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九年级化学氧气听课笔记(25)

(完整)九年级化学氧气听课笔记(25)
(完整)九年级化学氧气听课笔记(25)

听课记录

听课对象:九(4)班老师

听课内容:?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过程

一、巩固复习:

老师:上节课我们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在集气瓶中水量不足五分之一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答;1、集气瓶的气密性不好,会导致集气瓶内外的气压减小而使其不足五分之一;

2、红磷的量不足,没有完全消耗掉集气瓶中的氧气使瓶内气压不足以小到大量水压入瓶内,故不足五分之一;

3、集气瓶还没有冷至室温即开始吸水,这样就使水开始时热胀冷缩,冷至室温是便不足五分之一了。

二、提出问题:

老师:在集气瓶底部装少量水的目的是什么?

学生抢答:防止集气瓶底部炸裂。

老师:如果红磷点燃不立即放入集气瓶会造成什么后果?

学生答:不立即放入的话会使瓶口气体膨胀,结果会使收集的水的体积超过五分之一;其次的话会造成环境污染。

三、科学探究:

师:对于传统的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有他的优势但也有它的不足之处,同学们拿出草稿子来设计一套方案,既简单易行又要保证实验的可行性和科学性。

教室了顿时活跃起来,大家组成不同的组别开始了设计和讨论,大家各抒己见、争先抢后。最后大家提出了不同的方案,总的可以分为5大类,接着老师对不同的方案进行了点评鼓励学生要勇于探究。在老师的带领下以及学生踊跃的参与下,课堂气氛十分的活跃。

初中九年级化学氧气教案完整版

初中九年级化学氧气教 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一、教学内容分析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初三化学第四单元第三节—性质活泼的氧气的第二课时,包含了氧气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及氧化反应、氧化物的概念两部分内容。教材将其安排在空气的成分之后,保持了知识的结构性与教材内容的系统性。 本节教材以实验为基础,通过观察氧气的颜色、状态,闻气味,结合上节课中氧气的制取所采取的收集方法,介绍并总结了氧气的物理性质;通过木炭、铁丝和蜡烛在空气和氧气中反应现象的对比,总结出氧气的化学性质。最后通过化学实验和小组讨论,学习了氧化反应及氧化物的概念。 教材知识层层深入,符合初中生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的能力,让学生在动手与动脑的过程中体验科学学习的乐趣。 (二)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知识目标 1、掌握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能描述氧气与木炭、铁、蜡烛反应的实验现象,会写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3、理解氧化反应、氧化物的概念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对实验的观察、分析判断能力及动手实验能力。 2、培养学生对实验现象描述及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学习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方法。 2.养成实事求是,尊重科学,尊重事物发展规律的科学态度。 3.逐步树立“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性质”的辩证观点 重点:氧气的化学性质、氧化物的概念 难点: 1、培养学生主动观察、思维、动手实验能力、语言表达的完整和准确性。 2、培养学生对知识与生活密切联系的意识 二、学情分析 氧气是学生比较熟悉的一种气体,但对它的性质并未做过系统的研究。氧化物在日常生活中见得也挺多,但其概念对初中生而言却比较陌生。化学性质尽管学生已经在第二单元——水的分解与合成中接触过,但也只是认识到氢气的可燃性和氧气的助燃性,其他的化学性质学生并不了解。 本节课的教学需要深入地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及氧化反应、氧化物的概念,这对于这一年龄段的学生来说比较难于理解。因此教学中要利用实物观察和实验演示,培养学生实验观察和分析推理与归纳的能力。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氧气复习题

初三化学第二单元测试卷 班级姓名座号得分 一、选择题: 1、前者属于物理变化,后者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水结成冰,冰融化成水 B、鸡蛋变臭,人体呼吸 C、酒精挥发,酒精燃烧 D、铁生锈,电灯通电发光 2、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冰水共有体 B、医用的生理盐水 C、除去氧气后剩余的空气 D、雪碧饮料 3、我国城市及周围地区的环境中,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污染物是: A、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氮气 B、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 C、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D、二氧化氮、一氧化碳、水蒸气 4、如图所示,等体积的甲乙两集气瓶内充满空气,燃烧匙内分别盛有过量的红磷和碳,点燃使其充分反应,冷却至室温,打开止水夹,出的现象的是: A、甲瓶没有水流入,乙瓶中有水流入 B、甲、乙两瓶均有水流入 C、甲瓶中有水流入,乙瓶没有水流入 D、甲、乙两瓶均无水流入 5、某气体既能用排水法收集,又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该气体一定是: A、氮气 B、难溶于水,比空气轻 C、氧气 D、难溶于水,比空气重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红磷点燃后伸入氧气中产生大量白雾 B、铁丝伸入氧气中火星四射 C、硫粉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蓝紫色火焰 D、氧化反应未必是化合反应,而化合反应必定是氧化反应 7、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过程如下,正确顺序是: ①给试管加热;②熄灭酒精灯;③检查气密性;④把高锰酸钾装入试管,在试管口堵一小团棉花,用带导管的胶塞塞紧,固定在铁架台上;⑤用排水法收集氧气;⑥从水中取出导管。 A、③④①⑤②⑥ B、③④①⑤⑥② C、④①③⑤②⑥ D、④①③⑤⑥② 8、如下图所示,点燃和熄灭酒精灯的操作中正确的是:

