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病原检测分析[论文]
微生物检测论文
微生物实训论文张志新(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 10生物技术 20100005032)实训题目游泳池水质微生物指标检测与评价摘要由于学校的游泳池经常开放,学生也开了泳课,所以游泳池水质的好坏直接会影响到游泳者的身体安全。
因此我们对游泳池中的水进行了采样,稀释,对水中的微生物进行了培养,观察。
看是否有对人体有害的微生物。
关键词游泳池水质微生物前言微生物广泛分布于大自然界中,绝大多数微生物对人类和动植物是有益的,有些甚至是必须的:但另一方面,微生物也是造成环境污染、水源变质的主要原因,甚至会引起接触者或饮用者患病。
水体是微生物生存的重要场所。
无论是天然水体还是人工水体,水中溶解或悬浮着多种无机或有机物质,能供给微生物营养而使其生长繁殖,所以在各种水体中都有大量的与其环境相适应的各种微生物生存。
游泳池水与人的皮肤、头部等直接接触,水质的好坏将直接影响游泳者的健康。
游泳池水质达不到标准会传播流行性角膜炎、中耳炎、痢疾、伤寒等疾病。
所以我们必须加强对游泳池水质的管理与检测。
目前,世界各地对游泳池的水质标准都有严格的规定,我国目前已制定颁发了《游泳场所卫生标准》和《游泳池给水排水设备规范》两个技术法规。
一实验方案国标规定:游泳池中细菌总数≤1000个/L,大肠杆菌≤18个/L游泳池水质的检测选用“平板菌落计数”方法进行水中细菌总数的测定,通过制备培养基进行取样培养,测出水体中大肠杆菌及其他菌落总数,进而对水体质量进行评价。
二试验方法2.1 实验材料2.1.1 实验器材2.1.1.1 三角瓶。
2.1.1.2 量筒。
2.1.1.3 pH计或精密pH试纸.2.1.1.4 高压消毒锅.2.1.1.5 试管。
2.1.1.6 灭菌平皿:直径9 cm .2.1.1.7 灭菌刻度吸管:10mL、2mL、1mL .2.1.1.8 酒精灯。
2.1.1.9 恒沮培养箱。
2.1.1.10显微镜2.1.2培养基和试剂2.1.2.1 营养琼脂培养基见GB/T18204.1一2000中第4章。
微生物检查方法验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论文
微生物检查方法验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摘要】微生物检查是药品或食品安全性基本组成部分之一,而对微生物检查方法的验证是一项极其冗繁、复杂的工作,也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工作之一。
本文结合日常工作的实际,对微生物检查方法的验证过程以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并提出相关的建议,以期能够对微生物检查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提高药品或食品中的微生物检出率,保证人民的食品药品安全和品质。
【关键词】微生物检查;方法验证;影响因素所谓的药品是能够对人类疾病起到预防、诊断以及治疗功能的物质,其能够对人类的生理功能进行调节,以使人类恢复正常的生理机能,但是药品都具有一定的适应症和相关功能以及用料、用法。
药品具有对人类各种疾病的治疗效能,是患者解除病痛和康复的重要保证,因此药品的安全性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而作为药品检查中的重要项目微生物检查自然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
微生物对药品造成的污染,主要是指微生物体以及微生物的代谢产物便可能会对患者的机体带来感染、过敏甚至中毒等病症,给患者生命带来威胁。
微生物检查是保证药品质量的重要指标,现对微生物检查方法验证以及影响因素分析的内容概括如下:1 微生物检查方法验证的难题1.1 微生物的不稳定状态微生物一种只有在适宜环境条件下才进行生长繁殖等生命活动,而当环境不适宜则会进行一定程度的休眠,因此,不同环境和时间下的检测极可能会显示不同的检查结果[1]。
尤其对一些混于抑菌药品中的微生物,仅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抑菌药品的抑制而未被杀死,当随药品进入人体后,条件若适宜就可重新生长繁殖,从未对患者造成一定的危害。
而有些抑菌药物还会对待检测菌种的检查带来一定的影响,使实验条件下漏检的实例发生,最终进入患者体内,危害患者的生命健康。
1.2 微生物的不确定性微生物对药品的污染是一种不确定事件,造成污染的程序多种多样,包括制药环境、设备、运输、包装等多个环节,无法预测药品的污染路径和来源,同时由于药品的数量基数大,而多采取抽样式检查,对于微生物污染这个随机变量而言增加了检测难度。
儿童细菌性腹泻的病原微生物检验分析 彭瑛
儿童细菌性腹泻的病原微生物检验分析彭瑛【摘要】目的:分析并探讨儿童细菌性腹泻的病原微生物检验结果,为临床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7年6月间我中心收检的50份临床确诊的儿童细菌性腹泻患儿粪便作为标本,对所有粪便标本进行病原微生物检验,并采用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对病原菌分离与鉴定结果及药敏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50份儿童细菌性腹泻患儿粪便标本中共检出病原菌株36株,检出率为72.00%,主要为志贺菌、弧菌属、气单胞菌、致病性大肠杆菌,其中以志贺菌属居多,共检出19株,占比52.78%,其次为弧菌属 11株(30.56%),气单胞菌4株(11.11%)、致病性大肠杆菌2株(5.56%)。
药敏试验结果显示,以上4种病原菌志对头孢哌酮、氨苄西林、头孢噻肟、阿莫西林、头孢三嗪等五种常用抗菌药物均具有一定的耐药性。
结论:志贺菌、弧菌属等是引起儿童发生细菌性腹泻的主要病原菌,其对临床多种常用抗菌药物均具有较强的耐药性,临床应予以关注和预防,为了提高疗效,治疗时应依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关键词】儿童细菌性腹泻;原微生物;检验[Abstract] objective:to analyze and explore the pathogenic microorganism test results of children with bacterial diarrhea,and provide reference for clinical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Selection methods:July 2016 to June 2017,the center accept check 50 clinical diagnosis of children with children's bacterial diarrhea feces as specimens,for all the fecal specimens of pathogenic microorganism inspection,and K - B paper diffusion method is adopted to improve the drug sensitive test,the result of the pathogen isol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and