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中常见的判断句式
高中语文常见的文言文句式辨析
高中语文常见的文言文句式辨析特殊句式1.判断句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
现代汉语一般是在主语和谓语之间用判断动词“是”来表判断。
但在古汉语里,一般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作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
常见的判断句式有以下几种:(1)由“者”和“也”构成的判断句。
由此变形组合的句式主要有:“……者,……也”“……,……也”“……,……者也”“……者,……”“……者,……者也”几种。
这些句式,也是古汉语中表示判断的典型格式。
如:①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②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③“陈胜者,阳城人也。
”(2)采用副词“乃”“即”“则”“皆”“是”“诚”“为”等表示判断。
如:①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②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③梁父即楚将项燕。
④此皆良实,志虑忠纯。
⑤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⑥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⑦汝是大家子。
(3)采用否定副词“非”表示否定。
如: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4)表因果关系的判断句如:①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②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5)无标识的判断句如:①刘备,天下枭雄。
②刘豫州王室之胄。
2.省略句句子中省略某一词语或某种成分的现象,是古今共有的。
不过,文言里这种现象更突出,而且有些在现代汉语中一般不能省略的句子成分,古文中也经常被省略。
最常见的省略句有以下几种:(1)省略主语①承前省。
如:廉颇为赵将,(廉颇)伐齐,(廉颇)大破之。
②承后省。
如:“沛公谓张良曰:‘(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③自述省。
如:“(予)爱是溪,(予)得其尤绝者家焉。
”④对话省。
如:“(孟子)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王)曰:‘不若与人。
’”(2)省略谓语如:“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为乐)”(3)省略宾语如:“可烧而走(之)也。
”(4)省略介词宾语如:“私见张良,具告(之)以事。
”(5)省略介词“于”如:“今以钟磬置(于)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焉。
文言文特殊句式
词类活用【小结回顾】名词的活用活用为一般动词/ 使动词/ 意动词活用作状语(普通名词/ 时间名词/ 方位名词)动词的活用活用为名词/使动用法/ 为动用法形容词的活用活用为名词/ 一般动词/ 使动/ 意动数词的活用活用作动词特殊句式四大类: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一、判断句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表示判断的句子,叫判断句。
现代汉语一般是在主语和谓语之间用判断动词“是”来表判断。
但在古汉语里,“是”多作代词用,很少把它当作判断词用。
因此,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借助语气词来表示判断。
常见的判断句式有以下几种:1. 主语后面用“者”表示停顿,在谓语后面用“也”表示判断,即“……者……也”式。
这种判断句式,是古汉语中表示判断的典型格式。
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2. 主语后面用“者”表示停顿,而谓语后面不用“也”,即“……者……”式。
这种判断句式中的“者”不译,翻译时只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加判断词“是”。
如:柳敬亭者,扬州之泰州人,本姓曹。
3. 主语后面不用“者”表示停顿,在谓语后面用“者也”表示判断,即“……,……者也”式。
如: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4. 主语后面不用“者”表示停顿,只在谓语后面用“也”表示判断,即“……,……也”式。
这种判断句式中“也”同样不译,翻译时只在主谓之间加“是”。
如:和氏壁,天下所共传宝也。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5. “者”“也”都不用,即“……,……”式。
译成现代汉语时,只需在主谓语之间加“是”。
如:刘备,天下枭雄。
6. 用动词“为”表示判断,即“……为……”式。
如: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司马迁《鸿门宴》)7. 用“乃、即、则、皆、必”等副词表示肯定判断,用副词“非”表示否定判断。
如:①今公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范仲淹《岳阳楼记》)③拾视之,非字而画。
(《促织》)8. 用“是”作判断动词,文言文中也有,但出现较晚并且少见。
韩非子五蠹古代汉语特殊句式
韩非子五蠹古代汉语特殊句式摘要:一、古代汉语特殊句式概述1.判断句2.被动句3.宾语前置4.定语后置5.状语后置二、韩非子《五蠹》中的古代汉语特殊句式实例分析1.判断句式2.被动句式3.宾语前置4.定语后置5.状语后置三、总结1.古代汉语特殊句式对现代汉语的影响2.古代汉语特殊句式在文学作品中的价值正文:一、古代汉语特殊句式概述古代汉语中有一些特殊的句式,这些句式在现代汉语中已经不常见,但在文学作品和古文中却经常出现。
主要包括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定语后置和状语后置等。
1.判断句:判断句是古代汉语中表示判断的一种句式,通常用语气词“者”、“也”表示判断。
例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2.被动句:被动句是表示主语是谓语所表示行为的被动者的句式。
古代汉语中常见的被动句式有:用介词“于”引进行为的主动者,表被动;在动词前边用见”表示被动;在动词前边加介词“为”,构成为动词”的形式。
3.宾语前置:宾语前置是指将宾语提到谓语之前,以突出宾语的地位。
例如:“吾谁欺?”(《论语·子罕》)4.定语后置:定语后置是指将修饰名词的定语放在名词之后。
例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荀子·劝学》)5.状语后置:状语后置是指将修饰动词或形容词的状语放在动词或形容词之后。
例如:“于乎,游子之歌!”(《诗经·邶风·击鼓》)二、韩非子《五蠹》中的古代汉语特殊句式实例分析《五蠹》是韩非子的一篇散文,其中出现了大量的古代汉语特殊句式,下面我们对其中的一些实例进行分析。
1.判断句式:“韩非子,战国之时,秦国之贵公子也。
”(《五蠹》)这个句子用“者”、“也”表示判断,符合古代汉语判断句的句式特点。
2.被动句式:“且夫五蠹之民,皆天下之穷困者也。
”(《五蠹》)这个句子用“者”引进行为的主动者,表示被动,是古代汉语被动句的一种形式。
3.宾语前置:“夫五蠹者,何谓也?”(《五蠹》)这个句子将宾语“何谓”提到谓语“谓”之前,突出宾语的地位,是古代汉语宾语前置的一种形式。
2025届高中语文统编版高考学案考点:牢记文言句式5类型
牢记文言句式5类型(答案在最后)——文必相辅,气不孤申高考对本考点的要求: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
“不同的句式”主要包括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固定句式等。
在高考命题中,句式通常隐含在文言文翻译题中。
本考点将细致讲解各种句式以及翻译方法和技巧,并借助课文中熟悉的例句帮助考生理解和掌握,为解答翻译题奠定坚实的基础。