九年级上册化学 课题2《氧气》练习题

课题2 氧气练习题1. 我们知道食物较长时间露置在空气中就会变质,这主要是由于空气中含有( ) A.氧气B.氮气 C. 二氧化碳D.稀有气体 2. 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下列现象或变化与氧气无直接关系的是() A. 春季潮湿环境中金属锈蚀 B. 夏季食物腐败 C. 秋季山林着火 D. 冬季河水结冰 3. 某同学利用右图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红磷燃烧后恢复到室温,打开弹簧夹发现进入广口瓶的液体液面高度超过广口瓶容积的l/5。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A.实验前没有将弹簧夹夹紧 B.实验装置可能漏气 C.实验中所取的红磷过量 D.实验中所取的红磷不足 4. 下列制取氧气的操作,先后顺序不规范的是 A. 先在铁架台上固定发生装置,再放置酒精灯

B. 先将导管从水中取出,再熄灭酒精灯 C. 先检查装置气密性,再加入高锰酸钾 D. 先盖上玻璃片,再从水中取出集气瓶正 放在桌面上 5. 在图所示的装置中放有金鱼藻,用该装置可 以收集到某种气体。 下列对该气体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B. 不易溶于水 C. 铁能在该气体中燃烧生成三化二铁 D. 能与血红蛋白结合 6.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是唐代诗人的名句。蜡烛在燃烧过程中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关于这一过程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蜡烛的燃烧是蜡烛与氧气发生了化学反应 B. 蜡烛燃烧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 C. 蜡烛的燃烧是物理变化 D. 蜡烛受热熔化是物理变化 7. 燃放烟花爆竹能增添节日的喜庆气氛。有关烟花爆竹成分的推测不合理的是() A. 鞭炮爆炸后,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说明鞭炮中可能含有硫粉

初中化学课听课心得体会.doc

初中化学优质课听课心得体会 初中化学优质课,我非常有幸聆听了全体教师的教学活 动。参赛选手的激烈的比拼和专家们精彩的点评都给我留下 了深刻的印象。使我感受颇多,受益匪浅,很想和同仁们一 起交流。 一、感慨优质课的精彩 说真的,一天半听下来感觉一点都不累,课中高潮迭起,令我们观摩者心旷神怡,基本上是在享受盛餐。总体的特点 有: .新课导入各有千秋 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开场白为 教学任务的完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尽管各位老师的开场白 各不相同,但各位老师的开场白却告诉了我们一个共同的道 理:导入新课应新颖别致、亲切自然、切合主题、有吸引力。形式主要有:①复习导入:如从了解学生对水的净化引到活 性炭的作用而进入主题。②诗歌朗诵导入:如师生共同朗诵 引入《分子和原子》,让听课者感到亲切自然,另有用郑板 桥的竹子引入《竹子里的奥秘》等。③图片导入:上课铃响,老师首先向同学们展示了各个图片,由此导入新课。琳琅满 目的美丽图片把同学们一下子带入了异彩纷呈的化学世界之 中来。④实验导入:用酒精灯的点燃与熄灭引入课题《燃

烧与灭火》,生活中闻到桂花香引入《分子和原子》等。⑤ 歌曲导入:未上课之前,几乎每位老师都用多媒体播放音乐,优美动听的歌曲把听课者都带入了一种美妙的境界之中。这 种方式在给听课者带来音乐享受的同时,自然地导出了新 课。 .探究活动实实在在 科学探究既是教学内容也是学习方式,这是新课改的基 本理念。 9 节课中的科学探究真可谓本次活动中的一大亮 点:探究主题广泛 , 概念、定律、原理、生活知识都成了探究 的载体;探究形式多样,有实验、讨论、寻找规律等;探究 活动实在,每一个活动都是形成知识和能力过程中的重要一环,不象是为了渲染气氛,贪图热闹的秀场。 .多媒体应用恰到好处 多媒体的最大优势就是可达到直观,高效,生动有趣的 效果。从上课教师的表演中,我们真正感受到的选手们多媒 体使用的那种绝佳的效果;如《竹子里的奥秘》,开拓学生 的视野,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利用多媒体独有音频、视 频效果,巧妙插入动画、新闻的片断,起到独到的教学效果,如《探究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和《爱护水资源》这样 的例子每一课都有。另外实物投影的配合增加了演示试验的 效果,让学生看着更真切,如《水的组成》。 .我的课堂我做主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 23制取氧气教案

【黄冈零距离】备战化学中考同步创新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3 制取氧气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新-课- 标-第-一-网 (1)了解实验室中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原理,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实验制取新物质的方法; (2)练习连接仪器的操作,学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动手制取氧气; (3)认识分解反应、催化剂及催化作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动手实验进行科学探究,在活动过程中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从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实验操作能力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亲自动手做实验,让学生体验实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兴趣;通过实验,增强学生的探究欲。, 【教学资源分析】 本课题安排在第二单元的最后一部分,教材从学生熟悉的物质——空气开始,介绍空气的成分及用途。然后引出氧气,学习氧气的性质和用途。再来学习氧气的制取。内容由浅人深,过渡自然,学生很容易接受。 本课题内容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同时介绍了催化剂。这部分内容更侧重于过程,让学生学习用比较的方法对获得的信息进行分析、探究、推断,从而作出判断。第二部分是活动与探究,由学生来制取氧气并试验氧气的性质,让学生掌握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必须具备的化学基本实验技能。 学习氧气的制取(原料选择、反应原理、仪器装置、气体收集、操作步骤及其有关注意事项),可以为今后学习气体的制取提供范例。 【教学策略分析】新 |课 |标| 第 |一| 网 学生对于气体的制取尚属首次接触,为此,如何来选择药品、如何来确定装置根本无从着手。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对氧气知识的一定积累,创设好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在进行本课题的教学时,要善于采用对比、分析、讨论、归纳等方法来确定药品的选择以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氧气》教学设计

