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温度的变化(正式)
多样的气候-气温(第1课时)(课件)六年级地理下册(沪教版上海)
图中气温最高是:__3_1__℃__, 最低值是: _2__5_℃___,
气温日较差: 一天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值
31℃-25℃ =6℃
31℃ 25℃
某地气温日变化曲线图
气温
思考:为什么一般午后2时才是一天气温最高时刻?
当地时间12点是太阳一天当 中辐射最强的时候,但需要经过 地面吸热、大气加热,然后地面 放热过程。气温的日变化是随着 太阳光照一天中的变化而变化的, 和地球的自转密切相关。
(1)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 气温日变化
(2)夏作秋,没得收。 (3)白露秋风夜,一夜凉一夜。
气温年变化 气温日变化
(4)清明热得早,早稻一定好。
气温年变化
(5)五月不热,稻谷不结。
气温年变化
(6)过了白露节,夜寒日里热。
气温日变化
气温 等温线 图上温度值相同各点的连线称为等温线。
等温线呈闭合状态,且中心气温低, 表示低温中心。反之为高温中心。
活动(4)观察北半球和南半球的等温线的疏密程度,分析气温差异大小及原因。
北半球等温线弯曲密集,南 半球等温线平直稀疏,
北半球气温差异大,南半 球气温差异小
因为南半球海洋面积大。
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
世界气温的分布
活动 读下图说出北京与悉尼相比,1月份气温高的城市是哪个?7月份气温高的城市是哪个?
世界1月平均气温分布
北半球大陆上某地气温年变化曲线图
世界气温的分布
活动 将图D、E、F温度数据和比较分析填入下表中,并得出结论。
5℃ 5℃
18℃ 15℃
6℃
8℃
早上
中午
傍晚
以上实验说明了什么呢?
沙子升温快,降温也快;水升温 慢,降温也慢。海陆有热力差异。
用正、负数表示事物的变化-冀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用正、负数表示事物的变化-冀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正数和负数的概念,能够通过例子描述正数和负数的意义。
2.理解表示温度变化时,正、负数的含义,能够运用正、负数表示事物的变化。
3.学会正数、负数的加、减法规则,能够灵活利用正、负数进行计算。
二、教学内容1.正数、负数的含义2.用正、负数表示事物的变化3.正数、负数的加、减法规则三、教学过程1. 正数、负数的含义1.引入老师拿着两个纸板,一个写着“+”,一个写着“-”,问同学们:“这两个符号有什么含义?”同学们反应不一,有说加减的,有说正负的。
老师解释了加减与正负的区别,并进一步引入正数、负数的概念。
2.课堂讲解老师拿出两个数轴,一个用红色表示正数,一个用蓝色表示负数。
并由此引导同学们了解正数负数的含义。
正数表示以上的量,负数表示以下的量。
3.例题练习老师可以拿出例题让同学们进行计算并解释结果:•5+3=8, 5-3=2•5-7=-2, 7-5=22. 用正、负数表示事物的变化1.引入老师可以从温度正负数的表示引入此部分的讲解。
通过简单的实验和观察,同学们可以感知正、负数的变化,并理解其含义。
2.课堂讲解老师可以用实际例子,如北京温度从-5℃升到3℃的变化,将其用正数表示。
同理,将温度从3℃降到-5℃,将其用负数表示。
并引导同学们理解正负数的变化含义。
3.例题练习老师可以拿出例题让同学们进行计算并解释结果:•今天温度从10℃下降10℃,温度变化是多少?答案是-10•昨天温度是-5℃,今天升高了8℃,温度变化是多少?答案是3℃3. 正数、负数的加、减法规则1.课堂讲解老师可以从例题出发,进一步讲解正、负数的加减法规则,同学们可以理解并掌握正、负数的加减法运算。
2.例题练习老师可以拿出例题让同学们进行计算并解释结果:•2+(-3)=-1, -2+3=1•(-3)+(-5)=-8, (-5)-(-3)=-2四、教学总结1.总结正数、负数的含义2.总结用正、负数表示事物的变化3.总结正数、负数的加、减法规则五、教学反思1.关注同学们对负数概念的理解情况。
初中物理中考总复习课件:第三章 物态变化
2. 汽化的两种方式:
表面 缓慢 液体的温度表面积 空气流速
汽化
内部 表面 剧烈
不变 吸
【点拨】
(1)蒸发能使它周围环境的温度下降,所以它具 有 制冷 作用.
