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仿真实验报告.docx
智能交通管理系统仿真实验报告

智能交通管理系统仿真实验报告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长,交通拥堵、交通事故等问题日益严重,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为了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提高交通系统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应运而生。
智能交通管理系统是将先进的信息技术、通信技术、控制技术等应用于交通领域,实现对交通流量、路况等信息的实时监测和分析,并通过优化交通信号控制、引导交通流量等手段,提高交通系统的整体性能。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对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的仿真研究,深入了解其工作原理和性能特点,为实际交通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二、实验目的1、熟悉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工作原理。
2、掌握智能交通仿真软件的使用方法。
3、研究不同交通流量和路况下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的性能表现。
4、分析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对交通拥堵和交通事故的缓解效果。
三、实验设备与环境1、计算机:配置较高的台式计算机或笔记本电脑。
2、智能交通仿真软件:选用了具体软件名称仿真软件,该软件具有强大的交通建模和仿真功能,能够模拟各种交通场景和交通管理策略。
3、操作系统:Windows 10 操作系统。
四、实验原理智能交通管理系统主要由交通信息采集子系统、交通信息处理与分析子系统、交通信号控制子系统、交通诱导子系统等组成。
交通信息采集子系统通过各种传感器和监测设备,实时采集交通流量、车速、路况等信息;交通信息处理与分析子系统对采集到的信息进行处理和分析,提取有用的交通参数和特征;交通信号控制子系统根据交通流量和路况信息,优化交通信号控制方案,提高道路通行能力;交通诱导子系统通过可变信息标志、导航系统等,为出行者提供实时的交通信息和出行建议,引导交通流量合理分布。
智能交通仿真软件通过建立交通模型,模拟交通系统的运行过程,从而对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的性能进行评估和优化。
在仿真过程中,可以设置不同的交通流量、路况、交通信号控制策略等参数,观察交通系统的运行状况和性能指标的变化。
工作报告-交通仿真实验报告

工作报告-交通仿真实验报告标题:交通仿真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交通仿真技术对不同交通流量下的交通运行情况进行模拟分析,了解交通系统的瓶颈和拥堵点,为交通规划和交通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二、实验原理交通仿真是一种基于计算机模拟的方法,通过模拟交通环境、车辆和交通参与者的行为,以及道路基础设施的运行情况,来预测交通运行状态。
本实验利用交通仿真软件,建立虚拟交通网络,模拟不同交通流量条件下的车辆运行情况和交通拥堵状况。
三、实验步骤1. 设定交通网络:根据实际道路网络,利用交通仿真软件搭建道路网络,并设置路段、路口等交通元素。
2. 设置交通流量:根据交通状况和实验需求,设定不同交通流量条件下的车辆出行规模和行为模式。
3. 运行仿真模拟:通过设置好的交通流量条件,运行交通仿真模拟,观察车辆的行驶状态、交通拥堵状况等。
4. 数据分析和结果统计:根据仿真结果,分析交通瓶颈、路段拥堵情况,统计车辆平均速度、通行时间等指标。
四、实验结果根据不同交通流量条件下的仿真结果,得到以下结论:1. 随着交通流量的增加,道路网络的通行能力减小,交通拥堵现象显著增加。
2. 部分路段和路口成为交通瓶颈,导致交通拥堵点集中出现。
3. 车辆平均速度和通行时间与交通流量呈反比关系。
