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中的判断句式

合集下载

文言文句式判断口诀

文言文句式判断口诀

文言文句式判断口诀文言文句式判断口决如下:于(与)焉何其若、因为所以则而且、乃之乎者也。

谐音:语嫣何其弱,因为所以则而且,乃之乎者也。

1一、判断句就是以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为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的句式。

其常见的形式有以下几种:1.“……者,……也”“……,……也”“……,……者也”“……者,……”“……者,……者也”“……,……者”等形式。

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2.采用副词“乃”“即”“则”“皆”“是”“诚”“为”等表示判断。

如:“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3.采用否定副词“非”表示否定。

如:“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4、语义上主谓直接判断。

2二、被动句文言文中,有些语句的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这种句式就是被动句。

其常见类型有:1.“见”“……见……于”“于”表被动。

如:“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2.“为”“为……所”表被动。

如:“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3.“受”“受......于”表被动。

如:“受制于人。

”3三、倒装句文言文中的倒装句,是相对于现代汉语的句序而言的,基于此,我们将文言倒装句式分为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主谓倒装等。

1.宾语前置所谓宾语前置,就是通常作宾语的成分,置于谓语动词的前面,以示强调。

如:“洎不之信”中的“之”就是前置的宾语。

宾语前置通常分为四种情况。

(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如:“大王来何操?”(2)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如:“古之人不余欺也。

”(3)借助“之”“是”将宾语提前。

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孜孜焉唯进修是急,未之多见也。

”(4)介宾短语中宾语前置。

如:“不然,籍何以至此?”2.定语后置通常定语应该放置于中心词的前面,但文言语句中却有很多句子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

文言中的定语后置有以下几种情况:(1)中心词+定语+者或中心词+之+定语+者(2)中心词+之+形容词(定语)(3)中心词+数量词(定语)3.介宾短语后置(状语后置)文言文中,介词结构作状语往往都会置于句后作补语。

古汉语判断句详解

古汉语判断句详解

古汉语判断句详解分类1、古代汉语的判断句不用判断词,而是在判断句的谓语后面加语气词“也”帮助判断。

格式:主语+谓语+也例: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

《左传·齐桓公伐楚》王,人君也;斶,人臣也。

《战国策·齐策四》张骞,汉中人也。

《汉书·张骞传》2、在主语后面加上代词“者”复指,引出谓语。

格式:主语+者+谓语+也例:南冥者,天池也。

《庄子·逍遥游》吾所欲者,土地也。

《韩非子·五蠹》陈胜者,阳城人也。

《史记·陈涉起义》3、在主语后面加上代词“者”复指,省略“也”字。

格式:主语+者+谓语例:兵者,不祥之器。

《老子》陈轸者,游说之士。

《史记·张仪列传》4、省略“者”、“也”,这是“……者……也”的省略形式。

格式:主语+谓语例:夫鲁,齐晋之唇。

《左传·哀公八年》荀卿,赵人。

《史记·孟轲荀卿列传》5、判断句的主语有时根本不出现,有时承上文省略,这时,句末的“也”字必不可少。

例:明日,子路行,以告。

子曰:“隐者也。

”《论语·子路从而后》酣战之时,司马子反渴而求饮,竖谷阳操觞酒而进之。

天子曰:“嘻!退,酒也!”谷阳曰:“非酒也。

”《韩非子·十过》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区分“是”为判断动词还是指示代词。

①先秦时代,“是”字往往不是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作用和“此”一样。

例:公曰:“是吾宝也。

”《左传·僖公二年》是社稷之臣也。

《论语·季氏将伐颛臾》曰:“是何也?”曰:“无何也。

是天地之变,阴阳之化,物之罕至者也。

”《荀子·天论》至攘人犬豕鸡豚者,其不义又甚入人园圃窃桃李。

是何故也?《墨子·非攻上》日月星辰瑞历,是禹桀之所同也。

《荀子·天论》臣闻国之兴也,视民如伤,是其福也;其亡也,以民为土芥,是其祸也。

《左传·哀公元年》国平养侠儒,难至用介士,所利非所用,所用非所利,是故服事者简其业,而游学者日众。

最新初中文言文判断句句式讲解

最新初中文言文判断句句式讲解

最新初中文言文判断句句式讲解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初中文言文判断句句式讲解判断句1、用”者……也”表判断”陈胜者,阳城人也。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2、句末用”也”表判断”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方柯,天才也。

