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18
出口导向型战略
1.政府对商品出口事业高度重视 2.放宽进口限制,降低保护关税 3.对出口企业实行税收减免甚至退还政策 4.在金融政策上给予特殊待遇 5.促使货币进一步贬值
建立以出口贸易经济为中心的国民经济体系, 各国和个地区都成立了相关的专门负责机构, 以加强对出口商品的规划、督促和引导工作。
例:
韩国的“经济企划院”和“商工部”
新加坡的“贸易发展局”
香港的“贸易署”
采取一些带有精神鼓励性质的举措来促进本国 或本地区的的商品出口
例:
韩国的“出口节”
台湾对出口成绩突出的企业和企业家授予奖励并登报
表扬。
减免相关行政手续和条件限制
例: 台湾先后取消了诸如外汇分配比率、进口限额、
可能给发展中国家制成品和原材料的出口造成 冲击。 3.发达国家贸易保护政策的实施,可能切断发 展中国家借助国外市场或需求带动本国经济发 展的渠道。 4.如果所有的发展中国家同时选择相同的商品 出口,势必造成激烈的市场竞争。在市场有限 的情况下,这种竞争必然有失败者,甚至两败 俱伤。
1.开始:改革开放 2.传统阶段: 劳动密集型产业——珠三角工业区的纺织业、 制造业等。 资源密集型产业——东北老工业区的钢铁业、 机械制造业等。 3.新阶段: “一带一路”,与“供给侧”改革同步进行 的新阶段的外向型经济结构。
任何国家的对外贸易政策都有历史的阶段性。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国家往往实施不
同的对外贸易政策;在同一时期,不同国家 往往实行不同的对外贸易政策。 对外贸易政策的演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不 同经济发展阶段的客观要求。
其主要特点是以大量的商品出口为导向,把经济活 动的重心从以本国或本地区市场为主转向以国际市 场为主,进而推进整个国民经济或地区经济的发展。
区商务局外向型经济发展规划
吸引更多跨国公司、知名企业来我区投资,到2025年底,力争实现实际利用外资增长20%。
提升对外投资层次
推动优势产业对外投资,实现对外投资额增长30%。
长期发展目标
提升贸易综合竞争力
将我区建设成为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外向型经济示范区, 进出口总额和实际利用外资实现跨越式增长。
实现全面开放合作
制定外向型经济发展规划的必要性
为了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经贸形势,需要制定更 加科学、前瞻的外向型经济发展规划。
推动本地区产业升级和转型,提升区域经济国际 竞争力。
促进外贸企业和跨境电商发展,提高本土企业国 际化水平和市场拓展能力。
02
发展目标与愿景
短期发展目标
促进外贸稳定增长
01
在现有基础上,实现进出口总额持续增长,到2023年底,力
由于汇率波动导致外汇收入减少 或成本增加。
同行业内其他企业竞争激烈,市 场份额下降。
政策调整、法规变动对企业经营 的影响。
风险评估与预警机制
定期进行国际贸易风险评估,了解当前国际经济形势 和贸易政策。
对市场竞争进行监测,及时了解行业动态和市场趋势 。
建立汇率监测机制,及时掌握汇率波动情况。 建立政策法规跟踪机制,及时掌握政策法规的变化。
加强国际合作交流
积极参与国际会展、商务洽谈等活 动,拓展国际人脉资源,为企业搭 局
重点发展领域
机械制造
重点发展数控机床等高端装备制造,优化产品结 构,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
电子信息
聚焦集成电路、智能硬件等电子信息产业,加强 技术创新,提升产业竞争力。
新材料
提升技术水平
外资企业和外贸企业的进入将带来更先进的技术 和设备,促进企业技术水平的提升。
世界政治经济和国际关系
名词解释:1、国际政治:国际社会行为主体在政治领域中相互关系的总和,包括世界范围内的战争、和平、强权、民主合作和对话等政治现象。
2、格局:就是各种力量对比与组合的结构3、跨国公司:是指同时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进行经营的公司企业,它包括母公司及其在国外设立的子公司,是世界经济舞台上集投资、贸易、金融、服务等经济功能于一身的特殊的非国家主体。
4、世界经济格局:是指世界经济中若干中心力量(国家或国家集团)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结构和态势。
5、世界经济:是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与国家集团所组成的相互联系、相互依赖、共同运动的经济有机整体。
6、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是指那些在工业方面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但又于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化有所区别,处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过渡的国家和地区。
7、经济全球化:在市场经济基础上,生产要素在全世界范围内的自由活动和合理配置,逐渐以致最终完全消除国家见的各种壁垒,使各国经济相互渗透和相互影响,相互依存,日益发展成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有机整体的过程。
8、初级产品战略:是发展中国家利用自己拥有的某些独特的自然资源优势,通过出口这些自然资源来获得外汇收入和进口所需要的生产资料和消费品,进而为经济的起步发展创造条件。
9、综合国力:是一个国家所拥有的生存、发展以及对外部施加影响的各种力量和条件的总和。
它包括经济、政治、科技、军事、外交、文化、精神等实力,以及其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自然资源、人口等基础实力。
10、新东方政策:放弃主张东西方对立的哈尔斯坦主义,在加强与西方合作的基础上达成和东方的谅解,承认战后欧洲的边界现状,改善与苏联东欧的关系,正视存在两个德国的现实,力图实现两个德国关系正常化,并表示希望以和平关系实现两个德国的统一。
11、杜鲁门主义:1947年3月12日,杜鲁门总统在致国会的关于援助希腊和土耳其的咨文中,提出了以“遏制共产主义”作为国家政治意识形态和对外政策指导思想,这个咨文被称为杜鲁门主义。
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战略和路径
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战略和路径随着全球一体化程度的加深,外向型经济成为越来越多国家的发展方向。
外向型经济是指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是以贸易、投资和产业链为核心的国际经济活动。
具体来说,外向型经济主要依赖国际贸易和跨国投资来发展。
由于外向型经济具有高效、专业化等优点,故其发展战略和路径也备受关注。
本文将分为三个部分分别分析外向型经济发展的战略和路径。
一、贸易创造发展机遇对于发展外向型经济来说,其主要的策略就是加强国际贸易的开放与竞争。
大力推动贸易自由化和投资自由化,并属于国际规则制定的积极力量。
通过进一步降低资本和技术的国际壁垒,推动国内企业与国际市场对接、交流,加强国际贸易合作,积极拓展国际市场;同时将国内市场从单一的国内市场向外缓慢延展,用利益的驱动力激发发展新动力。
