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2019-2020年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夏商周第7课 商鞅变法与都江堰的修建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选2019-2020年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夏商周第7课商鞅变法与都江堰的修建中华书局版习题精选八十四
第1题【单选题】
下图所示的工程至今仍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该工程是( )
A、都江堰
B、灵渠
C、大运河
D、通惠河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作家余秋雨曾经写道:“就在秦始皇下令修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成都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而它至今还在为无数民众输送涓涓清流。”主持修筑这个“了不起的工程”的是( )
A、李冰
B、禹
C、李春
D、商鞅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有学者认为,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意气风发的时代,该时代的主要特征是( )
A、大一统
B、早期国家建立
C、社会变革
D、民族政权并立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这主要是商鞅变法( )
A、承认土地私有
B、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C、按军功授田赐爵
D、统一货币、度量衡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源于哪一水利工程的修建( )
A、都江堰
B、灵渠
C、长城
D、编钟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在我国古代,人们常以“牛”、“耕”作为名、字,如孔子的弟子司马耕,字子牛;晋国有位大力士姓牛字子耕,这反映了牛耕技术在当时备受人们推崇。牛耕的使用开始于( )
A、商周时期
B、春秋战国时期
C、秦汉时期
D、南北朝时期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秦国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主要是因为( )
A、商鞅变法
B、牛耕的进一步推广
C、铁农具的使用范围扩大
D、修建都江堰水利工程
【答案】:
【解析】:
第8题【填空题】
战国时期改革之风盛行,请按要求填写:(1)影响最大的是秦国的(______)变法(2)支持变法的秦国国君是(______)(3)秦国变法内容中最能体现改革性质的措施是(______)
【答案】:
【解析】:
第9题【问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灌溉三都,开稻田,于是蜀野千里,好为陆海。旱则引水浸润,雨则堵塞水门。故记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华阳县志》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材料所说的是我国历史上哪一个著名的水利工程?该水利工程建于何地?(2)材料中所说的水利工程由何人主持修建?修建于何时?(3)根据材料归纳该水利工程的作用。
【答案】:
【解析】:
第10题【问答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史记·商君列传》材料二:商鞅从小喜好刑名之学,非常尊崇李悝的法家学说,立下了革新政治的雄心壮志。他先到魏国,但没有得到魏惠王的重用。他听到秦孝公下令求贤的消息后,向秦孝公进献富国强兵之术,提出了变革政治的主张,得到秦孝公的信任和重用。《史记》记载,秦孝公死后,太子即位。守旧的贵族诬告商鞅“谋反”,结果商鞅被处死。(1)这里提到的变法是什么?(2)这次变法的具体内容有哪些?(3)你认为变法内容中具体哪一条措施是影响最深远?(4)商鞅的主张与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哪一学派的观点一致?(5)这次变法对秦国有什么影响?
【答案】:
【解析】:
第11题【材料分析题】
改革与创新是一个民族和国家发展的必由之路,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公元前361年,秦孝公面对秦国国力贫弱、被动挨打的局面,愤然喊出:“诸侯卑秦,丑莫大焉”。至战国后期,著名思想家荀子说:“齐之技击不可以遇魏氏之武卒,魏之武卒不可以遇秦之锐士”。
材料二:清代史学家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说:“……盖帝优于文学,恶本俗之陋,欲以华(汉)风变之,故不惮为此举也。……”
秦国怎样由“诸侯卑秦”发展成诸侯惧怕的“秦之锐士”?请依据材料,写出一项具体措施。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二中的“此举”是指哪一历史事件?写出“帝”是如何“以华(汉)风变之”的。列举一项即可。
【答案】:
【解析】:
第12题【材料分析题】
秦兼并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以华夏族为主的多民族的大一统国家。让我们走近秦朝,了解这个短暂又影响深远的王朝。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六合之内,皇帝之土,西涉流沙,南进北户,东有东海,北过大夏,人迹所至,无不臣者。──《史记。秦始皇本纪》
原文大意:在天地和东南西北之间都是皇帝的土地,西边到沙漠,南边到岭南,东边是东海,北边过了大夏,只要是有人的地方,没有不臣服的。
材料二:田畴异亩,车涂异轨,律令异法,衣冠异制,言语异声,文字异形。──《说文解字》
原文大意:(秦统一以前,各国)丈量田地的单位不同,车辆的轮距和道路的宽度不一样,法律制度各不相同,穿戴也都不一样,语言不同,字形各异。
材料三:(图)
材料四:公元前209年夏,有900多个农民被征发去渔阳戍守长城,路上遇大雨……不能按期到达,……领队人杀死了押队的军官,大家热烈响应,他们斩木为武器,举起反抗的旗帜。在攻占陈县后,建立了“张楚”政权。──七上《中国历史》
材料一说明秦朝疆域辽阔,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什么事件为秦兼并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为改变材料二中“田畴异亩,车涂异轨”的现象,秦始皇分别采取什么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