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容性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梦”为何极具包容性?
“中国梦”就是“让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机会”,所以“中国梦”很美,她美在包容。

所谓包容,就是不一定以完美的秩序发端,但演化越深,就越包容和谐、就越接近美好的梦想。

古人说,“君子和而不同”,做人如此,发展也是如此。

“包容性发展”就是容得下不同的思想,容得下不同的利益,她尊重差别,却从不放弃“大同”的理想;“包容性发展”既强调机会的平等,又兼顾结果的平等,她追求公平正义,但又不急于求成。

“中国梦”有一个“包容性发展”的内核。

李克强总理说,“不论是来自城市还是农村,不论是来自怎样的家庭背景,只要通过自身的努力,就可以取得应有的回报。

不论是怎样的财富创造者,是国企、民企还是个体经营者,只要靠诚信公平竞争,都可以获得应有的收获。

”无论是“约法三章”让政府过“紧日子”,还是千方百计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我们看到的一系列改革举措,都是为了抑制畸形利益格局的自我强化,都是为了打破基本生产要素的垄断,都是为了弥合城乡二元结构的分割,都是为了补齐教育医疗等公共产品的“缺位”……这是一种倡导机会平等的发展,是一种让人们积极参于其中、又公平分享发展成果的梦想。

“中国梦”有一个包容并蓄的文化基因。

文化凝聚着价值观念、物质生产、生活方式,这些是中华民族获得认同感的根系,是我们国家维系统一的纽带。

“欲灭人之国,必先灭其史”,想要复兴一个民族,一定离不开繁荣她的文化。

以儒家文化为主流的中国的传统文化,其精神实质就是包容。

“泰山不辞细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千年来,源于印度的佛教融入中国文化,成为中国传统经济社会和历史文化的一个支柱;百年来,源于西方的马克思主义融入中国文化,成为我们建党建国、改革发展的精神支柱,中国文化容得下一切符合历史规律、符合人民需求的多样文化。

对比其他文明古国,唯独中国文化绵延不绝,这归因于中国文化的包容。

对比中国近代史上的各种梦想,唯有当前的“中国梦”前途远大,这归因于“中国梦”的包容。

“中国梦”有一个渐趋成熟、日益包容的发展过程。

建国以来,我们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坚持尊重彼此不同的利益;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但始终尊重彼此不同的发展道路;新一届领导集体履新以来,我们凝聚了“中国梦”的共识,“中国梦”淡化了意识形态,力图让更多的物质、精神财富用于民生,这是对中国人民幸福的负责,也是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贡献。

所以说,“中国梦”不仅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很少有一个梦想像“中国梦”这样包容。

遵循社会规律的包容性发展
“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这种“博大精深、川流不息”的精神,正是由于其“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结果。

中华文化向来主张有容乃大,大乃久,“厚德载物,自强不息”的包容性让我们更易理解“包容性发展”的涵义,“包容性发展,是所有人机会平等、成果共享的发展,各个国家和民族互利共赢、共同进步的发展,各种文明相互激荡、兼容并蓄的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良性循环的发展”。

发展“必须是遵循社会规律的包容性发展”。

相比于单纯追求经济增长,遵循社会规律的包容性发展更多地强调把“人的发展”统筹到“发展”的概念中,使经济发展更有利于人的发展,更好地平衡社会利益、调节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使我国社会在深刻变革中既生机勃勃又井然有序。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们是“摸着石头过河”的,在“血与泪”中点滴
积累着对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的深刻认识。

在国家建设中,我们对经济规律、
自然规律的了解,对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实践,相较而言,受到“冷落”
的是“社会规律”,或许只能暗自呢喃“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遵循经济规律的科学发展,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作用的表现。

遵循自然规律的
可持续发展,是人与自然关系作用的体现,遵循社会规律的包容性发展,是前
二者与人的全面发展关系的体现。

三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构成“习氏”风
格的发展观。

遵循经济规律的科学发展,是国家繁荣、社会稳定、人民富裕的
重要基础;遵循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才能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有力的推
动经济和社会发展;遵循社会规律的包容性发展,旨在回归发展的本意,坚持
以人为本,强调“民富优先”,可提振经济,有利于国家、自然、社会、人类
的和谐相处。

如今改革进入深水区,假使不实践“遵循社会规律的包容性发展”,社会
不同阶层利益诉求差异和矛盾日益突出,那全面深化改革将停滞不前。

“遵循
社会规律包容性发展”体现了全面发展、共同富裕。

首先,包容性发展强调每一个中国人的责任,注重发挥每一个人应有的作用。

特别强调要关注弱势群体,在基本生活有所保障的基础上进一步帮助他们争取更多的教育、培训机会,让他们能靠自己的劳动而生活,自食其力;让每一个中国人都能够参与到经济社会发展活动中去,只有这样,国民收入和国民财富才会达到更高的水平,国民消费能力和投资能力才会更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才会越足。

