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田陈靖姑信俗旅游定位及其旅游资源开发

古田陈靖姑信俗旅游定位及其旅游资源开发
古田陈靖姑信俗旅游定位及其旅游资源开发

关于浙江南浔古镇的导游词5篇

关于浙江南浔古镇的导游词5篇 南浔古镇位于湖州市南浔区,地处江浙沪两省一市交界处。明清时期为江南蚕丝名镇,是一个人文资源充足、中西建筑合璧的江南古镇。南浔古镇景区占地面积34.27平方公里,古镇保护范围东界至宜园遗址东侧起,西界至永安街起,南界自嘉业堂藏书楼及小莲庄起,北界至百间楼,保护面积约一百六十八公顷,其中重点保护区面积88公顷。旅游景区共分三大区块。第一块是南浔旅游景点富集区,张石铭故居、刘氏梯号等景点分布其中。第二块是由小莲庄、嘉业堂、文园等景点组成的中心景区。第三块是以东大街以东的张静江故居和百间楼为主的东北区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浙江南浔古镇的导游词5篇范文,欢迎借鉴参考。 关于浙江南浔古镇的导游词5篇(一) 南浔区,隶属浙江省湖州市,地处杭嘉湖平原北部,南连省会杭州,北濒太湖,东接天堂苏州,西上直达南京,是20XX年1月建成的浙江省县级区。素有“湖丝之源、院士乡里、鱼米之乡、丝绸之府、文化之邦”的美誉,是“马家浜文化”、“良渚文化”、“马桥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1,会聚了丝绸文化、蚕桑文化、湖笔文化、渔文化、儒商文化、园林文化、民俗文化等丰富多彩的地方文化,并凭仗“辑里湖丝”荣获了首届世博会金银大奖,与世博结下了不解之缘。南浔历来名人辈出,有着“9里3阁老,10里两尚书”之称,并且是中国近代民营经济的发源地,在近现代出现出了以“4象8牛7102金黄狗”为代表的丝商巨贾、民国奇人张静江、报告文学家徐迟、两弹1星元勋屠守锷、共和国飞机设计之父徐舜寿等名人大师。南浔被誉为中国江南的封面,“江浙雄镇”南浔镇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镇上有全国文保单位小莲庄、嘉业堂图书馆和张石铭旧宅等古建筑群。除南浔古镇名满世界外,含山、石淙蚕花和南浔辑里湖丝、养蚕技艺等蚕桑风俗被列入世界非物资文化遗产名录。菱湖“桑基鱼塘”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誉为中国唯1保存完全的传统养鱼生态农业模式,被誉为中国鱼都。另外荻港古镇小桥流水、回廊曲巷,可与同里、乌镇、西塘等媲美。区域内还有船拳之乡练市镇、绫绢之乡双林镇、灯谜之乡菱湖镇、南苕胜境和孚镇、湖笔之都善琏镇、东迁县治旧馆镇、塔地遗址千金镇、道教胜地石淙镇,构成了江南少有的古镇群。

人文旅游的特点

人文旅游的特点: 1.综合性 旅游资源的综合性首先表现为旅游资源多是由不同的要素组成的综合体。如山岳景观是由高耸挺拔的山体与林地、云雾等组成;峡谷景观是由谷地、河水及林地组成;一些气象、天象景观更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如彩虹、夕阳、佛光等,都是阳光光线与一定质量的大气作用的结果。由于这些景观形成因素都有相对不确定性,因此对其开发利用应注意不同因素作用条件的满足。人文旅游资源也具有综合性的特点。如古村落作为一种旅游资源,它是由多种物质或非物质要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概括起来可称为生态、物态、文态、情态要素。生态要素是指影响村落与环境的关系的要素,如风水、地貌、水文条件等;物态要素指村落的建筑物和构筑物体系,如牌楼、民居、宗祠等;文态要素指形成古村落的文化艺术及思想内容,如牌匾、绘画、雕刻等;情态要素指村落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以上四方面在古村落整体景观的形成上缺一不可,某一方面的破坏,可能导致整个景观的破坏。 旅游资源的综合性还表现在旅游资源开发上。由于单一资源的开发往往对旅游者的吸引力有限,在实践过程中,常将不同类型的旅游资源结合起来共同开发,以形成互补优势。如西湖风景区虽然以湖泊为主,但还包括山丘、林地、古建、古桥等一系列资源类型。这些资源类型上虽有所不同,但开发中都应服从于一致的主题,资源类型间达到协调统一。 综合性要求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中都应具备整体的眼光,用联系的方法来看待问题。开发中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进行破坏式开发建设;保护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应从联系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2.地域性 地域性是指旅游资源分布具有一定的地域范围,存在地域差异,带有地方色彩。旅游资源的地域性是由以下方面引起的:首先,由于地域分异因素(纬度、地貌、海陆位置等)的影响,自然环境因素如气候、地貌、水文、动植物出现地域分异,从而导致自然旅游资源出现地域性。如赤道雨林景观、温带大陆内部的荒漠景观、南极的冰原景观等分别出现于不同的地表区域。其次,由于人文景观与自然环境有紧密的联系性,这种联系性在农业社会及其以前的历史时期,甚至表现为强烈的依赖性,自然景观的地域性也导致了人文景观的地域性。如不同民族具有风格各异的文化活动、风俗习惯、村镇民宅等。 地域性是旅游流产生的根本因素。不同地方有不同的自然与文化环境,而旅游者天生有求新、求异的心理需求,这使得旅游者在一定的条

