对象是生产的成果,分配的形式是由参与生产的一定形式来决定的。

“分配关系和分配方式只是表现为生产要素的背面。

”因此,生产的机构决定了分配的结构,分配本身就是生产的产物,不仅是一般历史生产的产物,而且是一定历史生产的产物。

三、生产与交换的关系
关于生产与交换,马克思这样阐述道:“既然交换只是生产以及由生产决定的分配一方和消费一方之间的媒介要素,而消费本身又表现为生产的要素,交换当然也就当做生产的要素包含在生产之内。

”不管是生产本身中发生的各种活动和各种能力的交换还是产品的交换,抑或是企业家之间的交换,都包含在生产中。

“交换就其一切要素来说,或者是直接包含在
生产之中,或者是由生产决定。


由上可见,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并不是一个链条上相互并列的四个环节,它们构成了生产活动这个统一体的内部差别;生产在这个过程中居于支配地位,决定着其他各个要素。

马克思说:“一定的生产决定一定的消费、分配、交换和这些不同要素相互间的一定关系。

”然而,具体的生产行为也会受其他要素的影响。

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虽然不是并列的,但却是相互作用的。

实际上,马克思的“生产”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是以两种不同的面目出现的:作为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相统一的那个“生产”,是“生产一般”;而作为要素的“生产”
则是“一般的生产”。

马克思所谓的“生产”首要的最根本的是物质生产,区分于传统哲学家的“思辨性的生产”,后者是一种非物质的生产。

物质生产是人在社会中的生产,是真正的生产。

所谓“生产的一般”,是对一切时代的物质生产的抽象,因而具有所有时代生产的共同点,如生产工具、劳动等要素。

而“一般的生产”,是具体生产活动,相当于“制造”,可以是特殊的生产部门——如农业、畜牧业、制造业,也可以是它们的总体。

因此,作为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相统一的“生产”并不是属于某个部门或某个时代的活动,而是对“生产”这个抽象概念的分有。

我们再重点讨论“物质生产”。

在马克思那里,“物质生产”是作为一个“物质一般”来研究的,对“物质生产”的理论认识都是基于对各个不同时代的生产活动的抽象认识。

“物质生产”原本是一个经济学的概念,它是指生产者借助一定的劳动工具生产出一定的物质财富的过程。

“马克思自1843年10月开始进入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以后,就一直坚持从物质形式和社会形式这两个方面来介入对物质生产过程的研究。

”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我们看到马克思已经开始把生产中的分配关系、阶级关系等社会形式纳入了“物质生产”的范畴,他已经不再从单方面的物质形式的角度来理解物质生产,而是在物质形式线索的基础上又加进了社会形式的审视线索。

社会物质生产最终生产的不仅仅是一种物、一种劳动产品,但同时它还生产了人与人之间的特定的社会物质关系。

用马克思后来的理论概括起来讲,“物质生产”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在马克思那里,生产力有两种基本的含义:一是从总体、从一般意义上所作的研究
与规定,即广义的生产力;二是从各个不同视角所作的研究与规定,即狭义的生产力。

我们这里所说的“物质生产”既然是“生产的一般”,那么“生产力”也就应该是从一般意义上的。

生产关系是复杂的多层次的经济结构,如果从静态上来看,包括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以及产品的分配形式等;从动态上看,包括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等环节上分别形成的直接生产关系、交换关系、分配关系和消费关系等。

由此,不管是分配还是交换还是消费都是物质生产关系中的一种行为,它们在整个过程中形成分配关系、交换关系和消费关系本身就属于生产关系的范畴。

在分配上出现的地租、工资、利息和利润等都可以作为生产或再生产的要素,也就是生产力中的劳动资料。

因此,不管分配关系还是分配方式都是表现生产力的要素的背面。

尽管一个人生下来就由社会分配指定专门从事雇佣劳动,看来分配似乎先于生产,但“这种指定本身是资本和地产作为独立的生产要素存在的结果”,因为他在生产中的地位也属于生产关系。

因此,先正确理解马克思的“物质生产”,有助于我们加深对他关于“生产与交换、分配、消费一般关系”理论的理解。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人民出版社1979年
【2】唐正东,马克思“物质生产”概念的哲学内涵论析,《学术研究》,2005年第5期【3】孙伯鍨、张一兵、陈胜云,从“ 实践”转向“ 物质生产”的逻辑过渡——试析社会关系范畴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和意义,《江苏社会科学》,1997年第1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