(2)液体沸腾的条件:① 温度达到沸点 ;② .
继续吸热 两者缺一不可.
(3)不同液体的沸点一般不同;同种液体的沸点 与 气压 有关,气压越高沸点越高.
根据表中数据可知,海波的熔点是 48 ℃;海 波是 晶体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5)如图4所示 BC 段表示熔化 过程,海波熔化共用了 3 分钟; 在熔化过程中继续吸热,温度不变, 内能增大;海波处于固液共存态; 40℃时海波处 固 态,50℃时海 波处于 液 态(选填“固”“液”或“固液 并存”).
3. 使气体液化的方法: 降低温度 和压缩体积. (1)家里的煤气罐中的石油气是通过 压缩体积 的
方式液化的. (2)雾和露的形成是通过 降温 的方式液化的. (3)气体液化,使其体积变 小 ,便于储存和运输.
四、 升华和凝华(10年1考,2010年考)
固体 气体
气体
吸
固体
放
【点拨】升华吸热有制冷作用,如用于干冰人 工降雨.
变式拓展2:(2019·衡阳)下列现象产生的过程中 要吸热的是( D )
三、 晶体熔化、液体沸腾的条件
例3 如图10所示,一个烧杯中盛有碎冰,把装有 碎冰的试管插入烧杯中的碎冰中(试管底部不接 触烧杯底),对烧杯缓缓加热,当烧杯中有一半 冰熔化时,试管中的冰将( A ) A. 不会熔化 B. 熔化一半 C. 全部熔化 D. 有可能熔化一小半或更少一些
续吸热,但她发现撤掉酒精灯时,烧杯内的水没有
七年级数学第六章 第3-4节 温度变化及速度的变化北师大版知识精讲
初一数学第六章第3-4节温度变化及速度的变化北师大版【本讲教育信息】一、教学内容温度的变化、速度的变化(第六章第三节-第四节)二、教学目标1.利用图象直观性强的特点了解因变量随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
2.通过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实际情境,进一步经历从图象中分析变量关系的过程,加深对图象表示的理解,进一步发展从图象中获得信息的能力以及有条理地进行语言表达的能力。
三、知识要点分析知识点1:图象法(重点)图象是我们表示两个变量之间关系的又一种方法。
表格虽然比关系式强,但也不如图象反映的那么细致,因此科学仪器能迅速地展示某些人们很难绘制的图象,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图象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我们将从表示变量之间关系的图象上获得越来越多的信息。
知识点2:利用图象获取变量间的信息利用图象直观性的特点,了解因变量随自变量变化的情况。
知识点3:分段图象分段图象反映出因变量在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过程中,不仅有突然的变化,而且有跳跃性的变化,以至于图象不是连续的一条线,而是断开的。
知识点4:从分段图象上了解因变量随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1)看清纵横坐标的数值及大小。
(2)我们应该看图象的开始点、结束点对应的自变量的值。
注意:在用图象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时,必须用水平方向的数轴(横轴)表示自变量,用竖直方向的数轴(纵轴)表示因变量.横轴与纵轴一定有共同的原点。
图象的分段是由于因变量的值出现了跳跃性的变化或者说是由于自变量间断性的变化的原因。
【典型例题】考点一:温度的变化例1某市一天的温度变化如图所示,看图回答下列问题:(1)这一天中什么时间温度最高?是多少度?什么时间温度最低?是多少度?(2)在这一天中,从什么时间到什么时间温度开始上升?在这一天中,从什么时间到什么时间温度开始下降?【题意分析】本题主要是要求根据图象解决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思路分析】观察所给图象可知,这一天中的最高温度是24℃,此时所对的时间是15时;最低温度是4℃,此时所对应的时间是6时;在这一天中,从6时开始温度上升,一直上升到24℃,此时到达最高温度,然后开始下降,由此可以确定问题的答案.解:(1)15时温度最高24℃,6时温度最低4℃(2)6时到15时温度上升,15时到24时温度下降.反思:本题给的是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解决此类问题时,注意观察图象,根据图象提供的信息解决问题.例2. 如图是护士统计一位甲型H1N1流感疑似病人的体温变化图,这位病人在16时的体温约是()A. 37.8 ℃B. 38 ℃C. 38.7 ℃D. 39.1 ℃【题意分析】本题要求根据提供的体温变化图象来确定病人某一时刻的体温.【思路分析】先根据横轴确定16时所在的位置,然后观察所对应的体温解决问题.【答案】C考点二:速度的变化例3. 某天小明骑自行车去上学,途中因自行车发生故障,修车耽误了一段时间后继续骑行,按时赶到了学校。