庆阳市区域概况及城市规划简介

庆阳市城市规划简介 一、区域概况 庆阳市位于甘肃省东部,习称“陇东”。北部与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地区和陕西省榆林市接壤;南部与陕西省咸阳市、铜川市和甘肃省平凉市为界;东部与陕西省延安市相连;西部与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地区毗邻。地处东经106°20′-108°45′,北纬35°15′--37°10′之间。全市辖庆阳、镇原、宁县、正宁、合水、环县、华池7县,144个乡镇,1263个行政村,至2007年底全市共有总人口262.43万。南北长207公里,东西宽208公里,总面积27119平方公里。随着庆阳市石油、煤炭、天然气、煤层气等资源贮量的探明,庆阳市被省委、省政府确定为大型能源化工基地和全省新的经济增长极,庆阳被列为“能源新界”。2004年根据长庆油田多年勘探开发资料表明,全市煤炭预测储量达2360亿吨,占甘肃全省预测储量的96.4%,其中千米以上浅层资源量达190亿吨,具备建设亿万吨级大煤田的资源条件。 二、发展战略及目标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省委、省政府“四抓三支撑”的战略部署,紧盯一个目标(建设大型能源化工基地和新的经济增长极),围绕一个主题(科学发展、率先发展、和谐发展),突出两大战略(工业强市、产业富民),破解四大瓶颈(交通滞后、水资源短缺、生态脆弱、人才缺乏),开发

四大资源(红-革命老区、绿-农产品、黑-石油煤炭、黄-黄土民俗文化),努力建设经济强市,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战略目标是:到“十一五”末,全市生产总值达到400亿元,财政收入突破50亿元;“十二五”末,生产总值突破1000亿元,财政收入达到150亿元;“十三五”末,生产总值达到2700亿元,财政收入突破400亿元,经济总量和人均水平进入全省乃至西部前列。 三、建设目标 庆阳市城市建设的总体目标是:陕甘宁接壤地区的经济发展强城,陇东黄土高原的生态建设绿城,大型能源化工基地的生产指挥和生活基地,最具艺术气质的西部名城。 四、城市性质 庆阳市城市性质为:区域中心城市,发展活力城市,人文魅力城市,黄土生态城市。 五、规划年限及范围 1、规划年限: 2009年——2025年 2、规划区范围:北至彭原乡草滩村,南至董志镇周庄村,东至温泉乡西头组,西至后官寨乡巴家咀水库,面积约210平方公里。 3、建设用地范围:北至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南至董志镇小崆峒风景旅游区,东至温泉乡八里庙村陇东学院东侧,

滨海旅游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2015-2020年中国滨海旅游市场现状调研分 析及发展前景报告 报告编号:1550013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资者提供方向性的思路和参考。 一份有价值的行业研究报告,可以完成对行业系统、完整的调研分析工作,使决策者在阅读完行业研究报告后,能够清楚地了解该行业市场现状和发展前景趋势,确保了决策方向的正确性和科学性。 中国产业调研网基于多年来对客户需求的深入了解,全面系统地研究了该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注重信息的时效性,从而更好地把握市场变化和行业发展趋势。

一、基本信息 报告名称:2015-2020年中国滨海旅游市场现状调研分析及发展前景报告 报告编号:1550013 ←咨询时,请说明此编号。 优惠价:¥6750 元可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咨询电话:4006-128-668、0、传真:0 Email 网上阅读: 温馨提示:如需英文、日文等其他语言版本,请与我们联系。 二、内容介绍 滨海旅游是旅游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沿海地区,它又是海洋产业构成中的一个很大部分。滨海旅游业是指以海岸带、海岛及海洋各种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为依托的旅游经营、服务活动。 中国濒临太平洋西岸,拥有×104km的大陆海岸线,×104km的海岛岸线,岛屿6, 500多个;可管辖的海域南北延伸近40个纬度,面积达300多万km2,有中温带、暖温带的海上景致,更有热带、亚热带的海洋风光,拥有丰富多样的滨海旅游资源。近年来,中国滨海旅游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中国产业调研网发布的2015-2020年中国滨海旅游市场现状调研分析及发展前景报告认为:近年来,在国家拉动内需、加大投入的政策驱动下,我国滨海旅游业总体保持平稳发展,国内旅游增长较快,国际旅游逐步恢复。2013年滨海旅游业实现增加值785 1亿元,比上年增长%;2014年以来,滨海旅游业持续快速增长,邮轮、游艇、休闲渔业等新型业态规模迅速扩大,滨海旅游业对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更加凸显。

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摘要:随着世界旅游业成为“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民俗文化旅游产品也以独立的资格和奇特的风采昂首进入旅游市场。但是,由于旅游事业本身过于年轻,由于民俗文化旅游者的钟爱者们忙于享受“异乡情调”或经营“万种风情”,忽略了对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保护,造成了民俗资源的破坏。因此,把开发民俗旅游与文化的交流结合起来, 同时将民俗旅游的开发与保护结合起来, 做到统筹规划, 合理发展。 关键词: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保护 正文: 随着旅游事业的蓬勃发展, 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合理利用不断向纵深发展, 既要挖掘、整理、开发其科学、文学、史学、美学和社会学等文化内涵, 扩大其职能, 又要不断探索建立各类旅游资源的外延机制, 启动综合整体优势, 以带动和促进区域经济的全面发展。民俗文化对异地他乡的旅游者来说, 其神秘、罕见、趣味等都构成了一种强大的诱惑, 使其成为必然的旅游资源。把民俗文化作为一种旅游资源来开发、利用, 不仅可以带动旅游业的发展, 更可以弘扬民族的传统文化, 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共同繁荣。 中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早在汉代就有“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的说法,即民俗风情。民俗旅游者越多,对民俗旅游资源的损害也随之加大。在文化旅游浪潮的推动下,我国出现了一批以深邃的文化内涵,优美的园林环境,优质的服务和管理的民俗村,风情园,文化村等。但也出现了急功互利,假冒伪劣的民俗经典,乱修乱造石艺粗糙,形式和格调庸俗低下的庙宇及鬼城,组织封建迷信活动,肆意渲染某些不健康的民俗的倾向。如何开发民俗旅游资源成了旅游事业一门重要课程。 民俗即民间风俗习惯, 是广大劳动人民所创造和传承的民间文化, 包括饮食、服饰、居住、节日、民间歌舞、游戏竞技等各方面的民俗风情。旅游学的理论一般把旅游资源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两大类型, 其中, 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和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共同构成人文旅游资源,例如我国的民俗文化旅游资源。民俗文化,是世间广泛流传的各种风俗习尚的总称,包括存在于民间的物质文化、社会组织、意识形态和口头语言等各种社会习惯、风尚事物。它是民

