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差与遗漏分析

合集下载

错误与遗漏分析

错误与遗漏分析

数据来源:国家外汇管理局
• 根据国际惯例,以净误差与遗漏项和当年货
物进出口贸易总额(TMT,Total Merchandise Trade)的比值为标准,以5%为警戒临界值, 当这个比值小于5%的净误差与遗漏被认为 是可以接受的。因此,除了少数几年以外, 我国的净误差与遗漏项都在接受范围内。
• 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错误与遗漏长期
基本合理误差 区间 ±9891.6 ±11908.5 ±14130.95 ±15955.911 ±16022.238 ±17672.559 ±23189.383 ±24906.642 ±30356.753
年份 净误差与遗 漏项
2003 18422.347 2004 27045.082 2005 -16766.227 2006 -12948.867 2007 16402.232 2008 -26093.843 2009 -43500
• 以上这些原因,导致国际社会对人民币升值的
预期非常强烈,这就使得大量的国际投机资本 通过各种渠道进入我国,国际“热钱”的涌入 不仅中和了资本外逃的影响,而且在国际收支 平衡表的误差与遗漏项目的贷方科目中得到了 反映。在2005年7月我国宣布改革人民币汇率形 成机制,并且将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法定升值 以后,这些投机资本获利后,马上从我国撤走, 这就使得自2005年开始,误差与遗漏项目又变 为借方。由于我国的资本项目没有开放,因此 这些资本的流动只能通过一些地下或非法渠道, 这些在国际收支平衡表的正常统计中是难以反 映出来的,因此最终只能在误差与遗漏中得到 表现。
• 一、统计数据来源多样导致的误差。国际
收支平衡表编制使用的数据来自于多个部 门和不同的统计系统。各部门的统计与国 际收支统计在概念、口径、记录原则上不 尽相同,因此将这些数据汇总在国际收支 平衡表中就可能形成误差与遗漏。

1 误差与遗漏产生 举例

1 误差与遗漏产生 举例

一、非法交易对经常项目的影响
1、对货物和服务项目的影响
在货物和服务项目中,进出口谎报是以外贸方式进行非法交易的重
要渠道。

进出口谎报有两种情况:第一,伪造货到付款、信用证及托收项下的假合同和假进口单据,骗购外汇汇往国外,即通常所说的“假进口真融资”。

例1:国内A企业伪造其从美国进口760万美元货物的发票,随后向外汇指定银行购汇并汇往国外①。

例1中,由于企业伪造发票,当其从外汇指定银行购汇时,在银行处留下记录,发生了760万美元的流出,使得本国对国外资产减少760万美元,因此在贷方记入760万。

但由于实际上并没有760万美元货物的进入,该交易并未在海关留下记录,所以其借方为0,使得借贷双方不等。

按照国际收支平衡表的记账原则,其差额必然反映在“误差与遗漏”项目借方,具体如下:
借(-):误差与遗漏760
贷(+):其它投资(对外资产减少)760。

净误差与遗漏(精)

净误差与遗漏(精)

目录注盘爭项1.国际收支平衝表中的"净误差与圖h项本质上是一个抵消账户,理论上是不代表任何的实际含义.2、国际收支平衝表将国际收支记录解特定账户分类和复式记账原则而编制的会计报莪因此所有账户的借方总额和贷方总额应相等.但是由于不同账户的统计资料来源不一样,时间不同以及_些人为囚索等原囚,会造成结账时出现的借方或贷方余额这时就需要设立一个抵消账户•…”净误差与遗激•数目与上述余额相等而方向相反•田可国家在编制国际收支平衡表时,都有误差与遗漏项目•这个项目能从一个方面反映未被官方记录的资金流动额•但在净误差与遗漏中,通常彳瞬准确区分出统计 "误差"和”遗獄,而且这种’遗瀏仅是未被记录的资本流出和流入的轧差净额.因此•简单地把净溟差与遗漏额出现在借方等同于资本外逃.岀现在贷方等同于•热钱”流入,都是不准确的•净误差与遗漏项目能够在F 程度上反映一国国际收支统计质量的高低•是什%.对于此项的认1,统计资料本身不完8L 例如・商品走私、携带大童外 币现钞出境等都是管理当局难以统计的.短期资本即所谓 的”热钱"为了逃避外汇管制,能以各种隐蔽的形式• 济交易未被记录. 2,统计资料来源渠道不同.有的数据来自海关统计• 有的数抿来自于银行报表•由于统计口径的不同•难免 造成更复与漏算的发生.3 ■统计时间和计价标准不_致以及各种货币换算产生的 误差.4 ,统计资料本身不准确•例如■有些统计数据本身就 是估算出来的,而且在貓交易中■有的当事人为了偷 税混税或其他的目的,故意伪造数据•隐瞒真实的交易 金额等. 5,人民帀汇率的变化是造成近年来误差与遗遍项目发生 借贷方交替变化的最主要原因・一方面•我国自上世t 己 90年代以来.国际收支长期“双顺差” r 使得国际储备 的规模逐渐增加■给人民币的升值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另 项目内容的来源一方面■随看我们加入WTO 以后,国际贸易规模急剧扩 大•使得美国、日本人呢等国 工生了严贡的危机感■而 且由于美国长期的”双赤字“与我国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使得美国政府在国内承受了极大的压力■为了转嫁这些压 力.美日等国频繁对我| 7行施压■要求人民币升值。

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_误差与遗漏_项目的分析研究_梁海龙

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_误差与遗漏_项目的分析研究_梁海龙

我国国际收⽀平衡表_误差与遗漏_项⽬的分析研究_梁海龙我国国际收⽀平衡表“误差与遗漏”项⽬的分析研究梁海龙王新娟(河北经贸⼤学河北⽯家庄市050061)摘要:国际收⽀平衡表是⼀国对外经济交往的系统记录,是政府进⾏宏观调控的重要依据之⼀。

近年来,我国国际收⽀平衡表中误差与遗漏数值⼀直偏⼤且表现出“借⽅偏好”的特征。

对此,本⽂综合前⼈研究成果,运⽤⾮参数⽅法探讨了资本外逃额和汇率与我国“误差与遗漏”项⽬之间的相关性,得出结论:资本外逃额与“误差与遗漏”呈负相关,⽽汇率变化对“误差与遗漏”没有显著性影响。

关键词:国际收⽀平衡表;误差与遗漏;资本外逃;实证研究中图分类号:F832.5⽂献标识码:B⽂章编号:1007-4392(2012)05-0008-04⼀、引⾔国际收⽀平衡表系统记录了居民与⾮居民之间发⽣的所有经济交易,其编制采取复式记账法,遵循“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会计原则。

因此,从理论上讲,若能精确记录每⼀笔交易,国际收⽀必定是平衡的,但由于统计数字来源⼝径不同,隐瞒漏报也在所难免,另外,统计⽅法、⼿段存在的局限性,都将使收⽀两⽅⾯会有偏差。

