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现代文(社科类)小阅读
广东省高职高考语文总复习课件: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第一章 科学类作品阅读二、社会科学文阅读(共45张PPT)
【知识梳理】
社会科学类的文章主要运用说明议论的表达方式行文,内容 涉及到经济学、教育学、文化学、历史学、语言学、美学等,且 内容多为介绍学术论点及其分论点、论据、背景和意义的文章, 考生要从议论说理的角度入手,弄清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有 无分论点,用什么材料来证明观点,论证结构有什么特点。
一、阅读方法 1.整体把握文章的价值取向。社会科学类文章的价值取向是 非常明显的,赞成与反对或提倡什么,在文章中是毫不含糊的,它 不同于纯自然科学类文章在叙述上的客观与中立,在阅读社会科 学类文章时,要明白文章的价值取向。
2.梳理出文章的内容结构。因为社会科学类文章仍然属于文 章阅读,阅读的思维类型与自然科学类是相同的,这就要求我们 在阅读中注意理清文章内容的组成与结构,分清各个内容要素的 主次轻重,以及上下从属关系。也就是要求我们要能够准确地拟 制出内容提纲,这样才能够在比较宏观的角度去正确解决试题乃 至于选择项中的具体问题。
【答案】B
广东省高职高考语文总复习课件:第 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第一章 科学类作品阅读二、社会科学文阅 读(共45 张PPT)
广东省高职高考语文总复习课件:第 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第一章 科学类作品阅读二、社会科学文阅 读(共45 张PPT)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全文见书本231~232页
【答案】B
广东省高职高考语文总复习课件:第 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第一章 科学类作品阅读二、社会科学文阅 读(共45 张PPT)
广东省高职高考语文总复习课件:第 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第一章 科学类作品阅读二、社会科学文阅 读(共45 张PPT)
5.下列不属于“现代人的生存困境”的一项是 ( ) A.陶渊明的“归去来兮”,是对自己前半段人生道路 的沉痛反思,值得现代人学习借鉴。 B.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C.现代社会文明进步了,科技发展了,但若是以地球 生态这一尺度去衡量,却并不是真正的进步。 D.现代人一心期盼在现代化的道路上一路向前,可真 正的幸福美满却与我们更加疏远了。
2010高考社科类现代文阅读解析
代最新的高科技知识 , 也可能涉及政治、 社会、 历史 、 地理、 文学 、 美学等学科知识。但我
44
们的阅读并不是为了弄清楚这些知识本身 , 而是借助语文的学习方法和规律 , 完成理解 的任务。此类命题通常材料丰富, 凸显文化含量 、 人文价值 、 教化作用, 注重全文筛选、 提 取与信息整合 , 对考 生整体理解能 力的考查力度较大 ,提炼 、 “ 概括和拓展 ” 都是考查
明 代 是 我 国绘 画 发 展 的 重 要 时期 , 画 装 裱 进 入 发 展 的 黄 金 时 期 。 明 朝 皇 帝 把 仁 智 书
殿 作 为御 用画 院 , 并设 立 了专 门从 事 书 画装裱 的机 构 。此 时 . 江南地 区 出现 了一 批通 晓
诗 文 书 画的 文人 雅 士 , 人 画有 了很 大的发 展 。在 这 种 背 景 下 , 苏 州 为发祥 地 的“ 文 以 苏
“ , 比”即在比较中发现选项细微的带有迷惑性 、 欺骗性的错误 。
四、链接高考 曩
。 __ _ |l L i
(0 0高 考 语 文 四 川 卷 ) 读 下 面 的 文 字 , 成 5 7题 。 21 阅 完 ~
书画 的 装 裱
书画装裱 是伴 随 着书 画创作 产 生和发展 的一种 特殊 的工 艺 。
画 装 裱 工 艺进 入 成 熟 阶 段 , 裱 样 式 有 了新 的 发 展 , 生 了 著 名 的 “ 和 装 ” 卷 。 随 着 装 产 宣 手
丝 织 技 术 的 发 展 , 种 质 地 花 纹 的 织 物 为 书 画 装 裱 提 供 了丰 富 的 物 质 基 础 . 广 泛 用 作 各 被
至迟 在 两晋 时代 , 书画装裱 进入初 创 时期 , 选材 、 式及 技 法上还 并 不 完善 。南北 在 样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 社科文高考题例析
【有效阅读信息】虽然书院也选用儒家经典作 为教材,但它更侧重于引导生徒修养品性、增 长才识,而不是为了适应科举。不过,书院的 教学内容又都不出北宋官学以及科举所要求的 选用教材一致 范围,也正因为如此,书院能够得到宋代官府 的鼓励,并获得长足的发展。
程度缩 【试题】下列有关“宋代书院教育”的表述,不正确 的一项是( )(辽宁卷5题) 小
【有效阅读信息】纸袋比同样大小的塑料袋重 4倍,这意味着运输过程中纸袋耗能更高。
成本高 成本低 【试题】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北京卷14题) D. 同样大小的纸袋与塑料袋相比,前者的运 输成本比后者低很多。