drug susceptibility test results for statistical analysis. Results:50 children with children's bacterial diarrhea stool specimen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check out 36 strains of pathogenic bacteria strains,detection rate of 72.00%,mainly shigella,vibrio genera,gas,pathogenic bacterium escherichia coli,of which the majority with shigella genera,19 strains were detected,accounted for 52.78%,followed by vibrio genera and 11 strains(30.56%),gas 4 bacterium strains(11.11%),2 strains of pathogenic escherichia coli(5.56%). Drug sensitive test,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the above four kinds of pathogenic bacteria of cefoperazone,ampicillin,cefotaxime,amoxicillin,cephalosporins triazine wait five commonly used antimicrobial agents all have certain resistance. Conclusion:shigella,vibrio genus is the main pathogenic bacteria in children with bacterial diarrhea,its clinical various commonly used antimicrobial agents has strong resistance,attention must be paid to the clinical and prevention,in order to improve the curative effect,treatment should be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drug sensitive test,a reasonable choice of antimicrobial agents.[Keywords] child bacterial diarrhea;Primitive microorganisms;inspection儿童细菌性腹泻是导致小儿出现腹泻最为常见的原因之一,患儿多表现为明显的排便次数增加以及大便性状的异常,其常见病因多为细菌感染所致,且致病菌以志贺菌、沙门菌、弧菌属以及致泻性大肠杆菌最为常见[1]。
婴幼儿腹泻病原微生物检验结果的分析
婴幼儿腹泻病原微生物检验结果的分析【摘要】目的:探究婴幼儿腹泻诊断及治疗应用中采取微生物检验对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的影响。
(目的的这段话是否需要写上治疗有效率、干预满意度;看需求,加不加问题不大)方法:参与本次研究的对象为腹泻患儿,均在2019年2月-2020年2月期间收入本院,共50例。
将其进行随机分组,即为干预A组及干预B组,其中干预B组采取常规药物治疗,干预A组采取微生物检验,每组各25例。
对两组治疗有效率、检验质量以及干预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由研究结果方面上可见,干预A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干预B组(P<0.05)。
干预A组干预满意度凸显高于干预B组(P<0.05)。
干预A组检验质量凸显高于干预B组(P<0.05)。
结论:在婴幼儿腹泻诊断及治疗中及时采取微生物检验,能够明确患儿感染的病原菌,能够明确临床诊断和正确治疗,有助于提升患儿腹泻的治疗有效率,提高临床检验质量,从而对其干预满意度予以提升。
由此可以见得,此种方法可在临床上予以推广。
【关键词】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腹泻患儿;治疗有效率;干预满意度腹泻属于临床上常见的疾病,在婴幼儿中多发生,导致此病产生的病原微生物多为细菌、病毒以及真菌等。
近年来,感染疾病呈逐年增加趋势,相关研究指出,腹泻采取微生物检验,可对患儿的临床诊断或协助诊断以及治疗起到重要的作用,提升治疗效果和提升微生物检验控制质量[1]。
为此,参与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为腹泻患儿,均在2019年2月-2020年2月期间收入本院,共50例。
探究婴幼儿腹泻诊断及治疗应用中采取微生物检验对质量控制的影响。
研究结果详见下文。
1 资料与方法1.1基础资料参与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为腹泻患儿,均在2019年2月-2020年2月期间收入本院,共50例。
将其进行随机分组,即为干预A组及干预B组,其中干预B组不采取微生物检验,干预A组采取微生物检验,每组各25例。
上述两组研究对象男女占比为11:14于12:13;年龄在(干预A组:2-8岁,平均5.21±0.32岁)与(干预A组:2-10岁,平均5.42±0.45岁)。
病原微生物检测技术及其医疗应用案例分析
病原微生物检测技术及其医疗应用案例分析摘要:随着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病原微生物检测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
本文旨在分析病原微生物检测技术的原理与方法,并通过具体案例分析,探讨其在医疗实践中的应用。
1. 引言病原微生物是引起各种传染性疾病的主要因素之一,对人类健康和公共卫生造成严重威胁。
传统的病原微生物检测方法通常需要培养和鉴定,时间长、操作复杂、结果待定性高。
而现代病原微生物检测技术的发展为病原微生物的快速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有力的手段。
2. 病原微生物检测技术原理与方法病原微生物检测技术主要包括传统方法和现代分子生物学方法两大类。
传统方法包括培养法、显微镜法、免疫学方法等,主要依赖于对特定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进行判断。
而现代分子生物学方法则利用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等技术,通过检测特定DNA或RNA序列来确定病原微生物的存在与类型。
3. 病原微生物检测技术在医疗实践中的应用案例3.1 新型冠状病毒的检测与诊断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的爆发引起了全球范围内的关注。
疫情发生之初,传统的病原微生物检测方法难以满足快速诊断需求,而基于PCR技术的核酸检测方法成为主要手段。
通过提取病患样品中的RNA,使用特定的引物和酶进行反应,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病原体的存在。