类型一判断句—— 分清类别,译成含有“是”的句子文言文里的判断句,一般不用判断词,而是直接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作谓语表示判断,并往往借助于一些助词、语气词、副词来表示或加强判断的语气。
主要格式见下表:判断句翻译时一般要译成“是”或“不是”。
当用副词加强判断时,翻译中应把副词的基本义译出,并补上判断词“是”,如“必”“亦”“即”“诚”“皆”“则”“素”“乃”可以依次译成“一定是”“也是”“便是”“确实是”“都是”“原来是”“本来是”“就是”。
【即练即悟】1.下列句子中,不是判断句的一项是()A.廉颇者,赵之良将也B.刘备,天下枭雄C.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D.汝是大家子2.翻译下列句子。
(1)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2)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
(3)天下者,高祖天下。
(4)孙膑亦孙武之后世子孙也。
(5)子非鱼,安知鱼之乐?3.翻译下面文段中画线的句子。
宋陈谏议家有劣马,性暴,不可驭,蹄啮伤人多矣。
一日,谏议入厩,不见是马,因诘仆:“彼马何以不见?”仆言为陈尧咨售之贾人矣。
尧咨者,陈之子也。
谏议遽招子,曰:“汝为贵臣,家中左右尚不能制,贾人安能蓄之?是移祸于人也!”急命人追贾人取马,而偿其直。
戒仆养之终老。
时人称陈谏议有古仁人之风。
(1)仆言为陈尧咨售之贾人矣。
尧咨者,陈之子也。
(2)汝为贵臣,家中左右尚不能制,贾人安能蓄之?是移祸于人也!4.翻译下面文段中画线的句子。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
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
”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文言文的句式
文言句式包括:判断句、被动句、疑问句、否定句、词序(倒装句)、成份省略(省略句)和固定结构(习惯句式)。
除了“疑问句、否定句”之外,其他叫特殊句式(指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
一.判断句判断句是对人或事物表示断定,断定人或事物是什么、属于什么的句式。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者,……也)2.此帝王之资也。
(……也)3.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
(……者,……)4.刘备天下枭雄。
(……,……)(这四种是由“者、也”表判断的类型)5.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者也)6.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乃)7.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
(为)8.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则)9.即今之缧然在墓者也。
(即)10.巨是凡人。
(是)(是在先秦以前只做代词用,不表判断)二.被动句1.而君幸于赵王。
(……于……)2.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见……)3.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见……于……)4.受制于人。
(……受……于……)5.为天下笑,何也?(为)6.羸兵为人马所蹈藉。
(为……所……)(典型的被动句)7.若属皆为所虏。
(……为所……)8.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被)9.洎牧以谗诛。
(无标志。
靠动词本身在意念上的一种表现。
)三.疑问句(不是特殊句式)借疑问词或否定词而能发出疑问的句子叫疑问句。
疑问词包括疑问代词(谁、孰、何、曷、胡、安、焉)和疑问语气词(乎、诸、、与或欤、邪或耶)等。
二者有时全用,有时不全用。
(1)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廉颇蔺相如列传》)(借否定词“不”)(2)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崤之战》)(借疑问词“谁”)四.否定句(不是特殊句式)文言的否定句,必须用否定词(不、毋、弗、勿、未、否、非、无、莫等)五.词序(倒装句)1.宾语前置(动宾倒装句)在一般情况下,动词在前,宾语在后,这是汉语的语法规律。
可是,有时候动词和宾语也可以倒装,让宾语处在到动词前面。
在文言文当中,动宾倒装句是很有规律的,大约有四种情况。
初中语文文言文特殊句式汇总
初中语文文言文特殊句式汇总在初中阶段,文言文特殊句式主要有六种: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以及倒装句中的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介宾短语)后置。
01判断句现代汉语的判断句,一般要在主语的谓语之间加判断动词“是”。
古代通常不用“是”来联系,而是采用以下方式表示。
(1) 用语气助词来表示判断。
采用“……者,……也”“……,……也”“……,……者也”“……者……”“……者……者也”等词语用在谓语后面帮助判断。
A:“……者,……也”这是文言判断句最常见的形式。
主语后用“者”,表示提顿,有舒缓语气的作用,谓语后用“也”结句,对主语加以肯定的判断或解说。
如:“陈涉者,阳城人也。
”(《史记.陈涉世家》,“夫战,勇气也”。
(《左传·曹判论战》)“莲,花之君子者也。
”(周敦颐《爱莲说》)B: “......,......也。
”其常见方式为:主语+谓语+也,在这种判断句中,有时“者”和“也”不一定同时出现,一般省略“者”",只用“也”表判断。
如:“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陶渊明《桃花源记》)“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
”(《资治通鉴》)C:“......者也。
” 在句末连用语气词“者也”,表示加强肯定语气,这时的“者”不表示提顿,只起称代作用。
这种判断句,在文言文中也比较常见。
“菊,花之君子者也”(周敦颐《爱莲说》)者也用在句尾加强语气。
D:“......者,......。
”有的判断句,只在主语后用“者”表示停顿,但这种情况不常见。
如:“方柯者,中国之人。
”(方柯,是中国人)E:省略“者”、“也”的句子,有时也有者也均不用的句子如:刘备天下枭雄。
可译为:刘备是天下勇猛的人。
(2)用副词加强判断或构成否定判断。
用副词“乃”“则”“即”“皆”“耳”等副词加强判断的语气。
这种形式也较为多见。
例如:“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 (司马迁《陈涉世家》),“乃”可以解释为就是,用来判断当立者.是谁的。
“太丘舍去,去后乃至”《世说新语》其中乃用来表示判断。
七-九年级文言句式
文言句式: 1、判断句: 例一:此非恶声也(“也”表判断,否定判断句。) 例二: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也”表判断,否定判断。) 2、倒装句: 布三千匹(宾语前置。应为“三千匹布”。) 3、省略句: 例一:与刘琨俱为司州主薄(省略主语。〈祖逖〉) 例二:以为谘祭酒(省略宾语。应“以〈之为〉”。) 例三:大惊曰(省略主语。鲁肃。)
《捕蛇者说》
文言句式: 1、倒装句: 例: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何如,如何,怎么样。) 2、省略句: 例一: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省略介词“于”,甚是蛇:甚于是蛇。) 例二: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省略主语。蛇触草木,草木尽死。)
《包拯》
文言句式: 1、判断句: 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也”表判断。) 2、倒装句: 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何为”,应“为何”疑问句中宾语前置句。 3、省略句契 例一:使契丹(省略主语。应为“包拯使契丹”。) 例二:主来诉(省略状语。应为“主来衙诉”。)