”3、用”者”表判断”方柯者,中国之人。

”4、用”为”表判断”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

”5、用”乃”表判断”是乃狼也。

””电脑乃高科技用具。

”文言文判断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基本上不用判断词”是”来表示,而往往让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直接充当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其句式有如下几种表示法:”......者,......也。

”这是文言判断句最常见的形式。

主语后用”者”,表示提顿,有舒缓语气的作用,谓语后用”也”结句,对主语加以肯定的判断或解说。

如:”陈涉者,阳城人也。

””......,......也。

”判断句中,有时”者”和”也”不一定同时出现,一般省略”者”,只用”也”表判断。

如:”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

””......者,......。

”有的判断句,只在主语后用”者”表示提顿,这种情况不常见。

如:”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者也。

”在句末连用语气词”者也”,表示加强肯定语气,这时的”者”不表示提顿,只起称代作用。

这种判断句,在文言文中也比较常见。

如:”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无标志判断句。

文言文中的判断句有的没有任何标志,直接由名词对名词作出判断。

如:”刘备天下枭雄。

”另外,在文言文中有时为了加强判断的语气,往往在动词谓语前加副词”乃、必、亦、即、诚、皆、则”等。

需要注意的是,判断句中谓语前出现的”是”一般都不是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作判断句的主语,而有些判断句中的”是”也并非都不表示判断,”是”在先秦古汉语中少作判断词,在汉以后作判断词则多起来。

还有,肯定判断谓语前加的副词和否定判断谓语前加的否定副词”非”,都不是判断词。

高中文言文句式判断的方法

高中文言文句式判断的方法

高中文言文句式判断的方法-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一般句式一、判断句(1)用“者……也”表判断“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2)句末用“者也”表判断“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3)用“者”表判断“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 (4)用动词“为”或判断词“是”表判断①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②汝是大家子(5)用“即”“乃”“则”“皆”“本”“诚”“亦”“素”等副词表示肯定判断,兼加强语气,用“非”表示否定判断①今天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②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③梁将即楚将项燕。

④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⑤臣本布衣。

⑥且相如素贱人。

⑦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⑧予本非文人画士。

(6)无标志判断句文言文中的判断句有的没有任何标志,直接由名词对名词作出判断。

如:“刘备天下枭雄。

”(《赤壁之战》)「特别提醒」判断句中谓语前出现的“是”一般都不是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作判断句的主语,而有些判断句中的“是”也并非都不表示判断,“是”在先秦古汉语中少作判断词,在汉以后作判断词则多起来。

二、被动句所谓被动,是指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也就是说,主语是位于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害者,而不是主动者、实施者。

<1>有标志(1)用“为”或“为……所……”表被动“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

”(……被天下人嘲笑)“(巨)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

”(《资治通鉴》)(2)用“被”表被动“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忠心却被别人诽谤,能不怨恨吗)(3)用“见”或“见……于……”表被动“……徒见欺”(……白白地被欺骗)“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4)用“于”或“受……于……”表被动“不能容于远近。

”(张溥《五人墓碑记》“吾不能举金吴之地,十万之从,受制于人。

”(《资治通鉴》)(5)用“被”表被动。

“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

”(张溥《五人墓碑记》<2>无标志这种情况是指没有被动词的被动句。

文言文中的判断句

文言文中的判断句

01
添加标题
……乃…… (则、诚)
04
添加标题
例12、此则岳阳楼之大 观也。《岳阳楼记》
02
03
添加标题
例11、当立者乃公子扶 苏。《史记 •陈涉世家》
添加标题
应当立为皇帝的人是公 子扶苏。
05
添加标题
这就是岳阳楼的美丽景 色啊。
12
添加标题 ……乃…… (则、诚)
添加标题
例13、此诚危急存亡 之秋也。 《出师表》
3
添加标题
这确实是(国家)危 急存亡的关键时刻。
添加标题
……是……。
添加标题
汉朝开始出现的一种文言判断句格式
添加标题
例14、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添加标题
(渔人)问(桃花源中的人)现在是什么朝代,(桃花源中的 人)竟然不知道有汉朝。
枪的信号。
《冯婉贞》
02
03
添加标题
04
添加标题
例3、陈胜者,阳 城人也。 《史记 •
陈涉世家》
陈胜,是阳城人。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A2、 ……
01
有时只有“者”,
者,……。
无“也”。
02
03
添加标题
04
添加标题
例4、陈婴者,故 东阳令史。《史 记· 项羽本记》
陈婴,是以前东 阳的令史。
添加标题
01 A3、 ……,……也。
添加标题
03 例5、鱼,我所欲也。
添加标题
02 有时不用“者”,后 面仅以“也”收尾。
添加标题
04 鱼,是我想要得到的。
张良说:“(他) 是沛公的卫士樊 哙。”
有时“者”“也”连用

