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头皮静脉穿刺的护理体会
提高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的护理体会
家属对儿科护士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 , 孩子的任何不适使得 他们心焦 , 心烦 , 往往要求护士输液时要 “ 一针见血 ” 因而如 , 何提高A J 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 , ,L 一直是儿科 护理工作者在
探 讨 的 问 题 之 一 , 将 多 年 在 儿 科 工 作 的 护 理 体 会 总 结 现
见 原 因 。 2 头 皮静 脉 穿 刺 前 准 备
3 保 证 穿刺 成 功 的 体 会 3 1 操 作 台不 宜太 高 . 操 作 者 的身 体 中 心 与 需 穿 刺 的 血 管 垂直 , 利于穿刺成功。 有
3 2 穿刺方 法 一般 选择血管 离心方 向, . 在距离穿刺 静脉 准备 专门的穿刺治 疗室 , 最好 白
提 高小 儿 头皮 静脉 穿刺 成 功 的 护理 体 会
王海玲
【 摘要】 静脉输液是儿科临床常用 和主要的治疗方法 , 小儿头皮静脉 穿刺 成功率是衡量 儿科 护士
实 力 的一 个 重要 指标 , 配合 小 儿 治疗 和 抢 救 的重 要 手 段 , 以提 高小 儿 头 皮静 脉 穿 刺 成 功 率 也 是 减 少 是 所 护 患矛 盾 的 一个 重 要 因素 。
最 清 晰 点 0 3c 左 右 , 据 血 管 深 浅 与 头 皮 成 5 ~1 。 人 . m 根 。 0刺 皮 肤 , 挑 起 针 头 进 静 脉 方 向徐 徐 刺 入 至 见 回血 , 速 打 开 稍 迅
2 1 创造 良好穿刺环境 .
天选用 自然光线 。注意要配备特殊 照明设施 , 消除夜 间光线
穿刺成 功后也影响胶 布 固定 , 一定 要做好家 长思想 工作 , 剔 除穿刺部位毛发 , 充分暴露穿刺局部皮肤 , 注意避开受损 、 感 染及骨 隆突处皮肤。注意皮肤 消毒时用 7 % 的酒精多次涂 5
小儿 头皮静脉穿刺的体会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的体会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药物由静脉输入已成为治病的重要手段。
尤其是4岁以下患儿,为了能使他们早日恢复健康,在治疗中常采用头皮静脉输液。
一针见血率的高低,穿刺的成功与失败,是直接关系到患儿转危为安的关键。
在某种意义上,患儿家长对治疗工作是否认可,特别是在抢救重症脱水、心跳呼吸骤停患儿更为重要。
现将多年来对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的体会总结如下。
1 静脉穿刺成功的有关因素1.1操作者的情绪操作者本身情绪好坏对静脉穿刺的成功起着重要作用。
因此,操作时要集中精力,保持沉着冷静的态度。
同时耐心做好患儿及家长的思想工作,使家长主动配合,取得合作。
静脉再细再小,难度再大,难穿刺,也能得到可喜的结果,一针见血的成功率较高。
反之,如以上因素处理不当,患儿烦躁挣扎,家长唠叨,操作者便产生烦恼情绪,直接影响着一次穿刺的成功。
1.2穿刺时的正确定位操作者必须熟悉头皮静脉的解剖位置。
静脉的粗细及静脉的弹性好坏,直接影响着穿刺成功率。
因此,操作者应对患儿的整体状况,血管条件有充分的估计,尽量选择静脉直、弹性好、较充盈的,这样一针见血穿刺成功率较高。
1.3穿刺时的其他条件操作时尽量在光线充足而适宜的条件下进行。
因为光线暗,静脉本身条件又差,就难以穿刺成功。
光线太强,皮肤带来反光,也会影响一针见血穿刺的成功。
另外,穿刺前皮肤准备必须干净、彻底。
范围一般在5cm×5cm为宜。
同时检查针头是否通畅,针尖斜面是否适宜。
斜面太长,容易刺破血管,斜面太短,不够锋利,不易穿刺使疼痛加剧。
2 穿刺方法穿刺时针头必须稳、直、准、深浅适宜,一般沿血管壁进入0.3cm左右后抬高针柄,针尖再进0.l~0.2cm,有轻微落空感即可。
有时患儿哭闹时因静脉回流压力上升,头皮静脉血管会有一次短暂充盈过程,这时也能顺利完成穿刺成功率,见有回血即可。
对一些重症脱水,循环差的患儿如何判断头皮针是否在血管内,可轻挤压头皮针抽回血或注入少量液体,如有回血或局部不肿胀提示穿刺成功。
浅谈小儿头皮静脉穿刺体会
浅谈小儿头皮静脉穿刺体会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是儿科护士的一项基本技术操作,是临床给药的一条重要途径。
小儿头皮静脉十分丰富,浅而易见,不易滑动,易于固定,且不影响其他诊疗和护理工作,故患儿滴注多采用头皮静脉穿刺术。
成功的静脉穿刺更是赢得患者信任的关键,也是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标志。
现将本人对小儿头皮静脉穿刺输液的体会总结如下:1提高成功穿刺率的前提首先是护理人员要保持愉快自信的心情,集中精力,相信自己一定能成功,选择自己认为最有把握的血管进行穿刺;其次操作前必须先做好患儿家属的思想工作,以免因患儿哭闹、家属紧张不配合而造成穿刺时精力不集中,所以给患儿输液前多给表扬和鼓励,尽量取得患儿的合作。
专心于每一次穿刺,树立穿刺成功的信心,才能提高穿刺成功率。
2操作步骤与技巧指导患儿家长做助手帮助采取正确姿势,将患儿头部在枕头上放稳,操作者在患儿头部一侧,助手站在患儿足端,两手扶住头部,固定肢体头部。
然后选择好患儿的血管,根据需要剃去局部头发,按常规消毒皮肤待干,再次检查空气是否排尽,且用少量液体湿润针头,起润滑减少穿刺阻力的作用。
用左手拇指、食指分别固定静脉两端,右手持针,针面向上,进针角度为10度左右,迅速刺入皮下,要稳而准,用力不宜过猛,否则易穿破血管,见回血后沿静脉稍向内推进并立即固定。
如果是一条很清楚、充盈度也很好的血管,由于进针过快或患儿头摇动等原因,虽然有回血,但是松开调节器却隆起“小包”,那是穿破了血管壁,可以关闭调节开关,按压一会,不要将针头拔出,再慢慢平行前进,见回血后松开调节开关,再观察点滴顺利时,则证明穿刺成功。
3穿刺后注意事项妥善固定针头,穿刺成功后首先用两条胶布固定于针尖部位皮肤,防止针尖左右晃动刺穿血管,可视不同情况在针柄下适当垫棉球,以保证针柄与针尖保持水平,另用一条胶布围绕针柄尾部交叉固定至针尖部位,再用一条胶布将连接针头的细管盘曲后平贴妥善固定。
即便患儿哭闹扭动,针头也不易滑动脱落。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操作体会
事先就要主动做好家属思想工作 , 以取得家属 的理 解和配合 ,
便 于 能顺 利 地 完 成 f J静 脉 穿 刺操 作 任 务 。 l L ,
参 考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献
[ ]施 莉 , 靖 . 胖 4 J 头 皮 静 脉 的 穿 刺 方 法 . 头 医 学 ,0 5 2 1 施 肥 ,L 包 2 0 ,9
光线不好 , 过强或过暗 , 对护士判 断静脉走 向很有影 响 , 以 所 应该调整患儿 的头部位置 , 固定患 儿头 部 , 加上 得力 助手适
当 的压 缩 患 儿 , 可 大大 地 提 高穿 刺 成 功 率 。 这 23 选择适当部位 . 通 常选用 两颞 部及 前额 , 其是 前额 尤
・
7 6・
医学创新
2 1 8月 0 0年
第 7卷第 2 4期
Mei l noai f hn ,u ut2 1 , o 7N . 4 d a Invt no i A gs 0 0 V 1 o2 c o C a . .