3.2 普通感冒病毒的检测与鉴定普通感冒是常见的呼吸道感染疾病,有多种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参与。
传统的感冒病原微生物检测方法需要进行病毒培养和鉴定,耗时长且操作复杂。
而基于PCR技术的多重扩增方法可以同时检测多种感冒病原体,大大提高了检测的效率和准确性。
3.3 病原微生物感染监测与控制在医疗机构和养老院等场所,病原微生物感染的监测和控制非常重要。
传统的检测方法难以满足实时监测的需求,而流式细胞术和荧光原位杂交技术的应用可以检测特定微生物的数量和活性,有助于采取及时有效的控制措施。
4. 病原微生物检测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病原微生物检测技术也在不断改进和创新。
病原生物学实验设计论文
病原生物学实验设计论文论文题目:(尿路感染的病原生物学试验)研究内容摘要(200字以内)目的:根据此病人的症状对其清洁尿进行细菌学检查、鉴定和药敏试验,确定病原菌的种类。
方法:实验室检查,一般细菌学检查,通常采用一般的细菌分离培养,假菌丝酵母菌培养和L 型培养等。
药敏试验,通常采用制片扩散法,出现反应后读出结果。
结果:(1)尿液中一般细菌及假丝酵母菌培养菌落计数>105CFU/ml提示可能为泌尿系统感染。
(2)细菌及假丝酵母菌培养菌落计数104~105/ml时,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分析是否为泌尿系统感染。
结论:通过以上实验过程,基本可确定该致病菌的种类等。
从而对此病症及其治疗方法做准确判断。
关键词(3-5个):尿路感染病原菌分离鉴定药敏试验一、选题的目的和意义(主要说明:进行研究的必要性、预期达到的目的、实际应用价值和学术意义)(600字以内)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自己的健康问题,在这其中,尿路感染和尿道炎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尿路感染是由细菌、真菌(极少数可由原虫、病毒)直接侵袭所引起。
这种病虽然并不是很严重,但是若不够重视的话会引起很严重的后果。
比如女性尿道炎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引起不孕。
同时,尿路感染还会引起很多严重的并发症:如肾乳头坏死,肾周围炎和肾周围脓肿,感染性肾结石,革兰氏阴性杆菌败血症等,这些并发症往往比原症状引起更严重的后果,一次不得不引起人们的重视。
我们从病原学的角度来进行研究,对其清洁中段尿进行细菌学检查、鉴定及药敏试验,预期检查出该患者疾病的致病菌的种类及其致病性和药敏反应。
临床上的尿路感染和尿道炎的诱发因素有很多,由于泌尿、生殖系统在解剖、生理方面的特点,使致病菌在正常情况下不易停留、繁殖,故不易引起感染。
但是,一旦泌尿、生殖系统发生病理改变,感染的防御功能被破坏,致病菌乘虚而人,从而诱发感染。
诱发感染的因素主要有四方面:梗阻因素,机体抗病能力减弱,医源性因素,女性尿道特点。
微生物感染的病原学检查法
微生物感染的病原学检查法文/ 张力平微生物感染的病原学检查可查明标本中的病原微生物并对其进行种属鉴定,必要时进行药物敏感试验和毒力检查等,从而协助医生对感染性疾病进行病因学诊断、指导合理用药或观察治疗效果。
微生物感染的病原学实验室诊断方法大致包括:①光学显微镜对标本或组织中的病原体的形态学检查;②病原体的分离培养和鉴定;③用免疫学技术对病原体抗原或相应抗体的检测;④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病原体特异性基因的检测。
标本的采集与送检微生物学检查的第一步,方法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病原体的检出率,因此应注意下述原则:1.采集标本时应无菌操作,尽量避免污染;盛放标本的容器和培养基应预先进行无菌处理并贴好标签。
2.应选择感染部位或病变明显的部位采集标本,避免周围组织、器官或分泌物中的杂菌污染。
例如感染性伤口,应从其深部而不是从表面采集标本;若采集龈沟液检查口腔厌氧菌,应将无菌滤纸条深入龈沟中,停留数秒后取出;怀疑细菌性痢疾时,应采集有粘液或脓血的粪便;采集病毒的标本应尽量含有感染的细胞。
3.根据病原体在感染性疾病的不同时期的体内分布和排出部位选择在最佳时间采集适宜标本。
例如,可疑伤寒的病人,在病程的1~2周内取血液,2~3周时则取粪便或尿液送检;怀疑流行性脑膜炎的病人,应选取脑脊液、血液或皮肤上的出血淤斑进行检测;如果进行病毒培养或其抗原检测,一般应取急性期标本,标本采集越早,病毒的阳性检出率越高。
4.对于怀疑细菌感染的标本,尽量在抗生素使用前采集,特别是对抗生素敏感的病原体,如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脑膜炎奈瑟菌。
病毒对抗生素不敏感,故无此限制。
而且用于病毒分离培养的标本应加入抗生素,以避免在病毒培养过程中的细菌污染。
5.检查病原体的特异性抗体IgG时,应采集急性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只有当恢复期血清抗体效价比急性期的效价明显升高达4倍或以上时,方有诊断价值。
检测血清特异性抗体的标本应保存在-20℃。
6.标本采集后应及时送检。
病原微生物风险评估论文【最新版】
病原微生物风险评估论文1对象与方法1.1对象下城区疾控中心的32个病原微生物检测项目。
1.2方法1.2.1评估内容根据《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19489-2008)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和世界卫生组织等权威机构发布的指南,对病原微生物危害程度分类、特性、来源、传染性、传播途径、易感性、潜伏期、剂量-效应关系、致病性、在环境中的稳定性、流行病学特征,预防措施和治疗措施,实验室设施和设备,人员、实验方法、危险材料、实验器材、废弃物处理和突发事件应急控制等要素进行风险评估。
1.2.2评估过程微生物检测人员收集病原微生物背景资料和信息,进行风险评估,确定风险控制措施,并编制风险评估报告。
中心生物安全委员会对风险评估报进行校核,并组织专家评审。
1.2.3风险评估方法从采样到分离、检测、鉴定等整个实验过程和实验活动中每个环节可能产生的风险进行一一识别,针对存在的风险,逐项进行分析、评估,并提出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包括必须使用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等经过确认的方法进行检测,病原微生物感染性材料操作必须在生物安全柜内进行,采样检测时必须正确穿戴个人防护用品,检测人员必须具备专业背景知识和满足生物安全培训要求,生物安全设备和检测设备的正确使用、检定、校准及维护,菌(毒)株使用、保存、销毁及运输的规范,不同废弃物具体分类处理要求等。
1.2.4风险评估报告模式以病原微生物概述、病原微生物检测相关实验活动风险识别及风险评估、人员风险识别及风险评估、其他风险识别及风险评估、控制风险的措施以及评估结论为主线,编写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风险评估报告。
评估结论主要明确所涉及病原微生物的危害等级、需要的实验室防护等级以及个体防护等级等,并对整个实验活动过程中的风险,如人员、设施设备、实验方法、防护措施及自然灾害等方面是否能确保实验活动正常安全地完成进行简要总结。
1.2.5专家评审组织浙江省熟悉相关病原微生物特征、实验设施设备、操作规程及个体防护设备的不同领域专家,对风险评估报告进行评审,并不断修订完善。