《岳飞》
文言句式: 1、倒装句: 飞何功之有(疑问句宾语“功”前置。) 2、省略句 例一:死事(省略介词“于”,应为“死〈于〉事”。) 例二:愿于交欢(省略宾语“之”,应为“愿于〈之〉交欢”。) 例三:课将士注坡跳壕(省略主语“飞”。应为“〈飞〉课将士注坡跳壕”。)
《干将莫邪》
文言句式: 1、判断句: 例一:是必烂也(“也”表判断。) 例二:吾干将、莫邪子也(“也”表判断。) 1、倒装句: 吾父所在?(疑问句宾语前置。“所在”即“在所”。) 3、省略句: 例一:购之千金(省略介词,应“购之〈以〉千金”) 例二:立僵。(省略主语,应“尸体立僵”。)
《劳山道士》
文言句式: 1、倒装句: 例一:何术之求(“之”宾语前置的标志。应“求何术”。) 例二:烈如箫管(介词结构后置。应为“如箫管烈”。) 例三:饯我于月宫可乎(介词结构后置,应为“于月宫饯我可乎”。) 2、省略句: 例一:一道士坐蒲团上(省略介词“于”。应为“一道士坐〈于〉蒲团上”。) 例二:见二人与师共酌(省略主语“王生”。)
文言文句式及文言文断句(划分朗读停顿)
文言文句式及文言文断句(划分朗读停顿)一、文言特殊句式1.判断句是以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词组为谓语,对主语直接表示判断的句子。
文言文中的判断句式通常是借助于虚词构成一定格式来表示的,主要表示法有以下几种:☆“……者……也”这是古汉语判断句的典型结构。
“者也”可以单用,可以双用,可以合用,也可以不用。
例: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醉翁亭记》☆“……是……”“是”在文言中表判断,这种情况比较少。
例:同是天涯沦落人。
《琵琶行》☆动词“为”表判断例:此为何若人?(这是怎样的人?)《墨子》☆副词“乃”“即”“则”“皆”表判断例: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赤壁之战》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岳阳楼记》环滁皆山也。
《醉翁亭记》☆否定判断例:“人非圣贤,熟能无过。
”以上是判断句常见的表示形式,译成现代汉语时,都要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加判断词“是”。
2.被动句所谓被动句是就主语和谓语的关系而言的,主语不是动作行为的主动者,而是动作行为的承受者。
现代汉语中的被动句一般用介词“被”来表示。
为方便学习,我们把古汉语中的被动句,分为两大类,即标志被动和意念被动。
▲标志被动(主要有四类标志)☆“于(乎)式”表被动,介词“于(乎)”用在动词后,引出动作行为的主动者。
例:不拘于时,学于余。
《师说》☆“……见……”/“……见……于……”式例: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庄子秋水》☆“为……”“为所……”“为……所……”式例: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六国论》☆“……被……”式(文言中较少见)今日被驱遣,小姑如我长。
《孔雀东南飞》▲意念被动没有表示被动的介词出现,需要联系上下文去理解。
例:帝感其诚。
《愚公移山》3.倒装句文言文中的倒装句包括谓语前置句(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介词结构后置)、定语后置句。
在汉语的语法中,句子的成分(主、谓、宾、定、状、补)的位置在古今汉语中是一致的。
但有时因为表达的特殊需要而出现倒装现象。
现代汉语也有不少倒装句,但古代汉语中的倒装句形式更多,格式也更固定。
1古汉语笔记之判断句
献诗说:1、出自于《国语·周语上》2、一种关于《诗经》收集的说法;3、“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删诗说:1、由司马迁提出的《诗经》形成的说法;2、司马迁说在孔子时有3000多首诗,孔子选出合乎礼仪的305首组成《诗经》;3、这个说法不准确;吴越春秋:1、东汉末年的一部杂史;2、作者是越晔;3、写春秋末年吴、越争霸的历史;古文运动:1、中唐时期发起的一起由骈体一以散体的文体与文风的革新运动;2、主张“主以明道”3、主要作家有韩愈和柳宗元;九歌的艺术特色:1、寄托屈原的身世之感和规讽之意;2、神灵的价格化;3、具有奇特瑰丽,色彩斑澜的艺术境界;判断句,也字一、判断句古代汉语的判断句是根据谓语性质对句子分类得出的一种句式。
古代汉语的谓语可以由名词充当,也可以由动词和形容词充当。
一般说来,由名词性成分充当谓语的是判断句,由动词性成分充当谓语的是叙述句,由形容词性成分充当谓语的是描写句。
古代汉语的描写句比较简单,且与现代汉语基本上没什么差异,我们不讲,叙述句比较复杂,下一节将要讲到,本节只讲判断句。
(一)古代汉语判断句的语言表达形式现代汉语的判断句基本形式是用判断词“是”来表示,如“我是中国人”,“我不是海南人”。
也有不用判断词的,如“今天星期四”,但这种情况很少,且不能随意运用。
古代汉语的判断句从一开始就不用判断词“是”,后来出现了与现代汉语一样使用判断词“是”的新形式,但书面语中一般仍用旧形式。
在“是”还没有演变为判断词以前,古代汉语判断句主要是下面两种语言表述形式——1、……者,……也。
如:(1)彼吾君者,天子也。
《鲁仲连义不帝秦》(2)彼秦者,弃礼义而上首功之国也。
(同上)(3)夫以百亩之不易为已忧者,农夫也。
《许行》(4)所谓故国者,非谓有乔木之谓也,有世臣之谓也。
《所谓故国者》2、……,……也。
如:(5)制,岩邑也。
《郑伯克段于焉》。
(6)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同上)(7)贡之不入,寡君之过也。
高考语文文言文特殊句式专题指导与训练 (全新)
高考语文文言文特殊句式专题指导与训练文言特殊句式,一般指的是文言文中不同于现代汉语表达习惯的某些特殊的句式。
主要有: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和倒装句等。
判断句一、判断句的定义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
二、判断句的常见句式1.……者,……也典型例句:(1)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2)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3)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4)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2.……,……也典型例句:(1)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2)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
(3)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4)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3.……者,……典型例句:(1)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2)粟者,民之所种。
4.……者也典型例句:(1)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2)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3)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5.用动词“为”表示判断,即“……为……”式。
典型例句:(1)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2)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6.用“是”表示判断,文言文中也有,但出现较晚并且少见。
典型例句:(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
7.无标志判断句典型例句:(1)刘备天下枭雄。
(2)秦,虎狼之国。
(3)臣窃以为其人勇士。
(4)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5)此亡秦之续耳。
(6)六国破灭,非兵不利。
8.在文言文中有时为了加强判断的语气,往往在动词谓语前加副词“乃、必、亦、即、诚、皆、则”等。