这样便可实现在国际化过程中的逆转,形成外向型经济大环境。
二、打造产业链合作外向型经济必须建立在完善的产业链上。
如何打造产业链合作可以是追求发展的关键区别。
产业链的打造是建立在具备一定基础的产业体系和生产力水平上,主要通过国内外资本和技术的整合与集成来完成。
产业链包含的是商品的生产与销售,在这个过程中通过资源和能力交互赋予各个环节以有效的功能,对生产力提升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加强与国外产业链合作切合时代进步及经济发展的要求,在提高自身技术、管理等方面有富余的资金能力,避免退化到严重的产能过剩过程中。
三、吸引外资合作外资是外向型经济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虽然国内市场已经成为各个国家的发展重点,但是吸引外资也是非常重要的。
外资不仅可以带来资金、技术,还能带来经验、管理、品牌等方面上的帮助。
通过吸引外资,可以加速企业国际化进程,提高企业国际化水平,同时也更好地适应国际市场的竞争。
另外,与国外的企业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也能够有效地吸引外资,实现双赢的局面。
总之,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战略和路径非常重要。
发展外向型经济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需要有长远的目光和计划。
中国的外向型经济战略
中国的外向型经济战略中国作为一个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一直以来都以其外向型经济战略而著称。
外向型经济战略不仅为中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发展,也对世界经济做出了积极贡献。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中国外向型经济战略的特点、挑战和前景。
首先,中国采取外向型经济战略的特点之一是依赖进口。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商品消费市场,进口商品占据了中国经济的重要地位。
这种依赖进口的模式,既符合中国人民对高品质和多样性商品的需求,也为国际市场提供了广阔的出口机会。
同时,中国进口商品也为世界各国提供了发展和增长的机会。
其次,中国的外向型经济战略还体现在积极的对外投资方面。
中国企业在近年来积极寻求海外投资机会,通过并购、设立海外分支机构等方式扩大自身实力。
这种对外投资不仅可以降低中国企业的运营成本,还能够帮助中国企业获得国际市场份额,提高品牌影响力。
同时,中国的对外投资也为其他国家带来了资本、技术和就业机会等方面的好处。
然而,中国外向型经济战略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使得中国的外向型经济面临着诸多风险。
外部因素的波动对中国的进出口贸易、对外投资等方面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此外,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也给中国的外贸环境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中国需要通过有效的政策和措施来应对这些挑战,保护自身利益,同时与国际社会加强合作,共同维护开放、自由、公平的贸易环境。
在未来,中国的外向型经济战略仍然具有巨大的潜力和发展空间。
中国坚持走开放道路,继续扩大进口,鼓励对外投资,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不断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进程。
与此同时,中国还将积极推动自由贸易协定的签署和谈判,推动基于规则的多边贸易体制的建设,为全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总之,中国的外向型经济战略在世界经济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依赖进口和对外投资为中国带来了发展机遇,也为世界经济带来了积极影响。
然而,中国面临的挑战也不容忽视,需要中国采取积极应对措施,同时与其他国家加强合作,共同应对全球经济的挑战。
中国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
中国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近年来,中国一直致力于推动其经济从内需驱动向外需驱动转变,以实现更加可持续和平衡的发展。
这种转变被称为中国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这一战略的背景、特点和挑战以及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一直在追求经济的国际化和全球化。
中国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的背景可以追溯到改革开放以来,在上世纪70年代中国开始对外开放经济,并吸引了大量的外国投资和技术。
逐渐地,出口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
而随着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和国际分工的加深,中国开始加大对外贸易的依赖,并积极吸引外资和外商投资。
这一战略的目的是通过开放经济和国际合作,提升中国的产业竞争力和全球影响力。
中国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中国通过开放市场、降低贸易壁垒和吸引外资等措施,创造了有利于外贸和外商投资的环境。
其次,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WTO)等国际组织,签署了大量的自由贸易协定和双边投资协定。
这些协定为中国提供了更多的市场准入和贸易机会。
第三,中国通过自由贸易区、经济合作走廊等方式,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济联系,并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的进程。
最后,中国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提升经济结构,从而提高国际竞争力。
然而,中国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和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可能会对中国的外贸和外资造成不利影响。
其次,中国经济结构的不平衡和产业升级的困难也是一个重要的挑战。
中国仍然依赖低技术和低附加值的产品出口,而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高端产品。
此外,中国在对外贸易中也面临环境问题和资源压力。
尽管面临挑战,中国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是深远的。