甘肃省旅游地质资源类型及其开发保护建议

甘肃省旅游地质资源类型及其开发保护建议 丁书宏,张仲福 甘肃省地矿局第四地质矿产勘查院,甘肃酒泉(735000) E-mail: zzfjshy@https://www.360docs.net/doc/4418320587.html, 摘要:甘肃省地质结构复杂,地貌类型丰富,因而有着较多且独具特色的旅游地质资源。本文根据旅游地质资源开发利用的可能方式将甘肃省的旅游地质资源划分为科考性旅游地质资源,观赏性旅游地质资源和商品性旅游地质资源3大类型,再根据旅游地质景观和地质旅游的特点划分为典型地质剖面,古生物遗迹、地质灾害遗迹、岩溶地貌景观、冰川地貌景观、丹霞地貌景观、雅丹地貌景观、沙漠景观、峰林石麟地貌景观、水体景观、文物性地质景观等13个亚类。文章在介绍甘肃省已建立的4个国家级地质公园和11个省级地质公园独特地质景观的同时,对该省旅游地质资源开发及地质公园建设中存在的资源研究不够、统一规划滞后、科普宣传不足、投资渠道单一等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保护性开发建议。 关键词:旅游地质资源;地质公园;保护开发建议;甘肃省 0. 前言 甘肃省位于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与黄土高原结合部,地质结构复杂,地貌多样,使得甘肃境内广布种类较多而独具特色的旅游地质资源。主要有古生物化石、典型地层剖面、岩溶地貌、丹霞地貌、雅丹地貌、冰川地貌以及重要的矿山开采遗址、地质灾害遗迹等旅游地质资源。 为了更有效地开发与保护旅游地质资源,从2001年开始,甘肃省国土资源主管部门选择典型的旅游地质资源申报国家地质公园,并审批省级地质公园。截至目前,甘肃境内已经建立了4个国家级地质公园和11个省级地质公园。旅游地质资源已经成了甘肃省着力开发的旅游资源。 1. 旅游地质资源的概念与分类 旅游地质资源是指在地质资源中具有较高的美学和科普价值,适合开发为旅游地,能开展观光、游览、休闲、科考等旅游活动的资源。它包括了旅游资源中那些在漫长地质历史时期中形成的山水名胜、自然风光等自然遗迹,也包括了在挽近地质历史时期人类形成过程中遗存的人类文化遗址,人类与地质体相互直接作用的人类开发利用地质环境、地质资源的遗迹以及地质灾害遗迹等。旅游地质资源是地质资源的外延,是地质资源转变为旅游资源的结果[1]。 旅游地质资源的分类有许多不同的观点,目前尚无统一的标准和分类方案。本文按照骆华松、杨世瑜两位专家的理论,将旅游地质资源根据开发利用的可能方式分为观赏性旅游地质资源、商品性旅游地质资源和科考性旅游地质资源3大类型,再按旅游地质景观及地质旅游资源的特点差异划分为13个亚类。

山东临沂市旅游业发展现状的SWOT分析

山东临沂市旅游业发展现状的SWOT分析 (一)临沂旅游业具备优势分析(strength分析) 1、旅游资源丰富,类型组合较好。临沂市旅游资源丰富,类型多样,类型组合较好,现行旅游资源分类体系中8种资源类型均有分布。许多旅游区自然与人文旅游 资源相得益彰,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和独特的文化内涵。据临沂市旅游局等对本市旅 游资源的调查统计,全市共有各类旅游资源11大类30多个亚类,旅游景点300多处,资源丰度与景点密度较好。 2、内外交通发达。临沂市交通便利,已形成稠密、便捷、立体的海陆空立体交通网:目前已形成了以一场(临沂飞机场)、二港(日照港、岚山港)、四纵(205、206国道,京沪高速公路、沂蒙公路)、四横(327国道、日东 高速公路、文泗公路、兖石铁路)为骨架的立体交通网络,通达性好,游客进得来、出得去。旅游中心城市临沂到各区县以及主体景区蒙山的距离最远不超过100km, 且临沂为山东省最大的公路客运中心,通达性强,方便的区内交通,为本地基础客 源市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3、客源来源广,本地客源稳定。临沂市旅游客源市场主要分为以下几种:一是当 地客源,2008年临沂市人口已达1142万,近年来经济发展很快,2009年全年实现生产总值2110.18亿元,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572元,其中城镇居民人均消 费性支出10849元,其中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78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882.5元,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性支出3586.68元,“人们已具备了外出旅游的经济条件,这 是临沂市旅游最稳定、最主要的客源;二是周边客源,由济南、济宁、徐州、连石港、日照、青岛围成的区域人口多、经济较发达,距临沂市近,是一股重要的客源;三是 线路客源,便利的交通使京津沪、宁杭及陆桥沿线的重要城市具备了来临沂市一日游 的条件,这是一股重要的线路客源;另外还有商业客源,探亲客源等。 (二)临沂旅游业存在的劣势分析(weakness分析) 1、产品单一、粗放,产业结构不合理。长期以来,临沂旅游产品紧紧围绕着蒙山来开发观光旅游产品,数量少,种类单一。如蒙山游览区分布于四个县的范围内,虽然 资源各具特色,但是主峰龟蒙顶位于平邑县境内,其他三县(费县、沂水、蒙阴)的 游览轴线较难与极顶相互沟通,难以满足游人“登峰造极”的心理需求和旅游欲望。 而且临沂现拥有星级宾馆数偏少,高档次接待设施不足,妨碍了临沂开拓高质量的客 源市场。而低档次结构,导致部分国内中高档消费市场的流失。 2、临沂旅游发展不均衡,城市旅游相对薄弱。临沂旅游发展不均衡,主要表现在 城市旅游相对薄弱。城市旅游落后的原因有二:一方面,城市旅游目的地形象宣传上