典型例句:(1)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2)我乃楚狂人,风歌笑孔丘。
(3)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注意:判断句中谓语前出现的“是”一般都不是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作判断句的主语,而有些判断句中的“是”也并非都不表示判断,“是”在先秦古汉语中少作判断词,在汉以后作判断词则多起来。
三、课堂练习1、选出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 )A.客有吹洞箫者B.此帝王之资也C.我,子瑜友也D.此乃天也2、“乃”表示判断的一项是()A.乃令张良留谢B.嬴乃夷门抱关者C.度我至军中,公乃入D.乃不知有汉3、“是”表判断的一项是( )A.是寡人之过也B.是日也,天朗气清C.觉今是而昨非D.不知木兰是女郎4、“则”表示判断的一项是( )A.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B.故木受绳则直C.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D.位卑则足羞5、选出下列各组中不是判断句的一项( )A. 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B .蔺相如者,赵人也。
文言句式
2.介词结构" 2.介词结构"以"有时放在谓语动词后作状语,这种 介词结构 有时放在谓语动词后作状语, 现象在文言文中并不多见. 现象在文言文中并不多见. 如: 此乃引戎狄入腹中,示之以虚弱. 上欲封禅》 1)此乃引戎狄入腹中,示之以虚弱.《上欲封禅》 形似酒樽,饰以篆文山龟兽之形( 2)形似酒樽,饰以篆文山龟兽之形(以篆文山龟兽 之形饰) 之形饰) 介词结构" 介词结构"以"多置于动词前作状语. 多置于动词前作状语. 如: 以一板按其面, 1)以一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 寿毕,请以剑舞, 2)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
1.介词结构" 1.介词结构"于"常放在谓语动词后作补语,这类补 介词结构 常放在谓语动词后作补语, 语按现代汉语习惯是放在谓语动词之前作状语,所 语按现代汉语习惯是放在谓语动词之前作状语, 以翻译时,即把它作了状语.因此有人称之为" 以翻译时,即把它作了状语.因此有人称之为"状 语后置" 语后置". 1)申之以孝悌之义《寡人之于国也》 申之以孝悌之义《寡人之于国也》 2)树之以桑(同上) 树之以桑(同上)
1)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马说》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马说》 2)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石钟山记》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石钟山记》
3.中心语 3.中心语+而+定语+者 中心语+ 定语+
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与? 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与? 五人墓碑记》 《五人墓碑记》
1)王问:"何以知之?"《孟子》(以何知之) 王问: 何以知之? 孟子》 以何知之) 2)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吾与谁归) 微斯人,吾谁与归? 岳阳楼记》 吾与谁归)
句读的技巧文言句读技巧
句读的技巧——文言句读技巧句读的技巧——文言句读技巧一、总览全篇抓住大意通读—读通二、抓文言句式一判断句所谓判断句,就是以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为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的句式;其常见的形式有以下几种: 1、"……者,……也""……,……也""……,……者也" "……者,……""……者,……者也"等形式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项脊轩,旧南阁子也2、以副词"乃""即""则""皆""是""诚""为"等表示判断如: 此乃臣效命之秋也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3、采用否定副词"非"表示否定如: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城非不高也,城非不深也,兵草非不坚利也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4、不用语气词,完全由词序来体现如:此人力士刘备,天下枭雄二被动句被动句的常见类型有:1、"见""……见……于""於"表被动如:吾常见笑於大方之家;臣诚恐见欺于王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故内惑于郑秀,外欺于张仪2、"为""为……所"表被动如:父母宗族,皆为戮没;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3、用"受""被""受……於"表示被动关系,它的形式是:"被受+动词"或者"被受+动词+於+主动者"例如: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於人"受……於……"表示被动,可译为"被","於"引出主动者"人";这种句式数量较少三倒装句可将文言倒装句式相对於现代汉语的句序而言分为宾语前置,定语後置,状语後置,主谓倒装等1、宾语前置所谓宾语前置,就是通常作宾语的成分,置於谓语动词的前面,以示强调;如:"忌不之信"中的"之"就是前置的宾语;宾语前置通常分为四种情况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如:大王来何操2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如:古之人不余欺也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3借助"之""是"将宾语提前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4介宾短语中宾语前置如:不然,籍何以至此2、定语後置通常定语应该放置於中心词的前面,但文言语句中却有很多句子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後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1用"之"使定语後置;如:四海之大,有几人欤2用"者"的後置;如: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齐人有一妻一妾处室者郑人有欲买履者3、状语後置文言文中,介词结构作状语往往都会置於句後作补语如:富者语於贫者曰4、主谓倒装这种情况很少,往往是为了表示强烈的感叹如:甚矣,汝之不惠美哉,我少年中国四省略句文言文中,普遍存在着省略成分的情况,对省略成分的把握,有助於完整理解句子的意思文言文中的省略句通常有:五固定句式:不亦……乎相当於"不是……吗"何……为相当於"为什麽要……呢 "见……於相当於被动句以……为……相当於"把……当作……"如……何相当於"对……该怎麽办"唯……是 "是"无意,起宾语提前作用;"唯"表示物件的唯一性与其……宁……相当於"与其……宁可……"三、抓句子成分1、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2、动宾,介词结构,兼语结构,定语状语中心词之间均不加标点3、连动式谓语之间如没有"而"则加逗号4、较长主语与谓语之间加逗号四、抓对话标志谓……曰曰五、抓古文修辞古人写文章,讲究行文整齐,音律和谐,对仗,对称,排比,重叠等修辞格使用相当广泛六,抓文章体裁1、骈体:双句为主,讲究对仗声律2、韵文:字数,句数,平仄,,对仗,用韵3、叙事:时,地,人,因,果4、议论:论点,论据,论证七,抓虚词抓虚词,句首虚词夫\盖\若夫句末虚词句末语气助词,常用在句尾,表陈述,疑问,感叹的语气;可译为"呢""了""啦"等或不译例:焉\也\矣\耶\耳\哉\何\为\与与\乎\者等把下边一段文言文加上标点符号: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二小儿戏沙上自若虎熟视久之至以首抵触庶几其一惧而儿痴竟不知怪虎亦卒去意虎之食人先被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无所从施欤断句的练习及归纳方法断句前提:弄通文意断句方法:一找名词代词,定句读;找主干定句读主 ||谓 ||宾名代||动形||名代抓住文言文词性的组合特点,抓名代,找主干;词性组合特点如下:①名代词+动形词这里的名词、代词包括由名词和名词或代词和代词构成的并列短语②名代词+动形词+名代词③介+名+动形④动形+名代⑤副+动形+名代⑥“矣”“也”“者”“乎”“哉”等助词,和前面的词一起构成一个完整的意义单位;以上六种只是最基本的组合方式,还有在此基础上的变形,但不管怎麽变,都不能违背“是一个完整的意义单位”这一点;例1:刻削之道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举事亦然为其不可复者也则事寡败矣刻削之道名,鼻名莫如大形,目名莫如小;鼻大可小形,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举事亦然,为其不可复者也,则事寡败矣;韩非子说林下〔注释〕1刻削:雕刻; 道:指道理,规律;2举事:做任何事情; 然:这样;二找虚词,定句读找虚词;古人写文章,不用标点符号;他们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标志;尤其是语气词和一些连词的前後,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句首:惟、夫、盖、凡、故、岂、微、若夫、且夫、今夫、嗟夫、愚以为、然则、是故、得无、既而、俄而句尾:乎、也、矣、欤、耶、耳、焉、哉句中:以、於、为、而、则根据这些特点,有助於断句;例2:於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 非常之观/常在於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我们看加点的虚词,可置於句末的有:焉、也、焉、也;句首的有:夫;分句首的有:以、则、则、而、而、故;这一段标点,如果顿号不计,共12处标点,有10处可依据以上虚词断开;“游者众”後的分号,可根据文言句式整齐的特点断开;“非常之观”是由於主语较长而作的停顿;三对话、引文,定句读找对话、引文曰、云、言、谓,如题3;文言文中对话、引用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写出人名,以後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时,应根据上下文判断出问者、答者,明辨句读;例3:或谓郊岛谁贫曰岛为甚也曰何以知之以其诗知之郊曰种稻耕白水负薪斫青山岛曰市中有樵山客舍寒无烟井底有甘泉釜中尝苦干孟氏薪米自足而岛家俱无以是知之耳或谓:“郊岛谁贫”曰:“岛为甚也;”曰:“何以知之”“以其诗知之;郊曰‘种稻耕白水,负薪斫青山;’岛曰:市中有樵山,客舍寒无烟;井底有甘泉,釜中尝苦干;’孟氏薪米自足,而岛家俱无,以是知之耳;”四找顶真,定句读;顶真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形式;句子前後相承,前一句做宾语的词,在後一句又作了主语;例4: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秦王坐章台见相如 / 相如奉璧奏秦王 / 秦王大喜 / 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 左右皆呼万岁五据排偶,定句读例5:手之所触肩之所倚上食埃土下饮黄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手之所触/肩之所倚上食埃土/下饮黄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六依总分,定句读;文言文中,往往有总分、分总的形式,可据此断句;例6: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孙子兵法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穷而无告者也;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穷而无告者也;七据结构、定句读文言语法中的固定结构,如:“……者,……也”、“不亦……乎”、“何……之有”、“孰与……乎”、“为……所……”、“受……於……”等;。
中学文言文特殊句式分析
中学文言文特殊句式分析所谓的特殊句式是相对于现代汉语而言的,在古代实际上是一种正常的句式,这些句式随着语言的发展而逐步发生了改变,在现代汉语中就变成了特殊句式了。
这些特殊句式在文言文中包括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和固定格式等,这些句式在初中文言文中都有不同程度的出现过。
虽然在新大纲中没有对学生要求掌握它们,但作为教师我们应当对这些句式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下面我就文言文中的这几个特殊句式做一个简略的分析。
2.1 判断句式何为判断句?《辞海》中这样注释:“用来判定主语所指和谓语所指同属一物,或断定主语所指的人或事物属于同一性质或种类的句子。
”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一书中是这样定义的:“判断句是以名词或名词性的词组为谓语,表示判断的。
”鲍善淳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中这样认为:“判断句,是谓语对主语作出判断的句子,说明事物是什么或不是什么,属于某一类或不属于某一类。
”而郭锡联主编的《古代汉语》也是这样认为“判断句是根据谓语的性质给句子分类得出的一种句型。
所谓判断句一般是用名词或名词性词组作谓语的句子,对事物的属性作出判断,即某事物是什么,或不是什么。
”所以判断句应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作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
它应该包含以下三个条件:1、涉及事物的性质、情况或事物之间的关系。
2、要作出判断。
3、是个句子(表肯定或否定)。
在现代汉语判断句的主语和谓语之间,一般要用判断词“是”或“就是”、“正是”等,来联系,如:“我是中国人。
”而文言文判断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基本上不用判断词来表示,而往往让名词或名词短语直接充当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的句式。
文言文中的判断句的种类比较多,其常见的形式有以下几种:1.采用“……者,……也”“……,……也”“……,……者也”“……者……”“……者……者也”等词语用在谓语后面帮助判断。
“……者,……也”这是文言判断句最常见的形式。
主语后用“者”,表示提顿,有舒缓语气的作用,谓语后用“也”结句,对主语加以肯定的判断或解说。
高考文言文句式及用法总结
高考文言文句式及用法总结(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稿、总结报告、合同协议、方案大全、工作计划、学习计划、条据书信、致辞讲话、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 draft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roject plans, work plans, study plans, letter letter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高考文言文句式及用法总结文言文句子翻译,是学习文言文的主要训练方法之一,以下是本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有关高考文言文句式及用法总结,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古汉语常用句式和用法
古汉语常用句式和用法文言句式和用法(一)判断句(明确表示“是”或“非”的句子)1.“者也”表判断(1)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2)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3)刘备,天下枭雄。