微生物检测论文
课程名称:《微生物检测技术》论文题目:罐头食品的商业无菌检测班级:10生物技术姓名:苏欣学号:201040700145罐头食品的商业无菌检测摘要:罐头食品经过适度的热杀菌以后,不含有致病的微生物,也不含有在通常温度下能在其中繁殖的非致病性微生物,这种状态称作商业无菌。
对罐头食品的密封包装以及商业无菌的检测是十分必要的且有利的食品检测技术。
罐头食品根据pH的不同可分为两种类型:低酸性罐头和酸性罐头。
除酒精饮料以外,凡杀菌后平均pH大于416,水活性大于0185的罐头称为低酸性罐头。
原本是低酸性的水果、蔬菜或蔬菜制品,为加热灭菌的需要而加酸降低pH的,属于酸化的低酸性罐头食品;杀菌后平衡pH等于或小于416的罐头食品, pH小于417的番茄、菠萝、梨以及由其制成的汁,以及pH小于419的无花果都属于酸性食品。
在实际检测过程中常常采取不同性质的培养基以利于检出特定的污染菌[1]。
依据微生物的生长环境不同,分离出来的污染菌也不尽相同。
通常所见的低酸罐头的污染菌主要有嗜热性需氧芽孢菌、嗜热性厌氧芽孢菌、嗜温性需氧芽孢菌、嗜温性厌氧芽孢菌、非芽孢细菌、酵母及霉菌等等。
酸性罐头中常见的污染菌有产芽孢细菌、不产芽孢的细菌、抗热性霉菌及酵母等。
其中产芽孢细菌以凝结芽孢杆菌、丁酸厌氧菌为主,不产芽孢的细菌主要为乳酸菌。
这些微生物都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罐头制品腐败变质[2]。
由于不同罐头制品营养环境各不相同,其污染菌也不尽相同,所以目前国内外对各种罐头食品微生物指标没有公开的具体的检测标准,在防止罐头食品污染问题上存在很大漏洞。
[3]1.术语1.1 罐头食品的商业无菌 commercial sterilization of canned food罐头食品经过适度的热杀菌以后,不含有致病的微生物,也不含有在通常温度下能在其中繁殖的非致病性微生物,这种状态称作商业无菌。
1.2 密封 hermatical seal是指食品容器经密闭后能阻止微生物进入的状态。
医院微生物检测报告分析-微生物论文-生物学论文
医院微生物检测报告分析-微生物论文-生物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已成为医院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以环境微生物检测资料为依据,可推动预防、控制医院感染。
我院微生物检验科于2011-01-2013-12不定期检测医院各科室诸多标本共1 036份,通过将已检测的微生物学资料公布,教育全院工作人员提高医院感染意识,积极发现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为解决医院感染问题提供依据[1].现将本次微生物检测报告总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1 采样对象1.1.1 空气微生物检测选取2011-01-2013-12临床收集的各科室空气标本共476份进行分析,选取科室涵括所有临床科室、辅助科室、手术室以及药房等处[2].1.1.2 物体表面微生物检测选取2011-01-2013-12临床随机收集的科室物体的表面微生物标本共992份进行分析,纳入收集范围的物体包括鼠标、电脑键盘、氧气袋、复苏气囊、听诊器等。
1.1.3 医务人员手微生物检测选取2011-01-2013-12临床随机收集的医务人员手微生物标本共562份进行分析。
1.1.4 水源微生物检测选取2011-01-2013-12收集的水标本共254份进行分析,所选取的水标本包括科室饮水机、沐浴间自来水、手术室自来水等。
1.2 采样方法参照卫生部现行《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及《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中相关采样方法进行。
其中,空气样本采用沉降法采样,常用物品及手采用棉签擦拭采样,无菌培养基培养,水标本采集按《公共场所卫生标准检验方法》(GB/T18024.-2000)进行操作。
1.3 细菌鉴定细菌经纯化后采用细菌鉴定仪鉴定菌种。
1.4 判断标准按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和《消毒管理方法》中相关环境空气、物表、医务人员手及水源的细菌菌落总数卫生标准,分别判断合格和不合格,凡检出有致病意义的病原菌均作不合格统计。
2 统计分析记录本次微生物检测得到的数据,采用Excel2007工作表建立数据库,运用SPSS 20.0统计软件对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对检测的RLU值的对数值与CFU的对数值进行相关性分析及线性回归分析。
病原微生物快速检测技术及其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论文素材
病原微生物快速检测技术及其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论文素材病原微生物快速检测技术及其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引言:近年来,病原微生物感染的发病率逐渐增加,给临床诊断和治疗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快速准确地检测和鉴定病原微生物对于疾病防控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本论文将探讨病原微生物快速检测技术的发展,以及其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一、病原微生物快速检测技术的发展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进步,病原微生物的快速检测技术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病原微生物快速检测技术。
1. PCR技术PCR技术(聚合酶链反应)是一种将特定DNA序列扩增的方法。
通过PCR技术,可以在短时间内从少量的病原体DNA片段中扩增出足够数量的目标序列,从而快速鉴定病原微生物的存在与种类。
2. 质谱技术质谱技术是一种通过分析样品中的分子质量,来确定病原体的种类和同位素分布的方法。
质谱技术可以快速鉴定病原微生物的种类,并且可以在同一平台上进行多种病原体的检测。
3. 免疫学方法免疫学方法通过检测血清中的特定抗体或抗原来快速鉴定病原微生物的存在与种类。
这种方法通常用于检测病原微生物感染后产生的特异性免疫应答,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二、病原微生物快速检测技术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病原微生物快速检测技术在临床诊断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几个典型的应用案例。
1. 实时监测疫情利用病原微生物快速检测技术,可以实时监测疫情的发展和传播。
通过迅速鉴定病原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可以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有效遏制疾病的传播。