【有效阅读信息】绿色经济不仅包含生态文明和循环 经济的内容,同时还追求以最小的资源耗费得到最大 的经济效益,在绿色、健康的基础上使自然资源和生 态环境得到最大限度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实现利润 的最大化。绿色经济以人为本,其主旨是服务于人的 需要和发民,它兼顾了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当代人 有前提 利益与子孙后代的利益,是一种更高层次的人类利己 主义。 夸大事 【试题】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合理的一 项是( )(天津卷7题) 实 C.绿色经济既可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资源,又可更 好地实现个人利益,实现双赢。
【有效阅读信息】书院生徒在聆听山长集中讲 此 学、向山长请教以外,还有充分的时间组织自 学和学术讨论,这种浓厚的探讨学问的风气为 思想和学术的发展留同了很大余地。 【试题】下列关于杨守敬日本之行的解说,不 正确的一项是( )(辽宁卷6题) B. 宋代书院中的生徒要集中聆听山长讲学、 向山长请教,并在山长的组织下开展自学和讨 彼 论。
【试题】本文谈论的核心问题是( )(湖南卷6题)
A .人类大脑的特征 B .对称性 C .分辨左右的意义 D .不对称性 核心问题不是“对称性”,而是“不对称性”。
【说明文阅读】高考上海卷实用社科类阅读《家园城市》语文阅读答案
【说明文阅读】高考上海卷实用社科类阅读《家园城市》语文阅读答案高考全国各地语文试题分类解析--实用社科类阅读1(上海卷)(I)阅读以下内容并完成问题1-6。
(18分)家园城市① 如何为人类建设一个更美好的家园,是城市建设中一个紧迫而重要的问题。
城市建设不仅是物质环境的建设,更是人们精神家园的建设,这是城市文化建设的核心。
②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我们城市化起步较晚,但从20世纪80代改革开放开始,城市化进程加快,发展迅速,伴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飞速发展,相应的问题也产生了。
这些问题概括起来主要是两个:一是城市的雷同,二是文化的缺失。
两者又有着直接的关系,也就是说,城市的雷同是因为文化的缺失,而文化的缺失又表现为城市的雷同。
③ 近年来,人们对高质量城市的追求越来越迫切。
有很多人呼吁建设景观城市、生态城市、绿色城市、健康城市、家园城市等等。
其中,母国城市最具代表性,即□ □ 母城包含了其他几种类型城市的物质特征,□ □ 突出了将城市建设成基于文化的成人精神家园的理想追求。
④家园城市必须具有充足的公共活动空间。
城市的各种文化、教育、休闲、娱乐设施应满足各方面的需要,所以,设计者在注重学校、博物馆、图书馆、运动场等大型公共设施建设的同时,还应注意提高方便舒适、有亲切感的小尺度公共空间,如社区和街道的小公园、小广场、咖啡馆、茶馆等,以便于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现代城市发达的通讯网络方便了人们远距离即时交流,但这种单一的联络方式,无法慰藉人们孤独的心灵,也不能满足人们面对面“全信息交往”的渴求。
所以必须创造人与人能够近距离直接交流的公共空间和娱乐休闲场所,以增加人们当面交流的机会,减少城市人的心灵疾病。
⑤ 一个家乡城市应该有一个合理的布局,正确处理虚拟和真实建筑之间的关系。
然而,今天的中国城市被高层建筑的钢筋混凝土和玻璃幕墙“填满”。
建筑物之间缺乏富有想象力的开放空间。
人们在路上行走时会感到非常沮丧和无助。
家乡城市应该让居住在其中的居民获得精神上的放松、愉悦和放松,而不是沮丧和紧张。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社科类文章阅读完整版
高三语文复习讲座(41)现代文阅读·社科类文章阅读《考试说明》要求“能阅读一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和文学作品”。
前面几讲分别按现代文阅读的能力点作了讲解和练习,从本次开始,按文体作讲解和练习。
一、什么是一般社会科学类的文章社会科学是研究各种社会现象及其变化的科学,包括政治经济学、法律学、历史学、文化学、文艺学、美学、教育学、伦理学等。
社会科学类的文章,是用来进行社会科学研究和描述社会科学研究的文章。
它既是探讨社会科学问题、进行社会科学研究的手段,也是概括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文字载体。
从文体上说,它应包括议论性和说明性等类别,但就高考说,侧重于社会科学类的议论文字。
在“社会科学类文章”前加“一般”,表明高考选用的这类文章,专门化的程度不会太高,专业理论色彩不会太浓,专业的名词术语不会太多。
否则就不解称为“一般”。
社会考学类文章虽然涉及的面很广,但是,从历年高考的选文来看,侧重于选取文化教育、文学艺术和历史类的文章,因为它更接近于高中毕业生的实际。
二、社会科学类文章和阅读要领社会科学类文章,在高考试卷中,有放在第Ⅰ卷全用选择题来考的,如2001年的《铜奔马正名》;过去更多地放在第Ⅱ卷。
前者的命题思路与自然科学类文章相近,后者的命题格局与文学作品相似。
这里总起来说如何阅读这类文章。
