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古代建筑造物艺术的美学特征
中国古代建筑的美学特征
![中国古代建筑的美学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8b6cebd4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96.png)
中国古代建筑的美学特征
1.和谐统一
例如,传统的屋架造型采用檀树木材建造,它们以特定的几何形状呈现,整体结构均匀一致,形成丰富而富有节奏感的美感。
2.尊重自然
例如,皇宫建筑的门前通常设置有一片水池,用来反射阳光和景色,使建筑更加生动美丽。
3.强调空间的层次与排列
中国古代建筑注重空间的层次与排列,使人们在建筑内外游览时,能够感受到不同空间的层次感。
大门、庭院、厅堂等不同空间层次相连,布局合理,体现了建筑的尊贵与重要性。
在不同空间中设置不同的景致,使人们在导游中可以享受到不同的美感体验。
例如,建筑内部的庭院经常用流水、假山、花草等景观装饰,增加了视觉上的美感,并提供了一种空旷的感觉。
4.建筑材质与装饰
中国古代建筑材质与装饰讲究精细、华丽,充满了艺术性。
建筑材料例如木、砖、石以及彩绘陶瓷等都是经过精心选择和加工的,保证了建筑的质感和美观。
建筑表面的壁饰、雕塑、彩绘等装饰则注重细节,以突出建筑美学的视觉效果。
例如,汉代宫廷建筑的石雕、柱子的结构以及彩绘都是非常精美的,它们经过精心的制作和装饰,赋予了建筑以独特的魅力。
5.园林特征
例如,中国古代建筑中的园林在布局和景观配置上注重对称、植物的
有序组合、水景的流动等元素,创造出独特的园林美。
总结起来,中国古代建筑的美学特征主要体现在和谐统一、尊重自然、空间层次与排列、建筑材质与装饰、园林特征等方面。
这些特征使得古代
中国建筑成为世界上最具特色和独特美感的建筑之一。
中国传统建筑的美学特征
![中国传统建筑的美学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9e0914d0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60b3877.png)
中国传统建筑的美学特征
中国传统建筑的美学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序列层次美:中国传统建筑注重空间的序列组织和层次变化,使得建筑整体呈现出一种有序的美感。
这种序列层次不仅体现在单体建筑之间,也体现在建筑群落的组合之中。
2.自然和谐美:中国传统建筑强调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
因此,在建筑造型和色彩等方面,都与自然环境相互呼应,形成了独特的美学特征。
3.结构精巧美:中国传统建筑采用木质结构体系,注重结构逻辑的清晰和构件之间的连接,使得建筑整体呈现出一种结构精巧的美感。
4.规格稳定美:中国传统建筑注重建筑的稳定性,采用中心对称或轴线对称的布局方式,使得建筑整体呈现出一种稳定、平衡的美感。
5.造型意境美:中国传统建筑的造型注重与自然环境的融合,追求意境深远。
建筑立面造型丰富多样,屋顶曲线优美,檐口精致细腻,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独特风格和美学特征。
6.装饰文化美:中国传统建筑注重装饰文化,运用雕刻、彩绘、琉璃等手法,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到建筑之中,使得建筑整体呈现出一种文化内涵深厚的美感。
这些美学特征不仅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独特风格和艺术价值,也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化和哲学思想的深刻内涵。
中国古代建筑的美学
![中国古代建筑的美学](https://img.taocdn.com/s3/m/e72ba23a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27.png)
中国古代建筑的美学中国古代建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代表了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和对自然的崇尚。
中国古代建筑的美学体现了中国人民对于和谐、均衡和尊重自然的追求,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
下面将从建筑结构、建筑材料、建筑装饰和建筑风格等方面来阐述中国古代建筑的美学特点。
中国古代建筑注重建筑结构的合理性和稳定性。
中国古代建筑以木结构为主,以榫卯结构为特色,拥有丰富的构件和连接方式。
这种结构可以在不使用一颗钉子的情况下将建筑物牢固地连接在一起。
这种木结构的特点使得中国古代建筑在地震和风灾中具有很高的抗灾能力,也体现了中国人民对于稳定和安全的追求。
中国古代建筑注重建筑材料的天然和环保性。
中国古代建筑使用的主要材料是木材、砖瓦、石料和泥土等天然材料。
这些材料来源广泛,且制作工艺简单,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同时,这些材料还具有很好的保温和隔热性能,使得建筑物在冬暖夏凉的同时,也能与自然环境相协调。
第三,中国古代建筑注重建筑装饰的简约和精致。
中国古代建筑通过使用雕刻、彩绘、砖雕、瓦雕等技艺来装饰建筑物。
这些装饰不仅仅是为了美化建筑物,更是为了表达中国人民的审美观念和艺术追求。
中国古代建筑的装饰通常采用线条简洁、图案精细的方式,既能凸显建筑的美感,又不会过于繁琐,给人以舒适和宁静的感觉。
中国古代建筑注重建筑风格的独特性和地域性。
中国古代建筑吸收了中原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的精华,形成了多种不同风格的建筑。
例如,北京的故宫以其宏伟壮丽的建筑风格闻名世界,而苏州的园林则以其精致细腻的建筑风格而享誉中外。
这些不同风格的建筑代表了中国不同地域和文化的特点,也反映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多样性和包容性。