为了使国际收⽀平衡表收⽀两⽅⾯的总额相等,不得不⼈为设⽴⼀个平衡项⽬进⾏调整,这就是“误差与遗漏”。

当收⼊⼤于⽀出时,将差额列⼊“误差与遗漏”项⽬的⽀出⽅⾯;反之,当⽀出数字⼤于收⼊数字时,就将差额列⼊“误差与遗漏”项⽬的收⼊⽅⾯。

任何国家在编制国际收⽀平衡表时,都设有“误差与遗漏”项⽬。

国际货币基⾦组织认为,误差与遗漏项⼤到超过贸易总额5%,整个国际收⽀运⾏就会出现问题,这样的国际收⽀平衡表就会影响到各政府部门对宏观经济趋势的正确分析,影响政府部门的决策⾏为,严重的甚⾄会误导政府部门的经济调控⾏为。

因此,国际收⽀平衡表中“误差与遗漏”项是不容忽视的⼀项内容。

⼆、实证分析本⽂选取我国1990-2010年21年的“误差与遗漏”数据,并计算出每年它所占贸易总额的⽐例。

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净误差与遗漏”浅析

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净误差与遗漏”浅析

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净误差与遗漏”浅析一、形成原因国际收支表是一种统计报表,它系统地记载了在特定时期内一个经济体与世界其他地方的各项经济交易事项。

它运用的是复式记账法,因此所有账户的借方总额和贷方总额应相等。

但是由于不同账户的统计资料来源不一,记录时间不同以及一些人为因素等原因,会形成结账时出现借方或贷方余额,这时就需要设立一个抵销账户—净误差与遗漏,以平衡国际收支表。

简单地说,一切统计上的误差均归入净误差与遗漏账户。

从中我们可以知道有多少数额的资金没被记入国际收支表中。

二、我国情况1997年-2001年,中国BOP中“净误差与遗漏”一度出现上百亿的负项,分析原因,主要是由于亚洲金融危机导致的预期人民币贬值压力加大,资本不断外流,将其称为“资本外逃”,2001~2004由于人民币的升值压力,此项又显示为正,将其称为“资本内流”。

综合两项,用一个名词Capital flight-资本暗流来概括。

由于上述时期经济特征明显,净误差与遗漏项的数据结果正好和经济现实吻合,具有一定的解释性,于是一些学者经常会把“净误差与遗漏”作为判断是否存在资本暗流的一个指标,这种观点认为,当“净误差与遗漏”项出现较大借方金额时,可能存在异常资本流出,当出现较大贷方金额时,可能存在异常资本流入。

那么“净误差与遗漏”项的借方或贷方余额是否能够作为资本暗流的指标呢?一般来说,“净误差与遗漏”出现在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借方或贷方应是随机的,但我国的“净误差与遗漏”余额大部分时候出现在借方,这是否显示出一定的非随机性呢?有学者对“净误差与遗漏”的数据进行了统计检验,郭彦峰、张雪雯(2008)借助游程检验对我国1985~2006年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净误差与遗漏”项的正负变化进行随机性检验,结果显示接受原假设,即不能拒绝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净误差与遗漏”项出现在借方或贷方的正负变化是随机的,他们运用Q检验方法得到的结果同样不能拒绝“净误差与遗漏”序列呈随机性变化的原假设;张建镇(2008)运用Q检验方法对我国1985~2007年“净误差与遗漏”变动的随机性进行检验,结果拒绝误差与遗漏序列呈随机性变化的原假设,说明我国的“净误差与遗漏”具有明显的偏向性;张晓萌(2010)使用非贸易及FDI资本流动表示短期国际本流动(NCF),对1997~2008年的数据与净误差遗漏项进行Pearson相关系数的分析,其结果显示净误差遗漏项与短期国际流动资本的相关系数为0.709,P值为0.01,相关关系较为显著。

国际收支中净误差与遗漏项目波动分析

国际收支中净误差与遗漏项目波动分析

国 国际收支平衡 表 中的借 方总额与贷方 总额应该始终相 等 。 但 是 , 由于 资料 不 完整 、统 计 口径 、统 计 时问 、统 计分 类 和 计价 标准 不 一致 以及 不 同 币种 间 的换 算差 额等 原 因 ,造 成 结账 时 出现净 的借 方 或贷 方余 额 。为 解 决这 一 问题 ,人
造 成 的遗 漏 所 反 映 的 是 一 国 “ 本 外 逃 ”或 “ 钱 内流 ” 资 热
种是相 对 价格 ÷上 升或 下 降 。当人们 普遍 认 为一 国货 币
的 名义汇 率存在 低估 ,应 该升值 时 , 出于投 机套 利 的考虑
会 出 现 热 钱 内流 ,且 这 种 升 值 预 期 越 强 烈 , 热 钱 内流 的 数
均 衡 实 际 汇 率 ; 而 当 实 际 汇 率 高 估 时 , 其 应 当 贬 值 以接 近
均 衡 实际汇 率 。根据 前 面 实际汇 率 的表达 式 实 际汇率 升 了 P
值 或 贬 值 有 两 种 方 式 ,一 种 是 名 义 汇 率 升 值 或 贬 值 , 另

是统计 方 法 和数 据 来源 等 技 术 原 因造 成 的误 差 与 遗漏 , 二 是 由于管 理等 非 技术 因素 造成 的遗 漏 。其 中,非 技术 因索
上 升 预 期 时 , 出 于 对 房 地 产 等 固 定 资 产 以 及 紧 缺 性 资 源 的 套 利 需 要 会 出 现 热 钱 内流 ,且 这 种 上 升 预 期 越 强 烈 , 热 钱 内 流 的 数 额 越 大 ; 而 当 人 们 普 遍 认 为 一 国 与 其 他 国家 的 相对

分 别 为 本 国和 外 国 的 物 价 水 平 。我 们 知 道 ,实

误差与遗漏项目探究

误差与遗漏项目探究

净误 差 与遗漏 项 目是 在 编制 国 际 收支平衡 表时 , 由于 资料
不 完整 、 统计 时间 、 统计 口 径 、 统计分类 和计价标准不 一 致 以及
不 同币种 间 的换算差 额 等原 因而 形 成 的误 差 和遗漏 , 是 基 于 会
计复式记 账 的平 衡原 则 而 人 为设 置 的一 个项 目。 净误 差 与遗漏
项 目能 够 在一 定 程 度 上 反 映 一 国 国 际 收 支统 计质 量 的 高低 , 还
能从一 个 方 面 反 映未被 官方记 录 的 资金 流 动额 。
根据 国际经 验 , 净误差 与遗漏不可避免 。 世界各 国的国际
收支平 衡表 中都设 置 了净误 差 与遗漏项 目,根 据理 论 可 知 , 净误
国 际 收 支 平 衡 表 中设 置 “ 错 误 与遗 漏 ” 项 目来 轧 平 差 额 。 但 这 个
项 目反 映 的仅仅是 一 个 差 额 数值 , 不 能 反 映究 竟有 多 少 是 未被
记 录 的 流 出 , 多少 是 未被 记 录 的 流人 , 也 不 能分 别反 映 错 ‘ 误 ” 部
分 与 ‘l遗漏 ” 部 分 。 产 生 “ 错 误 与遗 漏 ” 的原 因 是 多方 面 的 。
差 与遗 漏 为正 值 时意 味着 官方 统计 之 外 的资本 内流 , 反 之 则意
味着 资本 外流 。
误 差 与遗 漏 项 目是 国 际 收 支平 衡 表 中一 个 很 重 要 的项 目 ,
对 分析 一 国 资本 流 动等具 有 重 要 意义 , 同时也 能发现 一 国 国际
贸易 中存在 的 问题 。 而 且 , 近 年 来 的很 多年份我 国 的该项 目的
规模都超 过 了一 般统计 的合理 范 围 , 因此 , 分析这 一 问题 更显 重