阅读社会科学类的文章,应该从理解重要词语,重要句子到对文章进行鉴赏、评价,全面观照,但应注重下列几点:1.归纳内容要点在阅读理解的过程中,言语的转化,即读者用自己的话语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是阅读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社科文阅读检测,往往要从归纳内容要点的角度来出题。
有一年选用爱尔兰作家萧伯纳的《贝多芬之谜》出了两条这样的题目,一是要求说出作者称贝多芬音乐成为一个“谜”的原因,一条要求“根据文意,简要概括从巴赫到莫扎特到贝多芬在音乐创作上的发展变化”。
前者要求归纳文章局部的内容要点,后者要求归纳全文的内容要点。
社科类文本阅读技巧
社科类文本阅读技巧论述类文本的阅读是语文考试的必考试题,多年以来,已经形成了较为稳定的题型,分享了社科类文本的阅读技巧,欢迎借鉴!一、了解考纲要求,明确考查重点《考试说明》对现代文阅读的总体要求是:“能阅读一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和文学作品”。
其具体要求有三个能力层级:①理解,能力层级为B。
②分析综合,能力层级为C。
③鉴赏评价,能力层级为E。
现代文阅读又分为现代文客观性阅读和现代文主观性阅读,它们反映在高考题型上,客观性阅读就是选择题,即第Ⅰ卷的小阅读;主观性阅读就是简答题,即第Ⅱ卷的大阅读。
从2001年起,社科文在“现代文客观性阅读”中占了重要地位。
01年的《铜奔马正名》是社科文,02年的《沙尘暴》是自科文,03年的《全球气候变暖研究》是自科文,04年的《茶马古道》是社科文。
今年的10多套高考试题小阅读选材社科文、自科文几乎各占一半。
我今天讲的就是“现代文客观性阅读中的社科文阅读”的复习。
所谓“社科文”,是指研究各种社会现象的科学文章,包括经济学、教育学、历史学、文化学、语言学、文艺学、美学等学科的文章,它是有别于自然科学类文章和文学作品的。
社科文考查的重点有四点:1.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2.理解文中重要的句子。
3.辨别、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4.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
下面我们共同研究2004年的小阅读,看看是怎样考查这些内容的。
二、精析高考试题,掌握考查思路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完成1~4题。
茶马古道今天人们所说的“茶马古道”,源自古代的“茶马互市”,即先有“互市”,后有“古道”。
而“茶马互市”是我国历史上汉藏民族间一种传统的贸易形式,唐代文献中就已经有所记载。
到宋代,内地茶叶生产飞跃发展,其中一部分茶叶“用于博马,实行官营”,在四川的名山等地设置了专门管理茶马贸易的“茶马司”。
宋朝统治者为什么如此重视“茶马互市”呢?当时契丹、西夏和女真等少数民族的崛起对两宋政权造成严重威胁,迫使朝廷同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保持友好关系,以便集中力量与西北少数民族政权抗衡。
2011年语文高考试题分类解析【考点11】社科文阅读
2011年语文高考试题分类解析【考点11】社科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诗经》原来是诗,不是“经”,这在咱们今天是很准确的。
但在封建社会里,诗三百篇却被尊为“经”,统治阶段拿它来做封建教化的工具。
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诗三百篇是一种配乐演唱的乐歌。
这些乐歌一方面用于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当作仪式的一部分或娱乐宾主的节目。
另一方面则用于政治、外交及其他社会生活,当作表情达意的工具,其作用和平常的语言差不多,当然它更加曲折动人。
例如周代有一种“献诗陈志”的做法,当一些人看到国君或者同僚做了什么好事或坏事,就做一首诗献给他们,达到颂美或者讽谏的目的。
还有人由于个人遭受冤屈或不幸,也往往通过诗来发泄和申诉。
应该说明,“献诗陈志”是要通过乐工的演唱来献给君上或同僚的,所以卿士“献诗”总和“簪献曲”或者“瞍赋”、“矇诵”并提。
在人民群众的生活里,诗歌也常用于表情达意,例如《诗经·邶风·新台》和《诗经·秦风·黄鸟》等,都是针对具体的现实问题而发的。
古代史传中还有一些不在三百篇之内的“徒歌”,例如《左传·宣公二年》记载宋国将军华元被郑国人捉了去,后来逃回来,人民讥笑这位败军之将,做了一个歌儿对他唱。
这样的歌,从性质上说和“献诗陈志”没有什么分别。
不过士大夫献诗,是特地做了乐工唱的;庶人的作品则先是在社会上流传,给采访诗歌的人收集去了,才配上乐曲,达到统治阶级的耳中。
在外交宴会等场合,宾主各方往往通过“赋诗”来表达愿望和态度。
“赋诗”时点出现成的诗篇,叫乐工们演唱,通过诗歌的问答,了解彼此的立场,这就叫“赋诗言志”。
这种“赋诗”往往不管原作本身的内容和意义,仅仅是把赋诗者的观点和愿望寄托在诗中某几句之上,来作比喻和暗示,所以是一种典型的断章取义。
《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记晋侯为了卫国一个叛臣的缘故,把卫侯羁押起来,齐侯和郑伯到晋国去说情,郑国的子展就赋《诗经·郑风·将仲子》一诗。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课件:社科文阅读题解题方法和技巧
考题分析