中国古代建筑的美学体现了中国人民对于和谐、均衡和尊重自然的追求。
通过建筑结构、建筑材料、建筑装饰和建筑风格等方面的独特设计和表达,中国古代建筑创造了独特的空间和审美体验,成为世界建筑史上的瑰宝。
中国古代建筑的美学价值不仅仅是建筑本身的美,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
中国古代建筑的美学特点
![中国古代建筑的美学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302c7707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f5.png)
中国古代建筑的美学特点一、天人合一的思想二、严谨而谦逊的设计理念中国古代建筑注重层次分明、结构谋划严谨、美感均衡,但同时又力求谦逊和坦诚。
中国古代建筑几乎没有过多的外表装饰,往往都是朴实无华的设计。
建筑师们尽量隐藏宏伟和壮丽的结构,使建筑在整体上更显得谦和、含蓄。
在建筑材料的选择上,古代建筑更多地使用了自然材料,如木材、石材、砖瓦等,以体现建筑与自然的融合。
三、追求谐美的比例和尺度中国古代建筑强调尺度和比例的谐美。
中国古代建筑的布局和构造往往遵循一定的比例和尺度关系,力求各个部分的比例和谐、协调。
古代建筑的整体布局通常以中轴线为核心,左右呈对称布局,各个部分的尺度和比例都倾向于和谐契合,给人一种整体感和稳定感。
在建筑的细节处理上,也注重线条和比例的协调,使建筑呈现出优美的形态。
四、精细的装饰工艺中国古代建筑注重精细而繁复的装饰工艺。
古代建筑在外观、内部空间和细节处理上都会采用各种装饰元素来丰富建筑的美感。
这些装饰元素包括雕刻、彩绘、灯饰、瓦当、扛把等等。
雕刻和彩绘是古代建筑中最常见和重要的装饰手法,能够增强建筑的立体感和观赏性。
同时,在建筑的设计和布局上也注重装饰元素与整体结构的和谐配合。
五、体现社会文化与思想中国古代建筑不仅仅是一种物理的结构,也承载着丰富的社会文化与思想内涵。
古代建筑往往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制度、宗教信仰和价值观念。
例如,皇宫建筑和宗教寺庙往往体现了中国封建帝王的权威和神圣,宅院建筑反映了中国传统家庭的尊严和约束。
同时,建筑中的壁画、雕像和文案等也展示了人们对美、哲学和文学等方面思想的表达。
六、自然光线的利用中国古代建筑注重自然光线的利用。
建筑的布局、窗户和门的位置都精心设计,力求让自然光线尽可能进入室内。
古代建筑中常常会有天井、亭台、露台等空间,以增加自然光线的投射和变化。
这样的设计不仅能够节省能源,还能够给人一种舒适和开放的感觉。
以上是中国古代建筑美学特点的一些重要方面。
中国古代建筑的美学特点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文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关系,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时代特色,对现代建筑设计仍有一定的借鉴和启示作用。
中国古代建筑的美学特征
![中国古代建筑的美学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683e9c28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3e.png)
中国古代建筑的美学特征
一、审美意识的独特性
中国古代建筑的审美意识注重整体和谐、天人合一的理念。
古代建筑
注重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融合,力求营造出与自然相协调的美感。
同时,中
国古代建筑也注重与人文环境的结合,建筑的设计和布局常常受到风水学
的影响,追求祥瑞吉祥的寓意。
二、建筑布局的对称性和规整性
中国古代建筑的布局通常追求对称、规整和整体的均衡美。
建筑的平
面布局通常采用中轴线对称布局,即所谓的“三间式”布局,指的是中间
的主体建筑和两侧的辅助建筑之间通过轴线对称排列。
这种布局形式体现
了一种规整的美学观念。
三、建筑材料和结构的精细性
中国古代建筑注重结构安全和材料精细。
木结构是古代建筑的主要结
构形式,通过工匠的巧妙设计和拼接技术,使建筑具有坚固的结构,又能
保持轻巧灵活的特点。
在建筑材料方面,中国古代建筑常使用砖石、木材、瓦片等材料,这些材料经过精心的处理和加工,使建筑具有雅致的质感。
四、装饰艺术的丰富性
五、园林建筑的理念和技艺
中国古代园林建筑是中国古代建筑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园林建筑融
入了诗词、绘画、音乐等多种艺术形式,注重创造一种追求自然和谐的环境。
园林建筑以山水为主题,以石雕、假山、亭台楼阁、廊桥流水等手法
表达出自然景观的美感。
总的来说,中国古代建筑的美学特征是以整体和谐、平衡美、装饰精雕细琢、追求自然和谐等特点为主。
这些美学特征既反映了古代中国人民的审美情趣,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中国古典建筑的美学特征
![中国古典建筑的美学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088cf9b7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6ecb764.png)
中国古典建筑的美学特征1.周正对称:中国古典建筑注重整体的平衡与和谐,讲究平面结构和立面组合的规整性。
建筑物的布局常常以中轴线为基础,左右对称分布。
这种对称性在整个建筑群体中体现得尤为明显,给人一种庄重肃穆的感觉。
2.虚实结合:中国古典建筑常常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通过柱廊、露台、游廊等空间结构,营造出虚实相间的美感。
虚实结合的手法使建筑空间显得更加开敞、透明,同时也增加了建筑的层次感和立体感。
3.横向发展:中国古典建筑注重对地面空间的塑造,强调与周围环境的融合。
建筑群体常常采用连续的横向建筑形式,将多座建筑通过回廊、过廊等手段连接起来,形成一个整体。
横向的建筑形式使得建筑群体在空间上显得更加宽广和开放。