五、实验总结通过交通仿真实验,我们可以实现对交通系统的模拟和分析,了解交通运行状态和瓶颈所在,为交通规划和交通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然而,交通仿真实验还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如道路设计、信号控制等,以提高模拟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六、存在问题和改进措施在本实验中,由于部分交通仿真软件的局限性和数据不准确性,导致仿真结果的准确性尚有待提高。
为此,我们应该在选择仿真软件时进行全面评估,并准确获取实际交通数据,以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七、进一步研究展望基于交通仿真技术的研究还可以拓展到更广泛的领域,如城市交通规划、智能交通系统等。
未来的研究可以结合实际交通数据和智能算法,进一步提高交通仿真的准确性和实用性。
交通仿真实习报告

交通仿真实习报告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们对出行需求的不断提高,交通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解决实际交通问题,提高交通系统效率,我们进行了一次交通仿真实习。
本报告将详细介绍我们的仿真实习目的、方法、结果及结论。
二、仿真实习目的本次仿真实习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模拟交通系统,深入了解交通流特性、交通拥堵形成原因、交通规划原则等,以期在实践中得到应用。
三、仿真实习方法我们采用了专业的交通仿真软件进行模拟实验。
我们构建了一个包含道路、交叉口、交通信号灯等基本交通设施的模型。
接着,我们设置了不同的交通流量和出行需求,观察交通运行情况。
同时,我们还通过调整交通信号灯的配时方案,研究其对交通流的影响。
四、仿真实习结果在模拟过程中,我们观察到了交通拥堵、车辆排队等现象。
通过数据分析,我们发现交通拥堵主要发生在道路节点处,如交叉口和交通信号灯处。
我们还发现交通信号灯配时不合理会加剧交通拥堵。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了一些可能的解决方案,如优化交通信号灯配时、增加道路通行能力等。
五、结论与展望通过本次仿真实习,我们深入了解了交通系统的运行特性和存在的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以期在实际应用中得到改善。
然而,这只是初步的探索和研究,我们还需要在未来的学习和实践中不断深化和完善相关知识,为解决实际交通问题提供更有价值的参考。
仿真实习个人实习报告一、引言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仿真技术已经成为工程设计、生产规划和管理决策等方面的重要工具。
为了更好地掌握仿真技术的应用和实践,我参与了一次为期六周的仿真实习项目。
通过本次实习,我不仅了解了仿真模型的构建过程和基本原理,还深入学习了如何运用仿真技术解决实际问题。
以下是我对本次实习的总结和个人心得。
二、仿真实习概述在本次实习中,我参与的是一个生产流水线的仿真项目。
通过构建仿真模型,模拟生产线的运行过程,预测可能出现的瓶颈和问题,并制定相应的优化方案。
1、仿真模型的构建构建仿真模型是仿真的基础。
交通仿真实验报告潘进

《交通仿真》实验报告姓名:潘进院系:交通运输工程学院班级:交运08-01学号:200830010109指导老师:李顺时间:2011年10月《交通仿真》上机任务书适用专业:交通工程、交通运输课程名称:交通仿真指导老师:李顺2011年10月前言一、预备工作学生实验前的准备工作主要有复习交通专业导论、道路工程、道路交通管理与控制、道路交通设计、交通规划等课程的基本概念及相关内容,并且认真阅读vissim使用手册,了解本实验的基本内容和过程。
1.课程相关内容:交叉口相关基本概念,包括交叉口形状(十字型交叉、T 型交叉、Y 型交叉及不规则交叉)、机动车道、非机动车车道、专用车道、共享车道、隔离设施等。
信号配时理论基本概念:周期、绿灯时间、红灯时间、绿灯间隔时间、绿信比、相位、全红时间、转向专用信号、保护相位、许可相位等。
交通流理论基本概念:机动车流、非机动车流、行人流、饱和流率、车头时距、饱和时距、停车延误、控制延误等。
2.数据设计及相关准备本实验针对实验课程的内容和VISSIM 软件的数据要求,需要进行相关的数据设计和准备工作。
数据设计和准备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道路几何尺寸、信号配时现状及交通流量数据。
(一)道路几何尺寸数据:交叉口形状,包括T 型、Y 型、十字型或不规则型等。
路段状况,包括车道类型、车道宽度、车道数目、车道流向、有无分隔设施、渠化状况、行人过街横道、停车带、公交专用道、公交停靠站、自行车道等。
交叉口处的进口道、出口道数据,特别注意左转、右转专用车道和调头车道状况;交叉口内导流线、导流岛等。