‚《楚辞·离骚》王逸注:‚飞廉,风伯也,‛洪兴祖补注:飞廉, 神禽,能致风气。‛可见飞廉到底是人是神,是兽是禽,古人也无定论。 两汉之间神话颇多,汉代画像石中常有人骑神兽、驾神龙升天的景象, 亦有骑马的形象。但神兽归神兽,马归马,在这些图案中各有其形。武 威铜马是一件写实的作品。马足下的飞鸟亦然,所以很难将其与神话中 的飞廉相提并论。至于《后汉书·董卓传》所说,当是飞廉归飞廉,铜 马归铜马,非指一物。故文后有‚之属‛一词。 然而,武威铜马足下确有一鸟,其象征之意为人所关注。一提到马, 人们很快想到奔腾如飞,而飞燕的速度同样也是无庸臵疑的。历朝多有 以燕喻良马之诗文,如南朝沈约诗有‚紫燕光陆离‛句,注:‚紫燕, 良马也。‛梁朝简文帝诗云:‚紫燕跃武,赤兔越空。‛二句中赤兔指 良马,紫燕亦指良马。李善注谢灵运诗云:‚文帝自代还,有良马九匹, 一名飞燕骝。‛在古代,武威铜马足下的飞燕无疑是用来比喻良马之神 速,这种造型让人一看便知其意,所以铜马应直截了当取名为‚紫燕骝‛ 或‚飞燕骝‛,此名恰合古意,最为雅致贴切。
考题分析 [2001全国高考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0题。 铜奔马正名
作为中国旅游标志的东汉铜奔马是1969年在甘肃武威出土的,据云 当时被定名为‚马踏飞燕‛,也有学者引经据典,将其定名为‚马超龙 雀‛。最后可能因为众说纷纭,无奈之下取名为‚铜奔马‛。‚铜奔马‛ 一名虽然简明扼要,但有马无燕,未惬人意。最近有人在《光明日报》 上撰文,更考定此物应名‚飞廉铜马‛。其根据有二:一是《后汉 书·董卓传》中有‚飞廉铜马之属‛的记载,二是‚《三才阁会》里的 飞廉图,便是一只飞鸟‛。愚意此说更属不妥。 首先,《三才图会》一书乃明朝嘉靖、万历间人所作,且《四库提 要》认为其中采摭浩博,然间有冗杂虚构之病。其次,关于‚飞廉‛, 注家多有出入。《墨子·耕柱》云:‚夏后启使飞廉折金于山川。‛ 《史记·秦本纪》云:‚飞廉善走,父子俱以材力事殷纣。‛以上两书 显然认为飞廉是人。但是《淮南子· 亻叔真训》高诱注:‚飞廉,兽名, 长毛有翼。‛
高考语文现代文(社科类)小阅读
一般科普类(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 一般科普类(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 实用类(传记、新闻、报告、访谈、 实用类(传记、新闻、报告、访谈、社 科论文)、文学类(散文、小说、 )、文学类 科论文)、文学类(散文、小说、诗 、、戏剧 戏剧) 歌、、戏剧)
考纲要求:
考纲对现代文阅读的整体要求是“ 考纲对现代文阅读的整体要求是“能阅读一般社会 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 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 考查的形式:一般是选择题的形式。 考查的形式:一般是选择题的形式。 考查范围: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教育学、 考查范围: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教育学、心 理学、文化学、文艺学、历史学、语言学、哲学( 理学、文化学、文艺学、历史学、语言学、哲学(含 美学)等研究各种社会现象的科学规律的文章。 美学)等研究各种社会现象的科学规律的文章。 考查能力点:第一是准确理解的能力,包括准确理 考查能力点:第一是准确理解的能力, 是准确理解的能力 解文中的重要词语及重要句子的含义;第二是分析综 解文中的重要词语及重要句子的含义;第二是分析综 合能力,包括筛选与整合文中的信息, 合能力,包括筛选与整合文中的信息,分析文章的结 把握文章的思路,归纳内容要点, 构,把握文章的思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 思想,分析概括作者在文章中的观点和态度, 思想,分析概括作者在文章中的观点和态度,根据文 章内容进行推断与想象。 章内容进行推断与想象。
2、已然与未然——无时无刻 、已然与未然 无时无刻 “已然”是事物已经产生的情况,“未然”是事物 即将出现的情况。将“即将出现的情况”表述为“已经 产生的情况”,或将“已经产生的情况”表述为即将出 现的情况”。如: [对位信息] 医学研究委员会遗传学分部的布朗博士说: “表面看人类和老鼠显然没什么可比性,但其实它们像 我们一样常常生病,而且显示出同样的症状。”在一个 与人类基因组计划类似的计划之下,构成老鼠基因组的 两万种基因都已经排出序列。 [试题] 下列对“欧盟已经认识到老鼠遗传研究之中的无 [剖析 根据原文。“构成老鼠基因组的两万种 剖析] 剖析 根据原文。 穷潜力”的理解,不正确的—项是( )(福建卷第3题) 基因都已经排出序列” 基因都已经排出序列”,而C项却将其表述成 项却将其表述成 C.老鼠遗传研究将排出构成老鼠基因组两万种基因的序 了“将排出构成老鼠基因组两万种基因的序 列。 这就犯了将“已然”误作为“未然” 列”,这就犯了将“已然”误作为“未然”的
高考社科文小阅读
高考语文:社科类文本阅读科技文阅读每年高考必考,考查内容一般为科技领域的新发现和新发明,以及人类的最新研究成果,其中的新知识和新信息大都是通过概念、判断和推理传达出来,而考题的设计也基本上着眼于对它们的理解和分析综合。
当现代高考试题题型已经基本稳定的时候,其实高考试题也就进入了曾经的八股时代。
但是,相同的题型对于每一届高考考生来说,确是全新的,茫然,不知所措,所以,昔日的、实用的方法在经过一年一年的循环之后,依然风采依旧。