南浔古镇导游词讲解

南浔古镇导游词讲解 南浔古镇位于湖州市南浔区,地处江浙沪两省一市交界处。明清时期为江南蚕丝名镇,是一个人文充足、中西建筑合璧的江南古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南浔古镇导游词讲解,欢迎大家阅读! 各位游客们,大家好!欢迎大家十大魅力古镇南浔!首先让我简单的做一下自我介绍,我姓X,单名一个X字,很简单,也容易记,大家就直接喊我名字“XX”就可以了。现在由我来带你们参观南浔景点。现在发到大家手里的是南浔景区的门票,这个门票是联票的,每进一个景点的时候都要检票的,所以希望大家都拿好了,不要弄丢了,丢了就进不去了啊。因为是节假日的关系所以今天景区里的团队游客也比较多,大家可要跟紧我。不要走散,跟错团队了。万一走散了要马上和你们的全陪联系。那现在大家就跟着我进去参观。说到十大魅力古镇,我们南浔排在第六位,它是南宋就形成的一个村落,1252年正式建镇,距今已有756年的历史了,素有“丝绸之府、鱼米之乡”的美誉。全镇总人口51万,面积716平方公里,是历史文化名镇。 大家看到的这两边的这些店里卖的都是南浔的特产,有橘红糕,定胜糕,野荸荠,大头菜还有湖笔、丝绸等,大家如果有兴趣等我们景点参观结束,我会带大家过来的,大家可以带点回家,给家人尝尝,或是纪念品可以拿回去做个纪

念。那么南浔呢,以前主要是靠蚕丝业发家的,也就是养蚕了,因此,也形成了一帮丝商群体,在南浔你可以听到这么一句俗话,四象八牛七十二条金黄狗,说得就是这帮丝商,从这句俗语里我们也可以看出,在南浔,以前是用动物形体的大小来衡量一个家庭的财产的,一千万两以上家产的称为象,五百万两以上的家产称为牛,一百万两以上的称为狗。四象指的是南浔的四大家族,刘家、张家、顾家和庞家。刘家是四象之首,主人叫刘镛。听着很熟悉吧,但是此刘镛非彼刘墉,他并不是宰相刘罗锅的刘墉,宰相刘罗锅是乾隆年间的,他的墉字是土字旁的,我们这个刘镛是金字旁的镛,光绪年间的。他是以前南浔的首富,那他的资产又达到了多少呢他的资产相当于现在的人民币60亿。以前皇帝要是没钱了,还会问他要呢。那既然他这么有钱,我们现在就去参观一下他的私家花园——小莲庄.现在大家看到的这条河是鹧鸪溪,是南浔浔溪的一个分支。我国杰出的诗人,作家徐迟老先生用了68个水晶晶来形容他的故乡南浔:水晶晶的天,水晶晶的地,水晶晶的河泊桥梁,水晶晶的琼楼玉宇,水晶晶的花鸟虫鱼......一切的一切,又都在水晶晶的碧波中荡漾。大家如果想体验一下在水晶晶的世界里碧波荡漾的感觉,待会我可以带大家过来坐一下这水晶晶的小船,感受一下徐迟老先生的68个水晶晶。现在我们到了小莲庄的门口,大家把门票拿出来检一下票。