・
护 理 园 地
・
小 儿 头 皮 静 脉 穿刺 操 作 体 会
周春 霞
叉 , 3条 固 定 针 眼 棉 签 , 4条 盘 旋 塑 料 管 , 5条 将 塑 料 第 第 第 管 固定 在患 儿 耳 朵上 或粘 在头 发上 。
2 1 准备物 品合适 .
穿刺前应 根据小儿 静脉 特点及静脉 情
况 选 择 适 当 的针 头 , 重 复 使 用 硅 胶 头 皮 针 可 选 择 4号 或 4 可
提高治愈率 , 降低死亡 率 的关键 时期 。因此 , 为一 项最基 作 本 的护理操作项 目, 熟练 掌握 操作 技术及 操作 技 巧, 临床 对 护理工作者来说 十分重要 。能否熟 练进 行f J 头 皮静 脉穿 l L , 刺, 己成为医护关注的交点 。
小儿头皮静脉留置针穿刺与护理体会
5 . 取花样 多变 的多种治 疗方 案 ,由少到多 能够使 患儿 的治疗 兴 . 3采 5 趣进 一步 的增加 如使用 电脑游戏与 弱视治疗相 结合 的方法 ,使治疗
过程 变得趣 味性 、娱乐性 ,这样 患儿更容易接受 并乐=治疗 。 F 56有 效的心理护理 . 5 . 除患儿 恐惧心理 .1消 6 患儿 在来 院就 诊前最 先产生 的心理反 应就是恐惧 ,其主 要的表 现 为 哭闹 、拒绝配合 检查 、拒 绝治疗 ,造成这一心 理的主要 原 因包括 :
虱眶|国—固同
2 1 年 3月第 1 卷 第 8 02 0 期
・
临床护理 ・ 2 4 5
为对 患儿 的治疗情 况有 系统 的了解 ,建立 弱视健 康档案 ,档案 中 需要 对患儿 姓名 、年 龄 、性别 、住址 、弱 视类型 、视 力、屈光度 、眼
患 儿积极配合 治疗则 需要 给予表 扬和鼓励 ,使 其恐惧心理 得到消 除, 保持愉快 的情绪 。 5 . 消除害羞 、怕丑心理 .2 6
适 应等 ,通常 会拒带 眼镜 或者是 眼罩 之类的 。因此 ,这就需要 家长和
幼师 、学校之 间进 行很好 的沟通 :逐渐 的让其他 的小朋友 、同学不要 去 取笑这些 戴 眼镜 、眼罩 的下朋友 、 同学 [ 8 ] 。与此 同时 ,家长在 对孩
子进行 耐心 的说服 教育 ,经过一定 的时间之后 ,孩子就会慢慢 的接受
[] 许 奕如 . 干 预对 4 J 弱 视治 疗 依 从性 的影 响 [ . 实 践, 2 护理 ,L J 护理 ]
2 1()2 -2 0 18:12 .
[] 汪君 , 清 华√L 弱 视 训练 失 败 的原 因及对 策 [] 南 国 防医 3 李 童 J_ 华 学杂 志,08 26:l 2 2 0, () 8 . 2 8一 [] 李 风娣 . 儿童 的社 区护理 :预 [ . 护士 , 0 , 7: —5 4 弱视 f J家庭 ] 2 7 () 58 . 0 5 8 【] 吕万 丽 , 晓兵 , 玲 对 弱视 恩 儿 家长 进行 健 康教 育 体 会 [ 冲 5 刘 李 J ] 国误 诊学 杂 志, 0, 8: 6 -92 2 8 ()1 116 . 0 8 9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的护理体会 周卫华 苏艳玲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的护理体会周卫华苏艳玲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是临床抢救和治疗小儿疾病的重要措施之一,也是临床护理工作的难点之一,小儿好动,血管细,穿刺难度大,小儿输液家长对护士要求高,增加了护士的心里压力。
如果不能及时穿刺成功,将直接影响对小儿的抢救与治疗。
因此,成功的静脉穿刺是减轻患儿痛苦赢得患儿家长信任的关键。
1.穿刺部位的选择:根据年龄选择部位对一个月内的新生儿首选额正中静脉、颞浅静脉。
婴儿期随着年龄的增加,皮下脂肪增多,四肢显露不明显,此时多选择额正中及颅骨缝间静脉。
幼儿期随着年龄的增长,头皮静脉逐渐隐退,故在此期采用四肢静脉相对多,此外幼儿期好动,注射常出现滑针、肿胀等现象,操作中应注意做好固定。
2.头皮动脉与静脉鉴别方法2.1动脉触诊有波动感,啼哭时无明显充血扩张,呈弯曲状,一般较粗,外观呈紫红色,管壁厚,不易压瘪,易滑动,液体注入时周围组织立即变白,滴入需加大压力,血液呈离心方向流动。
2.2静脉触诊无波动感,啼哭时充血明显,呈树枝状,一般较细小。
管壁薄易被压瘪,但较固定,不易滑动,外观呈浅蓝色,液体滴入流畅,血液多呈向心方向流动。
3.穿刺前具体措施3.1穿刺前应与患儿及其家属进行沟通,消除顾虑,以取得其信任及配合,固定好患儿,不让其身体扭动。
因患儿一般怕针,易哭闹、挣扎。
所以固定患儿对穿刺尤为重要。
让患儿仰卧于治疗台上,头底垫以治疗垫,操作者立与患儿头端,助手或家属立于治疗台旁,用两肘约束患儿躯干及四肢,两手固定头部。
3.2保证光线充足,选择合适的头皮针.光线的强弱及照射的角度可影响穿刺的成功率,光线太强使操作者瞳孔收缩,光线暗淡使瞳孔散大,视线不清。
因此明亮的自然光线是最理想的光线。
静脉显得清晰,护士也不会感到疲劳。
在阴雨天或夜晚可用日光灯来照明,将日光灯置于输液者前方,稍偏左侧,距离为50厘米为宜,以保证充分的照明,为穿刺成功提供必要的条件。
选择头皮针的大小根据患儿病种、年龄、静脉粗细及深浅而定,对于1-3岁小儿临床上一般选择4-5号半头皮针,对于新生儿或因多次输液治疗头皮静脉易刺破者易选用4号针头。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术及护理
z J 头 皮 静 脉 穿 刺 术 在 儿 科 临 床 治 疗 抢 救 中 , 一 项 常 量 做 到~ 针 见 血 , ]L , 是 减少 患儿 的痛 苦 , 免 各 种 不 利 于患 儿 的恶 避 规 的 、 为重 要 的 护 理 技 术 操 作 。我 在 儿 科 工 作 多 年 的 护 理 性 穿 刺 。 尤 实践 中 , 谈 如 下 体会 。 浅 穿 刺 前 要 做 好 患儿 家属 的沟 通 工 作 。有 的 家 长 看 到 患 儿 1 首 先 要掌 握 头 皮 动 、 脉 的 区 别 静 要进 行 静 脉 补 液 , 十分 心 疼 , 分 焦 急 , 泪汪 汪 , 护 士 未 能 万 眼 见 小儿头皮动、 静脉 极 为 丰 富 , 枝 甚 多 。静 脉 外 观 呈 微 蓝 针 见 血 , 至 指 责 护 士 , 样 给 操 作 者 带 来 紧 张 和 压 力 。 因 分 甚 这 色, 无搏 动 , 浅表 易见 , 易 滑 动 , 于 固 定 。动 脉 外 观 呈 正 常 此稳 定 家 属 的 情 绪 , 到 家属 的 配 合 很 重 要 。对 过 分 紧张 的 不 易 得 皮 肤 色 , 搏 动 、 壁 厚 , 易 压 瘪 , 滑 动 。小 儿 的 动 脉 相 对 家 属 应 让 其暂 时离 开 。 有 管 不 易
中, 回血 好 , 输 入 高渗 液 或 升 压 药 易 发 生组 织 坏 死 。 为避 免 儿 头 皮 静脉 穿 刺 不 是 一 件 难 事 。 如
护理园 地
【 中图 分 类号 ] 4 68 R 4 .