冀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 生活中的负数教案5用正、负数表示事物的变化
5 用正、负数表示事物的变化教学内容教材第10~11页,用正、负数表示事物的变化。
教学提示教材设计了小组合作,用温度计测量水温变化的小实验。
提出了具体的实验要求(一个水杯中加开水,一个水杯中加冰块),给出了用正数表示一个杯中水温上升的情况,用负数表示另一个杯中水温下降的情况的说明,呈现了记录数据的表格,让学生经历观察、测量、用正负数记录水温变化的过程。
在学生亲身实验、记录温度变化数据的基础上,提出“通过实验,你发现了什么现象?”的问题,让学生了解不管是加冰块还是加热水,水温的变化都是越来越慢,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培养善于观察、实验的探索精神。
这个活动,实验、观察、记录、讨论都是过程性目标,正确用正负数表示水温的变化是知识性目标,也是活动的重点和难点。
实验前,要使学生理解“变化情况”是在前次记录温度基础上高或降低的温度,也就是用现在的温度减前次记录的度数。
教学时,要给学生提供实验活动的素材,让学生在观察活动中记录水温的变化情况,然后,引导学生交流观察到的现象,并用数据分析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
练一练中,设计了运用正负数表示事物变化的事例,第3*题供学生选作。
最后,还设计了记录一天中气温变化的实践活动。
教学目标1、经历小组合作、观察、测量、记录水温变化以及交流实验结果的过程。
2、能用正、负数记录水温变化及生活中一些事物的变化情况。
3、积极参加小组合作活动,进一步感受用正、负数表示事物的作用。
重点、难点重难点能用正、负数记录水温变化及生活中一些事物的变化情况。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实物投影仪;多媒体课件;实验工具、冷水、开水、冰块。
学生准备:计时器、记录表。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让学生了解课前准备实验物品。
师:同学们看每个小组桌上都摆放了那些物品?生:两半杯水、两支温度计、手表和一张记录表。
设计意图:了解实验所需物品,激发学生参加实验的积极性及学习数学的兴趣。
2、学生估计水温。
然后用温度计测量水温并记录下来。
4.2气温的变化与分布(第一课时)课件-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1)
学以致用
下表是某地各月平均气温相关数值。据数据判断该地属于北
半球还是南半球?海洋还是陆地?
月份 1 2 3 4 5
气温 (℃)
23
28
21
16
9
6 7 8 9 10 11 12 3 -5 -10 -6 5 11 18
南低温的月份,判断南北半球。 2、最高气温出现在7月份,最低温出现在1月份,是北半球的陆地,反之是南半球的陆地;
读测量温度计读数示意图(图4.2.3),完成2~4题。
2.该地日平均气温是( B ) A.11.5 ℃ B.12 ℃ C.12.5 ℃ D.11 ℃
3.当天的最高气温是( B ) A.10 ℃ B.18 ℃ C.29.5 ℃ D.29 ℃
4.当天的气温日较差大约是( A )
图4.2.3
A.10 ℃ B.14 ℃ C.5 ℃ D.21 ℃
北半球 冬季温和
夏季高温 冬季寒冷
全年高温
夏季高温
南半球 冬季温和
全年严寒
小结
当堂检测
《高分突破》大本,P57页1-6题
1.下列用于测量气温的装置是( A )
A.百叶箱和温度计 B.风速风向仪 C.雨量器和量筒 D气压计
【地理实践】小敏同学做实验,在一天的4个不同时间(8时、
14时、20时和2时)测得气温分别是:10 ℃、18 ℃、12 ℃、8 ℃。
25 20 15 10 5 0 -5 -10 -15 -20 -2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气温/℃
任务四 根据绘制的气温曲线图,说明气温的变化特点。
图4.11 绘制某地气温年变化曲线图
① 找出该地最热月的平均气温。
7月 23.3℃
初中地理鲁教版(五四制)六年级上册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第二节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章节测试习题
章节测试题1.【综合题文】读图“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回答问题。
【答题】年平均气温高于20℃的地区主要位于五带中的______带,低于﹣10℃的地区主要位于五带中的______带和______带。
全球气温从赤道向南、北两极______(递增、递减),产生这种变化规律的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__因素。
【答案】热北寒南寒递减纬度【分析】本题考查世界气温的有关知识。