4.重点强调柱廊:柱廊是中国古典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常常被赋予象征和美感的功能。
柱廊中的柱子通常采用悬空造型,以增强其纵深感,并产生一种虚幻的美感。
柱廊在中国古典建筑中常常被用于分隔空间、引导视线和增强建筑的垂直感。
5.塑造独特的屋顶形式:中国古典建筑的屋顶形式多种多样,例如歇山、歇山顶、重檐等。
屋顶以其复杂、多层次的结构,赋予建筑物一种雄奇的气势和独特的风貌。
屋顶通常采用宝顶、蟾蜍等装饰物,既增加了建筑的立体感,也增强了建筑的装饰性。
6.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中国古典建筑在设计上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与融合。
建筑物通常采用庭院、花园等景观手法,使建筑和自然环境相互依存、相互补充。
同时,通过窗户、门窗等设计,将自然光线引入建筑内部,使空间更加明亮、舒适。
7.鲜明的装饰风格:中国古典建筑的装饰风格丰富多样,常常以传统的雕刻、绘画等手法体现。
在建筑的柱廊、门窗、屋顶等部分常常运用龙、凤、云纹、花鸟等图案,赋予建筑物独特的韵味和装饰效果。
装饰的精细和丰富,使建筑物更加华丽和富有艺术性。
以上是中国古典建筑的美学特征,这些特征体现了中国古典建筑对整体布局和细节处理的注重,以及对人与自然的和谐与融合的追求。
这些特征不仅使建筑物具有纪实性和装饰性,也使建筑物成为文化传承和民族自豪感的象征。
中国古典建筑的美学特征
![中国古典建筑的美学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25c36942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d0.png)
中国古典建筑的美学特征一、均衡和谐:中国古典建筑极为注重建筑的均衡和谐,追求建筑的整体美感。
从平面布局到立面设计,都力求各个部分的比例协调,形成一个整体的和谐统一感。
例如,在庭院的规划和布局上,会注重空间的层次感和呼应,通常采用“中轴对称”的方式,使得建筑的各个部分相互呼应,构成一种平衡和谐的美感。
二、尊重自然:中国古典建筑注重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并借助自然元素来增强建筑的美感。
建筑常常与山水融为一体,利用山川河流的形态和风水理念,使得建筑地势高低合理,布局合理。
同时,在建筑的设计和装饰中,会运用自然界的元素,如水、花、树等,使得建筑与自然相互映衬,形成一种自然、朴素、和谐的美感。
三、丰富的装饰:古典建筑在形式和装饰上非常注重细节和精致度,常常通过装饰物来衬托建筑的美感。
例如,在建筑的柱子、梁木、门窗等部位,常常使用雕刻的方式来增加装饰性,如雕花、雕纹、雕栏等,使得建筑表面流动、丰富而细腻。
同时,古典建筑中的彩绘、砖雕、陶瓷等工艺技术也被广泛应用于建筑装饰中,使得建筑更加华丽和富有艺术感。
四、重视空间感:中国古典建筑注重空间的氛围和体验。
通过空间的布局和分隔,建筑师创造了不同的功能空间,形成了不同的场景和氛围。
例如,在建筑的庭院中常常设置假山、水池和花坛,使人有一种接近自然的感觉。
同时,采用不同材料、颜色和纹理等方式来营造空间的美感,通过光线的把控和采光方式,使得空间充满生机和变化。
五、寓意和象征:中国古典建筑在设计中常常融入寓意和象征,通过建筑的形象来传达对生活、文化和道德的理解和追求。
例如,在宫殿建筑中,屋顶常常采用蓝色琉璃瓦,象征着皇权和天命;而在寺庙建筑中,常常出现龙、凤、狮等神兽的雕像,寓意着祥瑞和守护。
这些寓意和象征通过建筑的形态和装饰来体现,使得建筑不仅仅是实用的居住或宗教场所,更是具有文化和艺术内涵的载体。
以上是中国古典建筑的美学特征的一些基本要点。
当然,中国古典建筑的美学特征非常丰富多样,还有很多方面值得深入探讨和研究。
中国建筑艺术之美
![中国建筑艺术之美](https://img.taocdn.com/s3/m/8957e661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d7.png)
中国建筑艺术之美
中国建筑艺术之美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结构美:中国古代建筑的结构设计非常巧妙,如斗拱、榫卯等构件的运用,使得建筑物既稳固又美观。
同时,建筑的布局和空间处理也充满了智慧,如对称、轴线等手法的运用,使建筑物呈现出和谐统一的美感。
2. 装饰美:中国古代建筑的装饰丰富多彩,如彩绘、雕刻、砖雕、木雕等,既有精美的图案,又有寓意深刻的题材。
这些装饰既体现了匠人们的高超技艺,又展示了古代文化的韵味。
3. 色彩美:中国古代建筑的色彩搭配讲究和谐,如黄瓦绿檐、红墙绿树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
同时,建筑的色彩还与地域、气候等因素相结合,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风格。
4. 材料美:中国古代建筑善于利用各种建筑材料,如木材、砖石、青瓦等,将其发挥到极致。
这些材料不仅具有实用性,还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为建筑增色不少。
5. 文化美:中国古代建筑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如宫殿、庙宇、园林等,都是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的缩影。
通过对建筑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社会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审美观念等方面的内容。
总之,中国建筑艺术之美是多元且丰富的,它既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能,又展示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内涵。
中国传统建筑美学的特点
![中国传统建筑美学的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e4c65a3f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10.png)