课题2 氧气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思路 (一)教材分析 本课题包括氧气的性质和化学反应两部分。 第一部分从介绍氧气的物理性质入手,通过带火星的木条、硫、铝等几种物质在氧气中反应所发生的现象,总结出氧气的化学性质。 第二部分通过实验和讨论,学习了化学反应中的一些常见类型: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教材还介绍了缓慢氧化,以区别通常的燃烧。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课题分两课时:第一课时讲授氧气的性质,第二课时讲授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处理达标练习,掌握和巩固本课题的内容,交流和讨论──生活中的化学反应。 (二)学生分析 第一,本课题是学生第一次系统地学习物质,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逐步学会认识物质的一般方法。 第二,学生对实验探究还刚起步,所以,学生对实验探究的意识、信心及方法步骤,需要在老师的不断引导下,逐步增强、提高和掌握。 第三,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还刚刚开始,还处于盲目阶段,所以让学生通过观察程序,对实验的观察和描述做到系统、准确,是需要老师引导的。 第四,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学以致用。 根据学生认识上的特点,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突出了实验,让学生有了感性认识,为增强效果,并对实验作了一定的改进;教学中,多采用了多媒体手段,充分利用图片、影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知欲。通过实验探索和讨论交流,认识氧气的化学性质;启发和引导学生通过对实验信息的分析,认识化学变化及其基本特征,同时使学生通过教学活动学会观察实验和实验探索方法,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 二、教案 课题氧气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认识氧气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氧气的化学性质较活泼。

2.认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及一些化学反应现象。 3.认识化合反应、氧化反应,知道缓慢氧化这一生活中的化学现象。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对实验的观察、分析判断能力及动手实验能力。 2.学会观察实验现象,会分析实验信息并从中归纳得出结论。 3.培养学生对实验现象描述及表达能力。 情感价值观 1.学习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方法。 2.养成实事求是,尊重科学,尊重事物发展规律的科学态度。 3.逐步树立“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性质”的辩证观点。 重点氧气的化学性质 难点 1.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2.培养学生主动观察、思维、动手实验能力、语言表达的完整和准确性。 3.培养学生由浅到深,由简单到复杂逐步认识物质的能力。 4.培养学生对知识与生活密切联系的意识。 教学方法 启发引导,讨论归纳,科学实验探究方法 仪器、药品 多媒体课件、视频展示台、燃烧匙、集气瓶、酒精灯、滴瓶;硫、铝箔、锌粒、稀盐酸、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钠溶液。

初中化学课听课记录中学化学评课笔记学习资料

初中化学课听课记录中学化学评课笔记

初中化学课听课记录中学化学评课笔记 听课时间:2010年9月24日,第二节。 听课地点:C159教室 听课年级:九年级 听课班级:C159 听课学科:化学 上课教师:廖建红 上课内容:课题3 制取氧气(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记录: 教师:提出问题 1、请同学们描述一下氧气的物理性质。 2、氧气有哪些化学性质? 3、根据氧气的性质说明氧气有何重要用途。 师生归纳引入:氧气有很多重要用途,那你们想知道氧气是如何制得的吗?教师:你认为有哪些方法可以获得氧气? 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演示:展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药品:过氧化氢溶液、高锰酸钾、氯酸钾、二氧化锰,学生观察颜色和状态。 学生演示,教师指导: 1、在试管中加入约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 观察:木条没有燃烧。 师生分析原因:

①无氧气放出②有氧气放出,但是量太少,不足以让木条复燃。 2、向上述试管加入少量二氧化锰,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 观察:木条复燃 师生分析原因: ①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发生反应,有氧气生成。 ②二氧化锰没有参与反应,但它是过氧化氢发生化学变化的条件,也可能是促进者。 重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观察:①木条复燃②试管底部二氧化锰的量好象没有变化 师生分析原因:二氧化锰没有参与反应,它不是反应物,它的量如果用精密仪器称量,我们会发现并没有发生变化,且还可继续使用,说明二氧化锰的质量、化学性质并没有改变。 学生活动:学生阅读教材,进行小结。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也叫触媒。例:汽车排气管有一个尾气处理装置,里面加入了一种催化剂,使会污染空气的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反应生成了无污染的氮气和二氧化碳。 催化作用: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 催化剂用途: 老师强调: 1、改变(加快或减慢)速率,不能片面说是加快。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章维持生命之气—氧气复习课教案粤教版

。 。 。 。 。 。 第三章 维持生命之气——氧气 本章内容涉及的主题: 身边的化学物质:氧气的主要性质和用途;氧气的制法。 物质构成的奥秘:元素;元素符号及其意义;元素的简单分类;认识元素与人类的关系; 元素周期表。 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合反应;氧化反应;分解反应;催化剂。 化学与社会发展:燃烧、缓慢氧化和爆炸的条件及灭火、防火、防爆炸的方法和措施。 科 学 探 究:实验室制取气体的简单方法催化剂及催化作用的探究。 【复习的目的要求】 1.知道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了解)。认识氧气能跟许多物质发生氧化反应 (理解)。知道氧气的主要用途,并能说出用途与性质的关系(了解) 2.能正确书写碳、铁、石蜡等物质跟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能说出这些反应的实验 现象,能说出这些反应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了解) 3.能用氧气的性质解释和说明某些现象(应用) 4.知道氧化反应初步概念,能根据氧化反应初步概念说出常见反应是否氧化反应(了 解)。认识什么是化合反应,能识别具体反应是否化合反应(理解) 5.能说出催化剂的定义(了解),认识催化剂的重要作用(理解)。 6.初步学习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方法,了解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反 应原理(理解)。 7.初步学习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方法,了解实验室用高锰酸钾、氯酸钾制取 氧气的反应原理。初步学习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理解)。 8.认识什么是分解反应,能识别具体反应是否分解反应(理解) 9.知道工业用空气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原理(了解) 10.初步了解自然界中的氧循环(了解)。 11.懂得什么是燃烧,什么是缓慢氧化,什么是自燃,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认 识燃烧、缓慢氧化、自燃的条件(理解)。 12.知道燃烧、缓慢氧化、自燃在生活、生产中的重要意义和危害(了解) 13.知道什么是着火点,不同的可燃物着火点不同(了解) 14.懂得灭火、防火的原理和措施(理解)。