【解答】由图可知,世界年平均气温高于20℃的地区主要位于五带中的热带,低于-10℃的地区主要位于五带中的北寒带和南寒带,全球气温从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产生这种变化规律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纬度。
【答题】南半球的等温线比北半球______(平直、弯曲),主要因为南半球的______面积大。
【答案】平直海洋【分析】本题考查世界气温的有关知识。
【解答】南半球的等高线比北半球平直,主要是因为南半球的海洋面积更大,地表性质更均匀。
【答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最炎热的大洲是______洲,最寒冷的大洲是______洲。
【答案】非南极【分析】本题考查世界气温的有关知识。
【解答】从图中可以看出,最炎热的大洲是非洲,非洲大部分是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最寒冷的大洲是南极洲。
2.【答题】下列关于气温变化的说法,有误的是()A.一天中的最低气温一般出现在日出前后B.一天中的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14时左右C.北半球陆地上的最热月一般出现在7月D.南半球陆地上的最冷月一般出现在1月【答案】D【分析】本题是对南北半球的气温知识考查。
【解答】一天中的最低温一般出现在日出前后.故不符合题意;一天中的最高温一般出现在午后两点左右.故不符合题意;北半球的最高月均温一般为7月.故不符合题意;南半球的最低月均温一般为7月.故符合题意,选择D。
3.【答题】读某地气温年变化曲线图,判断该地位于()A.热带B.北温带C.南温带D.北寒带【答案】C【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气温曲线图的判读。
【解答】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最冷月平均气温小于0℃为温带,并且最高月气温在1月,最低月7月,此地位于南半球,因此该地位于南温带.选项C符合题意。
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课件
气温/℃ 30
20
10
(2008年)
月份
气温 (℃)
1 2345 6 10.2 10.7 13.4 18.2 22.1 25.5
-10
0
10
0
20
66.50N 23.50N
00
20
23.50S
10
0
-10
66.50S
2.气温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P57 活动 1.
赤道0°
南北半球的气温从赤道 向两极逐渐降低
(1)从赤道向两极,气温有什么变化规律?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受纬度位置影响
随着纬度的升高,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照逐渐减少。 气温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逐渐降低。
气温年变化:以一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
气温年较差:一年内的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
年 较 差
30℃
陆地最高气温 26℃
7月(代表夏季)
陆地最低气温 -4℃
1月(代表冬季)
一年中,北半球气温, 大陆上7月最高,1月最低; 海洋上8月最高,2月最低
北半球某地(陆地)气温年变化曲线
会看吗?
气温(℃)
重点
讨论: 气温的变化有没有规律性?
周期性
日变化 年变化
为什么 呢?
地球的运动
自转产生:
现象:产生昼夜交替
气温日变化
公转产生:
现象:四季变化和五带划分
气温年变化
二、气温的变化
1.气温的日变化和日较差
实验2 探究水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原卷版)
实验2 探究水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2023中考预测与复习建议:本题属于热学板块,本实验2022年版课标相较于2011年版课标做了修改,2011年版课标名称“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本实验应回归教材,熟悉实验操作过程,以全面扎实掌握基础考点、理解实验操作过程,会分析、解释过程和数据为重点,同时实验会和大气压、热传递等知识进行综合考查,有一定的可拓展性,预测2023年中考仍然将会以基础题型的形式出现,最多设置2分稍微难点的分值,但是平时复习时,应该提高要求,做到复习全面、细致、重难点突出,尤其是突出核心素养能力考查,同时复习阶段应提高考查频次来体现其核心地位。