(二)信号配时数据:信号类型(固定周期信号、自适应信号、半自适应信号)、信号周期、绿灯时间、红灯时间、绿灯间隔时间、有效绿灯时间、全红时间、绿信比、信号相位、信号相序等。
(三)交通流数据:各方向进口的机动车、非机动车的时段(例如15 分钟)流量、流向数据,高峰期流量、流向数据,交通组成状况(重型车比例、公交车线路),过街行人数据,饱和车头时距、平均延误时间、排队长度等。
交通仿真实习报告

交通仿真实习报告学生刘晓阳学号 200813050127班级 08交通工程(1)班指导老师张林一、交叉口交通流量调查。
这次交通仿真实习是为了让同学们理论联系实际,应用交通仿真软件VISSIM对各个路口进行仿真。
这要求我们熟练地掌握VISSIM软件,为以后的工作奠定基础。
这次实习对我们很有意义。
VISSIM为德国PTV公司开发的微观交通流仿真软件系统,用于交通系统的各种运行分析。
该软件系统能分析在车道类型、交通组成、交通信号控制、停让控制等众多条件下的交通运行情况,具有分析、评价、优化交通网络、设计方案比较等功能,是分析许多交通问题的有效工具。
VISSIM采用的核心模型是Wiedemann于1974年建立的生理-心理驾驶行为模型。
该模型的基本思路是:一旦后车驾驶员认为他与前车之间的距离小于其心理(安全)距离时,后车驾驶员开始减速。
由于后车驾驶员无法准确判断前车车速,后车车速会在一段时间内低于前车车速,直到前后车间的距离达到另一个心理(安全)距离时,后车驾驶员开始缓慢地加速,由此周而复始,形成一个加速、减速的迭代过程。
实习的第一天,老师给我们开了一个实习前的会议,分布了实习的任务,教了我们VISSIM的使用方法。
并再三叮嘱我们注意安全,必定是在公路两旁进行交通调查,存在一定的危险性。
会后我们各自开始安装并学习VISSIM软件,由于软件的汉化资源较少,而我们在会上所能记住的使用方法很有限,多数同学开始在互联网上搜寻该软件的实用教程并自学研究,相互指导并交流经验,逐步掌握了一些基本操作。
为了在第二天合理高效统计交通量,我们摸索着设计了一个比较实用的调查表格,如下:不同类型车流的交通量。
我们把每一个进口方向上的车分为左转,右转,直行的三种,把车的类型分为小汽车,公交车,货车三种。
调查在十五分钟内,在车比较少的时候,没经过一辆车,我们就在相应的表格出画一竖道。
在车多的时候,我们就数出几辆转向和类型相同的车写在表格上。
交通仿真实验报告

《交通控制与仿真实验》实验报告学校合肥工业大学专业交通工程11—1班学号姓名指导老师合肥工业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2013年12月13日目录1.VISSIM简介.......................... 错误!未定义书签。
2.定义路网属性......................... 错误!未定义书签。
物理路网........................................................ 错误!未定义书签。
准备底图的创建流程.......................................... 错误!未定义书签。
添加路段(Links)........................................... 错误!未定义书签。
连接器......................................................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定义交通属性....................................................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定义目标车速分布............................................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交通构成...................................................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交通流量的输入............................................. 错误!未定义书签。
路线选择与转向.............................................. 错误!未定义书签。
减速与让行...................................................... 错误!未定义书签。