中国传统建筑美学的特点1.自然融合:中国传统建筑美学追求与自然的和谐融合。
建筑师通常会选择自然环境中最美的地理位置,如山水之间、湖畔等,以使建筑与自然环境相互映衬,相得益彰。
同时,建筑的设计也会充分考虑自然因素,如阳光、风向、雨水等,以提供最舒适的生活环境。
2.极简精神:中国传统建筑美学注重把握恰到好处的平衡与简洁。
建筑师追求简明的形式美,避免过于华丽或繁杂的装饰,减少材料的使用,让建筑本身更加纯粹、朴素。
同时,将建筑的功能与形式充分融合,以达到舒适与实用的最佳组合。
3.具有象征性:中国传统建筑美学常常具有象征意义。
建筑多采用阴阳五行的理念,以及传统文化中的吉祥符号、龙凤、孔雀等元素,以表达吉祥、富贵、祥瑞的寓意。
建筑师通过建筑的形式、颜色以及周围的景观来传递丰富的象征意义。
4.强调空间秩序:中国传统建筑美学非常注重空间秩序的建立。
建筑通常会围合出一个庭院,形成一个有序的内外空间布局。
建筑师通过精心的空间划分,使室内室外的区域有明确的界限,并且合理地连接起来,形成层次感和秩序感。
5.重视材料与手工艺:中国传统建筑美学注重材料的选择和使用。
建筑常常采用木质结构和砖瓦建筑,以及特殊的中国传统材料,如琉璃、青砖、红木等,以突出建筑的质感和特色。
同时,传统的建筑还非常注重手工艺的精湛,如传统的木雕、石雕、砖雕等,使建筑更具艺术价值。
6.崇尚对称美:中国传统建筑美学追求对称美的原则。
建筑常常采用中轴线对称的布局方式,将建筑分为左右两端,形成镜面反射的效果。
同时,建筑的细节设计也常常采用对称的手法,如门窗、雕花、瓦片等,以突出整体的平衡和和谐感。
总的来说,中国传统建筑美学是建筑艺术与中国传统文化相互融合的产物,追求与自然的和谐、简洁纯粹的设计风格,注重空间秩序和象征意义的传达,同时重视材料与手工艺的精湛。
这些特点使中国传统建筑在世界上独具特色,成为了中国文化的瑰宝。
中国传统建筑的美学特征
![中国传统建筑的美学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b236f7b169dc5022aaea00c8.png)
中国传统建筑的美学特征学生姓名杨儒学号081210223院系文学院专业英语时间2010年11月20日中国传统建筑的美学特征中国自古以来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建筑历史更是闻名世界。
而不同地区和民族其建筑艺术风格也不甚相同,各有特点,但其传统建筑的空间结构、材料及装饰艺术等方面却有着共同的特点,有别于西方建筑的特点,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中国传统建筑的美学特点。
一.结构美二.雕塑美三.装饰美四.韵律美五.诗意美六.理想美七.围院的平面空间美八.轴线的空间艺术九.诚实的结中国传统建筑十.“天人合一”的建筑环境崇尚自然,喜爱自然自古亘有。
从古代都城、宫殿、寺庙、还是皇家园林以至居民的居住群建筑莫不如此。
从群体到个体,从整体到局部,都十分注重这种合理搭配,讲究空间秩序的巧妙组合,营造出一种和谐融合之美。
可以说“群是中国建筑艺术的灵魂。
”一结构美中国建筑的重量全部都由梁柱负担,因此中国建筑师们在追求建筑的美时,都把注意力集中在建筑的暴露在外的框架结构体系上,不难理解,要使建筑物具有审美价值,就必须让那些主要的木头构件在结构过程中体现出美感。
而中国建筑的梁柱结构,是由梁、柱、枋、檩、椽等主要构件产生的,它们按照结构所需要的形状、大小和间距组合在一起,在合乎目的的明确性和逻辑的合理性中体现出理性与秩序,产生美感,从而达到技术与艺术的浑然统一。
尤具是斗拱和外挑的屋檐(包括重檐),特别是那种反曲向上的翼角,其曲线或弧度完全是由斗拱和椽木构制出来的,真可谓匠心独运。
北京的团城承光殿、雍和宫万福阁、山西的应县佛宫寺释迦塔等等,都是结构既精妙又美观的建筑杰作。
二.雕塑美建筑的雕塑美,我们的按照曲线原理建造的飞檐翘角的“大屋顶”亭台楼阁,生动地实现了这一浪漫性的建筑美的理想。
如太原晋祠的圣母殿、四川绵阳的过街钟楼、贵州黔灵山的到这种特点。
中国的封建统治者为了突出自己至高无上的地位和威严,他们的皇宫及其所属的大型寺庙建筑一般都要衬以高大的台基或须弥座,有的非常宏伟壮观,象北京故宫太和殿和天坛祁年殿的基座,它们的墙体和栏杆的造型十分讲究,雕刻非常丰富,其雕塑美的品格堪与外国的石构建筑相媲美。
中国传统建筑的美学特征
![中国传统建筑的美学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61e471c0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fb93068.png)
中国传统建筑的美学特征中国传统建筑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美学特征深深吸引着人们的注意。
中国传统建筑的美学特征包括了建筑的整体布局、结构、形式和装饰等多个方面。
以下将从这些方面逐一阐述。
首先,中国传统建筑的美学特征之一是其整体布局的和谐与平衡。
传统建筑在布局上注重整体的对称和均衡,追求“一进一退、二进一退”的布局方式。
这种布局能够让建筑的各个部分相互呼应,形成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
同时,建筑的布局也要考虑到周围环境的因素,融入自然景观,使建筑与自然环境相互融合。
其次,中国传统建筑的美学特征还包括其独特的建筑结构。
传统建筑采用木结构,梁柱之间采用榫卯结构,使得建筑更加坚固耐用。
同时,传统建筑注重结构的精细和细节的处理,如飞檐、斗拱等。
这些结构的运用不仅起到了加固建筑的作用,更为建筑增添了一种独特的美感。
第三,中国传统建筑的美学特征还体现在建筑的形式上。
传统建筑以平面简洁、线条流畅为特点,追求简约而不简单的形式美。
例如,传统建筑的屋顶常采用斗拱、重檐等形式,形成了独特的屋顶造型。
建筑的门窗也经过精心设计,形式多样,富有装饰性。
此外,建筑的整体形式还要考虑到建筑与环境的协调,以及建筑与人的关系,给人以美的享受。
最后,中国传统建筑的美学特征还体现在建筑的装饰上。
传统建筑注重装饰的精美和独特性。
建筑的装饰包括了雕刻、绘画、彩绘等多种形式,常常运用传统的纹样和图案,使得建筑更加美观。
此外,传统建筑还注重建筑材料的选择和使用,如采用青石、琉璃瓦等材料,使得建筑更加具有质感和历史感。