黧 6 i , E J
吴 爱 菊
【 献 标识 码 】 文 A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体会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体会摘要:目的:总结关于改进小儿头皮静脉穿刺和固定方法的体会,为临床中提高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提供参考。
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头皮静脉穿刺的患儿180例,按照随机对照的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
对照组患儿采取传统穿刺及固定方法,观察组患儿采取改进的穿刺及固定方法,比较两组穿刺成功率。
结果:对照组患儿穿刺一次成功率为83.3%(75/90),观察组患儿穿刺一次成功率为96.7%(87/90),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采用改进的穿刺及固定方法进行小儿头皮静脉穿刺,能够显著提高穿刺成功率,患者满意度提升,避免了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关键词:小儿头皮静脉穿刺固定成功率【中图分类号】r-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424-02近些年来儿科患者输液量逐年增加[1],这是由于当今父母多是独生子女,缺乏护理孩子的经验及常识,孩子一生病多不知所措,而婴幼儿多不能配合口服药物,且具有一定风险,所以常需要静脉给药。
而儿科常用的给药方式为头皮静脉给药,儿科护理工作繁重、难度大、风险高,患儿家属要求相对较高[2],部分小儿头皮静脉穿刺具有相当难度,因此常常由于穿刺不成功造成医疗纠纷。
笔者在小儿头皮穿刺过程中总结了一些体会,并对传统的穿刺及固定方法做了改进,取得的效果令人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6月-9月来我院进行头皮静脉输液的患儿180例,按照随机对照的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
观察组90例患儿,男42例,女48例;年龄6个月-48个月,平均13月±6月;上呼吸道感染36例,腹泻5例,疱疹性咽炎19例。
对照组90例患儿,男44例,女46例;年龄5个月-46个月,平均年龄12月±6月;上呼吸道感染38例,腹泻6例,疱疹性咽炎16例。
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病情方面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小儿静脉输液的护理
小儿静脉输液的护理小儿静脉输液是临床给药的重要途径之一,同时也是抢救危重患儿的一个重要手段,是儿科护理工作中一项不可缺少的基本操作,其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医护质量、患儿康复及护患关系。
现将我们对小儿静脉输液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头皮静脉穿刺1.1选择血管正确选择血管,掌握进针手法,争取穿刺一次成功,减轻对病儿反复穿刺带来的痛苦。
对空虚不充盈的血管,穿刺前可用局部按摩、热敷及指压等方法,尽量让血管充盈。
年龄小于2岁的患儿,由于头部皮下脂肪少,静脉清晰表浅,血液可通过侧支循环回流,故可首选用头皮静脉穿刺。
对毛发较多的患儿可以用备皮刀刮掉穿刺部位的毛发。
2岁至5岁的患儿由于头部皮下脂肪增厚,头发厚密,血管不清晰,不利于头皮静脉穿刺,可选择额正中静脉、眶上静脉、颞前静脉穿刺。
5岁以上的患儿可选择四肢,特别是手背较粗直、弹性好、不易滑动的血管穿刺。
1.2 选择针头若患儿血管太细,应选择较小号头皮针,对需长期穿刺、血管条件不好的患儿,可用静脉留置针,以减少穿刺次数,保护血管。
方法:确定穿刺点常规消毒后,左手固定穿刺血管,右手持针柄,针头斜而朝上以30°角刺入皮肤,向心性穿入血管,见回血后右手持针翼,顺血管走向将套管置入2cm,同时左手持针柄退出部分针芯,左手指压住穿刺点远端血管,食指拇指固定针栓,右手退出针芯,连接输液管,用胶布固定。
1.3 固定针头穿刺成功后固定针头是关键,由于患儿哭闹、好动、不配合,且因输液速度慢,所需时间长,往往是穿刺成功后难以维持至输液结束,出现局部药物外渗,常需重复穿刺,增加了患儿的痛苦,所以穿刺后固定针头极为重要。
头皮静脉穿刺固定方法:左手拇指固定针柄,用3~4条胶布固定,头皮针小辫绕圈后用1条短胶布固定。
如遇患儿因天热或哭闹出汗较多而影响胶布固定时,应将汗抹干净再固定,再用头围固定法,用带松紧带头套,套入头部,固定于穿刺点所粘胶布之上。
如穿刺部位在四肢,加用小夹板进行固定,但不可固定过紧,以免影响局部血运。
小儿头皮静脉针穿刺心得体会(范本)
小儿头皮静脉针穿刺心得体会小儿头皮静脉针穿刺心得体会熟练掌握小儿静脉头皮针的穿刺技术,尽量减少穿刺给患儿带来的痛苦,使患儿早日康复。
选择不易滑动,便于固定,不影响患儿活动的头皮静脉,选择型号合适的头皮针,采用直刺法和斜刺法,穿刺成功后三条胶布固定,另加一条胶论文格式论文范文毕业论文【摘要】熟练掌握小儿静脉头皮针的穿刺技术,尽量减少穿刺给患儿带来的痛苦,使患儿早日康复。
选择不易滑动,便于固定,不影响患儿活动的头皮静脉,选择型号合适的头皮针,采用直刺法和斜刺法,穿刺成功后三条胶布固定,另加一条胶布将输液管固定于患儿耳朵上。
采用如上方法之后,小儿头皮静脉针穿刺成功率高。
正确选择穿刺部位及合适的头皮针和手法等,可以很好地实行小儿静脉穿刺。
【关键词】头皮静脉针;穿刺;小儿小儿头皮针输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与成年人静脉穿刺相比,小儿头皮针静脉穿刺有较高的难度及技巧,现将我们二十多年来在临床工作中对小儿头皮针静脉穿刺的体会总结如下。