(4)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5)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2. 副词“乃”“亦”“即”“皆”“本”“必”等表判断(1)当立者乃公子扶苏(2)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3)梁父即楚将项燕(4)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5)环村居者皆猎户3. 动词“为”“是”表判断(1)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4. 否定副词“非”表否定判断(1)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2)予非文人画士(3)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二)被动句(受动者作主语的句子)要素:受动者、动作、被动词、施动者1.“为所”表被动(1)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2)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2.“为”表被动身死国灭,为天下笑3.“于”表被动(1)李氏子蟠……不拘于时(2)而君幸于赵王(3)暴见于王,王语暴以好乐4.“见”表被动(1)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2)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5.“见、于”表被动(1)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2)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6.“被”表被动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7. 意念被动(1)锲而不舍,金石可镂(2)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功臣亡。
倒装(变式)句(和现代汉语语法相对而言)(三)宾语前置句(置宾语于谓语前)1. 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1)古之人不余欺也(2)三岁贯女,莫我肯德[古汉语中常见否定词(否定副词)]不、毋、未、莫、弗、非、匪、靡、罔、无、勿[古汉语中常见人称代词]第一人称:吾、我、余、予、朕、自、己第二人称:尔、汝、若、而、乃第三人称:彼、其、之、焉、他、渠、伊注意:①“之”和“其”在某些语境中可以灵活地用作第一、二人称的代词。
古文语法之特殊句式
文言语法之特殊句式文言特殊句式一、判断句判断句是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的句子。
一般是以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作谓语。
现代汉语的判断句,在主语和谓语之间用“是”表判断,古汉语常常不用“是”来表判断。
(一)……者,……也。
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翻译:廉颇是赵国的良将。
2.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鸿门宴》)翻译:楚的左项伯是项羽的叔父。
(二)……,……也。
1.和氏璧,天下所供传宝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翻译:和氏璧是天下共知的宝物。
2.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阿房宫赋》)翻译:一个人的心,也是千万人的心啊。
(三)……者,……。
例: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翻译:同游的四个人,就是庐山陵的萧圭,字君玉;长乐的王回,字深父;我的弟弟安国,字平父,安上,字纯父。
(四)……,……者也。
1.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鸿门宴》)翻译:他是沛公车旁任警卫的樊哙。
2.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翻译:城北的徐公是齐国最美丽的人。
(五)用“为”表判断。
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是”。
1、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翻译:现在人家是刀板,我们是被人宰割的鱼和肉,还辞别什么?2、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
(《廉颇》)翻译:我是赵国的将军,有攻城略地浴血奋战的大功劳(六)利用副词“乃”“即”“则”“皆”等表示肯定判断1、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陈涉世家》翻译:应当被立为太子的人是公子扶苏。
2、梁父,即楚将项燕。
《项羽本纪》翻译:项梁的父亲就是楚国将领项燕3、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岳阳楼记》翻译:这就是岳阳楼雄伟壮丽的景观啊!4、皆口腹自役。
《归去来兮辞(并序)》翻译:都是为了谋生糊口而役使自己(七)“非”表否定判断。
1、此非曹孟德之诗乎?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赤壁赋》翻译:这不是曹孟德的诗吗?这不是曹孟德被周瑜围困的地方吗?2、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翻译:人不是生出来就都知道的,谁能没有疑惑呢?(八)文言文中的判断句有的没有任何标志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文言文特殊句式的类型
高考复习文言文特殊句式的类型文言文特殊句式包括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等几种类型。
现作如下介绍:一、判断句现代汉语一般是在主语和谓语之间用判断动词“是”来表示判断的,但在古汉语里,“是”多作代词用。
因此,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借助语气词来表示判断。
常见的判断句式有以下几种:1、“……者,……也”式。
这种句式是古汉语中表示判断的典型格式。
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2、“……者,……”式。
这种判断句式中的“者”表示停顿,不译。
翻译时只在主谓之间加“是”。
如:柳敬亭者,扬州之泰州人,本姓曹。
《柳敬亭传》3、“……,……也”式。
这种判断句式中的“也”同样不译。
如: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4、“者”、“也”都不用,主谓直接连接。
译成现代汉语时,只须在主谓语之间加“是”。
如:刘备,天下枭雄。
《赤壁之战》5、用动词“为”表判断。
如: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鸿门宴》6、用“乃、即、则、皆、必”等副词表示肯定判断,用副词“非”表示否定判断。
如:①今公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信陵君窃符救赵》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岳阳楼记》7、用“是”作动词,文言中也有,但起义较晚并且少见。
如:臣是凡人,偏在远郡。
《赤壁之战》二、被动句被动句有以下几种形式:1、用介词“于”引进行为的主动者,表被动。
如: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
《廉颇蔺相如列传》2、在动词前面用“见”表示被动。
如: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屈原列传》如果需要把动作行为的主动者介绍出来,可在动词后加介词“于”。