庆阳旅游资源开发战略

一、庆阳旅游资源开发现状 (一)庆阳旅游资源丰富l.历史文化遗存丰厚 庆阳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化遗存十分丰富。迄今为止,已发现各类文物单位2700余处(其中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4处, 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69处, 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的147处),馆藏文物2万多件。庆阳曾出土的古生物化石有白垩纪的环江翼龙、更新世的黄河象等;中国第一块“旧石器”就出土于庆阳市 华池县王咀子乡 “奔戎狄之间”的周祖不、公刘在庆阳这片土地上“教民稼墙”,以兴“周道”,留下了不少遗迹与传说;在庆阳诞生的古有黄帝问医的歧伯,汉有思想家王符,魏晋有政治家傅玄,以及明代前七子领袖李梦阳,金石书画大家米万钟等,都为历史所称道。秦长城、 秦直道、北石窟、政平塔、双塔寺、大顺城等古代军事、宗教的建筑遗迹遍布全市;馆藏历史文物种类和数量在全省占有重要位置。这些丰厚的历史文化遗存,都具有极大的开发价值。 2.高原自然风光十分独特 处于庆阳市中心地带的董志塬以其黄土层之厚、 原面之大、保存之完整,堪称世界第一黄土原;簇拥着以董志塬为中心的广阔原面的梁、峁、崾岘等黄土丘陵景观亦独具特色;林莽丛生、风光旖旎的子午岭,是黄土高原上独一无二的原始森林,林区之内,生长着银杏、紫斑牡丹等数十种国家珍稀植物。林缘区葫芦河流域的川台小溪涟潋,稻田如镜,婉若江南水乡。这些高原自然风光的独有魅力,蕴藏着旅游资源开发的巨大潜力。 3.农耕民俗文化底蕴深厚 庆阳这块古雍州之域,是我国古代众多民族融合生息的地方之一。多种民俗文化的交融与发展,在这里留下了印有多民族烙印 的婚葬文化、 古老的自然崇拜和深厚农本意识的节令时岁文化、源自上古“陶复陶穴”时代的民居文化、多姿多彩的饮食文化,形成了至今带有周文化遗韵和浓郁的农耕民俗文化韵味的香包、刺绣、剪纸、皮影戏等民间艺术。进一步挖掘和宣扬庆阳的乡土文化艺术, 不但可以增强庆阳旅游业的文化底蕴,而且可以不断促使香包、 刺绣、剪纸、皮影等文化产业的发展。 4.红色革命文化影响深远 庆阳是陕甘宁边区发源地。从南梁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到陕北革命根据地的扩大,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革命故事、革命遗迹和革命文物。南梁政府旧址、河连湾陕甘宁省府旧址、山城堡战役遗 址、抗大七分校等革命旧址都得到了很好的修缮保护,南梁革命纪念馆及多处革命旧址分别被国家和省市确定为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 这些著名的红色革命文化遗存,都是庆阳丰富和发展旅游事业的宝贵资源。 (二)庆阳旅游产业发展迅速 1.旅游业的投资不断趋旺 近年来,庆阳旅游业投资不断趋旺,2011年,旅游业的直接投资数亿元,除了政府直接投资外,部分企业和个人也在旅游资源开发和住宿餐饮等配套设施建设上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有力的促进了旅游资源的开发和旅游产业建设。近几年,庆阳建成了和谐广场、农耕民俗文化村、周祖陵国家森林公园、岐伯胜景、双塔森林公园、 秦直山庄、夏家沟森林公园、潜夫山公园等一批旅游项目,这对加快旅游业产业发展无疑是极其有利的因素。 2.经济增长带动了旅游产业的发展 庆阳作为甘肃新的经济增长极和大型能源化工基地,国家和甘肃省给予了大量的投资。近年来庆阳市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突飞猛进,展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带动了人们休闲消费的增长,有力地推动了庆阳旅游产业的发展。2011年, 庆阳财政收入增长了79.8%,达到了105.67亿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14338元,既保证了产业开发的投资,也为旅游消费增加了活力。随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旅游、休闲消费需求也在日益增长,这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为发展旅游业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二、庆阳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统筹规划与综合发展庆阳的旅游资源虽然丰富,但在地域分布上比较分散,加之黄土高原梁、峁、沟壑的天热地形地貌特色,很难集中开发旅游景点。目前,旅游资源开发多属于各县自主的投资开发,各自为政,零散杂乱,没有形成统一的规划设计,出现了各地自我为主的发展意识,有些县区就开发旅游资源而开发,没有和其他的产业发展结合起来,缺乏整体统筹规划,杂乱无章。 (二)旅游产业品牌意识淡漠庆阳旅游产品开发滞后,资源特色挖掘不够,品牌意识薄弱。旅游产品是指为满足旅游者审美和愉悦的需要而被生产或开发出来以供销售的物品和劳务的总和。庆阳旅游资源开发严重滞后,表现出有旅游资源基础而没有开发,或开发只是小打小闹不成气候, 作者简介:马永祥(1971-),男,甘肃环县人,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宏观经济与企业管理问题。 庆阳旅游资源开发战略研究 马永祥 (陇东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甘肃庆阳745000) 摘 要:庆阳是中国西部的新型发展城市之一,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通过对庆阳旅游资源现状的调查,分析了庆阳旅游 资源开发中存在的诸多问题,针对庆阳实际,提出了庆阳旅游资源开发的相关战略,对促进庆阳旅游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庆阳市;旅游资源;战略措施 马永祥:庆阳旅游资源开发战略研究 176··

青岛旅游业发展现状

青岛市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 2007-05-24 17:25阅读(1771)评论(2)一、青岛市把发展旅游业作为重点支柱产业,近年来有了长足的发展 近年来青岛市把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来培植,成为加快对外对内开放、促进产业升级、增加地方财政收入、扩大内需、实现第三产业繁荣的重要举措之一,也是青岛跨世纪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据统计,1998年青岛市共接待国内游客1013万人,海外游客19.95万人,旅游总收入69.08亿元人民币,占GDP的比重7.85%。1999年上半年,国内游客546万人,同比增长17.2%;国内旅游收入 34.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9.1%;海外游客10.74万人,同比增长28.8%;外汇收入5100万美元,同比增长27%。比同期GDP的增长分别高出10至20个百分点。发展势头十分强劲。 青岛地处山东半岛南部,与天津、大连、烟台等兄弟城市同属环渤海经圈,与韩国和日本隔海相望,同仁川、釜山、蔚山、北九州、下关城市间的直线距离最近。历史上从青岛到韩国和日本就有比较通畅的海路交往,山东人在韩国和日本的华侨中都占相当大的比例。改革开放以来,交往日益加强。目前,韩国在青岛设有领事馆。在青岛的韩国企业达千家之多,人员逾2万多人。在青岛的日本企业有400多家,人员近500人。韩、日两国不论是经贸方面还是旅游方面,都在青岛地区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这一点从韩、日两国来青岛人员占海外游客总数的43%也可以体现出来。 青岛市政府对旅游业的发展高度重视,指导思想明确,进一步加大了旅游基础设施的资金投入和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力度,着力营造促进旅游业发展的大环境。经过努力,青岛已经成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并正在积极争创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和国家文明城市。2000年以前,将集中力量建设包括城市基础设施、城市形象工程和改善人民生活环境在内的60个重点项目,总投资近200亿元人民币。随着国际机场的扩建、国际会展中心的建成、主要交通干道的整治,青岛旅游的硬环境将更加完善。据预测,2000年至2005年,接待国外游客年均增长10%,国内游客年均增长12%,旅游总收入平均增长15%。到2005年,实现接待境外游客40万人次,创汇3亿美元;接待国内游客1800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170亿元人民币。旅游总收入190亿元人民币,占GDP的比重10%,占第三产业的比重25%。2005-2010年,接待国外游客年均增长8%,国内游客年均增长10%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13%。到2010年,实现接待境外游客达到56万人次,创汇5亿元美元;接待国内游客2400万人次,国内旅游总收入307亿元人民币,旅游总收入350亿元人民币,占GDP的比重11%,占第三产业的比重达到30%。 二、青岛市的旅游优势和旅游开发规划 1.旅游资源丰富