初中化学课听课记录中学化学评课笔记

初中化学课听课记录中学化学评课笔记 听课时间:20xx年9月24日,第二节。 听课地点:C159教室 听课年级:九年级 听课班级:C159 听课学科:化学 上课教师:廖建红 上课内容:课题3 制取氧气(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记录: 教师:提出问题 1、请同学们描述一下氧气的物理性质。 2、氧气有哪些化学性质? 3、根据氧气的性质说明氧气有何重要用途。 师生归纳引入:氧气有很多重要用途,那你们想知道氧气是如何制得的吗? 教师:你认为有哪些方法可以获得氧气? 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演示:展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药品:过氧化氢溶液、高锰酸钾、氯酸钾、二氧化锰,学生观察颜色和状态。 学生演示,教师指导: 1、在试管中加入约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 观察:木条没有燃烧。 师生分析原因: ①无氧气放出②有氧气放出,但是量太少,不足以让木条复燃。 2、向上述试管加入少量二氧化锰,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 观察:木条复燃 师生分析原因: ①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发生反应,有氧气生成。 ②二氧化锰没有参与反应,但它是过氧化氢发生化学变化的条件,也可能是促进者。 重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观察:①木条复燃②试管底部二氧化锰的量好象没有变化 师生分析原因:二氧化锰没有参与反应,它不是反应物,它的量如果用精密仪器称量,我们会发现并没有发生变化,且还可继续使用,说明二氧化锰的质量、化学性质并没有改变。学生活动:学生阅读教材,进行小结。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也叫触媒。例:汽车排气管有一个尾气处理装置,里面加入了一种催化剂,使会污染空气的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反应生成了无污染的氮气和二氧化碳。 催化作用: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 催化剂用途: 老师强调: 1、改变(加快或减慢)速率,不能片面说是加快。 2、二氧化锰对过氧化氢(氯酸钾)的分解是有催化作用,但不是专做催化剂的。 3、催化剂不能增大或减少生成物质量。 学生实验探究:

九年级化学上册《氧气》教案

课题2 氧气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初步了解研究具体物质的方法,并知道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 (2)知道氧气的性质和用途。认识硫、磷、碳、铝与氧气反应的现象、文字表达式; (3)认识化学反应,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特征,认识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 2、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观察与分析、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2)学习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五彩缤纷的化学变化中,让学生体验化学美;知道化学反应的重要用途。 【教学资源分析】 学生在学习了有关《空气》的知识后,对氧气有了一些了解,但如何认识物质和物质的性质,学生并不熟悉。所以,本课题是学生认识具体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开始,学好本课题,能为今后学习其他物质奠定扎实的基础。 本课题包括氧气的性质和化学反应两部分。以氧气的性质为核心,通过氧气所能发生的一些具体的化学反应,介绍了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教材在内容的编排上,遵循了由浅人深、由简单到复杂、由个别到一般的认识过程,使学生初步学习掌握了研究物质的基本模式,为今后其他物质的学习提供一个样式和范例,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教学策略分析】 1、本课题主要采用实验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来掌握有关氧气的知识; 2、采用自主体验(自学、讨论、交流、归纳)的方式,让学生感悟化学反应、化合反应、氧化反应、缓慢氧化的概念; 3、通过活动探究,使学生的化学知识社会化。 【教学重、难点】 重点:氧气的化学性质以及化学反应的概念。 难点:1、理解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2、让学生体验到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方法。 【教学准备】

化学式与化合价_听课评课记录

听课评课记录 李明 听课教师姓名陈景江授课教师姓名李明教学内容4.4化学式与化 合价 上课时间2012年9 月25日 上课地点四楼微阁教室所在年级九年级 教学过程 课题4 化学式与化合价 一、什么是化学式? 1.定义:由元素符号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叫做化学式。 2.只有纯净物才能用化学式表示其组成,一种物质只能用一个化学式来表示。3.意义: ①表示一种物质; ②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 ③表示一种物质中有哪几种元素; ④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中有哪几种原子,每种原子各有几个。 二、化合价 1.化合价表示原子之间相互化合的数目。 2.原子团:作为一个整体参加反应的原子集团,也叫做根。 3.注意事项 (1)化合价有正价和负价。 ①氧元素通常显-2价。 ②氢元素通常显+1价。 ③金属元素跟非金属元素化合时,金属元素显正价,非金属元素显负价。 ④一些元素在不同物质中可显不同的化合价。 (2)在化合物里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 (3)在单质分子里,元素的化合价为0。 评课记录及 改进建议 分组讨论,师生互动较好!组间互评,效果较好!教态自然! 听课反思 及困惑 教师的个别语言不够精炼,有待提高!