1 正确选择穿刺部位由于患儿哭闹,不合作,因此在选择静脉穿刺部位时,要根据年龄、疾病特点估计治疗时间的长短,尽量选择不易滑动,便于固定不影响患儿活动的静脉血管作穿刺部位,如小儿头皮静脉,血管中的颞浅静脉,额、耳后静脉,小儿手背、足背的浅表静脉等。
2 选择合适的头皮针选择头皮针的大小是根据患儿病种、年龄、静脉粗细及深浅部位而定,对于1~3岁患儿,临床上一般选择4~5号半头皮针,对于新生儿或因多次输液治疗,头皮静脉易刺破者,宜选用4号针头,对于小儿秋季腹泻或较大患儿宜选用5号半针头。
3进针手法4固定方法临床正常采用三条胶布固定,即一条固定在覆盖针眼的无菌棉球上,第二条折起针柄交叉固定,第三条将针柄后的塑料管盘曲后固定在针头旁边。
浅析小儿头皮静脉留置针穿刺技巧与护理体会
惧、 抑郁等负性情绪 , 然而积极 的情绪 则会使 患者的疼痛敏感 性降低 。所 以当护 士面对患者疼痛时 , 首先 要耐心倾 听 , 鼓励
患者表达其疼痛感受 , 以同情 、 安慰和鼓励 的态度理解患者疼
痛时的行为反应 , 以获得患者的充分信任为基础 , 耐心且细致 的向患者解释疼痛的原因及规律性 , 并采取转移注意力 、 音乐
的方式。一人 约束 头部 , 一人约束双膝 的方法 , 并适 当约束患
儿双手 , 以防抓脱 留置针。 2 6 选择好静脉 : . 选择 的血管要 柔软 、 粗直 、 于触及 、 易 充盈
4 3 1 液体渗漏 : . . 血管选择不当 , 进针角度过大或 过小 , 固定 不牢, 患儿骚动不安 , 外套管未完全送入血 管内等原 因均可 导 致 液体外渗 J 。轻者出现局部肿胀 、 疼痛 , 重者 出现局部组织
的影 响 而 导 致 穿 刺 失败 , 此 , 者 对 2 1 年 1月 ~ 0 1年 6 为 笔 01 21
月住院患儿使用静脉 留置针情况进 行观察 , 并结合 自己的多 年实践经验 , 总结 了如下一些 提高小儿 头皮静 脉 留置针 穿刺 成功率的要素和护理方法。
1 资 料与 方 法
2 23 全 喉切 除术 的患 者大多在术 后半年左 右开 始进行语 .. 言康复训 练… : 在住 院期 间还不允许 作发声 训练 的患者 因为 盼望疾病快速好转 , 盼望早 日恢复发声功能 、 日与人进行话 早
语沟通 、 日回归社 会 , 以此时的患者往 往 比较急 躁 , 早 所 并且
版 社 ,0 3 29 2 0 :1.
[ ] 尤 黎 明 .内 科护 理 学 [ .北 京 : 民卫生 出版 社 , 2 M] 人
小儿头皮静脉针穿刺心得体会
小儿头皮静脉针穿刺心得体会作为小儿护理的一项基本技能,头皮静脉针穿刺是一项较为重要的医疗操作。
在实践中,需要特别仔细认真地操作,以保障小儿安全。
作为一名从业多年的小儿护士,我总结了以下一些经验和心得,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
一、准备工作必不可少在进行头皮静脉针穿刺之前,准备工作至关重要。
我们需要准备好一些必要的设备工具,以及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具体如下:1. 工具准备在进行针穿刺操作之前,我们需要准备好以下工具:•一次性手套,用于保证手部卫生。
•65%酒精棉球或消毒液。
用于对穿刺区域进行消毒。
•消毒垫,用于防止穿刺时发生感染。
•无菌盒,用于放置穿刺器械。
•头皮静脉针及无菌生理盐水注射液。
2. 防护措施在进行头皮静脉针穿刺时,我们还需采取一些防护措施,以保证医护人员与患儿安全。
•医护人员应戴口罩和护目镜,避免口鼻分泌物喷溅到穿刺区域。
•确保穿刺时操作环境清洁卫生,保证小病房的整洁。
•穿刺结束后,注意将所有手术室垃圾装入密闭袋,确保无菌要求。
•穿刺后,患儿及时清洗头发,防止感染。
二、小儿情绪掌控很重要小儿头皮静脉针穿刺操作对小儿来说比较痛苦和恐怖,为了使小儿不会因此受到额外的痛苦,我们需要采取心理抚慰,带着微笑表述让其感受到安全感,以上是为了使其获得更好的战胜恐惧感和经历舒适体验。
因此,我们需要经常与小儿及家属进行沟通,调动小儿积极性,让小儿放松心情,消除恐惧感。
我们也可以用一些适合小儿年龄和个性的儿童故事书,小玩具、绘本等向小儿做指引,激发小朋友的注意力,将其情绪转移去快乐、舒适的事物上,从而帮助小儿成功渡过此次头皮静脉针穿刺治疗。
三、穿刺操作技能诀窍在具体的头皮静脉针穿刺操作中,我们还需掌握一些技巧。
1. 纵向紧握法在进行头皮静脉针穿刺的时候,我们可以采用纵向紧握法,将小儿头部轻轻向上提起,使局部皮肤饱满,便于针头穿刺。
在针尖插入皮肤后,不立即注射生理盐水或液体,要缓缓向后推进,只有确保穿刺成功后,再轻轻注射生理盐水或液体,防止穿刺过程中的小气泡。
提高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的体会
静脉 穿刺是 儿科 临床 护理 工作 中最 常见 和最 主要 的技 术操作 之一 。现将 作 者在 临床 护理 工作 中提 高A J 头皮 静脉穿 刺成 功 率 的方 法 报告如 下 。 ,D
用拇 指指 腹平 行 压 棉 球 于穿 刺 点 , 余 四指 分 开 其
抓握 头部 以增 加 着 力 点 , 而 不会 因患 儿哭 闹棉 从 球脱落 增加 出血 、 皮下 青淤 等现 象 , 利于保护 血 有 管[6, 4 J 便于 反复 穿 刺 发 挥 其 有 限 的穿 刺 部 位 的 -
2 结 果
采 用上述 方法 处理 小儿 头皮静 脉穿 刺 中的难
部两侧 的静 脉 , 般 有 明显 的静 脉 沟 、 一 弹性 好 , 但
静脉 隐匿深 浅 度不 易 掌 握 , 中途 易 出现渗 出 。有
部位渗 漏 、 肿 。途 中加强 巡视 , 水 配制 药液剂 量要 准确 , 意查 对 制度 , 格 遵 守 无菌 操作 , 注 严 避免差
错 事故 的发 生 。观 察 有 无输 液 不 良反应 , 时更 及 换输 液瓶 , 针 采 用交 换 式 按 压 法 J 拔 。指导 家长
21 00年第 1 4卷第 2 0期
实 用 临 床 医 药 杂 志
J unl f 1 i l dc ei Pat e ora o i e in rci C n a Me i n c ・1 3 ・ 1