如: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廉颇蔺相如列传》3、“受……于”表被动如:无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赤壁之战》4、在动词前加介词“为”表被动。
如: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者,何也?《屈原列传》5、用“为”引进主动者,位于前再加“所”,表被动。
文言文常见句式以及断句方法
文言句式1、判断句判断句是谓语对主语加以判断的句子。
文言文中,一般是以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为谓语而表示判断的。
常见的形式主要有:(1)……者,……也。
(“者”表示停顿,“也”表示判断)陈胜者,阳城人也。
(《陈涉世家》)(2)……,……也。
(主语后面不用“者”)①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今译: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知”。
“是”意思是“这”,复指前面的主语。
②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
(《扁鹊见蔡桓公》)今译:病在肌肤里,是针炙能够治疗的。
③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桃花源记》)今译:南阳的刘子骥是高尚的名士。
(3)用“乃”“则”“即”“为”“则”等帮助判断。
①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岳阳楼记》)今译: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色。
②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陈涉世家》)今译:该立为皇帝的是公子扶苏。
(4)文言文中也有用“是”表示判断的,这是较为晚起的。
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
(《西湖游记二则》)2、省略句句子中省略某个词或某个成分的现象,在文言文中较为常见。
主要有:(1)省略主语(病)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病)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病)在骨髓,司命之所属,(医)无奈何也。
(《扁鹊见蔡桓公》)今译:病在肌肤,是针炙能够治疗的;病在肠胃,是火剂汤能够治疗的;病在骨髓里,是掌管生命的神所管辖的,当医生的就没有办法了。
(2)省略谓语或省略动词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改之。
(《<论语>十则》)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曹刿论战》)(3)省略宾语①投(之)以骨。
(《狼》)今译:把骨头扔给(狼)。
②君与(之)俱来。
(《隆中对》)今译:你和他一起来。
(4)省略介词林尽(于)水源。
(《桃花源记》)今译:桃花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没有了。
3、倒装句我们把文言文中句子成分的排列语序跟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子叫倒装句。
主要包括:(1)谓语前置(主语后说)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2)宾语前置大致有三种情况:①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置于动词前;②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③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到动词前。
文言文语法知识点总结
文言文语法知识点总结1. 古文语法一些关于古文的语法知识,像什么定语后置呀,判断句呀常见文言文特殊句式例析常见的文言文特殊句式有四种: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 一、判断句对客观事物表示肯定或否定,构成判断与被判断关系的句子,叫判断句.通常由以下几种方式构成:1.以虚词配合一定的句式表示的判断句,如借用“者”、“也”等词构成. (l)陈胜者,阳城人也《陈涉世家》(2)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3)环滁皆山也《醉翁亭记》(4)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邹忌讽齐王纳谏》2.借助于“乃”、“是”、“为”、“则”、“悉”、“本”等词构成. (1)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2)斯是陋室《陋室铭》(3)项燕为楚将《陈涉世家》(4)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5)此悉贞良死节之臣《出师表》(6)臣本布衣《出师表》(7)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3.“者”、“也”都省略,单以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作谓语来表示判断,也是文言文中判断句的一种形式. (1)七略四库,天子之书《黄生借书说》(2)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黄生借书说》二、省略句有些句子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省略了句子的某些成分,这种句子叫省略句.古汉语中省略句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形式:1.主语省略(1)永州之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2)[桃花源中人“见渔人,乃大惊《桃花源记》2.谓语省略(1)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刿论战》(2)陈涉自立为将军,[立]吴广为都尉《陈涉世家》3.宾语省略(l)上使[扶苏]外将兵《陈涉世家》(2)便要[渔人]还家《桃花源记》4.介词省略(l)置[于]人所罾鱼腹中《陈涉世家》(2)武陵人[以]捕鱼为业《桃花源记》三、被动句古汉语中,主语和谓语属于被动式关系的叙述句叫被动句.一般有以下几种形式:l.用“为……所……”、“为所”表示被动. (1)其印为予群从所得《活板》(2)为乡里所患《周处》(3)二虫尽为所吞《幼时记趣》2.用“为+动词”表示被动. (1)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陈涉世家》(2)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守株待兔》3.用“于”表示被动. (1)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马说》(2)得幸于武宗《乐工罗程》四、倒装句现代汉语中的倒装句是为了适应修辞表达的需要,但在古代,倒装句是正常的句法,所以在文言文翻译时有时要作适当的调整.古汉语中的倒装句通常有以下几种形式:1.主谓倒装(1)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2)悲哉世也《公之侨献琴》2.宾语前置a.用助词“之”使宾语提前何陋之有《陋室铭》b.疑问代词作宾语,放在动词或介词的前面吾谁与归《岳阳楼记》3.定语后置常用“者”作标志,翻译时放在名词前面. (1)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核舟记》(2)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3)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愚公移山》4.介宾短语后置它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状语,翻译时应放在谓语前. (1)投以骨《狼》(2)战于长勺《曹刿论战》(3)祭以尉首《陈涉世家》以上四种文言文特殊句式,以初中阶段文言文学习中经常会遇到.