听课教师姓名陈维信授课教师姓名李明教学内容 合价 上课时间2012年9 月25日 上课地点四楼微阁教室所在年级九年级 教学过程 课题4 化学式与化合价 一、什么是化学式? 1.定义:由元素符号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叫做化学式。 2.只有纯净物才能用化学式表示其组成,一种物质只能用一个化学式来表示。3.意义: ①表示一种物质; ②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 ③表示一种物质中有哪几种元素; ④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中有哪几种原子,每种原子各有几个。 二、化合价 1.化合价表示原子之间相互化合的数目。 2.原子团:作为一个整体参加反应的原子集团,也叫做根。 3.注意事项 (1)化合价有正价和负价。 ①氧元素通常显-2价。 ②氢元素通常显+1价。 ③金属元素跟非金属元素化合时,金属元素显正价,非金属元素显负价。 ④一些元素在不同物质中可显不同的化合价。 (2)在化合物里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 (3)在单质分子里,元素的化合价为0。 评课记录及 改进建议 板书合理,书写规范,设计巧妙! 听课反思 及困惑 授课内容稍大,对于差生接受有点困难!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氧气的制取

?→??氧气的制取 【一】作业评讲,上节课内容回顾。 【二】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 2、催化剂 3、分解反应 4、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 重难点分析: 催化剂及氧气制取原理 【知识梳理】 知识点一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常用方法: 1.分解过氧化氢(H 2O 2)溶液 2.加热氯酸钾(KClO 3)和二氧化锰(MnO 2)的混合物 3.加热高锰酸钾(KMnO 4) 【思考】用哪一种药品制取氧气最好? 【例题】实验室制取氧气,不宜选用的药品是( ) A .高锰酸钾 B .氯酸钾 C .过氧化氢 D .氧化汞 【例题】从安全、环保、节能、简便等方面考虑,实验室制取 氧气的最佳方法是( ) A .通电使水分解:水?→?通电氢气+氧气 B .过氧化氢催化分解:过氧化氢 ??→?2 MnO 水+氧气 C .高锰酸钾加热分解: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D .氯酸钾加热分解:氯酸钾 氯化钾+氧气

【练习1】实验室制取氧气可以选用的方法是() ①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②加热氧化汞制取氧气③用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 ④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⑤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⑥电解水制取氧气 A.①②③⑤B.①③⑤⑥ C.①③⑤D.②④⑥ 【练习2】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原理: (1)实验室在常温下可以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制取氧气, 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也可以用加热纯净物的方法制取氧气,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3)实验室还可以用加热______________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氧气, 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上述三个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三个反应中都涉及二氧化锰, 其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安全、环保、节能、简便等角度考虑,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最佳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点二催化剂

初中化学课听课记录中学化学评课笔记范文

初中化学课听课记录中学化学评课笔记13 初中化学课听课记录中学化学评课笔记;听课时间:2010年9月24日,第二节;听课地点:C159教室;听课年级:九年级;听课班级:C159;听课学科:化学;上课教师:廖建红;上课内容:课题3制取氧气(第一课时);教学过程记录:;教师:提出问题;1、请同学们描述一下氧气的物理性质;2、氧气有哪些化学性质?;3、根据氧气的性质说明氧气有何重要用途;师生归纳引入:氧 教师:你认为有哪些方法可以获得氧气? 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演示:展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药品:过氧化氢溶液、高锰酸钾、氯酸钾、二氧化锰,学生观察颜色和状态。 学生演示,教师指导: 1、在试管中加入约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 观察:木条没有燃烧。 师生分析原因: ①无氧气放出②有氧气放出,但是量太少,不足以让木条复燃。 2、向上述试管加入少量二氧化锰,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 观察:木条复燃 师生分析原因: ①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发生反应,有氧气生成。 ②二氧化锰没有参与反应,但它是过氧化氢发生化学变化的条件,也可能是促进者。重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观察:①木条复燃②试管底部二氧化锰的量好象没有变化 师生分析原因:二氧化锰没有参与反应,它不是反应物,它的量如果用精密仪器称量,我们会发现并没有发生变化,且还可继续使用,说明二氧化锰的质量、化学性质并没有改变。学生活动:学生阅读教材,进行小结。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也叫触媒。例:汽车排气管有一个尾气处理装置,里面加入了一种催化剂,使会污染空气的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反应生成了无污染的氮气和二氧化碳。催化作用: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 催化剂用途: 老师强调: 1、改变(加快或减慢)速率,不能片面说是加快。 2、二氧化锰对过氧化氢(氯酸钾)的分解是有催化作用,但不是专做催化剂的。 3、催化剂不能增大或减少生成物质量。 学生实验探究: 二氧化锰 1、实验原理:在刚才的实验中,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过氧化氢分解加速,这一反应可以如下表示:过氧化氢水+氧气 2、气体发生装置: 3、气体收集装置: 问题:根据氧气的物理性质,可用什么方法收集氧气? 归纳:氧气不易溶于水,故可用排水法;氧气密度比空气大,故可用向上排空气法。 4、检验与验满: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氧气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氧气 课下作业 1.为了让灯泡通电发热时,消耗灯泡内的氧气,达到保护钨丝的目的,通常在白炽灯泡里的玻璃柱上涂有一层红色物质,该物质是 ( ) A.红磷 B.氧化汞 C.二氧化锰 D.氯酸钾 2.能鉴别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三种气体的方法是 ( ) A.分别插入燃着的小木条 B.分别通入到澄清石灰水中 C.分别插入带火星的木条 D.观察颜色 3.(2007·贵港)空气中能支持燃烧和供给呼吸的气体是 ( ) A.氮气 B.氧气 C.稀有气体 D.二氧化碳 4.(2007·永州)氧气是人类生产活动的重要资源,下列关于氧气的性质和用途的叙述中,错误的... 是 ( ) A.不易溶于水 B.能用于动植物的呼吸 C.具有可燃性 D.具有氧化性,是一种常用的氧化剂 5.(2008年山东烟台)空气是一种宝贵资源。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是氧元素 (B)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的质量约占空气质量的1/5 (C)空气中分离出的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作食品保鲜的保护气 (D)空气质量报告中所列的空气质量级别数目越大,空气质量越好 6. 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的是 ( ) A ·木炭 B ·铁丝 C ·氢气 D ·红磷 7.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它可以和许多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如: ①硫+氧气??→ ?点燃 二氧化硫; ②白磷+氧气??→ ?点燃五氧化二磷; ③铁+氧气??→ ?点燃四氧化三铁。 关于上述三个反应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 ·都需要点燃 B ·都生成氧化物 C ·都属于化合反应 D ·都是非金属跟氧气反应 8. (2008年广东揭阳)理要在一充满空气的瓶子中,将其中的氧气除去,又不增加其他气体的成分。下列物质在瓶中燃烧可达到目的的是 A ·木灰 B ·硫磺 C ·铁丝 D ·红磷 课下作业答案:

九年级 化学 氧气 听课笔记 (23)

贵阳实验一中九年级(4)班听课记录 听课对象:九年级(4)班陶老师 听课内容: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1 空气 一、过程: 1、复习巩固 老师:引导学生回忆实验过程,现象。 生:跟着老师的思路说出反应的过程。 老师:板书4P+5O22P2O5,并强调如何语言叙述化学反应方程式。生:做笔记,并记录方程式。 老师:实验中为什么吸水量不足1/5? 生:①磷的量不足;②没等到室温条件就吸水;③瓶口漏气。 老师:为什么在瓶底放少量水/ 生:①P2O5溶于水减少污染;②防止瓶底受巨热而炸裂。 老师:为什么点燃立即放入瓶内? 生:①防止磷烟的污染;②防止瓶内的空气受热而外溢,导致吸水量可能超1/5。 2、头脑风暴 老师:给老师的装置提出意见。 生:提出很多有不足的意见。 老师:让学生分组讨论,给出与实验装置不同的其他想法的装置。 生:很认真的进行分组的讨论。发散思维,给出了很多的比较好的实验装置的方法,其中以一个学生用氧气消耗的时间间接测量氧含量的实验较为典型。

老师:总结了学生给出的方法的优点和缺点,细心讲解和给同学们发言的机会。生:思维活跃的学生提出有趣的问题,在需要聚光点燃的实验中没有阳光怎么办? 老师:巧妙的引领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好好发挥自己的思维能力,解决此问题。 老师:多媒体展示了其他的实验装置,简述其优缺点,简述装置的不断改进,让学生脑海里知道科学的发展不是急功近利,需要勇气和耐心。 老师:总结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勇于冒险的精神,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生涯中能够很好的去拥有此种学习精神。 二、自我总结 此堂课,老师用回忆的方式引领学生进入,在课中老师让学生分组讨论,进行装置的设计,让学生体会到合作精神,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培养科学探究的耐心和勇于创造的信心。陶老师的上课方法值得我好好学习。

九年级化学空气、氧气知识点复习

绪言 一、化学发展进程 1、近代化学 (1)道尔顿的原子论和阿伏伽德罗的分子说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2)门捷列夫发现、编制出元素周期表并发现了元素周期律,使化学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 律可循。 二、化学研究 化学式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性质、组成、结构与变化规律的科学,并改变着 人类生存和发展条件,丰富人们的生活。 2.1 空气 一、空气的成分 1、 氧气含量的测定 (1)实验现象:红磷燃烧发出黄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产生大量的白烟,反应停止后,待冷却至室温后打开止水夹,水槽中的水沿导管进入集气瓶中,约占瓶内体积的 15 。 (3)实验原理:红磷 + 氧气 ――→点燃 五氧化二磷 (4)结论: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 15 。 2、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N 2)78%,氧气(O 2)21%,稀有气体0.94%, 二氧化碳(CO 2)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 3、空气污染物大致可分为有害气体和烟尘(可吸入颗粒),气体有二氧化硫、二氧化氮、 一氧化碳、臭氧等。 二、混合物和纯净物 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如:空气、盐水、糖水、澄清石灰水、矿石等。 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得物质。如: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红磷、五氧化二磷等。 2.2 氧气 一、氧气的性质 1、氧气的物理性质(通常状况下) (1)无色、无味的气体(液态和固态时变为淡蓝色)(2)密度比空气略大(3)不易溶于水 2、氧气的化学性质 (1)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可检验氧气) (2)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白色固体)

现象:比空气中燃烧剧烈,发出白光,放热,集气瓶内出现水雾,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气体产生。 文字表达式:石蜡 + 氧气 ――→点燃 二氧化碳 + 水 (3)硫在氧气中燃烧 现象:蓝紫色火焰(空气中是淡蓝色),放出热量热,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文字表达式:硫 + 氧气 ――→点燃 二氧化硫 (4)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现象: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热,生成一种无色无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文字表达式:碳 + 氧气 ――→点燃 二氧化碳 (5)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 文字表达式:铁 + 氧气 ――→点燃 四氧化三铁 注:集气瓶底铺一层水或细沙。(防止铁丝燃烧溅落的熔化物炸裂瓶底。) 二、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 1、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叫做化合反应。 特点:多变一。 表示: A + B →AB 2、氧化反应 定 义:物质跟氧发生的反应。 氧化反应 剧烈氧化反应:燃烧 分 类 缓慢氧化反应:呼吸、食物腐烂、酒和醋的酿造、农家肥的腐