文言文句式(一)

文言文句式(一)

文言文句式一、判断句判断句是对人或事物表示断定,断定人或事物是什么、属于什么的句式。

判断句可以分为有标记的判断句和无标记的判断句这么两大类。

(一)有标记的判断句有标记的判断句又有几种情况。

1、有动词做判断词的判断句在古代,在一般情况下,"是"是代词"这",不表示判断。

但是,"是"也偶尔相当于现在的"是",成了判断句的标记。

如:(1)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孔雀》)(2)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明月几时有》)(3)而欲投吴巨,巨是凡人,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岂足托乎!(《赤壁》)在更多的情况下,"为"是判断动词。

如:(4)公子姊为赵惠文王弟平原君夫人。

(《信陵君》)(5)今操得荆州,奄有其地,刘表治水军,蒙冲斗舰乃以千数,操悉浮以沿江,兼有步兵,水陆俱下,此为长江之险已与我共之矣。

(《赤壁》)(6)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五代时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沈括《活板》)(7)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

(《廉颇》)当时"为"的作用相当于现在的"是"。

2、用"者、也"做标记的判断句用"者、也"做标记的判断句,按理说,有三种情况。

一种是有"者"也有"也"。

如:(1)蔺相如者,赵人也。

(《廉颇》)(2)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

(《赤壁》)(3)zheye"离骚"者,犹离忧也。

(《屈原》)(4)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师说》)这一类句子,都是"者"表示提顿,最后用"也"加强判断的语气。

有"者"也有"也"的判断句是比较多的。

文言文特殊句式

文言文特殊句式
政之本务。令民入粟受爵至五大夫以上,乃复一人耳,此其与骑马之功相去远矣。爵者,上之所擅,出於口而亡穷。粟者,民之所种,生於地而不乏。夫得高爵与免罪,人之所甚欲也。使天下人入粟於边,以受爵免罪,不过三岁,塞下之粟必多矣。}於是文帝从错之言,令民入粟边,六百石 爵上造,稍增至四千石为五大夫,万二千石为大庶长,各以多少级数为差。错复奏言“陛下幸使天下入粟塞下以拜爵,甚大惠也。窃恐塞卒之食不足用大渫天下粟。边食足以支五岁,可令入粟郡、县矣。足支一岁以上,可时赦,勿收农民租。如此,德泽加於万民,民俞勤农。时有军役,若遭 水旱,民不困乏,天下安宁”岁孰且美,则民大富乐矣”上复从其言,乃下诏赐民十二年租税之半。明年,遂除民田之租税。后十三岁,孝景二年,令民半出田租,三十而税一也。其后,上郡以西旱,复修卖爵令,而裁其贾以招民,及徒复作,得输粟於县官以除罪。始造苑马以广用,宫室、 列馆、车马益增修矣。然娄敕有司以农为务,民遂乐业。至武帝之初七十年间,国家亡事,非遇水旱,则民人给家足,都鄙廪庾尽满,而府库馀财。京师之钱累百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於外,腐败不可食。众庶街巷有马,阡陌之间成群,乘牸牝者摈而不得会聚。 守闾阎者食粱肉。为吏者长子孙。居官者以为姓号。人人自爱而重犯法,先行谊而黜愧辱焉。於是罔疏而民富,役财骄溢,或至并兼。豪党之徒以武断於乡曲。宗室有土,公卿大夫以下争於奢侈,室庐车服僭上亡限。物盛而衰,固其变也。是后,外事四夷,内兴功利,役费并兴,而民去本。 董仲舒说上曰“《春秋》它谷不书,至於麦禾不成则书之,以此见圣人於五谷最重麦与禾也。今关中俗不好种麦,是岁失《春秋》之所重,而损生民之具也。愿陛下幸诏大司农,使关中民益种宿麦,令毋后时”又言“古者税民不过什一,其求易共。使民不过三日,其力易足。民财内足以养老 尽孝,外足以事上共税,下足以蓄妻子极爱,故民说从上。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