减速区设置.................................................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交通仿真实验报告

交通仿真实验报告篇一:交通仿真实验报告目录1 上机性质与目的 ..................................2 2 上机内容 (2)3 交叉口几何条件、信号配时和交通流数据描述 ..........3 3.1 交叉口几何数据 ................................3 3.2 交叉口信号配时系统 ............................3 3.3 交叉口交通流数据 ..............................4 4 交叉口交通仿真 ..................................4 4.1 交通仿真步骤 ..................................4 4.2 二维输出 .....................................13 4.3 3D输出 ......................................14 5 仿真结果分析 ...................................15 6 实验总结和体会 .................................15实验上机名称:信号交叉口仿真1 上机性质与目的本实验属于计算机仿真实验,借助仿真系统模拟平面信号交叉口场景,学生将完成从道路条件到信号相位配置等一系列仿真实验。
实验目的:1. 了解平面信号交叉口在城市交通中的地位;2. 了解平面信号交叉口的主要形式、规模等基本情况;3. 了解交叉口信号相位配时及对交叉口通行能力的影响;4. 掌握使用微观交通仿真系统VISSIM构造城市道路网络,特别是信号信号交叉口的方法;5. 分析改变道路条件、配时条件从而影响交叉口通行能力及车辆延误的方法;6. 掌握机动车流、机非混合交通流在交叉口仿真参数的设定方法,并分析机非交通流相互影响的基本原因。
交通仿真技术(Transcad)实验报告

图 7 对两个数据表进行拼接
11
实验三
实验名称:重力模型用于出行分布预测 实验内容:
实验三的主要内容包括交通分区阻抗分析、阻抗函数类型的选择、阻抗函数 的参数标定以及交通分布预测。 1 、创建质心连杆和交通网络 先创建质心地理文件, 再为为节点图层地理文件添加一个名为 Index (Integer 型)的属性字段。通过 Tools/Map Editing/Connect 菜单项,完成小区质心与现有 路网的连接。打开路段图层的数据表文件,完成质心连接线的属性设置。最后通 过 Networks/Paths 菜单下的 Create 命令完成道路网络的创建。 2 、生成小区间阻抗矩阵及矩阵索引转换 先筛选出质心节点,再生成小区间的最短出行时间矩阵。 但这样生成的阻抗 矩阵对角线上的阻抗值(区内出行阻抗)为 0,不能用于包含区内出行的出行分 布过程,还需要对其进行相应的处理,手动输入小区内部的出行时间阻抗,填充 到矩阵的对角线中。 然而,生成的阻抗矩阵的索引号与交通小区的编号并不一致,不能直接用于 交通分布,因而还需要对其进行转换。 3 、出行分布预测重力模型的标定 校准重力模型包括评估阻抗函数的参数(或者摩擦因子表中的数值) ,以便 使重力模型再运行时,尽可能的使结果与基年出行量、吸引量及基年出行距离分 布接近。重力模型较清楚地表达了空间交流量与交通小区间阻抗的相互关系。 4 、重力模型用于出行分布预测 需要的数据有现状小区间的阻抗矩阵、 未来年的出行产生量吸引量表和刚刚 标定好的阻抗函数值。 先打开包含未来年各小区出行发生量和吸引量数据的数据 表文件,执行 Planning/Trip Distribution/Gravity Application 菜单项命令,输入各 参数,最后即可得到未来年的 OD 分布矩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交通控制与仿真实验》实验报告学校合肥工业大学专业交通工程 11—1 班学号姓名指导老师合肥工业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2013 年 12 月 13 日目录1. VISSIM 简介. ......................... 2.定义路网属性.........................物理路网........................................................准备底图的创建流程..........................................添加路段( Links ) ...........................................连接器 ......................................................