首先,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带来了外贸和外资的增长,为中国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这不仅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也促进了贫困地区的脱贫。
其次,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推动了中国的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
湖北省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分析
湖北省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分析作者:***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22年第14期摘要:自改革开放、尤其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外向型经济对国家和地区的经济作用越来越明显,且有进一步增强的趋势。
近年来,在国家鼓励支持构建对外开放发展新格局的背景下,多地已加快对外开放布局,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各地区间的竞争也越加激烈。
湖北省经济虽保持稳中向前的态势,但要想取得更高水平发展,扩大对外开放、发展外向型经济是湖北省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因此,通过横向、纵向数据分析,指出湖北省目前发展外向型经济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促进湖北省外向型經济进一步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湖北;外向型经济;问题;对策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2)14-0024-0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利用较为稳定的环境,大力推进对外开放,并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
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地方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掀起了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建设的高潮。
2020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32.16万亿元人民币,比2019年增长1.9%,再创历史新高(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网站,)。
湖北省武汉市作为中国近现代最早一批开埠的城市,其对外贸易总额在19世纪后半叶至20世纪上半叶期间一直名列全国前三,与上海、天津、广州三市并驾齐驱,对湖北省早期的对外开放起到了一定带动作用。
随着交通便利化程度不断提高,内地其他城市对外开放程度也大幅提升,以至湖北省对外开放度相对有所下降。
本文试图通过对湖北省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进行测算,准确把握湖北省在对外开放发展过程中所处的位置,同时提出相应对策。
一、外向型经济的概念及主要指标外向型经济是指以国际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对外经济贸易活动来引导和带动国民经济发展的开放型经济[1]。
其核心内容是对外贸易和利用外资,还包括发展国际旅游业、对外承包工程、对外劳务合作、技术出口和对外投资等[2]。
发展中国家的外向型经济
发展中国家的外向型经济在全球化的时代,经济的国际化已是不争的事实。
各个国家都在竞争和合作中寻求发展,其中外向型经济成为了许多发展中国家的重要发展策略之一。
一、外向型经济的定义所谓外向型经济,即是指一个国家通过贸易、投资等方式融入全球经济体系,与世界各国展开多方面的经济合作,借助外部市场和技术的力量实现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
这样的经济模式符合市场经济的规律,有助于推动全球化进程,也为各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
二、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历程早在20世纪初,各国就意识到了开放自身经济的重要性。
20世纪50年代末期,日本开始推行以出口为导向的发展战略,随着日本经济的快速发展和高度竞争力的兴起,很快形成了一个新的经济模式--“日本模式”。
这个模式具有高速、高效的特点,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启示。
在此之后,韩国、新加坡等一些亚洲四小龙国家也采取了类似的发展模式,并获得了不错的经济效益。
通过出口创汇,各国得以进口先进技术和设备,带动了本土产业的发展。
外向型经济成为这些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然而,在全球主要经济体涌入新兴市场、墨西哥加入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和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后,许多国家才开始意识到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巨大潜力。
在东南亚和拉丁美洲等地区,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实施出口导向型政策。
随着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经济实力增强,它们也逐渐成为全球化的受益者,通过出口创汇、使用先进技术等方式助力经济的发展。
三、外向型经济的优势1.促进就业外向型经济能够带来新的市场和机会,促进企业的发展。
企业的发展需要更多的人才来支持,从而刺激就业的需求。
许多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失业人口增加的趋势,外向型经济能够部分地解决这个问题。
2.输出产品和服务外向型经济为所在国家提供了大量出口的机会。
借助全球化和互联网的力量,各国的产品和服务越来越容易进入其他国家市场。
可以说,外向型经济是促进全球贸易和发展的重要途径。
3.提高竞争力通过与其他国家进行竞争,就能选出最优秀的企业,从而提高有效性。
河北省外向型经济发展的战略构想
、
河 北 省 外 向型 经 济 的 发 展 状 况
我 省 的 外 向 型 经 济 包 括 两 个 层 次 , 一 是 对 国 外 , 亦 称
“ 外开放 ”二 是对 国内省 外 , 称 “ 内开 放” 对 ; 亦 对 。主 要 包 括 如 下 内 容 : 1 对 外 贸 易 往 来 ; 2 对 外 资 本 流 动 ; 3 对 外 工 程 () () () 建 设 ; 4 对 外 技 术 交 易 ; 5 金 融 保 险 业 对 外 发 展 ; 6 对 外 () () () 信 息 交 流 。下 面 择 其 要 点 加 以 分 析 。