文言文特殊句式总结

文言文特殊句式总结

文言文特殊句式总结一、判断句:文言文中也有用判断词“是”(或“非”)来构造判断句的现象,比如: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桃花源记》)非我也,兵也。

(《寡人之于国也》)句中“是”“非”,和现代汉语判断词“是”“非”同义。

但是,这种用法不大常见。

文言文往往用别的词或结构方式来表示判断。

(一)用其他判断词表示判断例如:此则寡人之罪也。

(《勾践灭吴》)翻译:这是我的罪过啊。

句中“则”译为“是”,即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判断词。

此外还有:“即”“乃”“皆”“本”“诚”“亦”“素”“非”等等,例句:①今天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②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③梁将即楚将项燕。

④臣本布衣。

⑤且相如素贱人。

⑥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采用“……者,……也”的方式构造判断句例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译为:廉颇,是赵国的优秀的将领。

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译为:妻子认为我美的原因,是私爱我。

句中判断词“是”的意思,是由“……者,……也”结构表示出来的。

当然,这个结构不是固定不变的,具体言语中,其结构变化十分灵活。

比如:1.用“……,……者也”表判断莲,花之君子者也。

(《爱莲说》)2.用“……者,……”表判断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游褒禅山记》)3.用“……,……也”表判断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译为:城北徐公是齐国的美丽的人。

(注意,本句句末的“者”是“的人”的意思,不是结构助词。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项脊轩志》)4.用“……,……”表判断刘备,天下枭雄。

(《赤壁之战》)二、被动句所谓被动,是指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也就是说,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实施者。

这样的句子,称为被动句。

现代汉语中常用“被”表示被动关系,文言文中也有,但很少。

比如:忠而被谤,能无怨乎?译为:忠心却被别人诽谤,能不怨恨吗?在文言文中,被动句往往用“……为……所”和“……见……于”及其相应的变式结构来表示。

文言句式

文言句式

特殊句式一、文言句式1.判断句判断句,是根据谓语的性质给句子分类得出的一种句型,一般是用名词或名词性词组作谓语,对事物的属性作出判断,即说明某事物是什么,或不是什么。

2.掌握判断句的形式(1)用“者……也”表判断。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2)句末用“者也”表判断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3)用“者”表判断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4)用动词“为”或判断词“是”表判断①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②不知木兰是女郎。

(5)用“即”“乃”“则”“皆”“本”“诚”“亦”“素”等副词表示肯定判断,兼加强语气,用“非”表示否定判断①今天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②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③梁将即楚将项燕。

④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⑤臣本布衣。

⑥且相如素贱人。

⑦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⑧予本非文人画士。

(6)无标志判断句文言文中的判断句有的没有任何标志,直接由名词对名词作出判断。

如:刘备天下枭雄。

(《赤壁之战》)3.特别提醒判断句中谓语前出现的“是”一般都不是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作判断句的主语,而有些判断句中的“是”也并非都不表示判断,“是”在先秦古汉语中少作判断词,在汉以后作判断词则多起来。

练习:阅读下面文段,翻译后面句子。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人缚一人诣王。

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

”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1)酒酣,吏二人缚一人诣王。

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文言文句式例析

文言文句式例析

文言文句式例析一、判断句(1)用“者……也”表判断“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2)句末用“者也”表判断“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3)用“者”表判断“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4)用动词“为”或判断词“是”表判断①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②汝是大家子(5)用“即”“乃”“则”“皆”“本”“诚”“亦”“素”等副词表示肯定判断,兼加强语气,用“非”表示否定判断①今天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②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③梁将即楚将项燕。

④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⑤臣本布衣。

⑥且相如素贱人。

⑦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⑧予本非文人画士。

(6)无标志判断句。

文言文中的判断句有的没有任何标志,直接由名词对名词作出判断。

如:“刘备天下枭雄。

”(《赤壁之战》)【特别提醒】判断句中谓语前出现的“是”一般都不是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作判断句的主语,而有些判断句中的“是”也并非都不表示判断,“是”在先秦古汉语中少作判断词,在汉以后作判断词则多起来。

如: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二、被动句所谓被动,是指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也就是说,主语是位于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害者,而不是主动者、实施者。

<1>有标志(1)用“为”或“为......所.....”表被动“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