国际收支与平衡表中错误与遗漏项目解析

国际收支与平衡表中错误与遗漏项目解析
• 第二,统计资料来源渠道不同,有的数据来自海关统计,有的数据来自 于银行报表,由于统计口径的不同,难免造成重复与漏算的发生。
• 第三,统计资料本身不准确。例如,有些统计数据本身就是估算出来 • 的,而且在实际交易中,有的当事人为了偷税漏税或其他的目的,故 • 意伪造数据,隐瞒真实的交易金额等。上述这些情况的发生导致了国 • 际收支平衡表中借方差额与贷方差额不相等。为了轧平借贷差额,就 • 设置了净误差与遗漏项目。当借方总额大于贷方总额时,其差额记入 • 净误差与遗漏项目的贷方,反之,则记入借方。所以,净误差与遗漏 • 项目仅是—个平衡项目,并不是真正通过统计得到的。
流动资本的相关系数为0.709,P值为0.01,相关关系较为显著。 以上
结果显示,至少从统计的角度讲,不能简单地以“净误差 与遗漏”的余额方向及数额判断资本暗流的情况,必须结 合更可靠的现实因素(如相应的宏观经济形势、人民币汇 率走势等)进行分析。
三、综合分析
2009年上半年,净误差与遗漏-95亿美元,很多人认为,随着国内 经济的复苏,贸易和投资资金重新流入中国,同时热钱(或称投机资金) 也倾向于通过各种渠道流入中国,预期下半年可能会逐渐转负为正,但 是最后的统计结果却是-435亿美元,达到自1985年以来误差与遗漏项 负值之最,2010年第一季度的此项余额就高达-219亿美元,与大家的 “流入预期”相悖,如此高额的净误差与遗漏负值值得我们思考: 第一,虽然美国不断就人民币升值问题向中国施压,但中方一再表示, 中国不会让人民币快速升值,在2010年10月9日举行的IMF年度会议上, 世界各国财长也未能就如何控制货币争端升级的问题达成一致意见。其 实人民币汇率是否被低估一直是中美双方汇率争论的焦点,双方各持己 见,未有定论。汇率前景的分歧,无疑会影响未来国际资本流向; 第二,经济回暖、住宅房地产整体回暖的背景下,上海商业地产价格 却出现下滑。几乎与此同时,国内媒体关于国际投行出售上海物业的消 息开始见诸报端;另外,中国政府调节房地产市场、紧缩的货币政策预 期、资本市场走势不明朗,以及对中国经济增长动力的担忧等等,都暗 含着未来国际资本可能从中国(乃至亚太新兴经济体)资产上撤出的可 能,由此反映的国际资本流向外流风险应引起我们的警惕。

“误差与遗漏”项与国际游资相关性分析

“误差与遗漏”项与国际游资相关性分析

35《商场现代化》8年月(下旬刊)总第58期国际收支平衡表(B a l a nc e of Pa ym ent s St at em ent )中的“误差与遗漏”(Er r or s &O m i s si ons )项是人为地轧平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借、贷两方发生额而产生的轧差。

其本身并没有什么实际含义,但实际上此项目却反映了一国在国际收支监管方面的漏洞,因此该项目的变动对经济具有很强的预警功能。

一、文献回顾1997年~1999年受东南亚金融危机冲击引发了人民币的贬值预期,引致国内资本的大量流出,因此学者多从资本外逃角度上分析其与误差与遗漏之间的关系。

针对在此期间我国误差与遗漏数据占进出口贸易总额比重过大,管于华(1999)从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两个方面来阐述产生误差与遗漏的原因;张海兵(2001)则利用在此期间的误差与遗漏数据与杨海珍、陈金贤对资本外逃的测算结果进行了回归,结果表明二者相关性很显著,于是得出结论误差与遗漏的波动反映资本外逃的规模的变动。

但笔者认为此实证研究过程值得商榷,我们首先应从杨海珍、陈金贤的资本外逃的测算方法谈起,杨海珍、陈金贤(2000)在测算资本外逃规模时采用的是凯特的“游资法”,考虑到我国的实际状况,二位学者对“游资法”的计算方法进行了修正,其公式如下:①游资1=-[其他部门的其他项目+误差与遗漏];②游资2=-[其他部门的其他短期资本项目+误差与遗漏];③游资3=-[“游资2”+债券和股权方面的组合投资]。

张海兵直接利用误差与遗漏与游资3进行回归,显然是缺乏科学性的,因为游资3就是在误差与遗漏的基础上计算出来的,回归结果自然有很强的相关性。

肖鹞飞(2004)系统地分析了我国误差与遗漏的历年波动状况,认为我国的误差与遗漏呈现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并认为此特点反映了我国在外贸、资本外逃和游资存在的问题,但此分析仅从理论角度上加以阐述,缺乏实证研究。

余文建、于宏凯(2004)结合各个不同时期我国国际收支统计制度完善的进展程度以及其他经济方面的原因对误差与遗漏的变动进行了解释,并认为将误差与遗漏等同于资本外逃或“热钱”流入的观点有些偏颇。

解读国际收支中的净误差与遗漏项目(精)

解读国际收支中的净误差与遗漏项目(精)

解读国际收支中的净误差与遗漏项目近年来,我国国际收支持续保持顺差,外汇储备增长迅速。

但值得注意的是,2002年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净误差与遗漏项目首次出现在了贷方,金额为77.94亿美元(见下表),这一现象在2003年得到了延续。

这种变化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一些人认为净误差与遗漏项目出现在贷方说明我国资本外逃问题得到了控制,也有一些人认为,这部分差额代表了未被记录的流入我国的国际“热钱”,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正确看待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这一变化呢?众所周知,国际收支平衡表是按照会计学的复式记账法,即借贷必相等”的原则编制的。