出 口 总 值 为 3 . 0亿 美 元 , 0 0年 为 3 . 7亿 美 元 , 别 占 09 20 70 分
全 国 同 期 出 口总 值 的 2 0 % 和 14 % 。 五 年 间 我 省 出 口 年 .5 .9 均 增 长 5 3 , 低 于 同期 全 国 1 . 1 的 出 口 年 均 增 速 , .% 远 33 % 而 且 低 于 同期 河 北 省 国 内 生 产 总 值 9 5 的 增 长 速 度 。 由 此 可 .% 见 , 省 出 口基 数 低 , 模 小 , 速 慢 , 贸 对 全 省 经 济 的 拉 我 规 增 外 动 力 还 比较 弱 。 从 进 口 总 值 来 看 , 19 9 6年 我 省 进 口 总 额 为
维普资讯
舍 融 教 亏 白研 究
20 年第 5 总第 8 期) 02 期( 5
河北 省 外 向 型 经 济 发 展 的战 略 构 想 六
保 定金 融 高等 专科 学校 课 题 组
发展经济学名词解释参考答案
发展经济学名词解释参考答案什么是经济增长:传统的表述是一个国家生产商品和劳务能力的扩大。
可以用GNP和GDP的增长来计算。
经济增长不等同于经济发展。
广泛意义的经济增长可以理解为一个存在增量结果的长期持续过程,它包含着结构变迁。
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直接因素(资源,即生产要素,资源的使用效率.); 间接因素(指那些既影响资源的数量也影响资源的使用效率的各种因素。
)美国经济增长核算:丹尼森对美国1929―1948年的经济增长率进行分解,劳动成为最重要的增长因素,其次才是知识增进,第三是资本投入,第四是规模经济,第五是资源配置的改善。
丹尼森特认为知识增进是长期内真实的生产率提高的基本因素。
大推进理论(罗森斯坦-罗丹):发展中国家以农业生产为主,劳动生产率和收入水平低下,要摆脱贫穷落后状态,只有发展工业。
发展中国家缺少工业生产所需的基础条件,要实现工业化,首先必须大规模地进行基础设施投资。
如果仅仅在个别部门进行小规模投资,是不可能走出困境的。
临界最小努力理论(莱宾斯坦):发展中国家要打破低收入与贫困之间的恶性循环,根据其人口多且增长率高的特点,必须首先保证足够高的投资率以使国民收入的增长超过人口的增长从而使人均收入水平得到明显提高,这个投资率水平即“临界最小努力” 起飞理论(罗斯托):传统社会、为起飞创建前提、起飞、成熟、高额消费、追求生活质量实现经济起飞的三个条件:第一,要有10%以上的投资增长率;第二,要建立主导产业部门;第三,要有制度上的保证。
人力资本的含义:人力资本是体现在人身上的技能和生产知识的存量。
它是人类自身在经济活动中获得收益的能力,这种能力主要指劳动力质量。
舒尔茨人力资本的形成条件:卫生保健设施和服务、在职培训、正规的初中等和高等教育、非企业组织的成人在职教育、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就业机会而进行的个人和家庭的迁移。
增加人力资本的投资的途径:一个是体力上的投资,一个是智力上的投资。
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及原则 :在不牺牲未来几代人需要的情况下,满足我们这代人的需要。
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
与政策制定方法
世界各国由于自然、历史和社会条件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情况不同,因此制定外向型经济发展战 略和政策措施要与各国的现实相结合。
1.要结合本国或地区的自然、社会资源状况来制定
各国经济发展离不开本国的自然资源、社会资源和经济资源。如80年代初期,中国政府决定将深圳、珠海、 汕头、厦门确定为经济特区,率先对外开放,就是考虑到这些地区邻近港澳、华侨众多的优势,同时又根据四个 特区资源优势的不同,将其基本模式确定为:深圳和珠海为综合型,以生产出口产品为主,也可以以发展商品贸 易为主,同时发展工商、农、牧、渔、旅游、金融等各项业务,是一种多元化的特区经济模式。汕头和厦门为出 口加工型,以减免关税和所得税为主要的优惠政策,吸引外资直接在区内投资,生产和出口各种加工产品,是一 种以工业收入为主要目标的生产型经济特区模式。1984年汕头和厦门特区的面积扩大,建成综合型经济特区。
制定的一般原则
1.客观性原则
经济的客观性,是经济运动过程中本身所固有的、必然的、本质的,它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发展战略 目标不应是主观臆想,而应是客观现实的反映。制定战略目标不能脱离实际,要根据各自具体的经济条件。
2.速度与效益统一的原则
经济发展战略目标不能只追求一时的高速发展,而忽视经济效益,速度是衡量经济发展的一个标准,但不是 唯一标准。经济发展必须以不断提高经济效益为前提,坚持速度与效益相统一的原则。
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
经济学术语
01 的主要特征
目录
02 制定的一般原则
03 制定的理论依据
04 与政策制定方法
05 主要对策
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指以建立由外向型经济为主要特征的经济系统作为战略指导思想而制定的一种经济发展 战略。是面向国际市场的一种经济形式。它根据国际市场的需求,利用本国资源和经济优势,发展本国优势产品, 加入国际经济循环,引进自己需要的技术、资金和装备,迅速发展本国的经济。
新时期我国对外开放战略新取向
新时期我国对外开放战略新取向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实行了正确的开放战略,对外开放成为推动我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机制和动力,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
进入新世纪以后,中国经济内部与外部都呈现出一系列新的特点和变化,对对外开放也提出了新要求。
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理念成为中国处理对外经贸关系,引领对外开放战略调整的基本指导思想。
一、当前我国对外开放战略和政策的调整经济增长由出口导向型向内需主导型转变。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逐步形成了以出口导向为重要支撑点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
出口导向经济发展战略,有力地拉动了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加快了我国经济的国际化进程,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提升了经济质量。
但由于外贸依存度迅速提高,也加大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风险。
为保持经济的长期快速健康增长,我国对当前以出口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战略进行了适度调整,在保持对外贸易适度增长、提升产品出口结构的前提下,大力实施内需主导发展战略,通过开发国内市场、促进国内消费来拉动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把经济发展的增长动力由过多依赖出口转移到内需、出口、投资“三驾马车”上来,尤其是发挥内需对经济发展的主要拉动作用。