2. 快速诊断疾病快速检测病原微生物可以帮助医生迅速明确致病原因,从而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
例如,在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中,通过快速检测确定病原微生物的种类和药物敏感性,可帮助医生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提高治疗效果。
3. 监测治疗效果通过定期监测患者体内病原微生物的数量和变化,可以评估治疗效果,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这对于治疗顽固性感染和控制疫情的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中的病原微生物监测与分析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中的病原微生物监测与分析医院感染是指患者在或者由医院产生的细菌、真菌、病毒等微生物的感染。
在医院环境中,由于患者的免疫力普遍较弱,且人员密集、设备复杂,病原微生物易于在医院内传播、繁殖,造成不同程度的感染。
因此,建立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并进行病原微生物监测与分析,对于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一、病原微生物监测的意义及目的病原微生物监测是指对医院内各种来源的样本进行采集、检测,以确定存在的病原微生物的种类、数量和感染风险。
通过病原微生物监测,可以及早发现感染源,掌握感染风险,制定有效的预防和控制策略。
其主要目的包括:1. 确认病原微生物的类型:通过对患者、环境、医护人员等样本的监测,可以明确不同病原微生物的种类,例如细菌、真菌、病毒等,以确定感染源和传播途径。
2. 评估感染风险:通过监测病原微生物的数量和分布情况,可以评估患者、环境和医护人员的感染风险,及时采取预防和控制措施,减少感染的发生。
3. 监测感染病例:通过对已知感染病例的病原微生物监测,可以了解感染情况的流行趋势,并对相关疾病进行预警和防控。
二、病原微生物监测的方法及步骤1. 采样方法:根据监测目的和对象的不同,可以选择适合的采样方法。
对于患者,可采集血液、尿液、呼吸道分泌物、创面分泌物等样本;对于环境,可采集空气、水、物品表面等样本;对于医护人员,可采集鼻咽部、手部等样本。
采样时应注意消毒防护,避免交叉感染。
2. 检测方法:根据所需监测的病原微生物类型,选择相应的检测方法。
常见的检测方法包括细菌培养、真菌培养、病毒核酸检测等。
同时,还可以通过红外线成像、PCR技术、流式细胞术等高新技术手段进行监测。
3. 数据分析与报告:对监测所得的数据进行分析,包括统计病原微生物的种类、数量和分布情况,并制作报告。
报告应包括监测结果、感染风险评估、预防和控制措施建议等内容。
三、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的建立与优化1. 制度建立:医院应根据国家和地方相关法规法规要求,制定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明确责任部门和人员,规范感染管理流程和要求。
有关食品微生物检测论文范文
有关食品微生物检测论文范文为了更好的提高微生物食品的安全性,对微生物的检验技术的发展就变得十分的重要。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食品微生物论文,供大家参考。
食品微生物论文篇一:《简述食品微生物实验教学的思考》【论文关键词】:食品微生物实验教学实验开放管理【论文摘要】:食品微生物实验教学中,本文从精心选择实验内容,有效组织管理实验教学,引进综合考评机制并加强开放管理实验室方面进行思考和总结,以期确保实验课安全、有序、成功的完成,达到教学目的。
实验教学是高等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
通过实验课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巩固已学到的理论知识,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活跃思维、提高创新能力起着积极的作用。
食品微生物学是食品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课,是普通微生物学的延伸。
食品微生物学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它要求学生在系统学习基础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掌握食品微生物学检测技术、分离纯化技术、鉴定技术、发酵食品的制备技术、食品加工与保鲜技术以及现代分子微生物学实验方法等。
通过食品微生物实验教学培养出不仅具有丰富理论知识,而且能掌握现代生物技术并熟练操作的高技能人才。
如何加强食品微生物实践教学的组织指导,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实验教学效果一直是我们关注和探索的问题。
下面简单谈一下我们在食品微生物实验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解决的方法和对一些问题的思考。
1 精心选择实验内容,调动学习积极性随着食品工业和微生物检测技术的迅速发展,食品微生物学及其实验课的内容也不断扩展,而实验课既受理论课内容进度的限制,又受课时及实验室等客观条件的限制。
要在有限的课时内,系统、科学地完成食品微生物所有的实验项目是绝对不可能的,这就要求我们实验教师在掌握微生物学教学大纲的前提下,结合现代科技的发展和食品微生物的研究动态,精心设计实验课教学体系,合理选择实验项目。
选择实验内容,我们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
现代病原微生物检验技术发展状况论文
浅议现代病原微生物检验技术的发展状况【中图分类号】r44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9-0502-01【摘要】:一直以来,人类与病原微生物之间的斗争从未间断过。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检测病原微生物的技术也在不断提高,这大大降低了其对人畜的危害。
本文主要讲述了现代病原微生物检验技术的发展状况。
其中以pcr和dna芯片技术为代表的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大大提高了病原微生物检验技术。
【关键词】:病原微生物;检验技术;分子生物学人类进入21世纪,虽然医疗事业已经发展到了历史最高点,但是感染性疾病仍然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疾患,其中造成人类感染的病原微生物种类纷繁复杂,范围覆盖面更广,而且耐药性越来越强,其中还有一些传统的病原微生物像结核分支杆菌等又出现死灰复燃的现象,同时还出现了许多新的病原体,如2003年底出现的sars病毒以及2004年又出现禽流感病毒。
这些病毒给病原微生物的检测带来巨大困难,严峻的现实要求病原微生物检验技术不断更新。
人类与病原微生物之间的斗争越来越激烈,本文所讲述的是现代的生物科学技术的发展现状。
一、传统微生物检验技术传统病原微生物的检查是以染色、培养和生化鉴定等为主,这些方法测试结果比较可靠,特别是微生物的分离培养,。
在当前形势下,该方法仍然是很多微生物病原体检测的”金标准”。