但是在编制国际收支平衡表时,由于统计口径和数据来源的多样化以及其他技术原因,统计误差与遗漏是很难避免的。

具体来说,造成这种统计误差与遗漏的原因主要有:第一,统计资料本身不完整。

例如,商品走私、携带大量外币现钞出境等都是管理当局难以统计的。

短期资本即所谓的“热钱”为了逃避外汇管制,可能以各种隐蔽的形式,利用非正常渠道出入国境,这样就可能有一部分国际经济交易未被记录。

第二,统计资料来源渠道不同,有的数据来自海关统计,有的数据来自于银行报表,由于统计口径的不同,难免造成重复与漏算的发生。

第三,统计资料本身不准确。

例如,有些统计数据本身就是估算出来的,而且在实际交易中,有的当事人为了偷税漏税或其他的目的,故意伪造数据,隐瞒真实的交易金额等。

上述这些情况的发生导致了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借方差额与贷方差额不相等。

为了轧平借贷差额,就设置了净误差与遗漏项目。

当借方总额大于贷方总额时,其差额记入净误差与遗漏项目的贷方,反之,则记入借方。

所以,净误差与遗漏项目仅是一个平衡项目,并不是真正通过统计得到的。

此外,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在净误差与遗漏中,通常很难准确区分究竟有多大数额是统计上的误差所导致,有多少数额是被遗漏的交易。

因此,简单地把净误差与遗漏额出现在借方等同于资本外逃,出现在贷方就等同于国际“热钱”流入,显然有失偏颇。

误差与遗漏分析

误差与遗漏分析

我国国际收支误差与遗漏分析根据国际经验,误差与遗漏不可避免。

世界各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表中都设置了误差与遗漏项目,普遍都把5%作为一个临界点。

但是,如果该项目数额大到超过当年进出口贸易总额的5%,就会产生许多问题,从而不利于政府有关部门据此对国民经济的整体运行做出相关决策。

国际收支中的误差与遗漏主要来源于两大方面,一是统计方法和数据来源方面,二是脱离政府了解或控制的方面。

下表为中国1982-2003 年误差与遗漏统计数额1982-2003 年误差与遗漏统计数额单位(百万美元)(%)误差与遗漏/ 货物进出口百分比42--422891-6 -8表面数据分析由上面的图表可以看出,应分为三个阶段:一、我国在1989 年前误差与遗漏数值都不大,在83 年前一直为正数,在84 年开始出现负数,且在以后大都为负数。

与货物进出口贸易总额的比值也在2%以内,应该大多由统计上的原因导致。

二、从90年代开始,负数值一直在剧烈增长,从1990年的亿美元,激增加到1995年的亿美元并居高不下,直到2001 年急剧下降,从上年的亿降至亿,而在1990-2001 年之间总值为亿美元,平均值为亿美元。

另外,从其与货物进出口贸易总额的比来看,这一阶段大多超过5%的警戒线,1991-1999 年的平均值为%,并围绕这一数值做相对稳定的窄幅波动。

三、从2001 年开始急剧上升,转为正值,并在两年内就上升了233 亿美元。

可能原因分析一、第一阶段:误差与遗漏数额都不大,在比较合理的范围之内,其时国内的统计方法和统计制度都不完善,各部门的配合也不理想,所以有误差是正常的。

而另一方面,对外汇的管制极其严格,资本的非法流入和流出的量也应该很少,所以原因相对简单。

二、第二阶段:负数值在剧烈增长,所以表现为相对的资本流入。

原因可能有:1.资本外逃是一个主要的影响因素。

据英国伦敦皇家国际问题研究所顾问沃尔先生给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一份报告中指出:“从1989年至1995年间, 中国长期资本外流的总量可能超过1000亿美元,其中约有500亿美元是未经政府批准的。

净误差与遗漏形成的原因和国际比较

净误差与遗漏形成的原因和国际比较

净误差与遗漏形成的原因和国际比较净误差与遗漏也可称作平衡项目或统计误差,是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一个单独项目,设立该项目的目的是平衡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各项目统计数据的误差和遗漏问题。

对于国际收支统计而言,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出现误差与遗漏是正常的。

造成误差与遗漏的原因主要有,一是由于国际收支统计涉及一经济体的全部涉外交易,各国编制国际收支平衡表一般会使用多渠道多部门的多种数据来源,这些不同渠道不同部门的数据往往在统计时点、统计口径与国际收支统计原则存在一定差异;二是各部门各自采集的数据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的统计误差;三是各数据源在货币折算等方面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也会造成误差与遗漏;四是未被记录的跨境资金流动,如违规资本的流入或流出。

一般而言,净误差与遗漏的绝对值过大会影响国际收支统计的可信度。

通常国际上认为,净误差与遗漏规模占国际收支口径的进出口贸易总值的5%以下是可以接受的。

从各国近年来的统计情况看,一般绝大多数国家都低于这一比例。

以2007年为例,德国该比例为2.0%,日本为1.3%,美国为1.3%,俄罗斯为2.1%,马来西亚为1.5%,印度为1.3%。

我国2007年和2008年的净误差与遗漏规模占进出口贸易总值的比例分别为0.8%和1.0%。

净误差与遗漏的正负值与违规资本的流向并无必然联系。

如果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净误差与遗漏主要是因统计因素引起的,则一般呈现正负交替的随机分布状态,即净误差与遗漏既可能出现在贷方(为正值),也可能出现在借方(为负值)。

以1998年至2007年十年的时间段为例:德国负值三年,正值七年;日本负值四年,正值六年;美国负值六年,正值四年;俄罗斯负值九年,正值一年;马来西亚负值八年,正值两年;中国负值六年,正值四年。

其中,我国2005年、2006年净误差与遗漏均为负值,当时正面临较大的资本流入压力和较强的人民币升值预期。

净误差与遗漏的名词解释

净误差与遗漏的名词解释

净误差与遗漏的名词解释数据分析是我们日常生活和各个领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以数据为基础,我们可以获取信息、洞察趋势、做出合理的决策。

然而,在进行数据分析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净误差和遗漏两个问题,这些问题可能会对我们的分析结果产生重大影响。

本文将对净误差和遗漏这两个概念进行详细的解释和探讨。

一、净误差净误差是指在数据分析过程中,由于测量、建模或计算等环节中的系统性和随机性误差而产生的总体误差。

净误差通常可分为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两种形式。

绝对误差是指测量值或计算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它直观地反映了测量或计算的精度和准确性。

它可以通过将测量结果与已知的参考值进行比较来确定。

相对误差与绝对误差类似,但它描述了误差与测量或计算数值的比例关系。

相对误差可以帮助我们评估数据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尤其在进行比较或估计时起到重要作用。