”(……被天下人嘲笑)“(巨)偏在远郡, 行将为人所并。

”(《资治通鉴》)(2)用“被”表被动“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忠心却被别人诽谤,能不怨恨吗?)(3)用“见”或“见......于......”表被动“……徒见欺”(……白白地被欺骗)“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4)用“于”或“受......于......”表被动“不能容于远近。

”(张溥《五人墓碑记》“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资治通鉴》)<2>无标志这种情况是指没有被动词的被动句。

如:“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

文言文句式判断句

文言文句式判断句

文言文句式判断句是一种表示判断或解释的句式,通常以“者”、“也”、“为”等词作为标志。

1.“......者,......也。

”这是文言判断句最常见的形式。

主语后用“者”,表示提顿,有舒缓语气的作用,谓语后用“也”结句,对主语加以肯定的判断或解说。

例如:“陈涉者,阳城人也。

”(《史记·陈涉世家》)2.“......,......也。

”判断句中,有时“者”和“也”不一定同时出现,一般省略“者”,只用“也”表判断。

例如:“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

”(《资治通鉴》)3.“......者,......。

”有的判断句,只在主语后用“者”表示提顿,这种情况不常见。

例如:“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4.“......者也。

”在句末连用语气词“者也”,表示加强肯定语气,这时的“者”不表示提顿,只起称代作用。

这种判断句,在文言文中也比较常见。

例如:“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5.无标志判断句。

文言文中的判断句有的没有任何标志,直接由名词对名词作出判断。

例如:“刘备天下枭雄。

”(《赤壁之战》)6.在文言文中有时为了加强判断的语气,往往在动词谓语前加副词“乃、必、亦、即、诚、皆、则”等表判断。

例如:“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陈涉世家》)7.“为”表判断。

例如:“此为何若人”(《公输》)8.“是”表判断。

例如:“问今是何世”(《桃花源记》)9.“非”表否定判断。

例如:“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10.“不”表否定判断。

例如:“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文言句式的判断技巧

文言句式的判断技巧

怎么判断文言句式与词汇相比,文言语法变化不大,只是几种特殊句式的表示方法与现代汉语不同,下面分别加以说明:判断句式被动句式倒装句式省略句式疑问句式否定句式判断句式文言文判断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基本上不用判词"是"来表示,而往往让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直接充当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其句式有如下几种表示法:“......者,......也。

”这是文言判断句最常见的形式。

主语后用“者”,表示提顿,有舒缓语气的作用,谓语后用“也”结句,对主语加以肯定的判断或解说。

如:“陈涉者,阳城人也。

”(《史记.了涉世家》)“......,......也。

”判断句中,有时“者”和“也”不一定同时出现,一般省略"者",只用“也”表判断。

如:“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

”(《资治通鉴》)“......者,......。

”有的判断句,只在主语后用“者”表示提顿,这种情况不常见。

如:“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者也。

”在句末连用语气词“者也”,表示加强肯定语气,这时的“者”不表示提顿,只起称代作用。

这种判断句,在文言文中也比较常见。

如:“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战国策.齐策》)无标志判断句。

文言文中的判断句有的没有任何标志,直接由名词对名词作出判断。

如:“刘备天下枭雄。

”(《赤壁之战》)另外,在文言文中有时为了加强判断的语气,往往在动词谓语前加副词“乃、必、亦、即、诚、皆、则”等。

需要注意的是,判断句中谓语前出现的“是”一般都不是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作判断句的主语,而有些判断句中的“是”也并非都不表示判断,“是”在先秦古汉语中少作判断词,在汉以后作判断词则多起来。

还有,肯定判断谓语前加的副词和否定判断谓语前加的否定副词“非”,都不是判断词。

被动句式文言文中,被动句的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施事者。

高中语文文言文常见句式 判断句

高中语文文言文常见句式 判断句

高中语文文言文常见句式判断句高中语文文言文常见句式判断句由语文小编整理并分享,欢迎老师同学们阅读。

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继续支持语文网,并提出您的宝贵建议,小编会尽最大的努力给大家收集最好最实用的文章!对客观事物表示肯定或否定,构成判断与被判断关系的句子,叫判断句。

古汉语判断句一般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对主语进行判断,一般不用判断动词“是”字。