外贸由大幅超前增长向与国民经济平衡增长转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贸增长在很大程度上锁定在出口创汇和拉动国内经济增长等短期目标上。
正是基于这样的目标导向,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出口的财政、税收等政策措施,使外贸出现了大幅超前增长。
但是,随着国内经济发展的对外依赖程度不断加深,加上当前持续的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双顺差,以及日益多样的贸易摩擦,单纯关注外贸总量的增速和增长显然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在提升国家经济整体竞争力和确保宏观经济平稳快速发展等更高层面上来规划外贸发展的方向,使出口贸易增长由主要依靠价格竞争、数量扩张及片面追求速度转向提高质量、效益和优化结构以及对外贸易与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方向上来,成为新时期我国改变外贸增长方式的战略举措。
新疆构筑外向型经济格局的发展历程及战略选择
一
、
新 疆 构 筑 外 向 型 经 济 格 局 的 发 展 历 程
新 疆 对 苏 易 货 贸 易 的便 捷 通 道 。 由 于 中苏 双 方 经 贸
( ) 革 开 放 前 的 新 疆 对 外 开放 。 一 改
互利性 强 , 展迅 速 , 18 发 至 9 5年 苏 联 已 成 为 新 疆 仅
美 、 本 和 东 南 亚 及 港 澳 地 区 开 放 外 , 利 用 新 疆 独 日 要
从 16 9 3年 起 , 于 国 际 、 内政 治 形 势 的 变 化 , 由 国 新 疆 各 边 境 口岸 相 继 关 闭 , 苏 联 和 东 欧 的 贸 易 中 与 断。从 2 O世 纪 6 O年 代 初 直 到 7 0年 代 中 期 , 疆 的 新 对 外 贸 易 从 原 来 直 接 对 苏 联 和 东 欧 国 家 为 主 , 为 变 向沿 海 口岸 调 拨 供 应 出 口货 源 为 主 。 由于 国际 环 境 的严 重 制 约 和 我 国采 取 的 经 济 发 展 战略 , 革开放 前新疆 服从 中央政府 的统一 安排 , 改 采 取 的 主要 是 封 闭 式 经 济 发 展 模 式 。
16 9 2年 , 疆 对 外 开 放 的 陆 运 口岸 有 霍 尔 果 斯 、 新 吐 尔 尕 特 、 木 乃 、 克 图 ; 运 口岸 有 三 道 河 子 、 尔 吉 巴 水 布 津 。 15 9 1年 国家 批 准 边 境 地 区 陆 续 开 展 边 境 贸 易 , 采 取 按 照 国 家 问 达 成 的 协 议 规 定 进 行 记 账 贸 易 的
( ) 全 方 位 开 放 ” 期 ( 9 8—1 8 年 ) 二 “ 时 17 95 。
特 的 地 缘 和 历 史 人 文 优 势 向 毗 邻 的 苏 联 、 亚 和 西 南 亚 国 家 开 放 。该 战 略 的 基 本 思 路 是 : 疆 的 开 放 不 新 仅 要 对 外 开 放 , 要 对 内开 放 , 加 强 与 内 地 发 达 省 还 要
越南进口贸易与经济增长的互动效应研究:1990~2010年
加 入世 界 贸易组 织 , 开启 了全 面对外 开放 新格 局 , 进 口贸易得 到 了迅 猛增 长 , 长 率达 3 . %。20 增 98 2 09年 因世界 经济 危机 影 响 , 越南 进 口贸 易增 势锐 减 , 出现 了近 1 来首 次负 增长 , 1.1 0年 为一 44 %。
i do o trd . f l f mp r ta e Emprc l td h ws h th e eo me t f mp r ta ei ne snil e gn ”o erpd e i i a u ys o a t ed v lp n o d a se t “ n i e f h a i i s t oi t r s a t
东 南亚纵 横 A U D S U H AS SA RO N 0 T E TA I
2 1 .J 0 J J Nhomakorabea越南进口 贸易与经 济增长的互动效应研究: 9~00 1 021 9 年
郑 国富※
摘要:18 年越 南政府 实施革新开放政策 , 96 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 , 积极融入世界 经济体 系。2 O 多年来, 南进 口贸易保持 了高速增长。实证研 究表 明, 口贸易是越 南国内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 引擎; 越 进 同
ta e .o d r s .nn ws i f.s ?d 9 6 r v 1 r el so / e n oa p i = 0 . b e
一
、
99 越南进 口贸易发展 的历程 回顾 与现 蔓延 ,直接导致了越南进 口贸易大幅下滑 。19 ~
状分析
( ) 口贸易的总 量分析 一 进 18 96年年 底 , 共 召开 了“ 大 ” 议 , 据 国 越 六 会 根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_外向型经济战略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808
2014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2014年 科研热词 非政府组织 跷跷板 知识型 干部 台湾 区域政策升级版 创新型 两岸交流 三维共同体 推荐指数 1 1 1 1 1 1 1 1 1
2010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科研热词 高教发展进程 金融危机 转型升级 转变路径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转变对策 行动计划 福建模式 研究思路 母国反哺效应 本土企业国际化 大海峡时代 外向型经济 外向型直接投资 发展战略 创新经济 中国东部沿海地区 swot分析
2012年 序号 1 2 3 4
科研热词 西向开放 经济特区 喀什 发展战略
推荐指数 1 1 1 1
2013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科研热词 贸易摩擦 经济发展模式 知识产权创造 知识产权交易 珠江三角洲 海洋秩序 海洋战略 海权 民族地区 新贸易保护主义 政策效应递减 扩大内需 战略转型 战略机遇 应用 对外经济发展方式 外商直接投资 国际贸易环境 国际标准化战略 国家安全 后危机时期 后危机时代 区域经济合作 区域合作组织 制造业 利益集团化 创新激励 保护 产业集群 中亚国家 东北地区
推荐指数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2011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章内向型发展战略与外向型发展战略
2、要素禀赋理论:要素禀赋是指一国具有的资源 (如土地、劳动力、资本)的丰富程度。 赫克歇尔-俄林认为:国际贸易是由要素禀赋差异而 不是生产效率差异决定的。一国的生产要素禀赋决定 了生产要素的相对价格,进而决定了商品的要素投入 组合和生产成本。各贸易国应出口在生产中较多地使 用本国丰裕的生产要素的商品,进口在生产中较多地 使用本国稀缺的生产要素的商品。 举例:孟加拉的黄麻生产、南非的钻石生产等 实行自由贸易,使各国分享国际分工产生的利益, 从而提高福利水平。