南浔古镇旅游生态环境保护

南浔古镇旅游生态环境保护 活动背景: 生态旅游(ecotourism)是由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特别顾问谢贝洛斯·拉斯喀瑞(Ceballas-Lascurain)於1983年首次提出。当时就生态旅游给出了两个要点,其一是生态旅游的物件是自然景物;其二是生态旅游的物件不应受到损害。在全球人类面临生存的环境危机的背景下,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觉醒,绿色运动及绿色消费席卷全球,生态旅游作为绿色旅游消费,一经提出便在全球引起巨大反响,生态旅游的概念迅速普及到全球,其内涵也得到了不断的充实,针对目前生存环境的不断恶化的状况,旅游业从生态旅游要点之一出发,将生态旅游定义为“回归大自然旅游”和“绿色旅游”;针对现在旅游业发展中出现的种种环境问题,旅游业从生态旅游要点之二出发,将生态旅游定义为“保护旅游”和“可持续发展旅游”。 尽管生态旅游渐渐被大家所了解和熟悉,人们在生态旅游中可以放松心情,感受大自然的气息,欣赏城市外乡村的美景,但是人们在旅游过程还存在许多的问题,尤其对于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不是很强。在旅游高峰期,我们可以发现原本干净、整洁的街道变得肮脏了,完整的公共物品被损坏了,原有的生态不平衡了等等存在的问题。这说明了我们旅游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不足,旅游地管理者对于环境保护工作还不够完善。 要达到真正意义上的生态旅游,需要我们每一个人提高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文明出行、旅游;旅游地管理者制定更加完善的生态环境保护方案。 地方背景: 南浔位于湖州市之东,与江苏省吴江县交界,历史悠久,经济发达,人文荟萃,环境秀美,且名胜古迹甚多,在明清时代就是一个典型的江南水乡名镇和旅游胜地。明万历年至清代中叶,蚕丝业和手工业、 缫丝业的兴起及商业的发展,为南浔经济繁荣鼎盛时期。镇上的巨富豪绅,几乎都靠经营蚕丝业发迹,俗称“四象”、“八牛”、“七十二只金黄狗”。民间有“湖州一个城,不及南浔半个镇”之说。南浔历史上园林众多,自南宋至清代镇上大小园林达27处。以一镇之地,而拥有五园,实江南所仅见。

郑州市旅游开发现状及分析论文相关论文总结

河南科技学院郑州市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分析 专业: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完成时间:

郑州市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分析 关键词:旅游、郑州、少林寺、发展战略、双心两翼内容摘要: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加大了郑州市旅游业的发展力度,把旅游业的发展作为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在沿黄地区原有的旅游产业资源的基础上,加快增多了旅游景点的开发,其中重点开发两带八区旅游资源。明确我市旅游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薄弱环节,认清发展的态势,推出旅游强市的战略,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和信息化建设,逐步完善我市旅游业的发展体系。 郑州市包括新密、新郑、荥阳、中牟、巩义、登封六个县级市,其中以登封少林寺和新郑黄帝故里最为著名,其次黄河风景名胜区、巩义风景名胜区也各有其特色。目前,全市拥有旅游景区90多个,其中5A级景区一个,4A级景区7个。 驰名中外的登封嵩山少林寺,以其悠久的历史和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成功创建成为国家5A级景区。并且随着登封市政府正式与港中旅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港中旅嵩山少林旅游文化有限公司挂牌成立,以后的嵩山少林香火会更加旺盛,发展态势也会越来越好。 继少林寺成功创建国家首批5A级旅游景区之后,黄河风景名胜区入选第七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黄河风景名胜区位于郑州市西北27公里处,它北边临近母亲河黄河,南面依附岳山,历史悠久、生态保护良好,不仅是黄河生态治理和修复的重点地区,而且还是中原文化、黄河文化、河洛文化的富集地区。目前主要的旅游资源包括五龙峰、岳山寺、骆驼岭三大景区,有大禹塑像、炎黄二帝巨型雕像、黄河碑林等景观。 除此之外,沿黄地区还有黄河大观(其中有黄河大观苑、果岭山水、高尔夫球场等)、黄河花园口旅游区(主要旅游资源点包括黄河公路大桥、扒口处遗址黄河沙滩游泳场等)、黄河花园生态旅游区(由黄河大堤风景线、休闲娱乐园、