综上所述,中国传统建筑的美学特征体现在整体布局的和谐与平衡、独特的建筑结构、简洁流畅的形式以及精美独特的装饰等方面。
这些美学特征不仅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师的智慧和艺术创造力,也表达了中国古代人民对美的追求和对自然与人的和谐共处的理解。
中国传统建筑的美学特征不仅对中国古代建筑有着重要的影响,也对现代建筑和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古代建筑造物艺术的美学特征
![中国古代建筑造物艺术的美学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123d543a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28.png)
中国古代建筑造物艺术的美学特征对称平衡是中国古代建筑造物艺术的重要美学特征。
中国古代的建筑设计强调左右对称、前后对称,注重整体的平衡和和谐。
这种对称平衡不仅体现在整体布局上,也表现在建筑细部和装饰物的安排上。
比如,殿堂的正面常常有一座明亭,左右对称的建筑构件、雕塑装饰等;庭院中的花卉草坪、果树建筑等也是对称布置。
内外结合是中国古代建筑造物艺术的独特之处。
古代建筑通常有明显的内外区分,不同建筑部分的功能和用途有所区分。
但同时,古代建筑重视内外的关联和结合。
比如,透过堂屋、门洞可以看到前后庭院,井然有序;室内建筑与庭院景观相互融合,形成一种统一的整体感。
天人合一是中国古代建筑造物艺术的深刻表达。
古代建筑追求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体现了古代中国人与自然融合的哲学观念。
建筑师常常选择自然的材料,如木材、石料、泥土等,并巧妙地将自然元素融入建筑中。
古代建筑也注重与周围环境的和谐,比如庭院设计中常常有假山、湖泊等模仿自然景观的元素。
色彩运用与材质选择也是中国古代建筑造物艺术的重要美学特征。
古代建筑追求简洁、自然的色彩,注重色彩的和谐。
一般而言,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色调为经典的“三彩”,红、黄、绿。
这些色彩表达了中国古代的审美标准,也体现了中国文化中的象征意义。
此外,中国古代建筑使用的材料也多样且精细,如木、砖、石、泥等,这些材料的选用和运用也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独特魅力。
中国古代建筑造物艺术的美学特征深受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和文化特点的影响。
对称平衡、内外结合、天人合一、色彩运用与材质选择等特征反映了中国古代建筑对于整体性和和谐美的追求,也展示了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审美观念和哲学思想。
这些美学特征在现代的建筑设计中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中国古代建筑的美学特点
![中国古代建筑的美学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d07990af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67d9453.png)
中国古代建筑的美学特点首先,中国古代建筑的美学特点之一是“天人合一”。
中国古代人们常常将建筑看作是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存在,强调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古代建筑常常选址于山水之间,以尽可能地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
建筑物的平面布局往往与周围的自然景观相呼应,如建筑物的庭院和园林常常以山水为背景,营造出虚实结合、意境深远的美感。
建筑物的形式语言也常常模仿自然界的形态,如屋顶的脊骨常常呈曲线状,使建筑与周围环境更加融洽。
其次,中国古代建筑的美学特点之二是“人本追求”。
中国古代建筑注重体现人与建筑之间的和谐关系,强调人的尺度和情感需求。
建筑物的规模、比例、布局等都以人为中心,注重给人带来舒适和愉悦的感受。
例如,建筑物的大小常常根据人的活动需求而定,如宫殿内的殿堂和宴会厅要宽敞高大,普通民居的房屋高度要适中。
古代建筑物中的门窗、雕刻、瓷砖等也常常以人为对象,通过精心的设计和装饰来满足人们对美的追求。
第三,中国古代建筑的美学特点之三是“规矩有序”。
中国古代建筑强调棱角分明的规则和秩序,追求建筑物整体的和谐与均衡。
建筑物的构造和布局都有一定的规则,比如建筑物的平面形状常常呈方形或矩形,内部的各个房间常常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
建筑物的装饰也常常依照一定的规则进行,比如建筑物的屋角上常常装饰以螭龙、狮子等传统的祥瑞图案,以示吉祥。
这种规矩有序的美学特点使得古代建筑具有了整体感和稳定感。
第四,中国古代建筑的美学特点之四是“意境超脱”。
中国古代人们注重通过建筑来营造一种超脱尘俗的情境,以达到宁静、安逸和精神净化的效果。
建筑物的空间布局常常形成一种疏密有致的景观序列,通过走廊、庭院、挑台等结构和形式的巧妙安排,使人在移步间能够逐渐进入内心安逸的状态。
建筑物的装饰和细部处理也力求减少冗杂和浮华,追求简洁和纯粹的美感。
这种意境超脱的美学特点使古代建筑具有了一种宁静、深远的氛围。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建筑的美学特点包括“天人合一”、人本追求、规矩有序和意境超脱等几个方面。
中国建筑的美学特点
![中国建筑的美学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8b61f25b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f8.png)
中国建筑的美学特点首先,中国建筑的美学特点之一是“天人合一”。
这一美学理念主张人与自然、人与宇宙的和谐共生。