14
三、 对外贸易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首先,贸易结构与经济结构是相互促进的。 一是由传统经济结构向现代经济结构,单一经济
结构向多元经济结构的变动 二是由低效率产业结构向高效率的变动。 这两种结构变动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改变
比较优势结构,进而改变贸易结构,新的贸易结构 又推动经济结构的变动。
15
其次,贸易与技术之间具有相互促进作用。
12
4、贸易条件恶化理论
贸易条件
出口商品价格指数 进口商品价格指数
100
贸易条件提高或改善,意味着一国在国际贸易中的 地位朝着有利于本国的方向发展;
贸易条件降低或恶化,意味着一国在国际贸易中的
地位朝着不利于本国的方向发展。
13
普雷维什(R.Prebisch) 从出口的需求弹性角度论述 了发展中国家贸易条件长期恶化的趋势。
11
3、克鲁格曼(P. Krugman, 1979)提出的规模经济 和垄断竞争贸易理论 国内市场存在规模经济与多样性需求的矛盾,追求规 模收益要求大批量生产同质产品,而追求差异产品要 求小批量生产异质产品。开展国际贸易,使批量生产 的产品分布在不同国家的市场上。 解释寡头垄断厂商在国际贸易中的倾销行为* ( 追求利润最大化)
出口导向型战略资料
பைடு நூலகம்
20世纪50年代的日本 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时期,成为美国战略前
沿,接受美国经济援助和军备民用物资订单。 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的韩国 采取了“先工后农”和“贸易立国”的发展
道路,1963年前后基本实现从进口替代到出 口导向战略的转变,对外贸易成为韩国外向 经济的支柱,在经济增长中发挥了“火车头” 的作用。
同的对外贸易政策;在同一时期,不同国家 往往实行不同的对外贸易政策。 对外贸易政策的演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不 同经济发展阶段的客观要求。
其主要特点是以大量的商品出口为导向,把经济活 动的重心从以本国或本地区市场为主转向以国际市 场为主,进而推进整个国民经济或地区经济的发展。
“出口导向型”战略的核心思想是使本国的 工业生产面向世界市场,并以制成品的出口 代替初级产品的出口。
该战略是根据国际比较利益的原则,通过扩 大其有比较利益的产品的出口,以改善本国 资源的配置,从中获得贸易利益和推动本国 经济的发展。
3.产业结构得到明显改善。 4.扩大了贸易尤其是出口贸易的规模。
1.使得初级产品的贸易条件恶化。 2.经济发达国家对进口产品的发展的需求波动
可能给发展中国家制成品和原材料的出口造成 冲击。 3.发达国家贸易保护政策的实施,可能切断发 展中国家借助国外市场或需求带动本国经济发 展的渠道。 4.如果所有的发展中国家同时选择相同的商品 出口,势必造成激烈的市场竞争。在市场有限 的情况下,这种竞争必然有失败者,甚至两败 俱伤。
韩国的“经济企划院”和“商工部”
新加坡的“贸易发展局”
香港的“贸易署”
采取一些带有精神鼓励性质的举措来促进本国 或本地区的的商品出口
例:
区域经济发展的政策比较分析
区域经济发展的政策比较分析随着全球化和经济市场的逐渐发展,各国的经济发展都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各国选择了不同的经济政策来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本文将主要讨论不同国家采取的经济政策,比较分析它们的优劣之处。
一.中国的政策近年来,中国实施了一系列的政策来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这些政策包括:1.优惠税收政策:中国的政府在税收方面实施了一些措施,如降低企业所得税率;对企业所得税进行区分和分类税制;实行税收优惠政策;对全国性税收进行适当调整等。
这些政策都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2.区域发展战略:中国政府推出了“西部大开发”战略,“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等,积极实施这些战略,促进区域的协调发展。
3.促进对外开放:中国政府推行了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实行进出口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政策,积极吸引外国投资和技术,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二.美国的政策美国在区域经济发展方面,也实施了一些政策,主要包括:1.工业政策:美国在工业政策方面,主要是对高新技术行业进行扶持,促进这些行业的快速发展,如对半导体、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行业进行大力支持。
2.贸易政策:美国在贸易政策方面,主要是通过加强对外贸易关系,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为经济的发展提供支持。
3.教育和职业培训政策:美国在教育和职业培训方面非常注重,通过教育和培训,提高人才水平和技能,促进经济的发展。
三.日本的政策日本在区域经济发展方面,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1.基础设施建设:日本投资巨额资金,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如在电力、铁路、高速公路等方面进行大力发展,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2.培育新兴产业:日本在新兴产业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扶持,如在环保、能源、生物科技等方面进行大力发展,促进经济的更新换代。
3.小型企业扶持:日本政府注重小型企业的扶持和引导,为其提供融资和建立商业合作等方面的支持。
四.经济政策方案的比较针对上述三国的区域经济政策,我们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比较:1.税收优惠方面:中国政府在税收教育方面与美国、日本相比,提供的税收优惠较大,有助于降低企业成本,刺激企业发展。
外向型经济战略的制定与实施研究
外向型经济战略的制定与实施研究一、前言目前,全球经济竞争日益激烈,国际自由贸易体系不断加强,经济全球化趋势不可逆转。
在这样的形势下,许多发展中国家都认识到了实施外向型经济战略对于加快国家经济发展、提高国家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性,外向型经济战略在实践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本文意在探讨外向型经济战略的制定与实施,并结合实际例子进行深入解析。
二、外向型经济战略的定义外向型经济战略是指为加快经济发展,促进国际贸易、吸引外资、提高出口比重而采取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
外向型经济战略包括但不限于贸易自由化、贸易保护、贸易依赖性降低、加强国际经济合作、吸引外资、扩大出口等。