提 高 d J 头 皮 静 脉 穿 刺 成 功 率 的 体 会 xL
沈 国凤
1 资料 和 方 法
20 0 9年 9月至 2 1 0 0年 4月 本 院输液 室 接 受 输液 治疗 的患儿 12 0例 , 中男 6 8例 , 5 2 0 其 2 女 7 例, 年龄 1 0月 , 均 1 ~3 平 2个 月 。病种 有 上 呼 吸 道感 染 ,  ̄L 炎 、 炎 、 原 体 肺 炎 、 d JN 肠 支 甲型 H1 N1 待查 、 口腔炎 等 。若 将 4 J 头 皮静 脉 穿 刺 的 难 易 'L 程度 即静脉 的隐 匿程 度 作 比较 , 致 可 分 为 “ ” 大 易 4 %、 不太 易” 5 “ ” 5 “ 0 “ 2 %、难 2 %、 特难 ” 0 1 %。 慎重选择 穿 刺点 : 遵 循 一 看 、 应 二摸 、 三选 择 的原则 。一看 即看 清楚 准 备 穿 刺 血 管 的 分 布 、 走 向, 判断深 浅度 , 定穿 刺方 向 , 针 速度 ; 决 进 二摸 即 对反 复穿 刺 患儿 、 营养 过 剩患 儿 、 脉 隐 匿者 , 静 操 作者采 用右手 食 指 或拇 指 指 腹 探 寻 静 脉 沟 、 管 血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护理体会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护理体会关键词小儿头皮静脉无菌技术护理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30.266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是急诊科和儿科临床给药的重要途径,成功穿刺为抢救争得宝贵时机,水平的高低,关乎医护质量、患儿康复及护患关系,在急诊工作多年,对成功穿刺小儿头皮静脉深有体会:①头皮静脉穿刺的基本方法:包括血管的选择,动、静脉的鉴别,针头大小的选择,小儿体位,穿刺手法及成功固定;②静脉穿刺及输液的注意事项:包括无菌技术、巡视观察;③做好健康宣教:穿刺成功了还要加强护理,才能保证患儿安全用药;④总结。
成功穿刺的基本方法小儿头皮静脉的选择:小儿头皮静脉极为丰富,主要有颞浅静脉、额静脉、耳后静脉及枕静脉,呈网状分布并且互相沟通,表浅易见,不易活动,易于固定,便于保暖,不影响其他诊疗活动,最适宜新生儿及婴幼儿输液,先找额正中静脉,如不明显,再找颞浅静脉然后耳后静脉,如患儿较胖无明显可见血管,用拇指指腹用力横向触摸,可摸到沟痕感,及静脉的深浅。
如患儿腹泻,血管较瘪,可用拇指深压,反复几次,局部血管很快充盈,此时进针成功率会更高些。
动静脉鉴别:小儿头皮静脉多与动脉伴行,故必须善于鉴别,静脉外观呈紫蓝色,无波动、管壁薄,易于被压瘪,但较容易固定,血液多呈向心性流动,血液流动顺畅;动脉外观呈皮肤颜色会或淡红色,触及有波动感,管壁厚,不易被压瘪,血管易滑动,血液呈离心方向流动,液体注入时周组织立即呈树枝样变白,不能注入。
头皮针的选择:一般选用4~5号针头较适宜。
处置环境的选择:光线应充足,室温要暖,使患儿血管易充盈。
固定患儿体位的方法:先和患儿及家长沟通,哄逗、赞扬患儿,让家长和患儿消除紧张心理。
将患儿平卧于处置台上,助手站立于患儿一侧,固定头部及上肢,家长立于患儿足端固定膝盖。
尽量快而准穿刺,减少孩子哭闹时间,并防止患儿头部出汗过多难以固定。
穿刺方法:操作者坐于患儿头端,选择静脉,可用拇指触摸,有沟痕且血管较直,用毛刀剃去毛发,常规消毒皮肤两次待干,以左手拇指和食指分别固定静脉两端皮肤,右手持针,针尖斜面向上,在距离静脉最清楚点向后0.3cm处将针头与皮肤平行或5°~10°角刺入,沿血管方向由浅入深慢慢进针,切记不可进针后再回抽,那样会刺破血管而渗药。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护理体会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护理体会【关键词】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护理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2-0154-01小儿头皮静脉输液多用于婴幼儿,是临床给药一条重要途径。
也是我们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成功的静脉穿刺又是赢得患者信任的关键,也是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标志。
本文主要介绍以下几点:1 输液前的准备1.1 首先是护理人员的准备保持愉快自信的心情,集中精力相信自己一定能成功,准备工作一定要充分,护士首先要掌握扎实的穿刺技术,提高心理素质,保持冷静与患儿家属多沟通。
在扎针前不要给患儿喂奶水。
以免在穿刺过程中患儿因哭闹引起恶心呕吐,造成窒息发生意外。
不要有为难情绪,向家长说明小儿头皮静脉穿刺的难度。
1.2 其次是患儿的准备安抚患儿,消除其陌生和恐惧感。
分散起注意力以减少哭闹。
对不合作的患儿在可能的情况下让患儿家属回避尽量取得患儿的合作。
2 穿刺的基本方法2.1 小儿头皮静脉的选择,根据解剖位置找准正中静脉,颞浅静脉,耳后静脉。
这些静脉易固定,显露明显。
正确区分。
动脉和静脉。
动脉外观和皮肤颜色一样,管壁较厚不易被压瘪,易滑动,触之有搏动感。
穿刺时如误入动脉,则回血呈现冲击状或回血呈鲜红色。
用一定的压力将液体注入时周围皮肤呈树枝状色苍白。
静脉外观呈浅蓝色,管壁薄易压瘪,但较固定不易滑动,触之无搏动,液体多呈向心方向流动。
2.2 光线的强弱和照射的角度直接影响穿刺成功率。
光线不能太强或太弱,强弱要适中晴天明亮的自然光线是理想的。
在光线不太好的房间,阴雨天以及夜晚,就只有借助日光灯。
选择100-150瓦。
置于操作着左前方。
操作者手和身体不能挡住注射部位的光线,针头大小选择合适一般头皮静脉选用5号半针头,较细小静脉选用4号半针头。
2.3 选择好穿刺时机小儿刚啼哭时,此时血管充盈好易穿刺,啼哭时间长,皮肤潮红掩盖了血管走形,给穿刺带来困难,让孩子不哭后,隔几分钟后再行穿刺。