然而,细菌在生长繁殖时需要耗费不少的时间,这使得检测周期一直不能降低;与此同时,很多病原体的培养还会与营养需求、抗生素的使用以及病原体含量多少等因素相关。
然而由于时代的发展,这种技术已远远不能满足对各种病原微生物的诊断,特别是针对流行病学的研究。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特别是物理化学技术、分子生物技术、免疫学等的不断发展,新的微生物诊断技术和方法己广泛被应用。
二、物理化学技术物理化学技术主要是利用一些物理和化学反应来进行检测微生物,具体有色谱检测法和电阻抗法。
基于分子生物学的病原微生物检测技术
基于分子生物学的病原微生物检测技术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病原微生物检测技术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
基于分子生物学的病原微生物检测技术是一种快速、精准、敏感、特异性高的检测方法,已经广泛应用于许多领域,如医疗、环境、食品安全等。
本文将重点介绍基于分子生物学的病原微生物检测技术的原理、优势和局限性,并探讨其在未来的应用前景。
一、基于分子生物学的病原微生物检测技术原理基于分子生物学的病原微生物检测技术是指通过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病原微生物的方法。
为了检测某种微生物,首先需要对其特异的DNA序列进行检测。
具体方法包括:1. PCR技术PCR技术是一种将特定DNA片段扩增成大量复制的技术,通过特定引物选择性扩增目标DNA片段。
PCR技术广泛应用于各种病原微生物检测中,包括细菌、病毒、真菌等。
PCR技术可以快速、敏感地检测微生物,缩短了检测时间,提高了检测标准和鉴别能力。
此外,PCR技术还可以实现多重扩增和定量分析。
2. 荧光定量PCR技术(qPCR)qPCR技术是一种实时荧光PCR技术。
与传统PCR技术不同,qPCR反应中,荧光探针会与PCR产物相结合,荧光信号会与DNA的扩增成正比增加,这样可以实现实时监测反应过程中PCR 产品的数量。
qPCR技术可以快速、高效、准确地检测病原微生物DNA序列,并定量分析PCR产品数量,比PCR技术更加准确、灵敏。
3. 质谱技术质谱技术是一种利用物质的质量和电荷特性进行分析的技术。
质谱技术通过质量分析,结合生化分析技术,分析样品中的分子结构和组成成分,并对其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
质谱技术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病原微生物,同时可以检测多个病原微生物的存在。
二、基于分子生物学的病原微生物检测技术优势和传统的病原微生物检测方法相比,基于分子生物学的病原微生物检测技术具有以下几个优势:1. 快速性基于分子生物学的病原微生物检测技术可以在几个小时内提供检测结果,比传统检测方法快得多。
这对于疫情的防控和诊断有很大的帮助。
病原微生物的检测及诊断技术的进展
病原微生物的检测及诊断技术的进展病原微生物是引起人类大量传染病的主要原因,检测及诊断病原微生物是保障人类健康的主要手段之一。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生物学研究的深入,病原微生物的检测及诊断技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本文将从检测和诊断两个方面来探讨病原微生物的检测及诊断技术的进展。
一、病原微生物的检测技术的进展1.基因检测技术基因检测技术是经过不断改进和发展的一种新型病原检测技术。
这种技术通过在样本中检测特定DNA或RNA序列的存在来识别感染病原微生物的种类。
由于其高敏感度、高特异性、高速度、高准确度等优势,已经成为了现代病原微生物检测的主要手段之一。
目前,常用的基因检测技术包括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实时荧光PCR、逆转录PCR、DNA芯片等。
2.胶体金检测技术胶体金检测技术是一种无标记的免疫检测方法。
该方法利用胶体金团簇的形成来判断样品中是否存在病原微生物。
与传统免疫检测方法相比,其敏感度和特异性都更高,并且不需要特殊的设备和复杂的试剂盒。
该技术适用于诊断多种病原微生物感染,包括病毒、细菌、真菌等。
3.质谱分析技术质谱分析技术是一种新型的病原微生物检测技术。
该技术利用质谱仪来测定样品中的化学物质分子量和相对丰度,从而确定样品中是否存在病原微生物。
质谱分析技术在病原微生物检测中,具有速度快、准确度高等优势,并且可以同时检测多种病原微生物。
二、病原微生物的诊断技术的进展1.体外诊断技术体外诊断技术是一种常规的病原微生物诊断技术。
该技术主要包括血清学诊断、转录组分析、细胞培养技术等。
其中,血清学诊断是一种常见的体外诊断方法,其通过检测病原微生物的抗原或抗体水平,快速、便捷地诊断病原微生物感染。
2.体内诊断技术体内诊断技术是一种新型的病原微生物诊断技术。
该技术利用生物体内的检测方法,如脑脊液检测、血液检测等,对病原微生物感染进行诊断。
这种技术的优势在于其检测结果更加客观和真实,尤其适用于复杂或难以确定病原微生物的感染。
病原微生物检测及应对策略
病原微生物检测及应对策略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人口的快速增长,病原微生物所带来的威胁日益凸显。
病原微生物是导致传染病爆发和流行的主要原因,因此,及早发现和准确识别病原微生物对于防控传染病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病原微生物检测的技术和应对策略。
一、病原微生物检测技术1. 基因检测技术基因检测技术是最常用的病原微生物检测方法之一。
它利用PCR技术或DNA微芯片分析,可快速检测出微生物的DNA序列,从而准确诊断疾病。
该技术具有高灵敏度、高特异性和高速度的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2. 血清学检测技术血清学检测技术通过分析血液中的特定抗体反应,检测人体对某一特定病原微生物的免疫反应。
该方法对于疾病的早期筛查和流行病学调查具有重要意义,但其准确性和特异性相对较低,常需结合其他检测技术进行进一步验证。
3. 细菌培养和鉴定技术细菌培养和鉴定技术依赖于菌落特性、临床表现和生化试验等方法,对于诊断细菌感染具有重要作用。
该技术虽然操作相对简单,但是耗时长、结果不够准确,且无法适用于病毒等其他微生物的检测。
二、病原微生物应对策略1. 加强监测和预警建立完善的监测网络和预警系统,及时发现疫情的异常变化。
对于高传染性和潜伏期较长的疾病,应加强入境人员和物品的检疫与观察,有效防止疫情扩散。
2. 提高公众健康教育加强对公众的健康教育,提高人们对病原微生物防控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通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普及正确的卫生习惯和个人防护知识,降低感染风险。
3. 推动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加大对病原微生物的科学研究力度,加强国内外合作与信息共享。
通过技术创新,提高病原微生物的检测效率和准确性,以更好地应对传染病的威胁。
4. 加强医疗机构和实验室建设提升医疗机构和实验室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技术能力,确保能够快速准确地进行病原微生物检测。
建立规范的操作流程和质量管理制度,加强医疗废物的处理和消毒,以确保人员和环境的安全。