其次,包容性发展强调发展过程的机会均等,重视起点公平、过程公正,反对歧视、反对垄断。

公平的发展能够调动全国人民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通过公平竞争机制,提高社会发展效率。

第三,包容性发展强调发展成果的利益共享,注重分配的公平、公正性,使每一个参与到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中国人都能够享受到发展所带来的红利,利益共享是包容性发展的目标。

包容性发展应当遵循的基本社会规律
社会规律是通过人们的活动表现出来的社会生活过程中诸多现象间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马克思通过对社会历史及社会发展史的科学研究,深刻揭示了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而这些社会规律也是包容性发展所要遵循的基本社会规律。

生产关系要适合生产力的状况,上层建筑要适应经济基础的需要。

一个国家的公共政策以及其所形成的社会环境与包容性发展的关系正如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的关系,好的公共政策能够推进发展的包容性,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公共政策及其所形成的社会环境会影响包容性发展在中国的推进。

在我国当前的宏观管理方式和日常的具体管理活动中,还存在着不少需要规范、提升和创新的内容,如社会保险体系建设滞后和异地接转接续不畅、食品药品安全卫生与质量管理问题、城市管理人员执法粗暴、房屋拆迁与土地征用管理中补偿不公、不到位和强行拆迁等现象;这些现象反映出政府管理方式亟须改革创新、管理职能需要进一步规范提升。

通过提高政府管理水平和管理能力能够为包容性发展提供足够保障与支撑;通过对政府职能越位的纠正,将资源支配权交还市场,提高资源配置效率;通过对政府职能缺位的纠正,使得政府能够真正履行对市场监管的职责。

人民群众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包容性发展强调对包括弱势群体在内的所有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可行能力、发展环境与机会以及利益分配的关注。

经济社会发展人人有责,所有中国人都应该尽其所能地参与到经济社会发展活动中去,只有全民族和全社会的每一个成员都付出,才能有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和进步,这是一个民族和社会能够持续进步的基石。

政府应当通过发展和创新社会求助方式,对弱势群体进行基本的救助,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满足其基本医疗卫生需求;通过提供教育培训、就业等方面的政策优惠帮助弱势群体提高自生能力、促进其自身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要制定相应的激励、约束机制,使得他们在自食其力的同时避免形成“福利依赖”的情况。

在对弱势群体进行特别关注的同时,也要形成一种公平、公正的社会竞争机制,确保社会其他群体参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积极性。

遵循社会规律实现包容性发展,是经济进入新常态的必然要求。

新常态下,我们可以不必纠结于速度,而用更大的精力改善民生、推进社会发展,让更多的发展成果落实到群众身上。

速度的底线是保证就业、是保证人民生活改善。

增长速度换挡、结构调整阵痛、前期刺激政策消化三期叠加,必然会遇到许多新的问题,改善民生和社会建设任务十分繁重,更加需要平衡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

这就要求我们加大改善民生和社会建设力度,化解突出矛盾,为人民办实事,让人民得实惠,不断提高发展的包容性,把发展中的“人”字写得更大,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遵循社会规律的包容性发展,是促进公平正义的发展。

发展以人为本,发展属于每个人,我们要顺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全面深化改革,促进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创造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打破阶层固化、利益藩篱,让每个人拥有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机会,使不同社会群体、市场主体各得其所、各展其能,为发展夯实最广泛、最深厚的社会根基。

遵循社会规律的包容性发展,是注重民生改善的发展。

改善民生已取得巨大进步,但还有不少历史欠账和薄弱环节,人们向往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舒适的住房、更可靠的社会保障。

我们要准确把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的结合点,将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的聚焦点放在惠民生上,雪中送炭解决实际问题,增加公共产品有效供给,保基本、补短板、兜底线,向民生改善要发展潜力。

遵循社会规律的包容性发展,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

改革发展稳定越来越彼此交融、相互作用,如果发展成果、改革红利不能惠及全体人民,发展将没有意义,改革会失去动力。

要把改革力度、发展速度与社会可承受程度统一起来,准确把握改革发展稳定的平衡点,寻求“最大公约数”,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治理,使我国社会在深刻变革中既生机勃勃又和谐稳定,最大限度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凝心聚力推进改革发展。

中国现如今所处的发展阶段和环境,要求我们要更好的统筹社会力量、平衡社会利益、调节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使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公正、生态良好。

“天地之间,莫贵于人”。

遵循社会规律的包容性发展,将给人民带来更多福祉,使经济社会发展充满活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