)基础考点梳理1. 实验装置(如右图所示)2. 实验器材及其组装(1)器材: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烧杯、中心有小孔的纸板、温度计、秒表、火柴、水. 其中属于测量仪器的有和.(2)实验器材的组装顺序:(3)烧杯底部垫石棉网的目的:(4)硬纸板的作用:3. 实验过程(1)沸点的判断:(2)水沸腾前:气泡上升过程中变,未到液面就消失了;水沸腾时:气泡上升过程中变大,到液面破裂.如图1所示.4. 实验数据处理(1)根据实验数据绘制温度-时间图像(如图2所示)(2)分析温度-时间图像或表格数据判断水的沸点、加热时间、总结结论.5. 实验结论水沸腾前,吸收热量,温度升高,水沸腾过程中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6. 实验评价(1)水沸腾过程中,温度计上部出现小水珠、烧杯上方产生“白气”的原因:(2)撤去酒精灯后水不能立即停止沸腾的原因:(3)实验操作正确但得出水的沸点不是100 ℃的原因:(4)缩短加热时间的方法:(5)水蒸气烫伤较沸水更严重的原因:(6)当水停止沸腾时,给烧瓶浇冷水或从瓶中向外抽气,水会重新沸腾的原因:7. 知识拓展(1)酒精灯给水加热是通过的方式改变水的内能的.(2)水在沸腾过程中持续吸热,虽然温度保持不变,但内能(3)热量的相关计算(Q=cmΔt)典型例题赏析2.物理学习小组在做“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时,装置如图甲所示.(1)图甲装置的某错误之处是.(2)改正错误后,实验中观察到_ __的现象时可判断水沸腾了.要点1. 水沸腾前后气泡特点:℃沸腾前:气泡少,上升过程中遇冷收缩变小(气泡内水蒸气遇冷液化)℃沸腾时:大量气泡,上升过程中所受水的压强变小,气泡变大.(3)在水温升高到85 ℃后,每隔1 min读取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并持续一段时间,将所得数据记录在下表中.℃分析可知:水在沸腾前,_ _;水在沸腾过程中,_ .℃本实验中水的沸点是__ _℃,由此可知当地大气压(选填“高于”“低于”或“等于”)1个标准大气压.(4)为了探究水沸腾时需要吸热,接下来的操作是 .(5)(结论评估)(2022临沂改编)实验后撤去酒精灯,水还能沸腾一小会儿,这说明水沸腾时不需要吸热,这种判断是(选填“正确”或“错误”)的,其中“水还能沸腾一小会儿”的原因可能是.要点2. 水没有立即停止沸腾的原因:水还在持续吸热,即可能有其他装置继续给水供热.(6)(2022陕西改编)等水温降至85 ℃以下后,另一位同学利用该装置再次进行实验.℃(现象解释)第一次实验结束后,烧杯中的水面降低了,原因是水温升高,蒸发(选填“加快”或“减慢”).℃(绘制图像)图乙是第一次实验水沸腾前后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请在同一坐标系中大致画出第二次实验水从85 ℃加热至沸腾一段时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图像.要点3. 水的初温和质量对实验的影响:℃水的质量较少:从相同温度加热至沸腾所用的时间更短.℃水的初温较高:相同质量的水,加热至沸腾所用的时间更短(7)(实验改进)(2022临沂改编)学习小组实验后统计了从点燃酒精灯加热到水沸腾共用时22 min,请提出一条减少加热时间的合理化建议:(8)(生活实践)(2022益阳)做完实验后学习小组又探究了沸水自然冷却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得到的图像如图丙.如果要喝一杯奶茶(牛奶与茶水的质量之比约为1℃2),结合图丙,方案B 的冷却效果更好.方案A.先将滚烫的热茶冷却5 min,然后加冷牛奶方案B.先将冷牛奶加进滚烫的热茶中,然后冷却5 min要点4. 降温情况分析:分析图像,水和环境的温度差越大,水放出热量越快.2.小明在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时,用到的器材如下: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烧杯、温度计、停表等。
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负数的初步认识
+27 +35 -1000 +0.35 -19
正数
负数
拓展练习
下图是大楼电梯内的面板,这座大
楼的最高层是( 8 )楼,最底层 是(-2 )楼。
负号。) 负号不能不写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先读一读,再把这些数填入相 应的圈内#43;103
正数
负数
试一试 用正负数表示下面各地的海拔高度
华山比海平面高 2000m记作 ( +2000 )m
死海比海平面低 392m记作 ( -392 )m
综合练习
先读一读,再把这些数填入相应的圈内。
珠穆朗玛峰大约比海平面高
8844.43米,吐鲁番盆地大约 比海平面低155米。
+8844.43米 珠 穆 朗 玛 峰
吐鲁番盆地
海平面
-155米
你能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表示这两个 地区的海拔高度吗?