2.4 穿刺手法选择走行直粗大富有弹性的血管。
浅谈小儿头皮静脉穿刺的护理体会
分的化疗药物对人体都存在着很大的危害, 胃肠道反应是最常见的, 因为
不舒 适 , 部分 患者会 无 缘无 故发 脾气 , 东西 , 到体 力不 支 t 心不 适 。 摔 感 身 12 焦虑: . 其特 征性 改 变有 : 紧 张不 安 和忧 虑 的心 境 ; 伴发 的心 ① ② 理 症状 如 : 意力 不集 中 , 激惹 , 忆 力减 退 , 声 音 比较 敏感 ; 发 的 注 易 记 对 伴 躯体 症状 包括 交感 神 经和 副交 感 神 经 兴 奋 症状 如 : 压 升 高 , 血 心跳 加 快 , 坐 卧不 安 , 尿 , 多 胃肠 活动 增加 等 l 。由 于对 自 己病 情 的 不 了解 , 别 是 _ 3 ] 特 年 纪较 轻 的患者 , 病 情的 预 后 较 为 担 心 。 在 首次 化 疗 时 , 9 的 患 对 有 9 者心 理 变化很 大 。焦 虑是 心理 威 胁 的一 种 情 绪 反 应 , 致其 产 生 有 很 多 导 种 因素 , 家人 的漠 视 , 务人 员 的不 够体 贴 等等 。 如 医 1 3 抑郁 : 悲观 心 境 , . ① 自我感 觉 很差 ; ②睡 眠 障碍 , 失眠 或早 醒 ; ③ 食欲 很 差 , 浑身 没劲 , 没有 活力 ; ④兴 趣 和愉 快 感 丧 失 ; 生 活不 能 自理 , ⑤ 消极 厌世 , 自责 ; ⑥体 重下 降 , 欲 减低 。这 些 症 状 是 典 型 的抑 郁 患 者 的 性 表现 。一些年 轻 的妈妈 在 得知 自己得 病 后 往 往 会 有 高 度 的 抑郁 状 态 , 甚 至 自杀 。 1 4 化疗 药物 导致 的脱 发 , 其 整体 美 感受 到损 害 。女 性朋 友 大 部 . 使 分爱 美 , 欢长 发 , 喜 但是 , 随着 体 内化 疗 药物 浓度 的 聚集 , 物 的 副作 用 使 药 头发 慢慢 地脱 落 , 些 患 者 甚 至 不 能 接 受 这 个 事 实 , 理受 到很 大 的 打 有 心 击 , 表现 为哭 闹或 是沉 默 。因 而害 怕 与人 交往 , 会 缺乏 自信 。 1 5 由于 手术 切 除乳房 , . 导致 女 性 的性 器 官 的 缺损 , 失 了一 个 女 丧 性应 有 的美 , 者极 度 自卑 , 的人 会 因此 产生 抵 触情 绪 , 绝 化疗 , 觉 患 有 拒 总 得别人 在 议论 自己是多 么 的丑 陋 , 围人 的 一个 眼 神都 会让 其产 生 错 觉 。 周 久而久 之 , 心理 上的 阴影 会越 来越 重 , 果 不 及 时 治疗 心理 问题 的话 , 如 最
基层卫生院提高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术护理体会
在进行 实际操作时是可 以进入 的, 选择这
种血管的穿刺成 功率 往往 比凭 手感 的穿 刺成 功率高 , 此法 比较适合 于新生儿。 对脱 水严 重患儿的穿刺 : 由于此类患 儿血容量不足 , 在血 管弹 性差 、 存 充盈 不 好、 血管塌 陷的问题 , 具体操作也有 困难 ,
穿刺 人 血 管后 不 见 回血 , 认 为不 成 功 而 误 退出 , 致穿 刺失 败。针 对这 种情 况 , 导 在 穿刺 前 一 定看 清 血 管 的 走 形 方 向 , 刺 后 穿
护士 心理素质 、 正确 选择 血管 、 针头 大小 、
患儿 血管特质 、 体穿 刺方 法、 刺 过程 具 穿
的注 意点等方面给予具体指导 , 现将护理 经验 体会 介绍如下 。
建 立 良 好 沟 通 , 进 理解 与 互 信 增
藏汉 护士密切配合 , 和蔼平 等的态 用 度, 通俗易懂 的语言对患儿家 属说 明输液 的重要性 、 要性 和 目的 , 必 以取得 配合 和 信任 。并示 范传授一些简单 的护理技 巧 , 如输 液时的配合 , 如何保 护好 血 管 , 针 拔 后如何按 压针 眼及 体位 配合 等。并告 知 患儿输液前排 尿 , 当少量进食 以免空腹 适 引起 胃肠 不适 等 。
见 的 静 脉 血 管 稍 稍 加 压 也 可 提 高 静 脉 穿
静脉输液法 是利 用大气 压 和液 体静 压原 理将大量 无菌 液体 、 电解质 、 物 由 药
静脉 输人体 内的方 法 J 由于t J 静脉 。 bL 血管 比较狭小 , 加之受 高原低 温缺氧环境 / J 血管收缩 、 JL , 管壁 脆弱 , ,L / J 烦燥挣 扎 、 | 哭 闹不安 、 不配 合 输 液等 客 观 因 素 的影 响, 很容易导 致穿 刺失 败而 致输 液 困难 。
小儿头皮针静脉穿刺论文
小儿头皮针静脉穿刺体会【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1-0279-02小儿头皮针静脉输液在临床上应用广泛,与成年人静脉穿刺相比,小儿头皮针静脉穿刺有较高的难度和技巧要求,现将作者从事护理专业工作二十年来,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对小儿头皮针静脉穿刺的体会总结如下:1 护士要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心理素质护士工作时首先要有积极的工作态度和饱满的热情,要有同情心和爱心,要细心、耐心,要善于摸透小儿的心理动态。
同时,还要有做好患儿家属思想工作的心理准备。
现在一般家庭都是独生子女,都很娇贵,患儿看病输液时,很多家属陪同,这无形中给护士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有的家长要求特别高,必须一针见血。
此时,护士不能紧张慌乱,这样很容易影响打针的情绪,导致穿刺失败。
遇到患儿家属多,甚至行为过激的家属时,护士一定要稳住情绪,不要被患儿家属情绪感染。
此时,说话语调一定要平和,恰当的运用沟通技巧,耐心解释疏导,得到家属的理解和配合。
护士稳定的情绪,坚定的自信心,恰当的沟通技巧是穿刺成功的基本要求。
2 小儿头皮静脉血管的选择①一般选择小儿额头正中,两颞侧及耳后血管。
②粗直、微蓝的血管为最佳选择。