中国传统建筑注重与自然环境的融合,尤其是山水相依的建筑,更是将山水自然融入到建筑中,让建筑与自然景观相得益彰。
例如,中国园林中的假山、亭台楼阁等都是通过山水的营造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其次,中国建筑的美学特点还有传统文化的传承。
中国建筑一直以来都强调对传统文化的尊崇和传承。
在建筑的设计和装饰中,常常运用传统文化的符号、画面等元素,表达着中国人对传统文化的敬重和承载。
例如,中国古代建筑常常使用古代文人的诗词和墨韵画卷,以此来传达建筑的文化意蕴。
第三,中国建筑的美学特点还有建筑的均衡和谐。
中国建筑强调建筑各个部分之间的均衡和谐。
从整体来看,中国传统建筑通常采用对称的设计,追求建筑的整体平衡感。
在细节上,中国建筑注重建筑的比例和比配,使得建筑各个部分形成一种相互呼应、相互影响的关系。
这种均衡和谐的美学理念也体现在宫殿、庙宇等建筑中,使人感受到一种宏伟、庄重的气势。
第四,中国建筑的美学特点还有材料与工艺的运用。
中国建筑一直以来都十分注重材料的运用和工艺的精湛。
材料的运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建筑的气质和风格。
中国古代建筑常常使用木材、青砖、大石等材料,运用榫卯结构、斗拱悬山等工艺,使得建筑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纹理。
这种材料和工艺的运用不仅体现了中国建筑的传统特色,也体现了中国人对故土的热爱和对传统文化的承诺。
最后,中国建筑的美学特点还有空间的组织和布局。
中国传统建筑通常通过严谨的空间组织和布局来展示自身的美感。
厅堂、轩榭、庭院等空间往往被巧妙地利用,形成一种虚实结合、高低错落、迂回曲折的空间效果。
通过这样的空间布局,人们在建筑中可以感受到光影的变化、景象的流转,增加了空间的层次感和趣味性。
综上所述,中国建筑的美学特点是多元而丰富的,涵盖了对自然的尊崇、对宇宙的体悟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等方面。
通过这些美学特点,中国建筑不仅表现出一种独特的审美观念,也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传统文化和社会价值的思考与追求。
中国建筑的禅意美学特征
![中国建筑的禅意美学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9d782789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0c.png)
中国建筑的禅意美学特征1.简约的造型:禅意美学强调简约、朴素,中国传统建筑在设计上也遵循着这一原则。
中国古代建筑多以直线条、简洁的造型为主,没有过多的装饰和繁复的图案,体现了一种内敛、清雅的美感。
2.自然的融合:禅意美学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中国建筑也注重与自然环境的融合。
中国古代建筑常常利用自然材料,如木材、石材等,与周围的自然景观相融合,给人一种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感觉。
3.内在的力量:禅意美学注重内在的力量和意境,中国建筑也强调建筑的内在力量和灵性。
中国古代建筑常常采用横梁、立柱等形式,体现出一种内在的坚韧和力量,给人以精神上的力量和支撑。
4.平衡和谐:禅意美学追求平衡、和谐的美感,中国建筑也注重建筑元素之间的平衡和谐。
中国古代建筑常常采用对称的布局和比例,使建筑整体显得平衡和谐,给人以舒适、稳定的感觉。
5.空间的利用:禅意美学注重空间的利用和氛围的营造,中国建筑也强调空间的利用和氛围的营造。
中国古代建筑常常以天井、庭院等形式设置空间划分,并通过布局、灯光等手法营造出一种静谧、舒适的氛围。
6.色彩的运用:禅意美学强调色彩的简洁和谐,中国建筑也注重色彩的运用。
中国古代建筑常常采用自然色彩,如灰色、棕色等,给人以朴实、自然的感觉。
同时,建筑装饰也注重色彩的搭配和和谐,使整体呈现出一种平衡、和谐的美感。
总的来说,中国建筑的禅意美学特征体现了一种简约、自然、内在的美感,强调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平衡和谐、内在力量和灵性等。
这些美学特征不仅体现在建筑的外观设计上,也体现在空间利用、色彩运用、氛围营造等方面,为建筑带来了一种独特的东方美学魅力,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精神内涵。
中国传统建筑美学特征
![中国传统建筑美学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362bed7d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547a143.png)
中国传统建筑美学特征1.和谐统一中国传统建筑注重整体的和谐统一、它们以天地人和谐为核心思想,倡导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建筑与周围环境的和谐统一、传统建筑利用地势、水体、树木等自然元素,并尊重自然风貌,取得与周围环境的和谐统一、例如,庭院的布局以自然的地势为基础,建筑物的高度、色调和形状也要与周围的山水相协调。
2.尊重自然中国传统建筑强调与自然的融合。
不同于西方建筑追求人造景观的规整,传统建筑追求自然之美。
它们充分利用周围环境,尊重自然山水,不破坏自然形态。
例如,建筑物与地势、水体相结合,利用山石、水池等自然元素,形成与自然景观的和谐统一3.平衡和对称中国传统建筑注重平衡和对称,体现了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中庸之道”思想。
建筑物的布局、形式、细节都追求平衡、谐调和对称。
例如,大门、窗户、门户、庭院等都以中轴线为基础,左右对称地排列。
这种平衡和对称的设计使人感受到一种和谐、稳定和平静的美感。
4.凝练简约5.反映文化和意境中国传统建筑常常通过建筑形式、结构、装饰等来表现特定的文化内涵和意境。
例如,宫殿建筑体现皇权威严,寺庙建筑体现虔诚和宁静,园林建筑体现自然和人文之美。
传统建筑通过建筑风格、局部细节的设计展示出丰富的文化内涵,给人以深刻的意境和审美享受。