因此文言文判断句的形式与现代汉语有很大的不同,常见的有如下几种形式。

A、其基本形式是“……者……也”。

B、“……也”。

C、“……者,……”。

D、“……者也”。

E、用“为”作判断词表示判断F、借助于“则”“皆”“乃”“非”“悉”、“本”等判断词表示肯定或否定判断,G、无标志词,而谓语对其主语有断定性。

H、少数用“是”作判断句的句子。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句式在一句之中有时还错杂使用,不过还是判断句。

1、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荆轲刺秦王》)译:今天去了而不回来(好好复命)的是无用的人!2、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荆轲刺秦王》)译:事情不成功的原因,是我想活捉你,强迫你你同我们订下誓约来回报太子。

3、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鸿门宴》)译:楚国的左君项伯这个人,是项羽的叔父。

4、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鸿门宴》)译:派遣官兵去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它盗贼的进出和意外变故。

5、亚父者,范增也。

(《鸿门宴》)译:亚父这个人,就是范增。

6、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鸿门宴》)译:将来夺走项王天下的,一定是沛公。

7、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游褒禅山记》)译:现在人们所说的慧空禅院,就是慧褒和尚的墓舍。

8、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游褒禅山记》)译:现在将“华”读为“华实”的“华”,大概是(因字同而产生的)读音上的错误。

9、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游褒禅山记》)译:所以,不是有意志的人是不能到达的。

最新文言文判断句的八种类型[1]

最新文言文判断句的八种类型[1]

判断句的类型一、“……者,……也”这是文言判断句最常见的形式。

主语后用“者”,表示提顿,有舒缓语气的作用,谓语后用“也”结句,对主语加以肯定的判断或解说。

翻译时不必管“者”“也”,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加判断动词“是”。

1.吴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2.虽又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劝学》3.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阿房宫赋》4.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师说》5.今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游褒禅山记》6.此三者,吾遗恨也。

《伶官传序》7.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荆轲刺秦王》8.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劝学》9.《齐谐》者,志怪者也。

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

《逍遥游》10.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也。

《齐人有一妻一妾》11.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鸿门宴》12.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蔺相如者,赵人也。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二人在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13.缑(gou)王者,昆邪王姊子也。

《苏武传》二.“……者,……”有的判断句,只在主语后用“者”表示提顿,这种情况不常见。

1.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陈涉世家》2.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游褒禅山记》三、“……,……也”在判断句中,有时“者”和“也”不一定同时出现,一般省略“者”,在句末只用“也”收尾,表示判断。

主语的后面,或有停顿(逗号标点),或无停顿(不加标点)。

1.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烛之武退秦师》2.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寡人之于国也》3.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六国论》4.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此余之所得也。

所谓前洞也。

《游褒禅山记》5.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

判断句文言文例句

判断句文言文例句

判断句是指通过判断主语在事实上或逻辑上的性质、状态或所属关系来表达判断的句子。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具有独特的语法和词汇特点。

以下是一些文言文中常见的判断句例句:1. “……者,……也”式*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师说》)这种形式的判断句通常用于强调主语并表明主语的属性或身份。

2. “为……者……”式* 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史记·项羽本纪·鸿门宴》)* 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

(《晏子使楚》)*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鸿门宴》)这种形式的判断句通常用于强调谓语部分的内容,表明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

3. 无标志判断句* 刘备天下枭雄。

(《赤壁之战》)* 夫战,勇气也。

(《曹刿论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烛之武退秦师》)这种形式的判断句在文言文中较为常见,通常无需使用标志性的词语来表达判断。

4. “是”做谓语的判断句* 此乃忠信之士也,是故可以托六尺之孤。

(《鸿门宴》)* 今是而不大加焉,则固国不疑矣。

(《论语·季氏将伐颛臾》)这种形式的判断句中的“是”通常用作谓语,表明主语所具有的属性或身份。

以下是一些具体的例句:* 直者且羞,吾岂乐于此哉!此先王之罪人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直者,判断动词,羞,形容词;此乃先王的罪人。

*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项脊轩志》)——也,表判断。

旧南阁子,名词短语。

此句意思是:项脊轩是旧南阁子。

*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师说》)——不必,判断副词;此句意思是:学生不一定比老师差,老师不一定比学生强。