有些患儿额头上的血管看上去较细,微蓝色,触之弹性好,像发丝一样细的血管,如果没有更好的,这样的血管也能穿刺成功。
③小儿两颞侧血管,有些血管小儿哭闹时突起,不哭时消失,触之弹性不佳的粗大血管慎穿,因为这些血管穿刺时回血不明显,且一般与动脉伴行,易误穿动脉,穿刺成功率低。
④血管分叉处慎穿。
可在离血管分叉处较远的地方进针,至分叉处停止。
⑤用手指稍用力触摸血管,移开手指后血管看上去仍发青蓝且较直的可选用。
如果用手指摸后,血管模糊看不清的不可用。
⑥横向的血管也可穿刺。
传统的穿刺方向是向心方向穿刺,其实小儿头皮血管较细,属全身的末梢血管,向左向右都能流通,所以在穿刺方向上,向哪穿都能顺利滴药。
⑦对已穿刺过的血管,可在穿刺点上方进针,如果这条血管的后方或侧方有分叉血管且弹性好,可调转针头方向穿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的护理体会摘要】目的探讨CT螺旋扫描、二维矢状位重建图像及MRI矢状位图像诊断腺样体肥大的价值及标准,并讨论其临床意义。
方法分析正常者与腺样体肥大者的CT图像及MRI图像,观察测量鼻咽气腔及后壁软组织,计算腺样体指数。
结果腺样体肥大者CT及MRI图像可见鼻咽气腔变形变窄,后壁软组织左右侧对称性增厚,密度均匀,咽隐窝及咽鼓管咽口显示欠清晰,咽旁间隙清晰,邻近骨质无破坏,后鼻孔不同程度受阻塞,多与鼻旁窦炎、中耳炎、扁桃体肿大并发,腺样体指数≥0.70。
结论 CT螺旋扫描、并进行二维重建得到的矢状位图像或行MRI矢状位扫描得到的腺样体指数是诊断腺样体肥大的金标准,CT轴位扫描不能作为诊断腺样体肥大的可靠依据。
【关键词】腺样体肥大 CT螺旋扫描 MRI腺样体肥大在儿童中很常见,临床常根据症状、鼻咽镜检查及鼻咽侧位片测量等方法来确诊[1],近年来利用螺旋CT扫描及二维矢状位重建或MRI矢状位扫描检查来诊断腺样体肥大已得到广泛的临床应用。
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利用CT螺旋扫描、并进行二维重建得到的矢状位图像或行MRI矢状位扫描来进行诊断,为临床进行保守或手术治疗提供客观依据,同时我们比较了CT轴位、矢状位重建图像与MRI矢状位图像,发现后二者在诊断准确率上无显著差异性;轴位图像因扫描时患者的体位、咽腔特有的形态影响测量的准确度,存在一定误差,不能作为诊断的可靠依据。
现将我院2007年5月~2010年6月185例腺样体肥大者与68例正常者的CT与MRI片进行分析,旨在探讨CT诊断腺样体肥大的价值及标准。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1.1.1 腺样体肥大组 185例中男108例,女77例,年龄2~16岁,其中4~10岁148例,占80%。
均具备以下条件:(1)有腺样体肥大的相关症状,其中反复鼻塞流涕167例,反复咳嗽、咽异物感123例,睡眠打鼾98例,张口呼吸47例,听力下降65例,腺样体面容7例,遗尿2例,注意力不集中、智力减退14例,厌食12例,胸廓畸形2例;(2)鼻咽镜检查发现腺样体黏膜充血及表面有纵沟改变或有分泌物;(3)鼻咽矢状位图像测量腺样体厚度(A)以咽后顶壁最厚处垂直厚度(N)。
腺样体肥肥大组厚度(A)与鼻咽腔宽度(N)的比值即A/N≥0.70[2];(4)行腺样体刮除术而病理证实为肥大或经药物治疗有效(症状减轻或A/N值减小)。
1.1.2正常组 68例中男38例,女30例,年龄2~16岁,均具备以下条件:(1)无腺样体肥大的相关症状,为外伤、体检或囊肿类疾病就诊者;(2)鼻咽镜检查无异常;(3)鼻咽矢状位图像测量腺样体厚度A/N<0.6[2]。
1.2 方法1.2.1CT检查方法:患者仰卧,行轴位横断面螺旋扫描,扫描层厚层间距为2mm,扫描范围包括副鼻窦及乳突,扫描后行二维矢状位重建,标准算法;MRI检查方法为头线圈,仰卧,行常规三维定位扫描后,行矢状位T1WI和T2WI薄层扫描。
1.2.2观察及研究方法:在CT二维矢状位重建图像上及MRI矢状位T1WI、T2WI图像上逐层观察,取中间咽腔最宽层面测量鼻咽顶后壁骨质前面软组织的垂直厚度占鼻咽顶后壁骨前缘至犁骨后缘间距的百分比,并观察鼻咽顶后部软组织的形态、密度和厚度,鼻咽气腔的形态,咽隐窝及咽鼓管咽口,鼻后孔的阻塞情况,邻近骨质有无破坏及咽旁间隙的清楚度,各组鼻旁窦及中耳乳突有无炎症,扁桃体有无肥大。
同时还观察比较CT轴位图像与诊断的相关准确性。
2 结果2.1正常组人群CT螺旋扫描、二维矢状位重建及MRI矢状位扫描显示鼻咽气腔形态因层面不同而不同,可呈双梯形、梯形、长方形或方形,咽隐窝及咽鼓管咽口清楚或隐约可见,双侧对称,鼻后孔大部分畅通,咽旁间隙清楚,邻近骨质无破坏;[3]我们选取CT轴位、二维矢状位及MRI矢状位图像中心层面进行测量,腺样体指数A/N平均分别约为0.48、0.39、0.36。
2.2腺样体肥大组人群CT螺旋扫描、二维重建及MRI矢状位扫描显示鼻咽气腔变形变窄,后壁软组织增厚,突向气腔,密谋均匀,与头长肌相近,左右侧对称,前缘光滑或呈波浪状,咽隐窝及咽鼓管咽口欠清晰,不同程度阻塞后鼻孔,咽旁间隙清晰,邻近骨质无破坏,并发副鼻窦炎、中耳炎、扁桃体炎。
我们同样测量后计算得出腺样体指数A/N约在0.6-0.9。
2.3正常组与腺样体肥大组人群腺样体结果比较分析,正常组年龄均在6-10岁,腺样体指数A/N<0.6;腺肥大者年龄均在4岁以上,腺样体指数A/N≥0.7。
因此我们认定腺样体指数小于0.6为正常,大于0.7为肥大,介于二者间可结合年龄、临床症状及鼻咽镜检查进行综合诊断。
3 讨论3.1腺样体肥大的病因及机理:腺样体肥大系咽扁桃体增生。
儿童腺样体肥大常属生理性,腺样体出生后即存在,并随年龄而增生,6岁左右最大,以后逐渐退化,一般10岁以后开始萎缩。
[1]婴儿出生时鼻咽部即有淋巴组织,腺样体隐藏在鼻腔后部,是鼻咽顶部的淋巴组织,并随年龄而增生,6岁时即达最大程度,以后逐渐退化,若其影响全身健康或邻近器官者,才称腺样体肥大。
儿童时期易患急性鼻炎、急性扁桃体炎及流行性感冒等,鼻咽部及其毗邻部位或腺样体自身的炎症反复刺激,使腺样体发生病理性增生。
若反复发作,腺样体可迅速增生肥大,致加重鼻阻塞,阻碍鼻腔引流,鼻炎鼻窦炎分泌物又刺激腺样体使之继续增生,形成互为因果的恶性循环。