应对策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高考科技文考查学生什么?(筛选信息的能力)高考科技文并不注重考查考生对科技知识的了解或掌握情况,而是从语文读解的角度,考查考生对“ 高浓度信息” 的快速读解与把握的能力。
1、善于分析说明对象的特点,能够正确的分类和筛选。
2、能分析不同概念所指的差异,准确的鉴别,发现区别。
3、把握整体信息中心,分清信息间的主次、先后、属种、因果等关系。
4、能准确把握观点,并依据观点找出相应的依据。
5、能搞清作者或信息中评论人员持有的不同看法或观点,分辨出个体和整体,推论与定论,过去与现时、将来的区别。
(二)、高考科技文考些什么?(咬文嚼字的本事)1、对词语的理解(科技术语的认知、辨别)2、对句意的把握(中心句,作者或文中科研人员的看法、观点、推断的解读)3、对内容要点的提炼(筛选、分类信息)4、考查内容的推断与想象能力(对照、比较、辨别信息)(三)、了解命题人设计的“智力陷阱”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1、答非所问此种类型主要出现在对文中概念的理解上,如2004年高考全国II卷第7题,题目为“根据文意,下列对白鹤梁被誉为…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的原因,错误的一项是”。
题目要求很清楚,必须跟“第一”和“水文”有关,而选项D只回答了“其艺术价值”,而非原因。
2004年高考江苏卷第7题的选项,C项和D项并非解答题干涉及的“汽冰”这一概念,而是回答“形成汽冰的条件”。
2、强加因果来源此种情况往往会出现在推断题型中,如2004年高考天津卷第10题的A项“发展中国家实现技术跨越的结果,将造成先进工业化国家使用高成本的落后技术”,此句前句的“因”并不能合理推断出后句的“果”,故此结论错误。
高考语文社科文阅读答题技巧
高考语文社科文阅读答题技巧社科文阅读是高考语文必做题之一,也是高考生失分比较多的一道题目,那么这道题目该怎么做,有什么答题技巧或模板套路吗?社科文阅读答题技巧1社科文阅读怎么答一、选择题:涉及概念,判断,推理二、命题内容及形式:1、下列说法正确或错误的一项2、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3、下列说法支持或不支持××观点的一项4、下列句子属于或不属于××的一项5、对××理解正确或错误的一项6、下列解说正确或错误的一项三、解题方法:1、如属于曲解文意方面,则用比较印证法(找准区域,仔细比对),重在判断。
使用此法需注意:读题要特别仔细(“题枝”有的写为“题肢”或“题支”)题干与题枝比较题枝与题枝比较④题枝与文本比较2、如属于错误推导方面,则重在理解,用推理法。
思考方向大体如下:①或然还是必然②将然还是已然③个别还是一般④部分还是整体⑤是否强加因果⑥是否无中生有⑦是否张冠李戴2高考社科文阅读做题方法社科文是指研究各种社会科学的文章,包括经济学、历史学、教育学、语言学、美学等。
社科文近年已改为客观性选择题,归入第Ⅰ卷,分值及题量同科技文一样。
只不过每年只考一种样式,要么社科文,要么科技文。
据高考命题人谈,两者交替命题,但这个“交替”并不是绝对的你一年我一年,有时社科文会连考两年,科技文也会连续考。
所以,每年的复习,社科文与科技文都要有所兼顾。
这样做实际是进一步明确了考试阅读的方向:以获取信息为目的的阅读,将通过有关社会科学或自然科学类文章的阅读考查来实现,考查抽象思维能力,重点在理解和分析综合能力。
这种新的变化是随着高考考试内容改革的需要而确定的,它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今后几年高考发展的方向。
高考对社科文阅读能力的考查要求,具体包括以下七项:①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②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③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④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⑤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⑦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
社科类文考试内容及要求
一、考试内容和要求:社科类文阅读(现代文一)涉及的考点有:1、理解:1.1理解语句、句子在文中意思;1.2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1.3理解图表,用文字解释图表,完成图文转换;1.4筛选文中信息;1.5整合、概括部分或整体的文章内容;1.6概括说明对象的特征或规律;1.7概括文章中心、作者观点;1.8概括结构特点,梳理行文思路。
2、运用:2.1运用语文知识、依据语境、内容、进行排序、补充和判断等;2.2分析词、句、段在文中的作用;2.3分析所用材料、方法的作用;2.4分析文章各部分间的关系;2.5分析作者态度、写作意图;2.6分析文章的语言特点;2.7分析文章的表达方式、写作手法。
3、综合:3.1评价文章所运用的材料、方法的逻辑性;3.2评价文章内容、观点的意义和价值;3.3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3.4对指定问题进行探究,形成新的见解。