结语病原微生物检测及应对策略是有效防控传染病的重要环节。
病原微生物的检测与鉴定技术研究
病原微生物的检测与鉴定技术研究病原微生物是致病的微生物,能够引起人、动物或植物的疾病,给生命健康造成威胁。
因此,病原微生物的检测与鉴定技术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传统的病原微生物检测方法有缺点,如芽孢法需要长时间的培养时间,抗体诊断具有特异性差的问题。
传统的病原微生物检测方法有着明显的局限性,需要更加精准、高效的方法来进行检测。
近年来,一些新的方法和技术,如PCR、基因测序等,被应用于病原微生物的检测与鉴定。
这些方法大大提高了检测的准确度和速度,且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好等优点。
PCR技术是一种核酸扩增技术,通过特定的引物扩增病原微生物的DNA片段,快速检测病原微生物的存在。
因为PCR技术对数量级有着较高的敏感度,能够检测出数目较少的病原微生物,所以已经成为了一种常用的检测方法。
但是,PCR技术需要具备较高的实验技能和经验才能保证准确性。
基因测序技术通过测序病原微生物的全部基因组或个别基因,实现了对病原微生物鉴定的高度准确性。
基因测序技术的优点是可以同时检测多种病原微生物,但其缺点是技术手段较为复杂,且对仪器设备和实验条件要求较高。
另一种新型的技术是质谱技术,这是一种将物质分子的质量-荷比值和相对量测定进行分析的技术。
质谱技术的优点是有着灵敏度高、分辨率高的特点,同时对于复杂样品短时间内能够得到全面的分析结果。
针对不同的样本及病原微生物类型,应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
同时,应根据样品来源和处理方法的不同对样品进行预处理。
对于病原微生物的鉴定和检测结果,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验证和分析,从而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总之,随着生物技术不断的发展和进步,以及对于病原微生物检测技术研究的不断深入,高效、精准的病原微生物检测技术将会在临床、科研、农业及环境监测等领域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46例食源性疾病病原微生物检验结果分析
46例食源性疾病病原微生物检验结果分析【摘要】:目的针对食源性疾病病原微生物检验结果展开分析探讨。
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6月~2019年6月收治的46例食源性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进行病原微生物检验,对其检验结果进行分析研究。
结果本院的46例患者共检测120例标本,其中致病性弧菌26株,占56.52%;肠道致病菌13株,占28.26%;金黄色葡萄球菌2株,占4.35%;轮状病毒阳性标本5份,占10.87%。
120例标本中,肛拭检出11株,检出率为14.86%;可疑食品检出5株,检出率为17.24%;环境标本检出2株,检出率为16.67%;呕吐物检出2株,检出率为40.00%。
结论食源性疾病的病原微生物主要是致病性弧菌及肠道致病菌,不同标本的检出率差异明显,因此在加强病原微生物检测的同时需要选择恰当的检测标本,以降低食源性疾病的危害。
【关键词】:食源性疾病;病原微生物;检验结果Analysis of microbial test results of 46 cases of foodborne diseases[abstract] : objective to analyze and discuss the results of pathogen microbial examination of foodborne diseases.Methods 46 cases of foodborne diseases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June, 2018 to June, 2019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and the test results were analyzed and studied.Results a total of 120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46 patients in our hospital, including 26 pathogenic vibrio strains, accounting for 56.52%.13 strains of enteric pathogenic bacteria, accounting for 28.26%;Two strains of staphylococcus aureus, accounting for 4.35%;There were 5 positive rotavirus specimens, accounting for 10.87%.Among the 120 samples, 11 strains were detectedby anal swab, and the detection rate was 14.86%.Five strains of suspicious food were detected, and the detection rate was 17.24%.Two strains were found in the environmental samples, and the detection rate was 16.67%.Two strains of vomitus were detected, and the detection rate was 40.00%.Conclusion pathogenic microorganisms of foodborne diseases are mainly pathogenic vibrio and enteric pathogenic bacteria. The detection rate of different specimens i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select appropriate specimens while strengthening the detection of pathogenic microorganisms to reduce the harm of foodborne diseases.【 key words 】 : foodborne diseases;Pathogenic microorganisms;The inspection results近年来,食源性疾病的发生率逐年增长,多为食物中毒、肠道传染病、人畜共患传染病、寄生虫病以及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所引起的疾病较为常见,食源性病原微生物的检测技术是食源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的关键的技术缓解,传统的微生物检验法检测耗时长,在实际病原菌检验时受到多种因素阻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生物病原的检测分析