定义交通属性....................................................定义目标车速分布............................................交通构成...................................................交通流量的输入.............................................路线选择与转向..............................................减速与让行......................................................减速区设置.................................................优先权设置.................................................信号控制交叉口设置.............................................信号参数设置................................................信号灯安放及设置............................................公交设置.......................................................公交站点设置................................................公交路线设置................................................ 3.仿真.............................参数设置...................................................仿真 ....................................................... 4.评价.............................行程时间...................................................延误 .......................................................错误 ! 未定义书签。
错误 ! 未定义书签。
错误 ! 未定义书签。
错误 ! 未定义书签。
错误 ! 未定义书签。
错误 ! 未定义书签。
错误 ! 未定义书签。
错误 ! 未定义书签。
错误 ! 未定义书签。
错误 ! 未定义书签。
错误 ! 未定义书签。
错误 ! 未定义书签。
错误 ! 未定义书签。
错误 ! 未定义书签。
错误 ! 未定义书签。
错误 ! 未定义书签。
错误 ! 未定义书签。
错误 ! 未定义书签。
错误 ! 未定义书签。
错误 ! 未定义书签。
错误 ! 未定义书签。
错误 ! 未定义书签。
错误 ! 未定义书签。
错误 ! 未定义书签。
错误 ! 未定义书签。
错误 ! 未定义书签。
5.实验心得 (21)1 VISSIM 简介VISSIM 软件系统由众多模块组成 , 这些模块各自承担着不同的功能。
包括车辆定义模块、车速分布模块、车速分布模块、车辆跟驰模块、驾驶行为模块(分为多种行驶状况:自由行驶、接近前方车辆行驶、跟驰行驶、制动)、车道变换模块、交通量定义模块、动态分配模块、车辆感应式相位控制模块等。
VISSIM 能分析在车道类型、交通组成、交通信号控制、停让控制等众多条件下的交通运行情况,具有分析、评价、优化交通网络、设计方案比较等功能,是分析许多交通问题的有效工具。
在进行交通设计方案的对比分析时,主要分为为三大步骤:建立路网仿真与测试输出结果在介绍具体操作步骤之前,先简单介绍一下软件中菜单项和功能键,图所示。
图软件中菜单项和功能键示意图2定义路网属性物理路网2.1.1 准备底图的创建流程1、导入底图:选中 view —〉 background —〉edit ,选择需要导入 VISSIM的目标图片文件,如图。
图导入底图操作示意图2、关闭背景选择窗口,在巡航工具栏中点击,显示整个地图。
3、再次打开背景选择窗口,选择待缩放的文件,点击scale ,图。
此时,鼠标指针变成一把尺,尺的左上角为“热点”, 按住并沿着标距拖动鼠标左键直到量满一个车道时释放鼠标,根据导入底图的实际尺寸,输入两点间的实际距离,点击OK,见图。
图背景选择窗口图导入底图的实际尺寸5、依次: view —〉 background —〉 parameters ⋯,,点 save,。
永久保存背景片的当前比例和原始信息。
图保存背景图片选择菜单图保存背景图片2.1.2 添加路段( Links )定义好比例尺后,下一步就可以开始画Link 线了。
VISSIM路网的第一步工作是描路段迹:找出交叉口的所有道路,确定道路上的道数。