二、备考须知现代文阅读一,考查的是社科类作品的阅读,包括说明类、论述类、实用类三种。
近五年来以考查说明性文章或一轮性的时文为主,有时也会选用新闻报道、人物访谈、通讯或学术小论文等实用类文章。
近年来在选文和命题上体现了PISA 类考试的影响,开始侧重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对文本内容的学术性有一定程度的加强,由此也增加了对文本中的相关知识、观点、方法在语用方面的考查。
三、考试题型第一语段的社科类文本目前采用客观题与主观题并行的命题形式,前几年都是设置6题,17-18分,客观题一般都在2-3题,6分左右,2017年调整为5题,16分。
社科类文本的命题点一般设置为,从重点概念、关键句子的理解出发,进而梳理文章结构思路,弄清楚段与段之间的逻辑关系,分析材料和方法在文中的作用,关注作者观点和材料的一致性,最后整体把握文章的观点及其表达方式。
从近五年的高考题型梳理来看,词语语境义的理解、部分或整体的文章概括基本上是每年必考的经典题型,近年来社科类文本逐步加大了“分析文章的语言特点”、“分析文章的表达方式、写作手段”、“分析词、句、段在文中的作用”、“分析所用材料、方法的作用”、“评价文章内容、观点的意义和价值”等运用和综合维度的考查,而“理解图表,用文字解释图表,完成图文转换”则是新出现的考点,一定要重点关注。
上海专用2023年高考语文热点重点难点专练热点01社科类文本阅读训练含解析 (1)
热点01社科类文本阅读训练(建议用时:30分钟)1.选文注重文本内容的社会文化价值和人文特性,侧重于选取文化教育、文学艺术和历史学、经济、思想、哲学等方面的论述型的文章。
首先文化气息浓郁,文化特征明显,给考生以强烈的文化熏陶。
其次富有艺术品位,能够引导考生重视人格或艺术品格的培养。
再次关注人类的最新生存状态,包括科技与创新、新的消费观念等,紧贴考生生活实际。
2. 考点相对固定,命题形式相对稳定,调整幅度不大,定位更加清晰,命题难度适中。
2023年是新课改后上海第二次高考,将会在2022年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对考生把握总体论证思路、把握文章主要论点的考查。
一、考点解读1.“理解词语、句子在文中的意思”,可与“把握主要概念的内涵,梳理概念之间的关系”合并把握,主要是指词句理解。
即能结合上下文理解文章中提纲挈领的、过渡性的、总括性的等关键语句的潜在义、引申义、双关义、象征义、概念的内涵(特有属性)、概念的外延(包括哪些对象)等以及不同词语、概念的关系。
2.“筛选、整合文中关键信息,概括主要内容”可与“凭借对语言运用规律的把握,依据语境、内容,进行排序、补充、判断等”合并理解,主要是指信息筛选。
主要指根据试题要求对信息进行有目的的取舍来辨别选项信息的正误,能够筛选出与题目有关的语句进行摘要、组合、概括并重新表述。
“整合”指对原文信息根据题干要求进行筛选并进行组合表述。
3.“梳理文本的行文思路”,可与“分析文本的论证思路”合并理解,主要是指思路把握。
即能够根据文体的特点,分析文章的开头、结尾、段落层次、过渡、照应等的安排,分析作者如何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安排材料的逻辑顺序。
4.“用文字解释图表,完成图文转换”指能根据文章图表中的有关内容,分析材料中挖掘某些隐含性信息,找出图文对应信息,补充、概括、说明图表信息。
5.“根据文本内容进行推断,反驳或补充解释文本的观点”与主要是考查推断、探究能力。
是指对文中未有的信息或所论述的事物根据文意进行合理预测、推演、判断、探究。
“大多数环境学论著认为,人类大量排放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阅读答案及考点分析
“大多数环境学论著认为,人类大量排放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阅读答案及考点分析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大多数环境学论著认为,人类大量排放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导致全球气温上升,而全球变暖将使地球两极的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进而给人类的生存造成威胁。
但是,荷兰学者克罗宁博格所著的《人类尺度:一万年后的地球》一书中的观点,似乎可以让人稍稍缓解一下在气候变暖问题上的紧张感。
作者的基本观点是:当下发生的所有气候变化,从地球的立场出发,都是“正常运作”。
大自然的变化类似与四季交替,只不过是它的时间尺度要长得多。
根据作者的描述,大自然“春天”是在一万年以前开始的,那时,天气已开始转暖,曾经覆盖了当今人类广泛活动区域的冰层逐渐在阳光下融化,海平面上升,而人类祖先的生活方式则开始从渔猎转向定居农业。
到现在,人类已经处于“夏季,因此我们没有必要担心气温上升可能会带来的危害”。
“夏季”终将过去,这也是自然规律,只不过是要再等待一段漫长的时间,“秋季”才会来临。
那时海平面将会下降,而今天人们因为气温上升所引发的讨论也将随之结束。
克罗宁博格面对当前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以及由此造成的极端天气频繁、荒漠化加重、物种灭绝加速等情况,之所以显得十分淡定,在于他看待这一问题时使用了与众不同的时间尺度。
通常人们只考虑几十年或几百年的事情,并且一直在用这种人类的尺度去衡量大自然,结果每个人都为现在的气候最大值紧张不已。