像+3、18、+8844.43…… 这样的数都是正数。(“+”是 正号,通常“+”号省略不写。)
像-4、 -12、 -9、 -155…… 这样的数都是负数。(“-”号是
小知识
水结冰时的温度是0摄氏度, 水沸腾时是100摄氏度。比0
摄氏度低的温度我们用带“-”
号的数来表示。
零上3摄氏度记作:3°C 读作:3摄氏度
零下6摄氏度记作:-6°C 读作: 负6摄氏度
-10
0
15
读一读 2007年1月16日我国部分城市
的气温如下:
珠穆 朗 玛 峰
小知识
珠穆朗玛峰是喜玛拉雅山脉的主峰,海拔 8844.43米,是地球上第一高峰,位于东 经 86.9°,北纬27.9°。珠穆朗玛峰山体 呈巨型金字塔状,威武雄壮昂首天外,地形 极端险峻,环境异常复杂。珠峰不仅巍峨宏 大,而且气势磅礴。在它周围20公里的范 围内,群峰林立,山峦叠障。仅海拔7000 米以上的高峰就有40多座,形成了群峰来 朝,峰头汹涌的波澜壮阔的场面。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世界的天气【教课目的】学会使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并能读出气温的变化规律。
培育学生读图,用图及简单的画图能力。
【教课要点】学会阅读气温变化曲线图及气温散布图。
【教课难点】理解气温的变化规律【教课准备】教师可在上本节课前将学生疏成三组 ( 每组选出一个代表 ) ,让学生注意收听连续三天的天气状况,每个小组分别关注一天的天气状况,每组代表作好记录并填在以下表格中间。
天气状况阴晴状况风力大小最高气温最低气温时间第一天次日第三天【第一课时】【教课过程】引入新课同学们,我们每天都会关注当日的天气状况,那么,每日的天气状况又包含哪些方面的内容呢?( 学生回答,略 )请同学们取出你们自己记录的天气状况表格,而后看看,在这个季节里,你们最想知道的是哪一项?是风力,阴天、晴日,仍是气温?( 同学们踊跃讲话,畅所欲言,答案不是固定的,只需合理,都应该鼓舞与指引,还可以调动讲堂氛围 )此刻天气渐渐转凉了,变冷了,我很想知道什么时候气温降到很低了,便可能会下雪,你们想不想知道呀?所以,今日我们就来认识一下气温的相关知识。
气温的变化看图,请读出一天中, 8 时、14 时、 20 时、 2 时的气温是多少摄氏度?从这个图中,你能察看出气温与时间的关系吗?你会用数学方法来计算该地的日均匀气温吗?大屏幕投影:看一看( 学生小组合作达成,很简单地就能得出答案,还培育了学生的察看能力和剖析问题的能力 )既然一天中间,会有最高气平和最低气温,那么我们在不一样的时辰测出来的气温是否是同样的呢?下边,同学们请看大屏幕,在横线上填出几个字,来归纳一下气温状况。
大屏幕投影:午晨,冬夏在一天中,一年中,我们这里的气温是否是同样的?那么,此刻,这个季节,我国的南方与北方,中国与澳大利亚的气温又是否是同样的呢?由此,师生共同得出结论,气温是变化的。
大屏幕投影:读一读想想学生经过认真察看、议论、比较,而后经过整理,可能得出以下结论:1.图的纵坐标都是表示气温,横坐标都是表示时间。
二十四节气天气的变化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二十四节气天气的变化篇一:从二十四节气看气候变化从二十四节气看气候变化余昌新闻背景“小满前后,种瓜种豆。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长期以来,根据二十四节气气候特征总结的农谚也对农业生产起着重要指导作用。
然而在全球变暖和我国城镇化背景下,二十四节气的气候特征也已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钱诚等人于20XX年根据1960年至20XX年我国549个气象站的近地面气温观测资料,用统计方法定量分析了我国近50年来这种变化的具体情况。
20XX 年,钱诚等人进一步量化了城镇化对二十四节气气候变化的影响。
二十四节气细致地反映了我国四季交替的气候特征,含有时令顺序、物候变化、农作物生长情况等方面的标志性意义,特别是与农业生产活动紧密相连。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根据各地节气的气候特征总结出的农业谚语,为我国农业发展立了大功,至今仍对农业生产活动具有参考价值。
二十四节气的概念起源于古代的黄河流域,当时该地区是我国社会经济最发达的地区。
早在春秋时期,古人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4个节气,以后经过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到西汉初期,二十四节气在《淮南子》的《天文训》中被完整地记载下来。
公元前104年的西汉,我国第一部有完整文字记载的历法——《太初历》,开始把二十四节气订为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通常说的二十四节气是一个天文学的概念,以地球围绕太阳运转的天文位置为区分。
然而,每个节气对于人类活动有指导意义的内涵主要在于其相应的气候特征。