每条道路表示一个路段。
中快捷工具上的,在路段的起始位置点鼠右,沿着交通流运行方向将其拖至点位置,放鼠,会出所示界面,建一路段 (Link) 。
置好道条数及道度后点OK即可生成道路。
other ,入道数,即可生成向行道。
图创建路段输入界面2.1.3 连接器1.用鼠标左键单击快捷工具栏上的连接按钮——;2.用鼠标左键单击作起点的路段;3.将鼠标指向第一个节点,按住鼠标右键拖动到期望的终点位置(另一个路段),松开鼠标,将会出现图所示对话框:4.选择要相互连接的车道,设置样条曲线点数及行驶方向即可。
图车道连接器对话框定义交通属性2.2.1 定义目标车速分布交通构成中,每种型都可以定目速的随机分布。
依次: base data →distributions →desired speed ⋯,打开期望速分布窗口。
如。
图期望车速分布窗口edit ,将出所示的框。
根据需要在表上方的两个文本框内入目速分布的两个最(左最小,右最大),下面区域会出一条直。
在条直上鼠右,直上会增加一个点,将鼠指移到点上,按住鼠左,可以拖点来完成速度分布情况。
图期望速度分布2.2.2交通构成依次: traffi c→composition ⋯,定入交通流量的交通构成,如。
交通构成包括一种或多种型及其在入交通流量中所占的相比例,以及速分布的列表。
图交通流量的交通构成输入窗口2.2.3交通流量的输入入交通流量模式。
需要定入交通流量的路段。
鼠左双路段,打开入窗口,已有的交通流量入,如。
定入交通流量属性。
点确定。
采用相同方法定其它隔的入交通流量。
图交通流量输入2.2.4 路线选择与转向1.用鼠标左键选中—按钮;2.用鼠标左键单击某一条道路,选中这条道路;3.在希望选择路线的地方单击鼠标右键,路段上会出现条红色的短线,然后弹出图所示的对话框:图路径选择对话框4.用鼠标左键单击目的点的那条道路,选中这条道路;5.在这条道路上单击鼠标右键,路段上会出现条绿色的短线和黄色的线段,指示出路线方向。
需要定义多个路径决策终点时,可以在 VISSIM 路网外部双击鼠标左键,按照 4~5 步进行操作。
6.当路径定义完成后,在空白处右键单击,出现图所示对话框,在框中设置左直右的车辆比例。
图设置车辆左转直行右转比例减速与让行2.3.1减速区设置当VISSIM路网的自由流车速发生变化时,需要定义一个车速分布变化。
定义车速分布变化的方法是使用减速区定义选择减速区模式。
选择需要设置减速区的路段或连接器。
在路段 / 连接器上减速区的起点,点击鼠标右键,沿着路段 / 连接器将其拖动到目标位置。
减速区的长度同时被定义。
释放鼠标,打开创建减速区窗口, 如图。
针对通过该路段 / 连接器的每一车辆类型定义合适的车速和加速度。
点击确定。
对于多车道路段,需要为每一条车道分别定义减速区。
图创建减速区窗口2.3.2优先权设置有时在交叉口,某两个方向的车流因缺少信号控制,汇合时会产生交织。
为保证行车安全,这时次要流向的车流必须停车,让主要方向的车流(具有优先权)先通过,然后在车头间距和时距得以保证时汇入自由车流。
车头间距:在设定检测的自由流断面处,距离该断面的最近车辆必须保证的最小距离。
车头时距:在设定检测的自由流断面处,距离该断面的最近车辆必须保证的最小行驶时间。
具体步骤如下:1.在工具栏中选择“优先原则”按钮;2.单击鼠标左键,选中次要方向的Link ,如图;图停车位置设定示意图3.在次要方向的 Link 上,车流需停车等待的位置处,点右键,设定停车位置(红色);4.点左键需要确保车头间距或车头时距 Link ;5.在选定的路线上,在需要检测车头间距或车头时距的断面处,点右键设定检测点(绿色),同时弹出“ priority rule”界面,如图所示:图车头时距检测点设定示意图6.在“ priority rule ”界面上,需要输入最小车头时距、最小车头间距、检测的车辆类型等参数。
信号控制交叉口设置在Vissim 中,信号控制交叉口的置主要由以下流程成:信号参数设置信号灯安放及设置冲突处优先权设置2.4.1 信号参数设置1. 菜 signal control—>edit controllers⋯出“ signal control”界面,如所示;图信号控制界面2.在界面左,右出菜,“new⋯”;3.在右空白右,“ new⋯”,行信号配,置三个相位(其中,信号配方案由交通管理与控制本提供的数解法算),得入黄灯、全以及各相位得灯灯束,最果如。
图信号控制界面2.4.2 信号灯安放及设置Vissim 可对每一车道进行信号控制,具体步骤如下:1.工具栏中选择“信号灯”按钮;2.单击鼠标左键,选中信号灯所在路线;3.在选定的路网上,在信号灯放置位置单击鼠标右键,信号灯标志(红线)出现,同时弹出“ signal head ”界面,如图所示;4.在“ signal head ”中,输入信号灯序号并选择相位序号和控制车辆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