6.流动和变化中国传统建筑注重建筑物在不同时间、不同角度下的流动和变化。
建筑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随着季节、时间和光线的变化,建筑体现出不同的魅力。
传统建筑通过骑楼、天井、回廊等空间设施的设计,充分利用光线和空气流通,使建筑在不同时间和位置呈现出不同的美感。
总之,中国传统建筑美学特征以和谐统一、尊重自然、平衡对称、凝练简约、反映文化和意境、流动变化为主要特点。
这些美学特征不仅影响了中国传统建筑,也对中国美学、哲学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中国古代建筑造物艺术的美学特征
![中国古代建筑造物艺术的美学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e4784d5b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c0.png)
中国古代建筑造物艺术的美学特征首先,中国古代建筑造物艺术注重整体美和谐统一、中国古代建筑造物构建时常常遵循天人合一的原则,追求与自然界的和谐统一、建筑师在布局、形式、色彩上注重整体效果和谐,力求使建筑物与周围环境相互融合,形成一幅和谐美的画面。
例如,中国传统建筑的庭院布局常常以一池清水为中心,四周建筑物环绕,形成中心对称的布局,使人们在庭院中感受到安静、宁和的美。
其次,中国古代建筑造物注重意境的营造。
中国古代建筑追求深远、空灵的意境,通过造物的布局、形式和细节来表达建筑主人的情感和审美追求。
例如,在园林建筑中,经常使用水、亭台、花草等元素,创造出闲适、宜人的意境,使人们沉浸其中,感受到心灵的宁静和美好。
建筑师会运用巧妙的手法,如曲径通幽、错落有致的布局等,使人们在建筑中不断发现美,产生诗意、思索的情感。
再次,中国古代建筑造物注重材质和工艺的精细处理。
中国古代建筑造物常常使用天然材料,如木材、石料和瓦片等,通过精细的加工和雕刻,创造出独特的质感和纹理。
中国古代建筑还注重工艺和建筑技术的精湛,如金碧辉煌的琉璃瓦、精美的彩绘和浮雕等。
这些精细的材质和工艺处理不仅增加了建筑的美感,同时也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工艺的高水平。
此外,中国古代建筑造物注重建筑的象征意义。
中国古代建筑常常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例如代表权力和地位的封建宫殿、代表仁爱和敬畏的宗教寺庙,以及代表家庭团结和繁荣的园林建筑等。
建筑师通过建筑的形式、结构、装饰等方式,传达出建筑主人的价值观和社会地位。
同时,这些象征意义也催生了对美的追求和理解,使建筑成为文化和艺术的载体。
最后,中国古代建筑造物注重尺度和比例的精确控制。
中国古代建筑追求谐调的比例和合理的尺度,力求在建筑造物中达到和谐的美。
例如,经典的中国古代建筑常常采用对称和比例的原则,使整体建筑构造达到均衡和谐的美。
建筑师在设计过程中会精确计算各个构件的尺寸和比例,以确保建筑的整体效果符合美学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建筑造物艺术的美学特征摘要:建筑是人类按照实用原则,在对自然界加工改造过程中创造出来的物质实体,同时又是在这个加工改造中,运用了美的规律,注入了审美思想,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作品。
本文阐述了中国建筑的发展阶段及类型,并且从建筑平面、屋顶、色彩、整体布局等方面对中国古代建筑的美学特征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中国古代建筑;美学特征;色彩;韵律建筑,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保存了大量的文化艺术瑰宝,反映了人们审美方面的需求,同时,古代建筑又象征着阶级社会的法权。
中国建筑是东方最为显著的独立的工程技术,与西方建筑比较起来,也是极其特殊的。
许多建筑物不仅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丰碑,而且是艺术的大宗遗产。
建筑美学是研究建筑与现实审美关系的一般规律的美学门类,是研究建筑领域中美学问题的科学。
古典美学家把建筑列入艺术部类的首位,建筑和绘画、雕塑合称为三大造型艺术。
建筑艺术的特征具有象征性、功能性、地区性、时空交汇性、技术性。
建筑使用者在实用过程中获得美感、得到享受。
人们对建筑的美学感受是全身心的,不同的人可以用不同的视角对建筑加以审美判断。
中国建筑的美学特征除了呈现在结构方面,还表现在屋顶、色彩和匀称的平面布置等方面。
1 中国建筑的发展阶段及类型中国建筑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保持着自身的独特性格。
中国建筑的发展大致可归纳为三个阶段:商周到秦汉,这一阶段是建筑的萌芽与成长期,秦和西汉是发展的第一个高潮;魏晋隋唐到宋朝是中国建筑逐步发展至成熟的阶段,唐代的成就更为辉煌,是第二个高潮;元至明清是充实与总结的阶段, 明至清前期是第三个高潮。
这三个阶段分别以秦汉、隋唐、明清时期的建筑为代表。
中国的传统建筑以汉族建筑为主流,主要包括如城市、宫殿、坛庙、陵墓、寺观、佛塔、石窟、园林、衙署、民间公共建筑、景观楼阁、王府、民居、长城、桥梁等大致十五种类型,以及如牌坊、碑碣、华表等建筑小品。
它们有着共同的发展历程,但在时代、地域和类型风格上又有着不同之处。
2 中国古建筑的美学特征2.1 独特的木结构建筑中国古建筑与欧洲及印度、伊斯兰等古建筑不同,它主要是木骨架结构的砖石建筑,而没有采用砖石承重墙式的结构, 这就决定了中国古代建筑结构的发展方向是以木构架为主要的结构方式。
这与应用物质材料和技术结构相关,结构不但具有工程技术的意义,并因其巧妙的组合而显现出独特的结构美和装饰美,表现出建筑美的内容。
尤其木结构体系,它本身的复杂与精微是砖石结构建筑所无法比拟的,也充分体现了中国人的智慧。
木结构形式的建筑在节约材料、劳动和施工时间方面,比石建筑优越。
中国建筑发展木结构的体系,主要原因就是在技术上突破了木结构不足以构成重大建筑物要求的局限,在设计思想上确认这种建筑结构形式是最合理和最完善的,所以中国建筑是最节省的建筑。