* 夫战,勇气也。

(《曹刿论战》)——也,表判断。

夫战,主谓短语。

此句意思是:战争是需要勇气的。

* 夫晋,何厌之有?(《烛之武退秦师》)——之,宾语前置的标志。

古代汉语常见句式

古代汉语常见句式

古代汉语句式一、判断句判断句是指对主语有所断定的句子,在文言文中,一般是指以名词或名词短语做谓语表示判断的语言形式,主谓语间一般不用判断词“是”等,可以通过判断式来表现判断。

1、基本形式:“……者,……也。

”例如:陈胜者,阳城人也。

南冥者,天池也2、变化形式:A.“……者……。

”例如:叫冤者,妇人。

陈轸者,游说之士B.“……也。

”例如:张衡字子平,南阳西鄂人也。

贡之不入,寡人之罪也C.“……者也。

”例如:城北徐公,齐之美丽者也D.“者”、“也”均不用的:例如:刘备,天下枭雄。

夫鲁,齐晋之唇。

3、主谓句间用“乃”、“为”、“则”、“诚”、“即”来表示判断(但它们不是判断词). 例如:①、今公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②、卿为清望官。

③、心之官则思。

④、……周文元,即今累然在墓者也。

⑤、挟泰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

”是诚不能也。

4、用“是”表判断,是汉代以后的用法,这以前文言句中的“是”不是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复指上文,一般作判断句的主语。

A、“是”不作判断词的:例如:①、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

②、是障之也。

(《召公谏厉王止谤》)B、“是”作判断词的:例如:①、巨是凡人。

②、问今是何世。

③、不知木兰是女郎。

④、雕栏玉砌今犹在,只是朱颜改。

5、否定句中的“非”,表示否定判断,但也不是判断词.例如:①、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

②、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

练习:1、下列句中,与其它各句句式不同的一句是:①、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也”。

②、亚父者范增也。

③、粟者,民之所种。

④、梁,吾仇也。

⑤、唐南为奉化军节度,今为定江军。

⑥、南冥者,天池也。

⑦、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⑧、席方平,东安人。

答:⑤,不是用“者也”式表判断句。

2、下列句中属于判断句的一句是①、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②、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

文言文句式之判断句

文言文句式之判断句

文言文句式之判断句古汉语判断句一般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对主语进行判断,一般不用判断词“是”字。

其基本形式是“……者,……也”,“……,……者”,“……,……也”。

另一种是用“则”“皆”“乃”“为”“即”“非”等判断词表示肯定或否定判断。

还有一种情况是不用判断词,要根据上下文判断。

(1)“为”表肯定判断,可译为“是”例:中蛾冠儿多髯者为东坡。

(2)“乃”表肯定判断,可译为“是”例: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3)“即”表肯定判断,可译为“就是”例:吟鞭东指即天涯。

(4)“则”表肯定判断,可译为“是”例: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5)“是”做动词,表肯定判断例:斯是陋室,惟吾德闻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6)“非”表否定判断,可译为“不是”非天质之卑兵革非不坚利也。

(7)“……,……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8)“……者,……也”。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

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9)“……者,……”例: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10)“……,……也”例: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夫战,勇气也。

(11)“……也”例: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文言文句式之被动句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用“于”“为”“为……所”“见”字表被动句。

二是没有被动词,意思上隐含被动,要根据上下文语意去推断。

(1)没有标志词语,意念上的被动。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被……所感动。

(2)有标志词语a“为”表被动: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

b“为……所……”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为所吞”即“被……吞掉”。

c“于”表被动:管夷吾举于士“举于……”即“在……被举荐”。

d、固定格式。

初中文言课文中固定结构有:“不亦……乎”“有……者”“得无……乎”“如……何”“奈……何”“然则……”等。

(1)“不亦……乎”相当于“不是……吗”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易君子乎?(2)“如……何”相当于“对……该怎么办”“把……怎么样”,例:……如太行王屋何?即“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山怎么样呢?”其如土石何:即“能把土石怎么样呢”。

初中语文文言文中常见文言句式

初中语文文言文中常见文言句式

文言句式1、判断句古汉语判断句一般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对主语进行判断,一般不用判断词“是”字。

其基本形式是“……者,……也”,“……,……者”,“……,……也”。

另一种是用“则”“皆”“乃”“为”“即”“非”等判断词表示肯定或否定判断。

还有一种情况是不用判断词,要根据上下文判断。

(1)“为”表肯定判断,可译为“是”例:中蛾冠多髯者为东坡(2)“乃”表肯定判断,可译为“是”例: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3)“即”表肯定判断,可译为“就是”例:吟鞭东指即天涯(4)“则”表肯定判断,可译为“是”例: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5)“是”做动词,表肯定判断例: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6)“非”表否定判断,可译为“不是”兵革非不坚利也(7)“……,……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8)“……者,……也”。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