其实,这在克罗宁博格看来只不过是大自然循环中出现的“一丝波纹而已”。
如果我们超越现阶段人类思考问题的尺度,观察一个漫长的周期,情形也许就不会那么令人沮丧了——那就是一万年的时间尺度,为什么要一万年的时间尺度?因为人类现在所处的地质时代开始于一万年以前;地质学的只是也告诉我们,类似月我们现在所处的温暖期一般不会超过一万年;大约一万年前爆发的火山目前都处在活动期等等。
与地质学应用的时间尺度相比,人类的尺度就不那么适用了。
这也难怪他要嘲讽因为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而变得异常焦虑的人民,“为什么要大张旗鼓地围着小周期内出现的现象团团转”?《人类尺度:一万年后的地球》这本书的观点有助于提升人类面对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所带来的挑战的勇气,正像作者所说的那样:穿着熊皮、拿着石斧的石器时代的人类尚且知道如何在冰期生存下来,我们难道无法运用现代高科技去解决海平面上升一米带来的后果吗?当然,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意识到,即使人类的活动对于全球气候变暖的作用微不足道,我们也不能从此以后就不加节制地区排放温室气候,大量地消耗资源和排放二氧化碳已经严重破坏了自然生态和人类的生存环境,所以克罗宁博格也表示,“我们应该节约能源”一保护有限的资源。
2023年高考语文试题新课标Ⅰ卷和新课标II卷比较分析-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备考
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新课标Ⅰ卷II卷)比较分析2023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共计八套。
由于所处区域位置不同,优惠照顾对象不同,各省高考制度不同,教育资源和教育基础不同,因此各省市高考试卷使用类别也存在差异。
高考试题难度也不一样。
全国一卷难度较大,一卷难度系数一般在6.25;全国二卷难度较小,二卷难度系数一般在5.25。
全国一卷主要面向高等教育不发达的东部和中部地区;全国二卷主要面向西部等少数民族教育不发达地区。
1、自主命题卷地区,第1档地区(优惠模式):北京、天津、上海使用自主命题卷的省份有:北京、天津、浙江、上海。
其中上海高考时间为2023年6月7日-9日,总共2天半。
北京、天津、浙江高考时间为2023年6月7日-10日,总共4天。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浙江省语文、数学和外语由原来的自主命题改为由教育部统一命题,选用全国新高考Ⅰ卷。
其他各科均由浙江省自主命题;自主命题的各科考试性质均属全国统考。
2、全国甲卷地区使用全国甲卷的省份有:四川、云南、贵州、广西、西藏。
其中西藏高考时间为2023年6月7日-9日,6月9日上午需参加藏族语文科目考试。
四川、云南、贵州、广西高考时间为2023年6月7日-8日,总共2天。
但是甲卷难度大,而四川、云南、贵州、广西、西藏均是西部地区。
3、全国乙卷地区,第2档地区(优惠模式):宁夏、青海、吉林使用全国乙卷的省份有:河南、山西、安徽、甘肃、吉林、宁夏、陕西、江西、青海、内蒙古、黑龙江、新疆。
其中河南省是高考最艰难的省份。
但是,河南等省未必得到优惠。
简直是地狱模式。
其中江西、青海、内蒙古、黑龙江、新疆高考时间为2023年6月7日-9日,6月9日上午需参加技术考试或少数民族语文科目考试。
其中河南、山西、安徽、甘肃、吉林、宁夏、陕西高考时间为2023年6月7日-8日,总共2天。
但是,高考前,安徽中途易辙,改用语文新高考全国II卷。
4、新高考I卷地区使用新高考I卷的省份有:广东、福建、湖南、河北、江苏、湖北、山东。
2023年高考语文真题试卷新高考II卷(教师讲评用卷)
2023年高考语文真题试卷(新高考II卷)一、现代文阅读 (35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材料一:搞好调查研究,一定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广泛听取群众意见。
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是获得正确认识的源泉,也是检验和深化我们认识的根本所在。
调查研究成果的质量如何,形成的意见正确与否,最终都要由人民群众的实践来检验。
毛泽东同志1930 年在寻乌县调查时,直接与各界群众开调查会,掌握了大量第一手材料,诸如该县各类物产的产量、价格,县城各业人员数量、比例,各商铺经营品种、收入,各地农民分了多少土地、收入怎样,各类人群的政治态度,等等,都弄得一清二楚。
这种深入、唯实的作风值得我们学习。
领导干部进行调查研究,要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深入田间地头和厂矿车间,同群众一起讨论问题,倾听他们的呼声,体察他们的情绪,感受他们的疾苦,总结他们的经验,吸取他们的智慧。
既要听群众的顺耳话,也要听群众的逆耳言;既要让群众反映情况,也要请群众提出意见。
尤其对群众最盼、最急、最忧、最怨的问题更要主动调研,抓住不放。
这样才能真正听到实话、察到实情、获得真知、收到实效。
调查研究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树立求真务实的作风,具有追求真理、修正错误的勇气。