净误差的控制和修正是数据分析中非常关键的一步。

通过对原始数据进行净化处理、提高测量或计算的准确性,我们可以尽量减小净误差的影响,从而获得更可靠和准确的分析结果。

二、遗漏遗漏是指在数据收集或整理过程中,无意中忽略或漏掉某些数据的现象。

遗漏可能由于人为失误、数据缺失或采样偏差等各种原因引起。

当遗漏发生时,我们很可能会得到不完整或不准确的数据。

这会导致我们在分析时得出错误的结论或做出错误的决策。

因此,在进行数据收集和整理工作时,我们必须非常谨慎,尽量避免遗漏的发生。

如果遗漏无法避免,我们可以使用一些技术手段来处理它。

比如,我们可以通过插值或模型预测等方法来填补遗漏的数据,尽量减小其对分析结果的影响。

此外,通过灵活的采样方法和数据验证技术,我们可以更好地探测和识别数据中的遗漏问题。

总结:净误差和遗漏是在数据分析中常见且重要的问题。

对净误差和遗漏的理解可以帮助我们在数据分析过程中更加准确地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趋势。

因此,我们需要具备相应的知识和技能,以便在面对这些问题时能够做出明智的决策和判断。

误差与遗漏项目名词解释

误差与遗漏项目名词解释

误差与遗漏项目名词解释1. 误差(Error)的定义与分类定义在测量、计算或估计中,误差是指测量结果与其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它是由于测量过程中存在的不确定性或系统性偏倚所引起的。

误差可以是正数或负数,代表了测量结果相对于真实值的偏离程度。

分类根据误差产生的原因和性质,误差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随机误差(Random Error):也称为非系统性误差或偶然误差。

随机误差是由于各种无法控制的因素导致的,如仪器精度、环境条件等。

随机误差通常呈现出无规律、无序、不可预测的特点,其大小和方向在一系列测量中会有所变化。

2.系统误差(Systematic Error):也称为固定偏倚或可重复偏倚。

系统误差是由于测量过程中存在的固定偏倚或某种系统性因素导致的。

它通常具有一定方向和稳定性,会使得所有测量结果朝着同一个方向偏离真实值。

3.仪器误差(Instrumental Error):仪器误差是由于测量仪器的固有特性引起的误差。

它包括了仪器的精确度、灵敏度、响应时间等因素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4.人为误差(Human Error):人为误差是由于操作者的疏忽、技术水平等因素引起的误差。

这种误差通常是可以避免或减小的,但在实际操作中经常会出现。

5.环境误差(Environmental Error):环境误差是由于环境条件的变化引起的误差。

例如温度、湿度、气压等因素都会对测量结果产生影响。

2. 遗漏(Omission)及其影响定义遗漏是指在数据收集或信息处理过程中,未将某些重要信息纳入考虑范围而造成的缺失。

遗漏可能导致对问题或现象理解不全面,进而影响决策和判断的准确性。

影响遗漏可能会产生以下一些主要影响:1.数据偏倚:如果某些数据或信息被遗漏,可能导致数据集的偏倚。

这意味着对问题或现象的描述和解释可能会失真,从而影响对其的理解和分析。

2.结果不准确:遗漏重要信息会导致分析或模型建立的结果不准确。

如果遗漏了关键因素或变量,可能无法得到全面的结论或预测,从而影响决策的准确性。

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误差与遗漏”分析

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误差与遗漏”分析

我国国际收支误差与遗漏分析下表为中国1990-2008年净误差与遗漏统计数额1、表面数据分析由上面的图表可以看出,应分为⑤个阶段:一、(1990-2001)、从90年代开始,负数值一直在剧烈增长,从1990年的-31.34亿美元,激增加到1995年的-178.1亿美元并居高不下,直到2001年急剧下降,从2000年的-118.93亿降至-48.56亿。

从其与货物进出口贸易总额的比来看,这一阶段大多超过5%的警戒线,并围绕这一数值做相对稳定的窄幅波动。

二、(2002-2004)、2002年净误差与遗漏差额由借方(负值)转为贷方(正值),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我国资本外逃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从2000年开始人民币有了升值预期,并在2003年和2004年达到高峰。

国际“热钱”的流入也是导致净误差与遗漏出现在贷方的一个主要原因。

2002年和2003年以来,由于美元利率的降低,人民币与美元之间的正向利差不断扩大,同时,长期的“双顺差”,人民币的升值压力导致了人民币的升值预期,这可能是境外资金流入的主要原因。

境外资金的流入在一定程度上中和了资本外逃的数额,从而使得净误差与遗漏差额出现在了贷方。

受利率和汇率等因素影响,出现了境外资金的内流。

这些内流资金主要是前几年存放境外资金的回流,也不能排除出于套利和投机目的的资金流入。

三、(2005-2006)、一位外汇专家指出,通常情况下,净误差与遗漏项目绝对额的变化通常与违规跨境资金流动联系在一起,2005年该项目出现负值可能有其他原因存在,但是不排除部分热钱因为担心调控政策出台而出逃的可能性。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副院长丁志杰认为,净误差与遗漏项目连续两年(2205、2006)出现负值,但去年的负值有所减小,可能更多的是由于统计误差和统计口径的变化所致。

"随着近年来我国资本项目开放程度的提高,资本跨径流动更多地可以通过合法的渠道进行,不需要通过非法的手段进出。

中国的净误差与遗漏

中国的净误差与遗漏

• 3.损坏国际信誉。 • 长期的国际收支逆差,使一国偿债率降低。 陷入债务困境不能自拔,又会影响本国的 经济和金融实力,国际信誉大减。
净误差与遗漏产生的原因
• • • 1.贷方记录大于借方记录 . (1)高报低出 高报低出 出口货物货值上的“高报低出”现象多发生在一般贸易中, 出口货物货值上的“高报低出”现象多发生在一般贸易中,其主要目的是为了骗取 更多的出口退税。货物出口的贷方数据来源于海关的报关记录, 更多的出口退税。货物出口的贷方数据来源于海关的报关记录,借方数据来源于银行 的结汇记录,由于出口商利用候单据虚报价格, 的结汇记录,由于出口商利用候单据虚报价格,会导致该笔交易的贷方数额大于借方 数额。 年国家税务总局在20个地区进行的出口退税重点检查中 数额。1995年国家税务总局在 个地区进行的出口退税重点检查中,曾查出涉嫌骗 年国家税务总局在 个地区进行的出口退税重点检查中, 税款17 亿元人民币 而由此导致的贷方虚增数额则在20亿美元以上 亿元人民币, 亿美元以上。 税款 9亿元人民币,而由此导致的贷方虚增数额则在 亿美元以上。 (2)低报高出 低报高出 进口货物的价格是征税的基础,海关已经建立了一整套严格的价格审查制度, 进口货物的价格是征税的基础,海关已经建立了一整套严格的价格审查制度,所以 企业很难在进口价格上做文章,但仍有一些不法分子在数量上以多报少, 企业很难在进口价格上做文章,但仍有一些不法分子在数量上以多报少,从而达到少 交进口关税的目的。这样海关统计的进口额记人该笔交易的借方, 交进口关税的目的。这样海关统计的进口额记人该笔交易的借方,银行在付汇时的进 口额记人该笔交易的贷方,由于低报的部分最终还是要付给外商, 口额记人该笔交易的贷方,由于低报的部分最终还是要付给外商,所以导致了借方数 额低于贷方数额,从而使误差与遗漏出现在借方。据外经贸部的统计. 额低于贷方数额,从而使误差与遗漏出现在借方。据外经贸部的统计.1996年我国 年我国 从香港进口金额为550亿美元,而港方的资料则表明香港向大陆出口的金额高达 亿美元, 从香港进口金额为 亿美元 而港方的资料则表明香港向大陆出口的金额高达618 亿美元,可见由此产生的误差与遗漏不可低估。 亿美元,可见由此产生的误差与遗漏不可低估。 (3)外资与外债重复记录 外资与外债重复记录 在编制国际收支平衡表时,外债余额的变化即反映出我国当年债务的发生额。 在编制国际收支平衡表时,外债余额的变化即反映出我国当年债务的发生额。近几 年来,我国境内的外商投资从母公司的贷款规模迅速扩大, 年来,我国境内的外商投资从母公司的贷款规模迅速扩大,而有些部门和地方把这部 分流人的外资既统计到资本项目下负债一栏的贷方, 分流人的外资既统计到资本项目下负债一栏的贷方,又统计到资本项目下外国在华直 接投资一栏的贷方,从而人为地扩大了误差与遗漏。 接投资一栏的贷方,从而人为地扩大了误差与遗漏。还有一些部门为了突出自己在引 进外资方面的政绩,故意夸大外商的投资额,也会产生上述结果。 进外资方面的政绩,故意夸大外商的投资额,也会产生上述结果。