摘要:基因芯片技术是伴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和相关生物学科不断完善而逐渐发展起来的先进技术,其作为前沿性生物技术之一,不仅与生命科学和化学领域密切相关,也涉及到计算机科学和生物信息学等多种学科,是当今世界上交叉度和综合度最高的前沿性学科之一,应用该技术能更好的对微生物病原进行检测分析,以便及时对可能出现的由微生物病原引起的疾病进行预测和控制。
为了在其实际检测中更好的发挥作用,文章从技术分类、原理、优势等方面出发,对基因芯片技术应用进行具体分析。
关键词:微生物;病原;检测
微生物病原是一种可以侵犯人体,并引起人体感染或将传染病感染给人体的微生物或病原体。
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人体便成为病原体的生存场所,其在宿主体内的长期生长繁殖可能会释放出有毒物质,从而引起人体不同程度的病理变化导致感染,使人的免疫系统下降,严重时可能使人的生命健康受到威胁。
基于此,有必要采用先进的技术对微生物病原进行检测,为可能发生的传染病预测和控制提供依据,将人们的生命安全隐患率降至最低。
而微生物病原检测技术种类较多,文中主要对基因芯片检测技术进行如下分析。
一、基因芯片技术分类
基于探针可以将基因芯片分成寡核酸芯片和cdna芯片,寡核酸芯片一般用于基因组学及其表达谱研究,cdna则用于表达谱研究;基于点样方式可以将基因芯片分为原位芯片、微矩阵芯片和电定位
芯片;基于固定载体,可以将芯片检测技术分为固相芯片和液相芯片。
因固相支持物的不同,可将固相基因芯片分成玻璃、硅片和陶瓷等无机芯片,以及物凝胶、呢绒膜和硝酸纤维素膜等有机芯片。
固相芯片实际应用时能将基因和蛋白质的生物分子固定在有机、无机芯片上,使其与有标记的样品发生反应,并将信号传送至计算机进行分析处理,以得出检测信息。
液相芯片可以称为悬浮芯片,也可以称为多功能悬点阵技术。
这种技术一般以微球体为载体,用流式细胞仪作检验平台,对核酸和蛋白质等生物分析进行相应检验。
由于固相基因芯片技术和液相芯片技术较为重要,下文主要对这两种基因芯片技术进行分析。
二、基于固相基因芯片技术的分析
(一)固相基因芯片技术
1.固相基因芯片技术原理
固相芯片技术也可以称作dna芯片或cdna微距阵,是依附在载体上的高密度微点阵,它是在核酸的分子杂交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也就是在已知序列的核酸基础上对未知序列的核酸进行杂交检测。
具体来说是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信息技术、微电子技术、基因组学和光电子技术将已知序列中的寡核酸探针在固定的载体上进行排列,使其形成微点阵,之后用同位素或荧光物在dna、cdna等样品上做好标志,与芯片上的探针杂交在一起,再用放射自显影或荧光共聚焦显微镜进行相应扫描,将杂交的信号传输至计算机中进行分析和处理,以获得样品基因的表达信息。
2.固相基因芯片技术优势
固相基因芯片技术作为高通量检测技术,其能最大限度的实现样品检测,且能对大量样品进行检测;分析过程中可以利用多色荧光对样品进行标记,并对多个样品进行检测分析,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人为干扰,使生物样品的准确性得以保证;固相基因芯片技术与之前的生物检测技术相比,其反应体积相对较小,有助于将试剂消耗将至最低。
加之反应物在有限的空间体积内密度相对较高,不仅可以加速生物反应,也可以缩短检测时间。
此外,固相基因芯片特异性也比较强,与计算机结合起来,能快速且完全的实现自动化检测。
3.固相基因芯片技术的应用
肺炎链球菌是一种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的呼吸道感染致病原,这种感染对抵抗力较薄弱的老人和小孩有一定的威胁,利用固相基因芯片检测技术,除了能将肺炎链球菌编码血清型和血清标志蛋白特异性的核酸序列作为微阵列的探针,来区分肺炎链球菌血清型、鉴定肺炎链球菌外,还可以分析生物的敏感度、适用度等,从而实现高通量监测。
大肠杆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及空肠弯曲杆菌进行分析诊断和鉴别时,就可以利用固相基因芯片检测技术,使用这种技术需要将不同细菌不同血清型特有的标志基因附在芯片表面,并将含有细菌的保守序列看作细菌感染标志,实际检测过程中结果敏感度高于传统的微生物病原检测,操作也较为方便、重复性较好,诊断效率也相对较高。
(二)基于多指标同步分析的液态基因芯片技术
1.基于多指标同步分析的液态基因芯片技术原理
液态基因芯片技术是基于流式细胞仪、数字信号处理器和激光检测装置而研发出来的具有多指标同步分析功能的基因芯片技术。
多指标同步分析芯片技术可以通过液态生物技术,来大规模的分析核酸和蛋白质等生物分子,实现微量样品上百种相异指标分析检测。
基于多指标同步分析的液态基因芯片技术是利用红橙两种颜色的
色荧光染料按照一定比例混合成聚苯乙烯乳胶微球,从而得到百种不同地址标记微球。
因不同微球表面附有活性羧基化基团,氨基标记的寡核酸探针经过化学反应后会共价到微球表面,在此基础上蛋白质利用微球实现耦联,不同编码的微球就可以共价结合,并携有可以捕获分子的生物探针,在寡苷酸探针或蛋白质探针与羧基化的微球相互作用下,对被测微生物病原目标分析进行检测和作荧光标记,再将不同微球单列排列用两束激光对被测微生物病原进行检测,其中一束激光是利用微生物产生特异荧光来识别微球类型确定被测微生物分子,另一束激光是利用微球表面生物学反应产生的荧光强度来测量被测微生物定量。
通过识别和测量后,将已知数据输入电脑中,进行综合分析和处理,最终得出检测数据。
2.基于多指标同步分析的液态基因芯片技术优势
基于多指标同步分析的液态基因芯片技术灵敏度相对较高,检测最低限度可达到0.01pg/ml,重复性也相对较好,每一个指标都有几千个反应单元,经过上百次分析后取平均值,cv值也相对较好;线性范围也相对较宽,其动态范围可达到5个数量级左右;速度较
快,每小时可进行上万次测试,一定程度上能节省检测时间;高通量也相对较好,一次可以检测近百个指标。
3.基于多指标同步分析的液态基因芯片技术应用
基于多指标同步分析的液态基因芯片技术凭借其独特的优势,在国内外微生物病原检测上被逐渐应用。
基于多指标同步分析的液态基因芯片技术在检测时不同编码的乳胶微球能置于同一个系统中,一份小样本可以进行上百次检测,得出的检测结果准确性也相对较高。
尤其是对艾滋病毒、丙型病毒性肝炎病毒、单纯疱疹病毒核酸进行检测时能更好的体现其快速、敏感、特异和高通量等优势。
结束语:
现有的基因芯片检测技术虽然凭借其操作简单、重复性好、高通量性好等优势,一定程度上能满足目前的微生物病原检测需求,但是芯片技术成本相对较高、样品相对繁琐、检测信号不灵敏等劣势还不能很好的解决。
随着时代的发展,对微生物病原检测技术的要求将会更高,这就需要对微生物病原检测技术进行进一步分析,以更好的预防微生物病原引发的疾病。
参考文献:
[1]陈坚,刘业兵,宁宜宝.基因芯片技术及其在动物微生物研究中的应用[j].中国兽药杂志.2010(12).
[2]马虹,杨修军,隋达伟,刘晓杰,王艳华,王慧.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管理[j].中国卫生工程学.2010(02). [3]胡瑞,王景林.多重快速鉴别病原微生物的新技术:xmap液态
芯片[j].卫生研究.2007(06).
[4]王建华,陈玲,张建勇.临床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对策[j].遵义医学院学报.2011(03).
[5]王占朝,刘文君.水环境中微生物pcr检测灵敏度的研究[j].中国给水排水.2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