现在有的干部善于察言观色,准备了几个口袋,揣摩上面或领导的意图来提供材料。
很显然,这样的调查是看不到实情、得不到真知、做不出正确结论的。
调查研究一定要从客观实际出发,不能带着事先定的调子下去,而要坚持结论产生在调查研究之后,建立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
对调查了解到的真实情况和各种问题,要坚持有一是一、有二是二,既报喜又报忧,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
(摘自习近平《谈谈调查研究》)材料二:社会科学并不拥有像自然科学一模一样的实验室,那是没有人能否认的。
但是,如果说社会科学研究者并不能控制他所要观察的现象,那也并不完全正确。
其实不过是控制的技术问题,而不是能不能控制的问题。
在物理实验里用斜面滚球来实验引力,斜板这实验因子并不影响所要观察的引力现象,因为实验者在计算球动的速率中会考虑到这斜板的因子——换一句话,所谓实验并不是孤立现象,而是把所有发生作用的因子都加以充分考虑的意思。
2020版高考语文高职总复习教材课件:现代文阅读 第1章 科学类作品阅读 2、社会科学文阅读(共52张PPT)
从上表可知,2013年到2015年以及2018年,高职高考中均考 查了社会科学类的阅读文章,分值稳定,题型也基本稳定。 命题趋势:
社科文阅读也是以获取信息为目的的阅读,主要考查抽象
思维能力,重点在理解和分析综合能力。从历年的阅读材料可 以看出,都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在2020年的高职 高考复习中,考生对社会科学类的文章要多加练习。
【考纲解读】
根据2018年《广东省高职高考<语文>科考试大纲》可知, 现代文阅读材料选自课外,其中考查的内容包括以下八部分: (1)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 (3)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4)分析文章的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5)归纳文章的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6)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7)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 (8)鉴赏文学作品中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社会科学文考查的重点与自然科学文一样,都是考纲中的 前四点。
【答案】 A 【试题分析】 B项作用是防风;C项是在建造前,而不是入住前; D项在倒数第二自然段中找答案,上溯到明代的屯田军户是错误的,只 是保留着那时代的一条街。
【对点训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文化的美丽精神 宗白华
全文见书本229页~230页
1.关于“中国人本能地找到了事物的旋律的秘密”,下列表 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发现宇宙秘密的能力是中国人所独有的,被泰戈尔认 为是中国人的一种极其伟大的天赋。 B.中国古代哲人找到的“事物的旋律的秘密”不是科学 权力的秘密,而是表现方法的秘密。 C.中国古代哲人把找到的宇宙旋律的秘密渗透进现实生 活,创造着社会的秩序与和谐。 D.中国古代哲人仰观俯察宇宙秘密的目的,并不是像西 方哲人那样想获得“科学权力的秘密”。
社科文阅读训练两篇
些 清 廉 程 度 较 高但 政 治环 境 相 对 保 守 的 国度 里 .
领 导人 退 出之 后 . 乎 就 在 公 众视 线 里 消 失 . 几 最新 的 一例 就 是 日本 前 首 相 小 泉 纯 一 郎 .据 说 美 国一
力投 身 于公 共 事 务 .相 当 于把 智 慧和 能 力作 为 一
项 远 期 资本 投 资 于 芸 芸 众 生 的 眼 球 里 .待 他 日没
有 了公 职 的 束 缚 时 .就 可 以回 收 令 人 瞠 目结 舌 的
投 资 收 益 , 投 资 , 获 益 。 据 说德 国前 总理 施 罗 再 再 德 担任 总理 的 月 薪 不过 几 千 欧 元 .租 不 起 政 府 提
穗数 外字 司 高考 语 文
家庭 妇女 是 他 最 大 的票 源 。 现 在 风 采 不 减 当年 . 他
其形 象在 高度 商 业化 的今 天 依 然 具 有 相 当 大的 广 告 产 品开 发 价 值 。 而 这 也是 收入 增 长 最 快 的 领 域 之 一 。这 就 难 怪 克 林 顿会 为 某 中 国酒 业 作 广 告 代 言人 ,而 布 莱 尔会 旋 风 般 出现 在 中国 东莞 一 个 地
是不再使用一 些标明“ 中国 制 造 ” 塑料 、 属 和 的 金 木 制 产 品 。我 们 保 留 已经 拥 有 的 “ 国制 造 ” 产 中 的
品 . 不 再 购进 任 何 新 产 品 而
这种 驱 逐 行 动 不 是 中 国的 错 我 们 生 活 中充 斥 着 来 自中 国的 各 种 东 西— — 玩 具 、 小玩 意 和 1 0 美 元 一 双 的童 鞋 。 时 , 也 担 心 流 失到 海 外 的 就 有 我 业 机 会 或 者有 关侵 犯 人 权 的 报 道 .但 价 格 最 终 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