净误差与遗漏

净误差与遗漏

目 内 容 的 来 源

4, 统计资料本身不准确。例如, 有些统计数据本身就 是估算出来的,而且在实际交易 中,有的当事人为了偷 税漏税或其他的目的,故意伪造数据, 隐瞒真实的交易 金额等。 5,人民币汇率的变化是造成近年来误差与遗漏项目发生 借贷方交替变化的最主要原因。一方面,我国自上世纪 90年代以来,国际收支长期“双顺差”,使得国际储备 的规模逐渐增加,给人民币的升值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另 一方面,随着我们加入WTO以后,国际贸易规模急剧扩 大,使得美国、日本人呢等国家产生了严重的危机感,而 且由于美国长期的“双赤字”与我国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使得美国政府在国内承受了极大的压力,为了转嫁这些压 力,美日等国频繁对我国进行施压,要求人民币升值。
国 际 收 支 平 衡 表 中 的
净 误 差 与 遗 漏
目 录
是什么?
怎么计算?

注意事项
是 什
1、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净误差与遗漏”项本质上是一 个抵消账户,理论上是不代表任何的实录按照特定账户分类和 复式记账原则而编制的会计报表,因此所有账户的借方总 额和贷方总额应相等。但是,由于不同账户的统计资料来 源不一样,时间不同以及一些人为因素等原因,会造成结账 时出现的借方或贷方余额,这时就需要设立一个抵消账户 ----“净误差与遗漏”,数目与上述余额相等而方向相反。
此 项 的 认 知

1,统计资料本身不完整。例如,商品走私、携带大量外 币现钞出境等都是管理当局难以统计的。短期资本即所谓 的“热钱” 为了逃避外汇管制, 能以各种隐蔽的形式, 利用非正常渠道出入国境, 这样就可能有一部分国际经 济交易未被记录。
目 内 容 的 来 源
2,统计资料来源渠道不同。 有的数据来自海关统计, 有的数据来自于银行报表, 由于统计口径的不同, 难免 造成重复与漏算的发生。 3,统计时间和计价标准不一致以及各种货币换算产生的 误差。

我国错误与遗漏账户变化与原因分析

我国错误与遗漏账户变化与原因分析

我国错误与遗漏账户变化与原因分析按照复式记账原则,国际收支账户的借方总额和贷方总额应该相等,借贷双方的净差额应为零,但在实际中并非如此。

由于不同账户的统计资料来源不一、记录时间不同以及一些人为因素(如虚报出口)等原因,会造成国际收支账户出现净的借方或贷方余额,这就需要人为设立一个平衡账户—错误和遗漏账户,在数量上与该余额相等而方向相反与之相抵消。

当经常账户、资本和金融账户总计贷方总额大于借方总额,从而出现贷方余额时,则在错误和遗漏项下的借方记入与该余额相同的数额;反之,当出现借方余额时,则在错误和遗漏项下的贷方记入相同数额。

下表为我国历年错误与遗漏账户统计数据一、我国国际收支误差与遗漏现状: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我国涉外经济越来越活跃。

虽然近三年来国际收支误差与遗漏绝对值与贸易进出口总额的比值均小于5%,被认为是合理范围之内,且该占比有持续缩小的趋势,但国际收支的误差与遗漏的绝对值是呈逐年增加态势的,且具有较大的波动性。

2002-2008年误差与遗漏较多的出现在贷方,近三年误差与遗漏又重新出现在借方,表明近年来存在一些资本流出未被明确记录或者对流入的估计过高,也从另一侧面说明我国的国际收支部分经济现象活跃或者数据源的数据质量不甚稳定。

二、我国国际收支误差与遗漏的成因造成我国国际收支贸易误差与遗漏的原因有很多,总结主要有以下的原因:(一)数据统计的来源部门众多且统计方法多样化国际收支平衡表数据的主要来源部门为国家外汇管理局,其次,还有中国人民银行、商务部、海关总署、金融机构、企业和个人等等;而数据源的统计方法则包括间接申报、直接申报、调查统计、登记制和备案制等等。

由于数据源来源部门涉及较广且统计方法的不同,难免会产生一些误差。

例如国际收支平衡表某项目的借方和贷方数据来源不同,就有可能因为统计范围不同而产生误差;又如间接申报是流量统计,直接申报是存量统计,在将数据汇总时,也会产生误差与遗漏。

误差与遗漏项目名词解释

误差与遗漏项目名词解释

误差与遗漏项目名词解释
误差与遗漏项目是指在数据分析或研究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导致的
数据错误或缺失。

误差是指实际值与理论值之间的差异,而遗漏则是
指某些数据未被收集或记录。

这些问题可能会导致分析结果的不准确
性和不完整性。

误差可以分为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

系统误差是由于测量或采集过程
中的固有偏差导致的,例如仪器的校准不准确或操作员技术不熟练等。

随机误差则是由于测量或采集过程中的偶然因素导致的,例如环境变化、样本异质性等。

遗漏可能会发生在多个阶段,包括样本选择、数据收集和数据输入等。

在样本选择阶段,如果样本不具代表性,则可能会产生偏倚和错误结果。

在数据收集阶段,如果某些变量未被测量,则可能会忽略重要信
息并影响结论的可靠性。

在数据输入阶段,如果操作员疲劳或精神状
态不佳,则可能会产生错误。

为了减少误差和遗漏,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例如加强仪器的校准、
提高操作员的技能和培训、增加样本量、使用多个数据源、进行数据
验证和审查等。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从
而更好地支持决策制定和研究分析。