掌握这些特殊句的用法,对提高我们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大有帮助. 文言文特殊句式被动句所谓被动,是指主语与位于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也就是说,主语是位于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害者,而不是主动者、实施者. 用“为”表被动“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被天下人嘲笑)用“被”表被动“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忠心却被别人诽谤,能不怨恨吗?)用“见”表被动“……徒见欺”(……白白地被欺骗)用“于”表被动“受制于人”(被人控制)“不能容于远近.”(不能被邻里所容)文言文中,被动句的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施事者.在古汉语中,在古汉语中,被动句主要有两大类型:一是在标志的被动句,即借助一些被动词来表示,二是无标志的被动句,又叫意念被动句. 有标志的被动句,大体有以下几种形式:动词后用介词“于”表被动,“于”起介绍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的作用.如:“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史记.屈原列传》)这里“惑”、“欺”的动作是由“于”后的“郑袖”、“张仪”发出来的. 有时也在介词“于”或动词前加“受”,形成“受.于.”的形式表被动.如:“吾不能举金吴之地,十万之从,受制于人.”(《资治通鉴》)用“见”、“于”,“见.于.”表被动.如:“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同上)“暴见于王.”(《孟子.梁惠王下》)“见”有一种特殊用法和表被动的“见”的形式很相近,如:“冀君实或见怒也.”(《答司马谏议书》)这里的“见”不表被动,它是放丰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的客气说法,像现代汉语中的“见谅”等那为此种用法.用“为”,“为.所.”表被动.如:“(巨)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资治通鉴》)用“被”表被动.如:“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张溥《五人墓碑记》)无标志的被动句,这种情况是指没有被动词的被动句.如:“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资治通鉴》)这里的“逼兵势”是“被兵势所逼”的意思. 被动句被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朝歌夜弦,为秦宫人。《阿房宫赋》 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两小儿辩日》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鸿门宴》
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 源记》 2.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木兰诗》 3.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滕王阁序》
匪汝之为美,美人之贻。《邶风·静女》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离骚》 燕王,吾所立。《伶官传序》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荀卿,赵人。(《史记·孟荀列传》) 此亡秦之续耳。《鸿门宴》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六国 论》 皆口腹自役。《归去来兮辞(并序)》 (都是为了 谋生糊口而役使自己) 非谢家之宝树。《滕王阁序》 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赤壁赋》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
有的判断句,只在主语后用“者”表示提顿,这种 情况不常见。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 **安国平父、安上纯父。《游褒禅山记》
在判断句中,有时“者”和“也”不一定同时出 现,一般省略“者”,在句末只用“也”收尾, 表示判断。主语的后面,或有停顿(逗号标点), 或无停顿(不加标点)。
【定义】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 的关系作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
1、“……者,……也” 2、“……者,……” 3、“……,……也” 4、“……,……者也” 5、无标志判断句 6、“乃、必、亦、即、诚、皆、则”等副词表示肯 定判断,用副词“非”表否定判断。 7、用动词“为”表示判断。用“为”联系主语和谓 语,表示判断 8、用动词“是”表判断。此现象出现较晚,且较少 见。
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烛之武退 秦师》 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寡人之于国也》 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六国论》 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伶官传序》 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苏武传》
在句末连用语气词“者也”,表示加强肯定语气, 这时的“者”不表示提顿,只起称代作用。 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鸿门宴》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行善而备败,其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召公谏厉 王弭谤》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鱼我所欲也》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师说》
主语后用“者”,表示提顿,有舒缓语气的作用, 谓语后用“也”结句,对主语加以肯定的判断或解 说。翻译时不必管“者”“也”,在主语和谓语之 间加判断动词“是”。 (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史记·廉蔺列传》) [ 译文:廉颇是赵国的名将。]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译:我的妻子认为我美丽,是偏爱我。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师说》 *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鸿门宴》 *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二人在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说》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劝学》 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曹刿论战》) 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六国论》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鱼我所欲也》 刘备天下枭雄。《赤壁之战》 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苏洵《六国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