2.2 建筑平面丰富的空间序列中国的古建筑有两种不同的人工环境:一种是宅院式建筑群,表现出理性而规整的布局;一种是与山水等自然景观相结合的园林式建筑,它的构图是自由的。
任何一种建筑形式, 布局中程序的安排都是建筑创意的核心。
因此布局中程序的安排是中国古建筑设计艺术的灵魂,由于它们控制人在建筑群中运动时所得到的感受,景象大小强弱次序的安排就成为了表达完美意念的重要手段,不管哪种展开方式都形成抑扬顿挫,有前序、高潮、尾声的空间序列。
不管哪种构图方式,都十分重视对中和、平易、含蓄而深沉的美学性格的追求,体现了中国人的民族审美习惯。
中国建筑特别重视群体组合的美。
宅院式建筑群在设计上多采取正方形和长方形两种平面形式,常采用中轴对称的严谨构图方式,以十字轴线展开如坛庙建筑;宫殿和民居建筑是在南北向的纵轴线上安排主要的建筑,在东西横向轴线上安排次要的建筑。
这种组合方式,扩大了建筑的实用空间,并且大大地加强了整个建筑群体的稳固性;在审美上,创造出具有中国本民族特色的建筑群体形象的美,显示出均衡、对称、协调、典雅、庄重的美感。
用围墙和围廊围合成封闭式的整体空间,展现出严肃、方正、井井有条的空间感,象征着我国古代有条不紊的人间秩序。
园林建筑多以迂回曲折的轴线展开布局,采取不规则、不对称的布局,趣味盎然、返璞归真,并呈现出接近自然的模拟状态。
环境空间的构成手法灵活多变,曲径通幽,疏密得宜,柳暗花明,令人目不暇接。
为了丰富空间的美感,在园林建筑中常采用借景、分景、隔景等种种手法来布置、组织空间,创造和扩大空间。
其中,借景又有远借、邻借、仰借、俯借、因时而借等。
这些手法都是为了丰富空间美的感受,并创造出艺术意境。
正如沈复在《浮生六记》中所说:“大中见小,小中见大, 虚中有实,实中有虚,或藏或露,或浅或深,不仅在周回曲折四字也”。
2.3 飞动的屋顶中国建筑的立面构成与西方建筑在组成上大体相似,即上为屋顶,中为屋身,下为台基。
但中国建筑的这三者并非三位一体不可分割。
有时这三者可以独立发展,自成一体,形成新的建筑形式。
单独的台基为坛,没有屋身的建筑成为亭或榭。
同时,他们在结合方式上还可以做不断重复,台基多层重复并加栏杆,屋顶多层重复形成层层出檐,由此构成丰富的轮廓线,取得强烈的节奏感。
程式化的建筑屋顶体现了木构架体系条件下的使用功能、技术做法和审美形象的和谐统一。
屋顶的设计,在中国建筑中受到格外重视,以此来概括整座房屋。
木结构建筑不易增大建筑体量,而屋顶在设计上却可以发挥这一效果。
同时, 屋顶又是人们视线的焦点,从远景看,它可以构成城市的天际轮廓线,给人以优美和柔和的感觉;从近景看,它可以赋予整个建筑一种性格特征。
屋顶的特点则是出檐远,富有装饰性的构件斗拱且屋面呈曲线,它具有保护构件的作用,取得较大的体量和更多的变化。
屋顶与坡顶、正脊和翘起飞檐的柔美曲线,使得它成为中国建筑最突出的形式特色。
白宗华认为, 中国建筑有的飞檐起到了动态的作用,具有飞动之美。
《诗·小雅·斯干》中写到:“如思翼,如矢斯棘;如鸟斯革,如羽军斯飞”,这些诗句是以鸟的飞势来形容中国古代屋檐的飞动之美。
建筑物原本是静止的,而这种飞动之美,化静态为动态, 显得轻盈俏丽,翩翩欲飞,给人们以极大的美感。
2.4 色彩在建筑中的表现中国古代建筑的用色方面极为大胆,惯用大面积的原色 ---黄、红、青、绿、蓝、黑、白。
在木料的表面涂上油漆,是为了防腐的实用目的,因其色彩分配得当,所以又起到美观的艺术效果。
中国建筑色彩的分配是非常慎重的,并且在鲜明色彩的对比与调和方面积累了不少经验。
檐下阴影掩映部分, 主要色彩多为“冷色”,如青蓝碧绿;柱和墙壁则以红色为主, 与檐下幽冷的冷色正相反,加强阴影部分的对比。
在山青水秀、四季长青的南方,房屋色彩受气候、环境、社会等方面的影响,多用白墙、灰瓦和黑、墨绿等颜色的梁柱,形成了与环境相调和、秀丽淡雅的格调。
除审美外,中国古建筑在色彩上的使用还受到封建社会中等级制度的限制。
自西周“明贵贱,辨等级”以来,色彩严格分成等级:金、黄、赤、绿、青、蓝、黑、白、灰。
宫殿建筑用金、黄、赤色;官邸用绿、青、蓝色;而民舍只能用黑、白、灰色。
我们目前一般所见到的是清代的宫殿、庙宇建筑,用黄色的琉璃瓦顶、朱红色屋身,檐下的阴影里用蓝、绿色略加点金,再衬以白色石台基,各部分轮廓鲜明,使建筑物更加显得富丽堂皇。
建筑上使用这样强烈鲜明的色彩而又得到如此完美的效果, 在世界建筑上是少有的。
2.5 整体布局体现的节奏和韵律美节奏与韵律,如果抽象为艺术的形式美法则,那就是有关时间的一种效应,这种艺术效应用在建筑上,就是把建筑作为一种象征时间的艺术对象。
它具有与音乐一样的艺术效果, “建筑是一种冻结的音乐,音乐是流动的建筑”,这是德国大诗人歌德的名言,因为“建筑所引起的心情很接近音乐的效果”。
希腊帕特神庙殿堂全部用优良的大理石和黄金、象牙造成,不用水泥和钉子,它的这种结合使得建筑天衣无缝,可谓尽善尽美,在美术史上被称为“世界美术的王冠”。
人们每天瞻仰这样完美无缺的艺术品,精神蒙其涵养,感情受其陶冶,自然养成健全的人格。
这种建筑有音乐一样的效果。
中国古建筑在造型艺术上所体现出来的节奏和韵律美, 给予人心的涵养与陶冶以极大的影响。
中国的组群建筑在平面布置上是用一些简单的基本单位组成相对复杂的群体结构,房间以间为单位,若干间并连成一座房屋,几座房屋沿基地周边布置,共同围成庭院。
形式上严格对称但也仍有变化, 在多样变化中保持统一的风貌。
小至宅院,大至宫苑都有其核心部位,越是重要的建筑,就必须有重重的院落为前奏,在人的行进中逐层展开,主次分明,相互呼应。
如音乐一样,从正门到最后一座庭院,显示出序幕、高潮和尾声,气韵生动,韵律和谐。
叔本华在《艺术特征论》中曾这样说:“如果从平面看,它是阁楼、廊楼、阁廊的排列,这就是音乐中的3/4拍子; 从垂直方向看,它又是台、栏、柱、望板的叠起,这很类似于音乐节奏中的4/4拍子。
”这种节奏感和韵律美称之为音乐美。
中国建筑空间的组合和音乐一样,是一个乐章接着一个乐章,有乐律地出现,它常用不同形状、大小、敞闭的对比,阴暗和虚实等不同,步步引入,直到景色全部呈现,达到观景高潮以后再逐步收敛而结束,这种和谐而完美的连续性空间序列,呈现出强烈的节奏感。
3 结语中国建筑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伴随着中国源远流长的文明。
中国建筑的构思、美学价值、丰富的文化是无价之宝,它能陶冶我们的情操,提升我们的审美情趣,丰富我们的视线。
近代以来直到今天,作为国人,在中国建筑传统的土壤上,建筑师们应吸收、借鉴并使之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