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四年级平均数公开课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数学公开课教案

《平均数》教学设计

开课时间:2017.04 开课班级:四(1)

执教老师:邓晶晶指导老师:李淑萍、付玉琴

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90页例1

教材分析:

教材把平均数与统计编排在一处,可以看出平均数与统计知识间存在密不可分的联系。可以说,平均数是统计知识中的一个信息数,让学生通过实验、猜测、探究等活动理解“平均数”的意义,这对学生应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今后学习复杂的统计知识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教学目标:

1、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2、学生经历用平均数知识解决简单生活问题的过程,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方法,发展统计观念。初步感知“移多补少”数学思想。

3、感受平均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体验学习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平均数的含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2、借助“移多补少”的方法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谈话引入。

怎么分,两人的钱一样多?

2、感知课题。

(1)学生思考,想象移动的过程。

(2)提问:这个8是它们的什么数?

(3)揭示课题。(板书:平均数)

(二)探究新知

1、引发质疑,探索新知。

教师:看到这个课题,你想了解平均数的哪些知识?

2、理解含义,探求方法。

为了保护环境,学校四年级1班的一组同学利用业余时间收集矿泉水瓶,做环保小卫士。

仔细观察统计图,从图中知道了什么?你能根据统计图提出什么问题?

方法一:移多补少

求出小红等四位同学收集的平均个数

课件演示并板书:移多补少同样多

3、理解平均数的含义

(1)“13”是哪几个数的平均数?

(2)平均数13表示每个人都收集13个吗?那它表示什么?

(3)猜测:如果小明只收集了7个,平均数会发生变化吗?变多还是变少?

(4)猜测:如果小明收集了19个呢?

小结:这样看来,平均数与每一个数据都有关,其中任何一个数据的变动都会引起平均数的变动,缺点:容易受极端数据的影响。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估算、计算,感受平均数的范围,介于最大数和最小数之间;再通过一个数据的变化,使学生感受平均数随着数据的变化二变化一敏感性特点)

方法二:先合再分

(1)提问:你们谁能用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

(2)学生独立试做,学生板演。

(3)小结:这种方法在数学上叫“先总后分”,是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重要方法。

(板书:先合再分)

【设计意图】注重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通过解决平均每人收集多少个矿泉水瓶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理解求平均数的方法,掌握“移多补少”以及“先求和再平均分”的数学方法。

3、“平均水深”问题:小男孩身高130cm,小河的平均水深120cm,他下水学游泳有没有危险。

【设计意图】初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并在现实生活中寻找实例,感受数学源于生活。

4、介绍小知识。

【设计意图】一方面感受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生活中存在很多平均数的信息,另一方面,根据学生对平均数的认识和理解,来解释现实生活中的平均数现象,使平均数的意义“具体化”、“生活化”。

(四)全课小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布置

(六)板书设计

平均数

(虚拟数)

移多补少

先合后分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除法运算含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平均数的概念与过去学过的平均分的意义是不完全一样的。平均数是一个虚拟数,是借助平均分的意义通过计算得到的。

成功之处:

在这节课上我注重了让孩子们在数学活动中学习,首先让孩子们产生对平均数的强烈需求,在经历了平均数产生的过程之中,自然而然地理解了平均数的本质意义,学会了求平均数的方法,然后再去解决问题。

1.新课导入,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

2.注重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在教学中,通过求一个小组四个学生收集废旧矿泉水瓶的平均数量,让学生借助平均分的意义理解平均数不是每个学生实际收集到的矿泉水瓶数量,而是指假设四个学生收集到的瓶子同样多,从而算出平均每人收集到13个,使学生认识平均数13实际上是一个虚拟数,并不一定真实存在。

3.解决问题,强化求平均数的计算方法。教学中,学生可以通过“移多补少”法,也可以用计算“先求总数再平均分”的方法来得出所要求的平均数。

其次,关注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节课我在设计练习时设计了“小豆游泳”:一条小河平均水深120厘米,小豆身高130厘米,他下河游泳会不会有危险?使孩子们在讨论中加深了对“平均水深”的理解,从中体会到了应用数学知识要灵活。

不足之处:

在讲平均数的时候,并为概括“总数÷份数=平均数”,课堂上未能对每个学生举出的平均数实例进行探索、拓展应用,课结束时学生回顾整个学习过程时只是泛谈体会和收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