九年级化学上册氧气教案

课题2 氧气 教学目标 1. 认识氧气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2. 认识化合反应、氧化反应。 3. 学会描述化学反应中的一些反应现象。 4. 学习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方法。 教学重点 氧气的化学性质及化学反应的概念。 教学难点 1. 主动观察和动手实验的能力。 2. 描述实验现象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实验准备 集气瓶、燃烧匙、坩埚钳、酒精灯、铁粉、铁丝、木炭、澄清石灰水、蜡烛、火柴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氧气是人体维持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一种物质,但是健康的人在正常情况下却不需要吸入纯氧,为什么? 讲解:因为人吸入氧气后在人体内进行的是缓慢氧化,能不断地放出热量,供给体内各个器官的需要,保持体温恒定在36.5℃。如果长时间吸入纯氧,体内氧化速度过快,放热过多,正常生理机制发生紊乱,使体温升高会出现病态。所以健康的人不要长时间吸入纯氧。下面我们就多了解一些氧气的知识。 二、新课教学 1. 氧气的物理性质 (1)色、味、态:通常情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在压强为101 kPa时,氧气在-183℃时变为淡蓝色液体,在-218℃时变成淡蓝色雪花状的固体。 (2)密度:标准状况下,密度为1.429 g/L,略大于空气。 第1页共3页

第2页 共3页 (3)溶解性:氧气不易溶于水。 水中的生物可以在水中生存,说明自然界的水中溶有氧气。 2.氧气的化学性质 (1)实验2-2:把带有火星的木条伸到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观察木条是否复燃。 现象:带有火星的木条伸到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木条复燃。 结论:带有火星的木条在氧气中能够复燃,说明氧气能支持燃烧。 (2)实验2-3:在燃烧匙里放少量硫,加热,直到发生燃烧,观察硫在空气里燃烧时发生的现象。然后把盛有燃着的硫的燃烧匙伸进充满氧气的集气瓶里(可参照教科书图2-11),再观察硫在氧气里燃烧时发生的现象。比较硫在空气里和在氧气里燃烧有什么不同。 现象:硫在空气里燃烧时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硫在氧气里燃烧时,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结论:硫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一种带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并放出热量。这个反应可表示如下: 硫+氧气二氧化硫 (3)讨论:木炭和硫分别在空气里和氧气里燃烧的现象不同,这说明了什么? 明晰:物质在空气里燃烧不如在氧气里燃烧剧烈,这说明物质的燃烧主要是与氧气反应。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物质在空气中的燃烧没有在纯氧中剧烈,说明燃烧反应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浓度有关。 (4)实验2-4:把两根光亮的细铁丝分别盘成螺旋状。取一根在酒精灯上烧至红热,观察现象;另取一根,在下端系一根火柴,点燃火柴,待火柴快燃尽时,插入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预先放入一些水),观察现象。 现象:在空气中加热铁丝时,铁丝只能发生红热现象,不能燃烧;但在氧气里点燃细铁丝可发生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铁与氧气反应生成黑色的四氧化三铁(Fe 3O 4)固体。这个反应可以表示如下: 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3. 化合反应 通过以上实验,我们发现氧气与硫、铁的反应有一个共同特点:它们都是由两种物质起反应,生成另一种物质。我们把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叫做化合反应。 这两个反应还有另一个共同特点:它们都是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这类反应属于氧化反应。氧气在氧化反应中提供氧,它具有氧化性。 4. 氧化反应 氧化反应是物质与氧(氧元素)发生的反应。 注意:(1)氧化反应是指物质跟氧发生的化学反应,氧指的是氧化剂,而不是专指物质跟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物质跟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只是氧化反应中的一种。氧气是初中阶段最常见的氧化剂。 点燃 点燃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听课笔记知识讲解

九年级化学课堂笔记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1课时) 一、什么是化学。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阅读第1页最后一段)二、了解中国古代化学的发展过程。 我国劳动人民商代就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与化学四大发明有关的有造纸,和火药。还制造了许多有实用价值的物质例如;酒,醋,染料、烧瓷器等 三、为什么要学习化学?(阅读课本第1、2页内容) 四.如何学好化学? 1.预习指导:做到初步了解重点、难点、划出不懂的问题。 2.听讲:边听、边观察、边思维、边记忆,争取在课堂学会-向课堂要质量。 3.作业:认真-独立-质量的完成作业。 4.复习:巩固所学知识(遗忘规律)。 注意学习化学的方法(抓好预习―课前提问、听讲-做好笔记、作业、复习、作业五个环节),重视并做好化学实验。其次,要学好化学,记忆是关键,初中化学作为起点学科,要认识、了解的新东西太多,如元素符号、元素的化合价、物质的化学式、基本的定义定律等。不能仅满足听懂,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记忆,要在勤复习、勤记忆的基础上加深理解。最后,化学学习中,思维习惯很重要,对遇到的现象、问题要善于动脑筋,多问几个为什么,并学会对知识的概括和总结,逐渐培养自己分析推理能力,找出学习化学的“窍门”。在化学解题过程中,更要善于抓突破口,或正推或逆推,或发散性地进行思考,逐步使问题明朗化。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课时) 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2课时) 一、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课本第12页) (一)实验步骤和观察要点: l、取一支蜡烛,观察其颜色、状态、气味、手感;用小刀切下一片蜡烛,将其放入水中,观察它是否溶解、是否下沉;