甘肃省旅游资源及投资发展环境介绍

前言 甘肃省旅游资源及投资发展环境介绍 甘肃省旅游 甘肃简称“甘”或“陇”,是取古甘州(今张掖)和古肃州(今酒泉)两地首字而得名。甘肃省位于中国西北内陆地区,地处黄河上游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与青藏高原的交汇地区,包括东经92°13′-108°46′,北纬32°31′-42°57′的广大范围;地形狭长,两头稍大,中间细长,犹如一柄“如意”镶嵌在中国版图之中;东接陕西,东北与宁夏毗邻,南邻四川,西接青海、新疆,北与内蒙和蒙古人民共和国接壤。东西长1655公里,南北宽530公里,最窄处仅25公里,海拔最低500米,最高近5000米,由东南向西北斜长绵亘。全省辖14个市州,86个县市区,总土地面积42.58万平方公里,居全国第七位。2008年底总人口为2628.12万人,有汉,回,藏,蒙古,裕固,东乡,保安等45个民族成分,其中东乡,裕固,保安族为甘肃特有的民族。甘肃是华夏文化和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也是历史上最早开展东西方经济文化和各民族间交流的开放地区。自古以来商贾云集,闻名中外的丝绸之路横贯全境。独特的地质构造和悠久的历史赋予了甘肃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灿烂的文化瑰宝。 ●丰富的旅游资源 甘肃地域广阔,地貌类型齐全;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民族众多,风情浓郁。与其它省区相比,甘肃旅游资源类型多样,种类齐全,品位较高,地域特色明显;自然风光、古代文化遗迹、当代民俗风情,种类繁多,独具特色,被誉为丝绸之路旅游的黄金路段。石窟寺庙、长城关隘、塔碑楼阁、古城遗址,让人产生不尽的遐想;黄土高坡、大漠戈壁、冰川雪山,以及裕固、回、藏等少数民族风情,更使人流连忘返。按旅游活动主题,甘肃的旅游资源可概括为文化甘肃、山水甘肃、民俗甘肃、现代甘肃四个方面和20个基本类型,是甘肃向外界重点宣传推介的“精品旅游,多彩甘肃”的主要内容。到甘肃来,将会让您实现“触摸历史、品味文化、游历山水、感受风情”的梦想。 文化甘肃在甘肃这块土地上,曾经历了伏羲文化的启蒙,周文化和先秦文化的提升和拓展,秦汉文化、长城文化和三国文化的洗礼,大唐文化的熏陶,东西文化的汇聚和近代文明的传播,为甘肃的历史增添了迷人的色彩。甘肃是古代东西方联系的纽带,汉唐以来就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贸易的重要通道。散布在丝绸之路甘肃沿线的著名文物古迹有莫高窟、玉门关、阳关、榆林窟、锁阳城、嘉峪关、魏晋壁画墓、张掖大佛寺、马蹄寺、武威文庙、雷台汉墓、永靖炳灵寺、天水麦积山石窟、伏羲庙、平凉崆峒山、夏河拉卜楞寺等品位极高、价值极大的历史文化遗迹,被誉为文物大省、石窟之乡。 山水甘肃甘肃地处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和青藏高原的交汇地带,地跨长江、黄河两大流域,地形狭长、气候多样,有八个气候类型区,植被种类多样,地质构造复杂。地质学家认为,甘肃是最丰富的地质和地表特征博物馆,从旅游角度分析,这些地貌特征都极具观赏性和开发价值,甘肃不仅有面积广大的戈壁沙漠、黄土高原、草原森林、世界上距城市最近的冰川雪山,而且有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如武都万象洞;丹霞地貌,如永靖黄河三峡、景泰石林、兰州天斧沙宫;雅丹地貌,如敦煌的魔鬼城,以及甘肃南部数以百计的绿色峡谷群。多种地貌类型使甘肃的山水风光旅游产品具有了选择的多样性。

承德市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分析解析

本科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承德市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 姓名: 学号: 院(系、部):地理系 专业: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 班级:2010级1班 指导教师:杨印书 完成时间: 2014 年 4 月

承德市是河北省主要的旅游城市之一。2009年承德市提出“创建国际旅游城市”的目标,力争到2020年将承德市打造成具有国际影响力、吸引力、聚集力和知名度的旅游城市。这个决策与时俱进,与国际接轨,考虑到承德市发展的实际,有利于宣传承德市,提高承德市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因此,如何发挥历史文化优势,深层次开发利用旅游资源,促进承德市经济发展,需要深入研究探讨。本文概括了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概念和程序,论述了旅游资源开发的类型和影响因素。并通过资料收集法、文献法和实地调查法等方法集中探讨了承德市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和影响因素,综合分析找出问题,探究原因,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以促进承德市旅游健康有序的发展。 关键词:承德市;旅游资源;影响因素

Chengde City, Hebei Province, is one of the main tourist cities. Chengde City in 2009 that "create an international tourist city," the goal, and strive to 2020, playing in Chengde city with international influence, attraction, gathering strength and visibility of the tourist city. This decision times, with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actual development of Chengde, Chengde City in favor of propaganda, raise Chengde City's international influence and competitiveness. So, how to play th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advantages, in-depth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tourism resources and promote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Chengde city, need further study to explore. This paper outlines the concepts and procedures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tourism resources, discusses the types and factors influencing development of tourism resources. And through data collection, literature and field surveys and other methods focused on the status and influence factors Chengde tourism resources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to identify problems, explore the reasons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and recommendations to promote health tourism Chengde City orderly development. Keywords: Chengde City; tourism resource; influence factor

人文旅游资源的特点与分类

第七讲人文旅游资源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人文旅游资源的基本类别和内涵 [教学重点] 人文旅游资源的类别与内涵 [教学难点] 人文旅游资源的内涵、旅游价值如何通过旅游开发外显 [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对比分析 复习前面讲述的旅游资源的概念、特点、分类 旅游资源是客观存在的、能够吸引人们产生旅游动机并进行旅游活动的各种因素的总和。 旅游资源的特点:整体性、地域性、可创性、易损性 根据基本成因和属性划分,可分为自然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 自然旅游资源:是天然赋予的、具有美学、科学意义的自然遗产。 一、人文旅游资源概念 1、概念:所谓人文旅游资源是指人类历史长河中遗留的精神与物质财富中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并能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 二、人文旅游资源的特点 人文旅游资源是人为有意识活动的产物,是人类历史文化的结晶,具有人为性、时代性、地域性、民族性等的特点。 1、人为性 人文旅游资源是人类发展过程中为适应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需要人为建造的,不是自然形成的,是人类社会科技、生产方式、文学艺术等的结晶和体现,是人类发展史的载体,是研究人类发展史的主要资料。 2、时代性 人文旅游资源是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因此,人文旅游资源的产生与它的时代有关,体现了当时的科学水平、生产能力、审美标准和道德风范。不同历史时期的人文资源的性质、风格和建筑方式是不同的,具有鲜明的社会时代性。 3、民族性 人文旅游资源带有鲜明的民族特特征,不同民族地区的人文旅游资源也有很大区别。在长期的发展演变中,各民族都形成有各自的历史文化特色和社会风俗习惯,从物质文化到精