多见于儿童,常与慢性扁桃体炎合并存在。
本病最多见于儿童,常与慢性扁桃体炎合并存在。
3.2腺样体肥大临床表现:儿童因腺样体肥大堵塞后鼻孔及咽鼓管咽口,可发生耳鼻咽等症状。
表现为睡眠时张口呼吸,舌根后坠常有鼾声,夜寐不宁,鼻分泌多,说话时有闭塞性鼻音,语音含糊。
因长期张口呼吸,致使面骨发育障碍,上颌骨变长,硬腭高拱,牙列不整,上切牙外露,唇厚,面部缺乏表情,有痴呆表现,形成“腺样体面容”。
吞咽与呼吸之间共济运动失调,常发生呛咳。
分泌物下流刺激呼吸道粘膜,易患气管炎。
因咽鼓管受阻易引起非化脓性中耳炎致吸力减退,鼓膜内陷。
常有全身营养及发育障碍,主要表现为慢性中毒反射性神经症状,如表情迟钝、胸闷不安、肺扩张不好,日久致鸡胸或扁平胸。
少数由于慢性鼻阻,长期缺氧而出现肺心病,甚至急性心衰。
检查见腺样体面容,硬腭高而窄,后鼻镜检查可见鼻咽顶有粉红色,分叶状淋巴组织块,鼻咽部触诊可触及柔软肿块,必要时可作X线鼻咽侧位片,有助诊断。
3.3腺样体肥大的危害:小儿腺样体肥大多属生理性,只有影响全身健康或邻近器官者,才称腺样体肥大。
一般的腺样体肥大对孩子的健康危害并不是十分大,但如果孩子反复患上呼吸道感染,因炎症的反复刺激腺样体会发生病理性增生,可迅速增生肥大,加重鼻阻塞,阻碍鼻腔引流,鼻腔分泌物又刺激腺样体使之继续增生,形成互为因果的恶性循环,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
由于小儿鼻咽部比较狭小,当腺样体肥大时,会因鼻塞影响而张口呼吸,尤其夜间睡眠时舌及咽部的肌肉放松后造成舌根向后面轻度下垂,使呼气时排气受到影响,会使症状加重。
长期的张口呼吸,气流会冲击硬腭,使之变形、高拱,久而久之面部的发育也会变形,出现上唇短厚翘起、下颌骨下垂、鼻唇沟消失、硬腭高拱、牙齿排列不整齐、上切牙突出、咬合不良、鼻中隔偏曲等,面部肌肉不易活动,缺乏表情,称之为“腺样体面容”。
患儿的鼻涕向咽部倒流,刺激下呼吸道粘膜,还会引起咳嗽,容易患气管炎。
另外,患儿长期用口呼吸、鼻子不通气,易造成头部缺血、缺氧,出现精神萎靡、头痛、头晕、反应迟钝等现象。
由于儿童发育需要大量的氧,而腺样体肥大会使孩子在睡眠中严重缺氧,直接导致脑部发育的供氧不足,引起促生长激素分泌减少,不但影响孩子的发育,并且身体抵抗力下降,还将影响到孩子今后的智力。
所以,这类孩子不仅易患呼吸道感染,而且易患鸡胸、漏斗胸,[4]长期呼吸道阻塞严重时还会导致肺扩张换气不良,引起肺动脉压升高,甚至诱发肺源性心脏病。
3.4 腺样体肥大的临床诊断检查及治疗:1、患儿张口呼吸,有时可见“腺样体面容”。
2、口咽检查见硬腭高而窄,常伴有腭扁桃体肥大。
3、前鼻镜检查充分收缩鼻腔粘膜后进行检查,可能在鼻咽见到红色块状隆起。
4、纤维鼻咽镜检查在鼻咽顶部和后壁可见表面有纵行裂隙的分叶关状淋巴组织,象半个剥了皮的小桔子。
5、触诊用手指作鼻咽触诊,在鼻咽顶及后壁可扪及柔软块状物。
6、X线鼻咽侧位拍片,有助于诊断。
7、CT螺旋扫描、二维重建及MRI检查为首选,可作为提供临床诊断的金标准,即腺样体指数小于0.6时为正常,大于或等于0.7时为肥大,介于二者之间结合临床症状及鼻咽镜检综合诊断。
在本组观察病例中发现CT轴位扫描测量腺样体指数存在较大偏差,不能作为诊断的准确依据。
这与受检患者检查时体位、咽腔特有的斜凹形走行的解剖结构及扫描线的成角有很大关联性。
8、严重的腺样体肥大危害不小。
小儿如果有腺样体肥大就应该对因治疗。
如果症状不是十分严重,可以先观察一段时间,预防呼吸道感染,腺样体也有可能逐渐萎缩,当然这是最理想的了。
对于腺样体肥大,当前最好的治疗办法是手术切除,可在扁桃体手术时同时切除,术后效果良好,一般是4岁以上即可手术。
不宜手术者可考虑放射疗法。
但如果等孩子出现“腺样体面容”,就很难再恢复了,那就非常遗憾了。
至于是否达到手术指针,要听取鼻咽科医生的意见。
3.5 腺样体肥大的各种检查方法的比较:(1)鼻咽镜检查,可了解腺样体肥大的情况,但小儿较难配合,且不能准确测量鼻咽气道的阻塞程度;(2)鼻咽侧位片测量,易取得患儿的配合,可测量鼻咽气道的阻塞程度,但对鼻咽后壁病变,如鼻咽癌、脓肿、咽囊囊肿的鉴别较困难;(3)CT诊断,易于鉴别病变和判断病变程度,观察咽隐窝、咽鼓管咽口及后鼻孔压迫阻塞的状况,特别是判断有无并发症及合并症。
可见CT诊断腺样体肥大明显优于鼻咽镜检查及鼻咽侧位片测量。
(4)MRI 诊断,能清晰观察病变与周围软组织的界限,各方面优于CT检查,且无辐射,但因检查时间相对长,患儿较小时易配合,须熟睡后或用药物控制方能检查,有一定麻烦。
3.6 腺样体肥大的鉴别诊断 (1)鼻咽癌:发病年龄较大,多有涕带血丝史,CT检查见咽后壁增厚的软组织影,左右两侧多不对称,咽隐窝不对称性消失,咽旁间隙模糊、变窄甚至闭塞,可有颅底骨质破坏[5]。
(2)咽后壁脓肿:多有咽部异物刺伤史,局部增厚的软组织影较广泛,可见于鼻咽、口咽、喉咽部椎前方,密度不均,可见低密度的脓腔影,脓腔内可见气影,增强检查可见脓肿壁较均匀的明显强化。
(3)咽囊囊肿:位于左右两侧头长肌间,圆形气样或液性低密度灶,边缘清楚[6]。
参考文献[1]李松年.现代全身CT诊断学.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346-354.[2]邹明舜.儿童增殖腺鼻咽腔比率临床测定的价值.中华放射学杂志,1997,31:3.[3]曹丹庆,蔡祖龙.全身CT诊断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6,261.[4]王雪梅,何晓松,柳友华,等.儿童腺样体肥大110例分析.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2004,18:6.[5]吴恩惠.医学影像诊断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942-943.[6]王荣光.Thornwaldt囊肿.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04,11(3):195-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