人教版初三九年级化学上册氧气教案

课题2 氧气 1.初步了解研究具体物质的方法,知道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 2.知道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3.观察和描述木炭、铁丝、蜡烛等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从中归纳出氧气的化学性质,认识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4.通过对已知反应共性的归纳总结,初步建立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的概念,并能对已学的典型反应进行分类。 重点 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化合反应、氧化反应、缓慢氧化概念的建立。 难点 依据实验结果,通过比较和分析,归纳氧气的化学性质;氧化反应的理解。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提问:(1)空气中有哪些气体?这些气体的体积分数各是多少? (2)空气中最重要的气体是什么? 引入:氧气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气体,我们对氧气有多少了解呢?现在让我们来学习氧气的性质。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氧气的物理性质 出示一瓶氧气,提问:(1)请大家观察一下这瓶氧气有没有颜色?有没有固定的形态? (氧气没有颜色,也没有固定的形态。) (2)闻一闻:氧气有气味吗? (氧气没有气味,因为空气中含有氧气,而我们每天呼吸的空气是无味的。) (3)思考:鱼在水中靠什么呼吸?它呼吸的氧气来自于哪里?由此可推知氧气的溶解性如何? (鱼儿需要氧气,这些氧气应该来自水中,说明氧气能够溶于水,但不能溶得太多。) 小结:在标准状况下,氧气的密度是1.429 g/L,比空气的密度略大。它不易溶于水,在室温下,1升水中只能溶解约30毫升氧气。在压强为101千帕时,氧气在-183 ℃时变为淡蓝色的液体,在-218 ℃时变成淡蓝色雪花状的固体。 通常情况下氧气是无色、无味气体,密度大于空气,不易溶于水,有三态变化。 2.氧气的化学性质 前面学习了氧气的物理性质,接着就来学习氧气的化学性质。 设问:氧气能不能支持燃烧? 演示实验2-2:让学生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到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把带火星的木条在空气中放置一会,观察现象,并与它在氧气中现象进行比较。 (带火星的木条在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带火星的木条在空气中熄灭。) 学生交流,代表发言陈述实验结果及理由: (1)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到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木条复燃。

初三化学听课心得体会

听课心得体会 化学系 前两天有幸参加了xxx 中九年级化学的听课活动,作为一名准老师,让我深受启发。三位老师在课堂上老练的教学技巧、灵活机智的 教学手段、轻松活跃的教学氛围使我难忘。 第一,老师们精心设计的课程结构与生产生活紧密相连,却又让人耳目一新。比如,课堂的引入就很有意思。本节课的主题是“氧气”,有位老师根据我们xx 人生活中常见的“高原反应”为例引出氧气供 给生物呼吸这一重要作用,与生产生活紧密相连,学生也容易接受。 在中间,老师请学生和自己配合,一起做了硫、炭棒、铁丝在空气和 氧气中燃烧的实验,与实际相结合,从视觉、听觉、味觉等等方面给 予学生全方位的刺激,让他们印象深刻。课堂结束时,和学生们一起 总结了本节课的重点,并提出问题让学生总结。古人云:“温故而知新”,在课尾及时总结能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第二,老师们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 人,自己在课堂上主要起穿针引线的作用。此次讲课的老师都能给学 生自由讨论的时间和自己动手做实验的机会,激发学生自主思考和解 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学生们也积极响应,课堂 氛围整齐有序,又不失轻松活跃,最后的提问学生都能回答正确,由 此可见教学效果很好。此外,老师能照顾到所有的学生,比如,提问 时尤其照顾到坐在最后的学生,做实验时鼓励最后的学生站起来观察 以便看的更清楚。

第三,老师在课堂上的灵活应变能力让我深深敬佩,值得我好好 学习。比如,在描述硫在氧气中燃烧的验现象时,很多学生直接说出 了产物名称,这是不准确,因为产物是什么还得进一步检验。对于学 生出现的这个误区,有位老师以描述自己的外貌特征为例,引导学生如何正确、准确地描述实验现象。举例恰当、灵活,能抓住学生的心。 第四,老师的个人魅力能给教学效果锦上添花。教学也是一门艺 术,老师的个人魅力,比如恰当优美的语言,能使这门艺术展现的更 加到位。在上课时,教师的语言抑扬顿挫、铿锵有力、简洁明了,又 不失严谨。比如,在课堂教学中评价学生回答问题时,鼓励多、表扬 多和肯定多,这有助于帮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并树立深入思考的兴趣和信心。其中有位老师对学生的多维评价更是让我印象深刻:“你的回答虽然不完全准确,但是你的思维很有创新,非常可贵,其他学 生要向你学习,大家都要勇于创新;那么,你能否再思考一下,是不 是有新的发现”。“这位同学的回答非常正确,其他同学有没有其他想法”。这些既是对学生思考结果的评价,也指明了学生的思考态度,指导了思考的方法。当然,其激励学生多思考、爱上思考的效果也是 不言而喻的。 以上就是我此次听课所得的心得体会。总结起来,此次听课活动,让我对自己以后的教学有了更深刻的思考和更高的要求。在以后自己的工作当中,可能从事枯燥的工科教学工作,我决定不断地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博采众长,提升自身的素质,多对比,多思考,希望自 己早日具有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