山东省枣庄市旅游业发展情况考察报告

山东省枣庄市旅游业发展情况考察报告 ——赴枣庄旅游发展考察组 近年来,山东省枣庄市把旅游业作为城市转型和实现经济结构调整的突破口,在竞争激烈的旅游市场中异军突起,成功实现了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率先崛起,成为山东乃至全国旅游业发展的新亮点,“枣庄实践”模式也成为各地竞相借鉴的新热点。2011年8月4日至5日,市政府朱福林副市长、李国辉市长助理带队,由市规划局、国土局、旅游局、文物局以及各县(市、区)旅游局负责人组成市政府考察团对枣庄市旅游业的发展情况进行了学习考察。考察团通过实地考察、听取介绍、交流座谈等形式,对枣庄旅游发展的理念认识、工作举措、工作成效等进行了深入细致的了解,现将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枣庄市旅游业发展的基本情况和具体做法 枣庄市位于山东省南部,现辖市中、薛城、山亭、峄城、台儿庄五区和滕州一市,总面积4550平方公里,人口约380万。枣庄市旅游资源较为丰富,目前已开发的各类景区景点25处,其中国家4A级景区8处,国家级工农业旅游示范点6处。其中,以台儿庄运河古城(国内规模最大的运河古城)、微山湖红河湿地(国内最大的湖泊类湿地)、熊耳山国家地质公园(国内最长的地震大裂谷)、抱犊崮国家森林公园、冠世榴园(世界最大的石榴园)最具旅游吸引力。 从2006年起,枣庄市把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作为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重点战役,作为就业富民的根本途径,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举措,着力把文化旅游培育成服务业跨越式发展的先行产业、城市转型的战略产业、科学发展的支柱产业,努力实现由“卖资源”向“卖文化”的转变,成功探索出一条“政府培育市场、市场拉动消费、消费带动投资、投资助推转型”的旅游发展新路,在全国创造了“枣庄实践”模式。2008年,创建成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2010年接待国内外游客1409万人次,同比增长36%,旅游综合收入83 亿元,同比增长41%。其具体做法主要包括: (一)创新机制、高调定位,支撑旅游业强势发展 作为资源枯竭型城市,枣庄市在城市转型发展中,确立了“发展煤化工、文化旅游、城市建设”三大战役,高度重视旅游业在拉动内需、结构调整、就业富民方面的作用,把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作为城市发展的核心战略来定位,把旅游业放在促进服务业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的高度来把握,放在推进全市转方式调结构的全局中来谋划,把全社会的力量凝聚到旅游产业的先行建设发展上来。为此,枣庄市在旅游发展体制机制创新上,率先在全国成立了“旅游和服务业发展委员会”,进入政府行政序列,“旅服委”成为市政府三大综合部门,职责也由单一的旅游行业管理扩展到负责全市服务业发展的综合协调,统筹推动包括旅游业在内的现代服务业的全面协调发展。 在理顺旅游和服务业发展体制的同时,枣庄市还积极培育壮大市场主体,推进发展机制改革创新。通过推进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由有实力的大企业、大景区接管国有景区的管理。抱犊崮、熊耳山两大景区实施整合,整体移交给华邦集团公司;冠世榴园移交给福兴集团,仙坛山温泉小镇移交给中祥集团。组建成立了台儿庄古城投资有限公司、微山湖湿地集团等

【奇创文章】从“古镇”到“漫乡”——浅析创建“南浔古镇度假区”的创新与探索

从“古镇”到“漫乡” ——浅析创建“南浔古镇度假区”的创新与探索 从南浔古镇景区到旅游度假区,南浔要突破的不止是“古镇”。 近年来,旅游度假区通过把众多的项目设施组成一个完整的“空间+景观”系统,形成具有休闲度假功能和完善的旅游设施的综合性旅游度假基地,越来越成为旅游业发展的“新宠”。长三角常规的旅游度假区核心依托一般为“森林、山谷和湖泊”,而从乌镇确定“1个大乌镇带动16个小乌镇”全域旅游战略,到周庄打造“田园东方”旅游综合体,标志着以古镇为核心依托的度假旅游已拉开序幕,古镇再也不仅仅是旅行团中串线的一个点,而成为游客的休闲度假目的地。 南浔古镇作为江南六大名镇之一,不仅是全国文保单位、国家历史文化名镇、国家5A级旅游景区,同时也是大运河世界遗产唯一的古镇型遗产点。随着沪苏湖城际铁路建设及南浔高铁站的划定,上海到南浔只需半小时。2015年底,南浔古镇提出创建首个以古镇为核心资源的省级旅游度假区。那么,在长三角度假市场竞争日趋白恶化的情况下,南浔古镇度假区如何突破和创新?奇创团队通过研究南浔古镇度假区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综合考量市场影响力,资源存赋等情况,提出南浔古镇旅游度假区创新提升的突围策略。 南浔古镇度假区发展,主要存在以下三大问题: 1、南浔古镇景区的影响力与收益较低,古镇度假吸引力“存量不足”。 在“古镇”扎堆的长三角区域,南浔古镇的影响力、游客量、旅游收益以及吸引投资的能力等,与周边同为5A级旅游景区的乌镇、周庄等古镇景区相比,仍有较大差距。2015年,乌镇景区游客接待量超过800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超4亿元,而南浔古镇景区游客接待量500万,仅实现营业收入6059 万元,游客量和旅游收益均低于乌镇景区。 2、对标审视,南浔古镇在度假业态和产品丰富度上,存在较大短板。 版权声明:该报告知识产权归奇创旅游规划咨询机构所有,未经允许,不得擅自篡改、挪用、从事盈利性宣传活动,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