1997-2004净误差与遗漏

1997-2004净误差与遗漏

1997—2004年我国国际收支净误差与遗漏项目变化分析2003级经济学基地班徐亚明学号 20031030030摘要:本文通过对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净误差与遗漏项目变化特征和原因的分析,认为不能简单地把误差与遗漏的借方金额等同于资本外逃额、贷方金额等同于“热钱”流入额。

净误差与遗漏账户由借方转变为贷方并持续增加的现象,可能是由于我国国际收支制度完善、外汇管理水平和经济发展质量提高等积极因素引起,也可能是由“热钱”流入等消极因素导致。

进而提出正确的观点:既要重视误差与遗漏项目的统计意义,也要重视它的经济意义,但不能过分夸大它的经济意义。

最后就进一步完善我国国际收支统计和管理的制度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国际收支误差与遗漏变化分析从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的1997—2004各年国际收支平衡表中(见图一),我们可以看到,我国的国际收支变动非常显著,经常账户与资本和金融账户的“双顺差”迅速递增,外汇储备高速增长。

但是综观八年的国际收支表,我们更可以看到:净误差与遗漏项目呈一种奇妙的对称分布,以2001和2002年为界,前后保持了一种微妙的平衡(见图三)。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前后的对称平衡?使困扰中国多年的资本外逃问题得到了缓解,还是人民币升值的预期而导致的国际“热钱”的流入?下面笔者将通过对我国国际收支净误差与遗漏项目变化的特征和原因的分析,给出这个问题的答案,并从国际收支统计和外汇管理的角度找出制度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

表一:1997-2004年国际收支平衡表概况单位:千美元项目(年份) 1997年1998年1999年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一、经常项目36962715 31471279 21114138 20519248 17405275 35421968 45874812 68659162二、资本和金融项目21015390 -6321439 5179515 1922224 34775427 32290837 52725942 110659756三、储备资产-35723620 -6426000 -505400 -10548400 -47325130 -75507060 -117023100 -206364000四、净误差与遗漏-22254000 -18723840 -17788333 -11893073 -4855572 7794255 18422347 27045082 数据来源: 1997—2004年中国国际收支表整理、计算注:为突出显著对比,图中“储备资产”项用正数表示图一一、我国国际收支误差与遗漏项目变化的基本状况近年来,我国国际收支统计制度在历经几次重大改革后得到了极大的完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国际收支误差与遗漏分析根据国际经验,误差与遗漏不可避免。

世界各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表中都设置了误差与遗漏项目,普遍都把5%作为一个临界点。

但是,如果该项目数额大到超过当年进出口贸易总额的5%,就会产生许多问题,从而不利于政府有关部门据此对国民经济的整体运行做出相关决策。

国际收支中的误差与遗漏主要来源于两大方面,一是统计方法和数据来源方面,二是脱离政府了解或控制的方面。

下表为中国1982-2003年误差与遗漏统计数额1982-2003年误差与遗漏统计数额表面数据分析由上面的图表可以看出,应分为三个阶段:一、我国在1989年前误差与遗漏数值都不大,在83年前一直为正数,在84年开始出现负数,且在以后大都为负数。

与货物进出口贸易总额的比值也在2%以内,应该大多由统计上的原因导致。

二、从90年代开始,负数值一直在剧烈增长,从1990年的亿美元,激增加到1995年的亿美元并居高不下,直到2001年急剧下降,从上年的亿降至亿,而在1990-2001年之间总值为亿美元,平均值为亿美元。

另外,从其与货物进出口贸易总额的比来看,这一阶段大多超过5%的警戒线,1991-1999年的平均值为%,并围绕这一数值做相对稳定的窄幅波动。

三、从2001年开始急剧上升,转为正值,并在两年内就上升了233亿美元。

可能原因分析一、第一阶段:误差与遗漏数额都不大,在比较合理的范围之内,其时国内的统计方法和统计制度都不完善,各部门的配合也不理想,所以有误差是正常的。

而另一方面,对外汇的管制极其严格,资本的非法流入和流出的量也应该很少,所以原因相对简单。

二、第二阶段:负数值在剧烈增长,所以表现为相对的资本流入。

原因可能有:1.资本外逃是一个主要的影响因素。

据英国伦敦皇家国际问题研究所顾问沃尔先生给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一份报告中指出:“从1989年至1995年间,中国长期资本外流的总量可能超过1000亿美元,其中约有500亿美元是未经政府批准的。

这从国际收支资本项目中出现的大量‘误差与遗漏’中反映出来”。

1989-1995年误差与遗漏总额为554亿美元,大致等于报告中的估计额。

在国际金融统计中,对资本外逃(Capital Flight,简称CF)的测算有两种方法:=(ΔD+ΔFDI)-(CAD+ΔR)ΔD是一国的对外债务的增加额,ΔFDI是国外直接投资净额,CAD是经常账户赤字,ΔR是储备增加额。

这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与世界银行通常采用的方法。

=SG+EOSG 是一国短期资本流出净额,EO是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错误与遗漏”。

两种方法各年计算结果略有不同,但从10年的总额来看是基本一致的。

(1)中国为鼓励外商投资而对内外资实行了差别待遇,形成很大的套利空间,致使国内相当多的资本外逃到境外,再以外资身份内流以获取高收益,这种差别待遇推动了资本外逃。

(2)在中国,1997年东亚金融危机之后,在人民币贬值预期和人民币、美元利率倒挂的压力下,国际套利资本流动方向迅速逆转,对中国国际收支和外汇储备形成了巨大压力,1998—2000年中国外汇储备增长额仅有亿、亿和亿美元。

而1997年,据估计中国资本外逃400,占当年中国GDP的%。

这可以从1997年误差与遗漏达到极高的亿美元看出。

(5) 1994年以前我国长期实行双重汇率制,导致人们认为汇率处于高估状态。

因此始终存在着人民币贬值的预期,这种预期可能是导致1990—1993年资本逃避的重要原因。

从1994年初至1996年底,人民币持续升值约45%,而同期人民币一年期存款利率高达11%,美元利率在 5%左右,相差 6个占分点,从而产生了对人民币贬值的预期,致使1995年资本外逃数额大幅上升,1996年数额虽有所下降,但仍然很高。

1997年7月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以后,周边国家的货币纷纷大幅贬值,再加上我国国内需求不足,以及特大洪水灾害的影响,国内外对我国人民币汇率贬值的预期日益强烈,致使1997-1998年资本外逃数额又有所上升,且一直居高不下。