那么,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气候”二十四节气是如何变化的?()大寒特征天气很少出现大暑特征天气显著增多钱诚等人的研究显示,从全国日平均气温资料揭示的二十四节气的基本特征来看,最冷的节气是大寒(-3.51℃),最热的节气是大暑(23.59℃),两千年前我国劳动人民总结出来的这两个季节性极端阶段,在当前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并没有发生本质改变。
第六章 气体与蒸汽的流动(绝热节流过程)
p1h1c1 1
p2h2c2 2
绝热节流过程前后的焓相等, 但整个过程绝不是定焓过程。
h
在缩孔附近,流速 ,焓
c
绝热流动的能量方程式
q
h wt
h2
h1
1 2
(c22
c12 )
g(z2
z1) ws
h2
h1
1 2
(c22
c12 )
通常情况下,节流前后流速差别不大,即c2 = c1 h2 h1
M=1 dA=0 临界截面
M>1 dA>0 渐扩
M<1 M>1 dA<0 dA>0 渐缩渐扩
注:扩压管dc<0,故不同音速下的形状与喷管相反
喷管和扩压管流速变化与截面变化的关系
流动状态
M<1
管道种类
渐缩渐扩扩喷管 M<1转M>1
M>1 渐缩渐扩扩压管
M>1转M<1
喷管 dc>0 dp<0
1
2
dA 0 A
(1)绝热节流后蒸汽的温度; (2)节流过程的熵变; (3)节流的有效能损失,并将其表示在T-S图上; (4)由于节流使技术功减少了多少?
例题
4、理想气体从初态1(p1,t1)进行不同过程到相同终压p2,一过程为经过喷 管的不可逆绝热膨胀过程,另一过程为经过节流阀的绝热节流过程。若 p1>p2>p0,T1>T0(p0、T0为环境压力与温度),试在T-s图上表示此两 过程,并根据图比较两过程作功能力损失的大小。
证明:理想气体微分节流系数μJ =0.
pv RT
v RT p
( v T
)p
R p
二十四节气表简表
二十四节气表(简表)(链接)solstice 12月21-23日cold1月5-7日cold1月20-21日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二十四节气表(详表)春季Spring季节月份节气太阳到达黄经七十二候第一候第二候第三候春孟春立春2月3—5日315°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鱼上冰330°獭祭鱼鸿雁来草木萌动雨水2月18—20日仲春惊蛰3月5—7日345°桃始华仓庚鸣鹰化为鸠春分3月20—21日0°玄鸟至雷乃发声始电季春清明4月4—6日15°桐始华田鼠化为鴽虹始见戴谷雨30°苹始生鸣鸠拂其羽胜降于桑4月19—21日夏季Summer季节月份节气太阳到达黄经七十二候第一候第二候第三候夏孟夏立夏5月5—7日45°蝼蝈鸣蚯蚓出王瓜生小满5月20—22日60°苦菜秀靡草死小暑至仲夏芒种6月5—7日75°螳螂生鶰始鸣反舌无声夏至6月21日—22日90°鹿角解蜩始鸣半夏生季夏小暑7月6—8日105°温风至蟋蟀居辟鹰乃学习大暑7月22—24日120°腐草为蠲土润溽暑大雨时行秋季Autumn季节月份节气太阳到达黄经七十二候第一候第二候第三候秋孟秋立秋8月7—9日135°凉风至白露降寒蝉鸣处暑8月22—24日150°鹰乃祭鸟天地始肃禾乃登仲秋白露9月7—9日165°鸿雁来玄鸟归群鸟养羞秋分9月22—24日180°雷始收声蛰虫培户水始涸季秋寒露10月8—9日195°鸿雁来宾雀入大水为蛤菊有黄华霜降10月23—24日210°豺乃祭兽草木黄落蛰虫咸俯冬季Winter季节月份节气太阳到达黄经七十二候第一候第二候第三候冬孟冬立冬11月7—8日225°水始冰地始冻雉入大水为蜃小雪11月22—23日240°虹藏不见天气上腾地气下降闭塞而成冬仲冬大雪12月6—8日255°鶡旦不鸣虎始交荔挺生冬至12月21—23日270°蚯蚓结麋角解水泉动季冬小寒1月5—7日285°雁北向鹊始巢雉始雊大寒1月20—21日300°鸡始乳鸷鸟厉疾水泽腹坚本文出处:24节气表二十四节气简介二十四节气是一个统称,其中包括十二个中气和十二个节气,中气和节气相间地排列。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课《温度与水的变化》教案6(2022新版)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课《温度与水的变化》教案6(2022新版)一. 教材分析《温度与水的变化》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温度对水的影响,通过实验探究水的沸腾和凝固过程,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科学知识。
教科书通过详细的实验步骤和易于理解的语言,引导学生自己发现水的变化规律。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对科学探究有浓厚的兴趣。
但在实验过程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耐心等待,避免因为急躁而得出错误的结论。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温度对水的影响,知道水的沸腾和凝固过程。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思考的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水的沸腾和凝固过程。