三、外向型经济战略制定的重要性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外向型经济战略制定十分重要。
一方面,外向型经济战略可以引入新的技术和资本,促进国内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外向型经济战略可以提高国内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获得更多的利润。
四、外向型经济战略制定的实践1.中国的实践中国的外向型经济战略制定始于改革开放以来。
在实践中,中国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如建设经济特区、设立出口加工区、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制订出口退税政策等。
这些措施有效地引导了外资进入中国市场,促进了国内经济的发展,对于推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和参与国际贸易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2.韩国的实践韩国通过实行出口导向型战略,将重点放在出口发展上,从而有效提高了国内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韩国同时也注重创新和技术升级,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定位。
这些政策的实施,促进了韩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升。
五、外向型经济战略实施的挑战虽然外向型经济战略在实践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挑战和问题。
1.贸易保护主义贸易保护主义是阻碍外向型经济战略实施的一个重要因素。
一些发达国家为保护本国产业和市场,采取各种贸易限制措施,对发展中国家出口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因此,发展中国家需要通过各种途径,争取更多的贸易优惠,扩大出口空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北京的外向型经济是主动双向开放的国际化经济。
作为首都开放型经济的重要体现,重在发挥统筹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战略性作用;重在开拓发展空间,优化资源配臵,提高发展水平,带动全市发展;重在主动参与国际产业分工、国际经济合作、国际市场竞争,增强国际比较优势、获取国际比较利益;重在运用国际经贸通行规则,应对国际贸易摩擦,规避国际市场风险,维护合理合法权益。
一、首都外向型经济的基本格局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10年和“十一五”规划期,北京市外向型经济长足发展,有力地发挥了开放带动作用。
——对外开放的最大受益者。
在我国成为经济全球化最大受益者之一的同时,首都经济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最大受益者之一。
2010年与改革开放初的1978年比,我国货物贸易增长143倍,年均递增16.8%,比世界高9.3个百分点;与1982年比,服务贸易增长64倍,年均递增29.8%,比世界高21.5个百分点;与1985年比,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增长53倍,年均递增17.3%,比世界高3.0个百分点;与1978年比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08倍,年均递增15.8%,比世界高9.1个百分点。
2010年与加入世贸组织前的2000年比,我国货物贸易年均递增22.6%,比世界高14.1个百分点,比加入世贸组织前高22.5个百分点;服务贸易年均递增20.5%,比世界高7.0个百分点,比加入世贸组织前高20.4个百分点;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年均递增11.2%,比世界高5.0个百分点,比加入世贸组织前高11.0个百分点;国内生产总值年均递增16.7%,比世界高7.1个百分点,比加入世贸组织前高16.5个百分点。
与1983年比,北京货物贸易增长8.9倍,年均递增8.8%,比世界高1.3个百分点;与1997年比,北京服务贸易增长4.2倍,年均递增14.7%,比世界高6.4个百分点;与1986年比,北京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增长44.5倍,年均递增18.1%,比世界高3.7个百分点;与1978年比,国内生产总值年均递增16.3%,比世界高9.6个百分点。
其中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年均递增率比全国高0.7个百分点,地区生产总值年均递增率比全国高0.5个百分点。
与加入世贸组织前的2000年比,北京货物贸易年均递增22.3%,比世界高1.3个百分点,比加入世贸组织前高17.6个百分点;服务贸易年均递增21.7%,比世界高6.4个百分点,比加入世贸组织前高21.7个百分点;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年均递增11.1%,比世界高3.7个百分点,比加入世贸组织前高10.9个百分点;地区生产总值年均递增17.8%,比世界高9.6个百分点,比加入世贸组织前高17.6个百分点。
其中货物进口年均递增率比全国高0.8个百分点,服务贸易年均递增率比全国高1.2个百分点,地区生产总值年均递增率比全国高1.1个百分点。
——货物贸易枢纽功能增强。
2010年,北京货物出口到213个国家和地区,从187个国家和地区进口货物;全市货物贸易3014.1亿美元,其中出口554.7亿美元;在全市货物贸易中,非本市货源出口占46.7%,非本市目的地进口占77.5%;比重分别加大10.8个百分点和21.8个百分点。
——服务贸易优势地位突出。
2009年,全市服务贸易644.1亿美元,其中出口331.6亿美元。
其中通讯服务、电影音像、保险服务等行业出口占全国的比重为73.5%、72.2%和54.5%。
——利用外资重在高端带动。
截至2010年,全市累计批准外商投资企业72933家,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累计561.7亿美元;现有来自147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商投资企业14894家(含港澳台投资企业)、外资企业分支机构9959户、外国(地区)企业驻京代表机构15266户;外商投资已进入18个行业门类中的86个行业大类;已有世界500强企业256家在京投资598个项目,跨国公司在京设立地区总部82家、投资性公司183家、研发中心353家。
2010年,全市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63.6亿美元,另有金融领域吸收外商直接投资3.65亿美元;当年外商投资企业技术进口占全市49.0%。
——境外投资加快多元布局。
截至2010年,全市累计核准境外投资遍布95国家和地区, 1173家企业(机构),中方协议投资额48亿美元;其中对外直接投资存量37.6亿美元,占全国地方合计9%,位居全国第二位。