(6)我国从80年代后期通货膨胀率就很高,导致国内的投资风险升高,所以居民向境外转移资本的意愿在增强。

资本外逃和通货膨胀率之间应是正相关关系,而由于人的理性决定应有滞后性,如果前二至三年的通货膨胀率较高,就会引起随后的大规模的资本外逃。

所以对90年代起的大量资本外逃起到很大作用。

(7) 直接投资对资本外逃的影响和上述通货膨胀率相似。

中国直接投资净流入和其资本外逃正相关(见靳玉英《中国的外商直接投资与资本外逃》,《财贸研究》),同样,资本外逃相对于实际利率也有滞后性。

所以当时高涨的FDI为大量的资本外逃提供了资金。

(8)实际利率的高低。

虽然当时我国一年期存款利率(名义利率)较高,但由于通货膨胀率较高,所以实际利率很低,很多年份,如1988—1989,1992—1996年都出现负的实际利率,因此,也使资本倾向外逃。

(9) 不法分子私自转移外汇。

在国内贪污受贿的犯罪分子,很多都将非法所得转移境外,导致外汇流出。

(10)进入90年代,我国财政赤字迅猛增长,1990年为1465亿人民币,1994年就达到5745亿人民币,至1998年更是增加至918亿人民币。

不断扩大的财政赤字影响到人们对汇率、利率及通货膨胀率的预期,从而推动了资本外逃。

(11)国内生产总值与经济增长速度。

根据李庆云和田晓霞的研究,GDP和资本外逃之间有很强的正相关性,说明由于GDP的增长带来财富的增加从而增加了资本外逃的数量,而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则又使居民对国内经济前景有良好预期,从而对资本外逃起着抑制作用。

从1982年至令,中国在大多数年份都保持了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如 1988年为 %,1989年为%,1992年为%,1993年为 %,1995年为%,1996年为%,1997年为%。

同期的资本外逃数量激增,说明国内财富的增长效应大于对经济前景的预期效应。

(12)我国外债自90年代以后也是几乎年年增加,到1997年增至4888亿人民币,1998年虽有所减少,但仍达到4527亿人民币、外债增加也会增加资本外逃的资金来源,对资本外逃起一定的推动作用。

(13)企业为了获取出口退税和少交进口关税,存在着高报出口和低报进口现象。

我国出口退税制度也使得有些企业利用假单据骗取出口退税。

这些都使得统计中的误差与遗漏加大。

(14)经济的繁荣也使走私活动更加猖獗,不法之徒利用假单据套购外汇,用于支付走私货款。

以1996年的数据为例,以1美元折合元人民币计算,当年走私价值达亿美元,占当年误差与遗漏项目的6. 95%。

据估计,1996年流人中国的私货价值愈百亿美元。

(15)一些不法旅行社,以“假出境、真结汇”的方式套取外汇,然后到黑市出手;或者申请可同时到几国旅行的签证,从而可能结购较高数额的美元外汇。

但他们在结汇出国后,并未按原定路线旅行,而是把结余的外汇留在境外,或以黑市价格出售,以赚取差额利润。

从而导致外汇流失。

2、统计方面:(1)在直接投资方面,外经贸部的外国来华直接投资统计不包含外商投资企业的资本撤回、外商利润汇出和再投资数据,对外商投资企业的外债,及其与国外母公司之间的资金往来也缺乏统计数据。

(2)有些地方部门为了显示本部门在引进外资方面的工作成绩,虚报引进的外资。

(3)由于我国有利用外资的优惠政策,为了享受这些优惠,有些资本是流出后又经港澳台流入的假外资,流出未统计在内,而流入却统计在内。

(4)1994年为止,我国在海外共建立了将近一万家企业,对这些企业,我们往往只注意了他们与境外其它企业的资本交易,而没有注意它们与国内母公司之间的资金往来,这些企业因而可以采用开低价和高价发票、资产互换、现金的实际流动等种种手段来实行资本外逃。

(5)在国际收支方面,记录商品贸易与记录支付有一个时滞。

也可能产生误差。

(6)外国投资企业借用外方母公司的贷款应纳入到全国外债统计的一揽子中,在编制国际收支平衡表时,外债余额的变化就是我国当年对外债务的发生额。

有些部门和地方把这部分外资既统计到外债中,又统计到外商直接投资金额中,从而人为扩大了外商直接投资的金额。

三、第三阶段:由负转正,并增长迅速。

按照国际经验分析,这意味着以前中国国际收支中反映出的资本流出现象,现在已经变成了资本流人。

可能原因为“热钱”的流入。

1.“近一段时间以来,受利率和汇率等因素影响,出现了境外资金的内流——其中,不排除出于套利和投机目的的资金流入”。

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10月中旬首次如此清晰地承认“热钱”在中国的存在。

在华外资企业享受众多优惠政策,加上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在国际市场上一枝独秀,导致近几年大量的外资特别是外逃的资金再次进入中国,这其中就有许多政府未能监控的资金,所以导致正值的迅速增长。

我国近十几年的经济发展有目共睹,各年经济增长速导致国际上人民币升值预期的驱动,国际热钱流入中国准备投机套汇,且流入速度呈现加快的趋势。

3.人民币、美元的一年期储蓄存款利率分别为%和%,利差达%,所以热钱流入进行套利是正常的。

4.中国的房地产市场近几年发展迅速,存在巨大的炒作空间,引发外资进入炒作,以获取暴利。

5.热钱进入中国途径较多。

(1) 外汇管理来说,钱进来比出去容易。

外贸公司以前出口不结汇的现在纷纷结汇,还有很多外贸出口应该出去的钱现在也留在国内投机人民币(2) 高报货物出口,多收外汇,使多收到的外汇合法化;在服务收支中,利用向境外提供服务的机会,收到远远超过服务价值的外汇收入。

(3) 境外公司还可以通过追加直接投资的方式蒙混过审核,使外汇流入。

(4) 国外机构可以给出口商其提供出口信贷,然后利用这个机会进入国内套利投机。

(5) 一些外资企业在出口中虚报利润,而且钱都立刻用于结汇,以人民币的形式存在于市场,且这种现象较为普遍。

解决办法2002年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净误差与遗漏由借方转为贷方,表面上意味着过去困扰我国的资本外逃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

但实际上净误差与遗漏中反映的是未被记录的资本流入和流出的净额,应该主要是资本外逃和热钱流入两方面的综合作用。

由负转正并不意味着资本外逃问题的解决,因为资本外逃不仅仅是为了规避汇率风险和套取利差,还可能是因为转移贪污、受贿、侵吞国有资产的非法所得,或者是逃避贸易和投资等管制措施,还包括走私等非法行为。

同样不能认为误差与遗漏为负值时就不存在套利资本产流入问题。

而且套利资金的流入流出非常迅速,会给一国国民经济造成巨大冲击。

加强对误差与遗漏的管理,主要应以制止资本外逃和防止热钱流入为重点。

具体建议为:1.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同时,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确保国际收支平衡,维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

2.通过明确人民币汇率不变,扼制人民币升值预期的方法使“热钱”无利可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