2.难点: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和解释。
五. 教学方法1.采用实验法,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了解水的变化规律。
2.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索科学奥秘。
3.采用分组合作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烧杯、试管、温度计、热水、冰块等。
2.实验材料:水、色素等。
3.教学课件:实验过程的图片、视频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中的现象引入新课:冬天,水为什么会结冰?夏天,水为什么会变热?引导学生思考温度对水的影响。
呈现(5分钟)教师展示实验器材,向学生介绍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然后,教师进行实验演示,引导学生观察水的变化过程。
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提醒学生注意实验安全。
巩固(10分钟)教师提问:实验中发现了什么现象?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总结,解释水的沸腾和凝固过程。
拓展(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水还有其他的变化吗?引导学生思考水的蒸发和液化过程。
然后,教师进行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水的蒸发和液化现象。
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让学生复述水的沸腾和凝固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变量之间的关系
6.3 温度的变化
●教材解读
1、掌握表示两个变量之间关系的三种方法:列表法、解析式法、图象法。
2、从图象中获取信息,会表达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知识梳理
用图象分析变量之间的关系时,通常用水平方向的数轴(称为横轴)上的点表示___________量,用竖直方向的数轴(纵轴)上的点表示___________量。
●例题研讨
例1:如图是某地区一天的气温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根据图像回答:
(1) 在这个天中, t=__________时,气温最高,最高气温T=__________℃;
t=__________时,气温最低,最低气温T=__________℃;
(2) 在__________时间段中,气温保持不变;在__________时间段中,气温持续下降;
(3) t=__________时,气温达6℃;
(4) 如果某种作业必须在0℃以下才能实行操作,选择__________时间段比较合适。
变式:某商场一星期的销售额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如图:
(1)星期三的销售额是万元,星期六是万元;这星期中销售额最高的是星期,是万元;(2)时间范围内销售额上升较快,时间范围内下降较快;
(3)图中A点表示意义是,B点表示意义是。
例2: (2006 成都)右图表示甲骑电动自行车和乙驾驶汽车沿相同路线行驶45千米,由A地到B地时,行驶的路程(千米)与经过的时间(小时)之间的关系.请根据这个行驶过程中的图象填空:
(1)汽车出发__________小时与电动自行车相遇;
(2)电动自行车的速度为__________千米/时;
(3)汽车的速度为__________千米/时;
(4)汽车比电动自行车早__________小时到达B地.
变式:甲,乙两人在一次赛跑中,路程s(米)与时间t(秒)间关系如下,请回答下列问题:
(1) 这次比赛跑的终点距起点多少米?
(2) 甲,乙两人谁先到达终点?他用多长时间?谁后到达终点?他用多长时间?
(3) 甲,乙两人在这次赛跑中的平均速度分别是多少?
●过关练习
1.一个苹果从180m的楼顶掉下,它距离地面的距离h(m)与下落时间t(s)之间关系如图,下面的说法准确的是( )
A.每相隔1s,苹果下落的路程是相同的;
B.每秒钟下落的路程越来越大
C.经过3s,苹果下落了一半的高度;
D.最后2s,苹果下落了一半的高度
2.一辆行驶中的汽车在某一分钟内速度的变化情况如下图,下列说法准确的是( )
A.在这个分钟内,汽车先提速,然后保持一定的速度行驶
B.在这个分钟内,汽车先提速,然后又减速,最后又持续提速
C.在这个分钟内,汽车经过了两次提速和两次减速
D.在这个分钟内,前40s速度持续变化,后20s速度基本保持不变
3.(2006桂林)今年,在我国内地发生了“非典型肺炎”
疫情,在党和政府的准确领导下,当前疫情已得到有效控
制.下图是今年5月1日至5月14日的内地新增确诊病
例数据走势图(数据来源:卫生部每日疫情通报).从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