2010年,全市境外中方协议投资额17.7亿美元;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前比,增长197倍。
境外投资遍及批发和零售业、采矿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房地产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等16大行业。
——口岸体系更加完善高效。
本市口岸已经形成北有天竺、南有亦庄、东有马坊、西有西客站,空港、陆路、海港直通,保税仓库、保税物流中心、综合保税区等多元配套的体系。
2010年,全市口岸进出境旅客1711.9人次,监管货邮137.8吨,海关税收402.4亿元;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前比,分别增长2.5倍、7.1倍和3.1倍。
——经济社会环境效益凸显。
2010年,北京市第一、二产业增加值对本市货源出口的依存度高达79.1%,即八成增加值要靠国际市场实现,带动就业约141万人1,相当于全市第一、二产业从业人员的53.9%;第三产业增加值对服务贸易输出收入的依存度达27.8%,即近三成增加值要靠国际市场实现,带动就业约179 万人,相当于全市第三产业从业人员的24.2%。
在全市企业中不足4%外商投资企业,投入全市9.2%的固定资产,吸纳全市13.7%的从业人员,贡献全市24.7%的地区生产总值。
第二产业的外商投资企业,万元收入能耗0.1吨标准煤,是全市平均水平的67%;第二、三产业的外商投资企业,万元收入水耗1.0吨,不到全市平均水平的1/3。
二、发展外向型经济的主要工作——跨世纪发展工作历程。
北京市外向型经济跨世纪发展工作,经历若干重大阶段:世纪之交,年市政府制订实施加入世贸组织行动计划,与国际通行规则接轨。
2003年市委、市政府下发实施优化发展环境的意见,转变促进方式,塑造发展优势。
12004年底成立商务部门,推进内外贸融合。
2008年奥运会后,应对百年不遇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
2009年起研究,2011年市政府发布实施际商贸中心建设意见。
——外向型经济促进措施。
跨世纪、特别是2008年奥运会以来,推动北京外向型经济发展的重大举措主要是:面对北京产业结构深刻变化,推动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发展。
围绕提高附加值率,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
协调国家在京监管部门,为重点外贸企业提供便捷服务。
落实国家和本市促进政策,扶持中小企业、双自主产品开拓国际市场。
国际金融危机中针对外需变化,组织外贸大集。
健全国际贸易风险防范、贸易摩擦应对机制,保障贸易、产业安全。
引导外资集约化发展,鼓励外商非绿地投资;在开发区创立“园中园”,促进国际一流厂商产业链零距离配套。
突出利用外资的产业高端和组织高端导向,防止外资在重要产业领域、主要经济环节形成垄断,根据国家规定和本市情况,定期更新外商投资产业目录;按照加入世贸组织承诺,逐步开放外商投资领域。
优化外商投资政策法规环境,先后多轮清理政策法规、下放审批权限、简化办事程序,出台鼓励跨国公司在京设立地区总部的新政策,设立重点项目绿色通道。
围绕实施国家“走出去”战略,促进企业国际化经营,将境内形成的产业优势转化为国际市场竞争力,带动本市产品出口、资源进口和产业结构调整。
帮助企业申请国家资金支持,制定实施本市鼓励政策,设立专项资金,扶持重点项目。
制定出台办法,为防范和应急处臵境外突发事件提供制度保障。
优化对外经贸空间载体,打造政策功能区和服务平台,完善口岸体系和涉外物流中心建设。
借助国际经贸会展,促进外贸、外资、外经相互配合,扩大“三外”发展商机。
协调金融部门对外经贸企业扩大融资、保险,推行跨境人民币结算。
深化内外贸融合以及与其他产业融合,加强与科技研发、文化创意、商务服务、旅游、会展等领域的合作,扩大“北京创造”、“北京服务”的国际影响。
二、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战略思考北京的外向型经济是首都开放型经济的重要体现,有别于重商主义、出口替代和狭隘的对外竞争导向等经济模式。
推进全方位对外开放的北京外向型经济,要深刻洞悉和正确把握世界经济格局及走势,坚决服从和有效服务于国家经济发展战略,高端引领和有力带动首都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
——大局决定战略定位,建设国际商贸中心。
当今世界经济运行的通行规则,仍是资本主义价值取向主导的国际市场经济规则;国际经济关系的核心脉络,仍是垄断资本财富聚集主导的剩余价值国际转移;但适合社会化国际化的生产和流通、维持市场运行秩序、保护创新等要求,也带有越来越多的合理因素。
中国是在与资本主义国家并存的历史条件下,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是在落后于资本主义强国的国际环境中,进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代化建设的。
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在坚决抵制殖民主义、帝国主义、霸权主义危害的同时,不得不主动臵身于现行的国际经济通行规则,趋利避害,发展自己。
在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主题的时代背景下,必须抓住难得的历史机遇,扩大对外开放,加快现代化建设,实现和平发展;必须在大力发展与周边国家睦邻友好关系、全面推进与发展中国家友好合作关系的同时,积极稳妥地处理与其他大国特别是资本主义强国的互利合作关系;必须权利与义务对等地参加全球性、地区性国际经贸组织和多边、双边国际经贸机制,韬光养晦、量力而行、有所作为地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运作和改革;必须积极务实、更加有效地运用国际通行规则的合理因素和国际经济秩序的有利因素,不断增强和充分发挥国际比较优势,尽可能充分地获取国际比较利益。
社会主义的中国通过推行互利共赢的国际经济合作,逐步承接国外技术梯度扩散和产业国际转移,逐步拓宽国际横向分工的领域,逐步提升国际纵向分工的梯度。
经过不懈的努力和长期的发展,逐步经历国际经济合作和国际市场竞争的“后发经济”、“平行经济”、“领头经济”等阶段。
随着世界经济、政治力量对比的逐步改变、世界经济发展格局的逐步扭转,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国际环境也逐步改善。
随着国际经济秩序逐步改进、世界经济治理格局逐步扭转,国际经贸规则的价值取向也更趋合理。
最终,新的价值体系主导的世界经济、政治力量,将从根本上引领人类发展的历史道路,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走向人类的全面解放和可持续的全面发展。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在改革开放中,特别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成功地利用既有的国际通行规则和多边贸易体制,增强了自身的国际比较优势,获取了更大的国际比较利益,成为新一轮经济全球化、产业国际转移的最大受益者之一;甚至在复杂多变的世界政治经济环境中,从全球经济治理的台下开始走到台上,增加了改进国际经济规则的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