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9)“……者,……”例: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10)“……,……也”例: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夫战,勇气也(11)“……也”例: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2、省略句句子中省略某个词或某个成分的现象,在文言文中较为常见。

主要有:(1)省略主语 :a承前省渔人甚异之……(渔人)便舍船,从口入 b 蒙后省c对话省例《曹刿论战》(此)忠之属也。

(《曹刿论战》)(此,代前文“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2)省略谓语或省略动词 :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十则》)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曹刿论战》)(3)省略宾语投(之)以骨。

(《狼》)君与(之)俱来。

(《隆中对》)(4)省略介词林尽(于)水源。

(《桃花源记》)急湍甚(于)箭。

(《与朱元思书》)(5)省略量词文言文中数词后常省略量词一(张)桌,一(把)椅,一(把)扇,一(块)抚尺而已孔子东游,见两(个)小儿斗二(个)男新战死3、倒装句倒装句主要有四种:(1)主谓倒装。

文言文的所有句式

文言文的所有句式

1 文言文句式——判断句式1、用“者”、“也” 表判断。

(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2)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3)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4)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2、用副词“乃”“则”“即”“皆” 等表判断。

⑴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⑵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⑶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曰颜佩韦、杨念如、马杰、沈扬、周文元,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

⑷夫六国与秦皆诸侯。

3、主谓直接表判断⑴荀卿,赵人。

⑵此亡秦之续耳。

4、用否定词副词“非”表示判断⑴予本非文人画士。

⑵昔者之战也,非二三子之罪也。

思考:以上四种判断句的谓语有什么特点?参考:以上判断句谓语都是名词或名词性短语。

此外还有一类用动词“为”““是”表判断。

⑴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⑵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请问下列句子是什么句式?⑴所以谴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⑵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

参考:在因果复句中,表示原因的分句后面加“也”,是判断句,其谓语可以是动词或动词性短语。

文言文中的省略句式例析省略句在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中都有,而在古代汉语中更为多见。

在文言文中,根据省略成分的不同,省略句可以分为几下几种情况。

一、省略主语在叙述中,主语是经常被省略的成分。

又分为承前省和蒙后省。

1、承前省承前省,就是前面的叙述中有后面叙述中的主语对象出现,那么,在后面的叙述中就常常被省略的情况。

例如:其乡曰丰乐乡,()在长安西。

(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

(《左传》之《烛之武退秦师》)●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亡郑,子亦有不利焉。

”()许之。

(同上)2、蒙后省蒙后省,就是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后面有主语对象出现,前面的叙述中就不出现的情况。

例如:沛公谓张良曰:“……()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司马迁《鸿门宴》)()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中的判断句式(转)
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表示判断的句子,叫判断句。

现代汉语一般是在主语和谓语之间用判断动词“是”来表示判断的。

但在古汉语里,“是”多作代词用,很少把它当作判断词用。

因此,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借助语气词表示判断。

常见的判断句式有以下几种:
1、“……者……也”式。

主语后面用“者”表示停顿,在谓语后面用“也”表示判断。

这是古汉语中表示判断的典型格式。

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2、“……,……也”式。

主语后面不用“者”表示停顿,只在谓语后面用“也”表示判断。

这种判断句式中“也”同样不译,只在主谓语之间加“是”。

如: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3、“……者,……”式。

主语后面用“者”表示停顿,而谓语后面不用“也”。

这种判断句式中的“者”也不译,只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加判断词“是”。

如: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本姓曹。

(《柳敬亭传》)
4、“……,……”式。

“者”“也”都不用,译成现代汉语时,只须在主谓语之间加“是”字。

如:刘备,天下枭雄。

(《赤壁之战》)
5、“……为……”式。

用动词“为”表示判断。

如: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鸿门宴》)
6、用“乃、即、则、皆、必”等副词表示肯定判断,用副词“非”表示否定判断。

如:今公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信陵君窃符救赵》)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
(《六国论》)
7、用“是”作判断动词,文言文中也有,但起义较晚并且少见。

如:巨是凡人,偏在远郡……(《赤壁之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